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六不做,你了解到几个呢!
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古人为什么又有六不做呢!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端午即将来临,
大家一般在端午当天吃粽子、划龙舟。
古人在这天也格外重视养生禁忌。
关于五月五毒日早在隋朝就有明确的记载,
那么端午节当天到底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往上滑就知道了。
之一 喜庆活动,结婚、开业都不会在这天举行,
而且端午节最重要的就是祭祀仙人,
也不适合向亲戚朋友去道喜祝贺。
第二 就是不要在这一天去游泳,
特别是不要去曾经有溺死过人的河里游,
据民间的传说,河里的溺死鬼会在端午当天醉凶,同时还会找一个替死鬼来还阳。
因为在古代这传染病以及瘟疫是多发的季节。
小孩子下水玩耍也很容易出现溺水的情况,
即便是现在学校再三强调,静止学生外出游泳,但是夏天也总有学生溺亡的事件,
导致悲剧频发。
所以大家去游泳的时候,
更好不要去野塘,不知深浅的河道,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
身边要有一起同行的伙伴。
第三 在端午节不能盖房,
民间传说五月五盖房子,房屋主人会头秃,
头秃并不是因为盖了房子,房主头发就掉光的意思,这头秃指的是会让主人破财。
这也就是在民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不宜新建房屋的原因。
第四 这一天不要远行外出,
因为五月五正值夏至,
天气属于炎热多雨季节,
远行外出也不方便,当然现在已经交通便利了。
且毒虫细菌活跃,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第五 就是在这一天夫妻不要有房事活动。
古人认为五月有九日是伤身。
北经的日子称为九恶日,
分别是初五、初六、初七 十五 十六 十七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而端午节正是九恶日之首,
所以古人在这一天会将夫妻分房或者是分床。
第六 千万不要在端午节说端午快乐,
要不然 老一辈的人会很不高兴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对这个事有讲究的,
这是一个纪念先祖、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说快乐的祝福语显得对先人的不敬,
应该是说端午安康,既表达了对先祖亲人的哀思,也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端午节的六不做,你们当地是否也有这样的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打出来。
端午就要到了,你可知道端午这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的忌讳吗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一些可为不可为的事情你知道吗。本文将介绍关于端午节哪些事不能做的相关知识和哪些事做了是有益的。
瑞午做了对自己有利的事
笫一件早起散步
传统叫游百病,民间传说,瑞午一天,早上的露水和空气都有药性,如果这天早早早起床,出门散步,会治好身上所有的病。
第二是百草为药
民间传说瑞午节这天,凡是大山之中生长的草都有药用价值,可治百病。
于是,这天,村民会在外散步时,扯一些常规野菜野草回来煮水喝。至于治不治病无人知道,只是原生态,当茶水。
第三是种苞谷
众所周知,目前苞谷都吃过了,如果现在去种苞谷,是没有收成的。但端午节这天就不同,如果这天去种苞谷,一定有收。
儿时,每年端午这天,母亲刚天亮就下地种苞谷。这种苞谷称为“端阳苞谷″,种了就有。
不过,有讲究,必须一早种的才大个饱满,如果下午去种,就只长苗不背包。
端午节不可为的事
之一件事:不能杀生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一般会吃粽子,但是我们要注意粽子的馅料不能含有任何肉类成分,更不能杀生。
这是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杀生会玷污这个节日的纯洁性。
所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尽量避免杀生的行为,尽可能地保护动物的生命。
第二件事:不能游泳
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节日,很多人会选择到河里或者是海边游泳。
但是端午节这天是不能游泳的。
传说这是因为端午节这天水神会下凡走走,很多人认为游泳会招惹水神,会给人带来不好的运气和灾难,所以要尽量避免游泳的行为。
还有一种说法是下河洗澡会惊了投江而死的屈原灵魂。
第三件事:不能吃生冷食物
在端午节这天,由于气温较高,很多人会选择吃一些清凉的食物,比如冰棍、冰淇淋等等。
但是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避免吃生冷食物,因为端午节这天是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的阳气也处于高峰,吃了生冷食物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容易生病。
第四件事:不要打长时间的游戏
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打游戏来消磨时间,但是在端午节这天,我们要尽量避免打长时间的游戏。
这是因为端午节这天是阳气最盛的日子,打游戏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以上这些可做不可做事情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但是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尽量避免做出不当的行为,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让大家能够接受。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为了驱邪避恶、祈求平安健康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不仅要欢度节日,还要遵循一些礼仪和忌讳,以保证自己的平安和祥和。因此,有一句谚语流传至今:“端午5不送,送了难安康。”那么,到底是哪五种东西在端午节不适合送礼呢?
一、不送单数礼品
在中国文化中,单数通常与孤独、凶险等不吉祥的意象相联系。比如,走亲访友都是带2种礼品,或者4种,送白酒的话就是2瓶。
因此,在端午节这个庆祝团圆、祈求家庭安康的日子里,送单数礼品往往会让人感到不吉利。因此,我们在选择礼品时,更好避免选择单数的物品。
二、不送鱼虾
在端午节这个节日中,鱼虾等海鲜食物则不宜作为礼物送出。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鱼和虾的发音与“余”、“吉”等字相近,寓意着余庆、吉祥。因此,鱼虾常常被视为带来好运和福气的象征。但是,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由于人们要祭祀屈原,鱼虾等水中生物被视为属于“屈鬼”的食物,因此不宜作为礼物送出。
三、不送白皮鸡蛋
在端午节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会以粽子和鸡蛋作为主要食物。粽子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而鸡蛋则是另一种重要的食材。以前没有红皮鸡蛋的时候,人们会将鸡蛋染成红色。
白皮鸡蛋是不宜在端午节作为礼物赠送的。这是因为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与丧葬、死亡等悲伤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而端午节是一个庆祝团圆、祈求健康的节日,因此,送白皮鸡蛋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四、不送鞋子
在中国文化中,鞋子被视为一种与离别和分散有关的物品。因此,送鞋子往往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特别是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里。在端午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人们希望家庭成员团聚,和睦相处,而不愿意让离别和分散的意象出现。因此,送鞋子可能会被看作是不符合这一节日氛围的行为。
五、不送包装破旧的礼品。
端午节是一个庆祝节日,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礼物来表示祝福和关爱。然而,破旧的物品可能会被人们视为不尊重和不重视对方的表现。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希望以全新的状态迎接节日,表达对亲人、朋友和长辈的敬意和祝福。因此,送破旧的物品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那端午节送礼应该送什么呢?
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食物之一,因此送一份精美的粽子礼盒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选择。可以选择各种口味的粽子,如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偏好。
2. 茶叶:在中国文化中,茶叶被视为一种高雅和健康的饮品,具有降火、清热、提神的功效。因此,送一份优质的茶叶礼盒是一种受欢迎的选择。如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等,以展示自己的品味和心意。
3. 端午装饰品:为了营造节日氛围,送一些端午节装饰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五色丝线、艾叶挂饰、端午节的剪纸作品等,让收礼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礼品的选择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送礼是一种表达心意和传递祝福的方式,但如果选择不当,会让人笑话。
端午将至,关于端午节的讲究有很多,3大禁忌别忘了说给孩子听端午节是我国颇具文化气息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人人期待的小长假等待着我们,并且在这个节日中,我们还会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
不过,在端午节的时候,可是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的,尤其是小孩子,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端午节将至,关于端午节的禁忌,家有孩子的父母别忘了说给孩子听
禁忌一:端午节,粽子不能吃多
转眼又到端午节了,可乐表现得十分高兴,因为到了这个节日,自己就能够吃到各种美味的粽子了。
不过,可乐妈妈却并不怎么高兴。
让可乐妈妈发愁的更大原因,就是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可乐总是会出现肠胃问题,比如消化不良,这让可乐妈妈十分地担忧,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毕竟大过节的,孩子却出现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这会让孩子以及家长都无法好好地享受这个小长假。
可乐妈妈提心吊胆的和可乐迎来了端午节,而可乐也如愿以偿的吃到了自己期盼的粽子,整个氛围显得非常美好。
但是,好景不长,可乐妈妈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可乐又出现了消化不好、肚子不舒服的情况。
这又把可乐妈妈给急坏了:“每次都这样,到底是为什么?”
【饭饭妈有话说】:粽子是端午节的美食,并且有多种口味,有咸有甜,有蛋黄的、有肉粽、也有豆沙馅的等等,可以说各种粽子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所以,很多孩子一吃起来就没完,结果就不小心吃多了。
而粽子本身是不太好消化的,孩子的消化能力又比较弱的,当孩子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粽子之后,很容易因为肠胃消化能力不足而产生不舒服、胃胀、肚子痛等情况。
所以,粽子虽好,但可不要多吃。
禁忌二:端午节不能说“端午节快乐”
到了端午节这天,小明想要给自己的同学们送上祝福,于是就在同学群里面说了“端午节快乐”。
本想着自己送完祝福之后,自己的同学肯定会回应,但是却发现没人吱声,这让小明非常的疑惑,“不会大家都在忙吗?”
看到小明很是疑惑,小明的妈妈就问小明什么事儿,而小明将自己送祝福得不到回应的事情告诉妈妈之后,妈妈却表示“不回应是应该的。”
“端午节是不能够说‘快乐’的,傻孩子。”
【饭饭妈有话说】:虽说端午节有假期,有粽子,大家真的很快乐,但是在端午节送祝福的时候,千万不要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
因为端午节,主要文化因素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在各地的文化意味并不完全统一,但多是“缅怀前人”的节日,除了屈原,有些地区还会在这一天缅怀伍子胥、介子推等),而在这样一个严肃的日子里,用“快乐”显然是一种不尊重,所以应该用“安康”。
禁忌三: 端午节不能下河游泳
小张是个喜欢游泳的孩子,平时上学没时间,到了端午节放假的时候,就想要约同学一起去河里游泳,但是当小张跟妈妈说了这件事之后,却遭到了妈妈的反对。
“为啥不能去?”小张又是不满,又是疑惑。
“天气这么热,游泳多舒服”,小张继续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小张的妈妈无论小张怎么说,就是不允许小张去游泳。
【饭饭妈有话说】:端午节的时候,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是比较热的,这时候很多孩子都想到去游泳。但是,游泳可以,但要去正式的游泳馆,而不是河里,因为:
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这个日子里面下河游泳,寓意非常不好。
②端午不但天气热,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多雨季节,河里容易出现高水位差,也就是山洪等,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危险因素。
③“野水”都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河里可能会有水草、寄生虫、水蛇、淤泥区等,不适合游泳,尤其是危险意识差的孩子。
“这不行那不行,端午节到底能干嘛?”端午节文化神韵深厚,有意义的事情很多。
端午节,既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亲子机会,如果家长们能够抓好这个机会,将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好处:
①给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故事,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我们的历史传承,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②带孩子去观看、体验一些端午节的节日活动,比如一起包粽子、一起看赛龙舟等等,让孩子感受端午的节日氛围,获得更多的仪式感。
③带孩子去品尝端午美食,其实端午节不仅仅有粽子,还有“五黄”、打糕、煎堆等等,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品尝一下,让孩子感受节日美食的美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吃多了。
结语
端午节是一个颇具文化气息的节日,也是对孩子寓教于乐的一个好时机,家长们要多带孩子去见识一下端午的习俗,增长孩子的见识,提升孩子的仪式感,让孩子的端午过得更有意义。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 *** ,侵权立删)
端午节将至,要牢记:一 *** ,二不去,三要做,都是老一辈经验!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端午节就要到了,要知道端午节本身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也有很多的民俗和传统。人们在借助于对屈原敬意的同时也传递了对家人的祝福和祈祷。由于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所以某些传统也会有所差异。相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老一辈的人更注重于这些习俗的传递和继承。
毕竟现在人心浮躁,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了解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习俗太落后了,影响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追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也已经逐步被人们所遗忘。为了不让这些传统消失,我们也需要将老祖宗的这些传统铭记并且传递下去,要谨记:一 *** ,二不去,三要做。
1、一 *** 。
要知道,端午节虽然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于春节也有所不同。因为端午节本身就是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设置的节日,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在端午节那天千万不能穿大红色的衣服,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不敬。要知道红色是代表热情奔放喜庆的颜色,与端午节本身的意义相违背,所以能 *** 的话尽量不要穿。
2、二不去。
在端午节前后千万不要到水边去游泳,因为在端午节前后雨水是比较多的,如果这个时候到水边游泳的话,很容易遇到水涨潮的情况。一旦被困在水中的话,不仅会让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可能会让父母陷入到悲痛当中。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行,千万不能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让自己处于危险当中。
除了不能到水边去之外,也不能到深山老林去。因为深山老林里面有很多的蛇虫鼠蚁,这些动物长期生活在无人打扰的环境当中,当我们贸然闯进去之后,很可能会让人家以为自己的地盘受到了侵扰,从而向我们发动攻击。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判断出这些生物是否有毒,一旦被这东西咬到的话,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三要做。
在很多地方都会有端午节挂艾草、喝雄黄酒、包粽子的习俗。要知道艾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在门口挂一束艾草也可以起到保佑身体健康的作用。如果家中文艺比较多的话,也可以将艾草点燃之后熏一下房间,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蚊虫叮咬了。此外喝雄黄酒、洒雄黄粉也是端午节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雄黄本身就具有防蛇虫的功效,喝雄黄酒,撒雄黄粉也可以降低蛇虫咬伤的几率产生。最后一件事就是包粽子了,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而粽子的种类也是各有不同,有甜粽子,咸粽子,素粽子,肉粽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粽子种类。能够在端午节那天陪着家人吃粽子,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件人生意事了。
端午节当天风俗禁忌,您知道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端午节禁忌:
1. 避免出行:传统上认为端午节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人们尽量避免出行。
2. 不要洗头:传统上认为洗头会冲掉头上的福气,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更好不要洗头。
3. 不要游泳: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节日,但传统上认为这一天水中的水母会伤人,所以更好不要游泳或接触水。
4. 不要晾晒衣物:传统上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晾晒的衣物会被邪恶的气息侵害,所以更好避免晾晒衣物。
5. 不要采摘草药:传统上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采摘的草药会失去药性,所以更好避免采摘草药。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禁忌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淡化,很多人并不特别遵守。但对于一些传统家庭来说,仍然会遵循这些禁忌。
温馨提醒:这些只是民间习俗,仅供娱乐!科学对待不要迷信。
端午节将至,牢记“1 *** ,2不去,3要做”,老祖宗的忠告别忘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怀着喜悦的心情庆祝这个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些习俗和忌讳被代代相传,以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1 *** ,2不去,3要做”这一老祖宗的忠告的意义。
一、“1 *** ”
端午节这天,人们 *** 红衣服。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热烈、喜庆,而端午节则被视为一个需要避邪的节日。穿红衣服可能会吸引恶灵和疫病,因此老祖宗的忠告是要我们保持谦逊和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2不去”
在端午节这天不要去河边或郊外。这个忌讳与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有关。据传,在古代中国,有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于对国家的忧虑和失意,投江自尽。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纷纷划船在江中寻找他的遗体,并投食给鱼,以免鱼儿啃食屈原的尸体。因此,人们相信端午节的时候江水会非常危险,同时也要避免去郊外,因为端午节前后,郊外的毒蛇、毒虫开始频繁活动,如果这个时候去郊外,容易受到毒蛇、毒虫的侵扰。
三、“3要做”
1.吃粽子和饮雄黄酒。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由糯米和馅料制成,用粽叶包裹而成。吃粽子的习俗源远流长,是为了纪念屈原和防止蛇虫咬伤。雄黄酒则是端午节的特殊饮品,相传有驱邪消毒的作用。
2.挂艾草。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传统之一,人们会将艾草插在门上或悬挂在屋内,以驱邪辟瘟。艾草被认为有辟邪驱瘟的功效,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3.佩戴五彩绳和香囊。五彩绳和香囊被视为护身符,人们会将它们系在手腕上或挂在身上,以求平安和吉祥。
四、粽子的做法
所需材料:糯米500克,粽叶,糖,盐,肉馅(猪肉、鸡肉或咸蛋黄等),配料(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豆沙、蜜枣、莲蓉等)
具体做法:
1. 准备糯米:将糯米洗净后浸泡在清水中,时间更好为2-3个小时,然后将水倒掉,沥干备用。
2. 处理粽叶:将浸泡软化的粽叶清洗干净,剪去不必要的部分,然后用开水烫一下,使其更加柔软。
3. 调制糯米:将沥干的糯米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和糖,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味,然后搅拌均匀。
4. 包裹粽子:取一片粽叶,将其对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将粽叶的两侧对折一次,形成一个小口袋。接下来,将一些糯米放入口袋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肉馅和配料。最后,用手将粽叶包裹住,封口处用绳子或者粽子叶的茎叶系紧。
5. 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水面高过粽子,然后大火煮沸,之后改为中小火继续煮熟,大约需要2-3个小时,或者直到粽子变得松软。
6. 取出粽子:将煮熟的粽子捞出,放在漏网上,让水滴干净。可以将它们保存起来,冷藏或冷冻,以便随时享用。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习俗和忌讳的重要节日。通过牢记老祖宗的忠告:“1 *** ,2不去,3要做”,我们可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挂上艾草,品尝美味的粽子和雄黄酒,佩戴五彩绳和香囊,共同庆祝端午节的到来。让我们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纪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牺牲的英雄,同时也祈愿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愿端午节的快乐与祝福充满每个人的生活!
端午节将至,牢记“吃4样做3事忌2样”,老传统不能弃,家人安康导语:5月初5端午节,老人讲“吃4样,做3事,忌2样”,老传统不能弃,家人都安康!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眼看就要到农历5月初5端午节了,端午节也叫龙舟节、端阳节天、中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说起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端午节要吃粽子,甚至还有很多年轻人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其实,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的节日,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传统习俗。对于传统节日,咱们中国人历来是充满仪式感的,尤其是很多老人,对于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和讲究更是特别地看重。5月初5端午节,老人讲“吃4样,做3事,忌2样”,老传统不能弃,家人都安康!具体指什么,一起来看一看吧:
民以食为天,我国的大部分传统节日都跟吃有关,端午节也不例外,端午节吃4样:
1.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时令节庆美食,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人们在端午节前几天就会忙着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包好的粽子不但自己吃,还会馈赠给亲朋好友。粽子和“众子”谐音,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人丁兴旺;另外,粽和“中”音近,因此有“功名得中”之意;还有着“光宗耀祖”的美好寓意。
粽子的馅料也是多种多样,有花生的、大枣的、豆沙的、鲜肉的、火腿的、蛋黄的等,但基本上是“南甜北咸”。
2.吃咸鸭蛋,端午节过后,天气越来越炎热,气温高、气候潮湿,正是细菌病虫活跃的时期,而咸鸭蛋性偏凉,在炎热的仲夏时节食用有祛毒、清肺滋阴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健康。
3.吃绿豆糕,绿豆糕口感松软香甜,即便是在平时,大人孩子也都爱吃。端午节吃绿豆糕不但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而且绿豆还着着消暑解毒的功效,端午节吃绿豆糕,也是为了寻求安康。
4.吃艾叶煮鸡蛋,艾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有着驱虫驱蚁的特性,因此,人们觉得端午节给家人和孩子吃艾草煮鸡蛋,在夏天不会被蚊虫叮咬,是人们对子孙顺利成长的美好祈福。
做3事:挂艾草、挂香包和系五彩绳,谚语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门前插艾草,不用郎中往家跑”,艾草在农村随处可见,每到端午节,人们一早便会上山采摘新鲜的艾草回来悬挂在门上;还会给家中的小孩子手臂上系上五彩绳,挂上老人们用中草药亲手做的香包。一是寓意祈福避邪,二是为了驱除蚊虫叮咬。因为端午节前后正是毒蛇蚊虫较多的时候,也是艾草生长最为旺盛之时,艾草的气味浓郁且独特,有很好的驱除蚊虫的作用。
忌2样:
一是不去河边和草丛深处,端午节前后气温较高,很多人便喜欢去水塘河里游泳,但此时的温度并不适合下水,因为虽然水面的温度摸起来温温的,但是水下的温度依然很凉,如果冒然下水,很可能引起腿脚抽筋等状况,从而引发意外。而端午节时正是草木生长最为旺盛之时,草丛深处蛇虫也较多,如果进入也很容易发生虫蛇叮咬危险。
二是不说端午节快乐,我们都知道,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习俗大都源于屈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在这样的日子里说快乐有些不太合适,所以端午节我们在向朋友表达祝福的时候,要说“端午节安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将至,祝大家端午节安康!我是晓峰,如果您喜欢晓峰的分享,就请帮忙转发+点赞+收藏支持一下晓峰吧,我们明天见!感谢支持!感恩遇见!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端午禁忌,古人说“端午四不做,平安无灾祸”,指哪4件事?时间过得真快,6月22日将迎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自从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法定假假日,今年端午节6月22~24号放假3天,周日调休,我们外出要早做安排。
端午节这天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后人们害怕鱼儿糟蹋屈原的遗体,于是百姓纷纷把饭团投入江中,后来民间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除了吃粽子,在我国浙江一带还有吃“五黄”的习俗,即吃黄鱼、黄鳝、黄瓜、黄酒、黄鸭蛋,人们认为端午节吃了“五黄”一年精气神。
提到端午节,很多人可能认为它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其实端午节是个凶日。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而农历五月中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这9天为恶日,因此端午节是“恶月恶日”,端午节这天为“九恶日之首”。
为什么说端午是恶月恶日?《夏小正》中有“是月蓄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仲夏端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天气炎热,降水增多,瘟疫流行,人易生病,再加上蛇虫繁殖易伤人,人们要避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因此有了恶月恶日之说。
“悬艾避疫,用艾做成人形,悬于门户之上,以禳毒气”,在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有挂艾草的习俗,人们认为艾草具有驱病、防虫、辟邪的功效。端午节为了保护小孩的健康不受侵害,很多地方流行给小孩穿老虎衣、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我们老祖宗认为,这样有“虎威”在身,各种毒虫就不敢侵犯孩子,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
端午节为恶月恶日,这天的禁忌很多,农村老人说“端午四不做,平安无灾祸”,说的就是端午节这天有4件事不要做,为了图个平安,老传统我们还是得遵守。
一、不下河游泳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说的就是端午的水比七月半的鬼可怕,鬼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端午的水可能会要人命。
为什么说怕端午节的水?端午阳气旺盛,气温往往比较炎热,这天对于大人来说有龙舟竞技的习俗,而对于小孩来说可能会下河游泳,到了端午节水面虽然摸起来温暖,但是水的底部寒气依然非常重,人盲目的下河游泳不仅容易导致“寒邪”入侵,而且人可能会因为抽筋而发生溺亡,因此端午节忌讳下河游泳。
其次,到了端午节也就意味着进入汛期,降雨频繁,江河里的水可能会突然猛涨,人下河游泳会非常危险。此外,端午节本身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日子,端午节这天屈原投江自尽,这天下河游泳也会显得不吉利。
二、不嫁娶
端午节这天是“恶月恶日”,这是不吉利的日子,因此在我国民间有端午不嫁娶的习俗。
结婚是人的终生大事,从古至今,人们在结婚时都会挑选个黄道吉日,老祖宗认为挑选个好日子结婚会更加吉利,可以为新婚夫妇带来好运气,可以保佑他们婚姻长久幸福。
端午节不仅是恶月恶日,而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日子,其本身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纪念和悼念日,因此人们都会避免在这个日子举行喜庆的婚礼。
不过时代在变化,新人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时间安排来选择合适的结婚日期,不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婚姻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结婚日期的选择,更多的在于夫妻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三、不盖房子
在我国风水学中,挑选一个好日子来盖房被认为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象征,可以更好的获得风水气场和能量流动,可以为居住的人带来更好的运势,这虽然听起来迷信,但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老传统,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端午节本身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人们一般都会规避这个日子来开工建房。此外,端午节这天人们要“避五毒”,这天开工建房子难免会惊动一些蛇虫鼠蚁,这在古人来看是不吉利的。
四、不搬家
人们搬家一般都会挑选个好日子,端午节是恶月恶日,搬家自然会显得不吉利;其次,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祭祀屈原,是一个相对严肃和敬意的场合,人们通常会避免在这一天进行繁忙的活动,如搬家 。
此外,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搬家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体力,这天搬家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和工作状态,因此在端午节忌讳搬家。
总结,老话都来源于我们老祖宗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能够流传至今必然包含着一定的智慧,农村老人说“端午四不做,平安无灾祸”,说的就是端午节不下河游泳、不嫁娶、不建房、不搬家。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端午节将至,俗话说“端午3不做,财广无灾祸”,是哪3不做端午节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这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因古代称五月为“午月”,而月初的前几天又称“端”,初五又谐音“午”,所以叫端午。处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在这一天,民?间?的?人们会开展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吃粽子,门口插艾草、菖蒲,用雄黄酒杀虫祛邪,赛龙舟等等。当然,?也?流?传?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俗话说“?端午3?不?做?,?财?广?无?灾?祸?”?,?这?指的是哪?3不?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端午节与?亲?朋好友?不?说?端?午?快乐
端午是我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一些朋友难免会给对方说一些祝福的话,但“端午节快乐”是不可以说的。端午节的由来本是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赛龙舟就是人们打捞屈原尸体时留下的习俗,这天毕竟不是一个令人快乐的节日。
更何况,民间还有一些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这些都与忌日有关,处于这些祭祀纪念活动,人们更不宜在端午节这天说“端午节快乐”了。
大家也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比如门口插艾草、挂菖蒲,洒松黄酒等等,这都是人们为了在高温的季节里防止蚊虫滋生,而做的祛病防疫的活动。据说有些地方将端午节也称之为“躲午节”,在端午节这天,要将不满月的孩子送到外婆家躲避。处于端午节的种种习俗,因此,在端午节这天说“端午节快乐”也是快乐不起来的。
二、端午节不做喜庆活动的事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早期祭天地祭龙,发展到祭祖,吃粽子的习俗多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等,端午节本就不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民间对于农历的五月初五又有着“毒月毒日”的说法。在《论衡》中,也有“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农历五月出生的孩子会影响自己的父母。
虽然这样的说法没多少科学依据,但却已被人们所接受。端午节出生的孩子都成了一种忌讳,更何况一些重大的喜庆活动呢!
其实,说端午节出生的孩子不好主要是因为此时正是农忙时节,这时候孩子出生会影响农作物的抢收抢种,而且农历五月也是一些蚊虫大量繁殖的时节,容易引发流行病,所以才有了“农历五月,生子不举”的说法。
毕竟端午节的很多文化元素都和疾病、祭祀有关,因此,端午节这天也成了是诸事不宜的日子,所以端午节要尽量避开过生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以免导致心理阴影。
三、端午节不招惹猫狗之类的小动物
按照传统的说法,端午节是“避五毒”的时候,五毒即:蜈蚣、癞蛤蟆、蛇、壁虎和蝎子,此时温度升高,也是这“五毒”活跃的时候,也正因如此,端午节人们才有了门口挂艾蒿、菖蒲,以及饮雄黄酒点洒雄黄酒等习俗,因此这天遇到这些毒虫不要去招惹它们,免得被它们所伤害。
由于天气炎热,一些小动物的身上很容易滋生寄生虫,人们穿的衣服又少,一旦被一些小动物咬伤或抓伤,破财是小事,受罪是大事。相信大家也常常看到或听到被动物所伤感染病菌的事情。所以,更好不要去端午节不要去招惹猫狗等一些小动物。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该讲究的也要讲究,平安健康才是目的,人们所说的“毒月毒日”能够平安度过,也预示着接下来都是充满吉祥和顺遂的日子。不做这3事,也是为了有个好的精神状态,毕竟家人安康、无灾无祸是所有人的希冀,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端午节安康!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