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鹭被雀巢收购,银鹭被雀巢收购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1 0
雀巢再传10亿美元出售银鹭 公司回应称“不评论”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记者 李静)3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雀巢已聘请摩根大通帮助处理其中国子公司银鹭食品集团出售事宜,出售金额可能达到约10亿美元。雀巢方面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对传言不做评论”,银鹭方面回应中国网财经记者称“不太清楚”。

有消息称,雀巢正与潜在买家接洽,包括娃哈哈和统一控股等,但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已予以否认。

自2017年雀巢现任CEO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上任以来,一直在对雀巢的非核心业务进行“瘦身”。雀巢先后以28亿美元出售了美国糖果业务,以40亿美元出售了美国冰淇淋业务,以102亿瑞郎出售了旗下皮肤健康公司,后又将肉制品业务Herta的60%股份出售给西班牙食品公司Casa Tarradellas。截至目前,雀巢在马克·施奈德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20多次资产剥离。

而近两年来一直业绩不佳的银鹭,更是频频传出被抛售的传闻,但最终未有实质性的进展消息。

资料显示,银鹭食品始创于1985年,主要进行罐头食品和饮料的生产销售。公司是福建省更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年销售额约54亿元,其中银鹭八宝粥和花生牛奶是公司旗下的两款明星产品。

2011年,雀巢以15亿元之一次收购了银鹭60%的股份,成为其更大的股东。2017年4月和2018年6月,雀巢又对银鹭两次增持,收购了剩下的40%股份,从此成为银鹭唯一的持股方,银鹭彻底成为外资企业。

但银鹭“外嫁”豪门雀巢后,并没有一飞冲天,反而出现了持续下滑。

2015年和2016年,是银鹭业绩不振的开端。虽然没有具体的公开数据,但这两年银鹭数次在雀巢的年报中被“点名批评”。

至2017年和2018年,公司业绩稍有恢复。但2019财年,银鹭业绩再度出现大滑坡。

在雀巢2019年的财报中,整个雀巢集团总销售额925.68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614.4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126.09亿瑞士法郎,折合约人民币900.97亿元,同比增长24.4%。

银鹭再度在年报中遭到“点名批评”。雀巢表示,银鹭在2019年下半年及重要销售档期中秋节的表现未达预期,加上竞争环境激烈,公司对银鹭的战略、产品组合以及业务计划进行了检视,并据此作了减值处理。

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曾表示,公司正在非常努力地解决银鹭业务所处状况。而为了实现银鹭食品的扭亏,雀巢在2020年1月更换了银鹭食品CEO,由孙亦农出任这一职务。

相关资料显示,孙亦农曾就职于可口可乐装瓶投资集团中国区,后于2016年5月加入银鹭担任首席商务官,2018年11月,升任首席运营官;自2020年1月1日起担任银鹭首席执行官。

业内人士表示,仅靠换帅并不能完全改善业绩,银鹭想要打破目前的局面并非易事,应更多从提高自身产品创新维度来考虑。

本文源自中国网财经

盘点那些国内销售的外国品牌,很多还被误认为是国货

保洁(美国)

洗发: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威娜、澳丝、发之食谱、植感哲学

洗衣:碧浪、汰渍、当妮

护肤SK-II、玉兰油、欧莱雅、雅芳、aio、急救美人FirstAidBeauty、Anna Sui(安娜苏

化妆品:欧莱雅、蜜丝佛陀、covergirl( *** )、AUSSIE、Anna Sui(安娜苏

卫生巾:护舒宝、朵朵、丹碧丝

男士:吉列、博朗

儿童:帮宝适

牙膏:佳洁士、欧乐-B

香皂/沐浴露:舒肤佳、玉兰油、卡玫尔

电池:金霸王

香水:Anna Sui(安娜苏)、Escada(艾斯卡达)、Dunhill(登喜路)、LACOSTE (来格仕)

居家护理:风倍清、洗悦

健康护理:伊维安、新章

联合利华(英国)

个护:清扬、多芬、力士、AHC爱和纯、旁氏、 *** NX凌仕效应(男士)、夏士莲、舒耐、凡士林、中华、卫宝、丝道琦、洁诺

洗涤:金纺、奥妙、CIF晶杰、Sunlight 阳光、The Laundress、Verve霓裳

家庭净水:联合利华净水宝、沁园

空气净化:Blueair

宠物:哆力星球

食品:和路雪、梦龙、家乐/康宝、bestfood百仕福、立顿、Becel、Flora、Bertolli、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植卓肉匠

益海嘉里(新加坡)

粮油: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鲤鱼、元宝、口福、海皇、锐龙、欣百味、益海、丰苑、荷晶、福玉、嘉豫、嘉雪、金狮凤、欧之玫、花鼓、丰益、车轮牌、香纳兰、湄菩诗、牌可赞、轻怡、乳玉皇妃、谷维多、蓝钥、妙利

食品调味:金味、丸庄、梁汾、香满园、海皇、欢宴、厨珍、丰厨(预制菜)

饲料:丰苑

日化:洁劲100、绿涤


美国:

飞鹤、科颜氏、威猛先生、滴露、哈尔滨啤酒(04年出走)、百威、美赞臣、雅培、DQ、耐克、特斯拉、好奇、舒洁纸巾、高露洁、好来(原黑人,合资)、三笑、小肥羊、吗丁啉

强生:大宝(08年7月)、强生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邦迪、达克宁、泰诺、西安杨森、李施德林、洛克

玛氏公司:德芙、脆香米、玛氏、彩虹糖、M&M’S、士力架、绿箭、益达、真知棒、大大泡泡糖、瑞士糖、黄箭、白箭、UNCLE BEN’S、傲白、皇家、伟嘉(猫粮)宝路(狗粮)、特趣

亿滋(卡夫):炫迈、奥利奥趣多多、优冠、闲趣、王子、太平、乐之、怡口蓮、荷氏、妙卡菓珍、麦斯威尔、鬼脸嘟嘟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健怡、零度、雪碧、芬达、醒目、果粒奶优、水森活、冰露、酷乐仕、天与地、爽健美茶、美汁源、健康工房、美丽源、酷儿、原叶茶饮、清凉源

百世公司:黄记煌、百事可乐、7喜 、桂格、妙脆角、果缤纷、百草味、美年达、佳得乐、激浪、纯果乐、纯水乐 、乐事、立体脆、依维世、多力多滋

英国:

洁云(合资)、米娅(合资)、戴森、杜蕾斯、太古、太古里、吉百利、蔬果园、舒比奇、水井坊(2012年被收购)、捷豹、路虎、汇丰银行阿斯利康、宾利

法国:

羽西、达能、依云、脉动、欧莱雅、美即、娇兰、雅漾、杜迪、脉动、苏泊尔(16年出走)、爱他美纽迪希亚纽康特 、能全素翡莱利、碧欧泉、兰蔻、赫莲娜、圣罗兰、伊索

德国:

斯柯达、露安适、威露士/亮净、阿迪达斯、妮维雅、舒蕾美涛顺爽风影、洁婷

意大利

费列罗、普拉达、宝格丽、古驰、芬迪、阿玛尼、宝格丽、范思哲、菲拉格慕、华伦天奴、瓦后、法拉利、兰博基尼、忠利保险、玛莎拉蒂、菲拉格慕

瑞士

徐福记、雀巢、脆脆鲨、太太乐、瑞士莲、优活矿泉水、云南山泉、巴黎水、罗技、米格罗斯、斯沃琪(钟表)、百达翡丽、劳力士、江诗丹顿、法兰克?穆勒、迅达集团(电梯)、罗氏制药、诺华制药、瑞银集团、瑞士银行、索利斯

荷兰

A *** L(芯片)、诺优能、喜力啤酒、飞利浦、联合利华(英、荷)、壳牌石油、美素佳儿、荷兰乳牛、KPMG毕马威(审计)

西班牙

高乐高、生力啤酒、乐途仕、Carbonell、桃乐丝、( *** 新疆棉的蒂则诺纺织工业公司)Inditex服装(ZARAPull and BearMassimo DuttiBershkaStradivariusOyshoUterqueZARA HOME

新西兰

安怡、恒天然、安佳(大英博物馆IP授权

丹麦

乐高、乌苏、重庆啤酒、乌苏啤酒、安徒生童话、奥迪康(助听器)、瑞声达听力集团嘉士伯(冰纯嘉士伯、怡乐仙地、世傲、乐堡啤酒、凯旋1664、乐堡、特醇嘉士伯)、Danisa皇冠丹麦曲奇、凯尔森集团、阿尔乐、绫致时装(ON *** (女装)、Vero Moda(女装)、Selected(男装)、和Jack Jones(童装))、潘多拉珠宝、诺维信制药、诺和诺德制药、bodum

比利时

歌帝梵、吉利莲、雪津、英博(哈尔滨啤酒、南京啤酒、双鹿、纯生)、玛瑞斯3D打印公司

日本:

化妆品/护理:DHC、诗芬、碧柔、花王、高丝、资生堂、狮王、乐而雅、SK-II、苏菲、肌美精、米斯沙、FANCL、ALBION奥碧虹、KOSE(高丝)、碧柔

相机/电器等:索尼、索爱、松下、日立、东芝、夏普、致福、三洋、京瓷、佳能、爱普生、建伍、先锋、山水、雅马哈、马兰士、安桥、天龙、爱华、尼康、美能达、宾得、奥林巴司、富士、理光、NEC、京瓷、柯尼卡

汽车:丰田、威驰、本田、尼桑、马自达、铃木、日产、三菱、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斯巴鲁

食品:悠哈、养乐多、午后红茶、明治保加利亚式酸奶、三得利、百利滋、格力高、明治、东洋水产、东京食品、味之素、小林制药、福屋、环球食品、优之良品、日清、四洲食品、雪印奶粉、卡乐比、吉野家(连锁快餐)、味千拉面、薯条三兄弟、波子汽水、白色恋人、七星绿茶、麒麟啤酒

海产: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高冈屋食品有限公司、如东幸福商贸有限公司、上海高冈屋食品有限公司松江分公司

其他:冈本、三宅一生、优衣库、立邦、TOTO卫浴、Ito Yokado、爱眼眼镜、精工眼镜、横
滨轮胎、之一生命(制药)、无印良品、大王、贝亲、康贝、罗森、邓禄普、出前一丁、

韩国

LG、乐天百货、菲诗小铺、好丽友、农心、好友趣、薯愿、呀!土豆、浪里个浪、好多鱼、蘑菇力、米漾、爱丽小屋、三星、现代、ASK、衣恋公司、谜尚、雪花秀、爱丽小屋、Hera赫妍

菲律宾

上好佳

泰国

红牛、Sealect、TaoKaeNoi老板仔、蜜丝婷Mistine,

印尼

清风、真真纸巾、唯洁雅、怡丽


被收购后,又回归祖国怀抱的品牌

银鹭: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2020年“陈家兄弟”回购银鹭

北冰洋汽水:1994年外资掌控后雪藏,2011年后回归

南孚电池:1999年开始被外资控制、2014年11回归

金丝猴:2014年被好时公司收购80%的股份,2018年后回归

娃哈哈:1996年中外合资,2007年回归

天府可乐:1994和百事合资,2013年后回归

乐百氏:2000年被达能收购,2016年11月14日回归

美加净:1990被美国庄臣收购,1994年被上海家化收回

银鹭被雀巢收购,银鹭被雀巢收购-第1张图片-

统一润滑油:2007年9月22日被外资收购2015年08月10日回归

熊猫洗衣粉:1994年与宝洁合资,2000年回归北化二厂,但已经失去市场。

丁家宜2011年被法国公司收购,2015年回归。

“中国粥王”银鹭被收购将近一年!瑞典奶粉巨头背后在布什么局?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食品罐头巨头——银鹭集团被曝出早在2018年8月就被瑞典奶粉巨头——雀巢全资收购,并成为雀巢子公司已近一年。据此,银鹭这一"中国粥王"彻底变身外资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雀巢在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先后将中国本土品牌徐福记、银鹭、太太乐等"收入囊中"。然而,但这些品牌并没有因为"傍着"雀巢这颗大树就从此风生水起,反而是业绩不断下滑。

就连被"寄予厚望"的银鹭,到去年年中时,业绩仍在拖雀巢后腿,一直到去年下半年以后才有所好转。为此,著名华尔街投资人Daniel Loeb还曾发布 *** 要求雀巢卖掉银鹭。

据了解,收购前,银鹭一直在为雀巢公司中国市场代加工即溶咖啡、谷麦等产品生产线。知情人士透露,雀巢"看上"银鹭的重大原因,源于"雀巢自己没有PET无菌冷灌装生产线,银鹭在这一块无论是技术、设备甚至是成本管控方面都做得比雀巢好。"

此外,银鹭的主要产品,如花生牛奶、八宝粥等属于"中餐类饮料",正好填补了雀巢在罐头和复合蛋白饮料市场领域的"空白"。数据显示,银鹭这一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外界看来,雀巢全资收购银鹭,无疑是要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2019年2月,雀巢公布了其2018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雀巢总销售额增长2.1%至914亿瑞郎(约合人民币6185.7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从2017年的1.6%增长至2018年的5%。

事实上,对于雀巢来说,虽然在中国的业绩实现了突破增长,但主要归功于奶粉领域的业绩,其旗下食品及饮料的子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此番"借道"银鹭,无疑是想通过强强联手,从而在中国市场分到更多的蛋糕。

业绩“令人失望”,徐福记和银鹭或将以10亿美元身价“离巢”?

在多年试图修补业绩后,雀巢(PINK:NSRGY)似乎想要和旗下品牌徐福记以及银鹭上演“分手”的戏码。

10月30日,有媒体报道,据不具名的知情人士称,雀巢正在寻求以超10亿美元(折合约70亿元人民币)出售两家中国子公司徐福记和银鹭控股权。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雀巢目前正研究和评估这两家所有权问题。它也可能会选择仅出售上述一个或两个品牌中的一部分股权。但目前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也无法确定商洽是否会导致交易。

10月30日,雀巢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复称,不对传言进行评论。而徐福记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对于非事实的报道没有意见。

虽然雀巢中国和徐福记都对消息“不予置评”,但无风不起浪,银鹭和徐福记的业绩表现一直平平,更成为了雀巢近几年重点“扶持”的对象,外界也曾屡次猜测雀巢可能会卖出两者的控股权。

1

两年24次资产剥离

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雀巢在2011年收购了银鹭和徐福记品牌的控股权。先是以15亿元人民币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60%股份;同年,又花费17亿美元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份。

此后,雀巢对银鹭进行了两次增持,并在2018年6月完成对银鹭品牌100%控股。

但彭博社指出,雀巢于2011年收购了两家公司,当时该公司试图挖掘在中国迅速增长的需求,但几年后却发现自己面临增长缓慢的问题。

实际上,自2017年出任首席执行官以来,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一直在处置雀巢原有投资组合中的部分业务,包括出售美国巧克力品牌、雀巢皮肤健康业务和嘉宝人寿保险等,其出售的金额总计约150亿美元。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雀巢在马克·施奈德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近24次资产剥离。

10月17日,雀巢公布了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的业绩报告。中国区所在的AOA地区在前九个月实现收入159.38亿瑞士法郎(折合约1136.79亿元人民币),实现有机增长3.1%;其中实际内部增长2.5%,定价贡献了0.6%的收入。

然而,银鹭和徐福记的业绩表现仍旧不那么如意。其三季报中显示,由于个别品类的疲软,中国市场的实际内部增长和定价均与去年持平。其中,银鹭花生牛奶和相关粥的产品销量下降。

这其中,银鹭的销售额约为10亿瑞士法郎(折合约70亿元人民币);有媒体引述分析师的预计,徐福记年收入约为7亿瑞士法郎(折合约50亿元人民币)。

马克·施奈德曾对外公开表示,银鹭旗下约三分之二的产品为本土品牌,如花生奶和八宝粥,它们的销售“令人失望”,情况比较好的是雀巢即饮咖啡系列。

同时,雀巢已在努力改善徐福记巧克力的包装,并增加营养小吃来吸引更注重健康的千禧一代消费者。

2

提振之路难走

实际上,对于银鹭和徐福记这两大品牌,雀巢始终都在产品和营销战略上予以扶持。

2015年和2016年,是银鹭被认为业绩不振的开端。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公布,但银鹭数次在雀巢的年报中被“点名批评”,甚至被投资机构要求卖出。

不过,马克·施奈德曾在业绩会上表示,银鹭虽在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大幅下滑,但从2017年开始,银鹭出现营收、利润双增长,2018年的销售成绩也较为出色。

有业内观点认为,银鹭为雀巢代工的即饮咖啡,才是拯救其业绩的“幕后功臣”。

但对于花生奶和八宝粥这两大老牌“拳头”产品,雀巢也没有放弃希望。银鹭在2019年1月上市臻养粥产品;在2018年第4季度针对消费者早餐场景新推出银鹭特浓早餐花生牛奶;2016年12月推出冰糖百合银耳八宝粥和黑糖桂圆八宝粥。

10月30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银鹭的业绩在这一两年有所回暖,伴随着整个咖啡人口的红利不断的叠加之后,业绩得到了很好的增长,但整体来说,银鹭还是持续要对产品进行升级和创新。

另一家徐福记也同样受到增长困境。中国市场的消费变化以及竞争激烈,使得银鹭和徐福记的“复苏”之路并不那么好走。

2014年后,糖果行业开始遭遇“行业寒冬”。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糖果产量为362.41万吨,较2013年同比增长38.02%,2015年产量下滑至345.47万吨,2016年产量为351.85万吨,增长幅度为1.85%,仅比去年增加了6.38万吨,2017—2018年连续两年下降,2018年产量为288.37万吨,较2017年同比下降12.99%。

此外,近年来徐福记一直被指具有“春节依赖症”,徐福记一直想要摆脱这方面的桎梏。

产品升级成了徐福记的必选之路。今年以来,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徐福记沙琪玛推出了四款新产品,并且找了欧阳娜娜代言。此外,徐福记旗下产品还联合颐和园打造了“国糖驾到”系列;同时还携手喜茶, *** 推出喜茶X沙琪玛面包。

在朱丹蓬看来,徐福记整体的业绩并非十分亮丽,但是其作为中国糖果龙头企业,还是有存在的价值。从产业端、资本端、渠道端和消费端去看的话,银鹭和徐福记对雀巢在中国市场整体的品类布局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支撑作用,所以雀巢也不会轻易把这两个品类放弃。

雀巢有意出售 银鹭何去何从

来源:北京商报

4月24日,雀巢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引起业内关注的并不是雀巢业绩下滑,而是财报首次对雀巢出售银鹭的传闻做出了回应:正对银鹭进行战略性审视,有意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的业务,保留即饮咖啡业务。这距雀巢完全收购银鹭仅过去2年的时间。业内人士认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两项业务的增长性不强,并且一直拖累雀巢在中国的业绩,虽然雀巢尝试调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由于这两项业绩仍拥有一定的体量,在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多数企业受到了冲击,哪家企业将成为接盘者尚不明朗。

有售有留

雀巢在2020年一季报中首次正面回应出售银鹭资产的可能性,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采取有售有留的策略。

雀巢在报告的战略发展部分中称,雀巢董事会已经决定对在华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业务进行战略性审视,包括出售的可能性。其目的是确保银鹭业务的长期增长和成功,该业务2019年销售额达7亿瑞士法郎。雀巢将保留目前由银鹭灌装和分销的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该业务是推动雀巢战略增长的引擎,雀巢将继续在中国大力投资该品牌。

早在2019年10月,业内就有雀巢出售银鹭的传闻。2020年3月,该消息进一步被坐实,雀巢正与摩根大通合作,为出售银鹭做准备,并寻找买家。

对此,雀巢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不对传言做评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雀巢的所有即饮咖啡均由银鹭生产,雀巢不会轻易出售银鹭。如今采取有售有留的策略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

据了解,银鹭始创于1985年。1990年,银鹭获得20万美元投资,创建了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迅速扩大产能并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2000年引进台商资金,合资创建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现代化八宝粥专业生产车间。

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权,实现控股银鹭。2017年4月,雀巢再次收购银鹭20%的股权;2018年6月,雀巢收购银鹭剩余股份,彻底控股银鹭。银鹭的主力产品,也从传统的花生牛奶和八宝粥,扩充到包括雀巢即饮咖啡在内的三大类别。目前,银鹭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五个生产基地。

业绩有别

对于雀巢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保留即饮咖啡业务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银鹭的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业绩增长性不足,并不符合雀巢的战略。

数据显示,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收入69亿瑞士法郎当中,银鹭业务的销售额大约为10亿瑞士法郎,其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的销售大约占比2/3,即饮咖啡业务占比大约为1/3。2013-2015年,银鹭整体营收逐渐下滑,从2013年111亿元下滑至2015年的96.47亿元。2016年经历了增长率两位数的下滑。银鹭的花生牛奶目前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也仅占到6.2%。

2019年下半年、中秋节,银鹭的表现未达预期,加上竞争环境激烈,雀巢对银鹭的战略、产品组合以及业务计划进行了检视。雀巢首席执行官施奈德对媒体表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等相关业务虽然已经有稳定的势头,但仍需进行大量工作。

朱丹蓬称,被出售更重要的原因,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并不符合雀巢的发展战略。

2017年,新上任的雀巢CEO马克?施奈德就曾提出,雀巢未来要押注到咖啡、宠物食品、婴儿营养品和瓶装水产品四个高增长性产品上。

这也是雀巢保留即饮咖啡业务的重要原因。2019年年报显示,在雀巢中国的产品中,烹饪调料(太太乐)、咖啡、冰淇淋都表现不错,推动了中国业绩正向发展。根据尼尔森12月零售市场占有率报告,雀巢在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占有率排名之一,并连续多年保持连位数的增长。

接盘者谁

雀巢抛出了橄榄枝,但谁能够接下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这两大板块业务呢?朱丹蓬认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渠道也很成熟,两大业务主要面向3-5线低线市场,体量在40亿元左右,一般企业难以接手,在当前疫情仍在持续的背景下,需要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接盘。

对于雀巢有意将业务出售给谁?雀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鉴于战略审视刚刚开始,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根据此前的相关报道,潜在买家包括娃哈哈、统一、达利、中粮等知名企业。但这些企业当时均表示并不知情或不予置评。在朱丹蓬看来,中粮缺少一个几十亿的饮料盘子,如果收购银鹭,可快速提升业绩表现,并跟旗下的瓶装可口可乐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从需求度和匹配度来说,中粮是可能性较大的投资方。

除了买家是谁引起各方备受预测,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两项业务的出售价格也受业内人士关注。今年3月有传闻称,当时的定价可能达到约10亿美元。

不过,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目前,哪个企业接盘不好判定,但如果价格足够低,肯定会有人接盘,毕竟银鹭是全国性大品牌,银鹭的八宝粥、花生牛奶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售价太高,雀巢或许会考虑将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拆分出售,这样体量变小,出售难度变小,但出售时的操作难度会加大。”北京商报记者 李振兴/文并摄

雀巢出售银鹭 中粮接盘?

雀巢出售银鹭 中粮接盘?

针对此前“出售银鹭”的多次传闻,雀巢终于松口了。近日,雀巢首次对出售银鹭的传闻作出了回应:公司正对银鹭进行战略性审视,有意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的业务,保留即饮咖啡业务。对于接盘者的身份,雀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鉴于战略审视刚刚开始,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两项业务盘子较大,从需求度和匹配度来看,中粮是可能性较大的投资方。

保留咖啡业务

4月24日,雀巢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雀巢在2020年一季报中首次正面回应出售银鹭资产的可能性,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采取有售有留的策略。

雀巢在报告中称,雀巢董事会已经决定对在华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业务进行战略性审视,包括出售的可能性。其目的是确保银鹭业务的长期增长和成功,该业务2019年销售额达7亿瑞士法郎。雀巢将保留目前由银鹭灌装和分销的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该业务是推动雀巢战略增长的引擎,雀巢将继续在中国大力投资该品牌。

据了解,目前银鹭主要有3块业务,分别是八宝粥、花生牛奶和后来雀巢引入的即饮咖啡业务,从雀巢的最新回应来看,即饮咖啡业务并不在此次战略审核范围之内。目前,银鹭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5个生产基地。

实际上,早在2019年10月,业内就有雀巢出售银鹭的传闻。2020年3月,该消息进一步被坐实,雀巢正与摩根大通合作,为出售银鹭做准备,并寻找买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雀巢的所有即饮咖啡均由银鹭生产,雀巢不会轻易出售银鹭。如今采取有售有留的策略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

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权,实现控股银鹭;2017年4月,雀巢再次收购银鹭20%的股权;2018年6月,雀巢收购银鹭剩余股份,彻底控股银鹭。

值得注意的是,自雀巢收购后,银鹭便呈现出增长乏力的状态。雀巢在财报中称,银鹭2015年业绩出现下滑,2016年增长率出现两位数下降,截至2019年银鹭花生奶和粥的销量继续下降。业内人士指出,现任CEO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自2017年上任以来,一直在淘汰雀巢的非核心业务。

“八宝粥”表现欠佳

对于雀巢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保留即饮咖啡业务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银鹭的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业绩增长性不足,并不符合雀巢的战略。

数据显示,在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收入的69亿瑞士法郎当中,银鹭业务的销售额大约为10亿瑞士法郎,其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的销售大约占2/3,即饮咖啡业务大约占1/3。2013-2015年,银鹭整体营收逐渐下滑,从2013年的111亿元下滑至2015年的96.47亿元。2016年经历了增长率两位数的下滑。银鹭的花生牛奶目前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也仅占到6.2%。

2019年下半年、中秋节,银鹭的表现未达预期,加上竞争环境激烈,雀巢对银鹭的战略、产品组合以及业务计划进行了检视。雀巢首席执行官施耐德对媒体表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等相关业务虽然已经有稳定的势头,但仍需进行大量工作。

朱丹蓬称,被出售的更重要原因,是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并不符合雀巢的发展战略。

2017年,新上任的施耐德就曾提出,雀巢未来要押注到咖啡、宠物食品、婴儿营养品和瓶装水产品4个高增长性产品上。

这也是雀巢保留即饮咖啡业务的重要原因。2019年年报显示,在雀巢中国的产品中,烹饪调料(太太乐)、咖啡、冰淇淋都表现不错,推动了中国业绩正向发展。根据尼尔森12月零售市场占有率报告,雀巢在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占有率排名之一,并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中粮机会较大

雀巢抛出了橄榄枝,但谁能够接下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这两大板块业务呢?朱丹蓬认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渠道也很成熟,两大业务主要面向3-5线低线市场,体量在40亿元左右,一般企业难以接手,在当前疫情仍在持续的背景下,需要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接盘。

对于雀巢有意将业务出售给谁,雀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鉴于战略审视刚刚开始,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根据此前的相关报道,潜在买家包括娃哈哈、统一、达利、中粮等知名企业。但这些企业当时均表示并不知情或不予置评。在朱丹蓬看来,中粮缺少一个几十亿的饮料盘子,如果收购银鹭,可快速提升业绩表现,并跟旗下的瓶装可口可乐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从需求度和匹配度来说,中粮是可能性较大的投资方。

除了买家是谁引起各方预测,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两项业务的出售价格也受业内人士关注。今年3月有传闻称,当时的定价可能达到约10亿美元。

不过,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目前,哪个企业接盘不好判定,但如果价格足够低,肯定会有人接盘,毕竟银鹭是全国性大品牌,银鹭的八宝粥、花生牛奶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售价太高,雀巢或许会考虑将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拆分出售,这样体量变小,出售难度变小,但出售时的操作难度会加大”。

来源:中新经纬

厦门银鹭百亿帝国,已被雀巢100%收购




福建本土食品巨头银鹭集团被雀巢收购?

近日,全球食品饮料巨头雀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雀巢”)在对收购全时便利店的传闻进行辟谣时,意外曝出已全资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鹭食品”)的消息。

在“企查查”上面“银鹭食品”的资料显示雀巢的持股比例为100%。



银鹭是全国更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是产值上百亿的食品业巨头。而在30年前,它还只是一家小作坊式的村办罐头厂,村子还是那个落后的马塘村。如今银鹭作为一个百亿级的大企业,陈清渊让一家地处偏僻小山村的罐头小厂实现了华丽变身。




01

“银鹭”是否真的已被“雀巢”全资收购?

如果不是“雀巢”意外自曝,一切似乎并无征兆。在银鹭官方网站上,2月12日刚更新了银鹭食品集团厦门生产基地新春游园活动的纪实报道。

但据相关人士透露,这次并购不仅确有其事,而且早已完成。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历经两次增持8个月前已被低调收购。




本次“雀巢”全资收购“银鹭食品”可谓是逐步并购,极其低调。据了解,这一收购案其实早在2018年6月就已尘埃落定,完成交接。据透露,“雀巢”最终成为“银鹭食品”的100%实际控制人及最终受益人。

众所周知的是,2011年,雀巢公司斥资15亿元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60%股份。此后,其实雀巢公司又低调对“银鹭”进行了两次增持:




一次于2017年4月,“雀巢”从“银鹭食品”的合资伙伴处收购了合资公司额外20%的股份;

最后一次就是2018年6月,“雀巢”再次收购了剩余的20%股份,至此“银鹭食品”为“雀巢”全资拥有。

02

“银鹭”在被外资收购后是否仍然沿用?

“雀巢”成功收购“银鹭”已过去8个月有余,消息却始终没有向外界公开。在知情人士看来,这也折射着“雀巢”高层对本土老品牌“银鹭”的充分尊重、支持与看好。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银鹭”品牌被外资收购后是否会继续沿用这一问题似乎从这里就可见一斑。

据介绍,在首次收购“银鹭”60%的股份时,曾有“雀巢”高管在说明“雀巢”对“银鹭”的投资理由时表示,一是产品组合在品类和地域上取得平衡;二是拥有国际和本土品牌的独特混搭;三是产品组合触达所有的消费者领域;四是在大部分区域里消费者信任度“评分更高”;五是拥有经验丰富且适应性强的团队,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取胜。




而本土优质品牌“银鹭”及其特色产品品类、供应销售链,其实正是“雀巢”实行“本土化”战略的落脚点,也正是驱使“雀巢”“看上”“银鹭”的“初心”。

据相关管理层透露,根据目前的战略规划来看,被“雀巢”全资收购后的“银鹭”品牌将继续沿用,公司正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推陈出新,从产品研发、设计与包装上进一步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市场需求。

03

“换巢”的“银鹭”将飞向哪里?

而2014年开始,业内猜测的本土“银鹭”是否拖了外资“雀巢”财报后腿的说法也通过这一全资收购动作得到圆满解答。2018年初,“雀巢”公开表示,中国市场的增长得益于“银鹭”业务的稳定,以及来自咖啡、冰淇淋和烹调食品的稳健贡献。特别突出地点明了“银鹭”的市场地位及稳定贡献。

记者也了解到,得益于厦门一流的营商环境及特色产业的培育,雀巢公司也已把位于东莞等地区的咖啡生产线转移到了厦门,从这一层面上讲,“银鹭”终栖“雀巢”其实更加充分发挥了“银鹭”的产能,有助于这只飞翔的“银鹭”提质增效,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厦门经济的发展。




下面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家本土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5年,由知名企业家陈清渊创办,创始之初主营业务为罐头食品及饮料生产,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银鹭”从最初只有6名创业者的小作坊,成长为拥有超过15000名员工,产值达百亿的食品工业巨头。

银鹭食品总部位于厦门,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五个生产基地,并且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立体营销 *** 。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165个销售服务处,拥有1300多家一级经销伙伴,6000多家二级经销伙伴,掌控了超过120万个销售终端。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优质品牌资源,生产资源、供应链资源及营销资源也是吸引外资食品巨鳄“雀巢”的“银鹭卖点”。

从之一罐八宝粥到产值上百亿的银鹭“帝国”,闽商陈清渊从30年前的村落走出,以精益求精的“格物”之心,谋食品饮料天下之意,一步一脚印,完成自己的使命。

银鹭归巢:品牌重回创始人手中,但八宝粥已不再流行

记者 | 赵晓娟

编辑 | 牙韩翔

银鹭食品的控制权将重新回到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手中。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通过合同取得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权案》,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与庄明圆、吴云嘉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拟实现对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鹭食品”)的共同控制。

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前后银鹭食品的股权结构不变,但控制权发生变化。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前,银鹭食品由庄明圆、吴云嘉共同控制;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后,银鹭食品由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庄明圆、吴云嘉共同控制。其中,本次与陈清水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的陈延河、陈延富均为陈清水的儿子。

对于陈清水家族如何面对新品牌的挤压和产品老化,未来产品和产能规划能问题,界面新闻尝试联系银鹭,但尚未获得回复。

实际上,这是2年前雀巢出售银鹭的交易延续。

2020年11月25日,雀巢宣布,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雀巢将保留其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并在大中华区大部分区域进行分销。银鹭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同时,银鹭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至此,陈清水家族在失去银鹭9年控制权之后再次成为银鹭的实控人。

陈清水与其弟陈清渊于1987年注册“银鹭”商标,1992年开始生产银鹭八宝粥。银鹭集团官网资料显示,银鹭食品事业始创于1985年,主营业务为罐头食品、饮料生产经营,目前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和四川5个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达600万吨。

1900年代,八宝粥和方便面、娃哈哈AD钙奶和汇源果汁等产品一起赶上了之一波消费热潮,成为当年的“爆款”。此外在出行渠道,“瓜子啤酒八宝粥”还是列车热门单品,银鹭八宝粥在列车售卖车上不可或缺。

公开数据显示,到2010年,银鹭年销售额高达54亿元,在全国有1300多家一级经销和6000多家二级经销。

这一业绩和成长性被雀巢看中。2011年,后者宣布以15亿元收购银鹭60%的股权;2017-2018年间,银鹭集团分两次将所持有的剩余40%股权悉数出售给了雀巢。但随后,银鹭在2013年达到111亿元的业绩顶峰后一路下滑。根据雀巢的财报数据,到2019年银鹭的业绩已跌落至50.65亿元。

为了遏止下滑,2020年1月,雀巢还为银鹭更换了新一任CEO孙亦农,但曾在可口可乐、雀巢公司有丰富快销品经验的孙亦农未能力挽狂澜。年底雀巢就出售了银鹭,孙亦农也在半年后离职。

银鹭的衰落在卖场体现得特外直观。

界面新闻走访北京超市渠道发现,货架上多数为银鹭八宝粥、好粥道两个品类的产品,与银鹭竞争较多的有娃哈哈的八宝粥产品,双方的定价均在4.5元上下。与此同时,娃哈哈和银鹭都针对八宝粥推出了低糖、木糖醇版本。

此外,在永旺、京客隆等超市,八宝粥被挤出饮料货架区,而是陈列于方便面、速热饭、肉罐头等产品附近,定位更偏向于出行食品。

一名卖场主管告诉界面新闻,八宝粥产品几年前还是春节期间的礼品爆款,这一现象在村镇市场更为明显,但是在高线城市,罐装粥类产品已经老化,可替代的产品非常丰富,衰落趋势已不可逆转。

回到创始人家族手中的银鹭,在产品上除了经典的八宝粥、花生牛奶、好粥道等单品,银鹭通过微博、联名综艺节目等方式大力宣传藜麦燕麦粥、红/绿豆汤、银耳汤、银鹭气泡水等非主流产品。但这些产品似乎并没有出现爆款,消费者对于银鹭的记忆更多来自八宝粥。

而一些获得融资的新品牌也开始在货架上和银鹭这样的传统品牌竞争。界面新闻发现,方便食品品牌“黄小猪”在永旺的货架上陈列了4款养生粥产品,产品中的马蹄、椰子、黑芝麻等元素成为其卖点,该品牌曾于2021年先后获得Pre-A轮、Pre-A+轮融资。

银鹭:背靠雀巢 能否再腾飞

在为雀巢销售即饮咖啡的助力下,连年业绩下滑的银鹭在2018年出现了增长。近日,在雀巢业绩说明会上,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表示,银鹭在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大幅下滑,在2017年开始企稳,而在2018年则看到了更多的增长开始出现。雀巢对银鹭业务做出了新定位,将即饮咖啡引入银鹭,从而带动银鹭的业绩表现。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与带动银鹭业绩发展的“功臣”雀巢即饮咖啡相比,银鹭旗下的主力产品即食粥和花生牛奶蛋白饮品并未出现增长。

品牌身份变更

实际上,此次雀巢公布银鹭的业绩,也坐实了此前曝光的雀巢已经100%控股银鹭的消息。银鹭这一民族品牌经过雀巢的三次股份收购,在2018年6月彻底成为了外国法人独资企业。

资料显示,银鹭始创于1985年,是一家福建的地方品牌,主要进行罐头食品、饮料生产经营。八宝粥以及花生牛奶是银鹭旗下的两款明星产品。被雀巢并购前,银鹭年可生产各种食品饮料、罐头60万吨,是福建省更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是厦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约54亿元。

而银鹭与雀巢的“牵手”则开始于2011年。2011年4月,雀巢宣布获得银鹭60%股权签署了合资协议。随后,雀巢又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从银鹭的合资伙伴处收购了合资公司剩余的股份。至此,银鹭为雀巢全资拥有。

如今雀巢成功收购银鹭,已过去8个月有余,消息却始终没有向外界公开。这一举动也被业内人士视为, 雀巢高层对本土老品牌银鹭的低调改造。

有分析认为,这也许是受到了银鹭食品的业绩拖累。2011年,雀巢收购了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60%的股权。但从2015年开始,银鹭的业绩就开始下沉。

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银鹭被视为AOA地区需要修补的一个重要业务。2013-2015年三年间,银鹭整体营收逐渐下滑,从2013年111亿元下滑至2015年的96.47亿元。而到了2016年,雀巢相关负责人更是表示,银鹭在2016年“经历了增长率两位数的下滑”,影响了整体增长,将AOA地区的有机增长降低了260个基点。2018年,雀巢在2017年业绩说明会上五次提及中国市场。尤其是收购来的银鹭业务带来的压力一直让雀巢“耿耿于怀”。

在雀巢首次收购银鹭60%股份时,时任银鹭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的陈清水曾表示,银鹭在和雀巢合资之后,新银鹭将沿用并且加大力度拓展银鹭品牌,继续推行银鹭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保持银鹭原有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不变。此外,合资后的银鹭将借助雀巢,实现银鹭品牌的国际化和银鹭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银鹭官网中注意到,目前陈清水已经卸任银鹭食品集团总裁,崔伍迪成为新的集团总裁。而银鹭旗下的品牌产品,也从传统的主力花生牛奶复合蛋白饮品和即食粥品,扩充到雀巢即饮咖啡三大类别。

主力产品地位渐失

尽管银鹭在2018年凭借即饮咖啡使得业绩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在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银鹭在即食粥市场和花生牛奶市场发展多年,具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可度,但银鹭不能过于依靠即饮咖啡来带动业绩,也不能在传统业务上“吃老本”,仍需要立足基础,出新招来谋求传统业务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虽然银鹭在即食粥市场和花生牛奶市场目前在细分市场占有率高,但放眼整个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仅仅占到6.2%的份额。与竞争对手相比,银鹭的动作稍有“落后”。

就即食粥这一品类来说,银鹭在2019年1月上市了臻养粥产品,而银鹭上一次发布八宝粥新品还得追溯到2016年12月,银鹭推出了冰糖百合银耳八宝粥和黑糖桂圆八宝粥两款产品。虽然上述两款产品并未让银鹭实现大幅增长,但稳定住了银鹭在八宝粥市场下滑的趋势。

而整个花生牛奶市场的容量比较固定,过去银鹭是“一家独大”,但随着伊利、蒙牛、三元、晨光、达利园等各家推出花生牛奶,银鹭花生牛奶的市场被瓜分,份额被稀释。花生牛奶这个品类由于众多企业的跟进,由过去的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市场增量有限。

除了产品及销售渠道上发展欠佳,八宝粥市场及花生牛奶市场目前的行业增速也在放缓。“不管是即食粥品市场还是花生牛奶饮品市场,目前这两个市场都已经发展成熟,市场增量有限。”徐雄俊坦言。就花生牛奶这一细分品类领域的行业发展现状,达利食品在2018年半年报当中有如此表述: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的分化,使花生牛奶整个品类处于萎缩状态。

营销创新驱动

雀巢方面曾表示,银鹭最重要的是升级已有的产品,以确保它们跟得上潮流,即人们希望喝到更健康的饮料,以及更高端化的产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雀巢更希望借助银鹭的生产能力和渠道。

银鹭官网介绍,目前银鹭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5个生产基地,并且建立了遍布全国165个销售服务处,拥有1300多家一级经销伙伴,6000多家二级经销伙伴,掌控了超过120万个销售终端。

业内人士认为,雀巢在银鹭渠道中试水销售即饮咖啡,无疑提升了业绩,为雀巢增加了渠道数量,未来不排除继续开发销售其他产品的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雀巢公司已把位于东莞等地区的咖啡生产线转移到了厦门,雀巢拟充分发挥银鹭的产能,向咖啡业务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鹭传统主力产品在整个市场上既无价格优势,也无品牌优势,价格对下偏高,但品牌高度不够,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作为雀巢咖啡的一个分销渠道,也会是短期增长业绩的无奈举措。

对此,银鹭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19年,银鹭将继续在产品和营销方面创新以驱动增长,除臻养粥,银鹭也会推出新的特浓花生牛奶。在渠道方面,布局传统的重要渠道之外,银鹭还会注重拓展新的零售渠道,如电商和便利店。

不过,徐雄俊表示,除了进行渠道拓展,银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来吸引和带动消费者购买。“目前,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健康的食品,而银鹭旗下的八宝粥和花生牛奶产品符合健康的概念,银鹭可以围绕健康的产品特点来进行产品宣传,尝试在一些新兴的 *** 媒介,通过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营销模式来进行产品推广。”

当年在蛋白饮料中占据先机的银鹭,目前除了要应对越来越多后来者的竞争,还需不断寻找业绩突破口。“银鹭已成为了雀巢的全资子公司。未来,银鹭要善于借助雀巢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人才管理优势等多方面来提高自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在竞争中避免出现自身品牌老化,最终成为外资品牌附属品的命运。”徐雄俊称。北京商报记者 蓝朝晖 叶静

稿件编审:贾宝元 编辑:新媒体部

去年买下厦门银鹭,今年或10亿美元抛弃……雀巢,你太狠


“银鹭,爱的味道”、“银鹭花生牛奶,真材实料好滋味”、提起“银鹭”相信福建人都不陌生吧。


2019年2月,全球食品饮料巨头雀巢有限公司意外曝出已全资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消息。

一年时间过去了,雀巢2019年财报显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销量继续下降……

3月12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雀巢已经聘请摩根大通帮助处理其中国子公司银鹭食品集团出售事宜,出售金额可能达到约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

01

娃哈哈、统一、达利或从雀巢手中接盘银鹭?

据报道称,雀巢目前正在与摩根大通合作,为这桩潜在的出售交易做准备。据知情人士透露,雀巢正在接触潜在的买家,包括中国本土食品饮料公司,如达利食品、娃哈哈、统一企业等。



针对上述传闻,雀巢回复称:“我们不对传言做评价。” 统一则回复称:“没有听说,没有评论。” 达利亦表示,对上述传言“不予置评”。


这经典的否认三连,让人无法猜测…毕竟这块烫手山芋,如何让银鹭“起死回生”也将引人关注。


银鹭食品集团创建于1985年,主营罐头食品、饮料生产经营,其中最知名的为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产品。银鹭总部位于福建,目前在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拥有5个生产基地。

02

雀巢中国481亿营收,表现最差是银鹭


作为本土化战略的一部分,雀巢在2011年收购这家来自厦门的企业。它先是以15亿元人民币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60%股份。此后,雀巢对银鹭进行了两次增持,并在2018年6月完成对银鹭品牌100%控股。



但银鹭市场表现不那么如意,根据此前雀巢发布的2019年全年财报,雀巢的总销售额增长1.2%,净营业收入达到926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6619.6亿元。雀巢指出,中国市场银鹭花生奶和八宝粥的销量在下降。

而对于银鹭花生奶和八宝粥的销量则下滑,雀巢表示,由于去年下半年包括中秋节银鹭业务表现未如预期,加上竞争环境激烈,雀巢公司对银鹭的战略、产品组合以及业务计划进行了检视,并据此作出了减值处理。



具体看雀巢中国的产品,烹饪调料(注:太太乐)、咖啡、冰淇淋都表现不错,包括启赋在内的奶粉品类整体销售势头强劲。整个产品线上,表现最差的是银鹭品牌的花生牛奶、八宝粥,销售仍处于下滑中。此前的雀巢三季度财报也显示银鹭花生牛奶和粥的销售处于下滑状态。去年营收6614亿的全球更大食品公司雀巢,今年会更忙于资产收购和剥离。

03

提振之路难走


实际上,对于银鹭品牌,雀巢始终都在产品和营销战略上予以扶持,并期待把它打造成中国的第二个娃哈哈。

2011年,雀巢以15亿元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60%股份;2017年4月,雀巢从“银鹭食品”的合资伙伴处收购了合资公司额外20%的股份;2018年6月,雀巢再次收购了剩余的20%股份,至此“银鹭食品”为雀巢全资拥有。



但2015年后,是银鹭业绩不振的开端。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公布,但银鹭数次在雀巢的年报中被“点名批评”,甚至被投资机构要求卖出。即便是2017年营收净利双增,但主要归功于银鹭为雀巢的代工产品——雀巢即饮咖啡。

对于花生奶和八宝粥这两大老牌“拳头”产品,雀巢也没有放弃希望。银鹭在2019年1月上市臻养粥产品;在2018年第4季度针对消费者早餐场景新推出银鹭特浓早餐花生牛奶;2016年12月推出冰糖百合银耳八宝粥和黑糖桂圆八宝粥。

如今,银鹭陷入了增长放缓的困境,也不排除雀巢将其甩卖的命运,毕竟已有前车之鉴。


文章来源:食品家,新京报,小食代

标签: 雀巢 收购 银鹭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