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促进心血管健康、改善神经细胞生长发育、调节记忆功能等功效,目前已成为人们经常选购的保健食品之一。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合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和食用鱼油软胶囊等鱼油类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六点:
一要牢记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鱼油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或调节免疫力的辅助保健功能,属于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患有相关疾病的消费者在食用鱼油的同时,也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二要注意查看标志。消费者在购买鱼油软胶囊时要认清、认准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产品的注册基本信息。
三要仔细阅读标识说明书。提醒消费者结合自身实际,仔细阅读所购买产品的标识或说明书中标注的保健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尤其是少年儿童、孕妇、海产品过敏者等特定人群,在选择鱼油软胶囊类保健食品时更应谨慎。
四要按照产品适用要求食用。鱼油软胶囊类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建议消费者注意保持营养均衡的日常合理饮食,不要长期过量服用或食用超过标示有效期和变质的鱼油软胶囊。
五要正确存放。建议消费者开启鱼油软胶囊外包装后,按照使用说明,在避光阴凉干燥处存放,避免囊壳发生粘连或内容物发生氧化,影响食用效果。
六要妥善保存交易凭证。建议消费者到正规的商场、超市及药店等经营场所购买鱼油类产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当发现所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要与商家积极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拨打投诉举报 *** 或向当地消协组织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尹训银)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深海鱼油,没必要吃作者:江莹
指导专家:张海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最近几年,鱼油胶囊卖得特别红火。
很多人准备买来送给父母亲友,既体面,又能送到长辈们的心坎上——据说能降血脂、软化血管、防心脏病,最适合中老年人。真有那么好吗?
调血脂、防心脏病,光靠鱼油做不到
鱼油,其实就是从鱼身上提炼出来的油脂。它主要含两种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即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虽然以往有很多动物学研究,整体结论表明,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高血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人体上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却一直不明显。
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是,鱼油没有明确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风险的作用。只有一两项研究证明服用鱼油,对有心梗病史的冠心病患者可能获益。但一些科学家对这些研究的设计和实施也提出了疑问。
就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鱼油可能在辅助调血脂方面有效。但鱼油只对降低甘油三酯有轻微作用,对胆固醇的作用则非常有限。
至于宣称鱼油能预防老年痴呆、风湿、关节炎等,仍然证据不足,没必要为了这些去吃。
鱼油吃不吃,看这份指南
如果实在拿不准要不要吃,建议参考美国心脏协会2017年发布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补充剂与临床心血管病的预防》的声明,其中对服用鱼油给出了建议:
1.冠心病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若合并高脂血症,补充鱼油可以降低因冠心病而导致的死亡率约10%,推荐。
2.心力衰竭患者:若合并高脂血症,补充鱼油可以降低死亡率和相关的住院率约9%,推荐。
3.普通人群:目前证据不足以证实补充鱼油有预防效益,不推荐。
4.心脏病和中风的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早发心脏病的家族史等):目前证据不足以证实补充鱼油有预防效益,大多数专家不推荐。
简而言之,一般人群没必要吃;儿童、青少年、孕妇,更好别吃;有高血压等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大多数专家也不建议吃,吃鱼油还不如改善生活方式的获益好。
而如果已经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同时合并高脂血症,又没有经济压力,可以考虑选择服用优质鱼油。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鱼油不是药,即便符合推荐的条件,也应该谨慎。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即使要吃鱼油,也只是在阿司匹林、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作为额外补充,切忌用它代替常规治疗。(编辑:袁敏)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杂志
涨知识│鱼油胶囊能消融脂肪,还能溶解塑料?专家:不要神化鱼油功效目前已有6000000+人关注我们成为反邪战士
你也快来加入吧!
正文共:1884字 /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近日,有不少微信公众号宣扬鱼油胶囊的神奇功效。相关文章称,国人饮食不均衡,最需要补充鱼油,特别是中老年人就应该常备。文章还用实验加以佐证,实验人员找了块肥肉,滴上某品牌的鱼油,用手揉搓一会儿以后,肥肉的体积就变小了;如果将鱼油滴到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也被溶解。实验人员煞有介事地得出结论,服用该品牌的鱼油能预防及治疗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
网传文章插图
鱼油真的这么神奇?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求证结果显示,鱼油胶囊仅是一类保健品,确有一定功效,但不要神化鱼油的作用,更不能替代药物,部分特殊人群并不适合服用鱼油。
“鱼油实验”的真相
“鱼油实验”中,肥肉和塑料泡沫被溶解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化学中有一个“相似相溶”的规律,即物质在跟它结构相似的溶剂里容易溶解,例如香蕉水可以擦掉油漆。在“鱼油实验”中,我们可以把鱼油看作是一种有机溶剂,它溶解了结构相似的肥肉脂肪。因此,肥肉遇到鱼油而变小不是神奇的事情。同样,“鱼油溶解塑料泡沫板”,也是这个原理。
如果单凭鱼油可以溶解肥肉和泡沫塑料的实验,就可以得出鱼油能治疗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结论,那么,是否意味着喝香蕉水也能起到预防及治疗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呢?所以,且不论鱼油是否具有保健效果,商家用所谓的“鱼油实验”来宣扬鱼油胶囊的降脂功效,显然是非常可笑的。
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雪婷也认为,“鱼油实验”和鱼油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不可混为一谈。鱼油吃进肚子,不可能直接溶解脂肪并将之带出体外。事实上,鱼油进入体内,要经过吸收、代谢、利用,甚至变成另一种物质,留存或排出体外。
吃鱼油=吃鱼?
那么,鱼油是否具有降脂的功效呢?
王雪婷告诉记者,鱼油主要从脂肪含量较高的海鱼中提取,主要功能成分是欧米伽3系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3有两个重要成员——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俗称脑黄金,能促进婴幼儿智力及视力发育,对成年人也有重要保健作用。而EPA又称血管清道夫,对于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有一定作用,但其功能不能被神化。
上海市同仁医院营养师刘璟建议,鱼油都是从深海鱼类加工提取的,有需求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日常饮食中不妨多食用一些深海鱼类,效果也不逊于吃鱼油胶囊。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有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鲭鱼、鳕鱼、秋刀鱼、带鱼、小黄鱼等。
你适合吃鱼油吗?
王雪婷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鱼油胶囊主要分甘油三酯型和乙酯型。甘油三酯型鱼油中DHA/EPA的存在形式最接近天然,但其含量较低,约在5%-14%;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工艺,可以将DHA/EPA从甘油三酯型转化为乙酯型,鱼油中的DHA/EPA含量会增加到50%-60%。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浓缩。但是,人体只吸收甘油三酯型鱼油,乙酯型鱼油需在胰腺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的DHA/EPA和乙醇,游离的DHA/EPA在肠上皮细胞组合成甘油三酯型DHA/EPA,才能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会消耗甘油单酯,过量服用容易引起人体内甘油缺失和不足,造成糖代谢的不平衡。
另外,乙酯型鱼油在水解时生成乙醇。虽然含量很低,但对于酒精过敏或酒精耐受差的人群,可能引起如过敏等不良反应,尤其不适宜儿童。
所以,明确鱼油的适应人群很重要。一般建议,没有特殊情况,普通人可以选择天然甘油三酯型鱼油,但效果和吃鱼差不多。
王雪婷建议,可以结合个人的情况判断,选择鱼还是鱼油。像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体内甘油三酯蓄积,适合服用乙酯型鱼油,但仍应该就医用药,毕竟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明确的疾病,且存在诱发胰腺炎等各种风险,不能仅仅依靠保健品。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要注意,EPA会降低婴幼儿对花生四烯酸的吸收,与DHA之间还存在代谢竞争,可能会阻碍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利于儿童成长。所以,EPA含量高的鱼油不可以作为婴幼儿的营养添加剂。
另外,乙酯型鱼油对消化酶的抗性是甘油三酯型的10—50倍,不建议消化系统紊乱的人服用。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有出血倾向的人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也要谨慎服用含有EPA的产品。
往期精选
转载自『上海 *** 辟谣』
2020年《消费者报道》较真测评内容总结「食品篇」过去的2020年,消道长仔细盘点,总共完成了38个测评专题。
在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对比测试上,我们有了新发现。
方便食品
海霸王、广州酒家、湾仔码头馅料“较少”
2020年3月,消道长送检了14款速冻饺子,对它们的馅含量进行了实测。按照国标要求,速冻饺子馅含量的必须≥35g/100g。换个角度理解,更低标准下,饺子皮可以重于饺子馅。
测试结果显示,14款速冻饺子的馅含量在48至63g/100g,全部达标。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消费者熟知度高的品牌,比如海霸王甲天下黑珍猪白菜猪肉水饺、广州酒家利口福玉米猪肉水饺、湾仔码头大白菜猪肉水饺等5款的馅含量都接近1:1。
回复关键词【速冻饺子】到“消费者报道”微信公众号后台即可查看图文版测评报告~
一颗青团的糖含量至少相当于3.5块方糖
2020年4月,消道长送检了14款预包装豆沙馅青团,考虑到豆沙馅青团里,白砂糖、麦芽糖浆、糯米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都提供了非常可观的“糖”。我们对总糖进行了测试,并根据糖含量换算成了对应的方糖块数。
结果发现,单个五芳斋豆沙青团、阿婆家的豆沙青团和稻香村青团(豆沙味)相当于6块方糖左右。如果消费者吃一个,一次性摄取的糖分就已经超出WHO的建议(推荐每日糖摄入量低于25g)。
值得关注的是,在14款青团中,只有广州酒家、盒马工坊宣称添加了“脱氢乙酸”,因此理论上其他12款青团均不得检出该成分。但实测发现,3款青团检出了没有在配料表中标称的“脱氢乙酸”。它们分别是杏花楼豆沙青团、真真老老青团(豆沙馅)和三珍斋豆沙青团。
回复关键词【青团】到“消费者报道”微信公众号后台即可查看图文版测评报告~
吃一包螺蛳粉,当天钠摄入量就超标
测试完了“糖”,我们又安排上了“钠”。
2020年8月,消道长送检了14款螺蛳粉,出于食用健康考虑,对最基本的营养参考指标钠含量进行了测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的钠摄入量为2000mg,相当于每日5g盐。
本次钠检测是模拟消费者平时食用预包装螺蛳粉的习惯,将所有配料包溶解到建议加水量,去测试钠浓度A和钠含量B。
结果发现,11款螺蛳粉的钠NRV都超过了100%。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吃一包螺蛳粉,然后还把剩下的汤都喝了,妥妥的一天的钠摄入量就超标了。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食用螺蛳粉的时候还是尽量少喝点汤。
回复关键词【螺蛳粉】到“消费者报道”微信公众号后台即可查看图文版测评报告~
保健食品
液体钙并不会更好吸收?
此前一直有传言,液体钙更好吸收。
为此,2020年2月,消道长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模拟人体胃酸消化),通过对比5款液体钙和5款普通钙的溶解度去评价两者在人体中的吸收情况。
结果显示,5款普通钙的溶解度整体优于5款液体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液体钙并不一定比普通钙更好吸收。
其中,溶解度更高和更低的分别是Swisse钙维生素D片和修正钙D软胶囊,分别为1050 mg/100g和48.2 mg/100g,相差近22倍。
实际上,部分液体钙和普通钙在化学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以本次测试产品的成分表为例,钙尔奇、禾博士、红桃K百合康牌、康恩贝、修正5款液体钙(钙软胶囊)均是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而5款普通钙(固体钙)中,除了Swisse(原料为柠檬酸钙)外,其余都是以碳酸钙作为主要原料。
回复关键词【液体钙】到“消费者报道”微信公众号后台即可查看图文版测评报告~
康恩贝、康富来、修正、中粮可益康等4款鱼油涉嫌虚假宣称
EPA和DHA作为鱼油的功效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鱼油的效果。
但目前,鱼油类产品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所以2020年4月,消道长参考水产行业推荐标准SC/T 3503-2000(多烯鱼油制品),送检了11款热销品牌的鱼油。
检测结果显示,康恩贝、康富来、修正、中粮可益康等4款鱼油EPA、DHA的实测含量远低于宣称值,涉嫌虚假宣称。
更深入的是,消道长在测试中发现,健安喜深海鱼油软胶囊的酸价达到1.7mg/g,高于《SC/T 3503-2000(多烯鱼油制品)》限定值(≤1.0 mg/g),说明鱼油或者已经酸败变质。长期食用酸价超标的油脂可能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回复关键词【鱼油】到“消费者报道”微信公众号后台即可查看图文版测评报告~
还有什么测评想要看的,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
未来一年里,消道长会推出更多优质测评内容!大家一定要锁定我们哦!
鱼油能预防心血管事件?有哪些不良反应和禁忌?医生终于说出真相鱼油作为一种保健品已经扎根于很多人的认知中,降胆固醇、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甚至抗癌等经典的保健品功效宣传套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鱼油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万能补品。
市场上作为膳食补充剂的非处方鱼油胶囊中 DHA 含量为 0.05-0.22mg/g,EPA 含量为 0.08-0.45mg/g,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未通过严格的临床实验证实,未被批准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前段时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的一份科学咨询报告中指出,大多数甘油三酯(TG)水平偏高的患者服用处方 omega-3 药物后,甘油三酯水平可降低 20%-30%,并且可以与他汀类药物一起服用来降低胆固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处方鱼油」。
什么是鱼油
鱼油的有效成分为 DHA 和 EPA,属于 Ω3 类多不饱和脂肪酸。除了极少量可以由母体 α-亚麻酸转化而来,剩下的只能从膳食中摄入,而深海鱼,如鲑鱼、金枪鱼、鲭鱼、鳟鱼、鳕鱼等是其主要来源。
在频繁大量食用鱼类难以实现(每周至少 500g),且汞等海洋污染物存在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浓缩提纯后的鱼油制剂便有了用武之地。
鱼油的功效
EPA 和 DHA 的主要作用为降低 TG(甘油三酯),其通过抑制脂肪合成酶的活性和促进脂肪酶的氧化分解作用,从而减少用于合成 TG 的脂肪酸供应,同时抑制肝细胞内参与 TG 合成的甘油二酯转酰基酶的活性。
但是,要想达到临床调脂效果,要求剂量 2-4g/d 才可以,制剂纯度至少要达到 85% 以上。如上文那种 1000mg /粒中只含有 180mg EPA 和 120mg DHA ,纯度只有 30% 的鱼油保健品,要达到 2-4g 每日的剂量,至少需要摄入 8-12 粒。
鱼油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远小于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且通常需要比降低甘油三酯更高的剂量。同时,与贝特类药物类似,DHA 在甘油三酯基线水平极高的情况下可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早期有临床研究显示高纯度鱼油制剂可降低心血管事件,但未被随后的临床试验证实。
处方鱼油的适应症
处方鱼油有严格的适应症:
1、对于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为了防控 ASCVD 危险,虽然以降低 LDL-C 水平为主要目标,但同时应强调非 HDL-C 需达到基本目标值。
经他汀治疗后,如非 HDL-C 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高纯度鱼油制剂,进一步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
2、对于严重高 TG 血症患者,即空腹 TG ≥ 5.7 mmol/L(500 mg/dl),可以考虑鱼油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择之一用于降低 TG 和 VLDL-C。
目前,美国处方鱼油制剂都以这个适应症获批。
美国处方鱼油种类
其 Ω-3 纯度基本都可达到 85% 以上,但所有鱼油制剂对胰腺炎和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影响都未确定。
1、乙酯型
天然鱼类中的 Ω-3 脂肪酸都是甘油三酯型,在体内以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自肠道吸收。
随着浓缩型鱼油的出现,通过加工将乙醇分子连接到游离脂肪酸,成为乙酯型鱼油制剂,浓度高,但吸收不如甘油三酯型制剂,需强调随餐服用,而甘油三酯型鱼油则不强调用餐时间。
1)含有 DHA 和 EPA 的制剂:lovaz*(药品名,为避免药品宣传,特做此模糊处理,下同),1000mg 胶囊,含有 465mg EPA 以及 375mg DHA,另包含少量其他种类 Ω-3 脂肪酸,共不少于 900mg,即纯度 90%,一次四粒/d 或两次两粒/d 随餐服用。
2)只含有 EPA 的制剂:Vascep*,1g 胶囊中含有不低于 96% 的 EPA,另有 0.5g 胶囊制剂。1g 胶囊每次两粒,每日两次。0.5g 胶囊每次四粒,每日两次,随餐服用。
2、游离脂肪酸型
Epanov*,游离脂肪酸形式更利于吸收,无需考虑用餐时间。一粒 1000mg 胶囊至少含有 850mg Ω-3 多不饱和游离脂肪酸,每日一次,可服用两粒或四粒。
综上可见,美国处方鱼油制剂普遍纯度较高,处方剂量也可以达到 4g/d 的有效剂量。
国产处方鱼油
以多烯酸乙酯为常见(有的临床医生容易将其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混淆),为乙酯型 DHA 和 EPA 复方制剂。
国内要求两者含量不得少于 80%,但 EPA 和 DHA 含量比值为 0.4-1.0,可见 EPA 含量较少。
规格为 0.25g (以 EPA 和 DHA 计),一次 1-2 粒,一日 3 次。
从纯度、组成和处方剂量上来说,目前无法达到美国制剂的效果,临床上亦使用较少。
鱼油制剂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1、过敏当然是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另外胃肠道不适包括嗳气和味觉异常等亦常见。
2、由于 EPA 代谢产生的 TXA3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远低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 TXA2 (Ω-6 和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协同作用此处不引申)。
所以服用大剂量鱼油制剂可能延长出血时间,正在进行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有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3、极少患者有可能出现与肝损害无关的 ALT 和 AST 以及肌酶的轻度升高,背痛以及短暂低血压,密切观察即可。
4、有部分证据显示鱼油制剂可能与房颤的发生有所关联,但未被证实。存在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在服用鱼油制剂时应注意发作频率增加的可能。
5、鱼油制剂不适用于 1 型高脂蛋白血症,严重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由于增加能量摄入也不推荐长期大量应用鱼油制剂。
另外,国外有很多鱼油制剂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和透析患者中应用的研究,但目前我国尚无相关推荐。
2月22日盘后,大众证券报发布信息称,诚意药业0.5g和1.0g两种规格的超高纯度EPA鱼油软胶囊试产成功,公司上报国家药监局“两种规格验证批”的准备工作已完成,具备投产条件。早在2021年11月,公司就已提出“两强一大”战略,其中“一强”即为诚意药业的超级鱼油产业,并与子公司福建华康药业共同拓展甲壳素与鱼油全产业链,相应的食品级产品有望较快步入市场,而药品级产品需要经过药监局等监管机构的审核与批准才能面向广大消费者群体。
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超高纯度鱼油应用广泛
鱼油是养殖鱼类饲料中营养最丰富、最易消化的成分,并且世界上的渔业产出有很大一部分被加工为鱼油。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鱼油中含有长链EPA(学名二十碳五烯酸),EPA是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相比世界掀起的ω-3研发热潮,我国民众对ω-3的认识尚在盲区,尽管ω-3脂肪酸是人类必需的营养,但人的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因此,生活中可以服用的鱼油具有“液体黄金”的美称。
除EPA外,鱼油还具备其他营养物质。目前,市场上的降血脂药物类型主要分为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鱼油类几种,其中鱼油类药物起到调节甘油三酯的作用。神经酸是鱼油所具备的另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人体的神经组织及鱼油中,作用于大脑发育的各个方面。
不仅在口服类产品中发挥作用,鱼油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元素,是抗疲劳滴眼液中的关键成分。且诚意药业试产的鱼油纯度较高,能够避免在鱼油纯度不高时所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问题。诚意药业在鱼油相关的药品应用则需自身不断拓展,才能满足各细分化药物市场的需求。
大规模鱼油本土产量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翘首以盼
媒体发现到,2021年12月31日仍有人向我国海关总署询问,鱼油是否可以作为普通食品一般贸易进口,我国海关总署对此的回答是,“鱼油作为水产品一般贸易进口的情况下,应是来自于准入国家、注册生产企业的准入品种,并提供官方检验疫证明,若为日本生产,还需提供原产地证明、辐射检测报告。”由此可看出,目前鱼油仍以进口为主,且当前国家对进口食用产品的安全性尤为看重,而诚意药业在鱼油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将为我国鱼油产业发展及类似食用产品产业做出示范效应,并打消对服用海外食用产品安全隐患的顾虑。
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2007至2016年,全球鱼油年均产量为99.8万吨,且近几年由于全世界资源管理措施有所改变,年生产量呈较为平缓的下坡走势。与之相反的则是伴随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促使我国国民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进行健康管理,对鱼油软胶囊等保健品的需求亦随之提升。诚意药业依托已有的甲壳素产业,通过更为精细化的制药加工与产业链拓展,帮助我国国民在鱼油上的需求摆脱海外供给量波动的困扰,从而高效打开国内市场。
诚意药业在研发与产业链拓展方面持续聚焦于新产品海洋药物、老年用药、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等领域,公司于2018年10月收购了福建华康,主打产品为盐酸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甲壳素,进一步帮助诚意药业主要产品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在鱼油等领域的研发实力,并降低公司生产全周期所产生的成本,从而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本文源自挖贝网
?新品|一款适口性爆好的秘鲁鱼油胶囊【写在前面】
市面上出现了有意思的宠物新品,总是比别人晚知道?现在,宠业家推出了新品栏目,不定期更新中国宠物市场的新品情报,足不出户,比别人更早一步洞悉商机。这是我们新品的第386期,欢迎各位看官多提意见,帮我们做得更好。
【新品简介】
陪不累rTG冷萃鱼油胶囊
做一款让毛孩子主动吃的鱼油是怎样的体验?
为打磨适口性,剔除猫咪不爱的腥味,陪不累团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供应链。浓缩总结为三步:
一、从秘鲁选择一款食物链底端的小型鱼种(重金属含量极低)
二、要求鱼油纯度提升到99.5%,核心Ω3含量96%
三、将鱼油的EE形态极大化转为rTG形态,腥味降到更低。
对工艺技术和原料要求到了极致。
部分已购的客户真实反馈
【产品定位】
“好吃!有效!不贵!”
综合考量5大因素:适口性、纯度、工艺、原料、性价比
做到完美不可能,但目前来说是 *** 供应链上下游,打造出来接近完美的鱼油胶囊。
【特色卖点】
适口性佳:
经过工艺的不断升级和调整,适口性(特别是猫)调整到满足大多数宠物的口味。
工艺卓越:
高级的rTG提纯工艺。胶囊包装不易被氧化。
质检优秀:
95%的Ω3含量,双A合计≥88%,99.5%鱼油纯度,超一线品质(含人用),人宠同食。
原料优势:
1、秘鲁进口凤尾鱼油,小型鱼种,食物链底端,重金属残留极低(对比三文鱼,吞拿鱼等大型深海鱼有绝对优势)
2、IFOS原料商认证(国际鱼油权威机构)
细节包装:
1、30粒/100粒装两个规格,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2、100粒每盒配有一把鱼油剪刀,不易弄脏手。
深海鱼油,大家都听说过吧!各大平台都有销售,今天本着不黑不吹的原则,和您聊聊深海鱼油。
Omega-3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其之一个双键位于甲基末端的第3 个碳原子上而得名。Omega-3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Omega-3无法在人体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在食物中又以海洋生物中含量最多。ALA来源于植物,EPA和DHA主要来源于海洋中的鱼类、磷虾和鱿鱼等。按其成分、纯度与剂量差异,目前将 Omega-3 脂肪酸制剂分为非处方鱼油产品和处方 Omega-3 脂肪酸产品。非处方鱼油产品被归类为膳食补充剂。目前市面上有三种处方 Omega-3 脂肪酸产品:(1)Omega-3脂肪酸乙酯,主要成分为EPA 和DHA;(2)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主要成分为EPA 的乙酯;(3)Omega-3 羧酸,一种游离脂肪酸形式长链 Omega-3 脂肪酸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EPA、DHA 和二十二碳五烯酸。
2021年关于TRL-C的EAS共识声明强调,大量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证据表明,TG及TRL-C 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存在因果关联, TG升高是ASCVD剩余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前期的大量研究也已证实,Omega-3脂肪酸可显著降低TG水平。基于此作用作为卖点,就号称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这样的宣传是不负责任的。Omega-3 脂肪酸虽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TG),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其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获益结果不一,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结果,亦有令人失望的结果。
Omega-3脂肪酸在 CVD 防治中的证据中表现出阴性结果的有一下几个研究:
2018年发表的ASCEND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英国 15 480 例年龄≥ 40 岁且无CVD的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 7.4 年,结果显示 Omega-3脂肪酸(460 mg EPA+ 380 mg DHA)未显著降低严重血管事件 <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血管死亡 > 风险。
2019年发表的VITAL 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2×2析因设计试验,结果显示,Omega-3脂肪酸(460mg EPA+380mg DHA)未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死亡)风险。
最近发布的 VITAL Rhythm 研究显示,对于既往无CVD、癌症或房颤人群,给予 Omega-3 脂肪酸治疗的房颤发生率与安慰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mega-3 脂肪酸不仅未能降低房颤风险,甚至可能具有增加房颤风险的作用。最新荟萃分析显示,在评估心血管结局的随机对照研究中,Omega-3 脂肪酸使房颤相对风险增加 25%。
在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020)虚拟会议上公布了两项鱼油(Omega-3)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或预防的研究结果。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OMEMI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并不能减少近期老年急性梗死幸存者的心脏事件。 STRENGTH研究显示,在高心血管风险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以鱼油为基础的药物Omega-3羧酸或Omega-3脂肪酸钙并没有降低心脏事件的风险。
Omega-3脂肪酸在 CVD 防治中的证据中表现出阳性结果的有一下几个研究:
30多年前,DART研究发现,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规律摄入深海多脂鱼或鱼油胶囊可降低全因死亡率29%。
Omega-3 脂肪酸首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GISSI-P研究显示,Omega-3 脂肪酸(EPA/DHA=1 : 2)可显著降低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风险15%。
2007年JELIS研究纳入日本18645例年龄为40~75 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且总胆固醇≥ 6.5mmol/L(251mg/dl)的患者,随机给予1.8g/d的EPA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或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平均随访4.6年。结果显示EPA治疗组的主要冠脉事件 < 心脏性猝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UA)、冠脉血运重建>风险显著降低19%。
2019年,REDUCE-IT试验结果显示,在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之上,IPE显著降低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冠脉血运重建或 UA 的复合事件)风险 25%,同时还分别降低了心血管死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而未见全因死亡风险下降。【高纯度鱼油制剂(IPE)胶囊由乙酯形式的一种ω-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组成,是一种从鱼类中提纯的单分子处方药。】
最新发表的VITAL研究事后分析VITAL-HF研究结果显示,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Omega-3 脂肪酸使首次和再次心衰住院风险分别显著降低 31% 和 47%。最近一项纳入 12 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 81 364 例研究对象的荟萃分析显示,Omega-3 脂肪酸未显著降低首次心衰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但心衰住院风险降低 9%。2022 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衰学会(HFSA)心衰指南推荐 Omega-3 脂肪酸用于 NYHA 心功能Ⅱ~Ⅳ级的心衰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住院和死亡风险(Ⅱ b,B),这是Omega-3脂肪酸首次从心衰治疗角度获得指南推荐。
以上临床试验使用的为处方的Omega-3脂肪酸产品,并非是非处方鱼油产品,其与处方Omega-3脂肪酸产品在监管、评估、成分和纯度、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不能替代处方Omega-3 脂肪酸产品。
基于REDUCE-IT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高纯度鱼油制剂Vascepa(IPE)用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且伴有至少2种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注意的是:IPE新适应证仅限于用于伴有两种以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用鱼油。并且该试验在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之上使用的IPE(即更大耐受量他汀充分治疗后方可考虑应用该药),因此不要认为吃的鱼油就可以不再服用他汀了,IPE不能替代他汀。
《Omega-3 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ASCVD高危/极高危患者,在接受严格生活方式干预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如TG仍大于1.5mmol/L(135mg/dl),建议使用大剂量IPE(4g/d)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
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EPA和(或)DHA制剂均具有肯定的降低TG及TRL-C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如果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超过5.6 mmol/L),可以首选贝特类药物,次选高纯度鱼油制剂。
Omega-3脂肪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消化道不良反应(鱼腥味、嗳气、腹泻和恶心 ),但如随餐服用可减少,并可改善 Omega-3 脂肪酸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Omega-3 脂肪酸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有房颤或房扑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且Omega-3 脂肪酸还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会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因此,Omega-3 脂肪酸与抗凝剂(华法林等)或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同时使用时需定期监测出血风险。此外,对鱼类或贝类过敏的患者人群,服用时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慎用!
不同鱼类的ω-3脂肪酸含量不同,冷水脂肪鱼(如鲑鱼、鲭鱼、金枪鱼、鲱鱼、沙丁鱼)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高;脂肪较少的海鲜(如鲈鱼、虾、牡蛎)DHA和EPA的含量较低。有几种植物(如奇亚籽、亚麻籽、核桃)α-亚麻酸(ALA)含量很高,ALA可转化为EPA和DHA,但是,只有部分ALA可以转化。多吃鱼,每周至少吃1~2次鱼。如果需要服用鱼油,建议选用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尽可能选用高纯度的鱼油产品。
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一起通过健康的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积极阳光的心态)来预防疾病。#如何做健康老年人#?#头条创作挑战赛#?#优质内容我来评#?
辟谣:吃深海鱼油能降血脂?医生:认清病再决定吃不吃鱼油!门诊来了一位患者,高血脂、冠心病,最近一直吃着他汀类降脂药,但肝功能有点异常,转氨酶高出正常值将近4倍;今天看病的目的是能不能停掉降脂药,听人说吃鱼油可以降血脂,问王医生能不能把药停掉,只吃鱼油。
王医生看完病例,患者是明确的冠心病加高胆固醇,王医生解释,鱼油确实能降血脂,但鱼油主要是功效是降低甘油三酯,对胆固醇基本无效,更主要是不能替代他汀。
鱼油是什么?
鱼油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海鱼的油经过提炼得到的有效成分。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血脂调节来说,优于坚果、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作用机制主要是DHA和EPA能够促进酸性及中性胆固醇自粪便中的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高纯度的鱼油对甘油三酯的降脂作用较好。
甘油三酯升高怎么办?
甘油三酯升高,大多数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大多数需要化验血才能发现。 甘油三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1、外源性:由食物中摄取的,也就是主要来源于食物。2、内源性:体内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脂肪组织,也就是自身合成。其中外源性摄入对于甘油三酯影响很大,为主要引起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
所以甘油三酯升高首要任务就是饮食控制,必须限油,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红肉等,限制吃糖、戒烟戒酒,减少高糖食品,少吃甜品,品;酗酒本身就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而且甘油三酯升高如果酗酒会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
除了减少这些食物外,还可以补充蛋白质及鱼油,鱼类,尤其深海鱼摄入有利于血脂代谢,所以深海鱼油降低甘油三酯的一说。当然水果蔬菜粗粮杂粮都适当可以加量。
轻度甘油三酯升高可以吃鱼油来控制: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可以吃鱼油来控制甘油三酯,但一定要监测血脂,控制饮食才是降甘油三酯的根本。 有条件,可以吃鱼油,确实能降低甘油三酯,但鱼油相对比药贵,而且甘油三酯升高的首要 *** 是控制饮食。
如果甘油三酯升高超过5.65,理论上要加用贝特类降脂药,而不能仅仅依靠鱼油或控制饮食。
胆固醇升高及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吃他汀,而鱼油为什么也不能替代他汀?
他汀的作用就是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所以高胆固醇血症需要吃他汀来降血脂;冠心病的患者即使血脂不高也要吃他汀,因为他汀不仅降低密度脂蛋白,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加重。他汀能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鱼油只能降低甘油三酯,鱼油作用有限,在高血脂中,最危险的是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血管垃圾制造者,我们吃他汀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而鱼油没有这样的作用,所以鱼油不能替代他汀。
他汀还能抗炎稳定斑块,这种作用只有他汀有,包括别的药物比如贝特类降脂药、依折麦布降脂药等等都没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抗炎稳定斑块又能干啥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加重的原因一方面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另一个原因就是炎症反应,这两个原因都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他汀能抗炎,所以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同时他汀还能稳定斑块,这又是啥意思呢?斑块就是血管垃圾堆积在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狭窄,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发生在脑子就是脑梗死,发生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他汀稳定斑块后就能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
吃他汀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他汀的这种副作用,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一旦发现,经过减药或停药也是可逆的,也就是当发现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把他汀减点量,肝功能逐渐就会正常;为了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能继续保持在1.8以下,可以加一点依折麦布这类降脂药。
最后这位患者,并没有选择鱼油,而是把他汀减量,加一点依折麦布来配合降脂。
总之,我们需要了解,鱼油确实能降血脂,但主要降甘油三酯,而不是胆固醇。
还有就是对于甘油三酯升高一定记住首要任务是控制饮食,可以配合鱼油。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 *** 勇士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律追究法律责任。】
#清风计划#
你听过「深海鱼油」么?
最近几年,「鱼油」类的产品和广告一直在推陈出新。各种保健品甚至奶粉的广告中,都都能看到类似“富含深海鱼油”、“富含DHA”、“富含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等等的关键词。
那么
价格不菲的「鱼油」到底是个啥?
能用便宜的「鱼肝油」代替么?
「深海鱼油」吃了到底有啥好处?有副作用么?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当然,这得从40年前的一篇调查研究说起。#真相来了#
1、「鱼油」,是怎么火起来的?
这一切,都源于1980年发表的一篇调查研究<1>。Bang HO与Dyerberg J两位教授,对生活在格陵兰岛北部的爱斯基摩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他们发现:这里的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特别低。
尽管我个人觉得这一结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两位教授在1980年发表的文章中认为:
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疾病少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摄入了大量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海产品。
注意:这个ω,是Omega的缩写,读欧米伽,不是英文单词w。
尽管这一研究在业内很有争议,但确实是它从此开启了「鱼油」的“大门”,因为研究中的这个所谓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就是后来被人们俗称的「鱼油」。
2、「鱼油」到底是个啥?跟「鱼肝油」是一码事么?
(1)「鱼油」,到底是个啥
实际上,所谓的「鱼油」(fish oil),其实就是对鱼体内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俗称。而这个所谓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其实也是一堆物质的统称。比如广告里天天说、大家耳熟能详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 (二十碳五烯酸)和α-亚麻酸,都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就是传说中的「鱼油」。
图片来源:UpToDate
鱼油就鱼油吧,为啥还非要加个「深海」呢?实际上,普通鱼类体内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而在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区深海里的鱼(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体内却很丰富。
(2)「鱼油」和「鱼“肝”油」是一码事儿么?
鱼油≠鱼肝油!
鱼肝油 (fish liver oil) ,其实就是从鱼的肝脏提取并加工制成的高浓度维生素A+维生素D,其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微乎其微。
粗暴的用公式近似表达就是:
∵ 鱼油≈ω-3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等),鱼肝油≈维生素AD
∴ 鱼油≠鱼肝油
3、「鱼油」吃了到底有啥好处?有副作用么?
想必,大家早已在电视或网上的广告中见识过了深海鱼油的各种好处。那么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者说,鱼油经过科学实验验证的好处有哪些呢?
(1)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2-4>:摄入鱼油可将血里的甘油三酯浓度降低25%-30%,其降低效果甚至接近一些降甘油三酯药物的疗效范围。而且如下图所示,摄入膳食剂量或低剂量(<1g/d)鱼油时,甘油三酯降幅很小,而摄入较高剂量鱼油(3-4g/d)时,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此外,基线甘油三酯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强。
除此之外,鱼油还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HDL-C浓度和LDL颗粒大小。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向来以苛刻著称的FDA,最后甚至还批准了几种ω-3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处方药」来治疗严重高脂肪酸血症。
(2)对血压的影响
相关研究<5,6>发现:
鱼油确实可以在不影响心输出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全身微动脉阻力来起到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UpToDate临床顾问也给出相应的结论:
摄入鱼油确可一定程度的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使高血压患者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血压下降。
(3)对血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尽管鱼油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数些指标,比如降低甘油三酯、增加HDL-C浓度和LDL颗粒大小、降低血压、减轻炎症等,但是针对鱼油对糖尿病患者的高论证等级研究<7-9>得出的结果均显示:
无论是吃什么品种的深海鱼,还是吃各种海鲜,无论吃多少,对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或胰岛素敏感性均无明显影响。
(4)副作用与安全性?
相关研究<10>显示:摄入鱼油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比如恶心。服用的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
而对于鱼油的安全性,相关研究还是给予了肯定。比如在一项研究<11>中,每天摄入12g的鱼油胶囊(合计每天月摄入6g的ω-3不饱和脂肪酸,连续使用2年以上,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但是即便如此,美国FDA还是推荐<12,13>:每天摄入ω-3不饱和脂肪酸整体不超过3g,这其中每天最多由2g是来源于膳食补充剂,也就是我们说的鱼油等保健品。
当然,鱼油还可能被铅、汞、细菌等污染,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4、吃鱼?还是吃鱼油?吃多少?
其实,业内较为一致的观点还是:
想补充ω-3不饱和脂肪酸,更好的办法不是吃鱼油,还是吃鱼,以及其他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无论是健康的年轻人,还是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应将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亚麻籽、核桃等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列入我们每周的食谱。
比如,UpToDate就这一问题就给出了指导性推荐:
(1)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但正在寻求健康饮食信息的成人,推荐每周至少食用1-2份富含油脂的鱼类(推荐等级 1B)。而如果达不到,可每日服用1g左右的鱼油补充剂;
(2)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食用1-2份富含油脂的鱼类(推荐等级 1B),而对于不能或不愿摄入这么多鱼类的患者,建议给予每日1g左右的鱼油补充剂(推荐等级 2B)。
所以,综上不难看出:鱼油确实有些好处,长期服用也较为安全,但更好还是吃鱼本身。
参考文献
1. Bang HO, Dyerberg J. Lipid metaboli ***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Greenland Eskimos. In: Advances in nutrition research, Draper H (Ed), Plenum Press, New York 1980. p.1–22.
2. Harris WS. n-3 fatty acids and serum lipoproteins: human studies. Am J Clin Nutr 1997; 65:1645S.
3. Balk EM, Lichtenstein AH, Chung M, et al. Effects of omega-3 fatty acids on serum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therosclerosis 2006; 189:19.
4. Wang C, Chung M, Lichtenstein A, et al. Effects of omega-3 fatty acid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id Rep Technol Assess (Summ) 2004; :1.
5. Mozaffarian D, Gottdiener *** , Siscovick DS. Intake of tuna or other broiled or baked fish versus fried fish and cardiac structure,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s. Am J Cardiol 2006; 97:216.
6. Demaison L, Blet J, Sergiel JP,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contractile function of hearts isolated from sedentary and trained rats. Reprod Nutr Dev 2000; 40:113.
7. Akinkuolie AO, Ngwa *** , Meigs JB, Djoussé L.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 meta- *** 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lin Nutr 2011; 30:702.
8. Chen C, Yu X, Shao S. Effects of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Glucose Control and Lipid Levels in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5; 10:e0139565.
9. Wu JH, Micha R, Imamura F, et al. Omega-3 fatty acids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ysis. Br J Nutr 2012; 107 Suppl 2:S214.
10. Wang C, Harris WS, Chung M, et al. n-3 Fatty acids from fish or fish-oil supplements, but not alpha-linolenic acid, benefi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prevention stud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lin Nutr 2006; 84:5.
11. Sacks FM, Stone PH, Gibson CM, et al. Controlled trial of fish oil for regression of huma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ARP Research Group. J Am Coll Cardiol 1995; 25:1492.
12. www.cfsan.fda.gov/~dms/ds-ltr28.html .
13. www.fda.gov/OHRMS/DOCKETS/98fr/05-5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