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美食,锦屏美食一条街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73 0
贵州锦屏:初秋“晒秋”忙

人民网-图片频道 原创稿

初秋时节,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村寨中,村民利用晴好天气晾晒红辣椒、玉米等农作物,晒场上呈现一幅幅美丽的“晒秋图”。杨晓海/摄(此图片为摄影师独家供稿,请勿转载。)

贵州黔东南的这些美食,每一道都非常有特色,看看有你喜欢的吗?

黔东南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泛,所以决定了饮食方面的多样化,好多外面的朋友来到黔东南,都被这些饮食习惯惊呆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黔东南的特色美食,保证让你心服口服~

1、苗王鱼

苗王鱼,当地人又称青椒伴素鱼,主要为田养鲤鱼,以七八月鲤鱼更佳,青水煮,伴以烧熟的青椒、花椒等佐料,味清香,可口而十分开胃,是苗族接待贵宾和祭祀供品的必备佳肴,烹饪 *** 简单但是味道尤为独特。

2、牛瘪和羊瘪

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实际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人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小编也是敢看不敢尝!很多小伙伴都说这是历史上最重口味的一道菜。手动捂脸)

3、苗家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分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每当他们发现这类蜂群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方式追踪找到窝巢,凭经验测出幼虫丰满时,就掏其窝、取其虫。或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虫。天牛的幼虫是蛀虫、有松蛀、青杠蛀、丝栗蛀和葛藤蛀等。吃法与上述相仿。

4、冻鱼

冻鱼是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隆冬季节从池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与辅菜和调料一起放入清水锅里烧煮。七、八成熟后置冷,第二天即冻成一整块。吃时用铲或刀划成小块,味道鲜美可口。再洒上一点糊辣面,味道就更加别致了。

5、牛背筋

牛背筋是精选牛蹄、牛背处的蹄筋和腱子肉剁成小块,与鸡块、辣椒煸炒,熟后色香味俱全,韧性十足,是伴酒的绝佳菜式。其香辣之味令人难以忘怀。

6、肇兴烤鼠

每到秋收时节,肇兴人会带着各种工具去田里抓硕鼠。用篝火燎去毛以后,除去内脏,撒上食盐,做成腊鼠干。烹调 *** 还有黄焖、油炸、宫爆等,还可做成烧烤,虽然工艺各异,但诱人的香味却相同。黎平县城和肇兴集市都有很多鼠肉餐馆,价格一般在50多元一斤,光顾者络绎不绝。一直住在这里的侗族同胞们一方面继承了先辈们食鼠肉的古风,另一方面为庄稼免去一场灾祸,因此肇兴吃鼠之风盛行。(注意:这是田鼠,不是老鼠)

7、从江香猪

从江香猪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仅产于从江县月亮山区。具有体型矮小,肉质细嫩,基因纯正,纯净无污染等特点,被国家列为二级珍稀保护畜种。煮沸后肉汤无浑浊,透明清澄,清甜,皮薄肉嫩,肉香鲜美,口感好,多汁有糯性,味醇香,无渣质感,肉味香浓,回味深长,食而不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颊齿余香三日长”的美称。

8、裕和腌鱼

裕和腌鱼历经了数百年,名声远扬,深受远近客商的青睐,成为锦屏招待贵客的必备品。在锦屏有句俗语是:“四季来客我不愁,要吃鲜鱼在田头,要吃干鱼炕上有,还有腌鱼在桶头”可见锦屏人的热情好客。腌鱼的神奇在于酸中带甜,辣酸适中、质好味美,口感纯香浓郁,风味独特。年轻人喜欢生嚼,美味无穷,爽口甜心;老少喜欢煎吃,酸脆可口。至于生吃还是熟吃,根据个人口味而定。

9、三穗麻鸭

三穗鸭是中国地方名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穗鸭是同野鸭杂交选育而来的,抗病性强、瘦肉量高,肉质细嫩,胆固醇低。三穗鸭以肉质健康、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产蛋率高著称,又以肉质清香细嫩、味美鲜香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加上传统的厨艺烹制的特色菜肴,比如血浆鸭、黄焖鸭、老鸭汤等,如今已逐渐成为独特的鸭美食文化。

10、黄平县苗家腌汤大肠

腌汤大肠是由储存数年的苗家腌汤 *** 而成的,它具有腌酸、臭香味道,常年储存,四季都可以食用,可以浸泡蔬菜、炖煮鱼肉,这样炖煮能激发食欲,增加食量,又能帮助消化,减少脂肪。是美容、保健的佳肴。腌汤可以去鱼虾之腥味、肥肉之肥腻,使大肠越炖越香,味道鲜美,使汤味更浓烈,喝汤时慢慢品尝,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当然这道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为其臭味浓郁,但是吃着特别香,如果能接受臭豆腐的人应该会特别喜欢这道菜。

11、凯里酸汤鱼

酸汤鱼是黔东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扬名省内外。来麻江作客的好朋友或贵人,麻江多以此菜招待之。其特点如下:料选用清水江野生活鱼或田鱼,如角角鱼、鲤鱼、鲑鱼、鲧子鱼、鲶鱼等。汤用米酸或辣椒酸加入姜、蒜、蕃茄、花椒、味精、鱼香菜等调配而成。属纯天然绿色食品,色、香、味俱全、肉质细嫩,口感好,汤鲜、 *** 食欲,可增加饭量,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上等好菜。

12、下司狗肉

下司狗肉是仅次于酸汤鱼的好菜,许多过路客人和朋友都喜欢来下司吃狗肉。下司狗肉肉质细嫩,味道纯正,准确地说,下司狗肉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不要饲养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13、苗家炸辣蟹

苗家炸辣蟹这道菜非常有特色,初看红色的糯米一块一块的,还以为是酒糟,据大厨介绍才知,原来是用糯米粉磨成面,混着辣椒一起泡在醋坛子里,腌制2个星期左右才制成的辣椒。用这种辣椒和螃蟹一起炒,炒出来的味道更香,而且清淡之中暗香萦绕,丰腴处盈润有韧性,相当有嚼劲。

14、苗家鸡稀饭

苗家鸡稀饭被众多人士誉为“营养粥”。它是用1斤半到两斤的本地鸡1只(用饲料养的鸡煮起来有腥味),杀死去毛抠除肠杂洗净后,砍成小块放入锅中,用五至七两白米倒入锅中用清水煮,待熟后加入,也可适量盐巴、花椒等作料,即可食用。这种稀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纯正。通常在苗家过年节、妇女生孩子、待客迎朋友的时候,都会以此为佳肴。

15、酸笋鸡

黔东南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黔东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依靠的是酸笋。从黔东南大老远运来的细细长长的酸笋,发挥了土生土长的本色,不仅嫩脆,特殊的酸味也是一绝,和柠檬那种会叫人酸得掉牙的酸涩比起来,其实也算温和,最多也就是微微咂咂嘴,贵州老乡品尝起来一定会觉得很亲切

16、炸蕨粑

把厥粑切成块然后炸焦,可配以豆面吃,也可以沾辣椒吃。厥粑炸出来很软,有些弹性,有些像大米粑,但是不像大米粑粘口。

17、猪小弟

“猪小弟”,顾名思义就是公猪生殖器,一般都是搭配黄喉、肚条、天庭、蔬菜、花生炒成一份,装在铁盘子端上来,桌子上开洞,下面放置炭火,边烤边吃。猪小弟做成烧烤,不但可以吃到软糯的口感,还可以做成蹄筋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猪小弟”在凯里是与酸汤鱼齐名的美食。初来的外地食客,男人们大都一点就通,知道是什么菜,而女人们也多半能从男人的坏笑声中猜出来。

18、便便鱼

便便鱼是一种被戏称为“吃大便长大的鱼”。在黔东南地区,一些村寨房屋建在水池或池塘边上,没有厕所,人或家禽就在水塘板子上方便,水里的鱼被养的又肥又大,因而被戏称为“便便鱼”。但大家似乎并不介意,反而以“吃大便长大的鱼”大打招牌。其实“便便鱼”只是一种调侃,粪便实际是肥水用的,它提供给浮游生物养料,而鱼则靠吃这些浮游生物长大。

19、红肉

红肉又叫紫血肉,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肉非常的陌生,它是贵州从江县的一道美食,出门在外的从江人最期待在外面吃到的家乡菜,红肉就是其中之一,主要 *** *** 是将肉在火上烤熟之后切片,然后使用生猪血和香料、折耳根拌制而成,难怪很多外地人说从江人的口味真重。

20、镇远陈年道菜

镇远陈年道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黔菜系。已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由于此菜储藏愈久,品质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称“陈年道菜”。随着客商往来,陈年道菜的美名也享誉四方。到了清代,曾为进奉皇室的贡品。陈年道菜分长、细两种。

21、腌鱼

腌鱼是一款苗家美食,是用田鱼、鲤鱼、禾花鱼等为主要腌制原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特有的地方性代表美食。它含有人工无法合成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腌制10年以上的腌鱼还可以治肠炎、止泻,特别是病后或产后食欲不振,吃腌鱼能增强食欲,振奋精神。

22、侗家烧鱼

侗族的烧鱼,历来以其味道鲜,嫩,香,美著称,而且吃法新颖别致,饶有风味。到了秋天,侗寨家家包着糯米饭,带上食盐、辣椒,上坡去折禾。吃饭的时候,就在田边燃起一堆堆篝火,再从田里提来一笼笼活鱼,剖洗去鳞后用折来的树枝条,穿到鱼嘴里,在火炭上翻来复去地烤烙。直到,鱼烤炙得“滋滋”作响,转色变黄,香味扑鼻,就可以蘸着盐面、辣椒大吃一顿了。

23、侗家油茶

侗家人的一天,从一碗油茶开始。每天清晨,各家的主妇们老早就起来烧火,打起浓香扑鼻的油茶来。

打油茶,三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茶油、米花和茶汤。油茶的好坏,在于米花的酥脆、茶汤的浓淡及各种佐料的多少与搭配。一道好的油茶,茶香清新、味道浓郁,香脆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侗乡油茶,不仅是侗家的家常食品,更是侗家待客的必备品,家来贵宾,必以油茶待客,代表着侗家人的热情与好客。

在黎平古城翘街、肇兴侗寨及其他侗寨都能吃到上好的油茶。

24、烤肉糯米团

烤肉糯米团是黎平肇兴侗寨的一道特色小吃,每天早晨,肇兴街上就飘溢着烤肉的香气,软滑可口的糯米饭,配以一大块热乎乎、香喷喷的烤肉片,加上自制酸菜和辣酱,香糯软滑、肉味香浓,回味无穷.....

25、黎平米糕

米糕,是黎平老城一道传统特色小吃,也是黎平翘街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糕点。其更大的特色是在 *** 过程中加入适量糯米酒发酵而成。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抹上一层红糖,异常香甜,是最不能错过的小吃了......

26、血灌肠

血灌肠,本是侗家人过年杀猪时用猪血和糯米饭 *** 的一道特色菜,作为年夜饭的一道美食上桌,而平时却是很难吃到的菜品。但现在,这道美食在黎平大市场作为小吃来专卖,随时随地,想吃就有得吃。血灌肠,闻着香、看着诱人、吃一口,糯软皮香,吃了还想吃,不信,去尝尝?

27、芒粑

芒粑,也叫蕨粑,由蕨菜根 *** 而成,属绿色食品,将蕨菜根捣烂过滤后,取其淀粉,做成粑粑状,可油煎可炒食,各有味道。

文章转载自蝴蝶妈妈苗族文化,侵权请联系删除

贵州锦屏:晒丰收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原创稿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农民种植的玉米、小米、辣椒等农作物陆续收获,当地村民利用晴好天气晾晒农作物,在乡村晒场上描绘出一幅幅丰收图。杨晓海摄(人民图片网)

安徽特产真不少—萧县七大美食盛宴

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区位交通优越。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战略的重要节点。郑徐高铁、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京台两条高速公路,310、311、237三条国道和101、238、302等七条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铁、高速相结合的立体交通 *** 和综合运输体系。土地面积1853.6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凤城,龙河,锦屏3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104.5万人。

一、萧县羊肉汤

萧县羊肉汤是中国传统名汤,享有盛名已达300多年。古时萧县民间就有食羊肉的传统,民间有无羊不成席之说。三伏天吃羊肉有益健康,秋冬时节吃,贴秋膘,更暖更出汗。

二、萧县手抓羊肉

三、萧县羊肚包肉

将羊肚洗净,向其中装入腌制好的羊肉并密封。在沙地中使用炭火先对地面进行预热,随后将羊肚放入并用羊肚包肉炭火覆盖。羊肉在烤制时的变化无法目测,完全凭借经验。4小时后,炭火释放出羊肉的鲜味,即可食用。

四、萧县皇藏峪蘑菇鸡

皇藏峪蘑菇鸡,是萧县的特色美食,由皇藏峪野生蘑菇和本地土公鸡烧制而成,生姜、辣椒用量较大,盛具用大脸盆,味美鲜嫩,吃后回味无穷,周围市、县慕名驱车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现有“看皇藏峪原始森林,品天下之一美味”之胜名。

五、萧县圣泉寺面皮

萧县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是汉族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如今是萧县的重要名吃。

六、萧县新庄狗肉

新庄老九狗肉王已有百年历史,从祖辈开始,经过四代人的传承创新,达到了今天的高度。狗肉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同时可以治疗老年人的虚弱症,增强抗寒能力。

七、萧县鱼咬羊

鱼咬羊,是以鳜鱼、羊腰窝肉为原料 *** 的一道菜品,是安徽萧县地区特色传统名菜。

以上美食摘自 ***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当然当地美食不仅这些,如果不足或遗漏之处,请各位看官多指正。

贵州锦屏:大山里的乡邮员

55岁的张林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的一名乡邮员。33年来,他奔走在莽莽群山之间,翻山越岭跋涉了24万多公里,投递邮件140多万件,义务为乡亲们捎带药品、种子等生产生活物资5500余件次。

1987年冬天,张林昌从部队退伍后就接过了老乡邮员肩上的邮包,负责锦屏县河口乡片区的邮路,这是锦屏县最长最难走的一条邮路,之前没有一个乡邮员走这条邮路超过3年。作为大山的儿子,张林昌深刻体会过山里人对信息的那份渴望和等待。他也知道,这条邮路长90多公里,服务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覆盖23个行政村。这些村寨要么在大山上,要么在河谷,行走起来,跋山涉水,十分艰难。张林昌暗下决心:“不仅挑要起这副担子,还要把这副担子挑稳,挑好。”

就这样,张林昌在乡邮路上负重独行,不避雨雪风霜,不顾炎炎烈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穿烂了220多双解放鞋和水胶鞋,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大山深处。

如今,随着交通条件变好,张林昌负责的投递区域均已通上水泥路。但是,位于清水江对面的村寨绕行需要三个多小时,张林昌为了节约时间,还是选择乘坐渡船走山路送邮件。

张林昌说:“在为民族群众服务的这条路上,我仍要继续前行,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为止。”平凡的岗位锻造出张林昌不平凡的人生,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表彰。杨晓海/人民图片

锦屏县隆里古城:舞动“花脸龙”传承非遗技艺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古城把组织孩子们练习“花脸龙”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助力。

隆里古城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古城的居民是明代调北征南时屯军的后裔,保留和传承着古朴的传统文化,以民间为载体的玩“花脸龙”、唱汉戏、迎故事更具代表性。其中,“花脸龙”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脸龙”顾名思义,就是所有扛龙人的脸上,用颜色画上五彩脸谱,生、旦、净、末、丑尽全,粗犷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直接地表达了演绎者的情感。

侗族美食牛瘪:深山里的黑暗料理,该怎样才能走出贵州

题记:这道菜能不能走出贵州,怎么走出贵州,走出贵州会怎样,你会吃它吗?

在贵州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和锦屏县的侗族、苗族居住区,广西三江、融水等县一带,自古流行一道民间美食,叫做“牛瘪”。牛瘪不仅是当地居民的头牌名菜,还是招待客人最尊贵的大菜。

但是这道菜外人不一定接受。不仅不会去吃,搞不好还犯了恶心,脾胃弱的看一眼都能三天吃不下饭。如果再亲历他们 *** 的完整过程,那就不是三天吃不下饭,从此落下恐食症的可能都有。原因很简单,牛瘪,就是城里人眼里的牛屎。让他们吃牛屎?开什么国际玩笑!

牛瘪是地方发音,原意是“百草汤”,“百草汤”的原意却是治很多病的天然方剂药汤。

牛瘪还真不是牛屎。“屎”的概念,不是俗话“下了喉咙一泡屎”,没那么粗糙。食物吃到肚里,先要经过胃的消化,再通过小肠对营养的吸收,然后由大肠吸收了水分,排出体外的才是。生理学解释,被吸收了营养、进入了大肠的食物残渣,才是屎。屎是食物渣滓的俗称,学名“粪便”。

牛瘪的生理学解释,牛吃进去的食物,已被胃液分解出营养成分,还没有被吸收,这部分食物才是牛瘪。牛的食物是鲜草,大山里自然放养,牛吃的草里就有很多的草药。牛对草料的自然选择,不会吃进有毒、对身体有害的草药,都是对身体有益的草药。牛胃就相当于一个药罐子,通过胃部的消化工作,把大自然赋予人们健身治病的草药,熬到人体正好能够吸收的程度。

当地人坚信这种物质是上苍赐予的神物,现实生活中,牛瘪确实在发挥着很好的药物作用,清火退热,消炎杀菌,发烧感冒一类的毛病,没有一顿牛瘪美食治不好的。牛瘪是地方发音,意思是“百草汤”。在传统中医里的“百草汤”概念,可不是“很多种草”或“很多种治病草药”,而是治病的验方 *** 的汤剂,百草汤的原意就是可以治百病的药汤。

吃牛瘪更是当地人生存的大智慧。牛瘪流行的地区,自古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深山区,瘴气横峦,疾病就多。但是牛不怎么生病,人治病也是靠草药。所以,人们就认定牛会自己防病治病,牛吃百草甚至比神农还厉害,不会吃到毒草,都是无毒无害滋补养身的药草。可这却是牛的天性,人做不到。怎么办,生了病,没药治不好,就想法向牛求救,用牛肚子里还没消化的草料当治病草药。成了当地吃牛瘪的起源。

牛瘪就是一道坎。吃与不吃,完全的“一脚在天堂、一脚在地狱”感觉。

走访过所有吃过牛瘪的人,没有不痴迷这道菜的,颇有“吸髓知味”的感慨。虽然不敢说是一生中吃过最美味的食物,却一定是印象最深刻的美食,终身不会忘记。至今还没有吃过的,不是没机会吃到,而是还不敢下口,一样的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说的再好,它还是牛屎啊!

所以说,这道美食极妙之处不可言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吃过了,以为它是人间至味;不敢吃的,说它就是一泡牛屎。天堂与地狱的界限,就在于你怎么去对待它。

其实这个障碍不是障碍,只是心魔。那么多人爱吃,当地都敬它几千年,当最尊贵的食物。如此这般,别说牛屎,即便狗屎,也值得一吃。

说它几千年并不为过。虽然牛瘪历史无法考证,那是因为少数民族的饮食有着神秘性,侗族和苗族的历史没有记载。汉族对这道菜的记载也不多,就一条,南宋末年有个叫做朱辅的,写有一本书,书名《溪蛮丛笑》。这本书被后来的清代进士程晋芳(1718-1784)收编进自家藏书。朱辅的生平不详,程晋芳却值得一提。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考中进士,后来跟着纪晓岚(1724-1805)编修四库全书。他家又是盐商巨富,买书都一次5万册,跟《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1716-1798)、《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1701-1754)都是好朋友。依他的学问,收藏的书不会有错。以此证明,朱辅的《溪蛮丛笑》是本有价值的书。书里是这样记载牛瘪的:

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

可见外人对这道菜自古都这个感觉,不是谁想吃就敢吃的,必须得破了心魔才可吃到。

牛瘪之妙纵横谈。

——先说之一次吃瘪的感觉。

有个北京的美食家,不远千里,跑到贵州转一圈,要吃遍贵州美食。回来整理此行吃记,其他都不说,唯有吃瘪经历反复啰嗦,实在是感受太深,不吐不快。

这货不亏美食爱好者,有足够的好奇心和勇气。不是走马观花过一道,吃顿牛瘪算了事。而是从头至尾观看了制瘪过程。从杀牛,到开膛破肚,扒拉出里面的青草,熬成瘪汤,再到挤出汁液,倒进肉锅,煮熟成菜。

制造过程不说,用他的话说,全过程要时刻的咬紧牙关,紧闭嘴唇,提防着一不小心把“人瘪”也给整出来。及至煮熟,确如朱辅说的:“臭不可近”,他说是臭到无处躲闪。好在有了思想准备,来了就是要吃牛瘪的,硬着头皮尝一块牛肉,先苦,再辣,然后是牛肉的香,其他烹饪整不来的香。果然,味觉战胜嗅觉,穿越过嗅觉的篱笆,进入味觉的花园,牛瘪的味道妙不可言。

——再说做牛瘪的感受。

不是随便哪条牛的瘪都能做来吃,都好吃。牛瘪有讲究,内里有乾坤。

一头牛,要用来做牛瘪,首先要饿,饿到胃里的草料都排空的时候,再集中一次性的喂食新鲜草料。这草料不是牛平时自己田间地头啃食的野草,而是人工采集的以草药为主的鲜料。包括牛爱吃的葛根、绿豆、党参、首乌、当归等等当地盛产的中草药嫩芽藤叶。喂饱后,掐着时间点,等到草料开始进入小肠时,杀牛取货。这是之一个环节。

第二个是制瘪环节。取出牛胃小肠以上的草料,加水放大锅里煮半小时,然后晾凉,再把汁液挤到盆里,牛瘪汤就算基本制成。然后过滤,进入第三个环节,做成牛瘪菜,当火锅锅底,或做煮肉的汤汁。

——牛瘪汤的 *** ,做好三个关键环节,才算正宗的牛瘪。

锦屏美食,锦屏美食一条街-第1张图片-

首先是草料,必须是多种中药材为主的鲜草。其次是取货的时间和部位。刚吃下去不行,草料的营养还没有充分的分解出来。太晚了也不行,营养都在被吸收,牛瘪质量有下降。再就是煮瘪,别看跟煮屎一样,可是个重要操作,杀菌消毒除臭,就靠这一道子。

牛瘪的做法和步骤。

当地人比较多吃的牛瘪菜,类似于我们的熬炒肉。不同的是现杀牛肉,熬炒不要水,只用牛瘪汤。这道菜也只有在当地能做到,别的地方不会为了吃一道菜去杀一头牛。所以,正宗的做法,以当地人的操作为准,调料也是当地特色。

做法很简单。

之一步, *** 好牛瘪汤,前面已有交代。

第二步,炒牛肉,用到当地调味料去臭去腥。主要是川穹、藿香、石菖蒲、橘子皮、花椒和辣椒,以及葱姜蒜油盐。牛肉切成不规则粗丝,先葱姜爆锅,放入牛肉爆炒,放香料,炒到断了水气,再倒进去牛瘪汁,熬熟就是。

牛瘪火锅一样简单好做,锅底就是牛瘪汤,牛肉放里面煮熟。然后都是一样吃法,吃肉带喝汤。

牛瘪这么魅力,不仅当地至味大菜,也不断吸引外地人去探险尝新。如今已经有很多地方的吃货吃过,并且喜欢上它,牛瘪也成了贵州的一道闪亮铭牌。按说该有走出贵州的基础,可以像重庆火锅、长沙臭豆腐那样发展到全国。

但是却不好出去,道理很简单,就是口味太重了。说到很多不同地区的人专程去吃牛瘪不假,可他们是“冒死吃河豚”的吃货,在普通百姓中只占极少数,多数人还是绕不开吃屎的心障。

其实如今这样形式就很好,在自己家门做精做好,原生原味。起码不是假牛肉,注水牛肉,注胶牛肉。作为一道地方特色的招牌,吸引各地人去探险式尝吃。有着体验贵州、了解贵州、宣扬贵州的文化意义和经济推动作用,也实际促进当地旅游的发展,当地百姓能得到实惠。

金刺梨气锅鸡、炸慈姑、鸡辣子……旧州美食新滋味!隔着屏幕都流口水…

(央视财经《生财有道》)旧州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古街古巷的各个角落里,有许多具有特色的风味美食,金刺梨气锅鸡、炸慈姑、鸡辣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视频加载中...

【金刺梨气锅鸡】

金刺梨,是安顺市独有的野生资源,果实金黄、清香爽口,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暑的功效。

金刺梨和土鸡,这两种在当地人眼中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在金杰的奇思妙想下,用气锅的方式,成为了最美妙的搭档。

金杰在 *** 这道美食的时候,为了融入更为浓烈的地域文化特色,用来蒸煮土鸡的气锅,他选用了当地特有的一种土罐。在柴火的作用下,土罐将温度传递给食材,将清水化成蒸汽,顺着气锅中心自上而下散落到锅里,从而液化成汤。

【炸慈姑】

慈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匿在水田里,叶子像箭头,它的球茎就是我们常吃的慈姑果实。它营养丰富,口感清甜脆嫩。

油炸慈姑,是当地人秋冬季餐桌上的宠儿,其酥脆的口感,成了小孩子最喜爱的食物。在旧州古镇上,母亲总是会将一大清早挖来的新鲜慈姑切成薄片,再裹上淀粉放入油锅里,炸好后盛出来,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直接上手,吃得不亦乐乎!

【鸡辣子】

旧州古镇有一道美食可以说家喻户晓,一提起菜的名字,人们大都立刻口舌生津,这道美食就是鸡辣子。鸡辣子色泽红艳好看,味道鲜美,又麻又辣,弹牙爽口,回味许久。

旧州鸡辣子的历史悠久,如今,不仅是本地人喜欢的佳肴,也是游客途径此地必然打卡的美食。

刘宝林 *** 鸡辣子已有三十多年,他 *** 的鸡辣子不仅在当地最为知名,而且还把鸡辣子卖向了全国。刘宝林从选料、 *** 再到储存,仍然沿用传统的 *** 手法,从未更改。其实一道美味的永久流传,不仅来自于对传统 *** 技艺的坚守,更来自于生生不息的传承。

在旧州镇,一道道美食里有历史传承,有记忆故事,也有旧州人记住的乡愁,这些味道多年来传承中不断创新,也为当地人带来了美味的财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1月10日19:00分播出。

贵州锦屏:铁皮石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3月25日,在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村民在种植铁皮石斛。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立足于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2019年起,通过引进企业的方式大力发展近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目前,锦屏县已经建成3个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种植近野生铁皮石斛面积达1万余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新华社发(杨晓海 摄)

↑3月25日,在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村民在搬运铁皮石斛鲜条。

↑3月25日,在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收铁皮石斛鲜条。

↑3月25日,在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收铁皮石斛鲜条(无人机照片)。

来源: 新华社

黔东南这些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你确定不了解一下?

提起黔东南,很多人就会想起凯里的酸汤鱼,酸汤鱼确实美味,但除了酸汤鱼,黔东南还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值得大家去品尝,好了,接下来就请大家准备好大量纸巾跟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东南的特色美食!

一、凯里

首先我们介绍的就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负的凯里酸汤鱼,酸汤鱼基本上属于黔东南共通的美食,但还是凯里的比较出名!

酸汤鱼

除了酸汤鱼,还有凯里苗王鱼也比较美味,尤其是七八月份的鲤鱼更好吃

苗王鱼

烤猪小弟也是凯里的一道名菜,但是,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尝试

2、丹寨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美味

丹寨糍:一口咬下去,糯糯的,简直就停不下嘴

丹寨糍粑


鸡酥海参:海参软软嫩嫩的,简直不要太好吃

鸡酥海参

3、麻江

不忍抛弃不能放弃的口腹之欲

麻江酸汤鱼:虽说都是酸汤鱼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各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麻江酸汤鱼


麻江蓝莓:做成蓝莓汁更好

麻江蓝莓

4、黄平

论美食是如何炼成的

腌汤大肠:闻着的那个味和吃着的那个味,简直让你无法相信

腌汤大肠

螺丝鱼:一般吃这个不用筷子,都靠手

螺丝鱼

5、施秉

美食里的守望者

施秉绿豆粉:吃过都说好

施秉绿豆粉


狗肉汤锅:冷天家来一碗狗肉汤简直就是美

狗肉汤锅

6、镇远

美食在左,胃口在右

陈年道菜:光是名字就超有历史韵味

陈年道菜

锅巴粉:粉超级超级有劲道

锅巴粉

7、芩巩

美食历险记

岑巩饼柿:糯中带甜还不黏牙齿

岑巩饼柿

灰碱粑:很硬,但是煮熟后会软而且很美味~

灰碱粑

8、三穗

追忆美食似水年华

血浆鸭:正宗三穗麻鸭做的才好吃

血浆鸭

三穗辣子粉:在三穗的老人和小孩几乎每天都吃

三穗辣子粉

9、天柱

不负美食不负卿

远口发豆腐:祖传工艺,口感超级棒

远口发豆腐


天柱油茶:来一碗呗~口水流得不行了~

天柱油茶

10、锦屏

致锦屏美食的信

启蒙酸菜:比老坛酸菜更胜一筹~

启蒙酸菜

茅坪香桔→其貌不扬,但是香甜可口~

茅坪香桔

11、黎平

假如给我三份美食

黎平腌鱼:那是家的味道!

黎平腌鱼


牛瘪火锅:别多想,直接吃,你会感受到美食的魅力

牛瘪火

12、从江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美食

从江香猪:声名远扬啊~味道棒棒哒!

从江椪柑→过年过节哪家不备上点?

从江椪柑

13、榕江

没有什么是美食不能解决的

榕江卷粉:嗯~大部分黔东南人的心头爱啊~

榕江卷粉


侗家烧鱼:口感很不一般~

侗家烧鱼

14、雷山

山不在高,有美食则灵

雷山鱼酱:别小看它,可是上过舌尖上的美食~

雷山鱼酱

腌汤:人生百味,一锅全炖了。

腌汤

15、台江

美食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姊妹饭:没吃过姊妹饭就别说去过台江

姊妹饭

炒香虫→外地人,你们颤抖吧!哈哈哈哈

炒香虫

16、剑河

行万里路,吃万份美食

藠头:超级下饭!

藠头

剑河红粉:剑河人早上更爱美食

剑河红粉

怎么样,一路看下来是不是口水已经开始哗哗的流了呢?那还等什么呢?赶紧到黔东南来,我们邀您一起品尝黔东南的美味!

标签: 锦屏 美食 一条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