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如朝歌,清似秋霜;坚如铁甲,柔似繁花。少年就像一个多义项,有着三言两语说不清的深沉美好。他似乎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却又步履慌忙,匆匆别离。少年无关乎年纪,只因心诚血热。
何谓少年?他是李白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或是王勃不惧人言,挥毫泼墨,写下千古绝唱;亦是祖逖挑破黎明,剑锋凌霜。他们可能狂妄,恣意,有着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勇气。他们愤世嫉俗,胸怀大志,渴望一片属于他们的星空。得意时有长安春花,尽在眼下的骄傲;失意时有白鹤凌云,诗情碧霄的不屈;思念时有采撷红豆,入骨相思的多情,离别时有莫愁前路,无人不识的豪迈。他们拥有着少年之心,而皱纹白发也只是时光的附属品。
朴树曾说:“不是 我仍年少,而是大多数人都选择过早的老去。”或许现实中,我们的确要有保持清醒的理性,我们总以最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事情,而忽视了七情六欲的情愫。我们的血液,是否会在某刻突然沸腾,我们的心中会浮出- -种最真切,最由衷的感情。可有些人,总是下意识地逃避,掩盖。继续不痛不痒,长篇大论地评说。有的时候,看惯了数据理论,听厌了说教批评,我们就会怀念促膝谈心,勾肩搭背的少年。可现实的路还很长,我们也许不能随心所欲,无忧无念的潇洒世间,但至少,我们可以在这漫长的路途中,可以仍保持着对未来的期待,有着时光也不可磨灭的温柔。
我一直都很喜欢一首诗-一袁枚的 《苔》。诗篇短小却精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如少年的赤子之心。或许他们的世界没有温暖明亮的日月星辰,可他们坚定不移的目光,足以将前方照亮。可能现在的我们不谙世事,有着一酒一骑走天涯的豪迈情怀,也有着横冲直撞的少年意气。我们的世界,永远都有着期待,我们相信不远处有美好的未来。但是很多人,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他们满满平静,渴望蓝天,却难以触碰。他们未必是软弱的,或许星星点点的琐事充斥了他们的星球,那外面的光环因为世界的残酷而慢慢黯淡。但曾经的光辉,也温暖了一片黑暗的冷漠。那些最纯粹美好的往事,也被他们满满珍藏。也许更多重要的事物,能为这个星球,带来更多的不朽
《解忧杂货铺》的浪矢爷爷,就是- -位亲切的少年。无关乎年龄的少年。他有着人们难以理解的坚持,有着看似变幻莫测的魔法。但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一个字一爱。 少年对这个世界,总有着不同意义的爱。有大爱,有相爱,有珍爱...浪矢爷爷对陌生人,也有着一份独特的爱,无论年轻歌手,还是白领职工,亦或是迷失的少年。爷爷都用带着温度的封封信件,给了他们最有爱的回应。或许不是最正确的答案,但确是更好的答案。少年的这份爱,也在文字搭起的桥梁,传播能量。
在这个时代,少年似乎代表了美好,我们也珍惜这份美好。无论是的闰土,他们都是我们对少年的追忆,他们的故事,那些简单的温暖被提起,却十分让我们着迷。少年之心不可负,少年,大概是这个世上最美的词汇了。我们也因为自己的一份热爱,守护最纯粹美好的少年心
最后,就言简意深吧
愿我们每个人,不负心中热爱,永葆少年之心。前进在最纯粹美好的道路.上。
【燕语西东】
从我们家步行10分钟,有一所全省排名第八的天主教高中,备受华裔家长追捧。学校划片招生,也不用考试,拼的是在线申请的手速,手慢者无。
筱燕
今年夏天,小糖要读九年级了。我们所在的多伦多约克区列治文山市,小学从一年级到八年级,九到十二年级就是高中了。
有华裔处,就有学区房。当初无心插柳,我们所在的学区很好,几所高中都不错。
约克区每所小学都有一所对应的中学,称为Home School,直接升读,不用考试。我们的Home School建校已有160多年了,是整个多伦多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学校有AP课程,约克区一位华裔教委的孩子也在该校就读。
从我们家步行10分钟,还有一所全省排名第八的天主教高中,备受华裔家长追捧。学校划片招生,也不用考试,拼的是在线申请的手速,手慢者无。学校也有AP课程,招收小学天才班的学生,对于其他孩子,校方也接受心理诊所的IQ测试报告。心理诊所的预约十分火爆,已排到了半年后,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小糖的同学们大多数选了Home School,还有一些选了天主教高中。小糖上哪所高中呢?我把决定权交给她自己,我的态度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你想躺?我递枕头,你的人生你作主,我一度也希望她选天主教高中,可以走路上学,不必我每天开车接送。你想卷?我搬砖头,只为增加你的高度,让你踮脚能够到的目标、再上移几公分。
“我要上IB!”,小糖一向有主见,她经过思考,选了一条最不轻松的道路。
这两所免试直升的中学都没有IB课程,整个约克区的IB粥少僧多,所以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说起来也是奇葩,多伦多市教育局(狭义的多伦多,包括士嘉堡和北约克等华人聚居地)已经用抽签方式决定谁上IB了,不看成绩看运气,让华裔家长很无奈,幸亏约克教育局(包括列治文山、万锦等华人聚居地)教委中不乏华裔和犹太裔,力主考试择优,“且考且珍惜吧”,我和小糖开玩笑。
八年级开学后不久,IB考试就拉开了序幕,前后持续了大约两个月。先是在线申请和缴费,接着提交七年级成绩单,成绩单上有学生成绩,并排就是所在班级的平均分,学生成绩的含金量如何,一眼便知。接下来,写Personal Portfolio,在线提交。这其实是图文版的自我介绍,要求选取三个物件,每个都拍照并写一段话、内容不超过75个单词,既要关联自身经历、又要关联未来。最后是一次现场考试,选一幅漫画、并用上给出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小糖选的是机器人用心学习的漫画,关键词包括了人类的创造力。她认为,人类如果不持续学习,创造力就会枯竭,人工智能就可能会成为一种威胁。她在文末用一壶烧干的水作比,她的观点和语言能力让我欣喜又欣慰,让我想起她两岁多时就说出过“草地是狗狗的马桶”的句子。
小糖考上了IB,如愿以偿。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她分享了我当年考高中的情景(当时我住在中国南京)。
我初中在一所省重点中学,考高中时没选择本校,而是报考了当时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的南师大附中。附中在全南京地区择优录取,竞争颇为激烈。初中教导主任找我谈话,见我态度坚定,撂下一句狠话就走了,“如果你考不上南师大附中,我们也不会收你!”我是班长、同学眼中的学霸,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但按当时的政策,考不上附中我就只能去读中专。任何选择都不可能零风险,是自己的选择,就坚持,就努力吧!我以所在考区第三名的成绩,高中考进了南师大附中。
我选择附中的根本原因,是想走出舒适区,想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同行。高一开学,之一节化学课,老师要选课代表,让中考化学满分的同学举手,我举起手,全班有二十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学校文学社才子云集,傲娇的我之一次艳羡他人的生花妙笔。还有一个竞赛拿奖拿到手软的同学,高二就全奖去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躺,或选择卷,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出选择。该躺时躺,该卷时卷,有选择的人生才会越走越开阔吧!
亲爱的小糖,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你努力前行的样子,真美!
(作者系旅居加拿大华人作家)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愿你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安花,历尽山河万里,归来仍是少年一诗一文一个坚持原创的平台 / 每一天的诗歌和梦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过
出发
文/雁宇
年,月,日
春夏秋冬
只是人生换乘出发的站台
人生有多少个站台就有多少个出发
有的是主动出发
有的是牵引出发
有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有的出发是一种腐朽衰败
有的出发是一种壮大发展
有的看似向宽处出发却一无所获
有的面向窄处竟果实累累
出发是一种寻找
出发是一种感恩
出发是一种选择
出发是一种幸福
只要岁月不停步
人的一生都在出发中
初春我来了
文/清菏听雨
冬还意犹未尽的轻轻述说
不舍老去
春已经提前点开桃红李白
春雨悄悄蕴酿着就地起价
春风捎信给远山河流
树从睡梦中醒来揉着朦胧的眼睛
抖落身上的白霜
初春
一袭白长裙
及腰长发
花皇冠
以明艳的姿态
优雅从容宣布
我来了
新年,行走夜色里
文/悠然云舒
走在新年的夜里
五彩的光,动的,不动的
在涂黑的蜡底上刮它的画
它画的树和草,水和桥
像去年的样子,又有些不像
在这些似是而非的画里
尽量走得慢些,慢些
生怕穿破那层浓黑的蜡底
这一年的日子就漏进了破洞里
一抬头,夜光里花开了
那香味是真的
一片花瓣落下来
新年的又一个日子
乘着那花瓣落在我脚底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喜欢的朋友多多转发哟。
周日 | 愿你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安花,历尽山河万里,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 | 雁宇/清荷听雨/悠然云舒(诗歌内容为原创,感谢美文佳作)
手写 (美图)| 菲漠然(图片来源自 *** ,侵删致歉,感谢佳句美图)
编辑 |╭?~谢谢你的阅读,爱你们。比心╭?~你的转发留言收藏都是对我们更好的支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5日电 题:啧!佛系诗人王维,竟靠弹琵琶上位?
作者:袁秀月
“出名要趁早啊”,很多人不会想到,张爱玲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诗人王维身上。
制图:张舰元
王维自出生起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更是辞官隐居南山,世人都称,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摩诘为“诗佛”。
然而,在成为“诗佛”之前,王维也曾是“社交达人”,他活动于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经常是王公、驸马、权贵的座上宾。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夜忘尽长安花。”王维被眷顾,不是没有缘由。他写得一手好诗,又擅长书画,更重要的一点,他还精通音律。而这项才艺,也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
制图:张舰元
盛唐音乐繁荣,在唐玄宗时期更是到达顶峰。《新唐书·礼乐志》有记载: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宫廷如此,民间更是形成社会风尚,痴迷音乐者比比皆是。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宁王李宪、岐王李范,都通晓音律,好学爱才。
十五岁时,王维离开山西蒲州,到长安谋取发展,跟现在漂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
不同的是,他在京城的日子很风光滋润。
王维诗画俱佳,17岁时便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快便凭自己的才学博得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权贵中人缘极好。
《旧唐书》中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其中,宁王、薛王更是待之如师友,岐王也非常赏识他。
这么一个“社交红人”,在十九岁又迎来最得意的时刻,他被京兆府点为头名,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
制图:张舰元
风流多才,又得贵人相助,民间的作者们也大受启发,将王维及第润色加工,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唐人薛用弱的小说《集异记》和《唐才子传》中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当时,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名声非常大,据传公主将力荐他成为京兆府的解头。
对于王维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正好也要应举。没办法,他只好将此事告诉了岐王,请岐王帮帮他。岐王心生一计,此事不好硬碰硬,我来为你谋划一番。
王维诗文俱佳,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于是岐王就让王维抄录十首诗,准备一首琵琶曲,五日后来找他。
原来,岐王是要王维以才艺吸引公主。岐王为王维准备了华美的衣服,带着琵琶,一起来到了公主府。
酒宴一开,众多乐官排队进入,但王维却格外惹眼。他正值少年,风姿卓越,立马就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岐王问此人是谁,岐王还卖官司,只说“知音者也”。
于是,公主便令王维独奏。王维右手弹挑,左手捺带,曲子声调哀切,只奏得满座动容。
制图:张舰元
曲毕,公主问:“这首曲子叫什么?”王维答曰:“名叫《郁轮袍》。”
看公主为王维琵琶折服,岐王赶忙说:“此生不止善于音律,诗文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王维将预先准备的诗卷献上,公主翻阅后,大为惊奇:“这都是我平时吟诵的作品,原以为是古人佳作,没想到都是你写的啊。”于是把王维升上客座,以贵宾之礼相待。
见此,岐王又说:“如果今年让京兆府点此生为解头多好,实在是人才啊。”公主问:“为何不让他去应举呢?”
岐王惋惜道:“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听此,公主笑了:“管我什么事呢,本来就是他人所托。”回头又对王维说:“你若要取得解头,我为你尽力做这件事。”
于是,公主便召试官前来。当年,王维便被点为京兆府的解头,之后还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与公主助李白得授翰林有相似之处,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演绎出来的,并不足信。
也有人认为,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个故事也有合理性。因为王维确实有音乐天赋,才艺不凡。唐朝时琵琶艺术流行,琵琶也是宫廷乐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器。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一个小故事,王维能从画中乐师的手势,猜出画中人演奏的曲目。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之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旧唐书》
王维的《郁轮袍》,也成为后来杂剧、传奇、戏曲不断演绎的一个故事。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研究,推荐王维的人究竟是谁?
而在不同时代,王维的形象也不同。有人认为,《集异记》中塑造的王维,攀附权贵,请托钻营,便专门为王维翻案,突出其正直、不畏权贵的个性。
“王维读了半世书,靠人中了状元,岂不贻羞万世。”
这是明朝《郁轮袍》传奇中的一句话。
王维及第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单是因为王维,还因为它包含着人们对于文人和科举考试的理解。
唐朝科举考试,行卷之风盛行。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
制图:张舰元
之所以有此风气,是因为唐朝科举考试不糊名,谁参加考试都是公开的。这也给了主考官除了试卷之外,评定考生成绩的其他途径,譬如平时的作品、声望等。
因此,为了能够多些及第的可能,考生托人推荐,结交有名望的人,拜谒与考官关系密切的人便成为一种风尚。
除了王维,唐朝的诸多诗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写过行卷诗,佳作也不少。不少人认为,行卷之风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
但唐朝科举制由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而来,发展时间较短,形式并不完善。行卷之风在选拔人才上也有不少弊病,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碍取士的公平公正,容易助生朋党等。
到宋代时,科举考试走向严密,实行糊名、锁院,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家境贫寒的人才也能够脱颖而出。
及第后,王维做了太乐丞,负责礼乐方面的工作。但同一年秋天,太乐署中有伶人擅自表演专供皇上欣赏的“黄狮子舞”,他也受到牵连,被贬出京。
之后王维在仕途中屡遭挫折,在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后,也许是感受到政治环境险恶,他产生退出官场的想法。
年轻时积极入世的“社交红人”,渐渐倾心佛教,退隐山林,与世无争。
制图:张舰元
正是这一时期,王维的创作才华大为显露,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并为后世传颂。
对于一个文艺创作人才来说,对他有益的,也许并不是钻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完)
参考文献
1.陈铁民选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17年
2.王志清,《王维诗传》,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2016年
3.唐,薛用弱,《集异记》,中华书局,北京,1980年
4.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八卷——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之一百二十七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列传之一百四十
7.程国赋,《论唐代逸事小说的成因及其嬗变》,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古代的鲜衣怒马少年,是现代人还爱极了的“少年感”《鹊桥仙·岳云》
湛湛长空,乱云飞度,吹尽繁红无数。
正当年,紫金空铸,万里黄沙无觅处。
沉江望极,狂涛乍起,惊飞一滩鸥鹭。
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这首词十分有趣。它的词牌名---《鹊桥令》,鹊桥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爱情故事。这首词的内容不是爱情故事,却用了这个词牌名来写了一首,描绘一个少年的词。莫不是作者也知道,这样的少年,最是姑娘们爱极了的男孩子的模样?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狂云崩腾,波涛汹涌,鹭鸟们被惊得扑棱着大大的翅膀,尖叫着飞走,战士们举着坚不可破的盾牌,在战场上厮杀,引得黄土遮天。短短几句,把少年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把战争的悲烈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场多么惨壮的战争!
作者想起来,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有少年一般的斗志。这场战争的主角少年,骑着高大威猛的战马,或许是狂风,或许是战士跑过的时候掀起的风,将他的战袍吹得猎猎抖动。敌人一看到这个少年,哪里还敢越界侵犯国土?
只须一句话就将少年的昂扬,少年的霸气,少年的英姿展现得这样有画面感,这才是这首词的精妙之处。以至于后来人对男子的高度称赞,都称“鲜衣怒马少年郎”。
什么是“少年感”
这个流行词,古人是怎么理解的?
我觉得是“一腔热血”。
人们都说年轻可贵,不就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种勇敢无畏吗?在那个年纪的男孩子,天不怕地不怕,来侵犯的敌人都能被他们的气势逼退。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李白也是这样描述少年的:“一呼三军皆披靡。”少年只要大喊一声,战士们都能感受到力量,绝没有打不赢的敌人!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需要的不是“经验”,是少年的“赤子之心”,少年的体力,精力。
这就是“少年感”,不是指少年的英俊长相,是指他们身上的勇敢,果断的气质。早在古代,诗人们就已经对女孩子们心里的“爱情的模样”给出了答案。
现代的人们,依然追崇这样的“少年感”
最贴切的例子,我投去年大火的“哪吒”一票。
这是一个背负天命的少年,却天不怕地不怕。面对烈火雷轰,他还是用调笑的语气骂一句:“去你的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用施耐庵在《水浒传》里面的话来说:“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看似天真无邪,实在是英勇极了!
为什么叫做“少年感”?因为只有少年才敢这样拼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琐事,一个历经沧桑的人,已经很难再抛却包袱搏一把了。人们对“少年感”追崇,其实何尝不是在生活的重压面前,对已经失去的勇气和热血的追思呢?
可并不是说年龄是这份“少年感”的条件,这个反向推理并不成立。
日本的花滑选手羽生结弦就是例子。1994年出生的他,在花样滑冰这个领域里已经是“老人”了。面对伤病和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他勇敢对自己的极限说“不”。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19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大赛男单项目金牌的超级全满贯之一人。这样的成绩,谁人看了不觉得热血!谁不感叹一句羽生结弦是一个充满“少年感”的大人!
大人们缺少这样的“少年感”
生活的挫折,和日渐确定的“无力感”,让大人们放弃挣扎,甘于平凡。也就失去了少年的初心和斗志。有时候我在想,“小鲜肉”能被这么多人喜爱,除了英俊的外貌,他们身上的那股年轻快乐的味道,那份意气风发的模样,会不会才是我们最怀念,最渴望的东西?
我是爱阅读,爱思考的天山灵知。你愿意关注我,一起品味生活吗?
鲜衣怒马少年时——盛唐侠气在诗人的骨骼之上打结
“鲜衣怒马少年时”
诗句出自爱国诗《鹊桥仙·岳云》。
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含义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衣着光鲜,战马驰骋,少年英雄,长缨在手。
《鹊桥仙·岳云》
湛湛长空,乱云飞度,吹尽繁红无数。
正当年,紫金空铸,万里黄沙无觅处。
沉江望极,狂涛乍起,惊飞一滩鸥鹭。
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鲜衣怒马意思是指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这正是盛唐时期那些诗人洒脱飘逸、风流倜傥、豪迈奔放、崇尚自由、侠气贯天的形象刻画!
中国诗歌审美高度与诗歌格局,自屈原以来,诗歌开辟了忧国忧民的具有民族与家国高度的审美意识,后世步其后尘者众,独辟蹊径者有之。这就为中国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家国情怀的基础。不管后期的边塞诗,还是田园风,凡流传千古的,大凡与家国情怀有关。比如王昌龄、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唐代重量级的诗人作品,或大气磅礴,或浑厚深沉,或雄浑激越,或飘逸峭拔,皆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公元713年,李隆基扳倒了太平公主,把年号改为开元,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元盛世的到来。这些意气风发的诗人,秉承天赋,踌躇满志,即将展开他们宏阔高远的诗意人生画卷!
随着开元盛世的到来,大唐之气摧枯拉朽,荡天而下,也构筑起胸怀大志的诗人行侠仗义、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游侠梦。那时,李太白仰天长啸,天门中断、楚江开阔,一位狂放不羁的青年诗人飘然若仙。那时,王维已然别过山东兄弟,手中的茱萸换成了素琴一部,琴音缭绕,却贯天!
他们,便是大唐盛世鲜衣怒马的少年杰出代表,血液奔突在青春的血管之内,血气方刚,气吞山河,舞剑鸣琴,把酒论天涯!这两个几乎同年生同年死的帅哥加才子,此生不曾谋面?或许,他们已经用自己的诗歌,完成了此生的遇见!这或许正符合他们鲜衣怒马、特立独行的个性特点。
早期的王维,并不是禅意十足,却是斗志昂扬,年少轻狂,推杯换盏,游走于王侯将相之间。只有那李白,在杯中许下一道九天的瀑布,许下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许下一座雄奇险峻的天姥山!
只要这两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出现,必定万众瞩目。只要他们提笔,必定侠气贯天!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这四首诗生动的描写了四个场景,一是游侠少年系马畅饮的意气风发,二是入伍出征不惧生死的侠肝义胆,三是驰骋沙场上阵杀敌的雄姿英发,四是得胜归来评功论赏加官进爵的志得意满。
王维这一组诗其实就将游侠人生几个阶段的追求给勾勒出来了,这也反映出盛唐时期整个社会中年轻人的一种昂扬向上,向往着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生命气象。
侠客行
< 唐·李白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由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借用典故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最后写侠客傲骨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淋漓尽致笛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王维《少年行》与李白《侠客行》,风格迥异,却折射出盛唐诗人的游侠梦!鲜衣怒马、携琴舞剑、对酒当歌,何等畅快淋漓,这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然而,我们许多爱好诗歌的人,不知道这段历史,不知道这才是大唐诗歌的鲜衣怒马!甚至不知道如何获取这些宝贵的诗歌财富。
最近 *** 红人,古诗大V怒马则喜欢像写小说一样,编造一些架空的场景,让你分不清是在读武侠小说,还是在读诗。不知不觉把你带入大唐盛世那鲜衣怒马的诗酒年华!
摘录 *** 平台怒马讲鲜衣怒马的精彩一段:
众人望去,说话之人是一位古稀老者,正是名震京城的婉约派宗师,晏几道。
白胡须风摆未定,晏几道手中已多了一柄乌黑琵琶,干枯的老手在琴弦翩然起舞,一首《临江仙》缓缓流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姑娘太美了,来时落花微雨,去时明月彩云。恍惚中,众豪侠如同置身缥缈峰,悟出“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的真谛。
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雅俗共赏,精彩演绎大唐盛世鲜衣怒马的诗人及诗意人生。堪比武侠小说精彩绝伦!
众所周知,唐诗乃中国诗歌更高顶峰!而这段鲜衣怒马的诗意人生,却是盛唐诗歌最血液澎湃、最动人心魄的诗篇。因此,要想写出作品的深度,厚度与高度,就要虚心向盛唐诗人学习,这些古体诗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能名垂千古的诗篇、诗句、意象,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同时必须提高诗人自身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素养与格局,虚怀若谷,养浩然正气。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古今融合,意蕴一体,意在境中、气在意中,才能实现现代诗歌的形与神、意与境的张驰飞舞、纵横捭阖。
2020年,天才怒马的文章最终结集出版,让大家可以在睡前,在案头,更方便地读到他们的文字。这套《鲜衣怒马少年时》一上市就售出6500套,这让无数新华书店汗颜,让电视上大家熟悉的康震,蒙曼等那几个老脸孔也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适GLAS *** AN开季封面,鲜衣怒马少年时,英气逼人《封神之一部》的热度持续发酵,姬发的饰演者于适成为时尚圈新晋“顶流”,开始“刷封”之路。
继《ELLEMEN新青年》发布大片之后,于适又登上《GLAS *** AN格仕》中文版开季封面,带来一组充满格调的新中式大片。
封面上,于适白色休闲西服,内搭裸色T恤,与健硕的肌肉融为一体,面孔阳刚俊朗,应了那句话: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身处水墨画的布景之中,意境浓厚,演绎新中式少年气。
黑色无袖上衣,手臂肌肉线条完美呈现,呈现荷尔蒙的一面。
站在树枝上,身着中式对襟上衣,阔脚裤,鲜活的功夫小子,英气逼人。
身穿灰色呢子中式上衣,搭配黑色裤子和马靴,弓箭已经成为他每次大片必不可少的道具,让人联想到姬发的飒爽英姿。
在平衡木上,单脚深蹲,帅气的pose,呈现专业的功夫底子。
半身特写,眼神清澈,仿佛有遮挡不住的光芒。
身穿牛仔套装,自在地躺在一根树枝上,好似小荷初露,峥嵘毕现,是蓬勃、向阳的锐气。
灿烂的笑容,迷人的眼神,融化每个人的心。
期待于适带来更多好的影视作品。
看了于适这组时尚大片,大家喜欢吗?
杂志、红毯、影视、综艺,多角度解读明星时尚,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谷爱凌、苏翊鸣—鲜衣怒马少年时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在冬奥会的赛场上,谷爱凌飞扬的笑容、苏翊鸣开心的眼泪不仅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魅力,更是传达了年轻一代勇于拼搏、勇于担当、自由奔放的生命理念,他们不仅热衷于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同时快乐地享受这一切,他们努力表达着生命的怒放,把压力和负担藏在蕊里,化为追逐理想的力量和 *** 。让我这个80后的老阿姨不仅无限感慨,更是由衷的羡慕,曾几何时,我们也曾经年少,只是没有鲜衣也没有怒马,只有被动接受已被规划的人生勇气。滚滚长江东逝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供稿丨莆田市纪委监委
摄影丨茅新华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5日电题:啧!佛系诗人王维,竟靠弹琵琶上位?
作者:袁秀月
“出名要趁早啊”,很多人不会想到,张爱玲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诗人王维身上。
制图:张舰元
王维自出生起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更是辞官隐居南山,世人都称,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摩诘为“诗佛”。
然而,在成为“诗佛”之前,王维也曾是“社交达人”,他活动于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经常是王公、驸马、权贵的座上宾。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夜忘尽长安花。”王维被眷顾,不是没有缘由。他写得一手好诗,又擅长书画,更重要的一点,他还精通音律。而这项才艺,也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
制图:张舰元
盛唐音乐繁荣,在唐玄宗时期更是到达顶峰。《新唐书·礼乐志》有记载: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宫廷如此,民间更是形成社会风尚,痴迷音乐者比比皆是。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宁王李宪、岐王李范,都通晓音律,好学爱才。
十五岁时,王维离开山西蒲州,到长安谋取发展,跟现在漂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
不同的是,他在京城的日子很风光滋润。
王维诗画俱佳,17岁时便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快便凭自己的才学博得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权贵中人缘极好。
《旧唐书》中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其中,宁王、薛王更是待之如师友,岐王也非常赏识他。
这么一个“社交红人”,在十九岁又迎来最得意的时刻,他被京兆府点为头名,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
制图:张舰元
风流多才,又得贵人相助,民间的作者们也大受启发,将王维及第润色加工,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唐人薛用弱的小说《集异记》和《唐才子传》中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当时,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名声非常大,据传公主将力荐他成为京兆府的解头。
对于王维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正好也要应举。没办法,他只好将此事告诉了岐王,请岐王帮帮他。岐王心生一计,此事不好硬碰硬,我来为你谋划一番。
王维诗文俱佳,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于是岐王就让王维抄录十首诗,准备一首琵琶曲,五日后来找他。
原来,岐王是要王维以才艺吸引公主。岐王为王维准备了华美的衣服,带着琵琶,一起来到了公主府。
酒宴一开,众多乐官排队进入,但王维却格外惹眼。他正值少年,风姿卓越,立马就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岐王问此人是谁,岐王还卖官司,只说“知音者也”。
于是,公主便令王维独奏。王维右手弹挑,左手捺带,曲子声调哀切,只奏得满座动容。
制图:张舰元
曲毕,公主问:“这首曲子叫什么?”王维答曰:“名叫《郁轮袍》。”
看公主为王维琵琶折服,岐王赶忙说:“此生不止善于音律,诗文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王维将预先准备的诗卷献上,公主翻阅后,大为惊奇:“这都是我平时吟诵的作品,原以为是古人佳作,没想到都是你写的啊。”于是把王维升上客座,以贵宾之礼相待。
岐王惋惜道:“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听此,公主笑了:“管我什么事呢,本来就是他人所托。”回头又对王维说:“你若要取得解头,我为你尽力做这件事。”
于是,公主便召试官前来。当年,王维便被点为京兆府的解头,之后还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与公主助李白得授翰林有相似之处,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演绎出来的,并不足信。
也有人认为,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个故事也有合理性。因为王维确实有音乐天赋,才艺不凡。唐朝时琵琶艺术流行,琵琶也是宫廷乐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器。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一个小故事,王维能从画中乐师的手势,猜出画中人演奏的曲目。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之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旧唐书》
王维的《郁轮袍》,也成为后来杂剧、传奇、戏曲不断演绎的一个故事。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研究,推荐王维的人究竟是谁?
而在不同时代,王维的形象也不同。有人认为,《集异记》中塑造的王维,攀附权贵,请托钻营,便专门为王维翻案,突出其正直、不畏权贵的个性。
“王维读了半世书,靠人中了状元,岂不贻羞万世。”
这是明朝《郁轮袍》传奇中的一句话。
王维及第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单是因为王维,还因为它包含着人们对于文人和科举考试的理解。
唐朝科举考试,行卷之风盛行。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
制图:张舰元
之所以有此风气,是因为唐朝科举考试不糊名,谁参加考试都是公开的。这也给了主考官除了试卷之外,评定考生成绩的其他途径,譬如平时的作品、声望等。
因此,为了能够多些及第的可能,考生托人推荐,结交有名望的人,拜谒与考官关系密切的人便成为一种风尚。
除了王维,唐朝的诸多诗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写过行卷诗,佳作也不少。不少人认为,行卷之风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
但唐朝科举制由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而来,发展时间较短,形式并不完善。行卷之风在选拔人才上也有不少弊病,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碍取士的公平公正,容易助生朋党等。
到宋代时,科举考试走向严密,实行糊名、锁院,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家境贫寒的人才也能够脱颖而出。
及第后,王维做了太乐丞,负责礼乐方面的工作。但同一年秋天,太乐署中有伶人擅自表演专供皇上欣赏的“黄狮子舞”,他也受到牵连,被贬出京。
之后王维在仕途中屡遭挫折,在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后,也许是感受到政治环境险恶,他产生退出官场的想法。
年轻时积极入世的“社交红人”,渐渐倾心佛教,退隐山林,与世无争。
制图:张舰元
正是这一时期,王维的创作才华大为显露,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并为后世传颂。
对于一个文艺创作人才来说,对他有益的,也许并不是钻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完)
参考文献
1.陈铁民选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17年
2.王志清,《王维诗传》,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2016年
3.唐,薛用弱,《集异记》,中华书局,北京,1980年
4.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八卷——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之一百二十七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列传之一百四十
7.程国赋,《论唐代逸事小说的成因及其嬗变》,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