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称“屎瓜”,曾被认为是入侵害草,如今却价值颇高,一斤40元
过去的农田之中,植被丰茂,各种各样的植物相当的丰富。很多物种并非是原产于我国,从古代开始文化的交流,也让很多原本国内没有的物种,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得以引进。从而丰富了国内的品种,很多引入的品种都是较为有益的,不但能够丰富植物的品种,很多引入的物种还据有很高的食用性以及经济价值,所以很受喜爱。
但也有一些物种却并没有太多的实用性,反而因为引入之后环境适宜,加上没有天敌存在,能够迅速得以繁衍,从而导致成为一种农田灾害。在过去的农村,有一种非常多见的野瓜,个头犹如小型的西瓜,夏季的时候开始结果,一种延续到秋季。果实颇多垂垂累累,生性强健繁衍能力超强。由于喜爱在农田之中肆虐生长,对于庄稼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村民一直把它当作害草存在。
这种野瓜个头虽然不大,但成熟之后,具有一股浓郁的香味,是很大孩童玩耍的玩具,刚刚采摘下来之后,果实比较硬,但用手揉上一段时间之后,果实就软的一塌糊涂。由于带有一股香味,很喜欢把它放进文具盒里面,较硬的果实还被当作投掷的玩具,硬硬的果实砸上一下还是会很疼的。这个香味浓郁的小瓜,却被大家叫做屎瓜,为什么香喷喷的瓜,却有这么个名字呢?
之所以被叫做屎瓜,主要原因是这种瓜在有粪的地方最容易出现,村里的老人说有些鸟和动物吃了这瓜之后,籽粒没有消化会随着粪便排下来之后,开始发芽生长,所以被叫屎瓜。除了被叫做屎瓜之外,还有马泡瓜、马宝、小野瓜、马宝蛋、马粪瓜等诸多的名字。马泡瓜生性强健,对于环境要求不严在加上繁衍能力超强,马泡瓜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农田或者野外比较常见的野瓜。
马泡瓜也是一种外来物种,并非是我国原产,据记载马泡瓜从明朝期间才由南美传入我国。由于这种植物对于环境适应性非常的强,而且没有天敌存在加上繁衍能力超强,很快成为了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在农田之中,更容易泛滥成灾,由于很多牲畜都喜欢吃这种植物,里面的籽粒会随着牲畜的粪便繁衍更迭,所以也就被当作了一种害草存在。村民发现之后就会将其去除。
马泡瓜这几年随着农药的使用,数量变得少见,但马泡瓜的经济价值却开始得以体现,马泡瓜虽然是一种害草存在,但果实里面的籽粒,却富含油脂,将其用来榨油,是质地优良的食用油,而且其营养成分极为的丰富,远远高于其他的植物油,所以马泡瓜的经济价值是很高的,有村民开始专门种植这种过去认为的害草,将收获之后的马泡瓜榨油,这种优质的食用油一斤能卖到40块钱一斤,对于马泡瓜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农田常见的马泡瓜,经济价值很高,但没人种植马泡瓜,这是为啥欢迎关注棒奔霸,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农村风情,每天都有新的农村事物分享给你,感谢有你的陪伴。
过去农田杂草植物诸多,各式各样的植物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除草剂的使用,现在农村的野外,植物数量也是明显的下降,很多过去常见的植物,已经看不到了踪影,只能偶尔还会在远离农田的地方,会有少量的生长,马泡瓜就是其中一种,马泡瓜过去在农田随处可见,也是一种农田的害草,生长旺盛,结果繁多,果实很像是微型的小西瓜,匍匐在地上生长。
马泡瓜也被叫做屎瓜,有人戏称有屎的地方爱生长这种瓜,还有说法是小鸟或者其他动物吃马泡果实之后,拉出的便便里面,会有没有消化的籽粒,这种生命极其强健的植物,种子沾土就能活,不择土壤,不择环境的生长习性,是农田里面要除掉的害草之一,马泡瓜果实成熟之后,闻着香香的,而且越是揉捏,味道愈是强烈,虽然闻着很香,但并不好吃,一肚子的籽粒,马泡瓜作为儿时的玩耍物件,是很多人的回忆。
这几年马泡瓜,又被炒作起来,貌似用途多多,价值不菲,可以醒酒、做药,籽粒还可以榨油,是一种香的掉牙的优质食用油,所以马泡的价格还是很高的,为什么马泡被传的这么值钱,却很少见到有人种植呢?其实原因也不外乎是这几个。
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很多马泡值钱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马泡这种小众的产品,并没有成为销量很大的产品,虽然价值是蛮大的,但并没有充分的利用,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即使种植丰收,怎么变现、怎么获得收益,才是更大的难题,种植又风险,投资需谨慎,很多农产品都是因为跟风种植,最后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而宣布失败,马泡瓜作为小众的产品,没有良好的渠道销售,是没人敢进行种植的。
种植技术和风险大:马泡瓜一直是作为农田害草存在,大面积的进行种植,技术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合理的种植,取得丰收,在没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情况下,盲目上马进行种植,风险系数是很大的,反而没有种植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农作物,虽然赚的少一些,但毕竟属于稳定化,冒险精神不能盲目存在。
马泡瓜种植的毕竟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完全的将其商品化开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被很少一部分人所认可,距离商品化、正规化,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吗,但随着马泡瓜的作用和价值,慢慢的被接受和认知,相信马泡瓜种植也会慢慢的多起来,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棒奔霸哦,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
农村田地里常见的“马泡瓜”榨油,价值厉害了,看看有啥用途
近年来,农村地区不断涌现出各种传统农作物的新用途,其中“马泡瓜”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其榨油价值备受瞩目。本文将深入探讨“马泡瓜”榨油的 *** *** 、潜在的经济价值以及多样的用途,揭示其在农村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一、“马泡瓜”榨油 *** ***
“马泡瓜”,又称苦瓜、冬瓜,是一种在农村地区广泛种植的蔬菜。其种植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因此被视为绿色、有机农作物。而“马泡瓜”榨油作为其新的利用方式,可以将废弃的果实再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榨油的 *** *** 相对简单,首先将成熟的“马泡瓜”采摘下来,去除果实的内部瓜籽。然后,将瓜果切成小块或压碎成泥状,利用榨油机榨取其中的油分。得到的初榨油常含有杂质,需要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使之纯净无杂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榨油成品。
二、“马泡瓜”榨油的经济价值
1.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食品需求日益增加。而“马泡瓜”榨油恰好符合这些要求,因其纯天然、无添加的特点,具备较高的市场潜力。
2. 农民增收致富:在农村地区,农民种植“马泡瓜”通常用于自家食用或者在农贸市场出售。然而,榨油将为农民提供一种增值的选择,将废弃的瓜果转化为高价值的农产品,有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资源闲置、产业单一等问题,而“马泡瓜”榨油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马泡瓜”榨油的多样用途
1. 食用价值:初榨的“马泡瓜”油常常带有清香,适用于炒菜、凉拌等烹饪方式。据研究,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2. 化妆品原料:“马泡瓜”油可以作为天然的化妆品原料,用于护肤品、洗发水等产品的生产。其天然的保湿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3. 医药用途:研究表明,“马泡瓜”油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因此,可以用于医药领域,开发保健品或药物。
4. 生物柴油:将“马泡瓜”油与柴油混合,可以生产生物柴油,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环保优势。
总结:
“马泡瓜”榨油作为一种新的利用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其天然、绿色、健康的特点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认可。在农村地区推广“马泡瓜”榨油,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然而,为了更好地发挥“马泡瓜”榨油的潜力,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助力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瓜是炎炎夏日之下,最受国人喜爱的水果之一,堪称国民水果。
我们对于西瓜的喜爱绝不只是口头上的,国民水果的名号也绝不是白给的,毕竟当前国内没还有一种水果能像西瓜一样每年都要被吃掉近8000万吨。
西瓜在我国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千余的驯化栽培过程中,西瓜的品种日趋丰富,如椭圆黝黑的“黑美人”,个小袖珍的“特小凤”,重量可达几十斤的“硒砂瓜”以及堪称王牌的“8424”等等。
尽管当前市面上西瓜的品种较多,但它们不论在外形还是口感上都大同小异,在货架上,你一眼便能认出“那货”是西瓜。
不过到了野外这事就得两说了,很多朋友可能真辨不得“这货”到底是不是西瓜。
大自然非常神奇,它让各种植物千姿百态的同时也会让其中某几种植物长出差不多的模样。
西瓜在自然界中也有这样的“孪生”兄弟们,你说它们不是西瓜吧,它们和西瓜长得很像;你说它们是西瓜吧,却完全吃不出西瓜的味道。
自然界中西瓜的“孪生”兄弟有很多,本篇文章依农摘两种个常见、有热度、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儿时回忆”马泡瓜
马泡瓜对于生活在苏、鲁、豫、皖地区的朋友来说,是生长在田间极为常见的一种野果,但即便马泡瓜是生活在这些地区朋友们的“儿时回忆”,但是仍有很多朋友虽然知道它是个啥,但又不知道它具体是个啥。
而对于打小就生活在城市或是我国其它地区的朋友来说,马泡瓜就显得更为陌生了,所以咱就让不认识马泡瓜的朋友认识认识,让认识的朋友对其有更清楚的认识。
其实关于马泡瓜的科普,我不想写得太正统官方,因为我也迷糊,所以马泡瓜的 科属 来源我尽量地给大家一带而过。
马泡瓜的中文学名为小马瓟,为葫芦科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之所以没说“属”是因为国内有学者认为马泡瓜是黄瓜属植物,也有学者认为马泡瓜为甜瓜属植物,存有一定争议。
不过怎么论都算是和西瓜同属于葫芦科的“亲戚”。
关于马泡瓜来源也有争议,我不晓得在很多科普文章中为什么马泡瓜成了原产于非洲的入侵植物。
其实近几年国内学者做了很多研究,诸多证据都证明马泡瓜为我国特有的原生植物,并且它极有可能是东方甜瓜(薄皮甜瓜)的原始种。
关于马泡瓜来源也有争议,我不晓得在很多科普文章中为什么马泡瓜成了原产于非洲的入侵植物,其实近几年国内学者做了很多研究,诸多证据都证明马泡瓜为我国特有的原生植物,并且它极有可能是东方甜瓜(薄皮甜瓜)的原始种。
马泡瓜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其它省份也有分布但相对较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田间极为常见,是野果的同时也是一种影响田间作物的正常生长的杂草。
马泡瓜的果期很长,从夏到秋这个“缩小版的西瓜”在田间都极为常见,说它是儿时回忆确实不假,但对于没有见过和吃过马泡瓜的朋友,依农必须要说一句实话,真不好吃。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挖掘出马泡瓜不少的经济价值,比如说我们发现马泡瓜可以入药,种子可以榨油,目前已有小规模的商品化栽培。
“高端水果”拇指西瓜
和生于乡野的马泡瓜相比,拇指西瓜则是出道即高端,一斤曾经卖到百元以上,并且还备受消费者的追捧。
拇指西瓜确实也有点资本,因为直观地看上去,拇指西瓜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西瓜,不能说长得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之于拇指西瓜的的味道,要说徒有其表有些过分了,我不是个美食创作者,所以好多修饰词说不出来,不过我身边的一朋友是这样形容拇指西瓜的味道,他说:就是黄瓜、西瓜皮、柠檬参杂在一起的味道。
而我就只吃出来了黄瓜味,不知道大家觉得拇指西瓜的味道如何?
那拇指西瓜到底是个啥呢?当然肯定不会是西瓜。
拇指西瓜原产于中美洲,为葫芦科番马?(bei,意为:小瓜)儿属(《中国植物志》)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算是一个舶来品。
大家注意依农上方那张拼接图片中,我其实放了马?儿(老鼠拉冬瓜)的图片,可能植物志给拇指西瓜定名时就是觉得番马?儿属下的美洲马?儿和拇指西瓜长得比较像,才加了“番”字定了属名(我晓得作为一个农业人来说,这句话说的特没水平,大家别挑理)。
拇指西瓜在原产地是个什么身份呢?
不如在国内一样,在其原产地并未有多大的热度,它只是作为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供人们食用。
而且人们早期引种拇指西瓜,看重的是它的观赏性(和马?儿一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非食用价值。
当然依农绝对不会去踩一种新兴水果,如果大家真好奇,可以去尝一下它的味道,不过记住咱不是在吃西瓜就好。
就写到这儿吧,其实长得像西瓜的果子太多了,改日有空咱们再聊。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比大豆更高产的野生油果,被误以为是外来入侵的杂草,名叫马泡瓜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是大豆和油菜籽,但非转基因大豆的亩产量非常低,通常大豆的亩产量仅仅有280-390斤左右。整体上我国的大豆还是得依赖进口。
可除了大豆这一主要油料作物外,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田间地头上,还有这一些辅助的油料作物。马泡瓜便是其中之一。
马泡瓜,又经常被人叫做“马宝蛋”、“屎瓜”等名字,是一种可以炼油的“油果”。马泡瓜多为野生,有小规模的人工种植,如果人工种植的话,亩产能达到2800多斤左右,比大豆的亩产量要高了10倍。
马泡瓜是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野生水果,还是东方甜瓜的祖先。如今我们常吃的薄皮甜瓜,就起源于马泡瓜。它除了果实可以食用和药用外,籽还可以用来榨油。100斤的新鲜马泡瓜晒干产出7斤马泡瓜干籽,7斤马泡瓜的干籽可以榨出2.5斤左右的籽油。
以往在北方小麦田里、玉米地里、路边的沟里经常能看到马泡瓜。由于马泡瓜生长繁殖速度极快,对环境的抗逆性又强,稍不留神,就能从一棵长成一大片。
所以,很多时候马泡瓜经常是被当作“外来入侵的农田杂草”来对待的。农民对它的态度是,“唯恐锄之不尽”。
在以往,除草剂等农药没有这么普遍的时候,农民虽然想把马泡瓜铲除干净,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如今除草剂已经普遍了,消灭马泡瓜已经是“打一两遍除草剂”的事 了。
这些年来,农村的马泡瓜已经越来越少了,农田和路边都比较少看到马泡瓜了,如果这么下去,马泡瓜大面积消失灭绝,也不是什么多稀罕的事儿。
好在是,在科技的推广下,一些地区的种植户开始种植了马泡瓜,希望能将这一野果进行商业化栽培。
马泡瓜原产是非洲,不过关于它的名字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过记录了。可以说,马泡瓜在我国农村是一个老野果了。
它并不是外来入侵的植物。
玉米地里有1种“马粪瓜”,以往村民不喜欢,如今却值钱,不好买我们在玉米地里可以看到许多野生的植物,像七叶一枝花、曲曲菜、龙葵、卷柏、瓦松、苘麻、垂盆草等野生的植物就很有可能在玉米地里生长,不过还有一些野果一样能够在玉米地里生长和繁殖,常见的野果有金樱子、野山柿、山稔子、野葡萄、桑葚、野地瓜等,这些野果小时候我也经常采摘,同时我也会摘一些刺泡、八月炸、地果等,小时候觉得这些果子奇特。
但在农村玉米地还有一种奇特的“马粪瓜”,这种果子非常多见,不过在农村比较多,如今越来越被重视了。而马粪瓜的学名是马泡瓜。有花友就很不理解,为什么有马粪瓜这么难听的名称呢?其实跟植株的生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民间,马泡瓜会生长在粪池的周围,而粪池周围则有大量的养分,光是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就有不少,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和繁殖,故名“马粪瓜”。
当马泡瓜在玉米地生长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农作物生长,所以村民们也就不喜欢了,由于植株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用泛滥成灾来形容,每次要种植玉米的时候都要找人去铲除这种植物,这样才能够在农田里耕种农作物。植株所结出来的果子就像是缩小版的西瓜,但是这种瓜并不好吃,可以用非常不好吃来形容。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马泡瓜和日本虎杖、水葫芦等植物一样,是一种外来物种,繁殖能力惊人,分布在我国很多地区,繁殖出来大量的种群,一旦在农地里繁殖起来,那对农作物来说就是毁灭性的,过去村民看到一棵就会铲除一棵。
马泡瓜的价值
它也有一些价值,马泡瓜可以被开发成一种特色的水果,但我个人是不喜欢。不过呢,将马泡瓜制成药材就有了很高的价值了,它是马葫芦科的一种植物,也是一年生匍匐或攀缘草本,夏季是它的花果期。《中华本草》里就可以看到对于马泡瓜这种植物的记载,“马泡瓜味甘、性凉、苦、除热解毒,清热利尿。
近年来,有学者就发现到它的种子也有价值,比如种子里面含有的物质非常多,其中就有维生素A、D、E,胡萝卜素等,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开发成植物油,经过专业的处理后可以用来榨油,如今甚至有人专门种植马泡瓜,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关于马泡瓜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农村80后的朋友们应该都见过这种果子吧?你们都将这种植物称为什么呢?欢迎留言交流!
过去被当成杂草的“屎瓜”,现在有人专门种植,这是为何呢?提要:过去被当作杂草的“屎瓜”,现在有人专门种植,这是为何呢?
“屎瓜”名字不好听,但不少农村长大的朋友应该对此都不陌生吧,屎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泡瓜,这个植物在田地里经常能够见到,小时候经常会采来玩,大人见着总会连根拔起扔到一边,但为何现在这种瓜却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香饽饽”了 呢?这里科学兴农就和大家看一下这个问题。
什么是“屎瓜”?
屎瓜也就是马泡瓜,属于葫芦科植物,经常能够在田间地头见到,过去经常被认为是一种杂草。每年的夏季为花果期,果实呈球状,有一元硬币的大小,果实未成熟的时候未到较苦,成熟之后会有一股清香的气味。在田间经常能够见到这种小瓜,过去农村的小孩子没有什么玩具,经常在田地里寻找这种小瓜,刚采摘下来的时候,小瓜是硬硬的,在手里面玩一会儿,就能够闻到一股甜瓜的香味,每次嘴馋想要吃一口的时候,得到的结果都是一口苦味。虽然小孩子喜欢找这种小瓜玩,但大人们并不喜欢它们,一看到就会连根拔起,因为屎瓜的繁殖能力强,如果不及时清除,明年很有可能会生长更多出来。
那么过去被当杂草的屎瓜,为何现在却有不少人专门种植呢?并且价格还不便宜,屎瓜有哪些用途是我们不知道的呢?马泡瓜是能够食用的,马泡瓜带有一股清香气味,在野地里生长的时候,我们经常不等它成熟就采摘了。没有成熟的马泡瓜虽然有香气,但是吃一口你会发现,不仅酸涩,还有些苦味,根本无法食用。但如果等到秋季的时候马泡瓜彻底成熟的时候,再食用的话,味道就不是这样了,虽然没有香瓜好吃,但也是能够吃的。并且马泡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人们会采摘成熟的马泡瓜食用,或者晒干后泡茶喝。
另外,成熟的马泡瓜打开之后能够看到很多种子,拿这些种子榨油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并且马泡瓜的瓜子出油率非常不错,并且马泡瓜油的价格也比较高,也就有了不少朋友专门种植马泡瓜榨油用。
马泡瓜过去2毛钱没人要,为何现在农村10元钱一斤没人摘?#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农村马泡瓜是一种常见的野生瓜果,农田里,田边地头,荒地里到处可见,到处都是,是一种农田里恶性杂草植物,繁殖快,适应性极强,结果多,非常难于除灭。
因此,这种瓜形体细小,内面只有微量的瓜肉和汁水,大部分都是籽实。农田地里生一批,除一批,仍然除不尽,农民非常厌烦,是一种恶性杂草。这种瓜每株结果非常多,每片叶子的腋下就结一个瓜,每株最多能结30多个,横躺在土面上,人们干活路过时,脚一踩就破裂,踩出许许多多白色的瓜子出来,招惹小鸟过来啄食,破坏庄稼,偷吃成熟的粮食。
这种瓜在农村,只有小孩子喜欢采摘它去玩耍,去吸内面的甜甜汁液。农民采摘来用它喂猪和喂鸡。除此之外,有人用它收集起来,去掉皮肉,取其籽实,用来榨油和磨果酱。马泡瓜子油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用油,非常香甜,是一种高档食用油,一般农村人用这种油做菜,来招待尊贵的客人,是更好的食用油和佐料。
过去农村人一有空闲时间,就去采摘回来,数量多,又没有人收购,2毛钱也没有人要。一般农民要么用它喂猪喂鸡,要么取其瓜子榨油。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用途了。
现在,农村很多人,想利用它来做风味特色果酱和榨油,出高价收购,都收不到。原因是,①现在农村这种马泡瓜农田里逐渐减少或者绝种了。因为在农田地里是一种恶性杂草,生长多,繁殖快,非常讨厌。农民都过量地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和草甘膦等等除草剂,不到几年时间,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开始逐渐减少或者绝种了。因此,马泡瓜已经不象过去那么多。
②现在农村人绝大多数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进城打工去了,农村只留 *** 弱多病的老人,无法去采摘。现在,这种马泡瓜一般都在荒山地里,或者路边高坎上,采摘非常危险,老人是不敢去采摘的。现在马泡瓜在农田地里一般都比较少见了。因此,有人下乡出高价收购,仍然是没有多少人去采摘,并且采摘的数量非常少。
现在农村有人收购出10元一斤,甚至更高的价格收购,仍然没有人去采摘。有些商贩鼓动村子里老人去种植,他们每年来回收。农村里老人看到那么多农田都荒废了,都没有人去种,自己年老体弱多病,哪有能力去种植这马泡瓜。若是他们能够种植马泡瓜,就不会留守农村,早就进城打工挣钱去了,每天最少要挣100多元。所以,农村目前是没有人愿意去种植马泡瓜的。
农村“消失”的16种野果子,90年代深受欢迎,吃过的都有娃了!【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别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 *** ,侵权删除。】
阅读本文前,请点个关注,以便收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如今农村已不可避免的走上城市化进程,农业也朝着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但在新农村大力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传统元素已很难看到,80后、90后常吃的野果子,如今就已很难寻觅。
对于00后来说,就算野果子在眼前,也认不出对方是什么,反而会担心有毒不敢吃。
今天笔者就盘点乡村“消失”的15种野果子,八九十年代深受欢迎,80后、90后农村娃的童年回忆,吃过的年龄不小了!
1、覆盆子
覆盆子这种野果子很多人都吃过,鲁迅就曾在文章中回忆起吃覆盆子的情景,口感又酸又甜,比起桑葚子还好吃。
覆盆子通常生长在500-2000米的荒野、灌木丛里,其颜色为红色,水分比较多,果实近似球形,长相上酷似小草莓、蛇莓,很多小朋友吃着它长大。
2、赖葡萄
这种野果子在南方地区比较多见,和苦瓜同是葫芦科植株,尽管它和苦瓜是近亲,长相上也如同双胞胎一样,可它们食用口感上差距很大。
赖葡萄可当成一种美味水果品尝,当其成熟后,果实就会炸裂,露出鲜红色的籽粒,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从外表上看它比较狰狞,可吃起来却十分甘甜,很多人一吃就上瘾。在当时,赖葡萄成为很多孩子的更爱,不少人为了来年继续吃上它,会专门留上种子,第二年栽在自家菜园地里。
3、马泡瓜
它又称马宝蛋、屎瓜、野香瓜,在过去农田里比较多见,特别是大豆、玉米地里,只不过大人见了它就像见瘟神一样,将其当成杂草去除。
可对孩子来说它就是个宝,等到庄稼快成熟时,就会去农田里寻找漏网之鱼,它成熟后吃起来很香很甜,吃上一口嘴角留香,回味无穷。
马泡瓜多为椭圆形,外观为青色,如同迷你版的西瓜一样,但如果没有熟时是万万不能吃的,吃上一口酸掉牙。
笔者小时候,马泡瓜是难得能吃到的零食,如今已多年未见过它,想再寻找已是非常难了。
4、地枇杷
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存在地枇杷,在农村的山坡上、路两边、小沟旁比较常见,每年5-6月份就会进入开花季,7月结果。
地枇杷成熟时,刚好是孩子们放暑假的季节,大家写完作业后就会结伴来到农田里寻找,只要找到一颗就可在附近发现一大片。
地枇杷模样和枇杷比较相似,其果实最开始为青色,紧接着变成红色,只有红色才能成熟食用。它的味道十分甘甜,且营养也很丰富,很长时间里它都是孩子们的零食。
5、甜杆
甜杆常常出现在高粱地里,它和高粱长得差不多,但口感上要甜上太多,如同甘蔗一样多汁甜爽。
记得那时候没什么吃的,家里在种植高粱时都会种上一些,等到成熟后大家就会去农田里割上一根食用,将外皮剥掉后就可以放嘴里吃。
记得甜杆中间最甜,两边次之,在那个年代也成了小小的奢侈品,平时很难吃上,可让孩子们解馋一下,不过如今已消失在众人视野。
6、桑葚果
过去,农村总是会长着几棵高大的乔木桑树,这些桑树每到四五月份时就会长满桑葚,但因树木太过高大,想要吃上桑葚并不容易。
不过看着红彤彤的果实,大家馋得口水流了下来,想方设法也要爬上高高的大树上采摘。只要爬到树上,可以一直在树上吃上半天,满嘴舌头发黑,直到家里大人来找才恋恋不舍地下来。
而如今,村里的桑树基本都已消失,很难再采摘桑葚,可市场上的桑葚流行起来,一斤二三十元,不少人都会舍下钱购买食用。
7、桃金娘
这种野果子在山岭中比较多见,记得老人说,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桃金娘成了充饥的救命果,很多老人对其都有特殊感情。
桃金娘又称稔子果、多莲、桃舅娘,一株可长上数百个果实,其果实为壶形,成熟后为紫黑色,此时就可采摘食用,口感甘甜回味无穷。
人们也会采摘桃金娘泡酒喝,用它泡的酒生津止渴,营养价值高。
如今,又是桃金娘成熟的季节,不过想要其口感更甜,更好晚摘一些时日,“八月甜如糖,九月甜如蜜”,可以说它浑身是宝,孩子们小时候更爱吃它。
8、山毛桃
这种果实和桃子比较相似,但果皮上长满了毛,且个头只有鸡蛋般大小,它多生长于半山坡、乱石堆旁、路两旁,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可很好的耐干旱、耐贫瘠。
比起桃子,山毛桃成熟期比较晚,八九月份才会成熟,果树上往往一结就是很多。别看它卖相不好,可很多农民干农活渴了都会采摘一些食用,可以起到解渴的作用。
山毛桃成熟后,吃起来脆爽酸甜,孩子们很是喜欢,不一会儿树上的桃子就被摘光。
大人们也会拿上桶去山上摘桃子,拿回家里泡酒喝,或 *** 成果酱,这也可作为一种美食享用。
9、龙葵
它又被称为黑天天,其果实未成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为黑色,生存能力强,记得小时候到处都可看到它的身影,不管是墙头旁还是厕所边都有其存在。
黑天天浑身都是宝,它的叶片、根茎可当做药材,而果实吃起来口感绝佳,满嘴汁水。但需要注意,龙葵没成熟时不能食用,且毒素成分多,吃了容易恶心想吐,吃多了还得上医院。
不过,如今已很难看到龙葵身影,笔者去年曾专程回家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
10、野柿子
在两广、云南等地,野柿子比较多见,主要生长于灌木丛里、山坡上,它的个头比不上家柿子,其口感上也是又酸又涩,吃上一口根本很难张开嘴。
因此,野柿子需要先摘回家,和苹果、梨等水果放在一起闷上几天,等果实软烂后就可以食用。
此时,吃起来就拥有着独特的风味,爽口甘甜,让人爱不释口,总想多吃上一些。
过去,孩子们总是嫌果实不够吃,家里柿子吃完后,就会去山上摘野柿子。
11、榅桲
这种水果又称为木梨,其外观上和梨子比较像,不过远远看去又如同金色的苹果一样,其成熟后为金黄色,在阳光下看上去很是惹眼,看了就想吃上一口。
只不过,榅桲表面硬的像石头一样,且果毛比较多,尽管闻起来十分清香,可直接食用又涩又酸,牙都要酸掉了一样。
不过煮熟了后就不同了,此时果肉就会发软,涩味消除,口感明显提升一个档次,甜味也大大提升。
12、棠梨
这种野果子在苏浙、鲁晋等地比较多见,杂木林内、山坡上都有其生长痕迹,它的个头比较小,未成熟时果实呈绿色,之后再变为深褐色。
棠梨每年春季开花,其花朵观赏性比较高,还可很好的食用,口感上清甜,不少人都会将花瓣采摘回家,像吃槐花一样美味可口,且其中的营养价值高。
棠梨夏天时就会结出果子,到了秋天时开始成熟。记得小时候买不起糖果,小伙伴们都会去树上采摘棠梨。
尽管它的果肉不是太多,去了皮和籽没多少,可孩子们也能够解解馋,享受不一样的野味。
13、茅草尖
今年清明节回家,还在家里看到了茅草尖,吃起来还是那个味,又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滴毛尖的日子。
每年3-4月份,茅草就会从土壤里长出来,此时的芽刚长出来,只要将叶子剥开,就可看到嫩嫩的 *** ,吃起来甜津津的,口感很好。
茅草是一种恶性杂草,一旦农田里出现,那就很难根除,且它对环境适应性强,就算是贫瘠土壤中也可生长,因而过去大人见到它就头疼。
而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目前也只有路两旁才能看到茅草尖,其他地方已很难发现它的身影。
14、地梢瓜
这种野果子过去也十分常见,笔者家乡称它为“羊奶豆”,主要是因为果实采摘时会流出乳白色液体,如同羊奶一样。
地梢瓜在河岸边、山林中、地头都可以生长,其果实未成熟时就已散发香味,微微发甜,等到刚成熟时剥开外皮,露出白色嫩芯,吃起来清香甘甜,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此外,它也可用来当成菜品烹饪,如炒蛋、炒肉等,其味道很是甘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地梢瓜老了,其果肉就会变柴,无法食用。此时,小伙伴就会将它当成玩具摆弄,用力一挤就可炸得满天飞。
不过,如今地梢瓜已很少看到了,主要是打农药以及人类活动,使得它成了稀罕物。
15、拐枣
这种水果长相上比较奇特,因而也叫“万寿果”、“鸡脚拐”,别看它其貌不扬,可在口感上别有风味。
每年秋天时拐枣就会进入成熟期,但注意别急着采摘,等下霜了后更好吃,此时拐枣口感甘甜,有着独特风味。如果提前采摘,那是品尝不了这种味道,反而有些涩嘴。
其实,大家所食用的拐枣并非果肉,而是果茎,但就算如此仍禁不住大家对其的喜爱。
如今,拐枣已越来越难见到,不过近年来在大街上也偶尔见人卖过,15元一斤,这个价格可真不便宜。
16、刺梨
从字面上就能知道,这种果实浑身长满了刺,不过它并不是梨,只是一种普通浆果,只因长相上和梨子比较相似,才有了这个名字。
在我国南北地区广泛存在刺梨,其植株普遍在1-1.5米,个头不算高大,属落叶灌木的一种,每年5-6月份开花,7-8月份结出果实。
过去,农村娃没什么吃的,每到暑假时就会来到山上寻找野果子,而刺梨就成为大家解馋的水果之一。别看它身上刺比较多,可里面的果肉很是美味,酸甜可口,劲道过瘾,孩子们吃完还想吃。
而大人们也会在农闲之时来到山上采摘,回到家里可压榨成果汁品尝,也可用来泡上果酒。尤其是东北地区,泡果酒的历史悠久。
别看刺梨不起眼,但它营养十分丰富,含有16种氨基酸,维C含量更是为180mg/100g,因而有“维C之王”称号。
以上这16种野果子,每一种都是童年的回忆,相信80后、90后都没少吃过。吃过五种以上野果子的,其年龄应该都不小了。
荒地也能生长的“马泡瓜”,儿时被当弹珠玩,如今价值40元一斤导读:荒地也能生长的“马泡瓜”,儿时被当弹珠玩,如今价值40元一斤
西瓜、甜瓜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大量上市了,这些作为夏季最常见的水果,不仅很美味可口,而且还有消暑解渴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而在农村的一些小路旁、荒地中,甚至是房前屋后的空地,能见到一种长得很像小西瓜的野果,但是果子却很小,小的仅有拇指般大小,而大个的也难超过鸡蛋。它被很多的农民视为“洪水猛兽”,小孩子也常采摘它来当玩具、弹珠玩耍。如今却价值40元一斤,你知道它的价值吗?希望大家看了此文以后,不要随意破坏了。
马泡瓜是西瓜吗?
马泡瓜也叫小野瓜、小马泡、屎瓜等,它的藤蔓和甜瓜非常像,而果子又非常像西瓜,有些人也会把它误认成是野生的西瓜。
在民间还有人说,马泡瓜是我们人类吃了西瓜以后,所排出来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了,长出来的藤蔓而结的瓜,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屎瓜”。
当然了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了,马泡瓜并不是西瓜,也不是甜瓜,它是黄瓜属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看这种植物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它却是一种入侵物种,原产自遥远的非洲地区。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何马泡瓜会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了。
马泡瓜主要以野生的为主,它的花期是在七八月,而果实成熟则是在秋季。果子非常的小巧玲珑,并且一株结果产量非常高,有些植株一棵就能结果几十个。
这种植物对生长环境基本不挑剔,荒地、草丛、马路两边都能生长。尤其是喜欢在庄稼地里生长,像玉米、高粱、大豆地里,还有很多的果园里都有它的身影。
被农民视为“洪水猛兽”
农民对于马泡瓜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一般都是见到了就铲除。因为如果这种植物不及时铲除掉,它就会越长越多,一长一大片。
而且马泡瓜是一种藤蔓的植物,它们的藤蔓相当的发达,生长速度又快,很快就会蔓延一大片,并且还会缠绕到大豆、高粱和玉米等作物上去。同时因为枝繁叶茂的,它生长的地方其他的植物基本难以生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马泡瓜都是一种非常让农民讨厌的恶性杂草,农民见到它都是锄之“唯恐”不尽。而小孩子见到这种野果了,也很少有人采摘来吃。虽然它长得很像小西瓜,成熟了以后也是果香味浓郁。但是它里面的果肉很少,只有薄薄的一层,并且被大量的似黄瓜一样的种子填充了。
所以即便是在当时可吃的零食、水果很少,依然很少有人采摘它来吃。没熟的时候很苦涩,而成熟了有没有什么果肉,因此基本都是把它拿来当玩具玩耍,其中多数人把马泡瓜当成弹珠。
马泡瓜真的一无是处?现在价值40元一斤
可是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马泡瓜,如今却卖到了40元一斤的高价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现在马泡瓜越来越多的价值被发现了。首先它是可以当水果吃了。虽然马泡瓜可吃部分不多,但是它却能用来做菜吃,洗净以后去掉瓜皮和瓜瓤,凉拌热炒都有其不错的风味。也可以用来做果汁和饮料吃,不仅很不错,而且营养很丰富。
马泡瓜还是天然的醒酒水果,它有着非常好的保肝护肝的作用,也被人们称为“酒精的克星”。这是因为马泡瓜中所含的精氨酸、丙氨酸和谷胺酰胺,可防酒精中毒,如果要应酬了,而又担心喝醉酒,可以在喝酒前吃一两个马泡瓜,就达到”千杯不醉“的效果。
除了这些用途以外,马泡瓜还能入药,具有降低胆固醇、美容嫩肤、延缓衰老等强大食疗保健的作用。这是因为马泡瓜中还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C的含量就很高,既能起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又能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等。
就连它被很多人所嫌弃的种子,也是有大用处的。因为种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脂,是一种非常有开发价值的油料作物。而用马泡瓜种子所榨的油,目前在市面上也要卖到40元一斤的价格,并且还是供不应求。
结束语
由此可见,农村不起眼的马泡瓜,一身都是宝,并且经济价值非常高。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也已经发现了马泡瓜的价值,所以当地的农民也开始承包山林地种植它。这种作物的适应能力很强,基本没什么病虫害,管理也很粗放,种植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如果你在野外见到了,可不要轻易破坏了。大家可以采摘一些,带回去用来榨果汁、做饮料吃。吃不完的还可以晒干了,然后需要的时候泡水喝也是可以的,一样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