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功效与作用,香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66 0
调经止痛良药香附

【身边医药】第74期

导读:香附,原名“莎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莎草香附子”。传说,香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为了拯救乡民化身而成的药草。时至今日,褪去传说,香附作为传统中药,发挥着极为重要和庞大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大家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香附

Xiangfu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别名】莎草、香附子、雷 *** 、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用量用法】煎服,6~10g。

【选购指南】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375px,直径1~75px。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呈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以个大、肥壮、质嫩、折断面香气浓郁者为佳。

【贮藏保存】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使用注意】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用。

【效验单方】

扁平疣 香附10g,洗净碾碎,和鸡蛋或鸭蛋1个煎炒。隔日或隔2~4日吃一次,5~8次为1个疗程。【来源】<郭旭光.常见皮肤病药膳单验方.东方药膳.2008,7:37>

痛经 生香附、艾叶各20g,川椒6g。将以上药物共研为细末,炒热后以布包裹敷于腹痛处,每日数次。【来源】<郭旭光.常见皮肤病药膳单验方.东方药膳.2008,7:37>

颈椎腰椎骨节增生 香附子50g研成粉,为了增强黏性,可加适量的面粉及水,拌匀,做成药饼敷于痛处,用布固定后,用40~60瓦照明灯对准敷药的部位反复加热。12小时后将药取下,每天换药一次。7次为一疗程,重病者连用两个疗程。【来源】<郭旭光.常见皮肤病药膳单验方.东方药膳.2008,7:37>

十二指肠溃疡 姜黄18g,炒香附15g,共研细末,每次服2~3g。【来源】<英特.验方集萃. 妇女生活,2011,(6):59>

小儿疝气 香附、蜀椒各等分,新麸皮500g,大青盐3粒(约5~6g),陈醋适量,上药拌湿炒黄,用消毒纱布将上药包裹,将患儿扶抱或平卧,根据病情轻重辨证施治,选用名门、天枢、关元、气海、腹股沟等穴或阿是穴,于每日5点、12点、17点温热外敷,1周为1疗程。【来源】<张宽智.香附蜀椒散外敷治疗小儿疝气.中医外治杂志.1997,2:37>

香附,李时珍称为「女科之主帅」,尤其适合肝郁、情绪压抑的女性

香附这味中药最早不叫香附,叫做莎草(莎:音suō缩),也就是它的原植物的名字。直到《新修本草》开始,称“莎草根名香附子”,因为它的根互相依附连续而生,而且可以制香料,就更多的叫香附子了。

李时珍曾称香附为“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概括了香附的最常用两大功效——气滞、气郁类“气病”和妇科经产类疾病,特别适合既需要疏肝,又需要调经的女性。尤其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常常处于压抑的状态,很容易出现肝郁而月经不调。现代如果有这样的女性,也可以建议她使用带有香附的中药调理。

香附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精神抑郁、胸闷、两肋胀

香附有香气,芳香走窜,善于疏肝理气、解郁。常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中憋闷,常叹气,郁郁寡欢,两肋胀痛,痛无定处,胃腹胀闷感,精神抑郁等症状。

常配伍柴胡、芍药、枳壳、川芎同用,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如果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常导致胸闷、胃胀、呕吐、恶心、反酸、打嗝、食欲不振等情况,常配伍川芎、苍术、栀子、神曲等,疏肝解郁同时健脾,如《丹溪心法》越鞠丸。

心情抑郁,压力过大

2、腹痛、胃痛

胃痛、腹痛有一种情况属于寒凝气滞,或者有饮食积滞在胃部,脾胃不能消化所致。

香附善于疏肝气、解郁、止痛,常与高良姜配伍,同时温中祛寒,行气止痛,即良附丸

在临床上,良附丸可用于寒郁气结型胃炎,及痉挛性胃痛

用于一切气疾,包括心腹胀满、胸闷、打嗝、反酸、呕吐,以及宿酒不解,饮食不下等,常以香附配伍砂仁、甘草等,理气和胃,健脾消导,如《和剂局方》快气汤。

临床报道,以香附、苏梗为主组成变通香苏散,可用于慢性胃溃疡、消化性溃疡。

胃痛

3、月经不调

香附疏肝解郁,气行则血行,气血通调,则月经就恢复自然状态,香附被李时珍称为“女科之主帅”原因也是在于此。

月经不调,经期延后,常用香附、当归、川芎、熟地等同用,如《沈氏尊生书》香附芎归汤,以疏肝解郁,调理气血。

闭经、痛经,可与桃花、红花、川芎、五灵脂等活血祛瘀、通经药同用,如《类证治裁》通经丸。

如胞宫虚寒,月经不调,腹痛,不孕,白带过多,常与艾叶、肉桂、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丸。

4、痛经、 *** 胀痛

肝经经过生殖系统附近,有一些女性肝郁会出现痛经、两肋胀痛、 *** 胀痛,可以香附与柴胡、白芍、川芎等同用,如柴胡舒肝散,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如果兼有寒凝气滞,月经时腹痛,月经不调,常与艾叶同用,如《沈氏尊生书》艾附丸。

如果有肝郁气滞,导致 *** 结块胀痛,常用香附配伍柴胡、青皮、橘叶、当归、瓜蒌等同用,行气散结。

痛经

#守护她健康#

5、吐血、便血、崩漏

气血不调还容易引起出血证,导致吐血、便血、尿血、崩漏。

《普及本事方》以香附单用于非经期出血,崩漏下血不止。

《丹溪治法心要》以香附用于吐血,米汤送下。

6、胎动不安

气郁血滞,也用以导致妊娠腹痛,腰酸腰胀,胎动不安,或有习惯性流产,可用香附与延胡索、黄芩、白术同用,疏肝理气,安胎。

7、疝气疼痛

香附理气,不仅可用于女性,男性有气郁、气滞的症状也是可以用的,如疝气疼痛,时作时止,或阴囊偏坠硬痛,常以香附配乌药、小茴香、蜀椒等同用。

8、伤寒感冒

瘟疫、伤寒、感冒所致怕冷、身热、头痛无汗,胃满胸闷,食欲不振,常用香附配伍苏叶、陈皮、甘草等,如《和剂局方》香苏散。

妊娠或产后感冒,怕冷发热,可用香附配伍苏叶、葱白、豆豉、陈皮等同用,如香苏葱豉汤。

9、牙痛

香附功效与作用,香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第1张图片-

牙痛不止,《御院药方》香附子散,用香附与细辛水煎,漱口。

10、心痛证

寒凝气滞所致胸前区不适,心痛证,《圣济总录》莎草根散,以香附配伍丁香,疏肝理气,祛寒止痛。

11、耳聋

耳聋属气滞血瘀证,《医林改错》通气散,以香附配伍柴胡、川芎等。

#哆咖医生超能团#

二、现代药理作用

1、香附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活性。

2、提取物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并对中枢有安定作用。

3、对溃疡有保护作用。

4、挥发油有催眠、麻醉、镇痛作用。

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细菌和真菌有抑 *** 用。

6、有强心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7、水煎剂可明显增加胆汁流量,对肝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

8、提取物对支气管痉挛有保护作用。

9、醇提物有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同时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的作用。

三、使用注意

1、香附主要炮制 *** 有酒制香附、醋制香附、四制香附等,最常用的为醋香附,醋制后能增强疏肝止痛效果。

2、虚证、血虚气弱者,阴虚血热者,不宜单用香附。

醋香附

参考资料

《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景岳全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剂局方》《沈氏尊生书》《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按平台要求规定,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

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治消化系统疾病的8大类中药,它们都有哪些作用?

都说“民以食为天”,但消化系统疾病同样常困扰我们每个人。对于反复发作、症状复杂的消化疾病,中医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经验虽多,但必有法可循。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文峰教授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将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药分为8类。到底是哪8类中药?它们都有哪些作用呢?且看正文~

1. 制酸药

(1)乌贼骨、煅瓦楞子主要含碳酸钙,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有制酸止痛之功效。

(2)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

(3)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可抑制胃酸分泌。

(4)活血化瘀药之元胡、赤芍、郁金,能抑制胃酸分泌。

(5)清热药之栀子,对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 *** 用。

(6)苍术、砂仁、吴茱萸抑制或降低胃酸的分泌。

2.抗溃疡药

(1)清热药之黄连、蒲公英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2)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对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活血药之丹参、莪术、赤芍、延胡索、郁金、五灵脂对黏膜有保护作用。其中丹参对慢性胃溃疡和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莪术与鸡内金相配,具有活血消食之功效;而五灵脂、赤芍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同时具有抗溃疡作用。

另外,白及多配伍乌贼骨、三七粉治疗胃出血。白及的高度黏性能在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疮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保护和填塞溃疡穿孔的疮面。

(4)温中药之炮姜、吴茱萸、肉桂等,对溃疡有明显的抑 *** 用。研究发现,苍术对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有较强的抑 *** 用,且能抑制胃酸分泌;厚朴、木香、白芍、砂仁亦均有抑制胃酸之作用。

3.胃动力药

胃动力药多为理气药,能增强胃蠕动,兴奋胃运动。其中木香、陈皮、砂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能增强胃肠运动,排气除胀,又能解痉止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药,乌药的作用温和且持久,配伍百合可治疗各种胃痛,特别是顽固性胃痛。又如厚朴,小剂量具有收缩功能,大剂量则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此外,枳壳、桂枝、鸡内金、紫苏梗、木香等均具有兴奋和抑制平滑肌的双重作用。

4.胃解痉药

胃解痉药主要是指抑制胃肠运动亢进的药物,大部分为理气药。

(1)木香具有较强的舒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特别是止痛效果较好。

(2)陈皮、佛手护胃之常用药,可避免苦寒药、养阴药对胃之伤害。

(3)白芍小剂量可促进胃蠕动,大剂量则可解痉止痛,其解痉的成分主要是芍药苷。另外,其亦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保肝等作用。

(4)吴茱萸能对抗胃痉挛性收缩,抑制胃运动,有止痛、止呕吐作用。吴茱萸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则兴奋,高浓度则抑制。

(5)高良姜能抑制胃运动,降低胃张力,减少收缩幅度,另外还具有抑制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该类作用的药物还有川椒、肉桂、香附等。

5.抑制腺体分泌药

该类药多以燥湿和胃药为主。

(1)苍术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其挥发油还能抑制唾液腺、肠腺的分泌。

(2)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另外还具有镇吐、祛痰镇咳、镇静催眠、降眼压等作用。特别是与夏枯草配伍,具有很好的降低眼压的作用。

(3)代赭石具有镇静中枢、兴奋肠道的作用。研究证实,代赭石既具有抑制分泌作用,还可吸附分泌液。

(4)厚朴与苍术均具有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苍术健脾燥湿,但不理气,虚实皆可用之;而厚朴以破气为主,燥湿但不健脾,不能用于虚证,阴虚少津者二药均不可用。

另外吴茱萸、砂仁、白豆蔻亦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6.和胃止呕药

(1)半夏、生姜具有镇吐止呕作用。

(2)连翘具有镇吐作用,其主要是抑制延髓催吐感受器,适用于饮食积滞日久化热者。

另外,如藿香、吴茱萸、枇杷叶、竹茹、陈皮、砂仁、佛手等均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

7.抗幽门螺杆菌药

具有该作用的药多为清热药,如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另外还有化瘀药(丹参、赤芍、丹皮、莪术、三七),滋阴药(乌梅、麦冬),益气温阳药(黄芪、肉桂、高良姜),理气药(厚朴、槟榔),泻下药(大黄等)。

8.抗腹泻药

抗腹泻药分为解痉止泻药、涩肠止泻药、消炎止泻药。

(1)解痉止泻药:陈皮、砂仁、炮姜、肉桂、苍术、白术、党参、黄芪、木香、吴茱萸、高良姜、白芍、升麻、葛根、山楂、乌梅等。

(2)涩肠止泻药:诃子、五倍子、金樱子、芡实、赤石脂等。赤石脂为固涩功效比较全面的中药,其中以止泻、止血、止带效果更好。

(3)消炎止泻药: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苦参、败酱草、金银花等。从药理研究来看,黄连既能消除炎症,又能解痉调节肠功能,抑制肠液分泌。黄连、黄芩、黄柏在使用上有所区别,黄芩以清上焦肺部湿热为主,黄连以清中焦脾胃湿热为主,黄柏以清下焦膀胱湿热为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悦读中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

诗词与中医|从纳兰性德的词中一探“香附”之究竟




踏莎(suo)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等。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云:“莱公(寇莱公,即寇准)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词,俾工歌之。”认为调名创自北宋寇准。


“莎”,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广布于热带、温带,其块茎入药,叫“香附”,夏季开花。踏草是唐宋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这首词的大意是,月光如清水般澄澈,波纹似白练般微漾 ,水边有淡淡的烟霭和几株残柳。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此处的“韵拈风絮”引用了南朝才女谢道韫以飞絮咏雪的典故,“录成金石”引用了宋朝李清照协助丈夫赵明诚编撰《金石录》的典故。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如今却风华不再,每日就是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何其让人叹息。



上词中的“莎”,是一种常见的野草——莎草,其块茎入药,药名“香附”。



香附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香附的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香附的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香附的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 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香附片(粒),照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 *** 称为醋炙法)炒干,得醋香附。


1、药性不同:香附本身药性偏寒,但是经过醋熏制后的醋香附药性偏温;


2、功效有别:香附的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以及理气调中,同时还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醋香附的主要作用是疏肝止痛以及消食化滞。





材料:香附5克,猪肝250g,干玫瑰花5朵,葱段、姜片、橄榄油、淀粉、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1、猪肝洗净切片,加少许淀粉拌匀。

2、香附洗净,与玫瑰花一起,加3碗水,煮约10分钟出味后熄火,去渣留汤。

3、汤汁再煮滚,滴数滴橄榄油,入猪肝片、葱段、姜片,快火煮熟,加盐、料酒调味即可。


功效:活血调经。


<

香附,理气解郁,止痛调经

香附

【别名】莎草;香附子;雷 *** ;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药性】平性

【药味】辛;甘;苦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理气解郁,止痛调经

【主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禁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

1.5%香附流浸膏使子宫平滑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有抑制子宫的作用。香附还对月经不调有治疗作用。

2.香附挥发油有雌激素样作用。

3.香附有镇痛作用。香附醇提物有镇静、解热的作用。

4.香附有抗菌、抗炎作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本草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中药趣味小故事—香附

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有一年,古砀郡大旱,十月无雨,百草皆枯。索索迫于生计嫁到黄河边的一个茅庄,不料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胸闷腹痛,自从索索嫁来以后,丈夫安然无恙,问索索,索索也不知,丈夫隐约感到,索索身上有股香气,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于是便让索索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脸。

庄户人家闲着没事,又扯起索索看病的事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索索丈夫的耳朵里,竟成这样的话:“……索索每到一家,就脱去衣服,让大人小孩围过来闻……”丈夫虽有拯救乡亲之心,但决不容忍用这种方式来治病,于是夫妻两人常闹别扭。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丈夫终于下了毒手把索索害死了。名声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的,丈夫就把索索用秫秸一捆埋到了河边。不几天,就在索索的坟上长出几缕小草,窄窄的叶,挺挺的茎,蜂也围,蝶也绕,有人说:索索风流,死后也招小虫子。丈夫听后,挖地三尺,把尸骨深埋。可过了一段时间,小草又冒出,依然招蜂引蝶,丈夫又去挖出深埋,可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于是人们后悔了:索索死得冤屈,千万不要再挖了,将来万一再闹心口痛,说不定这草能治病……直到今天,尽管药名改叫香附子,可当地人仍叫它索索草。

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气止痛,必挖出其身,三个根球一个比一个深。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道地产区广东,河南,四川,栽培2-3年以上入药。

香附主要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的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全身气滞引起的疼痛,涨闷,血瘀等,香附对于全身的气滞都有良好的行气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气滞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五脏中较偏向于肝脏,其他脏腑心,脾等也有作用,所以常用于肝郁气滞的肋痛,气滞血瘀的心胸痛(冠心病),腹部胀气的腹痛等。

柴胡疏肝散有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组成。主要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胁肋疼痛,胸闷嗳气或情志抑郁不抒等。

2,肝气不舒或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除了本身有星期的作用外还兼有一定的活血的作用。

香附性比较平无论寒热虚实都可用,因此只要牵涉到气滞和妇女月经不调香附都可作为首选。

中药学之理气药

理气药

定义:以疏理气机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

功效:本类药物辛苦温而气香,主归脾、胃、肝、肺经。具有舒畅气机的作用,包括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

主治: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 *** 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陈皮

【主要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1、脾胃气滞证 2、湿痰、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3~9g。

陈皮

▲青皮

【主要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1、肝郁气滞证 2、食积腹痛,脘腹疼痛 3、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用法用量】煎服,3~9g。醋制疏肝止痛力强。

★枳实

【主要性能】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应用】1、胃肠积滞证 2、胸痹,结胸 3、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 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枳实

★木香

【主要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功效】行气,调中,止痛。

【应用】1、脾胃气滞证 2、泻痢里急后重 3、肝胆气滞证 4、胸痹

【用法用量】煎服,1.5~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实肠止泻。

木香

▲香附

【主要性能】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应用】1、肝郁气滞证 2、脾胃气滞腹痛 3、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增强。

※乌药

【主要性能】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驱寒。

【应用】1、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 2、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煎服,3~9g。

▲沉香

【主要性能】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应用】1、胸腹胀痛 2、胃寒呕吐 3、虚喘证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

0.5~1g。

檀香

【主要性能】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应用】胸腹寒凝气滞证。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川楝子

【主要性能】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1、肝郁诸痛 2、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以免中毒。脾胃虚寒者慎用。

荔枝核

【主要性能】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应用】1、疝气痛,睾丸肿痛 2、胃脘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佛手

【主要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1、胸胁胀痛 2、脘腹疼痛 3、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9g。

香橼

【主要性能】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1、肝郁肋痛 2、脘腹胀痛 3、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9g。

玫瑰花

【主要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应用】1、肝胃气痛 2、月经不调, *** 胀痛 3、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1.5~6g。

※薤白

【主要性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1、胸痹证 2、脘腹胀痛,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煎服,5~9g。

大腹皮

【主要性能】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应用】1、胃肠气滞证 2、、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柿蒂

【主要性能】苦、涩,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应用】呃逆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刀豆

【主要性能】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降气之呃,温肾助阳。

【应用】1、呃逆,呕吐 2、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刀豆所含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毒成分。

100℃即能被破坏

甘松

【主要性能】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应用】1、脾胃寒凝气滞证 2、脾胃不和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九香虫

【主要性能】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1、胸肋、脘腹胀痛 2、肾阳虚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剂服,1.5~3g。

娑罗子

【主要性能】甘,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应用】肝郁气滞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

绿萼梅

【主要性能】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应用】1、肝胃气痛 2、梅核气

【用法用量】煎服,3~5g。

中药古今研究:香附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2、《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3、《本草备要》:“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利三焦,解六郁,止诸痛。治多怒多忧,痰饮痞满,胸肿腹胀,饮食积聚,霍乱吐泻,肾气香港脚,痈疽疮疡。”

4、《本草便读》:“入肝脾而开郁,为血因气滞之方;理胎产以调经,有气顺血行之理;其味辛甘带苦,故生者有解表之功;其质香燥而温,经制服得纯和之妙。乃女科之圣药,为气病之专司。”

5、《本草撮要》:“功专下气解郁;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山栀能降郁火;得茯苓能交心肾;得茴香、补骨脂能引气归元;得浓朴则决壅消胀;得艾叶能暖子宫;得高良姜治心脾冷痛;得乌药为青囊丸,得黄连名黄鹤丹,二者皆治百病,得乌苏安胎。青盐炒入肾,酒浸炒行经络,醋浸炒消积聚,姜汁炒化痰饮,炒黑止血。忌铁。”

6、《本草分经》:“辛香微苦微甘,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调一切,气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消积调经,乃治标之品,损气耗血。”

7、《本草新编》:“专解气郁气疼,调经逐瘀,除皮肤瘙痒,止霍乱吐逆,崩漏下血,乳肿痈疮,皆可治疗。宿食能消,泄泻能固,长毛发,引血药至气分,此乃气血中必用之品。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

8、《本草易读》:“理一切气血,止诸般疼痛。解情思之结郁,除胸腹之客热。霍乱吐泻之疾,痰饮痞满之 。消饮食而攻积聚,治崩漏而止带下,调月经而理胎产,平痈疽而解疮疡。”

9、《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也,则有推行之意。开郁气而调诸气,宽中消食,止呕吐,和中养胃,进食。气血调而阴阳固守,忧郁开而疾病不生,开郁调气要药,女人之至宝也。”

10、《雷公炮制药性解》:“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

11、《药鉴》:“乃血中气药,诸血气方中所必用者也。快气开郁,逐瘀调经。除皮肤瘙痒外邪,止霍乱吐逆内证。”

12、《药笼小品》:“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利三焦,解六郁。治崩中带下,月候不调。”

13、《玉楸药解》:“开郁止痛,治肝家诸证。”

14、《顾松园医镜》:“开郁快气,发表散邪。消痰化食,治心腹之疼;调经止带,理胎产之疾,为三焦肝经气分之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也。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

15、《医学入门》:“味轻辛散,能充皮毛发,去寒气及皮肤病疹,胸中虚热,消食下气,治一切霍乱,心腹疼痛,肾气膀胱冷。”

16、《本草经疏》:“香附香燥,苦温带辛。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误犯则愈先期矣。”

17、《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18、《本草图经》:“治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心忪少气。”

19、《本草经集注》:“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20、《本草经解》:“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醋炒)”

21、《本草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时珍)。”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挥发油,还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醋香附不得少于0.8%(mL/g)。

2、作用:本品有镇痛、抗炎、解热、强心、降低血压、抑菌、调节消化系统、保肝等作用;还具有减弱未 孕 子 宫平滑肌收缩和缓解痛 经的作用。


紫苏叶浑身是宝,还有这4大功效,能治疗不少疾病!

说到紫苏叶,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都不陌生。虽然有很多人都说吃紫苏叶好,但是不知道怎么个好法,也不知道如何吃才好。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紫苏叶进行适当的了解。

紫苏叶,别称苏叶、赤苏、紫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子苏,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紫苏叶食疗作用有: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

紫苏叶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药材。具体的药用功效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一、紫苏叶具行气宽中,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症,有和胃止呕的功效。偏寒者,每次服用紫苏叶可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则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则常与半夏、厚朴同用,效果皆是极佳的。

二、紫苏叶味辛、性温,可理气、和营。人们常将紫苏叶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病症,常配以伍杏仁、前胡等服用,如杏苏散,疗效极佳。若是兼有气滞胸闷者,则可配以伍香附、陈皮等服用,如苏散。

三、紫苏叶有着清热解毒、抑制真菌生长、升血糖、凝血、促进肠蠕动、镇静安眠等功效,它可治疗全身风疹瘙痒、寻常疣、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等病症,还可用于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

四、紫苏叶可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服用后可达到止呕、安胎的效果。此外,紫苏叶还可解毒,用于缓解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效果显著。

以上是紫苏叶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作用,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食用这个紫苏叶,才会对身体较好呢?以下几个食用 *** 是不错的。

一、紫苏叶最简单的一个吃法就是熬粥,可以在熬好的白米粥中放入几片紫苏叶的嫩叶,这样会有一股令人愉悦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二、紫苏叶拌黄瓜,材料:黄瓜500克,紫苏叶100克(红、绿皆可)、精盐、味精、香油、白醋、白糖。做法:先将紫苏叶洗净,加盐杀一下,并切碎。黄瓜洗净、去皮、切丝,放入小盆中,撒上精盐、味精、白醋和适量白糖拌匀,再把切好的紫苏叶撒在黄瓜丝上,淋上香油拌匀,装盘上桌,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爽口,风味独特。

三、鲜紫苏叶滚鱼头,材料:紫苏叶15克、大鱼头1个、生姜3片、生葱少许。

做法:紫苏叶洗净切碎,鱼头开边去鳃、洗净、以盐拌腌,并拍上干生粉,起油下姜,下鱼头稍煎,并加入少许绍酒。之后再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待水煮沸至刚熟,放入紫苏叶、葱稍滚,再放少许盐便可起锅食用。

四、炒紫苏叶,材料:紫苏叶,花生油,味精,蒜,柿子椒,红椒,精盐。

做法:(1)紫苏叶切碎、蒜切末、青椒红椒切碎丁。(2)坐锅热油,放紫苏叶爆香盛起。(3)锅中留底油,下蒜末、青红椒炒出辣香,倒入紫苏叶炒匀,放盐、味精调味装盘。

香附子茯苓女贞子滋阴宁神解郁与失眠

香附子茯苓女贞子滋阴宁神解郁与失眠。

香附子茯苓女贞子配伍,治疗调理:

1.心烦失眠多梦。

2月经不调,经前期综合症。黄体期出现周期性的情感行为和躯体不适为特征的综合症,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周期反复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减退、神经质、易激动等。

3.黄褐斑,皮肤暗斑等。

4.肝气郁结症。急躁易怒、情绪抑郁甚至焦虑等。

5.胸闷口干腹胀。

6.乳腺增生。

7.神经衰弱。长期处在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失调现象。

8.护肝健脾胃。对肝脾不和症状厌油腻、食欲下降、腹胀、咽部异物感、头晕目眩等作用。

9.调理功能性不孕不育。功能性不孕症一般多指无确切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症,多指情志因素及免疫特色紊乱。

10,改善阴虚痰湿郁滞结症。多指情志内伤起居失当所致内生五邪特色。

标签: 功效 作用 副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