芒种节气的风俗食物,芒种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79 0
喝梅酒、吃君踏菜,这些芒种食俗你了解吗?

今日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所以“芒种”又叫“忙种”。芒种时期,民间有煮梅、食梅、吃君踏菜的食俗,一起来看看。

芒种忙种

我国古人将芒种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芒种节气时,螳螂卵因气温变化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而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气候的变化,慢慢停止了鸣叫。

俗语有云,“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这表示自芒种起,我国农业生产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大忙时期。

夏收是因为田间夏麦已成熟,需及时收晒;夏种主要是指可以开始耕种夏种秋收的农作物了,如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作物;夏管是指芒种节气之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一些庄稼需要追肥补水、除草和防病治虫,农民需要及时管护。

芒种食青梅

芒种时节,民间也有很多庆祝习俗,主要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其中,煮梅是不少南方地区流行的芒种传统饮食习俗,已有千年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也是煮梅、食梅的好时候。由于新鲜的青梅味道酸,需加工后才可食用,最常见的加工方式就是“煮梅”。此外,民间还流行酿制青梅酒,味道清爽。

除了食梅、煮梅外,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还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后不会出痱子,非常适合在芒种节气时食用。

此外,在我国江西省一带,有芒种节气饮茶的习惯,当地人认为在这个时期,芒种饮茶能保证夏季不困。

芒种期间气候开始炎热,体力消耗较多。在饮食方面,有营养学专家表示,应尽量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少吃肉,多吃谷类食物,应季蔬菜、水果。此外,要特别注意多喝水。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 IC photo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赵琳

6日芒种:仲夏至此始,青梅煮酒香

新华社天津6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蛙叫虫鸣声中,芒种款款而至。北京时间6月6日6时18分将迎来芒种节气。此时节,草木葱茏,池塘莲开,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的仲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袁瑾介绍,芒种到来意味着“三夏”大忙季节拉开了帷幕。一时间,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种的要管,忙得不可开交。“麦收如战场”,这个“忙”,带着一种与时间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正所谓“春争日,夏争时”。南宋诗人陆游在《时雨》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繁忙景象:“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时节,也意味着江南地区即将进入一段闷热难耐的连续阴雨期。此时正值梅子黄熟之际,于是绵延的雨季便被称为“梅雨季”,民间更为形象地称其为“黄梅天”。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雨淅淅沥沥、时大时小,总带着几分缠绵悱恻,恰如雨巷中丁香一般带有绵绵愁怨,无怪乎北宋词人贺铸会发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般感慨。

袁瑾表示,芒种时节,南方地区还有“青梅煮酒”之俗。此俗是将青梅置于黄酒中,文火微温,或是温酒后再投入青梅,新鲜的果味伴着美酒的醇香在口中弥漫开来,回味无穷。

风吹麦浪,岁月生香。已故知名作家林清玄在《季节十二帖》中将光明与生命的礼赞赠予了芒种这一节气,曾写道:“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芒种一头关联着夏熟麦子的收获,一头关系着秋收稻谷的播种。一收一种之间,时序轮转,时节更迭。漫漫人生路,愿所有人不负努力,不负时光,皆能“芒”有所获,“种”有所得。

来源:新华网

芒种节气农事忙:为何习俗流行吃青梅?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特别繁忙: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南到北逐渐拉开了麦收的帷幕,正是忙“三夏”的时候。

芒种的娱乐性民俗不算多,但也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为了适应愈加炎热的天气,人们也会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则会逐渐偏向清淡。

资料图:农历芒种节气将至,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石桥村上千亩梯田水满田畴,农民忙着耕田、栽插一季晚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胡敦煌 摄

“芒种忙,忙着种”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起源很早,春秋时代首先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后不断完善。有专家表示,汉代《太初历》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此时,北斗星斗柄指向巳位,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很适宜播种和移栽。农业生产上,人们往往会抓紧时间,抢种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农历书》中提到:“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说,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芒种忙,忙着种。”因此,民间又把这个节气称为“忙种”,表示农事活动繁忙。

谚语称“麦黄农忙,秀女出房”,此时连女子都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在河北某些地方,芒种这天则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饮食偏清淡 流行吃青梅或青杏

芒种来临,天气愈发炎热。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阳极阴生”,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劳作、生活习惯,趋利避害。在饮食方面,人们往往会吃得偏清淡一些。

资料图:中国乌梅之乡—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在百节镇乌梅山广场举行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现场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图为煮酒现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这时候,吃青梅或者青杏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的功效。

只不过,青梅需要煮熟加工后才更适合食用。煮梅的 *** 有很多,比较简单的是用糖和梅子一起煮,十分爽口。

一些花也可以做成食物,如槐花等等。人们意识到夏季新陈代谢旺盛,会有意识地吃一些应季的新鲜水果等食材,芒种到来有提醒人们注意清补的意思。

习俗:为花神饯行 “嫁树”寓意多结果实

芒种期间,人们都在忙着抢收庄稼。民俗专家王娟表示,此时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比较少。但民间还是形成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贵州省从江县小黄侗寨,民众在田间劳作。芒种节气将至,贵州省从江县民众抢抓农时,耕田、栽插秧苗。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送花神”即是其中之一。《红楼梦》提到过:“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旧日闺阁中,为花神饯行的风俗十分流行,有的是把丝绸带系在花枝上,有的是把掉落的花瓣粘在树上,表示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再次相会。

据说,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更受欢迎的人。

芒种时节,江南进入梅雨季节,江南人在梅雨时备办水缸、瓮罐,收蓄雨水,称为“梅水”。据说这种水味道甘甜可口,爱好饮茶者十分喜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日芒种,要吃6个一,尊重习俗,顺应节气而食,才是正确养生

今日芒种,要吃6个一,尊重习俗,顺应节气而食,才是正确养生。今天是6月5号,明天是不会到来,有很多饮食习俗。比如很多地方在芒种节气到来这天都会吃君踏菜,喝青梅茶,饮酸梅汤等。芒种节气是24节气之一,芒种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今天来分享芒种节气到来的饮食习俗,是要吃6个一,尊重习俗,顺应节气而食,才是正确养生。

一菜

君踏菜

芒种节气到来,很多地方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的别名又叫牛皮菜。这个君踏菜叶子宽大,颜色是青绿色的。君踏菜可以用来清炒或者是煮汤使用,君踏菜口感略带一点苦味。

参考做法

黄豆酱炒君踏菜

食材:君踏菜一把,黄豆酱适量,辣椒粉少量。

做法:

①、将君踏菜的叶子剥离下来,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切成小段。

②、起锅倒入食用油,油热下入黄豆酱炒香,再下入君踏菜,大火翻炒至断生,加入食盐生抽,还有辣椒粉大火翻炒至入味装盘即可。

一肉

鲤鱼

芒种节气前后,是吃鲤鱼更佳季节,因为这时候的鲤鱼肉质最为鲜美。鲤鱼可以用来红烧油炸或者是用来煲汤吃,都很不错。

参考做法

红烧鲤鱼

食材:鲤鱼一条,生姜少量香葱,少量,香菜少量。

做法:

①、鲤鱼处理后清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生姜洗净,切成薄片,香葱洗净,切成碎末,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备用。

②、起锅倒入食用油油热下至鲤鱼煎至两面金黄,然后加入少量的清水,生姜,盖上盖子,大火炖开,转小火炖煮15分钟。

③、然后往鲤鱼上面加入食盐,生抽,香醋,还有辣椒酱,淀粉水,把鲤鱼翻过来炖至两面都入味,熟透之后装盘将这个汤汁淋到鲤鱼上,然后撒上葱花和香菜即可。

一蛋

鸡蛋

芒种节气后来有很多地方有吃鸡蛋的习俗。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鸡蛋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材,鸡蛋可以蒸来吃,可以煮来吃,也可以炒来吃,还可以炸来吃。鸡蛋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钙,铁,锌等多种营养物质。

参考做法

青椒炒鸡蛋

食材:青椒半斤,鸡蛋三个,生姜少量。

做法:

①、将青椒洗净切成细条,生姜洗净,切成细丝。往碗里面打入鸡蛋液,用筷子搅散搅均匀备用,

②、起锅倒入食用油,油热下入鸡蛋液,翻炒成絮状装盘备用。

③、再往锅里面倒入一些食用油,下入生姜,青椒翻炒至断生,加入鸡蛋碎,食盐,胡椒粉,大火翻炒入味装盘即可。

一汤

酸梅汤

芒种节气到来,最适合喝一种汤就是酸梅汤。酸梅汤是用乌梅,陈皮,甘草,山楂,冰糖等食材 *** 而成的。炎炎夏日,喝一碗酸梅汤真是解渴又清热,特别是没有胃口吃饭的时候,喝一碗酸梅汤,也会让人胃口大开。

一果

西瓜

芒果节气到来也是适合吃西瓜的时候。西瓜是夏季最常见的水果,也是夏季必备的水果之一。西瓜切开后可以直接吃果肉,或者是将果肉拿来榨成汁喝,西瓜的瓜皮也可以用来做凉拌菜吃,或者是炒来吃。在炎炎夏日,吃一些西瓜可以起到清热消暑的好处。西瓜虽好,但也不能多吃。

一茶

青梅茶(青莓酒)

芒种节气到来,很多地方有吃青梅茶或是青梅酒的习俗。青梅茶或者是青梅酒都是青为原料,经过泡制而成,或者是发酵而成。青梅茶的口感酸甜可口,青梅酒也是很多人爱喝的一种酒。

总结

今日芒种,要吃6个一,尊重习俗,顺应节气而食,才是正确养生。芒种节气到来,要吃君踏菜,吃鲤鱼和鸡蛋,然后吃西瓜,还有就是喝酸梅汤,饮青梅茶或是青梅酒。每个节气都有它对应的时令饮食,我们要顺应这个节气来改变我们的饮食习俗,这也是正确的一种养生 *** 。我是@湖北人燕子,欢迎你留言评论或者关注我,谢谢!

芒种节气吃什么养生?芒种食物推荐及芒种传统习俗有哪些

<闽南网>

芒种节气吃什么养生?芒种食物推荐及芒种传统习俗有哪些

今天是夏天节气的芒种,在这个时候吃什么好呢?日常的饮食又应该怎么合理搭配安排呢?如果你还没有注意,不如就来继续往下看看关于芒种节气的饮食方案和食物推荐吧,也许有适合你的哦。

延伸阅读:

  • “芒种” 几月几日具体时间 芒种是什么意思?芒种天气怎么样

芒种节气的饮食方案

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饮酸: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也可以榨汁饮用,但不可以用饮料代替水,汽水、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 *** ,反而会影响消化和食欲。

食粥: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更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

清补:“清补”并不意味着单吃素菜、水果之类,也不是追求饮食的绝对清与素。事实上,“清补”重在强调补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消暑的功用,比如鸭肉,其更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再者泥鳅,其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被称为“水中人参”,可以起到补中益气、解毒养颜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芒种节气的食物推荐给大家。

芒种节气的食物推荐

青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鲤鱼: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桑椹:中医学认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桑椹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薏米: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米性凉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祛湿更好是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汤喝。

芒种饮食养胃,以上饮食方案和食物供大家参考。

芒种习俗有哪些?

芒种习俗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

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

芒种习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更受欢迎的人。

芒种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芒种节气习俗晒虾皮

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虾皮分生晒虾皮和熟晒虾皮两种。生晒虾皮指淡晒成品,其鲜度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变;熟晒虾皮加盐煮沸,沥干晒燥,虽然保持鲜味,但是其口感略逊于生晒虾皮。

6日芒种:仲夏至此始,青梅煮酒香

新华社天津6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蛙叫虫鸣声中,芒种款款而至。北京时间6月6日6时18分迎来芒种节气。此时节,草木葱茏,池塘莲开,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的仲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袁瑾介绍,芒种到来意味着“三夏”大忙季节拉开了帷幕。一时间,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种的要管,忙得不可开交。“麦收如战场”,这个“忙”,带着一种与时间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正所谓“春争日,夏争时”。南宋诗人陆游在《时雨》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繁忙景象:“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时节,也意味着江南地区即将进入一段闷热难耐的连续阴雨期。此时正值梅子黄熟之际,于是绵延的雨季便被称为“梅雨季”,民间更为形象地称其为“黄梅天”。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雨淅淅沥沥、时大时小,总带着几分缠绵悱恻,恰如雨巷中丁香一般带有绵绵愁怨,无怪乎北宋词人贺铸会发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般感慨。

袁瑾表示,芒种时节,南方地区还有“青梅煮酒”之俗。此俗是将青梅置于黄酒中,文火微温,或是温酒后再投入青梅,新鲜的果味伴着美酒的醇香在口中弥漫开来,回味无穷。

风吹麦浪,岁月生香。已故知名作家林清玄在《季节十二帖》中将光明与生命的礼赞赠予了芒种这一节气,曾写道:“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芒种一头关联着夏熟麦子的收获,一头关系着秋收稻谷的播种。一收一种之间,时序轮转,时节更迭。漫漫人生路,愿所有人不负努力,不负时光,皆能“芒”有所获,“种”有所得。

来源: 新华网

芒种·四野皆插秧 仲夏青梅香|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王卓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6月6日,伴随着日渐炎热的微风,夏天的第三个节气也到来了。芒种的来临,同时意味着仲夏的开启,愈加炎热的温度、越发漫长的白天,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着改变。

“芒种前后,正是农事的大忙时节。”民俗专家刘孝昌说,这时气温显著升高,且迎来了充沛的降水量,空气中的湿度也增大,非常适宜稻谷作物的成长。农谚常说:“春争日,夏争时。”而其中的争时,指的正是在芒种时节的收种农忙。

芒种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虽然对于农家来说忙碌又赶时,但人们也能在仲夏的日子里,享受时令的美食。譬如在南方,梅子恰逢五、六月成熟。可此时的新鲜青梅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在阳光开始变得刺眼的时节,饮一杯带着酸味的梅汤,也能调理因闷热天气而变得不好的胃口。

青梅(图片来源于 *** )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解释,芒种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的意思。其中,“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这个节气的意思就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刘孝昌说,其实简单说来,芒种就是“忙着种”“忙着收”。

在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芒种前后还需要“薅秧”,这是指人们在插秧后不久就进行的一次除草拔秧的田间劳作,是为了给秧苗松土。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可以想象。于是,在劳累又需要不断重复的动作中,有了“薅秧歌”的诞生。

“芒种节气前后,昔日在成都城郊农村,正是农民薅秧的大忙时节。秧子转青后,从芒种开始,一般要进行两至三次的薅秧。”刘孝昌描述到,薅秧一般是几个或十来人,依次下田各站一翼,成横排摆开,男女都手握秧耙长竿,双臂用力推动前行。而芒种前后气温已经不低,农民们在水田里,头顶烈日,脚踩稀泥,汗水把衣裤湿透,特别是劳作到午后,骄阳似火,气温升高,站在田里如同站在热气腾腾的大蒸笼里,不时还有蚊虫叮咬,甚是辛苦。

《御制耕织图》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馆官网

“薅着薅着,秧田里一位老农先吼起山歌,接着众人齐声高唱,悠扬又嘹亮、诙谐又豪爽的歌声在田野里回响,可谓声震云天。”而薅秧歌的歌词,大多也是唱农家生活琐事,生动有趣。“在田间,一首首薅秧歌唱开。这边唱到:‘大田薅秧排成排,太阳一出红如火。下田薅秧要数秧,秋收谷子堆满仓。’歌里满怀着对秋收丰产的期盼。”

在薅秧歌之外,还流传着另一种形式,叫做薅草锣鼓。“芒种节气前后,时兴由几户农户请两位歌手在田里除草薅秧时唱薅秧歌。在田埂边歌手一人胸挂扁鼓,另一人手提大锣,两人敲锣打鼓,边打边唱,伴随锣鼓和歌声轮番出歌,或一人先唱,或两人合唱,一问一答声震田野。”而歌手们的锣鼓声和歌声,不仅给在田里薅秧除草人带来欢快,还有监督、指导和鼓励作用。

“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

芒种前后,也是青梅成熟的季节。这段时间也正好是南方阴雨连绵的日子,所以有“梅雨”的说法。青梅虽成熟,但是梅子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而用青梅 *** 果酒,是人们常用的方式。三国时,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为国人所熟知。

“芒种的时候,旧时成都周边远郊农村,比如高店子、大邑、新津等地,正是青梅成熟的季节。”刘孝昌说,昔日成都人会选用上好的青梅,泡制成果酒, *** 时需要加入冰糖。“青梅酒,更好是一层青梅一层冰糖,再加白酒,喜欢甜味可多加些糖。”

《红楼梦》剧照

不仅是饮食养生,芒种当日也不乏风雅的民俗活动,譬如“送花神”。据传,该习俗与“花朝节”相关。在古时的农历二月,有着庆祝百花生日、祭祀花神的“花朝节”。“花朝节”迎花神,而芒种时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于是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在南朝梁代崔灵思所撰写的古籍《三礼义宗》中,就曾记载道:“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而在名著《红楼梦》中,也描写了芒种节气“送花神”的场面。

芒种已至,仲夏已来。夏日象征着热情如火和生命力,不妨尽情享受仲夏独有的惬意时光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明日芒种,别忘了吃“六个一”,顺应时节,安康入夏,早吃早受益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是个农忙的节气,对“芒种”的可以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赶紧种。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此刻的田间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因此芒种又被人们称为“忙种”。

古代农事全靠人力,每到芒种时节庄稼人都需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此时的气温攀升也很快,体力消耗很快,老传统这个节气都是要让庄稼人吃好吃饱的,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干活。虽然现在芒种时节的劳作强度远不如过去,但在饮食上还是需要多加注意,让身体更快适应“苦夏”的来临。有钱没钱,这“六个一”别忘记吃,早吃早受益,安康入盛夏。

【之一肉】——鸭肉

夏季燥热的天气,不适合吃羊肉、牛肉等温热的肉类,可适当地多吃鸭肉、兔肉等凉性的肉类,这样补充营养消暑两不误。其中民间有“夏防苦,多吃鸭”的说法,鸭肉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营养均衡,很适合中老人。

推荐菜谱:【薏米冬瓜老鸭汤】

准备食材:鸭子半只、冬瓜适量、薏米小半碗、枸杞1小把。

1、薏米需要提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这样能更快地将薏米煮熟。鸭子去掉鸭头和鸭 *** 剁成大块,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多换几次水,让鸭肉中残留的血水能析出来,放入冷锅冷水中煮开后焯水2分钟左右。

2、鸭肉焯水好后捞出控水,炒锅中油热后葱姜爆香后,加入焯水的鸭肉翻炒至鸭肉变色,这时鸭肉中的油被炒出来了,鸭肉吃起来也不会很油腻。

3、鸭肉炒后换锅,将鸭肉倒入砂锅中并加入足量的开水,将浸泡好的薏米也一同倒入锅中,煮开后用小火慢炖1个小时左右。

4、冬瓜清洗干净切块倒入砂锅中,小火继续慢炖20分钟,加入浸泡过的枸杞、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即可出锅。

【之一瓜】——西瓜

西瓜甘甜多汁,富含苹果酸、果糖、番茄素和维生素C,甚至西瓜籽中都含有脂肪油、维生素B2、淀粉等营养元素,是夏季绝佳的清凉食材。西瓜除了鲜食之外,还能做成各种美味的小吃,分享一款西瓜冻的做法,鲜甜Q弹,小朋友喜欢得不得了。

推荐食谱:【西瓜冻】

准备食材:西瓜1个、白凉粉适量、白糖适量。

1、一个小西瓜对半切开,用勺子将其中的瓜瓤全部挖出来,西瓜皮不要挖破留着备用。

2、西瓜瓤挖出来后放入果汁机中,将其打成西瓜汁,滤网过滤出西瓜汁的残渣和西瓜籽。

3、西瓜汁过滤后加入1勺白糖、25克白凉粉,开小火不断地搅拌至白凉粉和汤完全融入西瓜中,通常500克西瓜汁需要25克白凉粉,可根据西瓜汁的多少增减白凉粉的重量。

4、将加入了白凉粉和白糖的西瓜汁倒入西瓜皮中,撇出上面的气泡后放入冰箱中冷藏2个小时左右,Q弹的西瓜冻就做好了。

【之一汤】——绿豆汤

绿豆是夏季常见的消暑食材,也是一种杂粮,富含蛋白质、淀粉、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小麦面粉、小米,人体中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更是谷类食材的2到5倍,而且绿豆性凉可兼顾营养和消暑,是一种十分健康的天然滋补佳品。

推荐菜谱:【绿豆苹果汤】

准备食材:苹果和绿豆。

1、绿豆在煮之前需要提前浸泡,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后才能加快煮的时间。绿豆清洗干净后放入碗中加入没过绿豆的清水浸泡60分钟以上。

2、浸泡后的绿豆放入煮锅中,并加入两大碗清水开始煮绿豆,由于绿豆经过浸泡基本煮25分钟左右就可以煮熟了。

3、处理苹果,这里的苹果没有去皮需要用淡盐水浸泡,清洗干净。苹果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成薄片。

4、煮锅中加入苹果片,煮2分钟左右即可关火,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适量的白糖或者蜂蜜。

【之一蔬】——苦瓜

“夏吃苦,胜进补”,苦味食材多为“凉性食物”,其中所含的生物碱和苦瓜素等元素,是夏季人体中很需要的,芒种前后常吃对身体健康有益。

推荐菜谱:【什锦炒苦瓜】

准备食材:苦瓜、鸡蛋、胡萝卜、木耳。

1、苦瓜清洗干净竖着对半切开,去掉内瓤和苦瓜内里的白膜,这是苦味的来源需要去除,苦瓜切片,胡萝卜洗净切片,木耳泡发,2个鸡蛋加盐打散后倒入锅中炒熟。

2、将苦瓜、胡萝卜和木耳分别放入加有少量的盐和油的开水锅中焯水,断生后再分别捞出来放入凉水中降温。

3、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油加热至六成热时加入蒜片炒香,加入焯水后的苦瓜片,翻炒均匀。

4、加入焯水后的胡萝卜片、木耳以及炒熟的鸡蛋,翻炒均匀后加入适量的盐、鸡精、少量的白糖调味后,翻炒均匀即可。

【之一饮】——酸梅汤

在过去,夏季没有现成的饮料供人们选择饮用,多以水果或者其他食材来煮水喝,清凉解渴。像在广东人们喜欢煮凉茶,而到了北方人们更喜欢酸梅汤。酸梅汤是乌梅、山楂、陈皮、薄荷等食材,经过熬煮成红棕色,酸酸甜甜的,喝起来很舒服。

酸梅汤

准备食材:乌梅10枚左右、干山楂10克、甘草少量、罗汉果、菊花2朵、干荷叶5克、冰糖适量、盐少量。

1、像乌梅、干山楂、甘草、干荷叶等食材,需要提前清洗干净,放入滤网中用清水冲洗几次,冲掉表面的浮灰。

2、将刚清洗的食材放入锅中,加入少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煮1分钟左右后将所有的食材捞出,相当于焯水,可以去除食材的杂味。

3、将所有的食材都倒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煮25分钟。

4、再加入桂花和冰糖,继续煮8分钟左右,这时酸梅汤已经煮好了,加入少量的盐调味,喝的时候可以将食材过滤掉,只留酸梅汤。

【之一谷】——薏米

薏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还含有丰富的亮氨酸、懒氨酸、酪氨酸、生物碱等营养元素,是一种天然的滋养食材,夏季可多用薏米煮粥喝。

推荐菜谱:【薏米营养粥】

准备食材:鹌鹑蛋、山药、薏米、冰糖。

1、薏米清洗干净后放入水中浸泡2个小时,鹌鹑蛋冲洗干净放入煮锅中煮5分钟左右,捞出投入凉水中降温后剥壳。

2、煮锅中加入薏米和清水,煮20分钟左右,趁着煮薏米的时间将山药清洗干净削皮,切滚刀块。

3、薏米差不多煮开花后,加入芍药继续煮5分钟左右,至山药煮熟。

4、加入剥壳的鹌鹑蛋和适量的冰糖,再次煮开后即可关火。

——老井说——

除了营养要补充够,夏季多补水更是关键,除了要多喝水之外,还要多吃时令水果和蔬菜,从饮食中获取到充足的水分,一举两得,还要相应的减少肉类的摄入,应季而食才更健康!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芒种时节,面对炎炎夏日,芒种3宝千万别忘了吃,清清爽爽过夏天

芒种时节,意味着仲夏来临,”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的环境马上就要成为生活日常。气温升高常会让人身体不适,胃口也会差很多。


而芒种时节也意味着最适宜播种大麦小麦等有芒的谷类作物。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会降低,因此农谚常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古人会按照传统,这个时节多多食用降暑的芒种三宝,据说效果很不错,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一、苦瓜:

苦瓜常被称为“君子菜”,因为苦瓜虽然很苦,但与其它食材一起烹饪,苦瓜的苦味并不会影响其它食材的味道,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德”。而苦瓜是一款不错的清火增强食欲的食材。

【苦瓜炒鸡蛋】:

*** 配料:苦瓜1个鸡蛋2个 胡萝卜半个 盐2/1小勺 老抽1勺 大蒜2个

*** *** :

1、苦瓜洗净切成卷,去掉内瓤;

2、胡萝卜去皮切块;

3、鸡蛋磕入碗里打碎;

4、炒锅内放入适量的色拉油,倒入鸡蛋炒至凝固盛出备用;

5、另起锅倒入色拉油,放入蒜末炒香,放入胡萝卜翻炒;

6、倒入一点点生抽调味;

7、加入盐翻炒均匀;

8、出锅之前加入鸡蛋炒均匀即可;


二、绿茶:

按照传统的说法: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乌龙,冬饮红茶。而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有不错的安心凝神效果。此外,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可以补充因高温流汗而流失的钾元素。

【柠檬绿茶】:

*** 配料:绿茶5克 冰糖1块 柠檬半个

*** *** :

1、准备所需要的食材;

2、把绿茶、冰糖放在锅中,加入1.5升的清水;

3、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关火后室温放凉;

4、柠檬加点盐把表皮搓洗干净,然后切成薄片;

5、杯子里先装上冰块;

6、再把晾凉的茶水过滤到杯子里,最后把柠檬片加进去;

7、柠檬绿茶就做好了。喝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喝的时候再加冰块。哇!一杯下肚太过瘾了。


三、青梅:

读《三国演义》一定记得青梅煮酒的情节,而芒种时节,煮青梅也是一个有历史的传统呢!新鲜的梅子大多酸涩,无法入口。而腌渍一下,口感非常的酸爽可口。尤其夏季没有胃口,偶尔来点青梅美食,会让夏天过得舒服很多。

【青梅酒】:

*** 配料:新鲜青梅 白酒 冰糖

*** *** :

1、青梅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后再清洗干净。放青梅的密封罐也要用开水杀菌,切记要保证无水无油,一起晾干水分;

2、晾干水的青梅装进无水无油的密封罐中,一层青梅,一层冰糖依次铺好,然后倒入白酒,酒和青梅的比例为2:1。更好是酒精30%以上的白酒,这样泡出来的青梅酒味道才清爽。

3、青梅酒放到阴凉干燥处,让其自然发酵。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评论吐槽,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更大的鼓励!

二十四节气|芒种,食一味既甜又苦的莙荙菜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指农作物的种子外面的细刺)植物的收获,“种”则指的是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因而,芒种是一年中农事最为繁忙之时。

芒种的到来也意味着仲夏之始,气温升高,湿度和雨量增多,人容易四肢困倦,精神萎靡。俗语有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描绘了人们的疲累之感。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而言,农忙季节热火朝天的景象或许并不熟悉,但芒种带来的体感还是真真切切,好在古人聪慧,寻得消暑解乏“利器”。

《唐本草》又名《新修本草》,由唐代医家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中国之一部由 *** 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图为日本天保壬辰(三年)考古斋校钞本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本草》记载了一种植物——莙荙菜,“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热,又止热毒痢。捣敷灸疮,止痛”。它生长的旺季逢芒种时节,至今在浙江宁波地区还有吃这种时令菜的习俗。

莙荙菜 healthline 图

是甜菜,又有点“苦命”

科学词条解释莙荙菜是源于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从 *** 传入中国。也有研究指出,“来自西域的莙荙虽然在南朝已著录其名,但迟至元代 《农桑辑要》才叙述其栽培 *** ,‘春二月种之,夏四月移栽,园枯则食’”(编注:园枯,指蔬菜供应量短缺的高温夏日)。它的叶子呈菱形,有长柄,花绿色,易栽培,叶片特别发达,可供菜用、饲料、观赏,通常人们只莙荙菜的嫩叶。由于它为甜菜属,其中文学名就叫叶用甜菜。

莙荙菜的名称也有一些说法。根据张平真在《中国的蔬菜》里的考证,“莙荙”是波斯语中甜菜 gundar 的音译。

宁波美食史研究者、作家柴隆查阅史料,做了简要概述,指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天竺物产,其中就有“荤陁菜”,季羡林先生将其考释为“莙荙”的梵文翻译。

张平真 著,《中国的蔬菜》,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

宁波一带还有“君踏菜”的传说。当年康王赵构南逃躲避金兵搜捕时,慌乱间踏烂一片菜地。第二日,一场春雨后,被踩坏的绿叶菜不仅顽强存活,而且郁郁葱葱,从而以“君王踏过的菜”得名。

“旧时宁波坊间还有‘莙荙命’的说法”,柴隆告诉记者,“人们吃莙荙菜的叶子,一长出来就被人吃掉,就如同人们家里没有子孙存续香火,没有供养,没有陪伴,人们用‘莙荙命’隐喻自己‘命苦’”。

莙荙菜,浆着吃

芒种节气的风俗食物,芒种节气的风俗是什么-第1张图片-

俗语说“端午到,五毒醒”,芒种紧挨着端午节,作为时令鲜蔬的莙荙菜因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更受青睐。《本草拾遗》《嘉佑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古籍均提及这一特点。而且为莙荙菜易消化,味道清甜,也是夏日里提振食欲的好菜。

炒莙荙菜 simpe recipe 图

柴隆说旧时盛传吃莙荙菜不长痱子,还可使皮肤光滑,所以初夏时节,老宁波人的餐桌上就会出现莙荙菜的花式吃法。其中,一碗“莙荙笋丝浆”就将甬菜特色中的鲜、咸展现得淋漓尽致。

莙荙菜浆

“宁波有句老话叫‘转浆’,本意是勾芡。勾芡用的淀粉,老宁波谓之为‘山粉’。一般都是新鲜番薯经过刨、洗、晒、磨等工序取之,以起浆后,晶莹剔透、滑腻的为上品。荤素皆可‘浆’,勾芡程度偏稀薄一些”, 柴隆介绍说,“芒种近初夏,莙荙叶片肥硕,掺入咸菜笋丝,转一碗‘莙荙笋丝’”,鲜滑不腻,爽口开胃”。

甬菜名菜 黄鱼海参羹 chinadaily 图

“浆”的取材多是时令鲜货,宁波人还擅用刚上市的夜开花、蚕豆瓣转浆。当地还有“七浆八浆”的说法,可窥见“浆”菜丰富多样。“大户人家设宴,‘七浆八浆’端上桌,各色纷杂,活龙活现”,他说。

西方人把莙荙菜做成蘸酱 saveur 图

中国农家的莙荙菜以青梗为多,而莙荙菜按叶柄的颜色还有白梗、红梗,在欧美和澳洲等地都是热门的健康食物。

参考资料

1. 张平真 著,《中国的蔬菜》,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

2,李昕升 王思明 ,《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及动因分析 》,《古今农业》,2013年第3期,第50页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艳

标签: 芒种 节气 风俗 食物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