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刀,鸳鸯刀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5 0
金庸一部失败之作,主角没存在感,配角比他都出彩,难怪没成经典

提起金庸,你会想到什么?想到他的小说,想到他的名气,想到他的才华。不得不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看着金庸小说长大的,金庸先生的小说,的确是非常出彩和经典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相信只要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人,都能立马脱口而出说出这副对联。加上《越女剑》的话,金庸先生一共为我们奉献了十五部武侠小说。

金庸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很多作品都是质量上乘,脍炙人口,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更是其中的名作,多次被翻拍,为广大国人所熟知。

但是再厉害的大师,也有冷门作品的存在。金庸先生也是如此,像他的《越女剑》、《白马啸西风》、《连城诀》、《鸳鸯刀》则是非常冷门的,也是很少有人问津的。不但很多人没有读过,就连导演也不热衷于翻拍此类冷门之作。

在这四部冷门作品中,最让人觉得可惜的则是《连城诀》了,本来能够成为经典的,思想主旨也深刻。可是由于男主角没有存在感,反倒是一群配角出彩,导致成为了金庸的失败作品,无法成为经典。

通常在小说中,男主角是更具光环的一个,也是最有魅力的一个,着墨最多,刻画最多,是作者极力展现的一个人物。也正是因为花费的心思多,包装打扮多,所以金庸笔下有不少男主角的魅力的确是无人能比的。

比如说在《神雕侠侣》中,尽管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还有郭靖、黄蓉等人的存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抢走杨过的风头。金庸为了让杨过的风头无限,将一众配角的风头牢牢压制。特别是郭靖,在《射雕英雄传》中光环四射,到了《神雕侠侣》中却有点被打压的势头。

再比如说《鹿鼎记》中,尽管有陈近南、九难、冯锡范、洪安通等人的存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抢走韦小宝的风头。别看韦小宝是个混混,是个无赖。但是偷奸耍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逢源,却也的确没有人能够抢走他的风头。

当然了,有的男主角能站住脚跟,有的男主角则站不住脚跟。比如说在《飞狐外传》中的胡斐,显然存在感就比较低。比如《白马啸西风》中的男主角苏普,存在感几乎没有。

再比如《连城诀》中的男主角狄云,估计很多人并不认识他,不会知道他居然也是金庸笔下的人物,而且还是个男主角。狄云实在没有什么名气,也实在很普通。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因为太实诚太善良,所以被一群邪恶之人屡次利用和迫害。

狄云是金庸众多男主角中最没有追求的一个,他只是想在乡下耕田种地,只是想跟心爱的师妹在一起,结婚生子,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可是如此平凡朴素的想法,却也没能如愿。娶了一趟荆州,改变了他的命运。

先是被万圭陷害入狱,被削掉了五根手指,被穿琵琶骨。关进大牢后,又被丁典打了很久,听闻师妹要跟万圭结婚,狄云更是心灰意冷,上吊自杀。若非丁典所救,狄云早已成了吊死鬼。遇到丁典,开启了他的重生之门。丁典不但救了他的性命,而且将神照功传给了他。

后来丁典死后,狄云就是凭借神照功才能多次化险为夷,并且在击败血刀老祖、花铁干后,练成一身绝世的武功。但是再厉害的武功,对于已经没有什么雄心的狄云来说,都是没有用的。他早已对江湖厌倦,早已对尘世不抱希望。

所以在处理了宝藏后,又回到了雪谷。在雪谷中,他才觉得安逸,才觉得安全。一个武功天下无敌的人,被社会逼到这个份上,想想实在是可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非远离人烟,才少了是是非非。所以狄云才来到了人迹罕至的雪谷,在那里了此一生。

《连城诀》是一部看起来很压抑的书,因为它里面的内容写了太多黑暗、冷酷的情节,塑造了太多卑鄙阴险歹毒的人。花铁干吃烤肉,万震山半夜砌墙,宝象和尚吃老鼠肉,凌霜华被钉入棺材,这些情节至今让人想起来都觉得毛骨悚然。

也正是因为一众配角比男主角狄云更令人印象深刻,更令人觉得塑造得太过于真实,所以男主角狄云的存在感很低。反倒是不如丁典这个短暂出现的人物有魅力,跟凌霜华至死不渝的爱,也让人唏嘘感慨。可以说遇到丁典,是狄云更大的收获。

丁典不但教会了他神照功,而且给了他思想的力量。这也是为何在丁典死后,狄云还能生存下去的原因,就是因为丁典给他的信念和力量。可以说一想到《连城诀》最让人觉得舒服和魅力的便是丁典了,只可惜出场太少。

除了丁典之外,血刀老祖、凌退思、言达平、戚长发、万圭、花铁干等人塑造得也十分出彩,坏的彻底,坏的可怕。也正是因为一个个恶人塑造得太过阴暗,所以让人至今想起来不寒而栗。

不过可惜的是,金庸虽然极力想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但是许多读者并不买账。因此这部小说成了失败的作品,不但名气不大,而且成了金庸的冷门作品,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是金庸的一部小说。

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差的是这部吗?——品评中篇小说《鸳鸯刀》

“生平不读金庸书,读遍武侠也枉然”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著作,上至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喜爱者可谓多矣。由此造就了一个武侠传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金庸之后,再无武侠”了。金庸武侠小说大气魄,大手笔,长篇武侠小说历史架构宏大,历史事件、背景完美的结合到小说中;加之金庸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品融入儒道佛,阴阳五行,琴棋书画等等,使小说即具传统武侠小说“武”的特点,又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由此奠定了金庸先生在“新武侠”时代一代宗师的地位。相较于长篇武侠小说而言,中短篇略为逊一筹。金庸自己曾言:“长篇胜于短篇,后期作品优于前期”。在此不揣冒昧就中篇小说《鸳鸯刀》一书来解读和探讨。

鸳鸯刀

《鸳鸯刀》相比其他作品或许是最没存在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等不管是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更是一版再版、一拍再拍。《鸳鸯刀》创作于1961年,最初连载于金庸自己创办的《明报》,原是一部电影小说,可惜没有被拍成电影。

鸳鸯刀

风格

金庸小说开头一般略显平淡,要做大量的铺垫,侧写,如《笑傲江湖》以福威镖局少镖主林平之一家被灭门开头,让我们误以为主角是林平之了,殊不知林平之只是带我们入局的一个引子。继而又用仪琳的口述来讲述令狐冲,足足用了四个回合几万字的侧面描写来做铺垫,就如同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直到了第五章主角令狐冲才正式粉墨登场,可以看到《红楼梦》架构特点。《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俱是从正主的父辈写起,《倚天屠龙记》中正主张无忌更是到了第七回合,才呱呱坠地。而《鸳鸯刀》更似一部电影风格开篇:

鸳鸯刀原文

文字开头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一场恶斗即将上演?极具画面感。又埋下了伏笔,这四人是谁?是劫道的强人?然后又会是怎么样了?与金庸以往的小说可以说是风格大相径庭,开门见山。当然也或者是中短篇小说所局限,架构无法达到长篇的恢弘气势。

谐趣 调侃

文学评论家、作家曹正文:“《鸳鸯刀》是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它以趣动人。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但通篇皆有喜剧的色彩,这在武侠小说中实属罕见。” 写作《鸳鸯刀》时金庸之名正如日中天,他的小说创作处于之一个高峰期,各种不同的风格也在试验中。作家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在《鸳鸯刀》中,出色的是四个喜剧人物:太岳四侠——四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这是金庸小说中之一次出现这样的喜剧性质的人物,虽然在《鸳鸯刀》中,一样未得到发挥,但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在以后的作品中,这类人物不断出现。

鸳鸯刀原文

其中从“太岳四杰”和林玉龙、任飞燕夫妇中我们隐约看到“桃谷六仙”的影子,“太岳四杰”武功草草,憨憨傻傻,自吹自擂。林玉龙夫妇夹缠不清,斗嘴不休,偶而却有妙伦。“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不动刀子不拌嘴的夫妻,肯定有问题。”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语言风格也可自此管窥一豹。

反转

金庸先生家学渊源,不仅对传统古典文化信手拈来,而且对西方文学研究颇深,英国小说作家欧亨利式结尾,先生也是深得个中三昧:

鸳鸯刀原文

纵览《鸳鸯刀》一书,也许是局限于篇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其中漏洞和缺陷也不少,如萧半和仅见袁冠南一面,就将女儿许配与他,是不是太草率了?作为“大内七大高手”之首的卓天雄,轻易就被刚学了十二招的“夫妻刀法”击败,是“大内七大高手”太脓包?还是“夫妻刀法”太高明?作为主要人物的萧中慧和袁冠南、卓天雄刻画浅尝辄止、略显浮于表面,给读者的印象还不如负责搞笑的“太岳四杰”和大镖头“周威信”深刻;最后揭示鸳鸯刀无敌于天下的秘密“仁者无敌”,稍显生硬,表现的思想深度略浅。总体而言小说语言、人物,情节幽默谐趣,小说的情节结构颇具有电影剧本特点,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是一部中上之作。

木艺“鸳鸯刀”

金庸笔下有哪些令人费解的绰号?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面,很多江湖人物都有自己的外号,这些外号有的比较贴近人物,有的则比较令人费解,比如下面这几个人物的外号,给人感觉就很特殊。

俏李逵——周绮

在金庸先生的之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里面,有一位性格豪迈、爱管闲事、好打不平的女侠客,她就是铁胆庄庄主周仲英的女儿周绮,江湖中人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做“俏李逵”。


李逵是个什么样子,大家应该都清楚,就算是“俏”李逵又能好看到哪去?虽然周绮平时有些莽撞,做事情说话都不爱过脑子,比如在余鱼同因毁容而羞于见人的时候,她部分轻重的说:“男子汉烧坏了脸有甚么打紧?难道怕娶不到老婆吗?”但不管这么说一个女孩子,被叫“李逵”,然后她还欣然接受,还是挺奇怪的。

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

在小说《鸳鸯刀》里面袁冠南遇到了四个自称为“太岳四侠”的人劫道,这四个人实际上武功都很普通,甚至可以说刚刚入门,但他们每个人都自命不凡,总是想着像传说中的大侠那样能够劫富济贫。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厉害一点, 这四个人还每人都给自己取了一个非常威风的外号,其中老四的外号最长,就叫:“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


类似这样的外号我们以往都是在《雍正剑侠图》、《三侠剑》这种传统评书里能够见到,金庸小说里面这还是头一份,袁冠南在遇到了这四位之后,极力的吹捧四人,四人从来没有被人这么恭维过,所以他们非常高兴,不只没有抢袁冠南,还送给袁冠南十多两银子。

天王老子——向问天

小说《笑傲江湖》里面有很多比较有趣的外号,比如日月神教中的光明左使——向问天,他这个人武功高,性情也是非常豪迈,并且不是那种有勇无谋之人,从他设计解救任我行就可以看出,他的智商也是非常高的。


向问天名字比较霸气,外号却感觉一般,他的外号叫“天王老子”,也不知道他的教主在叫他这个外号的时候,他会不会感到有一点尴尬。

灭绝师太

这个不是外号,应该是法号,身为一个出家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会起了这样一个法号,不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吗?“灭绝”这个法号明显与出家人的宗旨背道而驰,不知道这个法号到底是她成年以后自己取的,还是从小的时候她师父给取的。


潇湘夜雨——莫大先生

这个外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莫大先生是衡山派的掌门,他在书中的形象是身材瘦长脸色枯槁,披著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状甚是落魄。他经常拿着一把二胡行走江湖,这把二胡既是他休闲时候的乐器,也是他杀人时候的武器,他最拿手的曲子就是《潇湘夜雨》,经常会听的人跟着流泪,江湖人称他“琴中藏剑,剑发琴音”。


气寒西北——白万剑

这个外号给人的感觉既有诗气又有豪情,应该是出自龚自珍的诗句“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尽管白万剑在书中的本领不算太高,但这个外号可比他那个逞强好胜、狂妄自大的父亲白自在的外号好听太多。

鸳鸯刀与书剑及碧血剑的联系:太岳四侠间接杀死雍正

鸳鸯刀是金庸最短的一部小说,这部书原本是准备给一个电影准备的剧本,但后来因为种种关系电影当时没能拍成,这也导致这部书好像跟金庸的其他小说完全没有联系,连年代都比较模糊,只知道是清朝,但不知道是哪一年。不过近来笔者翻看连载版,也就是最初版本的鸳鸯刀,金庸只怕是想过鸳鸯刀能跟其他书有所关联的,我猜测会不会是为了拍电影留下伏笔,毕竟电影如果成功了,既方便拍续集,也可以跟其他书更好的联动,这里我们就看连载版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鸳鸯刀

鸳鸯刀故事发生的时间

在连载版中,很明确的鸳鸯刀发生于雍正十三年,鸳鸯刀本藏于皇宫大内,据传里面有无敌于天下的秘密,在康熙去世前夕,鸳鸯刀不知被谁偷了出来,之后新登基的雍正对于这个无敌于天下的传说也颇为在意,下令十八省督抚大索,终于在十三年后被川陕总督刘于义找到了。

刘大人那几句话,他在心头已不知翻来覆去的重温了几十百遍:“周镖头,这一对刀,叫作‘鸳鸯刀’,当真是非同小可,你好好接下了。那本来是大内中所藏之物,先帝康熙爷宾天之际,不知怎地给人偷盗出去,流落在外。今上接位之后便下了密旨,命天下十八省督抚寻访,十三年来,始终不见踪迹。总算是叨了皇上洪福,给我得到了。嘿嘿,你们威信镖局做事还算牢靠,现下派你护送这对鸳鸯宝刀进京,路上可不许泄漏半点风声。你把宝刀平安送到北京,回头自然重重有赏。”

这里的鸳鸯刀失落于康熙末年,找回自雍正十三年,这属于连载版的特有设定,也就是说鸳鸯刀这部书距离书剑恩仇录故事的发生十分的近,只有二十来年而已。


书剑恩仇录

太岳四侠活捉卓天雄

太岳四侠本是鸳鸯刀中的搞笑角色,四人武功不强,但外号一个个起的十分了得:

咱大哥是烟霞神龙逍遥子,二哥是单掌破碑常长风,三哥是流星赶月花剑影,区区在下是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

这四人武功极其低微,连守镖的普通镖师这种江湖下层人物都打不过,还被初期武功不算强的鸳鸯刀男女主戏耍。然而这四个搞笑人物,却做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活捉了当时清廷之一高手卓天雄。

太岳四侠

雍正朝的清廷曾拥有一个当世前二的高手,那便是鸳鸯刀中的卓天雄。卓天雄是大内七高手之首以震天三十掌和呼延十八鞭称雄于武林,那呼延十八鞭是北宋名将呼延赞传下来的绝技,其他十七招也还罢了,第十八鞭以内力同时震断十根长枪,全凭内力了得,当世只有卓天雄有此神功,而震天三十掌唯有萧半和的混元炁可以匹敌。

两人之中,却以卓天雄更加惊异,他以"震天三十掌"与"呼延十八鞭"称雄武林,那"震天三十掌"唯有"混元炁"可与匹敌,适才萧半和所使的,正是"混元炁"功夫。

但是鸳鸯刀的主角萧中慧和袁冠男学成了夫妻刀法,这套刀法类似于玉女素心剑,联手加成极大,纵然是抓卓天雄这等高手也不是对手,书末萧半和的五十大寿,卓天雄带侍卫高手上门,准备夺回鸳鸯刀,卓天雄与萧半和打成了平手,在难解难分之际,萧中慧和袁冠男以夫妻刀法联手,大败卓天雄,卓天雄受伤逃窜。

卓天雄

卓天雄这一狼狈而逃,身上受伤很重,一瘸一拐的,恰好遇见了被萧中慧忽悠去池塘里捞金蝉的太岳四侠,于是太岳四侠拿渔网一兜,这么个满清之一高手,天下前二的人物就倒霉的被抓住了。

盖一鸣得意扬扬的道:“袁公子、萧姑娘,咱兄弟四个到那污泥河中去捉碧血金蝉,想给两位的喜事送一个礼。哪知道金蝉还没捉到,一个人闯了过来,这人腿上受了伤,口中哼哼唧唧,行路一跛一拐。太岳四侠一瞧,嘿,这不是卓天雄么?咱们悄悄给他兜头渔网一罩,将他老人家给拿了来啦。”

卓天雄在雍正十三年被抓,而雍正死于此年,并且在金庸世界观下,是选取了雍正被人刺杀的民间传说。这当真没有联系吗?

他哪知乾隆变盟之后,深恐红花会前来报复,想起二十多年前雍正皇帝半夜里被刺客伤害性命的惨状,甚是寒心,因此这几日来外衣之内总是衬了金丝软甲,果然救了一命。

雍正

卓天雄是当时天下前二的高手,又是大内侍卫,有他保护,要杀雍正显然是千难万难,而他既然不在了,对于高手来说,杀雍正的难度立刻就下降了很多。在民间传说中杀死雍正的是吕四娘,而这个吕四娘在金书世界观下是存在的,正是九难的弟子。

阿九脸露喜色,过去盈盈拜倒。后来她尽得木桑绝艺,成为清初一代大侠,日后康熙初年的奇人韦小宝(见《鹿鼎记》)、雍正年间的著名英侠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等人都出自她的门下。

那么不妨猜测下,金庸或许最初有过设想,正是卓天雄被捉的消息传了出去,于是吕四娘知道清宫内部少了这么一个大高手,这才认为行刺成功率大增,于是前去行刺,成功杀死了雍正。

吕四娘

而雍正的暴毙也让书剑的剧情得以推进,整个书剑围绕着乾隆皇帝是陈家洛的亲哥哥来展开反清复汉,如果雍正很长寿,这一切也都无从谈起,甚至卓天雄如果没有被捉,雍正死后派血滴子中的高手杀陈府一家灭口,这些高手被于万亭所杀,但若换成卓天雄去灭口,武功还在当时的于万亭之上,那于万亭保护不了陈府,也就没有陈家洛了。

金庸武侠小说连环画《鸳鸯刀》

鸳鸯刀,鸳鸯刀-第1张图片-

重读金庸小说系列之六——《鸳鸯刀》

《鸳鸯刀》邝拾纪单行本封面

这部短篇上初中时看过一次,存留下来的印象一个是“江湖上有言道”,另一个是“仁者无敌”,之外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倒是因为几款“金庸群侠传”游戏,记住了袁冠南、萧中慧、卓天雄、周威信、太岳四侠这些人物的名字。

《鸳鸯刀》于1961年连载于《明报》,是金书中除《越女剑》外篇幅最短的一部。未查到具体的创作时间,但大体上应在《神雕侠侣》结束、《倚天屠龙记》开始这个间隙当中。那个时候《明报》已经挺过了创业之初最艰苦的三年,开始蓬勃向上发展,这从本作字里行间充斥着的幽默元素很容易能够感受得到。读起来轻松愉悦,想必金庸先生写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情。

报纸连载版插图(姜云行作品)

总体而言,这部小说是一则喜剧小品。读罢之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太岳四侠这个活宝组合,尤以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盖大侠为代表。另外林玉龙、任飞燕这对冤家夫妻,也极具存在感。

袁冠南、萧中慧这一对俊男美女,形似主角,实则在书中分量并不重。倒是二人误以为亲兄妹,最后又知没有血缘关系,终于喜结连理,大概是段誉和他那些好妹妹创作灵感最初的源头。

《鸳鸯刀》在《明报》上的连载初版

金庸先生很擅长写长篇,并且篇幅越长挥洒越自如。描写人物的成长,从一个普通人变为一个高手,这于他是极拿手的,也是读者很喜欢看的。而武功的变化,内功的神奇,幽默地打斗,也是他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内容之一。

但他的所有这些擅长,在《鸳鸯刀》这样篇幅的作品中,难有发挥的余地。所以在所有金书当中,此作的地位并不高,影响力也很低。1961年香港拍过一个同名电影,现在已经看不到了。除此之外,再未有过影视改编。

此作于金庸先生而言,大概是属于“玩票”性质,自娱兼且娱人。不过要改编成电影的话,倒是有很大发挥的空间。主要人物及架构其实都已经很圆满了,只要稍加引申,便可让故事丰满起来。而且改编此作还有个好处,不大容易被金迷喷瞎编乱改。

很期待看到一部新的《鸳鸯刀》电影。

(本系列其它文章,请搜索“九月的征途”)

金庸笔下《鸳鸯刀》四大高手排名,之一毫无疑义

萧半和:此人一生侠义,最厉害的武功当属混元功。而且需要童子身修炼。此人肩负民族大义,和郭靖一样,为国为民,为了国家,为了救人,牺牲了很多,可敬可佩。此人武功可进入五绝了。

卓天雄:此人武功几乎和萧半和相当,只是混元功是其武功的克星,所以略比萧半和低一点,属于反派之一高手,也有进入五绝的实力。

林玉龙:任飞燕之夫。他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大汉,性格暴躁,膂力强猛,刀法凶悍,所使兵器为单刀。曾有意得到鸳鸯刀,后与袁冠南一同为萧半和祝寿,并将“夫妻刀法”授于袁冠南。林玉龙习惯与其妻任飞燕斗嘴,两个人一见面就打,打嘴架、动刀子,为此被萧中慧误解,砍了林玉龙一刀。有趣的是,他们打归打,吵归吵,谁也伤不着谁。两个人争斗时,林玉龙是放下孩子打,任飞燕是抱着孩子打,任飞燕像个母亲,但抱着孩子打显然要吃些亏。

任飞燕:林玉龙之妻。性格暴躁。擅使弹弓。曾有意得到鸳鸯刀,后与袁冠南、林玉龙一同为萧半和祝寿,并将“夫妻刀法”授于萧中慧。习惯与其夫林玉龙斗嘴、打架。两个人一露面就打,打嘴架、动刀子。为此被萧中慧误解,砍了林玉龙一刀。有趣的是,他们打归打,吵归吵,谁也伤不着谁。两个人争斗时,林玉龙是放下孩子打,任飞燕是抱着孩子打,任飞燕像个母亲,但抱着孩子打显然要吃些亏。在与他人打时,任飞燕是会伤人的,她曾打伤了“太岳四侠”。而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说的就是任飞燕和林玉龙这对夫妇。

鸳鸯刀的一些有趣的地方以及被废书结稿以后的武林群豪何去何从

《鸳鸯刀》这篇小说比较的短,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向来被人诟病,认为虎头蛇尾,很多东西都没被展开,有故弄玄虚的嫌疑。

然而我却认为,这部短篇其实很有趣。因为里面写了好几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读读也挺可乐的。

比如一开始就出现的镖头周威信,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鸳鸯刀

镖师保镖,有人挡道。并且,挡道的四位哥们还长得形色各异,别具殊态。

老于唇典,江湖经验极为丰富的周威信总镖头,因为身上保有暗镖,所以一路心存狐疑,心弦绷紧,惴惴不安。

他这趟暗镖,保的就是鸳鸯刀。武林传说,这对刀非同凡响,得之者可无敌于天下。

身为镖头,也算是武林的一份子。尽管周威信本人对鸳鸯刀也十分垂涎,但终究非常忌惮。

因为“数来数去,自己总数也不过一个脑袋而已。”

这就是有贼心没贼胆的人,所害的一种通病大概。


这位周大老爷,不但江湖盘口倒背如流滚瓜烂熟,一切待人接物的紧要切口也是相当精通。

唯一有桩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他的想象力也极其之丰富。

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总会被他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至遥远的半天云中。

因为这样,他由保镖而联想到升官发财。而这重想象,只把他整个人都美得乐呵呵、喜滋滋、嘴巴都合不拢来。

骑在马上一颠一簸,都赛似一场梦游。心里暖,就不免欠得慌,文中这样写道:

“皇上一喜欢,竟然赏下一官半职,从此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周大镖头变成了周大老爷、周大人……

一做上官,周大老爷公堂上朝外一坐,招财进宝……大老爷只有伸手要银子,哪有赔银子的?”


太岳四侠

所以说,天下事,它就这么怪。有周威信这么官迷心窍,对“江湖有言道”之类熟记于胸、口若悬河又爱幻想的大镖头,偏偏就有太岳四侠这么声名叮当作响,威风凛凛、信心百倍且义结金兰的金牌侠客前来劫镖。

他们气场强大,口号响亮,口口声声“专门锄强扶弱、劫富济贫。”

在第242页(三联版金庸全集),太岳四侠问人为何动手已是十分之可奇,而叫人快快住手,而且一齐从大树后奔出,更是大大可怪,奇哉怪也,奇中之奇。

这四位大侠之所以在此劫道,显然志在夺镖。而不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乃是志在抢劫“宝贝”。

然而,由于他们的侠名虽然被自己叫得响亮,各人却毕竟限于地心引力,纵不远、掠不动也蹿不起。没奈何,最后就只好选择了最为下乘的一个“奔”了。

一个“奔”,其实已经差不多泄光了他们四哥儿的老弟。

无论是“奔波儿灞”,还是“霸波尔奔”,只要跟个“奔”字沾亲带故,就没法潇潇洒洒轻舞飞扬。


鸳鸯刀

无谓去细分什么奔头、奔波、奔忙,终究难免于奔命。疲于奔命,注定是个辛苦跑腿的命。

所以,一旦对方听了哥们儿四个报出赫赫威名而居然吓之不退,那太岳四侠也随即彻底没招,顿时便只能干瞪两眼。

然而,太岳四侠又确实并非凡人,纵溃败如泥、逃窜如鼠、飞跑如牛,偏犹能振振有词地替自己辩解:“此非战之罪,虽败犹荣。”


第243页,龅牙帅哥花剑影问林玉龙和任飞燕是什么人物,烟霞神龙逍遥子的回答,又可谓妙之极矣。

也不知道这神龙究竟是吞吐烟霞还是两眼给烟雾熏瞎,但他气势十足地沉吟道:“林玉龙是使单刀的好手,那妇人任飞燕是用弹弓的名家。”

由此模棱两可的含糊答语可见,这逍遥子当真是个“人物”。照着他的这种才具卓识,天底下只怕没有他一眼看不出来历来的主儿。

而盖一鸣,则当然对大哥的论调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鸳鸯刀

而之后一页,花剑影、盖一鸣这俩宝货向书生袁冠南索赔“头昏脑涨”,倒又颇有点近似今天民事纠纷的“精神损失费”。

凭这一项,怎么着也算是开民俗之先河,难怪这两位是如此的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了。

从挡道谋劫“宝贝”,到劝架,到赠金,再到后来的义不独生。太岳四侠自称侠者虽不免让人啼笑皆非,但他们倒确实保留着一份古道热肠和侠风义气,并非一般的普通侠士所能比较。

只是他们武艺低微,却又总爱大言炎炎,装腔作势,也就难免被陆续打嘴出乖丢丑的了。

然而好在他们大肚能容,越挫越勇,从哪里跌倒又迅速从哪里爬起,百折不挠、乐在其中。

第251页,补叙有关萧半和广撒英雄帖,力邀江湖各路血性朋友相助“夺刀”,行文明写“不是他熟知其人的血性朋友,请帖中自无附言。”


鸳鸯刀

但如果他寄给血性朋友的信件,半路之上出了意外,以致秘密为他人所窥、所得,那又怎生是好?

况且自古人心隔肚皮,怎样的交情方才算得上是“熟知其人”呢?

所以个人觉得,这样的一段文,还不如删去了的好。

第253页,那座小小的客店,可说鱼龙混杂、群雄毕及。

保镖的镖队、鲁南的刀手、弹弓能人、游离天下的酸腐书生、晋阳盗刀女,各路奇人荟萃,纷纷粉墨登场,煞是好看。

只惜太岳四侠四位气氛高手、搞笑担当却并不曾大驾光临。否则,那热闹情景,估计将更加趋于白热化,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鸳鸯刀

第258页,林玉龙、任飞燕二人的孩子尿了一 *** 还能一哄而睡,而且还是给陌生人一哄就睡,倒可以算是个毫不认生的乖孩子。萧大姑娘的那骑骏马,可得寄养在那家小店一段时日了。

第264页,这里写到的大反派卓天雄也特别奇怪,暗暗跟在师侄周威信的身后护刀,却又并不提醒人家的梦话泄露了大秘密。

可能他是故意如此引蛇出洞,好将企图前来盗刀的武林人物一网打尽。

然而终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倒惹上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266页,林玉龙、任飞燕这夫妇两个的互吐唾沫大战写得也很古怪,叫人不太好懂。

按道理,他俩实在联手攻击卓天雄时被制住了穴道,而且必须是背面相对的。既是如此,这唾沫不知又怎么还能喷到对方的头脸上?

是他们的头颈尚能扭动呢,还是别有秘而未宣的奥秘技能?


鸳鸯刀

第268页,萧中慧从被卓天雄点穴制住,到后来为袁冠南解开穴道,她所骑乘的那匹马都始终一动未动。

是她的马也让卓天雄给点闭了穴道呢,或又另有别情?

在下一页,袁冠南追赶萧中慧,奔出二十余里,来到了一个高冈上,远望见西北四五里外,有一座小庙。

他“于是折了一根树干当做拐杖,撑持着奔去。”

怎么了?二十多里都一口气跑过来了,剩下四五里地,却非得撑根拐杖不可了吗?他这情况,看着也有点反常。


鸳鸯刀

第270页,正是午间,大家全都躲在小庙中干嘛呢?为了逃脱卓天雄的追杀是吧?

我看最合理的解释,应该只是作者为了要引出夫妻刀法这个金手指,才刻意安排下来这一情节。

这个事,它跟附近有无人家,无处藏身也全无干系。难道要藏身,便非得要有人家不成?难道数十里地,仅仅只此一条路径不成?却只怕未必。

文中还陈述夫妻刀法,是由一高僧传授与林玉龙、任飞燕夫妇二人的。

嗯,僧人传夫妻刀法,可视为奇闻否?但高僧身份一指定,便显然大大不同。

因为既定义为高僧,势必早已四大皆空,唯以慈悲普度众生烦苦。会点招式名称旖旎顽艳的夫妻刀法又算得什么呢?

第272页,林玉龙、任飞燕双刀抢进,竟给了卓天雄可乘之机,然后被制住了穴道。

文中解释,在夫妻刀法之中,双刀齐进便是老大的破绽。这种情况下,它看起来就只是一套中规中矩、不能再超脱越界、灵活发挥运用更大威能的普通刀法了。

可是按照任飞燕的个性,从来都是性格急躁、贪功冒进的,和灵活运用、发挥更大优势扯不上半点边。


夫妻刀法

第274页,写到袁冠南的书童时,让人感觉这名僮仆是在太厉害了,竟有点叫人动人。

按这书童的表现,颇有天才神童的谲智。他不但知道袁冠南在庵中,便是林玉龙、任飞燕这对欢喜冤家夫妻的儿子,也不知如何,忽然竟从任飞燕的怀抱之中,睡到了他的书篮子里。

并且,还附带了份撒尿一炮的大礼,令得书中虽无千钟粟,却也“自有孩儿尿”。

他的这份神出鬼没的手段,叫人殊不可解。


第278页,卓天雄的消息,也获悉得太过神速。

才短短的几个时辰之间,他不但探知萧中慧就是萧半和的女儿,更得知鸳刀已被袁冠南等三人借贺寿献给了萧府。

第281页,袁冠南所藏黄金之多,也堪称为一桩大奇事。果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么?想必不久以后,“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第284页,萧半和向众人所讲的他十六年前救人出牢、失落了袁冠南的一节往事,和前文第277页,袁冠南和袁夫人母子相认之际所哭诉的“十八年前”,仿佛并不想符。

可能是书中角色记错了年份,也可能是作者一时大意。如果是后者,前文的那“十八年来”就应当为“十六年来”。


鸳鸯刀

如果当成角色记忆混淆了年头,大约也勉强搪塞得过去。

但对于这种生命之中至关重大的时刻,不管过去多长时间,相信一般人对当时是“何月何时何地,距今已去若干年头”都难以错乱。

第285页,卓天雄最后竟马失前蹄,为太岳四侠设网兜住活捉。这一幕,确实富有喜剧色彩。

但其时,卓天雄依旧短刀在腰,以他的超强本领,难道竟不能在落网的刹那瞬间自行摸出那刀,割断渔网吗?

或者还是说,太岳四侠中有人在隐藏的时间里,突然打通奇经八脉,变得武艺高强,出手如电,使得卓天雄再也没有机会行此机宜?


以上所列,纯属一席笑谈。其实在读《鸳鸯刀》这篇短文的时候,一直还是蛮开心的。

看开始所拉下的构架,应该又是想写一个大长篇的。

可能后来觉得暂时尚无法准确把握书中的时代背景,心意改变,就仓促予以收笔,留待以后憋个大招。


不过,当时的实际情况如何,今人已猜测不出,以上聊以三言两句揣摩消遣罢了。

而这篇短文的主角书生袁冠南,有些《书剑恩仇录》里边金笛秀才余鱼同的感觉。女主萧中慧也有点李沅芷的习气。

时代背景又是清朝,不排除作者有借这两个人物为前作的李、余二人一舒胸臆的可能。

然而当写到后边时,心态发生了某些变化,又有了别的想法,于是弃文废书。


至于太岳四侠,应该是上承“黄河四鬼”、“藏边五丑”,下启“不三不四”、星宿海众弟子和“桃谷七仙”。

这种用插科打诨活跃气氛,推进剧情。和莎士比亚戏剧里边频频出现的小丑、弄人作用类似。

反派卓天雄,也和之前的各种反派有所区别,猜测应该是左冷禅、丁春秋、任我行、洪安通等人物形象的试啼先声。

在《鸳鸯刀》全文的最后,搬出了“唯仁者无敌”这个理念草草收笔,鸳鸯刀包藏的大秘密,被曝,公之于大众,大白于天下。


戛然而止的笔法,虽则具有一定的新意,可到底还是让天下群豪提不上兴致了。

这五个字,与其说是宝刀对于武林众朋友的甄劝,还不如说是作者金庸先生借刀向隐藏在大背景后的真正大反派奉上的一封谏议书。

毕竟到了《鹿鼎记》里,被浓墨重彩,着意刻画的康熙,就是很好地在剧情里执行鸳鸯刀上所刻的那几个字。


只是《鸳鸯刀》的未尽意余绪,被引用到了《鹿鼎记》里,一切都让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了过。背景墙大反派雍正,摇身一变,成为了“鸟生鱼汤”的化身他老子康熙。

致力于反抗斗争的诸位武林侠士,却成了长袖善舞的韦爵爷随便玩弄、利用,任意摆布、拿捏的棋子。

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天下事从来如此,概莫例外。


令人比较难以释然的是,那些活在《鸳鸯刀》里,被作者半途而废的江湖群豪,他们是不是仍旧莽撞地选择公然和朝廷作对?

如果是,那他们在废书以后的道路,又将怎样继续去走,以及走下去呢?

金庸武侠史——编年体(七)鸳鸯刀、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篇

1698年,武当派掌门陆菲青出生。

1701年 ,清康熙四十年(萧半和16岁),清朝太监萧半和入宫,伺机为父报仇。《鸳鸯刀》

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萧半和23岁),少林寺弟子于万亭擅自下山探视情人。《书剑恩仇录》

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萧半和26岁),八月,清朝四皇子胤祯施展“掉包计”,陈世倌的长子成为皇孙弘历。《书剑恩仇录》

1719年, 清康熙五十八年(萧半和34岁),清朝太监萧半和义薄云天,搭救袁、杨两家孤儿寡妇。《鸳鸯刀》

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萧半和35岁),清朝皇孙弘历热河猎熊,深得康熙之宠。《书剑恩仇录》

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萧半和37岁),十一月二十,清朝雍正帝即位,下密旨查访鸳鸯刀。《鸳鸯刀》

天龙门掌管闯王军刀。《雪山飞狐》

1728年 , 清雍正六年(萧半和43岁),天池怪侠袁士霄失恋发誓。《书剑恩仇录》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萧半和48岁),海宁公子陈家洛、乾隆私生子福康安出生。《书剑恩仇录》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萧半和50岁、陈家洛2岁),二月,清朝川陕总督刘于义查获鸳鸯刀。三月初十,晋阳大侠萧半和五十寿辰,鸳鸯刀物归原主《鸳鸯刀》

八月二十三,清朝雍正帝崩驾,预遣血滴子行刺陈世倌夫妇。屠龙帮陆菲青与关东六魔之一焦文期结仇《书剑恩仇录》

1740年 ,清乾隆五年(陈家洛7岁),少林寺弟子于万亭被逐出师门。《书剑恩仇录》

1742年 ,清乾隆七年(陈家洛9岁),反清组织屠龙帮被清廷镇压瓦解。《书剑恩仇录》

1748年 , 清乾隆十三年(陈家洛15岁,苗家剑、天龙门田氏两位掌门失踪。《雪山飞狐》 海宁公子陈家洛离家,拜天池怪侠袁士霄为师。《书剑恩仇录》

1749年, 清乾隆十四年(陈家洛16岁),八卦门弟子商剑鸣残害苗人凤的四位亲人。 《雪山飞狐》

1750年 ,清乾隆十五年(陈家洛17岁),武当派陆菲青作总兵衙门西宾。《书剑恩仇录》

1753年 , 清乾隆十八年(陈家洛20岁),闯王卫士之后胡一刀娶妻。《雪山飞狐》

六月,武当派陆菲青斗杀关东六魔之一焦文期。八月,武当派陆菲青传授李沅芷武当派功夫。武当派弟子余鱼同加入红花会。《书剑恩仇录》

八卦门商剑鸣砍伤飞马镖局马行空。《飞狐外传》

十二月二十,胡一刀之子胡斐出生。胡一刀仗义救助平阿四一家。二十一,跌打医生阎基为胡一刀传信。二十二, 胡一刀以苗家剑杀商剑鸣。二十五,天龙门田归农、跌打医生阎基在兵器上暗施毒药。《雪山飞狐》

“毒手神枭”石万嗔为田归农配制毒药。《飞狐外传》

二十六,胡一刀夫妇遇难,平阿四救走胡斐。《雪山飞狐》

1754年 ,清乾隆十九年(胡斐1岁),平阿四投奔玉笔峰庄主杜希孟。《雪山飞狐》

苗人凤错怪“毒手药王”石一嗔。佛山弱女袁银姑受辱自尽,孤儿袁紫衣远走回疆。《飞狐外传》

1755年 ,清乾隆二十年(陈家洛22岁),清朝将领李可秀调任甘肃安西镇总兵。《书剑恩仇录》

1758年, 清乾隆二十三年(陈家洛25岁),春,红花会于万亭夜闯皇宫,告知乾隆身世。《书剑恩仇录》

四月,清朝大臣陈世倌夫妇先后去世。清朝乾隆帝下旨在海宁修建海神庙。《书剑恩仇录》

六月,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去世,义子陈家洛继位。《书剑恩仇录》

七月,武当派陆菲青师徒随李可秀赴任杭州。红花会“千里接龙头”。群雄大闹铁胆庄。 天山北路回(和谐)族的圣物失而复得。红花会徐天宏和铁胆庄周绮喜订终身。《书剑恩仇录》

八月十八,清朝乾隆帝、红花会陈家洛兄弟相会。二十三,武当派张召重和八卦门王维扬的两虎相斗。红花会在六合塔囚禁乾隆帝。《书剑恩仇录》

九月,红花会徐天宏和周绮的成亲大喜。《书剑恩仇录》

十月,红花会余鱼同在宝相寺出家为僧。《书剑恩仇录》

十一月,红花会陈家洛回疆遇美女。武当派同门相残,张召重杀师兄马真。回部霍青桐力排众议,大败清军主力。《书剑恩仇录》

16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陈家洛26岁),二月十八,清朝富德率援兵至叶尔羌。天池怪侠袁士霄建沙城,扫除狼害武当派张召重葬身狼腹。《书剑恩仇录》

初夏,红花会陈家洛在福建莆田少林寺连闯五关。《书剑恩仇录》

七月,回部木卓伦、霍阿伊父子力战而死。《书剑恩仇录》

八月,回部香香公主在北京遇难。红花会陈家洛率领群雄栖身回疆。《书剑恩仇录》

1760年 ,清乾隆二十五年(陈家洛27岁),八月,红花会释放福康安。《书剑恩仇录》

标签: 鸳鸯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