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鱼,鮟鱇鱼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3 0
北方海域常见海鱼(9):深海噩梦——鮟鱇鱼

40米深的海底,没有一丝光,伸手不见五指,如同乌云密布的午夜荒野。几条小鱼正在四处游荡,寻找小虾或沙蚕之类的食物。

突然间,前方出现了一团飘荡的亮光,大小和蜡烛头类似。小鱼们大喜,以为那是小虾或沙蚕的磷光,也或许只是因为好奇,于是都朝着亮光游去。

可当小鱼们游近之后,亮光之下突然张开了一张大如簸箕,长满獠牙的血盆大口,一口将小鱼吞掉两条,余下的小鱼赶紧落荒而逃。

这个头上飘荡着发光小灯,有着血盆大口的怪物,正是鮟鱇鱼。

鮟鱇鱼

鮟鱇鱼

鮟鱇鱼只生活在水深三四十米以上的深海里。深海黑暗无光,这样它头上能发光的“小灯笼”才能招来小鱼填肚子。浅水里没有鮟鱇鱼。

鮟鱇鱼的相貌实在是一言难尽,实在是太丑了,是小渔夫见过的最丑的海鱼之一。又凶又憨又丑,简直就像一场噩梦。

正如有网友曾调侃这种鱼:“反正生活在深海,成长在黑暗中,又没人见得到,因此没必要长得漂亮,外貌随便长长,凑合凑合就行啦。”

鮟鱇鱼

鮟鱇鱼虽然生活在深海,但是在北方沿海的鱼市上,却能频繁见到这种鱼。可见鮟鱇鱼在北方海域分布并不少。

这种鱼的价格也很便宜,大多在10元/斤以下。关于鮟鱇鱼怎么吃,小渔夫没吃过,也不太清楚,好像拿来炖豆腐不错。据说这种鱼的鱼肝特别好吃,鱼肝个头还很大。有吃过鮟鱇鱼的勇士吗?怎么做好吃?

鱼市上的鮟鱇鱼

市场上的鮟鱇鱼,一般都是拖网渔船从深海捕捞而来的。小渔夫自己从没钓到过鮟鱇鱼,也从没听说过有钓友钓到过。无论岸钓还是船钓,都没听说过有人钓到过。因此,鮟鱇鱼钓法,小渔夫也不知道。

鮟鱇鱼雄性“吃软饭”依靠雌性存活,长相丑陋,但肉很好吃!

相信很多的小伙伴们都是看过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的,对于科普类型的节目还是足够吸引大家的好奇心的,毕竟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对于认知还是十分的好奇。记得在小时候就一直对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十分的有兴趣,因为在当中可以看见形形 *** 的动物,很多的知识也是从那上面学习的,最喜欢的就是非洲草原和深海的动物了,在动物的世界当中是典型的肉肉强食,适者生存,弱者就只有被淘汰,所以动物们不管体型大小,都是身怀绝技啊!

海洋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深海让大家的认知还是有限的,在海洋面前人类是显得多么的渺小,鲸鱼拥有这巨大的体型,也是鱼类当中的佼佼者,光是体型就可以让很多的鱼类成为它的口中食物。然而在深海当中有千奇百怪的生物,大家都是知道每种生物都是有着自己的本领的,不然早就成为人家的口中餐了,然而大部分的生物都是靠着自己的真本领存活下来,但是有一种生物竟然是靠“吃软饭”存活的,也是十分的让大家好奇了,毕竟“吃软饭”这个词语我们是用来形容男性无本领靠女性养活的。

它就是鮟鱇(ānkāng)鱼,也有很多的别名,像结巴鱼,蛤蟆鱼,琵琶鱼等,大家是不是听说过这些有趣的名字呢?它一般生活在 和 深海水域,在世界四大海洋当中都有分布,生活的范围还是很广的,然而大家对于它的外型就只能用一个字俩形容了,那就是丑,无与伦比的丑,很多人开玩笑来形容女子长得丑,就会拿这个鱼做比喻的,丑的很明显的那种,嘴巴很大,牙齿也是长的很难看,头还大,所以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丑陋的外表了。

鮟鱇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头上有两个类似小肉球的器官,还会发光,在里面因为具有腺细胞分泌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气产生反应而发光的,那么到底有啥作用呢,当然是用来诱惑敌人来进行捕食的。在漆黑的深海当中,一点星光闪闪,小鱼慢慢的靠近,突然张开一张大嘴,小鱼瞬间没了,只剩星光依旧摇曳,是不是很独特的捕食方式。但是雄性鮟鱇鱼的体型是雌性的百分之一,甚至更小,没有捕食的能力就只能依靠雌性了,这个光源也是雄性找到雌性的 *** ,找到后,便会依附在雌性身上,吃喝拉撒都是雌性管,所以被称为吃软饭。虽然鮟鱇鱼长相丑陋,但是它十分的美味,鮟鱇鱼肝还被称之为“海中鹅肝”,肉质鲜美,虽然长得丑但是很好吃!

交配以雄性"融化"在雌性身上进行——神奇且丑陋的鮟鱇鱼

海底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未知与魔幻,也难怪许多人会有深海恐惧症,今天要说的这种动物就生活在海底,你若是看到它,能够直接加大你对深海的恐惧,因为它实在丑的吓人,它就是拥有"海哈蟆"之名的——鮟鱇鱼

幼时好看终长毁

小时候的鮟鱇鱼还是很可爱的,幼年的它们在身体周围有一层梦幻的保护膜,就像是一个小气泡包裹着小鱼,这样的造型在海中实属少见。

后来再仔细看着这造型突然觉得和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的泡泡有一点点相似。

再以我国海域境内的黄鮟鱇为例,它的幼仔也是半透明有泡泡围绕的感觉,不过它的背鳍和胸鳍末梢细长,样子更加好看,并且有着这些小鱼身上有着黄色和黑色斑纹,使它们在造型和外表颜色上与观赏鱼不相上下。

但是小时候好看是没有用的,因为长大后的鮟鱇鱼丑的吓人,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的身形带着一张和身子一样宽长满獠牙大嘴,这就是现实版的"血盆大口"

再往后看,身躯向后肥硕,体表没有鳞片满是粗糙的像动画中老奶奶一样的皮肤,这种皮肤状态也好像陆地的癞蛤蟆,难怪拥有"海哈蟆"的外号。总之观其全貌,脑海中能浮现的形容词只有"丑",在鮟鱇鱼4属约25种的同类中,无一不例外的长得"惨绝人寰",或许它们觉得反正都生活在漆黑的海底,那就随便长长罢了。


性寄生的独特繁衍

长大后的丑陋并不影响鮟鱇鱼的择偶,甚至一只雌性鮟鱇鱼能够和很多只雄 *** 配,而在鮟鱇鱼的交配繁衍上,它的方式比较独特,它采用的是性寄生的繁殖方式。

所谓性寄生就是发生于同种生物的雌雄个体之间,一只寄生在另一身上建立营养联系,在繁殖季节雄性再为雌性提供 *** 从而达到繁殖目的的一种方式。


鮟鱇鱼便是如此,雄性鮟鱇鱼自孵化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踏上了它的寻偶之路,因为不找到一个雌性来寄生,雄性鮟鱇鱼在海底是很难生存的,它们的身长只有0.25英寸(约合6.35毫米),是已知体型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而雌性的大小则是雄性的50倍

当雄性鮟鱇鱼找到雌性,它们会用嘴巴咬住雌鱼的腹部,然后整个身子颠倒过来,紧接着雄性鮟鱇鱼释放一种酶,这种酶会溶解皮肤组织,进而与雌鱼进行生理融合,于是它们就"融化"在一起。

在融合之后,雄性鮟鱇鱼的 *** 会进入雌性体内,但同时雄鱼也很快就会死亡最后只留下能储存 *** 的部分准备随时为雌鱼提供受精。

并且同其他性寄生的动物不同,鮟鱇鱼的雌性不止只有一个配偶它们可能"一妻多夫",雌性鮟鱇鱼属于"来者不拒"型,有一些甚至有8个寄生伴侣。

"一妻多夫"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大海深处雄性鮟鱇鱼很难找到雌性,所以总会有一些雄性是找不到雌性的,这时候它们会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变性为雌鱼,等待雄性出现。


鮟鱇鱼虽然丑,但是也让人们知道了海底世界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正如萨顿所言:"发现这种新的鱼类物种证明,我们在广阔海洋中的生命探索任务远未完成。"

不知道下一次,还会有怎样的奇特生物刷新我们的世界。

鮟鱇鱼大量上市 更便宜的比大白菜价格还低 不少市民买回去晒鱼干

时下渔港码头上鮟鱇鱼大量上市,每艘渔船靠码头时都会带来大量鮟鱇鱼,由于长的难看,切有粘液,加上量大,所以价格非常便宜。鮟鱇鱼富含胶质,是一种非常有营养和美味的海鲜。图中的鮟鱇鱼渔民已经给予了初加工,去除了内脏,但保留了肝脏,多牙齿的嘴巴也被切除了,清洗后即可下锅了。这样大小的也就4块钱一斤。

这几条鮟鱇鱼还是活的,渔民给放在水盆里养着。这种不大不小的也就2-3块钱一斤。

这样大的鮟鱇鱼也就3-4块钱一斤,非常的便宜,与市场上一些蔬菜的价格已经差不多了,但营养和美味是普通蔬菜比不了的。(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鱼眼看人间”)

鮟鱇鱼鱼肝和鱼鳍非常美味和营养,鱼尾部肉也很多,大肚皮适合孩子吃,还没鱼刺,只有一根骨头,还是酥软的,也可以吃的,补钙哟。

从渔船上下来的鮟鱇鱼大多数就是这样的,有时间渔民会处理一下内脏,没空就堆放在一起了,最多时码头上能堆上数千斤,所以价格非常便宜。也有企业收回去进行深加工,获取增加值。

鮟鱇鱼是肉食鱼类,靠吃小鱼小虾生长,所以营养丰富,它还会自己用额头前的“拟饵”钓鱼,伪装性强。

这一堆鮟鱇鱼2块钱一斤就可以买到。

这是海鲜摊贩有空时在加工鮟鱇鱼。

这是加工好的鮟鱇鱼,有顾客买时就卖出去,没人买时就带回家晒鱼干,一些小的鮟鱇鱼更低价格不到一块钱一斤,8毛钱就卖。

鮟鱇鱼,鮟鱇鱼做法-第1张图片-

这是加工完毕的鮟鱇鱼,内脏已经去除,鱼肚和鱼肝保留,嘴巴带牙齿的部分去除了,只留下全部能吃的部分,也就2块钱一斤,花上10块钱,全家吃美味。目前价格已经更低了,吃货们不妨这个时节去饱饱口福吧。坐标,青岛积米崖渔港码头。

一直找不到的雄性鮟鱇鱼,竟然在雌鱼的身上,而且已经融为一体


在深海之中,有着一种相貌丑陋、总爱打着一个灯笼的鱼,我们叫它鮟鱇鱼。

因为鮟鱇鱼的外貌实在是过于随意,以至于它在人类社会颇具知名度,特别是在涉及到海洋的科幻或动画作品之中,如果没有鮟鱇鱼的出现,总感觉少了些什么。鮟鱇鱼其实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鱼类,而且种类繁多,已知的鮟鱇鱼种类就达到了200种以上,不同种类的鮟鱇鱼无论是在体型还是外貌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相貌丑陋且都打着一盏灯笼。

不过,既然是生活在不见天日的深海,那么长成什么样子也就无所谓了,反而是长得好看了到会忧心没有展示的机会。其实,我们所熟悉的那种打着灯笼相貌丑陋的鮟鱇鱼,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雌鮟鱇鱼,雄鱼与雌鱼大不相同。


?鮟鱇鱼虽然是一种深海鱼类,但有些种类也会生活在百米深度左右的海域,所以人类早就发现了鮟鱇鱼的存在。

可是一直到19世纪,人类都没有意识到一直以来所发现的鮟鱇鱼其实只是雌鱼而已。直到人们开始研究鮟鱇鱼,才惊奇地发现,怎么所有的鮟鱇鱼都是雌性呢?雄性鮟鱇鱼去哪里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当时的研究人员。后来人们才知道,人类其实从一开始就发现了雄性鮟鱇鱼,只不过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是雄性鮟鱇鱼而已。在研究和捕捞鮟鱇鱼的时候,经常会在鮟鱇鱼活动的区域看到一种小鱼,这种小鱼与鮟鱇鱼的身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体型和鮟鱇鱼相差巨大。

一般的鮟鱇鱼体型可以达到30厘米以上,有的种类甚至可以达到1米,而在鮟鱇鱼附近发现的小鱼体长只有几毫米而已。


时间向后推移到1924年,当时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里根发现一条鮟鱇鱼身上吸附着一条小鱼,出于好奇,他对这条小鱼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发现,这小鱼就是雄性鮟鱇鱼。

雌雄鮟鱇鱼的外貌和体型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令人惊讶。后来,通过研究,人们才明白,原来雄性鮟鱇鱼拥有着独特的生存策略,那就是依靠雌性鮟鱇鱼,这种行为如果放在人类社会,我们会将其称之为“吃软饭”。在人类社会,吃软饭通常发生在女强男弱的伴侣关系中,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雄性鮟鱇鱼的软饭吃得是理所当然,因为和雌性相比,它实在是太弱了,如果一条雄性鮟鱇鱼在生命的最初时间里没能够找到一条雌性,那么它很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因为雄性鮟鱇鱼不仅体型弱小,而且几乎没有在深海捕食的手段。


鮟鱇鱼在深海狩猎的方式主要是诱捕,也就是以头上的灯笼作为诱饵来吸引猎物,然后将猎物一口吞下。

可是雄性鮟鱇鱼没有会发光的灯笼,而且它弱小的身躯和娇小的嘴巴也吞不下什么,所以雄性鮟鱇鱼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找到一条雌性鮟鱇鱼。当雄性鮟鱇鱼在深海中找到一条雌性之后,它会毫不犹豫用牙齿咬住雌鱼的腹部,挂接成功之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将会在二者之间发生。

雌鱼与雄鱼的生理组织将会逐步发生融合,它们的循环系统将会实现连接,也就是说从此雄鱼再也不需要吃饭了,它可以直接从雌鱼的体内获取营养。融合是如何发生的,循环系统又是怎样完美衔接的,对此,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种发生在两个独立生命之间的自然融合对于人类而言还是一个谜。


雄鱼之所以能够在茫茫深海之中发现雌鱼,一是靠嗅觉,二是靠视觉,嗅觉来捕捉雌鱼的气味信息,视觉来寻找雌鱼的灯笼。

可是当一条雄鱼成功找到雌鱼并实现融合之后,这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身体器官都会逐渐退化,包括眼睛在内的很多身体内外器官都会发生萎缩,从此雄鱼便真正成为了雌鱼的一部分,不过它仍然是独立存活的,在繁殖的季节,鮟鱇鱼夫妻通过身体内部的某种交流,同时将卵子和 *** 排放在水中,实现体外繁育。

关于鮟鱇鱼夫妻的趣事就说到这里,最后来说说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吃。鮟鱇鱼别看样貌狰狞,但味道极佳,其肉质与龙虾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就是鮟鱇鱼肝了,那个味道简直无法形容,只能说是谁吃谁知道。

鮟鱇鱼,异种联体共生——“软饭硬吃”背后,是免疫科学的秘密

鮟鱇鱼,成名很早。它们特有的捕食方式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改良的背鳍像一根钓竿,并能发光以为诱饵。

这些海中钓鱼佬之所以能发光,依靠的是共生细菌。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细菌是鮟鱇鱼在后天成长中逐渐从海洋环境中取得的,要经过一段艰难的过程。

得到发光能力后,有关鮟鱇鱼的共生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深海角鮟鱇科(Ceratiidae)的物种们,进化出极端的两性异形——比雌性小几个数量级的雄鱼与大得多的雌鱼的联体共生。

它们分别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达成同一个目的:“软饭硬吃”。

软饭硬吃

当科学家们之一次开始捕捉角鮟鱇鱼类时,他们注意到所有标本都是雌性。并且,几乎每一条个体身上都附着了似乎是寄生虫的东西,少则一条,多则 7、8 条。

最终,生物学家确定,这些“寄生虫”是雄性角鮟鱇。

作为对浩瀚深海的一种适应反应,角鮟鱇进化出了异种联体共生。在深海中,两种性别之间的相遇是罕见的,遇见了就不能放过。

为了傍住雌性,雄性角鮟鱇采取“软饭硬吃”的策略——咬住它们遇到的之一位雌性。

咬入雌性的皮肤后,雄性角鮟鱇会释放出一种来消化自己和“富婆”的皮肤,将两者在血管水平上进行融合。

之后余生里,雄性通过“婚后共同财产”——共享的循环系统接收营养,依赖雌性宿主生存,并向雌性提供 *** 作为回报。只要雌性还活着,它们就活着,并保持生殖功能。

花样多多

2005 年版的《深海鱼类研究》中记述着,不同种类的角鮟鱇鱼分别进化出了不同的手段去迅速“捕获”雌性

一些物种的眼睛很小,不适合识别雌性,但出生时,雄鱼就已经配备了非常发达的嗅觉器官,可以检测水中的气味;而另一些物种的鼻孔不发达,不太可能通过气味有效地找到雌性,它们则有巨大而高度专业化的眼睛,这(可能)有助于在黑暗环境中识别配偶。

需要强调的是,软饭硬吃的联体共生并不是角鮟鱇鱼唯一的生殖手段,在很多物种中,都只是一种可选策略。

如果雄性在自身性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间点,就遇见了雌性,那么就会采取“硬吃”咬死联体共生一辈子的软饭策略,类似“小童男找个成年女性”的机制。

当雄性和雌性都成熟时相遇,已经观察到,大部分角鮟鱇物种都存在正常交配产卵,然后分开的现象。

生物学家的假设是,这一切和环境食物是否匮乏,以及鮟鱇鱼种群密度具有关联性。它们自身以人类还不了解的方式去判断应该采用传统的鱼类繁殖方式,还是遇见就一口咬死赖一辈子的手段。

联体共生背后的免疫科学

联体共生在自然界中,已知只有角鮟鱇鱼这一类例子。

但,在人类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早在18世纪中期就开始人为的制造联体共生——通过手术,将两个活的生物体——大部分是实验室大小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套单一的、共享的生理系统。

从伦理上,这些实验相当"邪恶"。不过 200 多年来,此类实验一直没有停下。

毕竟,联体共生实验向人类提供了大量新陈代谢、辐射、老化与年轻个体之间的血液置换等等的研究数据,并转化为了对人类有实际帮助的成果。(也成为了很多影视作品的邪恶灵感源泉,比如人体蜈蚣)

手术结合的实验体寿命都极为短暂——个体之间免疫细胞的互相攻击吞噬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因此,作为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联体共生,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鮟鱇鱼请进实验室。

2021 年,研究表观遗传学和免疫科学的科学家对角鮟鱇科下的 10 个物种,共 31 条鮟鱇鱼标本进行了 DNA 分析。

结果表明,所有的融合个体都缺少关键的免疫系统基因,具体来说,缺乏允许抗体成熟并产生 T 细胞受体的免疫系统密钥

多只雄性可以与一只雌性进行融合——不能产生功能性抗体和 T 细胞,这些抗体和 T 细胞通常可以击退外来入侵者,并将个体自己的细胞与不熟悉的细胞区分开来。

不知何故,它们的免疫系统似乎以受损的形式允许共生,且不会受到其他不良影响。

写在最后

更详细了解鮟鱇鱼如何驾驭这一技巧可以对人类世界产生重要意义,比如,打破输血的限制、器官移植的排异等等,让人体修复变得更加便利。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

春天,内行人专挑这4种野生鱼,现在无法人工养殖,便宜又好吃

导读:每年一到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增强,此时我们要适当地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才能使身体更健康!而海鱼就是更佳的选择,因为大部分的海鱼,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在春天适当地多吃一些海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人都要多吃海鱼。而现在我们吃的大部分海鱼都是养殖的,这种养殖的海鱼,肉质没有野生的嫩,鲜味也不足,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春天,多买一些野生鱼吃。比如在春天,内行人专挑这4种野生鱼,因为这4种鱼,现在无法人工养殖,而且便宜还好吃。

之一种:鮟鱇鱼

鮟鱇鱼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还弹性十足,特别是将鮟鱇鱼红烧着吃,味道最为鲜美,许多会吃的人吗,只要看到鮟鱇鱼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买回家!而鮟鱇鱼也是一种深海鱼,它常常生活在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现在人工还无法仿造出鮟鱇鱼生长的环境,所以我们现在吃的鮟鱇鱼,都是野生的。

而鮟鱇鱼也是营养特别高的一种鱼,因为据研究,鮟鱇鱼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A、钙、磷、铁等等营养物质,所以常吃鮟鱇鱼,不仅可以美容,可以还能促进骨骼发育。

第二种:银鲳鱼

银鲳鱼是我家人更爱吃一种海鱼,因为银鲳鱼肉厚、刺少、营养高,所以会吃的内行人,遇到银鲳鱼总不会犹豫。而银鲳鱼也是一种无法养殖的一种鱼,这是因为银鲳鱼常常生活在30~80米的海洋中,而这种鱼只要一出水就会死亡,所以现阶段,几乎没有养殖的银鲳鱼。而市面上还有一种“金鲳鱼”,这种金色的鲳鱼一般都是养殖的,不要被鱼贩子骗了。

建议大家每个月都做一次银鲳鱼给家人吃,因为银鲳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蛋白质、钙、DHA”等等营养物质,小孩和老年人适当的多吃银鲳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使身体更加的健康!

第三种:带鱼

带鱼是人人都爱吃的一种鱼,因为带鱼不仅肉质嫩滑,而且炸熟后特别鲜香,从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带鱼也是现阶段无法养殖的一种鱼,因为带鱼是一种深海鱼,常常生活在水下的30-200米以内,而且带鱼习性特别凶猛,现在还没有完整的养殖带鱼的技术,所以我们现阶段吃的带鱼,都是深海捕捉的带鱼。

虽然带鱼好吃,但是有不少渔民将带鱼捕捉上岸后,为了延长带鱼的保质期,会将带鱼放在“甲醛或重金属水”中浸泡,而被浸泡的带鱼,不仅口感变差了,而且吃多了,还对身体有害。而如何辨别带鱼是否浸泡了“甲醛或重金属水”,只需要摸一下带鱼表面的鱼鳞即可,如果鱼鳞怎么都摸不掉,说明此带鱼肯定是浸泡了“甲醛或重金属水”。

第四种:鲅鱼

鲅鱼又被称为“蓝点马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海、东海、渤海等地,因为鲅鱼特别的凶猛,所以养殖鲅鱼的死亡率特别高,并且鲅鱼对生活的环境要求比较高,所以现阶段,市场上是没有养殖的鲅鱼卖。

而鲅鱼也是营养价值特别高的一种鱼,因为鲅鱼中含有“丰富的DHA、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钙、碘”等物质,小孩多吃鲅鱼,可以促进骨骼和大脑的发育。而我们在买野生鲅鱼时,一定要挑选“无红点和白点”,色泽呈现为暗绿色的鲅鱼,这种鲅鱼肉质最为鲜美。

春天,内行人专挑“鮟鱇鱼、银鲳鱼、带鱼、鲅鱼”这4种野生鱼,现在无法人工养殖,便宜又好吃,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本文是胡师傅原创的图文,后续胡师傅还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做菜诀窍,最后感谢您的观看,如果今天文章对您有帮助,那就点一个关注,点一个赞,感谢您的支持。

当雄性鮟鱇找到一位比它重上50万倍的异性时,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 ***

深海鮟鱇的分类下有160 多个种,要是你把深海鮟鱇的雌、雄性错认成不同的动物倒也情有可原。鮟鱇的雌鱼光彩照人,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头部前端长有一个会发光的“诱饵”,这个诱饵能帮助它们吸引猎物和异性。不同种类的鮟鱇拥有不同形状的诱饵,发光的模式也各有差别,四处游荡的雄性可以借此找到相同种类的雌性。雌鱼还有一张血盆大口,嘴边布满巨大的利齿,体内的胃像个洞穴,以保证它们不管在孤寂的深海里遇到什么猎物都吃得下去,消化得了。

不同种类的鮟鱇在体形上也相差颇大。有些鮟鱇身材苗条,呈流线型,有些却像在球形的胃上长了张脸,样貌滑稽,活像个游泳池里的水球,一辈子和“敏捷”“灵活”这样的形容词无缘。

雄性鮟鱇

图片来源于 ***

有时候,雌性鮟鱇身上会凸起微小的肿块,看起来就像粘上了讨要食物的寄生虫。其实,说是寄生虫倒也没错,这些东西确实是以其特有方式“寄生”的-那些都是雄鱼。雄性鮟鱇太小了,有些种类的雄鱼甚至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脊椎动物”就是有脊椎的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相对应)。这些幸运的雄鱼实现了一辈子唯一的目标:找到可能比它们重50 万倍的雌鱼。

事实上,雄性鮟鱇无法进食,从降生起,它们的任务就是在无尽的漆黑中寻找雌性,然而只有大约1% 的雄鱼能够成功,剩下的只有被活活饿死的份儿。不过,正因为脑袋小,雄性鮟鱇拥有动物界相对尺寸更大的鼻孔,可以闻出雌性的踪迹,然后再用钳子一样的牙齿牢牢钩在雌鱼身上,终生融为一体。

鮟鱇夫妻“合体”的原理是这样的:雄鱼就位之后,酶就会开始融化它的脸,让它和雌性合二为一。在与雌鱼的循环系统接触、融合后,雄鱼就会从雌鱼身上吸取营养,继续长大,同时,眼睛等不必要的器官和结构会萎缩。准确地说,雄鱼从雌鱼身上偷取营养,它们确实是雌性的“寄生虫”。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异性寄生”(sexual parasiti *** )-没错,鮟鱇会寄生在“自己人”身上(也有几种鮟鱇的雄性非常幸运,它们不会融合。在相互连接、偷走营养并释放 *** 后,雄鱼就会放开雌鱼,转身离开)。

恩爱的鮟鱇夫妇分泌激素也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妻子释放卵细胞的同时,也能激发丈夫释放 *** 。雌鱼的卵带足有30 英尺(约9.1 米,1 英尺≈ 30.48厘米),其中的卵细胞吸收着雄鱼的 *** (由于雄鱼也会向雌鱼提供一些东西-比如 ***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鮟鱇的相处方式并不完全属于寄生。它们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呢)。从结果上讲,雌性鮟鱇变成了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物种。在其30 来年的生命里,雌鱼能够与好几条雄鱼结合,所有的雄鱼都会为她产生 *** ,直到雌鱼死亡。这时,整个“复合体”就会沉入海底深渊。

这种解决交配问题的对策可谓别出心裁,可这也把鮟鱇变成了一台台生育机器,夫妻双方要不断产生卵细胞和 *** ,不把雌鱼的能量耗尽不算完。这也是雌性鮟鱇在体形上力压伴侣的原因-一切都因为配子,也就是卵细胞和 *** 。人类总以为男性身材魁梧就比女性优越,还以为这一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事实是,在自然界,大部分物种的雌性都会比雄性长得更大,其部分原因是雌性要花费巨大的能量来产生卵细胞。鮟鱇姑娘的口腔和胃都如此海量,也是由于在它们的栖息环境中食物相当匮乏,因此雌鱼必须保证能够吃下遇到的一切食物来获取能量。另外,卵细胞比 *** 更占空间,所以雄性就算长得相对小一些也无所谓。

在动物界的其他角落,雌性一生能产生的配子是定量的,因此卵细胞的意义重大,雌性必须仔细甄选交配对象。举例来说,姑娘们可能只会和最棒的舞者,或者最强的斗士共度春宵,以保证枕边人能把更优质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等到哺乳动物等生物怀上后代,母亲们还得摄取更多能量来养育肚子里的那群小家伙。雌性的挑剔使得雄性为争夺交配权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某些生物进化出“超常”的体形-为了战胜对手,赢得雌性的芳心,雄性最终会长得比雌性更加魁梧。

记得我说过只有1% 的雄鱼能在死前找到雌性吧?那些死去的小伙伴,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努力-在广袤、昏暗的大洋深处锁定一条雌鱼真的太难了,唯有最棒的追踪大师才有机会和雌性融为一体,把自家的香火延续下去。大概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雄鱼的鼻腔都这么发达的原因,正是大鼻孔保证了它们传播基因的权利。

20 世纪初,之一批观察鮟鱇的生物学家以为雌鱼身上吸满了其幼体小鱼。不过这种鱼的生存方式如此诡异,也难怪科学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然而等到真相大白后,最初的困惑却化作震惊,然后又变成了恐惧。1938 年,伟大的博物学家、探险家威廉·比贝(William Beebe)将鮟鱇的风貌总结如下:在如此广袤无边、令人生畏的黑暗里,受气味的驱使一股脑儿冲向庞然大物般的异性,主动在其柔软的体侧咬出一个洞,感受对方的血液逐渐充溢血管,还要抛弃身为鱼类的一切,委身化作虫豸,抛弃头脑,抛弃感情——这是纯粹的天方夜谭,除非证据就在眼前,否则我们绝对不予采信。

鮟鱇小伙儿,继续游下去吧,拿出证据给他们瞧瞧,也别丢了自己的身份啊。

这些有意思的知识

来自

《疯狂的进化:动物世界的奇葩物种和它们的生存绝技》

书中列举了大量奇特生物的实例,作者悉心让每种生物都变得生动之余,仍未偏离叙述的主题;另外,书中还有不少旁注和额外的实例,令人兴奋。书中所有的动物案例似乎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充分的研究。作者采用了一种拟人化的叙述方式,使真实而密集的文本变得十分容易阅读。

  • 好莱坞最奇幻的想象,都无法与自然选择的奇观相提并论,本书将带你见识生物圈里那些身怀绝技、怪癖十足、残忍却又迷人的奇特角色:
  • 连续五年不吃不喝的缩头水虱,在海参 *** 里反客为主的隐鱼,被砍掉任何部位都能复原的钝口螈, *** 至死的袋鼩……它们上演了无数 *** 、烧脑的生存戏码,令本书充满让人折服的生物智慧。
  • 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可爱又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美插画。作者马特·西蒙是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专栏作者,他天才的故事视角和机智的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近年来十分新潮的趣味生物读本。

来自深海的“渔夫”:鮟鱇鱼虽丑但钓技高,"软饭"吃的天经地义

作为钓鱼人,整天就是想着怎么钓鱼,用什么饵料能对鱼的胃口,分析天气状况出钓能不能爆护,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凭借着聪明的大脑,理所当然能用智力碾压水里的鱼类,而使用钓鱼技巧将鱼钓上岸是更好的证明。但是在鱼类当中,也有一种鱼,仿佛和钓鱼人心有灵犀一样,它们也是凭借着自己的钓技征服其它鱼类,它们被称为鱼类中的"钓王",深居简出,潜藏在阴暗处,抛出诱饵,愿者上钩,来啥吃啥。


水中的"癞蛤蟆"

为什么要说安康鱼是癞蛤蟆呢?首先看看它的外表长相,身体粗短且柔软,是一种无鳞鱼且身体粘乎乎的,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嘴巴长的超级大并且布满了1~2行尖利的牙齿,下颌稍突出,后延至眼球下方。整体略呈纺锤形,看上去就像一个扁扁的布袋,又像一个锥形漏斗,一般体长40-90厘米、体重300克~8KG。


中文名叫做鮟鱇鱼,小名和地方性名称有很多,比如:蛤蟆鱼、灯笼鱼、老头鱼、琵琶鱼、结巴鱼、丑婆、结巴鱼等等。由于背上生长着一种发光器,每当游动的时候,发光器就像一盏玲珑的小灯笼,在漆黑的海底中照出一片光亮来,所以又被形象的称作"灯笼鱼"。所以它是一种类,分很多种类,人类已知的鮟鱇鱼有250多种。遍布于世界各地温带海洋中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因其长相恐怖狰狞也被人们称做"海鬼鱼"。


鮟鱇鱼为近海,但是其运动器官一点也不发达,所以浑身肌肉松弛。再加上笨重的身体,游起泳来那是相当的困难,所以只能一动不动地栖息在海底,用手臂一样的胸鳍贴着海底爬行,从神态上来看跟陆地上的癞蛤蟆还真的有点神似。


天生吃软饭

"吃软饭"旧时是指靠生存,所以主角肯定就是指男人了,而"吃软饭"的鮟鱇鱼也就是指雄性的鱼了。但是在海上捕捞的渔民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捕上来的鮟鱇鱼都是雌性的,基本上见不到雄鱼,难道是羞于见人躲起来了?


其实生活中的小事情都是蕴含着一定道理的,原来雄性鮟鱇鱼和雌性鮟鱇鱼的体型相差巨大,一般情况下雄鮟鱇鱼的体重,仅为雌鮟鱇鱼的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雄性鱼类由于体积太小,加上身体条件,基本上没有什么捕食的能力,所以在出生的时候,要做的之一件事就是尽快找到一条雌性鮟鱇鱼,然后吸附在它身上,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等找到之后,雄鱼会用牙齿紧紧地锁住雌鱼的腹部,然后整个身子颠倒过来。之后二者的生理组织开始相互融合,融合之后,雄性会变成雌性的一部分,并且永久依赖雌性的血液系统运输养分,直至两套循环系统完全连接,这就是鮟鱇鱼与众不同的"繁殖寄生"的特殊关系。

而雌性就会把雄性的身体进行自我加肥,让自己长的更大,当然此时的雄性也会生长,而且比那些单独生存的雄性长得更大,此时它们仍然活着,但随着时间推移,雄性的身体和内脏也会慢慢消失,最终只保留睾丸,沦为为了下一代的繁殖机器。


这就是鮟鱇鱼在自然界当中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当然雄性鮟鱇鱼"吃软饭",也是天经地义的,是长期生态进化的结果。所以在海鲜市场当中买到的鮟鱇鱼,通常都是雌性的,或者说是雌雄同体,只有在仔细观察时,才能分辨出雄鱼的器官在哪里。

"钓王"的执着

神奇的钓饵

钓鱼是需要钓饵的,不管是模拟小动物的假饵,还是色香味俱全的粉饵,或者是真实的蚯蚓实饵。而鮟鱇鱼之所以能钓到鱼,主要的功劳还要归功于钓饵。它的钓饵就是一个肉质的小球或者膜状物,位于头顶上方,在大嘴巴的前面,靠发光和动态影像吸引对象鱼的。发光的"小灯笼"其实是一种发光器官,里面有上百万只的发光菌,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产生光的。鮟鱇鱼会通过控制光源的时间,形成闪烁的,时明时暗的效果,以此来吸引具有趋光性的深海鱼。

结实的钓竿

光有钓饵也不行,没钓竿钓线就是喂鱼,而鮟鱇鱼的钓竿和钓线是合二为一的,是由背鳍的之一演变而来的,一般钓竿都是竖立在大嘴巴的正上方。当然不同的鮟鱇鱼生长出来的钓竿就不同,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大小软硬各不同。虽然钓竿看起来很短,但是调性软弹性很大,能够拉伸很长,遛起鱼来手感棒棒的,只是钓到大鱼的时候有点疼。


高超的钓技

钓鱼人的钓技是通过浮漂动作表现出来的,但是鮟鱇鱼却不用浮漂,因为它是在水底钓鱼,能眼看着鱼吃钩,就从这点上来说已经算得上高手了。另外,鮟鱇鱼也具备钓鱼人的一些吃苦耐劳,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品质,能潜伏在水底一动不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发现有鱼经过时,还能利用亮光和提逗动作吸引对象鱼注意,并引到攻击区域。一旦接近就快速张开大嘴,由此瞬间产生的负压就能把猎物稀里糊涂地吸进嘴里。由于每次作钓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中鱼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且也不挑食,不管来的是大鱼还是小鱼,带壳的还是不带壳的,进到嘴里就别想出来。甚至是带鱼、龙头鱼这些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都能成为食物。

鮟鱇鱼的食用价值

虽然鮟鱇鱼长的像癞蛤蟆,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其肉质富含胶质,维他命等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视力,抗氧化的功能,而且几十元一斤的价格,相对来说不是太贵,在欧美地区被称作是"穷人的牡蛎"。


而最出名的还是它的鱼肝,素有"海中鹅肝"的说法,口感嫩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提高身体素质,而且风味独特,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而在海鲜市场能买到的鮟鱇鱼,基本上是生活在50-100米深的水域,而不是在几千米深的水域生活的鱼,另外这些鮟鱇鱼也都是顺道被渔网捕上来的。


不过作为鱼类中的"钓王",虽然长相丑陋,还有着独特的"繁殖寄生"关系,但这并不影响鮟鱇鱼成为海底当中顶级的猎杀者,"黑吃黑"的手段能使出来,"硬碰硬"的实力也能展现出来,是一个为生存而坚强活下去的"钓王"。

这才是真「合体」,雄鮟鱇鱼为交配,将丁丁安在雌鱼身上

合体这件事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只是动画片里的场景,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多指动物的交尾过程,但交尾结束后,雌雄个体也会分开,各走各的路,拔枪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形同陌路了。

不过除了交尾这种假合体外,在自然界还存在真正的两个生物个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一生相伴永不分离。

这种真正的融合更是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高境界,最终使得两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一个完成的生物个体。

是不是很神奇,其实这种融合的过程只是一种交配繁衍的策略而已,不过自然界在交配这件事上,一点也不含糊,每个物种都进化出了各种奇葩的方式来繁育后代,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雌雄能融合的生物为鮟鱇目中的鱼类,我们一般统称它们为鮟鱇鱼,如果你见过这种生物,相信你的小心脏已经被它丑陋、恐怖的外表所俘获。

这种生物就像是上帝在垃圾堆里捡的零件,随便拼凑的一下,完美没有美感可言。从它们的外表上看,相信你也能猜出来这是一种深海鱼。

因为目前我们基本上在深海中发现的鱼类就没有一个长相正常的,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深海的环境乌漆嘛黑,长得好看也没用,因为大家都两眼一抹黑,谁还在意谁的外表。

而且海洋中的生物不像陆地上的生物这样,会因为外表的原因,失去交配的机会。你看,长颈鹿得有个长脖子吧,身上的斑纹也至关重要;雄狮得有一幅漂亮的围脖吧,且身材还要健壮、匀称。

马鹿和梅花鹿得有一双漂亮的角吧,不仅可以用来打斗,还能获得妹妹们的芳心。鸟类在这方面更甚,大部分的雄性羽毛异常的鲜艳漂亮,孔雀就是典型的代表,一身好看的羽毛就能带妹妹回家。

而深海中的生物没有这种性选择的压力,所以随便长一长就行了,过多的装饰反而是累赘,又不能当饭吃。

鮟鱇鱼虽然生活在深海,但这种鱼并不罕见,分布非常广泛,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是北冰洋都能找到它们,虽然它们长相凶神恶煞,但是奈何它们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所以它们的结局就是下图:

没错!清蒸鮟鱇。不过这种鱼在海里分布的深度不一,从500米到2500米的深海都有它们的踪迹,但大多数的种类都生活在深海的底层无法捕捞,因此也没有经济价值。我们能吃到的都是潜水区域的鮟鱇目。

鮟鱇鱼看起来很凶,但这种鱼很笨重,不爱活动,也不善于追捕猎物,喜欢爬在泥沙里隐藏自己,不过这种鱼却是个捕猎高手。

相信你已经看到了这种鱼的头部一个长长的类似于触手的东西,末端膨胀形成会发光的“诱饵”,整体来看就像一个鱼竿一样,而深海的生物都有趋光性,所以鮟鱇鱼只需要爬在水底,点亮自己的小灯笼,等待猎物上钩。

所以我们也常说鮟鱇鱼是一种会钓鱼的鱼,不过有时钓来的可不仅是猎物,还有比自己大的捕食者,鮟鱇鱼见状会迅速将发光的“灯笼”含到嘴里,瞬间一片黑暗,然后依靠强壮的鱼鳍逃跑。

上图就是深黑中的一些鮟鱇鱼,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雌性,那么雄性都去哪了?这就要说说雄性鮟鱇鱼的性寄生了。

雌雄鮟鱇鱼在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长相体型都差不多,但长着长着就不一样了,雌鱼的体型生长迅速,成年时可以达到1~1.2米,并且皮肤的颜色会变深,眼睛会变小。

但雄鱼除了眼睛长到了以外,其他基本上就没怎么发育,体型也就是8~16厘米,你感想这差距有多大,雌鱼和雄鱼的体型,就像是一个身高1.2米的小朋友手里拿一根铅笔一样。

在寒冷、黑暗、广阔的深海雄鱼一出生就开始寻找雌鱼,只要遇到了雌鱼就会一口咬住雌鱼不放,终身相附至死,从此就过长了吃软饭的生活。吃软饭是好事?你羡慕?望君克制!

雄性也是没有办法,且这样的寄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首先它们的体型很小,想要养活自己很困难,最主要的是,这种鱼不是群居生物,且深海广阔,能遇见雌鱼实属万幸,它们还要为自己传宗接代考虑呢。

所以这种寄生方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养活了自己,还随时可以给雌鱼注入遗传物质。咬住雌鱼的幼小雄鱼,过一段时间嘴就和雌鱼的皮肤逐渐链接在一起,最后完全愈合,和雌鱼形成了一套完成循环系统,自己身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也都来自于雌鱼。

本来身材就矮小的雄鱼这时也会停止生长,最后除了雄性生殖系统以外,其余的所有器官都会退化。这就相当于雄鱼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丁丁”,并安装到了雌鱼的身上。大自然可真是啥都能想到...

你认为小孩子手里只能握一根铅笔?显然不是,一只雄鱼也无法满足体型硕大的雌鱼,再来一只也照样咬住合体。上图中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新来的雄鱼,眼睛还没来得及退化。

这种后天通过合体为雌性装丁丁的繁衍方式确实很新奇!而雄鱼存在的目的和一生就是变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通过静脉血液循环为雌鱼受精!

标签: 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