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去甲醇更好的 *** ,酒去甲醇更好的 ***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81 0
多种白酒被查出酒精度不符,甲醇超标屡禁不止,散装酒还能喝吗?

每年的冬季,临近年节都是白酒的消费旺季,不少人买点白酒回家准备宴请亲戚,朋友聚会。但不少人不会买酒,被酒商蒙蔽,购买了一些假酒甚至“勾兑酒”,这样的酒更容易伤身。

假酒通常来说就是里面含有的是“甲醇”而不是“乙醇”。一般来说,人们饮用的酒里面都是乙醇,通过粮食发酵后能够提炼出乙醇,也就是俗称的“酒精”。甲醇不同,它可以从石油、木材、亚硝酸盐等不同的途径中提取出来,最开始是通过木材干馏提取出来的,也因此被称为“木精”。

两者的区别在于,乙醇无毒,但是甲醇本身存在剧毒,是一种工业原料,也可以称之为“工业酒精”。这样的差距决定了,甲醇是不能饮用的。但有一些黑心商家,会因为甲醇有 *** 性的味道,和其他的化学物品勾兑后,制成“假酒”,谎称是自家酿制的“散装酒”售卖,牟取暴利。

每年都有因为喝假酒而健康受损甚至死亡的案例发生。就在今年的9月份,云南省还发布了抽检信息,其中就发现了14批不合格的酒类样品,存在甜蜜素超标,酒精度不符,其中还有7款酒都存在甲醇超标的问题,从抽检中能够发现,甲醇超标的就大多出现在散装酒中,没有商标,三无产品,安全问题很大。

白酒中甲醇超标屡禁不止,你是否也中招了?

之所以不让大家喝甲醇超标的酒,是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甲醇蒸气能够对人们的眼部黏膜、呼吸道黏膜造成 *** ,感觉到刺痛、痒的感觉。饮用后,很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眩晕乏力等问题,有些人觉得只不过是喝醉了,但是喝了假酒后,还容易出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等问题,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

如果摄入了过多的甲醇勾兑的“假酒”,很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恶心,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双目失明抽搐昏迷等问题。当你喝酒后,发现平时的酒量不太一样,喝酒后的感觉也不太一样的时候,就要多留心了,很可能是碰到假酒了。

如何辨别散装酒是纯粮食酒还是甲醇勾兑的?

首先,滴水实验。甲醇勾兑的假酒大多是化学药剂配合甲醇勾兑的。先准备一杯水,倒一些散装酒进去,如果仍然能够清晰透明,很可能是勾兑酒。而度数比较高的纯粮食酒,滴入后可能比较浑浊

其次,手心滴酒测试。纯粮食酒滴在手心,双手合十搓热后,能够体现出粮食的香气,但是勾兑出来的假酒,只会散发出臭味,很好区分。

还可以尝试杯底静置法。这种 *** 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将买来的散装酒少到一些在杯底,然后静置一夜,如果很快酒精就全部挥发了,多半是甲醇勾兑的假酒,化学试剂较多。而纯粮食酿制的酒大多挥发速度比较慢,也会留下一些粮食的香味。

其实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很多人都追求农家自制的散装粮食酒,但你是否能分清自己买的是粮食酒,还是勾兑酒?如果不小心买到了黑心商家用甲醇勾兑的假酒,不仅仅是赔了钱,还可能搭上自己的健康。

特别提醒:自制葡萄酒等果酒也要警惕甲醇超标

有些人会自己在家酿制葡萄酒,但掌握不好 *** ,也可能导致甲醇超标。主要的原因是,在水果之类的富含果胶的食物受到高温、发酵的影响后,就可能将果胶转化为甲醇,残留在自酿的酒中。而传统的粮食酒含有的果胶含量很少,可能转化出的甲醇含量也会比较低,相对更安全一些。

由此可见,不管是外面买来的“三无散装酒”,还是自己在家酿制的“葡萄酒”,都可能成为甲醇的聚集地。而这种剧毒物质饮用后,很可能威胁健康,甚至要了性命,你还敢喝吗?

参考资料:

【1】注意!云南近日曝光:这14批次散装酒被检出甜蜜素、甲醇严重超标,购买需谨慎 消费者评论网,2021/9/4

【2】你喝的白酒,其实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科普中国,2021/4/11

【3】酒喝了几千年,怎么说对身体有害呢? 健康界,2021/8/27


酒中甲醇又超标!酿酒专家为你支招:正规酒厂改进工艺,就可无忧

来源:今日头条?食品行业眼 作者:秋山辉

近日,贵州及河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发布的两条"酒类产品超标甲醇"的消息,又引起了饮酒人士对酒类食品安全的担忧。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酒类产品多次被检出甲醇超标,既影响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也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酒类消费恐慌。因为,甲醇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严重时会夺人性命。甲醇超标的酒类食品,不能饮用。

敬酒

而且,在非人为恶意掺加工业酒精的酒类产品中,也多次检出甲醇超标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此问题,笔者请教了果酒专家、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果酒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马永昆教授。马教授指出,即使不人为添加工业酒精,有些酒类产品也会出现甲醇超标问题,主要原因是酿造时会产生甲醇,有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导致成品中的甲醇含量超标。对此问题,酒厂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改进生产工艺,完全可避免酒中甲醇超标事件的发生,生产出甲醇不超标的好酒。

古法酿酒

一、发酵酒被检出甲醇超标

近年来,我国酒类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不过,在有资质的正规酒厂生产来的酒类产品中,也曾被检出甲醇超标,且不止一次。

2019年8月22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贵州修文一酒庄生产的猕猴桃白兰地,甲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白兰地酒度为52,甲醇检测结果为2.43克/升,而标准规定值为不大于2克/升,属甲醇超标的酒。8月19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不合格食品通告称,石家庄一枣酒酿造企业生产的麻山药蒸馏酒,甲醇检出值为2.43g/L,而标准值为≤2.0g/L,也属于甲醇超标的酒类产品。

当然,关于酒类产品的甲醇超标问题,绝对不止以上2件,也不是我国独有,国外也常发生。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悉尼一名57岁男子疑因饮下私下购买的酒后,发生甲醇中毒而死亡。这种酒可能是有人在家中非法私酿后,向附近民众出售。

二、改进工艺,可生产出甲醇不超标的放心酒

据江苏大学果酒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马永昆教授介绍,发酵酒无论是谷物发酵的白酒还是水果发酵的葡萄酒和果酒,在发酵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甲醇。果酒中的甲醇来源与原料新鲜度、果胶含量、酶解酵母菌、发酵控制条件都有关,当然也和果酒后续澄清、陈酿过滤、贮藏等有密切关系。

简易酿酒

家庭自酿果酒条件不具备或发酵工艺不合理等,都会导致甲醇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头痛、视力模糊,严重的会损害视觉神经和脑神经,且不可逆,甚至使人中毒死亡,这与甲醇超标程度、饮酒量等因素有关。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饮用果酒而导致甲醇中毒或损害身体的研究报道,甲醇超标中毒多见于劣质白酒或用工业酒精直接勾兑的低次白酒或自酿白酒!果酒总体安全性远高于白酒,一是果酒酒精度本身不高,二是果酒饮用习惯不同于白酒。

目前,食品工业使用的酒精多经过精馏,大部分白酒厂产品中甲醇都去除了,基本不存在甲醇超标中毒的问题,这也是我国白酒技术的进步!

食品检测

马永昆教授表示,对产品中被检出甲醇超标的问题,正规酒厂也不必过于紧张和灰心,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消除酒中甲醇超标的问题,生产出甲醇不超标的合格酒。这些措施包括:选用合格原辅料,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甲醇检测技术水平。例如,江苏大学果酒工程技术中心与镇江市果圣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的桑椹果酒中的甲醇含量就很低,近期的甲醇检测值为88毫克/升(ppm),远低于标准值250毫克/升。

如何才能彻底去除纯粮食白酒中的有害物质?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白酒品质的好坏,通常是依靠酒体的色、香、味、格来体现。一般来说,名优白酒的四个要素都是非常协调的。但是在一些低档的白酒当中,肯定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影响酒质的有害物质。

在此,笔者就白酒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来源,以及如何减少有害物质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甲醇。这是低质白酒中最常见的有害物质。甲醇的危害主要是对人的视网膜,它会极大地损伤人的视神经,从而导致失明。据统计,10毫升的甲醇就能够造成一个人失明。

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甲醇的来源比较多。酿酒原料的选择、酿酒的工艺过程的控制,都是酒中甲醇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为了减少甲醇的产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优质的原料。高粱、大米等谷物原料酿酒的甲醇含量低,而薯类原料的甲醇较高。

2、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酿酒技术。在蒸煮原料的过程中,千万不能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在蒸馏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合适的蒸馏工艺,做好掐头去尾,降低甲醇的产生。

二、杂醇油。杂醇油本来是白酒中的呈香物质,但如果含量太多,将严重影响白酒的质量。杂醇油主要来自原料中的蛋白质,如果原料中的蛋白质较高,那么酒中存在杂醇油的可能性就越大。

杂醇油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大脑方面。酒中的杂醇油过高,饮用时就有一种辛辣 *** 的感觉,并且饮后会导致头晕头痛。

因此,为了减少杂醇油的产生,在生产上首先是不要选择蛋白质过高的原料;其次在蒸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根据蒸馏情况,及时做好掐头去尾工作。

三、醛类物质。醛类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此外醇类的氧化也会导致醛类的产生。

在对人体的危害上,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它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能使人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在酿酒过程中,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都比较高。因此,为了降低白酒中的醛类物质,在酿酒的过程中应减少用谷糠、稻壳的用量,即使要用也必须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四、黄曲霉毒素。白酒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原料带来。通常是由麦类、大米、玉米、花生等物质由于霉烂变质,从而污染上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大,它能使人们的肝脏致癌。当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因此,在酿酒的过程中一定要选用颗粒饱满的优质原料,同时在存放原料的时候,千万不能让谷物受潮,以免产生黄曲霉,从而在酿造过程中留下毒素。

五、铅、锰等重金属。一般来说,白酒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生产所使用的设备,比如蒸馏器、金属存酒桶等。

白酒中的重金属的极易让人中毒,若长期饮用,甚至能够危及生命。

因此,在白酒的生产中,要选用304级不锈钢设备,千万不能用铝、锡等金属设备。在存储原酒的时候,不要使用塑料桶,应选择304级不锈钢桶,当然更好还是选用土陶酒坛。

我是米酒小哥,品酒论酒,让我们成为朋友。

粮食酒酿造工艺:白酒有辛辣味怎么处理

纯酒精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白酒中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水之外,还有醇类、醛类、酯类、酚类、酸类……这些物质共同构成白酒的口感和风味,当然也包括辛辣的程度。而造成白酒“辛辣”的原因主要是醛类物质,其中含量多的成分是乙醛。白酒中醛类含量越高白酒越辛辣,品质自然也更差,大多数酒厂会选择陈酿、勾调等 *** 降低白酒辛辣感。

①勾调

传统上认为酒是由酸、甜、辣三种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如果诸味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辣味的。通过使用不同年份的调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调,使酒体诸味协调从而掩盖酒体的辛辣感。如果勾调合理,即便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有辛辣的感觉。但所谓“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显得不辣”,因为醛类物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香型的酒,如浓香和酱香,因为香味物质的不同,对口腔 *** 程度不一样,也会感觉辣味不同。

②陈酿

刚生产出的新酒,杂质多,口感辛辣,当酒长期储存在陶罐这种有细微气孔的容器中时,一些低沸点的不溶性的气体或液体,如硫化氧、丙烯醛及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能够自然挥发,所以新酒经陈放老熟后,辣味减轻。消费者想要更好的感受白酒的魅力,建议还是选择纯粮酿造的白酒,不辛辣,口感醇和。但这种酒成本贵,价格较高,所以市场上流通较多的还是勾调酒。

③催陈设备

催陈设备原理:采用高频震荡原理,从新组合酒分子与水分子,起到催陈增香、过滤除杂的作用。

催陈设备可以过滤白酒中的生料味、邪杂味、酒精味、辛辣味,防浑浊,消杂味、促老熟、去水味酒精脱臭去杂,一机多能过出低度生料酒的甲醇、杂醇油,过出低度酒的絮状物,纯净度达到90%,有催陈白酒功效,不论高、中、低度酒,不管曲酒或新工艺白酒以及酒尾回收利用,全面提高原酒品位。

白酒检测报告中的甲醇是如何跑到白酒中来的

白酒送检指标有哪些?

白酒送检时主要的检测指标有: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甲醇、铅……今天,唐三镜酿酒技术顾问刘菲要跟大家来聊聊白酒检测中的1个重要指标:甲醇。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真正的纯粮酒,使用的白酒酿酒设备、接酒器具、发酵器具、存酒器具合格,并做好发酵器具的消毒和卫生工作,这1项不会超标。

尽管如此,这1项还是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甲醇和乙醇同为醇类物质,一个是有害物质,一个是白酒的主要成分,它们都可以无限的与水互溶,但甲醇的沸点为64.7度,乙醇的沸点为78度。

甲醇是如何跑到白酒中来的?

1、甲醇在白酒生产中主要是由酿酒原料中的果胶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果胶质会生成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生成甲醇;

2、从甲醇的生成模式看,重点是要从原料上进行预防,凡是用含果胶质高的原料酿酒,白酒中的甲醇含量就高。如马铃薯、鲜红薯(薯干)、木薯以及辅料番薯藤等,这些含果胶物质较高的原料,在生产中都要引起注意。

当然我们平常所用的玉米、高粱、稻谷这些原料,在皮壳层也存在果胶质,但是经过我们的原料蒸煮后基本上是不会超标的。

3、固态发酵时做辅料的稻壳含有一定量的果胶质,在用之前进行敞汽清蒸,敞汽清蒸除了杀菌除杂之外,也有排果胶,降低甲醇的功能。

在酿酒过程中如何避免甲醇超标?

1、选择没有霉烂或含果胶质较少的原料进行白酒生产。因为用已霉烂和含果胶质较多的原辅材料酿酒,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就会在增加,尤其是霉烂的薯类和野生果实的原料,果胶质含量更高,更要注意。

2、甲醇和乙醇的沸点有差异,使用酿酒设备蒸酒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掐头去尾(掐头0.5%-1%);

3、加强原料蒸煮的管理,掌握好原料蒸煮的条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原辅料在蒸煮阶段形成的甲醇量;

4、使用有检测手段品质较好的酒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质量好的酒曲能降低产生甲醇的生物代谢能力;

5、对成品白酒中甲醇含量超标,应该延长存放期,促使甲醇在存放的过程中进行挥发和氧化,以降低甲醇的含量;

自酿酒甲醇超标不能喝?这几点教你做出真全粮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烤酒设备自酿纯粮酒,而专家则说自酿酒甲醇超标、细菌超标不能喝。那么,自酿纯粮酒到底能不能喝,安全吗?

其实,杨老师对这点是持否认态度的,注意这几点就可以做出好喝到爆、健康安全、原生态的纯粮酒,给茅台、五粮液都不愿意换。

一、忌酒中混入塑化剂。

传统酿酒,大都使用陶缸作为发酵或存酒容器,但陶缸比较笨重,清洗搬运都不太方便,为解决这一矛盾,很多人选择使用轻便耐用、易清洗易搬运的塑料桶来代替。

用塑料桶代替陶缸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一定要使用正规厂家食品级塑料桶。

建议只使用塑料桶来发酵或临时存酒,长期存酒则使用陶缸,有条件的,发酵、存酒全部使用陶缸或304食品级不锈钢更好。

二、忌重金属超标。

铲酒糟、搬运酒糟、蒸煮蒸馏等要用到各种金属制品,但金属与酒又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物质,从而会导致重金属超标。

故所有与酒接触的器具一定要严格挑选。

绿色、环保、原生态是现代人们的追求,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顾客的这一心理,为顾客提供健康、原生态的纯粮酒并以此做为卖点来分享我们的美酒让更多人知道。

自酿水果酒小心产生甲醇!专家教你6招避免

酿水果酒时,果胶会受到「果胶酯酶」分解产生甲醇。(图/食力提供)

文/食力蔡幸儒

「全果酿造酒」是近年很流行的手作酿酒类型,利用葡萄、梅子、凤梨等水果亲自酿出一瓶水果酒在家享受,格外有风情,但是自酿若不注意一些小细节,可能会让这手作体验变得一点都不浪漫!其中最可能有安全疑虑的,便是「甲醇」的生成!

过去曾有不肖商人将相对便宜的甲醇加入酒精饮品中藉以降低成本,而造成民众饮酒后晕眩、腹泻、视力受损等急性甲醇中毒致死的「假酒」事件。但你知道吗?其实在一般酿酒的过程中便会产生少量甲醇,尤其在酿造水果酒的过程中,甲醇的量又会比一般谷类酿造的酒类来得更多!

酿水果酒时,果胶会受到「果胶酯酶」分解产生甲醇

酿酒是如何从原料酿造形成酒精呢?若是一般米酒,便是以米淀粉转换成糖,再进行酒精发酵;而水果酒的酿造,则是以果实中的糖作为原料发酵,最终产生可饮用的酒精成分「乙醇」及二氧化碳!

然而酿造时,因为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随着时间的作用,果实的破碎会使得水果中的果胶分子与天然存在的果胶酯酶(pectinesterase)作用机会上升,因此水果酒在酿造时除了产生乙醇外,果胶分子却也同时可能进一步被这种「果胶分解酵素」分解产生果胶酸,并产生俗称「工业酒精」的「甲醇」成分!

要想安全饮用自酿水果酒,一定要降低甲醇含量!

因此,自酿酒要确保品质安全,一定要降低自酿水果酒中的甲醇成分,以下有几种方式可以降低:

一、挑选果胶含量较低之水果作为原料

要避免甲醇生成,最简单的就是减少果胶这项反应物,因此选择水果原料相当重要。以柑橘类来说,其所含之果胶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柚子的每瓣果胶含量更高达6%以上,应尽量避免。建议可以选择凤梨、甜瓜、龙眼、荔枝等果胶含量相对较低的水果来酿造,会比较安全!

二、选择新鲜水果或原料

水果腐烂也会使水果中的果胶酯酶提前反应产生甲醇,因此应选择新鲜原料,此外,也可避免腐烂时造成的杂菌污染!

三、原料蒸煮留心控制点并予以适当排气

酿酒原料若预先蒸煮时,时间越长、温度及压力越高生成之甲醇量越高,因此除了注意上述因子控制外,亦可适当予以排气藉以降低其含量。

四、加入果胶酯酶抑制剂

以「果胶酯酶抑制剂」抑制果胶酯酶的反应,但加入后可能影响水果中果汁的萃取量,会因此需要用到更多的原料,增加成本!

五、发酵前进行汁渣分离

在进行发酵前将水果原汁与果渣进行分离,也可以避免果胶在酿造过程中受果胶酯酶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藉此降低甲醇浓度!

六、分馏

透过多次加热分馏等方式,使沸点较低的甲醇及其他挥发性杂质进一步去除,并藉以提升酒的纯度及浓度,但同样会影响成品风味及具热敏感性的营养物质!

酿酒工序繁杂 自酿不可不慎!

偶尔品尝一杯自酿的水果酒固然是件美好的事,但酿酒的过程牵涉的微生物及化学反应繁杂,除了要避免劣质水果或是不洁环境所可能造成的酒品腐败变质外,水果中的天然果胶酵素与果胶的作用下生成甲醇的可能性更不可不慎,因此在酿造时也该多加注意!不过尽管水果酒再好喝,在饮酒时也请适量就好,可别让一时贪杯坏了身子!

你应该要知道的食事

过去曾有不肖商人将相对便宜的甲醇加入酒精饮品中,藉以降低成本的「假酒」事件。但你知道吗?其实在一般水果酒酿造的过程中便会有少量甲醇的产生,自己在家酿酒得特别注意控制甲醇的生成!

本文由食力food NEXT授权提供

为什么自酿白酒甲醇会超标?自酿白酒甲醇超标怎么处理

自家酿制的白酒甲醇超标无非有三种情况,之一是因为酿酒所用的粮食不够新鲜导致一些粮食已经成熟含有大量果胶;第二是因为用蒸锅蒸酒的时候压力有所泄露,导致原料没有完全蒸透导致的;第三是因为发酵时所选择的发酵酶含有过量的果胶酶,导致原料果胶都被发酵了导致的。当然酿酒仪器不干净、谷物发霉等情况也会导致甲醇过量,只需要按要求逐一排查即可。

自酿白酒甲醇超标怎么处理

1、尽量选用青涩新鲜的粮食原料蒸煮,并且再煮的时候尽量去壳,因为果壳中果胶含量是更高的。

2、蒸煮时一定要注意仪器的压力表,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多焖一会儿,这样做甲醇的含量因该会有所下降。

3、发酵原料的酒曲尽量挑选果胶酶少的那种,这样也能帮助降低酒水中甲醇的含量。

8种去除白酒中甲醇的 ***

大家好,我是酿酒大师兄。

专注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酒。

今天给大家介绍8种比较常见的去除白酒中甲醇 *** :


酿酒大师兄

1. 使用特殊的工具和设备:

白酒生产商通常会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来去除甲醇。这些设备包括分离器、离心机、蒸馏器等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白酒生产商去除白酒中的水分和油脂等杂质,从而去除甲醇。

2. 使用特殊的清洗剂:

一些白酒生产商还会使用特殊的清洗剂来去除甲醇。这些清洗剂可以有效地去除甲醇,同时不会损坏白酒中的其他成分。


3. 将白酒放入冰箱:

将白酒放入冰箱也是一种去除甲醇的 *** 。当白酒被放入冰箱时,它会慢慢地凝固并形成固体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被捕捉和过滤掉,从而将甲醇彻底去除。

4. 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因为这些原料中含有的果胶质较少,可以减少甲醇的产生。


5. 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

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这样可以减少果胶酶的分解作用,从而减少甲醇的产生。

6. 对含有较多果胶质的原辅料进行预处理时,可采用蒸汽闷料:

如谷壳汽蒸30分钟,可去掉谷壳中的甲醇。

7. 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及原料经浸泡处理:

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及原料经浸泡处理,可除去可溶性果胶,从而减少甲醇的产生。


8. 采用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分子筛处理:

采用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分子筛处理,可减少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因为甲醇沸点为64.7度,低于酒精沸点78.3度。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 *** ,仅供参考。

饮酒甲醇中毒,一死一失明!日常饮酒,这4点一定要记牢!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去九寨沟旅游时,在旅行社指定的饭店就餐饮酒后,多名游客甲醇中毒,其中一死一失明。根据爆料女游客录音讲述称,她是河北保定人,2月23日,她和丈夫李先生到达四川成都,通过一家旅行社报团九寨沟三日游,每人480元。

到达九寨沟后,下午被导游带去了一家名为雪域卓玛藏家乐吃饭。导游告诉他们提供酒水、随便喝,不够再上。“导游说这里的高度酒特别好喝,当地人都喝,一直在推荐。”

中途导游从别桌过来敬酒,但喝的是自己杯里的酒。游客表示:当时有四五个人喝酒,自己丈夫李先生喝了半斤左右,还有另一位游客也喝了半斤左右。“他们都有宿醉的感觉。事后,他们俩一个中毒身亡,一个双目失明。另外两个人神经受损。”

游客怀疑,饭店用假酒接待他们,这名游客还对外提供了医院出具的“甲醇中毒”诊断证明。游客表示,现在丈夫尸体解剖结果没有出来,但看到医院对丈夫的血液检测报告:100毫升的血液甲醇含量为194毫克。

据极目新闻消息,九寨沟一位从事旅游服务的本地村民表示,他们听说疑似该饭店服务人员错将燃料酒精当成白酒送上餐桌了。

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在随后的回应中称:涉事饭店已停业,并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另一工作人员称:事发后当地非常重视并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此事,最终结果以公安机关调查为准。该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后相关工作人员对游客慰问,同时积极配合死者家属处理此事。

此外,九寨沟县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已立案调查。九寨沟宣传部门负责人回应:目前事件原因还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会及时通报。

预防食源性甲醇中毒,这些要点你一定要知道

1. 甲醇中毒症状

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甲醇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24小时,少数长达2-3天,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烦躁、视力模糊等,重症患者会出现双目失明、神志不清、抽搐、呼吸困难、昏迷,严重中毒会导致死亡。

2. 生活中接触到甲醇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食源性甲醇中毒多由误喝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喝了用工业酒精“掺兑”的假酒引起。工业的酒精常含有甲醇等有毒有害物质,是不可食用的。

一些不法商贩使用低成本的工业酒精勾兑各类酒产品(散装白酒为主),导致食源性甲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工业酒精还可用作玻璃清洗剂等,因保管不善误把工业酒精当作白酒饮用也会引起中毒。

3. 如何预防食源性甲醇中毒?

一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白酒,注意选择包装完整、标签标识符合标准的产品,切勿私自勾兑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杜绝来历不明的白酒流向餐桌。

二是除非生产生活必需,单位和个人不要购买、储存工业酒精。建议家庭存放的酒精做明显标识。

酒去甲醇最好的方法,酒去甲醇最好的方法-第1张图片-

三是聚会用餐时饮酒,尤其是饮用散装白酒、自制药膳酒、不明来源酒水后,若出现醉酒症状并同时伴随畏光、复视、视力下降等视力损伤症状,应当高度重视,及早就医。

4. 适量饮酒或戒酒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

饮酒可增加肝损伤、胎儿酒精综合征、痛风、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的发生风险;过量饮酒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人体安全饮酒量是0,每滴酒精都会损害健康!

标签: 甲醇 更好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