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米是芡实吗,鸡头米是芡实吗有什么副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4 0
春天“湿漉漉”来碗祛湿汤

眼下正是早春时节,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不仅容易患上外感风寒,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也容易在春节蔓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介绍,在春季还表现在天气变化无常上,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广东的“回南天”就此发作。有些长期患有关节疼痛的病人,可能会觉得更加痛苦。

如此天气,与地面、窗户一样潮湿不爽的还有心情,大家更容易感觉到疲惫、郁闷甚至是愤怒。《黄帝内经》中记载,应“广步于庭”,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吸收自然界清新之气,去除体内淤积之气。

郑艳华建议,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顺应春升之气,早春有冬日余寒,可选韭菜、大蒜、洋葱、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可疏散风寒。湿重的食物、水果,如炸花生、烧鹅、烧乳猪、香蕉、芭蕉、大白菜(寒湿)、芒果等不宜多吃。另外,除了煲健脾祛湿汤外,煮粥也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除了为人熟知的薏米红豆粥、淮山粥,还有荠菜粥,取粳米100克淘净,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再加上洗净的荠菜100克,用文火煮至米熟烂即可。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干淮山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制法: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的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余燕红 许咏怡)

江苏无锡:芡实成熟采时鲜

立秋前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谢埭荡村的地产芡实开始采摘上市。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是苏南地区的“水八仙”之一。谢埭荡村内河荡密布、三面环水,由于生态环境好,很适合种植芡实。据了解,谢埭荡村今年芡实种植规模扩容到了500亩,明年该村芡实种植规模将扩大到800至1000亩,还将围绕着湿地生态展开整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篇章。

↑2021年8月10日拍摄的江苏省无锡市谢埭荡村和该村的芡实种植基地。(无人机拍摄)CICPHOTO/高月鹏 摄

↑2021年8月10日,工人在江苏省无锡市谢埭荡村芡实种植基地采摘成熟的芡实。(无人机拍摄)CICPHOTO/高月鹏 摄

↑2021年8月10日,工人在江苏省无锡市谢埭荡村芡实种植基地采摘成熟的芡实。CICPHOTO/高月鹏 摄

↑2021年8月10日,一名工人在江苏省无锡市谢埭荡村芡实种植基地采摘成熟的芡实。CICPHOTO/高月鹏 摄

↑2021年8月1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谢埭荡村拍摄的工人采摘下来的芡实。CICPHOTO/高月鹏 摄

↑2021年8月1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谢埭荡村,工人在展示剥好的芡实。CICPHOTO/高月鹏 摄

编辑:黎颖

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想祛湿吃什么好?芡实比薏米还给力

一直以来,如何祛湿是很多人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就连古人也尤为在意这件事。古有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可见,祛湿对身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实际上,祛湿确实也很重要。湿邪不祛,怎样补身体都无济于事,甚至还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那么该怎么祛湿呢?

一提到祛湿,大家可能首先想到饮食,特别是薏米。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说起祛湿,有一样食物的祛湿效果比薏米更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种食物比薏米更祛湿!

什么食物祛湿效果比薏米更好?答案是芡实。

芡实被称为“水中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极高,因此,不仅中医常用芡实,人们也常将其当作食材食用。据古书记载,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

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芡实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据了解,每100克芡实含有蛋白质4.4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等。

此外,芡实还是健脾补肾的首选佳品。在中医看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如果没有调养好,人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症状。而芡实可起到调节脾胃的作用,脾胃调节好后,人体对补品等的吸收自然就变得很容易。同时,芡实还嫩祛掉体内的湿气,消除疲劳,使身体获得轻松感。

芡实怎样吃才能祛湿?

既然芡实是一种祛湿良药,那么芡实怎么样吃才能真正达到祛湿的作用呢?

做法一:莲子芡实汤

步骤:将莲子与芡实先用水浸泡一会儿,再洗干净,随后把姜切片,取适量猪肉或排骨洗净放一旁。然后将所有的材料放进汤锅,先用大火煲一小时,再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作用。待汤色变得浓郁,用调味料调味即可食用。

做法二:山药薏米芡实粥

步骤:先将薏米和芡实洗净,再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或以上。然后将山药起皮切成片,放入淡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好的薏米和芡实加适量水、米放入锅中煮半个小时,随后加入山药,继续煮20分钟即可调味食用。

每周一药|芡实

芡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又名鸡头子,历版《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为睡莲科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主治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

芡实性平,味道甜涩,是补脾胃更好的食物之一,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同时还有固津的作用,如果脾胃虚弱拉肚子,芡实还有助止泻。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含钙、磷、铁和维生素 B1、B2、C、烟酸及胡萝素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芡实常用于泡茶、煮汤、蒸饭、熬粥。常见菜谱有酒酿鸡蛋汤、芡实米莲子饭、芡实米粥等。由于芡实较硬,应该长时间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 拼音

Qiàn Shí

  • 英文名

SEMEN EURYALES

  • 别名

鸡头米、鸡头

  •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Euryale ferox Sali *** . 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 性味

甘、涩,平。

  • 归经

归脾、肾经。

  • 功能主治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 注意

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三个小动作,教你挑出靓芡实

广东人对芡实都不陌生,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莲、刺莲等,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功效,有“水中桂圆”的美誉,是家庭煲汤常用的食材。比如说这段时间岭南地区溽热难耐,很多人湿困缠身,煲汤时就特别适合放些芡实,利用它祛湿健脾的功效。

那么该如何挑芡实呢?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陈晓庆主管药师介绍芡实的主要鉴别特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芡实有南芡和北芡之分

南芡:也称苏芡,为芡的栽培变种,原产苏州郊区,现主产于湖南、广东、皖南及苏南一带,外种皮厚,表面光滑,呈棕黄或棕褐色,种子较大,种仁圆整、糯性,品质优良。

北芡:也称刺芡,有野生也有栽培,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质地略次于南芡,外种皮薄,表面粗糙,呈灰绿或黑褐色,种子较小,种仁近圆形、粳性,品质较南芡差。

芡实挑选三部曲

一看:看颜色。除去内种皮显白色,有光泽,颜色偏黄的一般为旧货。市面上还有一种是去除了外种皮的白色芡实。

二闻:闻气味。被熏过硫磺的芡实闻起来会有酸味,可能是虫蛀后再加工的,更好不要购买。

三咬:咬质地。芡实富含营养成分,干燥不够容易发霉、长虫。齿咬松脆易碎,为干燥者;若是略带韧性,则为含水分较多者。

总的来说,芡实以身干、无虫蛀、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芡实如何储存?

买回来的芡实应如何储存呢?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华成坤主管药师介绍,芡实更好能密封保存,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芡实由于含大量淀粉,在储存中极易遭虫蛀,如果将芡实与生大蒜按20:1的比例,把生大蒜瓣用纱布包好放置于装好芡实的容器内,即可产生良好的防虫效果。(陈辉 张秋霞)

《本草精荟》:补脾益肾:芡实的功效与应用

芡实又叫鸡头米,和莲子是同类植物,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植物芡的成熟种子,功效与莲子也比较相近。芡实也是药食同源之品,可与莲子、薏苡仁、桂圆等共同煮粥食用,营养丰富,老少咸宜。主产于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收后,烂去外皮,压碎硬壳,取仁晒干或再去掉内皮后入药。用时捣碎。

一、芡实的功效:

芡实味甘、涩,平。归脾、肾经。功效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其特点补脾助运去湿,又偏于固涩,功效与莲子相近,常相须伍用。

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本草求真》:“芡实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使泄泻腹痛可治;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而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玉楸药解》:“芡实固涩滑泄,治遗精失溺,白浊带下之病。”

《本草备要》:“固肾益精,补脾去湿。治泄泻带浊,小便不禁,梦遗滑精,腰膝痹痛。”

二、芡实的配伍应用:

1.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芡实甘涩补脾,兼可去湿,乃治脾虚泄泻之良药。治脾虚久泻,中气不足,或兼肺虚咳喘,常配伍人参、白术、山药、莲子等,即参苓白术散。实为良方,最值学习。

2.用于肾虚遗精,小便不禁,白带过多等证。芡实有益精固精、除湿止带之功,即可做药用,也可做食疗应用,实为佳品。治遗精、滑精,常配伍沙苑子、莲须、龙骨、牡蛎等,即金锁固精丸

若治遗精、尿频、白带过多等证,芡实还常与金樱子同用,即水陆二仙丹。二药皆是补肾固涩之品,金樱子生于陆地,而芡实生于水中,故此得名。

若治小便白浊,芡实还可与茯苓同用,蜜制为丸,盐汤送服,即分清丸。

3.用于食疗养生。可参考莲子用法,常煮粥食,有补脾止泻益肾之功。

三、芡实的用法用量:

芡实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与食用。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食用适量。

麸炒芡实,常用于脾虚泄泻。

汪昂言:“蒸熟捣粉用。涩精药或连壳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10.19下午

#中医实战笔记#

今日食普:芡实(鸡头米)

芡实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种仁。

中国人吃芡实历史久远,全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所以别名也多,鸡头米、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鸿头、水流黄、水鸡头、刺莲蓬实、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等。

芡生于池沼湖泊中,为水八仙之一。其叶贴在水面上,比荷叶大,有皱纹,叶面呈青色而背面呈紫色。芡实茎、叶有刺,花在苞顶,犹如鸡喙,故云“鸡头米”。花苞表皮很多刺,除去外壳,取出里面形状如鱼目的果实。再剥出来的种仁才是芡实。

原产地在苏州的芡实称为南芡或苏芡,以口感软糯香嫩,营养价值高而闻名。由于苏州鸡头米品种及其口感独特,比莲子Q弹,成为当地市民秋季餐桌必备的食补佳品。

苏州周边水网密布,有很久的种芡传统,果实大而无刺,新鲜芡实呈嫩黄色,干燥后呈米白色,口感软糯香嫩。尤其是吴中区葑门南塘或娄葑镇群力村种植的所产,更是抢手优质佳品。

因城市化导致产量越来越少,加工大多依赖人工,剥1斤肉最快的也要2小时,至今无法被机器完全取代。因此供不应求,价格逐年上涨,居高不下。

南芡秋季9月份前后上市,周期只有55天。现在可以真空冰冻保鲜,保存期至少1年。

不过,南芡已经移植于湖南、广东、皖南等地,产量有些增加。江西省余干县是我国目前更大芡实集中连片种植区,2015年被授予“中国芡实之乡”。

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的为北芡,也称刺芡,质地略次,密生刚刺,采收较困难。果肉暗红色,缺乏糯性且难以煮烂,嚼之有残渣,一般干燥后药用或磨粉做米糊。一些奸商将北芡实磨皮打光冒充南芡高价出售。

芡实功能补中益气,益肾固精,除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在我国自古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

最简约的吃法是沸水中清氽,吃的是原汁原味。这种吃法对鸡头米的质量要求很高。太嫩的缺乏质感,老了又显得"粳",还要要绝对新鲜。也可与红菱、白果、银耳等一起蒸煮,熬制桂花羹,或配其他荤素菜肴等。在江南不愁吃法。

鸡头米是芡实吗,鸡头米是芡实吗有什么副作用-第1张图片-

作为食疗,芡实常与莲子肉、山药、白扁豆、茯苓等食物一同食用。著名的八珍糕中即用这几样食疗两用食材。

浙江嘉善西塘古镇又在八珍糕基础上简化,只以芡实粉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做成普通小吃芡实糕,成为当地之一美食。

经流传,江南很多水乡,如上海的枫泾古镇、浙江的乌镇、西溪,乃至扬州东关街等都有类似的桂花芡实糕售卖。

芡的长茎可长达丈余,中间也似莲梗有孔有丝,嫩鲜时可剥皮做菜肴,也叫鸡头菜、芡荷梗。

八月最鲜嫩的一口,吃它正当时

立秋一过,奉行“不时不食”的江南人,狂热的目光立马转向了新鲜上市的鸡头米。

鸡头米软糯清甜的口感,是江南人整整等了一年的鲜味。仿佛只有吃了它,江南的秋天才算开始。

地处富饶的水乡,江南人崇尚的鲜味不止鸡头米,还有菱角、荸荠、水芹菜、茨菰、茭白、莲藕和莼菜。这7种水生美物和鸡头米组成了水八仙,低调清雅,仙气四溢。

鸡头米,水八仙之首,又被称作“芡实”,是整个八月江南人民翘首以盼的美味。吃法简单素雅,只需加清水和冰糖,缀些桂花,兜满一勺喂进嘴里,放肆大嚼,三分弹牙七分软糯,回味清甜。

有些朋友肯定会问:“怎么叫鸡头米这么抽象的名字呢?”其实是因为它的果实是圆球形的,尖端突起,状如鸡头,因此得名。

视频加载中...

点击视频观看茭白三吃的做法

茭白可塑性强,荤素皆宜,相当百搭,清蒸、油焖都很有滋味。

“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几乎贯穿了一整年饭桌的水八仙,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也是属于江南鱼米之乡的独特风味。

你们喜欢水八仙中的哪一种,最喜欢的吃法又是哪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文 | 猪弟

手绘|十一

图 | 刘思宇

特别鸣谢:小婵

“鸡头米”芡实及其心脏病食疗方

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又名鸡头米、鸡头实、水鸡头、刺莲莲实,秋末冬初果实成熟采收。

芡实的品种分为有刺种和无刺种。前者又称北芡实,后者叫南芡实。质量以南芡实为佳。南芡实以江苏产全白色者为佳,故称“苏芡实”。芡实的嫩叶柄、花茎、果实均可食用,价值更高的是种子,药用价值也很大,历来以“益气养神,抗老防衰”闻名。芡实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在日本及中国港澳市场上很畅销,芡实食用大都用生芡实,药用可做些加工,增强其效果。芡实炒用增其温补之性;用麦麸炒则增强其补脾作用;用盐水润后蒸透,可增强其益肾功效。

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两经。具有益肾固精,健脾去湿,益智开胃的功效。《本经》载:“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芡实营养丰富,新鲜芡实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还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主要有钙、磷、铁、铬、钾、镁、锌等及多种苷类有机化合物。

(1)心脏病症见脾肾虚亏,泄泻多尿,遗精遗尿,带多等症:芡实30~6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芡实剥去硬壳,先煮熟(也可用芡实粉)与粳米同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调味即成。早餐或作点心食用。

(2)心脏病症见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芡实、扁豆、山药、薏苡仁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小儿心脏病症见慢性腹泻:芡实、山药各200克,鸡内金6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20克,加水适量煮成糊状,调适量白糖口服,每3次。

(4)心脏病症见脾虚泄泻、久痢,肾虚遗精、淋浊等症:芡实50克,莲子肉50克,蜂蜜适量。将芡实、莲子分别去杂,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沸,改为小火煮至熟烂,食时加入蜂蜜少量调服。任意服食。

(5)心脏病脾胃虚亏,症见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等症:芡实100克,鸡内金30克,白面粉250克,白糖适量。将芡实、鸡内金择净,研细,加面粉、白糖和匀,做成小饼,放锅中烙熟服食,每周2剂。

诗词与中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读《咏鸡头米》,聊聊中药--芡实





别名:鸡头米、鸡头莲等。

来源: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产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湖塘、沼泽等地。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有生用和麸炒用。





芡实作为药食兼用的植物,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以及较多具有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其次,还含丰富的多酚类、环肽类、黄酮类、生育酚类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芡实有抗氧化及抑菌、降血糖、降血压、抗心肌缺血、保护胃黏膜、抗衰老等作用。





材料:山药60克,薏苡仁60克,芡实60克,水适量。

做法:1.芡实、薏苡仁洗净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2.山药去皮, 洗净切成小块或小段;3.将芡实、薏苡仁下锅, 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烧开后转中火熬煮1个小时;4.放入山药,转文火,再熬制30分钟即可。

功效:可健脾益胃、补肾益精、利水渗湿。





<

标签: 鸡头米 芡实 副作用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