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最能代表这个节令的食品自然是汤圆。虽然明朝文人张岱说“周公作汤团”,认为汤圆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但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汤圆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不过当时不叫汤圆,而是叫做牢丸。准确地说,牢丸是指圆形的食物,是圆子的泛称,并不独指汤圆。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中记载了牢丸的食用方式,即“笼上牢丸,汤中牢丸”,也就是说牢丸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是指蒸圆子,煮着吃的就是汤圆。
元宵节何时开始吃汤圆,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但最晚不晚于宋代。宋代时,牢丸这个名称已经不再使用,汤圆在当时有元子、圆子、团子、汤团之名,又因为煮熟即上浮,所以又被称为浮圆子。宋代诗人周必大有《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一诗,可能是最早描述元宵节吃汤圆的诗词,其诗曰:“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诗中的“珠”指的就是汤圆,全诗既诉说了佳节团圆之情,又细说煮汤圆之事。
根据《武林旧事》记载,除了汤圆,宋代元宵节流行的食品还有很多,“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食白)、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诸色花缠、蜜饯、蜜果、糖瓜蒌、煎七宝姜豉、十般糖之类。”乳糖圆子应该就是水煮的汤圆,而?(食白)可能是油炸的圆子,类似于今天的煎堆、麻球,也可能是一种蒸饼。宋代之后,这些食品很多都不再时兴,但汤圆依然是人们元宵节必吃的食物,也因为这个原因,汤圆又被称为元宵。清代陈作霖在《金陵物产风土志》中就曾经说过“汤团谓之元宵,以节名也。”
当然,现在一般认为,元宵和汤圆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很多古人认为二者是没有区别的,比如明代吕毖编写的《明宫史》中就说元宵“即江南所称汤圆者”,认为北方的元宵就是江南的汤圆。不过他所记载的元宵的做法却正好印证了今人的结论,他说:“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可见元宵确是用摇制的 *** *** 而成。
古人的元宵馅儿多是甜的,一般为糖拌碎花生、核桃、瓜子、芝麻等,但也有让我们想不到的创新。清代有一位 *** 元宵的高手叫马思远,就曾做过以桂花、糖、胡桃为馅料的元宵。清代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就是专门为夸赞马家元宵而作:“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马家元宵不仅馅料香甜特别,用作元宵外皮的粉也好,可能是应时人需求,元宵节还未到,在试灯预赏的日子,摊主就已经开始卖元宵了。
汤圆的馅料则有甜有咸,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萝卜汤圆和水粉汤圆两种汤圆的做法。其中萝卜汤圆是咸的,做法是“萝卜刨丝滚熟,去臭气,微干,加葱、酱拌之,放粉团中作馅,再用麻油灼之。汤滚亦可。”可见汤圆也确实是用包制的 *** *** 而成,而且不仅能水煮,也能油炸。水粉汤圆则是“用水粉和作汤圆,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馅料可甜可咸,可荤可素。
无论是汤圆还是元宵,也无论是什么馅料,人们食用它,大多是因为它圆形圆音,象征着团圆与圆满,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热情一直不减。
<陈静 济南中华文化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摇元宵最主要的是 *** 馅料,看看我是怎么 *** 馅料的正月十五雪打灯,在元宵节到来之际,我国的北方很多地方下起了大雪,真是瑞雪兆丰年。
元宵节的习俗自古以来就以喜庆热闹的观灯习俗为主。家家户户包汤圆、摇元宵。说起摇元宵,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元宵节当天北方人家,讲究吃元宵。而南方人吃汤圆。
现在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家,吃什么的都有。而摇元宵,好像很多人家都不再做了,因为市场上买很方便。
而我依然保存着过去母亲摇元宵时的美好记忆。记得小时候,一到元宵节时,特别期待母亲给我们摇点元宵吃。从早晨就开始期盼,直至下午,母亲才开始 *** 元宵的馅料。
还记得那时的元宵馅料有黑芝麻和山楂两种。黑芝麻馅料是将白糖、黑芝麻、面粉一起上锅蒸,蒸熟后,面和白糖黏在一起,晾到快凉的时候,将这三种食材从蒸锅中取出来,捏成一个大方块,用刀切成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再用手将一个一个的小方块,沾点生面粉揉成圆形,这样馅料就做好了。山楂馅也是用同样的 *** 。
当馅料做好后,摆放在眼前,看到一个个黑的、红的小圆球,馋得直流口水,趁母亲不注意时,就偷偷地拿起一个塞进嘴里。母亲发现后,就说:那是生的,不能吃。
哪里还管它生不生,先解决一下馋虫的问题再说。如今想起这段往事,我觉得好像就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时过境迁,母亲已不在,我也慢慢变老,记忆却永存。
今天我又拾起童年摇元宵时的美好回忆,场景再现,自己摇一次元宵,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思念。
首先是 *** 馅料,我做了两种馅料,一种是红豆沙馅的,这种馅料只是将红豆沙从袋子中挤出来,掰成一个个小块,再加点面粉揉成圆球即可。另外一种是山楂馅的,这个要加工一下。
只需要三种食材:山楂条(山楂糕更好),白砂糖,面粉。
*** 步骤:
1、将山楂条切碎,加白砂糖和面粉,放在一个小碗中,上锅蒸,水开后蒸10分钟,关火再焖5分钟。
2、掀开锅盖,稍微晾凉一会儿,不要太凉,不烫手就行。将它们分成几等份,一分一份地攥紧,揉成圆球即可。
3、面盆中放一些糯米粉,再准备一盆清水,将做好的馅料放在笊篱里,蘸一下清水,迅速抬起,将馅料放在干的糯米粉中,开始前后左右摇晃。
4、摇几下,待馅料均匀地蘸上糯米粉后,再倒入笊篱中,蘸一下水,再迅速放入干糯米粉的盆中摇晃,反反复复几次,元宵越来越大,就可以煮了。
温馨提示:
1、煮元宵跟煮汤圆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煮的时间。煮汤圆一般是水开后煮3、4分钟。而煮元宵需要的时间比煮汤圆稍微多两分钟,也就是说,煮元宵是水开后再煮6分钟。
2、吃完汤圆和元宵,更好再喝一碗汤,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原汤化原食。因为无论元宵还是汤圆,都是用糯米粉 *** 的。喝碗元宵汤即化食又暖身、暖胃。
元宵佳节
说到元宵佳节,当然最离不开的就是“吃元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全方位的了解一下这个中华传统小吃。
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当天吃,也可以作为点心平时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以黑芝麻馅、花生馅为最多,元宵除了一般常见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炫彩小汤圆等新增种类。元宵,因其圆形外观,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图片来自 *** )
吃元宵的历史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的做法
元宵是备受中国人所喜爱的一种食物。
视频:摇元宵的 *** 过程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南“汤圆”北“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汤圆和元宵看似差不多,但其实差别还是很大。汤圆是用手“搓”出来的,而元宵是用筛子“滚”出来的。
视频:大厨一分钟教你区分元宵和汤圆
南方人做“汤圆”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萝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此外,元宵的表面是干的,有“浮粉”,不像汤圆的外皮细腻湿润,光滑透亮。
*** 工艺的不同,也直接导致汤圆和元宵在口感上存在差异。以水煮为例,元宵下锅后,面粉融入水中,煮出来的汤会粘稠且“浑浊”一些;而汤圆煮出来的汤水则清澈一些。汤圆吃起来口感细腻软糯,而元宵皮吃起来更劲道一点。
其实,无论是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尽管在做法、口感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元宵节的产物,都寄托着人们祈祷家人团圆的美好祝福。
元宵的吃法
元宵的吃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下元宵的汤煮、油炸、蒸食三种传统吃法。
(一)煮元宵
(水煮元宵:图片来自 *** )
做法:
1.在锅内放入适量(依你煮的数量而定)冷水,然后烧开。
2.将汤圆或元宵放入开水中煮。
3.当水再次沸腾时,加入一勺冷水,使之继续煮。如此三次,水再开而且汤圆或元宵已经全部漂在水面上时就可以关火了。一般这一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但依据汤圆或元宵的质量和数量而采取灵活的 *** 。
(二)炸元宵
炸元宵是一道特色传统小吃,属于元宵节食品。用针锥将买来的元宵扎孔若干,以防炸时爆锅溅油。锅内的油六七成熟时,将元宵分两次炸制。待元宵呈浅黄色时,用竹筷翻动,使之受热均匀,再炸至金黄时,表面开始有小泡泡出现,即捞出沥油装入盘中。在炸好的元宵上放适量白糖。
(油炸元宵:图片来自 *** )
做法:
1.用针锥将买来的元宵扎孔若干,以防炸时爆锅溅油。
2.锅内的油六七成熟时,将元宵分两次炸制。待元宵呈浅黄色时,用竹筷翻动,使之受热均匀,再炸至金黄时,表面开始有小泡泡出现,即捞出沥油装入盘中。
3.在炸好的元宵上放适量白糖。
(三)蒸元宵
(蒸元宵:图片来自 *** )
将元宵摆入抹了一层油的瓷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不会损失太多的营养元素,一般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且同样能达到和水煮差不多的柔软度,降低元宵不易消化带来的健康风险。
蒸元宵与煮元宵,口感上有所区别:煮过的软糯,蒸过的筋道。
吃元宵的健康知识
元宵节期间,阖家团圆的美食自然少不了元宵。元宵虽美味,却是一种高糖、高热量的食品,专家提醒,“三高”人群等应该尽量少吃元宵,健康人群也应讲究健康的吃法,千万别任性!
那么到底如何吃元宵,才能保证美味与健康兼收呢?
1.早餐不宜食用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这样的食品首先是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每顿一二两足矣
元宵应该什么时候吃?更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儿元宵还可以,每次吃个一二两(50~100克)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25克)主食。
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更好也别吃元宵。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更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3.喝点儿汤促消化
元宵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溶解在煮元宵的汤里。吃了元宵更好再喝汤,这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更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汤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了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危害更大。
最后小编祝愿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开心、团圆的元宵节!
The End
刘艳冰综合整理报道
声明:胶东在线版权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元宵节别再煮汤圆了!煎炒蒸炸分分钟让你晋升甜品师!明天元宵节!你家又要煮汤圆了?
虽然煮汤圆是惯例,但我觉得单单煮着吃早已满足不了自己的胃了。
尤其是像我这种煎炒蒸炸,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的。
而且当煎炒蒸炸遇上汤圆粘糯的外皮和甜蜜的馅心,吃货新世界的大门一口开启。
最重要的是,厨艺难度0颗星,一秒看懂,分分钟让汤圆美味肆意。
全家团聚之际,装盘上桌,倍有面子!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于 *** )
最软糯甜香——蒸汤圆!
除了煮汤圆,最简单的 *** 就是蒸着吃了!怕麻烦的小伙伴们可以试试看哦。在盘子里抹一层油或铺一张油纸,将汤圆摆在里面。锅内烧开水后将汤圆放进去,蒸十分钟即可。出锅后的汤圆可以淋上花生酱、蓝莓酱、草莓酱......或者白糖,香甜的蒸汤圆感觉自己能吃一大碗!
(图片来源于 *** )
最清新可爱——酸奶水果捞汤圆
吃腻了平常汤圆的单一口味,不妨尝尝水果酸奶捞汤圆!如果尝试这个做法,建议大家使用小汤圆哦,小巧可爱的汤圆搭配新鲜水果,大饱口福的同时还不用担心长肉,小仙女们的必备款说得就是它了。做法也非常简单,煮好汤圆后放入冷水中,然后加入酸奶和水果,搅拌一下就可以啦~
(图片来源于 *** )
最酥香Q弹——炸汤圆
其实我一直觉得任何食物只要油炸一下都会很好吃。当然汤圆也不例外了!配上蛋液和面包糠的汤圆放进锅里炸至金黄即可。出锅后外壳酥香,咬开内馅会爆浆,简直忍不住想一直吃。
(图片来源于 *** )
最金黄甜蜜——拔丝汤圆
只要有油和白糖,我就能拔丝全世界。甜甜蜜蜜的糖丝搭配软糯的汤圆其实也是绝配哦!将汤圆分批放入5成熟的油锅中,并用筷子拨开防止粘连。用小火慢炸至金黄后捞出,起锅热油,加入适量白糖,炒至金棕色后加入汤圆快速翻炒,汤圆被糖浆包裹住即可出锅。拔丝记得要趁热哦,刚出锅时口感更佳~
(图片来源于 *** )
每年元宵节都要吃汤圆,今年不如换一种吃法吧!在家人朋友面前小露一手,给大家一个节日小惊喜~
元宵节要吃元宵这是总所周知的,当然元宵除了煮是不是还有别的花样吃法?那么元宵可以蒸着吃吗?元宵蒸着吃要蒸多久?文中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关解答。
元宵可以蒸着吃吗
元宵可以蒸着吃的,下面为大家带来蒸元宵的教程。
将汤圆摆入抹了一层油的瓷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
不会损失太多的营养元素,一般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且同样能达到和水煮差不多的柔软度,降低元宵不易消化带来的健康风险。
元宵蒸着吃要蒸多久
在锅内放入适量冷水,然后烧开,将汤圆放入锅中,大约蒸10分钟左右。
蒸汤圆时一定要等蒸锅中的水煮开后再放入汤圆,这样蒸出来的汤圆外形比较饱满。
蒸元宵和煮元宵有什么区别
蒸元宵与煮元宵,看上去好像区别不大,事实上只有亲自尝试,才知道其中的区别:煮过的软糯,蒸过的筋道。
元宵VS汤圆,还傻傻分不清楚?听听专家怎么说微信ID:GT12331
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热闹非凡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
每每这个时候,
元宵和汤圆总让很多人分不清楚。
为何要吃这两种食物?
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元宵和汤圆是正月十五必吃的应节食品,犹如腊月初八的腊八粥。那么,汤圆和元宵究竟有何区别?大致来说,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用包制 *** *** 的叫汤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用摇制 *** *** 的叫元宵。
据研究,最早的汤圆出自宋代的明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当地人用白糖、黑芝麻和猪油做成馅芯,再用水磨糯米面包制成2至3公分的圆形生品,开水下锅,煮熟后食用。由于下锅时先沉后浮,所以最初叫“浮元子”,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在古汉语里,“汤”是开水的意思,后来人们逐渐改叫汤团、汤圆。
罗澍伟表示,汤圆的原始形态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小吃“元(圆)子”,这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梦粱录》中称作“汤团”,《武林旧事》又将其称作“乳糖圆子”“澄沙团子”,说明这时的圆子已有了馅芯,所以宁波人在此基础上创新为煮而食之的馅芯汤圆,而不带馅芯的珍珠圆子至今仍流行于江浙一带。
说完了汤圆,再来说说元宵。罗澍伟介绍说,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及各类蜜饯果料等,食用时煮、蒸、炸、拔丝皆可。传为上元节期间,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点铺,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节令食品,首创了摇制法。明代刘若愚对此有详细记载:“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因系正月十五晚上食用,直接取名“元宵”。 *** 虽然粗犷,但构思巧妙,且适于批量生产。
清代以来,北方各地的元宵 *** 日益精细,北京的桂花什锦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都很有名。南方各地的汤圆,更是新品层出,如成都的赖汤圆、重庆的凌汤圆、上海的擂沙汤圆、苏州五色汤圆、广东的四式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可谓花样新奇,名目繁多。据说国外友人见状,因不知馅芯如何放入而叹其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在我国一些地方,冬至或过春节时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或称甜馅的为汤圆,咸馅的为元宵。
罗澍伟表示,不论是“包”出来的汤圆,还是“摇”出来的元宵,都是元宵节的一个吉俗,取意在于阖家团圆、和睦美好、和谐圆满,寄托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诸事圆满的心愿,以致被人们留传、沿袭、传承。
来源:新华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
又是一年冬至到,南北方习俗不同,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呢?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冬至这一天,也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但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南北方人在冬至这一天的饮食习俗也是不同的。
每到冬至这一天,就有了南北方汤圆、饺子之争。那么,冬至到底该吃饺子还是汤圆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北方吃水饺:
北方吃面食比较多,在北方,老人们都喜欢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你知道饺子是谁发明的吗?其实它是我国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因为张仲景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当时很多被严寒冻掉了耳朵的百姓,所以原名叫它“娇耳”。现在,北方还有很多地方有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包饺子,满满的幸福感。北方人在包饺子时,还会将花生、枣、糖等包进馅里,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向往。
平时大家一定吃咸饺子比较多,发面版的糖饺子大家也可以试试哦!
推荐做法:不一样的糖饺
食材:面粉500g、酵母3g、水250ml、白糖2g、红糖100g、花生300g
1:取一个碗,倒入酵母,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放置一会儿;
2:面粉倒入大盆中,加入白糖和酵母水,揉成光滑的面团;
3: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碗中,盖上保鲜膜,放置暖和的地方发酵;
4:花生米放入锅中,小火炒熟,用手搓掉外皮,放入料理机中打成花生碎;
5:将花生碎倒入碗中,加入红糖和一大勺糯米粉或者面粉,搅拌均匀;
6:等面团发酵至2倍大,取出,揉掉面团里的气泡,用擀面杖擀成厚片,再将面片分切成小方块;
7:面片中间放上一勺花生糖馅,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
8:锅中放水,烧开之后将饺子放入蒸锅蒸15分钟左右,再关火,焖上几分钟即可出锅;
二、南方吃汤圆:
有句俗语“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一天吃汤圆,是因为冬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对于南方的小伙伴来说,汤圆是冬至的“标配”。在这一天,南方人都会用糯米粉搓成面团,包上各种馅料,搓成一个个甜的或者咸的白白胖胖的汤圆,寓意着一家人圆圆满满。
除了我们平时最常吃的甜汤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喜欢吃咸汤圆。
推荐做法:咸汤圆
食材:猪肉、糯米粉、香菇、小葱、料酒、白胡椒粉
1:猪肉清洗干净之后,剁成肉沫放入碗中,加入盐、料酒和白胡椒粉拌匀;
2:香菇用盐搓洗干净,切成末,小葱洗净之后切成末,都放入猪肉碗中,搅拌均匀;
3:取一个大碗,倒入糯米粉,加入适量的热水,揉成面团;
4:将调好的猪肉馅用手搓成一个个小丸子备用;
5:取一个面团小剂子,搓圆之后按出一个窝状,放入猪肉丸,用面团包住猪肉丸,封住口,搓成圆子;
6:锅中放水,烧开之后将汤圆放入锅中,煮至汤圆漂浮,再焖煮上5分钟;
7:煮好之后盛出,撒上葱花或者香菜就可以吃了;
(橙子)
今日元宵节,中医教你汤圆的养生吃法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又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面对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汤圆,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该如何挑选?今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医生魏帼就为大家带来了答案。
具体数值参考自市售汤圆外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以每100g为例)。
现在,汤圆馅料大多是甜味的,所以其食物成分中白砂糖极为常见。为控制好血糖,糖尿病人群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白砂糖这类精制糖的摄入量。如果单从摄入糖分的角度考虑,糖尿病人群适合选择无糖黑芝麻馅的汤圆。
从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到,这种汤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仅为26.4g,是各类中含量更低的。由于选用木糖醇增加甜度,既不会影响血糖,还能在不降低口感和味道的前提下,减少精制糖摄入,满足糖尿病人群在节日里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人群就可以大量进食无糖汤圆,因为除了要控制精制糖的摄入量外,我们还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因此,无糖汤圆的食量更好控制在60克至80克。
另外,如果是自制汤圆的话,建议在汤圆的糯米皮上做一些改动,增加一些红薯、紫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薯类主食, *** 成汤圆皮。这样既降低了糯米的升糖指数,还提供了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健康十分有利。
高血脂人群:尽量选择板栗汤圆和紫薯燕麦汤圆
汤圆馅料的甜度要归功于白砂糖或木糖醇,但是软绵流沙的口感,则主要来源于馅料中的油脂,高血脂的人群对于油脂的摄入要格外注意。从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到,市售汤圆中脂肪含量较低的汤圆有板栗汤圆和紫薯燕麦汤圆,而花生汤圆的脂肪含量更高。所以,高血脂人群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汤圆。除花生汤圆外,五仁汤圆和无糖汤圆的油脂含量也较高,尽量不要选择。
自制汤圆时,馅料建议选择紫薯、南瓜、板栗等食材,避免选择坚果类食材。另外,高血脂人群对于糖分的摄入也有限制,所以自制馅料中,更好也选择用木糖醇代替白砂糖增加甜度。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山楂紫薯南瓜馅料的 *** 小 *** :将山楂、紫薯、南瓜去皮去籽蒸熟后,加入融化后的黄油、炼乳、适量木糖醇调味,捣泥后放入锅中翻炒至略干,置入冰箱冷藏,随用随取即可。
由于糯米不好消化,很多有胃病的人不敢进食。其实,在中医食疗中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只是进食方式会影响到它的消化吸收,如果是用来煮粥、酿酒等,就相对好消化一些;如果蒸制成糕饼,则不太容易消化。所以,胃病人群可以少量进食煮汤圆,但对于炸汤圆、蒸汤圆或烤汤圆,甚至是酸奶汤圆甜品等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自制汤圆时,可在汤圆皮中增加一些养胃健脾的食材,来减轻糯米黏腻的不适感,比如具有养胃的作用山药、芋头。另外,用嫩豆腐一起揉面,可缓解甜腻汤圆 *** 胃酸分泌所引起的不适。同时,馅料中可增加一些理气的橘皮,可改善进食汤圆后引起的胃胀不适感。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款中药材养生汤圆——橘皮玫瑰汤圆的做法。
原料:用橘红、糯米粉和适量白糖作汤圆皮;用鸡内金粉、玫瑰、白糖、黄油、面粉作汤圆馅
*** *** :橘红研粉与白糖合匀,加入糯米粉、开水混和成面团。鸡内金粉、玫瑰碎末、白糖、黄油及面粉拌匀成馅,包制成汤圆即可。
用途: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其中,橘红为成熟橘子外层红色果皮,味甘微苦、性温、气味芳香、入脾肺经、燥湿健脾;鸡内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胃、消食积的作用;玫瑰花味甘性温,可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三者合用可疏肝理气、健脾消食,比较适合胃部不适的人群食用。
减肥人群:控制总能量摄入,可以选择酸奶汤圆甜品
减肥人群最主要的是控制总能量摄入,所以一定不能进食太多汤圆,50克到60克就足够了。此外,这类人群在吃汤圆时最应该注意吃法。水煮的吃腻了,油炸的能量太高,烤制的又需要烤箱,所以可选择酸奶汤圆甜品的方式来满足食欲,还不必担心能量超标。
只需将煮好的汤圆沥干水分放入碗中,加入无糖酸奶即可。如果要追求美感的话,可放一些坚果、水果碎等食材,既增加了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口感还好,也会给你的减肥食谱中增加一份特殊的香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道甜品是用来代替早餐或晚餐的,如果是在正常三餐外,再加这么一份甜点,估计减肥就事倍功半了。阿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元宵和汤圆相比哪个大今天是2月5日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大家心里想着的还是回家团圆,吃上亲人和父母煮的热乎乎的汤圆,有些地方吃元宵。那么,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元宵和汤圆哪个大呢?以下小橙子对汤圆和元宵的区别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 ***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是很多地方的习惯,不过就在这一点上,南北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北方元宵节吃元宵,南方人元宵节吃汤圆,很多人以为这两种叫法都是说一种东西。
但其实并不是同一种东西,元宵节吃元宵还是汤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都代表着团圆和幸福。
元宵与汤圆香香甜甜的,但也有食用禁忌。由于元宵或汤圆的主要成分都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而馅料无论甜咸,都属高热量高油脂,因此专家提醒患有胃肠道疾病、肾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体重超重者应少吃或不吃。对于元宵和汤圆的吃法,较为健康的吃法仍为煮或蒸,且进食时,建议多喝煮元宵或汤圆的汤水,因为糯米粉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保证正常的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这些维生素大部分都溶于汤中,有利于人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元宵和汤圆哪个大
元宵和汤圆大小相差较小。
元宵和汤圆都是用糯米粉做成小小的丸子,从中国人对饮食的一致性来说,市面上售卖的元宵和汤圆大小并无太大区别,不过,元宵是摇出来的,有人为了省事,摇元宵的时候不会做得很大,但是这样的元宵较为少见。
图片来源: ***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是什么
1.元宵是怎么做出来的?
北方人的元宵做法的精髓是“滚”, *** 基础是“馅料”。
将各种所需的馅料先定型成固体,切成小方块,在馅料上洒水后放入准备好的干江米粉(糯米粉)中,然后就是筛动江米粉,使江米粉均匀的粘在馅料上,然后再次蘸水后再次滚动,直至大小合适就做成了元宵了。
元宵的馅料以甜为主,有实心,枣泥,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果仁,山楂等;有水煮,炸,蒸,炒等做法,尤其是实心的小元宵加酒酿,桂花,白糖一起煮食,滋补有美味。
2.汤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南方的汤圆的做法精髓是“搓”, *** 的基础是“皮”。
南方的汤圆是将糯米粉用水和成面团,再分成若干小剂子,再将小剂子按成皮,包入适量的所需馅料后再搓成圆形的汤圆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 ***
汤圆的馅料起初和元宵一样都是以甜为主,但是如今的汤圆馅料比元宵的更加的丰富,在甜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咸的口味,比如鲜肉馅,虾仁馅等等;做法也同元宵一样,可水煮,可炸,可蒸,亦可炒等。
所以说元宵和汤圆更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做法不同,但是他们在其他部分还是有某些微小的区别。
3.两者的微小区别
起初汤圆和元宵一样都是要现做现吃,到了如今冷冻技术的出现,可以使食材保存得更久,但是这两者却出现了差异,汤圆可以冷冻保存,但是元宵几乎不能够冷冻保存,元宵由于是干粉做成的,冷冻后容易开裂,在煮的时候容易露馅,所以元宵在北方大街上都是现做现卖的。
元宵的口感相比较于汤圆的口感较粗,这也是他们的做法决定的,而且元宵水分少比汤圆更“扎实”,口感也比汤圆的硬,煮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硬心。由于糯米类食用过多不易消化,所以元宵比汤圆更不易是人体消化,消化系统不好的朋友要少吃。
以上是小橙子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元宵和汤圆相比哪个大”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钱塘江丨元宵佳节话汤圆资料图
小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最开心的是跟着大人们去看花灯。看完花灯回家,吃上奶奶烧好的桂花甜汤圆,香香甜甜的滋味,美好的回忆,至今仍难以忘却。
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就已定为节日。古代有许多叫法,最初称正月半、月望,隋朝称元夕、元夜,唐朝初期称为上元节,宋朝以后称灯夕,到了清朝称灯节。元宵节自古热闹非凡,夜间燃灯,精巧、多彩的花灯,蔚为壮观,将春节期间娱乐活动推向 *** 。除了观花灯,元宵节自古还有吃汤圆习俗。
汤圆,杭州人又称“汤团”,古代最早叫“浮圆子”,后叫“汤团”或“汤圆”,是因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吉祥寓意;汤圆之所以称“元宵”,是因正月为元月,“宵”有“夜晚”之意,正月十五夜晚是月圆之夜,有吃汤圆赏月习俗,所以,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
杭州人自古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民间有习俗,正月十三上灯日要吃汤圆,正月十八落灯日要吃年糕。因此,留下了一句谚语,“上灯圆儿落灯糕,正月十五闹元宵”。
一
先来说说汤圆的由来。
据明末张岱《夜航船》中有“周公作汤团”记载,是西周时期周礼制定者周公所发明,但当时吃的“汤团”与现在汤圆并非相同。
据文献记载,与现代汤圆相似面食出现在西晋,当时叫作“牢丸”,在西晋束晳《饼赋》中称,“牢丸”是“四时从用,无所不宜”的食品。“牢丸”之名,与古代祭祀礼仪有关,古时祭礼把牛、羊、豕三牲称之为“牢”,所以“牢丸”是用猪牛羊肉作为馅料、搓成丸子状的圆形面粉食品,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中曾记载牢丸食用方式是可蒸、可煮,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牢丸》认为:“牢丸之为物,必是汤团。”宋代苏轼《游博罗香积寺》中也曾提到“牢丸”。
唐宋时期,有一种与汤圆相似的面食,称之为“油锤”,又叫“糖塠”“焦塠”,用糯米做面团,以豆沙为馅,煮熟后放入水中冷却,再油炸,做成后,口感软糯,不粘牙,外酥里嫩,甘甜香浓,因其形状似纺锤,故称油锤。宋代《太平广记》中有油锤 *** 记载,是将面粉和红糖拌匀,加沸水和面团,搓成小圆球,入锅油炸制成;唐代宫廷食品中有“碌堆”,应是“油锤”的精致版。“油锤”,早在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在唐代是北方人过元宵节时的主食。
宋代,元宵节吃汤圆习俗开始流行,当时汤圆最初称“圆(元)子”,后出现“汤团”“沙团”“浮圆”等多种叫法。圆子,是宋代元宵佳节人们必吃的美食,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记载,宋代圆子种类繁多,有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等;其中,用黑芝麻、猪油、白糖作馅,以糯米粉搓成的“乳糖圆子”与如今宁波麻心汤圆最为相似。据宋末元初周密创作的《武林旧事》记载,汤圆是宋朝元宵节的主角,最为有名的是乳糖圆子,其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有香、甜、鲜、滑、糯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其汤汁做法考究,多用桂花糖蜜渍,或加牛乳作为汤底。
汤圆作为美食,自然受宋代文人喜爱,宋代诗人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曰:“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诗中的“珠”就是汤圆。南宋女词人朱淑真也写过一首《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认为清甜软糯的圆子,味道胜过鸡肉和蟹肉。
明朝,“元宵”称呼被广泛接受,当时汤圆制法,据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载:“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 在清代,汤圆是元宵佳节时宫廷之美食,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名闻朝野,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对“八宝元宵”曾有“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描述。清代,民间 *** 元宵高手马思远,曾做过以桂花、糖、胡桃为馅料的元宵,馅料香甜特别,粉皮也很精致,因此供不应求。清代诗人符曾《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就是专为夸赞马家元宵而作。
汤圆(元宵),就面皮而言,有糯米面(江米面)、黏高粱面、黄米面和苞谷面;馅料是甜咸荤素,甜的有白糖桂花、山楂、豆沙、芝麻等馅料;咸的有猪油肉馅;素的有韭、薤(薤,音xiè,古代也称小蒜,衢州人称狮子葱)、葱、大蒜、姜等辛味蔬菜馅料,也有用芹菜为馅,在浙江还有用梅干菜作馅料的汤圆;老北京元宵,馅料分山楂、枣泥、桂花、五仁、豆沙、黑白芝麻等几种,不同的元宵馅,会点上红点、梅花、字等记号来识别。
二
如今,汤圆的 *** *** ,南北各异。之所以北方称为元宵,南方叫汤圆,是因二者材料和做法不同。
北方元宵多用箩摇滚手法,南方汤圆多用手心揉团。元宵 *** 先拌馅料,需将馅和好,晾凉凝固后切成小块,然后把馅块沾水放在盛有糯米粉的箩里来回滚翻(现在大都用机器),反复几次,等馅沾粉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南方汤圆,做法有点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醒”透后,将面团压为圆片,包入馅料,即成。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刚吃的时候,要注意内馅之汤水烫口。
在古代,汤圆与元宵名称与 *** *** ,并不像现代那么明确,常被视作同类食品。明末吕毖《明宫史》中认为,北方元宵就是江南汤圆,不过他记载的元宵“洒水滚成”做法也印证了今人结论。无独有偶,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载的萝卜汤圆和水粉汤圆做法,确实是用包制 *** 制成。
元宵与汤圆,在古代食用习俗有所不同。元宵,在北方主要是元宵节饮食;汤圆,在南方是春节、初七、上元节(元宵节)节日饮食,也是招待远方的家人回家团聚的传统食品,其意义和北方饺子相当。另外,南方有“冬至吃汤圆”习俗,因此汤圆又叫“冬至团”或“冬至圆”;冬至团常用糖、肉及豇豆、萝卜丝等蔬菜作馅,用糯米粉包成团丸(所以也称“冬至丸”), *** 好之后,除用来祭祖、全家聚食外,还用来馈赠亲友。
在古代,“汤圆”一名源于熟化方式,因常放进沸水汤煮,故称“汤团”“水团”;因煮熟后会浮起,又称“浮圆子”;因是糯米粉做成,又称“粉团”“糯米圆”“粘元宝”“水磨丸”;因馅料多为糖或甜味馅,又称“糖团”“糖圆”“糖元宝”。古代,汤圆馅料,品种繁多,明人韩奕《易牙遗意》记载的“水团”:“澄细糯米粉带湿,以沙糖少许作馅,为弹子大,煮熟。”明代宋诩《宋氏养生部》介绍的“水磨丸”:“馅用白沙糖,去皮胡桃、榛、松仁,或蜜糖豆沙,投沸汤中煮。”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萝卜汤圆是咸的,做法是“萝卜刨丝滚熟,去臭气,微干,加葱、酱拌之,放粉团中作馅,再用麻油灼之,汤滚亦可。”水粉汤圆则是“用水粉和作汤圆,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
古代,元宵的叫法有很多,如“元子”“圆子”“团子”“元宵子”“灯圆”等都是指元宵。起初,圆子与团子有区别的,圆子无馅料,是实心的,蘸着糖吃;团子有甜馅料,吃时无需再蘸糖。到清朝时,圆子与团子已没有多大区别,圆子也包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