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据记载,这一节日源自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人们会在此期间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清明也少不了节令美食,比如从祭祀食品演变而来的青团,还有子推馍、暖菇包、薄饼等。
青团口味更丰富
青团是清明时节最为出名的节令饮食,流行于上海、浙江等江南一带。人们通常在清明前后用艾草或一种名为“浆麦草”的野生植物的汁水,拌糯米粉 *** 成团子,再加入豆沙或莲蓉馅儿蒸制而成。做好的青团颜色青绿,与春季相得益彰,口感糯韧香甜等特点。
不同口味的青团。 新京报资料图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古时青团主要用作祭祀。青团在各地的叫法也不同,上海、宁波一带叫青团,杭州一带叫清明团子,四川叫清明菜粑粑,贵州叫清明粑,客家地区叫艾粄(bǎn),“粄”就是客家方言里各种糯米糕点的统称。
传统青团多是用清明节前后生长的嫩艾叶榨汁着色,现在市面上卖的青团也有用麦青汁或青菜、菠菜等植物的汁液着色。随着人们对于美食的创新,青团也变得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甜馅、咸馅之外,还有水果、乳酸菌、榴莲、哈密瓜等新风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不过,青团虽好吃,也不能贪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发文称,青团虽然好吃,但老人、小孩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食用要适量。这是因为青团馅料往往高糖、高脂、高热量,质地黏腻,应小口慢吞,谨防噎食,儿童要在成人监护下食用。另外,消费者在食用青团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汤羹、茶等,有助于消化、解腻、均衡营养。
清明节令美食还有这些
清明节期间,除了青团,各地还有不同代表性的美食,比如陕西和山西部分地区的子推馍、北京的枣糕、福建部分地区的薄饼等。
子推馍
陕北的子推馍,也叫“燕燕”。 新京报资料图
“三月里寒食又清明,燕燕钻满圪枣林”。清明前后,陕北延安、榆林地区的人们会用发酵面捏面花,可以捏成各种动物的形状,点缀颜色并蒸熟烘干,然后和枣串联起来, *** 过程叫作“捏燕燕”,上了年纪的人叫它“蒸子推”,也叫“蒸子垂”。
类似的,在山西部分地区,人们也会在清明前后 *** “子推馍”,看起来像古代武将的头盔,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各种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相传,清明前后吃“子推馍”的习俗源于寒食节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捏面花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奠。
枣糕
纪念介子推的美食还有“子推饼”,也就是北京枣糕,流行于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区。清明前后,人们会用发面夹枣蒸熟食用。过去人们会在清明时节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薄饼
清明吃薄饼是福建泉州、厦门地区的食俗,薄饼也叫“润饼菜”“擦饼”,以面粉为原料制成,食用时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蚵仔煎、芫荽等,还可以抹辣酱吃。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等。薄饼中所包的各种蔬菜,也有农苗兴旺、六畜茁壮的美好寓意。
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等地区清明前后的传统特色小吃,人们 *** 暖菇包来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暖菇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每年清明前夕正是鲜嫩时,当地人会采摘暖菇 *** 食物来吃。暖菇包的 *** 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包糍是用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团。暖菇包子则是用糯米与大米磨成米浆,配上干暖菇粉揉搓成多个小块,填入馅料,封口后装入蒸笼蒸熟。
芥菜饭
清明时节,芥菜味道最为鲜嫩,全国不少地区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春季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芥菜饭做法简单,只需要将芥菜清洗干净切段,和米饭一起放入锅中炒熟即可,也可以用电饭煲将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蒸熟,类似于煲仔饭。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当青稞遇见青团,来自阳光之城的粗粮“尖子生”还会与谁"组CP"?继青稞八宝饭之后
盒马又把青稞结合时令
玩出了“新花样”
今年青团季开启时
盒马与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了
一款奇遇青团
将青稞包进了青团里
青稞加上西 *** 民常喝的咸奶茶
做成了江南的时令小吃——青团
尝起来别有风味
当青稞遇到青团
青团、八宝饭让青稞变成网红食品
“青稞本身口感粗粝,微苦,如何才能让口感更加符合消费者口味,需要在馅料上再调整。”盒马自有品牌采购张进军说,“想到 *** 常喝的咸奶茶,跟青稞是个极为和谐的搭配,测试用了安佳奶酪调和奶茶香气,采取了喷雾干燥技术,保留了青稞粉的颗粒感,细腻中有沙感,后味略有青稞本身的苦味,与青团的糯米皮搭配更为适口。”
上市一个月以来,这款创新口味的青团目前在北方地区颇受欢迎,比如北京、济南、郑州等地,预计在清明前一周到达销售高峰。
*** 青稞,与盒马渊源颇深。2022年秋天,盒马的研发团队接到了一个临时任务:将上海对口援助的 *** 日喀则青稞,变成更贴近消费者的产品。 *** 自治区日喀则市被誉为“世界青稞之乡”,青稞产量约占自治区的五成。近年来,当地加强青稞产品研发,打造全产业链,提高品牌附加值,为当地农民打开“致富门”。对口支援日喀则五县的上海 *** 联络组,想到了盒马。
青团内馅包裹青稞颗粒
一个月后,采购研发团队合力交出两款不同口味的青稞风味八宝饭。今年春节期间,青稞八宝饭在盒马销售超过5万盒,一炮而红。作为粗粮界的“尖子生”,借助现代食品工艺,青稞变成了网红食品。
更多青稞新吃法正在“解锁”中
如今,除了八宝饭和青稞青团外,青稞挂面、青稞粽子、青稞八宝粥、青稞奶等多款商品也在盒马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研发。日喀则藏研食品有限公司的销售负责人鲍桂娜透露,延续青稞八宝饭的“思路”,目前盒马有一组研发人员正在“攻关”青稞粽子,新产品在内部组织的三次测评中,收获到的好评不少。
*** 青稞、土豆、培根,汇成一碗咸中带甜的八宝饭
另外一组研发人员也没有放松,他们发现植物奶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来说,是个很好的膳食补充。青稞又是中国独有的原粮,富含调节血糖、血脂的β-葡聚糖,低脂、高纤维、低升糖指数,适合有健康饮食消费需求的人群。青稞奶会不会是下一个植物基奶呢?
日喀则藏研食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在青稞“酶解”技术上的突破,让青稞奶成为可能。不只是液体奶,青稞还可以像小麦粉一样有“筋性”,用青稞做面包、饼干有嚼劲,适合当下消费者的口味。新一轮内测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黑芝麻、开心果、榛果,哪个更适合与青稞“组CP”做面包、饼干?
远在日喀则的藏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工厂厂长徐付利,刚刚跟同事一起参加了 *** 传统的春播开耕仪式。在 *** 待了十年,他对青稞颇有感情,陪伴着日喀则青稞从只有原粮青稞米,到现在打磨出近10款商品雏形,“我希望有一天,青稞能像燕麦一样,走进更多大众的生活。”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志刚
图 片 | 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 海岸君
徐汇青团测评来了!吃掉3.5斤青团的小编,告诉你口味排名!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这春和景明的时节
又将迎来一年一度青团季
今年青团口味层出不穷
为了替大家“探个路”
诚意满满的小编已经“夯掉”3.5斤青团
换来这份真材实料的徐汇青团测评!
赶快瞧一瞧
Mark住你的心头好~
青团,尝的就是一口春鲜
老字号青团大PK
?
01 · 龙华素斋·
纯正古法,手工精制,龙华禅食面点师傅匠心 *** 的净素青团,以春日亮眼的青绿色系,为你带来一口鲜嫩,让你把满满元气吃进嘴里!
眼下的龙华,花开正好。午后时分走进古寺,点一杯素咖啡或一壶香茶,搭配应季青团,不知不觉中,悠然度过一段春日惬意时光~
龙华素斋
地址:龙华路2787号,染香楼
02 · 乔家栅·
马兰头的清香,是春天更具代表性的滋味之一。中华老字号乔家栅的马兰头青团,外皮略带光泽,不粘牙,每一口都是春天限定的好味道~马兰头独有的香气萦绕齿间,切丁的豆腐干丰富了口感,越吃越香,一不留神,一个就下肚了。
荠菜肉青团,荠菜切得很细,越吃越鲜。目测菜肉比大概是6:4,荤素搭配,鲜美可口且营养均衡~
在一众绿油油青团里格外出挑的芒芒香果团,外皮柔韧耐嚼,内馅是芒果果酱,很浓稠,小小的芒果颗粒丰富了口感层次。仔细品味,芒芒香果团的香气和味道似乎与新鲜芒果关联不大,吃起来虽然不乏新奇感受,但不一定适合新鲜芒果的忠实拥趸,好奇宝宝倒是可以单买一个尝尝。
春日里的樱花很美,充满了梦幻感。软糯的樱花巧果团,外皮糯性较大,馅心很浓郁,像加强版可可牛奶的味道。新品青团的颜值相当高,强烈建议买一个细品~
当青团遇上咖啡,会碰撞出怎样的味蕾盛宴呢?不妨来乔家栅·西岸店或乔家栅非遗体验中心的乔咖啡,点上一杯香醇的现磨咖啡,配上几款心仪的青团,你便能在中西合璧的下午茶中收获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乔家栅·西岸店
地址:龙腾大道2900号
乔家栅·非遗体验中心
地址:淮海中路1314号
乔家栅·汇联商厦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
03 · 白玉兰食品·甜乐蜜店·
终日门庭若市的正宗“90”后白玉兰,自开店起就以物美价廉的大个头点心深受上海食客欢喜。
拿在手上就感觉很扎实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艾草香气浓郁。外皮略带韧劲,微粘牙。咬开一看,馅料超足,混合着芝麻与海苔碎的干肉松,丝丝分明,口感相当诱人。咸 *** 遇上甜滋滋,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这青团馅料丰富,个头硕大,吃下一个就管饱。答应小编,一定要买它!
一揭开黑洋沙青团的保鲜膜,芝麻香气就扑面而来~整个青团油光锃亮,外皮十分软糯,稍稍用力挤压,它就“露馅”了~
一口咬下去,流心芝麻瞬间爆浆,带来满口甜蜜!更有一颗颗完整的松子仁,在黑洋沙里畅快“游泳”~这款青团,嗜甜星人一定爱不释口~
白玉兰食品·甜乐蜜店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汇联商厦
04 · 沈大成·
始创于1875年的沈大成,现制青团外皮更显翠绿,与其他老字号青团放在一起时,相当具有辨识度~汇联商厦这家沈大成门店的玻璃橱窗后,一笼笼新鲜出炉的青团,个个体态饱满,油亮发光,令人垂涎欲滴!
迫不及待地一口咬开腌笃鲜笋丁青团,一大块包着笋丁的鲜肉,在鲜香汤汁的裹挟下滑入口中,春天最鲜美的味道随之在舌尖翩翩起舞~
沈大成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汇联商厦
05 · 虹口糕团·
虹口糕团的青团毫无“偶像包袱”,扁扁地“瘫”在柜台上,等着识货的美食爱好者将它带走~
虹口糕团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连同刚出炉的热气都一同打包装袋~吃起来外皮韧劲较大,不粘牙,馅料中的咸蛋黄与肉松粉被完全搅拌均匀,再用一圈咸蛋黄油包裹,鲜香四溢,口感细腻。
虹口糕团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汇联商厦
06 · 悦来芳·
据店员介绍,专注于经典老味道的悦来芳,今年有两款咸蛋黄肉松青团,区别在于,单个零卖的比称斤卖的馅料更多。
咸蛋黄肉松青团,皮不粘牙,内馅儿十分滋润,味道偏甜。经典黑麻青团,甜甜蜜蜜,一口咬下,感觉嘴里打翻了一个蜜罐~豆沙青团,整体软软糯糯,外皮有点粘牙,一 *** 浆。豆沙细腻且醇厚香浓,外皮的艾草味在豆沙衬托下更显馥郁清香。它家另有一款无蔗糖豆沙青团,对糖尿病人和控糖饮食者十分友好~
悦来芳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汇联商厦
07 · 杏花楼·
溯源咸蛋黄肉松青团的“网红”成长路,就不得不提杏花楼。当年,杏花楼推陈出新,研发出咸蛋黄肉松口味青团,一炮走红,每天卖出上万只还供不应求。有的市民不惜排队7小时,只为尝这一口春天里的新滋味。
杏花楼当红的咸蛋黄肉松口味青团,外皮甜甜的,韧劲较足,馅料半干半湿,蛋黄和肉松的味道不分伯仲,都很浓郁。
紫薯豆沙团,紫薯外皮很Q弹,豆沙细腻,干湿正好,香甜可口。
奇异粉团(草莓粉团),粉色的淡草莓味外皮搭配嫩黄的莲子芸豆绵密内馅,颜色清新可人,非常富有春天气息~啊呜一口,仿佛在吃冰皮月饼,每一口都甜到心坎里~
店员介绍说,三种口味一次all in的盒装三色团,是今年卖得更好的一款。毕竟对于没有尝过的新口味,大家都是既充满好奇心又怕买多踩雷。这样一盒三个,新老口味都有,就很完美~
杏花楼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汇联商厦
08 · 西区老大房·
中华老字号西区老大房,今年一共推出了豆沙青团、黑芝麻青团、咸蛋黄肉松味青团三款预包装青团,每盒都有4个。
西区老大房家的咸蛋黄肉松味青团,个头偏小,比较适合当小零食吃。馅不算多,但口味比例恰到好处。
西区老大房
地址:天钥桥路40-90号,汇联商厦
09 · 虫二酒肆·
杭帮菜老字号桂满陇旗下的虫二酒肆,今年也带来了两款新口味青团~在美罗城里洋溢着中式古风的就餐环境中,来上一份茉莉青提青团,别有一番风味!咖啡星人也可以选择来一盒生椰拿铁风味青团,解锁咖啡新“形态”~
虫二酒肆美罗城门店专属特惠
即日起至2023年4月1日,到店顾客均可享受38元两盒的优惠价(原价28元/盒)。
虫二酒肆
地址: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4F
10 · Family Mart全家·
在全家便利店就可以买到这款南市乔家栅(乔老爷)的豆沙青团、蛋黄肉松青团、青团组合装盒装青团,如果你是全家尊享会员,买青团还可以享受8.8折优惠~
建议入手青团组合装,一次就能尝遍豆沙、芝麻、蛋黄肉松、芋泥4款口味~其中,芋泥青团是芋泥与紫薯结合的馅心,香甜软糯,芋泥紫薯控闭眼冲!
全家美罗城门店专属特惠
即日起至2023年4月15日,凡在全家美罗城门店扫指定二维码加入全家尊享会员,即可额外获赠湃客咖啡大杯拿铁(冰or热)4杯,详情请咨询店员。
Family Mart全家
地址:美罗城等多门店
春意盎然的酒店手工“青团”
more delicious
11 · 上海东湖宾馆·
地址:东湖路70号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今年,东湖宾馆推出了陈皮豆沙、马兰头豆干、蔓越莓豆蓉、咸蛋黄肉松四款口味手工青团。
其中,蔓越莓豆蓉青团是创意满满的新口味。绿豆蓉口感甘甜绵密,搭配酸酸软软的蔓越莓,香甜可口。
12 · 上海衡山路十二号华邑酒店 ·
· 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
地址:衡山路12号;浦北路1号
今年,上海衡山路十二号华邑酒店与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大厨联手,臻选新鲜优质食材,共同推出了咸蛋黄肉松青团、鲜虾马兰头青团两款纯手工 *** 青团,为你带来一场舌尖上的春日之旅~
咸蛋黄肉松青团,沙酥流油的咸蛋黄夹杂着如丝如絮的肉松,咸中带甜,回味无穷。
鲜虾马兰头青团,将马兰头的清香与虾肉的鲜嫰完美融合,呈现出独特的鲜美春滋味~
欢迎各位美食爱好者
在文末留言
分享你觉得更好吃的青团
-END-
编辑:邱彩红
校对:陈海笑
味蕾上的江苏·本土美食志 日历 | 青团:咬一口,满嘴艾叶香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江苏跨江滨海、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盈,是我国有名的美食大省,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就诞生于此。千百年来,在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厨师和食客们融合南北烹饪技艺之长,用品类丰富的食材,在锅碗瓢盆间创造无数佳肴,既有精致大气的国宴名菜、工艺考究的“非遗”珍馐,也有寻常巷陌的小吃茶点、田间地头的乡土美食。
从2023年元旦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每天一推“味蕾上的江苏·本土美食志”。让我们一起带着敏感而挑剔的味蕾,品尝各地美食特色,寻觅烹饪文化根脉,感知人间烟火升腾。
美食简史
青团是江南地区传统特色小吃,色泽碧绿,软糯清香,甜而细腻。“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青团 *** 工艺,青团的基本原料是艾叶、糯米粉和豆沙等各种馅子。
艾叶是较早一批感受到春之气息的植物,早春时节便蓬勃生长。古时候,人们 *** 青团主要用于祭祀祖先,随着时间演替,这一功能日益淡化。如今,青团转变成一道时令性强的小吃,寓意为:让家人享受春的恩泽,一年到头生机盎然,健康向上。
对于购买的青团,如果想分辨其使用的色素是否天然,可通过加热 *** 辨别,天然绿的青团,加热后颜色会变暗、变淡;使用人工色素的青团,加热后则一般不会变色。
产地口味
江苏、浙江、上海等江南地区。外形圆圆胖胖,有一股独属于春天的清淡艾草香。馅料多样,有豆沙馅、芝麻馅、肉松蛋黄馅等。
烹饪手法
青团馅料多样,今天一起学习经典款,红豆沙馅青团的烹饪手法。
馅料原料:
植物油75毫升、白糖300克、红豆600克、盐适量。以上原料可做出约750克红豆沙,包40个青团。
青团皮:
黄米粉100克、糯米粉400克、艾草200克、植物油2大勺、适量盐、蜂蜜1大勺、食用碱1/2小勺。以上原料可包约40个青团。
步骤一
红豆提前浸泡一晚,之后用小火煮1小时,煮软后捞出红豆,过筛成豆沙;
步骤二
向平底锅中倒油,加入豆沙、盐和一半白糖,小火翻炒;
步骤三
待白糖化开后,再加另一半白糖,炒至豆沙成团,且可在锅里滑动时,即可盛出,红豆沙放凉后,分成每份20克的豆沙小球;
步骤四
糯米粉和黄米粉混合均匀后,加入蜂蜜、植物油,暂不搅拌;
步骤五
艾草焯水两次,之一次用清水,第二次在清水中加食用碱,将煮软的艾草连汤一起倒进搅拌机,打成糊;
步骤六
趁艾草糊非常热的时候,倒进糯米粉和黄米粉中,用手揉面团,至其颜色均匀、没有干粉,再用保鲜膜把面团包起来;
步骤七
在蒸架底部和手上抹一层油,取25克青团面团,搓成圆球后按扁,用大拇指在中间按出一个窝,捏掉面团的小尖角,将青团轻轻搓圆,放上蒸架;
步骤八
青团都包好后,放入蒸箱蒸10分钟,蒸好后,趁热在青团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油,保持青团的颜色和光泽,也防止它们互相粘连。
整理:刘春
制图:朱丹清
图片:金陵饭店
编辑: 刘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青团:与春天的千年之约来源:北京日报
张慧
虽然成为网红食品不过是近几年的事,青团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它发源于寒食节、兴起于清明节,经历过从寒食到祭品再到时令佳品的转变。
吃青团和缅怀先人、郊游踏青一样,都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青团一千多年的历史,意味着这些传统习俗也由一代代人重复了一千多回,舌尖的记忆代代传递着对新一年春天的美好期待。
1.寒食节的青白团子
是哪位美食界的“诗人”,之一个摘下春天的一抹绿色融入米团,创造出青团?历史已无从考证,关于青团的食物起源也有诸多论说。
有人认为青团的前身是唐宋时期的“粉团”或“水团”:“粉团”来自唐代端午节时,宫里颇受欢迎的节日小食,《岁时广记》有载:“唐宫中每端午造粉团、角黍饤金盘中,纤妙可爱。以小小角弓架射箭,射中粉团者得食。”而“水团”按照宋代吴自牧《梦粱录》的笔记,做法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其实就是汤圆。然而无论粉团还是水团,做法和吃的时令都与青团差距较大,所以主流观点更倾向于“青白团”的起源说。依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的解释:“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耳。”
《七修类稿》关于青团的起源点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青团这种小食,诞生于我国食俗文化代表之一的“寒食节”;二是青团的前身,也就是它青色的由来,也是来自寒食节曾经的食物——青精饭。
相传寒食节诞生于距今28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晋国公子重耳离开家乡、流离失所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直到辅佐重耳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功成”后,淡泊名利的介子推执意“身退”,携老母隐居绵山,不食君禄。晋文公三番五次请其出山不得,就想了一个放火烧山的馊点子,要把介子推逼出来。谁知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拒绝出山。失去臣子的晋文公追悔莫及,下令在介子推与其母祭日那天,即每年冬至日后的之一百零五天,全国禁止开灶用火以示追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它的由来除了“介子推纪念说”,还有“改火说”。改火习俗要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每逢初春时节是火灾高发时,因此人们将上一年保存下来的火种熄灭,即“禁火”;再重新钻燧取新火作为新一年的起点,即“改火”或者“换火”。“禁火”到“换火”之间有三到七天的间隔期,在这期间无火可用,人们必须提前准备好食物,通常以冷食度日,于是便有了“寒食节”。《周礼》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规定;唐宋寒食节时,宫中有赐火、取火的习俗;民间读书人也流行寒食节断火后,向邻家求新火点灯的习俗,王禹《寒食》诗里就有:“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不能举火为炊的寒食节能吃什么?唐代以前的寒食节食物并没有青团这一说,最常见的冷食是粥和饭。白居易的诗“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以及《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说的都是煮得较稠、之后放冷吃好几日的“冷粥”。有钱人家吃“醴酪”,即糯米酪、麦酪加杏仁粥等可以事先准备的食物。而南宋的《岁时广记》则记载了寒食节的另一种食物——“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这种用草叶染色的糯米饭在唐代时已广为人知,陆龟蒙有诗:“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除了道教,佛教对青精饭也相当推崇,唐代每逢浴佛节就要吃青精饭。对比青精饭和青团的 *** *** 、考虑青精饭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以及青精饭作为寒食节冷食的功能,可以推测:青团的出现是受到了青精饭的启发。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也认为,青团是在青精饭的基础上诞生的:“用杨桐叶,并细叶、冬青叶,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干食饭。今俗以夹麦青草捣汁,和糯米作青粉团,乌臼叶染乌饭作糕,是此遗意。”
艾草
2.清明节的清明果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大约形成于汉代,原本的意思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气的日期在寒食节之后的第三天。时间上的密切联系,注定了这两个节日的难舍难分。依据《后汉书·周举传》的记载,汉代的寒食节时间会持续一个月,到了晋代时改为三天。不管是三天还是一个月,时间上都覆盖了清明,所以清明时节去踏青以及祭祖的习俗就自然形成,把寒食节自己享用的青团,在清明节拿去祭祀也顺理成章。到了唐代,寒食节和清明节干脆合在一起,成了法定的“小长假”——公元736年,唐玄宗宣布“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公元777年,唐代宗诏令,唐朝衙门“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到贞元六年间,这个“小长假”的假日直接加到了七天。
最开始,寒食节是禁火迎新火、全民祭祀的大日子,而清明只是一个寻常节气,只因为连着寒食节,也顺带有了祭祀的功能。按照《梦粱录》记载,宋代清明节时,“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基,以尽思时之敬”。到了元代,寒食节的一个核心要素,禁火和改火的习俗被官府禁止,寒食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清明节的重要性反而凸显出来。
到了明清两代,清明节已经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以至于民间“只知清明,不知寒食”。不过虽然寒食节禁火和赐火的习俗基本消失,但寒食节的食俗之一——“青白团子”却变身“清明果”被完整继承下来。凭借“能事前准备、可以保留数天冷食”的优势,青团成了清明节祭祀的必备祭品。清代《清嘉录》就有:“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清朝文人徐达源的《吴门竹枝词》也说:“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
从史料记载来看,从明代中后期起,青团就一直流行于江南地区,据明万历《杭州府》记载:“清明,门檐遍插柳枝,亦戴于首……出郭扫墓,以纸钱挂墓树上,其米食用青团子。”清代美食评论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描述青团:“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明清时期,抱着幼儿走街串巷、邻里互赠“清明团子”也一度成为江南的新民俗。又因为清明时节流行踏青时带青团野餐,和北方人立春时吃春饼“咬春”类似,江南人管春天的之一口青团叫“尝春”。至于青团为什么能成为江南共同的春季时令之味,得归结于江南一带得天独厚的原材料条件。
鱼米之乡的江南,糯稻品种丰富、产量高,米食文化发达。汤圆、糯米糕、糯米藕以及青团的主要材料都是糯米。青团黏弹的口感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糯米品质。另一方面,一到清明时节,各种时令野菜纷纷破土而出,清香四溢。活跃在浙南地区的鼠曲草,以及生长在苏南、皖南地区的艾草,都是青团里绿野仙气的来源。人们把青绿色的植物收割,经过洗净、焯水、沥干、煮沸、加碱粉、过冷水等工序,再将碧绿浆汁与脱壳磨出的米粉反复揉撞,最后包入甜蜜馅料,上屉蒸熟——新一年的青团就此出炉。
之后青团走出江南,在岁月流转中占领了南方大部分地区,成为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春天的共同期待。不同地区的青团有不同的变体和叫法:在上海、苏州一带,人们依旧管它叫“青团”;南京人则将其唤作“春团”或“清明团”;到了宁波,当地人管它叫“青麻糍”;在温州,则被亲切唤作“清明饼”;也有地区管它叫“粑”,如成都的“叶儿粑”,以及安徽的“蒿子粑粑”;此外还有江西人口中的“艾米果”,绍兴的“清明馃”……
3.互联网时代的网红食物
春天来了,朋友圈里最火的食物是什么?青团一出场,就能占据“舞台”的中央。特别是在江浙沪地区,糕点店前总能排起长长的队伍,一些有名的店里甚至“一团难求”。人们耐心等待,只为拎两小袋现做现卖的青团回家,泡一壶春季新茶,再郑重请出这些个碧绿团子来品尝。很有可能,他们还会给青团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美滋滋地宣布:“尝一口春天的滋味。”
青团成为网红食物,靠的是耀眼夺目的颜值和话题性两大要素。前者来自青团珠圆玉润的身材和一袭浓浓春意的青色外衣。青团的青色和青草香气,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如草长莺飞,承载着春天特有的生发之息。即使在海量的互联网图片传播中,青团的图片也极具辨识度和美感,俗称“容易出片”。
另一大要素——话题性,也是青团天生的强项。节气是中国的时间美学,饮食也曾经跟随节气遵循“不时不食”的审美传统。不过在新兴培育技术和冷链物流的共同作用下,许多瓜果蔬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虽然便利,却因此少了一年一次、一期一会的兴奋感。唯独青团,是少有的季节限定食物。只有清明前后的青团才能获得艾草的滋润,拥有最清新的口感;并且江南春光短暂,能享用青团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十几天。现做的青团经不住久放,买来就要尽快与家人分享食用,才有好口感。时令限定,更让人对这场“与春天的约会”满怀期待。
有颜值、有话题,也要有内涵。推陈出新的青团馅料口味又给青团加了一把“火”。最开始青团的馅料大都是红豆沙或白糖黑芝麻馅,用甜蜜绵软的口感匹配艾草的清新。然而当2016年,上海某老字号酒店的大厨突发奇想,把蛋黄肉松馅包进糯米青团里时,人们才发现,原来青团的滋味还有无限可能。猪肉松的鲜香和蛋黄的油脂与青团的春意一起荡漾——蛋黄肉松青团,在不经意间把青团送进了新的元年:本地特色的兰头青团、春笋青团、荠菜鲜肉青团;水果一派的草莓青团、芒果青团、榴莲青团;咸味青团里的牛肉青团、腌笃鲜青团、蟹粉青团,甚至牛蛙青团、麻辣火锅青团……不管是什么馅料,遇到青草的清气和糯米粉的绵软,都会被浸润其中,找到喜好它的食客。
过去,青团是江南春天的时令食物,在青团还没有成为网红食物之前,北方人想要吃青团,只能倚仗热心肠的南方朋友恰好在春天来拜访时,给捎上一些新鲜的青团。除了指望南方朋友,有的人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艾草就用菠菜叶汁代替染色。北方艾草生长得少,很多人也不喜欢艾草的味道,所以就出现了用各种蔬菜 *** 的青团,不管从营养还是味道上,一点也不比艾草差。
然而当青团成为网红食品以后, *** 让吃青团更便捷。无论是苏州、上海,还是南京的青团店,只要开了网店,各种口味的青团都可以在线购买,最快隔天就能到达。还有追求新鲜滋味的青团爱好者们,会选择去店里排队购买现做的青团。青团热从南到北,北方城市的连锁便利店、老字号糕点店,甚至北京烤鸭店里也会在清明时节推出自制的青团。
青团的馅料和青团的获得途径变幻莫测,但不变的是国人传承千年与青团的春天之约。历经千年时光,青团不仅没有式微,反而越来越“红”。
在我国南方,清明节有买青团、吃青团的习俗。
异域风俗
日本草饼
日本草饼源自青团
和果子是日式甜品的总称,属于日本茶道文化里的糕饼技艺,从祭祀、贵族饮食逐渐进入日本百姓生活。和果子之美,带有浓烈的季节印记,但要说和果子的起源,则来自中国。日本遣唐使将唐代人的饮茶习惯和食俗文化带回了日本,所以和果子又称“唐果子”,许多在中国的糕点里还可以找到原型,比如说,日本的春季和果子——草饼,就来源于我国的青团。
和汉语里用小麦粉揉成的“饼”不同,日语里的“饼”通常指蒸熟再捣碎的米饭。所谓草饼就是用糯米团子做成的麻糬,包裹红豆馅;草饼里的青色则来自艾草叶、鼠麴草等春季草本植物,带有淡淡的青草香味——做法和工序与“青团”如出一辙,看起来也十分相像。
类似于青团的祭祀功能,日本青饼也曾被当成祭品。日本《皇大神宫仪式账》中有“三月例,三月节,新草饼作奉”的记载。三月三日又是日本的女儿节,和吃青团象征咬春一样,草饼之后也成为了代表春天的和果子。
时令佳酿
除了青团
清明还吃什么
隋唐时的寒食节,民间流行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叫作醴酪;南北朝的《齐民要术》里记载了一种环饼的寒具,以蜜调水和面之后油炸——这些小食在之后出现的清明节里自然也被人们 *** 和品尝。如果回到宋朝,你很可能在清明节的街市上买到麦糕、乳饼这些方便保存、携带的点心。坐在自家门槛前的孩童可能会手捧一种燕子形的面食,有蒸熟了吃的,也有用油煎来吃的。这种燕子形的面食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枣锢飞燕,传说是民间纪念介子推的祭品。《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中记载: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同样用来纪念介子推的食物还有子推馍。子推馍的形状像是古代武将的头盔。子推馍里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四周贴面花的顶子。面花的形状五花八门,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人们用梨树枝或细麻线将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风干,可以长期保存。这些寒食节的食物也像青团一样,后来渐渐成为清明节的食物。
闽南地区的清明节流行吃春饼,又名“润饼菜”。在泉州和厦门地区,都流行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卷上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主料的“春饼”。闽东地区的清明节有吃芥菜的习俗,特别是吃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
春分吃春味 老字号创新青团受热捧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京时间今天5时24分,我们迎来了春分节气。每年这个时候是江南地区家家户户吃青团的日子。在上海,老字号推出的新口味青团十分受欢迎,让消费者从老味道中感受着春天的新意。
一大早,上海市南京路附近的一家老字号青团店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市民游客赶来购买现场 *** 的手工青团。
为了让顾客们都能买到热腾腾的现做青团,老字号门店的师傅们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赶到店里,揉面、和馅、包、蒸,多道工序下来,一只只软糯可口的青团就出炉了。今年,店家创新推出了乳酪口味、青稞芋泥口味的青团,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青团还被许多小吃店、咖啡店加入到下午茶的餐点当中,商家通过创新青团汤圆、青团豆花等美食,让老味道成为新选择。
市民:蛮创新的,豆花、青团都是比较传统的食材,但是把它们结合融合在一起,口味还蛮喜欢的,很好吃。
青团上市!老字号传承经典各有亮点清明吃青团是传统的民俗。虽然现在离清明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春节过后,进入2月份以来,沪上各家老字号的青团已经陆续上市,这比往年要早了好几个星期。这些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今年沪上一些老字号很少推出新品种,但是不少老字号都通过调整,满足市场需求。
今天上午记者在九江路上的老字号王宝和看到,前来选购青团的市民不断,王宝和的蟹粉明虾、秘制叉烧、松仁豆沙和马兰头鲜笋四种口味的青团都很受市民欢迎。
上海“非遗”蟹宴技艺传承人、王宝和行政总厨王浩亲自掌勺,精心烹制青团馅料,很快一大锅清香扑鼻、色泽诱人的青团馅料就出锅了。
而一旁的点心操作间,虽然还没有到青团销售最旺的时候,但点心师傅们也是一刻也不停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各个特色经典口味的需求,今年王宝和推出了组合装,四只青团一盒,市民可以随意搭配。
王宝和行政总厨王浩告诉记者,推出四种口味,主要是让大家都能尝到四种口味独特的味道。在馅料中,蟹粉明虾青团是拳头产品,蟹粉明虾也得到过上海名菜奖。
在南京路上的老字号新雅旗舰店,青团开售的大幅标识已经醒目地布置在门头最醒目的位置,前来了解和购买青团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今年新雅青团主打7个品种,其中细沙、腌笃鲜、咸蛋黄肉松、荠菜虾肉、黄油腰果、川香牛肉和纯蟹粉都是看家品种。
“新雅纯手工青团,有盒装的,有单个卖的,还可以拼的哦。”营业员的吆喝让不少路过的市民和游客心动。
操作间里,师傅们分工明确,各道工序也是井然有序。据介绍,这几天师傅们每天早上6点就到这里来开始 *** ,当天 *** 出来的青团都是销售一空。
今年新雅在面皮调制上做了进一步地研发,使糯米和粳米的配比达到更好的口感。
新雅行政总厨黄任康告诉记者,经过一步步试验调整后,最后决定皮子是“ *** 开”。这样蒸出来的形状很挺括,吃口有咬劲,而且有弹性。买回去以后,基本上存放两天没有问题。如果要保存的时间长,建议还是要放在冰箱的冷藏里,想吃了再拿出来隔水蒸蒸,可以几乎还原到刚刚做出来的口感。
而在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总店,前来选购青团的市民也是不间断。咸蛋黄肉松、荠菜肉、芝士牛肉和鸡丝培根这四个经典品种依然受到市民欢迎。不少市民告诉记者,看到青团有卖了,赶紧过来尝鲜,一直知道杏花楼的青团是很好吃的。
操作间里,师傅们也是马不停蹄,一笼笼青团很快上市销售。
据介绍,今年杏花楼也没有推出新品,但是在青团保质期上做足了文章,分为四天和三十天两种。杏花楼餐饮部经理汪夏萍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的市场调研,知道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也是有对青团美味的需求,所以三十天包装的青团比往年增加了产量,这样便于通过物流进行销售,给外地的客人带去杏花楼的美味。
据介绍,虽然今年不少老字号青团上市销售早,但是每天销量都很不错,市民的尝鲜欲望强烈。
万物皆可青团?青团季来了!你pick哪款?2023年春天的味道是什么味道?作为春季的限定美食,每年之一次吃青团叫“尝春”。而今年的青团季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立春过后不久,不少老字号、糕点店和商超就陆续上架了青团,新出口味层出不穷。让我们紧跟春天的脚步,去看看今年的青团市场有哪些新口味。
潘甬兴糕点
在静安南阳路和常德路均有分店,凭借种类丰富、香甜软糯的30多种糕团小点心,以及实惠的价格,吸引着源源不断的食客,早上还供应早点,为周边白领提供早餐便利。
目前,店内售卖艾草豆沙青团和艾草蛋黄肉松青团两种经典款,纯手工 *** ,当日现做现卖,价格也相对亲民,可按个售卖,每个价格从4-8元不等。
据店员介绍,更受欢迎的是蛋黄肉松口味,外皮软糯不粘牙,包裹进一整颗沙松细腻的咸蛋黄,夹带着饱满的肉松,在艾草清香的晕染下,不甜不腻,老少皆宜。
大兴糕团
杭州网红糕点铺大兴糕团开到了上海久光百货,不出意料成为新晋人气王,主打的各类方糕经常不到晚上就已售罄。
据店员介绍,目前推出一款手作青团,最特殊的是采用粽叶配麻绳的包装,精致文雅,被不少人买回去当作伴手礼。在口味方面,一盒内涵盖豆沙、芝麻、雪菜笋丁三拼口味,咸甜控可以一盒搞定。
泸溪河春日团
选用东北糯米,四种口味,有甜有咸,包括牛奶芝士、蛋黄松松味、黑芝麻味、红豆味,售价为18元2盒。
在绿色包装的基础上,每一款口味的青团都被赋予了一个手绘人物的形象,为清新的春日气息增添了一份俏皮。
盒马鲜生
今年,盒马推出肥汁米线、小炒黄牛肉青团等一众新口味,又成为市场上的创新风向标。盒马数据显示,从2月初上市以来,青团在全国的销售十分迅猛,是去年同时期的7倍之多。
盒马工坊的研发负责人金颖说:“今年的青团上架虽然比往年早,但一上架就热销,从消费表现看,大家已经逐步接受了这款时令商品日常化,预计从现在到3月底,销量还会逐步走高。”
“今年的新口味——肥汁米线,创意来源于近来十分火爆的肥汁米线,肥汁米线因为汤底浓郁,酸辣有味而备受年轻消费者欢迎,把米线包进青团里,是继螺蛳粉青团后的又一次新尝试。”金颖表示,今年计划在全国门店推出7种不同口味的现蒸青团,其中笋干菜、咸蛋黄流心爆珠等6种是往年的经典款。
除肥汁米线青团外,今年盒马还有不少限定联名款上线,有与虎头局联名的小炒黄牛肉青团、也有与敦煌、安佳跨界联名的青稞奶酪青团,和形似小元宵的mini版小青团,此外也推出了衍生品,青团蛋糕、艾草蛋糕等。
清明到,你吃青团了吗?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清明节最有代表的食物莫过于青团。清明前后,用艾草汁揉入糯米粉,包上或甜或咸的馅料做成碧绿色的团子,青团之名由此而来。如今,青团也成了“网红”美食,口味上不断创新,变得更丰富了蛋黄肉松、奶黄椰蓉、奶香紫薯、芝士流心、荠菜鲜肉……那么青团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如何选购青团?吃青团有什么注意事项?我们邀请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霞为大家解答——
选购青团有窍门
购买食用青团时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闻,有浓郁植物清香味的原料都比较可靠。
二是看,颜色偏绿的为上品,发青发黑的是在煮艾草时,添加了过多的食用碱,或者艾草比较老。颜色过于亮丽也可能是使用了人工合成色素,可以通过加热后的颜色变化来辨别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
使用天然色素的在加热后,色彩会变淡、变暗、着色力下降,而使用人工合成色素的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三是捏,更好是买那种稍微有点韧劲的,软塌塌的青团是糯米成分偏多。
青团的营养价值
青团的主要原材料糯米,是极具保健价值的食材。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十分丰富。
中医认为,糯米有补虚、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虚汗,气短无力等。
青团好吃也不能贪多
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还需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青团不宜和大量油脂或 *** 性食物一同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宜与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酸奶或山楂一同食用。
青团要趁热吃,冷却后淀粉老化,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极易引起肠道疾病。青团更好是用蒸锅加热,而不要用微波炉,因为微波炉加热时间长了,青团容易变塌,影响口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源 视觉中国
编辑: 乔淳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台州百味︱为什么台州人把青团叫青餣(ye)清明。
薄如烟霭的雨丝,落在山间九曲回肠的小道上,行人缓缓,撑着素色的伞,来祭奠祖先。
而作为每个不以美食为主的节日都是耍流氓的吃货民族,即使是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的清明节,也少不了美食相伴。
明前的茶、艾草、春笋、荠菜……都是过了这一时节便大打折扣的美味。舌尖上的清明,回味那些记忆中的味道,与你共寄哀思。
在清明的记忆里,之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青团。
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唯独在台州叫青餣。“餣”是古字,普通话读yè,第四声。按照字典的释义,餣是“糕饼或糍粑类食品。”
青餣之所以叫青餣,除了它的外表是青色的以外,更主要的是它最关键的原材料叫做“青”。
“青”是一种野菜,有艾青、绵青、花青等不同品种,台州人多用绵青(学名鼠麴草)。
90年代的中国,90年代的农村,处于更大的变革之中,到处是工地,到处在施工。许多红砖蓝玻璃方方正正的房子拔地而起,一些二层高的石屋越来越少,渐渐陷入了孤境。
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有一幢老房子,以前住着两个老人,后来人去楼空,以至于现在仍突兀地立在那里。屋檐上杂草丛生,墙壁上青苔厚重,最惊喜的是,屋后的土坯上,长了一片葱郁的绵青。它长着黄色的小花,柔嫩的叶子上有细细的绒毛。
在农村,家家户户熟识,屋后栽的几把葱,花坛里种的红灿灿辣椒,往屋里吼一声,便会传来“你摘你摘,哎呀,摘就是了”,诸如此类豪气又爽朗的喊声。这天生地长的“青”,也就成了大家的共同财产。谁家想吃青餣了,从那儿路过,就顺手摘两把回去。
那个时候的大人,手艺都很好,下汤圆饺子、包粽子、织毛衣……都能露上两手。妈妈把“青”采来后洗净,焯水去苦涩味,捣烂成糊状后,揉进糯米粉中。团胚子做好了,便要加馅了,有咸甜两种。
爱甜的一般加豆沙馅,咸的就丰富多彩了,猪肉、虾仁、蘑菇、萝卜丝……喜欢的都可以剁得碎碎的,包进去。
包好了再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餣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青餣在台州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今年是个极特殊的年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氛围之下,清明祭扫也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但吃青餣的习俗不变,对青餣的喜爱不变。我们惦念的,触动心扉的,是青餣的那一口乡愁味,是老老少少在一张桌上话家常的温馨。
那一口绵软馨香,少不更事时咬下,长大成熟后仍在味蕾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