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视频,食疗养生视频素材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64 0
养生要饮食有节#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调节在养生中的重要性。《素问·日阴阳论》指出,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会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若阳气受损,则会影响六腑;若阴气受损,则会影响五脏。这些观点说明了饮食不健康的严重后果,不懂得七损八益的普通人会逐渐衰老。我国的一些专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儿童时期的过量喂养会促进早期发育和早熟,而成年后的过量喂养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从而危及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在25个不同经济条件的国家中,有超过70%的100岁及以上的人有适量饮食的习惯,并且存在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以清淡、低热量膳食为特点。这些事实证明适度饮食有利于健康长寿。在肉鱼、粮食、蔬菜丰富的生活环境中,控制饮食延长寿命的健康习惯变得更加重要。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阿伦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如果人们遵循"少吃"的饮食习惯,他们的寿命可以提高20%至30%。节食可以使人们更健康并帮助他们延长寿命。

事实正在引起老年医学家和老年生物学家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营养学家米卡发现,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长期轻度饥饿的人比整天吃饱的人寿命延长20%。英国营养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低热量饮食会抑制与生长密切相关的酶的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酶活性会下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科学家发现保持老年人胃肠道处于轻饥饿状态,对大脑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有积极的 *** 作用,并可能促进体内的协调和平衡。它有助于改善体内循环,从而增加人体抵抗力,延长寿命。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适当的饮食是21世纪保持健康最简单、最容易的 *** 。

调理身体的食疗养生 ***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六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接下来就是这篇的主体内容,就是病在肝、病在心、病在脾、病在肺、病在肾,这些内容讲完了之后怎么办呢?接下来一个很大块的内容就是五脏虚实病例的表现,还有针刺治疗的 *** ,比如“病在肝,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这是肝实证,如果是肝“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这都是肝病的虚实的表现。


接下来就讲怎么治,“取其经,厥阴与少阳”,马莳就认为取厥阴经和少阳经的经穴,足厥阴肝经的经穴是中封,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是阳府。经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当中的经穴,如果是肝病的“气逆则头痛耳聋不通,颊肿,取血者”,这时候还有刺血,也就是肝火太重导致头疼耳聋,半边脸都肿了,就是旁边的腮帮子,连着耳根子这一带,这就是颊这个地方都肿了,这就属于实火,这时候古人就用刺血的 *** 。


接下来就是五脏虚实病症的表现和针刺治疗的 *** ,那就是肝病者、心病者、脾病者、肺病者、肾病者,五脏的病又分析完了。五脏病分析完了之后,接下来又讲了什么呢?又讲了五脏所宜的五味以及食物。当然食物就包括药物,在古人的概念当中,大家注意药物和食物没有特别明显的泾渭分明的一个界,但是有大概齐一个界,大概齐一个界什么呢?就是偏性特别大的,一般都是归到药物里边去,偏性没那么大的,可以作为日常食用的,那都是食物,比如我们熟知的生姜,生姜既是食物,我们炒菜的时候也放,调味的时候也放,做汤的时候也放。同时生姜还是一味药,比如张仲景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桂枝汤等等的这些汤里边用生姜用的也非常多。还有川椒,产于四川的花椒就叫川椒,在张仲景的著作当中叫做蜀椒,蜀就是川的意思。川椒就是一个调味品,平时炒菜里边都会放,但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温中焦寒的药材,所以大建中汤里边就有川椒。还有很多的食材都是药材,也就是说这个五脏所宜之五味及食物。


其实它讲了一个大原则,大原则什么呢?不仅讲食物还讲药,所以我看到后台留言的听众朋友们就说彭博士不要光讲药,讲讲食材,其实大家要是仔细听听我之前的讲课,我曾经反复讲过,就是中药的药材和食材二者都是通着的。《黄帝内经》喜欢用毒这个词,现在我不是特别提倡用,因为这个词特别容易跟现在的词汇发生混淆,我更喜欢用偏性,偏性大就是就是草药,如果是偏性小那就是食物,所以一定要根据偏性的大小来区分它是药用的还是食用,有很多中药在一些省份都是常用的做菜或者炖汤的一些食材。


比如我们常用的西洋参,在广东省有很多地方就喜欢炖汤的时候放上西洋参。还有我们熟知的天麻,在云南省就有一些地方的老百姓炖汤就喜欢放天麻,这些都是中药材,但是根据人的体质可以选择应用的,把它放入烹饪当中去,变成药食同源的药方,用这种 *** 来调理身体,这就是五味及食物所宜。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肾色黑,宜食辛。脾色黄,宜食咸。肺色白,宜食苦等等,这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最后一部分所讲的内容。


所以《脏气法时论》里边这一整篇的内容其实就是包括我刚才讲的这些主要的内容,咱们学了《脏气法时论》之后,我们在临床中就会辨五脏的虚实,也会取五脏经脉相应的经穴,同时还会掌握调治五脏疾病食用的五谷、五果、五菜以及相应的中草药的性味。(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身体的五大系统的生理病理以及天时、阴阳、季节、地理气候与之相通的这样一个关系,古人称之为天人相应这个关系,掌握了之后,我们一般人,尤其是在养生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得心应手。(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六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 *** ,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这16个你以为正确的“饮食养生做法”,不是养生是养病!

关于饮食养生,民间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说法,但这些说法你要真的跟着做了,养生不成反而损害健康,真是坑苦了很多人,尤其是热衷养生的中老年人。

这篇文章给大家整理了16个不是养生而是养病的伪养生说法,一定要看完,也记得转给家人,让家人远离伪养生之苦。

01

晨起喝淡盐水排毒

身体的各种代谢废物,民间称其为“毒素”,各种“毒素”会通过尿液、粪便和汗液排出体外,我们正常吃饭喝水这个过程就能顺利进行,没必要喝淡盐水。

喝淡盐水不仅增加钠摄入不利于血压控制,也会使细胞里的水流向细胞外,加重晨起的身体缺水。

02

喝蜂蜜水防治便秘

蜂蜜富含果糖,如果果糖不耐受,喝点蜂蜜容易轻微腹泻,促进排便;但是只有少数人存在果糖不耐受,咱们大部分人喝蜂蜜水不仅对防治便秘没用,还会增加添加糖的摄入。

03

喝白粥养胃

白粥软烂无需胃再磨碎,这顶多是省胃,这可不是养胃;再说了白粥主要成分是水和淀粉,营养密度低,还容易升血糖,实在不健康。

04

吃红枣补铁

干红枣的铁含量只有2.1毫克/100克,虽然跟两片鸭血铁含量差不多,但是红枣里的铁是没法直接吸收的三价铁,吸收利用率大概只有3%~5%,像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大多在20%以上,所以吃红枣补铁效果并不好。

再说了4个大个头的和田玉枣就有100克,能量高达317千卡,这可是半顿午饭的能量,要靠多吃红枣补铁,可是很容易胖人的。

05

喝骨头汤补钙

钙真补不了多少,这是因为不管是把大棒骨剁碎,还是加醋煮,骨头中的钙都很难溶出。但是骨髓里的脂肪倒是会溶出不少,骨头汤白白的主要就是脂肪的功劳,所以喝骨头汤补钙,钙补不了多少,倒是很容易长膘。

06

吃猪蹄补胶原蛋白

猪蹄确实富含胶原蛋白,但遗憾的是吃下肚它并不会直接跑到人的脸上,再有胶原蛋白的利用率远低于肉蛋奶豆中的优质蛋白,如果要想给胶原蛋白合成提供原料,还不如吃肉蛋奶豆。

再说了,猪蹄也很肥,这肥肉里主要又是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很不友好,所以还是少吃为好。

07

喝葡萄酒美容养颜

葡萄酒里富含的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的效果,确实对皮肤好,但是女性即使少量喝酒也会伤肝,再说了要补充白藜芦醇完全可以吃葡萄。

08

喝糖水缓解痛经

每次来月经,队友是不是都给你冲一杯红糖水,你喝完也的确感觉舒服不少,但这主要是热水的缘故,跟糖可没关系。

再说了靠糖补铁和靠红枣补铁一样效果差,还会额外增加能量,所以下次来月经别再喝红糖水了。

09

喝果汁补维生素C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果汁都富含VC,像苹果汁、梨汁、葡萄汁,VC含量真的很低;但是果汁里的游离糖很高,不仅容易升血糖,其中的果糖摄入多了还容易转化成脂肪沉积到肝脏里,增加脂肪肝风险。

所以要补VC不建议喝果汁,还是吃点柑橘、草莓、猕猴桃更靠谱。

10

趁热吃

老妈饭桌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要趁热吃了,饭趁热吃,汤趁热喝。可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明确提出,饮用65℃以上的热饮有致癌风险。

这原理上也很容易理解,食管对热的耐受温度低于口腔,吃到嘴里都感觉烫的食物,对食管而言就是灾难,它会损伤食管,然后食管就会启动修复机制,就这样损伤了修复,修复了又损伤,反反复复,食管细胞就容易癌变,所以饭菜汤都放凉一会儿再吃哈。

11

吃无糖食品降糖

无糖食品只是每100克或100毫升的食物里,添加糖的含量≤0.5克,但并不代表不含其它容易升糖的食物。

比如无糖饼干、糕点,主要配料都是淀粉,它也很容易升糖。所以别指望吃无糖食品降糖,无糖食品也要少吃。

12

喝久煮的火锅汤

久煮的火锅汤确实很多营养都溶到了汤里,但是不利于健康的农残、草酸、盐也都溶到汤里了,所以久煮的火锅汤千万别喝。

13

饭菜放凉再放冰箱

很多人觉得饭菜放凉再放冰箱省电,但是食物在室温下放凉的过程,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吃之前还没彻底加热,就很容易食物中毒,保险的做法是热的饭菜放进消毒过的保鲜盒,盖上盖直接放冰箱。

14

喝汤弃肉

很多人觉得肉汤很鲜美,营养应该也很丰富,倒是肉煮了那么久,营养应该都没了,所以他们会喝汤弃肉。

事实却是汤的鲜美主要是来自游离出来的氨基酸,其它营养倒是没多少,蛋白主要还在肉里,再说了肉汤、鱼汤也容易嘌呤含量高,所以喝汤别弃肉,至于高尿酸的人群肉汤鱼汤更是得少喝。

15

吃土榨油

土榨油没有经过精炼处理,不仅容易污染黄曲霉毒素,增加癌症风险,另外杂质多,做菜也容易冒烟产生致癌物。

所以赶紧劝劝家里老人别吃土榨油,超市小包装的油换着种类勤买勤吃才是健康吃油。

16

油冒烟再炒菜

油冒烟就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正确的做法是热锅凉油放葱花,葱花冒泡不焦之前就下菜。

(来源:科普中国 央视新闻)

【编辑】

【来源:科普中国】

马上就是末伏啦!5款养生药膳, *** 简单,不妨一试

8月10日,即为末伏。此时,暑热尚存且气候多湿,易损脾胃。

这段时间在饮食上应该注重祛除湿邪、顾护脾胃,当以清淡食物为主,不宜过食辛辣之品,同时也应注意清热利湿。

以下介绍五款健脾和胃的药膳, *** 简单,不妨一试。

食疗养生视频,食疗养生视频素材-第1张图片-

荸荠山药粳米粥

*** :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火。在大米将熟之时,加入去皮、切块的山药、荸荠,加盖继续熬制,熬煮完毕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荸荠生津止渴,山药健脾益肾,粳米益气生津。三者共奏健脾和胃之效。

赤小豆薏苡仁粥

*** :取赤小豆50克、薏苡仁100克,以温水浸泡半日。取25克大枣去核,浸泡。上述材料同100克大米、1000毫升水一并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后,再加适量白砂糖调味即可。

功效:赤小豆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薏苡仁具有利肠胃、渗利脾湿、清肺热、补正气、解毒散结的功效。两者共煮,是一道祛湿健脾的上好保健食膳。

人参茯苓生姜粥

*** :取6克人参切片后装入碗中、隔水蒸汁。将6克生姜切为薄片,6克茯苓捣碎,共同浸泡30分钟后煎药取汁。将汁水混合后,与粳米同煮至黏稠即可服食。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党参枸杞红枣炖母鸡

图片来自 ***

*** :将鸡肉洗净后,加水、黄酒、姜片于锅中煮1~2分钟去腥后沥出。在锅里加油、姜片下锅小炒一小会,再加入鸡肉,放香叶、黄酒、八角等调味品翻炒均匀。炒后放入砂锅中加水、党参、红枣,炖煮1小时后再放入枸杞煮6分钟,起锅后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党参补中益气,枸杞滋补肝肾,红枣健脾养胃,母鸡滋阴补虚,共煮可奏养胃健脾之效。

芦根绿豆粥

*** :取芦根100克,洗净后水煮30分钟,去渣后加入绿豆和粳米熬煮至黏稠即可。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生津,消暑解渴。

(养生中国)

#饮食养生

糖尿病一日三餐食谱。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合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一份适合糖尿病人在家自己做的一日三餐食谱。

·早餐升重100克的紫薯3块,一个水煮蛋一杯纯牛奶,搭配少油的蔬菜和一小包原味坚果。这样的早餐不仅升糖指数低,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

·午餐:芹菜,彩椒炒肉片和青椒绿豆芽,这道菜用瘦肉蔬菜和豆类搭配既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又能稳定血糖。搭配燕麦饭做主食更加健康。

·下午加餐:一个拳头大小的橙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能帮助糖尿病人提高免疫力和稳定血糖。

·晚餐:金针菇,黑鱼片和炒茼蒿,黑鱼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搭配能起到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主食和午餐相同,是燕麦饭。这份食谱不仅可以满足糖尿病人的日常营养需求,还可以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保持健康。

记得在食材选择和做法上控制油盐的摄入量以做到更好的效果。

【食疗药膳】滋肾强身汤





<

#食疗养生

饮食要注意的十条小技巧。

·1.喝骨头汤并不能有效地补钙,想要补钙,可以多喝牛奶、食用豆制品和蔬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2.豆浆中含钙量较低,但并不包括豆渣。所以,要想补钙,更好还是选择食用豆制品。

·3.虽然柠檬水中含有维生素C,但其含量并不高,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不如直接食用蔬菜和水果。

·4.光喝白粥并不能有效地养胃,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5.适当食用红肉可以有效地补血(铁),相比之下,红枣和红糖的效果就不如红肉了。

·6.虽然猪蹄中含有胶原蛋白,但其效果并不能真正地达到丰胸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导致肥胖。

·7.水果木瓜并不能真正地起到 *** 乳腺发育或丰胸的效果。

·8.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明确地起到丰胸的作用。

·9.适量饮酒并不一定有益健康,只要饮酒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10.因此,要想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是保持膳食的平衡,均衡摄入各种食物。

健康饮食丨下班累了!10分钟的低脂低卡营养汤

作为一名打工人,每天下班后到家都7点多了,又饿又累。

虽然点外卖方便又省事,但还是想对自己好一点,自己做饭干净卫生、营养健康。

晚餐,分享我的思路,希望也能给大家一些灵感:

1、清淡少油腻、低脂肪、高纤维、适当蛋白质。

2、尽可能能的科学配比,食材种类尽量多样性。

3、选择处理不需要太麻烦的食材,可以快速吃上饭。

4、少精碳水,以粗粮代替主食,有助于控制体重。



今天分享低脂低卡掉秤汤【萝卜丝丸子煎蛋汤】

食材:白萝卜、丸子、ji蛋、白胡椒、盐

做法:

1、萝卜切成细丝,下油锅翻炒,炒软后盛出备用。

2、油锅里,打两个ji蛋,煎至两面金黄。

3、锅里加入开水,水开后下丸子和萝卜丝。

4、煮至9分熟后,加入适量的白胡椒和盐,撒入葱花即可。

#斌哥话聊养生~食疗是更好的医生。。。。

我希望食物能够成为药品,而不是药品成为食物。

你身边肯定有很多营养师为你提供营养食品的养生方案,但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没有营养干预,我们很难保持健康和完美的状态。因为仅仅依靠阳光、空气、水和基本食物是无法满足我们的健康需求的。营养干预是延长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来,我们因为缺乏营养而患上了疾病。但是现在,许多富贵病都是因为我们吃得太多而导致的。每个医生在上岗前都有宣誓,这是他们的责任。但我希望你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吃的食物可以变成药品,而不是药品变成食物。这是更好的医生——食疗。

明日立秋,“大补第1菜”,每天一碗,祛湿润燥、养心养肺!3不吃,全家换季少生病!

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民间会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

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俗话说“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也就是说立秋,虽带了个“秋”字

却是继小暑、大暑之后的第三热节气

立秋后还有秋老虎

尤其今年的三伏天时间长

立秋处于中伏,闷热的感觉更明显

养生要清热解暑、滋阴润燥

养身厨房带来秋季养生2大重点

秋食白

立秋之后,养生要以

滋阴润燥为主

清热祛湿为辅

秋季养肺,白色入肺

常吃白色食物如梨、百合、藕等

立秋之一大补:莲藕

莲藕滋阴润燥

被称为立秋后之一大补

俗话说女子想要养出好气色,便不可三日无藕。

藕是养心血,补益之品。《食疗本草》记载它养血、补气、养神,久服轻身延年。

中医认为,生藕性甘偏凉,可以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是润燥佳品,适合上火、酒醉、烦渴的人食用。

我们说入秋贴秋膘

但是又怕吃多了油腻、上火

可以用莲藕炖排骨、猪蹄等吃

莲藕时节较短

可以制成藕粉,长期保存

自制藕粉

1、选藕:选老藕,出粉率高

2、破壁:莲藕切块,放入等量的清水,倒入破壁机打碎,重复用漏网和纱布过滤分离藕渣三四次

3、沉淀:静置一夜分离水和粉

4、吊粉:倒掉水分,用布袋装好藕粉,放在通风处晒干水分

5、刀削:削薄片保存即可

做好的藕粉可以每日冲泡饮用

也可以做成藕粉圆子,软糯清润

秋梨2吃

末伏不仅有暑热湿邪,还有秋季燥邪

梨清热润肺,花椒辛温化湿

花椒梨有助于祛湿养肺

尤其适合脾胃虚寒者

1

花椒梨

梨用筷子扎孔,放入花椒

上锅蒸20分钟即可

2

五汁饮

秋梨还可以跟莲藕搭配

做一碗清热生津的五汁饮

五汁饮:清热

食材:梨、藕、荸荠、芦根、麦冬

做法:直接榨汁即可

立秋汤

我们说立秋养生

不仅要清热解暑、更要滋阴润燥

夏季很多人喝

赤小豆、茯苓清热祛湿

但是到了换季还得再加上百合

赤小豆百合粥

做法:

1、大米、赤小豆、茯苓、百合按照10:1:1:1的比例洗净,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以上。

2、大米、赤小豆、茯苓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

3、赤小豆软烂后,放入百合,再煮10分钟即可。

秋食酸

秋季饮食要注意省辛增酸醋

也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秋天可以多吃点醋

《本草纲目》记载

醋能散诸热、治胃气、理经脉、消食

临床上,有的中药经醋炮制

可增加其疏肝入肝,活血散结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醋中含有川穹嗪

有助于活血化瘀、软化血管

日常生活用醋泡花生、醋泡蒜

有助于健胃消食、养护血管

红曲在我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曲有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

两者搭配做一道消食、护血管的

老醋烧排骨

红曲老醋排骨

食材:排骨、米醋、陈醋、香醋、红曲米水

做法:

1、排骨提前用葱姜料酒焯水去腥气,下锅煎制上色,放葱姜蒜、八角、香叶炒香。

2、加料酒去腥,倒入适量热水,烹入4勺陈醋、4勺米醋、4勺香醋,适量酱油、盐、胡椒粉、白糖调味,再放一点红曲米水增色。煮开锅后转小火炖煮。

3、炖40分钟后,大火收汁,最后出锅前少点些香醋即可。

入秋3不吃

1吃果不吃瓜

老话说“秋瓜烂肚”,瓜类食材大多偏凉,入秋后要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2少辛辣

入秋后天气会逐渐变得干燥,要少吃辛辣、 *** 性强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之类,以免上火。

3贴秋膘要适度

有些朋友一入秋就开始贴秋膘,一不小心进食过多,导致热量过剩,使人发胖。(养身厨房)

标签: 食疗养生 视频 素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