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李先生连续几日腹痛,被家人紧急送医。医生初步怀疑李先生是胆囊结石发作,但随后发现其体内还有个2厘米长的寄生虫,最终将结石和寄生虫取出。家人表示,李先生平时喜食生冷食物,认为高度白酒、调料里的酒精醋酸都可杀死细菌和寄生虫,不料竟被感染。
来源: 荔枝新闻微博
鱼生配白酒杀虫?这样吃了30年 男子胆管里长满了生虫我们常说病从口入,科学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两广地区呀,不少人都喜欢吃鱼生,家住广州番禺的街坊文先生吃鱼生就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每次都是一口鱼生一口白酒,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杀虫,没想到从没有杀死自己倒进了医院。
上个月中旬的一天凌晨,58岁的文先生因剧烈腹痛和发热,被家人亲戚送往医院就诊。
一线记者:那么当时文先生来到医院之后呢,就出现了一个急性腹痛的情况。那么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急诊的一个症状,但是医生经过详细检查时,发现了事情并非如此。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就除了问病史之外,也问这个患者吃不吃鱼生,他是经常吃鱼生的。然后入院之后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确诊为是肝吸虫病呃,胆总管结石,急性胆源型胰腺炎。
原来文先生吃鱼生已有三十多年,而且逢亲友聚会,他都要点上几盘切的薄透的生碗鱼片,配上白酒一起大快朵颐。
医生表示,这种饮食习惯很可能就是文先生患病的罪魁祸首。
医生:从我们食品卫生的角度来说是不安全的。因为鱼生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特别是这个肝吸虫。在生食过程中,因为没有高温的消毒,他是不能杀死虫卵呃,细菌、病毒或者是肝吸虫的囊蚴的。
查明病因后,医生首先将文 先生体内的胆总管结石取出,随后再将鼻胆管置入胆总管内,持续引流胆汁,将体内的虫子排出。
医生介绍,根据广东省卫建部门的数据显示,在盛行吃生鱼片的珠三角一带,肝吸虫病感染率很高。所以像文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而网传喝白酒能杀虫的杀虫秘笈更是无稽之谈。不仅不能杀虫,反而还会伤肝。
吃生鱼片蘸芥末就可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了吗?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居民都有生食鱼片的习惯,近年来随着一些日本料理店在许多城市的流行,一些寿司、刺身也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食物。
食用生鱼片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生鱼片是否含有细菌或寄生虫,有人觉得在吃生鱼片的时候蘸上芥末和醋就可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在吃寿司或者刺身时,很多人都喜欢搭配芥末一起食用。芥末的主要辛辣成分是芥末油,芥末油可以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加食欲。的确,芥末中确实含有可以杀菌的成分,芥末油中的异硫氰酸盐具有杀菌作用,能抑制食品中霉菌和其他细菌的生长,但如果食用大量生鱼片时,其抑菌作用也是有限的。其次,芥末虽然有杀菌作用,但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杀死寄生虫。
肝吸虫病是爱吃生鱼片的人群发病率更高的寄生虫病,学名叫做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可以引起宿主一系列的症状,比如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当健康人食用了带有肝吸虫虫卵的淡水鱼虾,就容易感染肝吸虫病。不少患者长期感染肝吸虫后,会出现肝胆系统的病理变化,如肝肿大、纤维化、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等。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容易进展成为肝硬化、肝癌以及胆管癌等<1>。
有一项试验研究了常见的几种调味料和添加剂对离体华支睾吸虫幼虫的影响,结果显示调味品食醋、白酒、青芥末和大蒜汁需分别作用90小时、15小时、8小时和36小时肝吸虫的幼虫才全部死亡。食品添加剂柠檬酸和亚硝酸钠对肝吸虫幼虫有一定作用,但需要常温30h处理才可以使90%以上的幼虫死亡。由此看出这几种调味料和添加剂能够杀灭肝吸虫幼虫,但所需时间较长。而很多人食用生鱼片时往往只是把芥末、醋等调味料当做蘸料,远远达不到可以杀灭幼虫的时间<2>。
杀灭寄生虫幼虫的更好 *** 就是高温处理,在90℃以上的热水中,仅需几秒就可以杀死寄生虫的幼虫及虫卵。不管是在外面的餐厅还是在家中,鱼虾海鲜一定要食用新鲜的,不要让食物长时间放置,容易造成细菌的繁殖。切过生鱼的厨具就不要再接触熟食,避免被细菌或寄生虫污染。
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该避免食用生鱼片,健康的成年人也要注意适量食用生鱼片,不能觉得配上芥末等调味料就可以放心地食用了,当心“病从口入”,长期大量食用生鱼生虾,会极大增加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以前吃过鱼生,现在应该怎么办?参考文献:
1. 黄旭君, 高龙: 吃生鱼片时蘸芥末喝酒能杀菌吗.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1):81-81,共81页.
2. 卫萍: 非热处理对华支睾吸虫囊蚴致死作用及囊蚴组织化学研究. 广西大学; 2013.
科普【以前吃过鱼生,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曾经吃过生鱼片或生的虾、蟹等,并且出现上腹隐痛、腹泻、肝大、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以便对症治疗。如果暂时没有症状,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也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感染科肝病门诊就诊,完善大便常规、血常规、肝吸虫抗体等相关检查。一旦寄生虫抗体检查结果呈阴性,则可放心。万一寄生虫抗体检查出现阳性,也不必太过恐慌,可以感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驱虫治疗。最后值得提醒的是,除了淡水鱼生之外,许多食材未彻底煮熟都可能会携带寄生虫,猪肉要当心猪肉绦虫,牛肉要当心牛带绦虫,海水鱼虾也可能携带异尖线虫。 寄生虫也不仅仅只限于动物身上,生吃水生植物也可能感染寄生虫,像生吃食菱角、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有可能会感染姜片虫。(via 健康有约)
来源: 广东12320
生鱼片到底会不会感染寄生虫?“病从口入”不能马虎!据说!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早在2013年,有媒体报道就指出,青藏高原产的“三文鱼”,就是虹鳟。
而虹鳟如果生吃,感染寄生虫的风险高……
淡水“三文鱼”——寄生虫的重灾区
三文鱼的叫法,是英文Salmon音译过来的,学名叫大西洋鲑。最正宗的三文鱼,来自挪威,所以它常用的商用名还有:挪威三文鱼。
挪威深海区域的水温较低,三文鱼进食少,脂肪消耗多,生长得很慢。 这也使得挪威三文鱼体脂含量低,是做生鱼片的上选。
而色泽和纹理与三文鱼相似的虹鳟,其实也属于鲑鱼,跟正宗的三文鱼算是远房亲戚。
虹鳟成熟之后,体侧会有一条像彩虹的纹路;特别是在生殖期的时候,那个纹路的颜色会非常艳丽,虹鳟由此得名。
虹鳟属于淡水鱼,体内会有各种寄生虫,比如常见的肝吸虫、肺吸虫等,生吃的话,容易使人体感染,引发肝肺以及呼吸道疾病。
三文鱼会携带寄生虫吗?
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诊治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感染病科黄建荣教授认为,如果三文鱼携带寄生虫,其传染的主要为异尖线虫病,如果养殖水域受到污染,感染几率会增加。
异尖线虫是一种属于线虫的寄生虫,通体白色,一端略显暗沉,其生命的循环透过鱼类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来完成。如果误食含有幼虫、未经煮熟的鱼肉,可使用餐者受到感染,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过敏等反应。
“如果是正规途径购买的三文鱼,经过检验检疫严格把关的,一般都经过冷冻处理,这些寄生虫对温度比较敏感,在低温下可以被杀死。”同时,黄建荣教授表示,这种寄生虫病主要在鱼类之间感染,人体感染的几率相对不高,因此大家在谨慎选择的前提下,不必过度恐慌。
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哪些?
在流行病学上,把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指食物本身含感染期寄生虫)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1、肉源性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如曼氏迭宫绦虫病、旋毛虫病、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人肉孢子虫病、猪人肉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等;
2、鱼源性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生食鱼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猫后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异尖线虫病、肾膨结线虫病等;
3、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生食鱼溪蟹、石蟹、中华绒蛰蟹等淡水蟹、蝲蛄等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如并殖吸虫病、日本杯尾吸虫病、新繁睾吸虫病等;
4、贝类源性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生食螺类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如广州管圆线虫病和拟裸茎吸虫病;
5、植物源性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生食附着了寄生虫感染期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如布氏姜片虫病、肝片吸虫病和嗜眼吸虫病等。
如何远离食源性寄生虫?
黄建荣教授表示,食源性寄生虫既然是从食物中来,防范的关键自然是管住嘴,防止病从口入。要遵循两大原则:一冷一热。
一冷
生食海鲜需要谨慎,确保其经过低温冷冻处理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冷冻15个小时,或零下20℃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冷冻超过24小时;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规定,在选购原材料时,将鱼类冷藏于零下20℃24小时,一般能杀死鱼类中的寄生虫。如果未经过冷冻处理,坚决不能生吃,更不能吃现捞的。
一热
食物必须在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
“除了不能吃生的或半熟的螺、蟹等以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肉类也要提防,并注意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等。”黄建荣教授强调。
此外,还应提高自我防病意识,摒弃不良卫生和饮食习惯,比如不吃野生动物,食物加工时将生熟食品的菜板、刀具和容器分开等。
内容结合自:生活与健康报、家庭医生
图片来源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浙大一院综合编辑整理发布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喝白酒配“生腌”,蘸芥末吃“鱼生”。时下一些美食视频会推荐这些生食水产品的 *** 和吃食 *** 。然而,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因 *** 环节的风险较难控制,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此,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消委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生食水产品存安全风险,食用需谨慎。
“生腌”是将活蹦乱跳的龙虾、虾蛄、膏蟹等海鲜用高度白酒腌制后,配上香菜、小米辣、蒜末等调成的蘸料,冷藏一段时间后直接生食,这样的生腌水产品因爽滑鲜甜的口感,备受推崇。“鱼生”大多是选用生的淡水鱼(乌鳢、青竹鱼等)片成片,搭配油盐酱油等调料以及各种配料小菜,拌匀之后直接食用。
但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 *** 环节的风险较难控制,有较大食品安全风险。据了解,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可能引发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风险。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可污染的海产品种类较广,如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我国华东地区沿海水中的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47.5%—66.5%。加工海鲜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高达87.9%。而最常见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品是贝类,如牡蛎、蛤蜊、扇贝等。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低烧等。甲型肝炎病毒易富集在毛蚶、牡蛎等水产品上,进食了生的或半生的被污染水产品则可能感染甲肝病毒。另外,淡水活鱼有感染肝吸虫的风险,生吃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肉易患肝吸虫病,某地视“鱼生”为美食,也是肝吸虫的重灾区。
许多群众会在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过程,会使用酒、糖、盐、芥末、大蒜做配料,以为可以杀菌消毒。事实上,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的时候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多加糖、高盐等办法进行杀菌,这些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杀灭部分的微生物,但远未达到能杀菌消毒水平,还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福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食用海鲜前务必烧熟煮透,不生吃海产品;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会污染蔬菜、碗碟等,加工过程中,生熟、荤素的砧板、刀具、餐具等都要分开使用;各种食品,尤其水产品及熟食,应在4℃及以下的冰箱内密封贮藏。生熟食品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餐饮单位一定要加强冷菜间的管理,以防交叉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就诊记录、化验报告、剩余食品、呕吐物等相关证据,避免因错过更佳调查时机,导致食物中毒无法确诊和 *** 。(记者张文章)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水产品要煮熟!寄生虫在人体寄生会产生致命后果!吃鱼的好处不用多说,强身健脑,易于消化。海鱼鲜嫩,河鱼肥美。小孩吃了聪明,老人吃了易消化。
但是你知道吗?有些水产品里寄生的“夺命幽灵”可以悄无声息深入血脉,游走寄生在你的器官中造成巨大的伤害!
近日,有媒体曝光称家住东阳市横店镇五官塘村的村民何先生买鱼回家刨开肚子被吓了一大跳:他家的鲫鱼肚子里竟然有团很恶心的“面条虫”!
鲫鱼肚子鼓鼓的,像是怀孕了。剖开后发现了一团白色的东西,从外观上看,这团白色的东西长得有点像平时我们吃的面条。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向有关专家了解到,藏在鱼肚子里的不是所谓的面条,而是活物!这个活物就是寄生在水产品里面的寄生虫。
水产品里的寄生虫是什么?
会寄生人类吗?
藏在鱼肚子里的是一种寄生虫,学名叫“舌状绦虫”,因为外表像面条,所以俗称“面条虫”。
一旦知道了这酷似面条的东西竟然是寄生虫,就忍不住令人头皮发麻。且这种寄生虫为人畜共患病,也能够寄生在人体里面,对人类的健康也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当人们食用了被感染的鱼后,幼虫开始在肠内生长。幼虫可在3至6周内长大为成年蠕虫,蠕虫附着在肠壁上,最长可达9米。
绦虫会从感染者体内摄取营养,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和贫血。大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情况下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虚弱、体重减轻等。
此外,除去上面的新闻案例,水产品中常见的另一种寄生虫为异尖线虫。
无独有偶,杭州市民吴女士在超市购买了一袋鳕鱼片,拿回家就在鱼肉内部发现了这种奇怪的线状物体!
市民吴女士:我就怕这个东西是虫子,我用刀把它切开,里面一条长的东西出来了,还有的切开是蜷在里面的,像一个小圈,拉出来就是一条长长的虫子!
对此,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海洋生物领域专家刘广绪说,从形态上看是比较典型的异尖线虫,异尖线虫是一种在深海海鱼身上非常常见的寄生虫类,它一般寄生在鱼的消化道内,并且能够在宿主的体内迁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异尖线虫在人体内部也能存活,会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
当记者询问是否有针对寄生虫的药剂可以快速治疗的时候,专家表示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异尖线虫寄生疾病,异尖线虫可以迁移,从消化器官迁移到其他的器官里去。
为何频频发现寄生虫?
水产品中的寄生虫是个例吗
首先,从品种来说,寄生虫并不会特别“偏爱”某一类品种。
寄生虫多是从别的宿主中的粪便掉入水中从而感染水产品,如异尖线虫的宿主为鸟类,大多是由于感染了寄生虫的鸟类排出含有虫卵的粪便进入水中。
还有曾经震惊一时的福寿螺。
曾经有网友@郑一诺er在网上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因为吃了这个福寿螺,治了半年病,连刚怀上的孩子都打掉了!
原来网友吃的福寿螺里寄生虫寄生在人身体上,最终竟然游走到大脑!
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3000~6000条。如果生吃螺肉,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其具体症状表现为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企业说水产品寄生虫问题
大部分寄生虫都可以靠极高温和极低温消灭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采访国联水产京东自营旗舰店 *** , *** 表示目前没有收到有寄生虫的反馈,并言明无论是撒盐还是蘸芥末都不如煮熟对寄生虫杀灭的彻底。
随后,《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就鱼类寄生虫问题采访了京东生鲜海外直采的 *** 。面对寄生虫是否存在于鱼类中的问题,京东 *** 回复与国联水产的雷同,推荐煮熟杀灭寄生虫。
至于是否大部分鱼类都有寄生虫问题?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丝蠕虫病室副主任戴洋告诉记者,一般海鱼中的寄生虫主要是异尖线虫,体型比较大,肉眼直接可以看到。如果是淡水鱼一般是肝吸虫,对人体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有些生鱼片处理不当,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而高温或冷冻是抑制细菌生长和杀死寄生虫的有效 *** 。
深海鱼有一个标准的处理过程,从打捞上来到市场上去销售,必须要冷冻一段时间,冷冻的主要目的是把虫子冻死。
专家解释,鱼的中心温度冻结至-5摄氏度以下,可以使寄生虫死亡,生化反应停止,达到防止腐败的目的。同样,在6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异尖线虫幼虫存活不足一秒,肝吸虫囊蚴也会在15秒内死亡。
吃水产品,海货比淡水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经了解得知,海水水产品中的寄生虫依附在宿主身上已经适应了海水中的压强,从深海中被捕捞上来压强变化很大,其体内的寄生虫也会受不了剧烈的环境变化而被消灭一大部分。
戴洋介绍,目前中国约有1200万肝吸虫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东北,广东广西地区。有研究显示,淡水鱼可感染的寄生虫种类要高于海水鱼,最主要原因就是淡水水域鱼的多样化程度更高,寄生在这些鱼身上的虫子也更丰富。
对于水产品中寄生虫问题,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对此问题接受采访:“相较于陆生动物,水生动物中能够与人感染的寄生虫很少,但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上市前都必须经过检验,都要求不得检出。”今年广东省权威检测部门专门对包含海水及淡水养殖的260多个三文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寄生虫问题。
不过对于水产品中的寄生虫情况,大家也不用害怕到人人自危,因噎废食。水产品规定在上市前要经过严格的筛检,是可以规避大部分风险的,建议消费者在正规厂家与市场购买合格的水产。
此外,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只顾“原汁原味”而总是生吃海鲜!想要万无一失,一定要把水产品煮熟,保证水产品内部温度高于63°,大部分寄生虫就会被杀死。
特别说明
2018年9月5日,国家网信办为《中国食品安全网》颁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中国食品安全网》成为唯一获得国家新闻资质的中国食品安全中央 *** 媒体。
本号定位为:调查食品安全黑幕,传播食品健康知识。让人民吃得放心!
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请关注转发!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吃生鱼片和寿司可能感染寄生虫,那该怎么吃,才不会被害虫感染?
How to consume sashimi and sushi to prevent worm infection?
东京有一名25岁的女子,到医院说吃了生鱼片(sashimi)之后,她的咽喉都痛了5天了。医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病因,用镜子窥视,在她咽后壁的扁桃体内,发现了一条深色的蠕虫,正在蠕动,有3厘米多长。
经专家们鉴定,这是一种伪地新线虫(Pseudoterranova azarasi),一种寄生性的线虫(roundworm),当人吃了生的或未煮透的海鱼,包括寿司和生鱼片,就可能被感染。
虫子大约有38毫米长,1毫米厚
这类寄生虫,一般停留在胃里面,但以前还发现过一例,患者被感染后,咳出幼虫。
她说吃的是“什锦生鱼片”(assorted sashimi)。
这个病例报告,于7月8日在《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发表,说医务人员用镊子(tweezers)取出虫子之后,她很快就康复了。
病例报告上附有一张图片,可见虫子大约有38毫米长,1毫米厚。
她说吃的是“什锦生鱼片”
这篇文章的作者们,来自位于东京的“圣卢克国际医院”,特别指出,这种寄生虫不常见,人吃了生的或未煮透的海鱼,会被感染。
这种寄生虫,以及其它伪地新线虫属(genus)的物种,可以感染咽喉区域,造成疼痛,麻刺感和咳嗽。
另外有一个智利的病例研究,有3个人在吃了“柠檬腌生鱼”(ceviche)之后,经诊断被这种寄生虫感染,出现了“咽喉麻刺综合征”,包括咳嗽和干呕。据那篇报道说,3人全部将这种寄生虫咳了出来,再没有别的并发症。
“柠檬腌生鱼”(ceviche)
伪地新线虫类,感染胃更为常见,引起腹痛。这种情况下,必须用内窥镜把虫子取出,但报道说,病人偶尔呕出虫子,2008年日本的一个女病人也有这种情况。
这种类型的寄生虫感染,一般发生在沿海地区,在这些地方,吃生鱼片或者生鱿鱼很常见。虽说在日本更为常见,因为流行吃寿司,但大部分人是在家里被感染,而不是在餐馆,因为称职的寿司大厨,是鉴别寄生虫的专家。
不过,将鱼类或者乌贼煮透,或者在吃生鱼之前将其冰冻,就能够杀死这些寄生虫,以及其它隐藏的害人虫。
她的咽喉都痛了5天了
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肉啊鱼什么的不能吃生的,有虫子,脏。不过当我们面对美味的生鱼片时,心理防线常常就失守了……“这蘸了芥末,寄生虫会被杀死”,要么就是“这用的是海鱼,海鱼没有寄生虫”,一边这样安慰自己,一边风卷残云。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微博上就常有生吃水产患病的新闻冲上热搜,比如今天又有了这个病例……
来自微博
那么,调料到底能不能杀死寄生虫?我们吃水产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展开说说。
01
调料,对寄生虫无效
其实我们吃的很多水产里都有寄生虫,但只要蒸煮炖烹炸,把寄生虫彻底杀死,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所谓管你生前闹得欢,整熟都是蛋白质……需要注意的是,生滚鱼片或者涮鱼片如果加热时间不够,则有可能无法杀死寄生虫。
有的吃货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出离愤怒了,凭什么全做熟!有的食材就是生吃才好吃嘛!
所以,就有了很多流传已久的所谓“杀虫” *** ,像什么撒盐、泡醋、浸酱油、蘸芥末,就白酒等等,看起来好像管用,但其实都非常不靠谱。
图虫创意
要知道,凡是能够经消化道感染人的寄生虫,保命手段都很多,不然怎么能从充满胃酸和消化酶还缺氧的恶劣环境下逃出生天,祸害我们的身体呢?前面说的那些调料,接触寄生虫的时间那么短,浓度也无法保证,是不能起到有效的杀伤效果的。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要是时间短了没用,多泡会儿就是了嘛。还真有人做过实验,比如醋泡5个小时确实能杀死异尖线虫幼虫,问题是这么泡出来的生鱼片谁要吃啊!!!
好在对此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像海鱼里常有的异尖线虫等寄生虫,低温也杀得死。零下35℃冻15小时,或者零下20℃冻一周——最起码也要零下20摄氏度冻24小时,这样低温处理过的海鱼,做成寿司、刺身之类的食物是安全的。而那种把鱼现切了放在冰块上的做法,则温度不够低时间不够长,难以起到杀虫作用。
02
海洋水产,也有寄生虫
很多吃货,还常用“海鱼没有寄生虫所以可以生吃”来安慰自己,这可能是很多海鲜经过了前文说的冷冻处理,人吃比较安全,结果带给了我们这样的错觉,事实上生吃现杀海鲜包括鱼、软体动物等等,照样可能染上寄生虫。
其实想想道理也很简单,鱼都能分淡水鱼、海水鱼,寄生虫凭啥不能有海里的品种呢?事实上,做海水养殖的时候,让养殖户们大为头疼的问题,很多都是寄生虫引起的,其中一些寄生虫还能感染人。
其中最常见的能让人得病的,就是异尖线虫(Anisakis)了,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海兽胃线虫。异尖线虫的幼虫长得又细又长像一截白线头,长约1.25-3cm,还会扭来扭去。
图虫创意
异尖线虫幼虫的受害者名单和我们的菜单重合度极高,像什么金枪鱼、三文鱼、鳕鱼、带鱼、乌贼等等都在列。等到这些带着幼虫的动物,被海洋哺乳类吃掉,这些幼虫就能在海洋哺乳类体内发育成成虫,繁殖下一代去感染下一拨受害者,如此循环往复。如果生吃海鱼或乌贼的话,异尖线虫的幼虫就有机会进入我们的体内。
图虫创意
异尖线虫幼虫可以将头钻入胃壁,令人疼痛难忍,如果没能及时清理,还可能形成胃黏膜嗜酸性肉芽肿,发展成慢性胃异尖线虫病。好在,虽然我们也是哺乳动物,但跟这些线虫的最终宿主还有挺大差距,因此它们多数在人体中长不大,在成虫前就会死掉,不小心吃了线虫被感染的风险相对较小,主要引起腹痛、腹泻或过敏。
此外,一些裂头科绦虫的幼虫也会感染海鱼,如果烹饪不当没有杀死这些幼虫,人吃下去,这些幼虫就可能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导致人出现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因为虫体较多堵塞肠道或造成肠穿孔。
总的来说,海产品里能够祸害人的寄生虫,主要以线虫为主,而淡水水产品上的寄生虫,花样可就多多了。
03
淡水水产,更不能生吃
淡水水产里,能感染人的寄生虫更多,但由于中餐往往以熟食为主,所以不很常见。但近年来由于部分商家开始开发出生鲜吃法,这类病例有了增加的趋势,这里只能挑其中几种简单介绍一下,你要看了以后还打算吃淡水生鱼片什么的那算我输……
先说说肝吸虫(即华支睾吸虫,见下图),它是常见的淡水鱼寄生虫,它的幼虫,能寄生在鲤鱼、青鱼、草鱼这样的常见鱼类以及淡水虾身上。如果感染人,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致死。
图虫创意
还有一种叫做颚口线虫的寄生虫,幼虫能够感染鳝鱼、泥鳅、黑鱼等鱼类,人如果不小心吃下肚,就会出现发热、胃痛、呕吐等症状,不仅如此,幼虫还会在人的皮肤浅层缓慢移动(电影《木乃伊》都看过吧,类似里面圣甲虫袭击人的缩微放慢版……)。患者除了起皮疹,还会发现皮肤上有个肿包,过一阵子这肿包却跑到别处去了……稍微想想就知道,这个滋味绝不会好受,更要命的是,内脏甚至大脑、眼球等处,颚口线虫也能钻进去并引起严重后果。
好在,颚口线虫病并不多见且容易预防,而且2017年一项研究中的16例患者里,多数都吃过生的鳝鱼、泥鳅,其他的患者也多是经常吃爆炒鳝鱼、泥鳅,不排除没有做熟的情况。所以只要我们稍微管住嘴,别去尝鲜所谓的“冰鳝片”之类的生吃菜品,确保鱼熟了再吃,与这种病就基本无缘了。
淡水鱼身上寄生虫不少,那河蟹什么的行不行呢?
肺吸虫,幼虫可以感染螃蟹、小龙虾、淡水螺,如果没做熟,人吃了就有可能感染,虫在人体内游走,可能导致发热、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过敏等问题,如侵害肝脏,还可能引起肝硬化。如果寄生在了脑部,就有可能损伤人的神经、导致癫痫、瘫痪、视力减退等问题。
而管圆线虫能够感染淡水螺类及鱼类,感染人的话可能导致脑炎或脑膜炎。非洲大蜗牛,就是广州管圆线虫的常见宿主,千万别捡回家吃也不要碰,因为接触也有较低的可能因为皮肤黏膜被幼虫突破受到感染。
图虫创意
总结一下,用调料浸泡杀寄生虫效果非常不确定,不要碰运气。此外,海鱼也有寄生虫,所以如果要吃鱼生,要挑选正规的店,这样安全更有保障。最后,千万管住嘴,旅游也好探店也罢,不要为了好奇随意尝试生食野味。如果没扛住诱惑,吃了生东西后出现身体不适,就诊时要告知医生你吃了什么,以便让医生更好地做出判断。
作者 | 丁 崝
审核 | 陈胜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 研究员
参考资料:
朱彦祺, 周新丽, 张永年,等. 水产品中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马安, 王越, 刘晓龙,等. 颚口线虫病1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张双灵, 周德庆. 水产品中寄生虫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Nawa Y, Hatz C, Blum J. Sushi delights and parasites: the risk of fishborne and foodborne parasitic zoonoses in Asia. Clin Infect Dis. 2005 Nov 1;41(9):1297-303. doi: 10.1086/496920. Epub 2005 Sep 22. PMID: 16206105.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头皮发麻!广东一男子体内惊现大量“瓜子”活虫,只因吃了……这习惯很多人都有不少广东人爱吃鱼生
一口一个鲜
但也因为好这一口
广东地区肝吸虫病发率
一直居高不下
近日,广州番禺的文先生就不幸中招了!
1
男子深夜因腹痛被紧急送医
“医生救我,我肚子好痛。”近日,番禺文先生因急性胰腺炎剧烈腹痛,半夜被送往广东祈福医院。
检查发现,文生患有急性胆源型胰腺炎,胆红素一度高至109umol /L(正常值17.1umol /L)。
而令人意外的是,治疗过程中医生竟从其鼻胆管里引流出数十只瓜子样的“活虫”,有的甚至还在窜动。
消化内科医师刘海燕询问他是否有进食淡水鱼生史,文生非常兴奋地回答道:“当然有,我们这边的人都很喜欢吃。”文先生说他吃鱼生的习惯已经有30多年了。
文先生称,他是淡水鱼生爱好者,时不时就来几盘“捞起”。
刘海燕提醒他:“您知道鱼生有寄生虫吗?”文生不以为然:“没那么玄乎,我身边那么多吃鱼生的,都没见有什么事。”
2
头皮发麻!
胆汁引出“瓜子”样活虫
第二天,文生忽然大声呼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我头皮都麻了!”只见其鼻胆管内,数只椭圆形、“西瓜子”大小的虫体随着胆汁流出来,有的甚至还在窜动。医生向他说道:“我想你以后估计不敢吃鱼生了。”
广东祈福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宋鸿介绍,就是这些从鼻胆管中引流出来大量像瓜子样的东西,令文先生腹痛难忍。“虫子是几毫米的,有些是黑色有些是黄色,喂得还挺肥”。
文生体内引出的肝吸虫体(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原来,这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当人们吃了卫生不达标、或未熟透的生鱼虾时,它便悄悄潜伏进人体。医生介绍,肝吸虫可以导致胆管炎、胆管结石、肝损害,严重的还会引起胆管的恶性肿瘤,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文先生说每逢亲友聚会,他都要点上几盘片得薄透的生皖鱼片,再跟油、姜丝、葱丝、荞头丝、薄脆片等捞起,软滑生香,停不住口。
为排出体内虫子,医生为他持续做鼻胆管引流,同时每日口服护肝药和“驱虫药”。后续2天,每天都有很多瓜子仁般大小的肝吸虫体从文先生鼻胆管里引流出来,有的还在缓慢游动着。
直至第3天,管内才没有了虫子的踪迹,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也下降至正常值,观察无恙后出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次真的被吓到。”连续几天看着寄生虫尸体从体内引出,文先生懊悔不已:“头皮都麻了!以后再也不敢吃鱼生了!”
3
误区:
白酒、酱油、芥末等“杀虫秘籍”不管用
“其实我们也听说鱼生里有寄生虫,所以圈子里流传着一套‘杀虫秘籍’。”文生说,这些年来,他便是按“秘籍”一口鱼生一口白酒,抑或沾着姜葱蒜吃,以为能把虫杀死,没想到还是中招了。
宋鸿特别指出,市民对肝吸虫病存在认识误区。“白酒杀不死肝吸虫,反而加重肝脏负担。”另外,肝吸虫的囊蚴的抵抗力比较强,酱油、芥末、葱姜蒜等调味料、佐料也根本无杀虫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被带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污染过的砧板、菜刀、盆子,再接触其他肉菜,其他肉菜也有可能会被污染。
提醒:远离肝吸虫,牢记这三点
肝吸虫主要寄生在胆管,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及肝癌等。祈福医院消化内科宋鸿主任也再次提醒市民,拒绝肝吸虫需做到以下三点:
1、少吃、不吃淡水生鱼和未熟的鱼虾:食用水产品时,注意彻底加工煮熟,特别是用作熬粥和涮火锅的鱼片,更要注意适当延长烹煮时间,保证完全煮熟。只有在90-10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彻底杀灭肝吸虫。
2、刀和砧板要生熟分开,不可混用:至少,切过生鱼的刀和砧板应彻底刷洗。洗鱼、抓鱼后要洗手,处理鱼的过程中,不要用手拿熟食。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也要洗刷干净。
3、及时就医:有进食鱼生史的市民,建议到医院查肝吸虫抗体及便虫卵,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寻求治疗。
来源:综合广东祈福医院、南方卫视-城市特搜、南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