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长什么样子图片,罗非鱼睡觉时的样子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8 0
结合个人钓获,聊聊关于罗非鱼的那些事

在我们奔向目标的路途上,会有很多的精彩。高山,流水,鲜花……这么些美好的或者丑陋的,能形成视觉/感觉冲击的,能够留下些许的印记,在记忆里。反倒是那些个日常伴随着的,因为常见,往往容易被忽视。就如同路边的野草,天天都要路过,但却从为它未驻足停留过。

就像我们经常钓鱼,白条之类的,虽然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架不住这家伙生命力顽强呀。满世界都是。即便是这样,真正留意这家伙的人,还是很少。

现在,又有一种鱼,爱的是真爱,恨的也是咬牙切齿,在垂钓圈的日常话题中,占用极重的分量-罗非鱼。

这原产自非洲的家伙,以其多肉少刺,肉质 *** ,被国际粮农组织,美国FDA推荐,号称未来动物性蛋白质。从被以经济鱼类引入中国以后,冠以非洲鲫鱼的名字,备受国人的冷落。直到现在,改名罗非,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也是远远比不上在欧美的流行程度。

特别是在主产区,广东珠三角地区。后来,人们在各种沟沟坎坎,废塘,甚至下水道都发现有这家伙的身影之后。恶名更盛了。都被冠以垃圾鱼的恶称。

其实,主要是这家伙,繁殖力强,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加上不挑食,逐渐就占据了珠三角大大小小的河道鱼塘,甚至有快速扩散的趋势。要不是来自非洲的朋友不耐寒,说不定也就像亚洲鲤鱼侵蚀美国一样,遍布全国了。

对于钓鱼人来说,鱼多当然是好消息了。可惜,这家伙,繁殖太快了,基本上几个月大,就可以了。导致了只吃饵,不长肉。野外水域,大把的小罗非成群结队的,而且,吃饵还猛。很快,它的闹窝的恶名,也超过了白条,高居榜首。

真是让人烦不胜烦呀。

不过,其实,清水罗非或者咸淡水罗非,肉质确实很不错,有淡水鱼的细嫩,又有海水鱼的少刺。确实也算是一道美味了。关键是生长的环境要好。

除此之外呀,在垂钓过程中,发现罗非还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特别是形态和毛色。

常规在黑坑钓的养殖罗非,一般是这样的。

主要特点,黑,短,身体胖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毛色暗淡。而且,上钩之后,就是一股劲,只要快速拉出水,基本上就没什么挣扎了,要是二次入水,那就要花点时间溜鱼了。

野钓的个头略大的罗非。

毛色黑亮,体态健壮,冲劲组,体态也相对修长一些。与养殖罗非比,已经有了一些不同。

区别比较大的,还是各种小罗非。

颜色黄亮系

黄中泛白,泛黑,轻微红色腹部。

亮白系列

暗黑系

暗黑杂色系

红头红腹系

嫩白透粉系

奇葩系

据钓友说,这家伙也是罗非。

下颚圆弧系

这么一区分,这家伙还真是用形形 *** 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呀。

其中,红头红腹系,据钓友说,红头是因为在浅水区生活,手太阳照射导致的。黑腹则是鱼 *** 的征兆。

那个嫩白透粉系,是在深水区钓获的,应该算是咸淡水罗非吧。

其他就不太清楚导致这些形态差异的原因了。

有研究的钓友,可以分享一下,导致罗非有这么多种毛色和形态的原因。

感谢!感谢!感谢!

进入五月,雨水增多,雷电天气频发。外出钓鱼,注意防雨,注意安全!

最后,祝大家钓的明白,钓的开心!

有一种热爱叫一起吃糖醋罗非魚

据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二条腿的,吃二条腮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四条腿(猪、牛、羊),二条腿(鸡、鸭、鹅),一条腿的当然是鱼了。 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它是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它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钙、镁、磷、锰、硒、锌、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促进骨骼发育、预防贫血、增强智力、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脏肌能、保护祝力、预防老年痴呆、增强男人生殖系统功能、保护女性肌肤健美、祛斑袂痘之功效。儿童经常吃鱼益智健脑、聪明伶俐。

By 付贵宝

用料
  • 罗非鱼 1条
  • 姜 2小块
  • 盐 少量
  • 葱 2个
  • 油 500克
  • 大蒜 3个
  • 料酒 2勺
  • 番茄酱 2勺
  • 生抽 少许
  • 保宁醋 2勺
  • 白糖 3勺

做法步骤

1、罗非魚宰杀去腮,去内脏,鱼肚里的黑膜也要去掉,刮去磷片,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2、鱼身上两面划上几刀,以方便入味。

3、姜蒜切片,大葱切马碲形。鱼放盆中,用大葱丝、姜片、料酒码味半小时。

4、码味后把鱼捞出,装入漏盆,沥干水分备用。

5、起锅烧油,水分烧干后,下植物油。

6、油烧六t成热时,下入罗非鱼煎至两面金黄,捞出装盘备用。

7、把煎鱼的油倒入油缸中,锅中只留少量油,下入姜蒜炒出姜蒜味。

8、下入料酒、番茄酱、盐、生抽、保宁醋、白糖炒出糖醋味,再加点水煮一下。下罗非魚小火慢烧。

9、鱼出锅前下入大葱再烧一会。

10、出锅装碗。此菜是半汤菜,所以用碗装了。

小贴士

煎鱼时中火,过一会晃动锅一下,以防巴锅。一面煎好翻过来煎另一面至两面金黄。

罗非鱼的营养功效

有助于儿童身体发育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非洲鲫鱼侵入珠江口,3个月就能繁殖,本土鱼被逼入“绝境”?

大家都知道,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优良渔场,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目前记录在案的鱼类有290多种,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53种,比较常见的是鲢鳙、鲮鱼、广东鲂以及鲤鱼。

珠江口卫星地图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仅仅是珠江口地区的渔业产量就多达2万吨,当时的“万山渔汛”更是闻名遐迩。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珠江口的渔业资源很快就走了“下坡路”,到了90年代末,捕捞产量就只有2000吨左右了。

事实上,当地 *** 早在1979年就划定了珠江口幼龄鱼虾的保护区,并严格规定每年农历4月20至7月20日是禁渔期。虽然这一政策实施了40年,但是珠江口的渔业资源并没有因此好转。

正在作业的珠江渔民

这背后的原因可不仅仅是电鱼、毒鱼、炸鱼这么简单——和酷渔滥捕、非法捕捞相比,大量排放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众所周知,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工业聚集区。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口附近的工矿企业就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城镇人口快速飙升,污水的排放量也因此增加了不少。

据当地环保部门统计,珠江三角洲的污水排放量占到了广东全省排放量的70%左右。以广州市为例,1985年的污水排放量为6.9亿吨;到了2000年,排污量直接突破了12亿吨,几乎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对此,当地有不少渔民都表示,排放的工业废水已经把原来的渔场变成了一个大型“纳污池”!

珠江口及周边流域的污染分布状况

和工业、生活污水一起“作妖”的,还有不断引入的外来鱼种。

在上世纪80年代,珠江口的外来鱼种只有3种,到了2009年,外来鱼种的数量就增加到了9种,2015年则为12种。不仅如此,从当地渔民的渔获物来看,这些外来鱼种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其中最常见的2种就是麦瑞加拉鲮和罗非鱼。

巨型罗非鱼

据估计,麦瑞加拉鲮和罗非鱼已经在珠江流域形成稳定的种群,目前已占到了渔获物的20%以上,而且野生群体的数量还在进一步的增加中。罗非鱼是典型的热带鱼种,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很容易就能形成庞大的种群,对土著鱼种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在交代罗非鱼的“罪过”之前,不妨先说一说这条鱼的“功劳”。

放眼全球,罗非鱼绝对算得上是大宗水产,深受欧美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罗非鱼的主产地虽然局限在南方,但是产量却达到了惊人的160多万吨,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第5条家鱼”。

世界各国(地区)罗非鱼的养殖概况

在上世纪60年代,罗非鱼开始在中国“安家落户”,养殖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更大的罗非鱼生产国,产量甩出第二名一大截。而在大洋彼岸,美国本土罗非鱼的产量只有1万吨左右,但消费量却高达250万吨。正是因为国际市场上存在巨大的缺口,罗非鱼也自然就成为了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一张“王牌”。

由于产量太高,罗非鱼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下滑。从近年的塘口报价来看,一斤左右的大罗非塘口收购价只有3.8~5.2元左右,价格相当亲民,完全可以称之为普通老百姓的“菜篮子鱼”。

人工养殖的罗非鱼

然而,很多居民由于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会私自将罗非鱼、麦瑞加拉鲮以及淡水白鲳等外来经济鱼类放生到江河中。从表面上看,这种行为似乎是在做善事,但实际上却埋下了很大的生态隐患。如今,广东省的很多内陆河流都已经被罗非鱼占据,珠江也不例外——这正是盲目放生造成的后果。

和其他鱼类不同,罗非鱼只需要3~6个月的时间就能达到性成熟,而且繁殖能力也相当惊人。一条体重300克左右的罗非鱼,其产卵量就多达1500~2000枚左右。罗非鱼的体重极限可远远不止300克,比如,尼罗罗非鱼更大能长到4.3公斤,莫桑比克罗非鱼则能长到1.1公斤,这样的巨型罗非鱼繁殖能力就更加强悍了。

此外,罗非鱼还有一个特殊的生态习性:雌鱼会将受精卵含在口中孵化(罗非鱼也因此获得了另外一个称号——口孵非鲫)。刚刚破膜孵化出的仔鱼没有觅食能力,成年亲鱼会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仔鱼身边,为其生长保驾护航,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后代的成活率和竞争能力。

罗非鱼幼鱼

目前来看,罗非鱼不仅仅存在于珠江口,珠江的很多支流也都有罗非鱼的捕获记录。在东江的部分江段,罗非鱼在渔获物中的占比甚至高达26.6%,个头大多都在13~28公分之间,更大个体的重量接近800克。当地的老渔民反映,在过去的5年里,捕捞上来的家鱼数量明显减少了,不值钱的罗非鱼却越来越多。

罗非鱼长什么样子图片,罗非鱼睡觉时的样子-第1张图片-

资源调查也显示,目前在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东江中都有罗非鱼的野生种群,入侵情况不容乐观。随着野生罗非鱼的数量越来越多,珠江本地的广东鲂、赤眼鳟、七丝鲚以及黄颡鱼等经济鱼种的产量正在逐年下降。虽然罗非鱼并不会直接以本地鱼为食,但却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抢占江河中的资源和生态位,由此产生的种间竞争才是真正的致命因素。

自然河流中泛滥的罗非鱼

在罗非鱼过度繁殖的水域,比如肇庆的星湖、惠州市的西湖,罗非鱼已经被列为了重点清除的对象。而在东江的古竹江段,罗非鱼也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外来入侵鱼种,仅仅是在鱼苗中的比例就高达9.7%。毫不夸张地说,部分水域的罗非鱼已经呈现出泛滥的趋势。

更让人担忧的是,位于珠江和长江水系连接点的灵渠也已经发现了野生的罗非鱼。从地理位置来看,灵渠位于珠江水系的最北方,水温相对较低,此处发现的罗非鱼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水温已经无法阻止罗非鱼在珠江水系的扩散进程。

事实上,在长江的部分支流中也已经发现了罗非鱼的踪迹,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迹象。长江中罗非鱼的泛滥程度虽然比不上珠江,但是其潜在威胁依然不容忽视。

“罗非鱼之灾”

为了保护珠江、长江中原有的土著鱼类,很有必要对两大水系中的罗非鱼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持续监测罗非鱼的自然繁殖状况。此外,通过科普宣传等形式提高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盲目的放生现象,这也是降低罗非鱼泛滥风险的有效途径。

对于珠江流域的罗非鱼,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珠江##罗非鱼##入侵物种##保护生态##我要上头条#

大罗非鱼为何夜晚好钓?白天却很难钓到,它们白天不觅食吗?

前言:大罗非是我比较爱钓的鱼类之一,我最近也经常钓罗非鱼,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晚上大罗非鱼是比较好钓,白天却很难钓,大家知道为什么晚上大罗非鱼比较好钓?白天却很难钓到,白天它们不觅食吗?知道的朋友们,欢迎在评论区告知哈~

夜钓比较容易钓到大罗非鱼的原因有:

之一:没有小杂鱼闹窝

第二:安静

第三:氧含量足

1没有小杂鱼闹窝

夜钓过的朋友们都知道,晚上钓鱼是没什么小杂鱼闹窝的,就算有小鱼闹窝,也是不多的,没有小鱼闹窝,鱼饵就可以顺利到达底层,大罗非鱼则喜欢呆在底层,大罗非鱼就能发现食物,并吃食鱼饵,钓到大罗非鱼自然机率就高了,所以夜钓容易钓到大罗非鱼,原因之一是晚上没有小杂鱼闹窝。

2安静

晚上比较少人夜钓是比较安静的,钓大鱼最需要就是安静了,大鱼天生狡猾多端的,如果它们不狡猾,就没有现在的它们,晚上刚好人少,大家也会自觉安静下来,安静了大鱼自然就敢靠边觅食了,钓到大鱼机率也大了,所以夜钓容易钓到大罗非鱼,原因之一是晚上比较安静。

3氧含量充足

晚上钓鱼是比较凉爽的,特别是夏天,夏天白天是非常炎热的,白天气温普遍30度以上,温度高了,水中氧气不充足,大鱼和大非都会浮出水面来,缺氧的鱼是不觅食的,到了晚上,气温最多也20来度,晚上气温低了,水中氧含量充足 ,大鱼活跃性就高了,开口觅食机率也大,这就是为什么夜钓比较容易钓到大鱼的原因之一了。

大罗非鱼白天难钓,其实不是它们白天不觅食,是因为白天太多小鱼闹窝,小鱼是非常贪吃的,鱼饵几乎都被小鱼抢食完了,大罗非根本抢不到食物,其次白天太吵,它们不敢靠边觅食,加上白天温度太高,水中必定会缺氧,大罗非会浮出水面来吸氧,所以白天是很难钓到大罗非鱼的。

总结:晚上比较容易钓到大罗非鱼,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晚上没有小鱼闹窝,②晚上安静,③氧含量充足。所以晚上是比较容易钓到大鱼的,而白天刚好和晚上相反,小鱼太多,岸边吵闹,缺氧,所以白天很难钓到大鱼,久而久之,大家就会认为白天大鱼不开口觅食,只有晚上才开口,其实这观点是不对的,大家别误传了。我是钓鱼飞飞,如果大家喜欢我的作品,别忘了给我一个关注哦,哪怕一个赞,一句评论,飞飞都会感激不尽,谢谢你们的支持哈,如果哪里写的不好或不对,也请大家留言告知。最后:谢谢大家观看全文,祝您生活愉快!

我家罗非鱼从不红烧,不煎不炸不放一滴水,鲜甜美味,上桌就扫光

说到罗非鱼呢,有很多的人不喜欢吃,因为觉得罗非鱼都是在脏水里面生活的,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罗非鱼只是生命力强,在脏水里面也能生存而已。其实在农村很多干净的河流里面,也有很多的罗非鱼,这些山泉水养出来的罗非鱼不但肉质嫩滑,吃起来还清甜可口,由于罗非鱼没有小骨头,因此这一类的罗非鱼还是很受欢迎的。罗非鱼的吃法有很多,蒸煮焖炸炖,都可以,这期的美食教程呢,天健美食坊就准备拿罗非鱼给大家分享一道简单美味的【砂锅罗非鱼】做法,喜欢吃罗非鱼的朋友们,就一起来看看怎么做的吧!

在开始正式 *** 之前呢,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以下食材:罗非鱼1条,啤酒1瓶,金针菇1坨,洋葱半个,大蒜5瓣,小米椒5个,食盐1茶匙,生抽1汤匙,蚝油1汤匙,料酒2汤匙,生姜1块

详细做法如下:

之一步:先把洋葱切成丝,捏散装盘备用。金针菇清洗干净之后,切去根部,再撕成小条,撕好装盘备用,生姜切片,大蒜切片,小米椒切段一起装盘备用。

第二步:罗非鱼清理干净之后,用砍刀剁成均匀大小的小块,剁好之后装入盆中,放入1茶匙食盐,1汤匙生抽,1汤匙蚝油,2汤匙料酒和一些姜丝,抓拌均匀,腌入底味备用。

第三步:准备一口砂锅放油烧热,放姜蒜片和小米椒小火炒出香辣味,千万不要用大火,不然很容易烧焦的哦。

第四步:等配料炒香之后,把洋葱铺到锅里面,再铺上一层金针菇,最后把腌制好的罗非鱼块摆入锅中,摆放整齐之后,沿着锅边淋入半瓶啤酒,然后盖上锅盖,大火煮开之后,转成小火,慢慢的焖上25分钟,把罗非鱼焖熟。

第五步:焖熟之后,就可以直接上桌了,喜欢吃葱花的可以加点葱花提香点缀!

这样一道简单美味,好吃又下饭的【砂锅焖鱼】就 *** 完成了,这样做出来鱼肉嫩滑,鲜甜可口,喜欢这道美食的朋友们,就跟着做来试试看吧,保证这个味道不会让你失望的。

好啦,朋友们!这期的美食教程【砂锅焖鱼】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在阅读本文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给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样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分享!当然了,如果你想学又暂时没时间呢,也可以先收藏起来哦!

我是给你分享美食的天健美食坊,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吧!

版权声明:

本图文原创作者---天健美食坊

未经允许切勿转载,盗版必究,谢谢支持!!

饭店的红烧罗非鱼为什么那么好吃,主要是多了这一步

红烧鱼这样做,色泽红润,鱼肉鲜嫩多汁,入味又好吃!

By Susie颖

用料
  • 罗非鱼 1条
  • 小米椒 2个
  • 线椒 1个
  • 蒜 3瓣
  • 姜 适量
  • 油 适量
  • 料酒 2勺
  • 郫县豆瓣酱 1勺
  • 生抽 1勺
  • 蚝油 1勺
  • 水 1碗
  • 淀粉 适量

做法步骤

1、罗非鱼去除内脏,清除肚子里面的黑膜,用刀刮一下鱼身的鱼鳞,洗净,两面划三刀,2勺料酒和姜片涂抹鱼身

2、锅中放多点油,放入姜片,用姜片把锅擦拭一遍,放入罗非鱼,中小火煎至两面焦黄捞出

3、另起锅热油爆香蒜姜片,加入1勺郫县豆瓣酱、1勺生抽、1勺蚝油、1碗清水

4、罗非鱼放入锅中加盖中小火炖煮10分钟

5、加入辣椒圈

6、淋入水淀粉勾芡,大火收汁即可出锅

7、色泽红润,看起来超有食欲

8、尝上一口,鱼肉鲜嫩多汁

小贴士

??小贴士 1.煎鱼要用不粘锅,放多点油,油烧的很热再放入鱼,等鱼煎至定型了再翻鱼身才不会破皮。 2.水淀粉做法:1勺淀粉+3勺清水搅拌均匀即可

罗非鱼的营养功效

有助于儿童身体发育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罗非鱼是外来物种,中国人“吃”闻名于世,为什么很多人不吃?

#春耕进行时#鱼是一种优质高蛋白的水产动物性食材,是老少皆宜,大众化美食,营养非常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欢。

罗非鱼也是一种淡水鱼类,是来自尼罗河流域的一种普通鱼类,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生长的鱼类。

我国是从非洲引进而来,作为一种优质食用鱼类而来到中国,首先在海南省试养成功后,逐渐推广到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以及湖南、湖北和江苏等地。

由于在南方广大地区人工池塘养殖,因夏季南方大暴雨和台风偏多,往往造成池塘水满外溢,这些外来客罗非鱼,使随池塘雨水外溢,到野外河流湖泊等水域安家,便形成了一种野生外来物种入侵的罗非鱼。

因为,罗非鱼非常适合在亚.热带水域生活,生长快,适应能力超强,并且繁殖能力超出人们的想象,几年功夫,使整个南方自然水域,到处可见非常庞大的罗非鱼群体。

罗非鱼生活在这种适宜的野外自然环境中,因南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雨水多,自然水域里,动植物丰富,腐殖质多,泥潭沼泽地多,庞大的罗非鱼群体,便成为这里的“清道夫”,转化了很多人们的生活垃圾和腐殖质。

虽然人工养殖的罗非鱼是人见人爱的美食,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非常丰富,但是,野生罗非鱼的品质,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肉质带有一种特殊的泥土腥味,让人毫无食欲感,食而生畏,吃过一次的人,再也不想吃这种野生罗非鱼了。

主要原因是,人工养殖和野生水域的罗非鱼,生活环境不同,食物饵料不同,所造成的鱼腥味和鱼肉品质都各不相同。

人工养殖的罗非鱼食物都是新鲜的,罗非鱼主要是取食人工投喂的高营养饵料,因此,生长的罗非鱼肉鲜美品质优良。

而野生环境中的罗非鱼,很少能够吃上新鲜的食物,都是靠吃泥水中的腐殖质、野生小形水生物,和人们的生活污水里的废物,因此,罗非鱼生长的肉质里,便带有污泥中一种特殊的泥土腥味,让人食用的时候,感到非常难闻,失去食欲感。

因此,在南方各地,人们都不喜欢吃野生罗非鱼,而只喜欢吃人工养殖的罗非鱼,所以,市场上卖罗非鱼的摊主,在罗非鱼旁边放一个牌子,写着“人工养殖”,否则罗非鱼是没有顾客问津的。

因此,市场上野生罗非鱼是没有人购买的,也没有野生罗非鱼市场,野生罗非鱼在南方是没有人吃的一种鱼,分文不值。

所以,南方野生罗非鱼因无人问津,无人食用,便泛滥成灾,近年来,农村人便把这些消费者不喜欢吃的罗非鱼,用作加工猪饲料和家禽饲料,来转化一部分,否则,罗非鱼在南方,确实是水域里的一大危害,造成很多的水生物,因罗非鱼繁殖速度超快,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导致他们濒临灭绝的程度。

罗非鱼是一种外来物种,虽然中国人以“吃”闻名于世,为什么很多人不吃罗非鱼的原因,就在这里。

本来人工养殖的罗非鱼是一种美味佳肴,由于野生罗非鱼数量巨大,并且这两种形式的罗非鱼,在形体上是无法区别的,消费者非常容易买到野生罗非鱼,是导致罗非鱼在鱼类市场中,失去了原来的市场份额,使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罗非鱼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罗非鱼不像小龙虾和其它鱼类一样吃香的主要原因,所以,导致罗非鱼产业逐渐衰退,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

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新恶棍”

由于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和人为活动,使得外来物种入侵成为全球所面临的生态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中国是遭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近两年,我国先后通过实施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侵害,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目前全国各地已启动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普查。相信大家对罗非鱼不陌生,但这种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美味,也可以是入侵物种,早在2014年,尼罗罗非鱼就被列入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成为第三批被列入该名单的外来物种。

什么是尼罗罗非鱼?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aidae),包括口孵罗非鱼属(Oreochromis)、罗非鱼属(Tilapia)和帚齿罗非鱼属(Sarotherodon)3个属的100多个种类,在我国最常见的品种包括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泛、生长速度快和繁殖能力强等一系列适合养殖的特点,因此被引种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水质干净和食物充足的时候,罗非鱼鱼骨刺少,背肌厚,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有数据表明其蛋白质的含量比鸡蛋高30%,含有50.45%至51.57%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推荐的蛋白质来源,近几十年来被引种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其养殖产量占到了全球淡水养殖产量的11%,极大促进了全球渔业发展。

在众多的罗非鱼中,引种最广,养殖量更大的种类为个体较大的尼罗罗非鱼,属于帚齿罗非鱼属。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从苏丹引进了尼罗罗非鱼,经过多年的单养、杂交,尼罗罗非鱼一年即可生长到半斤以上。尼罗罗非鱼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体色呈黄褐色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体两侧有9条与体轴垂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

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最适生长水温24~32℃,在30℃时生长最快。尼罗罗非鱼在广东和福建一带1年可产卵3~4次,每次间隔30~40天,怀卵量在1000~2000粒,与其他鱼类相比,产卵量可能较低,但是罗非鱼会挖窝繁殖且雌鱼会将卵含在口中孵化和育苗,这导致了它们的后代具有极高的存活率。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平时主要取食浮游植物,也会取食水生昆虫和小鱼小虾,食量巨大。

尼罗罗非鱼(图片来自 *** )

罗非鱼雌鱼口含卵(图片来自 *** )

尼罗罗非鱼危害有多大?

尼罗罗非鱼作为罗非鱼中的主要养殖品种,和其他罗非鱼一样,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由于养殖的失败,物种逃逸以及管理不善,使尼罗罗非鱼在中国逐渐野化,成为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我国南方成为淡水领域的新霸主。目前在广东省境内的主要河流均有尼罗罗非鱼野生个体的存在,并且建立了自然种群。尼罗罗非鱼种群数量的激增,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罗非鱼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会与本土鱼竞争食物资源,影响本土鱼类的生存和繁殖,第二,罗非鱼还会捕食本土鱼类的鱼卵及幼鱼,影响本土鱼类生存和种群的延续,这会导致渔业捕捞量和渔民收入的降低,第三,罗非鱼食量巨大会影响水中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且罗非鱼还有挖掘和扰动行为,会引起水体的浑浊,导致水质进一步的恶化。

如何防治尼罗罗非鱼?

喜欢罗非鱼的人可能会说:让吃货们上!但是事情可不是这么简单,在我国,罗非鱼应该有三种类型:一些较好的河水中的野生罗非鱼、一些水质较差的河流中的野生罗非鱼和一些养鱼场中的罗非鱼。养殖的罗非鱼味道极好,但是一些野外的罗非鱼由于生长在腐质较多且污染较重的水中,会有较重的土腥味,导致人们对野外的罗非鱼接受度普遍比较低,被认为是“粪水养出来的”,所以人们宁可花钱去市场买,也不会去吃这些野生罗非鱼,这导致流入野生环境的罗非鱼不能被人们捕捉,从而造成了更广泛的入侵。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 *** 有很多,但有关外来鱼类入侵的防治 *** 却极为有限,目前关于罗非鱼的防治 *** 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捕捞,或放养肉食性水产动物进行控制,另外,还可以加强养殖的管理,以及加强罗非鱼监测与防控技术开发。

作者:马美琪(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热带鱼——罗非鱼:中国人喜爱程度不高,美国人更爱的一条鱼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罗非鱼的历史

在4000多年前,罗非鱼可是古埃及人更爱的鱼。我国崇拜鲤鱼,是羡慕它多子,古埃及崇拜罗非鱼,是馋它身子,是馋它“起死回生”的超能力。古埃及人看到罗非鱼的口中常有幼鱼窜出,对复活有执念的他们便觉得这种鱼寄寓着重生的希望。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是一种热带鱼,其大小和外型都与鲫鱼相似,所以又有"非洲鲫鱼"这一别名。不过,罗非鱼并非鲫鱼,最开始指的是非洲坦噶尼喀湖的一种鱼类——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属鲈形目,慈鲷科,口孵非鲫属。

莫桑比克罗非鱼(图源: *** )

但这种鱼走出非洲后,便被人类用于各种杂交选育,并培养出了无数种罗非鱼。所以,现在一般语境下的罗非鱼,指的是慈鲷科下两个属——非鲫属(Tilapia)和口孵非鲫属(Oreochromis)下的多种鱼类及其杂交的后代。

罗非鱼在中国

罗非鱼是中国引进得最成功的养殖良种之一,每年能创造极其诱人的经济价值。多年来,中国都稳居世界上更大的罗非鱼生产及出口国的位置。

近20年来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单位:万吨)

最早在1957年,罗非鱼从越南传入我国广东,所以早期也有人把罗非鱼称作“越南鱼”。同时,罗非这一叫法也源于越南的译名"Cá r? phi",其中“Cá ”意为鱼,而“r? phi”则是鲈非,合起来便是非洲来的鲈形目鱼类,也算是个较为贴切的命名了。在这之后,我国还分几次引进了数种罗非鱼,并通过杂交育种等试验获得大批养殖良种。

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开始尝试引进各种养殖良种了。只是早期,我们对引进的认识是粗浅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国早期很多新品种,基本上引进一个丢弃一个,能存活的并不多。然而,生命力旺盛的罗非鱼,不但活了下来,还成了我国引进得最成功的养殖品种之一。

在养殖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更大的罗非鱼生产及出口国,反向出口欧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罗非鱼可以说是中国引进得最成功的养殖良种之一。作为罗非鱼更大的生产国,中国人对罗非鱼的喜爱程度是远不及美国人的。我国养殖罗非鱼也非常依赖出口,存在着严重内销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这五大类基本稳居前五,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而这每一种鱼在我国的年消费量都超过200万吨,且基本都销往国内,有着悠久的消费传统和成熟稳定的消费群体。

(香煎罗非鱼)

罗非鱼即便是集各种优势于一身,其销量和口碑在中国都表现得很一般。要知道,罗非鱼的价格已远低于四大家鱼,但它依然是边缘产品。而近些年来,罗非鱼的价值还在一跌再跌。

在南方的各大水系中,罗非鱼都是优势品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泛滥。不过,幸好罗非鱼怕冷,它们才刹住了脚步,没能继续北上,只是在南方各大水体泛滥。

罗非鱼的种类

在养殖环境里,不挑食、不挑水、饵料系数比高,也就是不浪费粮食能长肉等等都是它的优点。要说缺点就是太早熟啦,经常会出现几代同塘的局面,这放在人类世界是天伦之乐,到了一口鱼塘里就是挑战道德禁忌。

(罗非鱼的主要养殖种类)

由于雌雄鱼一塘的罗非鱼繁殖力过强,加上罗非鱼雄鱼的生长速度比雌鱼要快2-3倍,出塘的规格容易参差不齐,所以科学家们就利用了杂交技术,经过全雄控制和单性养殖的技术,这种缺陷已得到完美解决。

成年雄鱼(上)和雌鱼(下)对比

通过杂交和用性激素处理等 *** ,我们便能获得后代基本都是雄性的罗非鱼。在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间鼓捣,培育出了染色体型为(XZ)的全雄罗非鱼和染色体型为(YY)的超雄罗非鱼

罗非鱼与人类不同,不同种类罗非鱼存在ZW(雌鱼)-ZZ(雄鱼)和XX(雌鱼)-XY(雄鱼)两种性染色体类型。所以,科学家在其性别控制上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例如奥利亚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而尼罗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方式则为XY型。将奥利亚罗非雄鱼(ZZ)与尼罗罗非雌鱼(XX)杂交,那么便可以获得性染色体型为(XZ)的雄性罗非鱼。

由于是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后代,所以这种鱼也叫奥尼罗非鱼。又因为这种鱼基本全都是雄性,也被称为全雄罗非鱼。而近年来,科学技术还培育出了一种性染色体为YY的尼罗罗非鱼,则被称为超雄罗非鱼。

养殖全雄鱼,避免了性成熟个体互相杂交产生小鱼的问题,既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又能保证成品鱼规格统一。因此,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养殖罗非鱼,基本上都是公的,很难找到一条母鱼。

"全员公鱼"

罗非鱼的“超能力”口孵

罗非鱼只需6个月便性成熟,进入下一代的繁殖并且很旺盛。罗非鱼的“超能力”繁育中有一个用嘴孵化仔鱼的特技,这其实是多数慈鲷科鱼类的传统艺能,科学的叫法称为"口孵"。不像其它的卵生鱼类,鱼卵一排、尾巴扫扫、胸鳍拍拍,你们就自生自灭吧,罗非鱼简直就是模范爸妈。

到了繁殖季节,雄鱼会用胸鳍在水底打窝,一个一个盘得圆溜得很,交配后,雌鱼会把受精卵含在温暖、安全的嘴里直至孵化。甚至在脱去卵黄囊之前,幼鱼都会继续把妈妈的嘴当庇护所,所以鱼卵的成活率非常非常高。

尽管与其它鱼类相比,罗非鱼每次的产卵量不算大(大概每100克体重的雌鱼,每次能产大约100颗卵,一条成年雌鱼大概能产1000到1500颗卵)。但凭借雌鱼特殊的技能——口孵鱼卵,其鱼卵的孵化率则出奇的高。

在受精完成后,雌鱼便会将鱼卵全含在嘴里,并完成整个孵化过程。这有效地避免了鱼卵被吃掉或受环境影响无法孵化。此外,罗非鱼还能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中存活,不太挑水质易养活。

罗非鱼的六个月性成熟,传宗接代儿孙满堂不在话下,靠这一身硬核技能,罗非鱼不但长得快,抗打击能力强,还能生,利用"复制粘贴式"的繁殖,现在已经遍布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南方,也能称得上是水中一霸。

罗非鱼的特点

罗非鱼食性很杂,不挑食,有肉吃肉,有草吃草,水中的植物、藻类以及各种小的无脊椎动物、底层动物、碎屑它们都能消灭,能吃就能长肉,吃得多,长得快,适应力强,水咸点脏点浑点或是氧气少点都能抗。

罗非鱼,爱它的人基本只有一种理由——肉多刺少还便宜,这一点,是美国人最喜欢的水产品前五名,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水产品就是它。海水养殖的罗非鱼肉质就比较细腻滑嫩,但海水养殖环境下,水体盐度高,鱼体的营养需求大,生长速度也会较慢,也可以先在淡水养殖到一定规格再转移到海水中养殖。

现在罗非鱼的养殖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现在一些讲究点的罗非鱼,出货前会在水质好的鱼塘里暂养一段时间,俗称“吊水”,这期间不喂食,就像现在流行的什么“七天断食法”,就能够大大改善土腥味的问题。

(罗非鱼片)

另外,罗非鱼的鱼皮还能替代高昂的人造皮肤、异种移植猪皮等材料用以治疗烧伤,在非洲疟疾的重灾区,利用它爱吃蚊子的幼虫孑孓的食性,还可以用来开展生物防治工作。

罗非鱼在美国

罗非鱼,因为生长快速且只以素食为主,肉质鲜美、口感细嫩,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美国FDA甚至把罗非鱼作为“哺乳期女性首选水产品”推荐,评分比三文鱼都要靠前。

没有肌间刺,就是它对人类更大的善意。在一众食用鱼中,没有肌间刺才是罗非更大的优势之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四大家鱼的陪伴,吐刺这项技能已经炉火纯青。但美国人并不接受这种繁琐的吃法,更少有吃河鲜的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罗非鱼才有机会彻底打开美国市场。

二十一世纪之前,美国人基本还不知道这种鱼。但不到10年时间,罗非鱼就成了美国第四大海鲜,仅次于虾、鲑鱼和金枪鱼。现在随便走进一家美国超市,都能看 *** 架上的雪白的罗非鱼肉。全球更大的罗非鱼进口国这个名号,美国已经占据了多年。

(来源:智鱼,内容有修改)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之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品种##吃鱼##鱼肉##水产养殖##科学燃计划#

罗非鱼成为最悲催的入侵物种,继小龙虾之后,被吃到毫无“尊严”

在珠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很多罗非鱼可以说是泛滥成灾,无人问津。

花心思引进的罗非鱼有这么难吃吗?

其实并不是,罗非鱼在我国可以说是继小龙虾之后,最悲催的入侵物种了。

罗非鱼

为什么罗非鱼可以广受欢迎?怎么解释罗非鱼被吃到没“尊严”呢?为什么会出现明明河里有大量罗非鱼,但似乎还不够吃的情况呢?还有哪些入侵物种可以算最悲催的呢?

罗非鱼为何广受欢迎?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于热带性鱼类,因为长得很像我们国家的鲫鱼,因此也被叫做“非洲鲫鱼”

不过它可不像鲫鱼一样有很多小刺,不同于我们国家的四大家鱼,罗非鱼并没有肌间刺

所以一整条罗非鱼基本就只有一条大刺,去头去尾后就是丰富的鱼肉了。

刺少的罗非鱼

所以罗非鱼十分受欢迎的一点就是,刺很少且肉多,不用吃得那么小心翼翼。

这可以说满足了国外很多人吃鱼的习惯,尤其是美国。

你看他们被亚洲鲤鱼搞得焦头烂额的样子,应该就能想象到他们看到罗非鱼的欣喜了。

亚洲鲤鱼

而罗非鱼如此受到大家欢迎当然不止因为它刺少肉多,更多的还是因为它的口感和极富营养价值的特点。

  • 罗非鱼的营养价值高

优质的罗非鱼肉质十分鲜嫩,并不会因为肉多就柴,味道十分鲜美。

它的蛋白质含量必要氨基酸的含量十分丰富。

其蛋白质含量比鸡蛋还要高30%,最开始我们国家也是看中了它的蛋白质含量才引进来的。

日本甚至还称罗非鱼是“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这些丰富的蛋白质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我们人体的免疫力,调节激素等。

富含丰富蛋白质的罗非鱼肉

对于很多健身爱好者来说,蛋白质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增加肌肉含量,练就一个强壮的身躯。

我们人体有九种必需氨基酸,分别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罗非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50.45%-51.57%,这些氨基酸的分配相对比较平衡,不过赖氨酸的含量更高,而色氨酸的含量较低些。

这些必需氨基酸可以有效被人体吸收,尤其是赖氨酸可以弥补谷物中的不足

氨基酸

另外罗非鱼的脂肪含量也很少,而且不同于大多数动物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罗非鱼的脂肪中有53.6%-57.9%都是不饱和脂肪酸。

有利于降低人体血脂、活血管,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这些,罗非鱼富含钙铁锌和B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

在《国民健康饮食指南》中还将罗非鱼列为水产中的更佳选择之一,这可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联合环境保护局一起发布的。

罗非鱼全身都是宝

如此美味的罗非鱼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就成功挤进美国四大海鲜之列,称为仅次于虾、金枪鱼和鲑鱼的优质海鲜。

目前我国是罗非鱼更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实际上从罗非鱼进口到我国到现在,还有过很长一段黑历史

罗非鱼入侵中国

我国台湾最早从新加坡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后来在1966年又引入尼罗罗非鱼

台湾省人民将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后获得新的品种“福寿鱼”。

福寿鱼

而大陆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不过当时的养殖效果并不好,所以就没在全国推广。

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又从泰国引入尼罗罗非鱼,也将其杂交为“福寿鱼”。

当时由于珠江水域的问题,除了将罗非鱼放在养鱼场中饲养,还放了一些到珠江水域。

珠江水域

不过这一放可就让珠江的本地鱼遭殃了,本来由于当地水质的污染和过度捕捞,本地鱼已经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下了。

结果一群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罗非鱼又跑来跟它们抢地盘,本地鱼可以说是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

要说罗非鱼生存能力有多强,不仅在低氧环境下能够正常生活,还不挑水质,几乎有水就能活。而它的繁殖能力也超强,一次可以产卵1500-2000枚

关键是它产卵后会将鱼卵包在嘴里孵化,这可就极大地提高了鱼卵的存活率,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将其孵化成小鱼。

罗非鱼幼崽

这些存活率极高的罗非鱼很快就挤占了本地鱼的生存空间,并且有时候还会吃掉本地鱼产下的鱼卵,本地鱼的数量也就逐渐减少了。

我国还因此将尼罗罗非鱼列为了入侵物种之一

罗非鱼在中国受欢迎吗?

关于我国为什么明明有足够的罗非鱼,却还会觉得不够,要加大养殖范围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罗非鱼在中国的生活环境

我国的罗非鱼应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在一些水质较好的河水中野生的罗非鱼,一种是在水质很差的环境下野生的罗非鱼,还有一种则是养在养鱼场里的罗非鱼。

罗非鱼质量离不开水质

对于那些生活在水质较差的罗非鱼,人们可以说是嗤之以鼻

很多人吃了这些水质的罗非鱼后都表示有一股奇怪的土腥味,一点都不像宣传的那样鲜美。

这些奇怪的味道就算用佐料都没有办法掩盖,而且关键是,在这些水域下生活的罗非鱼已经受到了污染,其体内可能还有大量的细菌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对罗非鱼有很深的误解

罗非鱼体内有很多细菌

不过后来随着接触到养鱼场里的罗非鱼,人们又逐渐对它有所改观。

首先是养鱼场里的鱼水质有所保障,至少鱼肉的质量是过得去的,而且还能保持其应有的营养成分。

由于罗非鱼只能在16℃-38℃的温度下生长,因此现在我国养殖罗非鱼主要集中在福建、海南、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

尤其是海南的气温,对于罗非鱼来说也是天堂般的存在。

海南就是罗非鱼的天堂

这些养殖场里的罗非鱼不仅需要满足国内市场,还需要满足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

曾经美国几乎进口了中国出口总量的一半,看得出他们是真的很喜欢罗非鱼了。

而内地人其实对罗非鱼还没有完全认可,但是需求量已经比前几年增加了不少

而且除了这些养鱼场的罗非鱼受欢迎以外,生长在水质优越的野生罗非鱼也深受大家喜爱

野生罗非鱼

中国人一直都比较喜欢吃野生鱼,因为这些野外生活的鱼没有喂过饲料,也没有吃过药。口感也会更加细腻,且绿色健康。

关键一点是,这些水域的水质都是经过检测,达到了较高的水质标准的,因此在这里生长的罗非鱼基本不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不过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罗非鱼的认识不同,像沿海地区对罗非鱼就很熟悉,也比较喜欢吃。

但是像内陆地区,它们对于罗非鱼就比较陌生,往往只是尝个鲜。

不过总的来说,罗非鱼在中国还算发展得风生水起,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入侵问题

罗非鱼是中国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其他入侵物种

除了罗非鱼和小龙虾之外,我国还有几大入侵物种同样被吃到需要靠养殖才能继续存在,毫无“尊严”。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美蛙鱼头火锅店,其中的美蛙就是入侵物种——牛蛙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牛蛙已经全部都是养殖场的了,野生的牛蛙几乎很少见

牛蛙

这种原本吃青蛙的物种如今也变成了盘中餐,而且其命运简直和小龙虾如出一辙。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入侵物种都能被中国人消灭掉,像现在珠江流域生活着的清道夫不见得有人喜欢吃,而且它也同样对本地鱼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标签: 罗非鱼 样子 睡觉 什么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