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鳡鱼多少钱一斤,长江内的鳡鱼多吗-百科-

长江鳡鱼多少钱一斤,长江内的鳡鱼多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9 0
每斤200~300元!“长江三鲜”之首鲥鱼在泸州试养成功,即将批量上市

王义鑫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7月20日,四川泸州市江阳区举行鲥鱼推介会暨2023年鲥鱼烹饪比赛活动,封面新闻记者从推介会上了解到,作为“长江三鲜”之首的鲥鱼在江阳区试养成功,即将批量上市。“一斤重左右的鲥鱼价格在两三百元,这个价格会因为市场供需量而上下浮动。”江阳区副区长曾镜枫介绍道。

推介会现场

据了解,鲥鱼、刀鱼、河豚被称为“长江三鲜”,而鲥鱼居其之首,又名三黎鱼、惜鳞鱼等。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种群数量处于濒危状态,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2020年,泸州市科协、江阳区科协开始引进鲥鱼进行试验。2022年6月,当地在江阳区丹林山农水寨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投放鲥鱼苗6400尾,如今已然成功,几乎每尾重量都达到了500克。

推介会上,“中国鲥鱼养殖之父”、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教授刘青华博士介绍,鲥鱼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脑黄金、卵磷脂居鱼类之首,可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鲥鱼鳞也可食用,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在江阳区捕捞起的鲥鱼。谢婉玲摄

鲥鱼养殖并非易事。鲥鱼长势慢,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2摄氏度,低于7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就不摄食并出现死亡。其鳃组织面积小,出水即亡,需不停快速游动获得溶氧,同时对一般鱼类不受影响的高频超声波产生应激反应,所以对养殖环境和水质标准的要求极高。这些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鲥鱼养殖具有高门槛、高难度、高风险特征。

“我们将加大与‘中国鲥鱼养殖之父’刘青华博士的合作,在董允坝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谈及鲥鱼推广规划,曾镜枫说,江阳区将从苏州引进1名博士后和技术团队开展高端水产品的试验示范,建立“ *** 项目扶持+专家技术指导+基地养殖”的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鲥鱼生态养殖标准,加快鲥鱼养殖推广,丰富江阳区水产品品种,提高水产养殖协会(专合社)、基地和农户收入水平,赋能乡村振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长两米、超百斤掠食性鳡鱼聚集三峡坝区 网友担心生态不平衡 专家回应来了

近期,网传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不计其数的鲢鳙与鳡鱼“群游”水中,场面震撼引发了网友关注。

水中老虎——鳡鱼,数量惊人

在一些航拍画面中,记者看到一些鳡鱼体长接近两米,体重超过了百斤。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鳡鱼性情凶猛,属于顶级掠食性鱼类,科学研究发现,鳡鱼的食管长度较短,消化、排泄的速度很快,吞下的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类很快就会被消化、排出,因而摄食量惊人,其更大身长可达3米,体重可超过200斤。

不少网友惊叹于这场壮观的鱼群盛宴,也有人对鱼群中鳡鱼数量的爆发增长表示担忧,呼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考虑到三峡地区严禁捕鱼,因此呼吁相关部门应采取定期捕捞部分大型鳡鱼,进行鱼群数量的合理控制和管理,以此来保护并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专家回应:鱼群数量增加是生态修复的积极信号

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三峡坝区拥有庞大的水域面积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随着“增殖放流”工作有序开展和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鱼类数量种群逐渐增多,为鳡鱼等肉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鱼群泛滥”的现象,是长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一个积极信号。

对于一些网友提出的“肉食鱼类增多影响生态平衡”的说法,杨军回应,近期鳡鱼数量增多属于“短期优势种群”现象,随着繁殖期结束和完整生态链的自我修复,最终会达到物种平衡,无须人为干预。

那么,肉食性鱼类增多会对江豚生活区域造成影响?专家表示,长江江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下游流域及湖泊中,最远可以上溯到宜昌、洞庭湖和鄱阳湖一带。三峡大坝修建后,江豚的活动区域整体下移,大坝以上江段没有江豚分布。

长江云新闻记者 钱开

长江的“哭泣”!长达2米的巨型鱤鱼捕食,十年禁渔养虎为患?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根据鱼类恢复情况来说堪称成绩非凡。就拿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鱼类珍贵的长江豚来说,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实现历史性回升。

近40年,长江江豚数量一度急剧下降,如今江豚数量持续减少的势头不仅被逆转,并实现了增长,不得不说十年禁渔的重要性,相信不久的将来,江豚能够畅游长江。

不仅仅是长江豚种群增加,胭脂鱼、长吻鮠、子陵吻虾虎鱼等珍稀濒危鱼种,在饶河、上犹江等水域屡次现身,即使常见的“四大家鱼”以及各类区域代表物种资源正在快速恢复。

还有一种巨型鱼类已经消失了20多年,它就是鳤鱼。鳤鱼的体型巨大,大型个体超过1米长,体重达到能达到50斤以上,为巨型掠食性鱼类。在上世纪90年代,大个体鳤鱼已经不多见,一般也就10-20公斤,常见者多为0.5-1斤。

如今鳤鱼在洞庭湖、湘江、沅江相继监测到一定数量的种群,相信随着禁渔的实行,鳤鱼这种巨型肉食性鱼类,总有一天种群能够恢复。

而长江鲟也在洞庭湖出现了踪迹,2022年11月2日上午,在湖南益阳南洞庭湖草龟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首次检测到长江鲟,证明洞庭湖生态正在慢慢恢复。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公报显示,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25种,多数经济鱼类的平均个体重量普遍增幅在15%—30%。

从这里不难看出长江在十年禁渔之前的捕捞有多么的严重,因为捕捞严重很多鱼类的密度大幅下降,增加了25种鱼类在之前都没被检测到,如今禁渔短短3年,鱼类的种群已经增加,相信随着禁渔时间的延长,长江内消失的鱼类会被慢慢发现。

还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在前天6月14日根据《极目新闻》报道:武汉大量白鲢纷纷跳出水面,高度约为1至2米,如沸如羹!中科院专家解读。

该现象很可能和近期天气的急剧变化有关,因为最近武汉时而高温,时而暴雨,天气变化频繁,很容易造成水体环境短时间内的改变,生活在该环境下的白鲢产生了应激反应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大量鲢鱼跃出水面,水面就像沸腾了一样,这么多鲢鱼跃出水面的现象并且还被拍了下来,还是比较少见的。

然而这些资料仅仅是长江禁渔3年的结果,如今长江十年禁渔还有7年时间,等到7年后,长江的水生环境肯定令人眼前一亮,相信鱼虾共存,水鸟共生,生机勃勃的景象即将到来。

个人认为:并且长江十年禁渔不可能十年,十年后也不会放开捕捞,因为有句话叫:“破坏容易,建设难”,依托长江沿岸生活的20多万渔民,历经千辛万苦顺利上岸,已经被妥善安置,不可能再让他们下水捕捞。

十年禁渔后,也不会再有渔民的出现,因为好不容易改善的环境,不可能在让他们破坏,不可能在让他们灭绝性捕捞。

唯一担心的是长江十年禁渔后会不会出现分段拍卖捕鱼权的现象,因为有些禁渔的地方已经出现例子,这种拍卖捕鱼权的方式和渔民没有区别,甚至更为严重。

这些受到资本控制的渔业公司,不仅有先进的捕捞设施,并且合法捕捞,并不会比渔民灭绝性捕捞的危害小,但愿别出现这种情况,要不然十年禁渔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因为不过是给他们养鱼罢了。

但是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实行,长江的生态环境正在慢慢变好,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随之到来,主要是巨型掠食性鱼类的繁殖与捕食,也就是号称“水老虎”的鱤鱼种群大幅增加,捕食大量鱼类。

最近,一条长江三峡库区鱤鱼成群结对的视频火了,视频中一群鱤鱼游来游去,目击者声称这些鱤鱼体长2米多,从体形来看大多数上百斤,这么大的鱤鱼本来就很少见,然而成群出现更为少见。

还有网友拍到鱤鱼捕食草鱼的场景,一群鳡鱼在捕猎草鱼,这些草鱼的个体甚至达到10多斤,被鱤鱼追赶到江边的浅滩处躲避,有些草鱼体表甚至被咬破。

所以有些网友说:十年禁渔“养虎为患”,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禁渔期内鱤鱼真的能把水中的鱼儿闹得天翻地覆?我不并不这么认为,原因有3点。

1、水生生态环境,并非几种鱼构成

根据《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显示:2017年以前,长江历史记录分布鱼类有443种,长江流域特有物种共计162种。

偌大的长江绵延6300多公里,并非有几种鱼类构成,如果只有几种鱼构成的话,那么这个环境是病态的,迟早要走向灭亡!


因为鱼类的品种不一样,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鲢鳙为滤食性鱼类,主要靠过滤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比如:草鱼为食草性鱼类,主要食物为水中的各种水生植物,能够起到抑制水生植物生长的作用。比如:鲤鱼为底层鱼类,它觅食的时候用嘴搅动水底的淤泥,吞噬水底的生物。

除了这些常见的鱼类外,还有掠食性鱼类,这些掠食性鱼类靠捕食其它鱼类为生。这些鱼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自然环境并非鱼塘,不可能只有几种鱼类,每种鱼类都有自己的分工,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2、鱤鱼的存在是进化的结果

那么鱤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鱤鱼为我国本土鱼类,并非外来鱼类。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鱼类并非没有天敌,鱤鱼虽然会捕食一定数量的小鱼,这种现象属于自然规律,也让一个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不至于出现紊乱,这是鱤鱼存在的一个原因。

大家都知道鱼类的种类都是进化而来,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有些食草、有些食肉、有些食腐,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

而鱤鱼的存在对于水域内的其它鱼类是一种鞭策,能够让鱼类进化出属于自己的本领,过于弱小或者病鱼、受伤的鱼类等,都会被淘汰,被鱤鱼或者其它掠食性鱼类捕食。

自然环境暗潮涌动,如果没有生存的本领,那么面对它们的终究是灭亡,经过长期进化,鱤鱼和其它鱼类共存,那就证明这种方式是正确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打扰它们的生存方式。

再说自然环境下,如果没有顶级捕食者,那么环境内的某种物种就会大量繁殖,随之而来的是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这种环境是脆弱的,是不平衡的。

3、为何鱤鱼越来越多,并且体形巨大

有网友说:随着鱤鱼种群的增加,无异于养虎为患,这种说法比较偏激,为什么鱤鱼越来越多,并且体形巨大,这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关系。

如果水生环境没有改善,鱼类的种群和密度没有增加,那么包括鱤鱼在内的掠食性鱼类吃什么?它们靠什么生存?

研究表明:鱤鱼的食量达到其体重的3%-5%,也就是说一条50斤的鱤鱼平均每天食用2.5斤的鱼类,2.5斤不算多,也不算少,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鳡鱼本身的健康状态、水体温度、营养状态、食物的多少等来确定。

如果水域内的鱼类很少,那么鱤鱼形成巨型个体太难了,种群密度也不会太大,主要是环境的改善,水域内的鱼类种群慢慢增加,而鱤鱼捕食不在困难所以它的体重和种群也在慢慢增加。

这个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毕竟不管是鱤鱼还是其他掠食性鱼类,都是我国的本土鱼类,它们本来就在自己的分布范围内生存,不会出现“养虎为患”的现象。

最后:前文提到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25种,多数经济鱼类的平均个体重量普遍增幅在15%—30%。这个数据极具说服力,证明长江内的生态环境正在一点点的改善,要不然鱼类根本不会增加,

不管是鱤鱼的种群密度,还是其它鱼类的种群密度,还是一些很多年检测不到的鱼类再次被发现,都从侧面证实十年禁渔的正确性,以及禁渔3年的成果。

相信十年后不管鱤鱼、鳤鱼、刀鱼、鲟鱼、花鳗鲡、胭脂鱼等这些鱼类都能在长江内自由繁衍生息,一些几十年没有现身的鱼类,也会显露神秘的面纱。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长江禁渔,亮出“强基础”成绩单。

参考资料:《极目新闻》武汉大量白鲢纷纷跳出水面,高度约为1至2米,如沸如羹!中科院专家解读

长江支流黄柏河渔民捕鱼丰收,一条鱤鱼卖了135元 桂花鱼45元一斤

2017年10月22日早晨6时至8时许,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仁寿桥,4户渔民在长江支流黄柏河捕鱼收网,将捕捞到的鱼摆在黄柏河岸边出售,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选购。

摄影师在现场观察到,这4户渔民总共捕捞到20多条鲢鱼,鲢鱼单条重量在2-5斤左右,售价5元一斤,市民买得最多的是鲢鱼。

卖得最贵的是桂花鱼,45元一斤。鱼户称桂花鱼稀少,所以价格贵。图为渔民为购买桂花鱼的市民杀鱼。

渔民起网将捕获的各种鱼分类。

一只土狗(中华田园犬)也在现场观看渔民捕鱼。

其中一户渔民捕获一条鱤鱼,重5.4斤,25元一斤,卖了135元。图为渔民捞起鱤鱼称重。

渔民将鱤鱼栓嘴

鱤鱼

刁子鱼。鲫鱼、草鱼、刁子鱼,你喜欢哪种?

鲢鱼。2017年10月19日以来,湖北宜昌地区告别持续阴雨天气,渔民捕鱼也迎来丰收日。

鲢鱼。渔民在收钱并给买鱼的市民找零。鲢鱼,5元一斤,贵吗?

渔民起网,鱼儿上岸。

老渔民在清理渔网。

江苏泰州钓鱼人钓到108斤鳡鱼,卖7000块,不好吃还能卖这么贵?

2022年2月7日,也是农历的大年初七,江苏泰州的一个钓鱼人,一家人吃完饭后,他顶着风雨去家附近的河道里钓鱼。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省内的淡水资源很是丰富,大小河道像蜘蛛网一样,而且还沿海,又有海钓便利,是十足的钓鱼人梦想的省份。

他本来是想钓着玩一玩,消磨时间。没成想,他太幸运了,钓了一段时间,就发现有大鱼上钩。凭手感,就觉得这条鱼不小。

他用的线组挺大,所以他有信心把鱼弄上来。

就这样,遛鱼遛了大概一个小时,他终于把这条大鱼钓上来了。

测量鱤鱼长度

他随身带着量尺,在河边就量了一下这条鱼,有1.67米长。因为没有秤,他把大鱼带回家,经过称重,这条大鳡鱼有108斤。

有网友留言,愿意花7000块钱买下来。


108斤的大鳡鱼能卖7000块,都说鳡鱼不好吃,为什么能卖70块一斤呢?

一条108斤的鳡鱼,能卖7000块?平均下来,70块钱一斤。

有人说这条鱼,低于10000块不能卖,很少有的。

也有人说鳡鱼平时就15块一斤,要是到了寒冬腊月,想做腊鱼,鳡鱼会贵一点,不过也就25块一斤。

在湖北,鳡鱼一般是用来做腊鱼,或者做鱼肉丸子。为什么不做红烧鱼块、香煎鱼块呢?因为鳡鱼肉质比较绵,不紧实,通过腌制,能让鱼肉更紧实一点,口感好一点。


长江流域用鳡鱼做腊鱼

要是直接做红烧鳡鱼,还不如鳊鱼、草鱼等好吃,甚至不如青鱼好吃。

所以一般有经验的人,钓到鳡鱼或者买了鳡鱼,都是先腌制一段时间,然后香煎,或者做烤鱼,或者干脆就做鱼肉丸子。

鳡鱼的食量很大,要是放回河道里,河道里的小鱼小虾就别想长大了。

这个钓鱼人以前钓到过鳡鱼,虽然没有这么大,不过他说觉得不好吃,而且家里人的看法也是一样,所以还是决定带回家卖掉,因此才发到网上。

有人说,这么大的鱼,太难遇到了,卖上万块都可以。

有人说,要是自己买回去吃,卖个六七千也行。

有的人建议按照20块一斤,卖2000多块还是可以的。

起风下雪的,这么冷的天,又是大年期间,想必大家都会呆着家里休息,但是钓鱼人不一样,他们对钓鱼是很执着的,哪怕钓不着,也要能钓,只要钓上了就行,享受的是钓鱼的过程。

钓获的大鱤鱼

这条大鳡鱼,卖个五千、七千,甚至上万,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如今的渔业资源,没有十几年、二十几年前那么好了,以前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捕获钓获100多斤的大鳡鱼还是很常见的。

如今要说大鳡鱼资源好的地方,也就剩下湖北、湖南的水域了。

在湖南,鳡鱼又叫铜头鱼,因为鳡鱼头部的颜色,像是铜的颜色。

其实在过年期间,108斤的大鳡鱼,卖上10000块,也是可能的。过年期间,图个新鲜和彩头。要是在平时,估计是卖不了这么多的。

2021年10月5日,丹江口水库捕获了一条1.68米长的鳡鱼,重104.4斤。后来有人愿意花5000块收购,后来做了标本。可见平时鳡鱼卖不上价。

通常,养殖的鳡鱼都只能卖十几块、二十几块,为什么野生鳡鱼会卖到50块一斤,甚至更贵呢?

这方面,我国早就有研究了。

长江鳡鱼多少钱一斤,长江内的鳡鱼多吗-第1张图片-

因为养殖的鳡鱼食物比较单一,活动量比较少,所以它们的摄食量也比较小,所以长得慢,一般养殖2年左右就卖掉了,个体也只有十几斤,二十斤。

但是同样的年头,野生鳡鱼,能长到三四十斤了。

还有一点,野生鳡鱼的脂肪,是常规鱼种的好几倍,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劲道,口感比较绵软。经过腌制、风干,口感就能好不少。

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所以野生鳡鱼的价钱比养殖鳡鱼要贵上不少


为什么风雪天这种天气,还能钓到大鳡鱼呢?

从这个钓鱼人发的照片可以看到,他把大鳡鱼抱起来,显得很吃力,毕竟是108斤的重量。要是大鳡鱼挣扎的话,估计他站稳都难。

从他发布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还在下雪,身后的菜地里,已经堆了一层白白的雪了。可以推测,当时的气温应该是很低的。

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钓到这么大的鱼,真的是很不容易,当然,资源好的地方除外。

这么大的鳡鱼,是很多钓鱼人的理想的目标鱼,单是想想它叫水老虎,就知道遛鱼的手感。

大鳡鱼鱼头形状

鳡鱼到底是一种什么鱼呢?

鳡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它的食量很大,所以很多鱼塘,要是有一条鳡鱼,小鱼小虾几乎都能被吃光。大鳡鱼能长到2米长。

鳡鱼是属于中上层水层的鱼类,喜欢江河、湖泊等大水域。它的游泳速度很快,被它当做目标食物,几乎是难以逃脱的。就连黑鱼、鲶鱼,都是鳡鱼的食物目标。

目前有养殖鳡鱼的,但是不多,因为虽然它是经济型淡水鱼,但是喂养成本太高了,而且它还不是很好吃,肉质不如翘嘴鱼、黑鱼等肉食性的鱼类,所以市场上并不多见。

又因为它不耐低温,活跃温度要到16℃以上,所以一般北方鳡鱼很少。

很多说这么凶狠的鱼类,是外来物种吧?

其实,鳡鱼是本土鱼种,属于长江流域的鱼种,比较前面说的鄱阳湖就有很多大鳡鱼,湖南湖北也经常捕获100多斤的大鳡鱼。

而这次钓鱼人出钓,几乎是在冰点。

不过野生鳡鱼的活动范围大,每天活动量大,所以食量也大。百斤的鳡鱼,每天的进食量需要20斤以上。

鱤鱼

养殖鳡鱼,每天进食量,吃得多,一般也不超过自身体重的1/10,而野生鳡鱼则直接翻倍,每天进食量为自身体重的1/5。

这么算下来,这条108斤的大鳡鱼,在3-12月份,每天要吃掉不少于20斤的小鱼小虾。一个月就要吃近千斤。

即便是1月份到3月份,这个低温季节,野生鳡鱼也要吃不低于自身体重1/10的食物,维持生存。

也因此,如果鱼塘、水库这种养殖水域,一旦有鳡鱼进入,且不说鱼苗,就是大鱼都可能被鳡鱼吃光。

所以这么大的鳡鱼,如果钓到了,再放回河里,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即便是气温低,野生鳡鱼也是要进食的,不像养殖鳡鱼,低于14℃,基本就不喂养了。

这也是这个钓鱼人能钓到鳡鱼的原因。


参考资料

头条百科:鳡鱼

鳡鱼:丹江口特产

“水老虎”——鳡鱼的养殖技术!

罗庆华,宋英杰,王海磊.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2015(40).10:36-39

蒋小珍,黄金华.鳡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和营养需求研究进展.2018(21):53-56

江苏常州河道大鳡鱼泛滥,钓鱼人:更大的将近两米长,重百斤

导语:长江禁渔后,长江流域野生鱼数量的恢复有目共睹,但有些鱼类的“泛滥”,也会引起担忧。比如最近许多江苏常州的钓鱼人反映,本地河道里鳡鱼数量太多了,每天都有许多钓鱼人钓起。

其中,甚至还有体型接近两米,体重近百斤的“超级巨鳡”!

01

50斤的鳡鱼只算一般?

鳡鱼是典型的肉食鱼,一般来说。使用路亚钓法才能钓到。但因为鳡鱼数量太多,最近甚至有人用手竿、海竿挂玉米,商品饵等“素饵”,都能钓获鳡鱼,比如下面这位常州钓友。

钓草鱼钓到鳡鱼

“我是用抛竿钓草鱼的时候钓到的,估计是这条黄箭(即鳡鱼)吃小鱼自己撞上了鱼钩,50多斤,把我激动坏了,结果旁边看热闹的路亚佬说,这么大的黄箭只算一般。”——这位常州的大叔(舒汉),感觉有些不服气,他是之一次钓到鳡鱼,却被附近打路亚的小伙告知,这么大的鳡鱼只能算一般。

50斤的鱼,对于钓鱼人来说,无论怎样都不算小了。

但或许这位路亚小伙也并没有夸张,因为最近确实有非常多的常州钓友反映,河里的大鳡鱼实在太多了,其中不乏各种超级巨物!

02

更大的鳡鱼将近两米

“打路亚的都知道啦,今年鳡鱼特别疯狂,我见过更大的一条差不多两米吧,将近1百斤?反正比人还高,现在估计常州河里一天要出水几十条鳡鱼。”

一位常州路亚钓友(小许)开玩笑说,今年常州河里鳡鱼爆发了。

在这些路亚爱好者看来,以前钓到大鳡鱼是走了大运,但现在常州的大河里,水老虎几乎成了常规路亚鱼种。

甚至有的人一天能钓到好几条,偶尔还能碰到以前那种绝对看不到的“超级巨鳡”——体长将近两米,将近百斤的巨物。

各种巨型鱤鱼——配图

甚至一些通向大河的小河沟里,都能看到迷路误入的小鳡鱼。

小编:这个画面确实很令人感叹,要知道仅仅几年前,野生鳡鱼还属于“稀少鱼种”,许多钓鱼人甚至从未见过,没想到如今鳡鱼尽然真的到处都是了。

几条困在水沟里的小鳡鱼

毫无疑问,鳡鱼这种肉食鱼的泛滥,肯定是因为江河整体生态变好——直接点说,就是长江全面禁渔后,各地自然江河里的小鱼小虾变多了,导致鳡鱼大量繁殖。

因此,也有一些人表示担忧: 鳡鱼这么多,会不会把其他鱼吃光,严重影响禁鱼的成果?

鳡鱼泛滥会影响禁渔成果吗?

03

应该不至于

小编认为应该还不至于。

其实要说鳡鱼多且大,还得看三峡——前不久三峡鱼群畅游水面,鳡鱼成群结队,甚至百斤巨鳡若隐若现的画面,就在 *** 刷屏。

相比之下,江苏常州河道里的鳡鱼数量,多确实是多,但还未到这个程度。

在小编看来,鳡鱼多了未必就是坏事,毕竟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鱼种,本身就有平衡江河生态系统的作用。

而相比鳡鱼,像鲤鱼、鲢鳙、草鱼、鲫鱼等淡水鱼才是真正的“繁殖机器”,如果不是有鳡鱼、鳜鱼、翘嘴鱼的捕食,那么放任这些淡水鱼繁殖,那么很快就会成灾,甚至会出现上面这种鱼比水多的画面。

更何况现在钓鱼爱好者这么多,鳡鱼又“性情暴躁”,还容易被钓鱼人钓走,要泛滥成灾,还是比较难的。

朋友们,你们当地的自然水域里,鳡鱼数量如何?你们怎么看待近几年鳡鱼数量猛增的趋势?

一斤卖到8千元,长江刀鱼从年产几千吨到按条卖,禁渔能恢复吗?

长江刀鱼,也称鲚鱼、刀鲚、鮆鱼、望鱼等,因为其体色皎洁如月,体型像一把出鞘的匕首,因此刀鱼之名最为流传。

作为长江春季最早且最有代表性的时鲜鱼,长江刀鱼自古以来就备受追捧,长江刀鱼、鲥鱼与河豚并称“长江三鲜”,而长江刀鱼从何时开始位列长江三鲜之尊已不可考,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每年春季到来前,长江刀鱼总能吸引食客的目光。

味道是其次,主要是这个鱼价格让人瞠目结舌,质量好的大刀鱼已经达到8000元每斤的“天价”,早已成为许多高档餐厅的春季主打“招牌菜”,一盘往往达到数万元。

然而在历史上,长江刀鱼虽然一直被追捧,加上文人墨客的高雅宣传让其带上“网红”光环,但这种鱼并不是如今寻常百姓消费不起的境地,主要原因是这种鱼的产量一度非常的庞大,根据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江刀鱼的年产量还一度达到3700吨,由于长江刀鱼属于洄游鱼类,季节性非常的明显,一些老渔民回忆,赶上洄游的大鱼群,一网下去一两百斤渔获并不是稀罕事,刀鱼满船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因为产量过大还出现滞销没人买的情况。

“三鲜之首”还没人买?事实上食用长江刀鱼讲究的可多了。

作为洄游鱼类,长江刀鱼平时栖息地在浅海,只有每年的春季进入长江洄游至繁殖地产卵,而洄游鱼类更大的特点就是在洄游的途中是很少甚至不进食的,这些鱼在海中就已经做好了脂肪储备,因海潮涌入长江口的最远点恰在靖江新港附近,故江刀会在此聚集成群逆流而上。

洄游在靖江段的江刀,体内的盐分会慢慢淡去,性腺也会因为水流 *** 发育成熟,加之体内的脂肪充足,最极品价格最贵的长江刀鱼往往只产自清明前的靖江,再往上游或者过了时间段,长江刀鱼的脂肪消耗过大,鱼刺也开始变硬,口味下降的非常的大。

其次刀鱼也是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味道差距非常大,徘徊在长江口不洄游的被称为“海刀”,其味道最为下品,又因为刀鱼多刺易卡喉,全身的刺有上千根之多,基本无人问津,常年生活在长江湖泊中的刀鱼被称为“湖刀”,味道也不太好,只有在长江洄游的刀鱼,才被成为“江刀”。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长江刀鱼的命运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带之一,长江两岸发展尤为迅速,密布的城市发达的工业,所产生的污水量更是多得惊人,根据长江委的统计,长江每年的纳污总量大概在300亿吨,在全国河流中长期居首位,而黄河多年的平均径流量才535亿立方米,由此可见长江污水情况有多恶劣。

密集的污水不仅污染整个河段的水质,还会在某些工业发达的江段形成带有毒性的污水带,对水质非常敏感的长江刀鱼,置身于污染带中根本无力穿越,这也导致长江刀鱼很难再回到理想的繁殖地进行产卵,八十年代末湖南湖北江段就已经难寻江刀踪迹,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江刀甚至在南京江段都已经踪迹难寻。

城市和工业让长江水质出现了大问题,同时捕鱼业也开始迅速扩张,原来的木舟绳网变成了机械拖网,为了维持足量的渔获,渔民开始不断缩小渔网的孔径,“绝户网”开始成为搜刮江中鱼类的“利器”,竭泽而渔并没有唤醒人们的警惕意识,反而让其中的珍品长江刀鱼炒上了“天价”,价格摆在那里,进而 *** 着渔民更加卖力的搜刮,时不时出现的“鱼王”以及难以置信的拍卖价格,逐渐成为人们对长江刀鱼最直接的记忆。

奇货可居,于是不少人开始摸索人工养殖长江刀鱼的技术,然而问题来了,这些长不过25厘米的刀鱼,却有着堪比麻雀的“倔性子”,因为过于激烈的应激反应,刀鱼在捕捞上岸前基本就已经死亡,通过捕捞鱼苗进行繁育的路子就被堵死了,无奈只能通过临江建塘,引苗入塘来提升幼苗的存活率,这还不包括其他致死因素。

现阶段有几家养殖江刀的企业还算成功,但培育出一条可以上市的江刀,所投入的成本高得吓人,因而人工繁殖的江刀在价格上并没有与野生江刀拉开差距,花大价钱吃人工养殖的鱼,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野生江刀有价无市况且进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想吃只能选择人工养殖的鱼,这也是养殖江刀企业得以坚持攻关的基础。

好消息是,2020年长江终于出台了亡羊补牢式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大大小小的捕鱼行为全面禁止,就是为了恢复长江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推行了两年禁渔之后,今年开春以来,长江各江段鱼类数量明显增多,连濒危的江豚都频频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禁渔对江刀的影响如何?

不用说肯定有效果的,因为江刀属于洄游性鱼类,彻底绝迹不太可能,在禁渔计划的保护下,其数量势必会快速增加,江刀的繁殖能力不弱,绝对怀卵量1368-77500粒,平均23695粒,幼鱼生长迅速,个别个体一年就能长到20厘米左右,1-2龄便能达到性成熟,今年3月份,专家在长江泰州段进行资源监测时就捕获了120多条,可见长江禁渔之后,取得的成效非常的明显。

价值5000元!株洲一男子钓到63斤鳡鱼,高档鱼却被吐槽很难吃?

长江里面渔业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其中不乏一些凶猛的鱼类!

就在5月1号晚上,一位来自湖南株洲的黄先生,与朋友一同前往湘江钓鱼时捕获了一条大鱼,并且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把鱼拉上岸!


通过辨认,才发现这是一条鳡(gan)鱼,重量达到了惊人的63斤,属于是典型的巨型鱤鱼,犹如一头小猪,可爱又有点吓人。

可能很多小伙伴对于这种鱼不是很熟悉,其实这也是一种淡水鱼。


鱤鱼,又叫黄颊鱼、鳏鱼、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等等,属鲤科鱼类,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其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

按照一般的市场价来说,野生鱤鱼基本上能够卖到80元一斤,即便是人工饲养的也可以卖到40元往上,所以这条大鱼价值在5000元左右。


因此网友纷纷表示,这么大一条鱼,被钓起来,说明这位男子力气真的不小,因为一般的人在面对这种大鱼的时候,多半难以拖上岸。所以这种“战绩”,绝对够吹上一阵子了。

但是也有很多的网友觉得,这么大的鱤鱼长起来不容易,应该进行放生,毕竟现在倡导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这条大鱼既不会卖钱,也不会放生!

不能卖钱,是因为这属于长江流域,而自从2020年开始,长江实施了10年禁渔的政策。 这个湘江流域也有自己的规定,那就是在这段禁渔期之内,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娱乐式垂钓(传统钓),钓到的鱼可以自己带回家或者送人,但禁止交易。


没法放生,是因为消息被爆出的时候,黄先生已经将鱼带回家杀了吃了,而且表示肉虽然很多,可是不好吃,还剩下很多放着在。

对此,很多小伙伴表示,那绝对是黄先生不会做鱼,因为作为经济鱼类,而且售价那么高,就是因为鱤鱼的几大特点:


1、该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人们超级喜欢吃,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

2、这种鱼的刺特别少,所以不管是做起来还是吃起来都比较方便。


3、《本草纲目》很早之前就提到了,此鱼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健脾益胃;温中止呕。

当然了,这都是题外话,吃一条鱼不重要,最主要是我们看到了长江流域的禁渔实施以后,现在经常能够在水里面钓到大鱼,这说明已经初具效果了。


相信真正10年时间休养生息,长江流域绝对可以回归到以前的状态,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人和自然和谐。

长沙钓鱼人钓起罕见大鱤鱼,当晚就吃了,网友:上万元就这样吃了

长江君:经验丰富的钓鱼人都知道,大鱼往往会藏在江河深处,岸边浅水中很少有大鱼现身。

但最近湖南长沙的一位钓鱼人,在江边一处浅滩(非禁钓区)路亚钓鱼时,竟从不到1米深的浅滩中,钓获一条90斤的“超级水老虎”,引起不小轰动……

01浅滩遭遇罕见的“水老虎”

据长江君了解,这位湖南长沙的钓鱼人(@陈会玩)是在一处水位并不深的江滩钓获的这条巨型水老虎。

因此这位钓友自己也是非常的意外和激动——一般像这种浅滩,大型水老虎是比较少的,他此前在此作钓,渔获也是以数斤重的鲶鱼和鳜鱼为主……

而据同行的钓鱼人称,当时大鱼上钩后数次蹦出水面,整个场面堪称惊心动魄,好在有惊无险,最后几人合力,终于将这条巨型水老虎给拉上岸——钓友估计有八九十斤重。

长江君:这可能是因为春季许多鱼群游到浅滩觅食繁殖,结果把这条“巨型水老虎”给引来了,只是它也没想到自己却撞到了钓鱼人的手上。

春节浅滩嬉戏产卵的鱼群很多——配图

02网友:上万一条的鱼就被你吃了?

当然,对于钓鱼人来说,钓获这种“水中霸王”足够吹一辈子了,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而据这位长沙钓友表示,这条“巨型水老虎”被他钓起来后,当天晚上就已经被吃掉了……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称“不知道这几千上万一条的水老虎吃起来怎么样?”;“哈哈哈太豪气了,把它卖了买几根好一点的鱼竿他不香吗?”;甚至有人感觉一言难尽,认为上万一条的鱼就这样被吃了……

其实,以长江君所见,大多数钓鱼人都是不太在乎“钓起来的鱼值多少钱”的,毕竟对于钓鱼人来说,遭遇罕见大物那一刻的激动心情,才是最宝贵的!

(当然,严格来说,鱤鱼的价格最多也就几十一斤,这条80多斤的鱤鱼,值不了上万元,最多几千元。)

03也有人“心疼这条鱼”

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唏嘘和遗憾,认为这样一条“鱼王”,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躲过了无数地笼大网和电鱼船,结果最后却上了钓鱼人的钩,“几十年道行毁于一旦,让人心疼”……

其实,在长江君看来,有这种想法的网友,应该是对鱤鱼的习性和生长速度不太了解——鱤鱼之所以俗称是水老虎,就是因为其性情凶猛、食量巨大,整天都在捕鱼吃鱼,自然生长速度慢不了。

因此,像这种将近百斤的大鱤鱼,其实可能还不到10年鱼龄,毕竟如今长江流域全面禁渔后,各地江河湖泊里野生鱼数量猛增,鱤鱼的食物来源非常的丰富,生长速度非常惊人。

禁渔后这种巨鱤越来越多了——配图

事实上,据长江君所知,如今长江水系中这种几十斤、上百斤的巨型水老虎数量越来越多,它们每天都要吃掉大量野生鱼和各类水族,甚至对其他的掠食鱼(比如鳜鱼、鲶鱼、翘嘴鱼)都产生不小的威胁,所以适当将其中的“鱼王”钓走一些,其实也不是坏事。

朋友们,你们认为呢?#钓鱼#

体长可达2米,重120斤!长江“水老虎”数量回升,其它鱼闻风丧胆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国淡水里也有一种“老虎”,体长最长能到2米,重达120斤,它就是被称为“水老虎”的鱤鱼,作为食肉鱼类,其身形如梭,游动极快,一口锋利的牙齿是其他中小型鱼类的“夺命剪”,是我国淡水鱼里的霸王。

如今这种凶鱼随着长江禁渔数量大幅回升,重新在江河作威作福、横行霸道,有法律的保护加上几乎没有天敌,人们都担心它的泛滥会给其他鱼类带来灭顶之灾,但是专家却表示:这种鱼对生态并不会产生影响,不用管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水老虎

鱤鱼性格非常的凶猛,只要是比它小的鱼或者其他生物都有被它吃掉的风险,就像真鱼版“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一样,甚至比它大的生物,它也能上去一战,在没有食物时同类之间还会互相撕扯啃食,实在是太残暴了。

因为鱤鱼的凶性,导致它虽然有食用价值,但许多水产养殖户任对其避之不及。鱤鱼的体型很大,吃的也就相对较多,如果将它们养在一个水塘中,没有将其喂饱,它们就会吃同类,第二天早上起来,养殖户就会发现池塘飘着几条鱤鱼尸体;如果将鱤鱼和其他鱼类养在一起,第二天鱼塘里的其他鱼类就会减少很多。怎么看都是养殖户最惨,所以水产养殖户大多都不会养殖鱤鱼。

水老虎不仅在水里非常凶猛,在钓鱼者手上,鱤鱼也不是个善茬。鱤鱼在被鱼钩勾住时会到处乱跳,由于它的重量很大,钓鱼者如果一不小心甚至会被扯入水中,想要钓到这种鱼,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体力与它周旋。

长江禁渔十年,现在刚开始三年,就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人们发现三峡鱼的数量越来越多了,有人对三峡大坝进行航拍,水中密密麻麻的鱼类让人看着头皮发麻,在进一步的了解中,人们发现,三峡大坝航拍中的鱼大部分都体型巨大,甚至接近一米,相关人员一眼就看出那是“水老虎”——鱤鱼,人们纷纷担心不已。

鱤鱼的危害

鱤鱼确实是可恶的鱼,但是对于长江三峡,鱤鱼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首先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平衡造成影响。

鱤鱼在生长的过程中以其他鱼类为食,必定会造成其他生物种类的减少。如果少量的鱤鱼那也还好,并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鱤鱼在水中泛滥,就会对其他鱼类过度捕食,导致其他鱼类的数量大量减少。这就会导致水中的食物链被破坏,其他鱼类也就失去了繁殖和生存的空间,就有可能导致水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长此以往,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鱤鱼可能会对人们的利益产生巨大的影响。

鱤鱼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并且数量大。可能会对周围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数量巨大的鱤鱼会抢夺其他鱼类的食物并且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这就可能会使得周围渔民捕鱼的收益变少,时间一长,就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生态循环

面对人们的担忧,专家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鱤鱼的存在确实会使得其他鱼类数量减少,但是并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因为生态会调节它们的数量。

在三峡大坝建设之初,许多鱼类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这就使得一些鱼类的活动范围和数量都收到了限制,其中影响更大的就是鱤鱼,从三峡大坝建设开始,就很难会见到鱤鱼的身影,但是随着生态的恢复,鱤鱼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正好体现了禁渔的成果。

除此之外,鱤鱼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他鱼类的数量,维护平衡,防止其他鱼类的泛滥对水造成不利影响。

并且自然界有自己的法则,当其他鱼类减少时鱤鱼又会啃食同类,这又会导致鱤鱼的数量下降,相对应的就是其他生物种类的增多,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这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长江三峡中的鱼类非常多,鱤鱼根本就吃不完。

结语:

自禁渔以来,长江三峡的变化非常明显, *** 也对周边的渔民提供相应的补贴,力求做到伤害最小化,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对我国这些神奇的物种多些关注,让它们同样能好好生存在中华大地上。

标签: 长江 多少 钱一斤 鱼多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