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十年,基本可以确定金秋礼包的上架时间了
7月20号登录,特别快递送2次1888点代币券,根据代币券的删除时间
活动欢乐代币券删除时间是9月21号
因为根据苟策划的惯性,欢乐代币券一定会在金秋礼包上架之前删除
所以9月21号之前不会上架金秋礼包,而且9月21号已经非常临近中秋和国庆,
中秋节是29号,所以不可能再往后推迟了
9月21号是周四,也是dnf游戏的更新周期,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9月21号就是金秋礼包上架
时间,金秋礼包的价格一般是338不会变的,可以用代表券
买一套可以选择2个特色宝珠(技工或等级的),同时还有顶级光环,可打孔皮肤,还是比较值得入手的
距离今天还2个月的时间,大家也不用急,可以慢慢搬砖,一天搬个1000万,30天就是3亿
60天就是6个亿,买2套是随便的了,一般买之一套还会送有7折优惠
另外在搬砖普通副本砍收益方面,就是砍英豪噩梦收益,梅尔文有承诺金秋版本之前不会实
装,但是金秋之后就没什么保证了,所以在金秋版本之前能搬就搬吧
如果说真的把这个收益给砍了,那普通副本搬砖的玩家,只能去刷搬砖副本风暴幽城了
风暴幽城收益和普通英豪噩梦相当,但是进入的名望门槛要求更高
大家也可以先提升一下名望好做准备,本期就到这里,欢迎点赞关注下期见
端午节的由来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中国古代的四个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每个节日各有清晰的内涵和具体的指向。
中秋节是丰收节,是向月亮致敬。中国人的天文历法有阳历、阴历和农历。阳历是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规律,阴历是月亮绕地球运转的时间规律,农历是阴阳合历。阴历一年的12个月,按大小月计算有353天、354天、355天三种,比一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给予补充,形成“农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新历法,开始“置闰”。汉代“中秋”,是秋分这一天,唐代后,确定为农历的八月十五。
春节是农历新年,是向太阳致敬。古人在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观测中,把一个回归年的“首日”锁定在“冬至”这一天,“冬至”是天文学概念中的“元旦”。周朝的历法《周历》,把“冬至”所在的月定为“岁首正月”。商朝的历法《殷历》农历十二月是“正月”。秦朝的历法《颛顼历》农历十月是“正月”。西汉立国后,承袭秦制,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的100年间(公元前206至前104年),均实行《颛顼历》。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将农历一月确定为“岁首正月”,正月初一是新年首日。
清明节以风命名,清明风是东南风。清明节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礼敬先人,念祖追宗。古人将四季不同方向的风分别命名,从冬至始,每隔45天转变一种风向,古称“八风”。冬至到立春是东北风,称“条风”;立春到春分是东风,称“明庶风”;春分到立夏是东南风,称“清明风”;立夏到夏至是南风,称“景风”;夏至到立秋是西南风,称“凉风”;立秋到秋分是西风,称“阊阖风”;秋分到立冬是西北风,称“不周风”;立冬到冬至是北风,称“广莫风”。清明风从东南吹来,大地气象景明,万物茂盛生长,“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在一天中对应11时至13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礼记·月令》),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阳极”之中藏着“阴变”。这一天,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周易正义》)。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枯”。“夏至一阴生”,荠菜、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怕干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如门前悬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作者为《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穆 涛
24日中秋节:一轮秋影转金波,十五月亮十六圆新华社天津9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本月24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天文专家表示,在经过连续两年“十五月亮十七圆”后,今年中秋月将迎来“十五月亮十六圆”。
为何满月在农历里的日期不固定呢?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亮圆缺变化一周为一个“朔望月”,周期是29.5天,这个月中月亮最圆的那天称“望日”。
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最近时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由于月亮转动的“步伐”有快有慢,因此每个月“望”的时间也有差异,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有可能,其中,以十五、十六这两种情况居多。
天文统计显示,21世纪共有1237次满月,十五圆的有463次,十六圆的有579次,十七圆的188次,十四圆的7次。
月亮是不是最圆,这对公众赏月并没有丝毫影响。赵之珩表示,农历“十五”晚上公众可一赏皎洁圆月。当然,农历“十六”和“十七”晚上赏月也非常不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文专家提示说,日落后不久,“月姑娘”就冉冉升起,善睐明眸,露出她甜美的笑容。日落后两小时是赏月的好时机。此时的月亮晶莹如玉,圆润饱满,很容易让人展开无限遐想。
记者了解到,2018年、2019年和2020连续三年的中秋月都圆在农历八月十六。到了2021年,才能赶上“十五月亮十五圆”。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今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中秋节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农历月亮最圆的时候。而根据公历日期来看,每年的日期都不同。
2023年的中秋节是9月29日,星期五。农历是癸卯年 辛酉月 庚寅日 (八月十五)。生肖是兔。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节”,人们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祭祀月亮,表达对丰收的感谢和对未来的祈求。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文化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桂花等,寓意团圆和和谐。中秋节自古以来便有广泛的庆祝活动,如烧斗香、树中秋、走月亮等,流传至今。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烧斗香、树中秋、走月亮等习俗。其中更具有代表性的是赏月和吃月饼,人们会仰望天空欣赏明亮的月亮,并吃月饼来象征团圆和和谐。此外,人们还会赏桂花、猜灯谜等,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在某些地区,人们会用竹篾编织成月亮灯,在灯内点上蜡烛,悬挂在屋檐下,或者搭起秋千,让年轻人在秋千上荡漾,以祈求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关于中秋节还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比如:
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喝下仙药后飞到月亮上,她将药留给丈夫后羿。人们为了纪念她,在八月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向她祭拜,形成了中秋节的传统。
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吴刚为了惩罚自己过错,被罚去砍这棵树。但树被砍开后会自动愈合,因此吴刚一直在努力砍树。这个故事与中秋节的月亮崇拜有关。
玉兔捣药:传说中有一只兔子名叫玉兔,是嫦娥的宠物。它每天都在捣药,为嫦娥和人们治病。因此,玉兔也被视为中秋节的吉祥物之一。
朱元璋起义: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推翻元朝,在中秋节这一天起义攻打元军,成功后建立了明朝。这个故事与中秋节的团圆和和谐有关。
祭月节:古代人们认为月亮是万物生长的象征,也是人类生殖和丰收的象征。因此,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月亮献祭,形成了祭月节。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这些传说和故事都是为了纪念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和传统文化,人们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临近中秋话民俗对于绝大多数国人尤其是汉族人来讲,中秋是全年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
千百年来,老百姓过中秋一点都不能含糊,中华传统民俗大多为农业文明产物,流传下来的节日大多与农事渊源极深,中秋亦然。中秋之后开镰割地,设农历八月十五为节日,一则为天赐丰收难掩喜悦,二则为蓄力凝势以备秋收大忙。
民间流传的农谚说“七月十五看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若八月十五当夜,朗月悬空,皎辉漫散,人们就说这是预示今年必是人泰年丰的好光景。
所谓“人泰”在“年丰”之前,在于中秋节有团圆的意味。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借月圆喻团圆,祈望家事和美圆满,因此中秋节也有了团圆节的别称。
于是中秋这天,无论是在外打短工的男子,还是回娘家的媳妇,都要赶回自家吃团圆饭——正所谓“宁留一秋,不留过中秋”,有些地方在过完中秋的八月十六这一天已婚妇女有回娘家的习俗,算是夫家团圆完继续延续娘家家庭的团圆吧。至于这团圆饭的内容,各家各户因家境而定,却大多少不了两样高热量吃食:鲜果和月饼。
食用鲜果和月饼的风俗由来已久,过中秋时正值秋季鲜果上市:白梨、苹果、西瓜、石榴、葡萄、柿子、海棠、李子、栗子等,品种极为丰富。水果市场摊位也鳞次栉比,摊床上干鲜果品琳琅满目,大批市民鱼贯而来,共造了中秋期间市场的熙攘。
中秋月饼传说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元朝末年,统治者不准民间用铁制的武器,规定10家合用一把菜刀,10家供养一个兵丁。这些兵丁往往胡作非为。张士诚于中秋前晚利用赠饼机会,将写有“杀 *** ,灭元朝,八月十五一齐动手”的纸条藏于月饼之中,约集各地反元义军于中秋夜晚举事,据说这是月饼后面贴小方块纸的来由。从此,中秋吃月饼即成民俗。
实际上,上述说法都不可信,什么时候开始吃月饼已很难考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可见吃月饼的习俗大约起自宋朝。
大约自明代起,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镇市里食品店于中秋之前即有月饼上市。月饼种类非常繁多,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全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配方极为讲究,具有皮酥、馅香、色黄、油润、层酥相叠的特点。馅心多以果仁、果料为主,配以桂花、玫瑰等天然香料,重油而不腻,重糖而爽口。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高的往昔,中秋节当天,绝大多数老百姓不能实现“水果自由”和“月饼自由”。这一天的干鲜果品是为了“供月”之用,西瓜要切成小“丫”,月饼也切成小“丫”,皆等到月挂柳枝时才能享用。“供月”的仪式比较简单,普通人家只是扫净庭院,晚饭后把炕桌放到院中央当作供桌,摆上几盘干鲜果品和月饼(富裕之家会摆七具或九具专用瓷盘),另外还要摆上一些毛豆——这是给月宫玉兔的供品。月亮升起来后,女人焚香三柱,插入供桌上的香炉碗,“拜月”仪式原则上就算完结。接下来就是全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分享供品的时候了。
之所以由女主焚香,是因为传统习俗注重阴阳之说。传说中月亮为太阴星,月圆之夜,主阴气盛,男人属“阳”,主持供月会“犯说道”。于是,由女人主持中秋夜晚的仪式,也成就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句俗语。有些地方认为:月宫的嫦娥、吴刚、玉兔法力有限,并不是多重要的神明,因此供月仪式只焚香摆供,并不磕头礼拜,仪式流程颇为简洁。有些地方如北京有买卖兔爷儿玩偶的习俗。这些神明只是在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才能令人兴趣盎然。
有些地区中秋旧时有扎火把、抡火把的习俗,每次扎的火把,得烧得特别久,抡起来会形成一个很大的火圈,隔壁村子都能看得到。那时耍的火把有三类,之一类是用蒿子捆扎而成,第二类是用扫把头,缠绕废布条,浇上煤油,第三类是用竹筛子编成一个草圈,然后用铁丝勾着。中秋节晚上,抡火把必须要等到天黑透了,而抡火把并不是为了照亮,而纯粹用来挥舞。天越黑,火把越亮。用铁丝勾着的草圈,抡起来非常好看,火焰大又亮。要是看到谁的火把大、火圈好看,大家都会追着他跑。每年的中秋当晚 ,一串串火把,在家家户户之间流动着,把整个村子都照得红彤彤的。
旧时娱乐活动少,老人常口口相传、不厌其烦的讲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遨游月宫等神话,以及朱元璋、张士诚用月饼传递消息,相约八月十五起义“杀 *** ”的传说。这些故事可令那时的孩子们哪怕一晚听上几遍也往往不会觉得厌烦。
时光飞逝,如今的中秋节,尽管物价不断上行,但大多数人还是有实现“水果自由”和“月饼自由”的能力。可惜供月的习俗却几乎淡出了历史。这使得中秋夜是否能看到月亮,中秋节是否能全家团圆变得不再重要——物质追求似乎已超越了文化内涵,成为中秋以及一切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人们最看重的核心要义了。
2022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来了自端午节过后
好久没有放过小长假了
这不,放假安排来啦~
国务院此前发布
《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今年中秋节
9月10日至12日放假
共3天
国庆节
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
共7天
10月8日(周六)
10月9日(周日)
要上班
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期间
你有什么安排?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原标题:今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来了
转自:新华网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最新放假通知,这些请注意!来源:【江阴日报-江阴网】
今年最后一个长假,中秋国庆假期“合体”,连放8天假。
202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节后10月7日、10月8日上班,需要连上7天班。
2023中秋国庆节高铁票预售时间表
9月29日高铁/火车票:9月15日开售
9月30日高铁/火车票:9月16日开售
10月1日高铁/火车票:9月17日开售
10月2日高铁/火车票:9月18日开售
10月3日高铁/火车票:9月19日开售
10月4日高铁/火车票:9月20日开售
10月5日高铁/火车票:9月21日开售
10月6日高铁/火车票:9月21日开售
高速免费时间怎么算?看这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文件《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针对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重要节假日,实施7座(包括7座)以下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
普通收费公路
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高速公路
以车辆驶离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①在非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时处于免费时段,则免费通行。温馨提示:提前驶入高速公路,不在收费站前等待免费时间到来,可避开拥堵高峰。只要从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的时间点在免费时间内,均能免费通行。
②在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公路时是非免费时段,则不属于免费通行的范围。温馨提示:在免费时段即将结束前仍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建议司乘根据实际位置和时间,选择就近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避免因赶时间、超速行驶而引起安全事故,同时更大限度地享受免费政策。
特别提醒
通过人工通道驶入高速的车辆
不建议在ETC车道下高速
因没有入口信息,出口栏杆机不会抬杆,只能折返至人工车道驶出,建议各位车主尽量选择同一类型车道(即在哪个通道上的就在哪个通道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ETC车辆。
本文来自【江阴日报-江阴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 中国节·中秋】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而根据农历和公历之间的转换,中秋节的具体日期在阳历(公历)中会有所不同。那么,8月15中秋节究竟是几月几号呢?
8月15中秋节是2023年9月29日。这一天是星期五,生肖是兔。
8月15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中国及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农历的七月十五称为中秋。此外,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提灯、赏菊花、饮酒诗会等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祭月之仪。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流行。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行。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木子鲜花说
在这个节日,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尽力回家与亲人团聚,或者至少通过各种方式与远方的亲人分享这个特别的时刻。这也是为什么中秋节被称为“团圆节”。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中秋节都是强调团结、和谐和共享的时刻。
霸榜!最新放假安排!端午中秋国庆可以规划起来了来源:杭州日报
今天是5月4日,五四青年节。
根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青年节(5月4日),
14周岁至28周岁的劳动者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
享有半天假期。
这两天,“放假通知”和“端午节调休”
接下来的假期就是端午节,
但要注意了,今年端午节也要调休!
今年端午节是6月22日,22日-24日放假,25日(周日)上班。也就是说,法定放假1天,25日(周日)调休1天,假期后再连续上班6天。
1
网友:不调休直接放一天多好
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调休,
网友意见不一。
有网友觉得
调休凑出3天假,
假期后还要连上6天班,
实在太累,
还不如放一天假上一天班,
再休周末两天。
也有网友认为,
调休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对于一些离家在外的人来说,
放假3天意味着可以回家。
2
放假虽好,但下面两个消息
杭州人挺住
一个消息近在眼前:
节后杭州天气大变样,
今天气温直冲32℃,闷热开启!
今天杭州的气温大幅度升高,更高气温32℃左右,很可能是入春后第二高的气温,仅次于4月17日的35.1℃。杭州市气象局官方建议今天杭州肯定比昨天更闷热难受,空调制冷要准备起来了!
另外一个消息就是:
今年中秋国庆也要调休,
假期后要连上7天班。
原来,今年国庆遇上中秋,要连放8天假,节前不调休,节后首个周末两天都要上班。
来源:中国新闻社、杭州发布、新黄河客户端
标签: 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