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清理干净(不要去鳞片)洒黄酒一点点盐(虾酱也是咸的)腌一会 涂虾酱 上锅蒸10分钟蒸好取出 即可咸,蒸,香,咸鲜,晚餐
老韩讲了一个故事:紫禁城的鲥鱼汤康熙三十一年春日,树木葳蕤,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一大早,江宁渔民刘老六和儿子在大江上捕鱼。
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依旧是斜风细雨,江水苍茫,远山如黛。大江两岸的屋舍、田野、丘陵、树木都笼罩在雨霭之中,烟岚缥缈,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刘老六父子箬笠蓑衣,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中撑一叶渔舟,撒网捕鱼。
之一网,一无所获。
第二网,捞到一些小鱼小虾、几根水草。
接着,第三网、第四网……第十五网,渔网刚拖离水面,突然间,刘老六心跳加速,手脚颤抖。——渔网中,一条罕见珍稀的鲥鱼在挣扎着。
“鲥鱼!鲥鱼!鲥鱼!”刘老六连声惊叫,手脚无措,几乎跌坐在船舷上。
这确实是一条鲥鱼,一条价值不菲的鲥鱼!算起来,江宁的渔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捕捞到鲥鱼了。
渔船随即撑回岸边。“鲥鱼——鲥鱼——”刘老六向长年守候在江边等候鲥鱼的几名官差大声喊叫,“捕到了一条大鲥鱼!”
不一会儿,官府的大批人马携带着冰块策马奔驰而来。岸边,围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刘老六父子小心翼翼地捞起这条有两斤多重的鲥鱼,交到官差的手中。
鲥鱼娇贵,离水很快就会死掉。官差们把鲥鱼放入一个放满冰块的盒中,盒子外再淋上一层猪油,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随后,数匹快马立刻如离弦之箭,沿官道快马加鞭,一路驰奔京城。
刘老六随后到官府,领到了一笔丰厚的奖赏——十五两银子。这笔银子,相当于刘老六打鱼一年的收入。
几个官差,背插令旗,一个马背上绑着放鲥鱼的盒子,两个护卫,一前一后,最前面还有一个官差手举令旗,一路不断大呼:“八百里加急,闲杂人等立刻避让!”
他们出了江宁城,一路狂奔,不想,路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耍,突然见到几匹快马飞奔而来,吓呆了,不知避让。几匹快马迎头踩踏过去,其中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被一匹快马撞倒,另一匹马踩中他的头部,顿时,头破血流,不省人事。
官差们仅犹豫一下,随即,快马加鞭,飞驰而过。
从江宁到京城,有三千多里路,沿途官府接到快报,早已准备了大批快马,等候从江宁送鱼上京的官差。每一处驿站,都煮好蛋汤,等官差们一到,端上来,匆忙喝上几口。每一处驿站,换一次马,换马不换人。每两处驿站,换一次人。如此日夜不停,向京城疾驰。晚上,沿路官府点起火把,为他们夜奔照明,一路火光映照,不耽误片刻。马蹄声急,尘土飞扬,泥水飞溅。嘚嘚嘚,嘚嘚嘚,马蹄声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特别清晰。
三日后,鲥鱼送到了京城。御膳房总管吩咐:“立刻交给御厨张和烹制。”张和打开盒子,一看,一闻,点点头:“好。”鲥鱼虽死,有冰块保鲜,依然像刚从江里捕捞到一样。张和跟御厨们说过,鲥鱼之味,世间罕有,贵在鲜美、滑嫩,无腥,无泥味,肉如凝珠,其色如玉,非寻常鱼可比,极其珍贵。古诗有云:“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总之,鲥鱼之味,人间至味也。
张和刮鱼鳞,除内脏,洗净,冷水泡浸,去杂味;剔去鱼骨和鱼刺,切鱼片,此时需万分小心,一丝不苟,容不得有一根鱼刺存在,否则,有杀身之祸;放入陈皮、花椒、香蕈、姜片、蒜瓣、八角、香油等多种作料腌制;加上鸿兴楼送来的鲜豆腐,切块,再放入白果、红枣、草果、笋丝等一起下砂锅,文火炖熬,豆腐和鲥鱼水 *** 融,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出锅后,撒上少许葱花,一道色、香、味、鲜俱佳的鲥鱼豆腐汤做好了。正好,到了皇上用膳的时候,侍膳太监轻轻地揭开锅盖,一股浓香立刻飘散开来,洇入鼻翼,沁人心脾。
这次,张和烹制的是鲥鱼豆腐汤。如果红烧鲥鱼,又是另一种做法。据说,张和有十多种烹制鲥鱼之法。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各有特色,皇上百吃不厌,喜欢着呢。可惜,鲥鱼只产于南方浙江、福建等地,珍稀昂贵,少之又少,很难捕到。朝廷定鲥鱼为皇宫贡品,南方各地捕捞到的鲥鱼,不论大小,一律送入京城。
张和烹制鲥鱼水平之高,他人望尘莫及。京城里久负盛名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等大酒楼的名厨,烹制鲥鱼的水平远远比不上张和;甚至,皇宫中所有的御厨,跟张和比,都差了一大截儿。
张和自小在江宁乡下长大,祖上出过御厨,家学渊源,传到张和时,他聪明勤学,饱读诗书,悟性甚高,厨艺比祖上更胜一筹。
张和的父母妻儿留在江宁,耕田种地。他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七岁了,聪明伶俐。做鲥鱼汤的那晚,张和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哭着向他跑来。张和跟御膳房总管请假两个月,他已经有一年多没回家了。
从京城回江宁,到枣庄古禾时,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张和在岔路口,和从江宁老家日夜兼程赶去京城报信的堂弟擦肩而过,差一点儿就碰到了。
堂弟去京城,有一个悲痛欲绝的消息要告诉张和:十几天前,张和的儿子被送鲥鱼上京的官差的快马踏破头颅,不治身亡。(作者 蒙福森)
藏在靖江的宝藏餐厅,为了这份红汤鲞鱼,也值得专程去一次那天在网上问:在午饭和晚饭之间,江苏靖江有什么好玩的推荐?无数靖江当地人都回复我:真没啥好玩的!
他们建议我去泡个澡,洗浴文化也算当地一大特色,或者去马洲公园或牧城公园转转。“就是个公园,当散散步”!或者只能找个咖啡馆泡着了。
于是,我们几个去了靖江,就真的找个咖啡馆泡了一下午。
靖江,是江苏省省辖县级市,由泰州市代管,这是江苏省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
这次推荐你的,是一家藏在靖江市区的宝藏餐厅。虽然人均要150-200元,但是每一次去吃,都觉得值得。
除了蟹黄汤包,对于靖江,心心念念的,还有一条鲞鱼,来跟读,
我们一行七人,两个车,从常熟开车80公里,约在了百盛容湖酒店马洲公园店。这以前是一家zheng fu 接待酒店,不管是装修还是服务培训,都很有档次。门口有非常多的停车位,适合自驾。
定了个包厢,环境不错。
连一分送的餐前水果,摆盘都这么有意境。落座每个人还送了一份南瓜粥,咸味的,也很不错。
一般冷菜是人数的一半,7个人的话,4个冷菜就够了。
冷菜四碟148元,包括以下四个菜,芋头,鲫鱼花生,蔬菜碟,鸡爪,都很不错。
一份河虾和炒螺狮双拼。
炒螺狮38元一份,这道菜相当出色,每个人都赞不绝口。螺狮肥美入味,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了。
这一份河虾半斤,有些小贵,卖104元,有点不值得,不建议点。
正是吃螃蟹的季节,又怎能不点几只蟹?
倒笃红膏蟹也是百盛容湖酒店的特色菜,建议一定要点。7个人点4只蟹,312元,78元一只,用的是4两一只的雌蟹。
倒笃蟹是江浙一带的名菜,把一切两半的螃蟹倒放在盘中蒸制,味道特别鲜美,蟹黄饱满。
丝瓜蚬子锅贴汤也很有特色,68元一份,超级大的一份。我们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这里的厨师,很讲究食物之间的搭配。
葱爆羊肉也很赞,里面的葱也好好吃。就是158元一份,有些小贵,羊肉不是很多。但味道绝对惊艳。
在靖江,路边有很多吃羊肉的店,说明羊肉在这里的接受度很好。
胡葱羊血也非常推荐。现烧的,端上来滚烫,售价58元。里面还有油渣和胡葱,很好吃。
最想念的一道菜端上来啦!红汤鲞鱼。
其实鲥鱼和鲞鱼,其实就是同一种鱼,长江回游的海鱼,游进来的时候叫鲥鱼,游回去就叫鲞鱼了。老话有“来鲥去鲞”一说。
而据《直省志书.丹徒县》记载:“鲥本海鱼,季春出扬子江中,游至汉阳,生子化鱼,而复还海。”鲥鱼味之鲜美,有“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的说法。不过如今的鲞鱼都是养殖的,野生的已经踪迹难寻了。
这一份红汤鲞鱼,其实只有半条,售价288元。表面是一层鱼鳞,这是吃鲞鱼的精华所在。吃时,先吃鳞,取一两片放在嘴里慢慢吮吸回味,然后才是吃肉,鱼肉肥而不腻,口味绵长。
每一年就为了这半条鱼,也值得专程开车来靖江一次,真的是太鲜美了!所有的小伙伴们都说很赞,这半条鱼超大,值这个价。
蔬菜点了河蚌青菜,78元一份,推荐。
主食点了个鸡汁芋头,68元一份,不过如果你要点蟹黄汤包的话,这个就不用点了,免得浪费。
每个人点了一个蟹黄汤包,一笼128元6个,加了一个22元。
不过,跟晚上去吃的江联大酒店的蟹黄汤包相比,百盛容湖的太腥了。如果你来靖江吃蟹黄汤包的话,不建议在这吃,虽然22元一个价格不贵。
七个人最后买单1524元,因为我们AA制,没有开票,优惠价1460元,人均208元。
总结下靖江百盛容湖酒店最推荐的四道菜:红汤鲞鱼,胡葱羊血,倒笃红膏蟹,炒螺狮。不要错过。除了蟹黄汤包,基本每道菜都不会踩雷。?
百盛容湖酒店的菜品,个人觉得是凌驾于靖江最有名的南园宾馆之上的。不过南园宾馆的河豚,是无可替代的。
不过作为吃货,就为了那一道红汤鲞鱼,来这里一次也值了。
关于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一枚/环球旅行家/到达南北极/知名旅游自媒体。心中想去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抵达。关注我,陪你一起走遍世界。
跟时间赛跑的鲥鱼明万历五月的某个清晨。
在江面忙碌了一夜的船老大们匆忙地将船聚拢。
官家的人黑压压立在码头,空气里是焦急的气息。
自从皇帝尝过江南的鲥鱼后。
镇江地面的老爷加官赏赐。
由此,皇宫里的贵人每年都在小满的节气。
等候鲥鱼带去江南的问候。
身姿挺拔,洁白如玉的鲥鱼高贵典雅。
最是那一身的鱼鳞金贵。
船老大们用双手将鲥鱼搂在怀中。
小心翼翼地递进官家专用的鱼篓。
冰行的伙计将刚从冰窖里取出的冰敲成均匀的小块。
一层鱼一层冰,谨慎地扎牢鱼篓。
马手们丝毫不敢耽误。
鞭声与人马影子,快速地消失在人们即兴奋又忐忑的视听世界里。
从此往北,三千里外是帝都。
二十二个时辰。
换人换马,鲥鱼始终在路上。
这趟特快专递,一跑就是二百年。
从明朝跑进清朝。
经年累月的长跑,也不知道跑死了多少马与人。
美差成了苦差。
一趟长途四十四个小时。
江鲜鲥鱼端上皇帝的餐桌,从未鲜过。
山东按察司参议张大人是个胆大的好官。
他给康熙皇帝写了一个报告。
康熙皇帝看明白了:劳民伤财,关键鱼还不新鲜。
此后,鲥鱼就不再与时间赛跑了。
鲥鱼有多美?
我敬仰的大文豪、大美食家苏东坡有言:
“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金瓶梅》里说鲥鱼:
“你们那里知道,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儿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好容易!公道说,就是朝廷还没吃哩。不是哥这里,谁家有?”
鲥鱼吃鳞、甲鱼吃裙、刀鱼吃鼻、鮰鱼吃肚、河豚吃白。
如果你年少好奇。
操起刀来将家中大人买的鲥鱼刮去鳞片。
好了,轻则挨骂,重则吃打。
一顿打骂是值得的。
从此,你知道吃鲥鱼先朝鱼鳞下筷子。
不然,你就不是南通人。
每年五月,是鲥鱼与南通人约会的季节。
这样的季节只与老一辈南通人有关。
鲥鱼、刀鱼、河豚。
是长 *** 发给南通人的”三鲜大礼包“。
天下致鲜与便宜到难以想象都有了。
就是老天没有再给当代人五百年。
在渔业学大寨的岁月。
一时间渔获丰产得连凭票供应都省了。
每条三斤重的鲥鱼。
每斤大约五毛。
知道你家可能一顿吃不完,市场里也将鲥鱼开成一半卖。
每斤八毛。
进入九十年代。
长江说,对不起南通人,鲥鱼配额已经用完了。
此物以后只在天上有。
让无数文人雅士传唱了千年的鲥鱼。
让无数南通人享用了千年的鲥鱼。
只消二三十年的疯狂捕捞。
就让一个物种灭绝。
这样的事,在全球范围,还在发生。
如今在餐桌,依旧可见鲥鱼。
那是人工养殖的成果。
或者是东南亚、缅甸一带的冷冻海鲥鱼。
鲥鱼依旧披着高洁的鳞片。
酒酿汁、火腿片、酱油、糖一起跟鲥鱼来个 *** 浴。
是谓古法蒸鲥鱼。
调和后的鲜味弥补了海鲥鱼鲜味不足的缺点。
是一道餐桌广受欢迎的菜。
在没有长江鲥鱼的今天。
尽管鲥鱼鳞不再软、鲜、糯。
有得吃总好过什么都没得吃。
最后给大家献上清蒸鲥鱼的做法:
1、鲥鱼去肚洗净,鳞不用去,用盐腌制入味
2、将冬菇、鲜笋、火腿切片
3、食材整齐码放在鱼身上,鱼身下放入姜片
4、鱼肚塞入碎姜、笋、火腿,入锅猛火蒸10分钟
5、用猪油起锅,放胡椒粉、葱蒜、盐,加淀粉勾芡
6、调好的浓汁淋在鱼上面即可盛盘
关于吃鱼的美好记忆,似乎都发生在苏州。有一年才入春,我就跑去苏州,观前街、太监弄老店林立,松鹤楼、得月楼都是名厨坐镇,我则偏爱新聚丰,母油船鸭、樱桃肉、清炒虾仁、枣泥拉糕,都是每次必点。
去多了,就想换换花头。询问店经理有没有春季“时鲜货”。“时鲜货”是上海话,就是时令菜,吃时令菜,就是如今流行的饮食理念“不时不食”。
桃花流水鳜鱼肥
实际上,“不时不食”出自《论语》。子曰:“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饮食的规矩,真是考究,切得不整正不吃,蘸错了酱料也不吃。而“不时不食”,说是一日里不到饭点不吃,也有说“时”指的是“时令,季节”,就是说饮食要符合时令。
这“不时不食”,说起来容易,其实挺奢侈。《世说新语》里西晋名士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说他因秋风起而想到家乡鲈鱼肥美,正好是吃莼羹鲈脍的季节了,索性官都不做了,回家乡吃鱼。
在古代,为了能“不时不食”自由,吃点“时鲜货”,就要放弃做官。还是现代好,想吃就直接坐高铁去苏州,坐进馆子就操起不标准苏州话问:“阿有啥额时鲜货吃吃伐?”
“时鲜货么遐气多哉,奈阿要弄点塘鳢鱼吃吃呐?”
塘鳢鱼我是知道的,清代诗人陈璨的《西湖竹枝词》中,有一首“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土步鱼就是塘鳢鱼,词后边还有两句:“莫怪白公抛不得,便论食品亦忘归”,是说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对西湖出产的塘鳢鱼赞不绝口,可见塘鳢鱼早在唐朝就是出名的美味。
三虾豆腐和塘鲤鱼炖蛋
《杭州菜谱》里的做法,是“春笋烧土步鱼”、“酱烧土步鱼”和“象牙土步鱼”。前两道靠想象能大致了解,后一道“象牙土步鱼”,是把塘鳢鱼去头去骨去皮,把鱼肉做成象牙般的高档菜,如今杭州已销声匿迹。
杭州人把塘鳢鱼当宝,南京人则不待见。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苏州离南京不远,显然更懂吃,既不奉若至宝,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寻找其最美味的时间点。
这种理论很现代,仿佛就该出自某个享誉世界、能用想像不到的平凡食材做出令人惊叹美味的星级名厨之口,而诀窍就在于掌握食材特性并以其更佳的时令和状态,用最适合的方式烹调。
在苏州人看来,塘鳢鱼就是菜花烂漫时吃,这个时节,就如《随园食单》中所写:“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可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听起来真高级,当年 *** 在苏州招待西哈努克亲王时,就有一道塘鳢鱼头瓣汤,吃得亲王赞不绝口。而苏州民间,则把整条的塘鳢鱼炖鸡蛋,要是端给英国人吃,一定会勾起乡愁——因为长得有点像英国名菜“仰望星空派”。
塘鳢鱼为什么美味?据说因其生活习性喜藏于水底,附土而行,又懒动如痴,故一身皮肉细腻鲜美。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塘鳢鱼不太能人工养殖,能吃到的基本都是野外环境生长的,或河流,或水塘,说到底,就是像上海这种现代化城市是吃不到的,而苏州就有的吃,遇到了当然要尝一尝,“要么,就来一份塘鳢鱼炖蛋?”
话才出口,我就觉得后悔了,我甚至能想象店经理硬生生把“洋盘”两个字忍在肚子里没吐出来。这个季节塘鳢鱼还嫌小,炖蛋还要再过一段时间长大一点,当下是吃“糟熘塘鱼片”。糟熘塘鱼片是怎么个做法?呶,就是把塘鳢鱼身上两块活肉批下来,清炒糟熘。
糟熘塘鱼片
菜端上桌,看上去量也不多。苏州人就是秀气,以前吃凸黄油,也是小小的一小盅,如今糟熘塘鱼片,又是小小一碟,不过,量小却都是精华萃取,一小盅凸黄油要四五只蟹,眼前这一碟也得用上十来条塘鳢鱼吧。
这道菜确实见功夫,那小小两片肉从批下、上浆、滑熘,整个过程中都形状完整,不碎不散,就很不容易。火候也重要,所谓“熘”,就是热锅温油,放到西方餐饮届,就是如今流行的“低温”烹饪,保持肉类内部湿嫩。塘鱼片经如此一溜,口感滑爽和鲜嫩。盘中的鱼肉就像芙蓉鸡片,雪白细嫩。杭州 “象牙土步鱼”看来也是类似的做法。
入口更先的感受是唇齿间的触感,仿佛是活物,全因塘鳢鱼肉质滑和嫩,若换成其他鱼种,比如皮糙肉厚的草鱼,可想而知会逊色许多。接着才是滋味。说是糟熘,实际上糟味不重,相比鲁菜的糟熘,苏菜注重的是食材的鲜味,故糟熘二字重点更在“溜”字,糟就成为了陪衬和烘托。
此时,前边吃的几道菜,就暗淡了下来,如清炒虾仁,先前还赞叹其鲜美弹牙,尝了“糟熘塘鱼片”后,就觉得“虾不如鱼”,毕竟生物进化等级中低了一层,修炼和造化自然不同,也少了那份灵性,就像古典传奇中,鱼能幻化成人演绎“追鱼”故事,而虾只能作为虾兵蟹将在水漫金山时跑跑龙套。
苏州市里老店名店多,可好吃的也有限。昔日我读台湾作家逯耀东的美食游记,他因思念江南故乡之美味,两岸一通,就迫不及待跑来苏州吃,可一路吃一路怨,滋味早不是记忆中的味道,物是人非事事休,食材厨师和做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苏州菜之所以好吃,原因是历史中苏州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厨师,而文人知识分子又多,雅集聚会中,无形为苏州菜注入了许多文化滋养,使其相对成熟,也精细风雅。就比如三虾面,小小一只河虾中虾膏虾子和虾仁分别加工,做出一碗面,厨师的创意以及“技”和“工”,造就了美味。而换一个厨师,或是功夫不再如前考究,滋味也就跟着丧失了。逯耀东之所以失意,无非是厨师变了,滋味也变了。就算是现在,三虾面之类的面店,因电视节目而出名,流量变成了销量,功夫难保证,滋味也就下降了。
不过吃鱼为什么要专注于苏州城里呢?有一年我跟着当地人游太湖,在湖边一家农家餐厅里吃了一顿全鱼宴,不是什么名厨烹饪,就靠天然食材之灵秀,那滋味真是让人数年难忘。
太湖作为吃鱼地出名得很早,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记载,公子光和吴王好“炙鱼”,派勇士专诸专门去太湖学习了三个月如何做“炙鱼”。
太湖的“炙鱼” *** ,和现在大街小巷吃的“烤鱼”也差不多:把鱼烤后,再放入铜锅里煎,这个“煎”,不是现代烹饪中的油煎,而是把煮好的白肉再放进热的酱汁中濡染加味。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战国铜炊器,是用来“炙鱼”的,分上下两层,下层放炭火,上层放鱼煎,出土时,上层还有完整的鱼骨头在锅里。
公子光学“炙鱼”,也不是纯为了吃,他和伍子胥合谋,让专诸学会了“炙鱼”后做给吴王僚吃,并在“炙鱼”内藏了一把鱼肠剑,端给僚,趁僚专注于吃鱼时,迅速拔出剑刺杀他。听起来有点像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藏匕首在地图中,刺杀秦王失败,而公子光藏剑于鱼腹,刺杀成功,成为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烹鱼的 *** ,实际上和现在也差不多,除了“炙鱼”,还有鱼羹和蒸鱼等。《吴越春秋》中,有则关于蒸鱼,说阖闾和夫人及女儿滕玉一起吃饭,席间有蒸鱼,阖闾吃了一半,把剩下的半条留给女儿,结果滕玉大怒:”王食鱼辱我!”结果自杀了。这个脑回路也是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赏赐半条鱼就是羞辱呢?要么是苏州鱼产丰富,滕玉觉得,我堂堂一个公主,还不能吃条完整的鱼吗?
花鲢鱼头
太湖边农家餐厅的全鱼宴,上的鱼几乎都是完整的整条,多半都是蒸,也有红烧,一盆盆各种鱼端上桌,我凭着我不多的水产知识辨认,有昂刺鱼、鳊鱼、河鳗等等,有一条特别巨大长条的是白水鱼,“太湖三白”之一。
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白水鱼,或许是太湖水深的关系,上海的菜场里见不着这种个头的。砂锅里炖着甲鱼,也是季节时令,所谓菜花甲鱼,就是油菜花时节,甲鱼经过冬眠苏醒,最是鲜美。
在苏州人眼里,甲鱼也是鱼,所以全鱼宴会有甲鱼。而苏州吃鱼的民谚,也有甲鱼:“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桃花鳜鱼肥,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须,五月白鱼吃肚皮,六月鳊鱼鲜如鸡,七月鳗鲡酱油焖,八月鲃鱼要吃肺,九月鲫鱼要塞肉,十月草鱼打牙祭,十一月鲢鱼吃只头,十二月青鱼要吃尾。”
民谚中月份应该是农历,朴素的句子,实是食之真味。比如鳊鱼,腹部肉肥而腥,背部肉粗,也不算河鱼佳品,价格便宜平日也不会想到吃,不过我特意试过夏季吃,果然鲜美不同。民谚中大多数鱼之前都吃过,唯独鲃鱼一直没机会尝。苏州木渎有一道鲃肺汤非常出名,叫鲃肺汤,用的是肝,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斑肝汤。
鲃肺汤的名字,和书法大师、民国元老于右任有关。说是1930年秋,于老偕夫人到太湖游玩赏桂,归途中路过木渎,他到镇上石家饭店用餐。店家特地做了道斑肝汤,于老食后赞不绝口,挥毫写下:“老桂开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或许是于老陕西人,听不懂苏州话,将斑肝误听为“鲃肺”。
不管是斑鱼还是鲃鱼,我都没见过。用 *** 百科斑鱼,确有此条目,说斑鱼就是俗称的“黑鱼”,得名来自身上的黑色斑块。
“黑鱼”太家常了,一般都是烧汤,从没听说有人吃黑鱼肝,要么是苏州人偏好不同?我再接着找鲃鱼,发现说鲃鱼是一种类似河豚的鱼,可鼓气如球浮于水面,《正字通》里有记载,“绷鱼形似河鲀而小,背青有斑,无鳞,尾不歧,腹有白刺。俗改作鲃。”这样看上去有点像了,河豚就以肝美为特色,鲃鱼似河豚,所以也是吃肝的。
王鏊的《姑苏志》中,鲃鱼就是斑鱼,并和河豚归入一个条目:““斑魚似河豚而小,味亦腴。”河豚内脏有毒,而鲃鱼生长在内河中,内脏无毒,所以苏州人就吃起鲃鱼来了。
斑肝汤的做法,在《随园食单》里有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
据说寒露后鲃鱼肥美,取肝来做。不过我吃全鱼宴是春季,就压根没想能邂逅鲃鱼,见到桌上盘中,清蒸着数条,也没见过,问店家是何鱼,依稀听着似鲃鱼,再看时才发现,盘中还有数枚白色“肉块”,夹起来尝,丰腴而细嫩,显然是肝,且毫无腥味,看来就是鲃鱼,再尝鱼肉,也是江南鱼种灵秀鲜活的气质,那种刚从湖水里捞出来的新鲜,真是胜过一切人工调理加工,原来春季的鲃鱼也好,看来,最懂吃鱼的还是渔家人。
花雕蒸鲥鱼入口即化 鲜香回甜酒香浓郁花雕蒸鲥鱼
传统做法中,调蒸鱼汁仅放花雕酒、生抽老抽等,大厨略加改良,在熬汁时放入红糖、鲍鱼汁,令成菜颜色黑亮,滋味浓郁;鲥鱼腌好后浇汁再蒸6小时,胶质与汁水充分渗进鱼肉,入口即化,鲜香回甜,酒香浓郁。
批量预制:1.调蒸鱼汁:锅添鸡油适量烧热,下葱段、姜片煸香,调入花雕酒1000克、纯净水500克、蚝油200克、鲍鱼汁200克、东古一品鲜酱油200克、红糖200克、鸡汁100克、味精适量大火烧沸,熬匀滤渣即成。2.重约700克的鲥鱼10条沿背部片开,去掉大骨、内脏、鱼鳃,保留鳞片置于细流水下冲净血污,控干后放入调有底味的葱姜水浸泡,冷藏腌制4小时。3.将腌好的鲥鱼取出沥干装盘,淋蒸鱼汁100克,入蒸箱覆膜加热6小时,保温待用。走菜流程:开餐后,取一条蒸好的鲥鱼,撕去保鲜膜即可走菜。
春天限定的9种鱼,一口鲜美,不负春光冬去春来鱼登台!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无疑因为鱼的复苏,成为最“鲜”的季节!
“桃花流水鳜鱼肥”、“三月鲳鱼熬蒜心”……春季鱼鲜数不胜数,就连并称“长江四鲜”的鲥、刀、豚、鮰,也迎来一年中最得意的时段!
春季吃鱼要趁早!跟着台台解锁这9款春季鲜味,吃掉才算不负春光!
特别声明: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开启十年禁渔,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文中涉及食材均为养殖,保护长江渔业资源人人有责。
01 | 大黄鱼
江浙一带奉行“没有黄鱼不成宴”。无论席上有多少海味珍馔,都无法撼动大黄鱼的地位!
大黄鱼,通体金黄赛黄金,身价矜贵,野生大黄鱼更是有市无价的“奢侈品”。今年象山的开春首捕,就因为两条野生大黄鱼卖出20万高价上了热搜,一时风头无两!
大黄鱼性子随和,清蒸、红烧样样都好。想尝到原本的味道,那还是推荐清蒸!家常做法,黄酒增香去腥,配上香菇、枸杞一起蒸,酒香鱼鲜,特别有滋味!
红烧的滋味则更浓郁。黄鱼年糕,在江浙一带是逢年过节的经典大菜,酱汁浓厚,但也不会盖掉黄鱼的鲜味。学会这一道,家宴上倍儿长面子。
02 | 小黄鱼
大黄鱼有价无市,吃小黄鱼也美滴很啊!虽然生长海域不同,但它们同为石首鱼科,鲜美程度也大差不差。春季小黄鱼正鲜美,各位何乐而不为呢?
吃小黄鱼最家常的做法,要数干煎。
在东北,“干煎小黄花”可算宴客硬菜。鱼身煎到酥脆,连刺都能一并嚼掉。席间无论讲什么趣闻八卦都没它有味儿。
干煎黄花鱼
03 | 梅童鱼
与大小黄鱼同属“金灿灿三人组”的梅童鱼,也必须算得一鲜。
梅童鱼,也叫梅子鱼,《台州府志》有言“梅熟鱼来”,东海鱼汛正值梅子成熟,梅子鱼也因此得名。
金灿灿的梅童鱼
梅童鱼身量细小,肉质极嫩,且不能人工养殖。即便是久经“食场”的老饕,也无法拒绝它的鲜美滋味。
梅子鱼的 *** 不用太复杂,加豉油清蒸,就是还原最正宗的东海渔家味道。
清蒸梅子鱼,用勺吃体验感更佳
04 | 鲳鱼
东海渔民有鱼谚: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每年三月,鲳鱼都会游到内海产卵,大量进食,肉质也肥厚起来。
三月吃鲳正当时,但鲳鱼的品种可多了去了:白鲳鱼、灰鲳鱼、银鲳鱼、金鲳鱼……看着就差个颜色,但懂行的人才知道,“一色之差”,价格可差好几倍!!!
先说银鲳鱼。生于大海,产量丰富,所以只有捕捞,没有养殖!肉质细嫩刺又少,也是所有鲳鱼里头最贵的。
银鲳鱼通身银白,尾巴尖儿也是锃亮的银色,买的时候擦亮眼睛,可别被糊弄了哈!
银鲳鱼
尾巴尖儿和鱼鳍是金色的,那就是金鲳鱼,养殖居多,价格大概是银鲳鱼的一半。
鲳鱼肉厚刺少,味道鲜美,红烧、清蒸都很美味,也可以腌制或糟制。用海盐煎鲳鱼,口感酥脆的同时还能更大程度保留鲜美的原味,操作简单,在家不妨试试。
吃鲳鱼也无需拘泥于传统做法,与番茄杂菇一起炖,清爽开胃,还很洋气呢!
05 | 河豚
俗话说“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3月一到,老饕们又有盼头了!
清明节前,河豚产卵,体内脂肪囤积,鱼肉的肥美达到顶峰,此时河豚皮上的毛刺还非常柔软,胶质丰厚,吃起来非常软糯,无论刺身、红烧还是汤炖,都是一绝!
河豚之鲜自古就带着危险和神秘。河豚有毒众所周知,却从不乏那些要吃不要命的“拼死吃河豚”。究其原因,还是河豚太好吃了呗!
温馨提示:养殖河豚基本无毒,但处理仍需谨慎。
对于野生河豚来说,“越毒越鲜”所言不虚。你就说河豚肝吧,鲜香粉糯,但也是河豚毒素的主要集中地!
不过现在我们能吃到的河豚都是养殖的,鲜味不减,而且基本可以做到无毒和安全食用,吃货们终于可以放肆大吃,一解相思!
河豚肝,鲜味一绝!
河豚一般有“白烧”和“红烧”两种做法。
红烧河豚,油热后下姜片、河豚肝,煸一两分钟,先把油脂和鲜味逼出来;下葱、河豚肉,以啤酒代水增添风味,加上老冰糖、生抽、老抽炖煮半小时;出锅前加上鱼皮和白子,垫上草头就完成了。
白烧的做法和红烧类似,煨煮的时候不加冰糖、生抽、老抽就行了。白烧河豚汤色奶白,可以吃到河豚最本身的鲜。
河豚鱼皮富含胶质,将其有毛刺的一面翻卷夹入口中,软嫩Q弹。白子绵软香醇,更是难得的美味。比较特别的吃法,是直接用新鲜的河豚白子涮火锅,鲜到掉眉毛!
河豚白子烧鱼肝
06 | 刀鱼
北方一些省份习惯把“带鱼”叫刀鱼,以为江南地区视作珍宝的“刀鱼馄饨”就是用小带鱼做的,其实啊,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今天要说的刀鱼,那可是“长江四鲜“之一,矜贵得很。身披银色鳞片,身型似刀,肉质细腻软嫩,无上鲜美,清代李渔更是称其为春馔妙物!
以清明为界,刀鱼被分为“明前刀”和“明后刀”。清明前上市的刀鱼鱼刺绵软,鲜美无比,身价动辄过万;过了清明鱼骨变硬,刀鱼也就不值钱了。
刀鱼又分“江刀”和“海刀”。由于过度捕捞,长江刀鱼已经很难见到了。现在市面上卖的都是还未入江洄游的海刀,虽不及江刀鲜美,聊胜于无吧!
刀鱼肉是极鲜嫩的,但那细密的鱼刺却是真磨人!
纵是鱼刺绵软的“明前刀”,咬紧牙关刺还要从牙缝渗进喉咙。所以清蒸刀鱼最讲火候,蒸到拎起鱼骨一抖,鱼肉簌簌下落,才叫过瘾。鱼骨可以油炸,酥脆可口,物尽其用。
劳动人民从不乏吃鱼的智慧,刀鱼馄饨,那是免去鱼刺困扰的春季限定美味!
二两以下的刀鱼取肉去骨去刺,剁成鱼茸混入猪肥膘,加入头茬春韭做成刀鱼馅,剩下的刀鱼骨拿来熬汤,鲜绝春天!
07 | 鲥鱼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写人生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之一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鲥鱼了。
长江鲥鱼,堪称我国名贵鱼类之首。其味之鲜,连古代大吃货苏东坡也不免评上一句“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鲥鱼,鳞片上还有些许光彩
鲥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清明前入江产卵,此时为食用更佳,上市时间仅有20天左右,真真的限定级美味。
但由于生存环境和过渡捕捞等原因,长江鲥鱼几乎绝迹。如今市面上卖的,不过是它的替代品——美洲鲥鱼。
美洲鲥鱼
懂得“吃鲥鱼不去鳞”,是行家老饕的基本素养。鲥鱼的鳞片下是丰腴的脂肪,烹调时带鳞清蒸才不算暴殄天物。
古时候更有讲究的做法,把鳞片用金丝串起,蒸熟后嘬食,奢靡至极。
享用鲥鱼,清蒸最妙:去掉内脏,保留鳞片,以火腿、冬菇、酒酿等细火慢蒸。
吃的时候先品鱼鳞,用舌尖抵一抵,品尝鱼鲜的同时,也去想象永远停留在传说中的长江鲥鱼之味。
08 | 鮰鱼
说鮰鱼你可能觉得陌生,但我要说“江团”,是不是就亲切了?
除了江团,长江鮰鱼还有很多别称。它学名“长吻鮰(鮠)”,上海叫它“鮰老鼠”、到了贵州,它又成了“习鱼”。
能与与“鲥、刀、豚”并列“长江四鲜”,鮰鱼的实力自是不容小觑。
作为长江流域的珍品鱼,鮰鱼兼具鲥鱼之味与河豚之鲜,肉间没有小刺,简直是为被食用而生的嘛!
春末夏初鮰鱼最肥。目前我们吃到的均为养殖,鲜味并不比野生的差。
台台教大家一个鮰鱼的绝妙吃法,做鱼汤时加入豆浆提味,火腿增鲜,汤色雪白醇厚,鱼肉柔嫩软滑,一口下肚,鲜掉眉毛!
09 | 鳜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本是家常鱼鲜,一年四季都有得吃,但桃花三月,才是全年吃它更好的时节。
因为肉质细嫩丰满,刺还特别少,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更为文人墨客喜爱,风头无两啊!
鳜鱼好吃,却着实不好惹。作为淡水肉食鱼,鳜鱼品性极其凶猛,一生都以猎杀其他鱼类、水生物为食,当真是鱼不可貌相!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凶恶鳜鱼也有待宰的时候
说到吃鳜鱼,安徽人颇有心得!清蒸鳜鱼,完美保留鳜鱼的鲜味,只需切点葱姜再淋上蒸鱼豉油,上锅蒸10分钟就好。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鳜鱼三吃详细做法
鳜鱼的做法也不局限于传统,台台教你做鳜鱼两吃,片好的鱼肉可以做姜豉油生焗鳜鱼柳,鱼骨熬制鱼汤则用来做一道好看美味的菊花拆鱼羹,一整条鱼都不浪费。
写在最后
1994年,渔民在芜湖江段误捕一条1公斤重的鲥鱼,此后,长江鲥鱼再无踪迹。
其实花大价钱品尝稀少物种大可不必,野生鱼的味道也并不比养殖的好到哪里。
春季品尝时令鱼鲜的同时,台台也想在此呼吁,保护珍稀鱼类从我做起。水好,鱼好,我们也会更好哦~
文 | Ruka
图 | 思宇、部分来自 ***
金瓶梅|特色美食:烧猪头、鲥鱼、螃蟹鲜《礼记》中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意是说人的两件大事,一是饮食,二是男女,这是人最原始的本能。《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说,从成书到现在一直属于限定阅读的,更大的原因就是其中的“男女”问题,而其对“饮食”的描写,丝毫不亚于“男女”。所谓“饱暖思淫欲”,相对于“欲”,“饱暖”才是之一要务。西门庆家宴席不断,少不得美味佳肴,相对于《红楼梦》菜品的奢华,《金瓶梅》中的美味要接地气亲民得多,大多是今天常用饭食。
烧猪头
春节当天,西门庆、吴月娘都出去拜年,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三人下棋打发时间,金莲建议赌“五钱银子的东道,三钱银子买金华酒儿,那二钱买个猪头来”,因为她听说来旺媳妇——宋蕙莲“烧的好猪头,只用一根柴禾儿,烧得稀烂”。
宋蕙莲“走到大厨灶里,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的一根长柴禾,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回香大料,拌的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猪头烧得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这道菜使用的调味料是“油酱”,烹制的关键是隔水干蒸。先将猪头、猪蹄拌上作“油酱”,放到特制的容器里,再将锡古子安置在灶上的汤锅内,灶内烧一根大粗木柴,小火慢炖。锡古子是一种锡做的锅,中间粗,两头细,密封性好,类似于今天的高压锅,这也是只用不到一个时辰就将猪头烧得“皮脱肉化”的原因。
按照宋蕙莲的说法,“还消不得一根柴禾哩!若是一根柴禾儿,就烧得脱了骨”,既做到了“皮脱肉化”,又没有“脱了骨”,不但色、香、味儿俱全,还很有卖相。吃的时候再配上“姜蒜碟儿”,一道美味就开始享用了。
几位美女坐在桌边,一边猜拳,一边喝酒吃肉,谈笑风生,满嘴流油,相对于大 *** 们浅尝辄止、娇滴滴的吃相,这才是“吃货”该有的样子,肉色可餐,秀色也可餐!
红糟鲥鱼
鲥鱼是西门庆经常拿出来炫耀的一道美食,“色如银,肉质鲜嫩”,和河豚、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是重要的朝廷贡品。西门庆吃到的自然不是活的,而是“冰篓覆鱼,冰船运输”来的,非达官贵人、有钱有势者不可得,用来招待客人自是十分有面子。
《金瓶梅》中鲥鱼是很重要的礼品,韩道国、黄四、刘太监等人都给西门庆送过鲥鱼,书中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煎鲜鲥鱼”,另一种是“红糟鲥鱼”,受古代储存条件的限制,后一种吃法更为常见。
西门庆送应伯爵两条鲥鱼,应花子详细描述了他的处置 *** ,“余者打成窄窄的块儿,拿他原旧红糟儿培着,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留着我一早一晚吃饭儿,或遇有个人客儿来,蒸恁一碟儿上去,也不枉辜负了哥的盛情”。应伯爵嘴头子了得,一番“描述”实则是在恭维西门庆。
西门庆吃的野生鲥鱼如今已经绝迹,市场上的鲥鱼是从外国引进人工养殖而来,假期里不妨买来尝试一下这道自古就有的美味。
螃蟹鲜(酿螃蟹)
螃蟹最直接的做法当然是蒸,管屯的徐老爹给西门庆送了两包螃蟹。当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螃蟹,潘金莲在几人里虽然是最穷的,可对吃的研究却是最深的。月娘提议让人取葡萄酒来与众人就着螃蟹喝些,却被潘金莲之一时间给否了,当然潘金莲否的不是喝酒,而是葡萄酒与螃蟹不搭,“吃螃蟹得些金华酒吃才好”。金华酒是黄酒,搭配一起去腥,味道更佳。
螃蟹吃鲜,吃不完可以做成腌螃蟹,第二天应伯爵来听风来找西门庆要螃蟹吃,“后边对你大娘房里说,怎的不拿出螃蟹来与应二爹吃?你去说我要螃蟹吃哩。”西门庆对应伯爵的脸皮也是没招,只得让人拿出两盘子腌螃蟹来,应伯爵和谢希大两人抢着吃了个精光。
不过要说做法最讲究的是“螃蟹鲜”。西门庆出钱给常峙节买了房子,解决了他的大难题,为表感谢,常峙节娘子做了“螃蟹鲜并两只炉烧鸭儿”,西门庆什么好吃的没见过,怎么会稀罕穷鬼常峙节的东西,可这回西门庆真稀罕了,打开盒子只见:
“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炸,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又是两大只院中炉烧熟鸭。”
西门庆赶忙让人弄了一大桌子菜,吃差不多才把这“螃蟹鲜”端上来,“这般有味,酥脆好吃”,吴大舅更是“空痴长了五十二岁,并不知螃蟹这般造作,委的好吃”。
这菜考较做菜的功夫,螃蟹剔剥净,再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蟹肉,用酱油醋造过,再用香油炸酥,重新打入蟹壳中。不过常峙节家都解不开锅了,要不是西门庆接济给他买了房子,恐怕就得睡大街了,他娘子竟然有时间琢磨出如此新奇的螃蟹吃法,也是没的说了!
这三道菜里,最简单的是鲥鱼,最麻烦的是螃蟹鲜,看上去简单实则难的是烧猪头。放假有时间不妨在家尝试一下,体会一下千年前就有的味道。
(点个赞·关下注·说几句)
明朝的贡品鱼容易变质,用中国独有的 *** 加工,保鲜又好吃刘太监送给西门庆两包糟鲥鱼,重约四十斤。过了些天,西门庆在翡翠轩里陪伴好朋友应伯爵喝酒,吩咐下人烫上一些木樨荷花酒,把糟鲥鱼蒸上一些,拿来佐酒。
这是明代小说《金瓶梅》第三十四回的情节。喝酒的时候,应伯爵说起自己 *** 糟鱼的事,但他糟的不是鲥鱼,而是鲫鱼,那鲫鱼当然也是西门庆送给他的,一共两条。糟好的两条鲫钱被应伯爵送给哥哥一条,另一条一分两半,送给女儿一半,剩下的一半切成细长条,培上红糟,再拌一些香油,装入瓷罐当中。遇到客人来家,拿出几块蒸上一碟,就是一道好菜。
鲫鱼当然不如鲥鱼珍贵,应伯爵却拿两条鱼做了三处使用:送给哥哥、送给女儿之外,还留下半条给自己解馋,而且不是一下子吃掉,而是每天切上几块,吃得十分珍重。
说话之间,酒菜摆了上来,十分丰盛: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后又放四碟案鲜:“红邓邓的泰州鸭蛋,曲弯弯王瓜拌辽东金虾,香喷喷油炸的烧骨秃,肥腞腞干蒸的劈晒鸡”。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饭:“一瓯儿滤蒸的烧鸭,一瓯儿水晶膀蹄,一瓯儿白炸猪肉,一瓯儿炮炒的腰子”。最后上来的才是压轴的糟鲥鱼:“里外青花白地瓷盘,盛着一盘红馥馥柳蒸的糟鲥鱼,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门庆将小金菊花杯斟满荷花酒,陪着应伯爵美美地吃。
鲥鱼又称为箭鱼,鱼腹下面有箭头一样的细骨,夏季的四月最多,而且应时而来,每年的时间都一样,其它的季节没有,所以称之为鲥鱼。鲥鱼是海鱼,江中也有,据说浙江富阳的鲥鱼滋味更好。鲥鱼“鳞白如银,其味甘美,多骨而速腐”,富于营养,可以补虚劳。
鲥鱼的鱼皮与鱼鳞之间,最为美味,所以吃它的时候,不去鱼鳞。据说鲥鱼也知道爱惜自己的鳞,一旦被网住,它便不动,害怕碰坏了自己的鱼鳞,这种鱼鳞也可以 *** 饰品。
历代的吃货都喜欢鲥鱼。北宋有一个名叫彭渊材的人,行为怪异,嗜好鲥鱼。他曾经总结出自己一生中的五大恨事,其中三条都与食物有关,排在之一位的就是鲥鱼多骨,第二是金橘太酸,第三是莼菜性冷,也是一个趣人。
明朝人也重视鲥鱼,《明史·礼志》中说,洪武元年,朱元璋拟定祭祀太庙的供物,每个月使用不同的时鲜果菜,称为“荐新仪物”。其中三月份的荐新仪物是茶、笋和鲤鱼,四月份是樱桃、梅、杏、鲥鱼和雉,后来鲥鱼被减去。
迁都北京之后,南方的鲥鱼做为贡品,每年都需要从南方用船把鲥鱼运往北京。当时的保鲜能力很差,鲥鱼放在闷热的船舱里,通过大运河运送到北京的时候,已经变质变臭。除了敬奉祖先,还会赏赐给大臣们,中间也曾经闹出过笑话。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喜欢吃鲥鱼,曾经写过一首诗,大肆赞美:“最愛鮮鱗出素波,金盤玉筯薦銀梭。人生事事元堪恨,豈独鰣魚骨太多。”
在诗序中,他把鲥鱼也称“时鱼”,是水族中的佳品,但是鳞刺太多,他自己酷爱其味,一次可以吃掉几盘。
如果能像西门庆家里那样先把鲥鱼糟过,一来便于长久存放,二来蒸熟之后骨肉酥烂,鱼刺再多也不怕,消除了鲥鱼更大的缺点,而且糟过的鲥鱼“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
糟鱼的 *** ,把鱼收拾干净,稍稍晒一下,收入瓮中。加入酒糟、盐、熟油、川椒和葱等调料,封存起来。吃的时候,可以蒸着吃或者油煎了吃。蒸的时候细切为条、片状,加入鸭蛋液、花椒、葱白等,也可以在鱼片上放一点猪油脂。
当然,经过了糟制的鲥鱼,也失去了许多新鲜鲥鱼的鲜味,可以说是得失相兼。
于左 撰
#春季美食大赛#
春笋,被人誉为“素食之一品”,还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郑板桥诗云:“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把春笋与鲥鱼相提并论,足见其味之鲜美。
江南人喜欢吃笋,应该从春天的之一声春雷而起。特别是笋中珍品-雷笋的出世,便是江南人家吃春笋的开始。雷笋,学名雷竹笋,又名雷公笋、早园笋、雷笋,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为早熟、高产的优良笋用竹种。春天来了,如果在菜场上看到,再贵也要买些回来尝个鲜。
雷笋好吃,但是并不好保存,一不注意,就会变质,变老,影响口感,所以,对于雷笋的保存知识你知道多少?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
1.雷笋不要去壳,不用洗,保持原来的自然形状,带些土也无妨,用保鲜膜包住,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这样可以吃7-10天,我一般就用这个 *** 保存。
2.把雷笋放到大桶、坛、罐等容器里,洒点水,然后用盖子等密封口部,放置在避光阴凉处即可。这种 *** 保存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
3.如果数量比较多,短期无法食用完,那可以用埋藏法。找来大桶、缸等大容器,先在容器底部铺一层厚10厘米以上的湿润沙子(湿润的秕谷、谷壳、锯末等也可以),然后把竹笋尖梢朝上竖放在容器里,叠放完毕后,再在竹笋上覆盖一层没过笋尖10厘米厚以上的湿润沙子,再给容器盖上盖子(如果盖子密封性不好可以加盖塑料膜或是雨布),把容器放在阴凉通风处。这种 *** 可以把竹笋储存2个月左右。
4.也可以把雷笋外壳去掉,对半剖开,等水开水了过五分钟左右捞起,把锅里的水和笋一起捞起放一只干净桶内,等水彻底的冷透,,然后放入干净的瓶子里,拧紧盖子,在热天时要拧开盖子放气,这样可以保存一年时间,这个 *** 我也用的多。
这四个保存雷笋的 *** ,你学到了吗?
今天是星期六,儿子媳妇都来吃饭,所以包了雷笋玉米肉馅水饺给他们尝鲜。
用料;肉末500克,饺子皮750克,玉米粒半碗,香菇8朵,雷笋3个,鸡蛋1个。
调料;油,盐,糖,料酒,老抽,芝麻油,胡椒粉,姜,葱,鸡精,
做法;1,肉末放入炒锅,磕入1个鸡蛋,加些葱花,姜末,
2.放入盐,糖,料酒,老抽,油,芝麻油,胡椒粉,鸡精,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
3.雷笋去壳,洗净,对半剖开,放入开水焯一下,捞出,过冷水,切碎。
4.香菇浸泡好,切碎,
5.把玉米粒,香菇,雷笋,全部放入肉馅里,
6.因为肉末比较瘦,所以要加些植物油,充分搅拌均匀,馅就做好了,
7.取一张饺子皮,稍微再擀薄些,(因为我们这里现成的饺子皮都比较厚)
8,放入适量雷笋玉米肉馅,
9,包成饺子,
10,这个是全部包好的饺子,
11.感觉现成的饺子皮包好的饺子,比自己擀的饺子皮包的更漂亮些。但是口感硬些,没有办法,图省事。有时间还是自己擀皮子好吃。
12.锅里水开,放入饺子煮开,过2遍冷水再煮开即可。
蘸着自己喜欢的蘸料,好吃不如饺子!
鲜香的肉末,爽脆的笋丁,甜糯的玉米,Q弹的香菇,一口下去薄皮大馅多汁,好吃到爆!
小贴士;1.雷笋要用开水焯一下,这样既可以去除春笋的涩味,吃起来更爽口,还能去掉些草酸。
2.肉末比较瘦,所以馅里要加些植物油。
我是“老妈爱厨房”,我喜欢美食,喜欢旅游,喜欢摄影.
期待与你的交流,期待你的关注,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