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是一种多年生蕨类植物,别名井栏边草、鸡脚草、鸡爪莲、金鸡尾等。高30-70厘米,喜欢生长在阴蔽、潮湿、温暖之处,但也耐旱。在农村的墙边和墙头上经常看到,有的还会长在石缝间。凤尾草主产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
凤尾草全草可入药,性凉,茎叶味淡,根微苦。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可用于肠炎、痢疾、肝炎,吐血、尿血、便血的治疗。还解磷中毒、毒蕈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腹泻常有发生,腹泻又叫拉肚子,一般是急性肠道炎症引起,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稀薄,水分多、轻度腹痛、或含未消化食物等症状。凤尾草治疗腹泻有很好的效果。取鲜草100克,水煎服。小孩用量酌减。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起病急,大便水量,伴有头昏、腹痛、人软乏力、口渴、眼球下陷,那是是严重的脱水症状,要赶紧去医院输液治疗。
黄氏三兄弟。主管上中下三交,说的就是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兄弟市场上的黄芩有两种,一种是长了5年以上,中间已经黑了枯了的,这种是枯芩,还有一种是中间没有空心的。它的生长年份比较短,或者是枯苓的侧枝又叫子苓。
这两种黄芩的价格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买的时候不要买错了,黄连就比较熟悉了。黄连,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吃不了黄连苦,过不了甜日子。说的就是它。
市场上的黄连有3种,一种是看着像鸡爪一样的鸡爪连,一种是鸡爪莲的切片,还有一种是这样,一根一根的单支连,其中单支连的含量高、品相好,价格也要更贵一些。其次是这种切片的鸡爪莲,而这种整个的鸡爪莲,中间很容易有杂质,价格相对要便宜一些。
最后一个就是黄柏,黄柏一般生长10年以上才能使用,所以黄柏的价格比较高,市场上也有很多黄柏的伪品。但是咱们只要尝一尝,就很容易分辨真假,因为它真的真的非常苦。这三兄弟你都吃过吗?你觉得哪个更苦?
中药材飞燕草?
飞燕草拼音Fēi Yàn Cǎo
别名猫眼花、鸽子花、大花飞燕草、鸡爪莲、土黄连<吉林>
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翠雀Delphinium gra ndiflorum l.,以根、全草、种子入药。夏季采全草,去泥土,切段晒干;秋季采根和种子,晒干。
性味苦,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泻火止痛,杀虫。根:牙痛。全草:灭虱。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制成酊剂使用。
注意全草有毒,中毒后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麻痹或产生痉挛现象。用时注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飞燕草拼音Fēi Yàn Cǎo
别名彩雀(《广州植物志》)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飞燕草的根、种子。7~8月采。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不及1米,稍被毛。枝少而上举。基生叶具长柄,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再分裂为多数线状小数片;上部叶无柄,亦具多数线状裂片。总状花序极长,薄被小柔毛;花柄上举,长1.5~4厘米,中部或中部以下有小苞片1对;花蓝色、青紫色至淡红色或白色,常重瓣,开展时直径2~4厘米;萼片5,阔而稍钝,后面1片延长成距,距上弯,长约与花其他部分相等,上部1对花瓣的距即套入其中;心皮1,在重瓣花中有时多数。菁荚长约1~2厘米,被毛,先端具尖喙。花期4月。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原产欧洲南部,我国有栽培。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种子:内服,作用类似乌头,可治喘息、水肿。根:主治腹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Fēi Yàn Cǎo
英文名Root of Rocket Consolida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飞燕草的根、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solida ajacis(L.) Schu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集,洗净,鲜用。
原形态飞燕草,一年生草本,高30-6cm。茎被弯曲的短柔毛;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多枯萎,有长柄;叶片卵形,长2-3cm,宽1.5-2.5cm,掌状细裂,末回小裂片芝0.4-1mm,两面有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生分枝顶端;下部苞片叶状;花梗长0.7-2.8cm;轴与花梗密被黄色短腺毛;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宽卵形,长约1.2cm,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长约1.6cm;花瓣2,合生,上部变宽,不等2裂,与萼片同色,有距;无退化雄蕊;雄蕊多数;心皮1。蓇葖果长1-1.8cm,密被短柔毛。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原产欧洲南部。
资源分布:现国内各城市多有栽培。
化学成分种子含生物碱约1%,内含洋翠雀碱(ajacine),洋翠雀康宁(ajaconine),洋翠雀枯生碱(ajacusine),洋翠雀定碱(ajadine),硬飞燕草碱(delsoline),硬飞燕草次碱(delcosine)即翠雀胺(delphamine),乙酰基硬飞燕草次碱(acetydelcosine),二甲基乙酰基硬飞燕草次碱(dimethylacetyldelcosine),三甲基乙酰基硬飞燕草次碱(trimethylacetyldelcosine),高硬飞燕草碱(elatine)等。又含固定油(fiXedoil)39%,类脂(lipid),飞燕草甙(delphin)。花含洋槐甙(rodinin),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eside),山柰酚-7-鼠李糖甘(kaempferol-7-rhamnoside)等黄酮甙。全株含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4α-甲基豆甾-7,24(28)-二烯醇(24-ethylidenelophenol),7-豆甾-烯醇(stigmast-7-enol)等甾酮类。
药理作用翠雀花碱、洋翠雀碱未见药理研究。脂肪油有杀虫作用。叶、种子可引起皮炎,种子的毒性较其他部分为大。中毒之动物,表现步伐困难,特别是后肢;脉搏、呼吸皆变慢,体温有所降低,食欲则良好。更严重时可有肌肉抽搐,乃至运动失调;最后发生全身性痉挛收缩,呼吸衰竭而死。欧洲产高飞燕草Delphiumelatum,含生物碱高飞燕革碱及巴比翠雀碱(Eldeline)。前者有箭毒样作用(竞争型肌肉松弛剂),并有神经节阻断作用,可用于肌紧张或运动过多症;后者则具有解痉作用。中亚细亚所产之不同属的飞燕草亦含箭毒样生物碱。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种子:有催吐、泻下作用;外用杀虫;治疥疮;头虱。主根: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品有毒,种子毒性更大,一般作外用。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种子:内服,作用类似乌头,可治喘息、水肿。根:主治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花形如飞燕,自在又轻松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李洞《绣岭宫词》
?
翠雀,别名:大花翠雀、大花飞燕草、猫眼花、百部草、翠雀花、飞燕草、鸡爪莲、鸽子花
?
翠雀的花语是清静、正义、自由、轻盈,潇潇洒洒的花儿。
?
翠雀因为花色大多为蓝紫色或淡紫色,花型像蓝色飞燕一样,所以又叫飞燕草。
?
翠雀是珍贵的蓝色花卉资源,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能清肠热、干黄水、止赤痢、愈疮疡等,药用价值棒棒哒。
?
兰陵不光有造字的人还有造纸的人——访吴昊和他的手工古法造纸小院
作者:子孟
兰陵有个作字沟,传说是仓颉造字的地方,焦子栋老师跟我聊过博物馆的事儿,不知道县建成了吗。
其实,兰陵不光有造字的,有制砚的,还有造纸的。
代村原来叫长桑行,是养蚕织丝的地方;向城镇有缯国故城,卞庄街道有柞城,有东西纸坊,有东柞和西柞;还有芦柞镇。向东北还有罗庄区。
柞叶可以养蚕,柞皮可以造纸,芦可以造纸。丝、缯、罗都是纺织品,可以做衣服,但是更早则起到绢帛一类的书写作用,是纸发明之前的主要书写工具。
所以说,兰陵的造纸文明应该是有的,并且久远。
去年年底,老凃跟我说,认识一个朋友,叫吴昊,是我的老乡,兰陵县兰陵镇人,古籍字画修复研究生,在洗砚池租了小院做传统老纸,建议我去看看。
说实话,临沂制墨、刻砚的老师们我都拜访过,但是还没有见过造纸的,非常想去,但是琐事缠身,直到年后才能成行。
吴昊造纸小院
2月底的夜晚,风依然带着寒意。汽油又涨价了,我带着闺女坐公交车去的,在东方红影城门前和老凃汇合。又沿着青龙河走了很长时间,穿过一片老城区,才到达小院。
晾纸
院子不大,显得有些局促,但是闹市中能有这样一处僻静,足矣。
我们到的时候,孙传兴老弟已经在那里等待了,并且备好了饭菜。
孙老弟是吴昊的同学,家是矿坑镇,他们一起去寻找过砚石。
工作室内场景
记得上次去李冠增老师那里拜访,记得他说唐宋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韩国,清和民国文化在台湾……后来我搜了下网上,也有“唐文化在日本,宋文化在越南,明文化在韩”的表述。
工作间一角
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些文化的根都在中国,他们只是受到影响。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和基因中,只不过需要我们去激活、激发、激扬。
吴昊的纸
吴昊就是立志激活传统文化基因的人。
从2009年到2017年在吉林艺术学院学习纸质文物保护,2019年他曾经在北京用古法造百米长纸,也曾参与策划发起了祭拜蔡伦的祭奠活动。
吴昊追随贡斌老师造百米长纸
其中造百米长纸的艰辛,孙传兴老弟一一道来。
这让我们对吴昊的执着和专业精神肃然起敬。
吴昊追随贡斌老师造百米长纸
吴昊追随贡斌老师祭拜蔡伦,右六就是
吴昊的堂号叫耘楮轩。他说,今年的目标500张纸。
吴昊晾纸
感觉很少,但是纸现在是复原的唐代写经纸,蚕茧纸,据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用的蚕茧纸。
喝起来了
吴昊说,现在的高丽纸确实是和蚕丝有一拼,蚕茧纸是楮做出来的(这大概是他堂号的来源)。
北屋小炕
他还说:“我在临沂发现了一种白皮的楮树非常优秀,打算命名为琅琊榖,皮白者曰“榖”,还发现了一个花皮的楮打算命名“兰陵楮”,皮花者曰楮。”
楮纸
“临沂的气候非常适合楮的生长”。韩国和日本优秀的楮的产地纬度和临沂在同一纬度,临沂也可以种出优秀的楮,吴昊认为。
构树
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啥是楮,网上搜了下图片,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老家房前屋后长的那种杂书——构树,不成材,啥都干不了,只能烧火。我们家河边也有很多,结出果实像荔枝,甜甜的味道。
我奶奶去世多年,过年拜年,路过老院子,发现里面已经自己生发,长满了楮树。
楮< chǔ >基本解释
1. 也叫榖。通称构树。落叶乔木。叶似桑叶而粗糙,果圆球形,熟时红色。树皮可造纸,叶可作猪饲料。
2. 纸的代称 ~墨。
构树果实
果实还是挺漂亮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老凃敬葫芦
吴昊说,“我现在做出来的纸可以和韩国的高丽纸叫板。”
“韩国高丽纸几乎是楮纸的天花板。”
老凃喂葫芦
吴昊发现的这个品种做出来的纸可以和高丽纸一较高下,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老凃在炕上
他说:“我手里有老的高丽纸,对比过,之前对高丽纸顶礼膜拜,实在是太牛了,所以韩国人说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用的蚕茧纸是韩国纸,因为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都被丢光了,中国没有,韩国人就说是他们韩国造的……”
造纸用的工具
试纸用的歙砚
抄浆
捶浆
吴昊在工作
泡好的原料
捞出来的原料,很辛苦
吴昊在工作,天还还很冷
这种古法纸断了800年了,今天要给复原出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就是恢复祖先优秀的文化,兴就是要把优秀的弘扬出去。”吴昊说。
吴昊在工作
大缸泡料
黄蜀葵泡料
黄蜀葵别名: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原产我国南方。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分布于印度。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 *** 中。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黄蜀葵
据记载,宋代造纸工匠多用杨桃藤、黄蜀葵等的浸出液 *** 一种“纸药”,它可以使纸浆变得更加均匀,纸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极大提高。
工作间一角
吴昊自己做的芨芨草纸簾子
楮皮
选料
唐宋古法纸可以说没有任何污染,煮料的废水都和茶水一样可以喝,这水可以除燥降火的,行水止血,治咽喉肿痛。吴昊说回头可以喝给我们看。
皮可以用,杆也可以用,杆子用来烧火,烧火剩下的灰可以用来煮料,
没有一点废物,没有一点污染,这就是传统造纸
去年种的葫芦,像是蚂蚁肚,又不是
过去的生活节奏慢,职业和户籍挂钩,纸张是作为赋税上交的,在宋末之际唐宋古法纸就被历史淘汰,今天在从新恢复太难了。
明代中后期之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品的生产效率是最重要的,纸张的 *** 工艺也发生了变革。
唐宋古法纸的影子就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拿一个盘起来
吴昊老弟送的红埠寺鸡血石
吴昊在工作
小院门口
吴昊的书法
春节刚过去,贴了这么一张红纸,询问缘故,吴昊说:“韩国很长时间在用崇祯年号纪念,非常感动,所以就写在这里了。
事实上,明朝灭亡了,却还有我们的一个邻国誓要与其共存亡。这个国家就是朝鲜。朝鲜几任国王都是反清复明的极端主义者,常以祭天之礼祭祀明朝皇帝;无论私人文书还是皇室祭祀,一概延用明朝纪年……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朝鲜亡国。
“朝鲜乃大明之朝鲜也”,朝鲜始终践行这一承诺,一直到1909年,也就是“崇祯265年”,朝鲜才在历书上最后结束了崇祯纪年。
左吴昊,中老凃,右孙传兴
由于要赶末班车,孩子也困了,只能告辞了,在门口拍照留念。虽然没有我的照片,但是我还会再来的。
2022年2月25日晚
附吴昊简介:
留言
和
转发
划
到
最
下
方
!
留言
和
转发
划
到
最
下
方
!
初中生优秀作文:和你一起初中生优秀作文:和你一起
亲爱的鸡爪莲,我已经和你一起共度十五个年头了。
小时候,爬上你的肩膀,以为眼前所见就是全世界。那时候我嫌你丑,四季流转,从没见你开过花,你除了满树褐色的果,便只有被兜住的风在你周围释放时,打着旋儿飘落的叶片令我欢欣。我稀疏的头发扎着小辫,在地上像烫脚的人一样跳来跳去捕捉绿色的蝶儿。往往是累了,便双手抱住你,两腿不停用力,贴着你苍老枯败的树皮到达树顶。我经常坐在那里,和你一起,说些稀奇古怪的话,像什么“将来我是选北大还是挑清华呢”之类的。你不说话,只是沙沙地抖动着树叶,像是轻柔的手拨动琴弦,弹奏欢快的乐曲。
后来啊,贴近你的胸膛,以为耳朵里的声音,是你无法言说的秘密。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小学,学会比喻了。偏兴冲冲放学后经过你,指着你野蛮生长的果实,笑弯着眼说“哈,巫婆的老骨爪,沉淀的黄色生姜,扭曲的麻花......”你不说话,可是这一次,你没有让我爬上去,我一直向下滑。于是我只好抱着你并不平整的胸膛,小声地说:“可是她们也笑我是男人婆、丑八怪。”你沉默地环绕着我,像是在思考怎么办才好,可是最后,我和你一起,将那些笑我的坏家伙,都骂了个遍。
长大后,抚摸你的果实,以为总会有人发现你平凡甚至丑陋的果实外表下,甘甜的心。那时候我已去外地求学,偶尔返乡,携着友人经过你时,刻意嘲笑你缀满技头丑陋扭曲的果实,好像只有这么做,才能将我同这里隔离开来。甚至我还背着手,将你掉落下的果实一一踩踏,果实溅出的绿色汁液全部筑成我内心的自卑不堪。友人皱着眉说:“不太好吧,有点恶心。”“有什么呢,不过是一棵树。”我拉着友人离开,“走啦,去看看你新买的鞋子。”可当友人走后,我独自一人前来,看着阔别已久的你,想着以前做的傻事,忍俊不禁。你的果实依旧同记忆里一样蛮横生长,像褪色的烟花定格在尚未完全绽放的刹那,于是它们憋屈地长,最终长成歪歪扭扭的奇怪模样。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尝过你的果实。为了赔罪,我拿起一截断裂的枝干,上面挤满横七竖八的果实,我小心翼翼掰开一个,里面一股清甜的味道弥漫,舌头转舔一下,是分外清甜的感觉,区别于想象里的青涩。混合着草木特有的清香,倒像是曾经与你一起共度的时光。我倚在你身上,一个人独自吃完,又把剩下的枝干放在你脚旁。我已经发现了你丑陋平凡外表下的美妙滋味,什么时候能轮到别人来发现我啊?
你不说话,静静地站着,可是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我仍然可以闻见那股清香,萦绕在我身旁。
直到现在,我仍然感受到那不散的清香。就如同,和你一起共度的十五个年头那样。
今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临时起意,花上2块钱,搭上306公交车克赶大圩。已有两年没去大圩了,没想到如今克大圩如此方便快捷。俺在三里店搭的306,发现车上的乘客真不少,多半为桂林本地市民。
悠然自得地走在沧桑幽静的古镇古桥和小街上,感觉还不错。秋日的漓江依旧很美。
小巷里的咖啡和油茶,各有千秋,俺还看到好久未见的灯盏粑粑。驻足两分钟围观一下。
大圩的米花很有名,还有打油茶用的炒米。居然看到了鸡爪莲,那是儿时的回忆。圩上很多人卖锥栗子,10元左右一斤。
螳螂果,桃胶……白果才三块钱一斤。真是今非惜比啊,看到一些白果树下,滿地的落果没人捡。
大圩的香葱好漂亮!黄爽的豆角干,用来蒸粉蒸肉不错,好新鲜的苞谷,还有大头菜。N年前,曾路过乡间田头,看到过菜农现场腌制大头菜,从此就……
鸭子17块一斤,圩上卖干鱼仔的不少,什么石头鱼,哈巴狗,川条子的,今天倒是没注意有人卖活的哈巴狗。
大圩盛产提子,4元一斤,小桔子2元一斤,脆皮金桔4块5毛,蛮甜。
如今日不少日用品都被塑料制品替代了,还有人扎这环保高梁扫把,真不错。
大圩的菜花好吃,顺便带一把回去。俺还买了几个新鲜的苞谷棒子。今天的圩场好热闹,鸡鸭行;鱼行;猪肉摊,小吃摊,等等,走马观花瞄了一下,逛累了到镇上吃碗大圩米粉,然后搭306 回桂林。回程的车上倒是人不多。
有道是:乡愁是一碗桂林米粉,乡愁是滿城浓郁的桂花香,乡愁是好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回桂林的感觉真好!
via:桂林人论坛
峒峪风光 陶浒 绘
峒峪位于蓝田县玉山镇东北方向,距西安市50余公里,是秦岭东段北折后除了倒勾峪外的第二条峪道。峒峪山顶位于天明山西麓,与北峰秦岔梁相接,海拔1600米左右。最顶端被当地人称作土坡,属原始森林,生长着华山松、桦栎、青冈和刺楸等八九十种高山林木,大的三五人围抱不拢,小的七八岁小孩合抱不够,密密麻麻长满了两岸青山。山上生长着名贵中草药材,有猪苓、茯苓、天麻、鸡爪莲、青筋藤、独角莲、穿山龙、七叶一枝花等。像丹参、苦参、柴胡、苍术、桔梗、升麻、仙鹤草、五味子等这些普通中草药到处都是。
龙尾之一峒峪河
青山中间夹一道峡谷,谷内到处泉水淙淙,日夜不息,在土坡之一道塄坎下边终于汇成一条小溪,像一挂又一挂的瀑布,欢欢喜喜地奔到骡子圈、水渍沟汇聚成河流。河水沿着沟道疾驰而下,到龙头沟口,就有了亮堂堂的名字——峒峪河。
一条弯弯曲曲的峒峪河,发源于秦岔梁西侧,即土坡沟尖,全程流经15公里。从秦岔梁腹地冲岀后,一路西行,跳跳蹦蹦20多里,接收了大那岔河、小那岔河、翻山河等支流,到十亩坪突然向南一折,再流三五里岀峒峪谷,途经姜家山村、山王村、峒峪村、河东村和小寨村,浩浩荡荡约30里路后,在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脚下,与流峪河、倒勾峪河、清峪河、稠水河四条支流汇合一起,五位合一,汇成灞河。灞河像一条雄健而威武的巨龙,昂首挺胸跃跃奔腾着向蓝田县西北方向游去。峒峪河乃是五条龙尾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我经常徘徊在峒峪河畔,亲眼看见了发生在它身上的变迁。记得小时候,每逢夏日汛情出现,峒峪河水暴涨,洪流怒号,毁田冲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往日宽阔如篮球场的河床,现如今有的地方恓惶得只剩下不足两米宽。去年入秋以来,连阴雨频频出现,峒峪河水那横冲直撞的洪水猛兽景象再次出现,让人心有余悸。
甘甜清冽一眼泉
我是峒峪人,生于斯长于斯,近年来写了很多关于蓝田和峒峪的文章,对于峒峪山水的秀丽、风景的绝佳,我从不吝惜笔墨。
去年中秋节,我邀一众朋友到峒峪游玩。一行十多人在许庙镇匆匆吃了饭,便拎着一堆黄瓜和西红柿,开着三辆小车往峒峪谷出发了。
沿着峒峪川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直向峒峪口行驶,五六里后,来到两山夹峙的贾上头村,左岸青山环翠,茂林修竹,右岸一座四棱锥形山峰映入眼帘,满山遍长侧叶柏树,郁郁葱葱,上面一座玲珑小巧的亭子,点缀山林。几个人说要上去看看,我摇摇手说,那仅仅是个小景点,更美的风景在后头呢。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的车在最前边带路,沿着谷内扭来扭去的山间公路,走了10多公里就到了尽头。
我刚将矿泉水从车后备箱拿出来,准备给大家分的时候,发现几个村民正在一眼用石头箍着的泉水边汲着泉水。我们也信步走了过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清冽的一汪山泉水,正汩汩地从地下往上冒着。泉口不足两尺宽,周围长有杂草,石头上附着绿茵茵鲜活活的苔藓。一位村民对我们说,这眼泉水四季不枯,夏天凉得过瘾,能止渴消暑,冬天冒着白气,存有温热亦能暖肚。看着那清冽的泉水,借来村民手中的水瓢,舀起山泉喝了起来,甘甜似蜜,凉得渗牙,实在受不了,一个个都停了下来,咧着嘴呐喊着。恰在这时,对面山坡有个放羊的老头走了过来,看着我们这般馋相,急忙拦着说:“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这水凉得很,是从十几里外的地下淌出来的,不敢大口喝,会要命的,小心激炸五脏六腑,要心静下来,一口一口抿着喝,慢慢来……”我们都瞪着眼睛,看老头给我们做着示范。
停了三五分钟,我问放羊老头:“从这儿往里,还能继续进山吗?”老头捋了捋山羊胡子,说:“困难,不容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山里山外庄稼人出坡,砍木头,割条子,担干柴,挖草药,把沟道踏开了一条砂石路,骡子马都能行走。现在,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再也没人进去,路边已长满了荆棘。”同伴李强平日就爱登山,他站在老头对面说:“我们想进去看看,行吗?”放羊老头说:“我平时去水渍沟放羊,倒是踏开了一条小道,最多也只能走5里左右……”
“那您能给我们带路吗?我们是外地人,来一趟不容易。”老头很干脆,拧过身右手一挥,像将军发号施令般喊道:“出发。”于是一行人跟着老头,拄着小棍,蹒跚地向山里走去。
四山环绕水渍沟
绕着“之”字形山路,大概上行了5里路后,我们来到一个四面环山中间平坦的开阔地带,放羊老头左手叉腰,右手用鞭子指着对面的山头说:“正东边是上土坡的峪口,北边的山沟叫水渍沟,南边的叫骡子圈,中间平台叫凉水台,有泉水的,你们耍去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还能向前再走一段路吗?”李强急忙问道。
“向前去还有六七里路,但是上不去了,藤蔓疯长,乔木滋生,就连不足一尺的小路也淹没了,山羊都爬不过去。”老头说。
去不了就不去了,我把背包里提前准备好的塑料布铺开,掏出黄瓜西红柿,一行人坐下来要美哉乐哉地野炊了。李强把两个西红柿递给坐在石头上“吧嗒吧嗒”抽旱烟的老头,他连连摆手说:“我房后种了十几架黄瓜,栽了20多苗洋柿子(西红柿),今年雨水稠,结得好,一家人吃也吃不完,早都吃腻了。”
几个人想寻觅老头说的凉水泉,转了一周八匝,却连个凉水泉的影子也没看见,又回到原地,老头看着他们沮丧的样子笑嘻嘻地说:“不用找了,二三十年前就被流沙埋掉了。”
提起凉水泉,老头既像是给我们说,也像是给他自己说:“凉水泉是沟里边最有名的地方,早年出坡的人,上来下去都要在这儿喝水,这水又凉又甜,还能治百病呢。”
我的这些文友是不相信老头话的:“得了病不用去医院?喝了这儿的凉水就能治好?”
老头眼一瞪:“你别不信,山王村有个叫王幺子的,喝了一辈子水渍沟的凉水,70岁时得了一场大病,眼看着不行了,咽气前告诉儿子,想喝水渍沟的凉水,如果能喝一肚子,死了也无遗憾。他儿是个孝子,拿了两只电壶(暖水瓶),急急忙忙去了水渍沟,灌满水背回来,还是又冰又沁,老汉很快喝了一肚子,两小时后,竟自个儿慢慢坐了起来,后来又活了十几年,啥毛病也没有,最后老死了……”
这也许是个传说,也许是放羊老头故弄玄虚,但水渍沟的泉水的确衍生出很多传说。
这个叫水渍沟的地方,四面青山环绕,南北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小沟,约二三里深。山坡上长满青冈树和桦栎木,其间夹杂几株白杨树,很是显眼。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又央求老头领上我们,摸索着小道向更深的沟里走去。约一里后,沟中间突现一座石山,气势汹汹地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踩着石山旁雨水冲出的小窝,几个人手脚并用似猿猴般攀爬到石山顶上,一片平展展的石面呈现在眼前。
再向上,绝对去不成了,四五座山峰全由花岗岩构成,像明清时期靠背椅子的后背梁,也像一座座黑色的照壁,有四五十米高,一字排开,犹如一匹一匹黑骆驼。崖缝儿长着一棵棵华山松,不高也不壮,只把一条条枝股伸向崖下,在微风中摇曳,如一棵棵迎客松般欢迎着我们。
上不去,一行人就坐到石山顶上的平台欣赏着山对面的骡子圈,那沟纵深至少在5里左右,四山环绕中间黑魆魆的一片。山顶是喀斯特地貌,石崖林立,崖下一处山洼,松树密密麻麻生长着,两山夹峙的石崖上一挂瀑布款款下坠,如五彩缤纷的雾珠儿在崖下翻飞,沟底升腾的一朵朵白云,迅速地占据了那片洼地,乱云飞渡,横冲直撞,骡子圈隐在了一片薄雾之中,山沟沟霎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放羊老头见我们还没有下来,着急得在凉水泉的平台上大声叫喊:“快下来,快下来,马上要下雨了。”
我们全如惊弓之鸟,跟在老头 *** 后边,跌跌撞撞地溜下山坡,回到停车的地方。
热情好客姜庙人
老头说,他是姜庙村人,到门口了,邀我们去他家坐坐,用手一指,说:“台台上边那间黑瓦房就是我家,要是不嫌穷酸,就请几位到家喝茶去。”
久居城市的我们,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立即背了各自的背包,李强从车里还拿了两瓶酒,跟着放羊老头踏过架在峒峪河上的便民小桥,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盘旋到姜庙村。说是村,也不过两排十多户人家,除路边之一家盖了一层平房外,其余都是20世纪80年代初盖的水泥胡基黑瓦房,互不相连,每家中间都隔着十来米宽的一条过道。一门两窗,大门是黑色的,早年用生漆刷过,窗子是深红色的,显得古朴厚重,两边山墙是用木板夹土夯成的土墙,坚实耐用,房顶密密麻麻覆着一绺绺蓝瓦,绿锃锃地长着一排排胖胖的瓦松,因年代太久,颜色变得黑不溜秋的。
主人让我们进屋里坐,同来的张老师夫妻年纪更大,他们两人接过李强手里的酒走了进去,放在灶台上,老头硬是推让着不要,但无奈于张老师的一张巧嘴,还是收下了。我们几个则忙着在房前屋后转悠,看那一畦一畦的菜地,看那漫山还没有彻底开放的野菊花,看那挡着栅栏的羊舍。城里人见啥都稀奇,拿出手机把打洋芋糍粑的石碾子拍下来,把室外吃饭围坐的石桌子拍下来。我怕冷了主人的热情,吆喊他们赶紧进屋喝水。
女主人把屋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地上没有一点灰尘和杂物,柜子灶台擦得明明亮亮。我们都夸她是持家的一把好手,她则腼腆得抿嘴笑着,说农村人,没多大本事,只能把屋里收拾收拾了。
老头告诉我们,他是20世纪7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差几分与大学失之交臂,回到村里和土地挽了笼头。改革开放后,儿子们进城做生意,他老两口留下来照看孙子。拗不过儿子也曾到城里待过几天,但终是住不惯鸽子楼,硬是回到这山旮旯,买一群羊,养一群鸡,整天东山跑西山转,倒也逍遥自在,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看着摆在中堂位置八仙桌上的老照片,有一位带着“满瓢”的中年人,老头说,那是他本家叔,1946年跟汪锋在青岗坪建立蓝洛县人民 *** ,新中国成立后,还当了蓝田县的副县长。我想起来了,蓝田县志上的确有个姓姜的县长,不过,那是渭南姜家村人。看我疑虑,老头赶紧告诉我,他们这个姜庙,与渭南的姜家村原来是一家子,敬的是一个老祖宗。
离开老头家,漫步在峒峪的山水之间,整个身心都感觉惬意了许多。往日在城里的烦闷和聒噪都抛却得无影无踪。享受着大自然无私的馈赠,腿脚都轻快了许多,同行的几位男士八字步也迈得潇洒自如,一副天地间唯我独尊的架势,在峒峪谷以外,是如何也找寻不到的。
世外桃源大那岔
沿着峒峪河旁边的水泥路,一直下行。路旁是山外人承包的羊圈,一摊一摊的,蓝色铁皮板隔墙,玻璃钢或石棉瓦苫顶,一群一群的山羊咩咩叫着,在公路上来来 *** 地晃悠着,看着小车来了也不避让,害得我们不断地摁着喇叭。
我还是开在前边带路,到大那岔村口停了车,征求大家意见,是否进沟去看看,一帮人不约而同地回答:去!
转过几道弯有一平台,以前住着十几户客家人,说一口客家话。进了沟,把车停在柿子树下,一行人步行而上,踏着生了绿苔的石阶,李强一边走一边说,这是步步高升。
沟中间的这条河,叫大那岔河,说是大那岔,其实源头并不大,只是一股细流,从沟巅流来,一路汇聚了其他几股小溪,到客家人居住的小村庄,才成了气候。要想到村庄去,必须经过村前的小桥。村庄同样不是太大,叫董家,住着二三十户人家,据说明末清初有个姓董的人从江南迁居于此。但是,村里老人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哪州哪县来的,哪年哪月来的。后来又有艾姓人、徐姓人、张姓人逐渐加入其中,形成了大那岔村。村子靠在一座石山底下,山上长满清一色的铁杆松,全都脸盆那般粗,挺拔笔直,枝叶旺盛,这些都是30年前植树育林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成果。村前几棵古槐树,根部老态龙钟,蟠虬曲折,枝股歪歪扭扭,但叶子却绿油油的,一副返老还童的样子。
据村民说,客家人原来住的房子是徽式模样,后来建房格式也仿照当地人,慢慢地整个村子都成了一明两暗的柴房,红砖蓝瓦,一门两窗,房前养鸡鸭,房后种蔬菜,篱笆围墙,竹影婆娑,一派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的农家生活图画。
本想到村民家里坐坐,了解一下当地风土人情,聊一聊山民的田园生活,却见铁锁把门,让我们吃了一个闭门羹。继续朝村中间走去,看到有的人家用柴火把门窗挡住,有的人家用红砖把门窗封着。一只黄狗突然间从对面洼地里窜出来,汪汪汪地叫着,吓得我们急忙往后退,山坡下的玉米地里,一个穿着蓝花花衫子的大姐向我们喊道:“人都不在,进城去了。”另一个穿米黄色夹克的男人把手拢在嘴边成喇叭筒,大声给我们说:“我们是租的房子。”
站在村头,眺望对面山梁,一排排屋舍被几棵大树遮掩着,犹如世外桃源般惬意。屋旁一堆堆竹子,郁郁葱葱,竹梢儿在微风中摇曳,平添了无限风光。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时光温润而美好,闭目遐想间忘却了世间纷争,沉醉在乡间满地花香的红尘中,羡慕着来此生活的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日出日落中欣赏花开花落,享受着无拘无束的云水禅心,把日子过得美如画卷。我悄悄地一个人涉过河流,来到田埂,紧依树干,让脑海杂陈归零,嗅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体味着生命里所有遇见的美好,珍惜着身边来之不易的温情,那些可忆不可忆的过往,如同一张张老照片,落满岁月的尘埃,在往事里逐渐泛黄,并随之慢慢褪色,直至消失。
不管是曾经走过的平湖烟雨,还是今朝踏过的千沟万壑,甚或是历经过人间的百味,都变成了眉梢眼底的温柔,过往的喜乐和痛楚,都被头顶的微风抚平,只剩下一颗平静的心,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不堪回首韭沟事
前面的小车忽然停住不走了,李强跳下车直嚷嚷:“山羊,你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走,我就喊你妈来收拾你。”
后边的两辆小车也停了下来。只见两只黄褐色的山羊从左边山坡跑下来,穿过峒峪河,昂头挺胸地横在公路中间,它们好像并不怕这些四轮铁盒子,都把可爱的脑袋扭向我们,扑闪着两只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陌生人。
当我们一同走向山羊时,它们却脖子一扭,蹦着跳着踏过河水,都钻进韭沟去了。闺蜜小杜说:“哎,亚玲,这不是你当年挣学费撅韭菜遭劫难的那个韭沟吗?”
我笑了笑,说:“你还能记得这事啊?”
“看过你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韭沟。”小杜说。
李强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家伙,他立刻踅到我跟前说:“要不要进沟探个班,看看你当年撅韭菜哭鼻子的地方。”
我说:“算了呗,一是因为那是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二是时间来不及了,想知道我的糗事,就给你们说道说道吧。”
谷,还是原来那个峒峪谷,山,还是我熟悉的那座山。
岁月的潮水再一次涨上了记忆的河滩,那段让我心酸的往事又爬上心头。往事并不如烟,往事历历在目。
站在沟口,我像导游一样指着沟里说: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经常和堂姐她们到山里撅野韭菜卖钱,挣下学期的学费。有一次在出峒峪谷大那岔山的时候,因为负重太多,我不小心把脚崴了。刚开始,我还能忍着疼痛一瘸一跛地跟着堂姐往回走,但脚伤越来越厉害,半小时后竟肿胀得一步也挪不动了。堂姐看我红肿的脚脖子,虽然心疼却没有办法,即使她帮我拿着装韭菜的袋子和竹笼,但脚的疼痛是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的。背我出山,没有一点可能性,无奈之下,堂姐只能让其他人先回家,捎话叫家人来接我们。那晚,我们不知等了多长时间,等得西边天际的余晖越来越淡,等得太阳落入西山,等得黑夜向我们扑来,等得我害怕地钻在堂姐怀里。四周黑魆魆的,总感觉身边全是张牙舞爪的魑魅魍魉缠绕着我们。我甚至连哭泣都不敢出声,生怕被它们发觉。堂姐把我紧紧地抱着,并在我背上轻轻地拍着,那一刻,我感觉大我四岁的堂姐像是最疼爱我的奶奶。周围一片黑暗,山中树叶沙沙作响,我浑身都是冷汗。
大概两个小时后,大哥和二哥赶来了。大哥背着我,二哥背着我的韭菜袋子,打着手电筒朝家走去。还记得当时,我脚疼得在大哥背上哭,大哥心疼我,也在偷偷地哭,只有二哥故意装出没心没肺的样子讥笑我。但我从他的声音中,明显地听出了因压抑而颤抖的说话声。
风景秀丽峒峪河
离开韭沟口,三辆小车一直向西行驶,到了十亩坪,峒峪河突然向南折去,跳下一段深涧,生生地挂了一条瀑布,虽不壮观,却也妖娆。公路也跟着河水一折,来了个90度大转弯。这时,才看见右边山头的太阳红彤彤的,已经西斜了。
三辆小车出了谷口,沿着峒峪川水泥大道一直南行,经过贾上头村、山王村、峒峪村、河东村、雷家嘴,稳稳地泊在小寨村西的一处停车场。
我们下车远眺,看到峒峪河上架着一座大桥,桥身用防腐木做了一个别致的博古架造型,既新颖又超前。
大桥西边是一段柏油马路,宽阔平坦,两边栽有蓝田白皮松,紫叶李和女贞树,其间夹有月季和百日菊,花色鲜艳,香气四溢,别有一番情趣。大桥西南角曲径通幽,此时正是栾树梢开满金黄小花的季节。大桥西北角,初夏时格桑花深红的,桃红的,白的蓝的,相互比美。秋季的薰衣草艳了大片田地,羡人眼目,优雅而温馨。
沿着河堤向北漫步,河水平静如镜,有鸭子昂着头颅摇摇摆摆凫游,橡凹沟村的白鹤也不请自来,用尖尖的红嘴轻轻地点下水面,便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夕阳西下,天色暗淡,月亮也悄悄地挂在天上,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就如穿着一身素衣的我,在秋色里写着唐风宋韵,带着满身的清香,执一卷古书,泛舟河上,清幽的月光,用时光的笔墨,慢慢地掠过星辰日月,让我们这群因文字而相识的朋友聚在这里,陶醉在乡村秋色的诱惑中,在灵魂碰撞的那一刻,似梭子般穿过每个人的心头,留一池共同的念想在峒峪河畔。 □孙亚玲 2022年7月17日《西安晚报》
红山姜花,美丽又能入药的花卉中文名:红山姜
其他名:九龙盘、鸡爪莲、九节莲
学名:Alpinia japonica
其他:生于林下阴湿处,根状茎能入药。
2021年3月24日摄于深圳仙湖植物园
-END-
声明:版权照片,请勿侵权。
客家农村的“牛哈卵”快成熟了,你还记得它的味吗?!牛哈卵,你们认识这个好吃的东西吗?它是很多客家人小时候的更爱,在乡下老家的山上到处都有。因其外形如水牛的睾丸,故有了这种形象的称谓,客家俚言称“牛哈卵”。
牛哈卵,是藤本植物,像似麻麻密密的麻绳,它喜欢缠绕在各种树上生长,尔后开花结果。牛哈卵,是我们客家人对这种山野果形状的称谓,因其果形非常像公牛的睾丸,所以人们称它为〞牛哈卵〞,有些地方也称〞麻藤包〞,在中草药的图谱里是称〞野木瓜〞。剥开“牛哈卵”,丝丝清甜伴随清香,瞬间触到儿时的回忆。对于山里人来说,采摘野果的乐趣,在于享受整个采摘过程的充实。
牛哈卵(麻藤包,野木瓜),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份,是成熟的时节。听家乡农村老人家说,牛哈卵结果实,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主指节气好的年份,结的果实多又大;小年指节气不好,雨水偏多,结的果实就少又小。
很少有人会把摘来的野果拿到集市上去卖。这么美味的山货,自己吃还来不及。肉质可口的山果,自然也是鸟禽动物们的美味。所以须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上山摘回,然后埋在稻谷、米糠、大米里闷熟,待颜色变黄,轻捏有松软感时便可享用。撕开薄薄的果皮,里面肉质丰厚,果肉呈紫黄色,略多籽,入口细腻、嫩滑,微甜中略有浅酸的鲜美味道。
家乡的〞牛哈卵〞不但鲜美好吃,而且还是一种极好的民间偏方的中草药。在几年前的一个深秋之日,去一位朋友家作客,桌上丰盛的菜肴,让我喝得酒醉肉饱,回到家里,觉得肠胃不太舒服,次日便出现呕吐腹泻(急性胃肠炎了)。后来农村老家的一位长者告诉我,可采用山上的〞牛哈卵〞果实(药名野木瓜)60克,用水煎服,就可以治愈。果然效果明显,见效甚快,当日下午就不吐不泻了。呵,原来家乡的这种纯天然野果〞牛哈卵〞还有治疗急性胃肠炎的功用。
“牛哈卵”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贵州、安徽、福建、四川等地,一般生于山谷溪边、密林中、山地疏林和丘陵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纯野生绿色水果。中国人讲究“以形补形”,所以牛哈卵被附上了“具有壮肾补阳之功效”的标签。
大自然的馈赠太多,深山里的宝贝也太多:野酸枣、野芭蕉、当莲子、焦几子(鸡爪莲、拐枣)、油柑、油bi......不管你在离家乡多远的地方,都不会忘记家乡野果的美味,这就是乡愁,这就想念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