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鱼 腊肉 腊肠 二种以上都可以叫合
腊鸡 鸭 牛肉等等都行 浏阳豆豉 干椒粉
上点猪油 一定要上油才润 蒸出来才不会干巴巴的
腊味合蒸:
主料:腊鸡,腊鱼,腊肉
调料:料酒,白糖,味精,鸡精,生抽,胡椒粉,香油
小料:马蹄葱,姜花,红椒段,八角,花椒
*** :1.将腊鸡,腊鱼分别切长方形块,腊肉切片分别用温水浸泡去盐分,摆入碗中。
2.调料除香油外,加鸡汤搅拌均匀成味汁,浇入蒸碗中放入小料蒸30—50分钟。。起锅扣盘中,原汁入锅勾芡淋香油即可。
中国美食之一,“腊味合蒸”,更好吃的三种做法它是湖南地方传统名菜,属湘菜系。是以腊猪肉、腊鸡、腊鱼、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
它做法简单,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 ,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它被评为“中国菜”湖南十大经典名菜。
做法一
- 食材
腊肉200克、腊鸡腿200克、腊鱼200克、土豆1个、豆豉15克、干红辣椒4个、料酒1匙、姜3片、白糖1/2小匙。
- 做法
1.将腊肉、腊鱼、腊鸡腿清洗干净后,放入开水中绰烫一下捞出。
2 将腊鸡腿剔去骨后切片,腊肉、腊鱼、土豆也分别切片备用。
3. 将腊肉、腊鱼、腊鸡腿铺在大碗里。
4.再铺上土豆片,放上干红辣椒、豆豉、姜片,再加上料酒。
5.将大碗反扣在盘子里,放入蒸锅中。
6.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蒸约40分钟左右即可。
7.装盘撒葱花食用。
做法二
- 食材
腊肉100克,腊鸡100克,腊鱼100克,剁椒、料酒、姜、葱、食用油适量。
- 做法
1.腊肉洗净飞水。切片备用。
2.腊鱼温水洗净切厚片码放碟内。
3.姜切末。
4.将腊肉码放在鱼片上。
5.碗里放适量剁椒,加入姜末,料酒,腊鸡做成的鸡粉,食用油调匀。
6.将调好的剁椒浇在腊味上,入滚水锅中大火蒸十五分钟。
7.出锅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做法三
- 食材
腊五花肉150克、腊鸭腿1只、腊鲤鱼150克、清鸡汤半杯、指天椒3只、油1汤匙、白糖1/2汤匙。
- 做法
1.洗净腊肉、腊鸡腿和腊鱼放入锅内,加盖大火隔水清蒸15分钟,取出摊凉备用;指天椒洗净,切成圈状。
2.先将腊鸭腿斩成条状,腊肉也斩成大小均一的条状。
3.去掉腊鲤鱼的鱼鳞,剔去鱼腹中的鱼刺,也切成大小均一的条状。
4.取一深碗,将腊肉、腊鸭腿和腊鲤鱼分别皮朝下,整齐地排放于碗内,用手稍压紧实。
5.加入1汤匙油和1/2汤匙白糖,淋入半杯清鸡汤。
6.烧开锅内的水,放入盛腊味的碗,加盖大火隔水清蒸20分钟。
7.取出腊味,先倒出碗内的鸡汤,然后倒扣于碟中。
8.将指天椒圈摆于碟边作点缀,淋入鸡汤,即可上桌。
小贴士
1.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因为茶叶的鞣酸会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易造成便秘,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吸收。
2.腊肉营养损失多。在 *** 过程中,肉中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乎丧失殆尽,所以不要吃得过多。
关注我每天分享美食健康!!!记得收藏哦
腊味合蒸的做法腊味合蒸是一道以腊肉、腊鱼、腊鸡等为主要食材的湖南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这道菜将三种腊味一同蒸煮,不仅味道相互融合,而且各有独特风味。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道腊味合蒸的做法。
一、食材准备主要食材:腊肉200克、腊鱼200克、腊鸡200克。辅助食材:生姜10克、蒜5克、细葱5克、料酒10毫升、酱油5毫升、盐2克、糖5克。
二、操作步骤
1. 提前准备食材:将腊肉、腊鱼和腊鸡分别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用温水浸泡1小时,以减轻腊味和咸味。同时,将生姜、蒜和细葱分别切成末备用。
2. 处理食材:将泡好的腊肉、腊鱼和腊鸡分别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多余盐分和杂质。焯好水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3. 调制调料:在炒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后放入姜末、蒜末煸炒出香味。然后加入料酒、酱油、盐和糖,翻炒均匀,直至糖完全融化。
4. 蒸煮:将焯好水的腊肉、腊鱼和腊鸡均匀地放入蒸锅中,撒上葱末,然后淋上调制好的调料。将蒸锅放入已经加好水的蒸锅中,大火煮沸后,转中火蒸煮30分钟。
5. 出锅:蒸煮时间到后,用筷子轻轻碰一下鸡肉,如果鸡肉变软,说明已经蒸熟。此时,可以关火,将腊味合蒸取出,放置片刻,待温度稍微降低后,用刀将菜肴切成适合食用的大小,然后装盘即可。
三、注意事项1. 选择的腊肉、腊鱼和腊鸡的品质要尽量好,因为腊味是这道菜的灵魂,好的腊味能够为这道菜增添更多的风味。
2. 在泡发腊肉、腊鱼和腊鸡的时候,要注意用温水浸泡,不要用热水,以避免影响口感。
3. 在蒸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锅中的水量,如果发现水分过少,可以适当加一些热水,以免蒸煮过程中锅内水分烧干,影响菜肴的口感。
4. 在炒制调料的时候,要注意火候的控制,不要将调料炒糊。同时,加入糖的目的是为了中和咸味,同时带出腊味的鲜美,所以糖的用量要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
5. 在蒸煮过程中,要注意翻转食材,确保三种腊味的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到蒸汽,从而保证每一面的口感都适中。
6. 最后装盘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摆盘设计,使菜肴更具视觉吸引力。以上就是这道腊味合蒸的详细做法。通过掌握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相信你一定可以在家中烹饪出美味的腊味合蒸。无论是作为家中的一道家常菜,还是作为待客佳肴,这道菜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腊味合蒸是一道湖南传统名菜,它是用腊肉、腊鸡、腊鱼等腌制的食材,加上鸡汤和调料,清蒸而成的一道美味佳肴。它的历史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腊味合蒸是由一个叫刘七的饭店老板发明的。相传刘七因为逃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乞讨,快过年时他乞讨到了一些腊鱼、腊肉、腊鸡等食物,他用一个蒸钵将这些食物加上一些调料蒸了起来,结果香气四溢,引来了一位富翁的注意,富翁品尝后大为赞赏,就把刘七带回了自己的酒楼,让他做厨师,并把这道菜命名为“腊味合蒸”
另一种说法是,腊味合蒸是由湖南人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食材特点创造出来的。湖南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潮湿,新鲜的肉类食品不易保存,但经过熏制或晾晒后的腊味却能防腐耐贮。湖南人喜欢吃辣,也喜欢吃酸,所以他们用辣椒、豆豉、姜、料酒等调料,将各种腊味放在一起清蒸,使之更加入味和开胃。这种做法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出现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腊味合蒸是由湖南苗族和土家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苗族和土家族人民居住在山区,冬季寒冷,需要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来御寒。他们将猪肉、鸡肉、鱼肉等用盐、花椒、姜、蒜等调料腌制后晾晒,制成各种腊味。在需要吃的时候,再将这些腊味切成片或块,放在一个大碗里,加上鸡汤和其他调料,上锅清蒸。这样做既能节约食物,又能满足口感
不管腊味合蒸的历史由来如何,它都是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美食,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如果你想亲自尝试做一道腊味合蒸,可以参考以下的美食教程和步骤
- 准备好新鲜的猪肉(更好是五花肉或者带皮肥肉),洗净切成大块(约7厘米长、15厘米宽),每块重约100克。
- 准备好豆豉、辣椒(红、尖、干)、花椒、姜、蒜、盐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配。
- 将调料和猪肉拌匀后放入一个密封的坛子里,腌制15天左右(注意要每隔几天翻动一次),直到猪肉变得干硬发酵变酸,即成腊肉。
- 用同样的 *** ,将鸡肉和鱼肉也腌制成腊鸡和腊鱼,或者直接购买现成的腊味。
- 将腌好的腊肉、腊鸡、腊鱼取出切成薄片(约5厘米长、3厘米宽、0.7厘米厚),将粘在上面的玉米粉扒掉放在一个盘子里备用。
- 准备好青蒜(或者大蒜)、干红辣椒、花生油等辅料,青蒜切成小段,干红辣椒切成细末。
- 炒锅放在火上,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先将腊肉片和干红辣椒末下锅煸炒2分钟左右,直到腊肉片表面微黄。
- 当腊肉片渗出油时,用铲子将它们扒在锅边,再将玉米粉倒入锅中炒成金黄色,然后与腊肉片混合均匀。
- 再倒入适量的肉清汤(或者水),盖上锅盖焖2分钟左右,直到汤汁稍微收干,最后放入青蒜段翻炒几下,出锅装盘即可。
腊味合蒸的做法就是这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一些细节,比如加入一些醋、白糖等增加酸甜味,或者加入一些花生米、芝麻等增加香气和口感。无论如何,腊味合蒸都是一道值得一试的美食,希望你能喜欢并享受它带给你的味觉盛宴
都是经典!糍粑、酿甜酒、油粑粑、腊肉,湖南这个特色文旅小镇的四种美食你pick哪个8月5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新鲜出锅的油粑粑有点烫,吹凉了再吃。组图/记者吴琳红
8月5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白族汉子打糍粑。
8月5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白族姑娘谷娜熏腊肉。
提到桑植,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位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走出去的汉子,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桑植增添了红色的精神底色。日前,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入选。
来到洪家关白族乡,除了瞻仰元帅生平,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外,怎能错过当地的美食?记者选取了四种有当地特色的美食:糍粑、酿甜酒、油粑粑、腊肉,它们味道各异,但都是当地人喜爱吃的食物。不论是嗜辣派、重油派或者清淡派,都能找到自己的所爱。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从 *** 到品尝见证柴米油盐如何在小镇奏出美食交响曲吧。
这四种美食,你pick哪一个呢?
打糍粑
挑选力气大的汉子来捶打
一大早,50岁的皮凤云就将50斤糯米放入桶中,一遍遍地清洗着。当天是 *** 糍粑的日子,万宝山茶庄外,早已聚集前来看热闹的小孩,还有需要充当“打糍粑劳动力”的中年男性们。
“洗干净的糯米,要放在水中泡20分钟,再蒸一个多小时,这样做出来的糍粑才更有黏性。”20分钟后,皮凤云用筛子沥干糯米中的水分,将糯米放进了饭甑中。饭甑是一种民间炊具,通常被放在盛有水的大锅中,利用蒸汽让食物成熟。这次蒸糯米用的饭甑,是一个上大下小的圆形木桶,约有80厘米深,底部有镂空底盘,方便让蒸汽上升。皮凤云提前在灶台烧好柴火,在饭甑底部铺好纱布,将50斤糯米倒了进去。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让每一粒糯米充分与温度颇高的蒸汽接触,促使自己早日“成熟”。在洗米处的旁边摆放着一块石墩和两个木锤,这是之后打糍粑的主要工具。这块石墩呈圆形,当地人称粑粑岩,中间部位稍微凹陷,据当地村民介绍,粑粑岩的重量将近三四百斤。
蒸熟后的糯米被分批倒在粑粑岩上,王本权与张锦奎两位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一人拿一个木锤,将其举起又放下,不断重复,交替击打着熟糯米,在此过程中,两人还互相吆喝着,“嘿嚯,嘿嚯”,周围的村民也帮着一齐吆喝,仿佛只要声音大,力气就能越来越大。记者体验了一下木锤的重量,可惜因为重量过重,举了几下手臂就开始酸痛。
经过千百次的捶打后,一粒粒糯米已被相互糅合,成为一整块极具黏性的糯米制品。皮凤云与另外几名村民在趁热时将粑粑放在木板上,捏出一块块的小面团,盖上塑料薄膜,将一张木桌倒放在其上,两个小孩儿站在木桌上,一齐踩踏。大约两分钟后,一个个饼状的糍粑就最终成型了。
糯米糍粑有多种吃法,可用炭火烤,可用油炸,也可和着青菜汤一起煮。经炭火烤熟之后的糍粑,外焦里糯,包上酸菜,是很多当地人喜爱的吃法。
酿甜酒
糯米与酒曲发生奇妙的反应
同样是以糯米为原料,酿甜酒则是糯米与酒曲发生奇妙反应的过程。朱菊莲在贺龙故居旁开了一家裁缝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她的裁缝店门口每日都游人如织。三年多前,朱菊莲与女儿商量,在裁衣服的同时做起了油炸串串生意。由于油炸串串从原料的选取到 *** ,整个过程较为复杂,这让同时还有缝纫工作在身的朱菊莲分身乏术。思索良久,朱菊莲选择了另外一种美食——酿甜酒。
“酿甜酒的原料主要是用糯米,首先要将糯米洗干净。”说罢,朱菊莲将十多斤糯米放在红色的大盆里,来回清洗了5次,直到盆中的水逐渐变清澈。
与此同时,一旁的铁桶中正烧着水。“这是待会儿蒸糯米用的。”记者看到,朱菊莲这里也有一个饭甑。待水烧开后,朱菊莲将水倒入大锅中,将洗净的糯米放进饭甑,盖上木盖,等其蒸熟。与糍粑不同的是,酿甜酒所用的糯米,只需蒸15至20分钟即可。
20分钟后,朱菊莲按1∶1的比例,在塑料桶中放入饮用水和蒸熟的糯米,这是酿甜酒的雏形。塑料桶旁吹着电风扇,朱菊莲喜欢用这种原始的冷却 *** ,给温度尚高的酿甜酒“降温”。待冷却后,朱菊莲将自己买来的酒曲放入木桶中,开始发酵。在菌种的发酵作用下,原本几乎没有什么味道的甜酒,开始逐渐衍生出独具特色的酸甜味。
记者尝了一口朱菊莲 *** 的冰甜酒,酸甜味适中,酒味也没有太浓烈,糯米特有的香味依然留存,几种味道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出最完美的味觉体验。
在炎热的夏天,一碗自制的酿甜酒,绝对是解暑佳品。
油粑粑
高温油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说起油粑粑,桑植的男女老少都十分熟悉,的确,这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小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小孩,只要一闻到菜籽油与米糊结合的特有香气,都会先咽一口口水,再不约而同地围在油锅旁,只为等待新鲜出炉的油粑粑。
油粑粑的 *** ,不需要很大的场地,一张板凳,一个油锅,两个特制模具,再加上 *** 油粑粑所需的原料,足矣。今年68岁的皮玉香,早早地来到油锅前,系上围裙,今天,她要 *** 这道美味的小吃。
炸油粑粑,需要有特制的模具。这是一种类似圆形平底勺之类的容器,分两种,一种直径短,内部较深,炸出的粑粑个头小却厚实;另一种直径长,内部较浅,炸出的粑粑个头大且薄脆。由于人们在炸粑粑时,需要全程用手提着模具,因此,该模具又被当地人称为“提提儿”,炸出的油粑粑也被称为“提提儿粑粑”。
和馅饼类似,油粑粑的原料也分为皮料与馅料两部分。皮料称为米糊,由大米与黄豆磨成粉后,互相混合而成。馅料的选择则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油粑粑的 *** 者都会采取荤素搭配的 *** ,将豆腐、腊肉切成丁,配上蒜叶末、葱花、生姜末、辣椒末,再辅以胡椒粉、花椒粉,搅拌均匀后,装入盆中,成为了独具香味的馅料。
皮玉香一只手拿着模具,另一只手先向模具内倒入少许米糊,再舀一勺搅拌好的馅料,最后再将倒入一些米糊,将馅料完全盖住。随后,她将装满了原料的模具放入油中,不一会儿,表皮经油炸后失去了黏性,粑粑从模具中自动“跑”了出来,皮玉香又接着向空的模具中放入原料。皮玉香动作娴熟,一会儿时间,她炸的油粑粑就有了十多个。
“提提儿粑粑”名字很萌,味道也丝毫不逊色。经过油炸这道必不可少的环节后,原本食材中的蛋白质结构遇到高温发生了变化,香气慢慢溢出并向四处扩散。刚出炉的油粑粑,成色金黄,不仅脆,而且烫,一口咬下去,酥脆的表皮与鲜嫩的内馅带来恰到好处的美味。皮玉香将炸好的油粑粑放在油架上,在滤油的同时也起到了冷却的作用。
不大的场地上,已经来了几位五六岁的小朋友。一位女孩蹲在油锅旁,对炸着油粑粑的皮玉香说:“婆婆(桑植话:奶奶),油粑粑什么时候炸好呀?”
腊肉
猪肉涂上多种香料再熏两个月
腊肉,在洪家关乡当地人眼中,是时间带给大家的馈赠。
曾经,腊肉是洪家关乡白族人民在每年过年之前才会 *** 的食物。农历十一月开始,家家户户都会陆续将新买的猪肉洗净、切条、腌制,再放在房间里烟熏,等待除夕夜时,吃到鲜美的腊肉,在辛苦忙碌了一年后,好好抚慰一下自己的胃。
现在,腊肉一年四季均可 *** 。洪家关白族乡万宝山茶庄其中一间房间,专门用来熏制腊肉。一年四季,烟雾都弥漫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对烟雾敏感的人要谨慎入内,记者进去这间房不到三分钟,眼泪就被呛了出来。
万宝山茶庄负责人刘珍元告诉记者,他们 *** 腊肉所需的猪,都是从当地建档立卡户手中购买的。这些建档立卡户养殖的猪,吃的都是玉米、红薯、土豆、米糠等农作物,“没有给它们吃别的饲料,是正宗的乡里土猪”。
记者了解到,五花肉肥瘦相间,后腿肉肉质紧实,二者是 *** 腊肉更好的部位。这间不大的熏肉房中,有一个大约两平方米的凹陷,专门用来放置柴火。正对凹陷上方的房顶,放着一根根铁钩,专门用来悬挂猪肉。
将洗净后的猪肉切条后,当地人会在其表皮抹上花椒、胡椒、食用盐、味精、五香粉等多种香辛料,腌制一晚时间。在这一晚的时间里,各种香辛料争先恐后,逐渐深入猪肉内部的每一个角落,达到入味的标准。“过去一般腌制7天左右,其实只需要一个晚上,味道就已经渗进去了。”刘珍元说。
将腌制好的猪肉挂上铁钩,在屋内凹陷处放上点着的柴火,将窗户打开通风,让烟雾慢慢上升、扩散,沐浴在猪肉的每一寸“肌肤”。经过烟熏后的猪肉,水分、油分逐渐蒸发,香味被牢牢锁在肉的内部,表面也逐渐变为金黄。刘珍元告诉记者,更好吃的腊肉,表面一定是金黄的。
一般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腌制,腊肉就达到了更好的状态。食用时,将腊肉洗净,切片,既能和香肠一起做成腊味合蒸,又能伴着青椒、莴笋片一起炒。刘珍元说,她最喜欢吃的是用五花肉 *** 而成的腊肉,一口咬下去,能品尝到肥肉与瘦肉的双重美味。
“只需要一些腊肉,我就能吃两碗饭。”她说。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桑植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中国腊味地图,四大产区各有特色,你都知道吗?腊味,它不仅被视为年味的一部分,也代表了很多人对家乡的牵挂。那腊味是怎么来的?全国各地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腊味呢?
作者:陈兰
编辑:王白石
题图:摄图网
腊味,也叫腊肉或风干肉,是中国的特色美食之一。
腊味,诞生于农耕年代,是一种原始储存食物的 *** 。因为存储条件有限,新鲜的肉不易保存,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总结了一些生活智慧,发现如果在新鲜的肉上撒上盐巴腌一腌,然后再晾晒风干,或用烟熏,可以让肉储存更久。后来,经过不断探索和融合,这种储存肉的方式慢慢在各地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今,经过漫长的美食探索,“腊”这门传统手艺,衍生出了腊肉、腊肠、腊鱼、板鸭、火腿等繁多的种类,这些种类又因产地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不过,要谈及中国的腊味,川粤湘浙绝对有一席之地。这四个地方的腊味不仅在食材和 *** 工艺上各有千秋,口味和烹饪方式更是各具特色。下面,红厨网(ID:hongchu66)将重点介绍这四个地方的腊味。
广式腊味:甜咸交织,煲仔饭是精髓
在粤语里有一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在广东人眼里,腊味绝对算得上是一道令人期待的时令美食。
广东地区自古盛产甘蔗,蔗糖资源充足,所以在很多菜式中都会加入糖调味。比如,广东人会喜欢在咸的基础上搭配一些甜口的酱汁 *** 出不一样的风味,如蜜汁叉烧、烧鹅烧肉蘸白糖或酸梅酱食用。
或许是饮食习惯使然,也或许是广东人发现腊味在 *** 过程中加入糖会风味更佳,因此广式腊味在 *** 过程中食盐、酱油、白砂糖等基础调味料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广式腊味咸中带甜的特点。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加入糖腌制,广式腊味在腌制的过程中,为了去除肉的腥味,还会加入酒,所以广式腊味吃起来鲜甜中还带有淡淡的酒香。
广式腊味中比较著名的有黄圃腊味、厚街腊肠、白沙油鸭、高埗矮仔肠、坡头腊味、皇上皇腊味等,都具有浓郁的广式风味。
在众多广式腊味中,广式腊肠是不得不提的。广式腊肠的形成,据说是得益于繁忙的跨国贸易,灌肠食品经由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从 *** 和印度传入广府地区。广府人将灌肠法与本地的腊味 *** 技艺相结合,于是出现了具有广府特色的腊肠。
广式腊肠 *** 常按一定的比例将肥肉与瘦肉混合,再以酒、酱油、糖等调味腌制。将肉料打入肠衣后,需要绑节和扎针,再晾晒六十天左右,这样做出来的腊肠肉质紧密,软硬适中,蒸熟后酒香扑鼻,酱香含蓄。但不同地区的腊肠也会在外形、口味、 *** 工艺等方面有所差异。
△图片来源:摄图网
根据 *** 的工艺和调料的不同,广式腊肠又被分为白油肠、老抽肠和“润肠”三类。白油肠以生抽调味,颜色鲜艳,味道柔和,适合清蒸;老抽肠用老抽,颜色更深,更适合炒着吃;润肠则加了动物肝脏的腊肠,口感更加粉润细腻。
广式腊肠品种很多,做法上也比较百搭,可以炒菜也可以清蒸,也可以做成糕点,如广式腊味萝卜糕、腊味糯米饭、腊味芋头糕等。但是这么多吃法中,最经典当属腊味煲仔饭了。
餐厅讲究的做法是选用增城丝苗米或者泰国香米,瓦煲底部涂抹一层香油,放入大米加水蒸熟,再将腊肠、腊肉等原材料放于饭面上,最后加入酱油、葱花调味,咸香、甜香的味道夹杂着米饭的清香,十分诱人。
湖南腊味:烟熏是特色,腊味合蒸闻名全国
如果说广式腊味是小清新,那么湖南腊味则充满了烟火气。
湖南气候温暖潮湿,古时候新鲜的肉类不宜储存,加上交通不便,易物比较难。所以自汉代起,就有腌制腊味食用的习惯。梁实秋曾称赞:“湖南腊肉,天下之一”,故湖南也素有“腊肉之乡”的美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湖南,常见的腊味有腊肉、腊肠、腊鸡、腊鸭、腊鹅、腊鱼、腊乳鸽、腊香干、猪血丸子等等。可以说,只要是肉类在湖南人手上都能做成腊味。
湖南的腊味 *** 工艺比较讲究,处理干净的肉先用食盐、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各种香料腌制,之后放置一周后挂入熏房,再用诸如茶树、杨梅树之类的硬木燃烧熏烤,熏制完成后,还需要经过长达数月的静置方可熟成食用。经过这样熏制的腊肉,皮色红黄、脂肪似腊、肌肉棕红、熏香浓郁。
湖南的腊味各有特色,其中又以湖南安化腊肉和湘西腊肉最为出名。安化腊肉,体形大,颜色黑,熏得干,肉质细,味道香;湘西腊肉,色彩红亮,烟熏咸香。
据了解,湖南腊肉好吃的关键在于用的猪肉大多为湖南农家自养的土猪,肉质结实,而熏制好的腊肉,切开来更是像琥珀一样,晶莹剔透。用来炒辣椒、蒜苗等,都是香味俱全的“下饭神器”。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湖南菜里面,腊味的菜式很多,其中腊味合蒸作为湖南腊味里的特色菜更是全国闻名。腊味合蒸用到的腊味不拘于种类,只要是腊味均可以作为原材料,做法也简单,将姜丝、豆豉、干辣椒炒制后加入腊味后进行蒸煮即可。
除了腊味合蒸外,萝卜干炒腊肉、烟笋腊肉等也是大家常见的经典搭配。
四川腊味:麻辣鲜香,腊排骨别具一格
四川以辣闻名,四川人也很好地将“辣”这一元素运用到了腊味之中。
四川人 *** 腊味很喜欢在调料上下功夫,盐、白酒、五香粉、花椒都有讲究,而辣椒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四川的腊味,经过腌制后一般分为熏干和风干两种方式进行腊制。熏干主要将湿了的松柏树枝、桔皮、柚子壳等物燃烧,将肉用烟熏制一个月左右,以此熏入特殊的香味口感。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风干的做法则是将用盐、花椒、辣椒等调料腌制好的肉涂抹上白酒、甜面酱和醪糟再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而成,特点是色红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一般可以直接食用。
除了腊肉,四川的腊肠也很有名。地道的四川麻辣香肠,一定要用来自自贡的井盐腌制,再加入四川更好的花椒。此外,四川还有一款麻辣排骨香肠, *** 的时候将排骨切段,和碎肉一起灌入肠衣中,吃起来有种撕扯啃食骨头的爽觉,十分特别。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用排骨做腊肠,四川人也喜欢单纯的腊排骨。腊排骨的 *** 十分讲究,一般是选用猪中排的部分,用优质的川盐、香辛料粉、酒等配料调成调料。 *** 时,先用三分之二的调料均匀地涂抹在排骨上腌制两天左右,等到排骨表层渗出水珠倒掉渗水,再用剩余的三分之一调料,均匀撒在排骨的正反两面挂在通风处风干一个月左右,之后还需要用烟熏过,再挂放半个月~1个月,才算做好。
腊排骨的做法虽然繁琐,但是做好后的腊排骨表面闪烁着油光,肉质不干也不柴,烟熏香与咸鲜味完美融合,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做好的四川腊味,烹饪方式也很简单,腊肉、腊肠可以可蒸可煮,炒菜拌饭皆宜,腊排骨则可以用来做腊排骨火锅等。
浙江腊味:鲜香四溢,蜜汁火方别出心裁
如果四川的腊味是麻辣的代表,那么浙江的腊味则是鲜香的代表。
浙江的腊味追求天然的风味,吃的是腊肉的鲜。因此,浙江的腊味在口味上与广式腊味有些许相似之处,就是不喜重口,所以在腌制的过程中,调料往往只需要最基础的盐和糖。
△图片来源:摄图网
说到浙江的腊味,不得不提的就是金华火腿。金华火腿可不是罐装的火腿肠,而是整条腌制的猪腿,不管是工艺还是技术,都十分珍贵。
金华火腿采用的是金华名猪“两头乌”的后腿。这种头顶一块黑, *** 也一块黑的猪,皮薄骨细,脂肪含量高,做出来的金华火腿也拥有肉脂的香气。金华火腿在腌制的过程中,即便是简单的抹盐,都讲究精确到肉的每一寸,除此之外脱水、发酵的过程中,温度也有很大的讲究。
一个品质优良的金华火腿分为“滴油”“中方”“上方”“火踵”四个部位,每个部位的口感和做法也不尽相通。“中上方”肉多,纤维感强,适合切成丝炒菜吃;“火踵”就是猪脚,骨头多,适合用来蒸炖;“滴油”部分肥肉多瘦肉少,适合炖汤。
金华火腿最经典的做法就是,将火腿做成切片火腿,打火锅、炒菜、炖汤皆鲜甜无比。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金华火腿最经典的一道菜,当属蜜汁火方。蜜汁火方选用的是金华火腿最精华的部分——上方,切块,放入冰糖、黄酒等多次浸蒸,缀以莲子及青梅、樱桃(也可用猕猴桃、圣女果)等,用原汁加冰糖、湿淀粉勾薄芡浇在上面,并撒糖桂花烹制而成。这道菜吃起来咸、鲜、甜、香,是一道传统的中国名菜,也是江浙菜的代表菜之一。
除了火腿之外,酱鸭、鱼干、腊肠、酱排骨都是浙江腊味的经典产品。此外,海鲜腊味如味鱼鲞、墨鱼干、虾干也是浙江腊味中的一绝。而定远桥尾、鸭脚包、遂昌腊肉、杭州酱鸭等则是浙江腊味的代表。
结语
除了上述讲到的这些地方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都产腊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腊味地图。
比如多民族聚集的云南,腊肉腊肠、曲靖宣威火腿广为人知;江西,南安板鸭、重庆的秋腊肉、湖北的巴东腊肉、贵州的赤水烟熏腊肉等也被奉为经典。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此之外,甘肃陇西腊肉、北京清酱肉、山西长治腊驴肉、哈尔滨红肠、新疆熏马肉等也是名声在外。
关于腊味,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腊味合蒸,腊鸡风吹鱼By 阳光之美食
用料- 腊鸡 半只
- 风吹鱼 适量
- 猪油 适量
- 老抽 适量
- 盐 适量
- 剁辣椒 适量
- 豆鼓 适量
- 味精 适量
- 干辣椒粉 适量
1、腊鸡半只
2、灼水备用
3、煮十分钟捞出备用
4、风吹鱼也要灼水
5、倆者洗干净备用
6、放猪油,豆鼓,盐,老抽,剁辣椒,干辣椒粉,味精
7、高压锅蒸,上气半小时。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邵阳人的腊味合蒸,六种食材一大盆,样样都是经典!#春日花样生活#虽然常年在外地,但是对于家乡美食,我却仍然能如数家珍,这应该得益于每次回去时我都会四处寻味吧!某一次前往位于七里坪的邵阳学院时,在那里工作的同学带着我前往教工餐厅,一道腊味合蒸让我记忆深刻。这道腊味合蒸,和我印象里的不太一样,我想把它比喻成广东的盆菜,猪血丸子、腊肉、香肠、腊鱼、腊肠子、鸭爪爪汇聚在一起。
218元即可入手湖南腊味礼盒,里面 *** 了五福香肠、新湖南腊肉、常德风味酱板鸭、稻田香鱼、新湘式牡丹香肠、风味腊鸭边腿各一份。5道传统的地道湖南腊味,包装精美,自吃或送礼皆适宜!
猪血丸子:邵阳最传统的美食
这道菜品的做法也相当原始,简单地蒸熟即可,它的重点在于这些特色的腊制品。这其中,更具有邵阳气息的就是猪血丸子,经常看我美食分享的应该会知道,邵阳米粉是我写得最多的内容。但实际上在我心目中的家乡味道,它只排在第二名,之一名是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又叫宝庆丸子,它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同时还会再辅以适量的五花肉,手工揉搓成糊状再滚成大颗的丸子状,在外层涂抹一层新鲜的猪血。这样处理后,再放到太阳下掠晒三天左右,接着再用烘烤腊肉的方式来烟熏。最终成型的猪血丸子外观虽然黑黑的,但是当将它切成一片一片的,则会发现别风味。
19.8元入手4个来自宝庆古城邵阳的特产柴火猪血丸子,即使不在当地,也能吃到正宗的猪血丸子啦!
腊肉:腊制品里的经典!
在我的理解里,猪血丸子也是腊制品的一种,但毕竟它的原料是豆腐,因此相对较为素雅。所以,在腊制品里,我一直认为腊肉才是它的经典!腊肉的“肉”,指的是猪五花肉,那种肥瘦相间的猪肉是最完美的原料。腊肉的 *** 过程,是先将肉进行腌制后,再放在太阳下掠晒以及用柴火烟熏。对了,这里再说一个小知识,其实腊肉的发音并非我们平时念的la rou,它正确的读法是xi rou。
在全国各地,腊肉并不仅属于湖南,像是广东、四川等地的腊肉也都很有名,不过不同地区的腊制品都还是有着属于当地的特色。比如湖南腊肉,其在选用原料上就尤为考究,后续还有切块、腌渍、洗盐、掠晒、烟熏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成型的腊肉,外皮、肥肉、瘦肉的外观有着明显的层次,口感也很是丰富。
58元即可入手足足一斤重的湖南的柴火烟熏腊肉!
香肠:它是中国版“火腿”!
如果说腊五花肉是腊制品里的经典,那么腊香肠一定会排在其次。香肠也是以肥肉和瘦肉为原料,但是它并非成块的肉,而是先被绞碎,再被灌入肠衣制成圆圆的长条。
49.9元即可入手400克重的湖南农家自制的烟熏麻辣香肠!
邵阳的腊制品选择有点多!
虽然在湖南,腊肉通常指的是腊猪五花肉,但实际上在北方城市大多指腊牛肉。不过,以我的家乡湖南邵阳来说,腊制品的选择可谓是五花八门,除了腊猪肉、腊牛肉以外,还有腊鱼、腊鸭菌子、腊鸡、腊鸭、腊肠子、腊麻怪……这其中比较特别的是“腊麻怪”,麻怪是邵阳方言,它说的是田鸡、青蛙、牛蛙这一类型。至于腊鱼,它也是很家常的一道美食,相对其他的腊制品来说,口味会更咸一些。
50.44元即可入手一斤重的湖南柴火腊鱼,是草鱼块喔!
腊制品的烹饪方式不少,或蒸或煮或炒,似乎每一种都很适合。像是这回以清蒸的形式,就很不错,因为它能够很好地保留住它们的原味。再加上腊肉等食材本身就能散发出油汁,而且原料早已被食盐腌制过,其口感也是相当入味。
本篇图文由天使美食探店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盗用!
小寒至 年味浓旧岁已暮,寒冬渐深。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阐释小寒的:“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十二月”,指农历岁末的腊月:腊月初迎来小寒,腊月半迎来大寒。古语曰:“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顾名思义,小寒的气候特点是冷,但还未冷到极致,故名“小”。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更低的。此时节的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天寒地冻,南方霜雪交加。“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大寒冻作一团”“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一系列民间谚语,都用来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二十四节气具有准节日性质,由此衍生出了丰富的习俗。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进入农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采买年货,腌制腊货准备过年,年的味道越来越浓。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中百仓储超市等商超看到,很多商场超市都专门辟出了年货专柜,为准备年货的市民提供便利服务。
腌制腊味 准备过年
冬腊风腌,蓄以御寒。处于“三九”期间的小寒,正是腌制腊味的好时机。很多老武 *** 非常热衷于腌制腊货。走在武汉的小巷里弄,只要太阳一出,很多老旧小区的阳台上会挂满各式各样的香肠、腊肉、腊鱼、腊鸡、腊鸭之类的腊味。挂满腊货的阳台、青砖红瓦的古老建筑和周围矗立的高楼构成了一幅别有风味的画卷。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湘西一带,地道的烟熏腊肉远近闻名。进入腊月,家家户户要宰杀冬猪,制成腊肉,一串串悬挂在自家门口或者院子里,为青山秀水增添一抹烟火气。土家族对熏制腊肉的场所颇有讲究——在屋内圈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土地,搭起石块,这被称为“火塘”。人们多以麻栗树枝为燃料,采用冷烟慢熏的 *** 将腌好的肉条足足熏上三个月。经过一道又一道工序制成的腊肉,色泽红润油亮,咸香浓郁。
腊肉 *** 不易,湖南人吃起腊味来更是一点都不含糊。如湘菜的代表菜肴腊味合蒸,便是将腊猪、腊鸡、腊肠等各色腊味一并入锅清蒸,这道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是不折不扣的下饭“神器”。
与湖南食腊口味相近、一湖之隔的湖北盛产鱼类,腊味自然少不了鱼的身影。人们 *** 腊鱼时,以鲤鱼、青鱼、白鱼、草鱼等洞庭湖、洪湖为代表的经济鱼类为主,根据鱼的大小和切割 *** 不同,分为腊块鱼、腊皮鱼和腊刀鱼。而赋予腊鱼独特风味的终极武器,是炒盐,由盐巴、大料、桂皮、花椒、辣椒等炒制而成,能够牢牢地锁住肉香。不过,与更重调料、烟熏味浓的湖南腊鱼相比,湖北的腊鱼通常只简单加入盐和料酒,通风晒干而成。
腊味绝非任由南方垄断,北方的腌腊食品也不少。比如创制于明代,与金华火腿、广东腊肉齐名的北京清酱肉, *** *** 较为繁琐,需要经过腌七酱八(7次撒盐腌制,酱制8天)多道工序,还要晾晒100天以上,因其 *** 过程中使用大量酱油(俗称清酱),所以称为清酱肉。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从古老的祭祀文化到生存智慧,再到如今都市青年钟情的快手佳肴,以及年关在即时撩拨着游子味蕾的乡愁诱惑,腊味,是中国人留住时间的美味,凝缩成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怀。
喝“腊八粥”吃庖汤宴
腊八粥是小寒时节所吃的一种传统美食。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华告诉记者,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个重要的民俗就是喝“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向柏松教授告诉记者,在湖北宜昌长阳、恩施州巴东、咸丰等地,冬至过后、小寒前杀年猪、吃庖汤宴,是土家人冬天最热闹的一场聚会。
食材都是新鲜的:早上现杀的肥猪,大盆接的猪血,鲜红柔嫩的猪肝,白花花的猪大肠,还有新鲜的猪肉。而庖汤的汤锅中,酸萝卜是灵魂。湖北恩施土家人特别喜欢酸辣味,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泡着老酸水的坛子,捞几块酸萝卜,切一盘萝卜丝,加在汤里,酸爽可口。煮开了下肉、下猪血、下猪肝薄片、下猪脑花,桌子转一圈的工夫就煮好了,鲜嫩热辣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吃庖汤宴,成了很多成年人记忆中的味道。
踏雪赏梅 沐浴迎新
自小寒至谷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应二十四种花期而来。风有信,花不误,便是人间最美的约定,而小寒时节花信风的之一候便是梅花。
伴随着初雪降临,人们开始踏雪寻梅。武汉赏梅更好的去处,自然不能不提东湖边的梅园。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为全国四大梅园之一,它不仅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还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的所在地。这里种植了300多个品种2万余株梅花。其中一株梅花王已经800岁了,是镇园之宝。园中还有国内唯一一个梅文化馆,长年展示包括梅花典籍、名人书画资料在内的梅文化精华。
湖北省咸宁市素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很多游客会选择入冬后来此泡温泉,用大自然的温暖抵御大自然的寒冷。最惬意的就是下雪天泡温泉了。看着雪花漫天飞舞,浸在蒸腾的热汤里,不仅洗去了疲惫,还洗去了心中的烦恼。
元旦前后,武汉早晨的温度已降到零下。武昌区沙湖公园里,工人们正在收割公园栈道下已经枯萎的芦苇杆和蒿草,不远处,成群的白鹭在一片荷塘中觅食,不时地成群飞起。大雁准备北归,喜鹊筑下新巢,雉鸡发出求偶的啼声,鸟儿已经感受到春日即将萌动。
●相关链接
小寒节气民俗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祭”含意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作,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一番。
画图数九
在小寒民俗里,有一项民俗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叫“画图数九”,在北方十分流行。这是一项消除寒冷、迎接春天的书画游戏,最早可追溯到明代。这种游戏的图样丰富,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但最著名的还要数“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文字形图样。
冰戏
冰戏也就是北方常说的溜冰,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宋史》中有关于此项民俗的记载:“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冰戏在清代尤为盛行,清代之一部北京风俗志书《帝京岁时纪胜》就记载“寒冬之时,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上,群聚滑擦”(即滑冰)。
吃菜饭糯米饭
在南京,小寒这天有吃菜饭的民俗。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煮成菜饭。而在广东,当地有小寒吃糯米饭的民俗,糯米有补中益气、抵御寒冷的功效,在寒冷的节气里吃糯米饭再合适不过了。 (吴采平)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