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如何烹制,鲟鱼如何放血-问答-

鲟鱼如何烹制,鲟鱼如何放血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5 0
一条鲟鱼,被他做出了新花样!

前几天,跟大家聊了鲟鱼的养殖 *** ,简单介绍了吃法,今天要说的是做法,看看他是如何把鲟鱼做出了新高度!

孙国军是北水食堂的一名厨师,在波兰工作过十年的他将中西方的烹饪理念进行融合创新,开发出多种鲟鱼特色美食,将鲟鱼独特的食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来来来

精彩视频呈现给您

↓↓↓

视频加载中...

芜湖一男子捕杀分食野生中华鲟还在网上公开!已被警方控制

近日,芜湖市南陵警方根据网友举报,查处一起涉嫌非法捕猎“中华鲟”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齐某宝,因涉嫌非法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日,南陵县公安局弋 *** 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非法捕获了一条“中华鲟”并且已经分解准备食用。

经了解,举报人是通过抖音短视频刷到了该条信息,立刻向公安机关举报。值班民警获取线索后,立即对该条视频进行核实。

经初步分析发现,该男子发布视频中的鱼与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极其相似。民警随即联系南陵渔政部门和弋江镇农业办协助对该线索进行协助核查。经过多方核实询问得知,该视频是弋江镇新光村村民齐某宝发布,民警立即前往齐某宝家中。

当民警到达现场时,该疑似“中华鲟”的鱼已经被其分解成多段放置冰箱,准备中午就下锅烹饪。民警对现场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将犯罪嫌疑人齐某宝带往公安机关进行讯问。

经讯问,犯罪嫌疑人齐某宝如实交代了该事件的经过,并对自已的行为表示忏悔。

据其交代,当天凌晨四时许,他独自前往河边抓鱼,在青弋江边一处水坑里发现了不少鱼,其中就包括这条“不认识”的鱼。回家后,其妻子拍了一条视频,齐某宝便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了这条视频。

民警随后将该鱼样本送往安徽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鉴定中心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鱼确系较为罕见的野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目前,犯罪嫌疑人齐某宝因涉嫌非法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南陵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来源:芜湖发布

如皋法院宣判:非法捕捞中华鲟并食用 男子获刑一年四个月

今天上午,如皋法院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公开审理一起偷捕中华鲟案例。被告人李某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非法捕捞致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死亡,其行为已经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

今年3月初,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启东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获悉,有人在长江口水域非法捕捞野生中华鲟,得知消息后,他们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等3人,并组织精干警力将其一举抓获。

2021年3月4日,李某在未取得专项捕捞许可证的情况下,与妻子以及帮工在启东附近海域非法捕捞鳗鱼苗等水产品。3月6日,在收网时,发现网内进了一条大鱼,三人合力将鱼捞起放在甲板上,李某认出这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中华鲟,并打算销售获利。

眼看无人敢收购中华鲟,李某在返航回家途中,用菜刀将这条中华鲟进行了分解,将鱼头、内脏抛入长江口水域,将鱼身分割成数块带回住处。

截至2021年3月9日案发,李某已将部分鱼肉煮食,公安机关在其住处的冰箱内查获部分中华鲟肉块,在厨房灶台上发现了一盘已经烹饪锅的中华鲟鱼肉,共计12.06kg。 后经鉴定,该中华鲟年龄约5龄至6龄,系幼鱼。

崇川检察院以李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诉至如皋法院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记者 施祺)

新闻多一点: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出现在距今约1.4 亿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现存品种,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珍稀鱼类。由于自然状态下数量极少、濒临灭绝,被誉为“鱼类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

追随仓山居士学做菜——江鲜单「鲟鱼,黄鱼,班鱼」

鲟鱼

  • 尹文端公夸耀自己做的鲟鱼是最棒的。但是他家做的鲟鱼煨煮得过熟,味道有点浓重混浊。
  • 只有在苏州唐家吃到的炒鳇鱼片是最美味的。唐家做鳇鱼的 *** 是:把鳇鱼切成片后用热油爆炒,加酒和秋油,烧滚三十次,然后放到开水中再滚,之后起锅,加入作料,多放一些酱黄瓜、酱姜、葱花。
  • 另一个烹制 *** 是:将鱼放入白水中熟上十滚,去掉鱼骨,把肉切成一块块的小方块,再把脆骨取出,同样切成小方块。同时,准备好鸡汤,将鸡汤中的浮沫去掉。先把明骨放入鸡汤中煨煮到八分熟,倒入酒和秋油,再把鱼肉倒入汤中,煨煮到二分烂时就起锅。之后加入葱、椒、韭菜,并倒入一大杯姜汁。

尹文端公自夸治鲟鳇更佳,然煨之太熟,颇嫌重浊。惟在苏州唐氏,吃炒蝗鱼片甚佳。其法切片油炮,加酒、秋油滚三十次,下水再滚,起锅,加作料,重用瓜、姜、葱花。又一法,将鱼白水煮十滚,去大骨,肉切小方块,取明骨切小方块;鸡汤去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秋油,再下鱼肉,煨二分烂起锅,加葱、椒、韭,重用姜汁一大杯。

有感

炒鳇鱼片的做法非常考究,讲求口感层次和鲜美调味。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搭配不同的佐料,增加了食材的多样性。此外,第二种烹制 *** 使得鱼肉保持了鲜嫩的口感,吸收了汤汁的鲜味,增加了口感层次和风味深度,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 *** 。


黄鱼

  • 做黄鱼时,要把黄鱼切成小块,用酱和酒浸泡两个小时,再把水沥干。
  • 之后放入锅中爆炒,鱼肉两面都呈黄色后,再在锅内放入一茶杯金华豆豉、一碗甜酒、一小杯秋油,一起滚煮。
  • 等卤汁变干发红后,加糖和酱瓜、酱姜,收汁起锅。出锅的黄鱼浸润通透,浓郁美味。
  • 另一种烧制黄鱼的 *** 是:将黄鱼拆解成碎肉,放入鸡汤中做羹,加入少量甜酱水、芡粉来增加羹的浓稠感,收锅后黄鱼也很美味。
  • 一般来说,黄鱼味道浓郁厚重,不能做得太清淡。

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沥干。入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豉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候卤干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又一法,将黄鱼拆碎,入鸡汤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

有感

之一种做法对黄鱼的处理比较彻底。同时, *** 中也注重了调料的搭配和分量的控制,提高了口感层次和风味深度。第二种做法比较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人,也能将黄鱼的鲜美味道完全展现出来。


班鱼

  • 班鱼肉是最嫩的。
  • 将班鱼的皮剥掉,去掉腹内的各种杂物,把它分成肝和肉两种。
  • 用鸡汤煨煮,倒入三分酒、二分水和一分秋油。
  • 起锅时,再加一大碗姜汁和几根葱,可以去除班鱼的腥气。

班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

有感

这里的班鱼应该是所谓的黑鱼。这种注重原汁原味的煮炖,保留了最嫩美味的部分。不仅可以去除班鱼的腥气,还能增加风味层次和香气,更好地呈现班鱼的美味。同时,班鱼本身口感细腻,没有过多调料掩盖食材自身的味道反而更有利于展示班鱼的美味。


启发做菜

香煎黄鱼

材料:

  • 黄鱼:一尾(约300g)
  • 姜:适量
  • 食盐:适量
  • 料酒:适量
  • 生粉:适量
  • 植物油:适量

步骤:

  1. 将黄鱼去鳞、去内脏、去头尾,洗净,用厨房纸巾擦干水分, 然后在两侧上抹均匀食盐后放置15-20分钟,让盐分渗透进入鱼肉,增加鲜味。
  2. 将姜切成丝备用。
  3. 将平底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温升至中高温时放入黄鱼,先煎鱼皮面,煎至金黄色的同时使鱼的内部被加热至七成熟,翻面继续煎制。
  4. 在煎制的过程中不断地用铲子推动黄鱼,防止黄鱼黏附在平底锅上。
  5. 当黄鱼两面均煎至金黄色取出备用,在锅中留少量油,放入姜丝,然后加入少量的料酒,使酒香和姜香渗透进黄鱼肉中,并改善鱼肉腥臭味。最后将炸好的黄鱼放回锅中,继续煮1-2分钟至鱼熟,同时撒一些生粉翻炒均匀,即可起锅装盘。

香煎黄鱼是一道口感香脆、外焦里嫩的下饭菜,需要精细掌控火候以确保鱼肉的色泽和质地。

#历史开讲#?

我们的节日 · 春节|神头泉畔鱼肥美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备下美食。鱼因为其营养丰富,又有“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过年了,在神头泉畔,独具特色的虹鳟、金鳟等鱼类正在热卖。

走进朔城区神头镇小泊村的虹鳟鱼场,只见水面上热气蒸腾,水中肥壮的鱼儿游来游去。工人谢文玉正在给鱼群喂食,他告诉记者,每到春节,人们纷纷慕名来这里买鱼。





神头泉水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4℃以上,最适合养殖虹鳟鱼、鲟鱼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眼前这个鱼场有二十一个池子,养殖了三万多斤鱼。由于春节的到来,买鱼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少人将其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为顺应这一需求,清理干净的鱼换上了真空包装,这样既便于携带,又能延长储存时间。



除了出售鲜鱼,为提升效益,鱼场附近的农家乐则以鱼为主,专门烹制佳肴。虹鳟鱼肉多,刺软,少腥味,为高级食用鱼。在农家乐的后厨,厨师正在 *** 招牌菜——干烧虹鳟鱼。


腌制好的鱼经过挂糊后,在油锅里炸到金黄,再浇上用辣椒、豆瓣酱、香料等调成的酱汁,一盘色香味美的干烧虹鳟鱼就上桌了。厨师梁禄说,每到春节正好鲜鱼上市,前来就餐的人明显增多。


春节前后正是人们消费的旺季,据了解,小泊村这个鱼场凭借着卖鱼和餐饮服务,年销售额可达上百万元。


来源:朔州广播电视台

麻世杰 编辑

快下锅的鱼被认定是野生中华鲟!安徽男子被抓引质疑,检测机构称正重新鉴定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近日,安徽芜湖男子齐某某捕杀了一条鱼,被安徽师范大学一校级科研机构鉴定为野生中华鲟,齐某某因此被当地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消息经芜湖官方发布后,有网友对鉴定结果提出质疑,认为男子捕杀的鱼并非中华鲟。极目新闻记者从该机构一名成员处获悉,团队正在对这条鱼进行重新鉴定。

齐某某捕获的鱼(图源:青流视频报道截图)

男子捕杀一条鱼被警方控制

据“芜湖发布”消息,近日,南陵县公安局弋 *** 出所接到举报称,有人非法捕获了中华鲟并且准备食用。派出所民警根据抖音视频等渠道得知捕鱼者为齐某某,到达齐某某家里时发现他已将鱼分解成多段,准备在中午时下锅烹饪。民警随后将齐某某带往公安机关进行讯问。

齐某某捕获的鱼(图源:青流视频报道截图)

据齐某某交代,他在青弋江边的一处水坑里发现了这条鱼,当时水坑里有不少鱼,他也不知道这条鱼是什么品种。他将它捉回家后,妻子对着鱼拍了视频,他上传到了抖音平台,然后准备用于做菜。

民警将这条鱼的样本送往安徽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种及其产品鉴定中心,经鉴定确认,这是较为罕见的野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发育为成体。

芜湖发布消息称,齐某某涉嫌非法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已被南陵县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野生中华鲟”的鉴定报告遭质疑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相关消息及部分鉴定报告发布后,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认为齐某某捕杀的这条鱼并非中华鲟。有网友认为这条鱼是俄罗斯鲟,也有网友认为是杂交鲟。

网友对鱼是否中华鲟有不同看法(图源:相关微博截图)

一位网友撰写了一篇长文,称涉事的鱼可能是养殖逃逸的杂交鲟,他还认为,报告中关于中华鲟是成体的鉴定结果也有误。齐某某捕杀的鱼全长64厘米,而成体中华鲟最小体长约为162厘米。此外,从形态上来看,中华鲟的吻端(身体最前端,鼻子尖)往往较钝,也与视频中的鱼不符。而从模糊样品图中可以数出,这条鱼的背鳍前骨板在15枚,背鳍后无骨板,这与中华鲟背鳍前骨板8至14枚、背鳍后骨板1至2枚的特征不符。

鲟鱼如何烹制,鲟鱼如何放血-第1张图片-

有网友认为鉴定报告中部分鉴定结果有误(图源:网友微博文章截图)

19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多位研究中华鲟等水生生物的专家,他们均表示,仅通过网传视频难以辨认这条鱼是否中华鲟。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国家司法部曾于今年6月将一则非法捕捞野生中华鲟鉴定案作为指导案例,论述了鉴定中华鲟的要点:鲟鱼种类较多,形态接近,容易产生误判。该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双重 *** 鉴定中华鲟物种,通过对送检鉴定材料进行DNA提取、扩增、测序、比对分析,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四个目标区域所测的四条(基因)序列均与中华鲟相似性更高,且达到了99.85%至100%,依据上述结果,支持送检鉴定材料为中华鲟。

司法部曾在相关案例中论述了鉴定中华鲟的要点(图源:国家司法部官网)

相关机构正在重新鉴定这条鱼

19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得知,负责对齐某某所捕之鱼进行鉴定的是安徽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种及其产品鉴定中心。该中心于2007年10月成立,属校级科研机构,常年面向全社会提供野生动植物种及其产品的鉴定服务。

该中心一名相关负责教师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他注意到了网友对鉴定结果的争议,目前团队正在对这条鱼进行重新鉴定。该教师称,之前的鉴定工作没有提取鱼的DNA,此次重新鉴定将提取DNA并进行测序。团队目前也在与警方沟通,但联络的内容不方便透露。

记者又拨打了南陵县公安局弋 *** 出所的 *** 。接线民警证实称,涉事的鱼正在重新鉴定,鉴定结果出来之前不会结案。记者询问此前被南陵县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齐某某下落,该民警表示其已不在派出所了,但未透露他是否已经回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俄罗斯的5种“硬核”下酒菜,确实有点猛,难怪酒量越练越大

印象中的俄罗斯人,性格勇猛强悍,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能在冰天雪地时下河游泳,赤手空拳和棕熊搏斗,俄罗斯人爱喝酒是传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成的,俄罗斯位于地球的北端,大部分地区气候严寒,而喝酒能驱寒暖身,有事没事来两口,这酒量自然也越练越大。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格瓦斯就是饮料,就算是伏特加也能对瓶吹,但再豪横喝酒也是需要下酒菜的。与我们的下酒菜相比,俄罗斯人的下酒菜实在是“硬核”,连爱喝酒的东北爷们也感叹道:确实有点狠!让我们一起看看俄罗斯的5种“硬核”下酒菜都有啥。

一、生腌肥肉

生腌肥肉,是俄罗斯的一道重口味下酒菜,据说做法是将大块的生肥猪肉放入浓盐水中浸泡2天,然后捞出放入大缸中,一层生猪肉一层粗盐的叠加码放,再加入大量的胡椒粉、大蒜、茴香等香料调味,最后倒入40度左右的清水,密封腌制半个月左右就可以了。

俄罗斯人吃生腌肥肉比较彪悍,不用任何烹饪 *** 直接切片生吃,吃起来给人的口感肥腻齁咸,仿佛吃了一大口生的油脂,非常肥腻。这样的生腌肥肉若是放在国内,应该没有多少国人能接受用它来做下酒菜。

二、熏鱼

俄罗斯被称为“渔业暴发户”,盛产海产品,因此鱼也是俄罗斯人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在鱼肉的各类烹饪 *** 中,俄罗斯人更爱用烟熏的方式 *** 鱼肉,熏鱼也就成为了他们更爱的下酒菜之一。

熏鱼的 *** *** 与我国的腊肉腊鱼有着相似之处,首先要将鱼头和内脏处理干净,再撒上一层盐腌至鱼肉变色后,用麻绳将鱼捆扎起来放入特制的熏炉中,进行熏制即可。俄罗斯人吃熏鱼会直接扒开鱼皮生吃,刚扒开的熏鱼会有一股浓烈的腥味扑面而来,吃起来鱼肉咸腥、有肥有瘦,对于没有吃过的人来讲就是一道不敢轻易尝试的黑暗料理,而在俄罗斯人看来,搭配一杯伏特加,就是最有滋味的下酒菜。

俄罗斯的熏鱼分两种,一种是冷熏鱼,熏制时间比较短,鱼肉还保持着软嫩的口感。还有一种熏鱼,熏制时间比较长,基本上属于完全风干了,肉质比较硬且有韧性,虽然味道中也夹杂着一丝腥味,但吃起来与冷熏鱼的口感完全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三、酸黄瓜

俄罗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一年四季中冬季持续的时间是最久的,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俄罗斯种植蔬菜的成本比较高,特别是冬季蔬菜的价格可能比肉还要贵。当地的人们为了在冬季吃上蔬菜,便在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丰收的时候,采用腌制的 *** 将这些蔬菜保存起来,像常见的酸黄瓜、酸西红柿和腌苹果等都是如此。

其中酸黄瓜可谓是俄罗斯的“国民下酒菜”,只要有酒几乎就能看到酸黄瓜的身影。用来腌酸黄瓜的黄瓜与我们平时常吃的黄瓜有些不同,这种黄瓜短而粗,形状与海参很像,腌制后储存时间长、营养丰富,口感酸脆,开胃解腻。酸黄瓜除了用来下酒之外,还能用来搭配汉堡、三明治等来吃也是非常美味的。

四、鲱鱼罐头

提起鲱鱼罐头,大家首先了解一下鲱鱼罐头的 *** 过程。鲱鱼的头和内脏要放入盐水中浸泡2天左右,然后加入卤水让其慢慢发酵,密封保存后两周就可以吃了。

鲱鱼罐头堪称“世界上最臭”的食物,腌制后的鲱鱼罐头打开后,看到鲱鱼浸泡在油脂中,咸腥软烂,只看着就失去了食欲,那浓烈的腥臭味更让人忍不住的想反胃。在日常生活中,臭鸡蛋散发出的味道已经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了,而鲱鱼罐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

根据相关的科学数据测试,鲱鱼罐头中的臭味是臭鸡蛋的19倍之多,尤其是钟爱鲱鱼罐头的瑞典人,更是有禁止在室内开启鲱鱼罐头的规定,由此可见,鲱鱼罐头的味道真是达到了一般黑暗料理不可企及的高度。但俄罗斯人并没有被鲱鱼罐头的味道吓到,反而将其作为日常下酒菜,不得不让人佩服。

五、鱼子酱

提起鱼子酱想来大家也不陌生,由于近些年日料在我国大火,在吃日料时多少都会接触到鱼子酱。但通常鱼子酱的价格比较高,与鹅肝、松露并称为世界三大奢侈美食,而且顶级的鲟鱼鱼子酱一小盒的价格已经高达数万元,对于普通人来讲是承担不起的。

但在盛产鱼子酱的俄罗斯,鱼子酱的价格却比较便宜,当地人怎么吃也不会心疼。除了会把鱼子酱涂抹在面包上食用外,俄罗斯人还喜欢用鱼子酱来下酒,感受酒精与鱼籽交织在口腔里“爆浆”带给人们的 *** 。

——老井说——

以上5种俄罗斯的“硬核”下酒菜,如果让你选择下酒菜,你会选择哪一样?你还知道俄罗斯的哪些“硬核”下酒菜,不妨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他吃了一条“水中大熊猫”

一条野生中华鲟,被切成鱼块煮熟吃掉,没吃完的放在冰箱。“水中大熊猫”遭此厄运,让人愤怒和痛心。在办理一起中华鲟被非法捕获的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通过科学严谨态度“还原”中华鲟死因,并结合庭审开展科普和法律宣传,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

6月4日,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李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

他的网里缠着一条中华鲟

2021年3月6日上午八点多,渔民老李开船收鳗鱼苗网,这片海域位于长江和黄海交汇处。收了十多张网后,他发现一张鳗苗网尾部的养苗器里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好像是条大鱼。

老李的老婆和帮工把养苗器拽到船上。老李过去一看,这条鱼的鱼头尖尖的,头部皮肤磨损,全身被细长网尾包裹。老李打渔十几年,一眼就认出这是中华鲟。

看这条鱼一动不动,老李的老婆想扔掉。老李忙阻止:“这是中华鲟,很值钱。我们带上去,看能不能卖掉。”

老李打 *** 给收鱼的朋友老王:“我抓了一条中华鲟,已经死掉了,你帮我问问有没有人要买。”老王说不敢收,让老李自己吃。

挂掉 *** ,老李觉得老王说得有道理。他用刀把中华鲟切开,掏出内脏剁下鱼头扔进长江。剩下的鱼肉,剁成段装进蛇皮袋。下午,老李和帮工把中华鲟从连兴港带上岸。到家后,老李把中华鲟拎到楼上,塞进了冰箱里。后来,老李煮了一段中华鲟鱼块,吃了几口。

3月9日,老李被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的民警带走,原因是公安机关认为他涉嫌非法捕捞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已立案侦查!

在老李住处冰箱内,公安机关查获疑似中华鲟肉块两段、疑似中华鲟鱼肉一袋,在厨房灶台查获已经烹饪的疑似中华鲟鱼肉一盘,共计二十多斤。

查清鱼的“身份”

在公安局,老李如实供述行为,但有点想不通:“吃条死鱼怎么就是犯罪呢,再说中华鲟自己钻鳗鱼苗网里能怪我?”

“老李的困惑,从普通百姓的认知来看,有一定道理。然而,事实真相还原和行为认定,需要经过司法机关缜密严格调查。”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之一检察部主任金丽介绍。3月11日,收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邀请,崇川区检察院派出环境资源办案团队引导侦查。

检察机关认为,本案首先要弄清鱼的“身份”:老李分割的鱼是否为野生中华鲟?

资料显示:中华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涉案鲟鱼被分割,且头部、内脏缺失,是否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检察机关建议侦查机关依法妥善保管被扣押的疑似中华鲟鱼块,并尽快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涉案鱼类的种属、性别、活体长度、重量、性成熟程度等进行鉴定。

此外,案发时,涉案疑似中华鲟已被分割,其被捕获时是否活体,直接关系到本案犯罪嫌疑人“杀害”行为的认定。检察机关建议侦查机关查清捕获过程及分割过程,确认涉案疑似中华鲟被捕获时的存活情况。

在检察机关引导下,公安机关委托司法鉴定研究院进行鉴定,结论为:涉案鱼组织的物种为中华鲟,年龄约5龄至6龄,系幼鱼,整体价值为人民币19.2万元-37.5万元。

经检察官请教中华鲟研究专家,认为中华鲟在水中死亡后会首先沉底,之后由于内脏腐烂,会逐渐上浮至水面。结合本案中华鲟鱼块的新鲜程度,可以认定该中华鲟是活体进入鳗鱼苗网之后死亡的。

因果关系认定很关键

5月,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科学鉴定完成后,检察机关朝着更深层次的法律问题调查。

老李被抓冤不冤?检察机关认为,这要分析行为构成。

老李、老李妻子以及老李帮工证言证实,老李在未取得鳗苗特许捕捞许可证的情况下,定置25张鳗苗网捕捞鳗苗。实施无证捕捞,具有违法性。

再看主观故意。老李供述,非法设置鳗苗网的直接目的是捕捞鳗鱼苗牟利,但这些网也能捕获到其他渔获物。出现这种情况,老李一般直接将相关渔获物留作自己食用或出售。检察机关结合其在捕获中华鲟后的客观行为,如明知是中华鲟还联系买家收购等供述,认定其在主观上持放任态度,系间接故意。

检察机关综合认定,老李定置的鳗苗网与本案危害结果,即捕获中华鲟一尾并导致其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老李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并且,老李在本案中起主导作用,老李的老婆和帮工主观恶性较小,不构成犯罪。

办案教育一片

这是一起罕见的长江流域危害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案件,也是很好的科普和普法案例。

本案被告人老李文化程度较低,虽然知道自己行为具有违法性,但对违法程度、危害后果的认识不到位。承办人通过三次讯问,从特许捕捞制度的必要性、渔业资源的承载能力、中华鲟的珍稀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释法说理,让被告人充分认识自身行为的危害性,促使其真心悔过。最后,被告人在辩护人的见证下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庭审现场,检察机关做了精心准备,用多媒体示证,直观展示本案在案证据,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出庭发表专家意见,详细解释中华鲟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以及涉案网具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等,充分阐释了被告人行为的违法性及危害性。

发表公诉意见时,检察官从犯罪构成、证据情况对案件定性说明;就法律适用、量刑情节、量刑建议发表意见;围绕案件的生态危害、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等方面进行法庭教育和普法宣传,以唤醒全社会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理念。

长江细浪逐岸,渔港内机械化渔船停靠齐整。“中华鲟被害案件”开庭当天,远在江苏启东连兴港的四十多名渔民通过 *** 电视同步观看了庭审直播。被告人老李长年居住在此,很多渔民都认识。见他站在被告席,大家都摇头惋惜。

“如果以后在网里看到中华鲟,怎么办?”现场渔民发问。检察官回答:“在安全水域立即放生,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庭审直播结束后,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牵头,联合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连兴港边防派出所举行“露天”普法宣传,以“中华鲟”案件为切入口,向渔民宣传长江十年禁渔的国家政策,普及非法捕捞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法律知识,起到“办案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来源:方圆微信

作者:卢志坚 葛明亮 陈志佳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美食传奇:揭秘【神秘炖鲟鱼】背后的争议与迷幻口感

近年来,美食界一道名为【神秘炖鲟鱼】的地方性美食迅速走红,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令人吃惊的争议性,在美食爱好者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如今,让我们一同揭开这道神秘美食的面纱,探寻其中蕴含的故事与魅力,带你领略迷幻般的口感,真正点燃味蕾。

【神秘炖鲟鱼】这个名称本身已经饱含着神秘色彩,令人无法抗拒的好奇心。它是根植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几代人的悉心研究与传承而成的特色美食。所用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独特的鲟鱼以及稀有的草药调料,独具一格的烹饪方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一提到【神秘炖鲟鱼】,就不能不提它的争议性。众所周知,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受到了严格的保护。然而,这道美食选择了正是这种鲟鱼,引发了保护动物组织和环保爱好者的强烈反对。他们指责这道美食破坏了生态平衡,对鲟鱼种群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而美食爱好者们却认为,【神秘炖鲟鱼】通过精细的烹饪技艺,将鲟鱼的鲜美和草药的香气完美融合,呈现出真正独特的美味,这种口感绝对值得一尝。

关于【神秘炖鲟鱼】的迷幻口感更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据说,这道美食的烹饪过程从头至尾都是密闭的,沿用了传统的炖煮 *** 。将鲟鱼、草药和调味料一同放入一个特制的陶罐中,再用特定的火候进行炖煮许久。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下,鲟鱼释放出原本在水中富含的营养和风味,与草药的香气交融在了一起。据一些尝试者描述,食用后仿佛进入了迷幻的境界,口感仿佛穿越时空,让人陶醉其中。然而,也有一些人质疑这种迷幻的口感是否安全,担忧其中是否含有不明成分,对身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总之,【神秘炖鲟鱼】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鲜美的口感和争议性,成为了一道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性美食。它既吸引了美食爱好者们的热议,又引发了环保组织和保护动物爱好者们的争议。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神秘炖鲟鱼】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美食探索者还是关心环保的人群,都不可错过这道具有迷幻口感的美食。它让人们从中领略到了高级食材与传统烹饪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文化和保护生态的思考。若你敢于追寻美食的极致,那就点击阅读、点赞和评论,一同解开【神秘炖鲟鱼】背后的秘密与魅力吧。

野生中华鲟被煮熟吃掉 40多名渔民观看了庭审直播

40多名渔民观看了庭审直播

一条野生中华鲟,被切成鱼块煮熟吃掉,没吃完的放在冰箱,“水中大熊猫”遭此厄运,让人愤怒和痛心。

在办理一起野生中华鲟被非法捕获的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通过科学严谨的态度还原中华鲟死因,并结合庭审开展科普和法律宣传,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6月4日,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李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网里有条中华鲟

3月6日上午8点多,渔民老李开船收鳗鱼苗网,这片海域位于长江和黄海交汇处。收了十多张网后,他发现一张鳗苗网尾部的养苗器里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好像是条大鱼。老李的老婆和帮工把养苗器拽到船上。老李过去一看,这条鱼鱼头尖尖的,头部皮肤磨损,全身被细长网尾包裹。老李打鱼十几年,一眼就认出这是中华鲟。看这条鱼一动不动,老李的老婆想扔掉,老李连忙阻止:“这是中华鲟,很值钱。我们带上去看看,看能不能卖掉。”

老李打 *** 给收鱼的朋友老王:“我抓了一条中华鲟,已经死掉了,你帮我问问有没有人要买。”老王说不敢收,让老李自己吃。

挂掉 *** ,老李觉得老王说的有道理。他用刀把中华鲟切开,掏出内脏剁下鱼头扔进长江。剩下的鱼肉剁成段,从连兴港带上岸。到家后,老李把鱼肉塞进冰箱。后来,老李煮了一段鱼肉,吃了几口。

3月9日,老李被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的民警带走,公安机关认为他涉嫌非法捕捞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已立案侦查。在老李住处冰箱内,公安机关查获疑似中华鲟肉块两段、疑似中华鲟鱼肉一袋,在厨房灶台查获已经烹饪的疑似中华鲟鱼肉一盘,共计20多斤。

查清鱼的身份

在公安局,老李如实供述后有点想不通:吃条死鱼怎么就是犯罪呢,再说中华鲟自己钻鳗鱼苗网里能怪我?

“老李的困惑,从普通百姓的认知来看,有一定道理。然而,事实真相还原和行为认定,需要经过司法机关缜密严格调查。”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之一检察部主任金丽介绍。3月11日,收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邀请,崇川区检察院派出环境资源办案团队引导侦查。检察机关认为,首先要弄清鱼的身份,老李分割的鱼是否为野生中华鲟。

资料显示,中华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涉案鲟鱼是否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检察机关建议侦查机关依法妥善保管被扣押的疑似中华鲟鱼块,并尽快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涉案鱼类的种属、性别、活体长度、重量、性成熟程度等进行鉴定。

此外,案发时,涉案疑似中华鲟已被分割,其被捕获时是否活体,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杀害”行为的认定。检察机关建议侦查机关查清捕获过程及分割过程,确认涉案疑似中华鲟被捕获时的存活情况。

在检察机关引导下,公安机关委托司法鉴定研究院进行鉴定,结论为:涉案鱼组织的物种为中华鲟,年龄约5龄至6龄,系幼鱼,整体价值为19.23万元至37.5万元。经检察官请教中华鲟研究专家,得知中华鲟在水中死亡后会首先沉底,之后由于内脏腐烂,会逐渐上浮至水面。结合本案中华鲟鱼块的新鲜程度,可以认定该中华鲟是活体进入鳗鱼苗网之后死亡的。

因果关系认定很关键

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朝着更深层的法律问题调查。老李被抓冤不冤?检察机关认为,这要分析行为构成。

老李、老李妻子以及老李帮工的证言证实,老李在未取得鳗苗特许捕捞许可证的情况下,定置25张鳗鱼苗网捕捞鳗苗。实施无证捕捞,具有违法性。

再看主观故意。老李供述,非法设置鳗鱼苗网的直接目的是捕捞鳗鱼苗牟利,但这些网也能捕获其他渔获物。出现这种情况,老李一般直接将相关渔获物自己食用或出售。检察机关结合其在捕获中华鲟后的客观行为,如明知是中华鲟还联系买家收购等供述,认定其在主观上持放任态度,系间接故意。

检察机关综合认定,老李定置的鳗鱼苗网与本案危害结果,即捕获中华鲟一尾并导致其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老李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并且,老李在本案中起主导作用,老李的老婆和帮工主观恶性较小,不构成犯罪。

办案一件教育一片

这是一起罕见的长江流域危害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案件,也是很好的科普和普法案例。

老李文化程度较低,虽然知道自己行为具有违法性,但对违法程度、危害后果的认识不到位。检察官通过三次讯问,从特许捕捞制度的必要性、中华鲟的珍稀程度等方面进行释法说理,让他充分认识自身行为的危害性。最后,老李在辩护人的见证下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庭审现场,检察官用多媒体示证直观展示证据,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出庭发表意见,详细解释中华鲟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以及涉案网具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等,充分阐释了被告人行为的违法性及危害性。

发表公诉意见时,检察官从犯罪构成、证据情况对案件定性说明;就法律适用、量刑情节、量刑建议发表意见;围绕案件的生态危害、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等方面进行法庭教育和普法宣传,以唤醒全社会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理念。

本案开庭当天,江苏启东连兴港的40多名渔民通过 *** 电视同步观看了庭审直播。很多渔民认识老李,大家都摇头惋惜。

“如果以后在网里看到中华鲟,怎么办?”现场有渔民问。检察官回答:“在安全水域立即放生,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庭审直播结束后,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牵头,联合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连兴港边防派出所举行露天普法宣传,以此次中华鲟案为切入口,向渔民宣传长江十年禁渔的国家政策,普及非法捕捞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法律知识,起到“办案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卢志坚 葛明亮 陈志佳

来源:检察日报

标签: 鲟鱼 如何 放血 烹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