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熊猫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岭大熊猫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岭棕色大熊猫“七仔”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岭风光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在地球存活了800万年,被誉为动物界“活化石”的大熊猫,演绎了生命的传奇。而中国在保护野生大熊猫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作为中国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架起了中国和世界友谊的桥梁。
一
秦岭是一座神奇而伟大的山。
巍巍秦岭,博大、厚重,雄伟。西起甘肃、青海,东到河南西部,长约1600公里,主 *** 于陕西南部与四川北部,呈东西走向,是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陕西境内秦岭气势磅礴、巍峨高大、色彩斑斓。山套着山,岭连着岭,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涧河谷和盆地构成了秀丽风光。因有天然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有了八百里秦川的地肥物美,有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
时光倒回到三十多年前,我就在秦岭山脚下的西安生活,常在夜幕降临时,爬上西安古城墙,仰望那郁郁葱葱的秦岭,感受秦岭的神奇雄伟和与众不同。也就在那段时期,我会时常跟朋友一起潜入秦岭腹地的华山、终南山、王顺山、太白山和骊山……近距离观赏秦岭的秀丽山水,树木花草,人文景观。
秦岭巍然屹立,秦岭生龙活虎。
我在想,横躺在黄河与长江间的秦岭,怎么在平展展的八百里秦川,会猛然耸立起这么一座大山呢?而且排列得那么规整,一点过渡和缓冲都没有,它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贮藏着多少神秘的野生动植物?
原来,秦岭是经过几亿年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一处由万千山峰组成的山系。这地壳运动该是多么猛烈啊!怎能排山倒海地拥起巍峨绵延1000多公里的庞大山系呢?那需要多大的能量啊!
在距今3.7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坡逐渐抬起,露出了海面;在距今2.3亿年前的海西运动中,秦岭北坡也开始抬起,露出了海面;在距今1.95亿年前的印支运动中,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又经过约8000万年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才形成现在这样完整的秦岭。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是中国大地的脊梁。
那么,秦岭过去是什么样子,也叫秦岭吗?秦岭是哪位高人起的名字呢?
有史料记载,在秦、西汉时期,秦岭确实不叫秦岭,而被称为南山。司马迁《史记》中《秦始皇本纪》曾写到阿房宫,其中“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的“南山”,该是咸阳之南的山脉。司马迁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引用司马相如《上林赋》《哀秦二世赋》时,亦有“南山巍峨”“望南山之参差”的记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并没有提及“秦岭”。
横亘在秦地的巨大山脉到底何时被称为“秦岭”?东汉班固所写《两都赋》,在《西都赋》中有“睎秦岭,睋北阜”,而《东都赋》中也有“秦岭、九嵕,泾、渭之川”的描述。可以说,在先秦以至西汉,还没有“秦岭”这样的称谓,而是把秦岭称为“南山”,直到班固所写《两都赋》,才让秦岭最早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
巍峨的大秦岭,是一道壮丽的天然屏障。
西安以南的秦岭,一抹青黛山色,葱茏叠翠,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沟沟壑壑充盈着壮丽。而最壮观的自然景观,首属杜鹃了。
杜鹃分布在秦岭太白山、王顺山、牛背梁及秦楚古道。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描述的就是秦岭杜鹃。
在秦岭,绵延十公里的杜鹃岭,是观赏杜鹃更好的地方,那一树树鲜红,一簇簇粉红,一丛丛紫红,像火焰般在山峁、沟壑间尽情地燃烧……
秦岭,拥有世界上规模更大的国家植物园,规划面积为639平方公里,其中生物就地保护区面积575.31平方公里,还有10平方公里的植物迁地保护区、16平方公里动物迁地保护区及37.69平方公里复合生态功能区。单从面积看,就知道秦岭有多大。植物园收集、保护、展示了秦巴山区特色植物及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000余种,动物154种,昆虫465种,堪称动植物的王国。
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各领 *** ,构成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画卷;郁金香、虞美人、杜鹃、牡丹……山花烂漫,形成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一座秦岭山,半部华夏史。
辽阔的大秦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彰显了国家公园的自然之美。
二
秦岭美在一山一屏障,一岭一画卷。
唐代淡文远在《秦岭云屏》这样描述秦岭:“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岚一带横斜曛。寻幽远出潼川上,几处烟村锁白云。”
我沿着秦岭的山脚而行,来到风景秀丽的楼观台,历史记载这里曾是老子讲经的道场。楼观台有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也是野生动物救护站,可以近距离观察被称为秦岭“四宝”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这些野生动物非常聪明,若是生病或受伤了,又或者幼崽期被遗弃后,就纷纷来到有人的地方求救。
到秦岭不看羚牛,可是一生的遗憾。被美国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称为“六不像”的羚牛,其脊背似棕熊,后腿像鬣狗,脸如驼鹿,尾似山羊,角像角马。栖息在秦岭的羚牛,体型粗壮,性情粗暴。楼观台为数不多的羚牛,都是救护来的,它们仿佛忘了自己是称霸一方的动物,显得乖顺而沮丧,不像在野外时那么狂野。
羚牛喜欢高海拔群居,每群20到30头不等,也有50至上百头的,来势凶猛,浩浩荡荡。羚牛在秦岭牛背梁居多,成群结队。如果去踏青观景,有可能还会遇到。但不要担心,羚牛有原则、讲规矩,只要不侵占它们的地盘或伤害它们,是轻易不会发起攻击的。
在秦岭的金丝猴也非常可爱,毛发很漂亮,闪闪放光。据说它们从四川而来,故称川金丝猴。机灵、活泼、淘气是它们的秉性,且有些人来疯,喜欢高翘着尾巴,灵巧地在树枝上荡秋千,小眼睛一闪一闪,冷不防做几个鹞子翻身的动作,或扮一下鬼脸,逗得来此研学的小朋友们想搂一搂抱一抱它们。
国宝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洁白的羽毛、鲜红的头冠、黝黑的长嘴、细长的双脚。陕西汉中洋县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1981年被发现时种群数量只有7只,而到2023年已繁衍到9000多只。朱鹮的保护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案例。
而这里最受青睐的当属国宝大熊猫了,在秦岭遇到野生大熊猫不是什么稀罕事,我就有这样的经历。那是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回程的路上,突然从树林里蹿出一只大熊猫,摇摆着胖嘟嘟的身子穿过马路,等我停下车再看时,它已经钻进茂密的树林中看不见了。
我想,大熊猫定是跑下山到沟里去喝水。
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秦岭“四宝”可一次看全,而一只棕色大熊猫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也颠覆了我的认知——怎会有棕色大熊猫呢?怎么跟别的大熊猫不一样?它跟黑眼圈穿“黑马甲”的大熊猫是不是同一物种?
其实,棕色大熊猫也是大熊猫家族的成员,至于它如何成为棕色的,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有待动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白色野生大熊猫,被人戏称是“卸了装”的国宝。
这只棕色大熊猫出生两个月就被母亲遗弃。2009年11月1日,被遗弃的棕色熊猫幼崽在佛坪被发现,取名“七仔”。这是世界上唯一被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巧克力熊”。棕色大熊猫不仅毛色特别,口味也很特别,相比于竹子,它更喜欢吃胡萝卜。
乍一看,圈养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棕色大熊猫除毛色外,形态跟一般的大熊猫一模一样。我好奇地喊了声:“七仔,过来!”
棕色大熊猫好像能听懂我的话,漫不经心朝我走来,还轻轻地叫了两声。它在说什么呢?
三
脉承秦岭,泽被天下。
翻过巍巍秦岭,走进地处秦岭腹地的佛坪。
仅有4万人口的佛坪,可能是中国唯一没有红绿灯的县城。县城两侧是高大威猛的山,绿茵茵的,顶天立地。山脚下,排列着不规则的楼房,或高或低,或新或旧。一条清椒溪把县城一分为二。
佛坪是美丽的,梦幻的,迷人的。湛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澈的水,柔和的风,纯朴的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滋润,领略大自然的秀丽美景。
佛坪最美的地方是凉风垭。凉风垭,名字便富含诗意。站在凉风垭,感受风的轻柔。突然一块木牌引起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知,凉风垭是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入口,北靠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接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534公顷,是大熊猫保护区群的连接纽带,内有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高等植物15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等31种……
凉风垭有大熊猫,那是上帝赐给大自然的神灵。
登上凉风垭的瞭望塔,我举目四望,上百年上千年的冷杉、老榆树、箭竹……层层叠叠,遮天盖地。我在想,此时会不会有胖嘟嘟的大熊猫神灵般地出现呢?哪怕是能看到一群威风凛凛的羚牛,或扮着鬼脸活蹦乱跳的金丝猴,我也算不枉来此一趟。
在凉风垭完全有可能偶遇大熊猫。《佛坪等你来》这本书里记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恋人来凉风垭游玩,攀上瞭望塔,面对眼前美景,激动得手舞足蹈。观赏了凉风垭山山峁峁的风景,他们兴奋地从瞭望塔上往下走时,一幕动人的画面悄然映入眼帘。一只幼年大熊猫正在塔下旁若无人地翻着姑娘的小包,以为包里有好吃的东西。然而姑娘的小包里只有化妆品,幼年大熊猫用舌头舔,用牙咬,但觉得一点儿也不好吃,还不如山林里的竹子好吃,就失望地摆动着胖嘟嘟的身子,一摇一摆地钻进了茂密的树林。
这是凉风垭馈赠这对恋人的更好礼物。
那,它会送我什么样的见面礼呢?我也会偶遇大熊猫吗?
据说在凉风垭,有人一天能见到好几次大熊猫。可我运气太差,除了看到一棵又一棵高耸入云的冷杉、老榆树以及围绕着花草翩翩起舞的蝴蝶,什么也没看到。
在凉风垭没有遇到大熊猫,我有点心灰意冷。突然,三匹甩着尾巴的骡子吸引了我,我不明白这里怎会有骡子。用骡子干什么?听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骡子像大熊猫一样,是保护区的宝贝。特别是在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凉风垭,道路不通,车上不去,供给中断,全靠骡子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打滑,一步一趔趄,钻沟爬坡把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保护区,使常年值守保护区一线的弟兄们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
我向保护区一线弟兄们致敬的同时,也向骡子致敬!
翻过凉风垭,不远处就是熊猫谷。顾名思义,熊猫谷是秦岭野生大熊猫的密集栖息地,据说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野生大熊猫,是大熊猫野外分布密度更大、可遇见概率更高的地方。
1985年,世界上首只棕色大熊猫丹丹就是在佛坪发现的,引起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在秦岭,保护区用红外相机相继拍摄到5只棕色大熊猫,其中4只就在佛坪,一只在紧邻佛坪的洋县。那么,秦岭会不会有棕色大熊猫种群存在呢?
四
在地球存活了800万年,被誉为动物界“活化石”的大熊猫,演绎了生命的传奇。它的祖先是始熊猫,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演化为小种大熊猫和巴氏大熊猫,艰难曲折地走到现在,才形成现在这样黑白分明、憨态可掬、胖嘟嘟的模样。
大熊猫比较懒散,喜欢独自行动,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活动范围较大。它们通过特殊的气味标志领地、宣示 *** 。大熊猫显著的特征是有6个脚指头,擅长爬树,喜欢在树上舒舒服服地睡觉;且有着锋利的牙齿,专门用来啃噬竹子,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吃货”,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40公斤竹子,而且消化时间非常短,几乎吃进去就拉出来,粪便无臭,有竹子的清香。科研人员通过熊猫排泄出的竹茎咬节,进行个体识别,能调查出熊猫种群数量,称为“有味道的科研”。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物种。
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大熊猫集中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的秦岭、邛崃山、岷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6个狭长地带,共有33个局域种群。野生大熊猫有两个亚种,一个集中分布在陕西和甘肃,称为秦岭大熊猫;另一个集中分布在四川,称为四川大熊猫,两个大熊猫亚种区别在于:秦岭大熊猫头小牙大,而四川大熊猫头大牙小。
2017年,中国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过5年协同作战,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大熊猫建起2.7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将人为分界的高山峡谷及原始森林连成片,串联起涉及的82个大熊猫保护区,给大熊猫提供了自然流动的空间,也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物种,繁殖非常不易,一般在每年4—5月 *** 、交配,只要2~3个月就生下熊猫幼崽。一百多公斤的大熊猫,怀孕两三个月生下像老鼠大小的熊猫幼崽,母幼体重比例1000∶1,超乎人的想象。况且大熊猫是不称职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幼崽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成活率很低。然而,大熊猫没有灭绝,仍活跃在地球上,并且有增无减,这与它生命力顽强、保护区建立、栖息地改善、避免近亲繁殖、进行科学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等都有很大关系。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而从大熊猫中心监测数据来看,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可以说,中国在保护野生大熊猫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五
事实上,中国发现和认识大熊猫,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法国博物学家、神父戴维曾在中国传教10年,他是之一位到中国青藏高原边缘山区的博物学家,并以法国远东教会在四川雅安邓池沟秘密修建的天主教堂为据点,大量收集动植物标本和活体。1869年2月,戴维开启中国内陆第二次考察之旅,他在宝兴红山顶考察时,意外地在一个姓李的地主家墙上发现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毛皮,这种动物毛皮在传统博物学上从没有记录和描述,他尤为好奇。据当地老乡讲,这种动物经常在丛林出没,时不时还能碰到。戴维认为,这种动物将会成为科学上的新发现。于是,他费尽心思地雇佣村民在深山老林收集到两成一幼熊猫标本,还有动物头盖骨,将它们运往欧洲,轰动了西方国家,成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大熊猫的“横空出世”,让全球沸腾。
然而,不幸的是,从那时起到1946年的78年间,中国动物王国的大门,被贪婪的国外不法分子数次粗暴地踏开,在全球掀起数轮狂热的“熊猫热”,有200多人次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四川西部疯狂捕捉猎杀大熊猫,16只大熊猫活体被明目张胆地运往国外,有70具大熊猫标本被堂而皇之地陈列在外国博物馆。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动物史上的更大悲哀。
六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是中国之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堪称“熊猫老家”。
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雅安,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大熊猫340只,是中国野生大熊猫密集栖息地和主要产区,也是出产“明星”大熊猫的地方。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1957年以“国礼”名义向苏联赠送之一只大熊猫起到1982年,共有24只大熊猫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和法国等9个国家,让外国友人近距离目睹中国大熊猫的风采,有18只来自雅安,其中17只来自宝兴。
走在宝兴县城,仿佛走进熊猫的世界。街道胡同用熊猫命名,就连公路两侧电线杆、路标,还有宾馆大厅、走廊、会议室、房间里,都贴满了形态各异的大熊猫靓照。就连我住的宾馆也别出心裁地叫作熊猫宾馆。可想而知,大熊猫在宝兴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在宝兴,我又不由想起了秦岭大熊猫。我寻思: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为什么秦岭大熊猫没有四川大熊猫名气大,能走出国门的,少之又少?
不得不说,在大熊猫宣传、研究和繁育方面,四川走在全国前列,建有众多研究和繁育基地,像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中华大熊猫苑,雅安碧峰峡基地……繁育出的一只只大熊猫都是精品。
然而,无论是四川大熊猫还是秦岭大熊猫,都是国家公园中的重要成员;可爱、卖萌、通人性,圆嘟嘟的身子,走路一扭一扭,憨态可掬……是上天赐给中国的美丽而独有的珍稀国宝。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2008年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吉祥物“福娃”,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2023年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蓉宝”……这些国际赛事吉祥物,都是生龙活虎、憨态可掬的中国大熊猫,它们架起了中国和世界友谊的桥梁。
致敬,我可亲可敬的国宝大熊猫!
(作者:航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等。)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十种鸟,你敢想象,其速度能超过高铁你知道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鸟类是哪一种吗?它的速度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甚至一秒就可以飞上百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
普通楼燕,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10千米。普通楼燕为季节性夏候鸟,分布广泛,但在我国数量较为少见,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在城市,荒漠,森林及海边等都可生存,也可在高海拔地区生存。普通楼燕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喜欢吃飞行的昆虫,还经常成群结队一起在空中边飞行边捕食,它叫声响亮而清脆。
灰头信天翁,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27千米,灰头信天翁硕大,翅膀展开能有2.2米。灰头信天翁还非常的聪明,它们会利用气流帮助自己飞行,甚至能几个小时都不动一下翅膀,而这让它们可以长时间的飞行,甚至能在12天飞行5000公里,灰头信天翁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或海面,甚至能在海面上睡觉,只有在繁殖时才会到陆地上, 它们还不怕人,碰到人它们也不会逃跑。
距翅雁,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41千米,距翅雁长得像鸭子,也像大雁,也被认为是更大的一种栖鸭,它主要分布在非洲,体型较大,身长能有达到1米,体重在6到7公斤,距翅雁很特别,非常好辨认,它的翅膀是由黑白两色的羽毛组成,长长的脖子和红色的腿脚,看着很特别。它们是群居生活,分布广泛,擅长游泳,通常栖息在湖泊,河流,等水源充足的地方 。
燕隼,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60千米,虽然燕隼飞行快速,但它在空中非常的灵活。它主要在空中捕食,还会发出短促而刺耳的叫声,甚至会在空中边飞行边进食,但有时也会到地上捕食,主要以麻雀,蜻蜓,蝗虫等为食。
白喉针尾雨燕,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69千米,白喉针尾雨燕体型不大,分布广泛,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分布,它主要栖息在山地,河谷及森林等地区,它主要以小型飞行昆虫为食,经常是边飞边捕食,还经常成群结队的在森林上空飞翔,在森林里有这样的飞行速度,不得不说白喉针尾雨燕得飞行技术高超。
矛隼,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209千米,矛隼平常飞行的速度不会这么快,但当它发现猎物后,则会急速向猎物冲去,就像一支被掷出的矛枪一样,而这时就会达到它的更高速度,而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矛隼不仅凶猛还非常的敏捷,它不仅能捕捉快速飞行的鸟类,还能捕捉陆地上的一下小型哺乳动物,甚至连鹿这样的大型动物都能对付。
虽然矛隼属于中型猛禽,但它的体型也是很大,它的体长有60厘米,体重不会超过3公斤,同时它还是冰岛“国鸟”。
金雕,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320千米,金雕在平常的飞行中速度只有每小时几十千米,而当它全速飞行时,其速度能接近每小时200千米,但这还没达到它的更高速度,金雕和矛隼一样,发现猎物时,会快速的冲向对方,而这时它的速度最快能达到每小时320千米。
金雕的体长能达到一米,翅膀展开可有2.3米,体重在2到7千克,主要以鸟类和一些小型兽类为食,非常的凶猛,金雕是可以被人驯化的,经过训练的金雕,更加的厉害,甚至可以打过狼,训练的金雕不仅能狩猎,还能给人看护羊圈。
尖尾雨燕,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353千米,但在平常的飞行中它的速度只在每小时170千米,只有在捕猎时才会有这么快的速度。尖尾雨燕的尾巴像一对剪刀,而这可以为它减少空气阻力,使其飞的更快,尖尾雨燕的耐力非常强悍,它可以长时间的飞行,一天可以飞行800千米,甚至在它迁移的10个月中,它几乎从不落地。它捕食进食都是在空中,甚至还在空中繁衍。
游隼,它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389千米,游隼和矛隼一样,平常飞行的速度都不快,游隼平常飞行的速度在每小时70到120千米, 但在发现猎物时,它的俯冲速度能达最快,游隼是俯冲速度最快的鸟类,而俯冲的本来游隼捕食生来就会,还需要它的父母来教授。
游隼的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生存,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也能生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游隼大多数是单独或成对生存的,即使在迁徙途中也是如此。
,它军舰鸟的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418千米,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军舰鸟只有在捕食时才会达到这样的速度,平常飞行也不是很快。
军舰鸟的体型较大,体长能达到1.1米,翅膀展开能有2米,体重仅在3公斤左右。它的速度不仅快还能长时间飞行,最远可飞4000千米左右,军舰鸟非常善于飞翔,甚至能在12级的风中,安全飞行,降落。军舰鸟会抢夺其他鸟类的猎物,它也被叫做“强盗鸟”。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鸟类世界的绚烂多彩,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本文将为您介绍十种中国常见的鸟类,它们在广袤的天空中展翅飞翔,丰富了大自然的画卷。
百灵
百灵,外貌特征:身形婀娜,体态轻盈,长约16厘米,体重大约18克,羽毛呈灰褐色,头部和颈部呈棕色,嘴短小而尖,眼睛大而圆。百灵以其响亮动听的叫声而著名,能模仿其他鸟类和小动物的声音。它们喜欢生活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善于跳跃和奔跑,在草丛中捕食昆虫和种子。百灵是一种喜欢唱歌跳舞的鸟类,能在高空中展开华丽的飞行表演。
画眉
画眉,外貌特征:体型相对较小,长约13厘米,体重约17克,头部和颈部呈灰褐色,胸部和腹部呈淡黄色,眼圈为白色,眉毛呈蛾眉状,十分好看。画眉主要栖息于林缘、灌丛、竹林、果园等处,喜欢吃昆虫和种子。它们的叫声悠扬婉转,又能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是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
绣眼鸟
绣眼鸟,外貌特征:相对较小,长约12厘米,体重约14克,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嘴细小。绣眼鸟活跃好动,喜欢群居,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虫,亦食少量浆果。绣眼的鸣叫声非常出名,尤其进入繁殖期的雄鸟,鸣唱频繁,声音婉转悦耳。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江浙沪一带,常见种类有暗绿绣眼鸟及红胁绣眼鸟。
靛颏
靛颏,外貌特征:相对较小,长约14厘米,体重约15克,雄鸟羽色美丽,羽毛呈红色或蓝色,嘴短小而尖。靛颏善于模仿各种昆虫和鸣声,鸣声多韵而婉转,十分悦耳。靛颏常被饲养为笼养观赏鸟,经过换食调养后鸣叫,再配上精制的笼子,价格很高。它们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属于中国四大名鸟之一,目前已被列为濒危物种,需要得到保护。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外貌特征:中等体型,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800克,头部和颈部呈黄褐色,翅膀和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嘴扁平而宽。中华秋沙鸭喜欢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常成对或以家庭为群,在水中潜水捕食鱼类。这种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部地区,如福建、广东、云南等省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稀少,需要严格的保护。
鸳鸯
鸳鸯,外貌特征:中等大小的水禽,雄鸟头部为黑色和白色,身体为灰色和白色,嘴呈灰色。雌鸟头部和颈部为褐色,胸部和腹部为白色,翅膀和尾巴为暗棕色。鸳鸯通常是成双成对出现,是一种极具忠诚度的鸟类。它们常在水面上游泳,用嘴巴快速地捕捉小鱼和昆虫等水生动物。鸳鸯也会在水边筑巢,通常在树木或岩石上。栖息地广泛,包括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
丹顶鹤
丹顶鹤,外貌特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2023年成都市繁殖鸟类调查结束,哪些鸟在成都繁衍生息?你知道这个夏天有多少种鸟类在成都安家落户吗?
数量最多的究竟是哪种呢?珍稀濒危鸟类又有哪些呢?
在成都什么地方的鸟类种类最多,什么地方的鸟类数量又最多呢?
今日,记者从市公园城市局获悉,通过设置1241个调查样点,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对成都市120个调查样区内繁殖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首次系统性的调查统计,完成调查的样区面积共计8461平方公里,占成都市总面积59%,覆盖海拔381–2060米的绝大部分平原地区及部分中山地区。2023年成都市繁殖鸟类调查暂告一段落,调查数据分析对成都市繁殖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状况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成都繁殖鸟类物种累计曲线 制图:阙品甲
在成都繁衍后代的鸟类究竟有多少种?
此次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于15目54科120属,占成都鸟类种数的29.20%(阙品甲等《成都鸟类名录2023版》)。其中大部分为雀形目鸟类,共计107种,占所记录鸟种数的64.8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分析,推测在成都境内实际繁殖的鸟种数有可能多达245种。
成都城区和郊区的鸟类物种累计曲线 制图:阙品甲
有哪些珍稀濒危鸟类?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包括鹗、鹰雕、凤头蜂鹰、黑冠鹃隼、褐冠鹃隼、赤腹鹰、凤头鹰、红隼、鸳鸯、棉凫、楔尾绿鸠、红角鸮等鸟类。同时,棉凫也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物种。蓝翡翠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VU)鸟类。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中国特有鸟类5种,分别是灰胸竹鸡、黄腹山雀、四川短翅蝗莺、橙翅噪鹛以及乌鸫。
鸟类物种数分布图 制图:王秦韵
调查期间一共记录到多少只鸟?
本次调查在样点统计范围内共记录到28,734只野生鸟类。数量最多的十鸟种分别是:白颊噪鹛4144只,14.4%;白头鹎3852只,13.4%;麻雀2243只,7.8%;家燕1594只,5.5%;珠颈斑鸠1578只,5.5%;红头长尾山雀1456只,5.1%;白鹭1079只,3.8%;金翅雀774只,2.7%;棕背伯劳724只,2.5%;乌鸫693只,2.4%。
鸟类数量分布图 制图:王秦韵
哪些地方鸟多?
调查期间在中心城区共记录到88种鸟类,相比之下成都郊区复杂多样的栖息环境为更多不同生活习性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条件,共记录到154种鸟类。而在中心城区繁殖的鸟类则有更高的密度和更多的数量。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记录到较为少见的白喉斑秧鸡、棉凫、四川短翅莺、楔尾绿鸠等鸟类,调查人员还记录到成功育雏的水雉和黑翅长脚鹬,在志愿者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听到了黑翅长脚鹬的警戒鸣叫,并对志愿者进行了驱赶,在发现路边草丛附近有幼鸟活动后,志愿者远远进行了记录后便赶紧撤离,没有对亲鸟及幼鸟产生过多的干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
罕见的千姿百态的鸟儿,太美了秦岭大熊猫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岭大熊猫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岭棕色大熊猫“七仔”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岭风光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在地球存活了800万年,被誉为动物界“活化石”的大熊猫,演绎了生命的传奇。而中国在保护野生大熊猫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作为中国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架起了中国和世界友谊的桥梁。
一
秦岭是一座神奇而伟大的山。
巍巍秦岭,博大、厚重,雄伟。西起甘肃、青海,东到河南西部,长约1600公里,主 *** 于陕西南部与四川北部,呈东西走向,是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陕西境内秦岭气势磅礴、巍峨高大、色彩斑斓。山套着山,岭连着岭,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涧河谷和盆地构成了秀丽风光。因有天然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有了八百里秦川的地肥物美,有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
时光倒回到三十多年前,我就在秦岭山脚下的西安生活,常在夜幕降临时,爬上西安古城墙,仰望那郁郁葱葱的秦岭,感受秦岭的神奇雄伟和与众不同。也就在那段时期,我会时常跟朋友一起潜入秦岭腹地的华山、终南山、王顺山、太白山和骊山……近距离观赏秦岭的秀丽山水,树木花草,人文景观。
秦岭巍然屹立,秦岭生龙活虎。
我在想,横躺在黄河与长江间的秦岭,怎么在平展展的八百里秦川,会猛然耸立起这么一座大山呢?而且排列得那么规整,一点过渡和缓冲都没有,它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贮藏着多少神秘的野生动植物?
原来,秦岭是经过几亿年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一处由万千山峰组成的山系。这地壳运动该是多么猛烈啊!怎能排山倒海地拥起巍峨绵延1000多公里的庞大山系呢?那需要多大的能量啊!
在距今3.7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坡逐渐抬起,露出了海面;在距今2.3亿年前的海西运动中,秦岭北坡也开始抬起,露出了海面;在距今1.95亿年前的印支运动中,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又经过约8000万年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才形成现在这样完整的秦岭。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是中国大地的脊梁。
那么,秦岭过去是什么样子,也叫秦岭吗?秦岭是哪位高人起的名字呢?
有史料记载,在秦、西汉时期,秦岭确实不叫秦岭,而被称为南山。司马迁《史记》中《秦始皇本纪》曾写到阿房宫,其中“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的“南山”,该是咸阳之南的山脉。司马迁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引用司马相如《上林赋》《哀秦二世赋》时,亦有“南山巍峨”“望南山之参差”的记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并没有提及“秦岭”。
横亘在秦地的巨大山脉到底何时被称为“秦岭”?东汉班固所写《两都赋》,在《西都赋》中有“睎秦岭,睋北阜”,而《东都赋》中也有“秦岭、九嵕,泾、渭之川”的描述。可以说,在先秦以至西汉,还没有“秦岭”这样的称谓,而是把秦岭称为“南山”,直到班固所写《两都赋》,才让秦岭最早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
巍峨的大秦岭,是一道壮丽的天然屏障。
西安以南的秦岭,一抹青黛山色,葱茏叠翠,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沟沟壑壑充盈着壮丽。而最壮观的自然景观,首属杜鹃了。
杜鹃分布在秦岭太白山、王顺山、牛背梁及秦楚古道。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描述的就是秦岭杜鹃。
在秦岭,绵延十公里的杜鹃岭,是观赏杜鹃更好的地方,那一树树鲜红,一簇簇粉红,一丛丛紫红,像火焰般在山峁、沟壑间尽情地燃烧……
秦岭,拥有世界上规模更大的国家植物园,规划面积为639平方公里,其中生物就地保护区面积575.31平方公里,还有10平方公里的植物迁地保护区、16平方公里动物迁地保护区及37.69平方公里复合生态功能区。单从面积看,就知道秦岭有多大。植物园收集、保护、展示了秦巴山区特色植物及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000余种,动物154种,昆虫465种,堪称动植物的王国。
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各领 *** ,构成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画卷;郁金香、虞美人、杜鹃、牡丹……山花烂漫,形成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一座秦岭山,半部华夏史。
辽阔的大秦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彰显了国家公园的自然之美。
二
秦岭美在一山一屏障,一岭一画卷。
唐代淡文远在《秦岭云屏》这样描述秦岭:“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岚一带横斜曛。寻幽远出潼川上,几处烟村锁白云。”
我沿着秦岭的山脚而行,来到风景秀丽的楼观台,历史记载这里曾是老子讲经的道场。楼观台有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也是野生动物救护站,可以近距离观察被称为秦岭“四宝”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这些野生动物非常聪明,若是生病或受伤了,又或者幼崽期被遗弃后,就纷纷来到有人的地方求救。
到秦岭不看羚牛,可是一生的遗憾。被美国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称为“六不像”的羚牛,其脊背似棕熊,后腿像鬣狗,脸如驼鹿,尾似山羊,角像角马。栖息在秦岭的羚牛,体型粗壮,性情粗暴。楼观台为数不多的羚牛,都是救护来的,它们仿佛忘了自己是称霸一方的动物,显得乖顺而沮丧,不像在野外时那么狂野。
羚牛喜欢高海拔群居,每群20到30头不等,也有50至上百头的,来势凶猛,浩浩荡荡。羚牛在秦岭牛背梁居多,成群结队。如果去踏青观景,有可能还会遇到。但不要担心,羚牛有原则、讲规矩,只要不侵占它们的地盘或伤害它们,是轻易不会发起攻击的。
在秦岭的金丝猴也非常可爱,毛发很漂亮,闪闪放光。据说它们从四川而来,故称川金丝猴。机灵、活泼、淘气是它们的秉性,且有些人来疯,喜欢高翘着尾巴,灵巧地在树枝上荡秋千,小眼睛一闪一闪,冷不防做几个鹞子翻身的动作,或扮一下鬼脸,逗得来此研学的小朋友们想搂一搂抱一抱它们。
国宝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洁白的羽毛、鲜红的头冠、黝黑的长嘴、细长的双脚。陕西汉中洋县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1981年被发现时种群数量只有7只,而到2023年已繁衍到9000多只。朱鹮的保护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案例。
而这里最受青睐的当属国宝大熊猫了,在秦岭遇到野生大熊猫不是什么稀罕事,我就有这样的经历。那是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回程的路上,突然从树林里蹿出一只大熊猫,摇摆着胖嘟嘟的身子穿过马路,等我停下车再看时,它已经钻进茂密的树林中看不见了。
我想,大熊猫定是跑下山到沟里去喝水。
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秦岭“四宝”可一次看全,而一只棕色大熊猫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也颠覆了我的认知——怎会有棕色大熊猫呢?怎么跟别的大熊猫不一样?它跟黑眼圈穿“黑马甲”的大熊猫是不是同一物种?
其实,棕色大熊猫也是大熊猫家族的成员,至于它如何成为棕色的,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有待动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白色野生大熊猫,被人戏称是“卸了装”的国宝。
这只棕色大熊猫出生两个月就被母亲遗弃。2009年11月1日,被遗弃的棕色熊猫幼崽在佛坪被发现,取名“七仔”。这是世界上唯一被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巧克力熊”。棕色大熊猫不仅毛色特别,口味也很特别,相比于竹子,它更喜欢吃胡萝卜。
乍一看,圈养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棕色大熊猫除毛色外,形态跟一般的大熊猫一模一样。我好奇地喊了声:“七仔,过来!”
棕色大熊猫好像能听懂我的话,漫不经心朝我走来,还轻轻地叫了两声。它在说什么呢?
三
脉承秦岭,泽被天下。
翻过巍巍秦岭,走进地处秦岭腹地的佛坪。
仅有4万人口的佛坪,可能是中国唯一没有红绿灯的县城。县城两侧是高大威猛的山,绿茵茵的,顶天立地。山脚下,排列着不规则的楼房,或高或低,或新或旧。一条清椒溪把县城一分为二。
佛坪是美丽的,梦幻的,迷人的。湛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澈的水,柔和的风,纯朴的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滋润,领略大自然的秀丽美景。
佛坪最美的地方是凉风垭。凉风垭,名字便富含诗意。站在凉风垭,感受风的轻柔。突然一块木牌引起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知,凉风垭是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入口,北靠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接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534公顷,是大熊猫保护区群的连接纽带,内有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高等植物15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等31种……
凉风垭有大熊猫,那是上帝赐给大自然的神灵。
登上凉风垭的瞭望塔,我举目四望,上百年上千年的冷杉、老榆树、箭竹……层层叠叠,遮天盖地。我在想,此时会不会有胖嘟嘟的大熊猫神灵般地出现呢?哪怕是能看到一群威风凛凛的羚牛,或扮着鬼脸活蹦乱跳的金丝猴,我也算不枉来此一趟。
在凉风垭完全有可能偶遇大熊猫。《佛坪等你来》这本书里记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恋人来凉风垭游玩,攀上瞭望塔,面对眼前美景,激动得手舞足蹈。观赏了凉风垭山山峁峁的风景,他们兴奋地从瞭望塔上往下走时,一幕动人的画面悄然映入眼帘。一只幼年大熊猫正在塔下旁若无人地翻着姑娘的小包,以为包里有好吃的东西。然而姑娘的小包里只有化妆品,幼年大熊猫用舌头舔,用牙咬,但觉得一点儿也不好吃,还不如山林里的竹子好吃,就失望地摆动着胖嘟嘟的身子,一摇一摆地钻进了茂密的树林。
这是凉风垭馈赠这对恋人的更好礼物。
那,它会送我什么样的见面礼呢?我也会偶遇大熊猫吗?
据说在凉风垭,有人一天能见到好几次大熊猫。可我运气太差,除了看到一棵又一棵高耸入云的冷杉、老榆树以及围绕着花草翩翩起舞的蝴蝶,什么也没看到。
在凉风垭没有遇到大熊猫,我有点心灰意冷。突然,三匹甩着尾巴的骡子吸引了我,我不明白这里怎会有骡子。用骡子干什么?听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骡子像大熊猫一样,是保护区的宝贝。特别是在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凉风垭,道路不通,车上不去,供给中断,全靠骡子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打滑,一步一趔趄,钻沟爬坡把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保护区,使常年值守保护区一线的弟兄们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
我向保护区一线弟兄们致敬的同时,也向骡子致敬!
翻过凉风垭,不远处就是熊猫谷。顾名思义,熊猫谷是秦岭野生大熊猫的密集栖息地,据说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野生大熊猫,是大熊猫野外分布密度更大、可遇见概率更高的地方。
1985年,世界上首只棕色大熊猫丹丹就是在佛坪发现的,引起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在秦岭,保护区用红外相机相继拍摄到5只棕色大熊猫,其中4只就在佛坪,一只在紧邻佛坪的洋县。那么,秦岭会不会有棕色大熊猫种群存在呢?
四
在地球存活了800万年,被誉为动物界“活化石”的大熊猫,演绎了生命的传奇。它的祖先是始熊猫,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演化为小种大熊猫和巴氏大熊猫,艰难曲折地走到现在,才形成现在这样黑白分明、憨态可掬、胖嘟嘟的模样。
大熊猫比较懒散,喜欢独自行动,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活动范围较大。它们通过特殊的气味标志领地、宣示 *** 。大熊猫显著的特征是有6个脚指头,擅长爬树,喜欢在树上舒舒服服地睡觉;且有着锋利的牙齿,专门用来啃噬竹子,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吃货”,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40公斤竹子,而且消化时间非常短,几乎吃进去就拉出来,粪便无臭,有竹子的清香。科研人员通过熊猫排泄出的竹茎咬节,进行个体识别,能调查出熊猫种群数量,称为“有味道的科研”。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物种。
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大熊猫集中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的秦岭、邛崃山、岷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6个狭长地带,共有33个局域种群。野生大熊猫有两个亚种,一个集中分布在陕西和甘肃,称为秦岭大熊猫;另一个集中分布在四川,称为四川大熊猫,两个大熊猫亚种区别在于:秦岭大熊猫头小牙大,而四川大熊猫头大牙小。
2017年,中国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过5年协同作战,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大熊猫建起2.7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将人为分界的高山峡谷及原始森林连成片,串联起涉及的82个大熊猫保护区,给大熊猫提供了自然流动的空间,也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物种,繁殖非常不易,一般在每年4—5月 *** 、交配,只要2~3个月就生下熊猫幼崽。一百多公斤的大熊猫,怀孕两三个月生下像老鼠大小的熊猫幼崽,母幼体重比例1000∶1,超乎人的想象。况且大熊猫是不称职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幼崽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成活率很低。然而,大熊猫没有灭绝,仍活跃在地球上,并且有增无减,这与它生命力顽强、保护区建立、栖息地改善、避免近亲繁殖、进行科学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等都有很大关系。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而从大熊猫中心监测数据来看,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可以说,中国在保护野生大熊猫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五
事实上,中国发现和认识大熊猫,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法国博物学家、神父戴维曾在中国传教10年,他是之一位到中国青藏高原边缘山区的博物学家,并以法国远东教会在四川雅安邓池沟秘密修建的天主教堂为据点,大量收集动植物标本和活体。1869年2月,戴维开启中国内陆第二次考察之旅,他在宝兴红山顶考察时,意外地在一个姓李的地主家墙上发现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毛皮,这种动物毛皮在传统博物学上从没有记录和描述,他尤为好奇。据当地老乡讲,这种动物经常在丛林出没,时不时还能碰到。戴维认为,这种动物将会成为科学上的新发现。于是,他费尽心思地雇佣村民在深山老林收集到两成一幼熊猫标本,还有动物头盖骨,将它们运往欧洲,轰动了西方国家,成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大熊猫的“横空出世”,让全球沸腾。
然而,不幸的是,从那时起到1946年的78年间,中国动物王国的大门,被贪婪的国外不法分子数次粗暴地踏开,在全球掀起数轮狂热的“熊猫热”,有200多人次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四川西部疯狂捕捉猎杀大熊猫,16只大熊猫活体被明目张胆地运往国外,有70具大熊猫标本被堂而皇之地陈列在外国博物馆。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动物史上的更大悲哀。
六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是中国之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堪称“熊猫老家”。
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雅安,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大熊猫340只,是中国野生大熊猫密集栖息地和主要产区,也是出产“明星”大熊猫的地方。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1957年以“国礼”名义向苏联赠送之一只大熊猫起到1982年,共有24只大熊猫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和法国等9个国家,让外国友人近距离目睹中国大熊猫的风采,有18只来自雅安,其中17只来自宝兴。
走在宝兴县城,仿佛走进熊猫的世界。街道胡同用熊猫命名,就连公路两侧电线杆、路标,还有宾馆大厅、走廊、会议室、房间里,都贴满了形态各异的大熊猫靓照。就连我住的宾馆也别出心裁地叫作熊猫宾馆。可想而知,大熊猫在宝兴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在宝兴,我又不由想起了秦岭大熊猫。我寻思: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为什么秦岭大熊猫没有四川大熊猫名气大,能走出国门的,少之又少?
不得不说,在大熊猫宣传、研究和繁育方面,四川走在全国前列,建有众多研究和繁育基地,像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中华大熊猫苑,雅安碧峰峡基地……繁育出的一只只大熊猫都是精品。
然而,无论是四川大熊猫还是秦岭大熊猫,都是国家公园中的重要成员;可爱、卖萌、通人性,圆嘟嘟的身子,走路一扭一扭,憨态可掬……是上天赐给中国的美丽而独有的珍稀国宝。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2008年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吉祥物“福娃”,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2023年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蓉宝”……这些国际赛事吉祥物,都是生龙活虎、憨态可掬的中国大熊猫,它们架起了中国和世界友谊的桥梁。
致敬,我可亲可敬的国宝大熊猫!
(作者:航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等。)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盘点国内可以自由饲养的三种鹦鹉及他们的特点国家允许养的鹦鹉有三种:虎皮鹦鹉、面类牡丹鹦鹉、玄凤鹦鹉,个人可以大胆买卖和繁殖交易。
我国本土鹦鹉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非原产于我国的鹦鹉,除上述3种外,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视同为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
个人饲养列入保护动物的鹦鹉被举报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家千万不可触碰国家法律的红线哦。
1、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一种宠物鸟,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色彩艳丽,品种丰富,身体素质好,不易生病,易于繁殖,价格便宜。
缺点是:几乎没有说话能力,脾气比较暴躁,亲人程度一般,叫声嘈杂。
2、桃脸类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又称爱情鸟,原始种是绿桃牡丹鹦鹉,来源主要分为澳桂系和美桂系,目前人工培育繁殖出了几十个变种。三种鹦鹉中最聪明的就是它,颜色美丽漂亮,尾巴比较短,鼻子藏在羽毛下,不像虎皮玄风鼻子露在外面。从小手养牡丹鹦鹉特别粘人,亲人度高,只要你有耐心,他们可以学会多种鹦鹉小技能,比如飞手、骑单车、打篮球、套圈、投硬币、扔垃圾桶等等。
缺点是:精力旺盛,叫声嘹亮,穿透力强,容易扰民。喜欢乱咬东西,大多数咬人特别疼,几乎没有说话能力。
3、玄凤鹦鹉
玄凤鹦鹉性格安静,温和可爱,比用担心扰民,亲人程度高,跟屁虫一样,几乎不咬人。公鹦鹉音色多变,能学会吹口哨。
缺点是:品种颜色相对单调,羽粉特别多,体质比较差,容易生病,也是死亡率更高的鹦鹉。鼻子容易过敏的人群不建议养玄凤鹦鹉。
饲养鹦鹉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也会产生一些困扰,既然我们选择饲养它们,就应该细心地照顾好它们。你养过什么鹦鹉呢?是哪个品种?欢迎评论区留言。
多地惊现不明飞行物!专家回应—近日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
出现不明飞行物
引发网友持续热议
上海现不明飞行物
如火球般高速坠落
近日
上海天空突然出现
一个不明飞行物
如火球般高速坠落
据拍摄者李先生称
它呈下落状态,不像是飞机
颜色明显很亮很红
有点像孙悟空的筋斗云
济南夜空现不明飞行物
天文台回应
9月1日凌晨
济南七星台天文台上空
出现不明物体
坠落到天文台东南方向的山里
监控视频显示
该物体向上升空一定距离后
又在空中拐弯
最后和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角度后
急速坠落地面
视频中该物体坠落时
除了夜间虫鸣之外
并无其他声音被监控相机录入
武汉夜空出现不明飞行物
发出神秘绿光
9月2日凌晨
武汉天空出现一个不明飞行物
该物体悬浮空中数小时
还发出绿色光芒
目击者称
该物体既不运动,也不闪烁
同时也没有光束
只是两个悬浮着的点
多方专家回应
上海市气象局专家邬锐表示
根据目前网友提供的照片
尾迹云的可能性较大
但最终判断需要更多证据
济南七星台天文台回应称
排除鸟、飞蛾、无人机、
飞机、流星陨石等
将在今天(9月5日)
无人机搜山寻找线索
近期“不明飞行物”
为什么这么多?
山东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济南天文学会秘书长牛桂华表示
天文台的监测设备
每天都能拍到火流星的视频
网上报道出来的不明飞行物
只是小部分,不足为奇
根本不用去担心
地球所谓的“天外危机”
综合 长江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台
都是同一种鸟,在国内抓20只犯法,马来西亚 *** 一天射杀3000只?马来西亚槟城的居民向 *** 投诉城市里乌鸦太多,于是 *** 就组织了第五次“射鸦行动”,这次一天就射杀了3000多只。
反观距离不远的中国,城市里乌鸦说实话也不少,但它们依旧是受国家保护的动物,抓捕1只违法,20只构成犯罪,50只或以上属于重大刑事犯罪。
马来西亚敢射杀那么多乌鸦,足以说明这些黑漆漆的大鸟在城市里能生活得很好。而相比之下,中国乌鸦的数量只多不少,为什么我们还要保护它呢?
乌鸦泛滥,马来西亚开启“射鸦行动”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全境被中国海划分为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个部分,面积总共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适宜的气候,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让马来西亚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异兽珍禽,蛇、昆虫、鸟类、鳄鱼等,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
走在马来西亚的城市当中,随处可见窜来窜去的松鼠,头上盘旋的一大群乌鸦。
乌鸦在马来西亚的数量已经达到泛滥程度,街道边的树上随处可见停留着密密麻麻的乌鸦。那声音的聒噪程度已经盖过了路上鸣笛的汽车,让人不胜其烦。
乌鸦在他们国家就像是麻雀一般普遍,居民们平常也不会驱赶。
由于当地水果以及食物丰富,部分小区垃圾堆积,吸引了一大批乌鸦驻足。它们丝毫不害怕人类,有时候甚至会去抢食人类餐盘之中的食物。居民们遭受到侵扰后,自然要去当地相关部门投诉。
近期,相关部门收到了太多居民对乌鸦侵扰的投诉,于是开展了第五次“射鸦行动”。专业的人员拿着枪支在街头对着乌鸦射击,一天射死了3000多只乌鸦!
中国的乌鸦属于保护动物,与马来西亚形成鲜明对比?
相对比与马老西亚一天杀死3000多只乌鸦,中国对乌鸦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它们在我国已被划分为三有动物,非法捕杀、售卖达到20只或以上即可构成犯罪,若是抓捕的数量达到50只就构成重大刑事犯罪。
我国对于非法捕杀野生动物处罚十分严重,构成犯罪行为将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严重情节处以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便会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即便刑罚如此严重,依旧有人铤而走险,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触犯法律的红线。
2020年,湖北恩施一村民在野外觉得鸟好看,于是抓捕12只鸟关在笼子里饲养,其中就包括2只大嘴乌鸦,以及其他保护鸟类。村民被捕之后,判处2年6个月,缓刑3年,罚款2000元。
2022年2月到4月期间,胶州市一张某跟吴某非法使用禁用工具捕捉88只棕头鸦雀。鉴于二人主动退还赃款,坦白认罪,最终张某判处6个月有期徒刑,吴某罚款6000元。
此类因为非法抓捕乌鸦或保护鸟类,受到判刑的案例不在少数。足以见得,我国对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力度之强。
当然也并非所有乌鸦都是三有保护动物,目前,我国的达乌里寒鸦、秃鼻乌鸦、白颈鸦和渡鸦都归属于保护动物行列。
都说乌鸦不吉利,为何要保护?
可能很多人对国家保护乌鸦的措施表示不解,在众多人印象之中,乌鸦是不祥的象征,老人常说“乌鸦哇哇叫,霉运要来到”。每次听到乌鸦那聒噪而骇人的“哇~哇~”叫声,总感觉即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正是因为乌鸦成为了“霉运”代表,很多人恨不得将乌鸦杀之而后快。为何国家还要将乌鸦划分为保护动物呢?
乌鸦,是雀形乌鸦科属黑,并非指一种鸟类,而是鸦科鸦属几十种鸦类黑色鸟的俗称,部分地方将乌鸦称之为老鸹(guā)。
相对于其它鸟,它们算得上是“体型王者”,体长约50厘米,大部分都是全身黢黑,也有带有白色项圈的乌鸦。
当然,并非所有的乌鸦都是一般黑,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南渡鸦就并非黑色,身上的羽毛是褐色;琉球松鸦身上是漂亮的蓝色羽毛;我国新疆以及神农架还有浑身雪白的乌鸦。
乌鸦主要栖息于各种森林类型之中,大多为留鸟,且喜聚集,数量多的一群可达到上万只,群起而飞十分壮观。
乌鸦会在树上筑窝,地上觅食,秋冬季节便会聚集在一块游荡。它们可不像普通的鸟类一般怕人,见到人就绕着走。乌鸦的性格十分凶悍,还具有强烈的侵略性,经常掠食水禽、涉禽的鸟蛋亦或雏鸟。
它们的食性也十分广泛,除了吃肉之外也会吃谷物、水果、昆虫、腐肉等等。乌鸦之中很多种类都喜爱吃腐肉,除了南美洲之外,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
在我国,乌鸦主要种类为秃鼻乌鸦、达乌寒鸦、大嘴乌鸦等7种,多为留鸟。
虽然大部分人对乌鸦的固有印象是不祥之鸟,但我国古代神话之中红日中央的三足乌鸦却象征着吉祥、幸运,更有甚者认为它们具有神奇的能力,预知未来,将乌鸦奉为神鸟。
秃鼻乌鸦
古代更是用“乌鸦反哺”,来寓它们为“孝鸟”。古籍中曾有记载,雌雄鸟养育幼鸟2个月时间,幼鸟长大后也会反哺父母。
种种记载足以证明,乌鸦并非从古至今都是不祥之鸟,事实上古代对乌鸦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含义。
都说唾沫星子淹死人,这句话放在动物身上也同样适用。可能是因为乌鸦有食腐肉的食性,闻到了将死之人身上的气息后会驻留在附近啼叫,那聒噪的声音让人瘆得慌,再加上乌鸦出现没多久就会出现死人情况,乌鸦叫渐渐变成了不祥之兆。
到如今,依旧有很多人对乌鸦叫就寓意着“霉运来到”这句话深信不疑,足以见得谣言的威力有多大!
白颈乌鸦
乌鸦在国内还有多少?
正是乌鸦被污名化,导致大量乌鸦惨遭杀害,有人只要发现附近有乌鸦出现就恨不得将它除掉,这也导致乌鸦的数量越来越少,在中国很多地方几乎见不到乌鸦的踪迹了。
随着国家将乌鸦划分为三有保护动物,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2021年时期在北京还曾出现过上万只乌鸦群。
虽然没有人具体统计过国内所有乌鸦的数量,见微知著,也能推断出乌鸦在我国还不至于沦落到濒危程度。
大嘴乌鸦
既然数量如此多,为何还要被保护呢?
其实,乌鸦在自然界以及当地的生态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种子、果实、水果、鱼、虾、幼鸟、青蛙、老鼠都是乌鸦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乌鸦喜爱吃尸体,就以渡鸦为例,尤其喜欢吃动物尸体脂肪。
它们也能称得上是城市的“清洁工”,若是城市之中街道、车站周围有垃圾堆积,乌鸦会去提前“消灭”。车站若是出现呕吐物,有乌鸦在附近,它们就会在清洁工打扫前吃入腹中。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生态意义外,乌鸦也是鸟类之中的“智力天花板”。新喀鸦会制造工具捕食,还会将拾捡小树枝以及锯齿状的叶子,将树枝折弯亦或者将树叶撕扯成条状去挖树洞之中的虫子。
小嘴乌鸦如果捡到煎饼,会扔入水中等饼泡发之后再使用,还经常展示自己高超的开核桃技能,将核桃摔到石头上,砸碎再吃。
还有不少乌鸦会摔碎贝壳食用,甚至还有聪明的乌鸦会核桃特意扔在汽车经过之处,利用汽车碾碎核桃。
如此聪慧的乌鸦,被人们视作不详的代表,实在是太冤了。纵观古今,其实任何一种动物被人类视为吉祥或晦气,只不过空凭人类一双嘴罢了,乌鸦本身又有何错呢?
朋友们,乌鸦在你们哪里是否有被看做是不祥之兆呢?欢迎留言评论,跟大家一起讨论!
新书 | 《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参考资料:
<1> 乌鸦竟然是这样的_刘汉哲
<2>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大嘴乌鸦的数量动态_刘焕金
鸟类以其丰富多样的行为和惊人的适应性,不断刷新我们对地球生命的认知。它们会制造工具、给伴侣赠送礼物、帮亲戚照料后代,也会偷窃、绑架、相互欺骗。它们的种种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含义?在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怎样理解一只鸟》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怎样理解一只鸟》是一部聚焦于鸟类行为的精彩科普图文书,它从觅食、环境适应能力、求偶、繁殖、社交等方面,全景式地描绘了全球鸟类的复杂生活。
有些鸟类的“复杂生活”,或许是我们此前想象不到的,如书中写道:“有些鸟类将食物的贮藏提升到了另一个复杂的水平。 北噪鸦和灰噪鸦会用一种特殊的黏性唾液把一块块食物固定在树皮底下,为冬天打造一个公共贮藏室。当空间资源短缺的时候,一些完全成年的个体会推迟离开亲鸟领地的时间,或者加入另一个拥有既定领地的家庭。这些寄人篱下的个体可以帮助主人收集和贮藏食物。同样地,橡树啄木鸟的一些种群也会组成群体,共同繁殖、贮藏和守卫橡子。它们将橡子锤进树皮上的洞里,而且大小必须刚刚好。适合贮藏橡子的树非常稀少,所以需求量很大。因此,橡树啄木鸟的群体必须足够大,才能守卫自身的资源,免受邻近群体的攻击。丛鸦也以群体的形式繁殖。然而,它们并不贮藏食物,而是守卫大面积的领地,以作为艰难时期的保障。这种鸟类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况来获取它们所食用的橡子和节肢动物。领地的面积越大,就越有可能同时包含刚被烧毁和正在恢复的橡树。二者的占比形成适当的组合,就能保证丛鸦在多年里都有足够的食物。不过,如此庞大的领地规模使得刚刚成年的丛鸦几乎无法建立自己的家园。成年后的丛鸦总是留在家中,帮助它们的父母抚育下一代——不仅是因为它们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所,也因为它们将继承家族的一部分领地。”
该书作者童文菲(Wenfei Tong),美国生物学家、生物保护工作者。出生于新加坡,自12岁开始观鸟。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后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任助理研究员。著有《怎样理解一只鸟》《鸟类之爱:鸟儿的家庭生活》,通过写作、绘画、摄影、教学、演讲及自然导赏,与公众分享她对大自然和科学的热爱。
因为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在《怎样理解一只鸟》中,童文菲不仅以简明通俗的科学语言介绍相关领域的经典知识,还为我们揭示了世界各地的鸟类学家,特别是女性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书中包含大量摄影作品和科学图例,以及多幅刻画鸟类行为细节的水彩插画。
本书帮助读者从进化的角度理解鸟类,并鼓励身在城市的我们观察鸟类,从而为科学研究积累更多的基础数据和案例。牛津大学教授、鸟类学家本·谢尔顿表示,“童文菲的文字活泼生动,穿插着奇闻逸事和亲身经历,将经典的案例和新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精彩画卷,并且将继续加深我们对鸟类行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识。”
记者:钱欢青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