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龙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是图腾祭祀的一种仪典,最早与祭龙和避害有关。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中可见人乘龙升天的情景,而在战国铜镜亦有龙舟绘图。根据考证,中国古代竞龙舟并非是限于今人所知的端午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习俗至汉魏时期才与屈原关联。
战国中晚期 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院藏
在古代诗歌与绘画中,龙舟竞渡亦是三月三的风俗活动之一。《淮南子》中“浮舟以娱”,“吴越”地区龙舟竞渡文化逐渐脱离祭祀神性而走向满足休闲娱乐的心理发展需要。这项活动在 时空上存在着广泛的制约,不同朝代与地区的水域使得地域龙舟竞渡文化不尽相同。
娱乐生活颇为丰富的唐朝在春季上巳节亦举行竞渡比赛,从民间到宫廷都十分火热,宫内女性既是观赏者,亦是行动者。诗人张祜《上巳乐》: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诗篇描绘了唐宫中春季上巳节举行的宫中女子竞渡比赛。唐敬宗尤爱竞渡,他曾诏令王播(淮南节度使)“造景渡船二十只供进”。后因官员苦谏, 改为十只。
宋代龙舟,市民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北宋的龙舟表演主要分为“旋罗”“海眼”“交头”等花样。《东京梦华录》记载说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地分远近,所谓 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 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 裁判员 ) 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其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叉,谓之“交头”。
元 王振鹏 龙池竞渡图 绢本 设色 25×420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金明池龙舟图卷》展现了春日赛龙舟的宏大场面。崇宁年间,每遇三月三日,即开放 金明池,出锦标与万民同乐。有诗云:“三月三日金明池,龙骧万斛纷游嬉。欢声雷动喧鼓吹,喜色日射明旌旗。锦标濡沫能几许,吴儿颠倒不自知。因怜世上奔竞者,进寸退尺何其痴。但取万民同乐意,为作一片无声诗。储皇简澹无嗜慾,艺圃书林悦心目。适当今日称寿觞,敬当千秋金鉴录。”此件作品被归于王振鹏(元代)名下,仍存争议,不过却是再现宋元 龙舟竞赛的重要资料。以极繁密工细的线描,表现出崇楼深阁,楼船人物。乃至屋顶瓦片、门窗棂格、栏杆花饰、地面砖纹等都极尽翔实,呈现出富丽而雅洁 的艺术风貌。
宋 张择端 金明池争标图 天津博物馆藏
另一件被归于张择端名下的《金明池争标图》以近乎于“鸟瞰”的视角,展现了龙舟竞渡的别开生面。由画面下部“池门”入园,以极其精妙的空间结构,描绘了“临水殿”“宝津楼”“五殿”等主要建筑物。池中以一艘大型龙舟为中心,其两侧各有五艘小舟,船头各立军校一名,舞旗招引,舟中桨手则奋力划棹。一面是竞技赛场,另一面则是水上百戏表演,所谓“水傀儡”。临水的殿堂内,或在赐宴群臣。 虽不见皇帝身影,但从仪仗上看,必是有皇帝在场。 岸上绿柳漠漠,同样是游人如织,或在临时搭建的棚内休憩,或三三两两享受春日的宁静。
清 沈宗维 虎丘龙舟图 纵74.7、横 57.4 厘米,绢本,设色
清代人沈宗维的《虎丘龙舟图》描绘了端午时人们在虎丘山下赛龙舟和观战的场景 。沈宗维是吴江人,对虎丘一带的名山胜景和节庆民俗非常熟悉。 在他笔下,三艇龙舟于水中竞逐已是十分激烈,但更热闹的是一旁观赛的人。画面左侧是有条件乘船观看的富绅士人,他们紧随龙舟,看得真切,堪称置身现代比赛场地中的 vip 包厢。其他民众则聚集于岸上, 有妇人携着幼子的,也有孩童搀着老人的,可谓男女老少倾家而出,不仅在房屋的二楼和桥上挤满了人, 甚至还有人爬到屋檐上去看,只为占据一个好视角。 画面左下角的两位牧童,此时也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助威叫好。沈宗维在题画诗中也说:“红袖家家倚画楼,买舟携伴看龙舟。桡歌过午遥津绝,齐唤常年泊虎丘。”可见当时人们对每年端午虎丘龙舟竞渡的意犹未尽。(摘编)
收藏家202104期封面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104期《逍遥自在天地间 —古人教你如何玩转春天》
作者:陶怡霖
202104期《谁道江南春事了 —古书画中的春日游赏》
作者:温玉鹏
202104期《跟随古人去旅游》
作者:刁鹏
责任编辑:秦佳
传承温州龙舟精神 孩子们眼中的龙舟长啥样?亚运临近,温州龙舟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龙舟赛事落地温州,不仅是对温州的认可,更是对温州龙舟的认可。
“我想看龙舟比赛”“我会画龙舟”“我心中龙舟就是这个样子的”……自2022年3月开始筹备,温州美术馆以“龙舟精神”为主题,举办“迎亚运·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大赛和作品展。大赛共收到来自全球的4047件儿童画作,作品展目前正在温州美术馆展出。为什么能收集到如此多的画作?孩子们眼中的龙舟有什么不一样?
一场妙不可言的相遇
在温州美术馆的作品展现场,一幅画作主人杨启欢正讲述自己与龙舟的故事。今年7岁的她,是温籍侨胞,来自美国旧金山。“姐姐你看,我把龙舟上的人替换成了一个个小粽子,穿上不同的花外衣,用不同颜色的粽子代表不同的队伍。”
“迎亚运 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大赛的举办来源于一场妙不可言的相遇。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在温州美术馆门口遇到一位从永嘉专门赶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温州美术馆相关负责人回忆,那位家长带着孩子坐几个小时的车,就是为了来美术馆参加活动,结束后准备搭车、坐轮渡,再乘车回永嘉。谈起报名不易,那名家长表示,自己好不容易才在官网上抢到一个可以参与美术馆活动的名额。而那次活动报名,实际上仅半个小时就满员了。
来回近40公里,只为参加一次活动,这件事成了温州美术馆众人心中的牵挂。“温州美术馆举办的活动并不少,但看到孩子们对于有关艺术的活动如此感兴趣,更应该要多举办。让孩子从小接触‘美’,对温州文化有认知,才能让温州文化这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才能让温州文化有可能得到传承。”温州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州,是东亚文化之都,也是亚运龙舟赛事的举办城市,这成为举办“迎亚运 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大赛的契机。温州美术馆负责人表示,大赛的举办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龙舟魅力,了解温州人对温州龙舟的情怀,还能体会到温州龙舟队伍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
据悉,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共收到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共计4047件儿童画作品。经过初选,共有1000件作品进入复评,经专家评委评议,评选出一等奖8件、二等奖18件、三等奖25件,入展作品187件。参赛作品风格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竞争态势,较全面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绘画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体现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不一样的“视界”
当童真与“千年”龙舟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龙舟为什么叫龙舟?为什么要坐在龙舟上?为什么不能直接坐在龙上?”参赛的陈文祺小朋友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对于龙舟,来自永嘉的陈文祺只从电视上看过。“虽然从小就听过龙舟的很多故事,但之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划龙舟,还是很激动,也会不由自主地给他们加油助威。”陈文祺说,看完比赛的当晚,就梦见和小伙伴一起划龙舟,“划着划着,龙舟就变成了真的龙,带着我们飞上了天空。”因此,陈文祺给自己的画取名《龙舟梦》。
因为这场观赛,陈文祺心中也种下了一个“梦”:想到现场去看一场龙舟比赛。龙舟比赛的票已经售罄了,真的非常可惜。”
在陈文祺的指导老师郑嘉庆看来,孩子们眼中的龙舟比赛各有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画作也有较大差异,“我给孩子们看龙舟比赛,让他们切实地感觉到龙舟的魅力,他们看了之后,兴奋激动,就像是骨子里温州‘龙舟血脉’被激发”。
来自意大利的梁馨尹并不是之一次看龙舟比赛。每年端午,是梁馨尹最开心的时候,“爸爸虽然没有参与划龙舟,但每年端午,爸爸的几个参与划龙舟的朋友都把训练当成头等大事。我家住的地方,每年都会看到很多人抬着龙舟出来,每个人都很兴奋,我也跟着兴奋,也让我感受到温州人那种齐心协力的拼搏精神。”
梁馨尹的家长说,一场日常比赛、几支队伍的较量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龙舟魅力。“之前我带孩子在温州南塘游览了传统龙舟文化节,现场彩旗招展,百舸争流,气势恢宏,让孩子们明白原来温州还有这么震撼人心的一项运动。”
一种精神,划向世界的龙舟
仅仅比赛,或许不能让孩子们感受龙舟的全部魅力。“大赛过后,我们也思考了许多方案,‘办画展’或许是最合适的方式。”温州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温州市第19届亚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体育局、温州市人民 *** 外事办公室、温州市教育、温州市瓯海区人民 *** 等十余家单位的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画展顺利举办。
文化传承的萌芽自孩子始。在意大利出生、参加少年组绘画比赛的梁馨尹的作品就有被展出。“我在意大利和温州都看过龙舟比赛,在意大利也有温州人组成的青龙龙舟队,队员们皮肤黝黑,特别强壮,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也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特别热爱龙舟这项运动。从他们的热爱中,我就绘画了这幅作品。”在梁馨尹的画作中,不仅融入温州标志性的人文建筑江心屿的双塔、江心寺,还有一条由龙舟变成的红色“真”龙在瓯江上遨游,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目前“迎亚运 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作品展在温州美术馆展厅、梧田老街、温州道德馆等地相继展出。未来,部分作品还将在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场馆以及运动员下榻酒店展出。这不仅能够让温州人感受龙舟魅力,也能让世界人看见小朋友对于龙舟的刻画,看见温州龙舟的魅力。
本次举办“迎亚运 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作品展,旨在激发海内外少年儿童迎亚运热情,打造温州儿童友好城市。为加深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传承和弘扬“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让“看龙舟、到温州”的口号深入人心、叫响世界。
龙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瑰宝,凝聚深厚的人文精神。作为著名侨乡、中国龙舟之乡和中国龙舟名城,温州的龙舟已经不再局限国内,不管是在硅谷工作的温州籍青年自发组织的加州温州五马龙舟队,还是在意大利的青龙队,都将温州的龙舟和龙舟精神传向世界。
龙舟鼓已奏响,龙舟队员已就位,温州龙舟蓄势待发。从孩子们眼中,也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龙舟精神。
龙舟争渡,传世古画中生动的端午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读苏轼的词《六幺令 天中节》,一幅生动的端午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而有关端午节民俗的古代名画将苏轼词中的民俗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龙舟夺标图》卷,元,纸本,墨笔,纵25厘米,横114.6厘米。
本幅无作者款识,有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记4方。
墨线白描界画楼阁反映了元代建筑绘画最为典型的时代新风,宫廷画家王振鹏则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曾先后两次画过《金明池龙舟竞渡图》卷,描绘的是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每年皇室在宫廷后苑金明池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由于王振鹏颇负盛誉并受到当时贵戚大长公主的赞赏,引得后人纷纷临摹,至今传世的摹本和改绘本仍有七、八本之多。此卷笔法秀劲细密,纯用白描、舍弃设色的表现手法更使画面千繁万复而不显阻滞拥塞,给人细腻、明洁、素雅之感。殿阁巍峨,龙舟争渡,旌旗猎猎,橹桨奋动,动态的舟船和众多的人物活动打破了静态楼阁的沉寂,赋予了通常流于平板的建筑画紧张的情节和热烈的气氛,反映出王振鹏建筑画的风格特点。正如虞集所评:“振鹏之学,妙在界画,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
▌《龙舟竞渡图》页,唐,李昭道绘,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29.7厘米。
此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画中的情景当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华丽的宫廷楼阁位于画面的右下角,湖水以留白的方式体现出来,远景为青绿的山峦。画面中,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
▌《龙舟竞渡图》卷,清,王概绘,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359厘米。
本幅自题:“丁丑重五,左巌汪子为见翁公祖老先生赋《竞渡行》,中及布泽邗郡。是日京岘飞帆如鹜,公载杓载客旷揽江天,为之称快不已。遂成一图,作此诗笺注。繍水王概记于卢易郡斋之葵轩。”钤“王概”(朱文)、“安节”(朱文)二印。王方岐、徐扬题跋两侧。“张之鑑藏”(朱文)、“楚南周氏晓初珍藏”(朱文)等鉴藏印四方。
此卷由三段绘画组成,以江河为主线,渐渐展开端午时节赛龙舟的场面。画面用笔工细,场面宏大。几艘龙舟昂首翘尾,动感十足。船上人小如蚁,但奋力划桨之势尽显。在构图上,运用大片留白表现水天一色和浩渺的江河,给人以开阔的视野。而江中点缀的渔家小船及岸上人们争相观看的情景,又使画卷平添了几许情趣。
▌《龙舟竞渡图》卷,清,王概绘,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359厘米。
本幅自题:“丁丑重五,左巌汪子为见翁公祖老先生赋《竞渡行》,中及布泽邗郡。是日京岘飞帆如鹜,公载杓载客旷揽江天,为之称快不已。遂成一图,作此诗笺注。繍水王概记于卢易郡斋之葵轩。”钤“王概”(朱文)、“安节”(朱文)二印。王方岐、徐扬题跋两侧。“张之鑑藏”(朱文)、“楚南周氏晓初珍藏”(朱文)等鉴藏印四方。
此卷由三段绘画组成,以江河为主线,渐渐展开端午时节赛龙舟的场面。画面用笔工细,场面宏大。几艘龙舟昂首翘尾,动感十足。船上人小如蚁,但奋力划桨之势尽显。在构图上,运用大片留白表现水天一色和浩渺的江河,给人以开阔的视野。而江中点缀的渔家小船及岸上人们争相观看的情景,又使画卷平添了几许情趣。
▌《金明池争标图》,宋,张择端绘, 纵28.5厘米 横28.6厘米。
“汴京八景”之一的“金池夜雨”说的就是金明池,金明池修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水军。后经北宋王朝的多次营建,池内各种设施逐渐完善,池的功能也由训练水军慢慢为水上娱乐表演所取代。这幅画再现了北宋皇家赛龙舟的实地场景,在不过一尺见方的绢上为我们展现了宋代节日盛景,具有极大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清,绢本,设色,纵187厘米,横101.5厘米。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为清代宫廷画家所绘,由12张图组成,分别描绘雍正皇帝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的生活休闲场面。对于画面中的场景,美术史界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图中场景有学者认为是画家虚拟的场景,也有的认为是借鉴了圆明园的场景。
此图描绘的是五月端午时节,皇家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装,与众皇妃、皇子欢坐于码头楼阁之上,数艘华丽的宫廷龙舟驰骋于水面之上。整幅画面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收藏》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杂志
“迎亚运 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作品展开展啦7月14日下午,由温州市第19届亚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体育局、温州市人民 *** 外事办公室、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市瓯海区人民 *** 主办,温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温州市瓯海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温州市龙舟协会、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协办,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美术馆)承办的“迎亚运·绘龙舟”海内外少儿绘画作品展在温州美术馆展厅开幕。
本次大赛自2022年3月开始筹备,向海内外少儿共征集到儿童画作品4047件。经过初选共有1000件作品进入复评,经专家评委评议,评选出一等奖8件、二等奖18件、三等奖25件,入展作品187件。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大赛的获奖和入展作品共238件,这些作品汇聚了海内外少年儿童对亚运会和龙舟运动的满满祝福,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画风各异,笔意纵横、充满童趣。本次展览持续到9月17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温州市亚运办副主任、温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吕建海先生主持
开幕式由温州市亚运办副主任、温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吕建海先生主持。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方喜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 *** 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举办方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为契机,以“龙舟精神”为精髓,以“绘画”为载体,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举办了本次少儿绘画大赛,以加深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传承和弘扬“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让“看龙舟·到温州”的口号深入人心、叫响世界。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方喜致辞
在开幕式上,到场的领导嘉宾为获奖作者和优秀指导老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二等奖获得者合影
三等奖获得者合影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还有: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倪彤,温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薛志豪,温州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张香梅,温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秘书长陈晓军,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胡恩强,瓯海区人民 *** 副区长寿宇飞。
优秀指导老师获得者合影
大赛承办单位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美术馆)院长(馆长)何畏表示,本次大赛从策划、筹备、征集、评审、展览等阶段,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筹备时间长。筹备时间历时一年多,组织了八家单位作为主办单位,四家单位作为协办单位,经过多轮的协商和调整才得以落地,使本次活动终于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二是参赛作者地区广。本次大赛面向海内外,参赛作者几乎涵盖全球,有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作者,是温州美术馆成立以来举办的展赛中参赛作者覆盖地区最广的。三是参赛作品数量多。本次大赛自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儿童画作品4047件,参赛作品风格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竞争态势,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绘画的综合实力和水平,展现了当代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览启动仪式
据悉,该大赛的优秀作品曾作为“迎亚运 双报到 创示范”进瓯海活动暨“红七月·服务月”启动仪式的展示作品于6月份在梧田文化老街展出。接下来还会推出部分作品在“杭州19届亚运会”温州赛事现场以及运动员下榻酒店相继展出。
展览现场
明天就是泼水节了,这可是傣族及东南亚国家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孩子现在只知道泼水节是个玩水的狂欢日吗?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多种泼水节传统活动的简笔画,帮助宝宝了解更多泼水节的习俗
而且这还是打造孩子环保意识的好机会哦
水枪和泼水场景画起来
赛龙舟 放孔明灯
这也是泼水节的传统活动哦
画完了别忘记在评论区放上大作哦
(后续具体教程可在官网直接搜哦)
“限时泼水”
大家印象中水资源丰富的云南,其实早已不只一次因为干旱,限时或者取消部分泼水节活动。
地球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脆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要从小开始进行环保教育。
否则未来可能就不只是限制泼水了,灾难片中的情景也许就会变成现实。
用绘画传递环保意识
不乱扔垃圾,节约能源
让地球母亲永远美丽
环保主题手抄报
窗外的绿水青山常在
天空不再被雾霾笼罩
孩子在户外自由奔跑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期待
分享给朋友们吧
让更多人为孩子的未来环境而努力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
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
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
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
吃粽子,挂香囊;
门插艾,香满堂;
龙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们就来摇一摇龙舟吧
一、年龄参考:5-6岁;
二、教具准备:卡纸,素描纸、马克笔、超轻粘土、勾线笔、剪刀胶水
【步骤一】
将蓝色卡纸对折,并画出水纹纹样
【步骤二】
在卡纸上画出龙头和龙尾并剪下
【步骤三】
用超轻粘土装饰龙头龙尾
【步骤四】
将龙头龙尾粘贴在蓝色半圆卡纸上
【步骤五】
在素描纸上画出粽子选手,并贴于蓝色卡纸上
一幅不倒翁赛龙舟完成啦
看看成品摇摆的效果吧
谢谢观看,持续更新,欢迎转发,收藏
端午节手工画「哟,赛龙舟哦~」教学目的
1,认识端午节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和意义;
2,学会简单线描和绘画龙舟的简笔画;
3,感受线描和马克笔色彩结合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难点
龙舟的简笔画和水纹线描的绘制。
教学引导
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有没有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有一个传统习俗活动,知道是什么?对,划龙舟。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划龙舟。
引导图片
材料准备
圆形牛皮纸,白色卡纸,勾线笔
马克笔,双面胶,白色高光笔
教学步骤
▼1,在圆形下方用线条的方式画出水纹,然后剪出来备用。
▼2,再拿一张圆形牛皮纸在中间再画出一些水纹。
▼3,用黑色马克笔画出背景的山脉,整片涂黑。
▼4,用白色卡纸画一个小圆,用马克笔涂色,并用双面胶贴于画面左上角。
▼5,把步骤1剪好的水纹贴于画面下方。
▼6,白色卡纸画出龙舟简笔画,用马克笔涂色,并剪出来。
▼7,再剪一层溅起的水浪贴于龙舟下方。
▼8,白色卡纸画出两个可爱的粽子,用马克笔涂色后剪出来,再用双面胶贴于龙舟上。
▼9,画两个船桨再涂色剪出来,然后贴于粽子上,用勾线笔画出粽子的手手,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10,勾线笔画出背景的云朵,加上点点装饰,这样画面就有点线面,画面也就丰富了。
▼11,白色高光笔画出水纹上溅起的水珠。
▼12,白色卡纸做出一个支撑贴于龙舟后面,卡在之一层水纹和背景之间。画面完成!我们就可以开始划龙舟啦。
▼效果图▼
版权说明
本文作品均为个人原创!
引导图源于 *** ,侵可联删!
转载请务必带上图片原本LOGO!
喜欢本文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你的点赞,我的动力!mua~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今天萌妹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含文字内容的端午节手抄报及主题画合集,简单又漂亮,可收藏备用哦。
之一款端午节手抄报
我们用粽子和香囊作为手抄报的文字边框,用赛龙舟的粽子拟人形象来作为装饰,这样的搭配简单又好看。
我们用绿色、黄色、橙色作为手抄报的主要色调,这样的配色清新又好看。大家也可以搭配自己喜欢的颜色哦!
最后在边框中写上文字内容,一张简单又好看的手抄报就绘制完成了。
第二款端午节手抄报
我们用三个粽子作为手抄报的报头文字框,再在画面右侧绘制出赛龙舟的粽子,用水波、树叶和云朵来装饰。
我们用蓝色和绿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这样的配色大家喜欢吗?
最后我们在空白处写上关于端午节的文字内容,这张漂亮的手抄报就完成了。
端午节简笔画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大家的肯定是我更新的动力哦!
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