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别称雁来红、三色苋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特征是喜温、喜光,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耐旱、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种植简单,管理粗放,好吃又营养,是农家菜园里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叶杂有各种颜色品种,还能种在花盆里美化环境,供人观赏,红色素特别能够给美食上色,好吃营养又好看。
现在已经进入立春节气,过了元宵节,阳气逐渐上升,万物更生。虽然此时依然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常言道:“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又到了“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的春耕春播时节。
虽然此时还处于早春,冬春交接之际天气变化复杂,气温起伏不定,在北方地区春耕春播尚早。但沉寂了一冬的菜园,勤劳的人们着手开动了。施肥松土,准备着手播种早春蔬菜。为了早日吃上鲜嫩的蔬菜,如果地温不足就需要想办法提升地温,创造小气候环境,比如搭建的小拱棚,达到适宜播种的条件,早播种早吃上新鲜的蔬菜。
关于蔬菜,在我们当地有句俗话说:“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意思是说,六月的苋菜,营养像鸡蛋一样高。到了七月的苋菜,用“金不换”形容这个时候苋菜的食用价值更是难得。
这都说明了苋菜在我们当地人心目中的食用价值。如今,随着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发展,利用设施内栽培技术,早春播种的苋菜,春暖花开当菜吃,同样是营养又美味。
苋菜好种又好吃,开春该种了
早春2~3月播种,多利用大棚和小拱棚栽培。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种植附加值也比较高。一般采用直播,很少育苗移栽,以采收幼苗供食用。
早春播种苋菜,要确定种植土层温度不低于10℃,因为低于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这点能够保证,比如搭建小拱棚,或者在设施内播种,才能够保证播种的苋菜顺利发芽。
苋菜是一种高温短日照作物,对于苋菜这种喜温暖气候,耐热力强,不耐寒冷的蔬菜,早春栽培环境温度更好控制在23~27℃,水肥管理得当,才能保证苋菜植株顺利茁壮生长。否则,当生长环境温度低于20℃以下时,苋菜植株就会生长缓慢。
另外要注意的是,它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是不耐涝,在排水不良的田块生长较差。苋菜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选择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粘壤土,偏碱性的土壤,是助力其高产高质的关键。
播种前要将菜地深翻,整地时施腐熟的人畜粪为基肥,追肥以尿素为主。畦面整细耙平,由于苋菜不耐涝怕积水,所以宜高畦深沟播种,便于排水。每亩播种量0.5~0.75千克,早春由于气温比较低,播种量稍大,能够更好地保证出苗率。播种后不盖土或盖薄土,或覆以细沙或草木灰或人畜粪尿,也可用镇土代替覆土。
因为早春播种苋菜,气温低,蒸腾作用比较小,土壤水分多,一般应控制浇水,只有在高温或干旱时才经常浇水。从播种到长有2片真叶时,选晴天进行之一次追肥;约过12天后进行第2次追肥,当之一次间拔采收后进行第三次追肥,以后每间拔采收一次追肥一次。
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并及时除去田间杂草,促进菜更好生长。到了后期,随着春暖花开,温度升高,及时撤入棚膜,追肥主要用速效氮肥,并及时浇水,否则温度过高,急速开花结实,影响品质和产量。
苋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病害有白锈病和病毒病。防治苋菜病虫害,可根据病虫害特征,到当地正规农资部门,询购绿色环保药剂进行合理防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鲜嫩的是食蔬,在采摘前一个礼拜停止用药,保证苋菜食用的安全性。
种苋菜,别步入5个认知方面误区,谨记五个“不”,种苋不走弯路苋菜,别名雁来红、千菜谷、红菜、香苋、汉菜等;它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国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我国种植苋菜的历史久远,在甲骨文上曾有象形文字“苋”的记载;在泱泱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苋菜一直是伴随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菜蔬,先辈农民将白苋、赤苋、紫苋、五彩苋、人苋、马齿苋并称为园中六苋;在部分民间,苋菜还是端午时节必吃的“十二红”之一。
端午“十二红”,是指带有红色或接近红色的十二种食物;分别是红头仔鹅、红冠鸡子、红眼黄鱼、红肚长鱼、炒熟河虾、红苋菜、红心鸭蛋、红心萝卜、红豆粽子、红樱桃和黄红枇杷;那么,古人倡导端午食苋究竟有何用意呢?古人认为,端午是恶月恶日,此时气温升高,杂菌滋生,瘴气横窜,人们极易沾染疾患,引疫上身。
为了应对恶月,安度夏日,人们便开始寻找能够趋吉避凶、祛毒避秽、扶正祛邪、颐养身心的食物食之,以利排毒除湿、强健身体、安然度夏;人们发现,赤苋具有通润肠道、祛湿排毒、养心生血的功效;对避免湿邪浸身、缓解食欲不振、精神纳差等症状也大有帮助;而且,《本草纲目》也有“六苋,并利大小肠”的记载;于是,古人便将苋菜纳入端午“十二红”之列,成为端午“十二红”中唯一的时令叶蔬。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表明,苋菜含有19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其铁钙的含量是菜蔬中的佼佼者,常食可以养血养心、排除毒素、预防便秘、清身减脂;对娇嫩肌肤、娇美容颜,延年益寿也大有益处;因此,苋菜深受大部分人群喜爱,特别受到一部分爱美女性的青睐;于是,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菜园边角、甚至城里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苋菜,留待日常食用。
不过,由于受栽培习惯和认知方面的限制,一些人在培植苋菜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导致种植苋菜失败或者存在质差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与栽培环境和技术经验欠缺的因素有关之外,很多人种植苋菜失败与步入认知方面的误区有直接关系;比如,种植苋菜容易步入五个方面的认知误区;在培育苋菜过程中,只要谨记五个“不”,种苋菜可避免走弯路;那么,种苋菜容易步入哪五个方面的误区呢?需要谨记哪五个“不”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种苋菜,不是什么田块都能种的
我们发现,在苋菜种植过程中,有一些人将苋菜随便找块地种下,不问是什么土质,也不问前茬种植的是什么作物;就这样,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就算把苋菜种植完成了;虽说苋菜对土壤要求不高,也具有耐旱耐热耐贫瘠的特点,它在大部分的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但要想种出鲜嫩味美、优质又高产的苋菜,不能将它种植在偏酸的土壤中,不能种植在地势低洼容易受到腌渍的田块,也不宜原畦种植苋菜。
苋菜喜欢在偏碱的土质中生长,如果将它种植在偏酸的土质中,苋菜会表现出生长速度慢,长势不良,植株矮化、分枝能力差,以及粗质纤维增多等现象;苋菜是一种喜水不耐水的植物,它的优质高产,离不开水分的滋润;但它的根系耐水性差,受到连续腌渍或者土壤长期潮湿,会导致苋菜发生沤根烂根的现象;所以它不宜种植在地势低洼,容易受到腌渍,排灌不便,土质淤积粘重的田块里。
苋菜不耐重茬,不适宜原畦种植;因为苋菜枝叶繁多,分枝能力强,叶片宽大,生长量较大;而且苋菜还是一种可以连续采收的植物,在采割后,它能连续生长多茬;所以,苋菜对土壤营养物质消耗量较大;即便我们在原畦种植苋菜时,补施大量营养物质;但有些营养元素和功能元素在土壤中的游离活性差,不能为当茬种植的苋菜及时提供全面丰富的营养物质,苋菜容易因缺素发生营养生长不良现象。
而且,重茬种植的苋菜,很容易滋生和感染茎基腐烂病,会给重茬苋菜带来病害高发的风险,会导致整畦苋菜染病而欠收或绝收;故此,苋菜不宜重茬种植;将它种植在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疏松通透,有机物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质土壤或半砂质的偏碱土壤中,更利于获取鲜嫩味美质高丰产的苋菜产品。
不是种的越早就越早收获苋菜
在苋菜种植过程中,一些人认为苋菜播种越早,就能越早吃到苋菜;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苋菜,是一种性喜温暖气候的植物,它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但它不耐低温霜冻;因此,苋菜对播期选择有严格要求;如果播种过早,会致使苋菜出苗困难,会降低苋菜出苗率和出苗质量;尽管有时播后可获全苗,春季气候多变,一旦受到低温冷害或霜冻浸染,苋菜幼苗有冻蔫或冻死的可能,会直接导致苋菜种植失败,不得不翻耕重播。
苋菜对出苗温度和幼苗生长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比如苋菜种子在10度以下发芽困难,在13度以上具备发芽能力,在20度以下发芽缓慢,它的发芽适温要求在20至30度之间;苋菜的生长适温要求在22至28度之间,在低于20度时生长缓慢,在低于10度时生长能力会受到抑制,在低于5度时易受到冷害,在0度环境中,苋菜不能生存;从苋菜种子发芽对更低温度要求,以及生长温度的更低要求来看,只有温度超过13度以上,在避开霜期的情况下,才能正常露地播种苋菜。
而能够达到这个温度条件和无霜要求的季节,应该在清明前后;在苋菜的播种实践上,很多有经验的农民将农谚“燕子来,种苋菜”作为苋菜的播期指导;燕子来,一般在农历的三月三前后,因为民间有“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的农谚说法;意思是大雁在农历九月初九就南迁了,而小燕在农历三月初三就要北归,开始筑巢安家繁衍后代;农历的三月三,一般在清明前后,清明前后,杨花始开;故此,民间也有“杨花开,种苋菜”的谚语说法;所以,苋菜的播期选择应该在清明至谷雨前后,不可盲目播早,以免造成损失。
种苋菜,不是什么肥都能用的
在苋菜实际种植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人在给苋菜施肥时,不问是什么肥,一个劲的给苋菜胡乱施用;结果到头来,不仅起不到施肥增产增质的作用和效果;而且有时候还会对苋菜生长形成伤害,造成苋菜降质减产;虽然苋菜是一种喜肥作物,它的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需要较高的土壤营养水平参与整个生育过程;但苋菜需肥有喜好,不是所有的肥料类型都会被苋菜喜欢;相反,苋菜对一些肥料类型比较敏感,如果误施或错施了苋菜不喜欢的肥料,会给苋菜带来生长慢、长势差、萎蔫死棵等问题。
比如,苋菜对氯元素比较敏感,它的耐氯能力比较弱,如果给苋菜大量施用含氯肥料,会造成苋菜氯素中毒,会形成长势差、生长慢、黄叶落叶、萎蔫死棵等现象,会给苋菜带来毁园的风险;而且,土壤中的氯元素含量过高,氯这种元素还会随着土壤结构缝隙潜移到土壤表层,会在作物根系大量聚集,会给苋菜带来烧根烧苗问题;如果表层土壤持氯水平过高,还会加速土壤盐渍化进程,会导致土壤向过碱状态转换,会给土壤生态和循环生产带来隐患。
此外,未经充分腐熟的生肥,未经充分发酵的粪水,也不要轻易给苋菜施用;虽然苋菜喜欢有机质丰富的农家肥,但苋菜根系的表层组织娇嫩,它不耐浓度过高或腐热过高的肥料,否则会给苋菜带来烧根烧苗的问题;如果给苋菜施用了生肥,或者浇施了发酵不全的粪水;生肥在土壤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腐热,会将苋菜根系灼伤;发酵不全的粪水施入土壤后,也会发生二次发酵过程形成腐热灼烧苋菜根系;另外,无论是生肥,还是发酵不全的粪水,都会将其中所含的病菌虫卵带入土壤,会给苋菜带来滋生茎基腐烂病和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所以,不要给苋菜施用未经腐熟的生肥和发酵不全的粪水。
不是浇水越多就越肯长
在苋菜种植时,有些人不问苋菜是否缺水,不问什么阶段,都一个劲的为苋菜浇水,有时甚至达到一天两水的程度,致使苋菜畦面长期湿漉漉的;土壤持水量过大,从而导致苋菜发生沤根烂根现象;我们前面讲过,苋菜是一种喜水不耐水的植物;喜水是因为生长量较大、还有连续采收的需求,所以苋菜需要较高的土壤持水量,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说苋菜不耐水,是因为苋菜根系需要充足的土壤氧含量,才能很好的完成吸收和新陈代谢过程;如果土壤长期持水量过大,或者根系受到腌渍不能及时排出积水,积水或土壤水分会排空土壤之间的氧气分子,致使土壤氧含量降低,从而影响根系呼吸和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根系始终处在水分过量的状态中,还会导致根系发生沤根烂根问题;所以,给苋菜供水,不是浇水越多苋菜就能越肯长的。
不是采割后就能立即浇水施肥的
在苋菜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为了片面追求生长速度和产量,在苋菜采收后,立即给采割后的苋菜浇水施肥;其实,这种认知和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苋菜采后,肯定会在苋菜的茎秆组织上留下一个创面;这个创面,需要时间,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下自我愈合,然后再开枝散叶继续开展下一茬的生产任务;如果在刚刚采割后,立即为苋菜浇水施肥,会造成苋菜创面遭受污染,导致细菌从创面侵入,给苋菜带来滋生和感染病虫害的风险。
另外,苋菜采收后,植株非常虚弱,它需要慢慢调养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如果在采收后立即施肥,立即给苋菜提供大面积营养;苋菜根系在吸收虚弱的情况下,面临大面积的营养,会导致苋菜发生烧根烧苗现象,会导致苋菜越恢复越黄化;所以,采收后的苋菜,不要立即浇水施肥,等待2至3天后,创面组织不再有生长液溢出时,再实施浇水追肥管理。
概述
苋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田园菜蔬,也是一部分人群喜欢食用的一种滋养菜蔬;很多人也喜欢在房前屋后、菜园一角种植一畦苋菜,留待日常食用;不过,由于受栽培习惯和技术经验的限制,一些人容易步入五个认知方面的误区,常导致培植的苋菜以失败而告终;这五个认知误区分别是,种苋菜,不是什么土质都适合种它;不是播种越早就能越早吃到苋菜;不是什么肥都能给苋菜用,不是浇水越多苋菜就越肯长,不是采收后立即浇水施肥,苋菜就能立即生长的;在苋菜栽培实践上,只要谨记这五个“不”,种苋菜可避免走弯路。
盛夏将到三伏天,苋菜容易抽薹?热晒抽薹影响采收,注意四个管理苋菜是人们夏季常种的叶菜之一,苋菜生长喜温暖气候,而且有一定的耐热性,随着进入夏季温度高些,苋菜生长变快,播种后约2周就可以采收,很划算;然而随着盛夏,一天天的接近三伏天,天气偏热,苋菜生长容易抽薹开花,影响采收次数及食用口感,相信小伙伴们有感触吧?
夏季天气偏热晒,苋菜容易抽薹生长
就乡居小菜自己种植的来说吧,我生活的这边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天天气是真的好热,尤其是进入六月份之后,更是明显,一大早起来太阳就晒得热烘烘的了,地里种植的苋菜不单发芽出苗快,小苗长大也快,这不地里现有的苋菜中,有部分已经抽薹窜长中,能看到花蕾,后续会开花结籽。
苋菜我是分几处种植,每处种植面积在1平米左右,抽薹的苋菜中,经过查看我发现,红苋菜抽薹比较明显,而且是不分播种早晚的,就是说,晚春播种生长到现在采摘嫩茎叶吃好几次的红苋菜,有不少是处于抽薹生长中,而我本月初播种的红苋菜也有不少抽薹了,这两处红苋菜是种植在全天光照处的,而靠近围墙的半天光照处也种植有比较少的红苋菜,还没见有抽薹。
有意思的是,白苋菜也有种植于全天光照处的,但是抽薹就少很多,靠近围墙那里种植的白苋菜也是没见几棵抽薹的,或许是跟苋菜品种有一定的关系吧,我去年种植的红苋菜,也是6月里开始出现抽薹,进入七月份就更明显了。
其实,苋菜抽薹生长不奇怪,毕竟它也是植物,最终也要经过开花结籽生长阶段,而每个生长阶段都受天气影响,夏季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大都是晴天天气,白天高于30度的温度持续好几个小时,天气影响之下,生长快,很快生长就进入现花蕾开花阶段,不少植物也是如此,进入夏季逐渐开花结果、秋季里也是。
夏季如何安排苋菜种植、管理?
若是需要留种子,苋菜抽薹就由着它们进一步生长开花结籽,没什么,而若是种植苋菜以采摘嫩茎叶来吃为目的的,抽薹后,可采摘量下降,而且抽薹的苋菜茎稍老,影响食用口感;现在是六月底准备进入7月,还有10天这样就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时期了,我们应该怎么安排苋菜种植、管理呢?乡居小菜有几点建议:
1、新播种,少量分次进行
现在是盛夏,苋菜生长旺季,生长非常快,播种后2周左右可以采收主茎的中上部分,留下面的几个茎节处的侧枝进一步生长茂盛,可采摘量更多,后续采收侧枝时间隔时间更短,一个星期左右;若是需要增加种植的,建议不要一次性播种太多,以免到时候它们一同生长茂盛抽薹生长了吃不过来,浪费;可以少量分次种植,比如说7月初播种不超过1平米的面积,过7-10天这样再播种一次,也是种植1平米左右的面积;别小看一次就这点种植面积,几十棵,生长茂盛了,有得吃,何况还采摘其他蔬菜轮流吃,苋菜够吃的。
2、注意施肥浇水促长
进入7月份三伏天,天气就更热晒了,苋菜生长快,若是肥、水跟不上,苋菜就算还没有抽薹,但长得皮韧、茎节肉质少,食用口感产差呢,要注意施肥浇水,让苋菜生长得快又好,在没抽薹前,采收量多。
施肥上重施底肥,用腐熟的鸡粪猪粪等养分丰富又肥效长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再以腐熟的稀粪水等液体肥泼一遍湿润苗床再撒种子,当然了,考虑到天气热晒,土壤容易蒸发流失水分,也可以拿那些肥料拌泥土或者直接代替泥土覆盖种子;随着苗长高差不多3寸这样看需要施次腐熟的稀粪水等液体肥促长,后续需要追肥一般是采摘嫩茎叶后进行。
盛夏水分蒸发流失快,土壤湿润,苋菜长茎叶也快,要勤浇水,看需要1-2天浇水一次,土壤保水性比较好的,可以2天一浇,不然就每天都浇,像乡居小菜基本上就是每天都浇。
3、不打算留着开花结籽,抽薹逐渐拔苗
苋菜播种后不需要移栽,而是原地一直生长,而且可以整棵拔来吃,一般播种间距窄些,3-5指这样不少见,而苋菜生长茂盛后,茎叶伸展需要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开花结籽的,植株间通风透气好、光照足,不用那么担心虫害影响,而且最后结籽颗粒又饱满;因此,若是不打算让抽薹的苋菜进一步开花结籽,那就逐渐拔苗来吃,因为一旦苋菜抽薹生长了,就算你采摘嫩茎叶吃,留部分茎节长侧枝,后续长出来的侧枝也容易抽薹,影响食用,没那必要。
4、苋菜太多,采摘部分苋菜晒菜干
若是地里的苋菜生长实在是太多了,短时间内吃不完到时候抽薹久了更影响食用但又不想拔苗而是想让茎节处长茂盛侧枝,那可以采摘部分苋菜来晒制菜干留到菜少的深秋冬季里吃。
采摘回来的苋菜先翻看掰掉卷叶,因为卷叶里面一般藏有虫子,之后一棵棵的清洗干净放菜篮里,用干净的锅把半锅水烧得稍热点就夹苋菜放进热水里快速的烫青,颜色变了就捞出来摊开晾着,不用烫熟;烫过的苋菜放竹筛里或是挂绳子上晾晒。
总的来说,盛夏天气利于苋菜生长,种植了很快就可以采收来吃,但长着长着,苋菜容易抽薹生长,影响采收、食用,平时看需要新增种植,注重浇水施肥,苋菜过多不一定鲜吃,可以晒菜干。
浅夏红苋入碗香□ 徐 晟(湖北)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季节的脚步,潜行无声。雨后新晴,夏已浅浅。
菜场上,一堆一堆的红苋菜,露水未干,像娇滴滴的小姑娘,斜倚在地上。红殷殷的根儿,脆生生的绿茎,卵形的叶子,中间一团胭脂红,边缘一圈浅绿。那样子,人见人爱。难怪作家张爱玲对红苋菜情有独钟——“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
想起小时候,喜欢将母亲炒的红苋菜埋进碗里,在米饭中轻轻一搅,一碗米饭,瞬间染成红色。颗颗粉红的米饭,吃起来特香甜。
新麦出来,中午天热,母亲喜欢擀面条吃。一碗清水面,放进几片清炒的红苋菜叶,碗中顿时生动起来,面汤浅红,让人食欲顿开。两碗面下肚,头上已经一层细汗……
“山梨脆可饤,野苋红可羹。”红苋菜清炒味美,做羹亦鲜。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写过苋羹的做法:“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
母亲不是美食家,农家做菜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红苋菜是园子里现成的,正午掐一大把回家,清洗干净,焯一下,去掉涩味。锅里加适量清水,将红苋菜撒进去,煮沸。调几勺淀粉,倒进锅中搅动几圈,待水再次沸腾,放猪油、味精即可出锅。红苋羹浓稠丝滑,红汤翠叶,很是馋人。如果正好家里有皮蛋,煮羹时加入皮蛋丁,那才叫一个鲜!
红苋菜可炒可做羹,亦可凉拌,还可以用来做馅包饺子。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端午包”上那一抹诱人的“胭脂红”。
在我老家,素有端午节女婿给岳父岳母“送端阳”的习俗。“送端阳”的礼品中,除了时令皮蛋、桃子,还有新麦面粉做的包子。包子尖上,点一抹胭脂红,像小姑娘嘟起的小嘴,俏皮可爱。那点红色,就是用红苋菜的汁染成的。小时候盼望端午,一半是惦记着顶上一抹胭脂红的“端午包”。
“六月苋,当鸡蛋。”苋菜营养丰富,能补气、清热、明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很多地方把苋菜叫“汗菜”,意思是夏天流汗时吃的菜。
“石榴萱草并成空,又见墙阴苋叶红。”夏日时光,红苋如二八女子,俏立墙边。真想,再回到老家的院子里,掐一把红苋菜,吃他个碗底生香。
作者:徐 晟
来源: 长春日报
蔬菜-苋菜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苋菜 拼音:xiàn cài
拉丁学名:
别 称:玉米菜、米谷菜、云仙菜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 亚 目:
科:苋科 亚科:
族: 属:
形态特征
苋菜
苋菜根较发达,分布深广。茎高80~150cm,有分枝。苋菜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或皱缩,长4~10cm,宽2~7cm,有绿、黄绿、紫红或杂色。花单性或杂性,穗状花序。 花小,花被片膜质,3片。雄蕊3枚,雌蕊柱头2~3个,胞果矩圆形,盖裂。种子圆形,紫黑色有光泽,千粒重0.7g。
药用价值
苋菜
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经。
营养价值
苋菜
苋菜能补气、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且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还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也可以减肥清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辽沈晚报 今天
如果孩子书包里
有几张长得像邮票一样的小纸片,
做家长的你,
会关注到吗?
你能想到,
这会是毒品吗?
这种新颖的“邮票”毒品贴在舌头上可以让人产生各种幻觉长达12个小时,力道比一般的 *** 强多了。
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刚刚判了一个案子,涉案人是一名20岁的学生,罪名为“贩卖毒品罪”,卖的就是这种“邮票”毒品。此案为杭州首例贩卖LSD *** 案。
追随偶像脚步,接触邮票毒品
张某,90后,杭州某大学成人教育在读学生,爱好嘻哈的他经常会在INS上追看他喜爱的歌手发布的新内容,结果他从偶像发布的视频里看到了一样新东西——“邮票”。
“邮票”并不是真的邮票,其实它是一种新型的毒品,成分为麦角二乙胺,简称LSD,因为长得和普通毒品不一样,就是一张张小纸片的样子类似于平常的邮票,所以卖毒品的圈子里将它称为“邮票”。
虽然它只有一般邮票的一半不到大小,一张的重量可能你用实验室的秤都称量不出,但不要小看它的威力,就这么薄薄小小的一张纸,贴在舌头上可以让人产生各种幻觉长达12个小时。
张某是吸电子烟的,然后他从他吸电子烟的朋友圈里联系上了潘某。
潘某就是这个案子中的上家,后来公安在潘某那里发现了“邮票”毒品和 *** 。
当时,张某从潘某处以三百元一张的价格购买了五张“邮票”,买回来后一张裁两半,将裁出来的半张“邮票”以800元的价格卖出,利润不是一般的大。
随后,这个年轻人大喇喇地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挂卖,并附上“邮票”使用 *** 的视频。
张某共售卖“邮票”两次共两小张,都是卖给了年轻人。有意思的是,追随偶像的脚步,张某自己并没有服用。
小小一片,致幻12小时
去年9月26日凌晨,杭州上城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小营派出所根据前期侦查,在滨江区某酒店式公寓将张某抓获。
当时从张某身边搜得的8张“邮票”被送到上级禁毒部门鉴定。
经过鉴定,证实这些“邮票”一样的纸片是一种 *** LSD(俗称“邮票”)。
纯净的LS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味微苦的固体。
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
LSD一般做成纸片状直接含服,有时候也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放在食品和饮料里给人吃。
LSD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
可怕的是,杭州小营派出所顾警官说,贩卖LSD的都是一群00后,有的甚至还是在校学生。
央视栏目曾报道过此类毒品的危害,视频中,公安部国家毒品实验室毒品分析师刘培培介绍说:(LSD)对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会有强烈的损害作用,如果长期食用,会诱发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甚至产生自残、自毁、自尽等一些极端行为,非常危险。
卖了两小片邮票毒品被判一年两个月
上城警方顺着张某某这根藤继续追踪,于9月28日凌晨,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电子烟馆,将嫌疑人潘某某抓获归案(另案处理)。
日前,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对张某提起公诉。
张某自从被抓后,悔罪态度良好,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都相当配合,他以为他的行为最多也就是判个缓刑。
因为案情简单清晰,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贩卖毒品罪,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听到判决,张某彻底愣住了。他开始嚎哭,足足哭了二十多分钟。
旁听席上只有他的女朋友,也痛哭不已。
这样的判罚也是考虑到“邮票”毒品实在太“厉害”的。在这个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无论公安,承办检察官,大家都觉得这类 *** 太可怕,一张小小的纸片,那么强的致幻作用,可以一裁再裁,非常隐蔽。如果在校园年轻人中蔓延开来,后果太严重了。
警惕!这些都是 ***
近年来,毒品种类不断翻新, *** 、 *** 、K粉等毒品已和 *** 一样归入“传统毒品”,涉案毒品已经逐渐衍生出新的种类和形式,“红冰”、“ *** 茶”、“浴盐”……这些普通人听起来陌生的名字逐渐成为毒品的新名头。
下面这些毒品看起来和普通物品无异
极易让人中招
必须警惕!
奶茶
“奶茶”是一种 *** ,这类毒品外形与真正的奶茶极度相似,遇水即溶,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会发生改变,甚至香味都相似。此类 *** 迷惑性很强,毒品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成分是 *** 等,作用与K粉、 *** 相似,使人极度亢奋,容易上瘾。
“开心水”
开心水是一种新型液态毒品。它是无味、透明的液态毒品,由 *** 、 *** 、 *** 等毒品混合而成。开心水与任何饮料掺杂在一块,看上去都与普通饮料无异。
“跳跳糖”
曾经风靡一时的零食跳跳糖是80、90甚至00后的童年回忆。不过这种“跳跳糖”可不是零食。而是毒性极大的毒品!
毒品“跳跳糖”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且后劲很强,喝一次两天大脑都会处在兴奋当中。
“浴盐”
“浴盐”又称“丧尸浴盐”,是一种新型的致幻剂,是卡西酮的高纯度结晶。“服用“浴盐”后会感觉自己是个巨人,并且刀枪不入,甚至想要啃食他人,与传说中的“丧尸”相类似。
这种 *** 最恐怖之处在于会让人产生暴力倾向并付诸行动,对周围人群造成极大伤害。
“ *** 茶”
*** 茶学名叫“恰特草”,产于非洲,新鲜采摘的 *** 茶形象酷似市场上的苋菜,如果将其晒干,外形又像茶叶一样。外形极具迷惑性,很容易被人误服。
吸毒者无论生吃还是磨粉冲服,效果竟然与 *** 相差无几,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
迷幻蘑菇懒猫弓背
天然致幻剂,含有裸盖菇素等迷幻物质的蕈类,在全球各地有分布,是血清素受体激动剂, *** 受体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兴奋,产生做梦一般的感受,人的言行失去控制。长期或多度服用会导致神经系统中毒,甚至产生妄想综合征。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首席记者 肖菁 通讯员 尚检 尚法 (图片由检察院提供)、中国青年报、央视财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进入六月份,有一种蔬菜上市了,它叫做苋菜,分为红叶、青叶和彩叶,它的茎叶均能食用,用一个“鲜”字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采摘期也叫那么几天,现在正是野外采摘的好时机,最早60年代时,苋菜可是救命的野菜,能吃上一顿,感觉很奢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蔬菜种类繁多,也就没人关注野菜了,其实这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除了野生的以外,还有大棚种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停留短暂,小时候奶奶总会给我“变魔术”,一碗白米饭,用苋菜汁水一浸,饭粒立刻染红,好像泼了一盆胭脂,惊艳的让人胃口大开,现在我也如法炮制,用了这个 *** ,孩子也变得很爱吃饭,除此之外,它的吃法还能打汤、清炒、炒饭、榨汁等等,还有的地方,会用苋菜包饺子,同样的营养美味。
为什么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这句话呢?其实是用夸张的比喻手法,来强调苋菜的高营养,用它当做食疗,效果看得见,尤其是鲜嫩的茎叶,加上一把大蒜粒,用来下饭更好吃,常吃苋菜,对人体益处很大,可以清热解毒,热量低、含钙高,给成长期的青少年儿童吃,还能促进牙齿骨骼发育,进入6月份,一定不要错过的时令蔬菜。
常见的有红叶苋菜、青叶苋菜和彩叶苋菜,其中红叶苋菜营养更高,口感鲜嫩,汁水也充足,而且市场价格也略贵于其他两种,有人接受不了它的红色汤汁,其实都是营养,苋菜含有一种天然的苋菜红色素,存在细胞内,经过高温加热后,会破坏细胞壁,使得液泡中的色素渗出,这个可以放心食用,没有一点毒素,它丰富的铁元素,还能增加血红蛋白,促进造血等功能。
清炒红叶苋菜
食材:红叶苋菜
调味:食盐
1、准备适量的红叶苋菜,去根洗净,将小叶、烂叶择丢掉,锅内烧开水,加1勺油,下入红叶苋菜,焯烫20秒钟后捞出。
2、准备几瓣大蒜,切成片状备用。
3、热锅烧油,倒入红叶苋菜大火爆炒。
4、待到苋菜开始变色,有汤汁慢慢渗出,加入适量盐调味。
5、翻炒均匀,即可出锅,做法非常的简单,整个过程也就3分钟。
大鱼大肉的时候,别忘了这道时令美食,清炒苋菜,汤汁可以泡饭,很不错的哄孩子神器。
仅供参考、收藏转发,谢谢点赞
为什么有的苋菜能炒出红汤,有的不能?原创图文,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苋菜之名,依照北宋陆佃在《埤雅》中所言,“茎叶皆高大而见”,因其植株在杂草丛中甚为醒目,所以由“见”字得名为“苋”。古人对于苋菜种类的区分,和今人的植物分类不同,是依据其生长环境及颜色:在人家房前屋后的苋菜,称“人苋”;荒野之中的是“野苋”;枝叶带有紫红色的苋菜名曰“红苋”或“赤苋”;相对而言,枝叶皆绿的称为“白苋”。
在唐宋时,苋菜被看作野地杂草,虽然可食,却只有清贫困苦的人才吃。因此在山中隐居者,会用吃苋菜来展现自己“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比如唐人有诗句:“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 *** 转更贫。”文人也创造了一个词叫“苋肠”,指的就是甘守清贫、拒不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士。
明清两代,苋菜渐渐由野菜成为了大众餐桌上的“正菜”。滑浩编写的《野菜谱》中有诗说:“野苋菜,生何少,尽日采之充一饱。城中赤苋美且肥,一钱一束贱如草。”在后来高濂的《遵生八笺》里,野苋菜的地位提升,正所谓“拌料、炒食俱可,比家苋更美”。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那会儿,园子里头的新鲜时蔬就有苋菜了,乾隆还夸它“雨苋骊珠颗”,一点也不嫌弃苋菜土里土气。
按现今的植物分类,我国常见苋菜中所谓红色、赤色的种类,正式名就叫“苋”,又称三色苋,原产于印度,大约在汉代就已流入我国,现在菜市场上卖的大多都是它。若是拿来炒菜煮汤,汤汁会被染为紫红色。我国土产的野苋菜,大名叫做“凹头苋”,叶片先端微凹,也就是古人说的白苋,炒菜时出不来紫红汤汁。此外,如反枝苋、皱果苋、刺苋等原产于热带美洲或非洲的种类,如今在我国也十分常见,是难于清除的外来入侵野草。
“饱受折磨”“自讨苦吃”……这些我们常听到的词,从健康饮食角度来说,可以有新解。一起来看看吧!
“饱”受折磨:
吃到七分饱刚刚好
新解:如果每顿饭都吃得特别饱,长期这样,非常不利于健康,身体会受到各种“折磨”。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燕:经常吃“撑”,其后果就是消化不良、肠胃不适,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肥胖,最终导致几何出现一系列慢性病。
日常我们应保持七成饱。所谓“七成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不会再想吃东西,第二餐到来之前也不会产生明显的饥饿感。
如何感受饱腹程度呢?先从“撑”开始说起,“十成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九成饱”就是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但胃里已胀满;“八成饱”就是胃里感觉到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六成饱”就是撤走食物后,胃里虽然不觉得饿,但会觉得不满足,第二餐之前会感到比较明显的饿;“五成饱”就是虽然不觉得饿,胃里感觉比较平和,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如果这时候撤走食物,则感觉没吃饱,而且一般捱不到第二餐时间就已经饿了。
“言(盐)”多必失:
用天然食材代替盐味
新解: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不能不吃盐。但盐也绝对不是多多益善的调味品,盐吃多了对身体的健康就会有一定的“损失”。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燕:吃盐过多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和波动,食盐量过多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同时对肠胃也有损害。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的摄盐量是6克,其中有2克盐是人们日常吃进去的食物所包含的盐量,实际一天炒菜用盐量应是4克,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每天盐的总摄入量不宜超过3克,高血压、糖尿病并存的患者及肾脏疾病患者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克。
控盐的方式很多:烹饪食物时,最后放盐;用酱油等调味品时,用点、蘸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将酱油都倒进菜里面;烹调时多用醋、柠檬汁等酸味调味汁,比如做凉菜时,少放点盐倒点醋,或者用洋葱、番茄、青椒等食材调味,既能给食物提鲜,吃起来口感也不会觉得太淡;吃完炒菜后的菜汤,大多比较重口味,尽量不要喝。
吃不了“兜”着走:
“旧饭”换个“新颜”
新解:吃不完就不要硬着头皮吃,该打包的就打包,把适合打包的剩饭剩菜“兜”着拿回家,重新加工一番再“新吃”。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杨晓美:剩饭剩菜中适合打包的主要是肉菜和主食,凉拌食物不太适合打包,尤其是大热天。
打包的菜肴要迅速放入冰箱,而且应尽快食用,切勿放太久。冰箱中放置的打包熟食取出后必须回锅彻底加热,才更加安全。此外,日常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剩菜中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还可旧饭新做,如肉菜再加点土豆块炖煮,或者改刀切成更小的丁,配上胡萝卜丁、洋葱丁、香菇丁、豌豆等自己喜欢的蔬菜翻炒。
“兜”回来的主食,也要重新加热。如果是米饭,可以做成炒饭或者熬成粥。如果是饼类,建议不要用微波炉加热或者再煎烤,那样会越来越干,更好蒸着吃,或者可以切成丝,加点圆白菜丝,做成炒饼,又是一道新饭菜。
“看菜”吃饭:
三餐都要搭配好
新解:看着一桌子菜,要有选择地吃。荤菜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素食主要提供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荤素搭配更利于健康。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杨晓美:如果是一家人吃饭,一般都是几个菜大家一起吃,饭菜的种类会多一点,更容易做到食物多样,各盘菜都吃点,很有必要。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结合。餐餐有蔬菜,深色叶菜应该占蔬菜总量1/2,红绿黄白黑色的食物尽量都要吃。吃适量鱼肉蛋和豆类,一天一杯奶,来自白肉(鸡、鸭)、鱼虾、瘦红肉、豆制品(豆腐、豆干、黄豆、鹰嘴豆等)、坚果及低脂蛋奶类等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要多样。保证每天都能吃两三种水果。不论主食、副食还是菜,跟油炸有关的,尽量少吃或不吃。
比如一天的餐食可以这样安排。早餐:主食(包子、馒头、饼、面包、粥、紫薯)+蔬菜(凉拌、烫拌或清炒)+优质蛋白(鸡蛋/豆浆/牛奶);午餐/晚餐:主食(米饭、面条或其他)+蔬菜(素菜或荤素搭配菜)+优质蛋白(肉类、蛋类、豆制品);加餐:水果、坚果、奶类。
“长(肠)”命百岁:
杂粮、蔬果助肠道健康
新解:肠道除了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在人体免疫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肠道健康了,身体才会有维持各脏器正常运转的燃料以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寿命才会延长。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王恺:肠道的屏障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生物屏障(肠道菌群)、机械屏障(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化学屏障(肠道内存在的黏液、消化液等化学物质)、免疫屏障(肠道内的抗体),它们彼此间相互依存。
我们肠道中的细菌是一个庞大的大家族,包括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有益菌就是益生菌,可通过食物来补充,比如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元可以简单理解为益生菌的食物,如大豆、洋葱、小麦等食材中都含有益生元,膳食纤维也可归为益生元,适量摄入均对调节人体菌群平衡有帮助。
为了维护机械屏障,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外界细菌或毒素对肠黏膜造成损伤:为了避免菌群的紊乱,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杂粮、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叶类菜。
自讨“苦”吃:
夏“吃苦”可降心火
新解:“苦味入心”,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可以多吃一点有苦味的食物,苦瓜、苦菜、蒲公英、莲子等都是佳品。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王恺:仲夏(芒种、夏至)时节,心火当令,饮食宜减酸增辛加苦。辛味以助肺,如蚕豆、茼蒿、油菜、胡萝卜、芥蓝等;苦味降心火,如莴笋、芹菜、苦瓜、竹荪、生菜、枸杞菜、苜蓿芽、白果、萝卜叶、桔梗等,均可适当吃些。
芒种前后雨水逐渐增多,要谨防湿气困脾,平时的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冬瓜、丝瓜、黄瓜、菜瓜、苋菜、空心菜等时令蔬菜,以清热利湿。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可各取6克,煎水代茶饮。
虽然苦味的食物可以下心火,但是在夏季还是不宜进食太多,以免压制正在上升的心阳,平素的饮食上还是以平衡膳食为主,各种果蔬都要吃一些。
来源: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高血压患者,该如何饮食保健?1.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注意饮食中的“隐性食盐”,如油条、味精、薯片、酱菜、火腿、蜜饯、皮蛋等加工过的食品中,都含有钠盐,更好少吃或不吃。
2.控制总热量
由于超重与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控制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除了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外,控制饮食是避免肥胖的重要途径。
要改变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进餐时应放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不要吃得过饱,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
3.改善饮食结构
适当增加饮食中锌的比例,多吃一些坚果、豆类及各种粗粮,限制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调整以红肉为主的膳食结构,在补充动物蛋白质时适当多吃鱼类、禽类等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提倡低脂、少糖、高维生素、高优质蛋白的膳食结构,同时要注意限制饮酒量。
4.注意补钾
部分利尿药在排钠的同时也会导致钾的流失,您在饮食上应注意适当增加钾的摄入。可以补钾的食物有各种干豆及鲜豆类、香菇、荠菜、苋菜、菠菜、桂圆等。
5.补充叶酸
人体氨基酸代谢后会产生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产物,在血液中通常含量很低,当血液这种物质增多时,被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研究发现可容易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而叶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从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因此,您在饮食中可以酌情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鸡肉、西兰花、菠菜、坚果、橘子等,以补充叶酸。
来源:摘自阿里健康“医知鹿健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