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色彩,怎样的世界,怎样的心境,会让你觉得,你和这里有一种隐秘的、隐形的链接?
天之蓝
苍茫,寂寥,生机,生命。
这里,河终归于海。
生态黄河口:爱她就呵护她
上次是在盛夏,观河楼上站立,10万亩槐林、3万亩柳林、40万亩芦苇荡,153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层次的绿将人包裹。
冬天有冬天的味道。1月16日,重走黄河口。在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聂士浩、“金牌导游”崔凯新的热情引导下,穿过一道数控景观门,来到湿地观鸟科普园。“目前这个区域除了预约的观鸟活动,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车子在土路上行驶,聂士浩开得很缓慢,生怕打扰了这里的生灵。
大展宏图
“闯入”,从进来的那一刻,这两个字便在脑海中盘旋。53组水泥杆上,东方白鹳隐约可见;半冰封的水面上,天鹅家族正在恣然游弋,见了人来也不予理睬,俯首翘臀照常觅食;羽毛鲜艳的野鸡倏地从芦苇荡里窜出,迅奔到路的另一边……灵动,静谧,净地,如仙境,如童话,这是它们的世界。
“‘大部队’已经‘开走’了。每年11月份,这里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现在留下来的多是白骨顶,额甲白色、体羽呈全黑或暗灰黑色。”崔凯新笑着说。作为湿地恢复区,这里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辽阔、气候宜人,迁徙的鸟类大部分会在此落脚、觅食、补充体力。经过测算的数据说,每年经过黄河口一带的鸟类达600余万只,“鸟类的国际机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名副其实!
欢迎步入生态乐园!
芦苇沼泽湿地
芦苇芦荻、香蒲、罗布麻、柽柳、杞柳、翅碱篷、黄须菜、野大豆,丹顶鹤、天鹅、蓑羽鹤、鸿雁、白鹭、苍鹭,黄河鲤鱼、黄河刀鱼、银鱼、毛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白蛤……从植物界到动物界,从深空到水底,在这个天地大美不言、万物竞生不息的生态宝库里,单单是读出它们的名字,已是唇齿留香。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黄河口无疑是世界上生长、涵养湿地最多的江河入海口,直至目前,在黄河水量充足的情况下,黄河入海口仍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中推进,年造陆面积可达6600多公顷,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爱她就呵护她。
魏东 摄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入海口一带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鸟类,上世纪9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02年,我市开展了湿地恢复和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加之近几年来,保护区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区为主,社区参与共管的资源管护制度,加大了对野生动物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护区种类数量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长到现在的368种,植被覆盖率达55.1%。2019年,我市修复湿地4.8万亩。由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方白鹳便由从前的候鸟变为了现在的留鸟,2019年10月份,它被确定为我市市鸟。
2019年11月15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二次会议在我市开幕。2019年12月27日,市 *** 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举行,该中心将围绕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开展相关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承载着重要使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市文旅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系统防洪等重大工程,着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和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东营担当。
大美黄河口:步入“5A时代”
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筑采用的是泥土夯实工艺,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在我国独此一家,建筑外墙充满一种沧桑质感。
5D影院
“来体验一下我们的5D影院吧。”在中心的三号楼鸟类博物馆里,依次游览了“大河息壤——共生厅”“候鸟驿站——共鸣厅”“鸟国探秘——共赏厅”“鸟类天堂——共享厅”,满足了一切对鸟类的好奇。然后,再带上特制观影眼镜,打开听觉、视觉、触觉,“雪”会落到你肩膀,“风”会吹过你耳旁,一霎间仿若人幻化为鸟,拥有了飞翔的能力……好吧,少一点“剧透”。
1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2家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入选,这是近三年来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标志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正式开启了“5A时代”。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更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这条路,东营走了4年多。前文提到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仅仅是创建工作中一个“螺丝钉”。
经专业咨询机构评价,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共有239种,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112种。在优良级旅游资源评价体的7个主类中,按单体数量排序依次是生物景观类、建筑与设施类、人文活动类、水域风光类、地文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基础保障。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于2015年10月全面启动,2017年2月16日通过原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景观质量评审,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2017年10月31日通过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评定验收。
“5A创建成功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我市文旅资源将借此更快走向世界,对于我们高起点落实国家战略、实现东营三个目标定位、激发多年来‘名而不火’的文旅资源都是一个重要抓手和动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苟宏水表示,从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到部门协同,从塑造旅游产品体系到提升服务质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为了5A,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市委、市 ***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指导协调,推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文旅、发改、财政、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及相关县区主动担当,形成创建合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作为创建主体,聚焦重点难点,提高标准要求,建立“三级网格”创建机制,实行“一线工作法”,高效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
对照5A景区标准,旅游区争取财政投资1.5亿元实施的南北大门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韩松林认为:“5A景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此,我们通过检视游客吃、行、游等短板,一一加以补齐。”
观鸟屋
记者注意到,景区游客中心里母婴室、医疗室、投诉室等一应俱全,区内建设了洗车、充电、残疾人坡道、家庭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观鸟屋、观鸟服务站和观鸟帐篷等掩体可吸引游客开展观鸟摄影旅游活动,而观赏“河海交汇”奇观的方式也由气垫船拓展到双层双体黄河入海游船、直升机以及在远望楼实现视频实时观览等立体方式。
“提升野外观鸟项目质量这一核心看点,立足新生湿地这一核心本色,优化‘河海交汇’这一核心资源,完善三大看点体验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游客心理的过程。”韩松林说。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旅游区引进高水平咨询机构及主场管理团队,坚持问题导向,长抓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还建设了一只素质过硬的专职导游队伍。
边听边看,不禁默默地想:人这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困与喧嚣,多么需要一个黄河口来相加慰藉。在这里倾听自然,同时倾听自己;在这里观鸟翱翔,同时放飞自己;在这里融入她,然后恋上她。“新奇野趣”,呵!这本就与紧张、压力、尘俗、程式化相斥相向;四顾间,茫茫然、蘧蘧然,身心便得到放松洗涤,精神便得到开张升华。
而5A创建成功,正在让黄河口更“懂你”。
文化黄河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观览的最后一站是观“河海交汇”。是日,由于天气原因,未能乘船前往,但盛夏之行是看过的,也就没什么遗憾。跟很多北方的景区一样受气温较低影响,景区游客少。独站河边,黄河悠悠东流,想起了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里所表达的一个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是啊,大河唱,唱不尽千载浓得化不开的大河情。
大河文明是文明古国共有的故事模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认为:“大场域必有大结构,大结构必出大功能,从而构成大命运”,“黄河、黄土地、炎黄子孙,这就是中华民族日夜不息、波澜壮阔的流动史诗和中国故事”,“黄河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气吞山河的自然伟力,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象征”。黄河入海口文化,是与黄河上中游一以贯之的大河文化,是黄河三角洲独有的自然地理文化、自有人文以来的古近现当代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东营红色、石油、移民、创业等文化精神的总集总括,每一位东营儿女生于斯、润于斯。
天然柳林木栈道
苟宏水说:“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目前,我市正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这一点自然也是5A能创建成功的重要内容——讲好“黄河口故事”。充分挖掘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入海口相关的名人、传说、历史、民俗等文化亮点,进行整理包装,集结成册,导入解说词。还有,丰富景区文化娱乐内容,在游客中心设立了“黄河口大湿地艺术中心”,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合作,积极建设国内知名的摄影基地、写生基地、婚纱拍摄基地等。
无论是从2019年旅游人数翻番、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60余万人次,还是国内高端媒体频繁到入海口录制节目,“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旅游品牌打响了。2019年10月底,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赴黄河口采风,《来自一条大河的邀请——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文章刊发在榆林日报、运城日报、延安日报等全国40余家报社的报纸、网站上。有关入海口的大片,在文旅部门的努力下,几乎隔三差五便通过各类媒体“连番上演”,一些在公众号推送的黄河口的日常小故事激发了人们的关注度,启动发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市民旅游年卡,社会反响良好,种种策划与营销、推介活动表明,黄河入海口文化渐渐朝热点IP的方向发展。
5A花落黄河口,黄河口不会让世人失望。
“以巩固提升国家5A级景区创建成果为抓手,接下来,我市将对标学习九寨沟,合力发展大旅游,切实发挥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引擎作用,打造‘幸福河’的先行区和样板区。”苟宏水说。旅游区方面,将在科学开发北线旅游资源、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等方面继续努力。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步,我市将落实‘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同时,借助5A带来的效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响入海口文化牌。”
观赏结束,意犹未尽。那么,把充溢的力量带走,把无边的快乐分一些留在这里,好让大河之洲生灵的快乐叠加;我们一起,在黄河口之春,等候鸟,飞,回,来。
对标学习 提高站位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家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温州市作为我市对标学习城市,其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经验、做法。11月21日至22日,我带队到温州深入对标学习,切实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明确了思路,坚定了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我认为温州市的先进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聚焦品牌打造。将品牌打造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推出“瓯江山水诗路”等精品旅游线路,打响了“诗画山水,温润之州”文旅品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二是聚焦挖掘文化内涵。把深度挖掘和运用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改造提升景区的重要举措,在景点介绍、解说词中积极融入文化元素,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打造独具温州魅力的文化IP。三是聚焦夜间旅游。依托瓯江,打造滨水夜游综合体作为夜间旅游新模式的示范项目,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极大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不但拉动夜间旅游消费,也成为游客必到打卡之地。四是聚焦宣传推介。温州鹿城区印发《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设立了宣传营销专项经费1000万元,专门用于旅游形象宣传、市场推广和促销,极大提升了温州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聚焦文旅惠民。推出“温州旅游惠民一卡通”,能畅行温州地区35个景区,还可享受酒店、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折扣。建设76家“城市书房”,成为了温州的文化地标和城市窗口。《人民日报》、央视《朝闻天下》《焦点访谈》等国家主流媒体都作了特别报道。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了东营市“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定位,全市文化和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我们将结合我市实际,对标温州、主动作为,依托“文旅+”,全力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助推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好“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序开发。创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二是高标准谋划实施2020年“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与各级各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定2020年重点旅游项目,不折不扣抓好落地落实。三是充分发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主城区”核心区引领作用。打造8条醉美旅游线路,链接中心城区和自然保护区景观,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努力实现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四是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结合东营实际,推动文旅与其他大型活动和产业的有效衔接,实现“旅游+文化+体育+研学+农业+工业+展会”融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旅游夜经济。延长景区、场馆开放时间,举办好第二届国际啤酒美食节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惠及东营市民,打造东营夜经济品牌。六是全力做好“美誉度提升、游客量增加、人员素质提高”三篇文章。与字节跳动公司开展专项合作,启动抖音挑战赛,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制定出台游客招徕奖励政策,对输送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实施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及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工程,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市文化和旅游局宋家敬:对标学习 提高站位 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家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温州市作为我市对标学习城市,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前段时间,我带队到温州对标学习,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思路,坚定了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认为温州市的先进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品牌打造。将品牌打造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推出“瓯江山水诗路”等精品旅游线路,打响了“诗画山水,温润之州”文旅品牌。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把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改造提升景区的重要举措,在景点介绍、解说词中积极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独具温州魅力的文化IP。三是创新开展夜间旅游。依托瓯江,打造滨水夜游综合体,极大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不但拉动夜间旅游消费,也成为游客必到打卡之地。四是重点支持宣传推介。温州鹿城区设立宣传营销专项经费1000万元,专门用于旅游形象宣传、市场推广和促销,极大提升了温州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坚持文旅为民惠民。推出“温州旅游惠民一卡通”,畅行温州35个景区,还可享受酒店、民宿、餐饮等折扣。建设76家“城市书房”,成为温州文化地标和城市窗口。《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了“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定位,全市文化和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将对标温州、主动作为,全力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好“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科学保护与有序开发。创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二是扎实推进2020年“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与各级各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定2020年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全力以赴抓好落地落实。三是充分发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主城区”核心引领作用。围绕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打造8条精品旅游醉美线路,积极推动金湖银河文旅小镇项目落地,高标准谋划天鹅湖城市湿地景区项目。四是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挖掘文旅资源,推动文旅与其他业态有效衔接,实现“旅游+文化+体育+研学+展会+农业”融合发展。五是繁荣发展夜经济。延长景区、场馆开放时间,举办好黄河口(东营)啤酒美食节、迎春游园灯会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惠及东营市民,打造东营夜经济品牌。六是全力做好“美誉度提升、游客量增加、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三篇文章。与字节跳动公司开展合作,举办第二届东营网红节,启动抖音挑战赛。制定出台游客招徕奖励政策,奖励输送游客达到标准的旅行社。实施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及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工程。七是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组织实施好文化演出、厕所革命等惠民项目,实施“吕剧振兴”工程,创编文艺精品力作,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打造文旅卫士品牌。
黄河口之冬掠影——写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之际天之蓝
苍茫,寂寥,生机,生命。
这里,河终归于海。
生态黄河口:爱她就呵护她
上次是在盛夏,观河楼上站立,10万亩槐林、3万亩柳林、40万亩芦苇荡,153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层次的绿将人包裹。
冬天有冬天的味道。1月16日,重走黄河口。在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聂士浩、“金牌导游”崔凯新的热情引导下,穿过一道数控景观门,来到湿地观鸟科普园。“目前这个区域除了预约的观鸟活动,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车子在土路上行驶,聂士浩开得很缓慢,生怕打扰了这里的生灵。
大展宏图
“闯入”,从进来的那一刻,这两个字便在脑海中盘旋。53组水泥杆上,东方白鹳隐约可见;半冰封的水面上,天鹅家族正在恣然游弋,见了人来也不予理睬,俯首翘臀照常觅食;羽毛鲜艳的野鸡倏地从芦苇荡里窜出,迅奔到路的另一边……灵动,静谧,净地,如仙境,如童话,这是它们的世界。
“‘大部队’已经‘开走’了。每年11月份,这里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现在留下来的多是白骨顶,额甲白色、体羽呈全黑或暗灰黑色。”崔凯新笑着说。作为湿地恢复区,这里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辽阔、气候宜人,迁徙的鸟类大部分会在此落脚、觅食、补充体力。经过测算的数据说,每年经过黄河口一带的鸟类达600余万只,“鸟类的国际机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名副其实!
欢迎步入生态乐园!
芦苇沼泽湿地
芦苇芦荻、香蒲、罗布麻、柽柳、杞柳、翅碱篷、黄须菜、野大豆,丹顶鹤、天鹅、蓑羽鹤、鸿雁、白鹭、苍鹭,黄河鲤鱼、黄河刀鱼、银鱼、毛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白蛤……从植物界到动物界,从深空到水底,在这个天地大美不言、万物竞生不息的生态宝库里,单单是读出它们的名字,已是唇齿留香。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黄河口无疑是世界上生长、涵养湿地最多的江河入海口,直至目前,在黄河水量充足的情况下,黄河入海口仍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中推进,年造陆面积可达6600多公顷,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爱她就呵护她。
魏东 摄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入海口一带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鸟类,上世纪9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02年,我市开展了湿地恢复和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加之近几年来,保护区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区为主,社区参与共管的资源管护制度,加大了对野生动物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护区种类数量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长到现在的368种,植被覆盖率达55.1%。2019年,我市修复湿地4.8万亩。由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方白鹳便由从前的候鸟变为了现在的留鸟,2019年10月份,它被确定为我市市鸟。
2019年11月15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二次会议在我市开幕。2019年12月27日,市 *** 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举行,该中心将围绕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开展相关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承载着重要使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市文旅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系统防洪等重大工程,着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和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东营担当。
大美黄河口:步入“5A时代”
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筑采用的是泥土夯实工艺,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在我国独此一家,建筑外墙充满一种沧桑质感。
5D影院
“来体验一下我们的5D影院吧。”在中心的三号楼鸟类博物馆里,依次游览了“大河息壤——共生厅”“候鸟驿站——共鸣厅”“鸟国探秘——共赏厅”“鸟类天堂——共享厅”,满足了一切对鸟类的好奇。然后,再带上特制观影眼镜,打开听觉、视觉、触觉,“雪”会落到你肩膀,“风”会吹过你耳旁,一霎间仿若人幻化为鸟,拥有了飞翔的能力……好吧,少一点“剧透”。
1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2家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入选,这是近三年来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标志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正式开启了“5A时代”。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更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这条路,东营走了4年多。前文提到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仅仅是创建工作中一个“螺丝钉”。
经专业咨询机构评价,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共有239种,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112种。在优良级旅游资源评价体的7个主类中,按单体数量排序依次是生物景观类、建筑与设施类、人文活动类、水域风光类、地文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基础保障。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于2015年10月全面启动,2017年2月16日通过原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景观质量评审,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2017年10月31日通过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评定验收。
“5A创建成功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我市文旅资源将借此更快走向世界,对于我们高起点落实国家战略、实现东营三个目标定位、激发多年来‘名而不火’的文旅资源都是一个重要抓手和动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苟宏水表示,从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到部门协同,从塑造旅游产品体系到提升服务质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为了5A,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市委、市 ***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指导协调,推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文旅、发改、财政、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及相关县区主动担当,形成创建合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作为创建主体,聚焦重点难点,提高标准要求,建立“三级网格”创建机制,实行“一线工作法”,高效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
对照5A景区标准,旅游区争取财政投资1.5亿元实施的南北大门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韩松林认为:“5A景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此,我们通过检视游客吃、行、游等短板,一一加以补齐。”
观鸟屋
记者注意到,景区游客中心里母婴室、医疗室、投诉室等一应俱全,区内建设了洗车、充电、残疾人坡道、家庭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观鸟屋、观鸟服务站和观鸟帐篷等掩体可吸引游客开展观鸟摄影旅游活动,而观赏“河海交汇”奇观的方式也由气垫船拓展到双层双体黄河入海游船、直升机以及在远望楼实现视频实时观览等立体方式。
“提升野外观鸟项目质量这一核心看点,立足新生湿地这一核心本色,优化‘河海交汇’这一核心资源,完善三大看点体验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游客心理的过程。”韩松林说。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旅游区引进高水平咨询机构及主场管理团队,坚持问题导向,长抓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还建设了一只素质过硬的专职导游队伍。
边听边看,不禁默默地想:人这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困与喧嚣,多么需要一个黄河口来相加慰藉。在这里倾听自然,同时倾听自己;在这里观鸟翱翔,同时放飞自己;在这里融入她,然后恋上她。“新奇野趣”,呵!这本就与紧张、压力、尘俗、程式化相斥相向;四顾间,茫茫然、蘧蘧然,身心便得到放松洗涤,精神便得到开张升华。
而5A创建成功,正在让黄河口更“懂你”。
文化黄河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观览的最后一站是观“河海交汇”。是日,由于天气原因,未能乘船前往,但盛夏之行是看过的,也就没什么遗憾。跟很多北方的景区一样受气温较低影响,景区游客少。独站河边,黄河悠悠东流,想起了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里所表达的一个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是啊,大河唱,唱不尽千载浓得化不开的大河情。
大河文明是文明古国共有的故事模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认为:“大场域必有大结构,大结构必出大功能,从而构成大命运”,“黄河、黄土地、炎黄子孙,这就是中华民族日夜不息、波澜壮阔的流动史诗和中国故事”,“黄河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气吞山河的自然伟力,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象征”。黄河入海口文化,是与黄河上中游一以贯之的大河文化,是黄河三角洲独有的自然地理文化、自有人文以来的古近现当代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东营红色、石油、移民、创业等文化精神的总集总括,每一位东营儿女生于斯、润于斯。
天然柳林木栈道
苟宏水说:“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目前,我市正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这一点自然也是5A能创建成功的重要内容——讲好“黄河口故事”。充分挖掘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入海口相关的名人、传说、历史、民俗等文化亮点,进行整理包装,集结成册,导入解说词。还有,丰富景区文化娱乐内容,在游客中心设立了“黄河口大湿地艺术中心”,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合作,积极建设国内知名的摄影基地、写生基地、婚纱拍摄基地等。
无论是从2019年旅游人数翻番、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60余万人次,还是国内高端媒体频繁到入海口录制节目,“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旅游品牌打响了。2019年10月底,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赴黄河口采风,《来自一条大河的邀请——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文章刊发在榆林日报、运城日报、延安日报等全国40余家报社的报纸、网站上。有关入海口的大片,在文旅部门的努力下,几乎隔三差五便通过各类媒体“连番上演”,一些在公众号推送的黄河口的日常小故事激发了人们的关注度,启动发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市民旅游年卡,社会反响良好,种种策划与营销、推介活动表明,黄河入海口文化渐渐朝热点IP的方向发展。
5A花落黄河口,黄河口不会让世人失望。
“以巩固提升国家5A级景区创建成果为抓手,接下来,我市将对标学习九寨沟,合力发展大旅游,切实发挥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引擎作用,打造‘幸福河’的先行区和样板区。”苟宏水说。旅游区方面,将在科学开发北线旅游资源、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等方面继续努力。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步,我市将落实‘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同时,借助5A带来的效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响入海口文化牌。”
观赏结束,意犹未尽。那么,把充溢的力量带走,把无边的快乐分一些留在这里,好让大河之洲生灵的快乐叠加;我们一起,在黄河口之春,等候鸟,飞,回,来。
(记者 刘冬辉)
对标学习 提高站位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家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温州市作为我市对标学习城市,其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经验、做法。11月21日至22日,我带队到温州深入对标学习,切实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明确了思路,坚定了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我认为温州市的先进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聚焦品牌打造。将品牌打造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推出“瓯江山水诗路”等精品旅游线路,打响了“诗画山水,温润之州”文旅品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二是聚焦挖掘文化内涵。把深度挖掘和运用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改造提升景区的重要举措,在景点介绍、解说词中积极融入文化元素,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打造独具温州魅力的文化IP。三是聚焦夜间旅游。依托瓯江,打造滨水夜游综合体作为夜间旅游新模式的示范项目,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极大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不但拉动夜间旅游消费,也成为游客必到打卡之地。四是聚焦宣传推介。温州鹿城区印发《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设立了宣传营销专项经费1000万元,专门用于旅游形象宣传、市场推广和促销,极大提升了温州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聚焦文旅惠民。推出“温州旅游惠民一卡通”,能畅行温州地区35个景区,还可享受酒店、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折扣。建设76家“城市书房”,成为了温州的文化地标和城市窗口。《人民日报》、央视《朝闻天下》《焦点访谈》等国家主流媒体都作了特别报道。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了东营市“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定位,全市文化和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我们将结合我市实际,对标温州、主动作为,依托“文旅+”,全力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助推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好“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序开发。创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二是高标准谋划实施2020年“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与各级各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定2020年重点旅游项目,不折不扣抓好落地落实。三是充分发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主城区”核心区引领作用。打造8条醉美旅游线路,链接中心城区和自然保护区景观,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努力实现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四是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结合东营实际,推动文旅与其他大型活动和产业的有效衔接,实现“旅游+文化+体育+研学+农业+工业+展会”融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旅游夜经济。延长景区、场馆开放时间,举办好第二届国际啤酒美食节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惠及东营市民,打造东营夜经济品牌。六是全力做好“美誉度提升、游客量增加、人员素质提高”三篇文章。与字节跳动公司开展专项合作,启动抖音挑战赛,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制定出台游客招徕奖励政策,对输送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实施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及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工程,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21世纪中国强国方略之一:黄河延长线及山东大连隧道高铁规划21世纪中国强国方略之
一:黄河延长线及山东大连隧道高铁联合规划方案
看了《黄河入海流》。
摘录以下:
解说词1:每年黄河每年为下游带来大约16亿吨的土壤,大约4亿吨淤积在下游的河道里,还有10多亿吨流入到海里。(p1-2分50秒)
解说词2:战国时,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到清代泥沙更是与日俱增,在暴雨时节,出现浆河现象(p1-28分钟)
解说词3:今天在黄河正常流量的年份,它们仍然以每年向大海延伸2.2公里,年平均造陆32.4平方公里,每天淤出一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向大海推进着。(p2)
解说词4:仅一百多年的历史,黄河这个搬运夫已日复一日地在入海口造就了6000平方公里的平原。(p2)
公开数据5: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国家水利部门测量渤海的平均深度大约为21米,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已经成为平均18米,由此也可见渤海变浅的速度有多快,有水利专家认为,渤海可能每十年就会变浅一米。照这样下去的话,不需200年,整个渤海湾就将会成为一片大陆……
公开数据6: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百度得知,土壤的密度大约在:2.6-2.7g/cm3,渤海湾面积在7.7284万平方公里…
就是说,黄河每年从上游带来大约16亿吨的土壤,一部分在黄河三角洲堆积出来了我们看得见的每年3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部分土壤被黄海冲进来的海浪带走,均匀地平摊在整个渤海的底部,这些土壤每十年在渤海底部抬高一米…
现在的渤海深16-18米之间…
我们按照解说词1计算下黄河每年来沙量:1米×1米×30万公里×3=0.9立方公里。
16亿吨的土壤是多大体积呢?16×10000×10000吨÷(2.65吨×1000米×1000米×1000米)=0.6038立方公里…按照渤海深度18米计算可填海造地33.5平方公里。
根据解说词4,黄河口每年堆积的32.4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的渤海深度不低于18米,对应着泥沙的体积是32.4平方公里×18米÷1000=0.5832立方公里…
根据解说词5,黄河每年造地用沙量:60平方公里×20米=1.2立方公里
根据公开数据6,现在计算下每年平摊在海底的土壤体积是多少呢?7.7284万平方公里×0.10米÷1000=7.7284立方公里。如果这些土壤不被冲走,而是直接堆积在黄河口,按照18米深度计,将可堆积土地7.7284立方公里/18米=429.36平方公里。
表1:各依据换算黄河年来沙量
数据3和数据4虽然用途一样,但结果不一样,这两个数据不是同时代,都来源于实际测量,两者比较,应该不矛盾,因为建国后投入了很大的财力,解决了一部分泥沙问题,黄河变清了很多,所以现在泥沙填海造地减慢。
数据1是估测,但是和数据3比较接近,很可能专家是用实测的数据3反推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泥沙量的巨大,因此产生了数据1。
数据3、数据5,都是来自测量?黄河三角洲每年增加的土地是实实在在的,渤海海底也确实实实在在在抬高,都是准确的,因为用途不一。数据3和数据5两者相加,才应该是黄河泥沙的总来源量。
那么,黄河泥沙的总来源数据是多大呢?表一已经给出,大约按照渤海现在的深度18米计算:约为429.36平方公里,是现有每年造地32.4平方公里的13.25倍,就是说,还有每年大约有210亿吨的泥沙平摊到了渤海底部而被忘记了…
如果,如果我们把这些黄河带来的所有泥沙都不加损失的造地,那就是一年,得到(429.63+32.4)=461.76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现在32.4平方公里的(1+13.25)倍啊…
通过以上的计算、比较、分析,意识到终有一天,渤海终会因为黄河泥沙的淤塞而变成一块新生的陆地。真如那样,损失更大的是华北,北京天津内蒙以及周边,因为失去了水汽的润泽,将变得干旱而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那么黄河输送来的泥沙真的一无是处吗?非也!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就完全是黄河泥沙的功劳。
有人提出恢复黄河故道在江苏黄海入海,但是,北方失去了水汽,得不偿失。况且,恢复黄河故道,移民移厂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加上改道的人工、物料费用,工程无一利而百害众生。
将黄河泥沙输往黄海是拯救渤海的唯一选择,渤海保留黄河水是也是环渤海地区唯一选择。
因此,在现今的黄河山东入海口北岸外侧到大钦岛间修筑一条大坝,引导黄河流向黄海,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这样牺牲了莱州湾,如果不想牺牲莱州湾,就在黄河入海口南岸外侧再修筑一条大坝,在渤海中延长黄河到黄海。
为了保留黄河水,在新的大坝每五公里留置50米开口河流,使黄河表层清水流向北部的渤海湾和南部的莱州湾。
对于近期风头正劲的烟大隧道也有了更好的方向,那就是在大钦岛打造类似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修建山东到大连的海底隧道,简称:大大隧道。高铁出隧道走北岸高架桥到山东登陆,在利国乡设置高铁站。全线路包括大连大钦岛隧道51.8km,黄河北岸高铁线路162km,黄河延长线西起点到利国高铁站76.5km。合计290.3km。
由于黄河口的湿地,已经成了鸟类的天堂,因此,在黄河入海口位置两侧各30公里设置空中高铁隧道,高铁运行噪音不影响鸟类的生活。
图一:全线路展示
图二:海中黄河延长线
图三:利国高铁线
图四:大连大钦岛隧道走向
现在热议中烟大隧道全长123Km,造价2600亿。本方案隧道51.8公里,隧道工程造价1095亿。海中高铁线路设计为十米高架桥,每公里造价一个亿,共计162亿。山东利国陆上高铁线路为六米高架桥,造价每公里5000万,共计38亿。加上两端车站、中间人工岛,合计1300余亿元。
海中大坝只需在筑坝处投放长40米×宽40米×高6米的框架沉箱,之所以称为框架沉箱,既是沉箱上下无顶底板,大坝轴向方向无侧板,大坝内侧开半孔,大坝外侧板封闭。
沉箱下沉入水后,初期可投放山东京津冀等附近处不污染海水的建筑垃圾及煤电厂的废弃煤矸石或炼铁厂炼钢厂的废弃物。大坝整体成型利用黄河泥沙自然淤积,加后期海洋施工船辅助整形。
该沉箱水下只需布置两层即可。之一层南北两岸外坝用五年时间布放完成,第二层南北两岸外坝用五年时间布放完成,内坝不需要布置沉箱。
黄河延长线北岸坝体面积为150Km×9km,南岸坝体面积为120Km×9km。如果只考虑黄河现在每年的输沙量每年造地32.4平方公里,南北岸坝体估计70年成型露出水面。
我们上面经过计算了,还有被海浪冲走的泥沙量没有考虑,因为有了海底大坝,拦住了泥沙不被冲走,那么就能得出新黄河延长线坝体成型时间(150*9+120*9)/461.76=5.26,不足六年,可能吗?
大体估算一下,渤海面积7.7284万平方公里,摊薄一层10厘米的泥沙,如果把这些泥沙集中摊薄在更小的面积上,如新黄河延长线上,粗略估算,理想状态下,北岸坝体面积为150Km×9km,就有7.7284万*0.1米/(150*9)=5.72米,即每年坝体长高5.72米,18米的深度得用时三年多;南岸坝体面积为120Km×9km,就有7.7284万*0.1米/(120*9)=7.16米,即每年坝体长高7.16米,18米的深度得用时两年多;还有新黄河延长线河底本身也在增高,河底总面积估计1800平方公里,每年河底增高速度7.7284万*0.1米/1800=4.29米,假设保留九米河深,需要用时两年多一点。
图五:黄河延长线南北岸及河底泥沙堆积示意图
十年后,天鲲号挖泥船将有多艘并长期在新黄河延长线内工作,将泥沙输往渤海湾口的黄海。
如果辅以后期黄河地上河段束水冲沙,加大输往下游的泥沙量,黄河延长线坝体成型时间还将缩短。黄河延长线的建成,可保黄河下游万年无虞。
新黄河延长线的建成,首先拯救了渤海,第二生产了土地;第三保留了淡水,第四为大连山东高铁提供了线路走向,更多的好处,不一而足……
土地是宝贵的、淡水是宝贵的…
黄河延长线北岸坝体归国务院管辖,成立改革试验区。
黄河延长线南岸坝体归山东省管辖。
之所以南北岸渤海湾口开阔,是想在黄河延长线两岸内岸可以建设物流港口,尤其是南岸,可以建设大型物流港,为以后山东内陆经济提供服务。
黄河延长线南岸内侧规划有黑山港。黑山港位置如果不佳,可以延长南岸内坝到合适位置,修建长岛港,或许还可以有蓬长海底隧道,莱州湾自成闭环。
黄河延长线南岸未来将仅限于发展非工业生产产业。例如发展非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产业、畜牧产业、淡水(海水)养殖产业、海水淡化产业、风力发电产业、中外合资教育产业、旅游产业、高端论坛产业、国家运动员培训产业、影视产业、休闲养老产业,以及类似离岛公司注册地等。
甚至为了人员往来方便,可在南岸设置民航机场 。
图六:长岛港及河口渔港图示
远景:砣矶岛有可能出现类似崇明岛或者横沙岛的生长趋势。会不会出现九段沙、十段沙?这都是可以期望的,并且实现的成分很大。
虽然北方有柽柳,但还是希望有研究人员能利用柽柳适应北方的耐寒性基因来改造红树林,以达到其可以移植到北方的能力。
延长线南北岸近山东陆地30公里范围内建设黄河水沉淀池,作为山东沿海地区自来水水源地。
成型后北岸坝体除了先期建成的高铁高架桥,外坝岸边1km内可建设液化天然气储罐、原油储罐。
因为天然气原油储罐远离城市群,安全。周边全为海水,油气船靠岸方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北岸设置石油炼制厂,就近炼制石油。
黄河延长线大坝其余地区可种植海水稻、黄豆。坝体两侧可安置风力发电机。
可以设想十年后,新黄河两岸淡水净化池碧波荡漾,两岸植被绿草茵茵,鹭鸥群飞,高铁静静地从湿地中穿过。
北岸的农作物区块、渤海农业大学、渤海海军大学、国家育种中心、天然气储罐群、石油储罐群星落其间……
南岸的渤海外国语大学、渤海旅游大学、影视基地、旅游、休闲养老中心将遍布各个角落……
游轮从观鸟园出发,顺河而下,来到渤海湾口,一路去往蓬莱仙岛,游客在长岛港大酒店小憩一宿。回船走黄河延长线南外岸莱州湾,折返观鸟园…
观鸟园附近黄河设置船闸(升船机),游客在渤海就可以体验船闸(升船机)的妙处……
附:液化天然气储罐、原油储罐位置图
液化天然气储罐、原油储罐群以坝上河流分割自然区块5km×1km为一组,与农作物自然区块隔一跳一布置。天然气储罐布置3组储罐群,原油储罐各布置6组储罐群。
液化天然气储罐采用现今流行的直径84米球罐,体积16万方(按照户均月用气15方计算,16万方可供1500万人使用一个半月)。每平方公里16台套,15平方公里 即240台套,总计天然气储量3840万方。
原油储罐为半地下储罐,储罐直径80米,地上部分20米高,地下部分6米深。储油量为40米×40米×3.14×26,大约13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6台套,30平方公里 即480台套,总计储量6000万方。
图七:原油储罐群(液化天然气储罐群)
北岸淡水沉淀池再前方为农作物种植区块与天然气储罐群,隔一跳一布置三个天然气储罐群,计占用北岸外侧30km延长距离。因为近陆,以管路上岸,供应附近北京 、天津、河北、雄安、山东、河南的用气需求。
延长线北岸天然气储罐群再前方布置原油储罐群,同样与农作物区块隔一跳一布置,计占用北岸外侧60km延长距离。
图八:近山东段水源地、农作物种植地及液化天然气储罐位置示意图
图九:大钦岛人工岛隧道出口
图十:利国高铁线
2018年10月27日
附:六、黄河郑州地上河段消减吹沙入海
建造黄河河道专用清淤船,船头左右各备一组可调向卷扬机。船底平、宽、大,铰刀深度可调,铰刀更大工作五米即可。在黄河地上河段,每隔5公里,抛深锚,悬挂防腐钢缆,钢缆每500米加浮筒固定漂浮在黄河河面。该平底绞吸清淤船卷扬机上钢缆与深锚钢缆链接。可通过卷扬机收放来寻求清淤船工作位置。夏季黄河水量大时,所有清淤船一起工作,绞吸河底泥沙,泥沙即可借助大量水力冲刷入海。
远景,若干年年后,渤海湾内新黄河延长线坝体成型后,渤海湾口黄海中就会不断形成新的冲积岛,冲积岛会以每年不低于20平方公里的面积快速增长。
新的冲积岛归山东管辖…
如果黄河地上河段消减工程在黄河延长线工程开工两年后实施,黄河延长线坝体形成将大大快于预期…
2018年7月25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