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菇长什么样子,黄金菇多少钱一斤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6 0
临江村民的蘑菇棚内迎来如潮订单,种好黄金菇,蹚出致富路

春意渐浓,走进临江市吊打村辛全江家的食用菌大棚,榆黄磨长势喜人。

榆黄蘑又名黄金菇,出菇快、产量高,且营养丰富,很受市场欢迎。今年,辛全江将菌棚内重新布置,原有的木质菌架统一换成了钢架,一方面方便科学管理,另一方面增加了摆放的层数,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收入也随之提高。

都说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辛全江娴熟的技术和满满的管理经验,也是与蘑菇一天天打交道而练就的。一朵朵榆黄蘑个头均匀,长势喜人。从前期的发菌到后续的喷水,根据温度与阳光照射摆放位置,再到后续的收割蘑菇,其中的操作大有学问,一丁点儿都大意不得。据了解,辛全江经营的大棚日产量200多斤,年产量4万余斤,毛收入可达50万余元。小蘑菇种出了大经济,带来了大幸福。据辛全江介绍,春节期间榆黄蘑批发价格有所提高,蘑菇棚内也迎来了订单热潮。

对于榆黄蘑的种植,辛全江在新的一年还有着新的打算,“今年准备上一些新品种,猴头菇、元蘑等。”在这条由小蘑菇铺出的致富路上,辛全江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沫

编辑:韩玉红

宿州市灵璧县发展“黄金菇”特色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近年来,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把食用菌作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扶持食用菌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种植蘑菇。如今,杨疃镇的蘑菇产业,正朝着生态、高效的趋势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杨集村蘑菇种植是杨疃镇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灵璧县人大调研杨集村食用菌产业。叶星星供图

近日,灵璧县人大到杨疃镇杨集村调研指导工作,在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查看了食用菌捆包和平菇的种植过程。县人大主任胡永军表示:食用菌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有可观的市场前景,通过几年的实践,杨疃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食用菌产业逐步成为了杨疃的核心产业。

据了解,灵璧县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成立于2018年9月,位于灵璧县杨疃镇杨集村程家组,现流转土地105亩,目前主要经营菌菇、红薯种植以及秸秆基料化利用。三年来,振兴家庭农场在杨疃镇委镇 *** 、杨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扩大经营规模,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带动周边群众务工24人,其中脱贫户务工人口14人,脱贫人口每年稳定增收9000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14万元。

“黄金菇”。叶星星供图

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现有占地17亩的出菇基地,共有15座蘑菇棚,其中3座常规蘑菇棚、12座恒温蘑菇棚;配备12套控温设备、1座冷鲜库、1套灭菌设备和一套食用菌制包设备;主要以双孢菇、草菇、黑皮鸡纵菌、平菇等反季节菌类种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的档次,家庭农场负责人还积极寻求技术对接,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向有种植经验的外地农户学习,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目前年销售额达230万元。

如今,杨集村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菌菇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叶星星 关柳)

“野生菌之乡”这样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菌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

冬日里,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顶山乡新村村委会一家食用菌种植基地,菌香扑面而来,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金黄色的菌朵,它们大小不一,不过都厚实饱满,样子格外好看。

这是当地试种不久的榆黄菇。因为全身呈现金黄色,又称其为“黄金菇”。

种植基地里的榆黄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榆黄菇不仅有“颜值”,“内涵”也不错。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既有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养身的药用价值,在食用菌市场上竞争力不小。

云南人大多知道南华县野生菌出名,为什么这里偏说人工菌呢?确实,南华县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有二百九十多种,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31.2%,是名副其实的“野生菌之乡”。

可冬季野生菌少,除了松露等少数野生菌外,其他野生菌要等到来年六七月份雨季到来后才能再次和食客见面。

当地村民采挖的松露。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野生菌少的这几个月,谁来填补食客的味蕾?南华县有招,当地以野生菌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抓手,打造人工食用菌种植,补齐野生菌受季节、区域限制的短板,推动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吃又好看的榆黄菇就是当地尝试打造的人工菌之一。

“起初乡里动员我种植人工菌,说实话,没种过,心里没底。”基地负责人、养猪专业户李成虎实话实说。

“后来怎么又同意种了?”记者追问。

“乡里不停给我做工作,说榆黄菇不难种,冬季野生菌少,种榆黄菇刚好能填补市场空缺。还说我是致富带头人,要带头干。说场地免费提供,种菌有补贴,技术免费培训,能帮争取创业贷款……”李成虎听得甚至有些烦,不过确实心动,“有好政策,干干无妨。”他说。

黄金菇长什么样子,黄金菇多少钱一斤-第1张图片-

种植基地里的榆黄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李成虎说的“干干”不是随便干,他可是下了血本。今年7月,拿着争取到的50万元创业贷款,又拿出多年积蓄,共投资200多万元种榆黄菇。

“之一茬种了5万棒,8月开始采收,能收到年底。”李成虎说,每棒产量差不多9公两,总的就是4万多公斤,鲜菌每公斤能卖12块,预计之一茬产值能有50多万元。“这样算下来,如果菌子‘没病没灾’,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

有了李成虎的示范带动,不少村民效仿,跟着种榆黄菇。李成虎不怕榆黄菇种的多影响价格,“市场那么大,一起种才好!”他还负责回收,解决村民们后顾之忧。

不止新村村委会,在沙桥镇鹅毛树食用菌种植基地,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朵朵大球盖菇争相探出脑袋,有的正吐露着菌芽,有的撑出了菌伞,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车,把这些食用菌发往昆明、贵州等地。

在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沙桥镇抓住产业发展“龙头”,引进企业,既解决技术、投资、市场、销售等问题,又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进而实现农企共赢目标。

种植基地里的榆黄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放眼南华县,近年来,当地把人工食用菌产业作为菌类产业发展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旨在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截至今年10月底,当地发展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3177亩,涉及44个村委会,34家合作社,10家企业,惠及农户1620户,种植品种主要为大球盖菇、香菇、羊肚菌、平菇、木耳、灵芝、羊肚菌、榆黄菇、仿生鸡枞等。

如今,人工食用菌陆续上世,“无缝衔接”了野生菌市场空档,“野生菌之乡”就这样实现了一年四季都能吃新鲜菌子的“小目标”。

南华还有“大目标”。“‘野生菌之乡’是我们的名片,我们将持续加大菌类产品的研发力度,培育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南华县 *** 相关领导说。

三十一种常见的菌类蘑菇图片

1、竹荪


竹荪


2、杏鲍菇


杏鲍菇


3、草菇


草菇


4、牛肝菌


牛肝菌


5、滑子菇

所含粗蛋白质高于香菇


滑子菇


6、姬松茸

富含丰富的多糖


姬松茸


7、口蘑

口蘑菌肉肥厚、质细嫩、具香气、味鲜美


口蘑


8、茶树菇

又名茶薪菇、茶菇。因多生于茶树上而得名。菇薄而柄长,其味尤在柄。浓郁中气味清香,有“中华神菇”之称,属高档食用菌类。


茶树菇

9、灵芝


灵芝


10、白灵菇

又名百灵菇,含有较全面的氨基酸,其维生素含量也超过一般蔬菜和肉类


白灵菇


11、黑木耳


黑木耳


12、香菇

香菇富含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香菇


12、猴头菇


猴头菇


13、榆黄蘑

又称黄金菇


榆黄蘑


14、银耳


银耳

15、鸡腿菇


鸡腿菇


16、笋茸

即笋衣

笋茸


17、真姬菇

又名姬菇、姬菇王


真姬菇


18、榛蘑

榛蘑


19、鲍鱼菇

鲍鱼菇


20、灰树花


灰树花


21、羊肚菌

羊肚菌


22、鸡棕


鸡棕


23、松茸

为四大名菌之首,是一种珍贵的野山食用菌,菇香浓郁,味极鲜美


松茸


24、虎掌菌

富含一种特殊的黑色食品营养素,并含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抱朴圈”物质


虎掌菌


25、老人头菌

老人头菌


26、鸡油菌

鸡油菌


27、花菇


花菇


28、元蘑


元蘑


29、蘑菇

蘑菇


30、金针菇


金针菇


31、平菇


平菇

黄金蘑菇

作者:七月是只猫

用料

蘑菇

面粉

淀粉

麻辣鲜

鸡精

做法步骤

1、蘑菇洗净,锅里烧热水,放点盐,把蘑菇倒锅里灼一下捞出,挤干点水份待用。

2、调面糊,碗里放入面粉,放一勺淀粉,兑水,调成用筷子挑起面糊,不往下滴即可。

3、把蘑菇倒入面糊中,加入适量盐,麻辣鲜,胡椒粉,搅拌使蘑菇均匀裹上面糊。

4、锅里放多些油,烧热,然后把蘑菇一个个放入锅中(一个个放是为了蘑菇不粘在一起,所以放入的动作要快点)。注意用小火。

5、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撒上葱花,一盘香脆可口的油炸蘑菇就做好了。

(观看视频教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香哈菜谱” 或 “xiangha100”)

黄金菇金灿灿

11月的念笃村带着丝丝寒意,村里的野生菌厂房却人气很旺。“大家快看,长出来了!”一簇簇像小伞的榆黄蘑钻出了菌袋,驻村之一书记黄绍开请村民前来参观,并利用空闲时间记录温度、湿度等数据。“黄书记对榆黄蘑的照顾,像对孩子一样亲咧!”乡亲们这样打趣黄绍开。

念笃村位于百色市靖西市安德镇东北部,村内无地表河流,人均耕地不足两亩,由于资源贫瘠、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当地多数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2021年,百色工投集团选派黄绍开到念笃村担任之一书记,他在了解情况后,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调研,邀请农业专家“把脉支招”,最终确定发展榆黄蘑特色产业。

今年年初,黄绍开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并在后援单位的帮助下,利用闲置山地建设野生菌厂房,购买菌棒开展试种工作。“榆黄蘑又称黄金菇,既能段木栽培,也能袋料栽培,出菇快、产量高,且营养丰富,很受市场欢迎……”黄绍开一边钻研榆黄蘑的种植知识,一边向乡亲传授榆黄蘑的种植技术。近一年的时间,他成了半个“土专家”。

目前,念笃村在野生菌厂房种植菌棒2万棒,已有9名村民通过培训在厂房就业。试种成功后,厂房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不但持续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每年预计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收入。“榆黄蘑没有试种成功前,群众都有顾虑,如今之一书记让大家看到成效,很多村民都想参与种植。”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家盛说。

自2018年百色工投集团帮扶联系念笃村以来,已筹资实施巷道硬化建设、村庄美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多个项目。“念笃村今年试种榆黄蘑,我们已经发出倡议书,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提供渠道、线索,为榆黄蘑销售牵线搭桥。”百色工投集团工会常务副主席韦光克表示,企业也将榆黄蘑列入采购计划,开展消费帮扶行动。

为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黄绍开还引导乡亲开发300亩荒山林地,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或能人,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种植澳洲坚果。“希望把这个项目做好,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和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黄绍开说。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凌 聪 通讯员 谢兴阳 农 飘

大棚种出“红伞伞”味鲜价高惹人爱

湖北日报记者聂烽 通讯员皋香 杨贤月 朱敏

淅沥的细雨中,向昌连与几个农家乐老板焦急地站在大棚前,等待一批约好的客人来参观拍照。

“他们拍完照,我们就迅速采摘黄金菇,然后送到农家乐准备当天中午的菜肴。”向昌连说,“有客人指定要喝黄金菇汤!”

26日9时,记者在位于点军区联棚乡楠木溪村一组的大棚内,看到了向昌连口中“客人指定要喝汤”的黄金菇:每个菌棒的顶部,粉色、金黄色和白色的黄金菇犹如鲜花一般盛开。

就是这种颜色多样的黄金菇,“出圈”了!

无心插柳 配角抢了风头

向昌连种植黄金菇本意只是丰富品种,准确地说是作为大头盖菇的“配角”而存在。

2018年,本来从事建筑行业的向昌连回到老家楠木溪村,成立宜昌昌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搞起农业。

楠木溪村被群山环绕,又有联棚河穿村而过,距离主城区近,地理条件极其优越,发展生态农业前景十分广阔。向昌连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和合作种植等模式,几年时间就把生态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牛扎坪村好几家农家乐都从我这里采购蔬菜等原材料。”

公司还给村里帮扶户带来了不少收入。楠木溪村村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昌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吸纳当地劳动力就地就业3000多人次, 2021年仅帮扶户在这里就业就获得了超过30万元的收入。

去年,向昌连将种植范围扩大到食用菌,主打大头盖菇。千余平方米的大棚,大头盖菇面积占了大半。“不施肥不打药。”他翻开地面上的表层土说,“肥料全部来自于废弃秸秆,粉碎后埋在土下。”

为了丰富食用菌品种,他与宜昌一所高校合作,在大棚内试验性种植黄金菇,规模也只有百来个菌棒。

不曾想到了上周,黄金菇率先长好,漂亮的外形和美丽的颜色让向昌连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和一段视频并发到朋友圈,一下子就引发了大量关注。“周围有合作的农家乐老板都打来 *** ,‘责怪’我有这么好的东西居然不说。”他说,“我自己也没想到‘配角’居然抢了‘主角’大头盖菇的风头。”

向昌连向记者展示粉色和金黄色的黄金菇。记者景卫东 摄

成为焦点 大客户找上门

5月25日下午,大棚里种出粉色和金黄色黄金菇的视频,分别发布在三峡晚报视频号和点军融媒体中心点军发布视频号上。

黄金菇的关注度立即突破了原来的“私域”,引起更广泛的注意,大客户找上门来了!

大客户是投资过亿的联棚乡更大农乐园,远近闻名,高峰期一桌难求。农乐园负责人将粉色和金黄色的黄金菇各选了3个菌棒,将放在农乐园内展示。

大客户的到来让向昌连异常惊喜,也对合作充满了期待,“通过新奇的颜色吸引顾客,既展示了黄金菇的安全性,又可以让顾客现采现做。”

这也是黄金菇的第二个知名大客户,此前还有一家城区知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推出了黄金菇菜肴。“他们有9家店,推出黄金菇菜肴后,顾客反馈的口碑很不错,汤鲜味美。”向昌连介绍,“此外在牛扎坪村还有12家餐饮企业推出了黄金菇菜肴。”

不仅如此,这几天通过 *** 联系向昌连前来采摘的普通游客也增多。

2019年他创办经营楠山水岸农家乐,形成了农家乐+果蔬采摘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几年来形成了一批稳定的客户,“每天我会留少数菌棒,以备自家农家乐的游客要吃黄金菇。”

黄金菇的成功“出圈”,也让“与中高端餐饮企业合作+采摘带动农家乐”模式更为成熟,也为楠木溪村带来了机会。“我们希望通过向昌连种植的黄金菇,打响联棚乡楠木溪优质农产品和休闲采摘游的名头。”楠木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甜甜说,“这对村里是个机会。”

楠木溪村四季采摘游内容非常丰富。春天踏着春光去文佛山茶园体验采茶,在竹园中体验搬笋子的快乐;初夏沐浴着日光采摘五星大枇杷;盛夏迎着晚霞采摘楠木溪贡桃及蜂蜜李;秋天吹着习习凉风,采摘金秋砂糖橘及宜昌蜜桔;冬天林间漫步,采摘九月红、蜜柚。

味美汤鲜 安全有保障

26日中午,记者一行有幸在向昌连的农家乐吃到黄金菇做的菜:一盘爆炒黄金菇和一碗黄金菇汤。

爆炒黄金菇,就像宜昌人爱吃的那道爆炒松菌一样佐以腊肉,一盘菜五颜六色。黄金菇入口不像松菌轻咬则碎,而是软滑充满了嚼劲,味道极鲜;黄金菇汤端上桌,香气就溢满房间,盛上一碗喝下去,更是鲜美无比。

向昌连告诉记者,味道鲜美的黄金菇最开始发在朋友圈,留言最多的就是“能不能吃?”“安全吗?”“有没有毒?”这类的疑问,“包括一些农家乐的老板也有这个疑问,我就在大棚里现场扯下一块生吃,这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顾客的疑问,更多来自于此前互联网上非常洗脑的那首《红伞伞》。对此向昌连表示,黄金菇是一种食用菌,其培育和种植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产业。

当天上午,来大棚采摘黄金菇的农乐园负责人也表示,此前在云南、广西等地看到当地发展黄金菇产业,而此前在宜昌并没有发现种植,所以看到楠木溪村有人种植便过来看看。

黄金菇又称金顶蘑、榆黄蘑,黄金菇为名贵的食用菌,历来有“真菌之花”的美称。点军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专家陈玉介绍,黄金菇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可以放心“尝鲜”。

向昌连告诉记者,黄金菇的“红伞伞”与歌曲中“红伞伞”有着根本区别,黄金菇的“红伞伞”是人工培育并在大棚种植,而歌曲中的“红伞伞”则是野生蘑菇。

黄金菇高出超市普通平菇2倍多的价格,让向昌连有了扩大种植的想法。“大客户多了,采摘游的市民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机会!”他说,“未来我要让黄金菇跟大头盖菇一样,都成‘主角’!”

最后,向昌连还是希望通过本报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食用野生蘑菇,“现在都能大棚种植了,而且口味更好,没有必要为了尝鲜去冒险!”

眼下正是野生蘑菇生长茂盛期,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同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不得采购、加工、烹饪来源不明的、不常见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东北特产颜色金黄,人称“菇中珍品”,一斤卖50元,市场抢不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对食用菌有了更多的需求,希望能吃上更可口美味的食材。就拿鸡枞菌来说,它的食用口感好,如同鸡肉一样美味,吃多了还不会肥胖,有着独特的养生价值,因此如今也深受不少人的喜欢,它的价格也高达几百元,很多人都想去养殖,但它至今也没有突破人工养殖技术。



一、菇中珍品

今天要说的这种食用菌,它有着“菇中珍品”的称呼,在东北地区最为多见,通体都是金黄色,其产量高,营养美味,热量不多,因此备受市场喜爱,那些野生的因数量不多,需要抢上一番才行,这种食用菌名字就是黄金菇。

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采摘黄金菇,采摘回家后,用上清水泡上一下,然后切成片,再进行焯水,后放在冷水中一段时间。将黄瓜清洗干净切片,准备好豆苗,这些原料放锅里清炒,熟透后即可开锅食用。它的菌盖直径是3-12cm,颜色上呈现出草黄色和金黄色,有着光滑的肉质,菌裙为白色,有一定的菌香味,而它的菌柄则是2-10cm长。

二、价值

黄金菇吃起来十分的香嫩可口,有着鲜美的口感,其中的氨基酸成分的比较丰富,每100g中含有20.13g,其中也有着多种维生素,因此属于营养高、热量低的食物,多吃一些可调理三高,对老年人和肥胖人士来说比较利好,滋补能力比较强大。

它的药用功效多,菌盖黏液中的多糖体甲成分多,可起到预防大肠杆菌等对身体的危害。其黏液内也有特殊的核酸成分,对人体也有保健效果,因此如今也是难得的食药同源类菌类,有着不错的美味价值。

目前黄金菇一斤也卖出了25-50元,主要是看品质如何,质量越好价格越高,而如果是野生的话,那就可以卖出100元左右,别看价格这么高,因市场的供应量不是太多,因此它也深受需求,根本就不愁卖。

三、种植

黄金菇的颜值比较高,在超市中摆放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通体金黄色,自然是备受认可,当然黄金菇吃起来的味道香甜,还能品尝出肉味,因此很多人一吃后就会爱上,再加上它的营养成分高,热量低,那些肥胖人士对其很是喜欢,在国际市场也有非常高的需求,因此不少人都加入种植中。

黄金菇可以在那些通风干燥的地方培养,可以很好的遮光和通风,而它在温度上的控制范围是在5-30℃,菌丝生长的温度更好在20-26℃,作为一种中高温型菌类,不需要进行温差 *** ,不过在40℃以上很快就会死去,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或9月份接种,到了4-5月份、10-11月份则会长出菇类。

而它在那些60-65%的湿度情况下长势更好,而菌类生长时不需要太多的光线照射,在黑暗下的长速更快一些,不过也需要散射光的照射,毕竟子实体有趋光性。

目前的黄金菇已规模化的种植,大家是否有意愿种植呢?

开阳县硒城街道:榆黄菇带来好“钱”景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日,走进硒城街道城西村开阳兴民种养殖场,村民刘明楷种植的5万棒榆黄菇迎来丰收,一簇簇金黄色的菌朵,散发着菌子独特的芳香。

刘明楷是开阳县一名土生土长的开阳人,前些年常年在外务工。后因受伤回乡养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人工虫草种植,于是前往广西学习虫草种植技术,学成归来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虫草种植路。但由于地理环境、技术资金等因素,最终导致虫草种植失败,这无疑给刘明楷当头一棒,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并未因此放弃,随即利用现成的种植设备和家里仅有的3000元钱,自学种植榆黄菇,而后获得 *** 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鼓励支持。如今,基地里共有3个大棚,除了种植榆黄菇,还种植了香菇。

刘明楷手里捧着刚采摘的成果喜笑颜开。

说起今年的收成,刘明楷算了一笔账:“今年基地里共种植榆黄菇5万棒,从3月份开始采收,采收期一直持续到9月份,每棒产量达到4.5斤左右,预计可生产榆黄菇鲜品22.5万斤,预计产值将达100余万元。采收后的榆黄菇,主要供往修文县扎佐物流园。”

榆黄菇,形式伞状,色泽饱满,菌丝柔美,因为全身呈现金黄色,人们又称之为“黄金菇”。榆黄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既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养身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刘明楷正打理着基地里的菌菇。

“种植菌菇投资小,见效快,收入也不错,又是在自己家门口,种着家乡的地比在外面打工更踏实,更有成就感。”刘明楷信心满满地说。

回顾自己返乡创业以来的坚守,加上当地 *** 的支持,刘明楷的心中多了一份坚毅,肩上更是多了一份责任,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他希望在自己收获成功、实现梦想的同时,也能让乡亲们增收致富。

刘明楷正打理着基地里的菌菇。

每到榆黄菇种植和采收的时节,刘明楷就会招收村里的村民在种植基地帮工。“受疫情影响,村民们没法外出打工,种植基地离家近,既照顾了家里,又增加了收入,还增强了我发展种植榆黄菇产业的信心。”刘明楷高兴地说。

基地里长势诱人的榆黄菇。

谈到今后的发展,刘明楷希望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全部运用到菌菇种植中,扩大基地发展规模、拓展产业链,把绿色健康的“黄金菇”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图/文 陈燕)

桑树上有“黄金”,千元1斤,外表坚硬如“石头”,但见到别忽视

在农村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奇珍异宝。搜寻宝物的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步伐,从古至今,络绎不绝。

比如黄金,它自古就是财富的象征,寻找它的人,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或者国家机器,都一直在寻找。而在自然界中,价值堪比黄金的东西,也不在少数,比如桑树林中就有一种“黄金”,价值巨大。

01桑树林中的“黄金”

桑树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在历史上,它的主要作用是用它的叶片养蚕,让蚕吐丝,用蚕丝做衣服,绢帕,床被等等,地位非常高。

因此,桑树在我国是地位很高的树种,在我国的种植年代久远。如今,在农村也依然还有它的存在。

桑树其实全身都是宝,它的果实可以食用,是野果,也可以入药,可以泡酒等等;它的叶片桑叶可以养蚕,可以做桑叶茶,也可以当野菜;其树皮也是很好的药材,特别是它的根茎上的皮,价值更大,刮掉外表的粗皮,里面的白色的皮被称为“桑白皮”,是很珍贵的药材。

但桑树上更有一种宝贝,它的外表坚硬如“石头”,价值珍贵如黄金,见到记得好好珍惜,别忽视它的价值。但若想取下它,还得费一番功夫,有人拿锤子凿子之类的才能把它弄下来。

02桑黄的价值参考

它的价值很珍贵,名字叫桑黄,它是生长在桑树上的一种野生“菌类”,但往往不受重视。它是野生菌,但是不能直接煎炒烹炸,甚至煮汤也不行,比不上牛肝菌和鸡枞菌等等野生菌的美味。

但桑黄的价值却是牛肝菌和鸡枞菌等食用菌不可比拟的,桑黄的价值主要是药用,它在我国的《本草纲目》等典籍中有记载,比如《本草纲目》就说它:

当然,它的价值还有很多很多,并不比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的价值低,它的名称很多,比如桑臣,树鸡,桑黄菰、桑耳(像桑树上长的“耳朵”),桑黄菇(颜色偏黄的一种蘑菇样子)。

由于它的颜色黄黄的,很像“黄金”的光泽,其价值很大,价格很贵,1斤价格千元,被人称为“桑树上的黄金”。因此,若您听到有人说“桑树上有黄金”或者“桑树林中有黄金”,要记得他们指的就是“桑黄”。

03结束语

桑树上的桑黄价值非常大,但是却少有人进行种植,这是为啥呢?因为其种植技术难度很高,加上如今桑树在农村也不多见,难度就更高了。

而野生的桑黄数量相当稀少,价值非常珍贵,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收录。

但它的价值,在现代研究中更大,并不单纯只有典籍中记载的那么少,是现代不可多得的保健养生药材。因此,野生的桑黄即便价值千元一斤,买的人也还是不少的,但这东西可遇不可求,能找到完全靠运气,若您见到,请别忽视它的价值哦。

朋友们,你们的家乡还有桑树吗?若有,记得有空去看看哦,说不定上面就有桑黄的存在,您见过野生桑黄吗?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标签: 黄金 样子 多少 什么 钱一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