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牌子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4 0
香菇住上“空调房” 邹城钓鱼台村绽放产业振兴“蘑”力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日讯 初春乍暖还寒,沂南县孙祖镇的一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一簇簇灰褐色的羊肚菌竞相生长,娇嫩喜人,企业负责人正忙着查看大棚内的土壤温度、湿度等情况,随时掌握菌菇生长的最新变化。

“我们现在所有棚的羊肚菌是幼菇的生长阶段,在现在的温度下,再有个二三十天就能大量的上市。”山东润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李宁介绍。

人工种植菌菇周期短、效益高、市场前景广,因此备受当地种植户的喜欢。为提升产业价值,当地不少企业还与专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把现代食用菌高效生产与深加工技术有机结合,促进当地菌菇种植提质增效。

山东润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李宁说:“我们选择了和鲁东大学的食用菌团队进行合作,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选出了更加适合当地的品种,这样遗传性稳定,品相更好,产量也在逐步翻番。”

菌菇种植的成功“试水”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渠道,真正实现了村受益、企发展、民增收。

孙祖镇孙祖四村的村民尚彦丽在这里工作,她告诉记者:“每个月工资是3000左右,在这里离家近,这个年龄段在这里很适应。”

目前,沂南县的菌菇种植已颇具规模,可年产食用菌1.2万吨,总产值7320万元,覆盖平菇、香菇、木耳、羊肚菌等不同菌种。

山东润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李宁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打造订单式生产,开发多样化菌类预制菜,整个项目投产以后,我们能够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

闪电新闻记者 丁振年 孙硕 孙雪霏 通讯员 李明 陈宝铎 报道

探寻齐长城:长城脚下“智慧工厂”助民增收 香菇基地里“枯木变金”

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淄博报道

5月30日,“探寻齐长城” *** 主题活动走进淄博,探寻齐长城脚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蝶变。位于淄川区的七河生物西楼工厂,因地制宜利用果木碎屑生产香菇菌棒,建设香菇生产智慧工厂,为周边村民们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还推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合作农户分红,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七河生物西楼智慧工厂的恒温培养棚

炎炎夏日,海报新闻记者走进七河生物位于淄川区的西楼智慧工厂的培养棚,瞬间被阵阵凉意包裹,这里面恒温23℃,将果木枯枝制造的香菇菌棒培育成熟,再转入出菇棚。山东七河生物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出口、推广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是全球更大的香菇菌棒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香菇和平菇菌种、香菇菌棒、鲜干香菇等。

西楼智慧工厂是七河生物在淄川区建设完成的全球之一座香菇菌棒智慧工厂,年产菌棒2000万棒。通过智能化生产,实现生产全流程流水作业及数据互通互联。走进七河生物智慧工厂,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流水线上,智能控制系统通过5G *** 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AI,实现自动搅拌、自动装袋、智能灭菌、自动接种、自动刺孔、自动脱袋、自动上架码垛等生产工序流水作业,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实现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该工厂因地制宜,在附近县乡收购修剪苹果树的干枯枝木,粉碎后作为菌菇培养基。“这样长出的香菇,含有更丰富的香菇多糖,提取后可用于临床提高身体免疫力,附加值较高。”七河生物总经理助理王振东告诉记者,这些菌棒使用完后,还能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林资源的绿色生态循环利用。

在七河生物西楼智慧工厂,平均一个出菇棚配备一名工人

“平均一个出菇棚配备一名工人,目前在西楼智慧工厂为周边村镇的村民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王振东介绍,目前智慧工厂可实现“全季节”生产,村民们一年12个月都能在家门口工作。

同时,七河生物还创新推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种植,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创业。自2018年至今,七河生物共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菌棒培养车间5700平方米,食用菌培养大棚23000平方米,采取投资收益模式,每年为合作农户分红140万元,实现2086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达670元以上。

如今,在齐长城脚下淄川区的香菇智慧工厂里,农林废物变“黄金”,农民入园工作有“薪金”,农户投资收益有“股金”,一颗小小的香菇,承载了乡村振兴的企业责任和农民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全产业链产值达300亿元,建成全国更大食用菌交易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随州“一朵菇”打通“双循环”

随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香菇之乡”,一朵香菇端起了当地30万百姓的饭碗。 (视界网 高峰 摄)

裕国香菇工业旅游园区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 (视界网 李文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刘钰杨 通讯员 尚辰 孙文通

9月16日,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随州香菇惊艳亮相,一朵香菇牵动海内外万千味蕾。

随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香菇之乡”,每年香菇制棒达到3亿棒,共有30万人从事香菇制棒、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目前,随州建成全国更大的食用菌交易集散地、全国更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实现了“买全国、卖世界”,出口额稳居全省之一。

近年来,随州持续推进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自主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研发水平再上台阶,实现了由单纯外贸为主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质变。

做强品牌,“一朵菇”香飘海内外

9月13日,位于随州高新区的品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智能叉车在两个发货区域间来回穿梭。

国内发货区里,30多个工人正核对来自各电商平台的订单,将产品打包后快递发往全国。另一边,印着外文和中文“菇的辣克”的出口产品,按不同国家地区分类摆放,等待转运至集装货柜。

两个市场都能“菇”香四溢,靠的是“随州香菇”不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

创新成就品牌,品源公司就是更好的例证。2016年以前,品源公司以干香菇出口为主,因当时市场饱和、同质化竞争激烈,倒逼公司创新升级产品。经研发团队精心设计,2017年,品源推出 “菇的辣克” 香菇酱产品,主打清香即食,包装时尚,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第二年,“菇的辣克”首次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仅两年时间,“菇的辣克”出口值就达到1.2亿美元。

2021年,品源在全省食用菌加工企业率先通过海关AEO认证。“我们不以贴牌代工的方式降低成本,每件出口产品上都印着我们自己的商标。”品源副总经理张涛介绍,企业通过培育品牌逐步打开了海外市场,今年根据国内消费者口味,品源公司又新推出了香辣酱系列产品。

“我们在现有万吨级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投资100多万元,增设了一条新产线。”张涛表示,新产线将在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产能比现在翻一番,能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供货需求。

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龚峻介绍,为支持企业扩大品牌效应,开拓海内外市场,随州市先后出台了《随州市食用菌产业链实施方案》《随州市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等扶持政策,深化“两品一标”创建,加大对区域公共品牌的使用管理维护力度,发挥“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组合优势,进一步擦亮价值16.88亿元的“随州香菇”品牌。

文旅融合,“一朵菇”能吃还能玩

“香菇从点种到采摘需要经过这样几道工序……”9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位于曾都区的湖北宝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靳明兵正在给游客讲解一朵菇的成长历程。

宝蕈农业由随州乐鲜菌业与原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技术团队组建。起初,公司经营以育种、种植和粗加工为主,产销流程简单,附加值低,发展受限。

2020年,宝蕈投资建设了4000多平米的智能化大棚,建成“随州香菇品种繁育基地”;2021年引入净化车间及新产线后,年生产销售各类菌种达108万公斤。

“一朵菇,如何能吃、能赏,还能玩?”稳住了市场之后, 靳明兵开始探索农旅结合的新路径。

从四季皆有的采摘体验,到废弃菌渣作肥种出的有机蔬果,还有亲眼可见的珍稀菌种标本……宝蕈打出创新组合牌,将菌种研发、示范种植、研学科普、观光采摘集于一体。

“不仅吸引游客,带来了人气,带走了商品,还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在随州,像宝蕈这样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领域抢占国内消费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

以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裕国香菇工业旅游园区,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每年约10万游客走进裕国体验“好菇粮”的旅程。

随州香菇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碰撞出新的火花。

仅随县,就有三里岗“香菇小镇”“百里画廊”香菇主题农家乐、香菇采摘、香菇品尝、香菇种植等观光景点,“神农药菌谷生态科技旅游园”等观光项目。

副市长徐锋表示,随州市大力支持励香菇企业走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对通过评审的国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香菇企业,由市财政给予补贴。

科技赋能,春风十里菇香浓

湖北长久菌业的专用冷藏箱里,一排排存放菌株的玻璃试管整齐码放,试管内隐约可见白色的菌丝。

香菇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牌子-第1张图片-

“随州香菇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但要长久好下去,菌种就一定要好。”公司总经理龚长久介绍,作为随州市唯一食用菌一级菌种生产资质企业,长久菌业已有300多个食用菌种质资源菌株,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香菇菌株。

近年来,长久菌业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展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等科研工作。龚长久介绍,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4个,每年开展的香菇新品种试验菌株超过30个,参与选育和筛选的香菇新品种已占公司菌种销量的60%以上。

不仅是育种,科技创新贯穿着随州一朵菇的成长始终。

逸村、隆兴、庆丰等16家食用菌生产设备制造企业,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掌握着育菇“密码”;炎顺、塔儿山等9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遮阳、浇水等环节都可在手机上操作完成。

2021年,随州市《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中,“打造服务全国的菌种研发推广中心”被放在之一条的重要位置。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建鄂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市内企业与国内知名的菌种研发机构深度合作,用科技为“春风十里菇香浓”注入长久生命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卢氏: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万红 通讯员 余照龙

10月12日至13日,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派的专家组考核验收,卢氏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据了解,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要求实施生产与管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地管理体系,具有一定规模,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批准的种植区域。自2020年12月卢氏县进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期以来,围绕创建目标,紧盯七大体系,坚持高位统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组建高规格创建工作小组,压实各级责任,落实创建举措,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要求,选择有基地规模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越的杜关、东明、范里、沙河等15个乡镇作为创建单元,创建区域覆盖68个行政村,4350户农户,香菇种植面积1.3431万亩,年上棒量达1.5亿棒,年产量达到15万吨,达到全县香菇总产量的41.7%。

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高级检查员陈曦任线上组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樊恒明任现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一行7人,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质询、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卢氏县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一致认为卢氏县高度重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基地建设管理的七大体系有效建立并运行良好,各项标准制度落实到位,有力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

经专家组讨论,卢氏县以93.9分和20.4分加分项共计114.3分的创建工作成绩,顺利通过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

“我们将以此次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契机,扛牢发展责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我县香菇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同时要持续提升创建水平,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发挥到更大效益。”卢氏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万增表示。

行走齐长城丨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香菇从这里走向世界

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李义方 淄博报道

4 月10日至16日, *** 山东省委宣传部开展“走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 主题采访,聚焦??城沿线高质量发展,展现各类经济园区、文化遗产保护、遗址遗迹展示、 交通畅达工程、特色研学体验游等方面亮点和成就。4月11日,海报新闻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淄博沂源的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

据了解,该项目是2020年沂源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采取“联村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综合体模式,由山东七河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165亩,2020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成智能化制棒车间、冷链仓储物流平台等车间4.6万平方米,新上无人装袋机、自动网格上下架系统等机械60台,建有3条数字化菌棒生产线,年可生产香菇菌棒3000万棒,目前,已基本实现全产能运营。

“七河生物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国内外有18个生产基地,市场稳定、收益高。其中,源河菌棒厂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可创汇3000万美元,是全球更大的香菇菌棒智慧化生产基地,居行业龙头地位。”山东源河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副厂长张振明说。

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目前建成的“智慧化”智控中心,可以通过5G *** 实时对菌棒生产各环节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Al,并配装了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流水作业,可提高4倍生产效率,降低30%运营成本,能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此外,源河菌棒厂还与汇泉河香菇种植、楷园食品加工一体运营发展,通过利用当地优质果木原料,形成了“菌棒加工-香菇种植-香菇深加工”闭合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01个智慧化种植大棚日产菌菇4万多公斤!全球更大香菇菌棒生产基地在青投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天气寒冷,平度市蓼兰镇七河智慧化香菇菌棒产业园内却一派热火朝天,车辆穿梭不断、工人忙碌不停。棚内新上架的菌棒已长出朵朵鲜菇。出菇组技术员叶景龙打开手机App,各个大棚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实时数据,以及“故障告警”“数据分析”等在屏幕上一目了然。据介绍,有了智能化平台,一个人持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20多个大棚。

产业兴旺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引擎。2021年,依托七河生物独有的香菇和菌棒生产技术体系,平度市乡村振兴局整合资金6760万元,建设七河生物香菇智能产业园区二期工程,目前200个智慧化香菇种植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加上一期已经投用的101个智慧化大棚,总数达301个。“这是全球更大的菌棒生产基地,每天产量4万多公斤,年产能6000万菌棒。”青岛七河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静书安介绍,经过三期建设,目前七河生物香菇智慧化产业园种植大棚全部投用,加工车间也进入收尾阶段。

智慧化,是这个全球更大菌棒生产基地最鲜明的特点。据悉,棚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更大程度保证了产品质量,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不断搜集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通风、自动调温。项目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5G通信 *** ,实现从进料、育种、生产、加工、检测、储运和销售等全产业链智慧化决策、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实现香菇自动脱袋、自动注水、自动包装等数字化产业链的全覆盖。

“智能大棚里常年温度15摄氏度,冬不冷夏不热,每月工资六七千元,我计划租几个大棚自己种植香菇,全家人一起干,争取带动更多人致富。”在园区务工的蓼兰镇医官庄村村民孙彩艳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通讯员 孙京信)

(作者:李德银)

标签: 香菇 种植 基地 牌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