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的由来,马面裙的搭配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81 0
去北京才发现:女生都爱穿“马面裙”,搭配T恤、衬衫都好有气质

对于女生来说,裙子是夏季穿搭中必不可少的单品,清凉舒适,还能彰显出高级气质。市面上的裙子各式各样、五花八门,2023年夏天又流行怎样的裙子呢?

时尚是个轮回,这句话还真的是符合现代化的时尚法则。伴随着国风的盛行,如今法式裙、赫本裙都不兴了,“马面裙”才是时尚主流,国风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为了夏日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尤其是到了北京才发现,北京女生真的好爱穿“马面裙”,结合城市赋予的浓厚历史气息,大街上女生们的马面裙穿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优雅复古,好有气质!


一、什么是“马面裙”?有何优势特点?

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最早追溯到宋代,在明清时期流行。其共有4个裙门,两两重叠称为“马面”,每个朝代对马面裙都有不同的称谓。

明代的“月华裙”,清代的侧裥式(百褶裙)、襕干式(襕干裙)、凤尾式(凤尾裙),都能从称呼中了解到马面裙别样的特征。

马面裙版型好似喇叭状,和襦裙一样有刺绣、飘带,但是更好搭配。相比旗袍裙,马面裙的造型更加丰富,又比传统的百褶裙更加古朴、立体

而对比源自欧洲的伞裙,马面裙的颜色和图案更丰富,龙凤呈祥、祥云袅袅,国风味儿十足!


二、如何挑选合适的“马面裙”?主要看这3点

01.腰围合身是关键

挑选马面裙,最关键的就是腰围一定要合身,这样才能避免穿上后出现不合身的现象,影响整体塑形效果和造型美感。

线上购买马面裙,先了解自己的腰围再选择合适的尺码,更好是在线下购买,可以试穿,恰到好处的高腰和腰围,上身效果才优雅得体。

02.裙长优选全长/九分

马面裙对于裙长特别讲究,太短彰显不出优雅得体的气质,太长又容易影响身材塑形。

因此,挑选裙长要结合自身身高条件,身高低于160,优选九分马面裙,适当露肤更显轻盈;身高高于160,可以选择全长马面裙,把脚这盖住也不会导致裙摆触碰到地面

03.纯色与印花叠加

如今市面上的马面裙,部分款式结合了现代风格设计,反倒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优雅、复古感,比如纯色款,或满身印花款,显得太单调或太花哨。

建议尽量选择纯色与印花叠加的款式,“繁简结合”更有层次,将复古与现代感融会贯通,文雅又高贵


三、北京女生的马面裙穿搭示范

>>马面裙+T恤,简约舒适

马面裙的国风属性很强,若是搭配不当的话,容易显得过于成熟老气。将其与T恤进行搭配,用基础款来稀释马面裙的正规化,起到减龄效果,让人感觉简约舒适,又不乏时尚高级感。

>>马面裙+衬衣,气质高级

马面裙本身就是一种很显气质的单品,上半身搭配衬衫后,融入了些许正式性元素,无论是日常休闲还是职场通勤都能驾驭。建议衬衫首选低饱和度纯色系,材质优选真丝、缎面,与马面裙搭配更能提升气质。

>>马面裙+胸衣,复古个性

若是觉得马面裙风格太复古,上半身可以搭配更具现代化的服装,比如与胸衣进行组合,有种古今碰撞的时尚高级感,适当增加露肤凸显身材,也能展现出女性的柔美、性感与优雅。

(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中国人是啥时穿上衣服的?古代女子如何时尚穿搭?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上官云) 《清平乐》《大明风华》……近一段时间播出的几部古装剧,都颇受关注。除剧情外,或精致华丽、或简单大方的女性服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时代不同,服饰拥有不同特点,包括颜色、款式等等。在最近的热门书《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中,也介绍了不少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特点。

一部服饰史,同样也是一部文化史。

服饰起源与由来

据《鉴略·三皇纪》记载:“有巢氏以出 ,袭叶为衣裳。”这就是说,有巢氏教人们用树叶等做成衣服。也有人认为,服饰文化史即由此发端。

资料图:汉服爱好者身穿汉服进行祭月。 肖颖 摄

对服饰的起源,如今人们有着种种猜测: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原始居民的生存环境很恶劣,发明服饰是为了更好生活下去。

先秦时期的女子服饰风格较为质朴。在《诗经》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桑、蚕、丝、麻、衣的题材,大致可以看出此时的制衣用料。从款式看,包括衣裳与袍等等。

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以深衣为主,主要分为曲裾、直裾两种,男女均可穿着。汉蔡邕《独断》记载:“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此时,最初女子“曲裾深衣”比较常见: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看上去有点像个“喇叭”。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在汉墓中也曾发现襦裙实物。

唐代石榴裙曾是“潮流服饰”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女子的服饰在不断发生变化。唐代国力强盛,物质生活比较丰富,女子服饰有了更多花样。

唐代初期,女性日常服饰风尚大致是短衣长裙,继承了襦裙式样。短襦与长裙加上半臂、帔子和其他鞋服,呈现出唐代女子的时尚风貌。

资料图:此前,成都杜甫草堂传统服装社在元宵节之际举办唐装汉服霓裳羽衣服装秀欢度元宵佳节。安源 摄

“半臂”是一种短袖上衣,但只在唐代前期的女装中较为流行,唐代中晚期明显减少。

曾有古代服饰研究者表示,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其实,到武周、开元前后,衫子的领口才开得较低。此种装束一般也只在特定场合穿着,如在宫廷、闺房中。

唐代女性大多喜欢色彩浓艳的裙子,像“石榴裙”,便是颇受年轻女子喜爱的服饰。《开元天宝遗事》说长安仕女游春时,用“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帷”。白居易也写过“山石榴花染舞裙”。

此外,唐中期胡舞盛行。受此影响,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还渐渐出现了“女为胡妇学胡妆”的现象。

宋代褙子啥式样?瘦身窄袖 简洁精致

与唐代不同,宋代社会风尚比较内敛,衣冠服饰趋向拘谨与保守。

资料图:5月23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一位汉服爱好者在展示宋制汉服。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在宋代女服中,褙子比较具有代表性。它是宋代女性的日常常服,也是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样式素雅简洁,但也十分精致。

《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里提到,宋代褙子式样的主要特征为瘦身窄袖、对襟生色领、腋下开胯和不掣衿纽。“瘦身窄袖”也体现了修长清秀的宋代美女风格。

宋代女子依然穿纱罗之衫,但多加有衬衣,或者在衫子里面缀上一层衬里,做成夹衫的形式。如李清照词中所说“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

据报道,宋代女服以交领为多,从南薰殿旧藏宋代后妃、王诜《绣栊晓镜图》等绘画、出土陶俑等来看,皇室女性、贵妇的服饰以交领为主,宫廷内侍女服饰以圆领为主。

明代的搭配神器“比甲”

到了明代,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女性服饰时尚也开始发生变化。

有研究称,衫裙是明代女性上衣下裙装束的统称,衫身可以有各种纹样作为装饰。长衫是明代女性的正式外套,款式与短衫有点像,但衣身较长。

资料图:图为泉州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仪式上,明朝服装展示。 廖静 摄

还有一种无领对襟马甲,又称“比甲”,原本是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比甲在明代中期已经很盛行,颇受青年女子偏爱,堪称“搭配神器”。

披风是明代男女皆可外穿的款式。据说,女性穿披风时,通常内搭竖领长衫和马面裙,秋冬季披风则会用动物皮毛制成,可以御寒保暖。

实际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衣着风格总在发生变化。这些流行服饰恰恰也反映出一个时代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可以透视当时的社会风尚。(完)

明制汉服介绍——马面裙

明制汉服里,非常流行的款式——马面裙的前世今生。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没有确切历史记载,但“马面”其实是一种建筑名称,指的是城墙体系中用于防御的结构,因为裙门相似所以这种褶裙就俗称“马面裙”。


今天主要讲述马面裙的基本知识、各朝代特点和日常生活中马面裙的存在现状。

之一、马面裙始于明朝(其前身很可能是宋朝的两边裙,出土实物为福建黄升墓出土的裙子),清朝汉族女子也流行穿马面裙,并且延续至民国。马面裙的结构大致能分成三部分,裙门光滑无褶子,两侧打褶子,就像这样:



▲两侧有褶子,中间光滑呈一个整块

马面裙还有“裙襕”,这是一种呈条状的纹饰,有着特殊的寓意,或显示身份的高贵,或表示平安吉祥,多见的纹样有蝙蝠、云纹、灯笼、八仙过海、麒麟缠枝、龙凤和云蟒纹饰等等。



第二、各个时期马面裙的区别。马面裙盛行的时代是明代、清代、民国,而我们现在汉服商家设计的马面裙是新式马面裙。明朝的马面裙较为简洁,马面褶大且疏,为活褶,转动起来很好看,宛若月华,所以又叫做“月华裙”。明朝的马面裙有不加任何装饰的素色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加膝襕的裙子,就是那种有两道裙襕的裙子。

到了清代, *** 女子们喜欢穿马面裙,与前朝不同的是,清马面裙结构繁复,褶子细密,至多可以达到百褶,且都为死褶,清代马面裙重视马面的装饰,多用刺绣等方式装饰马面,有些马面裙门有繁复刺绣。

第三、马面裙在现代。随着汉服复兴运动,明制一直是同袍们的心头爱,明制汉服高端大气,马面裙中更有织金马面,显得气场非凡,所以马面裙不仅没有因为历史原因被遗忘在风烟中,反而在大家的创意下与现代服饰结合在一起,焕发了别样的美感。


您喜不喜欢马面裙呢?欢迎关注留言!您的支持是小编创作的动力,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大力关注转发收藏评论啊!

花开齐鲁石榴红⑨齐纨鲁缟 锦上“丹青” 鲁锦汉服亮相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视频加载中...

大众网记者 王丛 北京报道

【编者按】近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第二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在京开展。山东省民族宗教委甄选孔府三道茶、鲁锦汉服、拓片线装书、鸟虫篆书法、石榴文化、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鲁班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临清贡砖等体验项目参展,宣介中华民族多彩文化,展现我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突出成果。

汉服之美谓之华。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兴起,不少年轻人选择身着汉服行走在大街小巷。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服饰,山东也拥有自己的汉服代表。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鲁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山东体验项目中华丽亮相。

鲁锦历史悠久,是山东独有的民间手工提花织造纯棉纺织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织工精细、纹彩绚丽、灿烂似锦,1985年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将鲁西南民间织锦正式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经过长期发展,现代鲁锦依托于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现代的时尚观念,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对鲁锦织造技艺、鲁锦常用颜色面料和精美汉装、华服进行了展示。从汉服到明清服饰再到新中式和鲁锦服装,各式各样的服饰展品应接不暇,让观众在不同服饰的变迁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面裙的由来是我们在孔子博物馆里,将孔府收藏的马面裙整理归类的基础上,设计师运用现代的技艺手段进行改进,形成了现在的马面裙。”活动现场,展示讲解鲁锦汉服工作人员跟记者介绍道。“几千年来汉服在形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制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美学,鲁锦汉服更是以工艺之美尽展齐鲁文化之风。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的鲁锦汉服展区成为加强鲁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鲁锦汉服的参观体验中宣传鲁锦产品、讲好鲁锦历史、弘扬鲁锦文化,增强观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环时深度」从“马面裙争议”看文化挪用与尊重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近日,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迪奥一件标价2.9万元人民币的半身长裙,设计与中国传统服装马面裙高度相似,迪奥并没有在产品介绍中表明其设计灵感来源。7月23日,50余名中国在法留学生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迪奥旗舰店附近, *** 迪奥的文化挪用行为,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声。国外多地华人纷纷组织起和平 *** 活动:停止文化挪用!虽然网友强烈呼吁迪奥回应舆论关切,但品牌方至今未做任何表示。迪奥此前也曾使用旗袍、双鱼纹样等中国元素,但公开承认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而此次迪奥字里行间宣扬原创、独创,激起众怒,被认为是“文化傲慢”的表现。为此,本报邀请文化学者陶短房、中国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陈履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谈谈文化的挪用与尊重。

马面裙的前世今生

所谓“马面裙”,指一种用带褶皱的布连缀三块长方形无褶布片,形成的一种外观三片、实为单片式的半身女装,由于三块长方形布片形似马脸,且正中的一片应正对前方,故而得到“马面裙”的俗称。大多数文献更习惯用古老的泛称“襦裙”或“襦”。

裙服之所以要设置褶皱,是为了兼顾遮蔽下身和保持下身线条流畅的需要;用折叠内收的褶皱“收身”,避免裙服下摆过大不便;之所以要设置“光面”,最初是考虑女装常用的纹饰、图案需要保持完整,如果全是褶皱则会破碎难以分辨。因此不论古今中外,褶皱和光面都是裙袍类服饰的常见“设计语言”。

中国传统服饰起源很早,商代中晚期成书的《易经·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就是上衣,“裳”就是裙服,当时的“裳”男女都穿,就是一种带褶的服饰。战国末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军事需要让男性改穿方便骑马的裤装,在此后漫长岁月里,中国男性服饰历经螺旋式上升,形成了“上衣下裤”和“上下一体袍服”两大系列,这两大系列直到近代还分别以“中山装”和“中式对襟长袍”两种特色鲜明的服饰风靡一时。

中国女性服饰经历唐代、元代外来文化元素冲击后,至明代形成“上身比甲(对襟无袖半臂短衫),下身裙服”的“两截穿衣”着装规范,“马面裙”,正是从明代开始流行的。清代“马面裙”继续流行,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从苏联传入的“布拉吉”(连衣裙)抢去风头。所谓“汉服马面裙”或带有“马面裙”特点的“时装化古装”,则不过是“现代马面裙式裙装”的一个分支。中国古装在马面裙之前就流行的百褶裙、褶裥裙,马面裙之后流行的“国服裙”、超短裙,都不同程度采用了褶皱+光面的设计元素。而在国外,韩服中的经典服装“赤古里裙”,虽然是长上衣形制的袍装,却同样采用了褶皱+光面,用折叠内收褶皱“收身”的设计元素。而“赤古里”这一词的外来词特性(从元代保留下来的蒙古语发音),则生动表明其同样借鉴了外来元素。

客观上,迪奥在设计这款中长半身裙时是否借鉴了“明代百褶裙”,确实很难说清楚:迪奥裙的确有褶皱,但“马面”并不十分明显(其实只是相对平缓的细纹褶皱),且全黑无花,和传统明代百褶裙“在光面安排纹饰”的传统大相径庭。

更显著的区别是裙服的穿法:明代马面裙是“单片裙”,裙上自带系带,像围裙一样将中间一块“马面”正对两腿之间,然后在背后或侧面系上;“迪奥裙”则是典型的直筒裙,系带“抽口”的整体式裙身。 正如一些服饰爱好者在风波发生后所指出的,类似形制的、带褶皱和光面的裙式“女洋装”早已有之,已故英国戴安娜王妃就曾在几十年前穿过。更早几十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女士在少女时代也有身着类似款式“洋裙装”的留影。姑且不论引起风波的“迪奥裙”在设计时是否借鉴了中国“明代马面裙”的元素,即便借鉴了,设计师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借鉴,都是难以考证的事。

“明代百褶裙”是无明确发明人、更无明确“专利受益人”的服饰文化元素,是几百年前开始出现、传承流行几百年之久的一种“广谱大众性”服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当然可以将“明代百褶裙”视作自己文化传承的一个元素。

“明代百褶裙”本身就是多种文化杂糅演化的结果。其更流行的面料是提花棉纱,而棉布是南北朝时期从印度经中亚传入,提花技术则是宋末元初自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传至中国海南岛黎族。人类文化史,原本就是相互学习、借鉴、汲取的历史,语言、文字、服饰、饮食等“无专利、无专属”的文化元素,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是必须、必然、必要的。(陶短房)

品牌傲慢引发反感

马面裙在中国宋元时期形成,明清时期发扬光大,是非常重要的典范式的中国服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迪奥这款裙装对采用中国马面裙元素,未加说明,而是强调属于品牌的原创性,这其实不是知识产权直接抄袭问题,而是涉及文化上的尊重。过去,有不少国际品牌认为采用了中国文化元素,客观上为中国文化做了宣传,似乎抱着一种态度:“中国人得感谢我使用了你们的文化元素,得感谢我给你们扬名了,不表态,你又能怎么样?”而现在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加珍视和珍爱,对这种文化上的挪用非常关注,你不表达你的尊重和敬意,就是文化傲慢,年轻人就不答应。

这件事其实迪奥品牌方从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但这对品牌形象没什么好处。这件事引发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异见。我个人认为,品牌方完全可以借此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采用中国元素,中国人会很喜欢。这样拒绝承认,反倒激发了反感和矛盾。(张颐武,钟玉华采访整理)

文明的交流互鉴

说某一款裙子像某种裙子,如果涉及新型的服饰材料、新型的织造或印染的技术,某种经过专利注册的图案设计,是受到著作权、专利法保护的。如果抛开裙子的具体材质、 *** 以及具体的设计去谈“像”与“不像”,就是说二者文化或艺术上的“像”与“不像”。包括服饰在内的文化独享方式和知识产权有很大不同,因为前者没有创造人和知识产权拥有者主体,是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中国服饰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织造、印染的方式。进入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你学我,我学你,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常态。

中国人今天穿的衣服都不是中国历代传统的样式,也不是晚清至近代以来流行的长袍马褂。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吸收了与时代发展相应的外国服饰而有了普遍性的变化。而外国人的服饰、器物,包括生活方式也融合了一些中国元素,不仅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或东方艺术的特别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文化或东方艺术。这是交流互鉴的必然产物。这些文化现象中,所谓的抄袭与学习、借鉴、模仿以及吸收、融合等,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自从人类有了审美感知以及表现之后,人类文明发展史就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并成为原始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所以,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用同样的方式来创造自己的文明,都是从火的发现,从陶器的烧制,从美化自己,开始了文明的进程。其中陶器 *** 的一些基本 *** 和形制大致相同,这就是审美共同性的表现,这在许多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展厅中都可以一眼看出。

在审美大致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圆形、三角形、方形、旋涡形等形象,关于点、线、面等形式的广泛运用,包括图案中的连续、对称、均衡的方式等形式法则都是共同的创造。审美反映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之中,此后的服饰,包括纺织的方式 *** 等,也逐渐表现出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特色。

自从中国“丝绸之路”开通,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就出现了文化交流互鉴。在交流互鉴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在共同的审美基础上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和借鉴。在景德镇生产、卖到欧洲的纯正中国造型的瓷器上,往往画有欧洲人喜欢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当然,在地球上还有一些没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属于本民族原创的制瓷方式。这都是文明多样性的表现。

通过交流互鉴,中国有了在东汉之前没有的佛教,同时吸收了外来佛教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融于中国文化中的佛教艺术,这就是学习、模仿、借鉴。

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交流互鉴,如何看待审美的一些共同的原则以及相似性,这是一个历史观和艺术观的问题,不能把这种相似性看成是抄袭或者模仿。在交流互鉴中,彼此的学习、吸收和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文明中也客观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我们今天应该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在交流互鉴过程中的学习和模仿。(陈履生)

回头率真的高!被穿“马面裙”的上海女生惊艳,怪不得迪奥抄袭

马面裙是具有独特设计的女性时尚单品,它以马面图案为特色,通常位于裙子的底部或腰部,上身非常的有范!这种裙子可以展现出个性和时尚感,搭配上合适的上衣和鞋子,打造出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甜美可爱还是复古时髦,马面裙都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时尚选择。

look1 中式白衬衫+马面裙/小白鞋

这身马面裙套装真是太酷了,上衣米色衬衫+下裙马面裙的新中式搭配,白色+蓝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使外套随便怎么穿都好看,日常配个小白鞋舒适,又和上衣呼应。

look2 米色镂空针织衫+马面裙/平底鞋

马面裙配合着满地的银杏叶,唯美又浪漫,上衣是镂空的白色针织衫,略宽松的版型,扎进裙身优化比例,裙子对高妹友好,到脚面的长度显优雅。

look3 白色交领衬衫+黑金配色马面裙

成 *** 人尝试马面裙:白色交领衬衫+黑金配色的马面裙,古典又日常,这身即使通勤好像也没有违和感!随着岁月增长,越来越喜欢国风的元素了。

look4 中式外套+中式衬衫/改良版马面裙

这么穿整个气质拉满,甜妹变御姐!内搭国风衬衫十改良马面裙,裙子的口袋不仅好看且实用,除了可以双手插兜还很能装!配个和裙子同套的中式外套,秋天上班也能穿!

look5 盘扣白衬衫+马面裙

穿上马面裙去一趟北京天坛祈年殿:红墙蓝瓦,片片祈年,特意穿上马面裙去北京天坛公园,整体颜色好搭,感受下属于国风的大气美。

look6 白色一字肩毛衣+马面裙

主打的就是一个马面裙混搭:走一个古典与传统马面裙的结合,白色一字肩毛衣配个马面裙+珍珠项链,混搭穿出新时尚,一身白,出街还蛮优雅。

look7 黑色背心+马面裙

马面裙其实也可以日常舒适!配个黑色无袖背心和马面裙就能出街,不会显得夸张,黑色闭眼入不会出错。

look8 黑色西装+马面裙

织银在阳光下真的好美!奢华气质的国风马面裙,配个黑色西装外套,束个腰,这么穿融入日常穿搭,真的嘎嘎板正嘎嘎帅。

look9 小香风+马面裙

精致的小香风搭配国风范的马面裙,混搭出的效果可真不错!一点都没有违和感,而且无论是颜色、款式、还是金色的点缀,都恰到好处,大气高级。

look10 黑马甲+白T/马面裙

时尚的尽头是国风 !这次来了个简单的混搭,白色T恤和黑色马甲叠穿,配个黑色马面裙和马丁靴,酷酷的一套,更加日常好穿。

look11 开衫+吊带/马面裙

抛开汉服的概念,马面裙就是一条好看的半裙啊!不管是毛衣开衫还是吊带,都可以和它碰撞出新的时尚感。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增加口袋和裙门的防走光扣,美与实用并不矛盾,大胆的穿出街。

look12 中式白衬衫+马面裙

穿黑金马面裙的东方侠客:种草好久的马面裙,终于穿上了!满满的设计感,和设计的中式白衬衫+中式盘头超配!

秋天马面裙的穿搭就介绍到这里,感谢你花时间看完这篇文章。

啥是马面裙?迪奥陷入抄袭风波,中国设计之前干嘛了

奢侈品牌迪奥,发布了一款中长半身裙,被指抄袭中国古代汉族女子的马面裙。

有一个论调说是文化挪用,但在产品介绍中写道“采用标志性的 Dior 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着实让人气愤。

迪奥半身裙

迪奥半身裙,前后开口,其褶皱版型与马面裙基本一致,动态展示也明显有马面裙的特征。

马面裙是中国女子传统褶裙中重要款式之一,主要在明清盛行,四个裙门特征明显,周边辅以百褶款式。近年来,随着汉服在年轻人中流行,马面裙也一直是比较热门款式。

虽说马面裙版型,谁都可以借鉴,但迪奥把抄袭款说成“标志性”、“全新”,有点强取豪夺的意味。

马面裙

迪奥是世界级大品牌,全球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它的发声渠道多,也更具权威性。眼下在中国也只是 *** 发声,并没有一个机构或某家公司 *** 。即使抄袭马面裙,只要迪奥不认,或者只在中国认怂,恐怕更多的人还是会站迪奥。过不了多久,就真的成了迪奥的专属版型,马面裙反而成了替身。

感到不平的同时,也有一些东西更值得反思。

虽说近年来,国潮风大热,但国内有很多服装设计师,骨子里依然认为西方的才是世界级时尚,甚至认为日韩元素才是流行。不久前网剧《我叫刘金凤》就因为服装大量借鉴日本元素遭到下架。

有人说迪奥只借鉴版式,改面料、颜色,用纯黑营造高级感,让小众的汉服变成常服,是一种创新,这是中国设计师所缺少的。其实有失偏颇,中国商家很早就借鉴汉服元素进行服装设计,网上马面裙款式的常服也大有存在。

中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不缺美学,不缺元素,中国设计师其实也不缺创新,缺的是自信。

这条明代马面裙可太美了,细节惊艳

端庄大气的蓝底,华丽的妆花纹饰

近日,山东博物馆这件

被称为明代传世马面裙“标杆”的

蓝色织金妆花缎裙

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马面裙的纹样都代表什么?

马面裙可以有多美?

“超养眼”科普了解一下

马面裙是什么


马面裙

马面褶裥组成

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 ?

宋代,马面裙已初具雏形

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马面裙形制图

明代马面裙往往装饰有裙襕

(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称为“襕”)

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

动物类纹样如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

植物类纹样中

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益寿延年

△明 红色暗花缎绣云蟒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任于芹

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

和明代马面裙相比较

清代马面裙样式更繁复

“明代马面裙基本固定为

左右各几对大的对褶

而清代女子喜欢在马面裙的侧面

打细密的褶子,甚至百褶”

△清 红色暗花绸堆绫盘金绣边饰马面裙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清 红色暗花绸堆绫盘金绣边饰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马面裙有多美?


让不少网友直呼惊艳的

明代蓝色织金妆花缎裙

正是山东博物馆的“明星藏品”

于芹介绍

“这件马面裙为孔府旧藏

一般推断为衍圣公夫人的服饰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

也有可能是孔府其他尊贵女性的穿着

这种妆花缎的织造工艺已经达到了

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顶峰”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山东博物馆藏

缠枝四季花卉纹、回字纹

鸾鸟纹、花翟纹……

点缀在蓝色缎的裙料上

典雅而华丽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此外,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另一件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于芹说

“这件马面裙同为孔府旧藏

它的面料比较挺括

上面的花鸟图为典型的鲁绣

鲁绣不同于其它绣法

所用的线比较粗

绣出来的花纹非常立体”

△明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山东博物馆藏

该裙以红、绿、蓝、黄、黑等丝线

绣出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

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

洋溢着春日的气息

△明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博物馆里的马面裙还有哪些?

“超养眼”高清大图来了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细节)


△明 红色暗花缎绣云蟒裙 山东博物馆藏

△明 衍圣公朝服下裳 山东博物馆藏

△明 葱绿地织金妆花纱蟒裙 孔子博物馆藏

△明 墨绿色暗花纱单裙 孔子博物馆藏

△五彩提花绸绣人物纹鱼鳞褶月华马面裙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五彩提花绸绣人物纹鱼鳞褶月华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蓝缎饰平生富贵纹阑干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中国古称“华夏”,何为“华夏”?

礼仪之大,故称夏

服章之美,谓之华

让我们共同回眸凝望这“服章之美”

观其华丽典雅的外观

识其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这条明代马面裙可太美了,细节惊艳

端庄大气的蓝底,华丽的妆花纹饰

近日,山东博物馆这件

被称为明代传世马面裙“标杆”的

蓝色织金妆花缎裙

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马面裙的纹样都代表什么?

马面裙可以有多美?

“超养眼”科普了解一下

马面裙是什么?

马面裙

由马面和褶裥组成

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 ?

宋代,马面裙已初具雏形

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马面裙形制图

明代马面裙往往装饰有裙襕

(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称为“襕”)

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

动物类纹样如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

植物类纹样中

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益寿延年

△明 红色暗花缎绣云蟒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任于芹

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

和明代马面裙相比较

清代马面裙样式更繁复

“明代马面裙基本固定为

左右各几对大的对褶

而清代女子喜欢在马面裙的侧面

打细密的褶子, 甚至百褶”

△清 红色暗花绸堆绫盘金绣边饰马面裙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清 红色暗花绸堆绫盘金绣边饰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马面裙有多美?

让不少网友直呼惊艳的

明代蓝色织金妆花缎裙

正是山东博物馆的“明星藏品”

于芹介绍

“这件马面裙为孔府旧藏

马面裙的由来,马面裙的搭配-第1张图片-

一般推断为衍圣公夫人的服饰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

也有可能是孔府其他尊贵女性的穿着

这种妆花缎的 织造工艺已经达到了

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顶峰”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山东博物馆藏

缠枝四季花卉纹、回字纹

鸾鸟纹、花翟纹……

点缀在蓝色缎的裙料上

典雅而华丽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此外,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另一件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于芹说

“这件马面裙同为孔府旧藏

它的面料比较挺括

上面的花鸟图为典型的鲁绣

鲁绣不同于其他绣法

所用的线比较粗

绣出来的花纹非常立体”

△明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山东博物馆藏

该裙以红、绿、蓝、黄、黑等丝线

绣出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

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

洋溢着春日的气息

△明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博物馆里的马面裙还有哪些?

“超养眼”高清大图来了

△明 红色暗花缎绣云蟒裙 山东博物馆藏

△明 衍圣公朝服下裳 山东博物馆藏

△明 葱绿地织金妆花纱蟒裙 孔子博物馆藏

△明 墨绿色暗花纱单裙 孔子博物馆藏

△五彩提花绸绣人物纹鱼鳞褶月华马面裙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五彩提花绸绣人物纹鱼鳞褶月华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 蓝缎饰平生富贵纹阑干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中国古称“华夏”,何为“华夏”?

礼仪之大,故称夏

服章之美,谓之华

让我们共同回眸凝望这“服章之美”

观其华丽典雅的外观

识其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TF016

600年前“贵妇包包”,搭配什么汉服?博物馆联名马面裙来了

黄金打造的盒子,盒底刻着梵文六字箴言,盒面满是莲花纹、如意云纹,还镶嵌着耀眼的红宝石、蓝宝石和绿松石……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被网友惊叹为“明代贵妇链条包”,一度登上热搜。600年前大明贵妇包搭配什么衣服?11月7日记者了解到,联名华服马面裙馆方已经安排。“赏大明风华,品宋时清雅,衣袂飘然间,共同传承华夏千年之美”,双十一,南京市博物总馆携手知名国风品牌,将于10日上线推出“熠熠金辉”“雪梅月影”等三套四款联名华服。

挎着“明代贵妇包”,搭配什么衣服?

一只 *** 于600多年前的小金盒,曾亮相南京市博物总馆特展。在社交媒体流传后,令网友惊叹不已,这款“明朝贵妇包”居然如此时髦。网友纷纷表示被明代贵妇的精致生活给拿捏了。据馆方资料,这款金包名为“明朝嵌宝石莲纹金盒”,出土自南京将军山明成化十年沐斌继室夫人梅氏墓,挖掘之后藏于南京市博物总馆,它的主人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是黔国公沐斌的夫人—梅妙灯。她的高祖父曾经伴随朱元璋征战天下,她嫁给沐斌虽然不是正室,但是母凭子贵,被朝廷诰封为太夫人,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随之带走,所以她的墓中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

这件黄金方形链条包高1.7cm,边长8.5cm,相当于现在的零钱包大小,可以抽拉打开。盒面是用黄金 *** 的凸起莲花、如意云纹,立体感十足,在莲花纹的中心还镶嵌有各种有色宝石,在侧面装饰的是缠枝莲纹,就连底部都是以如意云纹作为装饰,并在中心配以圆形的梵文六字箴言,一切都是以宗教艺术为设计主题,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历经600年依然熠熠生辉,唯一遗憾的是中间的宝石遗失不见。目前,有专家研究认为,里面可能曾装着微缩版的佛经。

这款包包也成为网友的热门“复原款”。设想一下,背着这款时尚的明朝贵妇包,该搭配什么衣服呢?南京市博物总馆携手知名国风品牌推出的联名华服,就将帮你解决这问题。搭配汉服“熠熠金辉”闪耀着大明少女的贵气,上衣是暗纹提花面料,凑近看玫粉暗纹很漂亮,阳光下还有光泽,领子上的刺绣很密实,有一种珠宝散落在花丛中的感觉。下面搭配圆扁金并用的织金马面裙,根据莲纹金盒创作的纹样,在裙摆展开,转动起来,仿佛大明的贵气呈现在我们眼前,从色彩纹样到工艺都富贵感拉满,售价在400多元。

南宋梅纹银器化为雅致汉服

据介绍,另一款汉服则是宋代范儿,灵感来自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南宋镶金口刻梅花纹银盂和月影梅纹银盘都非常有宋代的雅致之美,花瓣形器壁上印有折枝梅,或含苞欲放,或花朵初绽,枝芽相交,姿容妖娆。月影梅纹银盘底纹为一树横斜的梅枝、一弯新月和卷舒的流云,这种纹饰也被称为“梅梢月”,让人联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专家推测,两者实为一套用具,使用时银盂置于银盘之上,银盘起的作用相当于瓷器中的盏托。

镶金口刻梅花纹银盂

月影梅纹银盘

南宋的梅纹银器仿佛化为一套汉服“雪梅月影”。衣服上用到很多秋冬感很强的面料,比如外套的粗花呢就很有质感,上面还用了盘绳绣花工艺,内搭衣领上都有,搭配的梅花小领巾上面的梅花还可以拿下来做头饰。

记者从南京市博物总馆了解到,汉服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点和博物馆的理念相契合。此外,在选择合作方方面,要有良好的信誉和一定知名度,十三余在年轻受众中还是很受欢迎的,所以就有了联名合作的意向。

年轻人开始把博物馆穿在身上

汉服不仅包含着汉族的染织绣等工艺和美学,更是传统文化的承载物,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外在表现之一。随着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增强,近年来汉服加速破圈。2020年天猫汉服品类年成交同比增长将近500%,2家汉服品牌销售破亿,超过1200家服饰品牌新增了汉服类目商品。像“十三余这样的汉服品牌”因与热播电视剧《梦华录》,以及《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推出联名汉服引发关注。目前汉服头部品牌把目光投向与博物馆联名,推出文物元素汉服。

比如,此前十三余与中国昆曲博物馆也推出联名款,在明制立领斜襟的长袄上加入一些配饰,下身是“官配”马面裙,与戏曲服装本身的设计也有相似之处。云肩上戏曲元素的配件,有多层次的柿蒂型,还有流苏的点缀,加以珍珠装饰。戏曲元素最足的水袖做了可拆卸的设计,当汉服与戏曲联动,惊艳了不少网友。釉色温润,如冰似玉的苏州博物馆的秘色瓷莲花碗,捕捉文物的质感,化为一套宋制背心叠穿的汉服,苏博珍藏的沈周花鸟册也化为一套少女风汉服。对美的自由意识逐渐苏醒,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汉服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写古风小说、画古风漫画的年轻人,也乐于尝试把历史与文化穿在自己的身上。

怎么让马面裙这样的传统文化从博物馆走向街头,成为这一代人的常服,重新在生活中流动起来,是小豆蔻儿和她创立的品牌“十三余”花了不少精力。用印花、刺绣、织金,做出各种风格不同的设计,还改良马面成为适合日常穿着的半身裙,让汉服走出二次元的世界,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标签: 马面裙 由来 搭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