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苗,鳡鱼苗养在小缸可以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62 0
俗称“水老虎”,淡水鱼中的“霸王”,凶猛无比能吃光水里所有鱼

导读:鱤鱼:淡水鱼中的“小霸王”,一条鱼能毁掉一口鱼塘,如今罕见了

在我国过去最常见的淡水鱼,那非“四大家鱼”莫属了,它们分别是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对它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四种鱼都是比较温顺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淡水鱼都很温顺,有些还是比较凶猛的。有一种淡水鱼,则被称为“水老虎”,凶猛无比专吃鱼类,堪称是淡水鱼中的“小霸王”,鱼塘里只要有一两条,它们就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这种鱼就是被渔民视为害鱼的鱤鱼,你们见到过吗?

鱤鱼的简介

对于一些经常钓鱼的朋友们来说,鱤鱼还是比较熟悉的,有些喜欢玩路亚的朋友们,运气好可能还能钓到这种鱼。

鱤鱼也叫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等,因为这种鱼的头部是铜黄色的,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它铜鱼、铜头鱼。它也是鲤鱼的近亲,是鲤科的鱼类。

既然被称为“水老虎”,可见鱤鱼的来头真的不小。因为老虎可是百兽之王,在森林里它是霸王,是可以称王称霸的野兽。而鱤鱼被称为水老虎,就也说明了这种鱼在水中是霸王,是凶猛的野兽。

而事实鱤鱼也不辜负这个外号,它的身体很细长,头长而尖,嘴巴也很大。这种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专门捕食各种鱼类。它的个头也很大,有些能长到1.5米以上,体重可以超过100斤。如此大的块头,再加上它的力气大,非常的凶猛,在水中是所向无敌的。

鱤鱼的危害

鱤鱼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除了西北、西南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这种鱼主要是在江河、湖泊和一些水库里面活动。当然了有些大型的鱼塘里面也有,它们会随着江河涨水而进入到一些鱼塘。

对于渔民来说,鱤鱼是一种可怕的“害鱼”,但凡水库、鱼塘里面有了它,就要遭殃了。之前镇上有个人承包了一口大鱼塘,投入了几千块钱的鱼苗。可是发现养殖的鱼是越来越少了。两年以后,把鱼塘的水放干了,最后却发现了一条有40多斤的大怪鱼,而村里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辨认出来,这种怪鱼就是鱤鱼,在我们当地也叫它铜头鱼。

鱤鱼是专吃各种鱼类的害鱼,像黑鱼、青鱼这些肉食性的鱼类,在它们面前也是只有被吃的命运。鱤鱼块头大,反应迅速,并且异常的凶猛。只要鱼塘里,或者是水库里有几条鱤鱼,那如果时间长了,它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鱤鱼就是如此可怕的鱼类。

鱤鱼的价值参考

虽然鱤鱼是害鱼,但是经济价值也很高。关于鱤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鱤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这里详细介绍了鱤鱼的特性,长得很像鲤鱼,生长在江湖里面,头像鲩鱼而口却很大,鱼鳞很细小像鳟鱼,大的可以长到三四十斤。并且最喜欢吃鱼类,是淡水鱼中的猛兽,池子中有了它就不能养鱼了。

不过鱤鱼的个头大,生长快,肉质也很鲜美,自古鱼来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高档鱼类。而且这种鱼越是块头大,越是价格高。目前市面上一条100斤左右的鱤鱼,能卖到六七千元以上。而四五十斤重的,也能卖到一千元左右。

不过现在鱤鱼非常的少了,因为现在很多的江河里面大量的修筑水利工程,并且还因为水域环境的恶化,所以鱤鱼的自然资源急速下降。现在除了是在长江和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偶尔能见到鱤鱼以外,绝大多数的地方的湖泊、河流和水库已经见不到鱤鱼了。

但是随着钓鱼的火热,而鱤鱼又是很多钓友们最理想的“鱼获”,有些渔场也会特意养殖一些鱤鱼。而且因为鱤鱼的经济价值不错,有些农民还会专门养殖鱤鱼。因为鱤鱼虽然凶猛,在水中称王称霸,但是它们不会自相残杀,所以养殖起来也不是太困难。

结束语

鱤鱼的肉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以前很多人捕捞到鱤鱼了,一般都是用它来做辣鱼吃,味道非常不错。但是现在市面上鱤鱼十分少见了,只有一些钓友们运气好才能钓到。可是钓到的鱤鱼,一般都是舍不得卖的,都是自己拿回家吃了。

虽然鱤鱼的个头大,并且数量很稀少了,但是它还不是保护动物哦。但是如果钓到大的鱤鱼,还是尽量不要伤害,把它放生比较好,毕竟长到五六十斤重需要数十年,实在是不容易。

男子钓上63斤巨型鳡鱼,犹如小猪,禁渔效果显著,会鱼满为患吗?

对于钓鱼人而言,一生能够钓上一条63斤的大鱼,可是值得吹嘘一辈子的战绩。

5月1日晚,湖南株洲一位钓鱼人黄先生在和朋友一起前往湘江钓鱼时,钓到了一条63斤的大鱼,从体型上看,这条巨型鳡鱼犹如一头小猪,长势非常喜人。

大鱼咬钩后,黄先生就意识到了这条鱼体型不小,花费了1个多小时才将鱼拉上岸。因为钓上来的鱼实在是太大,黄先生忍不住和鱼比起了个头,发现这条63斤的大鱼和黄先生身高竟然差不多。

随后,黄先生将这条鱼扛进了家门,目前鱼已经吃了,还剩下一些,据黄先生表示:口感并不好。

其实好不好吃不重要,对于钓鱼人而言,最重要的是钓到鱼的快乐,尤其是钓到这么大鱼的快乐。

评论区很多网友说: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必须要带着鱼绕着城市走20公里才能回家。

还有人表示,作为一个喜欢钓鱼的人,这么大的鱼,我会带着鱼在外面走两个小时不带累的,牛皮够吹一辈子了。

另一个钓鱼人表示:要是我的话,要扛着这条鱼围着株洲转两圈。

从网友的调侃中也可以看出,如此大的鱼确实罕见,能被钓上来也实在是稀少,人生能够钓上来一次这么大的鱼,也值得了。

(钓鱼人钓到的鱼)

这是什么鱼,怎么那么大?

据了解,黄先生钓上来的鱼属于“鳡鱼”,鳡鱼属于大型凶猛鱼类,体型较大,成年个体可以达到2米左右,体重达到60斤属于正常类型。

鳡鱼属于食肉性鱼类,它们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性情非常凶猛,经常捕食其他鱼类。对于养殖者而言,鱼塘中如果混入鳡鱼,一年的收成可能都要白费了了,所以被称之为养殖业的“害鱼”之首。甚至有人因此认为钓到鳡鱼不能放生,认为它们危害当地的鱼类。

但事实上,它们对于野生生态系统而言,非常重要。

湘江是长江的支流,目前长江全流域实行10年禁渔策略,湘江也是如此。清退了渔网、电鱼、迷魂阵之后,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鱼儿们迎来了喘息之机,现如今许多地方的鱼群都开始变多了起来。

比如:芜湖十里江湾,因为水草茂密,水位较浅,成为了鱼儿们的产卵地之一,虽然每年都会有鱼儿来到这里产卵,但今年格外地多,当地护渔员在成为护渔员之前,是一名渔民,从小捕鱼,据其介绍,当地将近50年没有出现过这么多的鱼。

不仅如此,今年嘉陵江武胜段也出现了鱼群翻腾的画面,当地监控显示,一大批鱼正在从支流游向嘉陵江,寻找产卵地。

三峡水库鱼群也非常活跃,当地出现大量鱼群,当地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在禁渔之前从未见过。

湖北5湖从2018年就开始禁渔,禁渔之后湖泊内鱼群明显变多,甚至鱼满为患,原本只能承受350万斤鱼的湖泊,竟然生活了700万斤的鱼,当地相关部门不得不对其进行生态打捞。

按理说,鱼群变多是好事。但目前的问题是,现如今增多的鱼儿主要是滤食性、食草性鱼儿,它们因为食物来源较多,繁殖能力又强,在禁渔之后,它们的种群率先恢复生机,现如今无论是芜湖十里江湾,还是湖北5湖鱼群泛滥,其实主要都是这些鱼儿。

但是,食草和滤食性鱼类增多也有坏处,它们会大量啃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水草,最终会造成植物生长速度无法供养鱼儿需求速度,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鱼群大量死亡后,遗骸漂浮在水面上会污染水质,导致水质变臭,缺氧,进一步导致更多的鱼儿死亡。也正是因为如此,湖北5湖才要对一部分鱼儿进行生态捕捞。

以鳡鱼为代表的食肉性鱼儿的存在,会控制水中鱼群数量,使得当地鱼群品种和数量,达到动态平衡,这样才能做到生态链健康运转。

不止是鳡鱼,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食肉性水生生物的存在,也在控制着当地生态链健康运转,尤其是长江江豚,它们是长江生态链上的顶级掠食者动物,它们种群生活得越好,说明当地生态链越健康。

如果当地生态链能够健康运转,当地鱼群反倒不会泛滥成灾;只有当食肉动物缺席时,初级掠食者没了天敌的制约,才会鱼满为患,所以鱼满为患并不是好事。

长江为何要禁渔10年?

因为长江生态已经恶化到最危险的“无鱼”级别,为了保护长江,也为了保护人类餐桌的安全,我们国家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才实行长江10年禁渔策略,尤其是渔民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那么问题来了,长江10年禁渔策略下,是否能钓鱼呢?

事实上,休闲垂钓是允许的,但休闲垂钓有很明确的定义,不能使用违规钓具,比如:可视化钓具等,一人一杆一钩等要求。

垂钓后的渔获可以适量带回家,当然有些地方管理比较严格,连休闲垂钓都不允许,这一点在钓鱼之前可以先行了解一下自己所在的水域禁渔策略。

事实上,长江10年禁渔策略,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当地生态链,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餐桌安全。

目前我们吃的鱼,虽然以养殖鱼为主,但是养殖鱼苗都是由少量亲本繁殖的,繁殖几代之后,基因会退化,必须要再次和野生鱼儿杂交,进行基因改良。

另外,现如今我们吃的鱼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许多鱼有土腥味,肌间刺较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隐藏在野生鱼儿的基因之中,只有野生鱼的基因多样性足够丰富,未来我们才能得到更多优秀的鱼,餐桌才能更安全。

还有,许多鱼儿还没有人工繁育成功的记录,但是这些鱼儿肉质又非常鲜美,仅靠野生资源不仅贵,而且还有导致它们灭绝的风险。

比如:刀鱼,目前人工养殖刚起步,但还没有成熟。未来人工养殖成熟之后,我们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刀鱼,刀鱼的资源也不再依赖野生资源,这样刀鱼就能够供应稳定,价格低廉,走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但如果现如今野生刀鱼种群灭绝,可能未来我们餐桌上又会少了一道美味。

所以保护长江生态,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餐桌。

#长江禁渔行动##钓鱼##男子在湘江钓获一条63斤鳡鱼##钓鱼#

丹江口红尾鱼大爆发,钓鱼人称它是“水中之狼”,将成生态祸害?

长江君:丹江口水库每年都会因为出产“大型鱼王”而见报端,比如几十斤的大青鱼、大鲢鱼、大鲶鱼甚至是上百斤的水老虎——鱤鱼等。

然而近来,湖北十堰的许多钓鱼爱好者反映,丹江口水库的这种个头不算太大,但很凶猛的红尾鱼群“大爆发”,岸边浅滩就能遇到规模不小的红尾鱼群,有时候一次就能钓几十条......

丹江口的红尾鱼——当地钓友拍摄

——甚至因为红尾鱼数量太多,有泛滥成灾的趋势,已经开始引发不少人的担忧了

01水位上涨,红尾鱼大爆发???

据长江君了解,丹江口水库里的红尾鱼情已经持续了有一阵子了,直接原因可能同丹江口水库涨水有关。

“以前都要坐船钓,现在很多地方都不让船下水了,但是这一涨水,岸边吃的东西就多了,所以鱼群就过来了,我估计是这个样子。”

一位当地钓友开心表示,自从涨水后,他几乎每次来钓,都能收获不少红尾鱼,不管是玉米、蚯蚓还是商品饵,这些红尾鱼都“来者不拒”,毫不挑食。

而如此疯狂的鱼情,不仅当地的钓鱼人兴奋不已,许多其他地区的钓鱼人听说了,也有不少人“奔赴”而来。

02有人奔波数百公里来钓鱼

“水库边上租个房,一天几十上百,也就晚上睡一下,钓到半夜,早上很早又起来(钓鱼)的。“

钓友郭先生说,他是荆门的,最近听说丹江口红尾鱼大爆发,于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开车来钓鱼。

丹江口水库,水位很高,鱼群也多

而据他所知,甚至还有外省的(比如河南)钓友来钓鱼,在水库边上就常常遇到。

但在“红尾鱼大爆发”导致的这场“垂钓盛宴”的背后,红尾鱼群汹涌来袭,也是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

03红尾鱼是“水中之狼”?

在许多钓鱼人看来,红尾鱼就是“水中之狼”——它们掠食时非常的凶猛,而且成群结队,虽然垂钓红尾鱼的乐趣非常丰富,但对于同一片水域其他鲫鱼、鲤鱼、草鱼等鱼种来说,这些红尾鱼的威胁非常大。

清一色的红尾鱼——资料图

其实,从这些钓鱼人的“渔获”就能看出,几乎都清一色是红尾鱼,说明红尾鱼群所到之处,其他鱼类无不逃窜或者被吞食。

04红尾鱼会成为一种“生态灾害”吗?

"现在十堰的水库、河里红尾鱼不晓得几多,不只是丹江口,一开始很多人都是好高兴,河里的鱼多了嘛,现在不少人都有点担心了,这个鱼跟狼一样,什么都吃......”

湖北十堰的一位钓鱼爱好者周先生担忧表示,红尾鱼越来越多看起来是个好现象,但(它们泛滥)的危害很多人还没开始意识到。

除了丹江口,湖北许多江河红尾鱼也剧增

在中国,担忧一种肉质还算鲜美的鱼“成灾”,这是不是想得有点多了?

但在长江君看来,这并非“杞人忧天”——随着江河生态保护进行,各类滥捕行为减少,像红尾鱼这种凶猛掠食鱼,如果不加以控制,其种群确实有可能泛滥起来,进而破坏局部江河生态平衡......

05为何丹江口水库红尾鱼“大爆发”?

据长江君了解,一方面因为红尾鱼经济价值较高,丹江口水库历年来,每年都会投放不少的红尾鱼苗。

(红尾鱼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因此湖北众多湖库里都大量投放红尾鱼。)

另一方面,禁捕的“功劳”不小。

随着长江流域全面禁捕的进行,丹江口水库渔捕的频度也大为降低,给了红尾鱼繁衍生息的良好空间。

尤其是电鱼、药鱼等滥捕行为的减少,像鲫鱼、河虾、餐条鱼等中小型鱼虾的繁盛,给红尾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拥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像红尾鱼这种“水中之狼”,自然疯狂繁殖,种群迅速增长了。

某种意义上,红尾鱼泛滥的情况,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尤其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

然而,如果是真正了解红尾鱼的习性朋友,就知道一旦这种鱼真的泛滥起来,其危害也是不可小觑的。

其实,在长江君看来,红尾鱼这种“本土鱼“泛滥成灾,现在听起来新奇又有些不可思议,但随着江河生态保护的进行,或许是一个可能必须要面对的新问题......

助力江河生态保护、科普各类野生鱼水族知识,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也欢迎大家吐槽投稿,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钓鱼#

比狗鱼还凶猛的河中霸主,一年可吃空一个鱼塘!真的是“害鱼”吗

国内淡水水域中的霸主,除了大口鲶、狗鱼等凶猛的掠食性鱼类之外,恐怕就非鱤鱼莫属了!这种体长可以长到两米,体重超过百斤的大型鱼类,在河中撒起欢来,甚至可以撞翻一艘小船。

但就是这样的河中霸主,如今竟落到“苟延残喘”的地步。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来一探究竟。

河中的大胃王鱤鱼

鱤鱼是一种大型掠食性鱼类,有的地方俗称黄颊鱼、竿鱼、水老虎、黄秸杆。它的身体细长呈圆筒状,背部灰褐色,腹部银白色,颊部、鳍部呈现淡黄色。

从其细长的身躯、尖锐的吻部以及硕大的嘴巴等这些外部特征就可以看出,鱤鱼绝非等闲之物,细长如梭的体型注定了它是河道中的游泳能手,而暴躁的性格也让其凶猛无比。

只要是体型比它小的鱼类,都不是它的对手。

不过鱤鱼天生视力较弱,捕食的时候主要依靠敏锐的嗅觉,凭借敏捷的身手,它们专吃河道、鱼塘中的鱼虾。据称一年龄的鱤鱼,一天就可以吃三到四斤小鱼,等它们长大成鱼的时候,一天甚至可以吃三四十斤食物,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

养殖者眼中的祸害,一年可吃空一个鱼塘

大胃王鱤鱼如此能吃,让一些鱼塘养殖业主们谈之色变。

如果一口鱼塘里面不小心混入一条鱤鱼,它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塘子里的鱼苗一条条吃光,两三条鱤鱼一年吃空一个鱼塘不在话下,养殖户可能白白忙活一年。

因此,它们也被视为养殖业的天敌。通常情况下,塘主们在放鱼苗之前,都会清理一遍鱼塘,以防这种淡水鱼王吃光他们的塘子。

如果塘中的鱼莫名其妙地减少,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害鱼”在河中作怪。一旦鱤鱼混入鱼塘中,鱼塘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做的就是找周边的钓鱼人帮忙,来定向清理它们。

遇见食物就咬,凶猛的鱤鱼终逃不过一枚鱼钩?

鱤鱼一个更大的弱点就是贪婪,吃起食物来不要命。因为视力较弱,它们对猎物的分辨能力不依赖视觉,遇到可以吃的东西时,便会不分三七二十一,上去就咬,并一口吞下,这个弱点甚至成了它们的命运转折点。

不少钓鱼人正是利用了它们的弱点,使用假饵在水中模仿小鱼游动的动作,让凶猛的鱤鱼上当。近年来,屡屡有钓鱼人在河道中钓获巨型鱤鱼,尤其是一些地方禁止生产性捕捞之后,河中的鱤鱼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无疑给钓鱼爱好者带来了机会。

由于食性凶猛,垂钓起来也十分 *** 、过瘾!“钓鳡鱼”也让一些钓友趋之若鹜。动辄一两米、重达数十公斤的鱤鱼,甚至可以轻松撞破一张渔网,但在一枚小小的鱼钩面前,它们还是栽了!

面对这种神出鬼没、一年可吃空一个鱼塘的水中掠食者,鱼塘塘主们在束手无策的时候,钓鱼人凭借一枚假饵,就可以将其轻松钓起,解除塘主们的后顾之忧。

遭遇围追堵截的鱤鱼,专家的一句“建议”害了它

按照一条鱤鱼一天吃掉三四斤鱼虾计算,一年下来就是上千斤!这也让它们成了一些专家眼中的“害鱼”。

有一些专家甚至“建议”:捕获它们后绝不要轻易放生。

在被贴上“害鱼”的标签后,更多人便有理由来对它们进行围追堵截了!以至于很多体长超过1米多的巨型鱤鱼,屡屡被人捕猎并拍照炫耀。

当面对这些庞然大物时,一些专家往往以“不建议放生”给它们定性,这也间接加速了鱤鱼被人捕猎的速度。加上其贪婪的弱点,一枚鱼钩、一个假饵就可能将其轻松钓起来。

在“专家”们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不自觉加入了捕猎鱤鱼的行列,一些体型很小的鱤鱼苗,被垂钓上来之后也会被钓友挂在鱼扣上炫耀一番。

河中霸主鱤鱼的命运,终究是逃不过一枚鱼钩,或者是专家的一个“建议”。

在编者看来,鱤鱼也是整个河道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对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些顶层掠食者的存在,河中的鱼类总量才能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不至于让某个鱼种过于泛滥。

但就像当初消灭“四害”之一麻雀一样,只是因为它们动了人们的口粮,专家们的一句话就让其命运进入另一个通道。如今,鱤鱼似乎也遭遇着同样的命运,原因很简单,就是它们太能吃了。

编者认为,鱤鱼虽然能大量吃掉河道中的鱼虾,但其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鱼类基因库中十分重要的一员,如果将它们赶尽杀绝,无疑是重走了当年“灭四害”的老路。

因此,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体长低于40公分的小型鱤鱼,钓获之后还是放流为好!吃鱼只不过是它们的生活习惯而已,人类绝不可以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就随意将其贴上“害鱼”的标签。

三峡大坝出现大量鳡鱼,和长江十年禁渔有关吗?会有什么影响?

鳡鱼数量剧增竟是这个原因!

三峡大坝忽然出现数量如此庞大的鳡鱼,与我国长江十年禁渔令息息相关。

在2020年底,由于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于严重,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直线下降,不少濒危物种,例如中华鲟、白鲟和江豚等趋近灭绝。同时鳡鱼数量也急剧降低,绝大部分江河湖泊难见其踪迹。因此,为保护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行动。惊喜的是,虽然短短两年多的禁渔时间,却有了显著的成效。生物种群得到了明显的恢复,这些鳡鱼的“爆发式”增长,也是生态恢复的积极信号。

除此之外,鳡鱼卓越的繁殖能力以及对环境很强的适应力也是其数量激增的重要因素。前面出现在三峡大坝的鳡鱼集群的惊人一幕,正是因为每年的月到4-6月,正是它们在长江繁殖的季节,大量的鳡鱼从长江的干流游向支流繁殖,成熟的雌性鳡鱼一次产卵高达50万粒,可谓十分剽悍!

繁殖能力不弱且十分“耐活”的鳡鱼,它的存在可以说是大江大河的底线,就像那句话所说,拥有鳡鱼的江河水域不一定健康,但连鳡鱼都留不住的水域一定危在旦夕。

湖南钓友抓到68斤“水老虎”,这淡水之王,和鳄雀鳝相遇会怎样?

前些天,在湖南长沙的湘江边,有一名钓友“中了头彩”,原来他竟然从江里钓起来一条68斤重的“水老虎”,体长达1米多,因为这条鱼实在是太大了,需要两个成年男子合力,才能将它拖上岸,这名钓友也是非常激动,长这么大之一次钓到那么大的“水老虎”,认为自己非常幸运。

那么,什么是“水老虎”呢?它是外来物种吗?

其实啊,“水老虎”的学名叫鱤鱼,它是一种在我国淡水中分布很广的鱼类,除了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水系中,都有它们的分布,所以,鱤鱼并不是外来物种,而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鱼类。

它们主要活动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水体中,是一种性情很凶猛的鱼类,会以同水域中的其它鱼类为食,生长速度非常快,所以,鱤鱼的个头普遍都很大,此前我国还曾有钓友从水中钓起过上百斤重的鱤鱼。

当然,由于水利工程、环境破坏等原因,事实上无论是鱤鱼也好,还是其它鱼类也好,想要见到一条“巨无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这一次长沙钓友能钓到一条68斤重的鱤鱼,也属于很罕见的情况。

那么朋友们,你们知道被称作“水老虎”鱤鱼,到底有多可怕吗?

鱤鱼的外号被称作“水老虎”,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鱤鱼绝对是我国淡水水系中的“小霸王”,在它活动的水域中,它几乎是找不到对手的。

因此在过去,对于渔民来说,他们都很讨厌鱤鱼,因为如果水里的鱤鱼太多,它们就会不断吃掉水里的其它鱼类,影响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

比方说,曾有不少养殖户,在往鱼塘里投放鱼苗的时候,不小心混进1-2条鱤鱼,本想着等到这些鱼苗都长大了,好将它们卖了换钱,却发现鱼塘里的鱼一天比一天少,一开始,养殖户们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偷偷捞鱼,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发现是水里有“怪鱼”在作祟。

当然,“怪鱼”就是鱤鱼,所以,若是鱼塘、水库等水体中,出现了鱤鱼,那么,对于其它鱼来说,就意味着“天敌降临”,早晚都会迎来灭顶之灾。

所以,从生态稳定的角度来看,鱤鱼确实是一种“害鱼”,不过,现在我国水域中的野生鱤鱼数量也不多了,它们很难再掀起什么风浪来。

那么朋友们,既然鱤鱼如此凶猛可怕,如果它与鳄雀鳝相遇,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最终是谁吃掉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有趣的问题来了,鱤鱼能长到上百斤,性子又那么凶狠,如果它在水中遇到同样“称王”的鳄雀鳝,它能把鳄雀鳝干倒吗?

首先,鱤鱼和鳄雀鳝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它们都是“淡水之王”,但鱤鱼却是我国的本土鱼类,因此,只要鱤鱼数量没有达到泛滥的地步,在它们正常分布的水域中,鱤鱼是有助于生态链稳定发展的。

因为鱤鱼吃掉了数量过多的小鱼,就会避免水体中的鱼类,出现无序繁殖的状态,这样就可以维护水里的生态平衡。所以,尽管渔民们不喜欢鱤鱼,但它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这也是它们和鳄雀鳝更大的区别。

其次,成年鱤鱼更大能长到1米多长,体重可以长到100多斤,而这种体型对于鳄雀鳝来说,简直是一个小弟弟,毕竟成年鳄雀鳝更大能长到3米。

所以,若是鱤鱼和鳄雀鳝在水里相遇,毋庸置疑,它也绝对不会是鳄雀鳝的对手。这就好像是我们平时吃的黑鱼,它们作为肉食性鱼类,也有着“淡水小霸王”的称号,但若是在水中遇到了鱤鱼,黑鱼的结局也是沦为鱤鱼的食物,因此,鱤鱼和鳄雀鳝相遇的情况也是同理,它注定会被鳄雀鳝吃掉。由此可见,鳄雀鳝是多么可怕的存在。

这也是为何我国专家都呼吁将鳄雀鳝列为重点管控的外来物种,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可怕了,在我国淡水系统中,它们完全是“无敌”的存在,若是任由鳄雀鳝在我国淡水水系中繁殖扩散,那么,未来我国多种本土鱼类,极有可能会因此灭绝,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会被它给彻底破坏掉。

所以还是那句话,本土物种再厉害都不可怕,只有外来物种才是可怕的,朋友们,你们觉得鳄雀鳝有天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峡大坝下巨型鱼群泛滥!几十斤鲢鳙到处都是,这现象是好是坏?

5月底,一条近一米的超大娃娃鱼出现在重庆奉节水域。这是重庆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在九盘河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水生物资源调查时发现的野生娃娃鱼,据测量长度达到94.6厘米,重量达到6.4公斤。

娃娃鱼,学名大鲵,主要生活在幽静、清澈的溪水之中,对生存环境的水质和温度要求都很高。普通的野生娃娃鱼都十分难见,更别提长度和体积都如此惊人的大型娃娃鱼了。

而无独有偶,近些年来,长江流域也已经纷纷出现了不少引起大众广泛讨论和关注的喜人景象:三峡大坝下游聚集了巨型鱼群,其中更是不乏个头接近两米,重量超过百斤的鳡鱼;安徽池州市黄湓大桥黄湓闸下,鱼儿多得如墨一样“染黑”了河水;重庆万州沿岸的许多低洼水坑成了前滩,也装满了被江水拍上岸来的鱼群,密密麻麻一片……

网友们在对于长江水域出现的种种现象产生惊叹之余,也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了推测:有人说,三峡大坝下游的密集鱼群不过是洄游的鱼类为了繁殖产卵才逆流而上来到这里,但是被三峡大坝拦住去路才只能“滞留”这里;也有人说鲢鳙等鱼类本来就是群体性活动的鱼,一群一群地聚集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但种种猜测中,最多人相信也最受人们支持的无疑是,这一切其实都是“长江十年禁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正是因为有了长江十年禁渔,水域的生物资源和种类才在整体向好变化。

“禁渔十年”,未来可期

2020年1月1日0时,元旦钟声的响起,也代表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正式开始实行,禁渔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于是水泽岸边,11.1万艘渔船靠岸,23.1万渔民放下渔网“上岸”,另谋生路。至今2023年,转眼已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个年度。

【1】十年禁渔,缘起为何

出现禁渔期的因果来由要追溯的话,得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了。原本的计划经济时期,渔业的捕捞和安排都由官方统一决定,然而这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捕捞量很少。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引入, *** 发布文件鼓励私人渔业发展、渔船捕捞,我国的渔业发展才开始飞速发展,一骑绝尘起来。

1950年的时候,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还只有91万吨,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突破了6000万吨,逼近6500万,是建国初的71倍还要多。此时的总产值也已经实现了2.59万亿元,在现代农业中的占比从最初的1.3%倍增到了10.6%。

但是,换来这样显著的渔业经济成果的代价,却是越发岌岌可危的水域生态环境和濒临枯竭的经济鱼类资源。一张铺天盖地的电网撒下水去,大小鱼都全死光,剩下的捞不起来的死在湖底,和被电死的虾、贝壳、藻类、浮游生物一起化为腐料。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基本丧失繁殖能力,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一直以来,长江流域都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产区,捕捞量能占到全国捕捞量的60%,其中不乏草鱼、鲢鱼、铜鱼等经济鱼类几十种。长江流域的鱼类,不仅仅是渔民的谋生指望,更是我国鱼类物种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毫无节制地粗放型渔业发展模式下,长江流域遇上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况: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物种资源加剧濒危。长江流域内不少鱼类已经灭绝:“水中老虎”长江白鲟、“水中大熊猫”白暨豚、“长江三鲜”之中的的鲥鱼等等都已成为了遥远的传说;而除了已灭绝的以外,还有不少鱼类正“走在”快要灭绝的边缘之上,比如,“长江三鲜”中排名之一的主角刀鱼。

在2017年,长江流域渔业资源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阶段,细嫩鲜美的刀鱼在更高峰时期可以在市场上售出7800元一斤的天价。虽然肉质的确美味,但真正支撑人们花上天价也要尝鲜的原因是量少。从70年代顶峰时期的3000多吨,逐年锐减到后来的不足百吨,再到如今的半天捞不到一条小鱼。

这些足以说明,以刀鱼为代表的鱼类资源在长江流域经历着“越少越捞,越捞就越少,直至枯竭”的恶循环。

鳡鱼苗,鳡鱼苗养在小缸可以吗-第1张图片-

【2】十年“无渔”,正是为了有鱼

面对着当时那种无鱼可捞,无渔为业的困境,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十年禁渔”的政策。其实在“禁十年之前”,我国的各大水域每年都有专门规定的禁渔期和禁渔区。

最开始是从4月初到6月底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然后因效果欠缺又提前一个月成为4个月,可依然于事无补。因为虽然渔民们在禁渔期内忌惮法律法规不敢冒险,但禁渔期开始前和禁渔期结束后,都是无休止的、“丧心病狂”的捕捞,禁渔期前捕捞到的甚至大多都是刚刚怀卵的鱼。

延绳、绝户网、地笼、电鱼器、可视化锚鱼等数不胜数的工具全都招呼在本就脆弱无比的水域内,刚刚撒下才得以生长几个月的鱼苗就被捞起成为养殖饲料,设置“禁渔期”的目的——保护鱼苗得以生长繁殖,增加种群数量完全没有达到,不仅相当于完全白干,还赔了鱼苗,浪费了心血。

于是几经商议与讨论之下,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终于明确联合出台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正式确立并清楚解释说明了“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空间上,长江流域的全面禁捕工作不会一口气全流域开始,而是分步进行,按从水生生物保护区到长江干流、重要支流以及大型通江湖泊的范围辐射,而有一些重点水域,甚至可以由当地自主扩大禁捕区域。

时间上,为什么是十年?因为只有十年才能给予濒危的鱼类足够的生长时间。长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等鱼类几乎都是四年一周期的繁殖,那10年的话就可以保证它们拥有起码两代的繁殖数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禁渔的目的,而非赔了夫人再折兵。

当然,十年的“禁渔期”定得不容易。打渔不仅是沿水的渔民们的谋生之道,更是他们的唯一的事情。有多渔民生在渔船上,长在渔船上,即使修建了自己的房子,也仍然是吃住都在船上,

但禁渔就不意味着“逼”他们另谋生路,放弃一切,而是在渔业之外为他们谋求更长期的生路。十数万的渔船,将近30万的渔民们里自然有对“十年禁渔”政策的怨言,但是国家依然顶着这些声音和压力做下了这样的决定,因为在长江的鱼类休养生息10年后,是会恢复可持续捕捞的。根据那时的状况和更详细的数量, *** 会规定明确的捕捞方式、地点、数量,做到一个可持续发展,让渔业不再面临被一棍子打死的境况。

但如果如今不下定决心的话,竭泽而渔会更加“无鱼”,越捕捞越穷苦,到时想转产另谋生路是也没了生路。

禁渔三年,初见成效

但可喜的是,这样的取舍是值得的。除了文中最开始提到的各地纷纷涌现的鱼群外,更多的是人们没有看见、却又真实发生了的景象: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发布的长江资源调查来看,这条母亲河所辐射的重点水域内如今有着193种鱼类,甚至连本被以为早就灭绝的江豚都有了1249头

2022年3月,武汉渔政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视时看到了成群结队而来的江豚。它们翻转、跳跃,似在水中跳起了水上芭蕾;而在江苏镇江扬中的一个小岛上,原本江堤岸边的“农家乐船”被拖走,冲击出来的浅浅沙滩在黄昏中镀上一层美丽的光晕,这里多了野生的江豚和刀鱼,还多了三五成群的白鹭。一切都在变得欣欣向荣。

自禁渔制度实施以来,每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都会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鱼类资源从最开始的渐有恢复,到如今的一代繁殖完成可谓是令人高兴。在湖北石首等地发现了多尾刀鲚,原本已经消失的鳤鱼也重回大众视线。根据监测,长江中游一段的“四大家鱼”鱼苗量更是从 2015 年的5.1亿增到了21.9亿尾。

禁渔有了成效,也促使着渔政人们更加上心,更多的渔业部门开始放流鱼苗。鱼苗种类包括大黄鱼、海蜇和石鲷等,经过挑选、检测和培养之后放流到水域里,而这些鱼苗将增殖水生物品种,还能养护修复水生态环境。

禁渔之路任重道远,也来日可期。因为禁渔不仅是在保护水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在维护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和生态圈正常运行。鱼类以浮游动物为生,能改善水质;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能从生物规律的角度控制鱼群的数量,促成生物的多样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千多年前,苏轼写下了河豚洄流,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我们也相信,禁渔十年之后,这份水中万物复苏的景象也将再现。


参考资料:

  1. 马艳霞: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渔业报
  2. 利用科技手段拯救水生生物 长江流域将分步禁渔十年,中国食品学报. 2019,19(12)
  3. 曾庆飞、潘珉、谷孝鸿等: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水产. 2023(05)
  4. 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 重庆重点水域将实现常年禁捕,南方农业. 2019,13(13)
  5.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暨长江禁捕工作协调机制正式运行,中国渔业经济. 2019,37(03)
  6. 长江鲟、鳤鱼再现洞庭——湖南水生生物种类监测数量增加近30种,科学养鱼. 2023(04)
  7.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发布,中国环境监察. 2020(12)

钟祥向汉江首次增殖放流鳡鱼苗2万尾

6日上午,在汉江皇庄水文码头,市水产部门向汉江投下鳡鱼苗种2万尾。这是建国71年来首次增殖放流鳡鱼苗种。

汉江在钟祥境内长达144公里,是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所在地。眼下,正值汉江鱼类繁衍生息时节,也是增殖放流更佳季节。今年4月钟祥市曾向汉江增殖放流普遍鱼苗青、草、鲢、鳙、鲫、鳊六类1420余万尾。据悉,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特种鱼苗的繁殖力度,已人工培育出鳡鱼苗种。钟祥段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曾一度鳡鳤鯮鱼汉江存有量下降,近几年稍有恢复。次此投下2万尾鳡鱼苗是为了汉江鱼类平衡的需要。


链接:鳡鱼,又叫鳏、魠、哆口鱼、黄颊、黄颊鱼、鳏鱼、竿鱼、杆条鱼、大口鳡、水老虎,属鲤科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该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近几年来,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造、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使鳡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现今,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到鳡鱼外,绝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难寻鳡鱼踪迹。


来源:钟祥新闻网

还敢喝吗?南水北调源头水库成养鱼塘,累计投放超500万尾鱼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南水北调,给北方人解决用水问题。而这些给人喝的水中,却累计投放了500万尾鱼苗,投放鱼苗目的何在?这些“养鱼水”到了北方还能喝吗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缓解北方人的缺水问题。这些给人喝的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持干净,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水里竟然投放了鱼苗,数量高达500万尾。给人喝的水里为何要放鱼?养鱼的水是否干净还敢再给人喝吗?

南水北调

我国疆域辽阔,自南向北横跨好几个自然带,这就导致雨量分配不均,南方多洪涝而北方多干旱,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北方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高瞻远瞩的领导人提出,可以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亦即南水北调工程

这一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国家领导人视察黄河流域,提出了北方向南方借水的建议。此后,有关部门比较了50多种方案,最终确定了东中西三线工程。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成之后将惠及北方4亿人口。

根据方案规划,东中西线三条干线总长4350公里,将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水系沟通起来,形成“四横三纵”为主体的输水系统,将南方充沛的水资源调到北方,实现南北互通东西互补的格局。

东线工程起点为长江下游的扬州,通过引水渠一路北上直至天津,保障这座北方重镇以及沿途省市的用水需求。西线工程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将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等,以隧道的方式沟通起来,最终调入黄河上游流域,从源头解决黄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中线工程则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该水库位于长江中上游,号称“中国水都、亚洲天池”。这里充沛的水利资源,通过1277公里的干渠和155公里的支线,最终流入北京颐和园团城湖。中线横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保障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至2014年12月,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设计引水流量每秒800立方米。通水9年来,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600亿立方米,其中输送给河北超163亿立方米,向北京输水超9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两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如此重要的引水工程,源头竟然会成为养鱼之地,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投放鱼苗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多年来累计投放鱼苗超过500万尾。这相当于既供给北方用水,又成为一座巨大的养鱼塘。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不明白,为何要在里边养鱼呢?这些养过鱼的水输送到北方还能喝吗?

丹江口水库最初建设于1973年,位于汉江中上游,横跨河南湖北两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节汉江水量,避免长江水患。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之后,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水库面积超1022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

巨大的水库,为发展淡水养殖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丹江口水库成为年产万吨各种淡水鱼的基地,丹江口野生鱼成为远近闻名的特产。周边地区居民为了赚钱,开始在水库内无计划地大肆养殖各种鱼类,大量饲料投放进水库,确实对水体造成了很大影响。

自2014年起,丹江口水库管理部门开始取缔网箱养殖,期望能改善丹江口水库水质,确保输送到北方的水资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最初取缔时,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确实有所提升,但时间久了之后,却发现物极必反,水库里没有了鱼,水质也不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始终保持干净。

水库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鱼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大量消失之后,水库里的藻类物质疯狂生长,以至于水库水质再次被严重破坏。更重要的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丹江口水库大量藻类疯狂繁殖,随着输水工程一路向北,导致输水干渠流经的水域,也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丹江口水库管理方重新投入鱼苗,以控制水库中藻类物质数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9年来,丹江口水库中累计投放超500万尾鱼苗,再加上严格的禁渔措施,丹江口水库已成为各种鱼类的天堂,水质也得到了彻底改善。至于水能不能喝的问题,那自然是更无须担心了,养鱼改善了水质,所有输往北方的水全都符合国家标准,再加上自来水厂处理,完全可以放心喝,而源头丹江口水库中的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疯狂生长

当初清退网箱养殖之后,水库中藻类大量生长,那时候的水质反而更差,别说直接饮用了,就连鱼类在里边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因为水质差,水库管理部门最初投放的鱼苗,主要以白鲢、花鲢、鳙鱼和鳡鱼为主,这些淡水鱼属于生命力强不挑食的虑食性鱼类,主要以泛滥的浮游生物为主食。经过这些鱼儿几年努力下来,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水库水质改善了,管理方并没有“卸磨杀鱼”反而是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根据水库的监测数据,不断调整投放鱼苗数量和种类,实现水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大量投放鱼苗的同时,水库还实施了严格的禁渔措施。

没有了人类的骚扰,多年来只放不捕,丹江口水库已经成了各种鱼类的天堂,9年时间不断生长,一些鱼类的体型就跟吹气球一样快速膨胀。

2019年10月,丹江口水库就捕到一条长1.68米,重104斤的巨型鳡鱼,无论是长度还是重量,这条鱼超过了很多成年女性。而普通的鳡鱼,大部分体长都在0.8米左右,现在这么大的鳡鱼出世,让专业捕鱼30年的老渔民都深感震惊

还有摄影爱好者,在拍摄丹江口水库的美景时,拍到了1米多长的草鱼,据估测体重很可能达到40斤以上。根据鲢鱼、鳙鱼的平均寿命来算,在无人捕捞的情况下可以生长到三四十斤的重量,水库里的青鱼和草鱼也有成长为巨型鱼的潜质。

有如此多的巨型鱼,为何平时在丹江口水库中很少看到呢?这是因为水库蓄水过深,各种鱼类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很少会出现在浅水区域,出现得少人们见到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多年投放的500万尾鱼苗,很多已经长成了大鱼,然后这些大鱼又会产下鱼籽,周而复始代代不息。

当然,这些鱼籽因为体积小,很容易随着水库放水而进入南水北调干渠之中,在这里因为管控没有那么严格,它们可能就无法像水库中的父辈们一样,有机会长到米级大鱼了。但大量鱼籽进入干渠,为干渠及周边水域带来了利好影响

南水北调意义何在?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问题,塔克拉玛干到底有多干?今天咱不说沙漠,就说说华北地区到底有多干。了解了这些,也就明白了南水北调的意义所在。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口占全球18%而水资源只占6%,人均淡水资源23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如此少的淡水资源,还存在着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

以河北为例,人均水资源仅为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零头,中国人均水平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4,那河北人均水平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28。世界上人均淡水量10000立方米,是河北的33倍多。

如此缺水的地方,偏偏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区,巨大的用水量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年的新闻中,河北甚至整个华北,最常出现的关键词就是“缺水、抗旱”降水不足,地表水不够用了,只能向地下要水。

目前,河北每年都要开采超100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持续开采下来,地下形成了7个较大的漏斗区,占地约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问题,严重威胁着河北、京津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南水北调输送过来的水资源,虽然不足以填充地下漏斗区,但大量弥补了当地用水需求。自南水北调工程开通以来,河北累计关闭机井13万口之多,让地下水得以休养生息。河北只是一个缩影,整个华北地区,都因为南水北调而受益。

南方的水源源不断补充北方,长此以往坚持运转下去,再加上近些年来北方降雨量持续增大,华北地区干旱缺水的情况肯定会得到改善,随着地下水位持续恢复上升,华北地区将重现曾经的大量湿地,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少了水资源短缺困扰,工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也将更加幸福


参考资料:

1.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2.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3.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4.南水北调路线图

2019年,丹江口水库长1.68米的鱤鱼被渔民捕获,后被中科院收藏

丹江口水库,又称“亚洲天池”,位于汉江中上游。

丹江口水库,坐落于河南、湖北两省之间,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南阳市。

1958年11月5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73年水库大坝关闸蓄水,被誉为“亚洲天池”。

大坝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大坝全长3442米,坝体长1141米,大坝高117米,常规蓄水深度为170米,库容量290.5亿立方米,更大面积约为846平方公里。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同时是我国更大的人工湖泊,被誉为“亚洲天池”之称。

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后,成了野生鱼类的天堂,来此钓鱼的人也络绎不绝,而附近的村民,则经常在库区内捕鱼。

然而,一位湖北丹江口市的渔民,在库区内捕获一条长1.68米的巨型鱤鱼,被中科院收购。

那么,鱤鱼更大能长多大?又为何被称之为“水老虎”呢?

01

这件事要从4年前说起。

2019年10月5日凌晨天还没亮,丹江口水库的水面上和往常一样,有不少微弱的灯光在水面上晃动,这是当地渔民在库区里撒网捕鱼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丹江口水库的鱼多,但实际上要想捕到大鱼还是非常难。

由于丹江口水库的面积大,而且动辄几十米的深度,所以要想在里面捕到大鱼,不仅要靠技术,还要看运气。

然而,湖北丹江口市其中的一位渔民,就是如此的幸运。

10月5号的早晨,湖北这位渔民划着小船在水库撒网捕鱼,已经工作了3个多小时了。

捕到的鱼都是些鲤鱼、鲫鱼和少许的翘嘴鱼,不值钱的小白条倒是抓了不少。

一看时间,已经是早上6点了,打算回去把捕到的鱼,拿到市场上卖掉,去晚了不仅价格低,而且还不一定能卖得掉。

在返回的途中靠近一个水库岔口,他看到水面上的小鱼群,正被一条大鱼追赶吓得四处逃窜。

于是赶紧拿出撒网,将船慢慢地靠近后,一网下去就把这条大鱼给网住了,但整个人差点都被大鱼拉下水。

好在这位渔民捕鱼的经验丰富,经过十来分钟的牵扯,才把这条大鱼牢牢地困在渔网里。

但由于这条鱼实在太大,一个人扯了半天,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大鱼拖上船。

鱼被拖到船上后,渔民一眼便认出来自己捕获的这条大鱼,是一条有着“水老虎”之称的鱤鱼。

而此时他的内心无比激动,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说着:“这鱤鱼也太大了吧!这是有多少鱼虾被它吃掉了,才能长这么大啊?”

休息片刻后,渔民便驾着小船往回赶,心里想着这条大鱤鱼,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湖北渔民在丹江口水库捕获的鱤鱼称重

02

鱼之大,一锅炖不下。

大鱤鱼被运到了丹江口市一处农贸市场后,早上买菜的人群瞬间就被大鱼吸引了,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有人开始议论着,估计这条鱼大概有七八十斤重,也有人说至少有一百多斤,还有人根本就不认识,问是什么鱼?

虽然看热闹的人多,但没有人表示想要购买的意愿,因为十月份的季节,还不到腌制腊鱼的时候。

一般家庭买回去根本吃不完,甚至有人调侃到,这条大鱤鱼的鱼头,恐怕比自己家的锅还要大。

除非送到饭店去加工,否则买回去都没法做,所以有人提议将鱼躲开分段售卖,最后以每斤2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

此时,丹江口水库有人捕捞出一条巨型鱤鱼的消息,早已经在丹江口市传开了,还有人专门开车来看热闹。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并且该公司立即派员工前往市场,意图将大鱤鱼收购。

“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03月28日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等。”

公司一名负责人,带领几名员工火速赶到售卖现场后,立即被眼前的大鱼给震惊到了。

公司一名老员工表示:“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和鱼打交道,见到更大的也不过70多斤,这么大的鱤鱼还是头回见!”

随后,直接向渔民表示收购意图,经过称重测量,这条鱤鱼体长为1.68米,体重104.4斤。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该公司以两千左右的价格将鱼收购了,并且立即将大鱤鱼冷藏保鲜后运回公司销售处。

另外,该公司同时向当地各大酒楼饭店,发出了售卖大鱼的信息,很快就收到了十多家酒店的回应。

据销售部门负责人讲述,当时初步定的价格为每斤50元左右,但最终是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毕竟100多斤的大鳡鱼不常见,各大酒店也是因为这一点,想出高价收购后提升酒店的热度。

然而,正当渔业公司准备与酒店交易时,中国科学院一名负责人却打来了 *** 。

03

百斤大鱤鱼,被中科院收藏。

原来,丹江口水库有人捕获一条一百多斤大鱤鱼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立即派出鱼类科研人员到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并表示想收购这条巨型鱤鱼。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前来收购大鱤鱼,主要有两个用途:

一是上百斤重的鱤鱼比较少见,所以想带回去做学术研究;二是将它 *** 成标本,将在水生生物博物馆展出。

虽然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里有鱤鱼的标本,但它的个体与这条是无法相比较的,况且也不够霸气。

湖北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和丹江口市水产服务中心,了解到中科院的想法后,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放弃了各大酒楼给出的高价收购方案,毅然决定将大鱤鱼提供给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按照中科院水生动物科研人员的要求,对大鱤鱼进行了前期处理和急速冷冻,并且租用了专用冷藏车,于10月26日清晨送至水生生物博物馆。

据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研究员讲述,虽然他们从事水生生物研究多年,但一百多斤的鱤鱼还是之一次见。

所以选调出精干人员,对大鱤鱼进行系统性地测量和研究,经测量鱤鱼体长1.68米,线鳞片109枚。

该条鱤鱼的体长接近一个成年男性身高,鱼体最粗的围度,与青少年的腰围差不多粗细。

采集完数据后,并对鱤鱼身体多个部位,注射了标本固定液,再进行浸泡固定保存,最后 *** 成标本。

据了解,这条鱤鱼被 *** 成标本后,是湖北省更大的鱤鱼标本,存放于湖边水生生物博物馆内。

04

鱤鱼,更大能长多大?

鱤鱼,又称哆口鱼、鳏、魠、竿鱼、杆条鱼、铜头、黄尖、黄颊鱼、鳏鱼、大口鱤,是属鲤科鱼类。

鱤鱼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从不靠近海河入口生活,只栖息在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域。

鳡鱼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水体的中上层,尤其是急流、水闸口附近,它不仅游泳迅速,且行动敏捷。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

鱤鱼的生长速度很快,一条当年孵化的鱤鱼鱼苗,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体重就能长到20多斤。

鱤鱼更大体长能长到2~3米,体重更是能达到200多斤左右,比一个成年男性还要健壮。

不过,体型越大的鱤鱼,它的破坏力越大,并且它在淡水流域没有天敌的威胁。

同时鱤鱼的习性,犹如老虎那般凶猛,在自然水域中,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咬一口,就连鳜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也都惧怕它。

因此,鱤鱼在民间又被称为“水老虎”和“老虎鱼”等。

05

最后讲讲鱤鱼为何被称之为“水老虎”。

鱤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从鱼苗期就开始捕食鱼虾为食,而成年后的大鱤鱼,只吃大个体的活鱼。

除此之外,鱤鱼还会捕食水蛇、青蛙、水老鼠、水鸟,包括泥鳅、黄鳝等水生动物。

另外,鱤鱼也是水产养殖业的天敌,一但鱤鱼进去了养殖的鱼塘和水库,用不了多久,一塘的鱼都要被它嚯嚯了。

因此,鱤鱼的存在一直饱受争议,因为它的食量常大,而且特别贪吃。

一条成年的鱤鱼,一天要吃掉等于自身体重10~15%鱼虾。

鱤鱼这样吃下去,即便是鱼种丰富的江河水域也都吃不消,同时也会影响繁殖壮大。

所以,有人呼吁钓到鱤鱼更好不要放生,以免影响生态平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鱼苗 可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