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的图片,鳗鱼的图片卡通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8 0
30张活久未见的照片,鳄鱼咬住电鳗,浑身抽搐张不开嘴

这是道路监控抓拍到的情景,请注意两位大哥的眼神,以后开车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颗炮弹钻入坦克的装甲,可以看出二战期间坦克装甲的厚度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用狒狒抓捕犯人,狒狒的凶狠程度不亚于狗。

一战期间的左轮手枪

这种水生物俗名叫“恐龙虾”,在过去的几亿年间,它们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堪比活化石。

X光下的一条巨蟒,可以看到它刚刚吃了什么

电鳗可以输出近800伏的电压,堪称水中的高压电线,一条鳄鱼选错了食物,电得抽搐松不开嘴。

猩猩爸爸用孩子擦 *** ,真是让人不能接受,完事儿了还闻一闻

两头鹿PK后,它们永远的在一起了

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同一个物体的效果,可以看出明显的变化。

外国小伙展示了错误燃放烟花的姿势,看着都痛

赶紧回家做作业

一个悲惨的故事,还没来得及用就......

这位姑娘非常敬业,年轻人就得努力

猫的攀爬能力有多强?只是结局有点意外

给你演示一下,什么叫漂移

这是什么车,质量这么好

日本海滩上出现神秘球体,目前位置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有网友做出了大胆的猜测。

为什么饭后不能剧烈运动,这是就是后果

蛇可以吞下比自己大无数倍的动物

人类的飞行器与动物的相似之处

一条鳗鱼冲破了苍鹭的喉咙。

一只小狮子成为了猎豹的午餐,大自然就是这么掺酷

这张照片有点烧脑,3种动物在打架不知道谁会胜出

这是1930年代的美国,一个月的时间里,工人们把一栋大楼整体调转了一个方向

这些都是马铃薯,真是大开眼界

别再以为鳗鱼是进口货,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广东骄傲

导报君语

潮汕近海,所以当地人的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新鲜海鱼。潮汕人对待每种海鱼都有独特的见解,不是所有的鱼都选择和姜丝搭配,也不是所有的鱼都用芹菜烹调。


咸菜煮鳗鱼


像鳗鱼,潮汕人往往搭配咸菜煮,这也成就了一道潮汕名菜——咸菜煮鳗鱼


鳗鱼就是白鳝


鳗鱼对于广东人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熟悉是因为“鳗鱼”这两个字经常出现在日料中,价格高昂(一整段蒲烧鳗鱼价格普遍在40元以上);陌生则是我们在市场或餐厅里很少能看见售卖鲜活鳗鱼。


如此一来,不少人认为,鳗鱼是一种进口海产,产地大多位于日本海域附近。事实上,鳗鱼并没有离我们很远,它就是广东人熟悉的白鳝。



鳗鱼的学名叫日本鳗,所以在日本料理中会用它的正名——鳗鱼。广东是全球更大的鳗鱼产地之一,日本海域养殖的鳗鱼幼苗,很多都是从广东出口的。广东人称其为白鳝是为了区分和它相貌相似、产于淡水河道的黄鳝。烹调白鳝时,他们通常会采用姜蒜蒸、砂锅焗等做法。



在潮汕一带,潮汕人常常用咸菜搭配鳗鱼烹调,这也有可能是最传统的一种鳗鱼料理。在潮汕地区,鳗鱼还是叫“鳗鱼”,一般市场里有乌耳鳗和海鳗两个品种,乌耳鳗为淡水生长深海繁殖的鳗类(即常见的白鳝),海鳗则在海里生长和繁殖,在潮汕也叫麻鱼(即常见的海鳝)。


麻鱼的体型较大,在市场上常常能见到10—15公斤的,有些甚至会超过50公斤。摊主通常是现割现卖,位置不同,价格也不同,带鱼子的部分通常就要贵些。


咸菜能祛腥赋味


一般来说,无论是乌耳鳗(白鳝)还是海鳗(海鳝),广府菜和客家菜的做法都是以清蒸、豆豉焗一类的做法为主。而潮汕菜的传统做法,却是用咸菜来煮,这到底有什么奥妙之处呢?


汕头潮菜师傅李培群认为,这道咸菜煮鳗鱼,本身就带有潮汕沿海的饮食特征:以用简单的食材拼凑出浓郁的咸鲜风味。



鳗鱼、咸菜都是沿海一带当地较常见的食材,所以很容易就能联想到,最初厨师们是如何把它们“信手拈来”的场景。


为什么偏偏这两种食材会被拼凑起来呢?李培群说:“因为这样才好吃,好吃才是硬道理!”


他介绍,这道潮菜更大的特征就是咸鲜味够足,“煮鳗鱼,最怕的就是有腥味,还出不了味。”


李培群表示,鳗鱼的腥味比较重,清蒸的做法会令其味道淡寡而且带腥。潮汕人虽然可以容忍鱼腥味,但除了鱼饭(一种清水煮鱼放冷后的做法)之外,很多有关鱼的料理都不会有过于清淡的味道,更好是能带咸、甚至是浓咸的味道。所以在鳗鱼入菜时,就必须加一种能增加味道分量的食材进去。


豉汁蒸鳗鱼


在传统的粤菜中,豉汁蒸鳗鱼是一个不错的搭配。不过在潮汕地区,豆豉显然不是更流行的咸配,因为有菜脯、咸菜、豆酱、鱼露等其它的选择。咸菜较之于这类咸配来说,具有吸附腥味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本身已经腌晒出些许酸味的咸菜,在处理鳗鱼、带鱼等海鱼时,祛腥效果更为明显。


潮汕咸菜


李培群还说,咸菜的高盐分有利于鳗鱼入味,这种咸味在遇到鳗鱼的海鲜味时,可以转化为一种特殊的鲜香,也就是所谓的“能出味”。有些老饕甚至认为,味道越浓的、越苦的咸菜,煮出来的鳗鱼越鲜、越甜、越香。


# 咸菜煮鳗鱼

材料

潮汕咸菜、鳗鱼、青蒜苗、油、盐适量、酱油适量。

***

1、鳗鱼洗干净(可直接用盐搓掉鳗鱼表皮的黏液),用厨房纸擦干,切成块状,用少许盐抹匀;

2、洗净所有辅料,咸菜切成粗条,青蒜苗切段(白、青部分分开放);

3、烧热炒锅,下适量油,下咸菜、蒜苗白段爆炒出香;

4、炒锅再下少许油,将鳗鱼倒入锅中,适当翻动锅中的鱼块;

5、翻炒均匀,调入适量盐;

6、炒锅中加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中火焖煮;

7、焖至鱼肉熟透,汤汁变浓稠,揭开锅盖;

8、将余下的青蒜苗倒入锅中,适当搅匀即可。

带鱼、鳗鱼、虎头鱼、海鲈鱼…禁渔期尝东海鱼鲜?yes!东海海钓鲜鱼来了|老谢逛菜场

5月1日以后东海休渔,大量渔船停港、休整,但农业部门规定,有证钓具渔船可以携带规定的作业钓具,在指定场所、时限进行捕捞,并在规定的渔港上岸。

这两天,东海海钓鲜鱼开始露脸,由于海钓数量少,售价较平时捕捞期贵20%至100%,上市品种主要包括带鱼、鳗鱼、虎头鱼、米鱼、青占鱼、海鲈鱼等。

上图:东海带鱼

虎头鱼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菲律宾等国,但在中国东海南部等海域分布较多。虎头鱼体长一般为15-20厘米,更大可达30厘米,体重可达500克。上海市民喜欢家烧、清蒸等烧法,烧豆腐、烧汤等味道同样鲜美。

米鱼又称鮸鱼,形似鲈鱼,主产东海舟山洋面,为东海特产,每年6月至8月出现渔汛期,以7月为旺汛。上海人烹调米鱼的 *** 很多,比如米鱼水煮鱼片、剁椒米鱼、米鱼汤等。

青占鱼是东海特色鱼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供应市场,是当时副食品供应紧张时期确保市场供应的主要海鲜产品。青占鱼肉质较紧,口感像精肉,上海人最多的吃法是清蒸或干煎后略放酱油、糖醋,味道咸中带酸甜,非常好吃。

海鲈鱼是近年来出现在餐桌上的特色海产品,其在广帮餐馆、泰国餐馆中尤其多见,很多生鲜超市会销售海鲈鱼,目前海鲈鱼已较普遍地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其销量也在日益增多。

上图:东海海鲈鱼

“用钓具钓鱼,与用网具捕捞更大的区别是,钓具只能一条条钓鱼,网具一网捕捞数百条鱼,所以,5月以后东海鲜鱼上市数量有限。”

东海嵊泗老渔民董老大解释,

在东海嵊泗一带能钓到的鱼类主要有虎头鱼、米鱼、青占鱼、海鲈鱼等。在象山一带钓到的大都是带鱼和鳗鱼。

据悉,用钓具一般只能在东海近海或沿岸,水深五六米的海域钓鱼,但也有在水深30米的深海海域钓鱼,深海海钓品种主要有真鲷、黑鲷等。

上图:东海真鲷

由于海钓数量有限,5月1日之后,东海鲜鱼售价较禁捕前明显上涨,目前海鲜市场东海鲜鱼零售价已经较禁捕前上涨20%至100%。盒马鲜生,零售浙江温岭东海虎头鱼1.25公斤(4至6条)99元;浙江象山东海海钓鲈鱼1公斤售价124元;浙江舟山冰鲜海钓黑鲷1公斤售价388元一条。部分生鲜超市东海海钓带鱼零售价涨至200元—300元公斤。

宁海东路、台湾路等沪上部分菜市场销售较便宜的东海海钓鲜鱼,如青占鱼,零售价16—30元/公斤,比禁捕前上涨20%左右。

粗壮、鲜嫩、脆爽、多汁,高花青素,可生吃的水果紫芦笋来了!升级版绿芦笋上新|老谢逛菜场

肥硕、鲜嫩,5月鲜鱼市场c位?来,尝一口美国鲥鱼!|老谢逛菜场

“毛豆”为啥又硬又涩?专家:切莫贪便宜,当心买回的是黄豆!|老谢逛菜场

黄甜笋、哺鸡笋、高节笋…4月末菜市场“c位”、价跌谷底,尝最后一波春笋的鲜!|老谢逛菜场

沪猪肉零售价跌至近20个月来更低!部分菜市场肉价频现“1”字头|老谢逛菜场

肉质肥美、鲜嫩的大连头水鲜活扇贝来了!价格略涨5—10%|老谢逛菜场

零售28—38元/斤,更便宜的“菜场虾”来了!自己动手烹调小龙虾的时间到啦|老谢逛菜场

来源:周到

30张活久未见的照片,鳄鱼吃电鳗被电死,浑身抽搐与电鳗同归于尽

世界上最著名的真菌之一是“僵尸蚂蚁真菌”。它接管了蚂蚁的思想,使其在木乃伊化之前爬上树枝并粘在叶子的下面。一旦锁定到位,蘑菇状子实体就会从蚂蚁身上发芽并释放孢子

这是红肚食人鱼的嘴巴,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被虫草科感染的狼蛛

印度尼西亚的头骨岩

Xylaria Polymorpha 是一种腐生真菌,俗称死人的手指。

飞蛾身上的的脸

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一个僵尸虫,虽然里面已经腐烂,但是仍然可以爬行。

Kea是世界上唯一的山鹦鹉,如果它死了代表这个物种在地球上彻底灭绝。

母黑猩猩和她的孩子玩飞机的游戏,太有爱了。

大型电鳗可以提供高达 860 伏的电力。这通常足以阻止大多数动物尝试吃它,但是当这只鳄鱼攻击它时,根本无法松开口。最终在这个过程中杀死了鳗鱼和它自己。

日本油轮撞上鲸鱼,直到它们靠岸才意识到。

我可爱的宠物水滴鱼

有种莫名的舒服感。

这是谁家养的鸭子这么励志,带着一群鱼回家。

袋虫毛毛虫为自己建造了可爱的小木屋。

仓鼠和蝉。

蛇被戳后装死

真正的动物人

这是“猫”毛虫吗?

这是正在睡觉的猫头鹰宝宝,太可爱了。

Co *** oderus femoralis 是一种在喀麦隆发现的装甲板球。它看起来既可爱又可怕。

无毛马

在俄罗斯,熊真的当宠物养。

一只吃兔子的鸟,这胃得有多大啊

国外网友拍摄了一条试图从绿色树蛙胃中逃脱的小草蛇,但最终青蛙赢得了这场战斗。

侏儒狨猴吸食了一些葡萄。

这是一只海豚?

老鼠刚刚安慰完青蛙,就成了它嘴里的食物。

最近一条4条腿的鸡火了,2条腿的人有都是,4条腿的人还真少见。

永久禁捕!鳗鱼的困局:身世诡异却成了家常便饭,死循环如何破解

说到鳗鱼,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怎么熟悉,尤其是内地朋友,但是对于吃货而言,没见过鳗鱼,肯定见过它做成的美食,就是鳗鱼饭。这是日本传统的夏季食物之一,鳗鱼饭是将鳗鱼沾上又甜又咸的调味酱,然后盖在白米饭上而制成的盖浇饭,也叫鳗鱼盖饭。随着日本美食的传播,鳗鱼饭很快被吃货们所熟知。

虽然鳗鱼被称作“水中软黄金”,但鳗鱼苗却不能人工加以繁殖,所以只能靠捕捉野生鳗鱼苗进行饲养,由于消费需求的增加,野生鳗鱼供不应求,各地区也在着力保护野生鳗鱼苗。

来自鳗鱼的发声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是鳗鱼苗洄游的必经之地,所以上海已经限定2021年1月15日至4月15日为限定捕捞日期,但仍然有人顶风作案。今年1月28日,就抓到非法捕捞人员11人,涉及2000余尾鳗鱼苗。

3月1日,一年一度的钱塘江禁渔季即将来临,而在钱塘江上杭州和海宁段将永久禁止捕捞鳗鱼苗。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处在长江口水域生态的重要地位,是长江禁捕工作的重中之重。鳗鱼苗捕捞如果管控不当极易产生负面效应,给长江禁渔工作带来被动。

诡异的身世之谜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的总称,是一种外观似长条蛇形的鱼类,摸上去滑溜溜的。全世界的鳗鱼主要分布在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其中欧洲鳗、美洲鳗分布在大西洋,其余均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我们常见的鳗鱼饭当中的鳗鱼属于日本鳗鲡,虽然它叫做日本鳗鲡,但是它广泛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到菲律宾之间的西太平洋海域,所以在中国,越南,朝鲜,韩国,菲律宾和日本都有日本鳗鲡。

1、来自何处?

以日本鳗鲡为例,直到最近几十年,科学家才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是日本鳗鲡的产卵地。这可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深度达11km以上,科学家发现,成年的日本鳗鲡要繁衍后代时,会停止吃东西,然后身体里的消化器官会逐渐萎缩直到消失,让自己用来繁衍后代的器官逐渐占据整个身体。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鳗鲡的捕捞量是一年比一年少,尤其近几年鳗鲡捕捞锐减,所以才会被保护起来,难道人类的一顿家常便饭就能把鳗鱼给吃灭绝了?事实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就把日本鳗鲡,美洲鳗鲡列为濒危物种,而欧洲鳗鲡更是被列为了比濒危更高一级的极危物种。

2、生命之谜

已知的淡水鳗鱼,生命周期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细尾鳗,微小玻璃鳗鱼,青少年幼鳗,老年黄鳗和成年银鳗鱼。研究人员只注意到了细尾鳗和玻璃鳗鱼的生命阶段相同,但没有人猜测它们与生活在上游数百公里处的黄鳗鱼有关,更多的鳗鱼直到晚年才发育出性器官,所以鳗鱼的繁殖就成了一个谜。

另外,鳗鱼的性别也是一个谜,因为它们的性别不是先天性的,而是根据所处的环境来决定的。比如:鳗鱼根据自己周边同伴数量来决定自己的性别,当同伴非常多,它就会变身雄性,如果周围同伴比较少,它就会变身雌性。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雄性鳗鱼,说不定明天就变成了雌性的了。

家常便饭带来的困局

鳗鱼饭虽然好吃,但也禁不住吃货们的崇拜,因为鳗鱼苗不像我们喂养的鸡鸭等家禽,可以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得到,它的来源全靠野外捕捞,就凭这产量就不稳定。

更何况养户在养殖鳗鱼时,池塘里的鱼苗雌雄都难以把握,所以很难让成年的鳗鱼交配,繁衍后代。因此不能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获得鱼苗,这就使得鳗鱼的产量会受到野生鱼苗数量的限制。

随着人类对野外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人工修建的水利设施,阻碍和挤压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再加上人为的大肆捕捞,已经严重威胁了鳗鱼的种族生存,很多鳗鱼都濒临灭绝。

未来的探索

虽然鳗鱼已经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的范围,但这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虽然吃鱼大国日本也在积极地研发人工繁育鳗鱼技术 ,但是目前研究出来的鳗鱼的人工繁育 *** ,还处于实验室阶段,通过人工受精孕育鳗苗,成本极高,一条鳗鱼高达6万元人民币,显然是无法量产的,并不能解除鳗鱼危急现状。

希望通过休渔,禁渔等措施,可以改善一下鳗鱼的生存环境,这样也能缓解一下它们走向灭绝的步伐,如果大家都去努力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我想鳗鱼延续百万年的生命之旅还会走下去的,而吃货们负有艰巨的任务,也希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西风烈,海鳗肥

王寒

在浙江,西风烈时,海鳗成鲞。

海鳗是生活在大海里的鳗鱼。跟河鳗相比,海鳗牙更尖,嘴更长,个头更大,毕竟大海的辽阔非江河可及,大海里的对手也比江河的更强大,需要更尖利的牙齿与之抗衡。生活在大海里的海鳗,还要经常承受水流的冲击,时刻准备着与风浪的搏击,所以它的表皮也较河鳗厚实,它看上去也更壮实。

海鳗长相狰狞,一张嘴如鳄鱼般凶狠,长着倒钩的尖牙,锋利无比,更可怕的是,两排牙齿间,还长着一列骨牙,如钢锯,如铡刀,看中猎物,一口下去,立马将骨肉撕扯开。从它的外号“狼牙鳝”中,可知它的凶猛。老家曾有渔民,在大海里打鱼,一网撒下,揪出一条比人还高的海鳗,来不及高兴,凶猛的海鳗跳将起来,让他险些命丧鳗口。

灰背的鳗鱼在东海最为常见,舟山人称之为狗头鳗,因为它的头像狗头。身宽体胖,它的肉质较粗,口感偏硬。在家乡,它通常被用来 *** 鳗鲞。

东海中,另一种常见的海鳗,叫沙鳗,又叫七星鳗,被称为长不大的鳗鱼,它的身上长着7个圆点,全身泛着清冷的光。每年秋分时节,桂花飘香之后,便迎来寒露霜降,反复侵入的寒潮,让它离开故土,向长江口以南的地方洄游。沙鳗油脂多,清蒸时,泛着亮汪汪的油花,外皮鲜香,肉质细嫩,故又称油鳗。大海中,还有外表时尚、穿着豹纹装的海鳗,美丽如彩虹的彩虹鳗,随着水流摇曳如水草的花园鳗,林林总总有十多种,它们是大海中的时尚一族,只可远观,不可食用。

海鳗在夏季北上生殖,秋冬季南下越冬,它遨游万里,只为完成生命传承,温台外海就是鳗鱼的越冬场和中转站,也是鳗鱼长途奔波的栖息地。春末夏初,楝花如雪,海鳗游进披山、大陈渔场,立夏之后,桐花落地,它们又要远行,经鱼山、韭山、洋鞍渔场,到达嵊泗、余山渔场,立冬前后,它们返回大陈渔场。

大陈岛附近的大陈渔场、三门湾东面的猫头洋渔场、玉环岛边上的披山渔场,是有名的东海渔仓。这几个渔场多岩礁,而石缝洞穴正是海鳗理想的栖息地。鳗鱼旺发时,玉环渔民用“延绳钓”,一次就能钓到6000公斤的鳗鱼。

鳗鱼很难人工孵化,要想养殖鳗鱼,须在大海里捕捞鳗鱼苗。鳗鱼苗金贵,一条比柳丝还要细的鳗鱼苗,在家乡,最贵的鳗鱼苗曾卖到三四十元一条。如此算来,一公斤的鳗鱼苗,可卖到30万元,难怪被称为“海上软黄金”。渔民们把鳗鱼苗卖给养殖户,养殖户细心放养,慢慢地变成黄色的幼鳗和银色的成鳗,出口到日本。

鳗鱼味美,凡吃过鳗鱼的,皆念念不忘。在家乡,鳗鱼丰收季,是吃货们的美食节。鲜活的海鳗除了切成连刀小段清蒸外,还可以切成小块,与红薯粉、葱、姜搅拌,煮成其鲜无比的鳗鱼羹,或者去皮剔骨,剁成鱼泥,拌上红薯粉,做成鱼丸、鱼饼、鱼皮馄饨等风味小吃。

在台州、温州等地,海鳗最常见的做法是晒成鳗鲞。年关临近,西风凛冽,渔乡的屋檐下、厨房里,挂满酱肉、腌肉、鳗鲞、黄鱼鲞,这个年,才过得有底气。

把鳗鱼在清水中洗去黏糊糊的体液,放在砧板上,一条条剖开,去除内脏后,用毛巾擦去血污,擦干水,用小木棍交叉撑开鳗鱼,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海鳗鲞,看上去干巴巴如标本,实则鲜美无比。晒鳗鲞跟晒黄鱼鲞不同,黄鱼鲞要放在烈日下暴晒。而鳗鲞如果放在太阳下暴晒,会晒出鳗油来,有一股子“桐油味”。激发出鳗鲞鲜味的,不是太阳,而是凛冽的西北风。当年晒制的鳗鲞,在浙东,被称为新风鳗鲞,听上去,仿佛是朔风带来的鲜味。

鳗鲞炒芹菜、清蒸鳗鲞、酱肉蒸鳗鲞、肉片炒鳗鲞、鸡肉火腿焖鳗鲞……年前提早囤好的鳗鲞,家乡人有几十种的烹饪之术。鳗鱼还可以做成咸香的“鳗筒”,鳗鱼去除内脏洗净后,放进盐汤,再放姜、葱去腥,泡上一夜,咸味入身,用麻线把鳗鱼从头到尾五花大绑,放到通风处晾干,风干后的鳗筒厚实,更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的海味。过去,父亲常备有鳗筒和鳗鲞,硬菜不够或家里来客人,蒸或炒,一碗鲜香的鳗鲞菜端出来,镇得住场子。

来源: 解放日报

“血盆大口”七鳃鳗 3.6亿年前就存在的”吸血鬼鱼”

中科院水生所前身是1930年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建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1950年在上海组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54年整体迁至湖北武汉。原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积累的大量淡水鱼类标本和资料也随之被带到武汉,随着标本收藏不断增加,2005年,以淡水鱼类标本馆为主体,整合其他标本收藏构成了水生生物博物馆。

走进水生所的水生生物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特色标本展区。作为特色标本展厅里的之一位,采集于1899年的七鳃鳗标本不仅是目前馆藏年代最久远的标本,其物种本身也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1899年采集于吉林的七鳃鳗标本

历史悠久的食材

七鳃鳗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出现过,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描写巴黎之一场晚宴上“伏尔加河的鲟鱼”和“富扎罗湖的七鳃鳗”的保鲜方式和烹饪 *** 令人赞叹不已。

在《权力的游戏》中,饮食方面马丁老爷子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英格兰王室的美食传统,其中,七鳃鳗的出场是以美味的七鳃鳗派的形式。

图源 ***

甚至在英格兰的历史记载中,也存在“国王亨利一世死于不顾医生劝戒,大量食用七鳃鳗”的故事,这位诺曼王朝国王的死因可能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足以说明在中世纪能吃上七鳃鳗的菜肴,绝对是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英史》的一幅微型画中所绘亨利一世虚构肖像 图源 Wikipedia

七鳃鳗全身只有软骨没有硬刺,脂肪含量高,肉质细腻弹性十足,味道类似鱿鱼又胜于鳗鱼,它还是高蛋白食物,而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直到现在,七鳃鳗仍然是一些地区的热门菜肴,比如爱沙尼亚,甚至有一个专门的七鳃鳗美食节。

蒲烧七鳃鳗 图源 ***

英式炖七鳃鳗 图源 ***

那么,如此美味的食材,它的全貌究竟长什么样呢?

恐怖电影的灵感来源

看过电影《血湖》的朋友们应该印象深刻,里面吸血恶魔的原型就是七鳃鳗。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图源<1>

成体七鳃鳗的身体构造 图源 Wikipedia

图源 ***

在已知的四万六千多种脊椎动物中,七鳃鳗和盲鳗是唯一幸存的无颌脊椎动物,“无颌”顾名思义,它们不像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具有可以咬合的双颚,只有简单的吸杯状口器,由于头部两侧每只眼睛后面都有七个鳃孔,故称七鳃鳗。无偶鳍,靠尾鳍的摆动在水中游动,单鼻孔,体表无鳞。

七鳃鳗在淡水和海水中都有分布,所有的七鳃鳗都要经历3~5年的幼鱼期,经变态,发育为成鱼。七鳃鳗多营半寄生生活,靠漏斗状的口部吸附在猎物身上,用黄色带钩的角蛋白齿锉破寄主体表,用舌作活塞样运动来吸食寄主的和体液。由于七鳃鳗口腔腺体的分泌物中含有抗凝血剂,保证了七鳃鳗特殊的吸食方式,是名副其实的“吸血鬼鱼"。

吸附于突吻红点鲑身上的海七鳃鳗 图源 Wikipedia

“欧洲之蜜糖,北美之砒霜”

欧洲贵族餐桌上的美食在北美反而成了令人头疼的入侵物种。

据北美五大湖渔业委员会(GLFC)介绍,七鳃鳗原本生活在欧洲和太平洋西北部,后来入侵到北美五大湖。七鳃鳗的寄生捕食往往导致猎物的死亡,致死原因要么是体液和组织的大量流失,要么是伤口的继发感染。进入北美五大湖后,长期以来七鳃鳗给当地渔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美国和加拿大 *** 每年至少花费1500万美元用于七鳃鳗的控制,早期的控制 *** 包括机械堰、电屏障<2>和化学药剂<3>,目前科学家主要从他们的交配繁衍习性入手研究控制数量的策略<4>。

例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大量存在于雄性海七鳃鳗 *** 中的性外激素,来特异性地吸引性成熟的雌性海七鳃鳗交配产卵<9>。该研究可应用于对海七鳃鳗种群的控制。

鳗鱼的图片,鳗鱼的图片卡通-第1张图片-

进化的意义

无颌类在古生代曾十分繁盛,后来逐渐变成弱势群体。

在现在看来是“异形”的七鳃鳗,在几亿年前正是动物们的主流形态,也许人类正是由这种形态的生物进化而来。研究人员发现,七鳃鳗基因组中存在一些与人类神经障碍有关的基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5>。这意味着七鳃鳗可以作为理想的分子模型,推动我们对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障碍致病机制的理解<6>。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种非常古老、非常原始的动物早在3.6亿年前就已经进化出了完整的生理结构和捕食习惯,并且依靠这些在四次大灭绝中存活了下来,至今几乎没有发生改变<7>。

3.6亿年前的七鳃鳗化石,显示了与现代形态一致的特殊进食结构 图源<8>

不过,幸亏它们没有演化出高等牙形动物,不然:

图源 ***

生物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七鳃鳗目

存在时间:泥盆纪晚期至现代

现存种类:1目3科10属约47种

化石数量:4例

生活环境:淡水,海洋

代表特征:体外半寄生,吸盘式口器

代表类群:澳洲七鳃鳗属、背眼七鳃鳗属、鱼七鳃鳗属、七鳃鳗属等。

参考资料:

<1>https://nas.er.usgs.gov/queries/factsheet.aspx?SpeciesID=836

<2> Scott, W B, and E J. Cros *** an. 1973. Freshwater Fishes of Canada.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 Bulletin 184. Ottawa.

<3> Smith, B R, and J J. Tibbles 1980. Sea lamprey (Petromyzon marinus) in Lakes Huron, Michigan, and Superior: history of invasion and control, 1936-78.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37(11):1780-1801.

<4>https://www.livescience.com/3257-love-doom-deadly-lampreys.html

<5> Smith, J J , Timoshevskaya, N , Ye, C. et al. The sea lamprey germline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programmed genome rearrangement and vertebrate evolution. Nat Genet 50, 270–277 (2018).

<6> Smith, J, Kuraku, S, Holt, C. et al. Sequencing of the sea lamprey (Petromyzon marinus)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vertebrate evolution. Nat Genet 45, 415–421 (2013).

<7>https://www.livescience.com/37874-sea-lampreys-hot-sex.html

<8> Gess, R, Coates, M. & Rubidge, B. A lamprey from the Devonian period of South Africa. Nature 443, 981–984 (2006).

<9>https://journals.plos.org/plo *** 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0332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鳗鱼被吃成濒危了吗?鳗鱼饭还能吃吗?

图片来自:123rf.com.cn

不知道大家吃过鳗鱼没有?爱吃不爱吃?或者至少听说过没有,昨天有条微博很火,就是关于鳗鱼的,我们来看看: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从一张清代的古画开始讲起:

不但无骨,而且无肉

这张图来自康熙年间的一本海洋生物画谱《海错图》,现藏北京故宫。

在翻看《海错图》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这条“水沫鱼”,它又小又细,没有颜色,看不到鳍,只是一根长条,要不是长着个鱼头,都看不出来是鱼。

配文说,这是一种福建海里的鱼,身体是透明的,“柔软而明澈”。迎着光看,能“照见其中若有骨节状”。聂璜用白色的细笔画出了鱼体内的缕缕白丝,看着像是鱼骨。但聂璜指出:“其实无骨也。”就是说,这些看似鱼骨的细丝并不是骨头。

它还进一步说这鱼 “不但无骨,而且无肉。就阳曦一照,则竟干如薄纸如无矣”。这鱼得多薄啊,太阳一照,竟然能干成薄薄的纸状,像消失了一样!

无骨无肉,那水沫鱼的身体是什么材料的呢?作者聂璜认为,它的质感和水里的泡沫最像,所以一定是由水沫凝结而成的生物。他写的《水沫鱼赞》,把这种轻薄透明的鱼描述得画面感十足:

柔如败絮,

透若水晶。

就日则枯,

在水无痕。

透明的柳叶

这是什么鱼?看似银鱼,但银鱼身体呈圆柱形,并不是“无肉、如薄纸”,而且银鱼有分明的胸鳍背鳍尾鳍,也和画中不符。 其实答案很清楚,就是鳗鲡目鱼类的柳叶状幼体。鳗鱼饭里的美味——鳗鲡、水族馆里的明星——裸胸鳝和管鼻鯙,都是鳗鲡目的。

鳗鲡,也就是日本蒲烧鳗鱼的本尊。

裸胸鳝,也是鳗鲡目的,水族馆常见,多次被放生爱好者放到海边,咬伤游客 。

各种鳗鲡目成员虽然差别很大,但小时候都要经过一个模样类似的“柳叶状幼体期”,或称“柳叶鳗期”。

这时的它们,和《海错图》里的水沫鱼一模一样:身体呈扁平的柳叶状,无色透明,头部很小,身体上有细细的纹路,中间一根脊椎骨贯穿全身。

此时,它的身体不是由肉构成,而是胶质的“黏多糖”构成,骨头超细,所以聂璜说水沫鱼没骨没肉,也是有点道理。

鳗鲡的柳叶状幼体。内脏简单到几乎没有。来源:wikiwand.com

人类研究最多的,就是鳗鲡的柳叶状幼体——柳叶鳗。鳗鲡是各国重要的食用鱼,但是大家捕捞野生鳗鱼太厉害,现在,日本鳗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了濒危物种,欧洲鳗鲡更惨,极危物种。极危的下一个级别就是野外灭绝。

现在市面上的烤鳗鱼,极少是直接捕捞野外的成年鳗,大多是从野外捞来小苗子,再养大。

日本渔民夜里聚在吉野川,捕捞来到河口的鳗苗,再放在养殖场养大出售。

日本是鳗鱼消费大国,除了自己捞以外,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渔民也常年守在河口,捞起鳗苗,养大后卖给日本,或者供中国自己消费。

台湾渔民捕捞鳗苗。这里有日本鳗鲡的苗,还有花鳗鲡的苗。来源:《河口野学堂》

所以,我们虽然名义上吃的是养殖鳗鱼,其实它们依然来自野生,消耗的还是野生资源。而且,IUCN说它是濒危,但IUCN只能给未来的法律提供参考,它本身没有法律效力,所以濒危是濒危,各国还是可以合法捞、合法吃。

欧洲的情况也很严重。欧洲人和东亚人习惯不一样,东亚人喜欢吃成年鳗,一次吃一条两条到头了。欧洲人爱吃的是鳗苗,线头大的小鳗,一顿得吃一堆,东亚人看了得心疼死。欧洲鳗是极危,跟这个饮食习惯多少有点关系。

欧洲人用刚进入河流的“鳗线期”幼鳗做的料理。这一盘能变成多少鳗鱼饭啊。

今年,日本鳗的情况尤其严重,抓到的鱼只有去年同期的1%!基本等于什么都没抓到。

所以,昨天微博那位博主说:鳗鱼被吃到濒危,是对的。但是他说“基本没得救了”,就有问题了。

首先,人们已经开始保护欧洲鳗。2009年,欧洲鳗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 。跟前面的IUCN不同,这个CITES是有法律效力的,它附录二里的物种,就算在中国没有分布,也等同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所以,欧洲鳗刚一列入附录二,就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冲击。因为之前中国大量进口欧洲鳗苗来养,用作日本鳗的替代品,90年代末,欧洲鳗一度占中国鳗鱼产量的一半。进了附录二后,私自进出口就违法了,要想合法,得办证、交钱,又麻烦又贵。冒险走私,还会被抓。

2017年查处的走私欧洲鳗新闻截图

但这对欧洲鳗是个好消息,它们的捕捞被限制,捞起来的还会被大量放流,对于这种繁殖力还不错的鱼来说,恢复元气是可以期待的。

东亚这边,站在养殖户和食客的角度,日本鳗进CITES附录是个灾难性事件。因为学者估计,一旦进了附录二,东亚的日本鳗养殖会缩减成目前的20%。这意味着我们将吃不起鳗鱼,甚至吃不到。

如果现在东亚各国行动起来,让鳗鱼数量减缓下降甚至回升,就有望不进附录二。 2012年9月起,中、日、韩已经开了很多次 “国际性鳗鱼资源养护管理非正式会议”,讨论了一些办法。比如规定2014-2015年的鳗苗放养量不超过2013-2014年放养量之80% 。

还比如中日韩正在限定每年只有固定一段时间能捞鳗苗,其他时间都不许捞。而且允许捞的时间还将缩短。

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的韩玉山教授还提了个意见:鳗苗可以捞,但要禁止捕捞野生成鳗。一条雌鳗能产几百万颗卵,能成活少部分都是个可观的数字。他推测,如果东亚各国全部禁止捕捞成年鳗,保守估计,一年就能增长50%的鳗鱼数量。

这个数字挺吓人,不知真的假的。但是能确定的是, 日本鳗鲡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各国目前的措施完全可以更严格,也应该更严格。

诡异的食谱

还有一条路,就是完全人工繁殖,不再从野外捞鳗苗。

可是人工繁殖太难了。成年鳗倒是会在人工水池里产卵,刚孵出来的小鱼叫“柳叶鳗前期”,只要吃点东西,就会变成柳叶鳗。可无论喂什么,它都不吃,20多天后就死了。把幼鳗养到柳叶鳗期,一直是人类的目标。

为了研制饲料,日本科学家就去海里捞柳叶鳗,解剖它的消化道,看看里面有啥。你猜怎么着?什么都没有!于是有人猜测,是不是它根本就不吃东西,靠身体表面吸收海水里的营养?也有人猜,是不是消化太快,肚子里存不住东西?

日本人不死心,继续解剖,终于找到了一点东西——海雪。名字很美,其实就是海里的有机物碎屑黏在一起,形成的黏液团。它们会慢慢向海底沉去,就像下雪。柳叶鳗竟然吃这个!

海雪

知道了食谱,下一步,就是 *** “人工海雪”了。在试过鱼、虾、蟹、海蜇、蛋黄都失败之后,日本学者搞出了一种饲料,成分诡异:把鲨鱼卵打成粉,调成膏状。孵化后0~ 8 天投喂鲨鱼卵膏,8~ 18天在鲨鱼卵膏内加入大豆肽和磷虾提取液,18天后再加入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

只见幼鳗碰碰饲料膏,一口咬住,拽下一块就吞。吃了!20天后,它们成功变成了柳叶鳗!

鳗鱼寿司 图片来自:123rf.com.cn

突破这一难关后,就好办了。柳叶鳗顺利成长,进入了“玻璃鳗期”,这时它们依然透明,但身体变细,和成体很像了。

然后,它们身体变黑,进入“鳗线期”,再一路长大,经过“黄鳗期”和“银鳗期”,变成了成年鳗鱼。

2010年,日本终于做到了完全人工养殖鳗鱼,研究室的鱼缸里,透明的柳叶鳗欢快地游动着。然而成功只限于实验室,人工繁殖的鳗鱼大量上市,还遥遥无期。

日本已经能在实验室里完全人工繁殖鳗鱼,并称未来有量产可能。来源:《食彩之国》

日本实验室里人工繁育长大的鳗鱼。来源:《食彩之国》

总结一下

1.昨天很火的那条微博里说:“鳗鱼被吃到濒危”——是对的。

2. “鳗鱼只能人工养殖,不能人工繁殖” ——是错的。日本鳗可以完全人工繁殖,只是成本太高,还未商业化。

3. “鳗鱼基本没得救了”——也是错的。各国正在做出努力,且鳗鱼繁殖力强,只要力度够大,是有救的。今年日本的鳗鱼荒,可能是特殊原因造成,还需继续观察。若种群持续下降,早晚也要进CITES附录二。

4.IUCN料到日本鳗进了附录后,人们会转而捕捞其他种类的鳗鱼(现在已经这么做了,美洲鳗、星康吉鳗、双色鳗都是常用替代品),所以建议CITES把所有可能的替代者都列入附录。一旦成真,我们将无法价格便宜量又足地吃到鳗鱼(直到人工繁育个体量产化),但对鳗鱼来说,是重生的希望。

柳叶鳗集体向着河口洄游的场景

《海错图》的作者,在康熙年间画下“水沫鱼”后,只在旁边写了96个字的说明。

他不会想到,这条鱼的故事,至今还跌宕起伏,不知何时写完。

图片来自:《海错图》

“种”在土里的花园鳗

它们细长的身体从海底的沙土中伸出来,随着海水轻轻摇曳,远看就像一片水草。它们是花园鳗,鱼如其名。花园鳗身长一般不超过60厘米,最长的可达120厘米,但它们会把大半截身体埋在海底的沙土中,以随洋流经过的浮游生物为食。如果不是实在够不着食物,它们是不会轻易钻出土的。而且,它们胆小如鼠,一有动静就会整个钻进土里,等到风平浪静时才再次缓缓探出头来。

这幅照片由美国摄影师大卫·杜比莱特拍摄,并获得了2019年度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师大奖,这是国际上规模更大、影响最广的自然摄影奖。为获得这张照片,杜比莱特花了几天的时间。他拍摄的这片花园鳗栖息地位于菲律宾的一处海底沙土坡,占地面积相当于2/3个足球场。他首次下水时,这里的花园鳗就全部钻入土里,几个小时后才钻出来。杜比莱特架好相机,躲到一处沉船残骸的后面,通过远程触发装置进行拍摄。经过几天时间,杜比莱特熟悉了这些花园鳗的生活规律和此处的光线情况,最后拍到了这张精彩而有趣的照片。

花园鳗丛中游过的鱼分别是濑(lài)鱼和棘(jí)烟管鱼,它们没有搅扰花园鳗的安宁,也许花园鳗知道它们是没有威胁的过路客。

“新套路”江苏男子一夜钓起几十条白鳝,网友识破:一看就是养的

渔翁:听父辈们说,他们小时候的生态非常好,池塘、河沟和稻田里,甲鱼、乌龟遍地都是,包括手腕粗壮的白鳝。

不过,在当时这些东西虽然多,但没人吃,就算抓回家都是砍成块喂鸭子,如今却成了稀罕物了,尤其是野生的白鳝,一斤就能卖到好几百。

然而,近日一位来自江苏的男子,一夜就钓了几十条白鳝,男子自称是在当地河流钓获的,但这些“野生”白鳝很快就被内行的网友给识破了……

01、野河白鳝“大爆发”

前几天,一位来自如皋的男子阿斌(化名),在当地的开放的河流里夜钓,钓饵使用的是鲜活的河虾。

可没想到当天夜里的白鳝非常好钓,犹如爆发一般抢着咬钩,一夜之间钓起了几十条白鳝,更大的一米多长。

02、“水中人参”——白鳝

渔翁了解到,白鳝是一种海河洄游型鱼类,学名鳗鲡,又叫河鳗、白鳗、鳗鱼和青鳝,是属于鳗鱼的一种。

白鳝是在大海出生,从鱼苗期就开始向江河洄游,在江河之中长大后,再次回到大海里繁殖,最后死亡。

白鳝是属于高档的水产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其鱼肉肉质鲜美且细嫩,富含多种营养 。

但由于前几十年过度的捕捞,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野生的白鳝非常少,因此,野生白鳝的价格是逐年增长。

在江浙一带野生的白鳝,每斤的售价高达几百元,品相好的极品白鳝,卖到上千元一斤也是常有的事。

03、网友道破“一看就是养殖的”

白鳝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广西、福建,以及大型的通江河流或者是江河入海的水域,均有白鳝鱼栖息。

白鳝虽然分布广,但野生的白鳝却非常少,这也是导致价格年年上涨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有价无市。

从江苏男子阿斌(化名)上传钓起的白鳝图片来看,图片当中白鳝的体色呈现青色肚子白色,白鳝的且颜色几乎相同。

另外,这些被钓起的白鳝个头几乎一般大小,但在自然水域的环境下,由于食物来源有限,所以无论是鱼虾蟹,它的个头不可能一般大小。

对于不了水产品的人来说,是不是野生的白鳝,还真不容易分辨出来,不过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很快就被细心的网友识破了,并说到:“一看就是养的”。

04、白鳝装入钓鱼桶目的何在?

据渔翁了解到,虽然目前人工繁殖白鳝苗的难度还很大,但对于白鳝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从目前的白鳝市场价格来看,人工养殖的白鳝,每斤的售价约在100元左右,而野生的白鳝却是它的几倍。

我们经常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各种捕获野生白鳝。试问,如今白鳝除了人工繁殖的场所,哪里还能一夜钓几十斤的资源?

最后

渔翁想说,这种常见的套路和骗局也该换换,毕竟白鳝不像泥鳅、黄鳝那样普通。所以渔翁也奉劝各位,网上购物“野生水产品”需谨慎,骗子的手段是层出不穷,就等着你们上当。 #钓鱼#


白鳝你钓过吗?

标签: 鳗鱼 图片 卡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