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白天酷热,不利于垂钓。大部分钓友转为夜钓,享受凉爽宁静的同时,钓获往往比白天也好。夜间钓鱼看漂是更大的障碍,所以历来钓鱼人常用的工具有夜钓灯、电子漂、荧光棒。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旦有了选择,也就有了纠结。咱们前文说完了电子漂,今天咱们就以夜钓灯为主视角,对这三种夜钓装备从5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助于各位钓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夜钓工具。
一、 夜钓灯不限制浮漂的使用,浮漂动作更清晰、照亮范围更广
使用夜钓灯夜钓,是利用光线照亮钓点的原理,把浮漂从入水、翻身、下降、到位的每一个细节都交待的比白天都清晰。由于用漂随意,特别是在鱼的吃口很轻时,使用夜钓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夜钓灯的照亮范围更广,在照亮浮漂的同时,余光可以照亮操作台甚至上鱼的轨迹,更方便我们在抬竿、换饵、卸鱼时捕捉到线组,免去开关头灯的步骤。不得不承认,这两点是电子漂、夜光棒都不具备的功能。
二、 夜钓灯可以让抛竿落点更准,但也容易让人疲劳
夜钓时,夜钓灯一直固定在一个位置,浮漂调整完毕,钓点也就固定了。我们每次抛竿时,都要把浮漂抛到灯光照亮的位置,强迫钓鱼人每次都要精准的控制落点,让饵料更集中、聚鱼更集中,但局限亮点和频繁刻意的定点抛竿抬杆会增加疲劳感。
夜钓灯常见有四种光源,分别是白光、黄光、蓝光、紫光。一般本着鲫鱼或鱼情好用白光、黄光,鱼大或减少干扰用蓝光或紫光。但是照射下看漂都存在垂钓时间一旦过长,就会让眼睛感觉很疲劳。所以,在使用夜钓灯钓鱼时,不仅要调整好灯的角度和亮度,还要在钓鱼期间注意休息一下眼睛。这两种疲劳感在使用电子漂和荧光棒的时候是没有这么强烈的,甚至夜幕水面之上的光点还常会给人放松的感觉。
还有一类疲劳来自灯光招引的蚊虫,尤其在一些腐殖质较多的地方,用灯招引的蚊虫可谓是严重的干扰。这些地方夜钓更要谨慎用灯。电子漂和荧光棒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个烦恼和干扰了。
三、 夜钓灯、电子漂、荧光棒的调钓不同、"灵敏度"也有差异
很多钓友不喜欢用电子漂和荧光棒是因为比较 “笨”,出口动作不好,上一篇文章也是详细给大家介绍了电子漂的调钓 *** ,可以根据鱼情选择调平水钓一目或者调两目钓一目的 *** ,本文就不多说了。
荧光棒需要固定在浮漂顶部,这就改变了浮漂的重心,又因其直径比浮漂粗了几倍,影响了浮漂的翻身等系列动作甚至明显增加浮漂质量和长度改变“灵敏度”,因此我们需要要重新调整浮漂。使用荧光棒夜钓,往往还不利于观察截口和轻口,但十分有利于钓大鱼和一些水面复杂的环境。如,荧光棒常用的 *** 有“钓闭眼”,即,根据荧光棒与其水中的倒影观察渔汛,两个亮点闭合即为鱼口。
而这一点电子漂是居中的,电子漂就是自发光的浮漂,虽然自重大一些、漂尾粗一些,但是对截口和目数的捕捉,还是优于夜光棒的。
浮漂调钓的问题对于夜钓灯来说几乎不存在,白天调整好的浮漂,夜间垂钓只需要用灯光照亮即可垂钓。三者相比较,夜钓灯无需换漂和特殊调整、灵敏度更高。所以这也是垂钓小型鱼、鲫鱼、轻口鱼甚至夜钓黑坑、比赛都主用夜钓灯的原因。
四、 用夜钓灯钓鱼虽然有优势,但价格更高、最“娇气”
通过以上三点的分析,夜钓灯与电子漂、荧光棒单说精细钓鱼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是有其缺点的。其价格高、重量重、容易吸引蚊虫、摆设需要场地和空间、携带等等,也造成了出问题的概率更高、更“娇气”。外出钓鱼前需要充电和必要的检查,雨天还要注意防水,注意磕碰,不钓鱼时也需要按时保养等等。一般钓友也不会准备备用夜钓灯,特别是长期或长时间夜钓的钓友更好准备电子漂、荧光棒,以备不时之需。电子漂、荧光棒对比夜钓灯有价格低廉、方便、更皮实、更具有性价比和更换便捷的优点。这其中夜光棒的便捷、经济、可替换性、性价指标、甚至操作难度,更是无与伦比的。
五、 “光”对聚鱼、诱鱼有一定作用,但不一定都是积极作用
许多垂钓环境常出现钓鱼人“拼灯”的现象,指的是“光”对聚鱼、诱鱼有一定的作用。尤其黑坑钓鲫鱼也可以算是一场光强、光温的比拼。但野钓时候,往往就相反了。尤其在钓野生鲤鱼等大体型鱼时,浮漂的灵敏度不在那么重要,反而减少光线对鱼的干扰和 *** 是更必要的。因此不建议使用灯具,反而电子漂、荧光棒这种弱光更接近自然,更有利于钓大鱼。尤其荧光棒,此时更具有优势。
综上
上述是从“夜钓灯”为主视角,从5个方面简单说明夜钓灯、电子漂、荧光棒的优势与劣势,体现出每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色。我们还应根据垂钓环境、目标鱼种、夜钓频率以及经济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无前提,根本也不存在哪个夜钓就绝对的好、绝对的强。最简单的例子,几千元的氙气灯对黑坑大鲫鱼抢鱼好用,但用在野钓时,强光常见就变成了一种干扰甚至驱鱼了。因此,这和钓鱼的其他方面甚至世间万物一样,只有对路的应用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钓鱼的方方面面,其实也都与价格、品牌无关~如您有继续的话题,欢迎您关注和回复,咱们下边接着聊。
野钓鲫鱼该买哪种浮漂,哪个牌子的比较好?这是我在知乎上收到的一个问题,本来我是不想回答的,因为连基本的预算都没有,而且我也知道他鱼竿用多长、水有多深。
但我想了想还是回答了,不是因为我人好,主要人家是付费咨询,这个实在让人无法拒绝,哈哈哈。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我们需要靠它来了解水底鱼的动向包括吃饵的情况,所以一只好的浮漂对钓鱼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这个“好”并不是绝对体现在价格上,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确实存在,但你要是拿一只吃铅10克的浮漂钓小鲫鱼,哪怕这个漂1000块都不好使。
应该花多少钱去买一只浮漂?
有些钓友要别人推荐装备时不说预算,可能是因为忘了,但也有些钓友是自己也不知道该花多少钱比较合适,因为没概念。
比如我之前就和一位钓友聊过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说的:我初学钓鱼,不知道应该花多少钱买一只浮漂,反正浮漂贵一点也就一二百,比鱼竿便宜许多,如果真的是越贵越好,那一两百我也愿意掏。
大家的想法要是和这位钓友一样,那么我来给你建议,应该花多少钱买一只浮漂。
1、平常不怎么钓鱼,对装备也无所谓的人,我认为浮漂买几块、十几块的就可以了,不要追求品牌,你只要到渔具店或者上网,找一只顺眼的、参数符合鱼情的漂就行(钓鲫鱼该选什么参数下面会说)。
2、对装备要求很高(就喜欢用好的),或者是不差钱的人,那也很简单,买贵的就完事了,一两百的都可以。
3、如果你是卡在中间档,出钓率还行,对装备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又不想花太多钱,那么我建议买五十左右的浮漂,不太建议超100。
不同的价位对应不同的品牌
如果预算很低,就是几块钱、十几块的预算,那么我认为是不需要挑品牌的,如果非要挑,比如小凤仙、民间艺人、汉鼎这一类都可以。
价格低的产品,品控可能就不是很好,也就是说产品不一定很完美,可能掉点漆、可能起个泡又或者同心度不够。这个大家也不要吐槽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就像之前我聊到汉鼎的鱼竿,有很多人吐槽这不好那不好,我真想替汉鼎说一句:我不嫌你穷,你也别嫌我差。
如果是中等价位的,几十块钱的,那么可以考虑化氏(一味)、天元、李大毛,不过这几个品牌名气虽大,但不是专业做漂的。
大家可以看看明孚、池海、卢良、小生这几个牌子,我感觉还可以的。
要是预算在一两百的,那就是阿卢、黄金眼、王冠、鱼作、鳞影这些品牌了。阿卢、黄金眼名气很大,大家应该都知道,但要我推荐,我觉得鱼作不错。
理由是漂尾顺滑、漆水鲜亮,然后用着感觉也不错,像其他几个大牌,说好但我说不上具体哪点好。
野钓鲫鱼的浮漂该选什么样的参数(这是重点)
价位、品牌,是根据你的喜好、经济实力来的,但是浮漂的参数是根据鱼情来的,正如我开头说的那样,再贵的浮漂要是不匹配鱼情,那都是白花钱。
鲫鱼属于小体型鱼,吸力小、同时我们一般也不会用长竿、也不会钓太深,所以在4.5米的鱼竿以下、水深3米以下,正常1.5克左右的吃铅量就行了。
如果鱼竿很长,比如冬天可能用到6.3、7.2的竿子,那么浮漂吃铅量的选择是以你能够准确把饵抛到钓点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选择小漂。
另外水越深浮漂吃铅也该越大,目的是绷紧钓线让信号传递更顺畅,这里有个公式可以参考:(水深+主线号数)÷2=浮漂吃铅量。
比如水深3米,主线2号,那么浮漂可以用2.5克左右的,要是主线用1号,浮漂就用2克左右。这个公式只是参考,不要作为唯一标准!
如果水特别浅,浮漂长度也要短一点,冬天钓向阳的浅水草区,甚至会用到十公分以内的小漂!当然,如果水特别深比如四五米,那么浮漂肯定也要长点,这样稳定性好。
但是一般钓鲫鱼,水深通常在1.5~2.5的样子,所以浮漂长度40cm左右就行了,我就是这样选的。
在漂型方面,目前主流就是枣核,也就是长脚短身长尾,但如果你只针对底层的鱼,我觉得细长身会更好点,即使选枣核也应该选漂身两端尖、且长一点的枣核,越偏向圆球型的枣核我觉得越不好,下沉太慢容易招小鱼。
最后再说说材质。我感觉性价比更高的就是纳米,不管是什么品牌,哪怕是高端品牌,大家可以去看看也一定是纳米漂相对更便宜,因为这种成本更低了。
有些人说芦苇灵敏,同一品牌同一价位的情况下,芦苇能比纳米灵敏多少呢?我认为并没有强多少,但是芦苇容易爆顶倒是大家都深有体会的,一旦爆顶就废了,但纳米还能接着用。
我个人是挺喜欢孔雀羽,优点不太说得上来,但缺点是很明显,就是贵!当然我不是为了 *** 所以买孔雀羽的,只是单纯的喜欢。
结语:
再好的浮漂也是为钓鱼服务,所以浮漂的参数必须得对应鱼情,另外你的调钓也必须对路,否则它就发挥不出作用。
还有,买好一点的浮漂并不一定是为了它能有多灵敏,也不是说用来装x,只是价格贵品控能好一点,看着顺心。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冬天钓鲫鱼浮漂选择与调漂,对应钓况渔获更好冬天的鱼儿口轻,所以我们野钓的时候需要线组和调漂“精细”一点,就连传统钓的老哥在天气冷的时候也会放下其他季节对于大钩粗线不跑鱼的执着。一来冬天确实没有什么大鱼上钩,二来“精细”一点渔获确实会多一点。
最近收到好多钓友私信问冬季野钓鲫鱼用什么浮漂和如何调漂的问题,如果是其他季节我会告诉他:奔放一点,你钓不到鱼和调漂线组的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窝子里面没有鱼。但是在冬天不一样,即使是在窝子里面有鱼的情况下,你浮漂没有选择好、漂没有调好的话渔获也不会太多,当然窝子里面有鱼你肯定不会走空就是了。
冬季野钓调漂很重要
冬季野钓浮漂的选择
冬季野钓鲫鱼和鲤鱼居多,即使有诸如鳑鲏、大鳍鱊这些咬钩估计很多钓友也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我们对此不做考虑。蓑笠哥推荐你在冬天选用:长脚、枣核、长尾、加粗尾浮漂,这种浮漂在冬季真的很好用,有以下优点:
长竿也看得清晰;如果不用加粗尾的话用6.3以上的在应天就不太容易看得清漂相,即使有很明显的顿口你也看不太清晰。况且冬季野钓一寸长一寸强,除非在小溪或堰塘,水库和江河推荐你至少6.3以上。
枣核漂出口清晰;枣核漂很容易出顿口而且出来的顿口很清晰,只要鲫鱼轻轻一吸,那么一个漂亮的小顿口就出现了,只要吃到最里面一动一个缓慢的下沉或者缓慢的顶漂就出现了,鱼儿给这些动作根本毫不费力。
到底迅速;冬季鱼儿很少有在半水层截口的(黑坑会有,晴天钓草洞会有),所以快速到底我们能增加效率。
枣核漂弊端:小鱼太多的话浮漂会跳舞,鲫鱼给漂相不用费力小鱼同样如此,解决 *** 就是调钝一点。
鲫鱼口很清晰
至于具体选用什么品牌什么价位其实关系不大,我自己一般使用十来块钱一只的浮漂,一只不切线被拖走的话可以用个一两年。纳米浮漂十来块钱的即使被挤压变形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芦苇漂的话哪怕破了一点点小口子都不能用了。
浮漂的吃铅你可以根据竿长来选择,一般:4.5推荐吃铅1.2g、5.4推荐吃铅1.8g、6.3推荐吃铅2.4g、7.2推荐吃铅3.2g,这只是一个推荐,多点点少点点没有太大关系。最重要的是:如果有风的话就不要拘泥于吃铅重量,一定要以能抛投出去为准。铅皮加重会影响灵敏度,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甩大鞭。
说明一下:我个人一年四季都用枣核浮漂,都是便宜的纳米,只是漂尾加粗与否、空心尾与否、脚和尾的长短与否,一旦你习惯某种浮漂次数使用多之后你就会积累很多经验从而能应对很多复杂的钓况。
枣核浮漂出口清晰
冬季野钓调漂两个极端
这两个极端很简单:要么调极灵抓口,要么调钝等死口,这两种调漂 *** 用对了钓况都有很好的表现,并没有说哪个好或者哪个比哪个好,下面详细说说以及适用的钓况。
调极灵;就是调六钓二或者调八钓二(细尾的才好这样调),这种调漂 *** 出口清晰反应灵敏所以被台钓钓友钟爱。一般来说冬天升温或者鱼口比较重的时候适合用这个 *** 抓口提高上鱼频率。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随着饵料雾化浮漂会上移顺便带动饵料上移,这样在底部觅食的鱼儿可能不会跟着饵料跑。如果你用活饵就不用由此担心,调四目之后管它钓几目,保证活饵到底就行了。
冬季也可以抓口
调钝;这里所说的调钝并不是特别钝,而是在灵顿之间的不带钩调平水钓两目法(带不带钩都可以,只是抓口时机不同),这样的话铅皮是轻触底,子线和钩子是躺在底部,鱼儿口轻的时候它要吸几次才能吸到嘴里,这样一来前几次没有吸进去的口我们不会误判杨竿,也让它吸得更为方便。
调钝的 *** 更好用0.2的PE子线4编8编都没有什么问题,子线最长不要超过8CM,要不然即使是死口直口浮漂可能都没有什么太大反应。如果是铅皮在2g以内,你可以采用滑铅钓法(铅皮的太空豆不要锁死),但是超过2g又是加粗尾的话更好不要钓滑铅,因为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能拖动浮漂给出动作。滑铅的意义就是:有口就很明显,口和小口没反应,也能过滤小鱼(配合重铅躺底效果更好)。因为滑铅的话鱼儿吃口有动作首先要抵消浮漂的浮力,如果锁死的话铅皮能抵消一部分浮力,所以如果吃口力量没有超过浮漂浮力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目标鱼吃到嘴巴里面之后肯定会超过,大部分时候是缓慢黑漂。
我是蓑笠哥,愿各位钓友大鲫大鲤!
什么样的浮漂才好用?从新手到老手,详解浮漂的选择攻略浮漂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每隔几天就会收到钓友们的私信,如何选漂、怎么调钓、哪种信号中鱼率比较高,当空竿频发时又该如何调整等等。
一只小小的浮漂为何牵扯出这么多问题?主要是钓不到鱼引发的,要是钓到鱼了拿块泡沫也会觉得是“神漂”。
关于浮漂的一切问题,想解决先从“选漂”开始
所有的问题,总有个源头,而浮漂的源头在于“今天这场作钓你选了只什么样的漂”。漂要是选的不合适,那你可能怎么调都调不出想要的状态,或者换句话来说调起来会很麻烦。这里指的是“新漂”,如果一只漂你用久了、用惯了,那另当别论。
后面的话是补充,因为有些钓友会说:我就一只漂,从来不讲究,照样钓得很好。那是因为你对这只漂熟悉了,知道该调几目、清楚它会在哪里翻身,以及抓什么样的口中鱼率比较高。
这里还有一句话要补充,我从来不认为钓不到鱼是由于浮漂导致的,甚至和调钓都没什么大关系。钓不到鱼多半是窝里没鱼或者鱼少,如果鱼多,你跑铅一样能钓上来。
只有在极端情况,比如冬天鱼活性不好、吃口小,而窝子里鱼又不是那么多,这时漂要是用的特别大,那对信号有影响。还有一种是在黑坑钓滑鱼,漂太大或太小,调钓不合适,那钓起来也会不舒服!
什么样的浮漂才好用?是不是不同的鱼情要用不同的浮漂?
浮漂不是贵的才好用,也不是越灵敏越好用,只有你选择的浮漂刚好适合当下的鱼情,且调钓合理,它才会好用。
举个例子,前面说天冷鱼咬口轻,这时假如你钓一二两的小鲫鱼,用个两三克的漂,漂尾又是加粗、调的还很钝,那就不好用,可能浮漂都没怎么动,提竿却中鱼了。
“不同鱼情要用不同的浮漂”,理论上来说是对的,前面已经举例。但实际作钓中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他老是“一漂钓所有”,钓鲫鱼他用这个漂,钓鲤鱼还用这个漂,关键还钓得挺好,这是为啥?
首先是这只漂他用久了、习惯了,可能换一只反倒不习惯,哪怕新换的那只更适合当下鱼情,也有可能不习惯。
另外一点,鱼情千千万,但有些鱼情之间差别并不大,差别不大,用同样的装备你就感觉不出有啥问题。
只有鱼情差别很大,浮漂的差异才会体现出来,比如我用1.5克吃铅的浮漂钓鲫鱼,但哪天我想去钓鲢鳙了,那这个漂就不行了。鲫鱼漂尾巴细、同时1.5克的吃铅也很小,钓鲢鳙搓大饵,明显要用大漂才顺手。
选漂攻略:从新手到老手,不同的阶段选不同的漂
不同的人对于浮漂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其中最明显的是新手到老手的这个阶段,对于大部分新手来说他不可能一上来就买一大堆漂,肯定是想“够用就行,便宜点更好,万一弄坏了不心疼”。
而老手,他们该有的装备都有了,钓技也上来了,这时就开始“作”,心里想的是升级装备,看看哪种型号的漂自己还没有,哪个喜欢的品牌又出了新款等等。
- 新手选漂:
浮漂建议备2到3只,多了没用,也用不过来,正常钓鱼,鱼情变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浮漂老是换来换去反而钓不好,不如把某一只给用习惯。当然了,只买一只漂也不太好,万一出现挂底断主线了,漂捞不回来可能这一天都钓不了,很是扫兴。
新手买漂不建议太贵的,具体根据自己经济能力来选择,十几块到四五十都可以。浮漂的材质建议纳米,有人喜欢叫泡沫漂也行,反正能理解意思就好。这种漂的优点是性价比高,不吃水,破了裂了也不影响使用。
重点:浮漂少,那么就得选通用性强点的,这样在垂钓时能够顺利点,就像买饵料,如果只能买一包,那肯定买广谱性最强的那个,钓鲫鱼可用钓鲤鱼也行的那种。
以野钓为例,我建议买中长身的枣核漂或者细长身的也行,不要买圆球型的漂身极短的那种。吃铅量个人建议是1.5克至2.0克的,具体取决于你经常去钓的那个地方水深多少、以及你用的竿子多长。
偏向钓鲫鱼我选1.5克吃铅的,偏向钓鲤鱼或者水深、竿长我选1.8或者2.0的,这样的漂一年四季、野钓黑坑都通用,表现不会太差。浮漂的长度可以在40cm左右,漂尾和漂脚可以等长,如果是细长身漂脚比漂尾短没关系。
- 新手进阶:
当你装备买的差不多了,技术也有些提高了,然后尝试其他鱼情,想多买几只漂的时候,那么我建议可以备两套浮漂,一套钓鲫鱼、一套钓鲤鱼,钓鲫鱼的那套漂其实是针对小鱼的,钓鲤鱼的那套针对中大体型的鱼。
还是以野钓为例,钓鲫鱼的那套漂可以参照新手的选购方式,因为是一套所以吃铅量起码有三个,我建议1.2、1.5、1.8,大家只要选差不多范围的就行,漂的材质、长度、形状还是和新手装的一样。
钓鲤鱼的吃铅量可以选的大点,如果你还是选的和鲫鱼漂差不多,那就没什么意义。钓鲤鱼吃铅可以2.0、2.5、3.0,如果你鲫鱼漂更大吃铅的那只是1.8,那么鲤鱼漂最小的吃铅可以是2.5。因为1.8吃铅的漂完全可以用来钓鲤鱼,只要鱼不是特别大、水不深一般都能用。买大吃铅的漂,一是为了钓大鱼,二是配合长竿使用,第三如果小鱼闹窝严重或走水,那用来钓鲫鱼也没问题。
为什么新手进阶以后建议整套买,而不是买单只呢?新手进阶也不需要太多漂,两套足够了,而且套装的好处是,比如你正常用2号漂,遇到轻微走水、小鱼闹窝可以换1号+跑铅作钓,想钓浮就把2号换成3号,都不用调漂。
- 老手选漂:
钓龄久了,对垂钓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包括选择装备也是一样,觉得浮漂不用买太多的人,他漂盒里可能一直就这么两三只,坏了再买,就算买也是买和原来一样的,如果你是属于这种情况的,那我就不给建议了。
还有一种人是明明浮漂已经很多了,但还是觉得缺点什么,隔三差五就上网淘一淘。如果你是属于这一类型,那我的建议是尽量去买不同款式的漂,原因是你浮漂多,但每次用一定就是那一两只,如果都买一个类型的,万一哪天去一个新环境作钓,鱼情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你就会发现手上“无漂可用”,反正买漂只是为了心里舒服,还不如买些自己没有的,以备不时之需。
说这点是因为我以前也特别喜欢买漂,由于我一般都是钓鲫鱼为主,所以我的漂都是吃铅1.5克左右,连长度、形状都差不多,然后有天去水库钓大鱼,打开漂盒却找不出一只合适的。
根据不同材质,我对选漂的理解
- 纳米漂:
材质稳定,灵敏度高,关键是便宜,一个高端的浮漂品牌,那它的纳米漂相对其他材质一般都会便宜很多。纳米漂我认为是新手和老手都应该买的,而且不用买高价,三五十的我觉得就很不错了(包括漆水)。我现在主用的漂就是纳米材质,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几乎四季通用。
- 芦苇漂:
灵敏度高,一般用于没有小鱼闹窝的黑坑,以及天冷的时候野钓小鲫鱼,我在冬季和春季用的比较多。这种漂灵敏,我又把它定义为小鱼专用,所以吃铅量一般不会选得太大,1克左右差不多。芦苇漂的缺点是易爆顶,一旦爆顶就没用了,新手不建议买,而且我个人买芦苇漂会买的稍微贵点。
- 孔雀羽漂:
我漂盒里最多的就是孔雀羽,说不上为什么,就是特别喜欢,但实际使用其实也没什么特别。这种漂的用途我认为比芦苇漂要广泛,价格方面和芦苇的差不多,但由于我比较喜欢这种材质,所以会买的比较贵些。
- 巴尔衫木漂:
一种很轻的木头,稳定性比较好,我手上有一些专门钓大鱼的浮漂,不是纳米就是巴木,但我觉得还是巴木用着舒服点。由于我喜欢拿这种材质的漂钓大鱼,而钓大鱼不要灵敏,所以价格都很便宜,可能是由于便宜的原因,几只大物漂都会吃水,好在大鱼吃口比较猛,钝点就钝点。
小结:新手,建议买纳米漂,要是喜欢钓大鱼可以买巴尔杉木;如果当地鱼资源比较差,或你喜欢钓小鱼,那芦苇可以考虑一下,信号出来很夸张,动作丰富。至于孔雀羽,几个高端品牌的孔雀羽都卖的死贵,如果你是为了买漂而买漂那就不说了,但如果你是觉得贵的漂很灵敏、有口就能中鱼,那还是别买了,会失望的。
最后补充:
浮漂适合自己就好,不是越贵越灵敏、更不是越灵敏就越能钓到鱼。你想钓到鱼,先得想办法把鱼诱进窝,想钓得多就得诱来更多的鱼,鱼越多装备就越不讲究,包括饵料也同理。就像儿时钓鱼那样,资源好、水里鱼多,用鹅毛浮子+缝衣线+朝天钩+面团一样钓好多鱼。
就算鱼情特殊,但也不是靠一只浮漂能搞定的,要求的是所有装备选择正确且搭配合理。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高档浮漂怎么选?大牌未必都好用,老钓友再谈买漂心得前几日刚写过一篇关于浮漂的文章,标题是“一两百的浮漂究竟有什么好?买了那么多浮漂,我得出3个结论”,那篇文章主要是分析钓友花高价买浮漂的原因。
不管那篇文章写得对不对,总之有大把的钓友喜欢花高价买浮漂肯定是事实;花一两百去买一只浮漂到底有没有必要,这个咱们就不去讨论了,该说的以前都说过,剩下的由钓友自己决定,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说一说高档浮漂该怎么选。
比如说你很想“斥巨资”去买一根浮漂,但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选哪个品牌,那么这篇文章也许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丑话先说在前面,本文肯定会涉及到一些品牌,如果你比较敏感建议还是别看了,另外我没有怂恿大家去买高档漂,只是给那些想买高档漂的人提供一点建议,所以请不要和我讨论性价比的问题。
预算一两百买浮漂,到底是选大牌好还是选小众品牌好?
假设现在有两只浮漂,它们参数大致相同,售价也非常接近,唯一比较明显的区别是A为大品牌众人皆知,B为小品牌知道的人不多,这时要你选你会选哪个?
这道选择题很常见,不只是浮漂,你在买鱼竿、钓线、钓箱时肯定也会遇到,放到现实中我相信既有人选A也有人选B,选A的理由一般是认为大品牌知名度高用着有面子,而且相信质量有保障;选B的钓友则认为大牌溢价严重,钱都花到请大师代言做各种广告上了,还不如一些小众品牌愿意把更多的精力、金钱花到产品的设计、研发上。
我认为两者的观点都有道理,所以到底是选大牌还是选小众品牌还是看钓友们个人的喜好。
我的购买习惯:选择大牌为主,但如果身边有钓友推荐,那么也会考虑一些小众品牌。并不是说小众品牌不好,而是我很难了解他,大牌知道的人多,随便一问就能了解个大概,而小众品牌你问十个人大概率九个没听过,这种情况下心里就很没底。
大牌未必都好用,仔细了解后再入手
如果仅仅是买来收藏或是装x,那权当我没说,如果你是正儿八经买到钓鱼用的,那务必多了解一些信息、即使是朋友推荐也不要着急下单。
我记得前两年玩黑坑的时候身边有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名叫“羽燕”的浮漂品牌,在此之前我并没听过这个牌子,可以说毫无了解,但朋友把它夸得很好,说如何如何灵敏、钝口如何如何干脆,所以我就去买了一只,花了150大洋。
买来以后用了两次,灵敏度有多高我没感觉出来,但浮漂的漆水是真不怎么样,尤其是漂尾,用4.5米的竿就看不太清楚了,而且更头疼的是用了一段时间后漂尾颜色越来越淡。我这个人也是比较轴,总感觉是自己运气差、没选好,于是又花120买了一只,结果tm还是一样,这下死心了。
注:我真不是黑“羽燕”这个牌子,身边挺多人用的,反馈都还行,可能是我自己没买好,也可能是我使用上有问题吧。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想通过自己的这个经历告诉大家,别人说好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有人给你推荐装备,你可以考虑,但一定要自己再去多了解了解。
有哪些比较知名且好用的浮漂品牌(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台湾鱼作: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浮漂品牌之一,原因是它的浮漂比较有特色:1、漂尾顺滑、颜色鲜亮,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是手在瓷砖上滑过,没有毛刺感、凹凸感;2、浮漂名字很好听、比较有诗意,比如梅花三弄、明明德、观自在、洪武行天等等,虽然漂的名字和钓鱼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名字能提升档次,我觉得好漂就该配好名;3、漂身涂装骚气,漆水透亮,颜值是我个人在买装备时比较注重的,和钓鱼也没啥关系。
台湾王冠:克修大师的大金头和小金头浮漂,曾经还是非常出名的,钓龄稍微大一点的钓友应该有听过。王冠这个品牌的浮漂大多是细长身短脚长尾,用来野钓鲫鱼鲤鱼等底层鱼非常合适,鲤鱼吃口凶可能感觉不出来,钓鲫鱼你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出浮漂的优势,灵敏度很高、信号传递及时且准确,对于吃口较轻的鱼情有非常好的表现。
但是明人不说暗话,我买这个漂只是因为漂身上的仕女图,如果画的再漂亮点,我想自己会买一堆回来欣赏。
阿卢:说起冬钓、说起轻口鱼,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灵敏的芦苇漂,而想到芦苇漂又马上会想到阿卢,有的钓友甚至认为只有阿卢的芦苇漂才灵敏、才精致。我之一支买的过百的大牌浮漂就是阿卢,后来陆续又入手过几只,对这个品牌的评价是:漂贵、性价比不高,但东西确实不错,无论是漆水、做工、同心度、灵敏度都非常出色,野钓小鱼、轻口鱼很合适,不过夏季杂鱼多没必要用。
化氏:化氏的浮漂我认为是高端浮漂中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一个,比较出名的是大小佛手,我的使用感受是稳定性较高、灵敏度一般,垂钓中大体型的鱼比较合适。不过话又说回来,钓大鱼也不需要灵敏度,花费百元还有点“奢侈”,十几块的漂足够用了,拉坏还不用心疼。
黄金眼:这个品牌的名气也比较大,应该和阿卢是同一档次的,但口碑上貌似没有阿卢好,用阿卢浮漂的我听过最多的评价是“价格高,但东西不错”,可是用黄金眼的很多都在吐槽质量差、灵敏度不行。
黄金眼的浮漂我买过两三只,个人感觉品控不及阿卢,买它只是因为它款式够多“有得挑”,另外,有几款涂装比较骚气,使用的时候回头率很高,装x挺好。
最后补充:
并不是说买了高档浮漂就能提高渔获、钓得更多,浮漂要想好用最主要是选对参数、其次是调钓使用得当,价格方面我还是建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确定。
不知道各位钓友喜欢哪个浮漂品牌,你选它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浮漂的看法。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钓鱼这样选浮漂,便宜耐用好上鱼市面上浮漂的种类繁多,不说我们买的浮漂品牌就说我们常见的各种漂型少说也有几十种,甚至各种奇形怪状的都时常能够看得到。面对如此多的浮漂我们钓鱼人该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浮漂呢?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的,毕竟每个钓鱼人喜欢和习惯的浮漂类型都不太一样,大部分和周围钓友使用习惯以及自己的刚学钓鱼时候随便选购的一款浮漂类型有关。
浮漂种类多
虽然,这个浮漂的使用上面,个人的主观因素居多,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也是有一些原则。下面的三个原则以及后面的选购技巧适合大部分钓况。需要提前说明的是,下面分享的是一些蓑笠哥个人的经验,并不适用所有情况也并不一定正确,欢迎各位钓友在评论区指正。
根据对象鱼选择合适浮漂
每一种鱼儿的生活习性和吃口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在选购浮漂的时候要根据我们所钓的对象鱼的吃口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浮漂。和对象鱼匹配的浮漂吃口能看的更为清晰,从而让我们抓口变得更准,这样我们的鱼获自然就会多。一般情况下,下面几种常见的鱼类浮漂可以这么选:
鲫鱼;优先选择枣核软尾长尾漂,吃铅1g左右即可,信号清晰容易抓口,如果是比较浅的水50CM左右可以选择小短漂。
鲤鱼;长身短脚漂,翻身快能过滤小杂鱼的口,小口轻易不动。
草鱼;长脚短身粗尾漂,翻身慢容易钓行程,粗尾好钓浮能上饵料、颗粒、和草。
鲮鱼;如果是钓钝(梅州钓法)短脚长尾短身,翻身快到达底部速度快,如果是调灵抓口的话吃铅1g左右长脚长身长尾漂比较适合。
罗非;调灵长脚短身长尾软尾漂,罗非吃食的时候顶的比较多重点是抓顶的过程中的小顿口,越大的罗非吃口越轻所以适合调灵。
根据材质选择浮漂
比较常见的浮漂材质有:孔雀尾,巴尔杉木、芦苇、纳米浮漂,这几种材质的浮漂各有个点,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各种浮漂的优劣。
孔雀尾;不用多想现在孔雀如此稀有国家保护动物所以大面积批量 *** 浮漂显然不太现实!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孔雀尾实为纳米浮漂仿制,当然了也有可能有真的孔雀尾但是一般都相当贵!禽类的羽毛本身就轻,加上斥水的特征所以是非常好的天然浮漂材料。利于垂钓那些回鱼的黑坑里面的老滑鱼和吃口轻的鱼,配合小钩细线会非常好用。
巴尔杉木;其实就是轻木,原产地美洲。因为密度较小质地轻浮力较好且不容易变形所以常被用来做钓鱼的浮漂。巴尔杉木浮漂比较稳定,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也是木头,从吃铅自重比来说是不如其他几种浮漂的。我们在钓鲮鱼、鲤鱼这些调钝的鱼类的时候比较适合选择巴尔杉木。
芦苇浮漂;也就是原材料使用一种芦苇为原材料做漂身的浮漂。芦苇漂的福利要比巴尔杉木要好上一些,但是由于材质的原因不太稳定,稍微有点儿磕碰就会导致浮漂进水变得调目不准。而且对于存放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时间长了会风化开裂,如非是进行精细加工在博大物的时候也容易爆开。所以芦苇漂一般只用来钓小型鱼类:罗非、鲫鱼、白条等等。
纳米浮漂;不得不说是一个噱头!什么纳米浮漂就是浮力好、稳定一点的泡沫而已!不过不得不说这种浮漂的吃铅和自重比非常棒,前面几种浮漂都没有这种的好。所以调灵的朋友们可以优先选择此种浮漂。而且纳米浮漂普遍不贵,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容易开裂损伤,就算坏了也不心疼。
浮漂调好了渔获多
根据吃铅比选择浮漂
自重吃铅比就是漂自身的重量和吃铅的重量比,比如漂重1G,吃铅2G,那么就是1:2。理论上讲,吃铅比越小灵敏度越高。你可以想象一下自重3g的漂吃铅1g会不会有好的信号。一般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在选购鱼漂的时候应该会优先顺序为:纳米漂、芦苇漂、孔雀尾、巴尔杉木。
蓑笠哥目前除了朋友送的芦苇漂之外,自己买的话只买纳米漂。几乎什么鱼都适用,记得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套华氏还是什么的我用了两三年了。基于性价比和实用性的考虑,当然是纳米漂是首选,如果为了逼格的话那么高价格的芦苇漂和真孔雀尾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很多钓友跟我说,贵的浮漂真的不一样,原谅蓑笠哥的愚钝,至今没有发现有什么太大区别(一百多一套别人送了好几套用),就算有也是普通钓友很难发现的区别。可能觉得贵的就是好这种心理因素作祟吧,当然也有可能是蓑笠哥的技术太差分辨不清楚。而且蓑笠哥也发现,当一个贵的东西有人吹捧的时候很少有人质疑它到底好不好,一旦质疑那么就会被一些“大师”说:你不懂、你调不好、你没有用对地方(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会钓鱼)。但是当一个便宜的漂不管好坏你只要吐槽的话十有八九会有人附和,好像打龟都是因为选了便宜漂的原因。
土鲮调漂要求高
最后讲讲选购浮漂的注意事项
- 更好一套三只的买,中号调灵,如果需要调钝直接上小号,如果需要调极灵上大号。
- 买之前更好看看阿里妈妈上面有没有这家店在返点和发券,如果有太大比例不考虑。
- 优先选择品牌浮漂,非品牌浮漂虽然便宜但是一般质量堪忧。
- 别信什么手作,那是智商税。
- 浮漂一般开裂(一点点)、吸水之后对调钝没有太大影响,可以继续使用。
- 钓完之后擦干保存,有利于延长寿命。
最后吐槽一下:现在都8012年了,工业革命已经过去200年了,还有人鼓吹手工的浮漂要好(不是傻就是坏,坏的肯定是商家想让你掏钱)!人再精准能有机器精准?人不论做的有多快能跟机器比? 人工的良品率能和流水线的比?有可能有这样的高手艺师傅,但是他一天能做几套?如果你是买回来当艺术品收藏不用来钓鱼的话,多花点儿钱没有关系,你认为他好那就是好。但是你要是买回来钓鱼的,经常下水有可能切线捞不回来用这么贵的“艺术品”干嘛?灵敏度真的没有太大区别!你钓不钓得上来鱼,跟你的这个浮漂多少钱买的没有关系!跟你调漂技巧,根据对象鱼选用浮漂有很大关系!浮漂本身对你的最终渔获影响相当有限,哪怕你选择了不合适的鱼漂只要会调一样用。
愿你们大鲫大鲤!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在下面评论区指正。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平常最喜欢钓鱼了,刚开始是传统钓,后来还学了台钓。平常在野外钓鱼的是两种钓法互相结合使用。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台钓用漂的一些看法。
有的钓鱼爱好者用的浮漂很名贵,一只好的浮漂要好几百块钱。有的朋友用的漂几十块钱的,用几块钱浮漂的也有。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所以说选择也不一样。我个人用的浮漂最贵的没有超过80元。基本上都是20到60元之间。
目前市场上的浮漂材质主要有:芦苇漂、纳米浮漂、巴尔杉木浮漂、孔雀羽浮漂。我用的浮漂是这样安排的,纳米浮漂日常用漂,这个人是日常主要用漂,芦苇漂和孔雀羽浮漂都要有几支(主要是在池塘里面垂钓的时候用),这些浮漂的类型主要是鲫鱼漂为主。在选择大物漂和吃铅量大浮漂上还是以纳米漂为准。
浮漂价格高质量越好,灵敏度也越高。这个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个人认为,价格高的漂在使用时,需要我们对浮漂的调漂要有一定的扎实基础。在使用时也要小心谨慎,如果小心磕碰到,这个损失就有点大了,所以一般来讲操作难度还是有一点的。结合我多年的垂钓经验,我感觉到,只要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价格在三五十元左右的浮漂,只要我们调漂的 *** 正确,使用得当,也会用的很好。
我个人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百块钱的浮漂你可以适当选择2-3支左右(鲫鱼漂),其他的日常用的还是几十块钱左右的为主。
我通常买的浮漂主要有小凤仙、明孚、化氏。其他的品牌也用过一些,目前选择这三家作为常用。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还要在如何调漂上面下功夫进行研究和操作,了解每一支漂的性能,调好调目和钓目,鱼在吸饵时之一时间浮漂上能及时反应出动作,才能正确地抓好鱼口。
钓无定法,希望和钓友们积极探讨和研究。
昨天发表了一篇 *** 渔具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而写的,今天还是聊 *** ,不过再聊得细一点。
像双十一、双十二这样比较大的“购物节”,店家的优惠力度比较大,那么钓友们买的东西一般也比较贵。因为折扣大,那么买越贵的渔具就便宜越多,钓友们就会想“省”得越多,像一些几块、十几块的小物件,平常买买就行了,就算放到双十一它也便宜不了多少钱。
鱼竿算是咱们钓具里面比较贵的物件之一了,而且它在垂钓中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都比较重视,如果有购买需求一般也会放到双十一、双十二。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新手看的,尤其是预算比较低,想入手一些低价竿的钓友可要注意了。
销量排名靠前的鱼竿未必好用,买竿前要先了解各大品牌
为什么说这篇文章是写给新手的呢?因为老钓手经验比较多,买鱼竿不盲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对市面上一些鱼竿品牌有基本的了解。
新手买的竿子少缺乏经验、平常又不关注鱼竿的知识,甚至在买之前都没想好要哪个品牌,到了活动那天就一直瞎逛,要么是看哪个销量高买哪个,要么是随眼缘。
销量高不一定代表产品好,销量和好评都是可以作假的,这个在昨天的文章里写了,就不多说了。
新手的话,我还是建议平常多了解鱼竿的知识,或者看看一些鱼竿的测评视频,然后提前挑几款自己心仪的,到了购物节当天,哪个竿活动力度大就买哪个。
我找了网上销量排名前十的鱼竿,发现了5个共同点,而这些低级套路却经常能骗到新手
其实不仅仅是排名前十的鱼竿存在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大部分鱼竿(尤其是小作坊产品)都有这样的问题。
我平常比较习惯在某宝上买东西,所以这个“排名前十的鱼竿”也是通过某宝找的,为了防止别人说我故意抹黑,所以品牌名称就不说了,本身我也只是对事不对人。
之一个共同点:低价,大部分在100元以下
低价这个本来是没什么好说的,大家考虑性价比、考虑到钓鱼只是休闲解闷没必要花大几百买个竿子,这些都能理解,所以几十块、百来块的鱼竿销量靠前我一点都不奇怪,而且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我想吐槽的是,部分商家套路很深,比如说某款竿子他卖50块钱,然后旁边再标个“原价200,限时抢购”,让钓友们有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错觉。可实际上等你买了以后才会发现,双十一过了它的价格还是50。
其实一直都是50,有些只是在活动前夕特意把价格调到200,然后到了活动当天再给你降下来而已,这种套路现在还少了,以前很多的。
第二个共同点:大小通杀、狂拉不断,百斤以内那都不是事
这是我在搜索排名靠前的鱼竿时之一时间发现、同时感受比较强烈的一个共同点,因为封面图上的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谁看不到那就是视力问题了。
至于能钓多大的鱼,每家店打出的广告都不太一样,有些是狂钓80斤,有些是100斤内通杀。据我观察只要是手竿、只要打了能钓多少斤的广告,那一般就没低于50斤的,至少封面图上是这样。我看下来,只有一些比较细的鲫鱼竿,商家的广告才会收敛一点,但也能钓个十几二十斤的~
鱼竿是用来钓鱼的,所以“能钓多大的鱼”自然是钓友们关心的事,我在实体店都经常能见到这样的人,一进门说要买鱼竿,老板推荐了以后他之一句就问:能钓多大的?
想做出大钓重的鱼竿并不是多难的事,但钓重大了势必影响手感。一般的自然水域,不可能经常有几十斤的大鱼咬钩,所以我认为手感、抛投、腰力都比钓重要重要,只要不是特别短的竿、瑕疵品、以及操作失误,大部分鱼竿钓个三五斤的鱼都不是问题。
第三个共同点:钓断我赔,终身免费配节
这个大家看着是不是也非常眼熟呢?实际上这一条和上面那条是组合套路,一方面它保证鱼竿有超大钓重,说能钓80斤、100斤,一方面为了消除你的后顾之忧再提供一个“钓断我赔”的保障以及“终生免费配节”的承诺,这样很多人就觉得放心了。
那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首先我觉得,这个保障倒是挺好的,但前提是鱼竿本身也得不错才行。比如说你这竿子虽然钓重大,但非常地重,抛两杆手臂就酸了,那我肯定不高兴用,既然不用,也不考虑钓断赔不赔的事了。
第二,如果鱼竿质量很垃圾,即使能赔、能免费配节那又有什么用?好不容易钓个大鱼,竿子爆了,配了节以后又好不容易逮住个大鱼,结果又爆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能忍受几次?
第四个共同点:28调性,超硬竿身
玩黑坑的人喜欢用硬竿可以理解,毕竟要抢鱼、节约时间嘛,但野钓追求硬竿我就想不通了,有些地方一天看不到几个口、或者只能拉拉白条、小鲫鱼,要那么硬干啥?用来防身吗?
鱼越小、口越少,鱼竿应该用软一点才对,调性可以选择37甚至46,这样遛鱼才有感觉,遇到大的也不太容易切线。
还有一个问题,就低价竿来说,如果要硬度高、调性靠前,同时还要结实,那么它的锥度就会比较大、竿壁就会比较厚,这样鱼竿整体就很重。有些商家可能会用超重的厚度来平衡手感,这样的鱼竿可能刚拿在手上那会儿感觉不出来,但钓久了手臂一样会酸。
第五个共同点:买一送一,买鱼竿送钓组
买鱼竿送钩线漂饵甚至竿包什么的都能理解,反正成本也不大,我想钓友们看了应该也不会有多大的触动,但是买一送一这个就有点诱惑了。很多人会想我花50块钱买a品牌只能得一根,但买b品牌却能得两根,这不是相当地划算嘛。
实际上你只看到了“量”,却没想到“质”,50块的鱼竿买一送一,如果这两根竿子一模一样那相当于单根只需要25块钱,那么相比较真正的50一根的竿子,前者的质量上肯定就差了,商家可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渔具广告大多都很夸张,钓友们要提高判断能力
文章开头也说了,我是对事不对人,网上销量排名前十的鱼竿我并不是说不好,相反有几款鱼竿其实从性价比来说还是不错的,我只是觉得广告太夸张了点,甚至有点误导的意思。
但仔细想想渔具行业大多产品都是这个样子,有些广告很虚,有些不但虚而且假,还有些简直胡说八道。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就只能改变自己,多关注渔具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才不会被骗。而且我觉得如果大家都能理性地看待鱼竿,不再追求大小通杀、轻硬挺,那么我想商家们可能也会回归正规,把更多心思放到鱼竿的品质上吧。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饵料配方:野钓鲫鱼的几种常规搭配,秋冬季好用前言:我知道饵料配方一直是钓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好配方是有,但很多时候它只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有用,也许换了一种天气或换了一个钓点就不灵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迷信,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儿。想要钓好鱼就得学会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现场搭配,如果你实在搭配不来,也可以反着推。比如说某人用某配方在某天狂拉爆护了,而其他人钓的并不好,除去钓位、装备和钓法的影响,你可以看看他的饵料是什么味型,饵料的成分、粗细、雾化程度都研究一下,再结合当下鱼情去分析原因,下次再遇到类似鱼情你可以模仿着配一配,多经历几次应该就能找到窍门
钓鱼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经典的饵料搭配,比如蓝鲫918速攻,此配方被称为老三样,野钓广谱性不错;再比如四号鲫+六号鲫,小型鱼专杀,用的人也不少。这些方子都是通过广大钓友长期试验得出的,自己实在不会配,就参考着用,效果不至于太差
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几个配方并不是经典,分享出来只是觉得使用比较简单,即使是新手也能开出好状态,效果么还算过得去吧。配方中涉及到的饵料均属于化氏品牌,我记得好像是今年新品吧,鲫大师系列,可能有的人已经用了好多次了~(我承诺不是打广告,如果你比较敏感,就别看下去了)
配方组成:化氏鲫大师系列饵料成分与味型简介
我也不知道这个鲫大师系列究竟有多少款,反正我买了五种,分别是甜奶香、浓腥、浓果香、谷麦香、草莓腥香,每包净含量100g,我每样买了两袋。其实光从味型上看,这5种足以应对一年四季,我给出的几个配方主要针对秋冬,比较简单,在此之前先看看基础成分吧。
鲫大师浓腥型:主要成分是南极磷虾粉、进口鱼粉、海洋生物提取物、沙蚕、螺肉等,闻上去之一感觉就是虾粉味,但比普通纯虾粉味道稍淡,个人感觉和化氏6号差不多
鲫大师浓果香:主要成分豆类、薯类、果类提取物、海洋生物提取物、水解酵母、诱食剂等,闻上去之一感觉是果味,有点青苹果的味道,然后再是香味
鲫大师谷麦香:主要成分麸类、雪花粉、状态粉、水解酵母、诱食剂等,闻上去就是麦香,但是它的麦香并不算浓烈,我感觉和疯钓鲫、918野战那种味道不一样,应该是诱食剂的区别
鲫大师草莓腥香:主要成分南极磷虾粉、鱼粉、植物麸类、藻类、诱食剂等,闻上去是腥味中带着草莓香,和化氏4号鲫差不多,但感觉还是四号好闻一些
鲫大师甜奶香:主要成分植物麸类、藻类、水解酵母、海洋生物提取物、诱食剂等,这款饵料闻上去并不像传统的那些奶香味,而是有一点点甜甜的冰淇淋味道
以上对于成分和味型的介绍仅供参考,我认为没啥用,因为味道是我自己闻完以后得出的结论,而成分是包装袋上写着的,我也没去做啥鉴定。这东西对咱们来说用处并不太大,了解个大概就行了,反正就是动植物提取物+诱食剂
饵料配方参考,我个人的配法
草莓腥香+浓腥(1:1):这个配方是我之一次接触鲫大师系列饵料就立马想到的,因为它和化氏4+6差不多味型,后者是经典配方,我用了好几年,钓鲫鱼、黄尾、餐条等小体型鱼种很不错,状态又好。由于两款饵料都是腥味,所以我觉得要么钓小鱼,要么在温度极低的时候使用,如果在冬季钓小鱼,你可以加点状态饵适当调轻比重
草莓腥香+浓腥+甜奶香(1:1:1):这个配方就比上面的多了一份甜奶香,用法是差不多的,但使用范围更广一些,深秋降温天、冬天以及初春都可以用,奶香的加入使饵料整体的味道没那么腥。像南方的话,冬天也不是特别冷,腥中带香,尤其是奶香,属于常规套路
谷麦香+浓果香+甜奶香(1:1:1):适合当下季节使用的一款配方,尤其是温度较高的天气,加入一些果味能够起到促进鱼开口的作用,温度越高浓果香的比例可以增大,如果鱼体大则增加谷麦香的比例
谷麦香+草莓腥香+甜奶香(1:1:1):秋、冬、春都可以用,只需要适当调整比例即可,秋天温度高野钓针对大鲫鱼、鲤鱼,可以用到2份谷麦香,1份草莓腥香,1份甜奶香;这几天我们这降温、下雨、刮大风,天气比较异常,我可能会增加腥味的比例
四款配方在实际应用中的调整
配方是不固定的,你完全可以只用两款搭配甚至单开,另一方面饵料比例也要根据鱼情来调整,上面也提到了一些。
还是说四号鲫加六号鲫这个老配方吧,很多人平常就只用这两款饵料搭配,但遇到鱼个头偏大、温度高的时候,可能就要减少六号的用量,然后加点大板鲫、野钓七号之类的大片状谷物饵料;春季钓鲫鱼四号六号也常和一窝疯、藻元素进行搭配。
学会灵活搭配调整,渔获才会好,这也许就是大家都用一样的牌子、一样的饵料,但效果截然不同的原因吧。你问隔壁连杆的钓友是什么饵,他虽然嘴上说和你用的一样也是四号六号,但没准人家加了一些其他的辅助饵呢,或用来调整状态,或加入大片状、颗粒增加留鱼效果
介绍了饵料成分、分享了搭配 *** ,咱们也该聊聊缺点了
首先这个饵料并不便宜,官网上这五款饵料除了浓腥款是5.5元,其余的都是4.5。有些人看了价格之一反应是便宜,但他没有注意到重量,正如开头所述,这五款饵料净含量均为100克。100克的饵料售价4.5元,那么300克就是13.5元,可一袋300克的蓝鲫,官网上也才11块多,一袋300克的九一八野战,官网卖12元,这样算下来鲫大师并不便宜
第二个是关于状态,现在很多饵料厂家为了迎合新手,把饵料做的十分简单,拉丝粉含量很高,鲫大师也不例外。如果天冷鱼小,建议加点不含拉丝粉的饵料拉低一下饵料总体的拉丝含量
化氏这个品牌大家应该都熟悉,这两年非常活跃,特别是在产品外观设计上挺下功夫的,个人感觉很潮流,符合年轻人口味,不光是饵料,像浮漂、鱼竿、钓椅、太阳伞等装备均是如此。
化氏的饵料更新换代很快,但总感觉实际没有多大的提升,我记得前两年小黄饵、小粉饵、龙鲫、凤鲫刚出来时我也是屁颠屁颠去买了一堆回来,可是用了几次发现还是不如经典的藻元素、四六号,也许是我自己的问题吧,哈哈~
这次的鲫大师系列官方打出的广告看起来很厉害,据说是新工艺,几款饵料中都加入了复合膨化颗粒,这种颗粒沉到水底之后不会化散,能够保持24小时左右,但实际我并没有发现留鱼效果上有多么显著的提升
文章最后
本来只想分享几个配方,谁知一写又是两千多字,后面几段本来是没有的,可不写吧肯定有人喷我打广告,想想怎么地也得扯点毛病出来(这些确实也是事实)
本文只是分享自己的一些配法思路,在秋冬季节钓鲫鱼,所有的品牌,按味型的话我都这么配。比如天元的饵料我也喜欢用,秋季我就用鲫鱼套餐+红魔+五元素;再冷一点的时候就用红虫风暴+红魔,顶多再加点大鲫终结者,所以希望大家客观看待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玩黑坑经常要用到添加剂,也就是咱们钓友口中的小药,别看市面上小药的种类、品牌很多,但实际用来用去也就这么几样东西。你可以观察下周围的朋友,他们打开钓箱里面可能有二三十瓶药,但常用的也就一两瓶~
在众多小药中,千里香算是比较经典的一种了,在黑坑的出场率也很高,有些钓友在垂钓鲫鱼时,千里香几乎是必备的。
但是,这种小药有个问题,就是容易死窝,可能你在倒的时候手抖了一下,鱼口就不怎么好了。当然,这种现象肯定是在偷驴,或者钓半滑鱼时常见的,钓滑鱼基本不建议用小药。
要问千里香加多少不会死窝,如果要保险起见,那肯定是不加或者只加一丢丢比如掏耳勺这么点安全,但我要是这么回答相当于说了句废话,钓友们恐怕也要喷死我了。
但是你要我说具体加多少才能保证不死窝同时又不影响垂钓效果,那确实很难说。首先,每个厂家生产的千里香浓度都不一样,所以添加量也不同,其次你垂钓的黑坑,水质的肥瘦、鱼体的大小、狡猾的程度,这些都会影响用量的。
我看市面上很多的千里香建议用量都在1%~3%之间,也就是一百克的饵料加1克至3克。大家可以试着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根据实际的钓况再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钓鱼有时候讲浓引淡钓,也就是诱饵的味道要比钓饵重,那么你的钓饵如果加了1%的千里香,诱饵可能要加3%左右了。(其他小药也是这样的用法)
千里香有液体和粉末两种状态,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液体的,可能是用惯了,那些粉末状的小药我总是控制不好量。
正钓的时候,假设开500克散炮,光千里香这一种药我可能就用力挤个两下,大概五毛钱硬币那么多。饵料以200克为例,我一般就加个四五滴,宁少勿多。我的用量往往和小药品上的建议用量不一致,因为我不喜欢接受商家的建议。
偷驴的时候,如果塘里没有太多的回锅鱼、滑鱼,小药我还是会加的,只是用量会稍微减少一点。对于头天正钓鱼不开口,第二天跑去偷驴的情况,这样小药我按照正常的量加。
钓半滑鱼(就是品相不太好,不好好吃饵的鱼),小药就可以减半了,千里香我只作为辅助用饵,虽然它的味型大多是果味或复合香,但我个人的习惯是钓半滑鱼时少加或不加(有时只加散炮里),尤其是鱼密度不高的地方。
在搭配方面,我觉得这个小药还是比较好搭的,常见千里香+奶香,千里香+果酸,千里香+药酒等等,这些都是钓鲫鱼时经常用的。
与奶香搭配,很适合正钓生口鱼,如果鱼的密度够高,你可以用味比较重的奶香(也就是那种浓度比较高,闻上去比较刺鼻的小药)。
与果酸搭配,非常适合夏季闷热时作钓,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可以加点果味、花香味的小药,那些叫“鱼开胃”、“促食剂”的东西也行,反正味型差不多。
药酒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好把控了,因为它的种类很多,有些药酒是可以在夏季鱼不开口的时候用的,可以起到一些 *** 作用,而有些药酒搭配千里香,可以在冬季使用。
比如,你们有喜欢用麝香酒的,那么在冬天低气温作钓时,可以麝香酒+千里香。天元的xx神酒,神聚的天地、保钓,我都是夏季用的多,尤其神聚那几款,经常在鱼不开口时用。
千里香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停口以后,作为“蘸料”使用。特别是夏天水温比较高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黑坑都是欢乐半小时,早上五六点到,刚开始口很不错,但半小时一小时以后口就没了。有些鱼密度高的、水质较好的地方可能坚持的久一点,但太阳一出来、人明显感觉到有点热的时候,口肯定变差。
这个时候你觉得是窝子里没鱼了吗?不见得,有些是离底了,有些是在窝子边上转悠,还有些是明明就在窝子里但就是不吃。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办法就是拉完饵料之后去蘸一点小药再抛竿,让饵料味道变重, *** 鱼开口。但这样做有个弊端,就是容易彻底“毁窝”,尤其是像千里香这类浓度较高的饵,你使用不当可能两条鱼之后窝子里就彻底没动静了。
怎么办?之一种办法是千里香掺着果酸用,你可以多半开,也可以1/3的千里香+2/3的果酸。或者就是用我上面说的那种,千里香+药酒。这不是打广告哈,神聚的天地、保钓,阿卢的果酸,这几种都是我玩黑坑常备的,没口时就蘸饵用,效果还可以。
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看见窝点有很多的碎泡,但吃口却很差,用了千里香抛了几竿后,碎泡没了、浮漂也一动不动了,这样基本上就是毁窝了,要么换位要么回家,继续守着只有死路一条。如果说窝子里本来没泡,用千里香以后泡很多了,但就是不吃,这样还有得救,别慌。
买哪种千里香比较好呢?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多人关心的,但我个人其实不太讲究,因为没用出哪个品牌的特别好,我买的价位大概就是三四十左右。
主要原因是千里香我主要用在正钓上比较多,生口鱼比滑鱼要求低,有时候你用一些工业香精反倒效果比百八十的更好。偷驴尤其是钓那种不正常开口的鱼,添加剂才用得好点。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