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粉,豆奶粉长期喝有什么好处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53 0
豆奶大王不行了,曾豪掷亿元上央视,童年回忆维维豆奶何去何从?


他是当之无愧的豆奶一哥,也是央视之一个豆奶之王的成员,随着银鹭、香飘飘近年来的相继没落,曾经的国民级品牌维维豆奶也不行了。

90后的朋友们对维维豆奶应该都不陌生,那曾是和高乐高齐名的,孩子们最想喝的饮料。在2000年,维维豆奶就有着超过30亿元的年营收,和18万吨的年产能。

但自从2010年开始,维维豆奶也逐渐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近年来维维的财报更是动辄几亿的亏损。维维豆奶这一经典品牌,为何会极盛转衰呢?

本期创始人观察就来带大家走进维维豆奶的曲折发展史。

童年的王者饮料

1992年,维维豆奶还叫徐州豆奶,其创始人崔桂亮是有着十多年工作资历的老厂长,在食品加工领域的资历颇深。

在90年代的中国,鲜奶的巴氏杀菌技术和利乐包装尚未普及,这就让其难以长期储存。而以干粉形式储存的豆奶粉就成了很好的平替。

并且很多90后的朋友也都知道,冲泡好的豆奶粉有一种浓郁的麦芽香甜,让其比鲜奶更受孩子欢迎。

老厂长出身的崔桂亮对产品的质量抓的很严,在豆奶天然的美味属性加持下,徐州豆奶很快就成为了整个江苏最出名的豆奶。

当时很多人逢年过节送礼,都会带上一箱,足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但维维真正在全国打响名气的契机,还是92年末一部电视剧的上映。

1992年,电视剧《渴望》正在全国热播,而崔桂亮就意识到了电视广告的价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就过去了,于是他不惜重金拿下了广告投标。

果然热门ip的威力是立竿见影的,在电视剧播出后,维维的销量随着电视剧的收视率一同提升。尝到电视广告的甜头后,崔桂亮决定乘胜追击,这一次,他盯上的是央视黄金档。

不惜重金打广告

在央视打广告可跟在电视剧里插播广告有本质不同,由于动辄上亿的广告费,一般也只有一些白酒企业有财力在黄金档打广告,但此时的崔桂亮认为这是必须的花费。

因为此前的电视剧赞助,只是让大众知道了维维这一品牌,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商品属性,甚至很多观众根本不知道维维是一个豆奶品牌。

但即便是如此抽象的宣传,也让维维的销量在短时间内暴增,崔桂亮就认为,在黄金档拿下广告,一定会为他带来更巨大的收益。

在这场豪赌里,崔桂亮拿出了1亿的资金,这是他和维维全部的本钱。彼时的同行几乎都认为他疯了。

一个食品企业不将资金用在产品研发和扩大生产,而是花在广告上,怎么看都是极不合理的。但崔桂亮的这招剑走偏锋还偏偏奏了效。

在1997年,崔桂亮砸了一亿元终于拿下了黄金档广告,而央视的广告效应很快就让崔桂亮乐的合不拢嘴了。

按照97年全国34%的人均电视拥有量来算,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词,至少被3亿观众所熟知。

很快维维在豆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70%,力压一众只会闷头发展的同行,将品牌宣传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的时间,是维维豆奶最辉煌的时刻,在1999年,维维豆奶的年产能就逼近20亿吨,市场占有率常年稳居全国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级品牌。

但此时的崔桂亮,以及所有看好维维的投资者,似乎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豆奶这一商品本身,就不是一种长寿的产品。

底层缺陷难避免

咱们之前也提到过,豆奶之所以能风靡全国,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鲜奶和奶饮料的储存和加工技术尚不完善,豆奶作为一种平替产品才得以走红。

但时间来到新世纪之后,无论是鲜奶的利乐包装,还是各种新式饮料的横空出世,都让豆奶这一有些老气的饮品,显得不再那么耀眼了。

崔桂亮很快也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将豆奶重新定位为一种特色饮料,搞精细化发展。崔桂亮的想法其实很正确,但等到他想要执行的时候,他才发现根本无从下手。

原来随着维维豆奶稳坐全国龙头十多年的位置,维维这一企业本身,已经成了个崔桂亮无法控制的庞然大物。他想缩减产能,投资商不答应,数万赖以为生的员工也不赞成。

甚至地方 *** 为了避免经济下滑,也不支持崔桂亮的改革。于是骑虎难下的崔桂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维维豆奶从巅峰跌落。

2010年,维维豆奶的年营收达到了47亿元的顶峰,但从当时的居民购买力来看,维维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2015年,维维的年产能较其巅峰时刻下降了几乎一半,只有10万吨。每年的净利润更是连年下滑,甚至在2017年后就开始不断亏损。

直到2020年,维维的净利润才终于回了正,达到了5亿元。但这和维维的豆奶没有任何关系,是维维在出售其固定资产,属于是在割肉换钱。

到了2021年,崔桂亮对维维的发展彻底失望,辞去了集团内的多个委员职务。维维豆奶的市场占有率如今也不足10%,一代国民级品牌就此跌落神坛,实在是令人唏嘘。

但维维的陨落,其实是命中注定的。崔桂亮无疑是个能力很强的企业家,但豆奶这一商品本身就不可能一直占领主流,正如更早的麦乳精一样。

类似的例子其实很多,无论是经典品牌维维豆奶,还是如今层出不穷的短命网红小吃,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哪一种产品能够一直独领 *** 。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膳食不平衡?专家建议豆奶牛奶都要喝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膳食营养的均衡,而在膳食营养方面,豆奶及大豆制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欢迎,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合理科学膳食的重要选择。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主席于小冬表示“豆类恰恰是促进营养平衡的重要食物,由于豆奶产品天然具有0胆固醇、0乳糖等优势特点,所以优质的健康植物蛋白很适合中国人肠胃。”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这种主食很多人都没吃对……甚至连“水”都放错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吃不过饺子”,饺子不仅是传统美食,还是一座微型“膳食宝塔”,实力养生担当!

饺子,是实力养生担当

1)营养全面

饺子皮是面粉,富含碳水化合物;里面的馅有肉、蔬菜、海鲜等,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都能得到补充。

所以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说,吃饺子是一种有助于实现食物多样化的饮食方式。

2)利于吸收、好消化

做水饺馅儿时,都会把食材剁碎,这样可以让食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饺子皮中的淀粉经过煮制之后,从人体不容易消化吸收的“β状态”,转变为相对容易吸收的“α状态”;再加上饺子皮本身就很薄,煮完比较软容易咀嚼,减轻了胃肠负担。

3)营养损失小

煮饺子最重要的就是皮不破,这样就能够把食材整整齐齐地锁入其中,有利于保留蔬菜中维生素C、矿物质钾和肉蛋中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素。

4)做法温和安全

饺子无论是煮还是蒸,温度都在100℃左右,属于低温烹调方式,既不会像烘焙食物那样高温烹调,产生丙烯酰胺类物质,也不会像高温油炸类食物那么容易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有害物质。

温和烹调既达到成熟、安全需要,又有利于保留营养。

学会几招

让营养和美味更上一层楼

当然,饺子也非完美,如主食不够多样,馅料是肥肉,脂肪就超标……因而日常自己在家做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擀皮时,加点料

加粗粮:

包饺子用到的面粉普遍是精白面粉,此类面粉升糖速度快,饱腹感低。

所以,建议包饺子时搭配一些富含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粗粮粉或豆粉,营养成分更多,且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提高蛋白质吸收利用率,还有利于稳定血糖,减少肥胖的发生。

为了不影响整体口感,粗粮粉添加量控制在10%~20%为宜。

加蔬菜汁:

在面粉中加入榨好的蔬菜汁,比如:加菠菜汁,能增加钾等营养素的含量;加胡萝卜汁,能增加胡萝卜素的摄入。而且颜色更为诱人,更能激起食欲。

加豆浆或牛奶:

若要想饺子皮更有嚼劲,不容易煮破,可以试着用豆浆或牛奶代替水来和面。

2.调馅时,控脂、减盐

加点菌和藻:

调馅时应该减少肥肉、动物油的用量,提高蔬菜的比例,肉菜比可以按照1:3或1:4调和。另外,豆干等豆制品、巴沙鱼等没有刺的鱼类也可以入馅,代替一部分肉类,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

同时不妨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如香菇、木耳、银耳以及其它各种菌菇,还有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它们可以改善口感,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

控制食用油、食盐的用量:

建议调馅的时候用部分橄榄油和亚麻籽油代替日常摄入较多的大豆油、花生油等;少放盐,尤其对于韭菜、茴香、芹菜等高钠类馅料,更要额外注意盐的添加量。

如果煮完之后味道欠佳,可以用醋调味。

3.擀皮时,加点料包饺子,防“出水”

包饺子时,很多人都遇到过“出水”,不仅弄得手上黏糊糊的,包出的饺子也十分难看,以下两个 *** 有助预防“出水”:

为防止蔬菜遇盐出汤,可以在加入调味品之前先加一勺油,给蔬菜上一层保护膜。然后把饺子馅放在冰箱里冷冻十分钟左右,这时油脂变稠了会封住水分,再去包饺子就不会出水了。

采取吸水措施,即往馅料里加点吸水性强的食材,比如虾皮、海米和干贝等,不用发泡,直接洗净后用纱布吸干水,剁碎拌在饺子馅里。

4.控制食用量

北方家庭包的饺子,平均6个饺子50克面粉,12个饺子就相当于满满当当的一碗米饭了。

建议轻体力劳动者每次食用饺子控制在8~10个为佳,如果没有饱腹感可以饭前吃点水果或用餐时搭配一些低能量的蔬菜。

“十全十美”饺

饺子皮粗细搭配,增加了膳食纤维,更健康;肉馅脂肪低;调味又减盐,相对来说比普通版的饺子更健康。

1.饺子皮是将白面与玉米面、荞麦面等全谷物按照2:1的比例搭配起来的。

2.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里脊肉代替三分肥七分瘦的肉。

3.粉条代替肉皮,纯瘦肉吃起来口感发柴,而粉丝有弹性,可以代替肉皮,起到调节口感的作用。

4.相比起传统的白菜等馅料,香菇、木耳、豇豆的膳食纤维更高,是白菜(约0.4g/百克)的5倍以上。

5.用海米来代替食盐,既能增加鲜味,又能减少食盐摄入;也可以用虾皮代替盐,增加咸味,还能多补充蛋白质。

【小贴士】下饺子前,可以先用勺子将水沿着一个方向搅动,然后顺势放入饺子,能避免饺子粘连。

饺子是冷水下锅还是热水?

煮饺子的时候,有些人用冷水而有些人用热水,那到底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呢?

速冻饺子冷水煮

速冻饺子用沸水煮容易破皮,肉馅也不易熟。冷水煮速冻饺子,随着水温上升,饺子的面皮和肉馅受热更均匀,皮的口感也更加劲道。

鲜饺子沸水煮

在家自己动手包的饺子,一定要等水煮开后再下锅。这不仅是为了让饺子更快煮熟,而且热水下锅可以让饺子皮迅速凝固,避免粘锅,煮出来的饺子外观完好,饺子馅也比较新鲜好吃。

转自/我是大医生官微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大豆食品成为各国膳食指南“常客”,“豆奶+牛奶”更均衡?

随着经济和农业发展,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但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还不够合理。

全国营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蛋白质食物来源主要为谷类和动物性食物,分别占46.9%和 35.2%,而大豆类食物仅占 5.9%。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写的《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发出“每天两杯奶,豆奶和牛奶”的倡议,引导居民实现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均衡摄入。

大豆:世界各国膳食指南的“重要常客”

大豆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是优质蛋白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植物界唯一的“完全蛋白”。其中赖氨酸的含量高于谷物,是植物性食物中最合理、最接近人体所需比例的。此外,大豆食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甾醇、大豆皂苷和大豆低聚糖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大豆食品是提供优质植物蛋白的关键食物之一,世界各国膳食指南都将大豆列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在世界95个国家(地区)膳食指南的指导准则中,豆类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达50次。目前,已有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膳食指南与食品法规将营养强化型的豆奶或大豆酸奶与乳制品归为同一食物组,强调可与牛奶相互替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则建议“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其中大豆的推荐量为每日15~25g,并提出豆类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构成之一。建议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等特殊人群经常摄入大豆及其制品。

豆奶,提高大豆消费的重要抓手

作为大豆的故乡,我国种植、食用大豆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豆浆的饮用历史可追溯到19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但如今在我国居民动物性食物摄入与植物性食物不均衡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大豆食品也面临消费率低,且消费量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共识》认为,方便易储存的豆奶可作为提高大豆食品消费的重要抓手。

近些年,我国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对豆奶产品进行升级。与豆浆的小规模初级加工相比,豆奶的生产流程增加了精磨、均质、脱腥、灭菌、灌装等步骤,可以更大限度地保留大豆中的营养成分,并大幅度延长保质期,更适合市场需求,成为可以随时“喝”到的豆制品。

豆奶保留了大豆的多数营养特性,从蛋白质含量来看,全豆奶能达到2.7%,纯豆奶可达到4%,每天摄入约 250毫升全豆奶可满足膳食指南对大豆食品的每日更低推荐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标准,属于“高质量”蛋白质来源。豆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回肠真消化率约为92%,可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为117%。

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原副司长、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表示:“大豆蛋白和大豆制品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典型代表。作为大豆制品,豆奶具有非常丰富的游离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也表示:“豆奶对增强国人体质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研究显示大豆蛋白食物可用于改善5岁以下儿童急性严重营养不良。此外,大豆蛋白作为食物基质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食中均有所应用。

对于成年人而言,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此外,棉子糖、水苏糖等大豆低聚糖,还有益于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与保持肠道健康。为此,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将豆奶作为补充大豆摄入量的重要途径。

豆奶怎么选,怎么喝更健康

市场上的豆奶产品越来越丰富,那么豆奶怎么选择?消费者在挑选时要注意:标识“纯豆奶”的,其配料表简单清洁,仅为“水、大豆”,不添加蔗糖等调味;标识“全豆奶”,其生产工艺不除渣,因此基本完整保留了大豆中的所有营养成分,特别是膳食纤维;对于老年人群,为利于延缓肌肉衰减,需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可选择较高蛋白含量的豆奶。

豆奶中不含乳糖与乳蛋白,因此对于乳糖不耐受或乳蛋白过敏等不适合食用牛奶的人群,豆奶可以作为其摄入优质蛋白的理想选择之一。且豆奶中脂肪含量约为牛奶的一半,因此对于高血脂和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来说,除了选择低脂牛奶之外,豆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大豆蛋白与乳蛋白结合的“双蛋白食物”被证实具有多重生理健康作用,例如:运动后补给“大豆+乳清”双蛋白可以协同维持血液中支链必须氨基酸的持续性供给,双蛋白可有效促进抗性运动后肌肉蛋白的合成;双蛋白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白血病治疗中异基因造血肝细胞移植患者的基础状态和生存质量,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免疫功能。

豆奶和牛奶搭配,能使氨基酸的配比更合理,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如果每天各喝一杯250毫升的豆奶和牛奶,可总共摄入15克左右的蛋白质,相当于两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能达到正常成年人一天所需蛋白质四分之一的摄入量。由此可见,豆奶的营养价值很高,搭配牛奶摄入更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以后不妨每天喝两杯奶,豆奶和牛奶,让营养的摄入更加均衡。

编辑 / 张姗

来源 / 生命时报

豆奶独特的营养成分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豆奶比豆浆和牛奶都更适合所有人饮用,尤其是小孩和老人。


所谓豆奶,就是利用高速旋割机将大豆/黄豆破碎为极小的颗粒,成为与牛奶类似的乳化液(就是小颗粒悬浮在水中的一种稳定物态)


从化学上看,豆奶中没有豆浆中那么多未经灭活的蛋白酶和皂苷,蛋白酶会影响口感和营养吸收,而皂苷则是造成一部分人喝豆浆(尤其是没熟的豆浆)拉肚子的原因,豆奶需要的高速破碎和高温灭菌可以避免这些不良物质的存在。同时豆奶有没有牛奶那么高脂肪,比起牛奶更健康一些,而且考虑到很多中国人都有乳糖不耐受,有的是显性的喝完就拉肚子,有的隐性的喝一点点就有饱腹感,而豆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从生物上看,中国人由于饮食结构的问题,但部分都是“拟杆菌型”肠道菌群,而豆奶中富含的大量膳食纤维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及构成,可以有效的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健康中国战略2019-2030》指出,目前中国国民健康素质相对较低,相当多消费者为了满足口感,在日常生活中摄入了较高比例的肉类和油脂类食物,而对于植物性食物摄入相对较低,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通过豆奶来摄取优质的植物蛋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另外,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豆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两种营养成分


之一个是异黄酮,大豆是人类获得它的惟一有效来源,它的抗癌特性十分突出,能阻碍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且异黄酮只对癌细胞有作用,对正常细胞并无影响。


异黄酮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阻止氧自由基的生成,而氧自由基又是一种强致癌因素。可见异黄酮的抗癌作用有多种方式和途径。


第二个是γ-氨基丁酸(GABA),它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 , GABA 是在人脑能量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活性氨基酸 ,它具有激活脑内葡萄糖代谢、促进乙酰胆碱合成、降血氨、抗惊厥、降血压、改善脑机能、精神安定、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


综合来看,豆奶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及作用,用来作为日常代替豆浆和牛奶的饮品是相当不错的。

25年前,张曼玉捧在手心的豆奶,现在价值380个亿

文/ 方文宇 编辑/ 陈晓平

“我们看香港录像,喝维他奶,我们那么接近香港。”

1996年上映的电影《甜蜜蜜》中,张曼玉和黎明捧着维他奶,道出心酸的成长往事。“左手豆奶,右手柠檬茶”,是粤港澳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刚巧,这也是维他奶国际(00345.HK)旗下的两大“网红”单品。

1月28日,这家香港饮品公司逆势大涨15.43%,收盘价计,市值达到382亿港币,距离25年前涨了约100倍!

在中国内地的饮品界,维他奶日渐声名显赫,一年能卖出40多个亿,在热销榜单上,力压元气森林这种当红饮品。“网红”爆款背后,这家公司静静走过了81年,而它的青春期可能才刚刚到来。

穷人的“牛奶”

“1940年就有维他奶了?”很多年轻人听到这个年份或许会一愣。

维他奶公司的历史,起自二战时期的香港,经商的罗桂祥与挚友共同集资购买大豆,教难民自制豆浆补充营养,很见成效,引发了他大规模生产廉价大豆饮品的念头。

就在1940年,罗桂祥创办香港豆品公司,生产“穷人的牛奶”——维他奶,供香港的穷人作营养饮品。

罗桂祥

后来,维他奶走出香港,远涉重洋,至今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开展业务。它进入内地是在1994年。

那一年,维他奶国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第二年,罗本人去世,其子罗有礼执掌公司,也是公司现任执行主席。

罗有礼

2008年后,因为众所周知的事件,乳制品的信心一度受重挫,维他奶在内地的知名度大幅提高,那年开始,它在内地的销售占比,之一次超过澳新及北美地区,仅次于港澳的大本营。

又慢慢等了五六年,在2015/2016财年(2015年4月-2016年3月),维他奶国际在内地销售额占比增至43%,之一次超过香港市场。好事成双,另一明星产品——维他柠檬茶,也开始在内地大火。

这款1979年就诞生的即饮柠檬茶品,居然意外俘获了大笔80后、90后粉丝,一句“维他柠檬茶,爽过吸XX”网友自创的文案,也火爆社交 *** 。

豆奶粉,豆奶粉长期喝有什么好处-第1张图片-

维他柠檬茶在自来水效应下斩获大批声量,没有喝过的年轻人,都会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尝一尝,求证这款饮品是否真的像 *** 上说的那么神奇。

之后三年,维他国际业务加速攀升,在2019/2020财年,内地业务占比达到62%,很多人慢慢忘却了它的香港特质,把它视作一个本土化品牌。

人气饮品

现如今,维他奶国际在内地设立东莞、武汉、上海等多家工厂,占据着中国液体豆奶领域的之一品牌。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滋养着这家81岁的香港饮品公司。

2017/2018、2018/2019、2019/2020三个财年,中国内地收入分别为31.19亿元、39.73亿元、40.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7%、1%。同期,内地经营利润分别为4.57亿元、6.18亿元、4.68亿元。

即便疫情爆发后,它也依然维持着业务的韧性。2020/2021财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收入下滑14%,中国内地收入仅仅下跌2%。

罗友礼公开回应过,公司只是受疫情因素等短期波动,随着疫情趋缓,会推出一系列新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重新走上增长轨道。

维他奶公司非常低调,然而,产品的热度一点不弱。比如,星图数据11.11全网销售直播数据显示,在食品饮料热门品类销售额TOP20中,维他奶高居之一,压过网红元气森林一头,人气巨旺。京东双11饮料销售榜单上,它也雄踞榜首。

热门品类销售额Top20品牌商排行

维他奶也积极加持内地。

2020年上半年,他们推出了冰爽柠檬茶、锡兰风味柠檬茶、健康加法植物奶等多款新品,11月,又陆续推出两款新品维他水果茶饮料(葡萄柚百香果茉莉花茶+凤梨青梅乌龙茶),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2020年8月,东莞新厂房投产,项目投资超过10亿,计划产能接近翻番,至少能满足3年内的产能增长需求。

不过,也有批评称,维他奶在内地经营战略过于保守,应对竞争的预见性不足。

具体表现在,内地的产能及渠道扩张节奏整体偏缓慢,尤其在北方市场几乎缺少主动性;维他柠檬茶也没有乘胜扩大版图,错过茶类饮品发展良机,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网红饮品走俏,市场份额受到间接挤压。

“植物基”红利

维他奶的未来,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它卡位了一条高增长赛道——植物蛋白饮料。

2019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规模约为530亿人民币,全球之一,预测2030年行业规模会突破1000亿,增长势头非常猛。

在饮品界,2020年有“植物基元年”之称,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报告,去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

来源:CFP

消费者更追求绿色、健康,这一饮品习惯的迁移,刚好契合维他奶的主打卖点。

有报告称,维他奶集团的饮品中,“低脂肪”或“低饱和脂肪及零反式脂肪”的饮品比例高达94%;中至零糖度的产品比例达80%。

2019/20财年,为突出健康概念,公司专门在推出了无添加糖维他豆奶和无糖茶饮。

趋势的作用下,它在内地可拓展的空间非常大。

从消费习惯来看,内地大众主要依赖于牛奶饮品作为早餐饮品,豆奶等植物蛋白饮品的渗透率不高。维他奶中国区CEO公开说过,“现在,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消费连牛奶消费的1/10都占不到,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也很低。”

即便在豆奶的细分领域,预包装豆奶及豆奶饮料大概只占1/10,其他大量为散装豆浆等饮品,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也有升级替代的提升空间。

实际上,做豆奶也有技术含量,比如,维他奶的豆奶就有一道“超高温消毒”的程序,几秒内加热至超过摄氏135度以上,这样能灭菌而不至影响当中营养成份,此外豆奶产品本身也有大量文章可做,在功能和营养各方面具有细分的空间,如打造植物酸奶、植物乳酸菌等。

乳业专家宋亮告诉《21CBR》记者,维他奶加强品牌营销攻势的基础上,至少可从三点发力:创新产品外包装,中国乳制品多采用传统利乐外包装,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推进产品的全渠布局,打通传统渠道和新兴的零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矩阵;单独推出特殊渠道(餐厅、酒店等)的系列,从包装和口感上更贴近特定场景需求。

目前,豆奶在中国家庭消费增长中也越来越快,市场前景被看好,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开始布局豆奶产品。

一旦植物饮料市场得到充分的开发,水涨船高,公司销量会大幅提升,有人预计,单是“维他奶”这款产品至少能增长一倍以上,获得数以十亿计的空间。

果真能抓住这个趋势的话,这家老牌饮品公司,才刚刚进入业务的青春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一周不重样!超浓郁的6款国宴豆浆&豆奶,细腻丝滑,比外面买的还好喝

清晨起来,吃着美味的早餐,喝着香浓的豆浆,刷刷视频,看看新闻,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一杯好的豆浆应该是,入口醇厚顺滑,口感细腻,豆香浓郁,喝完清香回甘。

然而,很多厨友觉得自己在家榨出来的豆浆有豆腥味,豆渣多,味道太单一。做好一杯豆浆的技巧全在这节课里,让你在家也能喝到香醇豆浆,不比店售差!

? 豆类养生小常识

? 豆浆、豆奶 *** 要领及注意事项

? 3款豆奶的配比 *** :玉米小米绿豆奶、红枣花生豆奶、玉米核桃黑豆奶

? 3款豆浆的配比 *** :玫瑰薏米豆浆、豌豆大米绿豆浆、荞麦杏仁红豆浆

? 豆浆、豆奶加工过程中的技巧

课程中会使用免滤豆浆机,请您知悉,酌情购买。

@甲诶料一大早起来煮的豆浆,入口丝滑,豆香浓郁,略有甜味,回味无穷!


贾月星,中国烹饪大师,从业20余年。作为国宴厨师参与多次外事接待活动厨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法国队随队主厨,2012年十八大烹饪主厨,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中餐主厨等等。多次参与各大媒体节目录制等。


贾大厨6款国宴早餐养生豆奶、豆浆的 *** 丨直播课


<

豆奶=豆浆+牛奶?真相是……

豆奶,可以称得上是我们从小喝到大的饮品。一杯下肚,又香又甜。小时候的我们,总以为豆奶就是豆浆加牛奶,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豆奶、自制豆浆、牛奶,他们到底有哪些差别?今天,就让小豆子给你们好好科普下:

豆奶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其营养均衡、口感细腻、食用方便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豆奶之所以广受欢迎,缘于其独特的营养价值。

一、豆奶VS自制豆浆

1、卫生状况的差别

豆奶生产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先进工艺,经过杀菌更大程度地保证了成品的安全卫生。

自制豆浆多是采用小作坊式、家庭式 *** 而成,工艺简单,环境不容易达到卫生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2、加工工艺上的差别

自制豆浆加工工艺简单,有残留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风险,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造成营养吸收率低下,严重者能引起食物中毒。

豆奶在经过成熟的工业化处理后可以更大限度保证了豆奶健康品质和安全可靠。

3、营养利用率上的差别

由于传统工艺 *** 过程中不能提取出大豆的全部营养,也不能有效去除豆浆中的所有有害物质,因此,人体对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豆浆营养利用率较低。

豆奶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成,人体营养利用率相对很高。

4、口感上的差别

传统自制豆浆由于工艺简单,颗粒较大,口感比较粗糙。

豆奶产品经过工业化机器粗磨、细磨和微细化,口感更细腻顺滑。

5、食用方便的差别

自制豆浆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长时间的等待及清洗,保存时间短,不便于食用。

豆奶经过工业化的生产、杀菌、灌装等步骤,延长保质期,携带方便,食用方便。

二、豆奶VS牛奶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其中人体必不可少、机体又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被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共有8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通过每天摄入蛋白质来补充。而蛋白质从来源上分为两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豆奶含有大豆蛋白,即植物蛋白;牛奶中含有动物蛋白。

在《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相关数据》表中,大豆(干)的蛋白质g/100g(平均值)为35,是十佳优质蛋白食物中蛋白质平均值更高的,是植物食物中唯一可以替代动物蛋白的食物。被人们称之为"植物肉”和“绿色的乳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 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大豆蛋白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所以是更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

2、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远大于饱和脂肪酸,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和婴幼儿尤其重要,亚油酸和亚麻酸会影响视力、大脑神经和机体的发育。

对于成年人而言,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于保持机体正常的血脂浓度、维持脂质代谢平衡、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内分泌这些常见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脂肪的营养价值在于其中所含有的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脂肪酸包括两类,一类是不饱和脂肪酸,另一类是饱和脂肪酸。牛奶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豆奶中80%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1千卡热量的牛奶中,有188毫克的胆固醇,大豆则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也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碳水化合物

豆奶中含有少量碳水化物且不含乳糖,适合血糖疾病和乳糖不耐症人群。每100g豆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2-3g以下,每100g牛奶含有碳水化合物约5g。

碳水化合物虽然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但摄入过多会引起血糖波动,因此应选择含有碳水化合物含量少的食物,乳糖也是碳水化物的一种,牛奶中大部分碳水为乳糖,对于一部分的人来说,乳糖是一个极大的困扰,乳糖不耐受症,又称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状态。

研究显示,亚洲人有90%的人都患有乳糖不耐受,它是一种先天的遗传性表达,由于患者的肠道中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而使乳糖消化、吸收,为人体所用。豆奶中乳糖较少的,避免了乳糖不耐的隐患,所以含有植物蛋白的豆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总结

现代营养学研究结果表明,健康饮食的之一要点是:食物多样性

牛奶中的动物蛋白和豆奶中的植物蛋白相结合,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豆奶和牛奶都是健康的饮品,在补充蛋白质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只是二者侧重点不一样。

所以,基于国人的饮食结构和市场供需现状,从平衡膳食营养,提升健康指数出发,“早晚两杯奶:一杯豆奶,一杯牛奶”才是正解~

2022年中国豆奶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作为国内植物饮料市场上的“扛把子”,豆奶(豆浆)在我国有着悠远流长的饮用历史。近年,随着当代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觉醒,对于天然、可持续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全球豆奶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市场规模

近几年,植物基热潮席卷全球,资本大鳄纷纷布局植物饮品赛道,有着深厚消费基础的豆奶也成为投资热点。2020年豆奶零售市场规模增长至115.81亿元,同比增长3.66%预计2022年中国豆奶零售规模约140.3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竞争格局

从市场份额看,达利旗下豆本豆以20.7%稳居之一,维他奶、唯怡以16.9%和10.4%的占比紧跟其后。伊利精选、祖名、蒙牛silk分别为5.2%、3.1%、2.5%,构成第三阵营。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豆奶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 *** 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从亏损1.59亿港元到扭亏为盈,维他奶凭什么?


今年下半年,维他奶可算是松了口气了。


11月18日,维他奶国际(00345.HK)披露2022/2023财年中期业绩(截至9月31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36.42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4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1.05%、330.30%。内地市场实现收入22.88亿港元,同比下滑1%,经营溢利实现1.39亿港元,扭亏为盈。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整顿和恢复,维他奶终于结束了上个财年严重亏损的尴尬局面。


说起维他奶,所有人都不陌生。蓝白色纸盒包装的维他豆奶,以及黄绿色又混搭些许啡色纸盒包装的维他柠檬茶,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中国家庭冰箱里。



这80年间,维他奶可谓是经历了人生百态:从垄断全球豆奶饮料市场、销量曾高达90亿港元,到产品在内地惨遭下架、一夜之间人人喊打,公司净亏损达1.59亿港元,再到今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增加4%(按固定汇率计算)达到36.42亿港元、经营溢利增加近400%,成功扭亏为盈。


这个来自香港主攻内地市场的老字号维他奶,凭什么?


诞生之际


维他奶于1940年在香港诞生,当时的维他奶主打豆奶饮料,初心是向香港一般家庭提供物美价廉的高蛋白饮品,用以替代当时百姓难以负荷的牛奶制品。


首家维他奶工厂位于香港岛铜锣湾记利佐治街231地段,对面就是当时维他奶更大的竞争对手“牛奶公司”的工厂,后者目前在香港主要经营7-11便利店、惠康、宜家家居及美心食品等业务。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香港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现代化的高温消毒技术,纯人手 *** 的新鲜豆奶难以存储,以至于当时产品刚刚问世之际,并没有创始人罗桂祥先生预期那样大受欢迎。


1950年,战争结束的同时,罗桂祥先生成功拿下美国绿宝汽水的 *** 权,掌握了瓶装技术,完美解决最开始无法长时间存储豆奶以及运输困难的问题。豆奶的销量随之一路高歌,更在1962年加入麦精维他奶,丰富产品口味。


最早维他奶豆奶以玻璃樽方式存放。(图源: *** )


到了80年代,维他奶港岛的旧工厂已经无法负荷这么高产量的豆奶 *** ,随后公司迁往新界屯门厂房,并成为集团总部。业绩与销量齐头并进的维他奶国际(00345.HK),选择1994年在香港上市,同年在深圳设立厂房,正式进驻内地市场,四年后陆续在上海、武汉等设立厂房,维他奶将豆奶带入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进入二十一世纪,维他奶更将豆奶推向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20多个海外国家及地区。至此,维他奶成为国际豆奶市场的领军者和垄断者。其中庞大的内地市场成为这家港企的福地,高峰时期维他奶盈利超过50亿港元,内地市场对总营收的贡献更高可达66.6%。


笔者翻阅资料得知,维他奶的创始人罗桂祥先生出生于广东梅州,1934年从香港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就留在香港打拼积累人脉。


193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桂祥先生前往上海出差,在一次演讲中得知大豆的营养丰富,这个概念影响了他往后的一生。他同年返回香港后,目睹同胞因饱受日军侵华战争的灾难而贫困交加,严重营养不良,他发现某些国人因为乳糖不耐症不可以吸收乳糖,萌生了“实业救国”的想法,希望为一般家庭提供廉价而蛋白质丰富的饮品“为国民强身健体”,维他奶遂而面世。


图源:维他奶国际有限公司


1994年维他奶国际上市后,罗桂祥先生的儿子罗友礼接手公司,在百事可乐前华南销售总监袁杰的协助下,瞄准内地市场的人口红利和消费能力,坚持在内地设厂。由此可见,维他奶诞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并发扬于中国。


原本靠着内地市场的大力扶持,维他奶可以继续垄断豆奶市场,甚至在内地饮料界占有难以取代的一席之地。结果去年维他奶内部出现“反中乱港”行为,而公司闪烁其词的声明并没有挽回自己的名声,这次事故直接导致辉煌了80年的维他奶国际,在2021/2022财年录得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走向下坡


2021年7月,维他奶深陷舆情危机,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和自发 *** ,产品惨遭在内地下架。


2021年7月5日当天,维他奶国际大跌11.7%,市值较前一个交易日蒸发36亿港元(约30亿元)至277亿港元(约230亿元)。而内地代言人龚俊、任嘉伦也相继宣布终止与维他奶的合作,维他奶的品牌形象受损。


这直接导致今年之一季度其公布的2021/2022财年数据十分难看,该财年维他奶国际在内地市场经营亏损达2.8亿人民币,而上年同期为盈利4.57亿人民币,内地业务以人民币计算下跌28%。单从数据来看,很多人并没有概念,但有一个关键词诞生,这是维他奶国际自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而且这个“首次亏损”的前提是同年维他奶在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新加坡等其他市场都均有稳定增长,但仍导致了集团全年收入下跌14%,问题顿时严重多了。


受内地市场亏损的消息影响,公司股价持续走弱,在公布2021/2022财报的第二日,维他奶国际收盘股价报13.720港元,市值已不足150亿港元。


雪上加霜的是,早前维他奶旗下多个产品还多次因超范围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泛酸,超保质期,标签不合格等原因未被内地海关批准入境,严重影响在内地销量。


然而,今年年初的财报却将维他奶由盈转亏的主因归结于内地销售在夏季旺季显著下跌、相关补贴骤降及厂房迁移产生的开支和资产减值。


图源:维他奶国际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1/2022财年业绩公告


但归根结底,笔者认为,以内地市场为倚仗的维他奶,壮大后却逐渐失去了罗桂祥先生最初创办品牌的初心,这才是其走向下坡的根源。


重见曙光


这一沉重打击,总算使得维他奶深刻意识到“还是得依靠内地市场”。


舆论发酵后,担任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的罗友礼公开发布《致维他奶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以端正企业的立场,谴责挑战法律底线的暴力行为,来树立维他奶爱国爱港的品牌形象。


随后,维他奶推出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11月维他奶启动广告和促销活动试图挽回消费者;12月,维他奶重新调整店内促销标准,加强渠道执行力,大大提升零售收入。


今年维他奶还获得港府疫情补贴5,900万港元,令得维他奶得以获得暂时喘息的机会。


摆放在便利店冰柜里的维他奶旗下饮品(本刊记者摄影)


此外,维他奶国际采取提价的方式也有效促进今年中期的业绩复苏,同时开源节流帮助其利润进一步提升。当然,最关键的仍然是内地业务的回暖。


11月18日刚刚公布的财报提及,中国内地业务仍然是维他奶更大的业务市场,同时亦是集团扩大业务规模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内地业务方面,中期实现收入增长4%(以当地货币计算)至19.16亿人民币。


成功实现盈利的背后,是维他奶拾回了此前锐减的内地市场份额,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仍占到了整个集团收入的60%以上。随着内地市场经营向好,今年81岁的罗友礼总算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但是,睡醒之后,罗友礼要面对的挑战并没有减少。


随着近年来即饮饮品的赛道越来越拥挤,维他奶除了豆奶、柠檬茶后再无王牌产品。而与此同时,康师傅、统一、维维豆奶、豆本豆、植选等新品层出不穷,元气森林、巴黎水等气泡水品牌的兴起,势必会使得维他奶面临巨大的市场危机。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转型,粘性的降低,以及竞争对手的强势发展,都是维他奶亟待解决的难题。


纵览维他奶这80年历史沉淀,笔者拙见,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赛道上,一切优质市场策略定是基于合规合法的大前提下。对于印刻着香港人文烙印的维他奶而言,中国内地由始至终都是其最重要的市场,内地人还喝不喝维他奶,确实决定了这家港资企业的命运。

(文丨本刊记者 刘妍伶)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

标签: 豆奶粉 好处 长期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