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中有这样一类鱼被称之为“鮟鱇”,由于它们特殊的造型又经常被称为“灯笼鱼”,这类鱼有就三个特征:
一是头顶长灯笼,这个发光器官可以吸引一些小动物前来“围观”,这样鮟鱇鱼就可以随便找一只当作食物吃掉了;
二是“天生丑相”,这一点是要被认可的,由于鮟鱇鱼也属于深海鱼,每天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像网友所说的“随便长长就好了”;
三是“美味”,这一点必须要认可,鮟鱇鱼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但处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弄不好就可以伤到自己,真的是就不能成为既美味又收拾的鱼。
当然上边所说的三大特征都指的是雌性鮟鱇鱼,而雄性鮟鱇鱼到底如何,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发现雌性鮟鱇鱼的存在,从来没有目睹过雄性鮟鱇鱼的踪迹,就像是它们不存在一样。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鮟鱇鱼这个物种要想发展演化就需要有雄性来提供另外一半的基因。鮟鱇鱼主要生活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海底600米之下的世界中活跃。鮟鱇鱼属于硬骨鱼纲-鮟鱇目-鮟鱇科,在这个“科”之下共有4个属25种鮟鱇鱼。这种鱼的体型跨度也很大,更大的可以长大1米,最小的不到30cm。
当然吃软饭的雄鱼并非是所有鮟鱇鱼的专利,在鮟鱇目-角鮟鱇亚目-角鮟鱇科之下的成员,雄鱼和雌鱼之间相差都特别的大。一般雌性角鮟鱇鱼长度可以达到30-100cm,但是雄性角鮟鱇鱼它们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不到,甚至有的时候只有6-7mm。重量上雌性可以是雄性的50多万倍,长度上可以达到60多倍。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而海洋中的物种发现的也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多种鮟鱇鱼。但是令科学家奇怪的是,几乎所有被发现和捕获的鮟鱇鱼都是雌性的,一直以来都没有雄性鮟鱇鱼的身影,这是完全不符合常理的。
后来科学家在捕获的雌性鮟鱇鱼身上发现了两条不同形态的小鱼,它们正吸附在雌性鮟鱇鱼的腹部,最初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雌鱼的孩子,因为这样的附着携带方式,在很多鱼的身上都有体现。但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小鱼都是雄鱼,并不是雌鱼的孩子,鮟鱇鱼这种雄鱼吸附在雌鱼身上的方式被称为“性寄生”。
雄鱼一出生后就需要尽快的寻找雌鱼进行吸附,如果在几个月内找不到雌鱼,那么面临的结果可能就是死亡。它们无法自己进食,只靠着从雌鱼的血液里获得部分营养物质。这就是把“软饭”吃到极致的一个典型,为了不给雌鱼带来太大负担,在进化的道路上雄鱼体型越小越有优势。
同时这种“性寄生”的方式对于鮟鱇鱼整个种群来说也是好事,毕竟深海寻找食物是挺困难的事情,那么最后这个重任就完全地压在了雌鱼身上,雄鱼吸附在雌鱼身上,最终融合到一切,某种意义来讲就变成了雌鱼的一对“睾丸”,只在排卵期同时排出精细胞,让它们在水中自然结合就算完成了繁殖任务。由于雄鱼和雌鱼之间已经是“血脉连接”,所以可以同时受到控制进行繁殖后代。
一般来讲雌性角鮟鱇鱼身上可能携带多个雄性的角鮟鱇鱼,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 *** 侵删。
鮟鱇鱼炖豆腐,鲜美的味道,但是你知道鮟鱇鱼啥样吗?欢迎大家把信息分享出去,让更多喜欢美食的朋友加入我们
搜索关注“大叔的煮夫生活”
鮟鱇鱼炖豆腐,细腻洁白的鱼肉配上软嫩的豆腐,鲜美的味道,但是你知道鮟鱇鱼啥样吗?
你一定想不到鮟鱇鱼何等的丑啊,
请看真容,其实不光丑,还挺吓人,哈哈。
老大连人叫这种鱼癞结巴鱼,癞结巴子其实就是蛤蟆,这个鱼有着非常特殊的身体构造,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之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而这个小灯笼会发光,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鮟鱇鱼胃口巨大,除了食用小型鱼类,甚至鲨鱼和海鸟都逃不过它的大嘴,看到下面的图片了吗?一条偏口鱼就是这么被整个吞掉了。
其实鮟鱇鱼就是长得不咋好看,它的味道和营养却是让你意想不到,鮟鱇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富含胶原蛋白,特别值得一提是鮟鱇鱼的肝,硕大肥美,有海中鹅肝的美誉,洗鱼的时候一定不要扔掉啊。
原料:鮟鱇鱼、豆腐、葱姜蒜、胡椒粉、料酒、醋、盐
1、鮟鱇鱼洗净剁块,鱼肝要留下
2、热油爆香蒜姜片
3、倒入鱼块淋料酒翻炒
4、添汤加一勺醋,大火炖开
5、加入豆腐改小火炖15分钟
6、撒胡椒粉、盐调味,最后加葱花出锅
7、鮟鱇鱼炖豆腐
请搜索关注“大叔的煮夫生活”了解更多内容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十月的大连,正是秋高气爽,风景最诱人的季节。而且这个季节也是各种海鱼大量上市,价钱更便宜而又最肥美的季节。
现在的农贸市场上最抢手的就是各种海鲜,每个农贸市场的海鲜交易大厅都可以说是人满为患。
为了周末给家人改善生活,一大早我就去离家不远的早市准备采购点鲜货,好回来给家人烹制一顿丰盛的周末大餐。
本来的计划是只想买一种鱼,剩下的买点肉和青菜。可是一进海鲜交易的大厅,就感觉什么都新鲜,什么都便宜。
在为渔民准备的临时摊位上,看到售卖的海鱼特别新鲜,而且哪一种都是我的更爱。这个不由的驻足下来挑选一翻,新鲜的刚下船的先生鱼,售价才2元一斤,整了两条四斤多花了8块钱。看见卖的鮟鱇鱼才3元一斤,这个挑了一条大的,因为这鱼越大越好吃,尤其是鱼肝和鱼肚,炖出来特别的过瘾,一条鮟鱇鱼不到4斤,花了11块钱。新鲜的小偏口鱼4元一斤,买了2斤准备回家炸一炸吃。顺手又买了一个萝卜,准备回家来个鮟鱇鱼炖萝卜。这些鱼和一个萝卜花了不到30块钱,又买了点水果就有点拎不动了,只能意犹未尽的打道回府。
回家把鱼收拾干净,发现今天的鱼买的属实有点多,估计家里人一顿吃不完,所以把先生鱼的鱼头和鱼杂取出来,剩下的鱼肉冻起来留着做熘鱼片。来看看今天我家这顿不到30元的周末晚餐:
鮟鱇鱼炖萝卜
鮟鱇鱼虽然长得丑,但是它全身都是软骨没有硬刺,加上鱼肉雪白紧实,鱼皮富含胶质,因此炖出来是非常美味的。鮟鱇鱼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它的鱼肝和鱼肚,这两个部位可以说是鮟鱇鱼的精华所在。
把鮟鱇鱼用剪子剪去嘴边的牙齿,然后取出内脏,把鱼肚里外翻洗干净,然后加盐和醋搓洗干净。鱼肝摘去苦胆洗净备用。
把剁成块的鮟鱇鱼入沸水锅中焯烫一下,然后捞出洗净。葱姜蒜爆锅后入鮟鱇鱼,烹料酒和一品鲜酱油添汤跟鱼一平,然后加入萝卜用小火慢炖至汤浓,加入鱼肝炖至成熟,加盐和胡椒粉调味出锅。
这道菜萝卜吸饱了鱼的汤汁,家人一致认为萝卜比鱼还要好吃。
鱼杂炖豆腐
先生鱼的鱼头、鱼肝、鱼籽和鱼肚被我单独清理出来,这两条鱼的鱼杂竟然装了满满一大盘子。本来想搭配一整块豆腐的,一看这情况就少加点,添加了半块豆腐。
这个先生鱼的鱼头我听卖鱼的渔民介绍,用开水烫一下把鱼皮表面的沙粒刮掉,然后炖着吃特别香,所以就没像以前吃先生鱼那样把头扔了。
先生鱼的鱼籽有高粱米粒大小,外皮一咬开里面只爆汁,不像一般的鱼籽那么腻,这个鱼籽感觉特别的香。鱼头经过焯烫处理后,虽然成熟后肉不多,但是鱼皮软糯粘牙,而且特有嚼劲。最值得称道是先生鱼的鱼肝和鱼肚,鱼肝香滑入味,鱼肚Q弹哏啾,豆腐吸收了鱼杂的鲜味,吃起来鲜香可口,非常不错的下饭菜。
炸偏口鱼
今天买的偏口鱼个头有点小,虽然收拾内脏费了不少劲,不过这新鲜的小鱼炸着吃是特别香的。
今天的偏口鱼我腌了能有两个多小时,所以特别的入味。炸出来的偏口鱼骨酥肉嫩,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吃鱼不吐刺。不过这鱼做的多了,家里一顿根本吃不了,正好明天早上熬锅稀粥当下粥的小菜。
今天这三道菜实际花费都不到30块钱,而且全是用家里更大的盘子装上来的,我们一家五口敞开肚皮吃竟然没吃了!基本上剩了都能有一半,这个放冰箱里留着明天继续吃。
晚餐的3个菜全家人吃,竟然没吃了
很喜欢营口双台镇的温泉,温泉出水温度高达九十多度,储水量大,是东北温泉之首,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和姐姐们商议,自驾行至营口时在双台镇多住几天,早晚泡温泉,白天游玩附近及瓦房店、盘锦和营口等地。
这次自驾游玩辽宁是沿着海边走的,所以,海鲜是我们用餐的首选。鮟鱇鱼,长期匍匐在深海海底,现在的季节正是它浮到海面觅食的时候,也就是它新鲜上市时候。很多次想尝试吃它,而每次都止于它凶残和丑陋的外貌,这次在海边,我们姐仨就不再犹豫地“挑战”了这个“怪物”。
买了一条八斤重的鮟鱇鱼,让鱼老板收拾好,剁成块儿,吃惊的是,鮟鱇鱼的肝脏就有一斤多。看着白白的硕大的鱼脏,我想,深海鱼肝油是不是用它做的呢?
回到民宿,按照鱼老板教的做法,红烧,做完是满满的一大盆,再配上一盘干炸小白虾,又到民宿门口的小超市买回一小瓶二锅头。几口热酒下肚,姐妹三人完全忘掉了鮟鱇鱼那一排尖利的牙齿和狰狞的面目,沉浸在鮟鱇鱼的美味中。
鮟鱇鱼,味道真的不错,肉质鲜嫩,刺儿少,尤其鮟鱇鱼的鱼尾和鱼鳍,吃起来就像吃鱼翅似的。完美!
前情提要:第37次越冬队离开后,第38次越冬队正式开始了越冬生活。这次圆顶越冬队由九名成员组成,他们当中有来自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的学者,也有负责后勤保障的专业人士,性格各不相同,说话南腔北调。在越冬队的之一顿晚餐上,西村大叔发现大多数队员都是沉默寡言的家伙……
越冬首宴
1997年1月29日,我们第38次越冬队迎来了越冬期内之一项大型工程——大气观测所的落成仪式。大气观测所正如其名,主要用于观测南极大陆的大气状况,此外也兼用为杂物房,面积约有8块榻榻米大小,建筑材料主要是夹有隔热板的预制板材。
大气观测所的搭建 *** 非常简单有效,就连我们这些工程技术分数完全不及格的客串建筑工人,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也能够修建起来。在启程来南极之前,我们曾在极地研究所的院子里进行过演练,尝试搭建了一次,对于作业要领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那次是在平地,而圆顶基地位于海拔3800米的南极高原上,空气里的氧气含量比平原地带低20%,因此体力消耗要大得多。果不其然,为了修建与其他建筑物相当水平的基地,单单铲雪、运雪这一项工作,我们几个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喘的不行。这无异于让患有重度呼吸障碍的人去跑完马拉松全程,真是异常艰难。
■ 影片《南极料理人》中越冬队员们在雪原上劳作的镜头。
在克服了艰难困苦之后,我们总算建起了一座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大气观测所,然而相比昭和基地里由专业工程队修建的正式建筑物,这座小屋实在差得远了。不过,如果躺下来看的话,倒还是算得上威风堂堂。无论怎么说,在南极雪原的恶劣条件下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项值得庆祝的成就,因此很有必要搞场宴会乐呵乐呵。这是我们第38次队开始越冬生活以来的首次宴会,我决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组织宴会菜单。“高兴的时候就以喜欢的方式搞一场吃到撑的宴会”,我擅自做了决定,“来一场Party吧,搞一场宴会,就来牛肉火锅好了!”
说干就干,我立即前往冷冻库准备食材。相比人员众多,食品使用都要精打细算的昭和基地,我们在选择食材上的自由度要高得多,这也是圆顶基地相比昭和基地仅有的优点。当天值日的川村队员跟我一起前往选择食材。他扫视了几眼摆放整齐的食材后说道:“这里的东西还真不少啊,难得搞一次宴会,弄什么好吃的呢?”或许这位小哥想在回国后准备给自己的爱妻富美子酱(这个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也许是文子、典子什么的)做一餐让她大吃一惊的料理,于是他打算挑战散寿司。
■ 铺满各色新鲜海产的散寿司。
在我的指导下,川村队员为这道散寿司选取了丰富的食材,然后着手 *** 。先用电压力锅煮好米饭,然后加入盐味稍重的寿司醋充分搅拌,关键是加入冷冻的柚子皮和味滋康公司生产的紫苏粉,一定要让调料和米饭充分混合。将拌好的寿司饭放入寿司桶中,在上面满满地铺上经过处理的海鲜。金枪鱼肉和鲣鱼要切成块状,并用酱油和酒腌制好,还有冷冻蛤蜊、章鱼、北海道出产的生扇贝、厚壳蛤、墨鱼、北海道甜虾、日本长额虾,这些海鲜都用热水快速焯过,用酱油和醋腌过,美味的鱼子酱和海胆放在最上面,可谓锦上添花,最后再以冷冻荷兰豆和其他色泽鲜艳的食材进行装饰,这样一份华丽夺目的散寿司就完成了,至少从外表看来不会让人以为是出自外行之手。
鮟鱇火锅
除了散寿司,此次宴会的另一道料理是由我亲自操刀,在寒冷天气里无人能够拒绝的鮟鱇火锅。作为主食材的鮟鱇鱼肉还是第37次越冬队留下的剩余物资,这些鱼肉都被切成可以一口吃下的肉块,装满规格为56×36×29厘米的纸箱内,越冬队员称这种尺寸的纸箱为“中段”,一箱的重量约30公斤。
■ 外观丑陋的鮟鱇鱼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海鲜。
说起鮟鱇鱼,更好吃的部分是鱼肝,其次是鱼头、鱼皮,然而,无论我在纸箱里如何翻找,也没有看到那些部分,剩下的全是鱼身,我很怀疑第37次队的那帮家伙故意把好吃的部分先挑着吃光了。想到日本国内的某某人正享用那些精华部位制成的豪华版鮟鱇火锅,我就觉得怒火中烧,但是仔细想想,在国内要吃一顿鮟鱇火锅,肯定价格不菲,而我们却能够免费食用,也该知足了。想到这里,我握紧的拳头慢慢松开了,继续准备这道简化版鮟鱇火锅。其他队员对于这道料理则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今晚有鮟鱇火锅哟!”
“咦,鮟鱇火锅吗?”
“是什么味道呢?”
“我从来没吃过呢!”
在大家伙议论纷纷中,我们的宴会在新落成的大气观测所内开始了。这里还没有安装暖气,冷得要命,但所有人都热情高涨。不知是什么原因,房间四壁都挂着红白相间的幕布,这似乎是观测队的一项传统,包括生日会、壮行会、欢迎会、圣诞节、正月等等,所有的喜庆日子都要挂上这种红白幕布。
■ “月桂冠”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清酒品牌。
在我们的 *** 底下是亿万年来积累而成的厚达3000米的坚冰,但是我们无视一阵又一阵的彻骨寒气,将温过的“月桂冠”(日本著名的清酒品牌——编者注)斟满酒杯,一杯接一杯地喝开了。接着,全是鱼身的鮟鱇火锅被端上桌,大伙儿已经很久没有吃上热气腾腾的火锅了,暖身的温度和难得的料理,令队员们不断地点头称赞:“好吃!好吃!”然而,以我作为厨师的专业眼光看,这道火锅料理实在太失败了,一点都不好吃!
真正的鮟鱇火锅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鱼肝、鱼皮、鱼骨、鱼肠等等各有不同的口感,每种味道从嘴到胃,会产生一种融合感,一种满足感,让全身都觉得舒畅无比。然而,这种只有鱼身的鮟鱇火锅简直是不可理喻,就好比是“没有蔬菜的咖喱饭”、“只有魔芋丝的牛肉火锅”、“忘记加热水的拉面”。再加上鱼肉还是经过冷冻干燥的,总觉得吃起来干巴巴的,混在海带、冷冻大葱和白菜之间,那个形状实在让人倒胃口。“真糟糕,之一次宴会就搞砸了。”想到这里,我决定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川村小哥特制的散寿司上,让我有机会对火锅做一下补救。
“哎呀!这真是小哥之一次做的散寿司吗?很好吃啊!真是太好吃了!这个寿司的材料如果没有加工,直接吃肯定更美味了!”在一番分不清是夸赞还是嘲讽的交谈中,我成功地转移了队员们的注意力,悄悄地展开鮟鱇火锅改造大作战。我在火锅里加入了许多苦椒酱和豆瓣酱,还倒入了橙汁,用调料做好底味后,又洒入芝麻油。最终,我将其改造成杂味超辣火锅。火锅重新上桌后,福田医生被辣得满脸是汗,连连说道:“虽说刚才那个好吃,可是这个更好吃,没想到还有这种做法。不愧是大厨!回日本后我也要做来吃。”之后,我与他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友情。
■ 正宗的鮟鱇火锅是由鮟鱇鱼的各个部分配合各类蔬菜、豆腐等 *** 而成的。
每当寒冷季节,日本人就会把火锅挂在嘴边,而在这里,平均气温零下57度、海拔3800米的圆顶基地,火锅似乎并不太合适。无论房间多么温暖,混着橙汁吃鱼肉心里总感觉无法获得满足,提不起劲,如同日本的高中女排向古巴国家男排发起挑战那般心里没有底气。
可以明确的是,如果不是从中国、韩国、欧洲招来芝麻油、辣椒、橄榄油、黄油等强有力的“外国帮手”,圆顶越冬队就无法渡过这段超过365天的“棒球锦标赛”。一升的“月桂冠”下肚后,我脑袋有些晕。我暗中发誓,下次宴会我一定要呈上“成吉思汗烤羊肉”,那是我们北海道的乡土料理,是精力旺盛、体力超群的北海道人更爱的烤肉料理。
下期预告:每年的2月1日是上下年度南极越冬队正式轮换的日子,每逢此时在昭和基地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然而,在圆顶基地,第37次队早已提前离开,第38次队也进入越冬生活的节奏,因此没有举行仪式的必要。对此西村大叔感觉不太甘心,准备在当天一道轻奢牛排大餐,也算走个形式……
40米深的海底,没有一丝光,伸手不见五指,如同乌云密布的午夜荒野。几条小鱼正在四处游荡,寻找小虾或沙蚕之类的食物。
突然间,前方出现了一团飘荡的亮光,大小和蜡烛头类似。小鱼们大喜,以为那是小虾或沙蚕的磷光,也或许只是因为好奇,于是都朝着亮光游去。
可当小鱼们游近之后,亮光之下突然张开了一张大如簸箕,长满獠牙的血盆大口,一口将小鱼吞掉两条,余下的小鱼赶紧落荒而逃。
这个头上飘荡着发光小灯,有着血盆大口的怪物,正是鮟鱇鱼。
鮟鱇鱼
鮟鱇鱼
鮟鱇鱼只生活在水深三四十米以上的深海里。深海黑暗无光,这样它头上能发光的“小灯笼”才能招来小鱼填肚子。浅水里没有鮟鱇鱼。
鮟鱇鱼的相貌实在是一言难尽,实在是太丑了,是小渔夫见过的最丑的海鱼之一。又凶又憨又丑,简直就像一场噩梦。
正如有网友曾调侃这种鱼:“反正生活在深海,成长在黑暗中,又没人见得到,因此没必要长得漂亮,外貌随便长长,凑合凑合就行啦。”
鮟鱇鱼
鮟鱇鱼虽然生活在深海,但是在北方沿海的鱼市上,却能频繁见到这种鱼。可见鮟鱇鱼在北方海域分布并不少。
这种鱼的价格也很便宜,大多在10元/斤以下。关于鮟鱇鱼怎么吃,小渔夫没吃过,也不太清楚,好像拿来炖豆腐不错。据说这种鱼的鱼肝特别好吃,鱼肝个头还很大。有吃过鮟鱇鱼的勇士吗?怎么做好吃?
鱼市上的鮟鱇鱼
市场上的鮟鱇鱼,一般都是拖网渔船从深海捕捞而来的。小渔夫自己从没钓到过鮟鱇鱼,也从没听说过有钓友钓到过。无论岸钓还是船钓,都没听说过有人钓到过。因此,鮟鱇鱼钓法,小渔夫也不知道。
这才是真「合体」,雄鮟鱇鱼为交配,将丁丁安在雌鱼身上合体这件事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只是动画片里的场景,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多指动物的交尾过程,但交尾结束后,雌雄个体也会分开,各走各的路,拔枪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形同陌路了。
不过除了交尾这种假合体外,在自然界还存在真正的两个生物个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一生相伴永不分离。
这种真正的融合更是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高境界,最终使得两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一个完成的生物个体。
是不是很神奇,其实这种融合的过程只是一种交配繁衍的策略而已,不过自然界在交配这件事上,一点也不含糊,每个物种都进化出了各种奇葩的方式来繁育后代,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雌雄能融合的生物为鮟鱇目中的鱼类,我们一般统称它们为鮟鱇鱼,如果你见过这种生物,相信你的小心脏已经被它丑陋、恐怖的外表所俘获。
这种生物就像是上帝在垃圾堆里捡的零件,随便拼凑的一下,完美没有美感可言。从它们的外表上看,相信你也能猜出来这是一种深海鱼。
因为目前我们基本上在深海中发现的鱼类就没有一个长相正常的,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深海的环境乌漆嘛黑,长得好看也没用,因为大家都两眼一抹黑,谁还在意谁的外表。
而且海洋中的生物不像陆地上的生物这样,会因为外表的原因,失去交配的机会。你看,长颈鹿得有个长脖子吧,身上的斑纹也至关重要;雄狮得有一幅漂亮的围脖吧,且身材还要健壮、匀称。
马鹿和梅花鹿得有一双漂亮的角吧,不仅可以用来打斗,还能获得妹妹们的芳心。鸟类在这方面更甚,大部分的雄性羽毛异常的鲜艳漂亮,孔雀就是典型的代表,一身好看的羽毛就能带妹妹回家。
而深海中的生物没有这种性选择的压力,所以随便长一长就行了,过多的装饰反而是累赘,又不能当饭吃。
鮟鱇鱼虽然生活在深海,但这种鱼并不罕见,分布非常广泛,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是北冰洋都能找到它们,虽然它们长相凶神恶煞,但是奈何它们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所以它们的结局就是下图:
没错!清蒸鮟鱇。不过这种鱼在海里分布的深度不一,从500米到2500米的深海都有它们的踪迹,但大多数的种类都生活在深海的底层无法捕捞,因此也没有经济价值。我们能吃到的都是潜水区域的鮟鱇目。
鮟鱇鱼看起来很凶,但这种鱼很笨重,不爱活动,也不善于追捕猎物,喜欢爬在泥沙里隐藏自己,不过这种鱼却是个捕猎高手。
相信你已经看到了这种鱼的头部一个长长的类似于触手的东西,末端膨胀形成会发光的“诱饵”,整体来看就像一个鱼竿一样,而深海的生物都有趋光性,所以鮟鱇鱼只需要爬在水底,点亮自己的小灯笼,等待猎物上钩。
所以我们也常说鮟鱇鱼是一种会钓鱼的鱼,不过有时钓来的可不仅是猎物,还有比自己大的捕食者,鮟鱇鱼见状会迅速将发光的“灯笼”含到嘴里,瞬间一片黑暗,然后依靠强壮的鱼鳍逃跑。
上图就是深黑中的一些鮟鱇鱼,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雌性,那么雄性都去哪了?这就要说说雄性鮟鱇鱼的性寄生了。
雌雄鮟鱇鱼在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长相体型都差不多,但长着长着就不一样了,雌鱼的体型生长迅速,成年时可以达到1~1.2米,并且皮肤的颜色会变深,眼睛会变小。
但雄鱼除了眼睛长到了以外,其他基本上就没怎么发育,体型也就是8~16厘米,你感想这差距有多大,雌鱼和雄鱼的体型,就像是一个身高1.2米的小朋友手里拿一根铅笔一样。
在寒冷、黑暗、广阔的深海雄鱼一出生就开始寻找雌鱼,只要遇到了雌鱼就会一口咬住雌鱼不放,终身相附至死,从此就过长了吃软饭的生活。吃软饭是好事?你羡慕?望君克制!
雄性也是没有办法,且这样的寄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首先它们的体型很小,想要养活自己很困难,最主要的是,这种鱼不是群居生物,且深海广阔,能遇见雌鱼实属万幸,它们还要为自己传宗接代考虑呢。
所以这种寄生方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养活了自己,还随时可以给雌鱼注入遗传物质。咬住雌鱼的幼小雄鱼,过一段时间嘴就和雌鱼的皮肤逐渐链接在一起,最后完全愈合,和雌鱼形成了一套完成循环系统,自己身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也都来自于雌鱼。
本来身材就矮小的雄鱼这时也会停止生长,最后除了雄性生殖系统以外,其余的所有器官都会退化。这就相当于雄鱼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丁丁”,并安装到了雌鱼的身上。大自然可真是啥都能想到...
你认为小孩子手里只能握一根铅笔?显然不是,一只雄鱼也无法满足体型硕大的雌鱼,再来一只也照样咬住合体。上图中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新来的雄鱼,眼睛还没来得及退化。
这种后天通过合体为雌性装丁丁的繁衍方式确实很新奇!而雄鱼存在的目的和一生就是变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通过静脉血液循环为雌鱼受精!
被迫“吃软饭”,最后丧失自我,变成雌鱼的一个器官“吃软饭”这个词在我们的世界里并不是那么好听,但这却成为“鮟鱇鱼”的生存策略,让人不得不佩服。地球上大量的物种几乎都有两个共同的追求:生存和繁衍。对于野生动物来说生存就是不断地狩猎,对于人类来说生存就是不断的工作来获取生存必须的消耗品。
图中是两条鮟鱇鱼,一条雌性一条雄性
鮟鱇鱼又被称为蛤蟆鱼、琵琶鱼或者结巴鱼,生物学分类上鮟鱇目-鮟鱇科下的成员,共包含了4属25种鮟鱇鱼,在世界大部分海域都有分布,喜欢栖息在深海世界。
鮟鱇鱼长相不是那么讨喜,由于生活在深海世界暗无天日,因此很多鱼类都进化出发光器官,鮟鱇鱼也不例外,在它们的头部长着一个“小灯笼”可以进行发光,深海鱼类都有趋光性,可以吸引一些小动物从而进行捕猎。
在深海世界,它们长得还算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被捕捞上岸,就像是毁容一般,长相变得十分丑陋,但它还是有一个优点的,那就是鮟鱇鱼十分的鲜美,现在海鲜市场上鮟鱇鱼还算是紧俏货,尤其是那些新鲜捕捞的,受到人们追捧。
不要看人家长得丑,但肉质还是很Q弹美味的。
在科学家刚发现鮟鱇鱼的时候就很疑惑,每次捕捞鮟鱇鱼全部都是雌性,从来没有看见过雄性,科学家一度怀疑这个物种并没有雄性个体,靠着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但有一点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每次鮟鱇鱼被捕捞上来,尤其是那些成熟个体,身体上都会附着一些小鱼,起初人们认为这些小鱼就是鮟鱇鱼幼崽,未成熟之前跟着妈妈一起捕食。但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这些小鱼就是科学家一直以来寻找的雄性鮟鱇鱼。
这可让人非常意外,如果把雌性鮟鱇鱼比作一头犀牛,那么雄性鮟鱇鱼就更像是一只犀牛鸟,体型差别非常之大。一般种类雌性鮟鱇鱼都会长大40cm以上,甚至有些会超过1米,但雄性鮟鱇鱼仅仅不到1cm。
很多人把雄性鮟鱇鱼这种行为说成是“吃软饭”,实际上这却是鮟鱇鱼物种顶级的生存繁殖策略。鮟鱇鱼生活在深海世界,并且一般都是接触海底,靠着鱼鳍来“行走”,没错它们的游动能力并不是那么优秀,但是擅长看鱼鳍接触海底来移动。
在大洋深处黑暗无光,一雌一雄碰到的几率有点小,为了种族的繁衍那该怎么办哪?只好选择这种吃软饭的方式了,雄性鮟鱇鱼在进化过程中身体逐渐变小,最后干脆跟着雌性鮟鱇鱼一起生活。
雄性鮟鱇鱼会咬在雌性鮟鱇鱼的身体上,通过释放特殊的物质,让自己和雌性鮟鱇鱼融为一体,最终甚至成为一个整体,被迫的吃软饭,雄性鮟鱇鱼渐渐的失去了自我,变成了雌性鮟鱇鱼身体上的一个器官。
当雌性鮟鱇鱼进行排卵后,会通过激素控制雄性鮟鱇鱼进行释放生殖细胞,最终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
不得不佩服鮟鱇鱼,这种高明的繁殖策略,雄性牺牲了自由,雌性获得了“新器官”,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它找不到对象了。更加过分的是,雌性鮟鱇鱼并不是那么好遇到的,因此当碰到它们的时候就会直接咬上去,这也导致一条雌性鮟鱇鱼可能携带着很多“丈夫”。
真的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 *** 侵删。
咬住雌鱼的雄鮟鱇,逐渐长在了它身上鮟鱇(ān kāng),俗称蚧巴鱼、蛤蟆鱼、海蛤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海底深处。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也见于北冰洋,中国沿海均有产。
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之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鮟鱇,价格便宜,肉质鲜嫩,是大自然的馈赠,普通人家的美食。
价格便宜,味道鲜美,老百姓的美食
先看看成品
丑陋的面容
处理加工,去掉苦胆是重点
处理完毕
美味的鱼肝,日料中的奢侈品
美味的鱼肝,日料中的极品
红烧加工,小火慢炖
开吃
江海美食,大自然的馈赠,莱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