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淡水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全国境内大小水域淡水鱼类共有1050种,一共分属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
而最为贴近生活的当属青、草、鲢、鳙,这四大家鱼了!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家鱼,更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养殖,且出鱼率高,产量大。
但是,虽然贵为家鱼,青草鲢鳙这四种鱼对于大众而言,它们在市面流通的也仅仅只有几斤到十几斤不等。相比养殖到市场流通,这四大家鱼在自然水域的野生状态,那个体绝对会令无数人为之惊叹。
如果条件允许,四大家鱼在自然水域自由成长,分别能长到多大呢?
?青鱼百斤很轻松!
青鱼,作为四大家鱼之首,其不论个体,还是生长速度,都是老大级别的,这毋庸置疑。
青鱼,又称螺蛳青、青皖、青混子;体型呈圆筒形,普通个体体长可达150厘米,体重能达到70千克;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喜静不活泼。其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螺蛳、蚌、蚬、蛤等,偶尔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
青鱼在幼鱼时,主要的食物来源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小虾,小虫。而一旦青鱼的喉石长成,那也就是它成长速度飙升的时候,这时的青鱼就可以利用喉石的硬度,轻松碾碎水底的螺蛳、蚌、蛤等壳类生物,从而享用美味的螺蚌之肉,而这类生物能够为青鱼提供超高的动物蛋白,加速其生长速度。
而一条中成年青鱼,它一天的觅食量相当于其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一,如此之大的食量,长的能不快吗!所以,一旦青鱼有足够的食物来源,青鱼体重突破百斤真的很简单!
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年来,有记载在内的青鱼体重记录都有哪些:
2015年10月,千岛湖渔场的工作人员捕获一条“青鱼王”,体长175cm,胸围135cm,体重将近180斤。
2021年9月,有钓友在富春江捕获一条巨型青鱼,体重约为200斤,可惜上岸后当场被宰杀,只为取出青鱼石。
2021年夏季,武汉木兰湖正式开渔,捕捞季长达3个月。期间,一条巨型青鱼被渔民捕获,经测量体长达到了150cm,体重超过140斤。
而?目前?国内?更大?青鱼?记录?,那就是?,2005年在南京金牛湖捕获的一条青鱼体长达到了186厘米,重量有218斤,据说大约活了40岁左右。如今?,该?尾?青鱼?也?被?做成?标本?,摆放?在?博物馆?供人?参观?!
其实,青鱼虽贵为四大家鱼之首,但是,其年产量却是垫底状态:
根据2018~2019的渔业统计年鉴,青鱼的实际产量不足70万吨,远低于草鱼的550万吨,鲢鱼的380万吨以及鳙鱼的300万吨。更让人意外的是,外来罗非鱼的产量甚至都达到了160万吨,比青鱼产量的2倍还要多。
青鱼的如此现状,最主要的原因出在这点方面:之一,食性大,食物来源缺少。毕竟在自然水域中,螺蛳即便繁殖能力再强,也经不住青鱼这种大胃王的摧残。
第二,生长周期长,青鱼的养殖周期特别长,在温暖的南方,都需要4~5年才能发育成熟,而在温度更低的北方则需要6~7年时间,时间成本太高,养殖成本也就更大,投入太高!
所以,也因为如此,青鱼虽是家鱼之首,速度也无法达到其他几种鱼类的产量。
青鱼个体如此大,那么,同为家鱼的草、鲢、鳙鱼个体更大又能达到多少?
草鱼30斤都很难得,鲢鳙能长到300斤?
虽说四大家鱼的个体相对其他养殖鱼类要大上许多,但是,也不都是能在个体上达到青鱼的程度!
就是比如草鱼,作为家鱼里,市场接受能力更大的鱼,不仅因为肉质鲜嫩,且养殖效率高。但是,真正论起个体大小,估计草鱼的成年个体在家鱼之中,也只能是垫底的存在!
草鱼作为?常见的大型淡水鱼类,普通?的?个体通常?在5~10千克左右,体长?1米?左右?。(传言?,草鱼??更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体长可达2米?。)但是?真正?超过20千克的草鱼极为罕见,事实上草鱼个体普遍都在10千克以上?的?都是?不容易?的?。
草鱼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自然条件下1龄鱼可达1.5千克,2龄鱼可达3.5千克,3龄鱼可达5千克,4龄鱼可达7千克,5龄鱼可达7.5千克以上,其中尤以2~3龄体重增加得最快,而?真正?到?了?10千克?以上?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被?无限?压缩?,所以?像?那些?几十斤?的?,几乎?就是?需要?它们?小心翼翼的?生存?十几?二十?年?才能?长到?。
?在前几年,云南就有一位钓友,钓获了一尾体重50多斤的“巨草”,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评论说,这尾草鱼不算大,他还见过有100多斤的草鱼,就在长江!
说起来,确实令人无法相信,100多斤的草鱼,它的活多久,据记载,草鱼的更大生存寿命在40年左右,条件好的最多能达到50年。而越大的鱼,生长越慢,甚至可能是几年长一斤,100斤,真的无法想象!
接下来就是家鱼的后两位了:鲢鱼、鳙鱼!
鲢鱼,作为四大家鱼产量第二的鱼,其自身在我国的水域中也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不仅扮演着水中“环卫工”的角色,同样也是多地,以鱼养鱼的生产者。
鲢鱼的普遍寿命在10年左右,超过10年的很少,比如某些大型的禁捕水域可能存在。鲢鱼成鱼个体在30到40斤左右,普遍个体在5~10斤,20斤以上就很少了。
不过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知在记的,也就只有查干湖冬捕抓获过一尾50多斤的鲢鱼,当时是作为“头鱼”拍卖了!
作为淡水“清道夫”的另一位,鳙鱼却是传言最多的鱼。
鳙鱼作为四大家鱼最后一位,它的存在就和它在水域里的存在是一样的,那就是扫尾工作,利用它的超级大嘴,过滤掉水中的微小生物,以此来提高水的质量!
鳙鱼,常见的个体一般在5到10斤,这也是市场接受范围更大的个体。但是,如果说在条件达到的自然水域,鳙鱼的普遍个体在30~40斤左右。
但是,鳙鱼也是除青鱼之外,理论个体能达到百斤以上的鱼,这不有图有真相:
湖北的一个人工湖里,出现了一尾花鲢王,体长和成年人差不多,体宽超过普通成年人,据目击者称“重量应该超过100斤了”。
而同样出现百斤鳙鱼的,那就远在美国,也曾发现一尾体重达到114斤的鳙鱼,最后根据其个体推测,这尾鳙鱼至少生活了20年以上!
不过有关鳙鱼的,倒是还有一个传言,长江支流“巨型水怪”之说。早在2014年,长江支流石笋河段,有目击者曾发现一尾体长在3米左右的鲢鳙。而据相关专家表示,如果真有此体长,那么这尾鲢鳙体重也可能有300斤左右。当然,这只是传言,至今事实无从考证了!
?总结
青草鲢鳙不愧有四大家鱼之称,每一种不论在个体,还是受众程度,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淡水鱼类而言,四大家鱼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民经济。
但是,具体说,这四大鱼,到底个体更大能长到多大,相信也只能是以后巧合凑成才能知晓。不过,就目前能够突破单尾记录的水域,相信长江应该会是全国最右希望的地方。毕竟,十年禁渔只是之一阶段,十年也能让很多本就很大的鱼,能更近一步。
我是阿峰,喜欢的点赞,关注,谢谢大家的阅读!!!
鲢鯒鱼其实是两种鱼,差别还很大,钓友们别再混淆了整个冀南区域这几天连着下大雨,过个周末也不能出钓。考虑到夏季正是垂钓鲢鯒的大好时机,于是就在家就写写鲢鱼和鳙鱼,对于这两种鱼很熟知的钓友就可以翻篇过去,省略不看以下内容了。
国内的某钓鱼大师擅长钓鲢鯒鱼,于是得了一个并不是贬义的外号“X鲢鯒”,近段时间他发布了很多钓鱼的视频,尤其是去“盘”鱼老板,收获了千万粉丝,成为了网红。
这里说的鲢鯒鱼其实是两种鱼,很多新钓友对这一概念模糊,就是很多老钓手如果让他说出鲢鱼和鳙鱼的区别,也只能道来一二,却道不出三四,下面我来普及下鲢鱼和鳙鱼知识,钓友们别再混淆了。
知道我国四大家鱼的钓友就能知道鲢鯒鱼是两种鱼,因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分开的,之所以平时我们说成鲢鯒鱼,是因为这两种鱼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在体型上很相仿,又都是中上层鱼,都喜食雾化饵料,垂钓这两种鱼的 *** 几乎没什么区别。
但如果细究还是有很多差别的,下面我把他们之间的差别详述给大家:
首先是学者对这两种鱼定义的属类不同,鳙鱼是鳙属,鳙种鱼类,而鲢鱼是鲢属,鲢种鱼类。虽然同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鱼类,但如果对它们展开研究工作的话,还是要分开进行的。
其次,他们的体貌特征是有区别的,鲢鱼两侧及腹部为白色,腹部有棱角,背部为青灰色,无斑纹。而鳙鱼体侧上半部为灰黑色,腹部为灰白色,无棱角,两侧有花斑。
另外,它们的鱼头都比较大,但鳙鱼的鱼头更大且肥,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鲢鱼的鱼头没那么大,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左右。
再次,他们虽然都是滤食性鱼类,喜食雾化性食物,但鲢鱼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而鳙鱼则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这样就导致他们身体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鲢鱼肌肉中含有的蛋白质要比鳙鱼少,但鳙鱼肌肉中脂肪以及胆固醇含量要比鲢鱼高,还有就是鳙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
最后,我们来说说人类喜食两种鱼的部位不同,鳙鱼相对鲢鱼头大而肥,并且头部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材料;鲢鱼的头部虽然不如鳙鱼受人青睐,但它腹部肌肉软嫩且细腻,很多人喜食鲢鱼的这个部位,唯一缺点是肉中的小细刺太多。
另外普及一个鳙鱼小知识,鳙鱼又叫大头鱼,但在我国叫大头鱼的不仅仅是鳙鱼,还有一种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扁吻鱼,这种鱼因各种原因频临灭绝,我国早在1988年就把它列入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同大熊猫一样珍贵,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所以我们在谈论起鳙鱼叫大头鱼时,别忘了扁吻鱼也叫大头鱼。
我们古人留下的钓鱼谚语很多,其中有个“春钓翁鱼夏钓鲤,黄梅季节钓白鱼,夏秋之间钓窜条,冬季收竿莫下钓”,其中的“翁鱼”有的钓友认为是指大头鱼。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叫做大头鱼的鳙鱼在春季垂钓并不占优势,于是很多钓友便认为“翁鱼”是指扁吻鱼,我也确定不了正确与否,万能的钓友们,您认为呢?
前言
导读:酷似草鱼的4种鱼,真有人分辨不出来,资深钓友也未必全认识
到了年底了,各地的菜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特别是农村的集市上,各种年货也是越来越丰富了。
其中鱼类就是年货市场上的“抢手货”,因为在南方很多地方,到了年底都会“干塘”。
就是把养了一年甚至是几年的鱼塘的水放干了,然后把鱼全部捕捞上来售卖掉。
而这个时候,也是一年中在集市上所见到的鱼种类最多的时候。
大家对于草鱼应该很熟悉,这可是我国四大家鱼中知名度更高的一种鱼。
但是在淡水鱼中,长得和草鱼相似的鱼也有不少。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介绍4种酷似草鱼的鱼。
它们因为长得太像了,不懂的人就常把它们误认成草鱼,就连一些老钓友也未必能分辨。
青鱼
你知道在我国民间常说的“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鱼吗?
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家鱼分别是只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其中青鱼是四大家鱼之首,而且还长得像极了草鱼。
有些人会质疑,青鱼怎么可能是四大家鱼之首呢?平时在生活中都很少听说,或者是见到青鱼。
事实上确实如此,如今青鱼的名气是大不如前了,因为养殖它的人也很少了,在市面上这种鱼也不常出现了,自然就不如草鱼的知名度高了。
青鱼也叫乌混、黑混、乌青等,这是一种像极了草鱼的鱼,也常被人当成草鱼。
但是青鱼却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它们更爱吃螺蛳、蚌等有坚硬外壳的水生生物,所以也叫它螺蛳青、螺蛳混等。
相比于草鱼而言,青鱼的体色更深一些,体色主要是青灰色的,尤其是背部颜色深,而各鱼鳍也是黑色的。
并且青鱼的体型更粗壮,近似圆筒形,腹部也是圆鼓鼓的。所以从这些也是很容易区分的。
另外一点就是价格方面相差较大,青鱼的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价格也要比草鱼贵上不少。
军鱼
估计不少人都没有听说过这种鱼了,但是它在钓友圈却是一种“网红鱼”,还被钓友称之为“淡水之王”、“水中精灵”等。
军鱼在民间也叫它坚鱼、黄娟鱼、砖鱼,光眼鱼、粗鳞鱼等等,它的学名叫光倒刺鲃,是鲤科倒刺鲃属淡水鱼类。
军鱼长得也很像草鱼,但是它的鱼鳞更为粗大,并且个头也不如草鱼大,一般也就几斤重而已。
不过军鱼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高,只在水流清澈且没有受到污染的一些河流、深潭中才有。
这种鱼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却力气大,这也是它被钓友称之为“淡水之王”的原因。有钓友说,如果是同等重量的军鱼和鱤鱼来较量,军鱼会更胜一筹。
目前野生的军鱼已经十分少见了,可是养殖的成本也高,所以这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可不便宜。
鲮鱼
北方的钓友们可能不知道这种鱼,但是如果你爱吃鱼肉罐头的话,就应该吃过它。像很多超市里面的鱼肉罐头,基本就都是用鲮鱼为主要原料的。
鲮鱼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淡水鱼类,它也叫土鲮、鲮公、雪鲃等,这种鱼长得像草鱼,但是身体不如草鱼粗壮,侧扁,腹部圆,无腹稜,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
尤其是在体色上有较大的区别,鲮鱼的上部是青灰色,而腹部则主要呈银白色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有两种外来的鱼类,它们长得也很像我国的土鲮鱼,甚至很多的资深钓鱼也是傻傻分不清。
它们就是麦鲮和泰鲮,尤其是卖鲮鱼,在引进我国养殖之后,一大部分就逃匿到了野外,并且适应了国内的生长环境。
目前在长江、珠江的一些水域都已经大量分布了,被钓友们称之为“水中一霸”。
只因麦鲮鱼虽然是入侵物种,可是适应性和繁殖能力都比我国的土鲮鱼更强,它们早就已经“反客为主”了。
鲻鱼
笔者之一次在广州见到这种鱼的时候,就把它当成了草鱼,问了当地的人才知道这种鱼叫乌头,或者是乌鱼,乌支、九棍、葵龙等,它的学名叫鲻鱼。
鲻鱼是鲻科鲻属的淡水鱼类,它们的体型很像草鱼,个头是中等大小,头部、背部是青灰色的,而腹部也是白色的。
但是鲻鱼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在水温12-35℃的环境中生活,如果温度低了就容易死亡。所以鲻鱼主要是分布在南方的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
这也就注定了,鲻鱼不仅可以在淡水中生长,也可以在咸淡水,甚至是在咸水中生活。
别看很多人都不认识鲻鱼,可是它却是我国南方沿海咸淡水养殖的最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结束语
当然了,长得像草鱼的鱼类还有不少,比如西南地区才有的青竹鲤,长得就很像草鱼,只是这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小众的鱼类,如今野生的更是十分罕见了。
除此以外,还有赤眼鳟也长得非常像草鱼,它也叫“红眼草鱼”,只因这种鱼的眼睛上缘有红斑,有些地方也叫它红眼鱼、鳟鱼、参鱼等。
年底了,农村鱼市也热闹起来了。如果你去集市买鱼,就会见到好些鱼长得非常的相似。也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了,所以很多人也是根本分不清楚。
再加上好些鱼不是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而且近些年在市场上也罕见了。所以即便是一些老钓友,也未必能全部认出来,或者是懂得如何区分它们。
各位网友们,以上这些长得像草鱼的鱼,你们认识几种呢?还知道哪些酷似草鱼的鱼呢?欢迎大家补充,让我们一起来涨涨见识吧!
码字不容易,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转发、分享,顺便点个关注,谢谢大家了
(图片来源 *** ,仅供参考,侵权可删除!)
它是四大家鱼之一,嘴里含宝石,生长快个头大,如今却少有人养殖前言
导读:淡水鱼中的“奥尼尔”,嘴里含宝石,生长快个头大,却逐渐被遗忘
昨天写了一篇介绍“四大家鱼”的文章,指出来了草鱼、鲢鱼、雄鱼“花鲢鱼”和青鱼是四大家鱼。
其中有人就指出来我这“四大家鱼”有问题,还说青鱼根本就不是四大家鱼,真正的四大家鱼应该是“鳙,鳊,鲩,鲮”。
之所以青鱼不是四大家鱼,他还给出了解释。那就是这种鱼是古人在养鱼的时候,特意会放几条进去,就是因为青鱼是一种杂鱼,它很爱吃螺类。
在鱼塘里面螺类会吸走鱼塘里面大部分的营养,这样对于鳙鱼、鲮鱼的生长影响非常大。
这里我想说一下,青鱼真的是四大家鱼,大家就不要再抬杠了。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对“四大家鱼”有误解,只因现在青鱼养殖的很少了,它也逐渐被人遗忘了。
甚至还有不少人不认识青鱼,实在是可惜了。
“四大家鱼”的王者
在四大家鱼中,青鱼曾经是“王者”一般的存在,并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一直都是四大家鱼之首。
记得在小时候,每当进入腊月以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腊肉腊鱼了,其中绝大多数的家庭都会咬咬牙购买一条青鱼。
只因青鱼是腌制腊鱼的更佳选择,它的个头大,鱼刺少,并且还没有什么腥味,用它腌制的腊鱼,口感非常的好。
到了春节,或者是家里来客人了,青鱼腌制的腊鱼就是上好的“下酒”菜。
现在也有一些钓友们,把青鱼比作是淡水鱼中的“奥尼尔”,这个比喻确实很贴切。
淡水鱼中的“奥尼尔”
奥尼尔在篮球场上是王者,他个头大,力量大,并且技术很好。而青鱼也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青鱼和草鱼相比,长得虽然相似。可是青鱼之所以被称作青鱼,就是因为它的体色主要是深色的,这也是和草鱼在外观方面的主要区别。
其次,青鱼的生长快,个头大。青鱼和草鱼的生长都很快,但是等到青鱼长出来了青鱼石以后,它就开始大量捕食螺蛳、蚌等带壳的水生生物了,生长速度方面青鱼也是遥遥领先草鱼的。
同时个头方面,也要优胜草鱼,在历史上捕捞到的更大的青鱼有100多斤一条,这样的大块头真的很少见。
最后,青鱼的力气很大。都说爱吃肉的人力气大,这一点一点不假,草鱼的个头虽然也大,但是它的力气远不如青鱼。
许多人爱钓青鱼,就是想要和它较量一番,尤其是在上钩那一瞬间,青鱼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另外青鱼的肉质和营养方面也很突出。青鱼的个头大,肉质厚且嫩,味道十分的鲜美,并且它基本都是大刺且少,不仅身大魁梧是淡水鱼中的奥尼尔,更是淡水鱼中的上品。
如今却逐渐被遗忘
但是,为何如此优秀的淡水鱼种,如今却逐渐被人遗忘了呢?
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青鱼的养殖周期偏长,养殖成本太高了。因为青鱼虽然生长快,但是前面的生长很快,尤其是之一年的生长很慢。
这个时期因为还没有长出青鱼石,这是青鱼能够吃掉螺蛳、蚌等带壳类动物的法宝。只有长出来了青鱼石,它开始大量吃肉了,长得才快。
所以养殖青鱼,一般都要3年左右才开始销售。个头太小了,养殖户不划算,还没开始大量长肉就卖掉,他们肯定不愿意。
可是等到3年的时间,市场价格不好预测,养殖的成本也很高。并且青鱼的个头实在太大了,在市面上随便一条都要十几斤,而一斤都要上市元,价格有点偏高。
因此现在很多的养殖户都不愿意养殖青鱼了。基本都是在养鱼的时候,少量放几条进去,只有极少数的渔民才会规模养殖。
结束语
时至今日,现在青鱼在市面上非常的少见了。我也认为再把它称之为“四大家鱼”有点过时了,现在像鲤鱼和鲫鱼这些小型的鱼类,养殖的成本低,养殖周期短,再加上产量高,所以在市面上的养殖户众多。
如果现在再排一个四大家鱼,我认为草鱼、鲢鱼、鲤鱼、鲫鱼要更加准确一些,你认为呢?你家乡养殖青鱼的还多吗欢迎大家留言!
四大家鱼中的鲢鱼,价格便宜买的人少,为何还有不少养殖户养殖?导读:四大家鱼中的鲢鱼,价格便宜买的人少,为何还有不少养殖户养殖?
文/农夫也疯狂
这几天的天气非常热,也可能是因为前天突然升温的缘故,在我们这附近几个村子,几天前就出现了大面积鱼塘死鱼的现象,走在马路上,远远就能看到鱼塘上面有白花花的一层死鱼,看着实在是可惜。村里不少养鱼的农民说,这可能是因为气温突然上升了,水中缺氧导致的。笔者村里的几口鱼塘,也死了不少鱼。笔者也去看热闹了,发现死的都是大鱼,像草鱼、鲢鱼这些死得多,并且都是个头很大的死掉了。当时笔者就有一个疑惑,鲢鱼的价格虽然便宜,但是购买的人很少了,为何很多的养殖户还要坚持养殖鲢鱼呢?
鲢鱼在我们这里就是指白鲢,它和草鱼、青鱼、鳙鱼一起并成为四大家鱼,在我国的养殖历史悠久,并且养殖的范围非常广。这种鱼的个头是四大家鱼中较大的了,其生长也是比较快的。小时候条件差,一般吃的最多的就是鲢鱼了。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购买一条大鲢鱼,一家人都能吃上好几天了,非常的经济实惠。可是后来,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鲢鱼也就逐渐被嫌弃了,现在很少有人购买鲢鱼吃了。
至于鲢鱼现在不受欢迎,价格还是四大家鱼中更便宜的,其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鲢鱼的刺多,腥味重,并且口感也不佳。鲢鱼的腥味非常重,这就十分考验烹饪者的手艺了,如果技术不到家,那做出来的很难下咽的。再加上有些地方还说鲢鱼是发物,而且鲢鱼的刺也多,所以就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就不常购买鲢鱼了。尤其是近些年,可吃的鱼类更丰富了,鲢鱼也就不受待见了。但即便如此,很多养鱼的农民,依然还是会在鱼塘里面放养一些鲢鱼,这是为何呢?
笔者还特意向村里养鱼的老师傅请教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说之所以要在鱼塘里面混养一些鲢鱼,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好处。之一个是可以合理利用鱼塘的空间,在农村鱼塘里所养的鱼一般是以四大家鱼为主,当然了也还有其他的鱼类,但是不同的鱼类活动的空间是不同的,像鲤鱼喜欢在水底层活动,而草鱼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活动,而鲢鱼则主要是在水体的上层活动,所以放养一些鲢鱼,这样就是为了了合理的利用水体空间。
第二是为了防止蓝藻爆发。这也是多数人要特意在水塘里面放养鲢鱼的主要原因,蓝藻这种生物如果在水中过多,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水中氧气的不足。而白鲢鱼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食,它会把水体中的蓝藻大量清除掉,从而保存水中有足够的氧气,为其他鱼类的生存提供条件。
第三点,养殖鲢鱼还能增加收入。鲢鱼的价格虽然便宜,购买的人不多,但是依然还是有人购买的,尤其是一些饭店、餐馆里面就是鲢鱼的主要消费场所。这种鱼如果会烹饪, *** 出来的美食还是不错的。另外鲢鱼还可以加工成为多种美食,比如鱼头可以做成剁椒鱼头,鱼肉可以做成鱼丸等等。把它放在鱼塘里面混养,只好合理控制好了比例,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关键是混养还能增加经济收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很多的养殖户都会在鱼塘里面搭配着养殖一些鲢鱼。
笔者虽然不太爱吃鲢鱼,但是感觉并不是鲢鱼不好吃了,而是现在养殖的鲢鱼因为养殖 *** 不同了,味道有差别了。像一些水库里面的野生大鲢鱼,还是非常美味好吃的。各位网友朋友们,对此大家怎么看,你们喜欢吃鲢鱼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鸭嘴鱼学名为匙吻鲟,原产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人工养殖,我国1988年从美国引进。匙吻鲟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匙吻鲟属,全世界匙吻鲟科的鱼只有两种,另一种是产于中国的白鲟。
匙吻鲟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鱼类,其肌肉中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脂肪中含12.5 %的"DNA"和"BPA"(亦称脑黄金)。由于鲟鱼资源短缺, 国际市场上价格居高不下, 鲟鱼肉每千克达40~50美元 ,鱼子酱每千克150~200美元。
匙吻鲟
要认识匙吻鲟,就要从这种鱼的生态习性开始。
那么,匙吻鲟喜欢什么样的水质条件呢?
匙吻鲟是典型的淡水鱼,常年生活在内陆江河湖泊中,喜栖息于水的中上层,生存水温为0~37℃,适宜的pH范围为6.5~8,和四大家鱼相似。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这种鱼对溶解氧要求较高,应在5毫克/升以上。
同时,匙吻鲟具有优良的生长性能:匙吻鲟性情温和,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幼年靠吞食,成年则靠滤食,因此,匙吻鲟的口张开后极大,便于将一定水体内的浮游动物“一网打尽”,捕食方式类似于鲸鱼,这也再一次充分说明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普遍的生物学规律。
刚孵出的仔鱼,口不能闭合,只能被动摄食开口饵料主要是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孵出1个月后,长吻生长出来,才有主动摄食能力,主要靠吞食,食物是浮游动物等。体长超过12厘米后,摄食器官发育完善,转营滤食。
匙吻鲟对水质要求很高
在人工饲养下,匙吻鲟也喜欢摄取小颗粒的浮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到年底一般全长可达45~60厘米,重0.7~1千克;2龄鱼全长可达70~80厘米,重2~3千克。目前发现更大的鸭嘴鱼重达65千克。
匙吻鲟有什么样的繁殖习性呢?
在外形上,匙吻鲟雌雄鱼区别不大。雄鱼在7~9龄达到性成熟,雌鱼晚一年,相对怀卵量约为每克体重3.5粒。匙吻鲟多在4~5月繁殖,适宜水温为16~18℃,繁殖期会游到江河上游产卵,受精卵灰黑色,直径2~2.5毫米,有黏性,往往粘在砾石上孵化,孵化期6~7天。
和四大家鱼相同,匙吻鲟的人工繁殖也必须注射激素进行催产,受精卵要求微流水孵化,且孵化水温偏低,在11~24℃。由于人工繁殖较为复杂,一般的养殖户都是购买鱼种饲养,不过,匙吻鲟的苗种价格较高。
鸭嘴鱼苗
划重点!匙吻鲟的养殖特点及经济价值
就生活习性而言,匙吻鲟与鳙鱼非常相似,性情温和,多活动于水的中上层,拉网起捕率高等,特别是在食性方面,几乎和花鲢完全一样,但匙吻鲟对水质和溶解氧的要求明显高于花鲢,市场售价也远高于花鲢。
为了表明鸭嘴鱼与鳙鱼的价值差距(主要是为了表明文章标题的客观性),笔者寻找了有相关的养殖数据,仅供各位朋友参考。
在一次养殖试验中,借助面积为6亩,水深 1.8m 的池塘主养体长25-30cm的匙吻鲟480尾,经270天的饲养,最后鸭嘴鱼更大个体长达85cm ,体重达 2.63kg , 平均体重达 1.7kg , 上市价为 80元/公斤(该数据是数年前的市场价,现在鸭嘴鱼一般可以卖到60-100元/公斤,不同的地区价格有所出入) ,匙吻鲟总产值 62016元。
如果按同样的 *** ,每亩放养一定数量的鳙鱼 ,又会有怎样的收益呢?
在同样的饲养时间和条件下 ,鳙鱼收获规格可达到 2.5kg 左右 ,但鳙鱼市场的价格只有10元/公斤左右 , 而匙吻鲟的价格是鳙鱼的8倍左右。哪一种鱼更能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也就不言而喻了。
选花鲢还是鸭嘴鱼?
匙吻鲟为优质名贵淡水鱼类,并且全身都是宝:其肉质鲜嫩,吻部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丰富;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鲟鱼类的鱼子酱价值都不菲);鱼皮可制成优质皮革。另外,匙吻鲟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是幼鱼)。
匙吻鲟对养殖环境要求也不算太高(低于一般鲟鱼),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花鲢养殖。但匙吻鲟的人工繁殖难度较大,仔鱼成活率较低,市场苗种供应不足,另外,匙吻鲟对药物尤其是重金属类药物十分敏感,在养殖上要予以特别注意,幼鱼阶段禁止食用 *** 铜以及含氯的化学药物,抗生素的用量也不能过高,即使是成鱼也要慎用这类药物。
那么,又有朋友会想:既然匙吻鲟适合混养,那么将匙吻鲟搭配其他鱼种进行立体混养经济效益岂不是会更好?
还真有人正在这么做。
很久之前就有人尝试过养殖匙吻鲟,并搭配斑点鲈鱼,白鲢,湘云鲫来进行综合养殖。我们可以看一下实际得出的养殖数据:
成本核算:养殖开支包括匙吻鲟鱼种费9600元,斑点鲈鱼鱼苗费9000元, 湘云鲫、鲢鱼种费共计640元,肥料费1500元,饵料费 2931.92 元,电费400 元, 药费200元,饲养员工资1500元,池塘租金3200元,共计为34372元。
立体养殖收获情况
鱼产值核算:
匙吻鲟775.2kg , 产值为62016元;
斑点鲈 535.5kg , 产值 21420 元 ;
白鲢 684.5kg , 产值 2083.5 元 ,
湘云鲫 342kg ,产值 2394 元。
6亩水面合计总收入为 91013.5 元 。
整体效益分析 , 总收入为 91013.5 元, 总支 出为 34372 元 ,净利润为 56641.5 元, 每亩利润为 9440.2 元,投入产出比为 1∶2.67 。
人工养殖的鸭嘴鱼
小编个人的看法
关于鸭嘴鱼的养殖,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一下,仅作交流讨论之用,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根据鸭嘴鱼的生长习性,大家觉得哪一种养殖模式更适合鸭嘴鱼呢?本人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水库放养和池塘养殖。
在环保风暴的压力下,现在已经不允许在水库、湖泊进行商业养殖,大规模的网箱也惨遭“一刀切”式的拆除,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的大水面养殖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作为居民饮用水的水库已经不允许人工投放饲料和化肥,但是可以放养鲢鳙改善水质,而鸭嘴鱼的食性与鳙鱼颇为相似,也就是说大水面放养鸭嘴鱼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再加上鸭嘴鱼对溶氧有较高的要求,而水库水质优良,溶氧丰富,完全能够满足鸭嘴鱼的生长需求。
另一个方向就是池塘养殖,建议用10亩地左右的水面,为鸭嘴鱼提供充足的空间。这种可以人工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比普通放养的鸭嘴鱼长势更快。
水库放养鸭嘴鱼
总之,鸭嘴鱼作为特种水产品种,近年来在水产市场上还是很抢手的。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有合适的闲置水面,可以利用起来,在掌握一定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尝试鸭嘴鱼的养殖。
另外,后期更多有关特种水产养殖的信息小编也会陆续分享给大家,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收藏。
对于鸭嘴鱼养殖,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与渔业信息,敬请关注@牧海,我将用更加精彩的文章来回馈大家的支持!
导读:人为“改造”出来的3种鱼,如今在南方市场常见,价格还都不便宜
冬至节气后,就要开始“数九”了。如今距离春节也就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而在南方很多地方的鱼塘又要开始“冬捕”了。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去到农村镇上赶集,一般都开始逐渐热闹起来了,并且还能见到不少年货售卖了。
其中在我国过节的时候,都有“大鱼大肉”的习俗。特别是在春节备年货,鱼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年货,因为它不光是好吃、有营养,而且寓意很好,象征着“年年有余”。
那大家伙平时喜欢吃什么鱼呢?在南方地区就有三种人为“改造”出来的鱼,它们如今在市场上也很常见了,你们都吃过哪一种呢?
之一种:脆肉鲩
北方的朋友们可能不认识这种鱼,之前笔者也不认识它,还因为把它当成草鱼来烹饪,错误的做法导致它“嚼不动”而直接把这种鱼扔掉了。
脆肉鲩并不是新品种的鱼,它实际上也是草鱼,只是饲养 *** 不同而已。脆肉鲩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鱼类,原产自广东中山市,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山市的地理标志之一。
有些人把脆肉鲩当成草鱼,其实这个也没错。因为脆肉鲩本来就是草鱼,只是因为它们在特殊的环境下,喂食特殊的食材,比如在水库里面用矿泉水,喂 *** 饲料而长大的鱼。
这种鱼之所以叫“脆肉鲩”,是因为特殊的养殖 *** ,会让它产生特殊的生物特性,其中更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脆肉鲩的鱼肉结实、爽口,吃起来也很清爽。
并且脆肉鲩的鱼 *** 有“久煮不烂”的特点,也就是说脆肉鲩是普通的草鱼,经特殊的养殖 *** ,而实现了肉质的改变。
如果不知道它是脆肉鲩,当成了普通的草鱼一样来烹饪,那么就会出现煮不烂、嚼不动,筷子戳不进的尴尬局面,而吃起来的味道更是像吃橡胶。
但如果把它切成了薄薄的肉片,用来烫煮火锅吃,味道却是十分的爽脆的,这也是很多广东人爱吃脆肉鲩的原因。
因为养殖的成本高,养殖的条件也苛刻,养殖脆肉鲩的人并不多,所以这种鱼在市场上较为少见,一般外地买不到。就算是偶尔见到了,价格也要比草鱼贵上几倍。
第二种:缩骨鱼
在古代的很多武侠小说中,有一种叫“缩骨功”的武功,练就这个功夫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钻进很小的容器里。
而锁骨鱼并不是这种鱼也会锁骨的功夫,是它的身体生长方面会发生变化,一般只是生长鱼头,而它的鱼身体则基本不怎么长大。
缩骨鱼实际上是鳙鱼,也就是四大家鱼中的花鲢鱼,但是它的生长过程中,一般幼鱼阶段就会因为外部 *** 的原因,常见的做法是用“低温物理技术”来改变它的生长进程,这样的鱼后期的身体就不会生长了,而鱼头部位则能继续生长,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缩骨鱼”。
之所以要把鳙鱼经过人为改造成为这样的“残疾鱼”,是因为在南方有一道名菜——剁椒鱼头,其所取用的就是花鲢鱼的鱼头,这样也就避免了鱼身体的浪费了。
缩骨鱼也叫“仙骨鱼”,在南方的一些饭店、酒店里经常能见到,并且这种鱼相比于花鲢鱼而言,售价会更高,毕竟它的鱼头更大,营养价值也要更高。而且目前养殖锁骨鱼的人并不多,只在珠三角、广西等地有少量的养殖。
第三种:工程鲫
工程鲫就是现在市面上常见到的湘云鲫,常被一些不良商贩当成是土鲫鱼来销售。如果你平时喜欢钓鱼,在野外钓到一两斤,甚至是更大的鲫鱼了,那基本都是湘云鲫无疑了。
工程鲫,曾被质疑是一种转基因技术的鱼,其实从它的名字也看得出来,这是一种通过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鱼种。
其早在2002年就已经通过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优良品种审定,目前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养殖。
工程鲫因为本来就是普通鲫鱼运用杂交技术而选育出来的新鱼种,所以长得自然非常像鲫鱼,但是它却生长速度更快,个头更大,而且食性广,也容易捕捞。
像土鲫鱼一般也就是一二两一条,生长非常的缓慢,而工程鲫则一年能长到一斤以上,并且它的抗病性很强,既能耐低氧、又能耐低温,在广大南方地区基本都可以养殖的。
不过工程鲫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是三倍体鱼,也就意味着这种鱼不能繁殖后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野外,一般很少见到野生工程鲫泛滥的情况。即便是养殖场逃匿了,它们也不能繁殖后代。
同时工程鲫由于生长快,肉质就要松散很多,吃起来口感并不太好。在南方地区工程鲫不怎么受欢迎,很多的钓友钓到了也是扔掉,可是在有些地方它的价格却不低。
甚至有些不良商贩还会将它冒充野生鲫鱼来卖,这样的价格几乎要高出普通鲫鱼的几倍。
结束语
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舌之欲,所以才会有人绞尽脑汁,想办法养殖出像脆肉鲩、锁骨鱼这样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鱼类。不过虽然这些鱼类的售价不低,并且也为很多的养殖户带来了不低的利润。
可是有些网友对此做法却存在争议,部分人认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短期内可能有前景,但是却对它们的市场并不看好。
那么各位网友朋友们,以上这三种人为“改造”出来的鱼类,你们吃过几种呢?对于这些特殊的养殖方式,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交流!
(图片来源 *** ,仅供参考,侵权可删除)
不是珍稀鱼种,但它却是首位严禁垂钓的鱼,鲢鳙的地位这么高?鲢鳙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型鱼类之一,产量位居全国淡水养殖鱼之最。
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属中上层鱼类。鲢鱼又称为白鲢,鳙鱼被称之为“包头”、“花鲢”、“雄鱼”等!鲢鳙在水产养殖领域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几乎任何养殖水域都不缺少它们的存在。
同样是淡水鱼,但是,在多地却一度成为严令禁止垂钓的鱼种,甚至于某些水域都到了钓鲢鳙罚款、拘留的地步!为何鲢鳙的地位会如此特殊?
保水专家鲢鳙,国产版水中“清道夫”?!
鲢鳙之所以有着特殊的水产地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鲢鳙有着诸多的别类称号,“水中环卫工”、“水质净化器”、“国产清道夫”!
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们,这也因为鲢鳙有一个不同于其他鱼种的特殊功能,它们的腮腺细而密,很难摄食<10 um的食物颗粒。所以,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一个水域一旦有着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控制水质变肥,水华泛滥!
鲢鳙的这一特殊存在,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案例一:
上世纪80年代,千岛湖的蓝藻现象爆发了,不仅那次,在随后的1998~1999年两年里,千岛湖更是连续爆发蓝藻“水华”。为此,千岛湖每年投入60万斤鲢鳙鱼苗,在多年的尝试之后,千岛湖的蓝藻病得到了很好的整治。也是因为鲢鳙的存在,千岛湖才有了如今的国家I级水质标准!
案例二:
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接催生了当地对太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危机爆发后,无锡市 *** 和当地居民在之一时间采取了治理措施。为了清除蓝藻,无锡市还出动了上百艘打捞船,每天有上千人不停地打捞浮在水面的“蓝藻膜”。
为此,太湖方面就想到了“以鱼治水”的方案,在统计太湖水域面积之后,依照比例投放鲢鳙。最终,在2009年~2014年间,太湖流域放流并回捕的鲢鳙累计消耗了35.5万吨的藻类,平均每年消耗5.9万吨。在这些藻类中,蓝藻累计被消耗了19.2万吨,平均每年被消耗3.2万吨,效果颇为理想。
?鲢鳙为何会成为各水域禁钓鱼种?
鲢鳙能成为多地水域的主要养殖目标,净化水质不是之一位。之所以能被大量投放养殖,最主要的原因是,鲢鳙有着极强的成长速度,较低的患病率低,超高的成鱼产量,而且鲢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值得养殖的优良鱼种!
而对于钓鱼人而言,鲢鳙也是垂钓的热门鱼种。它不仅垂钓手感极佳,而且它的垂钓类型简单,出鱼几率较高!
垂钓爱好者都知道,只要 *** 得当,只要是水域鲢鳙稍微有些密度。那么连杆真的不是梦想。
鲢鳙属于群居鱼类,所以,一旦有一尾进入窝点,那么就说明,鲢鳙大军即将到达,只要线组鱼竿够结实,爆护绝对不是梦!
在钓鱼界,鲢鳙的垂钓思路一直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连钓带锚。由于觅食习性关系,鲢鳙一旦遇到粉状雾化带,它们就会睁开大口,争相吸食粉妆饵料。
由于一进就是一群,同时嘴大吐、吸力度强,这也促成了浮漂漂相很乱的原因,增加了钓鱼人漂相的判断难度,所以,才有了很多小伙伴经常垂钓锚到鲢鳙的现象!
其实,想要钓好鲢鳙也不是难事。只要各方面都做好调整,正口鲢鳙也不是很难的。
- 之一:饵料雾化状态调整好,鲢鳙的觅食方式是吸食,所以,饵料的状态不能太散,也不能太粘。太散容易脱落,太粘缺少雾化剥落状态,不利鱼入口即化的特点!
- 第二:水层找好,钓鲢鳙说简单也简单,但是,难起来也是让人头疼的。由于是中上层鱼类,所以,垂钓的时候,找鱼群水层很重要。所以,垂钓之时,一定要根据水深,一层层去搜鱼层。通常垂钓习惯都是以浅往深找。通过浮漂漂相,以及中鱼位置控制深浅。一般是漂相较乱,有口打不到,那就说明水深不够,要适当的增加水深!
- 第三:浮漂调目调整,钓鲢鳙一直都是以钓浮为主,所以,这时调漂尽量以带饵调为优先选择。通常的垂钓习惯就是,带饵调2~3目,以抓浮漂上顶后的那一个下顿动作为准!
之所以鲢鳙会成为禁止垂钓目标鱼种,净化水质,好钓是一方面。同时,鲢鳙的经济价值也是原因之一!
而很多中小型水域,鲢鳙几乎都是以人为投放为主,很少有水域能够促成鲢鳙繁殖的,因为鲢鳙的自然繁殖条件苛刻。所以,基本就是钓一条少一条,禁止垂钓也成了必然选择!
?总结
作为淡水鱼最为普遍的存在,鲢鳙虽不是珍稀鱼种,但是,它却因为其自身特点,最终站在了很多珍惜鱼种都无法超越的存在。这也许就是为何很多水域禁止垂钓,和多地小型水域垂钓鲢鳙,老板出价超高的原因了!
我是啊峰,喜欢的点赞,关注,谢谢大家的阅读!!!
教你如何分辨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等各种鱼目前鱼分为两种: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
淡水鱼类:
草鱼、青鱼、鲢鱼(白鲢)、鳙鱼(胖头鱼,花鲢)、鳊鱼、鲤鱼、鲫鱼(过山鲫、高背鲫等)、黑鱼(乌鱼)、鲶鱼(唐狮、胡子鱼)、黄颡鱼(柳条子)、鲈鱼、鳜鱼、翘鱼、刀鳅鱼、刀鱼、鲥(shi)鱼(迟鱼)、鱤鱼(黄钻、水老虎、竿鱼)、鲟鱼。
青鱼,一般吃螺蛳和蚌壳,偶尔吃浮游生物,主要吃肉,体型大,生长速度快,一半到10至30斤捕捞上市,生活在水里更底层。
青鱼
草鱼如其名,是吃草的,也是最常见的养殖淡水鱼类之一,一般长到2至9斤就可捕捞上市,生活在水里中层。其形体和青鱼很像,可以从颜色上来区分,青鱼看上去泛白色,而草鱼是泛黑色。
草鱼
鲢鱼(白鲢),主要吃草鱼排泄物以及浮游生物,生活在水里中上层,偏白色,很腥,所以卖的便宜。其性情暴躁,善于跳跃,喜欢肥水,耐高温,适宜的温度为23度-32度,但是耐氧能力极差,一缺氧马上浮头,很快死亡。
鲢鱼
鳙鱼(胖头鱼、花鲢),如其花名,头大,一个头可占其体重三分之一,为常见养殖淡水鱼之一,适宜温度为25度-30度,主要吃草鱼排泄物以及浮游生物,生活在水里中上层。经济价值高,对人体有提高记忆的作用。
鳙鱼
鳊鱼,鱼入其名,扁是其特色,主要以草为食,其生长速度快,可长到3只5千克,鳊鱼具有补虚,养血祛风等效果,可以预防低血糖以及高血压等。
鳊鱼
鲫鱼,为常见淡水鱼类之一,主要以植物为食,喜欢群居而行,肉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以2到3月份和8到12月份的鲫鱼最为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体型较小。
鲫鱼
鲤鱼,相信大家都听过“鲤鱼跃龙门”这个典故,为什么呢?因为鲤鱼的嘴巴处有胡须,而且其嘴巴和尾巴多数是红色,不缺有的变异通体为红色。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生活在水草丛生的水底底层,主要吃水底的栖息动物,但是也根据季节相关,比如说初春、深秋喜欢吃高蛋白的食物,夏季以素食为主。
鲤鱼
很多人都分不清鲫鱼和鲤鱼,那是因为现在养的鲫鱼是鲤鱼和鲫鱼的杂交品种,其实最重要的是看嘴巴和尾巴。
黑鱼,学名乌鳢(li),又称花鱼、乌鱼,是一种肉食性淡水鱼类,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吃其它鱼类甚至是自己的幼鱼,黑鱼可以在没有水的地方生活三天,能在陆地上“行走”,肉质好,刺少。
黑鱼
鲶鱼,肉食性淡水鱼,又名唐狮,周身无鳞片,多粘液,嘴上四根胡须,上长下短,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多在水里中下层,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胡须猎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鲶鱼对环境适应力超强,其寿命可高达70年。鲶鱼的卵有毒,误食可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其肉质适合一般人食用,尤其是以老、幼、妇女产后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
鲶鱼
黄颡鱼,别名黄辣丁,前部平扁,后体侧扁,黄青色,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杂食性,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黄颡鱼(黄辣丁)
鲈鱼,又称加州鲈,其价值高,但是难养,原产地于北美洲美国中部、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在80年代引入中国大陆。喜欢栖息于沙质或砂泥质,浑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静水环境,如湖泊、水库 的浅水区(1到3米水深)、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植物丛中。肉质鲜美,清蒸鲈鱼。
鲈鱼
鱖鱼,又名桂花鱼或者桂鱼,肉食性,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
鱖鱼
翘嘴鱼,学名翘嘴,这种鱼有两种,一种长不大,一种长的大,大的呢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常见为 2~2.5千克,更大者重达 10~15千克。
翘嘴鱼
刀鳅鱼,又称钢鳅,是一种淡水鱼,分布于我国南方及淮河、京杭运河南四湖等流域,体型细而长,背上有倒刺,嘴巴又尖又细。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
刀鳅鱼
刀鱼,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亚洲马来西亚、亚马逊河、婆罗洲西部、普吉岛的淡水半咸水水域,品种为洄游性鱼类,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当年幼鱼顺流而下,聚集在长江开港一带,肥育生长到第二年,再回到海中生活。因为其营养价值高,导致过度捕捞,刀鱼的数量呈直线下降。
长江刀鱼
鲥鱼, 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但是现在数量稀少,已经是一级保护对象了。
鲥鱼
鱤鱼,这是一种大型肉食类动物,通常捕食其它鱼类,游泳能力极强,被称为淡水鱼中的老虎,是属于淡水鱼类的顶级猎手,因为他可以长到百斤,近几年来,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鱤鱼数量急剧下降,除了长江和长江互通的湖泊之外,其它湖泊很难寻其踪迹了。
鱤鱼
鲟鱼,相信大家应该在新闻上听过中华鲟,这是一种大型洄游型的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及其它水系,入赣江、湘江等。鲟鱼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鱼类为食,生活在水里下层。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物种,已经建立了保护区。
中华鲟
进入2021年可谓无奇不有,前有各种野生动植物扎堆喷发,后还有消失百年的野生珍稀动植物重现。反正总的来说就是现在相比之下生态算是比较好了,环境保护程度增大,自然以前没有的物种就又有了。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在动植物自己多发的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要数生物入侵了!近些年来有关生物入侵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不,刚刚在美国又出现了一例!
当地时间8月10日的时候,美国一男子钓鱼的时候居然发挥自己的射箭才能,射中了一条重约57公斤的鳙鱼。当地 *** 认为这是一种亚洲生物入侵的物种,亚洲鱼各个种类在美国一直以来生物入侵的程度就很深,因此当地 *** 是孤立市民捕捉鳙鱼,以此帮助城市清楚入侵物种。不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看看。
破世界纪录!美国男子射到57公斤鳙鱼
据描述,当天时候这名美国密苏里州的渔民男子和朋友约着一起外出钓鱼。在钓鱼的过程中没想到以外看到了鳙鱼,估计是又十分想抓到它,于是用箭射中了它。因为很重,最后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把鱼拉上来。事后有称重,原来这条“巨无霸”的鳙鱼居然有57公斤。
该男子表示:“我们简直没法相信有这么大,虽然知道这是什么鱼,但是完全没有预料到,它居然可以将一个19升的水桶轻松放进嘴里,简直就是个怪物!据悉,57公斤的重量不仅创造了新的密苏里州记录,更是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根据该名男子“久经鱼场”的经验,他们分析这条鱼应该至少有10岁。鳙鱼是亚洲入侵鱼种,为何入侵之后能长这么大呢?为何 *** 会鼓励居民捕捉,甚至想要清除它们呢?下面一一解答
鳙鱼是什么? *** 为何要“赶尽杀绝”
鳙鱼又被称为花鲢、胖头鱼、大头鱼,属于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一方面来说,鳙鱼是可以吃的,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另一方面来说,鳙鱼还有调节水质的作用,有些水质被污染的湖泊还得靠鳙鱼,另外在其余的要用、医疗、经济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 其实也不是有心“赶尽杀绝”,只是说现如今生物入侵的种类实在太多,生长的规模以及个体都太多、太大了。比如此前的“金鱼”入侵,妨害了整个城市的湖泊。另一方面其实出现这样的入侵事件也离不开人为的放养,如果任由这样的方式,估计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美国的生态都会受损严重,并且后果不可收拾。
为何会生物入侵频发,都还有哪些入侵事件?
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入侵一部分原因是生物自然的演化,因为要寻找更适合的环境生存,因此还是很有可能在世界的某一端横生出本应该在另一地区的物种。另一方面,生物入侵频发还有人为的因素,比如上文说到的放养、好心同情心泛滥等等。最后当然也是目前比较主要的因素,那就是伴随着海关偷运进入另一国土境内。
生物入侵事件很多,比如我国原产于美洲的红火蚁、小龙虾;入侵美国的亚洲鲤鱼、风滚草、葛根、八哥甚至缅甸蟒蛇;入侵英国的东灰松鼠等等。这些生物入侵的生物,关键它们到了一个新环境都有统一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当环境适宜的时候,就会没有天敌的繁衍生长,甚至威胁当地的生态系统,泛滥成灾,无法控制。
总结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想得太复杂了,外国人都有点不会想。要是放到中国,吃货们都是直接下锅,煎炸烹煮样样来,小龙虾就是更好的生物入侵美食。但是你可能想得有点天真了,随着物质和文明的提高,如今在中国就单是伤害野生动植物都是犯法的,任性抓来吃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就拿鳙鱼来说,在我们这里是常见的高蛋白肉类,大家可以放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