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句-问答-

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句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57 0
重阳节寄情,欣赏十首古诗词,体会古人之情怀,领悟民族伟大精神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尊老是我国传统文化,在这一天释放出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历代相传,是每一位国人不能丢下的民族传统。在这一天,古代的诗人、词人会借重阳节抒 *** 感,写出许多情景交融的作品,充斥着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

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凝聚,经历了时间的洗礼,重阳节在我国历久弥新,在我国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据史料记载,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代,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重阳节是庆祝丰收、驱邪避灾,欢宴祈祷的日子。

历来,重阳赏菊是古代沿袭下来的风俗,起源于陶渊明,所以重阳节又称作“赏菊节”。另外,在民间,重阳节还有登高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登高可以让人心旷神怡,有去病的目的。再有,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登高吃糕,寓意步步登高。

古代文人在重阳节施展才华,以重阳节为主题,创作出太多流传千古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经典,也肩负起传承我国古老文化的使命。在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之中,还能让现代读者领略不同时代古人的思想情感,诸多佳句,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阳节,时值深秋,金菊斗艳,大地孕育着粮食,农人大丰收,同时万物衰败,草木凋零,此情此景让文人内心充满感慨与悲伤。所以,在古人的诗词之中,比较常见的感情便是丰收与悲情。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会有思念家乡,思念手足之情。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比如杜甫所处的时代,忧国忧民更加浓重,加之诗人常年背井离乡,重阳登高满怀忧愁,又因疾病缠身与国势垂危,仕途坎坷多重因素下,让杜甫的愁情更加浓重。李白的诗更加关心民生,重阳登高消灾,同情百姓之苦愈加浓重,哀民生之艰难。李清照的词体现的是孤独,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看到晚秋悲凉的景色,四年丈夫,内心日渐憔悴,悲苦与孤独油然而生。

重阳赏菊,古人寄情于菊花的精神,其一是傲霜而不颓废的志节,其二是坚贞不渝的品质,其三是高尚不庸俗的境界,其四是淡泊名利的意趣。这四种情怀,是古人在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寄情,深深的影响着后辈人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世界观。

不论哪个朝代的文人,他们所创作出的佳作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操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传承文化的价值追求,丰富了“百善孝为先”的精神内涵与传统美德。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文人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让我们一起传承我国古老文化,并向世界宣誓: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庆幸,我们自豪!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折桂令·对青山强整乌纱

<元>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

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九日

<唐>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闲居

<魏晋> 陶渊明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和韩魏公

<宋>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八首经典重阳诗词: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望远,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2.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析: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3.

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句-第1张图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4.

《折桂令·九日》——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赏析: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5.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赏析: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6.

《行香子·天与秋光》——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赏析: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得太慢了。



7.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赏析: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8.

《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赏析: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重阳以孝为先,读十首古诗词,体会古人多重情感,感叹祖国的伟大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爱老,这个节日最能够体现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最能彰显我国人民的优良品德。所以,作为一位国人,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有资格骄傲,几千年的传统沉淀,让国人具备傲人的高尚品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体会古人对重阳节的看法与情感。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因为九是更大的数字,寓意着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在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6年,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据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到李唐时期达到顶峰。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期,重阳节被唐德宗李适定为全国三大节日之一,可见该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

重阳节的源头是古代祭祀“大火”星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知,祭祀“大火”星的习俗慢慢衰退,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样是随着时间的沉淀,重阳节孕育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华的“孝”文化的传播,其次是“寿”文化的美德,其三是“雅”文化的形成。前两个文化很好理解,“雅”文化则是重阳节的赏菊、登高等等文化的形成,历朝历代文人的文字,更是给重阳节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

作为老年人的节日,不少老年人在这一天钟情于大自然,欣赏这美妙的秋色,或者沉醉于登高游览的情趣之中,自我放飞,又能舒筋活血,何乐而不为。登高不仅是重阳节的“保留节目”,还是古代文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所做诗词的“专利”,因而重阳节又被称作登高节。另外,在我国各地,在重阳节这一天,都会举办登高活动,以烘托节日气氛,又对未来的日子做美好的期望。

唐朝时期,文人墨客留下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有三百六十余首。其中,登高的习俗出现次数很多,古人在重阳节选择登山,寓意着步步高升,也有高寿的意义,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即便平原地带,没有高山,人们选择登塔,也要延续这一习俗。重阳节怎么能少了美食美酒,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饮酒赏景,兴致来了赋诗一首,抒发不同的情感,颇有一番风味。

关于重阳节的宋词也有许多,在《全宋词》中,一共记载了270余首关于重阳节的词。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下,宋人产生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化。比如,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浓厚节日氛围下,他们用词寄托的是孤独与思乡;社会的动荡,游子在他乡遇到节日,写下重阳词,寓意着悲凉故国之感,从而折射出心酸的心路历程。

下面我们就来举个北宋文人苏轼作为本篇文章的收尾。苏轼早年入仕,内心存在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因为残酷的现实让其一腔热血付诸东流。又因为其一生颠沛流离,内心充满愤懑之情。面对失败,苏轼用阔达的胸怀去面对荣辱。在重阳节这一天,又是因为悲凉的秋季,苏轼在节日之时,怀念自己的家人,又对自己坎坷经历抒发感伤的情怀,侧面凸显出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忠心,还能隐约的感受到词人悲伤的心境,并凸显苏轼通彻的人生态度。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人笔下十首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体会重阳节的深厚内涵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相信你会有所触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王勃 〔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晏几道 〔宋代〕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风入松·九日

张可久 〔元代〕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清平乐·将愁不去

纳兰性德 〔清代〕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 〔五代〕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九日登长城关楼

王琼 〔明代〕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描写重阳节唐诗宋词十首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3.《醉花阴》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6.《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7.《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代: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8.《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9.《九日五首》 唐代: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0.《定风波》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10首最美重阳诗词,美在一份秋意,美在一份思念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节。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出游赏花、登高望远、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自古就被赋予长寿的美好愿望。“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我们不在家人身边,关心也应时常在线。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诗词君分享10首最美的重阳诗词,一起在诗词中,感受重阳之美吧!



1、最豁达的重阳诗:《定风波·重阳》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宋神宗元丰四年的重阳节,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杜牧曾在重阳节赋诗《九日齐安登高》,诗中多有消极之意,而苏轼却说: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


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秋天并不坏呀!最热的天气已经过了,气温开始转凉,是最美丽的秋天,有更好的月亮。



2、最清新美丽的重阳诗:《九日》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李白笔下的重阳,清新美丽无限。


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李白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3、流传最广的重阳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少小离家,这一年,他十七岁,正逢重阳节,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重阳节来,思念骤起。他说: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明明是他思念亲人,却反过来写亲人们思念他,独僻蹊径,思念更强。


“每逢佳节倍思亲”已经成为中国人节日思念的更佳表达。



4、最沧桑的重阳曲:《蟾宫曲·九日》


《蟾宫曲·九日》

元代: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首只有十一句五十三字的散曲,是一首游子思归之歌。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全曲饱含重阳悲秋、地隔天涯的惆怅情绪,给人以日暮黄昏、华年不再的无限哀叹。


终有一天,我们会接受人生所有的无常聚散,就像我们终于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实。



5、最凄清寂寞的重阳词:《采桑子·九日》


《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这一年的重阳节,纳兰容若正在塞外,佳节倍思亲,孤独更纠心。


塞外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回家的路是那么遥远,似梦一般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愿你如愿遇到生命中的缘分,不早也不晚,不急也不缓。



6、最有活力的重阳诗:《重阳席上赋白菊》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别人的重阳节多是思念惆怅的,白居易的重阳节却那么有趣。


白居易与客人饮酒赏菊,看着满院的菊花,写下此诗: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你若有趣,生活就会有趣。



7、最悠然的重阳词:《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这一年的重阳节,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晏几道写就此词。


全词没有重阳的悲愁,一派歌舞升平之相,似乎是在对蔡京说: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


晏几道、蔡京早已化为尘土,而重阳的畅快流传到了今日。


愿你的重阳,思念的人都在身边,美丽的景致就在眼前,只有欢喜不生愁。



8、最欢娱的重阳词:《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宋代:吴文英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吴文英笔下的重阳,是那么美,桂子飘香、落花如雨、秋山如眉、秋水如镜、白鹭双飞。


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


我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我正冠。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


清歌一曲过重阳,人生,就是应该自己给自己找些快乐。



9、最相思的重阳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对于李清照来说,重阳节是相思的季节。


她渴望丈夫的陪伴,一起饮酒赏菊,度过一个温馨的节日。可事实上,丈夫远在他方,节令时,只有她一人,孤枕而眠,独对菊花。


望着那眼前的菊花,她感慨:我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瘦如黄花,是我对你最美丽的情话。



10、最清丽的重阳词:《扫花游·九日怀归》


《扫花游·九日怀归》

宋代:周密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文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这是一首思归之词,上片通过描写萧瑟的景色,把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思绪揉和融合一起,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思归之情。


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洲渚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呜叫。正是长安木叶飘零,万户夜晚捣衣的时候。


全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词人铺陈上的抑扬顿挫也恰到好处,令读者心有戚戚焉。


在这复杂世界里,我们应该拥有,认真过好这一生的四种能力:得自在、知孤独、记初心、要豁达。




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


人生何短几多秋,一朝梦醒,不胜往事付东流。草木一秋不须愁,半载隐忍,还有来年再回头。


愿你在这个重阳,收获人生最美好的祝愿。



品味最美重阳诗词,诗情画意过重阳

古代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魏晋时期就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重阳佳节,是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也是一个把酒临风、赏菊感怀的节日。因此,在历代诗文中有许多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让我们一起品味最美重阳诗词,诗情画意过重阳。

1.《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酒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颇有情趣。也表达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诗,是重阳诗词中最经典的作品,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是王维17岁时的作品。

3.《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暗指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4.《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这其中有一个“孟嘉落帽”的典故,相传重阳节时桓温与幕僚聚会游览龙山,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也不知道。桓温见状便想戏弄孟嘉,趁孟嘉上厕所离席的工夫,桓温趁机吩咐人把孟嘉的帽子捡回来,并让人写了一篇文章来嘲弄孟嘉,并把纸条压在帽子下。 孟嘉回来后发现这一切,非常镇定地把帽子戴正,然后取来纸笔随即写下了一篇文章为自己落帽失礼辩护。座上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5.《重阳》

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

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

陆游从山阴到夔州赴任通判时路过楚地,想起楚灵王好细腰的故事,触景生情怀念起唐婉来。看到秋霜满地,枫叶如丹,按照习俗喝了菊花酒,并摘了一朵菊花来佩戴。他的心情更加苦闷。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在一年的重阳节,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7.《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张可久这首小令既写了“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之情。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黯然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头条创作挑战赛#

端午节,感悟古人情思,这十首古诗,体现出浓烈的家国情怀,爱了

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品味端午情思,开启传承中国古老文化之旅。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十首关于端午节的诗,感受古时候历朝历代的民族风情,同时品味诗句中的浓烈家国情怀,相信你会对我国文化顶礼膜拜。

自古以来,吟诵端午的名篇比比皆是,诗文精彩纷呈,魅力无穷,流传千古。在简短的文字之下,洋溢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流露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读完让人沉醉,回味无穷。另外,古人留下的诗篇,也是我们后辈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的重要窗口,极具历史意义。

在我国古代历代典籍中,均有对端午节的记载,在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个别地区还要采艾、戴五彩绳等习俗。古代宫廷中,帝王设宴赋诗,赏赐衣物珠宝,这些关于端午节这一天所做之事,均体现在诗歌之中,又因为各种民俗,让诗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

端午节的起源人人皆知,在古人的诗文中也有提及,比如唐朝诗人文秀,便在诗歌《端午》中道出端午节起源于屈原的来历。再比如,唐朝虞世南、刘禹锡,北宋苏轼、梅尧臣等人的作品中,均有对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阐述,直至今日,端午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成为我国人民一年一度重要的节日之一,尤其还有三天小长假,更是美不胜收。

除了习俗外,端午节这一天还要举行各种宴会,推杯换盏在所难免,席间吟诗更是成为一大乐趣。梅尧臣曾在《午日与陈直卿饮》中就有宴会饮酒的叙写,场面欢畅,情感真挚。唐玄宗李隆基有一首《端午武成殿宴群臣》更是将端午节的气氛提到更高点,借助宴会,臣子能与君王拉近关系,上下一心,致力于国富民强的伟大事业。

与中秋节、重阳节类似,端午节在古人的诗中也体现出思念故乡的亲人之情。由于诗人身在异乡,为了生计而漂泊,但由于无法回到故土,而内心极为希望与亲人团聚这种无奈之感与单纯的情感,寄托于诗文中,尤其又是端午节这个在我国历代都极为重要的节日,思乡之情更加浓重,哀愁更加深刻,情感更能真挚,诗文感人至深。

众所周知,文人的思想是极为复杂的,他们可以在节日下饮酒作诗,心情高涨,也可以在节日下思念家乡和故人,体现出自己的孤独与哀愁,也可以在节日下,触景生情,感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再结合自己的仕途等悲惨遭遇,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哀愁。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并不是单纯的节日,在节日中流露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来自于屈原的高尚情操,以至于到历代文献中或者民间口口相传,逐步形成一种文化精神,成为历代人民都认可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的烙入每一个时代人民的内心,永远不能抹去。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关于端午节的十首古诗词,体会我国古老文化的高深莫测,同时让我们一起肩负起传承祖国文化的重任,让我们的后代牢记并发扬光大。爱我们的祖国,作为国人,必须要有担当。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代>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代>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代>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代>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诗圣所作的两首重阳节七律,一首成千古绝唱,另一首却籍籍无名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重阳佳节,对古人而言也是举家团圆的日子,算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因而唐诗宋词中多有引用重阳的诗词。尤其是漂泊流离的游子,更易在重阳佳节思乡抒情,甚至感慨身世之悲。

比如最经典的重阳节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一首重阳思乡思亲之作。还有王勃的“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等等俱是重阳思乡的佳作。


又因重阳节有登高习俗,故而在唐诗宋词中有很多重阳登高的名作,比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李白的《九日龙山饮》,甚至杜甫的千古名作、古今之一七律《登高》也是在重阳节所作,也算是一首重阳诗作。

说到诗圣的《登高》,就不得不说杜甫在同一天同一地点所作的五首冷门的重阳诗——《九日五首》。《登高》与《九日五首》都是杜甫卧病夔州时于重阳节勉强登山而作,可惜的是《九日五首》冷门无比,甚至失传了第五首,而《登高》却成千古名作。

咱们不妨来欣赏《九日五首》中的之一首: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杜甫晚年曾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的救济在成都草堂度日。后来严武病逝,杜甫生活无以为继只得离开成都草堂,前往夔州。途中病魔缠身,历经两年草辗转到达夔州,而疾病却并没有好转。九九重阳节,杜甫拖着病体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写下了千古绝唱《登高》及这首冷门的《九日五首·其一》。

这首诗首联先写诗人重阳佳节的兴致,抱病登高,独酌杯酒,欣赏秋日景色,表达出诗人酷爱饮酒、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态。


颔联则则笔锋一转,写重阳饮酒赏菊。“竹叶”是酒的别称,“竹叶于人既无分”,诗人抱病不能饮酒,如此佳节却与酒绝缘。于是任性使气,吩咐“菊花从此不须开”!既然无酒还不如从此不赏菊了!

颈联转而瞩目遐思,因景伤情。诗人漂泊异地,听猿声啼哭,不免泪下沾裳;看白雁南来,更是触动乡情。原来诗人罢酒辍菊并非因抱病,而是乡愁使然,兴致全无。

结尾一联:“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点出了乡愁之外的佳节思亲之情,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整首诗从重阳登高、因病戒酒而起,引发思亲之情、身世之悲以及干戈战乱的忧国伤时之感。写景、叙事、抒情,笔触蓄聚感情,虽不如《登高》有名,却显露出与《登高》一般沉郁悲壮的风格。

从这首《九日》和《登高》也可见杜甫人生之艰难坎坷,晚年漂泊异乡、病魔缠身,真个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毛主席最著名的10首诗词:至情至性,霸气至极,你知道几首?

沁园春·雪,该词创作于1936年2月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词了,豪放霸气

忆秦娥·娄山关,毛主席创作于1935年,整首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

沁园春·长沙,毛主席创作于1925年晚秋,语文课本上学习过。

卜算子·咏梅

采桑子 重阳,毛主席创作于1929年重阳节

七绝·改诗赠父亲,创作于1910年秋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创作于秦皇岛北戴河

临江仙·给丁玲,创作于1936年。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创作于1943年

七律·人民 *** 占领南京。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创作于1949年

十首最美重阳诗: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图文编辑 西子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唐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唐 郑谷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 孟浩然《秋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宋 晏几道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宋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出自唐代岑参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五代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标签: 重阳节 十首 出名 诗句 首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