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关系,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都是谁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53 0
吃「酸汤子」7 人中毒死亡,究竟是什么毒素?

顾中一

丁香医生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近日有新闻报道说黑龙江一个家庭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一共有 9 人吃了自制的酸汤子,结果 7 人死亡。

图片来源: *** 截图

据媒体报道, *** 酸汤子的食材在冰箱冷冻了一年,经过检测后还发现酸汤子里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医院初步判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也有网友提问:是不是因为 *** 酸汤子的食材冷冻太久导致的?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在讲要吃新鲜的食物,不能冷冻,还有人在科普黄曲霉毒素有怎样的危害……

在我看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更可能还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所致的。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来跟大家讲一讲。

黄曲霉毒素?

短时间内致死风险并不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天然的、致癌证据非常充分的强致癌物,很容易污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麦、大米等,而且污染之后很难去除。

比如曾经就有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案例,就是因为饲料被污染了。

但是你要说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道菜,多数人都死了,是因为黄曲霉毒素超标,可能性真的很小 ——因为它虽然可以引起急性肝损伤,以及有强致癌性,但短时间内致死的风险并不高。

酸汤子中毒

可能因为椰毒假单胞菌

酸汤子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的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据说在东北是一种与酸菜、粘豆包并列的小吃,也是传统东北人所怀念的老味道。

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现这种传统食物会引起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甚至食用了变质的酵米面后,中毒的病死率高达 40%~100%。

2015 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中,也直接曾提出应当移风易俗,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应当尽量废弃这种陈旧的、不良的饮食习惯。

目前对于酵米面中毒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查明,一般认为可能和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综合的毒素作用有关。

现在主要发现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这种菌它会产生两种毒素 —— 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胃肠道黏膜还有神经血管等等都有很强的 *** 。

可能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毒素还会透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肾心脑等等。

一般发病比较急,症状是上腹部会出现不适,恶心呕吐,轻微的腹泻,头昏,全身无力。 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脏器损伤,表现包括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少尿、甚至抽搐休克等,由于发病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

一般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先是看有没有吃过臭米面,有没有出现上面说的那些中毒症状,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同时排除其他原因的急性食物中毒,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这种情况了。

如果出现了中毒症状,首先就是不要再吃了,立刻催吐,再去洗胃、导泻等等,尽快地排出有毒的食物,包括吃了同样食物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当一律送医院检查。

发酵过程容易受细菌污染

酸汤子这类自己做的酵米面食物,建议大家更好别吃。

*** 酵米面,原料可能有很多种,很多地方一般是以玉米为主。

首先用水浸泡玉米碴,泡的时间因气温高低而不同,一般可能有一个月左右,如果气温高的话就只泡 10 天,再经过水的淘洗后磨成糊状,用布兜起来,自然滤干或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一般来说剩下的部分含水量大概 30%。

这个过程显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酵,可能会混入环境中的细菌。而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外部环境,酵米面发酵过程中就容易受到这种细菌的污染,从而带来毒性。

在 *** 过程中,如果出现细菌污染,也比较难发现。 酸汤子作为特色的食品本身就有一股特别的酸味,这种风味会掩盖霉变的味道,特别是对于外地人或者偶尔吃一次的人来说,很难分辨到底就是这个味还是坏了。

而吃这些东西的人,他可能觉得反正已经高温消毒了,就放心大胆地去吃了。但在发酵以及存放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包括像黄曲霉毒素、米酵菌酸,通过正常煮汤时候的水煮是没法破坏的。 所以有毒的酸汤子,难发现 +难消毒。

那应该怎么办呢?

别吃。酸汤子这种自制酵米面类的食物更好都别吃。

>

监制饭饭

排版饭饭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生活报.鸡东一家庭聚餐7人死亡!疑似食用冷冻一年的酸汤子中毒 https://dy.163.com/article/FOK04CMU0512CCJ3.html

<2> 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第2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

<3> 曹先. 急性臭米面中毒四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003):286.

<4> 逯锁林. 急性臭米面中毒28例临床分析. 临床荟萃, 2010(03):252268-0.

<5> 骆世银. 一起由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国公共卫生, 1985, 4(3):6-7.

<6> 姜国瑾, 李荣坤, 郭宝林. 7起酵米面食物中毒资料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1992, 8(5).<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pharmacology-toxicology-and-pharmaceutical-science/aflatoxin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真凶”公布

据央视新闻报道: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曾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

损害肝、肾、心、脑等器官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黑龙江聚餐致8死原因有变!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详情曝光 米酵菌酸到底是什么

最近,东北“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沸沸扬扬,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

据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食物中毒。

经公安机关对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事后,不少人认为此次中毒事件由黄曲霉素引发。但就在昨晚,这个结论被推翻了!

黑龙江卫健委官方微信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变质

据介绍,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

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剧毒类)、有机磷类(农药类)、呋喃丹类(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安定类(催眠)、毒鼠强(鼠药类)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要命的酸汤子为啥这么毒?

12日,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鸡西“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原因,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专家介绍,米酵菌酸十分耐高温,大量食用后死亡率高达40%—100%。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中毒致死原因“反转”,定性为米酵菌酸引发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布文章《秋冬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中表示,鸡西市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并标明该信息来源是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

卫健委在文章中称,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文章还表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

据了解,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此次黑龙江卫健委发布文章提醒消费者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吊浆粑等发酵面米食品;在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一旦发现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正常干银耳经水泡发后,菌片呈白色或微黄,朵形完整,弹性好,无异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其基底部。

那这个椰毒假单细胞菌有啥特殊的地方?它产生的毒素是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其毒性丝毫不亚于黄曲霉素。

米酵菌酸虽然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其实其每年都会造成很多恶性中毒事件,导致死亡甚至灭门的惨案!这次的事件不是之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是关于米酵菌酸的科普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它的知名度要远逊于黄曲霉素。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小米,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什么的,这些中毒事件往往发生在夏、秋季节。因为空气潮湿,椰毒假单细胞菌容易大量繁殖。

如何预防?

百度百科中介绍:不食用浸泡、霉变的玉米 *** 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鲜银耳。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银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出现米酵菌酸中毒,如何急救?

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中毒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头晕、全身无力等身体不适。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呕血、血尿、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一旦怀疑米酵菌酸中毒,要立即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并及时送医救治。

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在选购木耳、银耳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家庭 *** 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小康》·中国小康网

“酸汤子”中毒致死人数增至8人,毒因初步认定

10月12日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中

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

黑龙江省卫健委初步定性为

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进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酸汤子为啥能致人死亡?

辽宁省食药监局曾发出过酸汤子中毒的安全提示,对其为何能致人死亡做出权威解释?

解读一:易被污染

该类食品在发酵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酵米面黄杆菌)”污染,产生毒性很强的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进而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此类食物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100%,且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 *** 。

解读二:煮透后为什么还会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强,经100℃煮沸甚至高压高热(121℃)也不被破坏,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 *** 都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可引起重度食物中毒。

解读三:中毒有何症状?

发病急,中毒潜伏期2~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体温一般不高,少数病人于发病后数小时有中等度发热。继之实质脏器受到损害,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出现两个系统以上症状时,治疗上常常互相矛盾,无明显疗效,病死率极高。

解读四:发生中毒后该怎么办?

出现中毒症状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马上用手指、筷子等 *** 咽喉部催吐,并进行洗胃和导泻,尽早、尽快地排出毒物。凡吃过同种食品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消费警示指出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事件

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

北方

以酵米面 *** 的臭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

南方

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小编注意到

10月11日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也发布了相关提醒

01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

02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致8死事件续:初步定性为米酵菌酸引发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这起中毒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10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患者李红艳的家属处了解到,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中毒患者李红艳还在抢救中,国家已派医疗队进行会诊。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至100%。

中毒患者李红艳目前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图片来源/家属微博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名年轻人因口味不喜欢没有食用。当日中午,9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

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还在抢救中。据李红艳的亲属介绍,10月5日下午,李红艳来到鸡西总医院接受检查。因为病情危急,10月6日,家属又将李红艳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入院后,李红艳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李红艳的丈夫也是这起中毒事故的患者之一,于10月7日抢救无效死亡。

中毒患者李红艳的治疗费用高昂。图片来源/水滴筹平台

据李红艳的侄女李彦羲介绍,目前姑姑李红艳情况很不乐观。据医生透露,接下来可能需要进行换肝手术,治疗费用是个无底洞。据悉,目前治疗费用已花费20余万元,为筹集后续的医疗费用,李红艳亲属在水滴筹平台发起众筹求助,目标为50万元,目前已筹集13万余元。

引发这起悲剧的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俗称“酸汤子”。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李红艳家属在水滴筹上求助,目标是50万医疗费。图片来源/水滴筹平台

另外,这起中毒事件的原因并非黄曲霉素引发。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至100%。

(原题为:《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致8死1抢救,官方初步定性为米酵菌酸引发》)

来源:上游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上游新闻

一锅酸汤子9人食用8人死!黄曲霉毒素背大锅,真凶竟为米酵菌酸!

近日一起因酸汤子导致8人中毒死亡的事件受广泛关注。10月5日早上,黑龙江鸡西市兴农镇一社区居民王某和其亲属共9人在家中聚餐,当日下午出现呕吐、肠胃不适等症状后被送往医院救治;至10月11日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12日深夜,62岁的李女士也无回天之力,至此,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目前唯一的幸存者,47的李女士仍然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99%的肝脏都已损坏。



10月11日,鸡西市委宣传部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聚餐的9人都食用了家庭自制的一种称为酸汤子的食物,该食物已在冰箱中冷冻一年。经医院化验检测,酸汤子中的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随后一些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中毒可能是由其他原因所引起,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高时食物会有明显的苦味、霉味,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需要很严重的霉变,自制食物即便超标一般也难以达到致死的剂量。


10月12日,当地疾控中心在食用后剩余的玉米面(酸汤子)中检出高浓度的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起酸汤子中毒事件重新被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


酸汤子中毒事件时有报道,2015年3月辽宁省辽阳一家四口在元宵节前因吃酸汤子,30小时后不幸相继离世,调查表明为酸汤子引起的食物中毒,辽宁省食药监局为此发出酸汤子中毒的安全提示,建议市民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尽量废除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酸汤子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酸汤子,又称汤子、搁黄豆,是东北三省比较时兴的一种特色小吃。将玉米碎洗净,置阴凉处,用冷水浸泡十数日(时限依室温而定),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后,用水磨磨成糊状,再用布口袋控去适当的水分,之后取出和成团放在冰箱冷冻保存。想吃的时候加些面粉调成糊状,挤成条形下入开水中煮。



椰毒假单胞菌是什么?


椰毒假单胞菌


真凶米酵菌酸又是何物呢?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二十二碳七烯二酸的小分子脂肪酸,20世纪30年代国外从引起人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中提取出该毒素,我国70年代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 no sp)的食物中毒菌,也会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耐热,用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被破坏,120℃下加热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但其不耐光照射,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被破坏而失去毒性,如变质银耳经日晒两天后可去除其中94%以上的毒素。



米酵菌酸到底有多毒?


米酵菌酸毒性大,小鼠的静脉注射、口服LD50(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1.41 mg/kg和3.16 mg/kg(每公斤体重进入体内毒素的量为毫克),其急性毒性比黄曲霉毒素、氰化钠强3~5倍,10 mg的米酵菌酸即可导致140只小白鼠中毒死亡。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摄入后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全身无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轻微腹泻等;重度中毒表现为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样物)、意识不清、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尚无特效解毒药,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愈情况取决于摄入米酵菌酸的量。



哪些食品容易造成椰毒假单胞菌及其毒素的食物中毒?

根据食品加工工艺特点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下列三类食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导致米酵菌酸中毒:


谷类发酵制品。如酸汤子类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糍粑及醋凉粉等。 *** 过程需要对玉米进行长时间的浸泡。就在今年7月28 日,广东省揭阳11 人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河粉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最后 5 人被送往医院,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变质银耳、木耳。1984年山东东坪县报告了首起变质鲜银耳中毒事件,中毒105人,死亡8人;2018年浙江省金华、深圳等地也发生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而出现中毒;


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如何预防这类食物中毒的发生?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上述食品。在选购河粉、米粉(线)尤其是散装湿河粉、米粉(线)时,要确认生产日期、保质期;在选购木耳、银耳或其他谷类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时,建议向具备正规资质、卫生条件良好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


2、移风易俗,尽量不 *** 、不食用酸汤子等酵米面类食品,尽量废弃陈旧、不安全的饮食习惯。生产企业应严格把好加工过程的安全控制,避免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3、掌握正确的 *** ***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缩短食物的存放期,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继续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注意通风、防潮、防尘。

4、避免变质银耳、木耳中毒。保证银耳的菌种质量,鲜银耳要及时晒干或充分紫外照射。不随意食用、出售鲜银耳或鲜木耳。正确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掌握正确的发泡时间和发泡 *** ,一般不超过2小时,清洗要彻底,并去除基底部;如需过夜保存,应放置冰箱冷藏室。发现其发泡后不成形、发黏、有异味时,坚决不食用。


若发生此类食物中毒,如何急救和鉴别,才能不死人?


对于椰毒假单胞菌及其米酵菌酸类食物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组织患者前往医院抢救,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口服活性炭以减少毒素的吸收,进行对症治疗,要重视此类中毒可能产生的“假愈期”,即患者症状减轻或者略有好转的现象。


我国自1996年开始制定了鉴别此类食物中毒的技术标准,如WS/T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原则》、GB/T4789.29-2003《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处理种的检验 *** 》,以及将于2021年3月11日实施的新国标GB 4789.29-2020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这些 *** 可以用于分离、培养活菌的中毒菌。化学检测 *** 有GB 5009.189-2016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用液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质谱等现代测试技术可快速测定其中的毒素。

无论如何,防范于未然,做好预防,规范 *** 、加工、保存食物,才是防止此类食物中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来源 | 福建疾控

“罪魁祸首”不是黄曲霉毒素!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新调查→

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来源:中国之声

“酸汤子”事件升至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这些食物慎吃

10月19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消息称,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痛心!

9名“酸汤子”中毒者全部死亡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回顾此次事件,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5日上午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而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接连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家中阴凉处。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后者在患者胃液中也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到底有多“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里

米酵菌酸毒素是

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戳图了解米酵菌酸

学习预防食物中毒的 ***

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卫健委:近10年酸汤子等酵米面类食品中毒事件已致37死

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官方微信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关系,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都是谁-第1张图片-

编辑 林玮琪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官方微信

痛心!9人死亡!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去世


  10月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今天,跟随一组图解,一起认识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学习防食物中毒的 ***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标签: 汤子 中毒 事件 关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