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
我们辽东半岛的西岸是渤海湾,另一侧是黄海,一年四季都有说不完的与鱼相关的故事;有的地方的名字就是水产鲅鱼叫“鲅鱼圈”,每年春秋都有鲅鱼群回游这里,是捕捞作业还有甩鲅鱼的时候,其他时间鲅鱼也有,比较少。近些年,随着鲅鱼捕捞量越来越少,需求量越来越大,本地鲅鱼的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只要进入黄海、渤海海域的鲅鱼都可以称为本地鲅鱼。
如何区分鲅鱼和鲐鱼
鲅鱼也叫马鲛鱼,算是沿海地区的人比较熟悉的鱼种,人们对鲅鱼的感官多数停留在鲅鱼饺子、红烧鲅鱼等美味佳肴上。熟不知,鲅鱼是海洋鱼种中较为易钓的鱼类。它和一种常见的鲐鱼有明显区别,很多钓友分不清楚。
鲐鱼和鲅鱼都属于海水鱼类。体型基本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通称为鲐鲅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从体高辨别:鲐鱼鱼体较高,鲅鱼鱼体较长。
从背鳍辨别:鲐鱼两个背鳍间距较远;鲅鱼两个背鳍紧靠。
从尾鳍辨别:鲐鱼尾鳍上下各有5个小脂鳍;鲅鱼尾部上下各有8-9个小脂鳍。
从颜色辨别:鲐鱼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腹部淡黄色;鲅鱼背侧为黑蓝色,并有许多黑色圆形斑点,腹侧银灰色,腹部为灰白色。
?
如何垂钓鲅鱼
鲅鱼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 *** ,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1、钓幼鲅鱼
鲅鱼钓法比较简单,无论船钓还是岸钓,大连地区多以拖(甩)钓为主。岸钓可使用硬调远投抛竿,配上轻坠及相应钓组。山东沿海钓幼鲅鱼的时间,一般在七、八、九三个月份,这时,海边各种幼鱼仔成群结队,鲅鱼是以捕食幼鱼仔为生,因而引来其寻食,正是钓幼鲅的好时机。若早些鱼太小,稍晚些鲅鱼稍大,岸边食物已不能满足其胃口。
只要发现海面上一群群幼鱼仔受惊急游或跳出水面,就是鲅鱼或鲈鱼在捕食小鱼,必定有鱼。先用抄网抄捞岸边3厘米的小鱼(小青鱼或小鲻鱼),备用做钓饵(活的)。小青鱼更好。这种钓法不需诱饵,海面一群群小鱼就是天然的诱饵。挂饵:一钩一饵(整条小鱼)。用这种钓法,一个潮水幸运的话一人钓五六十条不成问题。
2、钓大鲅鱼
要想钓大鲅鱼就必须开船出海,采取拖钓的方式,所谓拖鲅鱼就是用路亚饵,放线七八十米在海上用船拖行。通过船动力驱动的拖带,使沉浮于水面下的诱饵似小鱼般游动,以诱导鲅鱼随饵追逐、吞饵。
船钓鲅鱼同路亚钓法大同小异,只不过在钓竿选择上有所不同而已。一般选择50号或者80号的船钓竿,一般在大青拖钓,都以拟饵米诺为主。更好能符合以下要求:一是长度在20公分左右,二是潜层在5米左右,三是钩子的钩条要相对粗大一点儿,硬一点儿,钩门儿在10-15mm之间。另外像波趴也可以使用,撞击水声发出的声音非常大,对于大鲅鱼这种水面系的霸主鱼来说,简直就是送上口上的美食。
周三早上,爱人说“今天中午吃鱼吧,我把冰箱里冰冻着的鲐鱼拿出来化冻,你中午回家做鱼”,我说“好”
?我姑娘不喜欢吃鱼,所以她放暑假在家里整整四十多天我们都没有做鱼吃,孩子回学校了,我们终于可以吃鱼了…
我?中午回到家,看见早上爱人放在洗菜盆里冰冻的鲐鱼已经化冻了,就用水清洗干净,把葱姜蒜切好,锅里放油烧热,放入葱姜蒜花椒大料面酱爆锅,把切好的鱼块放进锅里,再加上水,按照比例加入盐,酱油,醋,白糖,开锅后又文火煮了大约二十多分钟,加入料酒,又煮了一会儿就熄火了,盛在盘子里端到餐桌上,然后我又炒了个绿豆芽…
这时,爱人就下班回家了,米饭早上爱人就用高压锅煮好了,我们就开始吃饭了,爱人尝了一下我做的鲐鱼,说“这个鲐鱼不太新鲜了,不过我就喜欢这种味道”,爱人吃咸鸭蛋也喜欢吃那种有点坏了的有点臭烘烘味道的,就像很多人喜欢吃臭豆腐是一样的,我尝了一下,感觉鱼的味道还可以,就和爱人一起把盘里的鱼消灭掉了…
吃过饭后,又去看望了一下父亲,然后我就去了店里,走在路上就有一种好像感冒了相似的感觉,身体发烧,头有点疼,到了店里,照了一下镜子,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脸变成紫红色,连眼睛都好像不新鲜的鱼眼睛一样变成血红色的了,有顾客到我店里,以为我喝酒喝多了,其实我一滴酒都没喝,不仅如此,我还胃胀,恶心想呕吐,胳膊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暗红色的风疹斑块,好像患了可怕的皮肤病,我想自己一定是吃不新鲜的鲐鱼中毒过敏了,我忙给爱人打 *** ,问她感觉如何,爱人说她没有异样的感觉…
还好…
?不过又过了一会儿,爱人就发信息给我,说她也感觉不舒服了…
现在可以确定我俩都是吃了不新鲜的鲐鱼中毒了,我记得我弟攀峰小时候吃了不新鲜的鲐鱼中毒了,脸肿得像个猪头,母亲去果园跟人家要了个未熟的、还是绿色的杏子给我弟吃,吃了杏子我弟就好了,天造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有有毒的食物,必然也会有解毒的食物,不过现在是秋天了,早就没有杏子了…我急忙给自己扎了脐针,又用远红外烤灯烤一下神阙穴,过了一会儿,感觉症状减轻,照了一下镜子,看到脸上的紫红色和白眼球上的赤红色已经消退了,胳膊上的红色斑块也消失了,只是头还略有些不适…
傍晚回家,发现爱人躺在炕上,她告诉我下午跟我打过 *** 不久就感觉不舒服了,而且越来越严重,然后就请假回家,回家后蹲在厕所马桶前好一阵呕吐,把中午吃的东西全部呕吐的干干净净,现在还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我摸了一下爱人的额头,烧的滚烫,我忙给爱人后背膀胱经做了刮痧,然后又拔了火罐,一顿操作之后,爱人高烧总算退了下去…
睡了一夜,第二天凌晨,我俩在晨曦中醒来,总算又满血复活了,心里有一点劫后余生的感觉…
感谢上帝,一直看顾保守我们…
后来我暗暗庆幸,幸亏没事,如果不慎中毒身亡,人家问“任鹏程老师怎么死了?”回答“吃鲐鱼中毒死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莱山著名养生大师任鹏程老师吃鲐鱼中毒身亡,这个,也太没面子了吧?…
安徽渔民捕获230斤的鲐鱼,卖50万,这鱼好吃吗?竟这么贵前言:
近日,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在安徽省引起轩然 *** 。一位渔民在合肥附近的一处深水湖中捕获了一条重达230斤的鲐鱼,而这条巨大的鲐鱼最终以50万元的高价售出。这样一条鱼不仅体重惊人,其售价更是让人难以置信。
许多人纷纷对这样一条鲐鱼的身价和味道产生了好奇,为此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鱼是否真的好吃,竟然值得如此高价。
鲐鱼,又名大黄鱼,是我国南方海域的一种常见鱼类,其在南海、东海等温暖海域广泛分布。
而在安徽这样的内陆省份,能够捕获到如此巨大的鲐鱼确实是罕见的事件。很多人可能对于内陆地区渔民捕获鲐鱼感到疑惑,但这也说明我国水域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渔民们的捕获活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对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注。
这条230斤的鲐鱼之所以能够以50万元的高价售出,除了其罕见性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鲐鱼在餐桌上的美味。
大黄鱼因其肉质鲜美,被誉为“鱼中之王”。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尤其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有益。
尤其是鲐鱼肚,更是被誉为“鲟肚”,被认为是鲐鱼中最为珍贵的部位。这种美味的鱼肚是众多美食家趋之若鹜的美味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条重达230斤的鲐鱼并非常规养殖,而是自然捕获。
自然捕获的鲐鱼其生长环境和饮食不受人工控制,自由自在地在海洋中生长,因此其肉质往往更加细嫩,味道更加鲜美,也更加珍贵。而养殖鲐鱼则通常没有那么大的体重,因为养殖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除了鲐鱼本身的美味特点,其高价背后也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鲐鱼是一个象征着吉祥和富贵的动物。在很多场合,人们将鲐鱼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长辈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因此,对于一些富有的人士而言,拥有一条如此大的鲐鱼,不仅仅是品尝美味的享受,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社交意义的象征。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于这样高价的鲐鱼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鱼的大小和重量并不是衡量美味的唯一标准,这样高昂的价格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对于很多人来说,50万元足够购买一些稀有的食材或者奢侈品,但却用来购买一条鱼似乎过于奢侈。此外,还有一些人担忧高价的诱惑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和滥捕,对海洋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结:
总的来说,安徽渔民捕获的230斤鲐鱼能够以50万元的高价售出,主要得益于其罕见性和鲐鱼在餐桌上的美味。鲐鱼作为一种珍贵的海鲜食品,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被认为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然而,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保护海洋生态,避免过度捕捞和浪费资源。同时,也应该理性看待食物的价值,不要盲目追求昂贵的食品,而是注重食物的健康和环保价值。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让更多的人共享到健康、美味的海鲜食品。
这种鱼比豆腐还软嫩,潮汕人餐桌的家常菜,味道鲜美,好吃不腻导语:世界上的美食有很多,每个国家都有很有属于自己的美食,比如韩国的部队火锅、日本的寿司等,大家虽然文化存在些许的差异,但是大家对于美食的热爱却是相同的。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人们的食物不仅局限于市场上普通的肉类,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海鲜。现在市场上鲜美又营养的海鲜有很多,海鱼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海鲜。
这种鱼比豆腐还软嫩,潮汕人餐桌的家常菜,味道鲜美,好吃不腻。这种比豆腐还软嫩的鱼就是海鱼,海鱼也是潮汕人非常爱吃的一种食材。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美味海鱼的做法。
剁椒深海鱼块
By 童话诉说你我旳结局
配料:
深海鱼块 3块、小米椒 5个、青蒜 适量、小葱 适量、花生油 适量
步骤1.深海鱼块自然解冻
步骤2.小米椒和青蒜剁碎,用辣椒油搅拌均匀
步骤3.把搅拌好的剁椒浇在深海鱼块上腌制10分钟左右
步骤4.把水烧开,蒸8分钟左右
步骤5.撒上香葱沫,浇上热油即可
烹饪小贴士:
1.鱼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
2.鱼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3.鱼不能杀完就吃,鱼在宰杀了之后,呼吸虽然已经停止,但是体内的机能还在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通常分为僵硬、自溶和腐败变质3个阶段。鱼刚死时处于僵硬阶段,它的颚骨和鳃盖紧闭,但体内的能量代谢仍在进行,体温甚至会增加几度。
大家是喜欢吃海鱼,还是喜欢吃鱿鱼呢?
夏季,这鱼要常吃,比骨头有营养,一斤16块钱,孩子常吃长得高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夏季,这鱼要常吃,比骨头有营养,一斤16块钱,孩子常吃长得高。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长高个,给孩子补充钙质,常给孩子喝骨汤。骨汤味道油腻,不少孩子都不喜欢喝,效果并不好。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种对骨骼好的食物,它就是鲐鱼。鲐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为孩子提供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常吃它孩子身体强壮,免疫力好。这鱼16元钱一斤,遇到我就会多买一些。我做了一道“酸汤鲐鱼”,鲜香营养,解腻又开胃,我家孩子特喜欢。感兴趣的朋友,快快学起来,做给孩子吃吧!
酸汤鲐鱼
By 踏月色而来~
配料:
鲐鱼 1条、黄豆芽 150克、小白菜 150克、姜 3片、蒜 3瓣、料酒 1勺、酸汤酱 3勺、花生油 3勺、葱 少许
烹饪步骤:
1.首先备齐所有的食材,黄豆芽去根洗净。
2.鲐鱼去除内脏后清洗干净,用刀切成块状。
3.葱姜蒜切成薄片和丝,小白菜摘洗干净后切段。
4.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加入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先把黄豆芽进行焯水,开锅后煮熟变软捞出沥干水分。
5.同样的 *** 把小白菜也进行焯水,断生变色捞出沥干水分。
6.锅烧热后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葱姜蒜爆香。
7.这个时候加入酸汤酱调味,小火继续慢慢炒出香味。
8.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烧开。
9.放入切段的鲐鱼,大火烧开。
10.这个时候加入料酒去腥提味。
11.加入泡椒味道更足,继续中火炖煮15分钟左右。
12.看见锅中汤汁,变得越来越粘稠时。
13.加入提前化开的淀粉勾芡。
14.大火烧开即可关火。
15.盘子底下铺上焯好的黄豆芽和小白菜。
16.上面把做好的鲐鱼放入,浇上汤汁,上面撒上小红椒碎即可享用了。
烹饪小贴士:
1. 焯煮黄豆芽,可以去除黄豆芽的腥味。黄豆芽焯水时一定要焯熟,吃没有熟透的黄豆芽,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还容易胃胀气。2. 新鲜的鱼表皮洁净,有光泽。如果表皮颜色发黄、尾部发青,说明鱼不新鲜,不宜购买。3. 新鲜鱼眼睛清澈透亮,饱满凸出。眼睛浑浊、发瘪或是有淤血的鱼,不宜购买。4. 新鲜鱼肉质有弹性,按一下能很快恢复。如果按过之后出现凹坑、不回弹,不宜购买。5. 新鲜的鱼闻起来有腥味,但没有腐臭的味道。
你有其他美味营养的鱼推荐吗?
吃这类鱼,小心组胺中毒!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秋刀鱼作为烧烤界的常客,食用不当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秋刀鱼是一种高组胺鱼类,它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本质上是组胺中毒。
高组胺鱼类是指鲭鱼、金枪鱼、沙丁鱼等青皮红肉海水鱼。吃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可能会引起组胺中毒。
中毒者10分钟至2小时内会出现面部、全身皮肤潮红和热感,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恶心,腹痛、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甚至引起心脏骤停。
专家提醒
高组胺鱼类必须全程在-18℃及以下冷冻条件下储藏和运输,防止组胺产生。在选购时,一定要购买新鲜的产品,避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食品。
烹饪前,应彻底刷洗鱼体,去除鱼头、内脏和血块,最后将鱼体切成两半,用冷水浸泡。烹饪时,加入少许食醋,可有效降低鱼体中组胺含量。有过敏性疾病的人,应谨慎食用高组胺鱼类。
五颜六色的鱼,难道是为了吸引天敌去吃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鱼,面对如此漂亮的鱼儿们,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鱼为什么会有如此花哨的颜色?为了求偶?为了警戒?总不会是为了吸引天敌去吃它吧?!
别着急,这篇文章将会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鱼界”现状:没件花衣裳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鱼类体表的色彩是动物世界中最丰富、最艳丽多彩,也是最迷人的,其色彩的种类远远超过昆虫和鸟类。当我们走进鱼类水族馆,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穿梭于珊瑚礁中的热带海洋鱼类,更使人目眩神迷,令人流连忘返。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说来也挺有趣,这年头,作为一条鱼,没件好看的衣裳是真不好意思出门呀!
鱼类体表的色彩与生活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多数鱼类具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者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或者迷惑敌人或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生活在海洋中上层的鱼类,如鲐鱼、马鲛鱼、金枪鱼等,它们的体背色深,多为蓝黑色、深蓝色或深青色,而腹部色淡,为银白色、白色或淡黄白色,这种颜色称为消灭色。如果从上往下看,由于鱼体背部在自然光下与海水的颜色相一致,所以即使距离很近,也不易辨别。从鱼体的下面向上看,鱼类的腹部和水面的颜色以及天空的颜色很相似,难以区分。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多数淡水鱼类,为了要把身体隐蔽起来而具有上面提到的简单颜色。有些种类具有较暗的花纹,如带、条、点和斑纹等,其作用也是为了隐蔽。一些凶猛性鱼类的体色,也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便于利用体色的隐蔽性而不易被猎物所发现。
栖息在海洋中层,水深在一百到五百米深处的鱼类,多数鱼类体色呈银色,也有的种类具有各种红色的花纹,这与水中的光波有关。而在深海下层,在五百到两千米深处,这里只有微弱光线,或几乎无光,虽然与上层鱼类一样背部色深面腹部色较淡,但这种“深”、“浅”的概念却不一样,鱼体一般都呈褐色、黑色或紫黑色,有时在鳞片上带有银色,但它们很少带有斑点、条纹和鲜艳的色彩,大多体色偏暗,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生活在沿岸、浅海底层的鱼类,差不多所有颜色的类型都能看到,从简单而朴素的灰色或褐色起,一直到最绚丽的颜色和斑纹为止。通常点、带和斑纹存在时,鱼的身体和水底、或岩石、或水草的颜色相似。栖息在花岗岩间的鱼类能显现各种花岗岩样的阴影;在熔岩间的鱼类多为黑色;生活在海藻间的鱼类多绿色;栖居于马尾藻间的鱼类体色呈橄榄绿;而生活在红珊瑚礁间的鱼类多为赤色;经常平卧海底,隐藏于泥沙中的鱼类,它们的背部多为黄褐色,与泥沙混为一色,很难分辨开来。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生活在热带海洋珊瑚礁丛中的鱼类最为绚丽多彩。珊瑚礁鱼类虽具有各式各样的浓色花纹,但这种花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模糊鱼体的轮廓,由此把身体的形状隐蔽起来。有些蝴蝶鱼的头上有黑带,带的边缘常呈白色或青色,身体的后面有一个类似于眼睛的大圆点,圆点有时镶以白色或黄色的边缘。这种鱼在行动时常以尾先动,向后缓慢地作短距离的游泳,当受惊时,则头先动,向相反的方向,用很高的速度向前游动。这种鱼的花纹,往往使潜在的敌人,把尾端误当成头,使蝴蝶鱼在遇到敌人时,能向敌人预料的相反方向前进,结果达到成功地逃避了袭击。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不仅如此,有些鱼类同种的不同个体间,也会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色彩。例如在英国河川中的海鳟鱼,它们的色彩和周围的环境有着极其明显的关系。生活于河川急流和高山小水体的鳟鱼,身体上有许多圆斑;而栖息于大湖中的个体就变为鲜艳的银白色,圆斑变为X型的黑斑;栖息于泥质眼底池塘中的鳟鱼,或生活于泥底的湖沼中个体,色较暗;但生活于洞穴和裂隙间的个体,差不多全身为黑色;而生活在石砾底湖泊中的个体,色彩美丽,形状比较好看且活泼。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结语:
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具有一定的颜色,有些色彩单一,有些则色彩丰富,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条纹和花斑。生物色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意义,普遍存在的有隐蔽色(保护色)、警戒色、眼斑、拟态、性别色等生物色现象,这些都是鱼类对环境长期适应的产物,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那美丽的“花衣裳”,可不是中看不中用哦!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生命脉动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选送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信息 *** 中心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只知鲅鱼水饺好吃,却不知道鲅鱼和鲐鱼有区别,吃错了身体会难受我们山东沿海的胶东地区人民,对吃鱼很有研究。但有2种鱼,却总能把海鲜老司机们迷惑住。这两种鱼分别是鲅鱼和鲐鱼,因为两种鱼在外观上长的非常像。但如果吃错了,可是会有中毒的风险。为了让大家了解清楚,我来给大家一次讲个明白。
鲅鱼又名马鲛鱼或者燕鲅。鱼体偏长,鱼身偏白甚至有点银亮。背部呈现的是暗色条纹或者黑蓝色的斑点。
鲐鱼也叫鲭鱼。鱼体相对较短,鱼身相对较鼓,而且白中发黄。背部呈现出青绿色,有明显的波纹状。
关于两种鱼的主要区别在以下几点:
从体型辨别:鲅鱼鱼体长于鲐鱼,但是鲐鱼鱼体高于鲅鱼。
从颜色辨别:鲅鱼鱼体银亮,背部黑蓝色,有一些黑色圆形斑点。鲐鱼鱼体白里透黄,背部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
从尾鳍辨别:鲅鱼尾鳍像燕尾,呈黑色。鲐鱼尾鳍呈淡黄色,而且先对较短。
从头部辨别:鲅鱼眼睛相对较小,腮部呈白色。鲐鱼眼睛较大,腮部呈黄色。
从价格辨别:鲅鱼一般一斤15元左右,鲐鱼一斤5元左右。(你要是拿着15左右的价格,买了价值5元左右的鲐鱼,那就有点太惨了)
在我们渤海湾地区,有一种鲐鱼头,鲅鱼尾的说法。但喜欢吃鲅鱼的多过鲐鱼,因为鲐鱼体内有毒。鲐鱼的鱼肉内有一种叫做组氨酸的物质,它很容易被分解成组胺。如果我们不小心吃了,就容易引发过敏。症状就是皮肤潮红、头晕、口干、心悸、四肢无力。
鲐鱼更多的还是被腌成罐头,家里炖鱼的话,还是更喜欢鲅鱼。清蒸鲅鱼、红烧鲅鱼、鱼锅片片等都是我们这边最喜欢的做法。当然,要说我自己最喜欢的话,那还是鲅鱼水饺。又鲜又营养,冬天吃着还热乎。吃剩的鲅鱼还可以腌成鲅鱼干,或者熏鲅鱼,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不知道看了今天的介绍,你能分清鲅鱼和鲐鱼了吗?吃过这两种鱼的朋友,觉得好吃吗?欢迎评论告诉我。
小心!这种高端食用鱼汞含量高,这几类人尤其不宜吃!银鳕鱼集肉质细腻、口感温驯等诸多优点于一身,近年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动辄百元一小片的售价,让它跻身高端鱼类之列。网上随手一搜“银鳕鱼”,就能跳出许多诸如“完美辅食”、“婴儿首选”、“妈妈至爱”等关键词,但银鳕鱼适合婴幼儿和孕妇食用吗?
01
“银鳕鱼”,究竟是什么鱼?
“银鳕鱼”其实并不属鳕形目,它和传统意义上的“鳕鱼”的关系也很远。虽然听上去高大上,但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玉树临风”。市面上以“银鳕鱼”为商品名的鱼类大致包括两种: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和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
裸盖鱼,英文名 Sablefish,商品名包括银鳕、黑鳕、蓝鳕等,属鲉形目裸盖鱼科。主要分布于北极周边的白令、阿拉斯加等海域,栖息深度可至 2000 多米,是一种冷水底栖鱼类,捕食甲壳类和小型鱼类,寿命接近百年。裸盖鱼体长可达 120 厘米,体表呈蓝灰或黑色,这也是它被俗称为“黑鳕”(black cod)和“蓝鳕”(blue cod)的原因。裸盖鱼的主要市场在欧美,是北美商捕价值更高的鱼类之一,国内售价约 300 元/千克。小鳞犬牙南极鱼,也俗称巴塔哥尼亚齿鱼,英文名 Patagonian toothfish,商品名包括银鳕、南极鳕、犬牙鱼、美露鳕、智利海鲈、法国银鳕等,属鲈形目南极鱼科。主要分布于南极海域,栖息深度可至 3000 多米,也是冷水底栖鱼类,捕食甲壳类、头足类和小型鱼类,寿命约五十年。小鳞犬牙南极鱼可以长到 2.3 米,超过 100 千克重。它的近似种南极犬牙鱼 D. mawsoni 也会被当作银鳕鱼销售。“犬牙鱼”在国内市场上比裸盖鱼更常见,由于其资源有限,价格会比裸盖鱼高,国内售价约 400~500/千克。
小知识:小鳞犬牙南极鱼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经历过度捕捞,如今只少数国家和地区可以有限捕捞。包括南印度洋的克尔格伦群岛和克罗泽群岛,它们是法国南方领土,这也是它在国内常被称为“法国银鳕鱼”的原因。
02
“银鳕鱼”为什么不适合
婴幼儿和孕妇?
银鳕鱼除了一根脊骨,几乎没有细刺,鱼肉烹熟呈“蒜瓣”状,肉质嫩滑白皙,口感细腻温驯,甚至有股淡淡的奶香。银鳕鱼作为大型深海鱼,富含 DHA 和 EPA 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是,它不适合婴幼儿和孕妇!美国食药监局(FDA)和美国环保署(EPA)共同颁发的草案中建议:因为鱼类含有的 ω-3 脂肪酸对胎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应适当多吃 DHA 和 EPA 含量相对高的鱼类(建议不少于 340 克每周)。同时也强调,应谨慎选择食用甲基汞含量相对高的鱼类。
甲基汞是无机汞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广泛的存在于江河湖海中,被食物链底端鱼虾摄取后,会通过食物链作用逐渐在大型鱼体内富集,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世卫组织给出的人体对甲基汞每周可耐受更高摄入量为1.6微克 / 千克体重。那么,银鳕鱼的甲基汞含量是怎样的呢?美食药监局FDA“商业鱼类和贝类甲基汞含量数据”(2012)给出了两种银鳕鱼的甲基汞含量情况为:裸盖鱼(Sablefish)甲基汞含量的平均值为0.36ppm、中值为0.26ppm;小鳞犬牙南极鱼(Patagonian toothfish)甲基汞含量的平均值为0.35ppm、中值为0.30ppm。(另:ppm=mg/kg)
银鳕鱼的甲基汞含量在食用鱼中属中上水平,这是由它所处的食物链位置决定的(生长周期长+食物链顶端)。均值甚至在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罐头原料)之上,尽管它生活在相对纯净的海域。对比一下,海虾的甲基汞含量均值为 0.001ppm;三文鱼 0.02ppm;鲱鱼 0.08ppm,它们和银鳕鱼不在一个数量级。假设体重60千克的正常人,简单计算得到每周摄入甲基汞不应超过96微克,如果银鳕鱼甲基汞含量按 0.30ppm 计算,每周银鳕鱼的摄取量不应超过 300 克,孕妇和体重较低的儿童还要更少,并且,这还没有考虑其它食物中甲基汞的含量。银鳕鱼虽然优点很多,但作为婴幼儿和孕妇的食物,尤其是做成辅食,并不推荐。日常食用的水产中,相对安全的通常为食物链底端的物种和大洋性速生鱼类,譬如海虾、牡蛎、扇贝、沙丁、鲱鱼、鱿鱼、海蟹、三文鱼、真鳕、鲳鱼等。需要控制摄入量的包括螯虾、鮟鱇、大比目鱼、鲷鱼、石首鱼(黄鱼类)、鲭鱼、马鲛、石斑鱼、银鳕鱼等,偶尔能过嘴瘾的包括鲨鱼(涉保除外)、旗鱼、大型石斑、大型金枪鱼等。因此,银鳕鱼汞含量较高,不适合频繁食用,对于孕妇和幼儿等特殊人群应当谨慎选择。食物链底端的小型鱼、贝类、海虾比较安全,食物链顶端的大型肉食性鱼类风险较高。综合考量(排除致敏因素),对孕妇和幼儿,海虾和三文鱼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选择多种低汞鱼类交替食用,进一步降低风险。
出品|科普中国作者|萨尔茨堡的鱼 科普作者审核|吴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临床营养科主任
(科普中国)
这种海鲜,禁售!违者更高罚款5万元来源:FM93交通之声
注意!注意!
4月1日中午12点起
东海抱卵梭子蟹和幼蟹进入
禁捕禁售期!
以抱卵梭子蟹或幼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作业渔船生产将禁止,一直持续至9月16日12时。
4月1日起,禁售禁捕
持续近半年
每年4月中旬天气转暖时,是抱卵梭子蟹生籽、幼蟹成长期。
“我市渔政部门近期加强海上执法检查,针对码头、市场等做好源头管理,打击非法捕捞抱卵梭子蟹和幼蟹行为。”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林建国介绍说。
渔业执法人员近期走进宁波市各大码头、菜市场,在出入口的醒目处张贴宣传海报,并向水产经营业主发放“保护幼鱼振兴东海”倡议书,讲解渔业资源保护政策。
执法部门将不定期地检查捕捞船、渔运船、码头、市场等。“禁捕禁售期间,若有渔船误捕抱卵梭子蟹,请予以放生,违规捕捞、销售者,将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从重处罚,更高罚款5万元。”林建国表示。
在江北路林的宁波水产批发市场,近几天来买蟹的人,跟往常相比冷清了不少。据宁波水产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刘琦介绍,4月1日起,禁捕的是抱卵梭子蟹和幼蟹,大的梭子蟹还是可以继续捕捞、交易的。
“因为目前梭子蟹本来品质就不是太好,卖的也不多。我们市场和主要经营户签订了责任书,严禁销售抱卵梭子蟹和幼蟹,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刘琦说。
春节前后,梭子蟹的产量宛如分水岭。市场一位梭子蟹经营户说,这几天收购来的梭子蟹量少,个头也不大,价格虽然比年前要便宜一些,但购买的人比较少。“4月份,野生蟹也差不多下市了。”蟹商表示。
5月1日起,
浙江将全面进入休渔禁渔期
据了解,每年,
抱卵梭子蟹是最早被“禁渔”的,
而且时间也是最长的。
浙江沿海的梭子蟹产卵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到7月份。春季孵化的幼蟹生长较快,一般当年蜕壳约8至10次,体重达到3两左右,性成熟后即“成年”,但也只能算是初长成的“青年蟹”,这个时间,至少需要5个月。这也正是抱卵梭子蟹及幼蟹的禁渔期长达5个半月的主要原因。
除了抱卵梭子蟹,
接下来其他鲜活的海鲜
也会慢慢“游离”餐桌。
↓
从4月16日12时-7月1日12时,
带鱼禁捕。
接下来,5月1日开始,
浙江将全面进入休渔禁渔期。
直到9月,也就是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吃不到新鲜的野生海捕鱼虾。在伏季休渔一周后,禁止销售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鲐鱼、三疣梭子蟹、龙头鱼、虾蛄等8种海洋捕捞冰鲜或活体水产品。
为了东海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请各位渔民自觉遵守伏季休渔的要求,
也请各位市民不要购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