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图片欣赏-广角镜-

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图片欣赏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50 0
龙眼正当时,睡眠不好的人要这样吃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苡婷 刘庆钧

近期正是龙眼上市的季节。龙眼既是水果,又是中药材,具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的功效,用于健忘失眠等。龙眼该如何吃?吃了喉咙痛是怎么回事?听听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怎么说——

新鲜龙眼每天吃10-15颗为宜

吴伟介绍,龙眼药食两用,鲜龙眼清甜可口,桂圆肉则更加侧重滋补,现代龙眼肉更是应用炭火焙或电炉烤,使之药性变得更为温补,甚至兼有补气温阳壮阳之功。也难怪一些朋友服用龙眼肉觉得上火,咽痛之症。

因此,在食用龙眼时应该注意不可多食,因为它的性质温补,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以及维生素。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少量一二颗则无妨。如果身体正处于“上火阶段”、咽炎、咳嗽期间就不能吃龙眼。阴虚火旺、湿热内蕴、腹胀满者也应少用或不用。

正常人群一天吃多少龙眼合适?如果是新鲜龙眼,一天吃10~15颗为宜,最多不宜超过20颗;如果是桂圆肉,5~10个就差不多了。

龙眼食疗方推荐

1.桂圆红枣枸杞茶

材料: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子5克。

制法: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补血明目,养颜护肤。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

2.长夏心脾两安汤

材料:桂圆肉20克,新鲜莲子5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干净后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

适合人群:心脾两虚者,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疲倦乏力等症状。

“荔枝季”过后,广东人开始靠龙眼“续命”……

广东人是幸福的

“荔枝季”还没过完

龙眼就开始成熟了

脆爽开胃、甜而不腻

还能滋补心血

龙眼是三伏天里

不容错过的夏日限定水果

中国是全球龙眼栽培

面积最广、产量更大的国家

作为中国龙眼原产地之一

广东龙眼种植面积近190万亩

位居全国之一

储良龙眼

“储良龙眼出高州,高州龙眼甲天下”

最地道的储良龙眼

发源于广东茂名高州

储良龙眼个头比一般龙眼要大

可以说是普通龙眼的“Plus版本”

它更大的特点

一是果肉细白,和荔枝很像

二是果肉脆爽

一口咬下去紧实有嚼感

茂名市种植龙眼的历史悠久

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高州龙眼就已是朝廷贡品

高州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生产的龙眼肉多味美

嫩滑细腻,口感颇佳

多次在国内外水果评比中获金奖

被称为“中国金牌龙眼”

是当之无愧的“龙眼明星”

“脆蜜”

在广州从化鳌头镇

水西村“脆蜜”种植基地内

郁郁葱葱的“脆蜜”果树上

结满了青色的果实

作为世界首个龙眼和荔枝杂交的新品种水果

“脆蜜”是以石硖龙眼为母本

以紫娘喜荔枝为父本

通过属间杂交育种的方式

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

又嫩又脆、甜而不腻

正是“脆蜜”的独特魅力

“脆蜜”研发团队负责人

华南农业大学刘成明教授带领的团队

从去年开始

尝试推广种植这一新品种

“希望可以早点和消费者见面”

刘成明介绍

目前基地内约有150棵嫁接成功的果树

大部分将迎来第二年到第三年的挂果

8月下旬将进入“脆蜜”成熟期

采摘期能持续至9月中旬

据了解,不少“脆蜜”今年已是第三年挂果

整体产量预计在10000斤左右

主要以定制销售为主

龙眼讲究“不时不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食品以荔枝为贵

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中医上来讲

暑天充斥着风和热

对应着人就是伤心血

而龙眼味甘性平,不凉不热

是小暑以后更好的补心血食物之一

广东盛夏的果实

等你来品尝

综合:广东发布、茂名发布、南方+等

来源: 大湾区之声

荔枝、龙眼、桂圆有什么区别,介于荔枝和龙眼之间的龙荔又是什么


▲红皮内里藏着的羊脂白玉,谁人不爱呢


你是不是也曾疑惑过荔枝、龙眼吃起来差不多,为什么一个叫荔枝,另一个叫龙眼?和另一种和龙眼一模一样的“果子”为什么又叫桂圆?

一起来瞧瞧荔枝、龙眼、桂圆三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另外,再一起来了解一种介于荔枝和龙眼之间的“果实”——龙荔。

荔枝、龙眼同属一科不同种,除了果实很难区分两者

荔枝和龙眼两者皆为常绿乔木,而且所属科也相同,但荔枝和龙眼的种属不同,荔枝和龙眼同为无患子科,但分属为荔枝属和龙眼属,所以很难从树木、外观、花朵,甚至果实未成熟时,都很难看出两者的区别。

龙眼树的叶面比较粗糙和薄,而荔枝树的叶子比较厚实光滑,并且叶子前端会特别尖细。再看叶片的分布,荔枝叶片一般是奇数羽状复叶,椭圆披针形,边缘有刺,而龙眼是偶数羽状复叶,呈长圆披针形。

▲荔枝|初结果实的荔枝树,能看出它和龙眼的区别吗


▲龙眼|和上图的荔枝,看起来是不是一模一样


▲龙眼的叶子|龙眼叶子显得更粗糙


▲荔枝的叶子|荔枝叶会渐呈尖细状


另外,树干来看荔枝树的树干平滑,而龙眼树干却龟裂如老人皮肤; 而开出的花也会有细微差别——荔枝树为聚伞花序,花朵的颜色的黄绿色的,而龙眼树是圆锥花序但簇生,花瓣的颜色呈现出黄白色或近似黄白色。

可以说两者的差别甚微,可谁叫别人是亲近呢。

不过,当两者的果实成熟之后,通过果实外观还是能轻易分辨出两种水果的区别。

几乎所有龙眼的外形都是圆的,近乎于球形;而荔枝的外形则呈草莓形状,并不圆滑,个头也要比龙眼大很多。另外则是颜色,这也是最明显的不同之处,龙眼外壳颜色为棕褐色、灰褐色,而且果壳比较光滑;而荔枝外壳鲜红,外壳还有凹凸纹理,像鳞斑状的凸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则,龙眼果肉薄,易剥离,果肉微微泛黄;而荔枝果肉相对厚且难剥,果肉呈白色。

▲荔枝和龙眼更大的区别在于果实的外观


▲比起荔枝的红,龙眼的棕黄显得更稳重


最后,在味道上,两者也有些许的差别。如果仔细品味,龙眼口感清香甘甜,有药味;荔枝果肉口感甜,但有时会

显酸涩。

桂圆多指龙眼晒干的中药名称,荔枝也可以晒成干

如果把龙眼、桂圆和荔枝三个名字并列,多数人一下就能将荔枝区分出来。可要是说到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时,可能多数人会傻傻的分不清了。

▲不知道龙的眼什么样?但和龙眼一样圆溜溜的


龙眼,因作为古代皇室贡品而得名,意指如龙的眼睛一般,可又因此犯了忌讳,因为吃“龙眼”就是吃“龙的眼睛”,龙在古代代表皇帝,皇帝的眼睛又岂能吃呢。因此,龙眼后来又才有了别的名字,也包括“桂圆”的名字在内。

其中一种得名的说法为,因其龙眼成熟于桂树飘香的时节,故被俗称为桂圆。另有一说法是,由于龙眼是广西(简称:桂)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称之为桂圆,由此还延伸出了产自福建的龙眼为“福圆”的叫法。

故,“桂圆”在一定程度上是“龙眼”的别称。

除了叫桂圆、福圆等名字外,北魏时期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有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所以,龙眼还有个名字叫“比目”。客家话中,龙眼还被称作“牛眼”。

另外,将龙眼干含壳保存,去壳去子核后可以保存更久,利于长年食用或药用,而对于风干的果实肉,人们多以“桂圆”相称之。故,“桂圆”也是“龙眼干”的专属称呼!

▲从龙眼变成桂圆,便是烘焙干内里的果肉


▲将新鲜龙眼采摘后,以古法开始 *** 的桂圆


兼得龙眼荔枝名字的“龙荔”,可是心怀鬼胎的毒水果

咋一听“龙荔”的名字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兼得龙眼和荔枝两者美味的新品种?

它可是和荔枝、龙眼一样的古老品种。最早记载的龙荔的文献是范大成的《桂海虞衡志》(公元1162年):“龙荔,壳如荔枝,肉味如龙眼,木身似二果,故名。可蒸食,不可生啖,令人发痫,或见鬼物。三月开小白花,与荔枝同时。”宋周去非著的《岭外代答》(1174-1177)亦云:“静江(今桂林)一种曰龙荔,皮则荔枝,肉则龙眼,其叶与味悉兼二果之特色。皮青便熟,后则转黄。可蒸,食如熟栗,不可生啖,令人发痫,多食能生痰,与荔枝同时。”

古籍中明确记录了,龙荔能“令人发痫,或见鬼物”,所以,俗称为“疯人果”!

▲以后看到“龙荔”记得千万不能吃哦


▲龙荔和龙眼的确非常相似,但外观和内在都有区别


疯人果,别名龙荔,学名小韶子,有毒,以核仁毒性更大,和桂圆比较相似。

从外壳来看疯人果无果蒂及小“芽”,无纹路,果壳有明显的鳞状突起,很像荔枝;壳内则内壁发白或呈淡黄色、不平滑,无光泽;果肉粘手不易剥离,剥下的果肉无韧性,果肉不完全覆盖种子;果核椭圆形,有一明显的沟或槽,切开后,棕黄色的皮壳与籽不易分开;味道吃起来无桂圆的香味,仅有点苦涩的甜味。

民间故事:泸州桂圆开花了,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龙眼吗?

图片来自 *** 。

好多朋友留言让我讲讲泸州民间故事里关于桂圆的传说,桂圆又叫"龙眼",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桂圆)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

一般说到桂圆大家立马会想到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其实泸州也是一处桂圆的高产之地。四川泸州气候温和(虽然这些年夏天比较暴躁,大家常常抱怨没有春秋,实际上它还是四季分明的。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

所以一些较热的地方的水果,在泸州也能很好的生长,比如荔枝和桂圆。

南方叫"桂圆",北方叫"龙眼",因为桂圆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叫"龙眼"。一般来说,福建的桂圆品质更佳,但是泸州张坝曾经是桂圆一处独特的产地,可惜在包装和打造的意识上,泸桂曾经有点名气,如今也不知何去何从。而且泸州出产桂圆的地方不只有张坝一处。

但是本地人还是对它情有独钟,关于桂圆,在泸州也有它的不少传说。其中一个关于它的来历,可以说是泸州老一辈人的脑洞大开的结果。

说泸州在古代有一个精神小伙,虽然是孤儿,但是当时淳朴善良的泸州人民把他抚养大,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大家给这个精神小伙取名叫,桂生,因为他出生在桂圆树下,那个时候的泸州桂圆其实就是野果子一般存在,虽然也结果,但是核大肉少,而且甜份不足,大家并不怎么喜欢它。

有一年桂生的家乡来了一条母猪龙,修炼成精,自从可以幻化成人,兴风作浪以后,这个母猪龙不晓得在哪里听到的小道消息,说吃够99个童男童女,就可以升天成仙,比自己当土龙更高一个级别。于是它瞄准了泸州的老百姓,在自己的 *** 下,威胁老百姓,在半个月内给自己上贡,不然就要把这块土地给淹没了。

你说它要鸡鸭鱼鹅猪牛羊都没啥,偏偏要童男童女,哪个当爹妈的舍得,这个时候桂生挺身而出,说我想办法把恶龙给收拾了,还泸州一个太平,也报答大家的养育之恩。于是他就去方山寻找高人,想学会屠龙的本事。

那个时候的方山没有高速公路,马路都没有,桂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鞋子都磨破了几双,餐风露宿的走遍了九十九座山峰,终于找到了高人,高人说,我送你一把屠龙剑,一根捆龙索,只要你把那条孽龙引到岸边,就能把它收拾了,我再送你九十九棵桂圆树苗,把它们种在那个茜草临江的地方,一是可抵挡孽龙进攻,二是以后你们这里的桂圆味道就大不同了。

桂生很高兴就回去了,跟乡亲父老说了,大家都很高兴,等着孽龙来取童男童女的时候,就把它一网打尽。

孽龙等到约定的时间准备上岸收童男童女,结果发现茜草河坝不知道怎么多了很多桂圆树,而且根本没有人来送童男童女,于是它勃然大怒,就变身巨龙,开始翻江倒海。虽然高人给的桂圆树苗长得很快,但是这条孽龙的法力也厉害,不多久水就淹没了树林,桂生拿出捆龙索,往空中一抛,果然化作一道金光把孽龙捆住了。

但是孽龙虽然被捆住还不算是束手就擒,于是开始在桂圆林里折腾,借着水势,居然硬生生的劈开了一条路,桂生一看那么多桂圆树被它弄倒了,心头气惨了,砍下一棵当浮木舟,提上屠龙剑追赶,孽龙也开始逃匿,所到之处是一片狼藉,桂生把剑一抛,孽龙的眼睛就被刺瞎了一只,痛得它哇哇大叫,桂生乘胜追击,和众人一起追赶孽龙终于把它弄死了,可惜水退以后,所有的桂圆树都死了。

桂生生气的把龙头砍下来,又把它另一只眼睛挖出来,都在土里,居然一下子钻了进去,没过几天,水彻底退完,这里却长出许多像桂圆的树苗,没多久就成了大树,还接了果子,比之前的桂圆果实,好吃太多,桂生说这就是孽龙眼睛变成的,以后就叫它龙眼吧。

从此以后泸州的桂圆也比以前更好吃,种植的人更多,都说是因为孽龙眼睛变的,于是龙眼的别名也就叫开了。

3个金秋养生佳果,摇身变6种,吃对养生事半功倍

正值金秋时节

龙眼、大枣、枸杞

这些应季的养生佳果可不能错过

别看它们小小一枚

吃对了对于秋季养生事半功倍

小圈特地找来这3种

既能“鲜”吃

也能“干”吃

吃法不同 营养功效也不同

快来和小圈一起一探究竟吧

01

龙眼

谢雁鸣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席研究员

岐黄学者

龙眼

营养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及矿物质。

功效

可抗衰老,补益心脾。鲜吃时作为水果,龙眼汁水比较多,可生津止渴。

温馨提示

鲜龙眼会更湿热,吃多容易口干上火,更大食用量15~20颗/天。

桂圆

功效

龙眼经过炮制后成为桂圆。因为水分被抽干更易保存,且入药时更能补气补血、安神、提高免疫力,药用价值更高。

营养配方:西洋参桂圆菊花茶

【 *** *** 】:菊花6g、西洋参10g、桂圆6g进行煎煮饮用,注意每天饮用不超过2000毫升。

【功效】:益气养阴、补气补血。

温馨提示

桂圆虽为药食同源食品,但更偏药用,咱们尽量遵医嘱食用~

02

鲜枣中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每100克中高达243 毫克,是柠檬的11倍,被誉为“活维生素C丸”。

温馨提示

中医认为鲜枣性质甘凉,多吃容易生湿热,容易肚子胀等。

晒干之后的红枣从凉性变成了温性,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其中小红枣最适合作为中药材与其他药物进行配比,药用价值更高。

营养配方:红枣核桃派

【 *** *** 】:核桃仁上下火160℃烤制15分钟,大枣上锅蒸8分钟。之后在大枣中塞满烤好的核桃仁。表层撒生芝麻后烤箱预热160℃烤制15~20分钟。

【功效】:补气养血。

温馨提示

痰湿体质、容易上火、处于感冒初期或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枣~

03

枸杞

童文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内科 主任医师

王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二级研究员

枸杞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钾、镁、铁等矿物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以及枸杞多糖、甜菜碱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

不过新鲜枸杞对保存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市面上较为少见。

相较于鲜果,由于经过了一定加工,难免会有部分营养流失,但其本身仍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具有滋补肝肾、清肝明目、润肺、补益气血等功效。

温馨提示

枸杞虽好,但如果正在感冒,或者身体有炎症时不建议食用~

部分来源|人民网

来源: CCTV生活圈

桂圆 龙眼#关注我每天分享生活小常识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其味道甜美,可生食、煮食或泡水。生食是最简单的食用 *** ,但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龙眼与其他补品一起煮食,可提升补益效果。龙眼泡水是长期食用者的首选。

中医认为,龙眼干果或鲜果味甘性温,主入脾胃经,能温补气血、生肌长肉、安神定志,是治疗虚损症的良药。

龙眼与枸杞、红枣、粳米煮粥,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功效。龙眼与甲鱼炖食,可滋阴生血。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龙眼还能提高记忆力,对神经和脑组织有很高的营养作用。龙眼还可治外伤,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相较于荔枝和红枣,龙眼在补血益智方面更胜一筹。

10克龙眼肉与5克人参、5克茯苓泡水饮用,可作为醒脑益智茶。特别适合精神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的考生饮用,效果显著。

“龙眼×荔枝”杂交?广东出现了“神奇果子”一起尝鲜→

更大直径4厘米

如手表盘大小的超大蓝莓

用作城市造景的“绿化带菠萝”

世界上之一个

龙眼与荔枝杂交的新品种水果

……

这些神奇果子,你都见过吗?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

一批又一批的神奇水果

在广东诞生

来,今天一起“云尝鲜”

表盘大的蓝莓你见过吗?

还很甜!

今年3月

由华南农业大学陈日远教授团队带领的

“华南设施大果蓝莓”项目

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图片欣赏-第1张图片-

在广东佛山种植基地

已然是一片忙碌采摘的热闹景象

大如表盘的果实

掰开后是浅绿色的果肉

品尝一口,又脆又甜

通常来说,市面上常见的蓝莓

直径约为8至15毫米

这里的蓝莓平均果径

是市面上普通蓝莓的两倍

同时,蓝莓的平均糖度

控制在12%到14%之间

更高可达16.9%

据了解,大果蓝莓

已成功落户广东和云南多个地区

目前投资种植3000余亩

建立产业项目生产基地15个

拉动投资近4个亿

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这种集颜值与实力于一身的

新晋蓝莓品种你见过吗?

不少网友表示

“好想吃,我的肚子已经准备好了”

……

湛江绿化带菠萝爆火!

网友:在哪里,我去浇浇水

近日

有细心的市民发现

在湛江市赤坎区广湛路口渠化岛里的

花丛中长出了一批小菠萝

圆滚滚的身材呆萌可爱

明亮的黄色十分引人注目

散发着浓浓的热带气息

湛江市城综局园林管理处

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岭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王子凡博士

打造的“菠萝味”可食地景

以湛江本土特产水果

——菠萝为主材

配以一些热带花材

为市民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

道路绿化景观

“菠萝以观赏为主,市民不要采摘”

据了解

这种富有热带气息的渠化岛绿化景观

分别种植于赤坎广湛路口和康顺路口

此次种下的菠萝有100多棵

加上各种花材约2000盆

花材丰富、各有风格

充满了乡土特色

特别有“湛江味道”

龙眼×荔枝=?

这个新品种迎来嫁接时节

去年8月

世界首个“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

——“脆蜜”

在广州诞生!

今年三月,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

种植的脆蜜迎来了嫁接的时节

在砧木树完成修剪后

果农将脆蜜的接穗嫁接上去

让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确保接穗成活

据育种团队负责人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教授刘成明介绍

“脆蜜”最初被称为“石紫脆蜜”

是以石硖龙眼为母本

以紫娘喜荔枝为父本

通过属间杂交育种的方式

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

历时15年研发出来

脆蜜的诞生不仅意味着

我国首创了龙眼和荔枝的新品种

还推进了我国水果属间杂交技术

为其他水果的属间杂交提供了借鉴

期待越来越多的“神奇水果”

被农业专家们研究出来

这些让人忍不住吞口水的神奇水果

你们想尝尝吗

转自 大湾区之声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最新闻

桂圆和龙眼还傻傻分不清楚

相传,很久以前,兴化湾海中有一条恶龙,每逢八月大潮时候,就蹿出海面,长尾巴一甩,庄稼就倒了一片,大嘴巴一呼,房屋就被掀上了天,周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谁都恨透了这条恶龙。大海边有一个小渔村,村里有一个智勇双全的年轻人,名字叫桂元。他很小的时候,爹妈就去世了。为了报父母被恶龙兴风作浪而葬身大海的深仇大恨,做梦都想除掉这个祸害。于是,他一边打渔一边苦练杀蛟本领。有一天夜里,桂元打渔回来得晚,在茫茫的夜幕中,只见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笑眯眯地拦住他说:“小伙子,听说你要杀掉恶龙,为民除害,勇气可嘉。我老了,不能帮你什么忙,这一把宝剑赠送给你,它能助你成功”。桂元又惊又喜,连忙接过宝剑,正要跪拜时,那老者早已飘然逝去。桂元得到了宝剑后,如虎添翼,自此夜夜习剑到天明。

光阴如箭, 一晃到了次年八月,大潮又来了。练就了一身武艺的桂元,他手提宝剑,来到了海边,找到了恶龙,与其生死搏斗,终于获胜,砍下了恶龙之头,还挖出了它的双眼,这条恶贯满盈的恶龙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可惜的是,桂元也因在搏斗中身负重伤,离开了这个世界。乡民们听到消息后,从四面八方赶到,含泪把桂元安葬了,并把一对龙眼也埋在了他的墓边。第二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埋龙眼的地方竟然长出了一棵碧绿的大树,继之结出金黄圆果,宛如龙目,因象形故,人们就把这种果子称为“龙眼”。后来,龙眼越来越多,人们便把吃不完的新鲜龙眼晒干保存起来。龙眼干营养丰富,不但可以滋补身体,而且还可入药,难怪江阴人称它为“宝丸”。从此,恶龙变成了福果。人们为了纪念桂元的功劳,就把龙眼干命名为“桂元”,又因为“桂元”圆若骊珠,所以,后人就按其名取之曰“桂圆”。

小小桂圆,大大用处!益气养血,安神助眠!

在众多蔬果中,有一种既可解馋,又可滋补,它就是—桂圆。桂圆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补气、补血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有“北人参,南桂圆”之称。

桂圆的功效

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实为其他果品所不及。

1、益气补血,增强记忆

桂圆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

实验研究发现,桂圆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2、益心脾

桂圆是心脾要药。不仅能补心血,调节心血失调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又能治脾虚。

脾胃运化生血,脾胃好了,血的供应也就改善了,机体又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了,体质就会逐渐改善。对于血虚引起的水肿、头晕、腹泻、便秘等症,也会渐渐消失。

3、安神益智

桂圆养心安神,有改善失眠、多梦、易醒的作用,睡得更香。《神农本草经》称桂圆为“益智果”,认为久服可以使人聪明、体态轻盈、保持年轻。

桂圆的四大吃法

1、桂圆红枣枸杞茶

材料: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5克。

做法:将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即可。

推荐理由:这款茶具有一定的补血明目,养颜护肤效果,比较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饮用。

2、桂圆当归饮

材料:桂圆肉10克,当归15克,鸡蛋1个。

做法: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备用,然后再把桂圆肉、当归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煮15分钟,放入鸡蛋再煮10分钟即可。

推荐理由:它主要可用以养血补虚,调经止痛,非常适合血虚不足、月经量少、经常痛经的女性朋友们。

3、白果桂圆炒虾仁

材料:虾仁300克,桂圆肉20克,白果15粒,蛋清、料酒、盐、淀粉、香葱、姜末、鸡精各适量。

做法:首先把虾处理干净,然后加入料酒、蛋清、盐、淀粉抓匀上浆备用;将白果去壳水焯后去衣备用。把油下锅烧热,放葱姜末炒香,下虾仁、白果、桂圆炒熟,加适量鸡精调味即可盛盘。

推荐理由:可有效补益虚损,补肾纳气,尤其适合体虚、尿频、夜尿多、气喘等肾虚不足之人食用。

4、桂圆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桂圆肉20克,干山药50克,生姜3片,红枣3颗。

做法:将食材洗净,排骨剁小块水焯捞起,再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煲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这款汤对于健脾养胃,补血安神有着很不错的效果,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血虚头晕,睡眠欠佳这一类人群多食用。

桂圆的副作用和禁忌

桂圆属于滋补类食物,同时也是一味中药,正常情况下适量进食桂圆,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进食过多桂圆,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副作用,如消化不良、上火、月经减少等症状。

1、消化不良

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桂圆,容易导致肠胃来不及消化,使肠胃的负担加重,会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反酸、腹痛等症状,尤其是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应避免进食过多桂圆,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2、上火

桂圆属于性质偏热的食物,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长期大量进食,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引起便秘。

3、月经减少

桂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月经期的女性如果进食过多的桂圆,容易引起月经量减少,甚至会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

(图文均来源于 ***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

荔枝似龙眼——谈谈比喻思维和比喻修辞

作者:蒋成峰(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传统上一般将比喻看成一种修辞手法,近年来,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比喻(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技巧,而且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然而这种说法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说比喻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连语言本身都是比喻性的,那么作为表达手段的比喻修辞,其特殊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比喻”修辞就等于从理论上被取消了。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人早就有了自己的思考,这集中体现在古人的两段文字中。一段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譬”就是比喻。在梁王看来,比喻只是言语中一种可有可无的修饰,因此说话时可以“直言”而不用比喻。但惠子却坦然地承认,要是不用比喻,自己就没办法说话,因为要说明一个新的事物(如“弹”),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与已知的事物(如“弓”)进行比较,通过“比”实现“喻”。惠子这里所说的“譬”就是比喻思维,它不是言语表达的技巧,而是认识事物的方式。其本质在于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新事物的理解。汉语中一多半的新词语都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创造的,如“电脑”“ *** ”“云计算”“宇宙飞船”等等;甚至很多基本词语,最初也是比喻,如“山腰”“菜心”“酝酿”“基础”等等。实际上,除了采用这种“比喻”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找不到别的办法来理解、命名这些新事物,难怪就连惠子这样能言善辩的人也承认自己离不开比喻。

比喻思维既然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就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所有语言中,表达抽象的意义(如时间、感情)都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如空间、身体);不同语言甚至能看到很多相同的比喻,如:“时间像金钱”,“女人像花”,“狡猾的人像狐狸”,等等。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的比喻思维又往往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例如:中国人用狗来比喻坏人,用龙来比喻强人、帝王;而英语中则用dog比喻普通人,用dragon比喻恶人,等等。

中国古人特别擅长比喻思维,他们借此建立了一整套关于世界的概念系统:一切事物都可分为“阴、阳”;所有事物的属性都不外乎“金、木、水、火、土”五种(即“五行”);而自然与社会的运转都可以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种自然现象(即“八卦”)的互动来解释,等等。孔子认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施行仁德的根本途径是以己度人,这可以说是比喻思维在伦理学上的体现。许慎《说文解字叙》引《周易系辞》说:“古者庖牺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是讲文字符号的起源,其实也是词语的起源,即:人类从自身以及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比喻思维来理解和认识周围纷繁复杂的世界。

古人关于比喻的另一段文字出自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

仆尝问:“荔枝何所似?”或曰:“似龙眼。”坐客皆笑其陋。荔枝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枝似江瑶柱。”应者皆怃然。仆亦不辨。昨日见毕仲游。仆问:“杜甫似何人?”仲游云:“似司马迁。”仆喜而不答,盖与曩言会也。

这段文字中,荔枝和杜甫都不是新事物,不需要借助与之相似的已知事物来理解,说话者将之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的目的并不是一般性地介绍它们,而是为了某种趣味性、哲理性的讨论。从外在的特点来看,说“荔枝似龙眼”当然没有错,但对很多人来讲,这种正确的表述显得浅陋直白、了无趣味。苏轼拿江瑶柱(即干贝)来和荔枝相比较,单从外形看,二者显然没有共性,但仔细一想,便可找到二者的相似性,如它们都味道鲜美、令人难忘,都是同类食物中的珍品,等等。如此一来,就在两个外形不相似的事物之间发现了有趣的相似性。同样的,杜甫和司马迁一位是唐代诗人,一位是汉代史家,本来缺乏可比性;然而,如果考虑到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圣”级人物,都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历史,都将人生的痛苦化作了著述的动力,那么这种比较就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这种解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相似性的比喻思维。现实中,并非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比喻思维能力,所以有时就会出现应者“怃然”(茫然)的状况。但唯其如此,才更会使那些能理解它的人觉得韵味悠长、妙趣横生。

这段文字实际上揭示了“比喻”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的实质:它不是发现相似性的比喻思维本身,而是为了造成某种特殊表达效果而有意为之的言语偏离。苏轼的两个例子,将一般不能比较的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将外表不相似的说成“像”,这种比较关系的偏离就构成了所谓“明喻”。

而通常说的“暗喻”则可以看成对逻辑关系的偏离,如《论语》中这两个句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从一般的逻辑来说,这里的判断和叙述都是不能成立的。但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者可以利用比喻思维发现相关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解读句子表达的偏离,感受到表达的形象性,引发深刻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之德是风”只有在“小人之德是草”的背景下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反之亦然;同样,只有在“天下无道”的背景下,孔子成为“木铎”才有意义。如果不考虑语境,这些句子的偏离其实都是很难理解的。这显示出比喻修辞对于语境的依赖性,而语境依赖正是修辞现象区别于一般语言现象的重要特征。

比喻修辞有时会表现为短语形式,如:“钢铁长城”“榆木脑袋”“心灵鸡汤”等,本来都是言语的偏离,因为按照字面意义,这些组合一般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能通过比喻思维来解读它们,理解它们的特殊含义。这类比喻短语往往很容易发生熟语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固定下来,也就不能再被视为修辞现象了。

所有的比喻修辞都是偏离,但偏离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外在形象的相似性伸缩性较大,而逻辑关系的伸缩性就很小。例如“小孩像猴子”不一定是偏离,而“小孩是猴子”则一定是偏离。有论者认为暗喻比明喻更耐人寻味,应该就是由于暗喻的偏离程度更高一点。当然偏离与否主要还是体现为本体和喻体的选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比喻分成“比义”和“比类”两种,前者如“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理,偏离程度较高;后者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等,本体和喻体是同类的事物,偏离程度较低。从效果来说,前者更多地体现了表达的含蓄性,而后者则更侧重于突显描述对象(本体)在某一方面的形象特点,往往和普通的比较句区别不大。

总之,作为术语的“比喻”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比喻思维,另一个是比喻修辞,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喻修辞固然是以比喻思维为基础的,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特定语境为背景的言语偏离现象,不应该仅以“相似性”作为定义的条件。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2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标签: 龙眼 桂圆 区别 什么 图片欣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