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鲳鱼产地,金鲳鱼产地是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9 0
主播说联播丨总书记湛江考察,有一种“湛”放念兹在兹

视频加载中...

4月10日, *** 总书记在广东湛江考察调研。一说到湛江,你会想到什么呢?湛江有很多东西挺有名的。比如我国也有一个“菠萝”的海,它就在湛江徐闻县,全国每三个菠萝就有一个来自徐闻。还有一个“三分之一”同样与湛江有关,就是大家吃的金鲳鱼,每三条也有一条产自湛江。

这次总书记在湛江考察的地方包括一家种子基地,它主要培育的是海水养殖种子,重点突破石斑鱼、金鲳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我们都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渔业的种苗也是海水养殖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也就是要打造更多蓝色良田。这里有一个数据,全世界每三条人工养殖的鱼,有两条就出自中国。而广东不仅是制造业大省,在海水养殖方面也发展得很不错,广东海水鱼苗产量全国之一。2022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其中鱼类有78万吨。

值得一说的是,就在去年4月10日, *** 总书记来到海南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隔一年再看“种子”,总书记心心念念的是种业振兴,端牢中国饭碗、丰富大家的餐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需要树立大食物观,更需要攥紧中国种子、培育更多良种。这方面,无论是湛江还是广东都大有可为。美味“湛”放,“粤”来越鲜。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视频编辑丨孙宇航

编辑丨史萌

校对丨高少卓

责任编辑:杨惠珺

金鲳鱼产地,金鲳鱼产地是哪里-第1张图片-

临近年终岁尾 看广东怎样促消费

今天(12月14日),是广州启动“羊城欢乐购·冬日盛惠”促消费活动的第6天,前两轮消费券已分发完毕。尽管时值冬季,但日常生活气息浓浓的茶楼、饭店、商超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过来发现这里人挺多的,感觉到广州人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居家多日后,广州市民蔡先生带着刚领到的消费券之一次逛商场。

烟火气的回归,也映现着这片南粤大地,市民期待的正常生活,正在慢慢地回归。

让消费恢复活力,让生活回归正常。这正是广东上下眼下正在全力作为的一件大事。

政策“及时雨”

将消费的信心带回来

经济要增长,消费是破题的“牛鼻子”。不久前,广东出台了《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

这是一个成色十足的政策大礼包。广东规定,珠三角地市(不含深圳市)发放的消费券,省里按其实际支出量补贴一半,每市更高补贴不超过1450万元;而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地市,省里按其消费券的实际支出量补贴7成,每市更高补贴不超过700万元。

省里助力,各地发力,百姓受益。《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不仅有奖励的力度,更有鼓励的态度。这对于广东消费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场不可或缺的“及时雨”。

12月8日这天,随着“新十条”的发令枪响起,广东各地各行业的具体促消费措施也同时“起跑”:

——在广州,此次发放的消费券涵盖超市、电商、百货、正餐住宿、轻茶餐饮等五大类,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衣食住行全覆盖;

——在深圳,同一天一次性发布了5条措施促文旅消费,实行工会会员专享文旅项目一票通, *** 给予一定补贴;

——在汕头,一场名为“乡村休闲 汕头有约”的惠民消费券发放促消费活动正在进行,各种组合减免让人目不暇接;

还是在12月8日,《广州市加快推进商务领域居民生活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这个快速推出的行业发展政策,涉及餐饮、住宿、家政等多个商务领域居民生活服务行业,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出21条举措。

在这些措施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具备条件的地段——允许餐饮企业以餐车、快闪店等方式开展临时外摆;可适当设置夜间临时停车泊位;可以在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设置路外停车泊位。

数千字的《若干措施》,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便民”。流动的餐车让消费者更方便购买;停车更容易,也让食客们多了一个在这里消费的理由。广州的这份措施,不仅设身处地考虑到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所需所想,也让广州这座城市里的人情味,愈发浓烈。

从大处着想,往细处着力,广东的措施真到位。

△2022年12月8日“羊城欢乐购·冬日盛惠”活动发放消费券 摄影 黄东旭

*** 更好地作为

把消费的平台搭起来

促消费,文旅业是主战场。

当下,“广东人游广东”“悦享冬日,暖暖广东”活动正在火热开展;“粤式新潮流”和“热门场景”征集活动将在本月启动;以创新文旅体验为目的的广东文旅护照第六期悦享山水也将在春节前发布……

大“戏”还在后头。接下来,广东文化和旅游推介大会暨文旅消费季、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将相继启幕,通过“一展、一会、一季”三大平台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联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形成会展、购物、旅游、休闲消费的叠加效应,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同时还将推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江门等6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培育壮大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夜经济”正迎来更广的内涵和更丰富的业态,“岭南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是主攻方向,“粤夜粤美”夜间文旅品牌星光闪耀,将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文旅部门创意无限,农业部门也化身“营销高手”。

“过年吃年鱼,年年有余”。最近,“年鱼”成了广东水产开疆拓土的新名片。

今天(14日),记者联系广州一家知名水产企业的负责人,他称人在湛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年鱼”销售旺季备货。他说,金鲳鱼是今年广东年鱼销售的主打品种,由于“金”字和“昌”字都是过年的好彩头,现在湛江的金鲳鱼的塘头收购价已经达14.5元/斤,为近四年高位,因为疫情连续两年亏损的养殖户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对湛江这个年产量10万吨的中国金鲳鱼之一产地的众多养殖户而言,即将到来的年鱼消费季,格外值得期待。

年鱼,其实是广东农业部门为了启动春节水产市场“憋”出来的大招。创意一经提出,立即吸引了产业链上的众多先知先觉者。12月28日,广东首届年鱼博览会将在珠海热闹开展,目前已经有200多家商家报名参展,参展商还在不断增加,从养殖、加工、物流、零售到设备制造,涵盖产业链各环节,其中一半商家来自外省。

商家各显神通

让消费的市场旺起来

出政策、搭平台,是 *** 的事;而促消费的主角,是商家。广东的众多商家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广州市北京路一家老商城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稳客源促消费的“生意经”。这家营业面积9万平方米的老商城,由于坐享北京路每天20多万的客流,曾经可以躺着赚钱。疫情后,游客稀少,商户纷纷退租。他们分析市场后认为,不管疫情如何发展,年轻人总是最活跃的消费群体,于是,他们果断转型:把过去以服务外地游客为主,转为服务本地年轻群体为主。他们把退租的那些面积集中起来,以本地2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为目标开发服务项目,立即获得年轻人追捧。只要不在疫情封控期,晚上的闭店 *** 打过好几遍,店里还到处是流连忘返的年轻人,“催都催不走”。现在,他们的商铺出租率达到了91.79%。

这家老商城的生意由“淡”转“旺”,印证了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北京路老商城里的新花样 摄影 张宏伟

“食在广州”,是广州的饮食荣耀。目前,广州全市的餐饮市场主体超20万家,从业人员以百万计,还有许许多多消费链上的各行各业。在这个能把一个早茶整出几百个花样的城市,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下一个创意是什么,你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事情可以难倒他们。

这些普普通通的企业普普通通的人,都在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努力让生意好一点,再好一点。他们,正是广东消费兴旺的更大底气。

消费,是一个生态: *** 、商家和消费者,是这个生态系统中或软或硬的互相协同的组成部分。这些天广东 *** 、商家和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不约而同的行动,正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表现。有健康在,什么都会回来。

岭南烟火气,春风吹又生。

(总台记者 张莉莉 魏星 黄东旭 王志达)

广东首份对马来西亚RCEP原产地证书签发

中新社湛江3月19日电 (梁盛 伍华栋)湛江海关19日对外通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8日对马来西亚生效,当天,湛江海关为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出口到马来西亚的一批金鲳鱼预制菜产品签发了RCEP原产地证书。这是RCEP对马来西亚生效后,广东首份对马来西亚RCEP原产地证书。

湛江市是中国更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2021年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金鲳鱼之都”,年产量达10万吨,约占广东省的85%、中国的50%,2021年湛江市企业出口金鲳鱼超一万吨。湛江金鲳鱼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人民币。

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的金鲳鱼以前都是出口北美、澳大利亚地区为主,一直想开拓新兴市场。作为广东首个享受RCEP协定马来西亚税收优惠的企业,公司有了这份原产地证书,货物到马来西亚后缴纳的关税税率由10%降为零关税,预计这批货物税款可减免约1.1万美元。有了RCEP原产地证书的助力,扩展东盟国家这些新兴市场更有底气了。

今年1月1日,RCEP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成员国生效,2月1日开始对韩国生效。此次新增了马来西亚作为生效国家,这将进一步深化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水平。(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翔泰&京东签约合作,昌江棋子湾翔泰2018首届金鲳鱼开捕季启动!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昌江棋子湾?翔泰2018首届金鲳鱼开捕季启动,国内电商、商超、水产采购商云集!

9月7日上午,主题为“渔运昌江人兴翔泰”的昌江棋子湾?翔泰2018首届金鲳鱼开捕季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码头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昌江县 *** 主办,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翔泰渔业)承办,昌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昌江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昌江县海尾镇人民 *** 共同协办,京东为此次活动特别支持单位。

活动当天,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翔泰渔业客户和供应商们、水产采购商及京东、永辉超市等电商、商超巨头齐聚海南昌江棋子湾,品尝海南味道鲜美、品质绝佳的海鲜水产,共庆丰收喜悦。

此次活动是海南省首次举办水产品牌节庆活动,将在推广昌江深海网箱养殖、推介海南优质海洋水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昌江县旅游资源,助推昌江海洋渔业文化产业发展。

启动仪式上,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李向民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介绍海南优越的深海养殖条件,及海南创建自贸区的历史机遇,他表示,当下,海南正在稳步、扎实推进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希望企业抓住海南创建自贸区的重要机遇,依托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不断壮大海洋经济,为海南打造海洋强省增添强劲的“蓝色引擎”。

昌江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陈业光也在启动仪式现场推介昌江丰富的资源优势,昌江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区内有昌化、海尾、新港和沙渔塘四个渔港,海岸线长63.7千米,鱼类资源丰富,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条件优越。昌江欢迎翔泰渔业这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前来投资,并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动翔泰渔业在昌江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昌江更多养殖户向深海养殖转型发展。

活动现场,翔泰渔业和京东生鲜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接受京东生鲜农场的授牌,双方将进一步加深合作关系,持续为消费者带来健康安全的水产品。同时,GAA(全球水产养殖联盟)在现场为翔泰颁发BAP认证证书,这也是GAA所颁发的之一张金鲳鱼国际认证更佳水产养殖规范证书。

据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介绍,在昌江县人民 *** 、昌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翔泰渔业在棋子湾海域投放之一批48口100米周长的金鲳鱼深海养殖网箱,这也是迄今为止昌江县唯一一家获批的合法深海网箱养殖。该海域网箱全程使用翔泰渔业自有种苗和饲料,通过了无公害养殖产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地认定、有机食品认证,每口网箱年产量达15万斤。该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翔泰渔业在昌江基地投放700万尾金鲳鱼苗,历经5个月的精心饲养,今年9月开捕,这片基地预计收获金鲳鱼4000吨。此外,翔泰渔业临高基地,已于8月17日开始捕捞,预计收获金鲳鱼8000吨。

当天下午举办的翔泰渔业分享会上,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海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会、昌江黎族自治县海洋与渔业局、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 *** 、京东生鲜、GAA机构、永辉超市、盒马鲜生、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领导及来自上海、沈阳、郑州等地的水产经销商们充分交流、分享业内经验。

多家来自国内的水产经销商、超市等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是绿色岛屿,水质好,所以海南的水产品品质好、肉质细腻鲜美,很受消费者欢迎,期待海南打造属于自己的水产品品牌,多一些像翔泰渔业这样的明星企业。

据了解,海南的水产品多年出口欧美、中东等地,近几年一些水产企业开始开拓国内市场,翔泰渔业在开拓国内市场业务的同时,2017年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2018年之一季度,翔泰电商销售额较去年增长267%。

京东生鲜事业部海鲜水产运营部总经理胡林伟介绍,2017年翔泰京东联手打造“翔泰和京东全程可追溯”平台,翔泰也成为京东生鲜电商平台首家加入全程可追溯的水产生产企业,今年双方将共建海南水产品上行中心,依托双方资源优势共同开发海南水产资源。据介绍,翔泰牌金鲳鱼在京东生鲜非常受欢迎,翔泰京东旗舰店一款产自昌江棋子湾的深海金鲳鱼买家好评已达13万+。

据了解,翔泰渔业经过14年的快速发展,已由最初26亩的单一加工厂,发展到如今300亩的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并拥有金鲳鱼养殖、水产饲料生产、水产品加工这三个拳头板块,技术行业领先。如今,翔泰渔业拥有下属8家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种苗培育、生态养殖、饲料生产、水产加工、食品检测及水产科研、生物科技、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全集团公司销售额13.7亿元人民币。

翔泰渔业拥有罗非鱼生产线20条,日加工能力350吨;虾日加工能力30吨;金鲳鱼日加工能力250吨。产品远销美国、欧洲、墨西哥、俄罗斯、南美洲、非洲、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一工厂连续9年罗非鱼出口量全国之一;在全国20多个重点省市建立了内销渠道,罗非鱼销量稳居全国之首,市场占有率达60%,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销量也随市场趋势逐年上升。

据介绍,翔泰渔业作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公司创建14年来,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精准扶贫”发展之路,对4527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实现了精准帮扶和融智扶贫,强有力地推动了海南扶贫事业的发展。在昌江棋子湾基地,翔泰渔业将一进步调整优化渔业结构,鼓励和带动昌江县本地养殖户向深海养殖转型发展,为昌江人民提供更多劳动就业岗位,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囤一座“蓝色粮仓”海南海洋养殖潜向深水区

引言:

2019年,海南深水网箱养殖面积达630万公顷,排名全国之一,是浙江与山东两省的总和。这一年,全省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为41.2亿元,同比上年度增长超八成。

然而,这份成绩单的背后,难掩尴尬:全省海洋捕捞量近108万吨,海水养殖量27万吨,相差整4倍!2006年,全国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早在1988年,全国海淡水总体养殖量就已超过捕捞量。

海洋大省如何迅速向渔业大省迈进?

眼下,海南正在推动渔业由传统捕捞向深远海智能养殖和休闲渔业转型发展。海南提出加快推进近海养殖清退工作,鼓励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发展工厂化养殖、深海网箱养殖和休闲渔业。

20万海南传统渔民在向耕海牧渔转型,为海岛打造“蓝色粮仓”。

临高后水湾,“海丰”布局了500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受访者供图

一、从港湾到海洋 渔民换了战场

乘船半小时,记者进入临高后水湾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区。单个网箱周长80米,深12米。临“渊”探望,肥美的金鲳鱼在网箱中快速游动,银光闪现,鱼身上一抹嫩黄鲜亮诱人。

临高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在这片水域布局了500多口网箱,可抗12级台风。一年养一照,全年产量可达1.2万吨。

董事长黄达灵是公司创始人,本乡本土的临高人。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早年他与同乡在三亚做鱼货捕捞与收购生意。“那时候,临高的渔船最多,绕全岛作业。每捕上来100斤鱼,其中90斤就是我们临高人抓的。”

“海丰”拥有30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他们是养殖与捕捞的保证。受访者供图

时势造英雄。挪威公司的到来,使黄达灵从近海捕捞走向深海养殖,成为海南深水网箱养殖之一人。

1998年,挪威一家公司前来海南考察深水网箱养殖,最终选址临高后水湾。

8个深水网箱气派地排在海面上,单个网箱周长90米,6米深。

挪威人只养一种光头鱼,成鱼味道好,卖价好。“他们的技术强,但是管理不到位,公司没能盈利。”从一开始,黄达灵就密切关注着那片海面。

一年后,挪威人撤走。本地一企业接手,经营一年也是无功而返。此后几年,8个网箱在海面上游荡,任凭雨打风吹,有的被海浪打散架。

2003年,黄达灵回到临高,租下8个网箱,“那毕竟是挪威人的技术底子”。他花了61万将8个网箱修葺一新,开始养金鲳鱼。这样选品,他自有道理:金鲳鱼口感好,营养高,价格有竞争优势,老百姓吃得起,服务群体广。“我是海南之一个在深水养金鲳鱼的渔民。”

这把赢了!

8个网箱当年养出150吨金鲳鱼,带给黄达灵175万元的纯利润。

每年国庆节前后,“海丰”后水湾养殖基地进入捕捞季。受访者供图

相比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港湾养殖,深水网箱赢在哪里?

“港湾的养殖周期是13个月,而后水湾海底地势平缓,水温与盐度适宜,水流稳定,水质优良,幼鱼生长快,成鱼口感好,5-6个月就可捕捞。”

之一桶金入账,黄达灵吃了定心丸。马上扩大生产,请深圳公司造了52个更大的网箱,比挪威网箱质量还好。

2004年,公司利润猛增至680万元。

这样一网,可捕获金鲳鱼数千斤。受访者供图

自此,黄达灵在深水网箱养殖的道路上开始探索,网箱升级换代的步伐从未停止。从起步时的8只网箱到现在的600多只;周长从40米延伸到现在的100米,新打造的120米网箱项目即将上马;养殖能力从单箱6吨涨到125吨;公司在省内外布局的养殖基地,年产量达2万吨、总产值4亿元。

黄达灵当年为深水网箱选定的品种影响深远。现在,海南深水网箱的养殖品种,金鲳鱼是主打阵容。

现在,海南陵水、儋州等地,也有规模或大或小的深水网箱养殖区。在企业家们的带领下,海南渔民正从陆地走向大海,从池塘、滩涂、港湾养殖向深水网箱养殖转型。

“勤富”公司罗非鱼加工流水线。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为追赶市场的脚步,企业家的转型是一种自发行为,那么, *** 与大型国企面向更深远的海洋,则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海南建省时,外海捕捞产量低,渔船多是底拖网,网口张开直径达12米,大鱼小鱼一起抓,对近海渔业资源破坏极大。“休渔期重点休的就是这种网”,覃学友现任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退休前,一直在海南海洋部门工作,熟悉海南渔业“请进来”的历史。

建省不久,海南省 *** 邀请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的渔船前来合作捕捞,每条船上派海南渔民跟船学习。同期,海南国企曾派船前往密克罗尼西亚,尝试远洋捕捞。

十几年前,国家提出“捕捞零增长”,鼓励海洋养殖。海南 *** 、国企、私企沿不同的道路探索,交过学费也取得了成绩。

航拍“勤富”公司在文昌锦山一处1000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受访者供图

二、从浅蓝到深蓝 养殖换了底色

眼下,世界每生产3条“鱼”,1条就产自中国;中国每生产3条“鱼”,近2条是养殖而来。2006年,我国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然而,海南正好相反,捕捞量远高于养殖量,水产品总量超七成来自捕捞。

《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海南水产品总产量172万吨,其中海水养殖27万吨。海洋捕捞近108万吨,4倍于海水养殖量。单论海水养殖量,海南在全国沿海城市中排名靠后,较排名之一的福建,相差近19倍。海南是海洋大省,却非渔业大省。

“我国发达省份 *** 海洋捕捞,且逐年递减。”李劲松是位资深海洋环保工作者,曾在 *** 海洋部门工作十年以上,现供职于非营利组织“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任政策与发展总监。

接受采访时,他打开电脑中的《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调出一组组数据进行分析:

海南现有2.4万艘渔船,虽比2018年减少234艘,但上涨了2.78万总吨数,说明大船在增加。但总量却比渔业大省山东、江苏、福建少了一半还多;

海南90%的渔船是24米以下的中小型船,只能近岸捕捞,产能有限,捕捞能力更有限。24米以上的大型船不足千艘,比浙江整整差了13倍还多;12米以下的小船则比其多出4000余艘。

李劲松说,2010年以来,海南对渔船进行更新改造,增加了不少大船,“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

除了生产工具落后,海南近海开展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不占优势。海南虽然是岛屿,但海岸线与我国沿海省份相比,并无绝对优势,只是“看起来很长”;福建、江浙、山东大陆架平缓,可用于海洋养殖的封闭港湾多,海岛多,滩涂多,先天的资源条件好。而海南的港湾绝对数少,近岸海岛数量少。

李劲松举例说明。海南近岸适合养殖的潟湖有海口东寨港、万宁小海、陵水新村港与黎安港、儋州新英湾等,但全岛像这样低成本的优良养殖区并不多。

近岸同时也是生态敏感区与生态脆弱区,传统近岸养殖无疑将加大生态保护的压力,海南现已将环岛35%左右的海域划入生态红线,不允许开展规模化养殖。

这两年,海南鼓励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发展工厂化养殖、深海网箱养殖和休闲渔业。“三走”鼓励从近岸往深海走,实现从浅蓝向深蓝的跨越。

发展工厂化养殖,海南已有先行者。2020年6月,位于文昌的海南勤富公司着手打造“勤富产业园”。

30多年前,公司董事长周勤富养出海南岛上之一条罗非鱼。30多年来,公司在岸上发展,用池塘里的这条鱼与全球50多个国家做生意,做成了年产值6亿元的全国知名企业。今年,虽受全球疫情影响,公司前半年出口额却逆势增长,比去年同期上涨25个百分点。

罗非鱼现在是海南最拿得出手的一条鱼,占全省水产销售的85%,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2019年,海南罗非鱼产量达到31万吨。

“一个企业不能只做一条鱼,一个省也不能只做大一条鱼。”周勤富告诉记者,公司响应 *** 号召,积极践行工厂化养殖,产业园将公司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成为集水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畜禽肉类综合加工、鱼粉加工、胶原蛋白加工、智能化低温冷链物流、食品检测、罗非鱼培育养殖培训基地、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勤富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年总产值可达人民币60亿元,提供近5000个就业岗位。

“勤富”公司淡水罗非鱼出塘。受访者供图。

三、舍近趋远 在深海壮大优势产业

过去20年,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渔业是海洋的菜篮子,是国民的“蓝色粮仓”。海南建仓,拥有独特优势。

“海南地处热带,是全国公认最适合发展渔业养殖的地方,苗种生产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永灿说,海南为我国南方提供了80%以上的水产苗种,我国北方甚至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水产苗种也产自海南。

官方数据,2019年海南虾类育苗1910亿尾,淡水养殖鱼苗62亿尾,海水养殖鱼苗10亿尾。周永灿拿金鲳鱼苗举例:缘于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金鲳鱼苗比内陆提早上市一个多月,价格会高出几倍甚至10倍。“水产苗种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有时短短几个月每亩利润可达数十万元。”周永灿强调,从陆地走向海洋,海南的水产苗种产业不能丢,海水育苗产业前景广阔。

周永灿认为,落实“三走”会令海南的养殖优势彰显,“海南仅50米水深的海域面积即可达到全岛陆域面积的一半儿,发展深远海养殖有广阔的前景。”他分析道,国家可用于水产养殖的陆域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舍近求远,从陆域走向海洋、从港湾走向深远海将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水养殖会对海洋生态造成怎样的影响?周永灿认为,只要加强管理,科学计算养殖海域的可养殖容量并严格执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不会污染海洋环境,还有利于所在海域自然资源的恢复和增长,实现渔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恢复的和谐共赢。

作为海南省养殖水产滩涂规划修编技术指导组的专家,不久前周永灿在海南多地调研时发现,各地比照农业农村部最新修编规定,对水产养殖禁养区的划定面积均比之前有大幅下降。“中国是人口大国,国民优质蛋白的供应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渔业科学有序的发展是国家食品安全的坚实保障。”

“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淡水养殖前景远不如海水养殖广阔,向深海走是趋势,但后者对技术与资金的要求很高,还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作为海南渔业“老兵”,覃学友熟悉企业与渔民,对行业趋势有观察:有广阔的海域面积“打底”,只要努力践行“三走”,海南渔业未来可期。

“我们小时候,家里长辈教训小孩常说: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去抓鱼。眼下,这句话得改改了,好好读书,长大才能去抓鱼!”沧海桑田,谈及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覃学友不由得感慨万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首席记者 康景林

福建耕海牧渔鱼虾满仓

8月16日12时,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福建海域正式开渔,晋江、石狮、漳州、厦门等地的渔港千舟竞发。渔民们也重新忙碌起来,开启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征程。几天时间,首批出海的渔船就将新鲜渔获运回港口,大量生鲜海味被端上餐桌,让人们大饱口福。

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近年来水产品消费已成为衡量各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标志性指标。身为海洋大省的福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3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水产品出口额等指标均居全国之一,大黄鱼、鲍鱼、河豚、梭子蟹、牡蛎、海带、江蓠等品种养殖产量全国之一。

养殖水产供应足

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是一个以养殖业、浅海作业为经济主体的农业村,海上多品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全村有700多户村民从事养殖,生产经济鱼类、虾类、贝壳类等,年产值上亿元,是东山县更大的“海上牧场”。在当地从事金鲳鱼养殖的养殖户陈景川告诉记者,金鲳鱼成长周期相对较短,从鱼苗到成鱼大概只需要4个月时间。

“现在市场上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的金鲳鱼出货量一天大概在2.5万斤至3.5万斤之间。除了漳州本地,还销往泉州、厦门乃至广东等地。”陈景川表示,预计今年的养殖收益在300万元左右。

在宁德福鼎市店下镇巽城村闽威鲈鱼养殖基地,养殖户陈伯辉刚把饵食撒向塑胶深水大网箱,肥硕的鲈鱼群就跃起抢食。陈伯辉说,去年他投放了50万尾鱼苗,鲈鱼养殖收入超过120万元。

福鼎是全国规模更大的桐江鲈鱼人工育苗、养殖和加工基地。福鼎市鲈鱼养殖协会秘书长、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晴表示,福鼎市鲈鱼产业已形成“育苗、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当地鲈鱼及其制品进入全国各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并与电商合作,有效拓宽了产品销路。由于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不用愁,鲈鱼成为当地渔民转产转业、致富的首选产业。

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渔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水产品供给充足。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3.7%;渔业产值750.51亿元,增长3.5%;水产品加工产值390亿元,增长18.7%。“2021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增长的预期目标是2%左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

种类丰富价格降

开渔之后,福建各地水产批发商都开始忙碌起来。福州马尾海峡水产批发市场是福州规模更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每年开渔后,“懂行”的市民就会来这里采购海鲜,商户们早早就开始提前准备。

记者了解到,休渔期间,福建不少地方的水产市场经营的主要是冻品海鲜或养殖水产,种类不多,而且价格也较贵。随着大量渔船出海捕鱼,接下来市场上的海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据了解,前往外海的渔船最快需要3天到5天时间返航,大型渔船成批返航的高峰期则是开渔15天左右,如果前来采购的市民恰好赶上这段时间,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海鲜。以蟹为例,平时五六十元一斤的价格,这时候只要二三十元一斤,略有瑕疵的海鲜产品价格会更低。有商户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海鲜的价格会比去年更低一些,市场上螃蟹会多起来,而且价格会逐渐下降,甚至能降到开渔前的一半。鱿鱼、章鱼、乌贼等海产价格应该也会稳中有降。

目前来看,福建省主要水产品销售量正常,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近期发布的主要食品价格动态显示,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除了价格,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为规范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福建省加快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上半年,全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产地监督抽查300余批次,市县开展快速检测1478批次,合格率达100%。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与质量监督处副处长耿来强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从严管控水产品质量,推动渔业健康发展。”

渔业升级在路上

除了内销供给稳定有序、供应充足之外,今年上半年,福建水产品出口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水海产品出口达3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

福建采取了多种举措提升水海产品产业发展水平。比如,实施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苗生产基地。实施水产品增值工程,提升水产精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全省新增水产品加工生产线13条,实施渔业品牌建设工程,培育水产品外贸品牌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

作为海洋经济传统优势产业,今年以来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稳健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渔业传统优势产业,力争打造10条百亿元级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陆续实施水产种业、水产加工业、渔业增汇、海上养殖转型升级等行动计划。全省推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改造塑胶渔排1.13万口、贝藻类筏式养殖浮球0.45万亩,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28口。推动出台新一轮扶持远洋渔业发展8条措施。1月份至6月份,全省远洋渔业产量24.10万吨,产值21.52亿元,运回16.10万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要加快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渔港项目、智慧海洋建设等基础设施三大任务,做大做强水产种业、远洋渔业、水产加工、休闲渔业等渔业产业四项重点,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海洋防灾减灾、海洋伏季休渔、海漂垃圾治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管理五个关键,全方位推进“海上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更大台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春沐阳)

来源:经济日报

“挑剔”之鱼生出致富之业

湛江金鲳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深海网箱的助力。 郭龙碧 摄

起网、入舱、加冰……连日来,湛江广阔海域上好不热闹。眼下正是金鲳鱼丰收的季节,一艘艘养殖辅助船穿梭于深海网箱和码头之间,将大海的滋味送往千家万户。

湛江年产金鲳鱼10万吨,占全国的40%,作为“中国金鲳鱼之都”,全国每三条金鲳鱼就有一条来自湛江。得益于水质、饲料、养殖密度等多方面原因,今年金鲳鱼的品质比往年更好,价格也随之上涨,稳定在14元/斤左右。

金鲳鱼自带“标准”

对养殖环境要求高

金鲳鱼是热带表层巡游性鱼类,对养殖环境要求苛刻,对养殖海区、水质、水温、水流等都有自己的“标准”。金鲳鱼为何偏爱湛江?

据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汤保贵介绍,金鲳鱼生活的水温不能低于14摄氏度,养殖海区应选择地势平缓、风浪小、水流畅通、养殖区周围无污染的海区,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更低潮位水深12米以上,海区流速不低于0.3米/秒。

金鲳鱼喜欢在海中“逆流而行”,特殊的习性对水流速度提出了要求。如果流速太慢,水质环境不容易保持自净;流速太快,不仅容易冲走饲料,还会过多消耗金鲳鱼自身能量,使其生长速度下降,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金鲳鱼自身呼吸耗氧量大,需要海水有高的溶氧量。通常来说,水质好溶氧量便高,水质差溶氧量就低,因此,能成功养殖金鲳鱼的地方,水质条件往往比较好。

“正是因为湛江水质好,这条鱼一直游,常常锻炼,才能健康又美味。我们也很喜欢吃金鲳鱼。”养殖大户徐向东笑称。

游向全国游向世界

一条鱼带动百亿产业

湛江沿海海水温度常年在14—26摄氏度之间,水质优良,盐度稳定适中,天然饵料丰富,发展金鲳鱼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其中,雷州半岛西海岸面朝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北部湾,水流速度在1.5米/秒以内,尤为难得的是受台风影响较小,极其适合金鲳鱼生长繁衍。

一开始,金鲳鱼的主要产地在海南,后来慢慢向湛江转移,湛江金鲳鱼产业在近十年迎来快速增长。随着人工配合饲料配方的攻克和深海网箱装备制造业的崛起,金鲳鱼真正实现“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

湛江现有深海网箱3500多个,其中金鲳鱼是网箱主要养殖品种,单个深海网箱一造产量可达10万斤。如今,随着苗种繁育、饲料生产、装备制造、养殖管理、加工流通、配套服务等产业链日趋完善,湛江金鲳鱼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

目前,湛江正加快推进金鲳鱼“12221”市场体系与品牌建设,推动“湛江金鲳”游向全国、游向世界,带动湛江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湛江市出口金鲳鱼产品2.01亿元,同比增长60.35%。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

通讯员 孙诚志

为“湛江金鲳”寻找“顶流密码”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11月12日,金鲳鱼旅游文化节在遂溪县草潭镇举办,“中国金鲳鱼之都”又多了一美食嘉年华。

连日来,笔者看到媒体上连番报道湛江金鲳鱼,从养殖历史、产业特点、预制菜美食、发展思路等方面分析了湛江金鲳鱼产业的美好前景,也表达出了湛江欲将其打造成海产新名片的强烈意愿。

说起湛江海产,“湛江对虾”“湛江生蚝”都是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全国每十条虾里就有六条来自湛江,而且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等七项指标,湛江都位列全国各地级以上市之一。雄厚的底蕴、完备的产业链,让“中国对虾之都”享誉国内外。而近年来,在“夜经济”与短视频加持下,“湛江生蚝”找到了流量密码,就连央视节目也为湛江生蚝打CALL,“全国沿海都产蚝,最出名的是湛江”。

从产业规模来看,“湛江金鲳”确实有成为下一个水产“台柱”的潜力——据统计,2020年,中国渔业协会金鲳鱼分会发布的《中国金鲳鱼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全国金鲳鱼突破20万吨,湛江产量突破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35%,约占广东产量70%,可以说“广东十条金鲳鱼,七条产自湛江”。但从市场号召力上看,比起“湛江对虾”“湛江生蚝”,“湛江金鲳”仍有不少距离。无论是对虾,还是生蚝,湛江出产的都是各自群属中的“顶流”。说起吃虾,大家会想起“湛江对虾”;说起烧蚝,大家会想起“湛江生蚝”。但说起吃鱼呢?所以,打响知名度与美誉度,是“湛江金鲳”必须迈过的之一道坎。

当然,比起“湛江对虾”“湛江生蚝”,“湛江金鲳”的优势在于恰逢预制菜产业风口与RCEP正式实施双重机遇叠加,“湛江金鲳”乘风出海,凭一道道烤鱼登上了不少城市居民的餐桌。而有关部门,也希望将“湛江金鲳”打造成“年鱼”,发展“年鱼经济”。

中国人过春节很讲究“好意头”。过年食鱼,鱼通常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的,留下作为吉祥物,代表“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夜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责年”,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而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过年吃的鱼也不同。有的地方过年吃鲤鱼,鲤同“利”谐音;有的地方过年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有的地方则是吃鲢鱼,鲢同“连”谐音,取“连年有余”之意。在广东不少地方,过年吃的是鲮鱼;武 *** 春节期间多吃草鱼做的水煮鱼;而上海嘉定周边过年吃的是甲鱼。把“湛江金鲳”作为“年鱼”推介,诚然有“金满仓”的美好寓意,但如何让更多城市的人们爱上这条“年鱼”,显然是“湛江金鲳”走向全国的一道“必答题”。

借鉴“湛江对虾”“湛江生蚝”,“湛江金鲳”有三方面是要大力取得突破的:其一,是产业链的强链延链;其二,是在健康营养价值上的深挖;其三,是在风味提升上更多元化。这就要求不光盯着“年鱼”的概念,更要从方方面面多元化、立体化地打造“湛江金鲳”的品牌,为“湛江金鲳”找到打开更为广阔市场的“顶流密码”,让其更具市场吸引力与号召力。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鲳鱼的价格多少钱一斤?鲳鱼的养殖技术及前景分析

我们会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一种鱼,体侧扁而高,呈银灰色,头小,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据市场了解,该鱼野生的品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部和印度东部近海中下层。喜欢食用小鱼、水母、硅藻,这种鱼就叫鲳鱼,因体型侧扁,人们又将它叫做平鱼、车片鱼、扁鱼等,而且它们繁殖能力比较弱,野生的很是稀少,所以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是人工养殖的品种,肉多刺少,味道很鲜美,价格也不贵。



一、鲳鱼价格多少钱一斤?

根据现在市场的行情,鲳鱼的价格也趋于平稳,野生的品种一般价格两百元左右一斤,人工养殖的品种一般二十元左右一斤,可能产地的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金鲳鱼,人工养殖品种,价格17.5元每斤,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白鲳,人工养殖品种,价格14元每斤,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金鲳鱼,人工养殖品种,价格20元每斤,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银鲳鱼,野生品种,价格155元每斤,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银鲳鱼,野生品种,价格175元每斤。以上价格来源于惠农网供应大厅详情,仅供大家参考。



二、鲳鱼的营养价值

鲳鱼富含优质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钾、磷、钠、钙等矿物质,经常食用可以益气养血,柔筋利骨,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也很有效。鲳鱼中含有铁矿物质,多吃鲳鱼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让皮肤变得光滑红润。

三、鲳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准备:选择人工养殖鲳鱼对池塘没很高的要求,建议做好滤网,这样可以防止别的鱼进入以及鲳鱼鱼苗逃离。在放养前还要对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暴晒一周后才能进行使用,并准备好增氧机和投喂机,为后期养殖管理做好准备工作。



2、放苗:鱼苗要选择健康无害,活泼的。在放苗前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后才可放苗,鱼苗要选择规格差不多的,有利于养殖管理,按照每亩3cm的鲳鱼2000-3000尾的放养就可以了。

3、饲料投喂:鲳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量很大,特别能吃,所以一般在养殖时为了使其快速生长,实现高产效益,所以投喂一般以饲料为主,投喂要注意时间和投喂量,每天在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就可,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生长状况和天气水温而定,在阴雨闷热天气要适当的减少投喂量实行多添少喂的 *** ,要让鲳鱼吃饱,但又不浪费饲料。

4、日常管理:养鱼的时候建议养殖户们每天去查看两次,看看鱼池的水质干不干净以及鱼的生长和活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鱼的分布不能太密集,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发现氧气不足要及时打开增氧机,避免鱼缺氧引起死亡,及时清理鱼池的垃圾,以免遭受到病害的侵扰,如果发现有鱼受伤或生病了,更好是要捞出来进行隔离,并查明原因,对池塘采取措施对症下药,避免传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鲳鱼的养殖前景

近几年来,鲳鱼的需求量不断在攀升,主要是因为鲳鱼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口味也不错,而野生鲳鱼越来越珍稀,很多地方已经捕捞不到了,现在人工养殖的比例就多了起来,所以小编觉得鲳鱼的养殖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养殖朋友们要给鲳鱼养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抓住市场的需求及价格动态,掌握好了鲳鱼的养殖技巧,还是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收益的,小编建议大家在养殖前,更好是综合考虑鲳鱼的当地市场需求以及是否合适养殖等。

综上所述,对于养殖鲳鱼相信农民朋友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了,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养殖户们能把握养好鲳鱼的话,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是经验欢迎留言点评。

银鲳鱼价格多少钱一斤?银鲳鱼能养殖吗?银鲳鱼和金鲳鱼的区别?

银鲳鱼是海鱼,肉味鲜美,可制成罐头食品,为名贵食用经济鱼类,产量较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下面一起来了解下现在银鲳鱼价格和银鲳鱼能否养殖问题吧。

银鲳鱼价格多少钱一斤?

银鲳鱼价格受产地、规格等因素影响,目前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东海大银鲳鱼批发价格8元/斤;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银鲳鱼批发价格7.5元/斤;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银鲳鱼批发价格7元/斤;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银鲳鱼批发价格3.5元/斤;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银鲳鱼批发价格3.8元/斤;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银鲳鱼批发价格8元/斤;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银鲳鱼批发价格4.8元/斤;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银鲳鱼批发价格7.5元/斤。

备注:以上银鲳鱼价格均来自惠农网产地行情批发报价,仅供参考。

银鲳鱼能养殖吗?

银鲳鱼人工是无法养殖的,因为银鲳鱼栖息于水深30~70米的海区,人工养殖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银鲳鱼是纯野生的海鱼。此外银鲳鱼的生长习性有洄游的习惯,人工养殖无法模拟这个环节,所以就没有办法养殖了。

银鲳鱼和金鲳鱼的区别

1、养殖和野生

目前金鲳鱼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市面上买到的金鲳鱼,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银鲳鱼是无法人工养殖的,因此基本都是野生的。

2、价格区别

金鲳鱼的市场供应量充足,所以价格较为便宜。而银鲳鱼只有野生捕捞,鲜活的银鲳鱼,价格非常的贵。比金鲳鱼贵很多倍。

3、烹饪区别

金鲳鱼一般适合于香煎,如果用来清蒸,味道和口感则比较一般。银鲳鱼味道鲜美,清蒸是最适合不过的做法了。

以上就是关于银鲳鱼价格的介绍了,冰冻的价格还是较便宜的,而若是鲜活的,那么价格是非常贵的,不过很少见。

标签: 鲳鱼 产地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