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的热量,馓子的热量有多高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66 0
各地的“吃”茶方式,你试过几种?

丨茶叶,能被擂着喝,烤着喝,凉拌着吃...丨

- 风物君语 -

前不久,风物菌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抹茶”的照片

收割了8000多个赞

(其实是黔东南的牛瘪——

牛胃里未被消化的绿色草料)

可见大家对茶(重)制(口)品(味)的喜爱

茶叶不光只是冲泡那么小清新

祖国大地上“吃”茶的方式千奇百怪

今天

我们就踏上花样吃茶之旅

茶叶泡着喝,是我们早已接受的约定俗成,以至于看似舶来的“抹茶”能火爆那么多年。

▲ 日本的抹茶与中国宋朝的“点茶法”有着不解的渊源。图/网易新闻

其实,仔细观察你的家乡,特别是南方山地和边疆地带,许多少许民族日常“烹饪”茶叶的习惯,既古朴,又独树一帜。在率真的乡民们看来,与茶相处,没那么多讲究。

当茶叶遇上柴米油盐,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打”出来的油茶盛宴

① 恭城油茶丨唤醒瑶族人的不是梦想,而是它

在广西北部的恭城一带,有居住在山地的瑶族人。通常,他们的一天便是从一锅热气腾腾的“油茶”开始的。

▲ 内涵丰富的油茶。图/ ***

天刚蒙蒙亮,主妇们忙碌的身影就已经在灯光下显现了。先把茶叶用开水浸泡5-10分钟,去除表层的苦涩味和烟火气,同时把茶叶唤醒。等火塘的火烧旺了,就架上锅子,热锅里下少许猪油,放入浸泡好的茶叶、老姜和蒜翻炒,再加入少量开水,熬煮片刻,浓浓的油茶香已经传到了门外。

▲ 恭城油茶叶。图/汇图网

不过,这还是之一步。正宗的油茶不是炒出来的,也不是煮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打油茶要有三样专门的器具。之一,一口铁质的小茶锅。它的锅口稍大于一个巴掌,底部略深,锅壁厚且结实。分量不轻的茶锅,倒扣起来像一个乌龟壳。还有有一个锅嘴负责出茶,加上不导热的木制把柄,方便握在手里操作。

▲ 正在烹制的油茶。图/汇图网

用锅煮好茶,茶槌登场。这是一根天然弯曲近似90°的茶树枝干,用来把茶汤里的茶叶捻碎,释放里头的营养物质,再与老姜、猪油和蒜在茶汤中混合出一股浓香。

紧接着,再用竹篾篦子把残渣过滤掉,汤水干净的油茶就可以上桌了。此时,桌上的小碗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切好的小葱、香菜、蒜子,有花生米、炒米花、油果、馓子,有芋头粑、南瓜粑、白糍粑等各色小吃。佐料小食依个人口味添加享用,每个人都有自 *** ,绝不会为了“碗里怎么有香菜”这种事情而苦恼。

▲油茶和它的配料。图/汇图网

恭城油茶的由来与瑶族人南迁的历史有关。据《千家峒古本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三月,世居湖南千家峒的瑶民,因抗粮避官而集体南迁,到恭城一带,发现这里依山傍水,树木葱茏,便定居下来。因为南方山地气候潮湿多瘴气,瑶族人就地取材,逐渐衍生出了打油茶的习俗。

茶叶、生姜和油盐的融合搭配,对山居生活非常有益。不仅能祛除湿气,提神醒脑,还作为主食的辅助,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各种维生素。山里人一天都不能离开油茶,否则“没力气走路”。

② 客家擂茶丨汪曾祺曾为它写诗

在饮茶文化流行的潮汕一带,有精致讲究的功夫茶文化,同时还有一种重要饮茶习俗:擂茶。

擂茶又叫做三生汤,流行于广东潮汕、揭西和湖南益阳、常德等地。顾名思义,这种茶的精髓在于一个“擂”字,听起来比“打”油茶的动静还要大。

擂,是研磨的意思。擂茶最重要的器具是擂钵, *** 擂茶的人坐在凳子上,双腿夹住擂钵,往里面投入茶叶,一边用半米长的擂棍不断舂捣、旋转,一边不断往里面添加芝麻、花生、绿豆、大米、生姜、香菜、芹菜等食材配料。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点盐,就是一碗清香可口的擂茶。

▲擂好的茶。图/汇图网

擂茶可泡米饭吃,也可加入炒好的豌豆、花生、玉米之类的佐料,看上去更像一碗五谷杂粮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用擂茶来招待贵客,是很多地方客家人的传统。

汪曾祺曾在《湘行二记》中记录自己吃武陵擂茶的经历。他说到武陵旅游,“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之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

看得出来汪先生确实爱喝擂茶。他还为擂茶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

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

③ 甘肃罐罐茶丨一罐一罐,消磨时光

▲喝罐罐茶的场景。图/截自NGTV

西北的甘肃陇南、天水,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有一种罐罐茶,是当地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饮茶风俗。

罐罐茶的 *** 并不复杂。用一小瓦罐在炉火上烧水,同时在炉子旁烤枣,等枣烤出焦香味后放到瓦罐里。最后,放入茶叶再煮一会,等茶香和枣香渗入茶汤,就能喝了。还可以在罐子里放枸杞、龙眼和葡萄干等配料,若是喜欢甜口儿,就加入冰糖。

▲烧罐罐茶的炉子,适合冬日围炉夜话。图/52shici.com

罐罐茶的操作虽然简单,但很可以打发日子。冬季农闲时,人们聚在屋里围炉而坐,炉子上一罐一罐地烧着茶,再不停烤着枣,茶慢慢煮,人慢慢等,一边聊着闲天,日子很好消磨。

老一辈这种悠闲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得到啦。

⑤ 蒙古奶茶丨茶叶遇上奶,怎能不好喝?

说起内蒙的传统饮食,必少不了蒙古奶茶。作为马背上的草原民族,肉食和奶制品是他们的主要食物。茶叶从中原地区传到草原,成了蒙古奶制品的完美CP。

蒙古奶茶大多使用青砖茶。这种砖茶把茶叶压得很实,体积小巧,有利于长距离运输,也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用铜锅把水烧沸,投入适量砖茶,熬煮十分钟,直到茶汤浓郁,再加入鲜牛奶,不断搅拌扬沸,使茶汤与牛奶充分融合,最后放适量盐。

▲招待客人的蒙古奶茶。图/视觉中国

蒙古奶茶与我们平常喝的奶茶更大的区别在于,它是鲜咸味的。凡是加入了盐的茶饮,都有一个特点,即从“纯饮料”的性质往“主食”方向发展。所以,蒙古奶茶也是蒙古人主食的一部分。配上奶皮、奶豆腐、炸果子、炒米、牛肉干等各种小吃,就是一顿营养丰富的正餐。

去茶马古道走一遭

不同地方的人对待茶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这与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沿着一条茶叶传播的路线走一遭,就会更清晰地感受茶叶与生活精彩纷呈的融合。

① 西双版纳丨别处喝不到的酸茶

先到云南的西双版纳看看,这里是南方茶马古道的起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六大茶山,使得西双版纳成为中国茶叶最主要的产地之一。在层层叠叠的绿色茶山之间,聚居着许多生活方式不同的少数民族。

▲正在 *** 中的酸茶。

景颇族和德昂族更具特色的茶饮是酸茶。制酸茶与做酸菜的 *** 差不多,都是腌制发酵。德昂族有古法 *** 酸茶的方式:采回新鲜茶叶,用芭蕉叶子包裹起来,放入土坑中,盖上土。掩埋七天之后取出,揉搓、晾晒,两天之后放回到坑里,再掩埋三天,取出晒干就可以食用了。发酵好的酸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味道酸中带苦,有清洁口腔和清热解暑的功效,非常适合当地炎热的气候。

基诺族的凉拌茶则更为古朴,他们把茶叶直接当成了菜叶子。将现采的茶叶嫩梢洗净,双手揉捻片刻,加入碎黄果叶、辣椒和食盐,再添少许泉水拌匀,静置十五分钟即可食用。吃起来酸酸辣辣,带点茶叶的清香微苦,令人胃口大开。

② 大理、丽江丨“烤”出来的茶,别具风味

▲ 享受早饭的白族人。图/汇图网

沿着澜沧江往西北方向,来到大理和丽江,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中心地带。

大理白族人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唐代樊绰的《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和烹而饮之。”银生,指现今的景谷至西双版纳一带。这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西双版纳就已经盛产茶叶,并源源不断地运到大理。

▲烤茶。图/sohu.com

云南很多民族都有烤茶的习俗。

大理流行的“三道茶”,也是烤茶的一种。之一道就是平常的小罐烤茶。用一土陶小罐在炉火上加热,加少量茶叶,手腕抖动,使茶叶受热均匀烤至金黄色,随后注入开水,水在小罐中翻腾,“嚓嚓”作响,在罐口沸腾的茶汤泡沫宛如绣球花。第二道甜茶,在茶汤里加上核桃片、乳扇丝、红糖末。第三道回味茶,需加上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

▲ 白族三道茶,先苦后甜,又恢复体力。图/视觉中国

丽江永胜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流行的永胜油茶,与白族烤茶有相似的操作。

不同的是,永胜人在烤茶叶之前,先在小罐里加入大米烤香,放少许猪油,其后再投入茶叶。做成之一道油茶底汤之后,可根据不同口味,加生姜、麻子糊、核桃米、糯米花、红糖,还可以加鸡蛋和米干皮,或甜或咸,是十分爽口的风味小吃。

③ 藏族丨一日三餐离不了酥油茶

▲有了酥油茶,藏族人的饭菜才完整 。图/视觉中国

远在茶马古道的另一端,酥油茶是藏族人必不可少的日常饮食。

藏族人用牦牛奶 *** 酥油,前一天挤好奶,静置一夜。次日,在酥油桶里挤压数百下,才能使水和油分离。取出浮在表面的脂肪层,冷却后便是金黄色的酥油。做酥油茶时,往打茶桶里注入砖茶煮成的茶水,加入一小块酥油,上下挤压十几下,使茶汤和酥油充分融合,一份卡路里燃烧的酥油茶就做好了

▲牧民们一般会选用热水瓶来装酥油茶。图/视觉中国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朝时期。《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 *** 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为主食。茶叶很好地补充了藏族人饮食结构中缺失的维生素,由此发展出了喝酥油茶的饮食习惯。相对于内地人来说,高原地区的人其实更依赖茶叶,一日三餐都要喝茶。

昔日的马帮,便是沿着古老崎岖的山路,从云南和四川费尽艰难的抵达青藏高原。经过漫漫路途,到了 *** ,一部分茶叶卖给藏族人,还有一部分继续翻山越岭,往印度方向去了。

你家有什么特别的“吃”茶方式 ?

文|杨摩

编辑|酱子、百万

图编|袁千禧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

唐陆羽《茶经》

《千家峒古本书》

三国张揖《广雅》

明朝陈师《茶考》

唐樊绰的《蛮书》

汪曾祺《湘行二记》

唐皮日休《茶中杂咏》

本文图片源自 ***

清明节,若条件允许,记得多吃这5种美食,寓意家庭幸福美满

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和春节、中秋、端午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其内容也相当丰富。不过祭祖和踏青仍是清明节的主要礼俗。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习俗自古就有,如今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风俗之一。

此外,清明期间各地还会举办荡秋千、植树、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活动。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人们还会在清明节前后吃一些和节日相关的食物,因为地域不同所以在食物种类上也有所差别。下面就来看看清明期间都有哪些节日美食!

清明节,若条件允许,记得多吃这5种美食,寓意家庭幸福美满。

青团

青团是南方地区清明节必吃的美食,青团主要是用艾草、糯米粉做外皮,再以豆沙或者莲蓉做馅料,也有很多用咸蛋黄的。青团的口感软糯清香,带有一股清淡的艾草香气。虽然吃起来美味可口,但不宜多吃,特别是肥胖人群一定要 *** 食用。作为一种节日美食,青团寓意着家庭幸福美满,健康长寿。

乌稔饭

一到清明节,闽东各地很多人家都会做“乌稔饭”,这种美食的 *** 其实并不难,只需将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干净,然后放入水中煮沸,捞出树叶,再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数小时,最后蒸熟即可食用。清明期间不仅要吃乌稔饭,人们还会互相馈赠乌稔饭,还会用乌稔饭来祭祀。

馓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节期间都有吃馓子的食俗,其做法也有所不同,南方主要以米面为原料,北方则是以麦面为原料。造型上,也是北方大气,南方小巧。馓子吃起来很脆,是那种一吃就停不下来的美味,但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油脂,所以热量很高。

艾粄

这是一种客家美食,主要用粘米粉、艾草、糯米粉 *** 而成。在客家有句老话说“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吃过艾粄的人都会发现,它其实和青团有一点像,区别更大的地方就是,艾粄是扁的,青团是圆的。

鸡蛋

据说清明吃鸡蛋的习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古人认为清明期间吃鸡蛋,可以让来年有个好身体,所以非常重视,。就好比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除了吃鸡蛋,清明这天民间还会有“画蛋”和“雕蛋”的活动,画蛋就是在熟鸡蛋上画上各种颜色,完了还可以吃。而雕蛋就不能吃,只能作为艺术品欣赏。

以上这几种只是清明美食的一小部分,你的家乡清明节都吃什么呢?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本文由约翰饭特稀编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区提出。如果您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转发”。

天变热就要多吃这种肉,性凉去火热量低,酱香的做法更受欢迎

昨天花儿和朋友们分享的菜团子食谱,发布后就收到不少粉丝的留言,纷纷都买来莴苣,试着用莴苣叶做馅料,有几位晚上吃的就是莴苣叶馅料的煎饺,直说简直太香了。

的确,很多蔬菜都能做馅料,特别是当某种蔬菜,我们一直是做凉拌菜或者炒菜,这忽然焯水、切碎后再做成馅料,之一次吃肯定会觉得特别好吃。这里花儿还给您推荐个馅料,就是我们常吃的藕,这藕大家都爱素炒糖醋藕片或者煲汤,不然就是做桂花糯米藕,但其实做馅料也特别香,切碎的藕混合熏干丁或者把馓子切碎,再加入点香菇、木耳啥的切碎一起拌匀,别看是素馅,味道是极香极香的。

说完了昨天的食谱,今天花儿带给朋友们的美食,属于看了图片就能流口水的那种, *** 过程中不放一滴油,口感醇香细腻,说的就是酱鸭腿。

放假这几天,我们全家人用了3天的时间把冰箱里的食物消化的差不多了,昨天才开始去超市采购。到了肉制品的购物专区,我母亲总习惯买上几个鸭边腿,老人家一直喜欢吃鸭肉,不仅因为鸭肉性凉去火,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由于其肌肉纤维比肌肉要紧致,所以鸭肉还特别适宜酱着吃,做出来的鸭肉酱香浓郁、嚼劲十足。做酱鸭肉,用冰糖+老抽来调味,等煮沸后保持中小火炖煮到将近收汁,这样酱好的鸭肉,内部也能入味,是相当不错的下酒开胃菜。

【酱鸭腿】

食材准备:

鸭腿2个

冰糖4-5块

料酒2勺

老抽3勺

姜片4片

做法:

1、鸭腿选用2个,洗净后在表面用牙签戳出几个孔,便于酱的时候入味。

2、鸭皮上的油脂比较丰富,所以放入锅里爆香的时候,不用放油。两个鸭腿冷锅的时候放入,接着开火,随着炒锅的温度提升,鸭皮上的油也慢慢渗透出来,接着把鸭腿翻面,放入姜片爆香。

3、加入2大勺的料酒,3勺的老抽,炒匀。

4、倒入没过食材的温水,加入适量冰糖,煮沸。

等煮沸后就转为中小火,盖盖子焖煮,等汤汁不再能没过食材,时不常用炒勺将酱汁浇在鸭肉上,保持色泽均匀。

5、炖煮到汤汁剩余1/4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不要等到完全收汁。

因为在温热的时候切开鸭腿后,你就会发现,表面的鸭皮咸香十足,内部的鸭肉,咸度还是比较淡的。这时候,口味淡的朋友就可以直接吃了,而喜欢酱香味道浓郁的,则可以将剩余的酱汁,适量浇在切好的鸭肉上,味道相当给力。

6、鸭肉的价格本就比较实惠,炒菜酱肉什么的又很香,真的是性价比超值的一道美食呢。


【花儿】

资深独立美食原创撰稿人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多媒体平台签约作者

全球自媒体权威管理机构克劳锐签约媒体人

健身达人(2017香山50超级越野赛女子组亚军、2018幽州古道越野赛30公里女子组季军)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

?多档美食节目特邀嘉宾

在新疆减肥有多难——面食篇

对比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新疆人的饭桌上少不了“热量炸弹”。

在新疆减肥,你得有很大的毅力拒绝美食,不然你和成功之间隔着新疆拌面、抓饭、炒面、大盘鸡、辣子鸡、椒麻鸡、炒米粉、面肺子、米肠子、丸子汤、胡辣羊蹄、薄皮包子、馓子,奶制品、糖霜蛋馓子、揪片子等各种美食。


面食篇

你该不会以为新疆人的主食只有馕和拉条子吧?在碳水界,新疆面食还是很有名的,快来看看你更爱的面食吧!


包子

在新疆“包子界”,最有名的是烤包子。刚出炉的烤包子外皮焦黄酥脆,馅料很足,每一口都让人唇齿留香。

新疆烤包子的肥肉比例较高,加入适当洋葱后,一方面可有效去除羊肉的腥味,另一方面两者相互搭配可起到调和肥肉高脂的作用,使烤包子营养搭配均匀,吃起来肥而不腻。

除了烤包子,新疆的薄皮包子也不容忽视。薄皮包子色泽油亮,皮薄如纸,晶莹剔透,食用时一般会在薄皮包子上面撒点黑胡椒,旨在提味且增加食欲。

薄皮包子搭配抓饭一起吃也非常美妙,双倍碳水带来的快乐真的很让人满足。


油塔子

在新疆民族餐厅吃饭,油塔子是必点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上面撒了核桃碎的,吃起来又甜又香。

油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层叠叠,油而不腻,香软而不沾。

如今,除了传统的做法之外,还有把胡萝卜切成细丝掺入面中的做法叫“赛维孜”的油塔子。

油塔子不仅可以搭配家常菜和奶茶,还有一种最经典的搭配是油塔子配丸子汤。


揪片子

新疆的汤饭不是米饭,而是片状面食。揪片子也称揪面片,吃着筋道爽滑。

揪面片虽然是面食,做法却犹如炒面,味道鲜香可口,汤汁浓郁。来上一碗揪片子,温胃润肠。

扁豆面旗子又称“雀舌头饭”,是新疆 *** 的传统佳肴。菱形状、薄薄的面片,放入锅里,再放一些葱花和扁豆,煮熟后就汤而吃,也是一道非常暖胃又暖心的美食。


新疆炒面

在新疆餐厅点餐,光面食类菜单都会看很久,因为新疆炒面的种类真的很多繁多,如丁丁炒面、新疆炒拉条子面、新疆炒面片、二节子炒面、干煸炒面等,一般都使用高筋面粉,所以面条都很劲道且有嚼劲。

菜汁裹满每一根面条,吃起来真的很香!


干煸炒面

嗦一口干煸炒面,香辣过瘾。干煸炒面原料十分简单,需要韭菜、羊肉、拉条子、辣皮子和芝麻等食材。

先把面煮熟,切成长短合适的条状后,再放到已经用油煸炒过的羊肉、辣皮子、大葱的锅中,伴着韭菜一同翻炒,用食材把油煸干,最后调味出锅,按喜好撒上芝麻即可。


面肺子

面肺子是以羊的内脏作为原料烹制而成的小吃,口味酸辣软糯。

凡是来新疆旅游的中外游客品尝过后都拍案叫绝,赞美它独特的风味。

面肺子的吃法也很多,比如干拌面肺子、清汤面肺子、爆炒面肺子等,而且每一种都各有特色。

比起清汤和干拌,爆炒炒干了面肺子和米肠子的水分,使之变得更加有韧劲和嚼劲。

在高温的炒锅里,被香料包裹打磨,口味浓郁。面肺子一般与米肠子搭配一起吃,肠糯鲜,肺软嫩,香喷可口,风味独特,不愧为新疆民族风味之佳品。


羊肉焖饼子

羊肉焖饼子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美味的羊肉先下锅爆炒,然后加入配菜,最后将面饼轻铺在上面慢炖。

这道菜是采用红烧的方式处理羊肉,嫩而不膻且温暖心田,加之焖饼与汤汁完美融合,真的是每吃一口都是味蕾的享受。


大盘鸡皮带面

新疆人吃大盘鸡必不可少的主食便是皮带面,可以说如果没有皮带面,那这一顿大盘鸡估计都吃得不够尽兴。

新疆的面条不是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拉出来的,劲道又有韧劲。

皮带面裹着大盘鸡的酱汁,麻辣嫩滑,来一碗皮带面配上大盘鸡沙绵的土豆、鲜嫩的鸡肉,吃起来让人酣畅淋漓。


新疆黄面

新疆黄面是由凉面做的,因其颜色因而又被称为黄面。

这种面在凉皮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但在新疆,和烤肉融在一起的搭配成了一道别样的美食。

新疆的黄面是夏季的一道风味小吃,通常在新疆的昌吉、奇台等地方比较出名。

烤肉的肥香热辣搭配上软糯酸辣的黄面很是过瘾。烤肉的高温与麻辣油腻,凉面的冰凉与酸辣爽口,组成了百吃不厌的黄面烤肉组合。

香喷喷的刚出锅的炒烤肉配上新鲜的黄瓜丝和黄面,怎么都不会让你对这道美食失望。


新疆纳仁面

纳仁面是哈萨克族的一种美食,又被称为“手抓羊肉面”。

用原汁原味的肉汤煮面条或是面片,煮熟捞出后,平铺在盘底,撒上新鲜的皮牙子,浇上羊肉汤汁,让每一片面片都饱蘸汤汁,再把带骨羊肉摆入盘中,一份香喷喷的纳仁就做好了。

纳仁面好吃的关键在于面中加盐,既可以保证在拉面时面具有柔韧性、不易断,同时又可以让面的口感更筋道。


新疆曲曲儿

新疆味道曲曲儿,用羊肉做馅,汤也是羊肉汤,可放入西红柿、木耳、菠菜、香菜等食材;根据个人的口味,也可以搭配其它的菜。

在新疆,随处都可以品尝到曲曲汤饭,另外,每当到了春季,苜蓿刚开始发芽时,采摘苜蓿包苜蓿曲曲儿也是新疆各地 *** 尔族经常进行的活动。

包好的苜蓿曲曲儿不仅可以供自家人食用,也可以送于亲朋好友和邻居以维系情谊。


新疆肉馕

新疆肉馕是新疆特色美食之一。

加入切碎的羊肉丁、盐、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烤制而成。

起来满嘴油香,羊肉鲜嫩,肉汁饱满,馕外皮酥脆,很扎实的口感。

刚出炉的肉馕味道更香哦!


锡伯大饼

在新疆,随处都可以看见用炭火烤制的馕或者饼。跟饼相比,馕是直接在火炭中烤制,锡伯大饼则是用平底锅慢慢烤制,松软劲道,散发着浓浓的面香味道。

平时跟锡伯人自己腌制的花花菜或是辣椒搭配一起吃,更是让人满嘴生津,给人带来很扎实的亲切感。


馓子和糖油糕

馓子是由面粉用清油和花椒水 *** 的,将面条拉细,热油炸至金黄捞出,味香酥脆,是新疆人过节时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大多数人喜爱的零食。虽然热量偏高,但却给予了新疆人无限快乐。

除了馓子,还有糖油糕。首先把面分成若干个小面团,擀成面饼并加入适量红糖,捏严口,拍成薄薄的扁圆形,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捞出即可。

轻轻一咬,里面的糖汁儿就会流出来,香甜丝滑,金黄的外皮也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包尔萨克

清晨起来,美味的包尔萨克配上醇香的奶茶和酸酸甜甜的果酱,便可开启美好的一天。

包尔萨克是哈萨克族传统美食,是“油炸点心”,形状方方正正的,味道和油饼几分相似。

搭配酥油或者奶茶,抹上果酱,酸酸甜甜的很开胃,外酥里软,非常美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新疆,面是我们的主食,各种口味的汇集,形成了新 *** 有的“面文化”。

新疆好吃的美食真的太多了,快带上你256G胃跟我去新疆吧~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在北方叫做“馓子”,在南方称为茶食


哦魅摸”这句常在大街小巷响起的叫卖声是不是勾起了许多福清人童年的记忆,而现在想听到却着实不易了

黄澄澄、金灿灿、酥酥脆脆的茶食

在北方亦叫做“馓子”,是福清传统的古早味,其偶尔的时候,也许你会在街边遇到骑车的“达利大叔”,但已经放冷的茶食,自然比不上刚出炉的酥脆可口,不过没关系,找寻这传统又熟悉的味道——茶食

印象中小时候福清大街小巷经常有小贩摆摊位卖“茶食”,“茶食”外表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口感酥脆。很容易令吃的人“上瘾”,但是因为是油炸食品,热量太高,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小时候经常背着妈妈吵着奶奶买“茶食”。

福清特色小吃茶食


福清市宏路街道石门村,位于清昌路中段、清盛大道北侧、为城乡结合部,交通非常发达便利,是如今为数不多纯手工 *** 茶食的地方之一。在过去大街小巷到处可以见到卖茶食的小摊贩,他们挑着扁担往来于茶肆之前,售卖茶食,所以那个时候喝茶不叫“喝茶”,而叫“吃茶”

做法看这里

材料:茶食、海蛎、蒜白、蒜叶、红辣椒

调料:胡椒粉、地瓜粉、鸡精、蚝油、白糖

步骤:

1.将所需材料切成菱块、海蛎沥干。

2. 加少许的糖、料酒、鸡精、胡椒粉至海蛎中,将其搅拌均匀

3.放入地瓜粉,在面上刮出一个糊。

4.调小火,将海蛎放入沸水中捞,在放入过程中再慢慢将火调大,等待海蛎煮开。

5.再将煮开的海蛎沥干并冲冷水,防止地瓜粉黏在一起,结成一团。

6.烧火并调酱(耗油一小勺、少许胡椒粉、少量细糖、少量鸡精、少许料酒、少量麻油搅拌均匀调制成酱)

7.热锅冷油(少许油)将蒜白很蒜片炒制出味后下红辣椒和蒜叶翻炒,再放入蛎与汁酱至海蛎入味即可。

8.将其倒入已装好茶食的盘子中,这道可口的美食就完成啦。


此外介绍一种?芋粿的做法:先制粿坯,传统的芋粿坯用米浆加香芋丝、虾油揉匀,上蒸笼猛火蒸熟,再把粿坯切成长约15厘米,宽约8厘米,厚约2厘米的三角块备用。食用时先在锅内加入花生油,待油温升至七成熟时,将粿坯放入油炸,炸至粿坯各面均匀地呈金黄色时,即可捞起,沥干油。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芋粿多未加入芋头丝,而用纯米浆,这种芋粿又叫做“炸米琳”,除呈三角外,还有切成长方形块油炸而成的。

青岛银,快来看看,这些你会说不会写的字儿

在青岛,人们都这样说话……

有一种开心叫欲作;

有一种嚣张叫扎煞;

有一种自大叫涨颠;

有一种炫耀叫抖擞;

有一种完蛋叫踢蹬;

有一种装腔作势叫持楞;

青岛人管干什么叫 ,奏什木。

青岛人管结婚叫,将媳子 。

青岛人管怎么办叫 ,怎木地。

青岛人管左撇子叫,左来瓜 。

青岛人管海水浴叫,洗海澡 。

青岛人管别傻了叫,白表了!

……

真是一口气说不完,

按字母顺序排列,

咱青岛话还有这些↓↓

A

碍事儿:耽误事

安阳来:哎呀

俺:我们

俺乐:我的儿子

B

白叨叨:别说了

别扭银:难受人

彪乎乎的:傻

摆闹了:别玩了

波洛盖:膝盖

布噶:鸽子

C


撮月:揉揉

潮吧:傻子

楚楚噶呀:皱纹

查巴:欺骗


D


懂子:等着

地板擦子:拖把

倒血霉了:很倒霉

代起代:剪刀石头布

F


福台:烟囱

发性:闹脾气

G


各样银:烦人

嘎拉:蛤蜊

古力:井盖

干饭:米饭

古扎:板凳

H


哈酒:喝酒

哈水:喝水

伙计门子:弟兄

海是你:扔你

J

决扎车子:自行车

即密:即墨

将媳妇:结婚

犟孙种:犟脾气

决拆决捻的:人山人海


K

烤右:烧烤

卡倒了:摔倒

卡花:花馒头

宽脱:宽敞

L

了多:耳朵

拉呱:聊天

老巴子:老土

拉拉水儿:滴水

姥娘:姥姥

M

木有:没有

面单:床单

埋太:胖而笨拙

N

嫩:你

嫩就作吧!:你就折腾吧!

P

片龙:炫耀

排士你:踢人

菩拉:掸掉灰尘

Q

裙亮:清楚

却黑:很黑

S



双滚:滚蛋

臊嘎:羞辱


T

踢蹬了:坏了

条帚:扫帚

添莫:拍某人马屁

条更:勺子

W


误人:烦人

兀子:凳子

误银猫:讨厌的家伙

X

歇着:休息

小搔,小伙:男孩

小嫚儿:女孩

Y



倚赖:恶心

引子:酵母

业乐盖:额头

淹有了:菜不新鲜了

扬相:炫耀


Z

扎固:修理

真意赖人:真讨厌人

肢别:(腿,脚)折了

奏什木?:干什么?

砸士:打死

左业:惹祸

这些发音的字你会写吗?


日常中有些字我们天天说,但十有八九却不知道怎么写。这些青岛人每天都会说的字,你能写出几个?




【读音】shào

【释义】雨斜落下来;洒水。

【举例】爸,雨下的太大了,咱家的窗户潲雨了。

【读音】lá

【释义】割开;划开。

【举例】妈,我的手剌了个口子,给我找个创可贴。




【读音】tēng

【释义】烘烤,使热量穿透物体。

【举例】闺女,把你的湿衣服脱下来在暖气上熥熥。



【读音】xǐng

【释义】捏住鼻子,用气排出鼻涕。

【举例】那谁,你擤鼻子的姿势太销魂了吧…




【读音】hōu

【释义】吃太咸或太甜的东西后使喉咙不舒服。

【举例】老板,你这咸菜齁咸齁咸的。




【读音】hāo

【释义】去掉之意。

【举例】小刘,去把后院的杂草薅一下吧。

【读音】gǎn

【释义】用棍棒碾压。

【举例】我妈擀的面条太好吃了,我一顿能吃三碗。



【读音】shèn

【释义】病而寒战。

【举例】今儿这小风有点凉瘆啊!



【读音】sǎn

【释义】油炸食品。

【举例】你家结婚用的馓子准备好了吗?




【读音】māo

【释义】动词,打、揍等暴力行为,略带威胁与幸灾乐祸的语气。

【举例】因为小红,小明昨天放学后被情敌卯了一顿。

无论你现在身在何方,

只要你的根在这儿,

就一定不能忘记咱青岛话!

不妨再看一遍,

教给孩子几句家乡话吧!

来源:青岛日报

垃圾食品、不易消化、油脂有害……方便面被冤枉了很多年

一些人对它欲罢不能,一些人却笃定地认为它是垃圾食品,有些人说吃了不易消化,更有甚者说它含有致癌物质。

加班、外出旅游,来碗方便面吧。方便面作为一种简易食品,日常生活中还真少不了它,长时间不吃有时还挺怀念那种味道。

由于受到外卖市场的冲击,方面便销售数量一度锐减。近日,世界方便面协会调查显示,自去年至今,中国方便面市场大幅回暖,销量重回400亿包。其实,说到方便面,可谓褒贬不一,一面是一些人对它的深深喜爱,另一面则是各种传言五花八门,有传言说方便面是垃圾食品,还有称方便面吃了不易消化,更有甚者,说它里面含有害物质,会致癌损害人体健康,事实究竟如何呢?

垃圾食品?关键看你怎么吃

“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一定要少吃点儿。”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食品本身没有‘垃圾’之说,只是加工方式不同,但搭配不合理确实会出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沈群表示,不同的加工方式让我们吃到不同风味的产品,方便面本身就是主食,一种食物本身不可能提供所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像小麦缺乏赖氨酸,鸡蛋是优质蛋白,可是却不含膳食纤维等。因此,要选择不同的搭配方式来汲取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确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也表示,方便面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把精白面粉,先蒸煮成熟,然后用棕榈油快速炸制,脱去表面附着的油脂,加上料包,然后装袋而成。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粉加上油脂,营养价值介于炸油饼和油炒面(不加糖)之间。它是良好的能量食品,在同样的重量下,可以提供比馒头米饭更多的热量和脂肪。在有些紧急情况下,如旅途、野外、救灾或抢险等场合,方便面可以暂时给人们补充能量,挽救生命。

“方便面并非一无是处,说它是垃圾食品,主要在于人们通常将它作为替代一餐的食物,而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又担不起满足一餐营养的责任。”范志红说,就像人们一顿饭不会只吃馒头、米饭一样,但经常用方便面打发一餐,这就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和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

事实上,方便面也是主食的一种。范志红建议,如果一定要用它代餐,则更好加一个鸡蛋或少量豆制品、蔬菜,饭后还可以吃一些水果,使其营养平衡得到改善。

32小时不消化?属无稽之谈

此前,一个美国科学家,通过胶囊内镜的方式拍摄了“加工食品”与“无添加物食品”被吃进肚子里的情况对比,结果发现,手工拉面在32小时后已经完全被消化,方便面则仍保有残余,尚未完全消化。他声称,方便面之所以难以消化,是因为其中加了抗氧化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

“方便面吃完32小时不消化,这属于耸人听闻的说法,完全是夸大其词。如果真的是32小时不消化,干吗还要吃下一顿啊。”范志红反问。

对此,沈群指出,上述试验拍摄所使用的胶囊内镜对每个人每次所能记录下的影像时长最多只有8小时,无法对面条消化情况进行连续32小时的记录。而且拍摄中所记录的一共只有两个样本,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设计,很难得到科学结论。

“方便面与传统手工面食主要成分没有区别,不会造成消化吸收的问题。”沈群说,方便面的 *** 在和面、醒面、切条等这些工序上和传统厨房做面条加工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因为工业化规模生产,传统的面盆换成了不锈钢容器,手工揉搓换成了机器搅拌、压延。

沈群表示,无论热风干燥方便面还是油炸干燥方便面,干燥温度均低于大多数传统油炸食品的加工温度(麻花、馓子、油条等)。所以,不会产生比传统食品更难消化吸收的问题。

“消化过程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更不代表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沈群强调,“不能完全消化”不能与“有害健康”划等号,否则类似金针菇、木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不能食用了。

棕榈油有害?不天天吃不用担心

方便面对身体有伤害,是因为它里边含有有害物质,如棕榈油,长期食用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事实果真如此吗?

范志红表示,炸方便面使用的确实是棕榈油,它是从棕榈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不过,它和棕榈仁油、椰子油不同,饱和程度比后者降低了35%。椰子油几乎是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的一种天然油脂,所以它比牛油还要“硬”。而棕榈油在气温温暖时仍然能够基本上保持液态,它富含胡萝卜素和生育三烯酚(一种天然维生素E,生物活性比合成维生素E高),营养价值较动物脂肪高。

范志红解释,棕榈油中所含的棕榈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有调查显示,棕榈酸在红细胞膜上的含量与肥胖等一些慢性疾病患病风险有一定正相关性。但这个“锅”也不能只让方便面背,很多其他食品,如肉类、饼干、点心等食物在 *** 时都会使用到棕榈油,所以还要看吃的量。“如果拿方便面当饭吃,每天都食用,两餐之间再吃一些饼干、薯片、沙琪玛之类的零食,那摄入的棕榈油总量确实令人担心。否则,就不足为惧。”范志红说。

在沈群看来,棕榈油符合国家关于食用油的相关标准,其不容易氧化,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中用途很广。

至于方便面里含有一种“多菌灵”的农药,吃了会致癌这种说法,专家表示更是荒谬。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主要用在农作物的杀菌方面。对于方便面来说,多菌灵毫无用处,这是因为方便面的面饼是无需除菌的,调料是采用辐照的方式抑菌的。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沈群说,天然的食物并不等于无毒,很多我们常见的食物中都含有微量的有毒成分,之所以没有造成危害,是我们按照正常的摄入量来说,对人体不产生影响。只要保证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就不足以对人体产生伤害。

(责任编辑:赵金博)

中国南北差异更大的省,早餐吃得为什么既豪横又柔情?

安徽早餐,吃得像一出“三国演义”。长江和淮河,将安徽大致分割成三大板块,也将安徽早餐分出了三种画风


她有北方土地厚重的气息。淮南贡献一碗牛肉汤,蚌埠献上烧饼夹里脊,阜阳以咸马糊参会,宿州、阜阳、蚌埠共同推崇sá汤,誓要用高起的热量开启一天的精力。


淮南牛肉汤,传遍大半个安徽。

图/视觉中国


她有南北过渡带的淮扬风韵。六安人的包子软软的,安庆的馄饨又薄又鲜,滁州人钟意油馅子泡油茶,合肥人觉得鸭油汤包最更好。


巢湖柘皋镇地方传统早茶很丰盛。

摄影/陆新生


她有梅雨氤氲的江南风情。一个黄山烧饼的香浓,一碗芜湖煮干丝的慰藉,一份绩溪挞粿的乡愁,处处洋溢着温柔与鲜美。


黄山黟县一带,人们把吃早饭喊成“吃天光”,安徽人对于早餐的热爱,来源于披星戴月的奋斗


黄山烧饼又酥又香。

图/视觉中国




皖北早餐“团战”,

到底有多豪气?



皖北分布了安徽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在早餐上讲究刚柔并济,不仅碳水吃得硬核豪横,就连汤水的滋润也颇为霸气。


熬牛肉汤的料很足。

摄影/lisea_xyo,图/图虫·创意



汤汤水水的滋润,

一大早就不能少。


淮南牛肉汤必须加上油酥烧饼,才是完美吃法。小豆饼、宽粉丝、千张、牛肉,慢火才能熬出地道淮南味。油酥烧饼刚出锅,散发着小麦和猪油香,咬一半、泡一半。趁着饼还未被泡太软时,从汤中捞出咬下,软硬适中刚刚好。


淮南牛肉汤+烧饼,早餐很豪爽。

摄影/so鱼小丸子,图/图虫·创意


淮南人很爱汤汤水水的,吃豆腐脑也决不懈怠。鸡丝、木耳、茶树菇与鸡汤融合,拥抱嫩嫩的豆腐脑,还要撒香菜、黄豆、榨菜,这碗鸡汁豆腐脑搭配锅贴或油条正好


一碗鸡汁豆腐脑,简单但美味的早餐。

摄影/老玉米2018,图/图虫·创意


淮北人早餐也喝牛肉汤配烧饼,但淮北还有自己的独门秘诀,濉溪老城的油茶一日不喝就想得慌。“喝油茶啦”仿佛是一种“叫早服务”,油茶由花椒、丁香、过油豆皮、花生米、芝麻等多种食材旺火搅拌烹煮出来,装在大铁壶中。吃油茶,要的就是那种热乎乎、辣乎乎的感觉,哪怕顶着热天也要捧着碗转着圈、一口口啜着喝。


濉溪老城石板街,居民到老字号王家油茶吃早餐。

图/视觉中国


sá汤占据了宿州早餐的核心地位,骨头汤与麦仁、千张、木耳熬得黏黏糊糊,冲上鸡蛋,撒上芝麻和胡椒粉,这种历史悠久的汤,带着中原的气息。遍地的sá汤店也带来了sá汤的各种搭配,这边拿sá汤配馓子,那边用sá汤配菜盒子,有吃有喝。


sá汤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

摄影/徐畅宇,图/图虫·创意


宿州汤水第二梯队就是辣汤、牛肉汤、豆汁儿,偶尔跟sá汤换个位置。在搭配上,咸派首推菜盒子,皮中有馅、馅里粘皮;而甜派会选择糖糕,高糖高油的那种快乐,懂的人都懂。


油炸的菜盒,鲜香融为一体。

图/视觉中国


阜阳早点界,有两碗糊,简直把人“搞糊涂”,一碗咸马糊,一碗淡马糊。米浆和豆浆熬制的糊,像雪白的稠粥,加入芝麻盐、芹菜碎卤黄豆增加质朴的香味,就成为了淡马糊;咸马糊更丰富,细细的豆腐皮、海带丝、花生豆,还有鸡肉、鸡骨头,咸咸的很带劲。嫩鸡肉拌上厚厚的红芋淀粉,热气腾腾的阜阳粉鸡汤,也是早餐汤水的一方势力。


马糊,当地有人气的一种老味道。

图/汇图网



饼饼饼,碳水炸弹在这里!


地处皖北的亳州,用牛肉馍道出了地方早餐最强的风格。这种接近于“饼”的馍,更像是内敛的披萨。足足的分量感是重点,一斤面包上九斤馅,光直径就有四五十厘米,厚四五厘米


一个锅里就是一个牛肉馍。

图/视觉中国


为了那些五点起六点到的食客,做牛肉馍的人,也颇有仪式感地表演。双手按住馍,在锅中旋转,大刀一抄,馍被甩在案板上,再用刀切,馍应声而裂,露出浓浓的牛肉馅。酥皮、牛肉、粉丝搭配马糊和蒜头,就是亳州早点的绝佳风味。当地俗语说:“天上日头,地上牛肉,做成馍馍,吃出奔头”,吃过牛肉馍,一天的奔头又开始了。


切开的牛肉馍,馅料非常足。

摄影/12甜甜1314,图/图虫·创意


阜阳人的早餐,有一个馍的天堂。最能“卷”的卷馍,面皮卷起了面筋、绿豆芽、黄瓜丝、瘦肉,甚至能卷1斤菜;胖胖的枕头馍也叫阜阳大馍,很松软微甜;咸馍吃的是不均匀的焦感,“鲜”的萝卜馅和荠菜馅,“香”的葱馅,配着热乎乎的地瓜粥就是完美;香喷喷的瓠子馍,用地锅煎出来的最香,配清淡的面鱼茶,趁热吃更好。


卷馍里的面筋、黄瓜丝不能少。

摄影/Galibenzhu,图/图虫·创意


蚌埠早餐的金字招牌当属烧饼夹里脊串。油桶烧饼对折,夹上里脊肉,涂上浓浓的酱料,又辣又甜。觉得不够快乐?炸蘑菇、炸青椒、炸干子都能夹进饼里。油烟弥漫的铁皮车,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的早餐时光。


烧饼夹里脊,饼子劲道,里脊肉焦香。

摄影/气质朱总,图/图虫·创意


蚌埠的卷饼更是能装,什么炸土豆、金针菇、鸡皮、腊肠、里脊、鸡尖、肉串,这一套下来何止是撑。还有人喜欢点两根泡椒,或加一整块炸过的五花肉,早点就吃得很“燃”。或者来一份面筋泡卷饼,油香裹挟着蛋香,想不胖都难。


卷饼里超多菜,可以堆成小山。

摄影/leephoto,图/图虫·创意


宿州蕲县、淮北濉溪等地的马蹄烧饼,皖北精细面食早餐的代表。这种烧饼由于是分层受热,因此烤出了皮瓤分离、焦黄香酥、外脆内绵的效果,在众多皖北硬核早餐里,独树一帜。


和其他饼比,马蹄烧饼要秀气很多。

图/视觉中国



吃面到底谁家强?


阜阳人的早餐,吃卷饼喝马糊,格拉条也不能少。阜阳人把“搅拌”叫成“格拉”(ge la),粗粗的圆形面条,在芝麻酱辣椒油之间辗转,沾染着各路香气。把格拉条安利给外地人,几乎成了阜阳人的责任,要不怎么会有“格拉条长,格拉条香,远来哩客你们都得尝一尝”的歌谣呢。


面条粗圆的格拉条。

摄影/小布丁13,图/图虫·创意


另一种面名气更大,“正宗安徽牛肉板面”的源头——太和板面。在案板上摔打出面的劲道,配上软烂的羊肉,独家秘制的汤底,这一碗顶饱的板面就是当地人喜爱的早午餐


一碗太和板面下肚,真的很管饱。

摄影/梦未止梦DreamCont,图/图虫·创意


蚌埠人的早上吃厚重的干扣。不论是干扣鸡汤面,还是干扣牛肉面,面条粗细都可以跟老板商量“定制”,一碗“中粗”的小碗干扣面,卯足劲儿搅拌,再滴上红油辣子和老陈醋,最是对味


干扣牛肉面,吃起来味道很厚重。

摄影/老天使,图/图虫·创意




江淮之间的早餐,

很“南北通吃”。



郁达夫曾赞叹安庆这座城市的混合气质,有着“南方温暖的地气和北方亢燥的天候”。又何止安庆,江淮之间的城市大多如此,早餐就能一窥这“南北通吃”的特色


安徽巢湖柘皋镇,响铃锅巴受到人们欢迎。

摄影/陆新生



馄饨、水饺、糯米,

组成了安庆的温柔清晨。


安庆馄饨,沿着长江出名到了南京。一颗颗轻巧的馄饨,漂浮在汤头上,透出 *** 的肉馅,配上南京人挚爱的辣油更是如虎添翼。不过,在安庆本地,更知名的早餐是江(gāng)毛水饺。煨好的骨头汤或老母鸡汤,倒入虾子酱油、猪油,再倒入水饺煮,煮好的水饺是猫耳状


馓子的热量,馓子的热量有多高-第1张图片-

安徽的安庆馄饨,在南京却很火。

摄影/小肥油馒头,图/图虫·创意


鸡汤虽然是珍馐,但在安庆人眼里,为了炒米,鸡汤也是能做配角的。


糯米泡到松软,掐出“白丝”,沥干后在大铁锅中翻炒,雪白的米炒成金黄色。袅袅升腾的热雾中,早晨吃一份鸡汤泡炒米,连味蕾也会绽放。还没完,老式的安庆炒面,用的是鸭汤做底,炒出来的面飘散着一股独特的鸭香。


金黄的鸡汤和金黄的炒米,绝配!

图/汇图网


在安庆,人们也对“碳水炸弹”一般的早餐很钟爱。侉饼油条便宜好吃还管饱,性价比之王,香甜的饼夹上两根酥脆的油条,才最满足!


“桐城朝笏”,形如朝笏的四方形饼块。地道的早点摊,一边烤朝笏,一边炸油条,烤炉里还顺带烤饼,油锅里兼炸糍糕、春卷。刚出炉的朝笏香脆,被剖开之后包上一根对折的油条。人类就是那么诚实,为了追求美味,减肥可以明天再说


朝笏板子在巢湖、桐城等地都有。

摄影/陆新生



六安早餐,有个油炸江湖


六安老城大井拐,以包子闻名。对于老六安人来说,好吃的包子要有松软的皮,蒸好的包子夹起来软乎乎的,这就是六安早上人人都爱的“软包子”。六安人还要把包子往油锅里丢,炸出一个金黄透亮的油炸包子,炸上了六安早餐必选之一。


油炸包子,六安早餐一绝。

图/ ***


热爱炸物的六安人,早上总爱去炸货店蹲点:裹着白糖粉能拉丝的糖糕;米粒咸香的糍糕;用南瓜、瓠子做的炸饼;外焦里软、甜甜的 *** 球;香辣口的绿豆丸子汤……最猎奇的是“炸狮子头”。此狮子头非彼狮子头,而是六安的特色早点葱油花卷。蒸好的花卷有咸香口感,捏碎之后倒在胡辣汤中,绝配。


六安“炸狮子头”就是油炸花卷。

摄影/陆新生


想不出早餐怎么吃的六安人,都“搞碗牛肉汤”解决。牛肉汤顺滑,能如流水一样滑入口中。搭配的早点就更多:两块刚出炉的葱油饼,直接吃有点干,蘸汤更合适;酥酥的牛肉饼配牛肉汤,整整齐齐,没毛病;最上头的当然是馓子掰开馓子泡在牛肉汤中,立刻变身豪华早餐!


现吃现炸的馓子最香。

摄影/草莓怪力菌,图/图虫·创意


滁州人的早餐反复横跳在南北之间,不过,得到滁州人盖章认证的是油茶。一个大茶壶,壶身一倾,就是热气腾腾的一碗。这样顺滑的油茶,混合着川椒的麻辣,配上油馅子,就是滁州的老味道


处于南北交汇处的合肥,以包容的心态,融合了周边各地早餐。干稀咸甜之类的标签,已经在合肥被抹去。在合肥,水烙馍、油茶、赤豆糊、桂花酒酿都可以在早餐中现身。再看那略带着焦香的锅贴,那荡漾着肉汁的鸡汤包子,还有带着醋酸味的饺子,全民都爱的基本款早餐都沾上了点“合肥风”。或许,庐州鸭油汤包可以例外,一大早排队买的期待,吃过的才懂。


合肥长临河古镇的米粑粑。

摄影/卢文




柔情似水,甜咸相间,

皖南人的早餐很精细。



山水俱佳的皖南大地,物产丰盛、文化繁荣,人们在吃早点这件事上也显得“精耕细作”起来


绩溪家朋乡磡头村的清明饼。

摄影/陆新生



一块饼,一顿精致的早餐


在黄山街头,早晨只要闻到梅干菜鲜香味,就准有一间黄山烧饼摊子。金黄酥脆的外壳,加上油润的内陷,一拍即合,搭配一碗冰冰凉的绿豆粥,真是舌尖上的黄山腔调。


小小的黄山烧饼,梅干菜味很浓。

图/视觉中国


黄山人对家的眷恋,连最坚硬的石头都有柔软的深情。歙县石头粿,烙饼时全程用石头压住,既可均匀传热,也能压出油脂。等到油脂渗透面皮,粿泛出近乎透明的样子。一块石头粿,再加一碗清粥,就成了歙县人的早餐


个头不小的石头粿,美味又实在。

摄影/吃货羽沫旅行记,图/图虫·创意


盛产宣纸、宣笔、徽墨的宣城,在早餐上,当地人也擅长“做文章”。“粑粑”这个词,绝对代表了宣城晨间的想象力。揉好的糯米搭配各路馅料,碰撞出了粉丝粑粑、腌菜粑粑、萝卜丝粑粑等等。尤其是宁国粑粑,光是馅就有八九种。千奇百怪的食材融为一体,仿佛像一部小说的大团圆结局。


宣城郎溪县,街头卖粑粑的早点摊正在忙碌。

摄影/老豆,图/图虫·创意


小粑,这个名字听起来十分含蓄,深受池州人的青睐。“切粑嘞”,仿佛是清晨的闹钟,把人们叫到了早餐店前。馅料被丝滑地搭配在一起,豆角与蒜泥、萝卜加葱花、腌菜加辣椒、粉丝加韭菜,煎出来的粑焦香四溢。


池州小粑馅料很多,最主要的还是腌菜。

图/汇图网


在绩溪的早晨,吃挞馃是一种十分治愈的事情。“脚踏一炉火,手捧一挞馃,除了皇帝就是我”,人们吃着挞馃喝着白粥,享受清晨的岁月静好。拿挞粿,出远门,仿佛是流淌在基因里的天赋。商人胡雪岩的少年时代,从徽州到杭州学习经商的路上,就带着挞粿;学者胡适在北大任教时,家中也常备着挞粿来安慰思乡之情。


绩溪挞馃也写作“拓馃”,别名盘缠果。

图/汇图网



一饭一粥一面,

一个恬淡的清晨。


芜湖,有着“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名。建城史长、开埠早,芜湖的早餐也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气质。渣肉蒸饭,酱香口感,一层豆皮千张、一层香糯米饭、一层渣肉,带着几分农家的朴实感。嚼一口肉嘟嘟、圆滚滚的糯米,咬下略硬的渣肉,再喝一碗豆腐脑,谁不喜欢?


渣肉蒸饭,十分硬核。

图/ ***


大部分时间,芜湖人早上吃的都是一碗面条。鲜红汤汁上的咸菜面,似咸似甜带着微微辣感的千张面,还有用大火翻炒出来的平锅炒面


芜湖的虾子面,一口一个鲜。

摄影/豆里的虫,图/图虫·创意


在芜湖,煮干丝也是早餐之选,光是汤底就有鸡汤、排骨汤、猪蹄汤等。喝一口鸡汁干丝,再配一份江南风味十足的小笼汤包,绝对是鲜上加鲜的效果!


芜湖鸡汤煮干丝,能“鲜掉眉毛”。

图/视觉中国


比起江北爱“鹅”成痴,什么贡鹅老鹅风鹅,江南人更爱鸭馔。芜湖人常吃的“红皮鸭子”,分布在街头巷尾的鸭店,动辄一大早就排着长队,都是过来“zàn个鸭子”的人们。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就来一份鸭子饭当早餐。如果想换换口味,鸭油光面、清汤鸭卤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芜湖红皮鸭,鸭子饭好吃的秘诀。

图/汇图网


铜陵是白姜的原产地,口感脆嫩、辣而不辛、没有纤维的白姜,也成为了铜陵人的早餐好伴侣,白姜最适合做喝粥的小菜。腌好的姜再用醋、酱一泡,中和了五味,还带着姜独有的灼热感,为清淡的白粥增添了一点生气和活力,也吃得人浑身暖和


铜陵天门镇天门村,姜农忙着晾晒白姜。

图/视觉中国


八百里沿江的最后一座城——马鞍山含山县运漕镇因漕运而兴,是“江北八大镇”之一。这个古称“蓼花洲”的土地,直到晚清,还承担着江北米市集散地和中转站的功能。随之诞生的,还有沸腾的茶馆和喧嚣的运漕早点


鸡蛋锅贴,鸡蛋把独立的锅贴连为一体。

摄影/陆新生


这里的早餐颇有一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风格。当地松软适中的白干做的煮干丝,充盈温润的小笼包,用蛋浇出来、猪油坑烤的蛋锅贴,经过油与火爆炒的柔润筋道炒面皮,还有烧麦、方糕,无穷无尽的热气腾腾,无穷无尽的旧日繁华。


炒面皮,一大早剧能这么豪横。

摄影/陆新生


吃苦耐劳的安徽人,吃早晨也是匆匆忙忙。那些饼饼馍馍,伴着汤汤水水进入肚中;各色蔬菜、肉类被卷着、夹着,或者放入面碗里,就能一并消灭。远行的安徽人,也格外懂得家乡山水的珍贵。山里的一笋一菜,都被纳入了粑粑粿粿之中,以早餐的名义,书写家乡的味道


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早餐也值得一尝。

图/视觉中国




文 | 詹忆梦、ZXZ

文字编辑 | ZXZ

图片编辑 | ZXZ

文章首图 | 图虫·创意

封图 | 视觉中国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只有我家端午节吃包子/馓子/菜角吗?

说到端午的特色节令食物,大多数人的之一反应都是粽子,它的普及率远远高于春节时的饺子。当然,南北各地也免不了发生粽子口味的咸甜之争。


此外,端午节吃咸鸭蛋、鸡蛋的习俗也相当普遍,一般都和粽子一锅出,染上粽叶香味更好吃。不过,即使在口味日益趋同的现代,仍然有许多地方在端午吃其他的特色食品,甚至盖过了粽子的风头。


粽子和咸鸭蛋丨图虫创意



01

放弃粽叶+糯米的组合

/ 还有万能的面粉 /


在甘肃武威、金昌等地,端午的传统食物不是粽子,而是一种“碳水包碳水”的美食——油饼子卷糕。据说由于古代河西走廊不产粽叶,当地人想出了端午节用油饼子替代粽叶的办法。


尽管现在买粽叶和成品粽子都不再是难事,这种吃法仍然很受欢迎。


油饼子卷糕丨《好味道时节》


裹在油饼里的“糕”,其实和北方甜粽子的配料基本没有区别,将糜子(大黄米)或糯米淘洗干净,与红枣、葡萄干、蕨麻、玫瑰花瓣等果品配料层层交替铺在蒸笼里,均匀地撒上糖,蒸熟后就成了一大块黏糯香甜的糕。在蒸糕的同时,烫面擀成一张张薄饼,下锅烙到金黄酥软。


吃的时候,挖一块米糕放在饼上,将油饼对折,裹成类似于开口锅贴的造型。一口咬下,外酥里糯,满口都是碳水和油脂带来的充沛的满足感。


裹在油饼里的糕丨《好味道时节》


甘肃民勤的端午传统食物“扇子”,全部是用面粉做的,实际上算是一种特殊的大馒头,它的外形还真有点儿像放大的粽子。将发酵的白面分层擀好,一层层撒上红曲或玫瑰、姜黄、薄荷等不同颜色的调料,分层叠在一起后切成扇形,在表面捏出图案,蒸熟后就成了造型别致的扇子状馍馍,散发着朴实的小麦清香。


在湖南长沙、浏阳,四川的巴中、绵阳、遂宁,还有江西宜春等地,端午节虽然也会吃粽子,但更受人们欢迎的还是包子,一般和粽子、咸蛋一起出现在端午的早餐里。


包子的馅料并没有特别的要求,肉馅最多,应季的新鲜蔬菜做馅也不错,喜欢吃甜的也可以做糖包子。大小则因地而异,宜春以大包子为特色,一个包子就能装满小笼包的一屉。


包子丨Wikimedia / Popo le Chien


在河南特别是豫北各地,趁着小麦、油菜在农历五月收获,过端午节时每家都用新榨的油、新磨的面粉做油炸菜角糖糕,粽子的地位反而退居其后。


菜角的面皮和馅料都和常见的韭菜盒子类似,但油炸的做法自然比做韭菜盒子的干烙法更好吃,在油锅里翻滚后,鼓起的表皮变得金灿灿的,一口咬下,涌出滚烫鲜香的韭菜汁水,令人胃口大开。


菜角丨图虫创意


糖糕的馅料原本只有红糖或白糖,在高油脂的加持下,妥妥的热量神器。在油和糖较为匮乏的时代,吃上这种纯甜的“碳水小炸弹”无疑极为满足。现在人们更关注健康,糖糕的馅儿一般都换成豆沙、枣泥了。


糖糕丨图虫创意


安徽、湖北的一些地方,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炸馓子。馓子古称“寒具”,据说原本在寒食节吃,在华中一带端午前后吃它,和河南吃炸菜角是同样的原因,算是小麦收获后的尝新。和好的面搓成细长均匀的条状,盘成一束束,炸到酥脆,满口生香。


馓子丨图虫创意


炸好的馓子既可以直接当有滋有味的零食吃,也可以掰碎后泡在热汤里,吸饱汤水后变得绵软,比普通的面条更多了油香。


泡馓子丨Wikimedia / Foxy1219


浙江舟山过端午吃“乌馒头”,它的造型是两只稍扁的馒头一上一下叠合起来,被形容为“莲花座”,表面涂着一层红糖糖浆,蒸熟后颜色较深,所以叫“乌馒头”。


乌馒头丨豆果美食网网友淡淡丝香


浙江台州过端午的特色面食叫“食饼筒”,用薄薄的面饼包裹事先炒好的红烧肉、炒黄鳝、鸡蛋丝、茭白丝等十余种配菜,全家围坐,随意挑选。和卷心菜、虾干一同炒熟的米粉干必不可少,它不仅饱腹感强,还能起到“打底”的作用。


有经验的人裹饼筒一般都先放米粉,再把菜铺在上面,这样菜汁才不会把饼泡漏。最后将面饼从两边往中间卷成筒状,底部折起,在开口处淋一点红烧肉的汤汁,大口咬下,美滋滋!


食饼筒丨图虫创意


广州过端午,赛龙船(本地叫扒龙舟)是一项土豪级别、全城出动的盛事。因为比赛时程往往长达一天,划龙舟的选手们都会随身携带龙船饼,帮助他们及时横扫饥饿。


以前是用炒米粉加上芝麻和糖做的炒米饼,质地扎实、不易变质,曾经是龙船饼的首选。现在的龙船饼大多是专门定做的红凌酥饼、核桃酥、莲蓉酥、鸡蛋糕等点心,吃起来更香甜酥软。


龙船饼丨item.jd



02

蔬菜水果正当时

/ 也在端午吃 /


华中、华东一带,端午节正是苋菜鲜嫩的时候,它的植株里含有甜菜红素和花色苷类物质,炒熟后汤汁变得红彤彤的,很符合传统观念里端午属“火”的特性。


民间的智慧:“苋菜不要油,只要三把揉”,意思是洗苋菜不需要像其他蔬菜那样一片片择开,而是整把地在水中揉搓漂净。揉过的苋菜变得软烂,下锅后更易熟,自然减少了油的消耗。


炒苋菜丨图虫创意


北方的水果成熟得晚,端午上市的樱桃桑葚,曾是北京人一年中能最早尝到的水果,清代宫廷过端午时会将它们赏赐给大臣,老百姓也觉得端午吃了它们才算是过了节。


桑葚丨图虫创意


潮汕地区过端午,除了吃粽子,还会吃栀粿,也叫栀粽。它有好几种做法,其中一种就是用栀子果提取的黄汁搅拌糯米粉后蒸熟的,还有的做法是在米粉中加入天然碱液——草木灰水。蒸熟的栀粿看上去像一块金黄色的年糕。由于它的质地非常粘,刀都很难切动,需要用线割成一块块。


栀粽丨item.jd


你家端午都吃什么呀?

大夏天,不想吃的油腻,8道下饭素菜奉上,照着做,不愁没好菜

这几天已经开始夏季高温模式了,预计往后几天气温还将稳步上升,伴随着高温的是高湿,难免在夏季会引起身体不适,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吃一些生湿助湿的食物,比如辛辣,羊肉,油腻等食材,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应季素菜才舒服,今天就为大家分享8道夏季精品素菜,照着做,不愁没好菜。


拌苦菊

民间有老话说:夏天吃苦,胜似进补。古人认为夏季人体的流的汗液都是“心之液”,而吃苦恰恰可以养心去暑,所以在夏季一定要适当地多吃一些苦味食材,比如今天分享的“拌苦菊”,清凉爽口,开胃解馋。


食材准备:苦菊一把,油炸花生米一把,皮蛋一个,白芝麻,辣椒粉,蒜末,米醋,生抽,白糖,食盐,食用油。

  • 苦菊一把洗净后沥干水分,然后切成段放入空盆中待用,一个皮蛋去壳后切成小丁也放入苦菊中,再加入一把油炸花生米。
  • 另准备一个空碗,加入辣椒粉少量,白芝麻一汤匙,蒜末两汤匙,浇上热油激发出香味。
  • 然后加入生抽,米醋,白糖,食盐搅拌均匀成料汁浇在苦菊上,用手抓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丝瓜馓子

老话说道: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吃东西要应季而食才能天人合一健康如意,夏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好时机,一些瓜果都是凉性食材,多吃可以清热解暑,比如今天这个“丝瓜”,农村的院墙上挂满丝瓜藤,想吃的时候摘几个就好,稍微炒一炒,加水再烧一烧,加一把馓子入锅,甭提有多美味了,你一定要试一试。


食材准备:丝瓜两根,馓子一把,大蒜4瓣,鸡蛋一个,火腿肠一根,食盐,鸡精,食用油。

  • 丝瓜去皮后切成条待用,鸡蛋一个打散待用,大蒜4瓣切成粒待用,火腿肠切成片待用。
  • 锅中烧油,下入蒜粒炒出香味,接着将丝瓜下入锅中翻炒至发软,加入多一点的开水,加食盐调味。
  • 烧开后小煮一会,再淋如鸡蛋液,火腿肠片,加入适量的鸡精调味既可以关火。
  • 将馓子一把,放入热丝瓜汤中,泡软后既可以出锅装盆。

海米烧冬瓜

冬瓜是夏季必不可少的瓜类蔬菜,夏季多吃有清热解暑的效果,小时候家中菜园里也少不了冬瓜,也没少吃,可以炒,炖,烧汤等等,今天这道海米烧冬瓜也是小时候常吃的家常菜,烹饪起来很简单,但是很美味,要试一试。

食材准备:冬瓜,干海米,葱姜蒜,生抽,食盐,白糖,葱花,香油

  • 冬瓜去皮去瓤后切成厚片待用;干海米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左右,注意海米水不要倒掉留着使用。
  • 锅中烧油下入泡好的海米翻炒,然后加入葱姜蒜和冬瓜片翻炒,将冬瓜炒至微微透明状态时加入些许生抽翻炒。
  • 加入一小勺的开水,调入食盐,白糖调味,加盖焖煮5分钟左右。
  • 最后出锅时淋入一些香油和葱花即可。

蚝油杏鲍菇

仔细地闻一闻,你肯定能闻出淡淡的杏仁味,这就是杏鲍菇更大的特点了,肉质肥厚,口感脆而嫩,喜欢吃蘑菇的朋友一定别错过,可以炒,也可以凉拌,今天这个做法清淡而又鲜美,关键使用的调料很简单。


食材准备:杏鲍菇2个,蚝油,生抽,干淀粉,大蒜2瓣,白糖,食盐,食用油。

  • 杏鲍菇清洗干净后,切成大约5毫米的厚片,然后用刀在其中一面打上格子花刀,注意每一刀都不要切透。
  • 准备一个空碗,加入蚝油2汤匙,生抽2汤匙,食盐适量,白糖1汤匙,干淀粉一汤匙,再来小半碗的清水搅拌均匀成料汁待用。
  • 锅中烧油,将杏鲍菇的花刀面朝上,下入油锅中小火慢煎至微微发黄,时间大约2分钟。
  • 下入蒜末炒出蒜香味,然后接着下入调好的料汁,小火慢煮2分钟左右既可以出锅。

蒜蓉西蓝花

西蓝花性凉味甘,夏季应该多吃的健康蔬菜,减肥和健身爱好者眼中的“低热量高饱腹感”必吃蔬菜,且是所有蔬菜中少有的高蛋白食材,为了更佳保护其营养,更好是凉拌着吃,今天分享一道不一样做法的凉拌蒜蓉西蓝花。


食材准备:西蓝花,蒜末,蚝油,生抽,小米椒,食盐,食用油。

  • 用剪刀将西蓝花剪成小朵放入空盆中,加入食盐和干淀粉适量,加入清水大力地搅拌几次,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待用。这样可以深度的清洁西蓝花。
  • 锅中烧开水,加一点食盐和食用油,将西蓝花入锅焯烫1分钟捞出,出锅后再过一遍凉水冷却待用。
  • 取一个空碗,把烫熟的西蓝花花朵朝下摆放进碗中,依次将所有西蓝花都这样摆放进去,用手按压紧实,然后取一个盘子盖在碗上倒扣过来,再将碗取走,这样西蓝花就整齐地摆在盘子中了。
  • 锅中烧油,下入蒜末和小米椒炒出香味,再加入蚝油,生抽,清水,白糖,食盐,最后来一点水淀粉勾芡成浓稠的汤汁浇在西蓝花上即可。

素炒千张

千张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常食材,几乎是人人都喜欢吃,要想把千张炒得滑软又下饭可是有小窍门的,今天就分享这道炒千张给大家。


食材准备:千张两张,胡萝卜,青椒,干木耳,鸡蛋两个,蒜末,小米椒,食用碱,生抽,老抽,蚝油,白糖,食盐,水淀粉

  • 千张切成菱形片,胡萝卜和青椒也切成菱形片待用,干木耳泡发待用,鸡蛋两个打散后炒熟盛出待用。
  • 准备一个空碗,加入蚝油2汤匙,生抽2汤匙,老抽和白糖分别加1汤匙,食盐适量,干淀粉,清水适量搅拌成料汁待用。
  • 锅中烧水,千张下入锅中开始焯水,再加入2克的食用碱,这样焯水后的千张变得很是滑软,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几遍待用。
  • 锅中烧油,下入蒜末和小米椒炒出香味,接着下入青椒,胡萝卜片,木耳翻炒至断生。
  • 接着下入鸡蛋和千张,倒入料汁翻炒均匀,小火烧个1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包菜粉条

要说下饭菜哪家强,包菜炒粉条就算之一,很多人做这道菜做不出那种干香的味道,其实就是包菜在炒的过程中出水太多了,炒的时候需要一点小技巧,且看如下分解。


食材准备:包菜半个,红薯粉条,干辣椒,蒜末,猪油,生抽,蚝油,老抽,食盐,白糖。

  • 包菜用半个就可以了,清洗干净后去掉尾部的硬心,然后切成细丝待用;红薯粉条泡软后待用。
  • 锅中烧水,将粉条下入水中焯烫熟透,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待用。
  • 锅中加入五花肉片或者直接用猪油,烧热后下入蒜末和干辣椒段炒出香味,然后直接倒入包菜丝开大火翻炒至发软断生,记住一定要大火翻炒。
  • 加入粉条,生抽沿着锅边淋入,老抽一点,蚝油适量,食盐,白糖开大火继续翻炒均匀既可以出锅。

素炒合菜

地道北方菜,有时会被拿来卷饼吃,在春天吃就被称为“咬春菜”,其实就是一道很简单的家常炒菜罢了,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做,而且做起来及其的简单,主要食材有绿豆芽,韭菜和鸡蛋三洋,还可以根据口味加入粉条,你一定要试一试。

食材准备:绿豆芽,韭菜,鸡蛋两个,红薯粉条,食盐,生抽,老抽,食用油

  • 首先将鸡蛋打散后炒熟盛出待用,再将红薯粉条泡软后焯水烫熟待用。
  • 锅中烧油,下入绿豆芽大火翻炒至断生。
  • 再下入鸡蛋,粉条,加入生抽,少许老抽,食盐大火快速翻炒均匀。
  • 最后加入韭菜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韭菜很容易熟,不要炒得太久了。

我是阿胡,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8道夏日下饭素菜,喜欢的可以关注我,明天还有精彩内容等着你,感谢阅读,明天见。

标签: 馓子 热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