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只生长在南方,种植2年就能结果,价值被挖掘后,如今一斤30多元
国内区域面积非常广阔,这也使得南北的差异很大。因为区域的差异,所以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除了民俗民风差异外,不管是植物、食材还是水果等等,其实都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都知道,一些野生的菌类,大多是分布在南方的,尤其是云南一带。而人参鹿茸等则是分布在大东北。南北的差异,也使得我国变得更加有特色。笔者是生活在北方的,对于南北的差异也是深有体会。特别是在出差一次南方后,感触更深。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种水果。这种果子,在北方无法种植,所以在北方市场只能在商超见到。因为交通成本的增加,所以这种果子在市场路能够卖到30多元一斤。当然了,它也有它的特点,在价值被挖掘后,越来越多的大众认识到了它的营养成分。而这种只生长在南方的果子,就是有名的“番荔枝”。
番荔枝,对于这种果子,估计南方人都很熟悉了。话说笔者见识少,也是最近才知道这种果子的存在的。番荔枝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典型的热带水果。之所以笔者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它的果实很特殊。比如在外表上来看,番荔枝疙疙瘩瘩,极像佛头,也因为这样有的地区称呼番荔枝为“佛头果”和“释迦果”。
作为南方水果,它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其实不多,像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栽培的多一点。因为它种植2年就能结果,所以前景很好。而且两年后随着树龄的增加,结果会越来越多。在广东地区,番荔枝其实是很有名的,不过很多人不叫它番荔枝,也不叫释迦果,而是叫“林檎”。
价格较高的水果品种,其实有很多,但是番荔枝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根据笔者的了解。这种果子的价值很高。含有的营养成分也不少。比如蛋白质、糖分、矿物质、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元素都能在番荔枝中找到。而且研究表明,番荔枝还具有激活脑细胞的功效,所以在健康角度上来讲,这果子还是一种保健水果。除了这些价值之外,您可能还不知道,它其实也是有药用价值的。根据百科的介绍,此果子有补脾胃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正是因为番荔枝的多种价值,所以它的价格这几年一直连年攀升。再加上它是地域性很强的果子,所以消费者只能花高价去购买它。
今年番荔枝的价格差不多在20-40元之间,对于果农来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其实在国内,每一种水果都有其各自的价值,价格高的有高的优点。当然了,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有的果品今年价格就不高。比如前段时间说的葡萄,收购价都降到了1块多一斤。
这一期关于番荔枝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对于这种南方水果,你愿意花几十元一斤去品尝它吗?欢迎大家互动讨论!
水飞蓟:新货已经大量上市,但由于需求有限,该品关注商家依然不多,且行情趋于稳定,目前市场颜色黑的货多要价在17元左右,颜色与质量欠佳的报价在12-15元之间不等。
韭菜子:由于缺乏实际需求,近日购货商家依然不多,并受持货出售意愿增加,行情进一步小幅回落,目前市场色选货多要价在50元左右。
五花龙骨:近日由于市场商家购货力度一直不减,货源走销一直较为顺畅,价格随之转坚,现统货700元。
益智:随着需求量的逐渐上升,市场货源小批量走销畅快,持货商对未来走势抱乐观态度导致惜售心理进一步加强,行情止落转稳,现海南货34元。
百合花:经过不断的消化,目前市场库存量已薄弱,近期寻货商较前期增多,货源小批量走畅,价格微升,现好统货55元。
三棱:随着近日寻商家有所增加,货源交易略好于前阶段,行情趋于坚挺,目前市场浙江货多要价在19元;而江西货距离产新临近,现剩余的货源质量略差、报价在11元左右。
片姜黄:由于浙江货供货量不大,需求也不多,所以价格保持高位,目前市场浙江货要价高达95-100元之间不等;而福建货行情表现平淡,售价稳定在13元左右。
平贝母:近段时间产区价格上涨,市场受影响行情也高于前期,现小粒货价格在200-210元之间,大粒货93-95元,走动一般,后市值得留意。
附子:由于云南产区干旱,前期寻货商家较多,行情上涨,近期货源正常购销,价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15版黑顺片价格在80元,20版黑顺片喊价在105-110元之间。
花椒:可供货源处于充足状态,受低价影响,关注商家较多,近期货源有批量走销,现市场韩城花椒统货价在40-45元之间,预计短期内低迷情况难改观。
高良姜:市场近期货源走销转好,带动价格较前期上升,现个子要价42.5-45元,片44-47元。
千金子:市场经营的商家不多,近期货源走动也较为零星,行情好于前期,现河南统货价格在14-15元之间。
芡实:商家关注度有所下降,市场货源处于正常需求消化之中,行情在近期保持坚挺运行,现两瓣10厘货价格在30-31元之间。
胡椒:市场货源走动好转,商家关注度提升,行情出现小幅度上涨,现越南白胡椒价格在35.5-35.7元之间,五两八黑胡椒25元上下。
化橘红:今年产量不大,市场行情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目前统丝价格在15-16元之间,好货120-130元,货源销势良好。
鼠妇:今年产区来货量较少,市场货源消化良好,行情持续上涨,现统货价格在250元左右,该品需求量小,商家零散采购。
鹿茸:产区陆续有来货,市场货源供应稳定,商家多是按需购进,行情没有大的波动,现一般货价格在2800-2900元之间,较好的4500-5000元,差货800-1000元。
注:价格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关注公众:高鹏说草药,了解更多中药材行情及行业动态。
松茸已上市,都什么价?但它的部分“兄弟”真的很危险,大家别乱吃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蕾
2023年的梅雨季似乎比往年来得都要晚一些,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时间也略微延迟。不管是云南、四川、 *** 等山区,还是长白山、庆元等地,充沛的雨水造就了温暖湿润的环境,茂盛的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共生地带给了蕈类快速生长与繁殖的天时地利。
新鲜松茸的价格主要跟着长度飙升,未开伞也是重要的外观指标。罗征宇摄
新鲜的松茸,几乎一天一个价格
长在松树根,形似鹿茸,故名松茸。这个小家伙至今基本不能人工培育,往往还分布在山林深处,采摘时先要跋涉上山,再探陡坡和悬崖峭壁,冒着不小的危险。
因为它强烈的香气、肥嫩鲜滑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又让它获得“菌中之王”的称号。
松茸基本都是从产地直接快递到客户手上,很难进入超市、菜场等传统渠道销售。“小柏菜”专栏作者、美食家柏建斌说,一开始新鲜松茸主要出口日本,十多年前国内才开始消费松茸。当时要买新鲜松茸都是靠云南的朋友空运,而“云南的朋友”通常也是去云南旅游才能结识到。
每年6月底到10月都是松茸季,今年松茸上市时间晚了一些。直到上周起,电商平台才纷纷上线新鲜松茸,朋友圈的微商至今还没动静,各种带货的自媒体大V也还没开始刷广告。
记者询问往年在朋友圈卖松茸、也卖虫草和羊肚菌等的几个云南卖家,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现在太贵了。”
未“开伞”的松茸才能卖出时价,一旦“开伞”就“不值钱”了,同时也提醒大家防范遇到假冒的松茸。罗征宇 摄
7月7日,出口级别的松茸报价是约3000元每公斤,10日报价约2000元每公斤。微商表示,松茸要跌破千元关卡,起码还要等十天半月。
记者记录并比较了电商平台上的松茸价格,基本上都在1300-1600元每公斤,每相差1-2厘米就差一个档次,基本差200元。关键是,这还不是现货。
电商平台上的松茸基本都是期货,最快的也要付款后7天发货,还有的标明“7月17日之前发”或者是“承诺7月底之前发完”。
“你是自己吃还是送人?”询价时,卖家会询问,顾客说“自己吃”卖家就推荐5厘米上下的,说这个大小更好吃;顾客说送人的,他们才推荐9-11厘米以上的。
有的卖家会说“这是专门卖给你们外省人的”。
给大家参考一下,目前新鲜松茸的不同规格报价如下:
3-5厘米报价600元以下每公斤,5-7厘米报价800元以下每公斤;出口级的7-9厘米1000元以下每公斤,9-12厘米1500元以下每公斤;再往上的拍卖级就差距更大了。
浙江的有毒野生菌的中毒症状分类。浙江省疾控中心提供
浙江也有毒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地图
野生菌能不能吃?
新闻上总是隔三岔五就出现市民吃了野生菌后中毒送急诊的新闻,这个问题隔三差五就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最近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了有毒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地图之后,大家更关心了。
5-8月是属于野生菌的季节,近期产地云南的牛肝菌科的野生菌大量上市,黑、白、黄牛肝菌基本上都是158-168每斤,但是同属牛肝菌科的红葱牛肝菌,也就是传说中吃了会看到“漫天小人”的“见手青”要218元每斤。
你敢买吗?买了敢吃吗?
浙江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有毒野生菌的中毒风险分级地图呢?
记者采访浙江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得知,他们也整理了一份相关的有毒野生菌资料提供给大家——
在浙江,生长季节最长的毒蕈当属大青褶伞和日本红菇,虽然只表现为普通胃肠炎中毒症状,但每年3-11月都属于高发季节,是我省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此类中毒野生菌还包括近江粉褶菌、毛头鬼伞、墨汁鬼伞、白小鬼伞、毒牛肝菌等。
4-10月下雨之后,是神经-精神类毒性的野蘑菇生长的时节。此类毒蕈虽然一般不致命,但发病快,重症易出现昏迷。主要包括热带紫褐裸伞、土红鹅膏、假残托鹅膏、斑褶菇、裸盖菇等。
5-10月雨水充沛的日子,是肾毒性的剧毒野生菌高发的季节。此类毒蕈包括欧氏鹅膏、拟卵鹅膏、赤脚鹅膏、假褐云斑鹅膏等。
6-7月的梅雨季,是剧毒的肝毒性毒蕈的生长旺季。此类毒蕈是我国和我省中毒死亡率更高的品种,主要包括裂皮鹅膏、灰花纹鹅膏菌、拟灰花纹鹅膏和褐鳞环柄菇。其中褐鳞环柄菇的生长周期较长,只要是雨季,6-11月都可能生长。
梅雨季过后的7-9月份,我省进入高温少雨的气象周期,是具有横纹肌溶解症毒性的剧毒野生菌亚希褶红菇的生长旺季。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毒蕈,最初都只表现为腹泻、呕吐等普通胃肠炎中毒症状,后期才会根据品种的不同显示其本源毒性,吃菇群众自己很难分辨。更好是去医院时带上采摘或食用过的野生菌。
虽然针对蘑菇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但是可以通过早期的排毒治疗降低高致命性毒蕈的死亡率。所以,控制野生菌中毒、降低死亡率的更佳方案是:早就医、早确诊、早治疗。
预防野生菌中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采、不吃
除了正规商超、菜场里卖的以人工培育为主的菌菇,如果我们在山林间看到长得“不像书本上介绍的毒蕈”的野生菌,或者收到邻居朋友采摘后送来的野生菌,如何确定能不能吃呢?
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菌类专家蔡为明研究员。他说,对广大群众来说,生长在自然环境的野生菌大部分品种都不适合吃。不同季节生长的毒蕈品种和毒性存在差异,预防吃野生菌中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采、不吃。
“比如,有些种类的毒蘑菇,长得很像大家平时吃的平菇,很容易被误认,如果摘回家吃,很可能酿成一家都中毒的悲剧。”
“除了祖祖辈辈都采食的野生菌,如松乳菇可以采食之外,对于一般城市、乡镇居民,野生菌还是不要碰的好。不管是看形状、观颜色、闻气味或者拿着图册对照,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都不是完全靠谱。更何况现在菜场、超市里卖的美味菌菇已经很多了,香菇、蘑菇、平菇、草菇、鸡腿菇、蟹味菇、羊肚菌、竹荪……不都是美味、便宜又亲民吗?”
万一感觉自己吃菌子中毒怎么办?并不是每家医院都随时备着解毒药,在杭州遇到此类情况的话,建议大家前往浙一医院、省中医院、市中医院,哪个近就赶紧去哪家!千万记得带上自己吃过的菌子好让医生辨认。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年热点药材品种价格行情亳州药市
金银花价格:下月即将产新,现市场货源以小批量交易为主,河北全检货165元,统货145-150元。预计目前走动缓慢的行情或将持续,但价滑幅度有限。
鹿茸价格:近期价坚,目前市场一等片3300-3500元,二等片2700-2800元,马鹿茸1600-1700元,花二杠7500-8000元,三岔4500元上下。
防己价格:该品近期行情疲软,现带皮货在125元,去皮货在138-140元之间。
大腹皮价格:前期价涨,近期行情恢复平稳,硬壳在4.5-5元,软壳在7.5-8元。
罗汉果价格:去年新货产出量不大,近段时间,批量走货顺畅,行情坚挺,目前市场白罗汉果大果要价1.4-1.5元/个,中果1.2-1.3元/个,小果0.7-0.8元/个。
苦参价格:前期涨幅较大引起多商关注,近阶段行情恢复平稳,货源以实际需求为主,统片售价17-18元,药厂投料11-12元。
玉林药市
苍术价格:近期受疫情影响,市场货源交易一般,价格稳定,现内蒙光统个要价在190-200元之间,半撞皮货要价155-160元之间。
川芎价格:近期市场需求不旺,价暂稳,但受产临近,持商家抛货积极,现统货个子价格在42-43元左右,片44-45元左右。
红花价格:随着云南红花新货上市量陆续增加,商家出售意愿较强,受此影响,价格继续下跌,市场价格也紧随产地下调,现统货要价155元上下。
水牛角价格:口岸来货受限,市场供应量出现偏紧,持货商喊价纷纷抬高,现统货价格在30元左右,刨花35元上下。
山海螺价格:属小品种药材,市场待售货量偏少,导致多商关注,价格稳步上涨,现小片在55元,大片65元上下,该品即将产新,后期价格预计不大平静。
枸杞子价格:该品库存较丰,但受市场需求不旺,各规格行情都有所回落,现宁夏280粒要价50元上下;青海280粒货38元。
荷花池药市
红花价格:云南红花新货持续上市,近期市场来货较多,商家购进谨慎,价格小幅下滑,目前市场商家要价较乱,现统货150-160元之间。
闹羊花价格:正值产新中,新货还未上市,近期市场货源交易不如前期顺畅,现统货在160元。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元/公斤”,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
别人养鹿专挑两三岁的鹿,他却将淘汰鹿变成摇钱树,年收入五千万别人养鹿专挑两三岁的小青壮年鹿养殖,可他偏偏养别人眼中的淘汰鹿,这些淘汰鹿年龄大、产茸量低,而他却将淘汰鹿变成自己的摇钱树。
市场上卖一万多一对的鹿茸,在他手中能卖出五万八千八百元,比正常的鹿茸要高上4倍,他甚至靠着这些鹿,达到了年收入五千万的壮举,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就是赵伟来自贵州,他原本和别人合伙经营着一家医药公司,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药材,而赵伟最关心的一种药材,就属鹿茸了,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时常卖断货。这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商机。
很快,赵伟从吉林省买来了五百头三岁的梅花鹿,正当他做着发财梦,笑得正开心的时候,鹿群突然生起了一种病,有300头开始出现集体拉稀,很快便死去了二十几头梅花鹿,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赵伟立马就慌了。
苦恼之余,赵伟灵机一动,为了降低成本,自己完全可以养那些没有人要的,被淘汰掉的鹿,那么赵伟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原来,赵伟考察了一番市场之后,便有了全新的发现。如果购买一只健壮的鹿,价格大约是被淘汰掉的鹿的两倍,它们的区别就是鹿茸产量的高低之分。
赵伟心想,如果自己养殖被淘汰掉的鹿,成本问题就能解决了,自己的资金也不会出现紧张的状况了,而鹿茸产量的问题,赵伟相信自己能够把被淘汰的那些鹿的身体给养好,从而使产量提高上来。
赵伟向来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有了想法之后很快便付诸了行动,他很快便在市场上买下了三十头大龄鹿,那么他要如何将它们的身子给调理好呢?
赵伟是学中药的,熟知各类药材,也知道什么药材、食材能够对鹿的身体起到好处,他想出了几个办法,首先,他把玉米煮成三成熟喂给这些大龄梅花鹿,这样的玉米不仅足够软糯不废牙齿,而且吃下去不伤肠胃,极大的改善了这些鹿的消化功能。
其次,赵伟还上山采摘中草药把它们磨成粉末,按照比例扔进饲料里。有的草药有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作用,所以和玉米等其他饲料掺在一起让梅花鹿吃,不仅不容易生病,而且活力四射,一点也不像刚买回来的那个样子了。
最后,赵伟将这大龄鹿按批次进行放养,这样不仅能让它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同时还给了它们足够的空间去活动筋骨,而且在纯天然的草地上进食,也对鹿的身体有帮助。
靠着这几个 *** ,赵伟饲养的梅花鹿可以说是“重焕新生”,鹿茸的产量也得到了提高,那么这些被淘汰了的鹿已经能够卖出高价了吗?
虽然赵伟有办法改善被淘汰掉的鹿的身体,让产量逐步提上来,但是自己还是搭上了许多药材方面的成本,而且这些鹿的鹿茸质量与正常的鹿茸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所以暂时还是赚不了几个钱。那么赵伟还有什么“妙招”呢?
赵伟算了一笔账,虽然单论个体来说淘汰鹿不如健壮鹿值钱,但是可别忘了一只健壮鹿相当于两只淘汰鹿的价格,就算成本相同的话,每年养下来还是能多赚几万块钱的。
于是他便开了家全鹿宴餐厅,把那些卖不出去鹿茸的大龄鹿,送到自己的餐厅消化掉。当地这样的全鹿宴餐厅屈指可数,所以人们纷纷前来品尝,一年下来光餐厅就盈利700多万元。
赵伟的鹿茸不仅不愁卖,而且都是经销商上门订购。一年靠鹿茸就能赚2000多万元。可是在之前经销商不仅不上门提货,而且还嫌他卖的鹿茸价格高。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市场竞争,赵伟将自己的鹿茸不经加工直接出售。要知道市面上的鹿茸都是经过加工的,保质期高达三年,而自己的鲜鹿茸保质期只有短短一年,这让经销商纷纷不敢去他那里提货。然而赵伟的一个举动,让自己的鲜鹿茸变成了抢手货。到底是什么呢?
别人都是只想自己,而赵伟却把风险都归到自己身上,如果发生集体退货,那不就是亏大了吗?可结果并没有让他失望,不仅没人退货,还供不应求。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到了2019年,赵伟已经拥有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鹿茸加工程序,在他的手底下,梅花鹿的全身都变成了宝,鹿肉可以卖,还有鹿茸、鹿膏、鹿血酒等产品,全部都被研发了出来。
赵伟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养殖户,年收入更是突破了惊人的五千万。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附近的乡亲们致富。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一意孤行只养淘汰鹿的小伙子能够获得那么大的成功,这不仅得益于他的胆识,还有自己关于养鹿的整个计划。
在别人看来具有风险的每一个动作,其实赵伟都走得非常稳健,如果没有把握,他也断然不会冒险,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愿意为了创业冒多大的风险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写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难做的驴皮生意:中外毛驴大战 阿胶价格断崖近段时间,东阿阿胶(000423.SZ)在连续12年保持业绩高速增长之后,2019年上半年成绩单遭遇“滑铁卢”,这成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之一财经1℃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在其成绩跌入低谷的同时,曾被炒上天的阿胶原料驴皮的市场也是一片哀鸿,遭遇史上价格更低点。
近年来,在市场的培育之下,阿胶已成为与人参、鹿茸齐名的中国传统滋补品,东阿阿胶更是受到追捧,价格一路疯涨,被称为“药中茅台”,几乎到了让人“吃不起”的地步。
随着阿胶价格暴跌,其背后的驴皮价格也暴跌70%左右。究其原因,是国外毛驴进口的冲击还是国内阿胶产业的不景气?
从2010年算起,长达8年的时间内,东阿阿胶持续提价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1℃记者以驴皮市场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试图还原这些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
外国毛驴来了
从山东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出发,往西北驱车十余公里,穿过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即来到养殖户徐志奎的驴场。这附近几十亩土地上,聚集了周边许多养殖户的毛驴,多的时候数量达上千头。
徐志奎说:“现在是驴皮价格的低点,跟过去几年飞涨时的情况不能比。”驴场大棚的地上摆满驴皮;驴皮仓库内,也摆放着几堆腌好的干驴皮,有2000余张。徐志奎说,驴皮的储存方式有冷藏和盐干两种,“盐干是许多阿胶厂目前惯用的储藏驴皮的方式,如果环境通风,温度适宜,可以储存两三年。”
“现在的驴皮不值钱咯,不能与过去相比。”徐志奎表示,一张成年驴皮大概有三四十斤,现在每斤的价格是在25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张驴皮大概在800元到1000元之间。但在更高峰时,一张驴皮可以卖到三五千元。
50多岁的徐志奎是远近闻名的养驴户,在当地开设合作社已十余年,他亲历了驴皮价格从飞涨到跌落谷底的全过程。
据徐志奎介绍,2009年他刚入行时,驴皮的价格一斤不足10元,“当时驴皮贩子过来收购驴皮还不是论斤卖,都是按照张数来计算。”彼时,在下游需求端,采购大户东阿阿胶的阿胶产品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提价。
然而从2010年开始,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东阿阿胶持续提价十余次。据1℃记者调查发现,东阿阿胶的提价与市场的驴皮价格上涨或存在关联。
2010年1月,东阿阿胶对外宣称对阿胶块产品价格上调20%,理由是毛驴的存栏量逐年下降,驴皮资源日趋紧张,导致原料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山东省一份法院判决书中的零售价格清单显示,东阿阿胶产品红标500g,2010年1月由243元/盒涨至403元/盒。
一年后的2011年1月,东阿阿胶宣布阿胶块产品出厂价上调幅度不超过60%。上述判决书表明,东阿阿胶产品红标500g,2011年1月零售价涨至750元/盒。
在上游驴皮市场端,盐干驴皮的价格亦持续上涨,平均价格由2012年的35元/斤涨至2014年125元/斤。
据1℃记者梳理公告发现,此后的2012年1月、2013年7月、2014年1月和2014年9月,东阿阿胶分别将阿胶的出厂价上调10%、25%、19%和53%,零售价亦作相应调整。有关权威资料显示,同期,东阿阿胶产品红标500g,零售价格分别为825元/盒、1098元/盒、1298元/盒和1986元/盒。
据山东当地多位养殖户以及驴皮贸易商介绍,市场上驴皮的价格真正涨起来,是在2015年之后。彼时价格高峰阶段,一斤驴皮能卖到上百元,整张驴皮价格可达3000至4000元,有较大的驴皮甚至能卖到5000元。
2015年11月,东阿阿胶宣布对东阿阿胶、桃花姬阿胶糕以及复方阿胶浆的出厂价上调15%,零售价亦作相应调整。资料显示,同期,东阿阿胶红标500g达2365元/盒。
此后的2016年和2017年,东阿阿胶继续上调产品价格。2016年11月,东阿阿胶宣布对东阿阿胶、桃花姬阿胶糕和复方阿胶浆的出厂价分别上调15%、25%和28%;2017年11月,东阿阿胶又宣布对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出厂价上调10%和5%。
2014年至2017年,驴皮价格有所回落,更低时每斤在40元左右。但研究畜牧业经济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杰,在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驴皮价格又在2017年初涨至最贵约90元/斤。
彼时,国内驴皮价格高昂,许多阿胶企业和驴皮贸易商看到巨大红利,纷纷将目光瞄向国外,“满世界找驴”,继而引发了驴皮进口之风,东阿阿胶亦开设埃塞俄比亚原料基地。
“驴皮进口每年均有配额限制,进口驴皮的手续较难办理,能直接开辟海外货源渠道的商家并不多。”徐志奎说。
在暴利的诱惑下,许多不法贸易人士冒险走私国外驴皮。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驴皮走私”等关键词,可看到许多走私驴皮的案件。
“曾经有那么一两年时间,走私驴皮比卖毒品还挣钱。”一家大型阿胶企业负责原料驴皮的人士告诉1℃记者,该公司以前亦向十几个国家采购驴皮,2016年和2017年下半年,国外一头驴的价格仅500至600元人民币。因此很多人进入中亚等国家宰驴剥皮,运回国内。
“国外大量的廉价驴皮入境冲击,与国内驴皮存在价格竞争。”上述阿胶企业人士告诉1℃记者,二者互相降价,国内驴皮价格持续回落。
驴皮市场低迷的行情很快开始显现。2018年8月,据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相关人士发表的《甘肃省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称,进入2017年10月之后,一方面受新环保政策的影响,包括山东某阿胶厂在内的部分阿胶生产企业国内驴皮收购数量锐减;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高昂的驴皮价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从非洲及西亚等地进口驴皮,严重打压了国内驴皮市场,市场驴皮价不及两年前的1/4,目前成年驴皮市场价格维持在650~800元左右。
转眼进入2019年,时值大暑节气,驴皮市场行情稍有些回暖,但仍在低谷期徘徊。
阿胶产能大户暂停收皮
驴皮是阿胶企业用来熬制阿胶的主要原料,很多驴皮商人认为当前市场上驴皮价格的低迷,与东阿阿胶等大型阿胶企业不再大规模收购驴皮有关。
“说句良心话,我过去通过销售驴皮确实挣到了钱,但这两年驴皮市场的行情确实大不如前,主要还是下游阿胶厂基本不再收皮了。”一位养驴户对1℃记者称。
目前国内阿胶企业众多,而龙头企业则有东阿阿胶、福牌阿胶等。据媒体报道,东阿阿胶在阿胶系列产品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较高。按照一名与东阿阿胶合作过的养驴户的说法,“(东阿阿胶)如果不控制住相应的原料驴皮,恐怕无法支撑如此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养殖户所指“东阿阿胶掌控原料驴皮市场”的说法,7月26日,东阿阿胶内部人士对1℃记者予以否认,“我们不会掌控驴皮,也不可能(掌控)。”
虽然东阿阿胶否认掌控驴皮市场,但1℃记者调查发现,其公司内部的驴皮库存量颇为庞大。并且,外界无从知晓东阿阿胶到底囤积了多少驴皮,公司年报亦未对此进行详尽披露。
东阿阿胶仅对存货中的原材料进行了披露。据东阿阿胶近年来的年报,2017年、2018年东阿阿胶的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36.07亿元、33.69亿元。据年报披露,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年报显示,2017年、2018年,东阿阿胶存货中原材料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9.54亿元、18.22亿元。
7月25日,1℃记者前往东阿阿胶位于东阿县城的一家驴皮仓库调查发现,这里空旷的水泥地面上,堆积了大量驴皮。
1℃记者现场看到,这里是一片被居民区包围的露天晾晒场,一边是一堆堆被蓝色雨布包裹着的驴皮,另一边工人用叉车将驴皮卸至空旷的地段晾晒。在夏季太阳的炙烤下,驴皮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东阿阿胶内部人士透露,这里的原料仓库堆积了约800吨驴皮。作为熬制食用阿胶的原料,工人们如此晾晒驴皮,东阿阿胶有关人士也认为“并不符合规定”。
7月26日,东阿阿胶内部权威人士独家对1℃记者透露,公司目前库存有3000多吨驴皮,都是在2016和2017年从市场上收购而来。彼时正是驴皮行情颇为疯狂的时候,市场价格处于高点。
从原料驴皮到销售终端,东阿阿胶追求掌控全产业链。公司2018年年报表明,“从掌控驴皮收购终端,到下游OTC药店市场,东阿阿胶形成了全产业链掌控的模式。”
据上述东阿阿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驴皮收购有三种形式,之一是自采,第二是供应商配送,第三是屠宰场自留。目前供应商提供的驴皮占比达80%。”
事实上,按照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来说,在驴皮市场低迷的时候,下游需求量大的阿胶厂理应加大采购量才是。但据1℃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驴皮需求大户东阿阿胶却暂停了驴皮收购。
作为阿胶系列产品的生产大户,东阿阿胶每年要在市场上采购较多的驴皮。不过,最近,1℃记者接触的多位东阿阿胶负责内部采购的人士均表示:“公司已暂停收购驴皮。”
东阿阿胶负责河南、湖北和湖南区域毛驴销售以及驴皮回收业务的人士反复向1℃记者确认,目前公司已暂停收购驴皮,“如果一定要卖给我们,可以直接先销售给公司的驴皮供应商,现在的收购价是25元左右/斤。”
为了确认上述人士的说法,7月24日,1℃记者又以养驴户的身份致电东阿阿胶驴皮供应部,询问目前东阿阿胶是否还采购驴皮,一名女性工作人员给出明确答复,“现在是暂停阶段。”
上述女性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目前我们(公司)的新仓库还没有建设好,验收还未完成,预计到第四季度才能弄好。(目前)这边仓库无法使用,所以还得暂停一段时间。”对于外界所说的东阿阿胶公司有许多驴皮存货还未用完的说法,上述女性工作人员称,“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7月26日,1℃记者前往东阿阿胶总部,该公司内部权威人士证实,公司确已暂停收购驴皮,预计今年8月底9月初开始恢复收购。
养驴亏损背后新品待掘
驴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养殖历史悠久,曾经在家庭畜牧饲养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至今,驴作为传统役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所处地位逐步弱化,对驴肉、皮、奶等经济价值的开发成为养殖的主要目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6年至2016年,国内驴的存栏量由944.4万头锐减至259.3万头。其中,内蒙古、辽宁、甘肃和新疆系养驴主要省份,驴存栏量排名靠前,分别为75.5万头、49.9万头、36.5万头和20.8万头。
2016年驴皮价格高峰时期,驴的价格亦水涨船高,当时很多农户希望通过养驴赚钱。然而现实来看,许多养殖户的希望似乎“落空”。
据1℃记者走访山东济南、聊城等处的养驴合作社发现,当地养殖户大多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徐志奎是一名资深“驴倌儿”,据他介绍,毛驴的繁殖力并不强,四年生三胎或三年生两胎,每胎一个,要养一年多才能出栏,“天然的哺育因素,直接导致养驴产业无法大规模化。”
此前,有阿胶企业宣称,“一头驴就是一个小银行”,但山东当地的养殖户向1℃记者表示,他们想通过养驴赚钱,颇为不易。当地养殖户给1℃记者算了一笔养驴经济账:首先需要购买驴驹,价格在四五千元。饲养10个月左右后,驴驹才能长大出栏待售,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万元左右。饲养成本在2000元左右,主要是草料、场地租赁、水电以及人工工资等。这样算下来,除去购买驴驹的成本和饲养成本,农户养殖一头驴能赚两三千元左右。
东阿县农户刘立宝在2017年底开始养驴,那会儿行情还没有那么差。刘立宝提供的相关驴场资料显示,场里有360余头驴,每年需要支付10万余元的场地租金给村委会。此外,刘立宝说,每个月还需要几万元的草料和人工等成本。
“现在驴皮价格低迷,驴肉每斤的价格才12至13元,一头四五百斤重的成年驴售价才五六千元钱。现在如果卖了全部的毛驴,将出现大额亏损。”刘立宝说,“早知道我就不干这一行了。”
除了山东之外,甘肃当地亦出现了类似情况。据上述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相关人士的调查,2018年6~8月,在市场收购驴驹全舍饲养殖情况下,一头驴从130kg左右的驴驹育肥到250kg出栏,养殖户平均亏损2000元左右,“严重挫伤了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对自繁自育、有放牧条件的养殖户影响相对小一些,但与养殖牛、羊等其他草食畜相比,仍然无利可图。”
驴皮在整驴价格中约占三分之一,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直接影响着养驴户的养殖热情。
有许多养殖户对当前的驴皮和驴肉市场感到焦虑。东阿县的多位养殖户告诉1℃记者,据说本地的大阿胶厂驴皮存货已非常饱和,“他们说三年左右都不会收购新的驴皮。”徐志奎预测,“可能也得再过两三年,驴皮紧张的局面才能得到缓解。”
目前,有些养殖户已开始自谋出路。在见到1℃记者的当天,徐志奎还专门去当地工商部门领取了新的合作社营业执照,他之前变更了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新增加了“驴奶及阿胶的加工销售”,“现在驴皮价格这么低,与其观望等待市场回暖,不如我自己加工成阿胶对外销售。”
据了解,有新疆、山东的养驴户正在推行驴奶产品的市场销售。一名新疆养驴户对1℃记者介绍,当地存栏的肉驴主要以母驴为主,母驴除了可以孕育驴驹之外,还可以产奶销售。
不过有养驴户亦感到担忧,对于国内的许多消费者而言,牛奶制品才是首选,驴奶的口味以及营养价值仍无法被消费者所接受,要想开发驴的其他产品附加值,任重而道远。
河南:42岁农民养殖梅花鹿18年,一对鹿茸曾售价超过10000元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陈鹏飞 文图
核心提示 42岁的偃师大口镇西寨村人李贤忠是远近闻名的梅花鹿养殖专业户。早在2000年时,他发现隔壁的庞村镇有人养鹿收入颇丰,致富梦想驱使他投入8000元加入到了养鹿队伍中。然而在他养鹿2年后,鹿价大跌,所养的鹿一只卖不出去,李贤忠自己辛苦几年后也分文未赚。当时为了维持生计,他的妻子秦战霞开始打工养家,李贤忠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看准的路。2007年他把攒下的鹿茸带到南方销售,李贤忠从鹿身上赚到了之一笔钱,从此他的养鹿之路走上坦途。
李贤忠喂梅花鹿饲料。梅花鹿冬天以干花生瓤、玉米秆和树叶为食。
18年养鹿,偃师独一份
打开鹿舍大门,李贤忠抱着一捆干树叶走了进去,十几只公鹿被这情形吓得乱作一团,围着院墙跑了起来。“鹿就是这么胆小,稍微有点动静就到处乱跑。”李贤忠边把树叶放进料槽,边同记者讲话。即使李师傅喂了它们多年,鹿儿们依然对他有所提防,但是两只鹿打起架来可是毫不“手软”。
李师傅向记者介绍,他所养的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鹿的训化程度依然很低,饲养需要 *** 相关部门批准。李师傅公鹿和母鹿分开居住,因为不分开话,强壮的公鹿会欺负弱小的母鹿。在公鹿群中竞争激烈,称王的公鹿“称王”不了几天就会被其它对手赶下台。李师傅介绍,有时公鹿间打得凶,他拉都拉不开。
“鹿脑袋上的鹿角很厉害,严重时能把其它鹿顶骨折了。”面对暴躁的200多斤的成年公鹿,李师傅处理鹿间打斗的 *** 就是隔离它们,这是李贤忠养鹿18年的经验。
李师傅介绍,他养梅花鹿还是缘于隔壁的庞村镇。李贤忠回忆,当时他在家里的电视上看到新闻,上面讲庞村镇有人养鹿赚了钱。对于创富的渴望,当时24岁的他凑了8000元后买了一公两母三只鹿。当时的他不曾想到,养鹿这门生意是如此的“偏门”,未来十年剧烈的价格波动在等着他们这些养鹿人,而李贤忠自己会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李贤忠在为梅花鹿准备饲料。梅花鹿冬天以干花生瓤、玉米秆和树叶为食。
7年赔本,靠妻子打工养家
刚开始养梅花鹿时,李贤忠满怀美好梦想。鹿每年产一次,每次产一胎,按这样算,第二年他就能新添2只鹿,以后就“2、4、8、16… …”这样滚雪球似的增殖起来。
鹿在2002年时下了两只崽,当时市场价格是4000元每只,为了扩大规模他没有卖。2013年又增添两只小鹿,但这时鹿的价格已经严重下降,当时已经跌到1000元左右每只。李贤忠回忆,在接下来一直到2006年这几年时间,鹿已经没有人收购了。“以前在庞村收鹿的东北人也不来收购了,好多鹿卖不出去只好被杀了卖肉!”在这几年李师傅家的日子过得也很惨。
“看着别人出去打工,在工地干活一个月都能挣好几千块钱,自己忙活一年啥收入没有,我当时压力真的很大!” 李贤忠说。但是日子还得过,当时他的妻子秦战霞就到乡里的布鞋厂打工,在那里缝鞋帮,就这样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靠着妻子微博的收入维持着。“当时我过年时都不串亲戚,怕见到打工回来的亲戚时脸红,人家一年都能挣4000-5000元!”李贤忠回忆。
李师傅说那些年梅花鹿这个行业还很粗放,鹿是养成后被贩子整只收走,然后运到东北,但鹿被怎样利用李贤忠也不知道。到了2007年,李师傅无意间在网上发现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规模很大,而那几年他已经积攒了不少鹿茸,于是李贤忠就带着这些鹿茸去了一趟江西樟树。李师傅说,这次卖鹿茸,让他收回了当年养梅花鹿的本钱,最重要是让他看到了鹿养殖行业的曙光。
梅花鹿生性胆怯,这是唯一一只可以让李贤忠抚摸的鹿。
执着坚持,年入十余万
当年李贤忠从江西回来后,把卖掉鹿茸的好消息告诉给了他的二哥,二哥认为中药材未来很有发展前景,便鼓励他扩大规模。现在的李贤忠回忆,在经历7年的坚持后,他赶上了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这个关键时期,民众对中药的保健性需求越来越大。恰恰就是这些年的持续养殖,让他掌握了梅花鹿从养殖、繁育、防疫到疾病治疗等多方面的技术。
2007年到2009年三年里,李贤忠把卖鹿茸赚回来的钱又投入到收购公鹿上。李贤忠师傅回忆,当时偃师当地鹿的价格依然比较低,像他这样敢收购鹿的人几乎没有,当时成年的公鹿才1000元每只。
几年下来,李师傅梅花鹿饲养的规模逐步扩大,而偃师当地其它养殖户的规模却在不断缩小,2009年时偃师当地只有他一家养鹿专业户了,而李贤忠也从自家院落养殖,发展到2亩规模的鹿舍养殖。2013年后,随着生活物资价格的持续上涨,鹿茸批发价也从2007年的2000-3000元每公斤,上涨到如今约9000元每公斤,最贵的一对鹿茸曾经卖到一万多元。现在李师傅的妻子早已不在鞋厂打工,她和丈夫专心饲养梅花鹿。据李师傅讲,现在他们夫妻每年毛收入有十几万,2013年时还给家里盖了小楼。
鹿茸是李贤忠养殖梅花鹿更大的收入,每年春夏季节收割。
养鹿致富,想给儿子城里买套房
如今,在梅花鹿饲养方面驾轻就熟的李师傅日子过得很洒脱。自家的二亩田地他专门用来种麦苗和玉米,把庄稼当青饲料喂给梅花鹿,至于干花生瓤和红薯瓤也有人送货上门。现在他们夫妻只要每天两顿饭喂好鹿儿们,隔一天清理粪便,做好防疫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随着乡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向往在城里买房置业,李师傅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也要做长远考虑。他说,自己的女儿现在偃师高中上学,孩子正在上初中,他们成绩都很不错。他寻思着,如果孩子们将来考上大学,毕业后会留在城里工作,在那里买房是必然的,所以他和妻子为孩子们的将来做些经济储备。
“现在农村的家里条件也很好,装修得跟城里一样,有天然气,方便得很!”李师傅说,不过对于孩子未来的选择,他持开放心态。李贤忠师傅认为,只要孩子想回农村生活,他们可以继承自己的梅花鹿养殖事业,毕竟他有18年宝贵的经验需要传承。
近日,一则关于癞蛤蟆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有人居然利欲熏心,对蟾蜍下黑手。上海一对夫妇,在崇明区的树林中,因抓捕野生蟾蜍被警方查获。因为在国家划定的保护区内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该夫妇已经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所抓获的121只野生蟾蜍已被全部放生。
说起这对夫妇抓捕癞蛤蟆的原因,其实是为了刮取“蟾酥”售卖获利,据报道:被警方查获时,他们已经收集到的蟾酥达8.92克。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蟾酥是什么?这么多癞蛤蟆才刮出的一点点蟾酥,真的很值钱吗?据说蟾酥能抗癌?
今天辟谣君邀请到了@李药师谈健康 ,就带大家去认识一下癞蛤蟆身上的名贵中药——蟾酥。
蟾酥是一味名贵中药材
说起蟾酥,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在很多中成药物的组方中,我们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什么是蟾酥呢?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框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物,通常刮取后晾干作为药用。
一只蟾蜍虽然不小,但只有其耳后腺及皮脂腺分泌的白色分泌物才可入药。因此蟾酥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药材,与麝香、鹿茸、人参等名贵药材一样,都属于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中药野生药材物种。蟾酥的价格目前已经是上万元一斤。
因此,私人捕猎野生动物违法,违法采猎、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同样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在性味功能方面,蟾酥味辛、性温、有毒,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功效,在古代中医应用中,主要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等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则发现,蟾酥的有效成分非常复杂,药理活性也非常多样。其中包括多种蟾蜍内酯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蟾毒色胺类化合物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强心、麻醉止痛、降压、抗炎调整免疫力、止咳等功效。
蟾酥虽好但有毒性,乱用可导致中毒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关于蟾酥抗癌方面的临床研究并不少见。华蟾素是从蟾蜍干皮中提取出的药物活性成分,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肿瘤细胞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影响肿瘤代谢酶的活性。
清热解毒、强心活血、消炎止痛,还能改善身体免疫、辅助抗肿瘤,蟾酥这味中药真的很好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蟾酥虽然药效卓越,但同时具有较强毒性,绝对不可乱用。
如果乱用蟾酥或乱吃蟾蜍,可能会引发中毒反应,带来的甚至是致命风险。
据报道曾经有重庆一男子身患肺癌,听说蟾酥能抗癌,结果在饭后食用蟾蜍皮来“自我药疗”,结果刚吞下两勺,就出现了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幸好被家人紧急送医救治,最终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蟾酥的毒性在中国古代的多部医经中都有提及,如《本草经疏》、《本草求真》等中均有关于“蟾酥性毒,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勿单使”的说法。
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蟾酥的主要毒性是心脏毒性,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唇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跳反射消失、惊厥等,心脏方面会出现胸闷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
小小蟾酥,制药却有大作用
小小蟾酥虽然有诸多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但要起到良好的作用,也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或通过制剂工艺加工才可以。
含有蟾酥的药物其实并不少见,查询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录的含有蟾酥的成方有17个之多,而未收载进入药典的制剂还有很多。
蟾酥在药物制剂方面的类型主要有:
1、口服剂型,如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麝香保心丸、救心丸等药物,用于口腔溃疡、带状疱疹等治疗的梅花点舌丸等口服制剂中,都含有蟾酥成分。
2、蟾酥的药物制剂还有注射液以及外用制剂等。注射液主要用于急慢性炎症、感染等,而外用剂型则主要发挥蟾酥活血化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常见的有蟾酥镇痛凝胶膏、蟾酥锭、蟾酥镇痛膏等。
蟾酥虽然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不错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辅助用于抗肿瘤治疗。但千万不要听信一些民间的偏方,自行乱用蟾酥,否则轻则带来中毒风险、重则危及生命,还请大家切记。
参考文献:
<1> 胡蕾,来小丹.蟾酥制剂临床应用现状研究
.中国药业,2021,030(007):94-96 <2>林植云,蓝天,沈子悦,丁国骅.蟾酥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生物学教学,2018,043(001):4-5 <3> 李旻,李华,汪溪洁,马璟.蟾酥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030(005):605-610
在每年的春夏秋季,一旦出现雷雨天,很多农民朋友就会在雨停之后,去山里挖野生菌,挖来之后都很少是自己吃的,大多是拿到市场上去卖掉,主要是因为这些野生菌在市场上的价格高昂,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现如今随着我国农业技术越来越好,野生菌种植也成为了可能,很多农民朋友也都转型开始从事野生菌种植了,像羊肚菌、牛肚菌、竹荪等,在这几年就十分的热。不过到如今,依然还有不少野生菌种植的很少,其中就有一种因名字而红的野生菌,80元一斤,市场常年热销,却很少农民种植。
这种野生菌名字叫做“鹿茸菇”,一听名字,就感觉高端上档次,实际上它跟鹿茸完全没有关系。鹿茸菇的学名叫做“荷叶离褶伞”,它在每次生长的时候,都是一大堆生长在一起,故而在民间也将其称作“一窝蜂”、“一窝羊”。
鹿茸菇在我国南方一带的农村山区里比较常见,在以前的时候,山民们都把它当成普通的野生菌来吃。不过随着专家们对这种野生菌的研究发现,它的营养价值十分的丰富,有研究表明,鹿茸菇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而且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铜和硒及大量的维生素B1、B2、B6、B12和烟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同时鹿茸菇中还含有β葡聚糖这种特殊物质,使得它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抗糖尿病、抗过敏等药用作用。专家们认为它的价值堪比鹿茸,故而将其名字命名为了“鹿茸菇”,也让这种野生菌逐渐走红市场。
当然,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有多高,鹿茸菇在市场上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名字,还因为它本身很好吃。鹿茸菇本身就有带有一股清香味,用来炒菜、做汤,均是十分的香,吃起来也是十分的鲜美,才会如此的受欢迎。现如今市场上的鹿茸菇常年都热销,价格相对来其他名贵野生菌来说,也算便宜,一般在80元一斤左右。
既然鹿茸菇有如此高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的售价也不低,也受消费者喜爱,那它完全可以成为农民们发家致富的新方向。但实际上现在种植鹿茸菇的农民还很少,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这鹿茸菇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对温度的要求很高,鹿茸菇菌丝生长的度范围是5到35度,最适温度25度;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3度到22度,最适温度19度,此外,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也要控制好才行。
所以想要种植好鹿茸菇,得有专业的设备才行,而这些专业设备又比较贵,一般的农民也买不起,所以现在种植鹿茸菇的都是一些专业厂商,很少有农民会去种植它。
不过,种植的人少没关系,大家也不用担心它的价格会上涨,现在国内种植鹿茸菇的技术也还很成熟了,只要环境要求达到,基本上21天就可以采收一次,产量还是十分的高的。
各位朋友,你们吃过鹿茸菇吗?你们觉得它未来能否发展成普通农民可以种植的野生菌?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哦!
1斤鹿茸4000元,农户却宁愿养羊也不愿养鹿,亲历者讲出实情鹿茸这种东西,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即便没吃过也没见过,但都知道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实也没啥神秘的,鹿茸就是公鹿头顶上长出来的嫩角,有初生茸、二杠茸、三杈茸等区别。大家只要记住只有公鹿才能采收鹿茸,母鹿不能采收鹿茸就好。
在药材市场上,鹿茸一直属于名贵的紧俏货。我特意打问了下现在的价格,1克鹿茸售价5~8元,这样算下来,1斤优质鹿茸也能卖到4000元。按理说如此诱人的利润,农户应该投资养鹿业才对,可现实却是养鹿的农户寥寥无几,倒是养羊的农户一波接一波,热潮不减。这是为啥?原来这其中有好多“弯弯绕”,这些都能说明大部分农户养羊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提前说一下:以前我表哥家的奶牛场旁边就紧挨着一家鹿场,那时我还在上学,周末经常去我表哥那里玩,由于好奇心驱使,也会往旁边的鹿场跑,顺便了解下这种在我眼里充满神奇的动物。现在的我,在农村老家养了30多只小尾寒羊,由于羊的数量不是太多,家里老人就能照料过来,我除了适当帮下忙,还能做其他事。
交代清楚,咱们就来聊聊大多数农户选择养羊而不是养鹿的缘由。
首先呢,鹿这种动物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农户可不能随随便便养殖。可以采收鹿茸的鹿,我们把它们称呼为“茸鹿”,我国人工饲养的茸鹿主要有梅花鹿、马鹿、黑鹿、坡鹿等,最为常见的就是梅花鹿和马鹿这两个品种。梅花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农户想养殖梅花鹿,必须要提前办好符合要求的各项证件才行,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办理这些证件相当麻烦,只好放弃。
养羊可就不用这么麻烦了。除了一些规模羊场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之外,像我这样的农村散养户,圈养或者放养几十、几百只羊,从来没有听说过要办理手续和相关证件的。大家也都知道,有些手续和证件办理起来不光浪费时间,还要花钱,到最后都不一定能审批。这是大多数农户选择养羊而不是养鹿的之一个原因。
其次,养鹿毕竟属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不多,农户担心自己会赔钱。就拿梅花鹿来说,在没有养殖之前,很多人见都没见过,根本不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养殖技术以及市场行情。这就给初次尝试养鹿的农户造成了很大困难,不懂技术经验,又找不到可以学习借鉴的榜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搞不好就会跌落到“泥坑”里面。
养羊则属于“大众化”养殖项目,农村随处可见羊群。农户对于羊这种家畜非常熟悉,从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再到市场销路,越熟悉,就越能经营好。在羊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农户也不用太担心养羊会赔钱。这是大多数农户选择养羊而不是养鹿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从抗风险的角度来看,养鹿的风险比养羊的风险高出不止一倍。我们来看看养鹿存在的几点风险:规则风险、疾病风险、技术风险、销路风险、价格风险。好不容易办齐了相关手续,可是突然规则改变,说不让你养就不让你养,你找谁说理去?因为鹿这种动物是稀罕品种,它们平时容易生哪些病,初次养鹿的农户根本搞不清楚,很容易在束手无策中血本无归。此外,技术、销路、价格也需要从零开始慢慢理顺,这对新手来说很难适应。
养羊的风险就两点:疾病风险和价格风险,而且这两点风险都能提前预防,只要预防到位,就能大大减轻羊生病的概率,同时也能在羊价将要下跌之前及时止损。我家养了30年羊,养羊的技术要求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养羊从来不愁销路,这就是大多数农户选择养羊而不是养鹿的第三个原因了。
写在最后
鹿茸虽贵,普通农户却只能望尘莫及;羊价虽“贱”(相对鹿茸而言)普通农户也能得心应手。农户都很聪明,他们明白哪种养殖业适合他们,能给他们带来稳定回报的同时还少添麻烦。农户从事养殖业的心理我也很清楚,绝大多数人不求一夜暴富,只要能在保本的基础上能有一笔较为稳定的收入,他们就心满意足,而这一切都证明:普通农户选择养羊而不是养鹿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