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鲳鱼图片淡水白鲳,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6 0
出水即死,名贵的海鱼类,肉质细嫩且刺少,适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银鲳】又称平鱼、鲳鱼,体长可达30厘米~40厘米,体重1公斤~1.5公斤,几乎全身都是肉,骨刺少、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海水鱼,在东海和南海均有一定产量。鲳鱼基本上出水即死,目前市场上的鲳鱼均为野外捕捞。


形态特征

体呈卵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最长可达60厘米,体重300克左右。头较小,吻圆钝略突出。口小,稍倾斜,下颌较上颌短,两颌各有细牙一行,排列紧密。体被小圆鳞,易脱落,侧线完全。体背部微呈青灰色,胸、腹部为银白色,全身具银色光泽并密布黑色细斑。成鱼腹鳍消失,尾鳍深叉形。 体侧扁,略呈菱形。口小。鳞片小易脱落。体色银白,背部较暗。背鳍与臀鳍呈镰刀状;尾鳍深叉。常见的鲳鱼多为银鲳、江浙一带渔民也叫鲳片鱼、平鱼等。银鲳鱼,原产于亚马逊河。又名银盘鲳、银盘鱼。体形和习性 体形和食人鲳相似。一般长30厘米左右。身体颜色为上部到腹部由灰色向银白色渐变, *** 期下鄂至腹部、臀部及臀鳍前几根鳍条,均为红色。


生活特性

为海洋洄游鱼类,生活于5~110米海域,幼鱼喜躲藏在漂浮物下面,成鱼则常与金线鱼、鰏鱼或对虾等混游。肉食性,以水母及浮游动物为主。繁殖期由冬天到翌年夏天,成群於沿岸的中水层产下浮性卵,在秋天往外海移动,孵化後的幼鱼成长至3厘米即往外海游去。产卵后分散索饵,秋后南下进行越冬洄游。过冬后,随暖流增强,鲳鱼由南北上,作产卵索饵洄游。鲳鱼的食料以小鱼小虾及浮游生物为主。由于它的游泳能力缓慢,嘴巴又小,所以常以水母、硅藻和桡足类足类充饥。


美食 味道还是蒸的好

系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肉质细嫩且刺少,尤其适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加工制品有罐头、咸干、糟鱼及鲳鱼鲞等。对于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等病症有辅助疗效。


清蒸

香煎OR清蒸银鲳,原汁原味

世界上4种恐怖的动物,食人鲳上榜,第4种一生可吸食近百升血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亦是如此,种类繁多,形态万千,每一个新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我们不一定能够认清楚所有的动物。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世界上4种恐怖的动物,其中食人鲳上榜,第4种一生可吸食近百升血量。


之一个是海洋代表,皱鳃鲨。可能很少有人听闻过它的名字,它一般生活在深海区域,所以一般很难见到。但是它却是地球的“常驻居民”,因为皱鳃鲨是一种很原始的鲨鱼种类。虽然是属于鲨鱼,但是它却比一般的鲨鱼要小巧一些,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拥有恐怖的外形,而它比较厉害的还是要属它那一口整齐的多达300颗的牙齿,正是凭借着这一口好牙,使得它一度成为海洋中最为凶残的动物之一。


第二个是河流领域代表,食人鲳,但是也有人称它为水虎鱼,光是听这两个名字,就知道这鱼一定很暴躁,且凶猛,不是随便能惹得起的。这种食人鲳主要生活于非洲的亚马逊河一带,身型特点是颈部短,但鱼头却很坚硬,体型大小和我们一般见到的河鱼大小并没有多大区别,别看这鱼长得平平无奇,但是一只鱼的攻击性就已经很强了,更何况,它还是群居动物,通常都是鱼群集体作战,一旦被食人鲳鱼群锁定,即便是一整头牛也能轻轻松松被他们吃光,极其凶残,嘴不留情。


第三个同样是河流代表,吸血鬼鱼。这名字这么霸气,一听就知道,又是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厉害角儿,但是它不是真的需要吸血的鱼。这种最早是被发现于缅甸,属于一种鲤科小鱼,它也是地球“常驻居民”,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近亿年。虽然是属于一种鲤科鱼,但是它却有着其他鲤科鱼所没有的长且锋利的牙齿,且在张开鱼嘴时,面目狰狞,长相极丑,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恐怖,神似欧洲传说中的吸血鬼,其吸血鬼鱼的称呼可能也由此而来。


第四个们也是唯一一个来自陆地的代表,吸血蝙蝠。相信很多人未见其样,也有听闻过其名,比起前几种鱼,它算是名气较大的了。但是和吸血鬼鱼不同,吸血蝙蝠就是真的会吸食鲜血的动物的,这种蝙蝠身材娇小,即使是更大的吸血蝙蝠,其身长也一般不会超过9厘米,蝙蝠虽小,可是生性依旧凶猛,吸血蝙蝠主要还是以吸血为生,活脱脱就是一个动物界吸血鬼,但是却不像吸血鬼那样可以永葆青春,吸血蝙蝠的平均寿命大概是在12年左右,但是一只蝙蝠的一生可以吸食将近百升的血量。


外形可怕的“入侵者”:食人鲳真的“食人”吗?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多数入侵物种可在我国找到适宜生存环境,一旦定殖,彻底根除难度大,严重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2022年8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办法》是我国之一部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管理办法,对从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方面作出规定,全力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2012年7月,广西柳州市民张某在柳江河段给小狗洗澡时,遭到3条凶猛的鱼攻击,他的手掌被咬出血。经专家组鉴定,攻击张某的这种鱼就是原产于南美洲的桑氏锯脂鲤,是食人鲳的一种,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性动物。

食人鲳咬后的伤口图片(图片来自 *** )

食人鲳是什么?

食人鲳,也称食人鱼,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中的一种鱼,是水虎鱼(Piranha)的一种。水虎鱼有近56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不同,可分为:杂食性,肉食性两种。

肉食性的食人鲳,学名红腹锯鲑脂鲤(Nattereri),即纳氏锯脂鲤。该鱼体长30厘米(不计尾鳍)。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以东至巴西平原的诸河流中。除亚马逊河外,库亚巴河和奥利诺科河也是其主要产地。现处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分布于阿根廷、巴西。

食人鲳的牙齿(图片来自 *** )

食人鲳为什么可怕?

食人鲳的品种很多。成群的食人鲳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会攻击人。它们体型很小,但性情非常残暴,嘴里长满了锋利的尖牙,一口就能咬下一大块肉。

食人鱼捕食的时候,通常是一拥而上,轮番撕咬。猎物受伤流血,弥漫在水里的血腥味,会让它们变得更加狂躁,用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锋利的牙齿,疯狂地撕咬切割猎物,直到剩下一堆骸骨。

食人鲳捕食图片(图片来自 *** )

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类鱼与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鲤形目鱼类(如鲤鱼)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背部多有一个小小的主要由脂肪组织形成的鳍,被叫作“脂鳍”,所以中国鱼类学家通常称其为“脂鲤”;又因为鲑形目鲑科鱼类(如 *** 哈鱼或“三文鱼”)也具有类似的脂鳍,两者在这一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也有称其为“鲑鲤”的。

食人鲳(图片来自 *** )

食人鲳的习性

虽然食人鱼非常凶残,但其实很难“称霸”亚马孙地区。因为对于食人鱼来说,在亚马孙流域的河流里去猎食其他鱼类并不容易。亚马孙河的河水实在浑浊,能见度通常不超过1米,而食人鱼发起攻击时离猎物的距离不能大于25厘米。

食人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成群结队时才凶狠无比。有的鱼类爱好者在玻璃缸里养上一条食人鱼,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有时他故意把手伸到水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安然无事。 如果手指有伤就另当别论了。假如客人凑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手势,这种素有“亚马孙河的恐怖”之称的食人鱼竟然吓得退缩到鱼缸最远的角落里不敢动弹。可见成群结队时不可一世的食人鱼,一旦离了群,就会变得非常胆小。

作者:陈晓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红鲳鱼,这货太烈性,让我好受伤

一个小型的水库,8号大马力,挂鸡肝,居然三次切线,你能说这水中之物小吗,不死心,我多次换线,最终这“庞大”的家伙上来了,朋友知道是什么样的大鱼吗?

原来是这家伙,极其的凶猛烈性--食人鲳,这物真踏马的刚烈,就是出的水来,你要捉住它千万注意,这带有狼性的鱼,会冷不丁咬你一口;它的牙齿可有毒素,被咬以后,更好打一针“破伤风”以免感染。

我尽管用毛巾缠住,死死的握住它,这货仍然嚣张的张着大口;这攻击型,凶残型鱼类的天性暴露的一览无遗;

对付这货,在没有很好的办法下,只有死死按住它的身体,用脚踩住它的嘴,让它不能开口;

今天钓的这货,完全违背了我的初衷,本想钓大白刁的,几次切线我心中窃喜,还以为今天可碰上几十斤的大白刁了,上来这些讨厌的家伙,很是受到伤害;

这玩意什么都吃 各种黑漂 各种切, 除了切还是切 ,还咬坏漂,这种水域为什么出现这多的食人鲳,如果它要繁殖开来,其它的鱼还能生存么?

淡水白鲳鱼每条标价200元,如此商家良心何在


没错,没有听错,这就是就咱们平时菜市场买的食用鱼,淡水白鲳鱼,最多也就15-20元一斤。是一斤的价格,不是不是一条。


前些天看了一个报道:一名热心的养鱼爱好者看到宠物市场,有人出售假冒的“食人鱼”,拨打了当地工商局 *** ,咱们工作人员也是立马对此商家进行了调查,该店主还比较诚实,交代了自己出售假“食人鱼”的行为。目前该店主的行为涉嫌价格欺诈,但是由于销售量比较少,有关部门给予其停业整顿并且加强教育的整顿措施。想想也是,都是活鱼,都可以养在鱼缸里面,但是要是饲养者知道自己上当受骗,精心照看的鱼,居然是假冒的,心态那是可想而知的。接下来我将搜集一些文献和市场价格,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一下“食人鱼”的真面目。

食人鲳,也称食人鱼,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的一种鱼,是水虎鱼的一种。水虎鱼有近56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不同,可分为:杂食性,肉食性两种。肉食性的食人鲳,正名红腹锯鲑脂鲤,即纳氏锯脂鲤。该鱼体约 30厘米。

“食人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喜欢弱酸性软水,生长适宜水温为22至28摄氏度。这类鱼大多群体觅食,主食比较小个体的鱼,猎食水中任何移动的东西,尤其对血腥味敏感,任何一点血腥味都会激起大群“食人鱼”的狂暴攻击。“食人鱼”体质强壮,易饲养,但不适宜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鱼混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食人鱼都能进入我国,进入饲养爱好者手里面。下面我就简单盘点一下我国市场上主要的“食人鱼”的种类和价格,让广大网友做一下区分。

  1. 胭脂水虎鱼

胭脂“食人鱼”又称胭脂水虎鱼,性情凶猛,体型较大,胭脂水虎鱼是销量最多的一种水虎鱼,成年胭脂水虎鱼从侧面看去红色的面积特别大,一片红红火火,非常惹眼。

胭脂水虎属于P属水虎中的一种!更大可以长到50厘米左右。出生后2~3年便可超过30厘米。世界范围内销路更好的水虎之一,侧身线上有橙黄色(红色)非常的漂亮的火焰纹,非常有魅力的种类水虎。饲养超过30厘米的时候,身体变得雄壮高大,所以建议使用120×60×60(H)厘米以上的水槽尺寸比较适合饲养。价格结合某宝大约10公分左右成鱼500-1000之间。

  1. 黑色水虎鱼

黑色食人鱼别名:黑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黑食就是它。是S属水虎中的代表品种,以其血红的眼睛、压迫的体型、广为流传的凶名吸引了众多的水虎爱好者,成为S属水虎的入门和必备鱼种之一。

黑食体壮如牛,适应能力强,恢复能力超强,能养死它倒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养大它则需要较大的耐心,因为此鱼生长出名的慢。黑食适应的水温与一般水虎的差不多,在22度的时候还能保持较好的食欲。食物方面,基本上属于饿一下就不挑剔什么的那种类型。此鱼寿命很长,在鱼缸里从小养到超过30CM的则很少见。价格结合某宝10公分左右鱼300-800之间。

  1. 红钻水虎鱼

红钻食人鱼又称桑切氏锯脂鲤,为脂鲤目、脂鲤科、锯脂鲤亚科,锯脂鲤属一种热带淡水鱼类。桑切氏锯脂鲤分布于秘鲁的帕卡亚河、乌卡亚利河,性情凶猛,作为食人鱼类群,知名度较高,在原产地为普通游钓鱼类,同时可作为观赏鱼。

它也是食人鱼家族里面人气比较高的一个品种,因红色的钻石鳞而闻名。

红钻食人鱼原产于秘鲁的帕卡亚河、乌卡亚利河,体长可达到20厘米。它们长着一个略微尖长的吻部,颇有些野狗的气场。饲养它们需要微酸水质,24°C~30°C的水温。稳定后的红钻会追着人的手指游动,互动效果特别好。此时欣赏它们闪转之间耀出的钻石鳞片,真是一种乐趣。价格结合某宝10公分左右鱼500-800之间。

当然水虎鱼还有很多种比如钻黑,普黑,黄钻,红钻,武士,辛古,艾伦,布兰提,紫罗兰,红腮黄钻,等等价位也是商家炒作,都快上天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水虎鱼的主要分类介绍,文中全部价格只是参考价格,并非实际价格。友情提示广大鱼友在选择喜爱的鱼的时候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预算理性购买,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如果有遗漏和错误,欢迎大家提出来,共同学习。我是如此鱼乐,一名热爱养鱼的狂人,希望以上介绍能给大家在选择鱼的时候有所帮助,谢谢!

湖南河道出现许多“红鲳鱼”,凶猛似食人鱼,钓鱼人:钓了好多条

长江君: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润,加上境内川流纵横,因此野生鱼资源极为丰富,垂钓之风也很盛行,许多钓鱼爱好者都是“鱼类专家”......

而近日湖南醴陵的一位钓鱼人,在当地一条普通的野外河湾钓鱼时,竟钓起许多从未见过的“奇怪小鱼苗”。

河里钓起许多“小扁鱼”

“......最近回老家,没事就去河里钓鱼,印象里这个季节老家河里鲫鱼和黄辣丁很多的,结果除了餐条鱼就是这个扁扁的怪鱼咬钩。”

这位湖南醴陵的钓鱼人惊讶说,记得以前老家的河里从来没见过这种鱼,而且这个鱼非常的贪吃,用商品饵拉饵也吃,换了蚯蚓一样也疯狂吃钩。

——这位钓友称,一开始他看这些鱼身扁扁,看起来有些像是武昌鱼,但仔细看发现这鱼虽然个头不大,但鱼嘴里竟然有非常坚硬的牙齿,一看就像是肉食鱼。

网友:食人鲳

很显然,这些“看起来有些像武昌鱼”,但鱼腹发红的“怪鱼”并非湖南江河湖泊中的常见原生鱼。

这位钓鱼人将其发到 *** 后,不少看过的人纷纷惊呼表示“这是食人鲳,可别放了!”.......

长江君科普小环节:其实所谓的食人鲳,就是引入养殖的外来物种“淡水红鲳鱼”,是锯脂鲤亚科、巨脂鲤属的鱼种。

淡水红鲳其实并非亚马逊丛林里以“凶残”著称的食人鱼,不过跟亚马逊食人鱼(学名红腹锯鲑脂鲤)亲缘关系很近,体型也较为近似,且红鲳鱼的程度比食人鱼也差不了多少——两者同属锯脂鲤亚科。

加上淡水红鲳鱼本身拥有鱼类中罕见的“巨齿”,咬合力惊人又凶猛大吃,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后,许多人纷纷将其错认成“食人鱼”,但实际是两种鱼.......

两者对比图

不过,即使是淡水红鲳,也是极为凶猛的外来物种,对于本土的江河水族、各类野生鱼威胁极大。

而这位湖南醴陵的钓鱼人从河里钓起来这么多的红鲳鱼,说明这条河里红鲳鱼种群已有一定的规模,也是让人有些担忧。

——湖南的河道里怎么会有这种鱼?它们是从哪来的?

应该是有人放生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不外乎两种:养殖逃逸和人为放生,从湖南的地理位置和红鲳鱼的养殖产业分布来看,长江君认为大概率是后一种。

事实上,因为一些放生者缺乏生态常识,放生红鲳鱼的事件在广东、福建和海南地区并不少见,因此这些地区的江河湖泊里,都有规模不小的野生红鲳鱼种群。

有人 *** 红鲳鱼放生——资料图

不过,因为红鲳鱼养殖业和消费市场都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在湖南等内陆地区放生红鲳鱼的事件还是较为少见——但危害却更不可小视,毕竟湖南水陆纵横、淡水鱼资源极为丰富,一旦出现红鲳鱼大面积入侵的情况,生态损失极大。

比如因为人为放生,湖北多地已经被太阳鱼入侵,甚至出现局部泛滥成灾的局势,本土的鲫鱼、鲤鱼以及各类虾蟹水族都深受其害.....

醴陵钓鱼人钓起的更大一条

因此,长江君建议如果大家在垂钓时碰到这种鱼,一定要设法将其“赶尽杀绝”!

(关于垂钓淡水红鲳的钓技、钓法:红鲳鱼属于热带性鱼类,气温越高进食欲望越强,夏季正是钓红鲳鱼的好时机。一般野钓红鲳鱼,钓位宜选择水较深处,而线组选择更关键,红鲳鱼牙齿厉害,建议使用8#以上主线,加上钢丝前导,窝料和鱼饵都可使用鸡鸭内脏、猪肝等腥饵——据说虾粉打窝有奇效,鱼饵用蚯蚓也可......)

资料图

——红鲳鱼凶猛贪吃,且喜欢集群,只要发现其种群,往往能一次钓获许多。

钓鱼人:都放到自己家的池塘了

另外,长江君提醒大家,红鲳鱼本身是作为一种食用鱼引入我国养殖的,因此完全是可以食用的(据说肉肥腥味大)。

不过,鉴于这些红鲳鱼实在个头太小,还属于鱼苗阶段,这位钓友也是将其放生自家封闭的水塘里,准备“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这也是一些钓鱼爱好者常见的做法。

不过,长江君认为红鲳鱼凶猛贪吃,将它们放到水塘里,水塘里的河虾、泥鳅和各种小鲫鱼、小鲤鱼,估计要被它们吃掉大半,最后很可能得不偿失......

“食人鱼”入侵鄱阳湖?有人钓起丢弃岸边,其实这鱼可以吃

鄱阳湖,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作为我国更大的淡水湖,野生鱼种类极为丰富。

然而近日,有鄱阳湖周边的网友反映,当地有人在周边水域垂钓时,钓起一种体型不小的罕见“怪鱼”,竟从来没见过.....

鄱阳湖钓起“怪鱼”

“......听说有不少人钓到了,我看到很多人钓到了就丢岸上,它这个牙齿像人一样,有点恶心....”

当地的一位钓友罗师傅介绍说,这个鱼个头一般在3-5斤左右,有些像是“武昌鱼”。

(长江君提醒:鄱阳湖属于禁渔区域,虽然不禁止垂钓,但需使用一杆一线单钩)

——其体型扁圆,但其鱼嘴里却有一副像是“人牙”的牙齿,非常的强壮有力,能轻松压断鱼线甚至鱼钩.....

加上这种鱼吃饵时非常凶猛,有人认为这就是“食人鱼”.....

“食人鱼”入侵鄱阳湖?

所谓的“食人鱼”其实学名叫“淡水白鲳鱼”,同大家熟知的亚马逊食人鲳是近亲,同样拥有强壮的牙齿,凶猛善于捕食。

因为养殖引入,我国很多年前就有淡水白鲳鱼出现。

不过,以往发现淡水白鲳鱼的自然水域,主要集中能在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珠江、闽江流域较常见),在内陆的长江中上游流域,则很少见到。

但从这位鄱阳钓鱼爱好者的反映来,鄱阳湖流域可能已有一定种群的白鲳鱼出没。

这些淡水白鲳鱼是哪来的?

很可能同今年的南方大洪水有关。

在长江君看来,这些淡水白鲳鱼大概率是从人工水面逃逸出来的,而随着今年南方席卷多地的大洪水,最后汇聚到鄱阳湖里。

(今年鄱阳湖流域遭遇了大面积的洪灾,大水漫灌之下,大量养殖水产逃逸)

——据长江君了解,因为养殖业的迁移,这种“淡水白鲳鱼”的养殖产业,已从东南的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向内陆的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发展。

比如今年的南方特大洪水过后,安徽的巢湖流域,就曾一度出现规模不小的白鲳鱼群,当时还引发一阵垂钓热潮......

(巢湖地区今年出现过大规模的白鲳鱼群)

有人钓起即丢弃,这鱼不能吃吗?

这些忽然出现的“怪鱼”,外形奇特、满嘴尖牙,也是令一些当地钓鱼人有些“厌弃”——不少人钓到后直接丢弃岸边。

(被丢弃的“食人鱼”,已死去多时)

这些所谓的“食人鱼”不能食用吗?

其实,淡水白鲳鱼虽然牙齿看起来有几分像是“人牙”,但其本身就是作为食用鱼引入国内养殖的,因此当然是可以食用的。

不过,据吃过的人反映,其肉质粗糙且肥腻腥味大,鲜美程度远不如本土的鲫鱼、草鱼,甚至不如鲤鱼......

但不管怎么说,白鲳鱼食用完全没问题,没必要直接丢弃岸边。

——当然,长江君体型,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白鲳鱼对鄱阳湖本土野生鱼威胁极大,如果在周边水域钓到这种鱼,千万不要再放回湖中了。

生态影响令人担忧

经常看我们文章的朋友就知道,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江河水族栖息地,也是我国众多野生鱼、珍稀水族的种质库,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意义。

(江豚、候鸟、野生鱼,鄱阳湖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因此,这些拥有“尖牙利齿”的白鲳鱼进入鄱阳湖流域,其潜在的生态威胁实在令人担忧。

不过,目前还不知道进入鄱阳湖流域的白鲳鱼数量如何,是少数个体还少大规模种群?

并且,白鲳鱼是一种耐寒性较差的鱼种(同罗非鱼近似),气温低于0°则有可能冻死,或许它们在鄱阳湖中挨过寒冬也说不定......

食人鱼那么凶猛,为何无法称霸亚马逊河?

电影《食人鱼》系列,让人知道亚马逊河流域有一种食人鲳鱼类,凶猛残暴,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食人鱼群就会更加疯狂无比吞咬,直到猎物只剩一副白骨,但为何那么凶猛的食人鲳鱼群,没法成为亚马逊河的霸主?

这首先就是自然环境的平衡,亚马逊河的河水不是清澈的小溪,河水是混浊的,对于只能近身攻击的食人鲳,不能及时发现猎物,攻击猎物,大自然的环境是适者生存的,能存在亚马逊河的其它动物也不简单,不是随便跌入水中陆地动物任食人鱼宰杀!

食人鲳在亚马逊河还有更大的物种天敌——电鳗,电鳗可是将食人鲳当作猎物的,电鳗的放电本领会对食人鲳造成极大伤害,一条电鳗所放出的高压电流就能把30多条食人鱼送上“电椅”处以死刑,然后再慢慢吃掉,食人鲳的消耗战对电鳗来说作用是很小的。

还有刺鲶也根据食人鲳游动速度缓慢特点,会利用刺鲶的锐利棘刺,游到食人鲳下方进行攻击,鳄鱼遇见食人鲳立即将盔甲后背倒翻,肚皮向上,让食人鲳难于攻击,食人鲳在亚马逊河流域也不是横行无阻的!

这也因为食人鲳还有一种特性,就是以多欺少,只有成群结队的食人鲳才凶狠无比,落单的食人鲳,也许得罪动物太多,往往显得很胆小,会成为其它动物的猎物!

亚马逊河流域有制衡食人鲳的环境和天敌,但若贸然引进,没有天敌制衡,就很容易泛滥成灾,造成环境灾难,当引进一种物种,应想好制衡之策!

有问题可以随时交流:恐龙鱼联盟

天津老夫子野生恐龙王鱼,专做野生鱼。

这道著名海鲜你可能吃过,但不太可能见过它死前真面目

快要过年了,年夜饭的餐桌上常常出现鱼料理,而常见鱼料理之一就是鲳鱼。

在所有鲳鱼品种中,银鲳(也叫白鲳,Pampus argenteus是最美味的了。不是有句话说,“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嘛。

银鲳(Pampus argenteus)(图片来源:wikimedia)

可即便你是海鲜老饕,也未必见过银鲳的真身。其实连许多渔民都不知道活银鲳居然长这样:活银鲳身上有一根黑色的带子。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见过银鲳的真身呢?事情要从银鲳越来越贵说起。

银鲳原本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印度洋附近,它们不光是我国人民热爱的海鲜,韩国人、日本人、印度人、科威特人也都喜欢吃。

油炸银鲳(图片来源:wikimedia)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银鲳变得越来越贵,也越来越小了。这主要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附近海域的银鲳数量逐年减少。

不仅是我国,其他爱吃银鲳的国家也捞不到多少银鲳了

比如印度洋水域的银鲳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根据印度中央海洋渔业研究所(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的统计数据,在印度洋沿岸,仅在2011-2012年间银鲳的数量就从34072吨下降至27515吨,降幅高达20%。

(图片来源:wikimedia)

而因为价格高于其他鲳鱼,一些商贩还会用不是那么好吃但很便宜的华鲳(也叫斗鲳、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来混充银鲳。你可能吃了好多年的假银鲳还不知道。

华鲳(Pampus chinensis)和银鲳十分相似(图片来源:FishBase.se)

以后红烧银鲳鱼会不会灭绝?为啥不人工饲养银鲳呢?

不想在食物上产生代沟的吃货们其实早就行动起来了,只不过在半个世纪里各国就没有成功过。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人工繁育银鲳,但是当时的银鲳鱼苗往往在孵化几天后就死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施兆鸿表示,这就是为什么银鲳的养殖一直是一项“世界级”难题,银鲳也因此被称作“世界上最难养的鱼”。

(图片来源:wikimedia)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2000年,得到了4%的鱼苗存活率的科威特科学研究所(the Mariculture and Fisheries Department of Kuwait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将自己的成果称为“突破”。

所以,银鲳为啥难养?

银鲳难养的之一大理由就是它们的鳞片真的太脆了。它们的鱼鳞非常小也很少,稍微擦碰就会掉。而一掉鳞,它们就很容易因为感染而死亡。

其次,银鲳还是“玻璃心”。它们十分胆小,浪大了水咸了水淡了出水了就会死命蹦跶,导致掉鳞。

银鲳死时还会带走身上的一个神秘组织,那就是黑带。

活的未成熟银鲳的下尾鳍有黑带(图片来源:见水印)

实际上未成熟银鲳的下尾鳍非常长,而且是黑色的,有时长度可达上尾鳍的2倍。施兆鸿表示,大约一半的银鲳尾鳍会延长变成黑带,这条飘带会在银鲳死亡后脱落,而研究者们目前并不清楚这种黑带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连渔民也不知道活银鲳的长相。

人工繁育银鲳的第三个难点在于取卵。

要人工饲养银鲳,首先要拿到鱼卵吧?可是野生银鲳一出水就死给你看,根本不给你留种的机会啊。

食人鲳鱼图片淡水白鲳,-第1张图片-

那么,在死鱼身上取“精”如何?

施兆鸿说他们也不是没试过。不过,野生雌银鲳一出水挣扎,卵就被“拉”到海水里了。

后来我国和科威特的研究者们总算想到了办法。

当时为了得到银鲳的 *** 和卵子,中国研究者们在海水里直接抓鱼,然后在它们出水受惊时现场人工授精。2000年左右科威特的研究者们也是从野生环境中得到鱼卵的。

得到了鱼卵只是一个微小的成就,因为银鲳的小鱼仔是各种难养。

银鲳爱吃活水母和各种啫喱状的浮游生物,不吃颗粒饲料。但是养活水母给它们吃会很麻烦,成本也很高。

1998年科威特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想到的 *** 是丰年虾Artemia nauplii。在用丰年虾喂了一段时间后,小银鲳就能适应鱼饲料了,然后他们再转用鱼饲料。

丰年虾(Artemia nauplii)(图片来源:Matthias Wiesensee)

一开始,施兆鸿和同事也是用类似的 *** ,他们先养一批丰年虾和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用它们来喂养小鱼,然后再转为饲料。

尽管有了从“不能”到“能”的逆转,20年前人工银鲳的商业价值并不明朗。1998年科威特的鱼苗成活率只有4%左右。2009年,施兆鸿团队的银鲳鱼苗存活率为14%。和其他商业鱼种相比,这个成活率真的不太拿得出手。

(图片来源:wikimedia)

不过后来我国研究者改进了育苗技术。

2019年在推广银鲳鱼苗时,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军说我国培育的银鲳鱼苗“成活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育苗量达到了20余万尾,繁育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数量居世界之一。”

他们用的是什么 *** 呢?

原来他们用生猛海鲜给银鲳鱼苗“下饭”。他们让水母先吃掉饲料变成“特洛伊木马”,再把裹了饲料的水母喂给银鲳。从小吃了饲料包馅的水母后,银鲳就能逐渐适应饲料了。

(图片来源: *** )

不过,即使银鲳学会了吃饲料,问题也只解决了一半,因为成年银鲳的吃相真的太差。

别的商业鱼种可以随便吃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的饲料。比如便宜的金鲳鱼Trachinotus blochii可以随便吃浮在水面的饲料,所以它们好养,价格也便宜。

金鲳鱼(Trachinotus blochii)(图片来源:wikimedia)

但是银鲳不行,它们的嘴巴不太“正常”:银鲳的上颚被皮肤包住动不了,张嘴闭嘴只能靠下颚。

但是它们的下颚长得也是一言难尽,总之就是一个天包地的形态。用专业术语来说,银鲳的嘴巴是“下位”,没有办法吃水面饲料。

银鲳的上嘴唇动不了(图片来源:FishBase.se)

好吧,那你总可以吃水底的饲料吧?

银鲳也不吃。

当然这也不能怪银鲳,因为它们身体是又扁又平的,要一直游动才不会侧翻。如果一口气吃到饱,可能就会在海底躺平划伤鳞片然后死掉。这就是它们不碰水底饲料的原因。

天包地的嘴巴和扁平的体型导致银鲳只能吃水中的食物,而且不得不吃两口就跑,跑一会儿再回来吃,颇像小时候被追着喂饭的你。

但就是面对这样难伺候的银鲳,最近研究者们也找到了人工大规模饲养的 *** 。

上文提到的施兆鸿团队花了20年,给银鲳设计了专门的饭桌还有住所。

专门用于给成年银鲳喂食的饲料网(图片来源:见水印)

他们设计的银鲳饭桌是“悬空”式的,对奇葩的银鲳嘴巴很友好,饲料也不会掉到水底污染水质;养殖场则是大小适中的人造海水饲养池。

看着银鲳终于接受人类的喂食了,大家想必也流下了欣慰的口水。希望我国的养殖 *** 能够尽快推广开来,让这个美味不要失传吧。

#为啥不人工饲养银鲳呢?##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罕见红鲳鱼现身广西一公园!疑是人为放生,行善积德或变成杀生

某地一公园惊现“食人鲳”!什么情况?这不是生活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物种吗?这种生物堪称食物链的“顶端”物种了,只要被它咬住了,可以说在数分钟之内,就能将完整的生物啃食到只剩下“骨头”。

所以,“食人鲳”有点令人闻风丧胆的状态,别说是动物了,就算是很多人看到这种生物,接触到这种生物都非常害怕。



某地一公园惊现“食人鲳”!是哪里呢?在2021年1月5日上午9时许,柳州江滨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在蟠龙山公园进行日常检修时,发现该公园景观水池中有异样,出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与其他的物种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报告来看,这一条鱼是在草鱼、鲢鱼、鲤鱼等观赏性鱼群中,由于它是一条体积较大、通体漆黑的鱼,外形酷似外来入侵物种“食人鲳”,十分罕见。

所以,过后工作人员进行确认此鱼的活动范围后,打开排水系统,成功将其捕获。经鉴别,这条神似“食人鲳”的鱼并非真的是“食人鲳”,但是与它也是不分上下了。神似“食人鲳”的鱼是一条红鲳鱼,是一种与“食人鲳”具有近亲关系的生物。红鲳鱼我们又称之为“淡水白鲳”,是锯脂鲤亚科、巨脂鲤属的一种生物。

的确,它与食人鲳或者说食人鱼是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虽然在不同的种群上,但是它们的特点真的是太相似了。这种生物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属于杂食性鱼类,具有肉食性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饲料,还能食用水草,蔬菜等植物。而这种生物在我国是被列为外来物种,并且在国内几乎没有天敌。



但是,能够在我国看到这种生物,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为何这样说呢?红鲳鱼是我国的经济鱼类,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是引入我国的经济鱼类。但是,红鲳鱼我们也是严格控制养殖,随意释放的。

一旦进入野外,红鲳鱼的破坏力可以说非常强大。它与食人鲳是一样的,原产地都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并且也是非常能长。



红鲳鱼生长迅速,个头较大,更大的能长到40斤,可以想一下,这不是开玩笑的。而且与食人鱼一样,红鲳鱼性情凶猛,还有锋利的牙齿,所以红鲳鱼虽然与食人鲳不是一个生物,但是两者的关系密切,并且也是非常可怕的生物。而这次发现的红鲳鱼也非常大,鱼体长约45厘米。

那到底是哪里来的?的确,出现太意外的,公园都是游玩的区域,不可能是公园人来进行养殖的生物。所以,工作人员推测,很大概率是有人放生,也就是说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到了公园的水池之中。

近些年来,虽然我们一再说什么放生完全是没有作用的,不少人为了求得心理安慰,不断购买一些生物放生。然而自己又不知道是什么生物,随意地放生,这带来了生态系统上的威胁。

可能自己还觉得自己是在放生,行善积德,其实远不知道自己是在“杀生”,不仅没有积德,反而是罪孽深重了,心善积德或就变成杀生。在科学的角度来讲,放生积德是行不通的,还不如自己来点实际的行动,捐赠物资,修建道路等等,这样可能还是更好?地?安慰。

所以,有时间你可能是想做好事,反而结果是做了坏事情。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如果自己真的想放生,也可以找一些本地物种放生,这样就不会有影响。而类似广西柳州公园出现的红鲳鱼,完全就是外来物种,严重地威胁了生态系统的影响。

当然,在捞起红鲳鱼之后,确定了是外来物种之后,工作人员也将该鱼进行了无害化填埋处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希望未来大家认清外来物种,减少生态系统的威胁。



并且,近些年来,随着“宠物潮”的崛起,不少人也在加大对外来物种的购买力。在2021年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之中显示,全国已发现660余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所以,大家别买了,别引入我国了,这样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太大了,要养就养自己本土物种,这样随便用都没问题(当然,也只能养允许养的)。

标签: 白鲳 鲳鱼 淡水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