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图片及名称,鸟类图片大全名称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41 0
地球上最美丽的 10 只鸟

我们的星球上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一些看起来很不寻常,而另一些则非常漂亮,难以用文字表达。现在我们介绍 10 种最美丽的鸟类,它们的羽毛色彩缤纷令人惊叹。

孔雀

这只鸟有风度和威严,只能让人羡慕。虽然这只鸟是最常见的公鸡的亲戚,但在美丽上远远领先于它的兄弟。孔雀的原始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外表美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长尾巴,还在于它发出的声音,这很像一只猫。孔雀的尾巴长约50厘米,但长在上面长大的羽毛可以增加三倍!孔雀最美丽的代表是雄性,雌性被认为是动物界最有爱心的母亲之一。

鸳鸯

它不仅以其美丽的外表而闻名,还以其发出的声音而闻名。它就像一个哨子。这只鸟是它家族中唯一生活在树上的鸟。它可以生活在大约5米的高度。它以橡子和青蛙为食。

红金刚鹦鹉

鹦鹉是地球上最美丽的鸟类之一。这种鸟栖息在热带森林中,体长可达1米。这种鸟的历史非常悲惨,因为在古代印第安人猎杀鹦鹉吃肉,并用羽毛装饰自己和同伴。

塔纳格拉

这种鸟生活在热带地区,在那里它被称为七色。这个名字是因为羽毛上有很多颜色而得名的。鸟的头部涂成鲜绿色,身体涂成红色、黑色、黄色和绿松石色,所有这些都在白天闪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光芒。鸟类生活在高大的树上,因此捕食者无法接近它们。

翠鸟

这只鸟与其他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腿很短,所以它不会在地面上移动,而是会飞。它主要生活在水附近,因为它的营养基础是鱼。鸟类甚至被称为鱼王。他们使用土地作为产卵的洞穴。

冠鹤

鹤栖息在东非和西非。地面上生活着一只大鸟。在羽毛的头上有一簇非常漂亮的羽毛,类似于皇冠。多亏了他,这只鸟才得名。如此美丽的外表有助于雄性在雌性求爱时使用簇和翅膀进行令人难以置信的舞蹈。

大西洋死胡同

这种鸟生活在海岸上。这只鸟有一个典型的短三角形喙,到交配季节,它长满了橙色的盘子。由于海雀颜色鲜艳,被称为“海鹦鹉”。这样的鸟飞得很好,游泳和潜水。

萝莉鹦鹉

鹦鹉栖息在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他们的名字翻译为小丑。这并不奇怪,因为鸟的颜色如此多彩,就好像它们穿着小丑服装一样。鸟类生活在树上,在那里筑巢并生育后代。他们吃油桃,花粉和所有甜水果。这些鹦鹉很聪明,因为它们有能力记住大约 50 个单词甚至小句子。

火烈鸟

这只鸟被赋予了不可思议的优雅。最有趣的是,它们羽毛的颜色取决于火烈鸟吃什么。由于鸟类主要吃虾和藻类,粉橙色被认为是主要颜色。在东非,您可以遇到大群火烈鸟,它们大约有一百万只鸟。

彩虹巨嘴鸟

啄木鸟家族的物种之一。巨嘴鸟是一种大羽毛,有一个香蕉形状的大喙,长度可达15-17 厘米。鸟的主要颜色是黑色,脸颊和胸部有黄 *** 域,尾巴下有红色。羽毛上的这种颜色有助于巨嘴鸟伪装并在丛林中生存。它们吃有羽毛的昆虫和水果。

C视觉·观鸟?|鸟儿的分布与流动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川观拍客:乌鸫

本期观鸟专栏如约见面

我们邀请了C视觉签约摄影师:乌鸫

观鸟更大的乐趣之一在于不期而遇的惊喜,不仅不同地域有不同鸟类分布,同一地域的不同季节也有来来往往的“故旧与新朋”,在迎来送往中,自己也跟着鸟儿经历一次次四季的轮转。

棕头鸦雀

棕头鸦雀,雀形目莺鹛科鸟类。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常结群在灌木荆棘间窜动,在灌丛间作短距离的低飞,觅食时叫声嘈杂。夏季多在山地。冬季迁到山坡草地、芦苇丛或者苗圃中。

池鹭

在长江以南多是留鸟,长江以北则是夏候鸟。它的繁殖羽以图中的棕红色和银灰色为显著特征。

乌鹟

华北典型过境鸟,在迁徙季或能偶遇,黑白配色在鹟科当中很有辨识度,遍布周身的小白点,显得格外灵动活泼。

大山雀

分布最广的山雀之一,主要以昆虫为食,是不折不扣的森林、果园卫士。为了保护自己,会与莺类、?类混群生活。

黄喉鹀

它的西南亚种是留鸟,其余两个亚种则有迁徙习性。黄蓬子、虎头凤的“花名”来自富有辨识度的杀马特发型,hold住了从街溜子到街头霸王的不同气质。

C视觉签约摄影师:乌鸫

拍客介绍

博物爱好者乌鸫在四川、河北均有过较长时间观鸟经历,对比南北方同一生态位的不同鸟儿,以及了解其迁徙变化规律,能让观鸟活动更丰富、更有趣。

有意思的是,摄影师“乌鸫”名字的来由,就是一种鸟类。它鸣声嘹亮,富于音韵,并能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故有“百舌”之称,是一种常见的鸣叫观赏鸟。

拍客支招

1.不同鸟的惊飞距离不同(有些胆子大,有些更谨慎),掌握相关规律,可更好的把握快门时机。

2.自然生态类摄影作品,要想传递丰富信息,不光鸟儿作为主体要拍好,其生境的细节、特殊性也要兼顾。

3.跟当地的村民、山民搞好关系,能得到更多鸟儿行为的信息,找到更佳拍摄位置。

4.熟悉鸟儿的叫声,有助于发现新的鸟种,提高“加新”效率。

5.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了解某地的鸟种分布,也有助于在新的观鸟点有满意的收获。

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出品

策 划︱毛漫丁 喻 茂 谭 曦

执 行︱郝 飞 陈妍蓓 孙浩天

海 报︱孙浩天

C视觉摄影师 | 乌 鸫

观鸟专栏专家组:阙品甲 杨小农 巫嘉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黑天鹅方方之死:野生鸟类栖息公园后,该如何保护?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圆明园迎来了开园以来的首次门票售罄。这座百年园林游客熙攘,但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蘋香榭的铁桥下,一只黑天鹅正僵硬地浮在水面上,修长的脖子耷拉在身体一侧,失去了原本优雅的弧度。

这只死亡的黑天鹅叫方方,是“鹅友”给它取的名字。“鹅友”是一群黑天鹅爱好者,圆明园的水域周边常常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熟悉园子里每一只黑天鹅的来历和故事,而方方是最特别的那个。

4月30日清晨,圆明园蘋香榭水域,黑天鹅方方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受访者供图

很大程度上,黑天鹅已经成为了圆明园的一张名片,方方死亡的消息一度冲上社交 *** 的热搜。

5月10日,新京报记者从圆明园公园管理处获悉,方方死于肺部感染。在此前的10天里,鹅友对方方的死因有过种种猜测。尘埃落定后,他们有了新的疑问:如何科学对待这个优雅的物种,喜爱和伤害的边界又该如何把握?

黑天鹅方方死了

4月30日一大早,鹅友胡洁(化名)像往常一样到圆明园看望黑天鹅。

和她一样,鹅友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时间自由,富有爱心。这群发烧友组建了几个五百人的微信群,分享以圆明园黑天鹅为主的视频图片和相关信息。

一位十多年的资深鹅友,每天都会坐单程1个多小时公交来看鹅。她只喜欢圆明园的天鹅,因为它们有名字、有故事,“每天看看它们各家都在干什么,就像看望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位鹅友为了给黑天鹅拍照,换了配置徕卡镜头的手机,相册里黑天鹅的照片和视频比自己家小孙子的还多。

老二、春麟、大老黑、福海、乖妞……鹅友们能分辨出圆明园里的成年黑天鹅,谁家下了几枚蛋、孵出小鹅了,谁又找了一个新女友,都能成为谈资。

方方(前)和老二在湖面戏水。受访者供图

这天胡洁刚拍下一段视频鹅友群,就看到群里弹出的一条消息:“在蘋香榭的铁桥下有一只天鹅死了。是不是方方啊?”

她心一惊,疾步往蘋香榭水域走去,那里是“方方”和“春麟”两只黑天鹅经常活动的地方。到了现场,胡洁看到,一名“鹅友”和两个游客正站在桥边,一具黑天鹅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

死去的黑天鹅头比较圆,胡洁认得,那就是方方——圆明园的黑天鹅中,鹅友喜爱的那只。

2022年夏至,一只左翼折断的黑天鹅被遗弃在圆明园东门停车场,园区保安和鹅友收留了它,把它抱到圆明园的方河,这成了它名字的由来。

因为残疾,方方不会飞,也没有配偶。鹅友们觉得它孤单,格外心疼它。它敛起翅膀在水面游泳时看不出异常,但它张开翅膀跑上岸,或伸着脖子和鹅友互动时,就能看出它左侧翅膀耷拉着,可怜又可爱。

由方河开始,方方在圆明园辗转过多个地方,大白桥、泥鳅沟、得胜盖、鹤舍,直到它死去的蘋香榭。有的地方是它自己游过去玩,就住下了,有的地方是公园怕别的鹅欺负它,给它安置过去的。

如今,胡洁看到,方方潦草地漂在水面上,一名保洁工人过来用铁耙打捞起它的尸体,装进了黑色塑料袋。

5月1日,圆明园黑天鹅芳芳(方方)暴毙登上微博热搜。今年五一,圆明园客流量激增。有网友猜测,是不是游客的不文明投喂导致方方死亡?

4月30日,圆明园蘋香榭水域,保洁工人正在打捞方方的尸体。受访者供图

公园里的黑天鹅

黑天鹅原产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观赏珍禽。2008年2月,一对黑天鹅偶然飞临圆明园,从此留在园中,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圆明园黑天鹅族群。从东门进园,在狮子林水域立有一尊黑天鹅雕塑,就是为了纪念它们。

圆明园非常重视这张名片的打造。举办黑天鹅摄影大赛、为黑天鹅设计新家、召开野生禽类保护管理专家论证会,也推出过以黑天鹅为主角的微电影及文创产品。

鸟类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旺介绍,北京的黑天鹅是人工养殖的一些个体跑到野外后逐渐野化,最终在城市里生存下来。随着群体数量不断扩大,有些个体来到圆明园,逐渐发展出族群。

圆明园拥有开阔的水面,湖泊众多,为黑天鹅筑巢繁衍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环境。为留住黑天鹅,园方付出过不少努力——黑天鹅的食物以水草为主,冬天,食物稀少,园方安排专人对黑天鹅投喂玉米粒、窝头等食物;为保障黑天鹅的正常活动区域,在黑天鹅活动栖息区更新、安装水泵,维持水体流动,防止水面结冰。

“ 鹅友”正在投喂方方。受访者供图

为防止游客惊扰孵卵的黑天鹅,园方在黑天鹅巢穴附近,设置一片三角形的禁区;除了设置禁止投喂的标牌,园区保安遇到投喂黑天鹅的游客也会上前劝阻。

每天早上还有一位园方外聘的兽医在黑天鹅等野生动物活动的水域巡视,观察、记录黑天鹅生长情况。

但圆明园的黑天鹅数量一直在减少。据鹅友回忆:“以前有五六十只,现在只剩二十来只了。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30日到2月24日,圆明园25天内共有8只黑天鹅死亡,园方未公开死因。2021年1月22日至25日,圆明园共有3只黑天鹅死亡。经海淀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黑天鹅近期两次大规模死亡均出现在冬季。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宣传部副主任孙路阳解释,黑天鹅在原产地澳大利亚的繁殖季节是十二月至二月,正是南半球气候温和、食物丰富的夏季。即便来到中国生活,有些黑天鹅在原产地形成的繁殖习性也不会轻易改变。但黑天鹅耐寒性并不太好,仅可承受零下15摄氏度左右的低温,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很容易死亡。除此以外,还有天敌捕食、黑天鹅自身原因、人为因素等致死因素存在。

爱鸟也要讲科学

虽然都自称“鹅友”,但这些黑天鹅爱好者内部也分理性派和感性派。在前者看来,黑天鹅是野生动物,不是宠物,应让它们自主觅食,不应投喂或与之过度亲近,保持距离静静观赏就好;后者带着玉米粒、碎窝头、菜叶投喂黑天鹅,喜欢与黑天鹅互动。

双方从理念上互不认可,但日常里也能互相尊重。一位理性派鹅友提起,有位鹅友极其爱黑天鹅,有次两只公鹅打架很凶,她竟跳到水里把它俩拉开。“心是好的,但我不认可对天鹅过度干预。”

张正旺表示,既然黑天鹅已经野化,人们更好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与黑天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一些会干扰到它们的行为活动。人为喂食会导致黑天鹅对人工食物产生依赖,野外觅食的本能退化。另外,黑天鹅的食物以水草和水生生物为主,喂食蔬菜馒头,会让黑天鹅获取的营养结构趋于单调,对它的健康不利。

在方方之死事件里,两派鹅友的看法也不同。前者认为,园方对黑天鹅已尽义务,应以大局为重,不必过度在意死因;后者则觉得园方对黑天鹅的保护和投入不够,应对方方的死负主要责任,并拨打市民热线投诉,要求园方公开尸检结果。

在部分鹅友的强烈要求下,园方将方方尸体送往第三方机构解剖检测。

5月10日,圆明园公园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尸检结果显示,“方方没有明显外伤,也无外伤致死的可能,且消化道无投喂食物残渣。”

尽管有种种不舍,但方方的故事也至此画上了句号。圆明园里其他20多只黑天鹅仍在水面嬉戏、觅食,接受鹅友和游客的注视,或者围观。

“黑天鹅保护不只是工作人员的事,更是全民的事。不妨通过望远镜观察黑天鹅,远远地欣赏它们在自然界中自由生活的景象,发现它们的奇妙行为。”张正旺说。

新京报记者 刘思维 编辑 杨海 校对 翟永军

周口淮阳龙湖湿地公园发现世界濒危鸟类鹈鹕

来源:河南之声

近日,在周口市淮阳区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东南部弦歌湖,首次发现世界濒危鸟类——鹈鹕,引来摄影爱好者和市民围观拍照。

记者求证龙湖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得知了这只鸟的名字叫鹈鹕。

据淮阳区自然资源局龙湖湿地保护站科普馆讲解员张婷婷介绍,鹈鹕别称塘鹅或河鸟, 属大型游禽。鹈鹕大多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鹈鹕在淮阳龙湖还是首次发现。

网友拍到“林中仙子”寿带鸟,自带仙气像凤凰,见者吉祥有福气!

最近不管是在陕西汉中,还是河南罗山,又或是很多地方,都有网友拍到了一种罕见的“吉祥鸟”。

这种小鸟羽毛颜色艳丽,长着两根特别长的尾羽,在林间飞翔的时候看起来仙气飘飘,被称赞为“林中仙子”。

有了解的网友说,这种小鸟不仅长得漂亮,还有非常吉祥的寓意,见之长寿吉祥,福意绵绵!你知道他是什么鸟吗?


你知道动物都是怎么交配的吗?

到底有多少动物是牢底坐穿兽?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点点关注↑

万物灵熊探长

每天带你看最奇怪最有趣的动物知识!



>>“林中仙子”中国寿带鸟<<

中国寿带鸟雀形目(wēng)科的鸣禽。体长(带尾)一般在20-30厘米左右,体态匀称灵动而略显圆润。

寿带鸟具有醒目而靓丽的羽毛,雄鸟分为栗色和白色两种色型。到了老年,寿带鸟全身都会变为白色。

栗色雄性寿带鸟的整个头部,冠羽、枕、脖颈到上胸都覆盖着蓝黑色的羽毛,这些羽毛在阳光下会呈现出一种高级的金属光泽,胸部到腹部则从蓝色逐渐过渡到白色。背部、翅膀、腰部到尾部的羽毛呈栗红色,翅羽外侧为黑色。

寿带鸟的尾巴如同一把整齐的栗色小扇子,雄鸟尾部中央有两枚尾羽极其突出,有身体的四、五倍长,看起来如同绶带,故此得名“绶带鸟”。

栗色型雄性寿带鸟,这是在欣赏自己的尾羽吗?

白色雄性寿带鸟的头部与栗色型相似,也都为蓝黑色,但从上胸、后颈往下通体洁白,只翅膀间或分布着黑色的羽毛。

雄性寿带鸟也有两枚纤长的洁白尾羽,舞动起来犹如丝滑的绸缎,优雅至极,又如林叶间摇曳的白色花朵,鸟中殊色,所以也有“一枝花”的别称。除此之外,雄鸟还有一对蓝眼圈儿。

白色型雄性寿带鸟,身姿轻盈灵动,尾羽纤长飘逸,仙气十足

雌鸟与雄鸟大体一致,只是雌鸟没有争抢配偶的压力,因此羽毛的光泽相对逊色,同时也没有飘逸的长尾羽吸引异性。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雄性的冠羽要长一些,雌性冠羽则稍短。判断寿带鸟雌雄的更佳方式,就是去看它们是否拥有两根出众的尾羽。

雌性寿带鸟,尾巴像一把整齐的小扇子

雄性寿带鸟,尾部中间双枚尾羽十分夺目

中国寿带鸟广泛分布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朝鲜、老挝、马来西亚和多个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以及台湾地区都能见到它们美丽灵动的身影。

寿带鸟通常栖息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生态环境中,如低山丘陵、河流谷地以及城市公园中。林缘、灌木丛、竹林都是它们经常出没的地点,寿带鸟喜欢在在树冠和低矮的植被中寻找食物、筑巢、休息。

林间仙子,白羽点缀绿意,这画面真是赏心悦目

昆虫和昆虫幼虫是中国寿带鸟的主要食物来源。

甲虫、金龟甲、剑虻、蜻蜓、蝉、粉蝶、灯蛾、蝗虫等等都会进入寿带鸟的食单,因此寿带鸟是农林益鸟。当然,偶尔它们也会换换口味,吃点儿植物种子。

这只寿带鸟捉到了一只毛茸茸的蛾子

寿带鸟通常是独居的鸟类,有配偶后会成对出现,偶尔也三五成群的社交一番。

它们性格敏感、娇羞,喜欢在繁茂的树枝间玩耍嬉戏,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身姿轻盈婀娜,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仿佛在展示着迷人的舞姿。

寿带鸟不仅仅会“跳舞”,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鸣禽,鸣声时而高亢洪亮,时而婉转悠扬,一般为2或3个音节为一组。

不过寿带鸟的飞行能力并不高强,飞行速度也相对缓慢,考虑到它们要拖着比自己长四五倍的大尾巴,这点小小的“瑕疵”尚可以理解。

白色寿带鸟的尾羽好像比别的同类更长

寿带鸟的繁殖期在5-7月,雄鸟会向雌性鸣叫、炫耀自己的尾羽以争取交配的机会,同性之间还会为了争雌而发生剧烈的打斗,雄鸟会攻击对方的尾羽来剥夺情敌和自己竞争的可能性。论心机,雄性寿带鸟还是有点东西的。

飘带一样的长尾可是雄鸟求偶的制胜武器

当确定配偶之后,夫妻二鸟会在五月末着手筑巢。

所谓雌雄搭配,干活不累,只需5、6天的时间它们就会搭建出一个相当精美的鸟巢,巢穴通常建在树杈上,呈倒圆锥形,内部由树皮纤维、草茎、草叶构成,外部则会点缀花瓣、羽毛和蛛网,看起来寿带鸟是极重视生活品质的鸟类。

一只雄性寿带鸟正准备给雏鸟喂食,可以看见这个鸟巢外部缠绕着白色的蛛丝

进入6月,雌性寿带鸟开始产卵,通常一天产一枚卵,一窝会有3-4枚。寿带鸟鸟蛋呈白色或粉红色,表面点缀棕红色斑点,一般重2.4克左右。

夫妻共同孵化十余天后,寿带鸟雏鸟破壳而出,育雏时期也是夫妻轮流饲喂幼崽。

雄鸟正在飞向家中的妻儿,画面温馨

四口之家,小鸟们嗷嗷待哺

寿带鸟在繁殖期领地意识极强,雄鸟也承担着更重的守护责任,若有天敌入侵,寿带鸟则竖起冠羽,发出鸣叫,警示意味十足,不把对方驱赶出自己的领地誓不罢休。

中国寿带鸟目前种群状况良好,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呈无危状态,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 寿带鸟也是吉祥之鸟 <<

寿带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美好的文化形象,它被视为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其寓意与外观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密切相关,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栗色寿带鸟

首先,寿带鸟的名字中蕴含了两重含义,“寿带”和“绶带”。

如果论先后的话,我想人们应该是先根据鸟儿的形态特征起了“绶带鸟”的名字,随后发现“绶”音同“寿”,这更是直击中国人追求长寿的心理,就这样“寿带、寿带”地叫下去了。

绶带是一种丝质带子,在古时通常被系在官印上。因此,寿带鸟既被赋予了平安长寿的美好象征,又有加官进爵、官运亨通的美意。

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

寿带鸟常常作为祥瑞之物被刻画在书画、服饰和器物作品中。人们相信,与寿带鸟相关的形象和符号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和健康,福禄双全。

魏晋隋唐时期,绶带鸟纹样开始盛行。考古学者发现,这种纹样沿丝绸之路分布,是由新疆传到中原地区的。而且,唐代的绶带鸟纹器物是贡品,多是身份尊贵的人才有机会使用。

晚唐-五代 鎏金花鸟纹五曲银碗

北京金代皇陵出土的寿带鸟形器物

齐眉祝寿”是我国经典的传统纹样,多见于服饰和绘画作品中。在内容上,通常会出现梅花、竹子、和绶带鸟,“梅”同“眉”,“竹”同“祝”,“绶”同“寿”,寓意夫妇之间举案齐眉,长寿安康。

经典的齐眉祝寿图样

此外,人们还认为绶带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化身。

明 剔犀齐眉祝寿图长方盘

明 精铜铸造嵌银绶带鸟花卉纹海棠形铜镜

在清朝,九品文官的官补为练鹊纹,“练”意指白色,这里的练鹊说的正是寿带鸟。

清代文官九品练雀纹打籽绣补子

此外,人们本就对美好的事物怀有最热烈的追求。寿带鸟不仅长得漂亮,它托起长尾在空中舞动的样子像极了神鸟凤凰。所谓“百鸟朝凤”,凤凰在中国是什么地位不用多说。

而在人们的幻想中,凤凰一直都拥有壮丽的尾羽,给人一种华美而庄重的感觉,寿带鸟正与此不谋而合,故而人称“小凤凰”。

凤求凰图

河南董寨 绶带鸟戏水(摄影:仇绍强)

寿带鸟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文化形象,这种纯净、自由的形象与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相契合,使得寿带鸟成为人们追求吉祥和美好生活的象征之一。



>> 国内有几种寿带鸟?<<

中国寿带鸟曾是寿带鸟的普通亚种,在2016年自立门户,作为一个独立物种出现。而在国内,还生活着一些它的近亲。

紫寿带鸟:身长20厘米,重19-25克,雄鸟同样拥有两条纤长美丽的尾羽。

紫寿带鸟多分布在日本,所以也叫日本寿带鸟。与中国寿带鸟不同的是,紫寿带鸟“鸟如其名”,背部呈现一种华贵的紫色,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紫色的光泽。

雄性紫寿带鸟

紫寿带鸟在我国台湾地区为留鸟,在山西、辽宁、福建、海南、贵州、香港等地区为旅鸟,仅在迁徙时节可见。同时,紫寿带鸟在朝鲜地区也可繁殖,冬季则会飞往东南亚地区。

紫寿带鸟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在我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雌性紫寿带鸟

东方寿带鸟曾是寿带鸟的马来西亚亚种,后独立成为一个物种。东方寿带鸟分布广泛,我国南方、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新加坡、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都有分布,在马尔代夫为游荡鸟

东方寿带鸟与中国寿带鸟的外形特征极为相似,只是个体更小一些,体长19-23厘米。雄鸟具有栗色和白色两种色型,雌性不具有长尾羽,很好分辨。

雌性东方寿带鸟和它的一窝宝宝

正在筑巢的白色型雄性东方寿带鸟

在这个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季节里,寿带鸟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美好的祝愿。它们带着长尾飘飘欲仙,将长寿吉祥、福寿安康的祝福传递给我们每个人。

每当我们目睹寿带鸟的舞姿,就仿佛看到了生命的美妙与延续。它们的存在告诉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珍惜生命,返璞归真,追求平安与幸福。

每一次与寿带鸟的相遇都是一次珍贵的经历,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些迷人的珍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同时也别忘了保护生态环境,让这些灿烂的生命得以延续。


↑点点关注↑——————↓点点赞↓

万物灵熊探长

每天带你看最奇怪最有趣的动物知识!



参考文献:

1.博物.寿带——天堂捕蝇者.语文新圃,2005(06):23-24.

鸟类图片及名称,鸟类图片大全名称-第1张图片-

2.陈玉泉,赵涛.寿带鸟繁殖习性研究.山东林业科技,1992(01):27-28.

3.付义强,李勇,胡锦矗.寿带鸟繁殖期鸣声行为的初步研究.四川动物,2008(06):1079-1081+1090.


上古十大神鸟排名,金乌与凤凰谁厉害?

在我国神话故事中出现过很多关于神鸟的传说,这些神鸟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神秘和灵性的象征。这十大神鸟分别为:鲲鹏、凤凰、三足金乌、大鹏金翅鸟、朱雀、重明鸟、毕方、青鸾、鬼车、大风。每一种神鸟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例如,凤凰象征着美好、吉祥和不死;朱雀则代表着火、太阳和人类文明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神鸟最厉害吧。

  1、鲲鹏

  鲲鹏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巨大的鸟,据说能够变化成飞禽走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鲲鹏常被视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灵异生物,其形象广泛出现于诗词歌赋、绘画艺术以及民间故事中。鲲鹏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图腾之一。它通常被描述为一只极其巨大的鸟,拥有硕大的翅膀和强壮的爪子,能够轻松地飞行千里之外。

  在一些版本的传说中,鲲鹏还被描绘成能够掌控风云、调动天气的神秘生物。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鲲鹏经常被用来象征着力量、权威和荣耀等概念。今天,鲲鹏的形象仍然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文化、商业和艺术领域中,例如公司标志、商标设计、电影动画等。

  2、凤凰

  凤凰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一种神兽,也被称为“凰鸟”。它通常被描绘成一只美丽、高贵、神圣的鸟,拥有五彩缤纷的羽毛和璀璨的光辉,是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凤凰被视为吉祥之物,常被用来象征着爱情、美好与幸福。据说凤凰可以重生于火中,因此也被认为是不朽、永恒的象征。

  凤凰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广泛存在,出现在许多艺术品、建筑物和文学作品中。在宫廷文化中,凤凰被用作皇家徽记和装饰图案,在民间文化中,凤凰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如代表着爱情、夫妻和家庭等。

汉朝壁画中的三足乌

高句丽壁画中的三足乌

  3、三足金乌

  三足乌亦称赤乌,中国神话中其形象是一只黑乌鸦蹲居在金光闪烁的红日中央因而常称为金乌,主要是侍奉西王母,是汉族神话中太阳之灵。神话中说,太阳裡有三足乌鸦,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中其中有女娲和伏羲各捧著一颗太阳的壁画。

  传说三足乌为日之精,居日中,形态为三足乌鸦,共有十只。它们住在东方大海扶桑树上,轮流由它们的母亲——羲和驾车从扶桑升起,途径曲阿山、曾泉、桑野、隅中、昆吾山、鸟次山、悲谷、女纪、渊虞、连石山、悲泉、虞渊。后来金乌作乱,同时十个一起上天,使大地被烤焦,被后羿用神箭射下九只,只剩下一只。清朝太监安德海最后一次出京采办,漕船上用的即是三足乌纛旗,夸耀他为西太后慈禧的宠宦;三足乌也是高句丽更高权力的象征。三足乌亦是扶余和汉民族的图腾之一。

  4、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被称为“大鸟”、“金翅大鹏”等。它通常被描述为巨大的鸟类,拥有金色的羽毛和锋利的爪子,可以飞行千里之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大鹏金翅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天空的守护者和先知。据传说,大鹏金翅鸟居住在东海之上,它可以看到天地万物的运行和变化,并能预测未来的事情。在一些版本的传说中,大鹏金翅鸟还被描绘成一只能够掌控风云、调动天气的神秘生物。

  在中国文化中,大鹏金翅鸟是勇气、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其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诗歌、艺术品和建筑物中,如《庐山谣》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及北京故宫角楼上的大鹏金翅鸟铜像等。

  5、朱雀

  朱雀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四灵之一,也被称为“南方神兽”。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通常被描述为拥有燃烧的身体和红色羽毛的凤凰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朱雀被视为吉祥、繁荣和火的象征。

  据传说,朱雀居住在南方,其名字中的“朱”代表着红色的意思,而“雀”则意味着鸟类。朱雀能够掌控火焰和热情,并能带来好运和幸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朱雀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艺术品和文学作品中,如古代宫廷建筑物的屋顶图案和壁画、诗歌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以及电影、游戏等流行文化作品中的形象。

  6、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也被称为“重阳鸟”、“重阳燕”。它通常被描述为一只美丽、高贵、神圣的鸟,拥有五彩缤纷的羽毛和璀璨的光辉,是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据传说,重明鸟居住在山林之中,每逢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就会飞到天空中唱歌,使得人们能听到它清亮动听的歌声。重明鸟的歌声被视为一种祝福,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中国文化中,重明鸟被视为吉祥之物,经常被用来象征着爱情、美好与幸福。其形象经常出现在诗词歌赋、绘画艺术和民间故事中,如《庐山谣》中的“凤凰台上凤凰游,众鸟群皆惊呆;重华羽翼临丹阙,仙姝下降人间来”,以及《百家姓》中的“重阳落梅香”。重明鸟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寓意的形象,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愿望。

  7、毕方

  毕方据传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生物形象,被描述为火神的侍宠。其外形类似于丹顶鹤,但面孔却具有人类的特征,只有一只脚,并且身体呈现出蓝色,带有红色的斑点,嘴喙则为白色。据传毕方不食谷物,而是通过吞食火焰来维持其生命活动。毕方通常居住在树木中,被视为火灾的先兆之一。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毕方曾经被认为是黄帝聚集鬼神之时的侍从,在泰山上乘坐着由蛟龙牵引的战车,以保护黄帝的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毕方逐渐演变为一个代表着神秘和神灵力量的存在,并被视为火神的重要侍从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毕方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非常特别和神秘的形象。

  8、青鸾

  青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象征吉祥和美好的神兽形象,被认为是凤凰的同类。据传青鸾外形优美,身躯如鸟,头部呈现出人类的面容,拥有着五彩羽毛,翅膀上镶嵌着美丽的宝石。青鸾常常被描述为飞翔在云端之上,或者停驻在仙山之巅,降临人间则意味着吉祥和幸福的到来。

  在古代文化中,青鸾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形象,更是一种寓意深刻的象征。据传青鸾代表着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美好,曾经被视为皇室贵族的吉祥兽,亦为诗词歌赋中的常见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青鸾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9、九头鸟

  九头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被称为鬼车、鬼鸟等。据传说,它有着九个头,身披五彩羽毛,能够掌握火焰和水流等自然元素,可以飞行于天空之中。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九头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象征,代表着吉祥、美好和权力的象征。它曾经被视为皇帝和贵族的图腾动物,以及代表着春天和新生命的象征。同时,九头鸟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成为了文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九头鸟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形象和寓意,但总的来说,它都是一个具有强烈美好和神秘感的生物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大风

  大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怪神,是一种凶恶的鸷鸟。司风,是一位会引起狂风的灾害神。其说始见于汉。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有说其为大凤;另亦有人认为其真面目为凯同雨师协助蚩尤叛乱之风伯。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

呆萌!刺猬、红隼……这些迷路小可爱进城了

盛夏时节,许多野生动物也进入一年中最活跃的时期,与人类也产生了许多不期而遇,这不,昆明森林警察对多只迷路的“小可爱”进行了及时救助。

受伤果子狸 爬进一村民家“求助”

6月13日,盘龙森警大队接到双龙派出所 *** 称,辖区有村民在自家果园的墙边,发现一只皮毛为灰褐色的小动物并已送到派出所。

森警赶到现场,看到一只皮毛呈灰褐色、体长约50厘米、体毛短粗的小动物。它蜷缩在角落里,后腿疑似受伤,精神状态不佳。民警查阅相关资料后确认,这只小动物是果子狸,俗名花脸狗、玉面狸、香狸等。随后,民警将它送往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救治。

菜花蛇在幼儿园栏杆上“打盹”被擒

盘龙森警大队接到市民报警求助称,在沣源路丰源大酒店旁的明水丽景幼儿园里有条蛇,请民警前往处理。

接报后,大队立即出动警力赶到现场。报警人梁先生表示,他是幼儿园员工,下午发现有条蛇在幼儿园的围栏上,担心会伤到人,就报了警。

随后民警来到报警人所说的地方,看到一条长约90厘米,背部呈淡黄色夹杂着黑色条纹的蛇盘踞在围栏上。民警立即戴上防护手套,用捕蛇夹小心翼翼地将这条蛇抓获,放进了动物箱内。

民警查阅相关资料,确认这条蛇是菜花蛇,学名王锦蛇,无毒,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之后,民警将这条菜花蛇送往了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安置。

受伤红隼飞进银行得救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接到市民报警 *** 称,在拓东大厦一楼兴业银行里,有一只鸟需要救助。

接报后,董家湾派出所和盘龙森警大队民警立即开展联动救助,赶到现场将小鸟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处理。这只小鸟体长约35厘米,重约300克,背部夹杂黑褐色横斑,尾羽深棕色。民警对小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发现小鸟的左腿受伤了。

经仔细查阅相关资料,民警发现这只小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为了更好地安置这只受伤的红隼,民警之一时间将它送往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

森林警察一天安置两只刺猬

金色家园小区一住户在单元门口的花台里看到一只刺猬。盘龙森警大队民警赶到现场,经仔细检查,这只刺猬无明显外伤,民警遂将其送往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救助。

随后,又有市民在盘龙区金瓦路黄土坡新村二区发现一只刺猬。盘龙森警大队民警赶到现场后,将这只体重约1公斤的刺猬送往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安置。

市民捡到受伤黄嘴白鹭

“警察同志,我捡到一只受伤的鸟,你们快看看是什么鸟。”5月22日下午, 一名热心群众抱着一只白色的鸟走进红云派出所说。值班民警看到这只鸟后感觉不太常见,便上网查询了此鸟的名称,初步判定为白鹭,随即联系森林警察大队。

森警到场后仔细辨认,确认受伤的野生鸟类为黄嘴白鹭,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经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民警发现其腿部、翅膀疑似受伤,暂不具备野外放生条件,决定将其带回后作进一步救助。

1米长菜花蛇爬进办公室还吐信子

五华森警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二环西路的办公室内发现一条蛇。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疏散了人员。因办公场所较大,遮挡物较多,为便于寻找目标,民警和工作人员一起将部分办公家具搬到外面的空地上,经过半个小时的仔细搜寻,终于在沙发后面的角落里找到了这个“不速之客”。

这条蛇因受惊,一直仰着头做出准备攻击姿态,吐着信子,发出“嗞嗞嗞”的声音与民警对峙。这时,一名辅警瞅准时机,趁其不备用捕蛇器紧紧夹住蛇头,蛇剧烈扭动,整个身体缠绕在了捕蛇器上,民警眼疾手快把它拽了下来。

经民警现场辨认,这是一条无毒的菜花蛇,体长约1米。

顽皮灰林鸮 飞进村民柴房“躲猫猫”

“警察同志,我在自家柴房发现一个‘小家伙’,你们快来看看。”寻甸县甸沙乡村民李某发现一只野生动物后,立即报警求助,

接警后,甸沙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村民家中,看到了这只萌萌的小家伙。经鉴定,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林鸮幼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猫头鹰的一种,为夜行性鸟类。

经仔细检查,民警发现这只灰林鸮生命体征良好,在对其进行喂食后,将其送至云南省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折翼灰鹭飞进村民家

安宁市县街派出所辖区一村民家中,飞入一只受伤的灰色大鸟。村民不敢轻举妄动,遂报警求助,

警方鉴定,该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鹭,经初步观察,灰鹭由于翅膀受伤,精神状态不佳。

随后,民警将灰鹭移交给环食药侦大队进行救助。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 丹

责编:张曦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这么漂亮的鸟,谁知道名字? ?


广东深夜出现大眼怪鸟,中国独有,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每当国内又发现听都没听说过的生物时,总会让人忍不住感叹:中国到底有多么地大物博啊?

比如4月初的一个夜晚,在广东惠州拍到的一种奇特小鸟,单看名字就让人觉得,咱们中国真不愧是能写出《山海经》的地方!

4月8日上午,广东惠州惠东县的动物保护工作者按照惯例去检查红外相机,在其中一个对准了水边的相机里,看到了这段珍贵的红外录像。

就是这种眼睛能“发光”的鸟

这种生活在水边的鸟,现在全世界的数量不足1000只,也是全球最濒危的30种鸟类之一,昼伏夜出行踪隐秘,因此非常难以观测,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就连学名都非常生僻,不看拼音真没几个人念得出来。

这就是海南鳽,你猜最后这个字怎么读?

谁是海南鳽?

正确读音是鳽(jiān),在中文里,这个字是所有鹭科鸟类的通称。它还是个多音字,读(qiān)的时候,指代一种名字同样生僻的小鸟,叫做鹡鸰(jí líng);而读(zhān)的时候,又代表了一种名叫鹯(zhān)的猛禽。

当然这些全是古文里的用法,现在鳽这个字只用于鹭科,海南鳽就属于鹭科夜鳽属的一种鸟,还是一种非常难得一见的鸟。

海南鳽是一种非常敏感和孤僻的鸟类,一旦受到惊扰,就会放弃巢穴和雏鸟,导致繁殖失败。

海南鳽也是一种非常隐秘和沉默的鸟类,很少被人观察到。因此,关于海南鳽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都非常困难。

在广东惠州拍到的这段视频,清晰地展示了海南鳽的外貌特征和行为特点,让无数网友为之惊叹和赞叹。这也是有史以来之一次在广东省境内发现海南鳽的踪迹,为海南鳽的分布范围增添了一个新的记录点。

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只灰色的鸟儿在池塘边跳跃,它有着长长的腿和短短的尾巴,嘴巴细长而弯曲。它的眼睛大而明亮,适应于夜间捕食。它的体型不大,大约有30厘米长。它看起来很警惕,不时地向四周张望。

它为什么如此神秘?

海南鳽是一种中型涉禽,属于鹳形目-鹭科-夜鳽属的鸟类。它的学名是Gorsachius magnificus,还有海南虎斑鳽、白耳夜鹭、夜游鹤等别名。

成年海南鳽的体长约为54厘米,雌鸟较小。它的羽毛呈暗褐色,通体带有白色的斑点,部分羽毛有金属光泽。

它的头部和冠羽呈灰白色,一条白色“系带”贯穿头部,显得十分机敏。头部的下侧长有白色羽毛。它的嘴为灰色,下嘴基部为黄色。它的虹膜为深褐色,脚为亮黄色。

由于其属于夜行性鸟类,它眼睛非常大,眼睛特点十分明显,以保证夜间收集到更多光线。在借助红外摄像机的观察下,会发现其眼睛有很强的聚光能力。

海南鳽这个名字很特别,其中“鳽”这个字很生僻,不过和“鹣(jiān)”这个同音生僻字不同,“鹣”是指一种传说中的鸟类,雌雄各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又称“比翼鸟”。

海南鳽很适应高山密林和溪流河谷等特殊的生境,并形成了独特的形态和行为。长脖子细腿,看起来与鹤有几分神似,也与鹤科鸟类同样是涉禽。白天隐藏在密林中,夜间才出来活动和觅食,因此才有了“夜游鹤”这个名字。

这种喜欢孤独的鸟类,不仅数量非常稀少,全球不足1000只,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稀少,而且分布面积也极其狭窄。

海南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广东省,也有少量分布在广西、福建、浙江和安徽等地呈零星分布。

其中,海南是最早发现海南鳽的地方,也是其主要的气息地点之一,在这里它们并不迁徙,而其他地方是夏候鸟或旅鸟。由于海南鳽的生活习性非常隐秘,其夜行性及胆小机敏的特性,很难被观测、研究,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黑夜捕食者

海南鳽是一种夜行性的捕食高手,它们在白天多数时间都会躲藏在树上或树洞里,只有在夜晚或清晨才会出来活动。

它们有着敏锐的视力和听力,能够在黑暗中寻找猎物。它们的嘴像尖刀一样,尖锐而短小,能够快速、精准地捕捉和吞咽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在海南鳽的食谱中,鱼类的进食量是更大的,约占总进食量的90%左右。

海南鳽是一种喜欢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溪流边的树上筑巢的鸟类。它们的巢是用树枝、草叶、苔藓和羽毛等材料搭建的,形状像一个碗或一个平台。

它们每年只繁殖一次,每次只产一枚蛋,由雌鸟负责孵化,雄鸟负责觅食和保护。孵化期约为30天,雏鸟出壳后约60天就能飞翔。

一只海南鳽的性成熟期约为3-4年,寿命约为15-20年,繁殖能力已经这么低了,它还会受到惊扰时放弃巢穴和幼鸟。

海南鳽这种敏感的特性也体现在其鸣叫方面,海南鳽只有在幼鸟乞食期间会大声歌唱,一旦过了幼年期,海南鳽便会逐渐减少发声斌率、声音大小,直至成年后基本不会发出声音。

虽然有时也会发出咕咕或嘎嘎的声音,但由于其点小害羞的特性,目前仅有对其声音的描述,并未找到其鸣叫的影像、音频资料

海南鳽的保护

海南鳽存在曾经是一个谜,它的生存曾经是一个梦,它的未来还需要我们的努力。

海南鳽这一物种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一位外国动物学家在海南岛五指山采集到了一只成年雄鸟的标本,这是人类之一次见到了这种奇特的鸟类。他将这只标本带回了欧洲。

但是,由于海南鳽非常难以观察和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非常少,甚至有人怀疑它是否真实存在。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才在广西、浙江等地陆续发现和记录了海南鳽的踪迹,证实了它不仅分布在海南岛,而且还有其他的分布地。

海南鳽的保护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当时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认定为极度濒危物种。

从此,人们开始了对海南鳽的保护工作,包括在各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救助项目,开展科学调查和监测,加强法律法规和宣传教育等。

后来它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长期以来一直行踪神秘,观测记录很少。

在1999年,在广东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幼鸟的标本,这是自1899年以来第二次在广东省境内见到海南鳽的证据。

在2005年,在浙江千岛湖水库附近的山林中,有人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海南鳽的繁殖地,共有12个巢穴和18只成鸟和幼鸟,这是目前已知的更大的海南鳽繁殖地。

这些发现都为海南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希望,让我们对海南鳽的未来又有了些许期望。

结语

海南鳽是一种珍稀而神秘的鸟类,它们是中国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它们在黑暗中闪耀着生命的光芒,在沉寂中传递着自然的声音,在隐秘中展示着魅力的风采。

一只海南鳽在广西捕食的时候,误吞了带着鱼钩鱼线的小鱼

然而它们现在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挑战,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它们不仅是我们独有的物种,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们,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安全地生存和繁衍。

中国十大名鸟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生态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广袤的自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鸟类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习性和行为,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的鸟类,它们栖息在不同的环境中,拥有各自引人注目的特点。

百灵:美丽的歌手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百灵。百灵是一种相对较小的鸟类,通常生活在草原和开阔地带。它们的羽毛呈灰褐色,头部和颈部呈棕色,这种自然的色彩搭配使它们在草地中具备很好的隐蔽能力。百灵善于捕食昆虫和种子,通常成群活动,以协作的方式寻找食物。不仅如此,百灵还以它们悦耳的歌声而闻名。它们能够模仿其他鸟类和小动物的声音,创造出多样的鸣叫,这使它们成为大自然中的音乐家。


画眉:婉转的笛声

接下来是画眉,一种体型相对较小的鸟类。画眉的身体呈淡黄色,头部和颈部呈灰褐色,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们蛾眉状的眉毛,这为它们赢得了如此有趣的名字。画眉通常栖息于林缘、灌丛和果园等地,它们喜欢吃昆虫和种子。但最令人难忘的是画眉的鸣叫声,悠扬婉转,让人陶醉其中。它们还能够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声,是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


绣眼鸟:绽放的色彩

绣眼鸟是一种小巧可爱的鸟类,身体上有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环绕着眼睛,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它们主要在花中觅食昆虫,偶尔也食用浆果。绣眼鸟非常活跃好动,喜欢群居,尤其在繁殖期,雄鸟的婉转悦耳的鸣叫声令人陶醉。这种可爱的小鸟常见于中国的江浙沪一带,有暗绿绣眼鸟和红胁绣眼鸟两种品种。


靛颏:声音的艺术家

靛颏是一种小巧而美丽的鸟类,雄鸟的羽毛呈红色或蓝色,嘴短小而尖。它们以出色的声音表演而著名,善于模仿各种昆虫和鸣声。靛颏通常被饲养为笼养观赏鸟,它们的鸣叫声需要经过换食调养后才能完美呈现。这些迷人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广东和广西。

中华秋沙鸭:湿地的守护者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水禽,它们的身体主要为黄褐色,头部和颈部呈黄褐色,嘴扁平而宽。这些鸟类喜欢栖息于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等湿地生态系统中。它们通常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等水生动物。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范围主要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部地区,如福建、广东、云南等省份。由于数量稀少,中华秋沙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鸳鸯:忠诚的伴侣

鸳鸯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水禽,雄鸟的头部为黑色和白色,身体为灰色和白色,而雌鸟的头部和颈部为褐色,胸部和腹部为白色。鸳鸯通常是成双成对出现,是一种非常忠诚的鸟类。它们擅长在水面上游泳,捕捉小鱼和昆虫等水生动物。鸳鸯还会在水边筑巢,通常在树木或岩石上,为下一代的孵化提供安全的环境。这些鸟类主要生活在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


**丹顶鹤:高雅的湿地

丹顶鹤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大型鸟类,以其醒目的外貌特征和高雅的行为而著称。它们的身体主要为白色,头部和颈部呈鲜红色,黑色的眼睛周围和下颈部为黑色。这些高大的鸟类夜间通常在浅滩或苇塘边栖息,白天则在草地和湖泊附近觅食。它们以优雅的姿态在地面上行走,用精巧的嘴巴捕捉鱼类、虾类、昆虫、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丹顶鹤的形态和行为充分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和和谐共存。


这些壮丽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它们主要栖息在草甸、湖泊、沼泽和稻田等湿地生态系统中。丹顶鹤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受到多个国际公约的保护。它们的存在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也是自然生态平衡的一部分。

朱鹮:珍稀的生态宝石


朱鹮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以其醒目的外貌而著称。大部分身体为白色,头部和嘴巴为黑色,头顶和颈部为鲜红色,这种色彩搭配使其成为林中的一颗明珠。朱鹮通常在树上筑巢,以昆虫、小鱼、青蛙、小鸟、蛇和水生植物等为食。它们有时也会在地面上觅食,捕捉一些更小的生物。

这些珍稀的鸟类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但如今仅在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的野生种群。朱鹮的数量非常有限,仅剩下约2000只野生种群,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物种,需要得到严格的保护和管理。为了拯救这一珍稀物种,中国 *** 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捉和贸易、人工繁育和放归等。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朱鹮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仍需要持续努力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绯胸鹦鹉:多彩的飞行艺术家

绯胸鹦鹉是一种多彩的中等大小鸟类,它们的身体主要为绿色,胸部鲜红色,头顶蓝色,翅膀和尾巴则呈现蓝色和黄色的斑点。这些鸟类通常在白天活动,与八哥和鸦等混群栖息于树上。它们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和种子等为食,是食虫益鸟的代表。而令人难忘的是它们的鸣叫声,响亮而粗厉,能够模仿人言,给大自然的交响乐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绯胸鹦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等温暖地区的林地和花园中。尽管野外数量较多,但由于栖息地破坏和其他威胁因素,绯胸鹦鹉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需要持续的保护工作以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标签: 鸟类 名称 图片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