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2023年广东省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会暨肇庆市食品产业招商大会在肇庆市举行。大会邀请了100余家省内外食品领域企业参加活动,包括调味品、饮料、预制菜、食品添加剂等行业,为食品供需双方对接合作搭建平台,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赋能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推肇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食品“蛋糕”
数据显示,肇庆市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集群有规上工业企业85家,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9.8亿元,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产值超1亿元企业47家;2023年上半年,肇庆市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7.5亿元。
在肇庆市的食品产业地图里,出现不少行业领军企业的身影。该市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饮料酒、水产肉类精加工、预制菜等领域,形成以达利食品、元气森林、焕发生物、鼎湖山泉、蓝带啤酒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肇庆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食品产业作为全市特色支柱产业扶持发展,培育食品饮料新动能,抢抓预制菜的新赛道,重点挖掘“封开杏花鸡”“德庆贡柑”、文庆鲤、麦溪鲤等肇庆名优特产价值,重点发挥“中国罗氏沼虾之乡”“中国罗非鱼之乡”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饮料酒、水产肉类精加工、预制菜等领域。
强化服务,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在大会现场,肇庆市投资促进局代表在会上作肇庆市投资环境专题推介,从“色彩”“味道”“温度”三个方面,形象地展示肇庆人文历史、区位交通、空间载体、产业基础、扶持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优势,分享当前肇庆发展食品产业的扎实基础、利好机遇,还向现场企业家推荐肇庆推出的首批优质“熟地”8宗、872亩和68个食品产业招商推介项目,诚邀全球企业家揭榜投资。
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终身首席专家张俊修表示,肇庆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食品产业基础非常牢靠,在拥抱大湾区的机遇下,在肇庆开展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将有良好的发展。
活动中,肇庆市投资促进局与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在食品产业招商合作,助力肇庆市食品产业招商高质量发展。
为不断提升肇庆市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肇庆以多措施完善资源要素,多渠道开展特色产品推广,聚力开拓商家或企业市场,打造“原材供应—研制加工—生产服务—市场流通—招商引资”产业链闭环生态。
近年来,肇庆市在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领域已招引近百个优质项目。本次举办肇庆市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招商大会,云集国内各方食品行业企业,共商肇庆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沈浪 胡雁南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锡伟
校对 | 周勇
太诱人了!原来肇庆有这么多好吃的!“山、湖、城、江”的环境
造就了肇庆各种
新鲜、美味、丰富的食材
也孕育了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在12月17日举行的
2021广东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之
“多彩肇庆”旅游推介暨西江美食品鉴会上
各种地道的肇庆美食
让现场的嘉宾赞不绝口
煎、炒、焖、炸、蒸
把肇庆各地的地道食材发挥到淋漓尽致
每一道美食,都是地道的风土人情!
文庆鲤产于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文塱,整个“文庆塘”只有七百亩水面。一年渔获约两至三万斤左右。相传此塘的水质非同一般,只要将文庆鲤鱼苗放到此塘中养殖,一年左右后便“身娇肉贵”,因为塘中除了独特的水质之外,土质也是非常适合文庆鲤的生长。
文庆鲤生长在长满野生马蹄、肇实、麻茨等多种植物中,这些植物给鲤鱼带来了美味的“食材”,鲤鱼主要摄食了植物的根茎和果实,因而文庆鲤内脏小,含油多,肉质肥美,尤宜清蒸,绝少用其它 *** 烹调。清蒸时,切忌放姜葱,亦不用放油,加入少许熟盐和陈皮丝即可。这样清蒸之文庆鲤,吃起来,骨骼酥香、鱼鳞柔软,有肥嫩、甘香、鲜甜、肉滑之感。
据传,曾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钦差大臣到肇庆出巡,吃过文庆鲤后,叹之为“难得的美味珍馐”,并立即派人将其火速呈送回京城,献给慈禧太后。太后品尝过后,龙颜大悦,给文朗颁赐了“岭南之一塘文庆鲤王”的匾额。
封开油栗--封开闻名已久的坚果特产,1988年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油栗主产于封开县的长岗镇、罗董镇和杏花镇,其中以长岗镇马欧管理区生产的油栗品质更优,产量更大,栽培历史有500年之久。油栗树冠开张,果实总包刺短而疏、壳薄、饱满,内有种子一至三粒 ,以二粒为多。种子皮薄,栗褐色或红褐色,光泽明亮,极少绒毛,平均单粒重15克左右;肉色蛋黄,糯性中等,果味香甜,含淀粉、原糖、蔗糖、粗蛋白等物质。果实多在九月下旬成熟,少量早熟品种在八月下旬成熟。
封开油栗是中国板栗中更优良的品种之一,据广信历史记载,封开早在约500年前,已发现长岗镇马欧村的古林洞山坡地生长有野生油栗品种,后来当地的农民利用本地野生资源,逐步扩大种植范围。与河源、阳山地区种植油栗对比,封开的油栗更具有“名、优、稀”的特色。一是更具早熟性;二是味道奇香、清甜脆口,食后回味无穷,是其他板栗所没有的细腻特点;三是耐贮藏,煮熟后不易变质;四是封开油栗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等保健作用,被人们称为“肾之宝”。可生食、熟食,也可与肉类一起炒、焖、蒸、炖食。
2006年“封开油栗”产品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同年8月被中国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经国家经济林协会审评通过,封开县成为“中国油栗之乡”。
竹芯茶---茶色泽金黄,香味四溢,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醒酒的特效。据传包公断案忧劳成疾,饮广宁乡进献的“竹芯茶”而茶到病除,精神清爽。广宁人为纪念包大人,又将“竹芯茶”命名为“青天茶”,流传至今。
历史典故:宋朝年间,广宁一老翁,姓程,号德道,于端州(现肇庆市)开一家“竹芯”小茶庄,生意如此兴隆。一日,包公与展昭等,一行人马,巡查端城,路过此地,只见门庭跃市,又见《君子茶庄》之商号。下有简曰:竹为君子,不怕阴晴寒暑,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高风亮节,广宁绿水青山,“青皮竹”神州独有。清明前后,风雨顺时珠滋万物。“竹芯”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含苞待放,阴阳化育,此时採集之竹芯,精制成“竹芯茶”,药性归经,珍稀名贵。品者:调补阴阳,清除疲劳、解其郁结。尝者:清肝明目、提神醒脑、洞察秋毫。古往今来,高人韵士,品尝有福,定然旱苗得雨、满脸红颜、南山寿比。包公驻足良久,细心阅之,一行人马断然品尝,声声叫绝,果然名不虚传,包公即号展昭购之,故时时饮用,神气十足。包公端州为官三载,“竹芯茶”为包公之所爱,誉为“青天茶”。后包公升任开封府,离开端州府之时,亲书字扁一幅,送予君子茶庄,书云:“青皮竹芯茶,神州独一家”。
(摄影师:金刚狼)
怀集特产六十日黄菜,在甘洒镇和凤岗镇一直以来有种植和加工“六十日”黄菜的传统和技术。
六十日黄菜因其从播种到采收仅两个月,故称六十日,采收后经晒、泡、榨,然后清洗进行腌制无需任何添加剂,经腌制,色泽金黄,鲜嫩可口,煮、炒、煲均可,夏天煲汤可消暑解渴,具有开胃消滞作用。
怀集六十日黄菜,是以生长期为六十日的小型早熟萝卜全株经传统 *** 腌制而成,色泽金黄、微醉、清香、味道独特、100%全绿色开胃消食。
原是民间上品小菜,近年风摩各酒楼食肆,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麦溪鲤,肇庆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麦溪鲤产地为古西村的有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麦溪鲤因而得名。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味道鲜美。
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因此,麦溪鲤无需人工喂养就能长得膘肥体壮,而且鱼肉无泥腥味。虽然这些鱼儿三餐无忧,但它们必须用尽全力才能获取到食物,尤其是由于埋藏麻慈籽生长在泥土里,鱼在获取食物时运动量大,从而提高了肉质。因而麦溪鲤肉质鲜嫩可口。
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鱼的珍贵之处。2012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麦溪鲤环境独特,饲养时不需要特殊种苗,普通鲤鱼种放到麦溪塘,养足时间就可转变成麦溪鲤;如把麦溪鲤放到别的鱼塘,经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会转变成普通鲤鱼。
古西村人烹制麦溪鲤有一套独特的手法,以清蒸为主,直接把鱼剖开对半,略拌少许盐、油和陈皮丝即可,鱼肉嫩滑、清甜、甘香,即使不放姜、葱、酒,照样感觉不出腥味。
四会沙糖桔,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沙糖桔是四会传统土特产,又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并被《羊城晚报》誉称“一枝独秀”。
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
广东沙糖桔主要为四会沙糖桔正宗,尤以黄田镇出产的为正宗,唯其鲜美而极甜,无渣,口感细腻,实为极品!
四会市是广东省几个古老的柑桔产区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四会柑由于种质优良,久负盛名,历代不衰。清人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一书称道:“柑桔……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柑、橘、香椽,以四会为大家。“据清光绪二十二年《四会县志》载:“四会柑得名最久,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故老相传旧充贡至某,始乞免。”
2001年,四会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柑桔之乡”称号,四会市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2003年沙糖桔、贡柑两个品种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认证的“原产地标记”。
四会沙糖桔中的极品莫过过“正宗四会黄田沙糖桔”。其柑桔不仅品种优良,汁多化渣、清甜脆口、芳香浓郁,不同品种各具风味外,而且含有人体日常所需的糖、粗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的丰富营养成分,堪称四会柑桔之冠。四会柑桔全身都是宝,除其果肉可食用外,也可腌制成果脯,干果,其果皮经干燥后制成陈皮,可入药或用作烹调佐料。
剑花也称霸王花、七星剑花、龙骨花、昙花,属仙人掌科。
七星剑花是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因它产于市郊七星岩,故名七星剑花。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与众不同,它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七星剑花属仙人掌科,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这种植物在夏天开白花,日闭夜开,因而又有神仙剑花之美誉。
七星剑花用于烹饪主要 *** 老火靓汤。因为中医认为:剑花性味甘、凉,入肺,具有清热痰、除积热、止气痛、理痰火的功效。因此,剑花煲汤具有清心润肺、清暑解热、除痰止咳的作用。其次,剑花煲汤对辅助治疗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腮腺炎等有明显疗效以及滋补养颜的功能。而且,剑花制汤后,其味清香、汤甜滑,深为“煲汤一族”的广东人所喜爱,是极佳的清补汤料,远销省、港、澳乃至东南亚各地。
从清朝至今,广东肇庆高要市金利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剑花种植历史。过去只局限在破墙和废屋里种植,如今发展到成园成场,规模不断壮大。在剑花生产的主要产区高要金利镇,剑花种植面积达已超过五千亩,总产量达在二千五百多吨以上,成为当地农民的创收的一个新亮点。
茶油鸡--广东肇庆四会市美食特产,到了四会不可不试 ,吃的地点多在贞山景区附近,贞山六祖寺是供奉六祖惠能的千年古刹,茶油鸡是鸡中上品。
四会野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产量极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种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其营养价值甚至超过橄榄油,更具有生津通络、活血解毒的功效。在古时它是金创药的主料,瑶族人素来就用作产妇的补养品,颇受珍视,历来被作为贡品。茶油沸点高,用茶油烹饪的茶油鸡具有鲜香、嫩滑、无腥味的特点是四会的一大名吃,从现代营养学与药理学的角度来说更是滋补、美容、解毒的绿色健康产品。
有学者说,肇庆裹蒸不是“粽”,原因就是“粽”是端午祭祀屈原的祭品,而裹蒸是肇庆过春节是相互馈赠的礼品。但是对于普通的肇庆人来说,过年包“粽”是春节最隆重的仪式,是走遍万水千山也难忘的故乡美食。肇庆人总是说:“阿嬷包的粽更好吃。”其实,就是唇齿间的故乡记忆,是烫贴肠胃的故乡温暖,是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
肇庆裹蒸粽既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家常食品,也是享誉粤港澳传统风味。外界曾有“不吃裹蒸等于没来肇庆”一说。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重达1斤左右。
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可以几天不腐坏,这是最早的裹蒸了,也就是古代的方便快餐。
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裹蒸还曾奉为贡品,南齐明帝肖鸾大年初一尝食裹蒸粽后,为其美品倾倒,竞舍不得一次吃完。特嘱咐说:曾说“我食此不尽,可四片破之,剩余权当晚食。”可见对裹蒸之珍爱。
清代诗人王仕祯有诗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
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蒸蒸日上交好运。
冬叶是 *** 肇庆裹蒸粽特有材料,属凉性阴生植物,含丰富的叶绿素,生长于山谷、溪涧之间,目前只在西江两岸才有出产,冬天采摘更佳,承天地之精华,吸天然之雨露,因而格外肥大,具色绿、叶香、柔韧、防腐等特点冬叶不仅清香,还能保鲜。冬叶性寒,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
一直以来,裹蒸是肇庆地区春节的传统食物,当春节将至,肇庆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家家户户包裹蒸煮裹蒸,就像北方的饺子,家家会做,但也有形状和味道的不同。包裹以后相互馈赠,既有祝福来年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也颇有些比赛谁家媳妇心灵手巧,谁家的粽最是美味的意思。
她们一大清早就上菜场挑选冬叶,采购糯米、绿豆、五花肉,包裹蒸的冬叶更好选用老叶,冬叶在使用之前需要用热水烧煮一番,既可以让叶片变韧变软易于包裹,又可以除去冬叶的苦涩味。糯米、绿豆都以当年产的为佳,糯米淘洗后浸泡,绿豆去豆衣,对半磨开,筛去瘪豆;做馅的猪肉相当讲究,以肥瘦相间又偏肥的为五花肉上乘; *** “五香”调味料是一个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裹蒸的味道,裹蒸是传统的民间食品,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来调制,调味料大体说来要用到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跟市面所卖的五香粉的味道有所不同,所以肇庆人有“裹蒸世家,秘方无价”的说法。
各种材料都准备妥当后,女人们便围坐在装有糯米、绿豆、肉馅的大木盆旁,开始包制裹蒸。这时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女人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包裹蒸,孩子们在旁边追逐、燃放鞭炮。包裹蒸需要模具,传统用尖顶大竹帽,将三张冬叶依次铺放在帽的中间,以10:6:4的比例先后放上糯米、绿豆和肥猪肉,依照冬叶包糯米,糯米包绿豆,绿豆包肥猪肉的顺序包裹,然后在顶端(其实这是成品裹蒸的底部)覆上一到两张冬叶,接着用水草或者席草捆扎。用模具包出来的裹蒸大小相同,只只都有一斤以上,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传统烧煮裹蒸的器具是大甑或铁桶,民间一般用大油桶改装,在烧煮之前用黄泥巴涂抹外壁,可防止熏黑铁桶。将包制好的裹蒸一层层放置在桶内,加入清水猛火烧煮,在烧煮过程中桶内热水会溢出和蒸发,则需要不断补充热水,以水面盖过最顶的裹蒸为标准,经过八至十个小时的连续煲煮,冬叶内的糯米、绿豆和肥猪肉会互相融化,混为一体。这样,色、香、味俱全的肇庆裹蒸便可以上桌食用了。据说,这种传统已经沿袭了近2000年,体现了裹蒸原汁原味的特点。
肇庆裹蒸的吃法也颇具特色,当地人通常是将热气腾腾的裹蒸从锅里取出之后,拆开冬叶,加入切细碎的芫茜、葱和炒香的芝麻粉,再加上几滴土榨花生油和酱油,随吃随蘸,确有风味;而另一种吃法是将冬叶打开后,裹蒸蘸上蛋浆后用猪油煎至金黄,表皮香脆,再加上述配料食用,同样味道不俗。
而民间最喜欢吃的还是新鲜出炉的“开炉裹蒸”,不加任何调料,直接食用。新鲜出炉的裹蒸,久经煲煮的冬叶已变为深绿色,糯米表层吸收了冬叶的叶绿素,呈现一层通透的浅绿,冬叶与糯米、绿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味松化爽滑甘香,口感软滑,吃后齿颊留香,肥而不腻,风味独特。据说颇具补中益气的作用,在春天这乍暖还寒的时节,裹蒸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确实有其效用目的。
因为裹蒸粽独特的风味,每个肇庆人离开家乡都会想念这种家乡的美食,也许,更多的,是想念全家一起包裹蒸粽的欢乐场面,想念裹蒸开锅时热气腾腾的温暖。
肇实,正名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是一种一年生的水草植物,生长在湖泊和水塘之中。肇实的茎和叶都长有刺,开紫色花,所结之果外壳坚硬,亦有刺。
据传,明朝中叶,仙掌岩上一姓邵道士,以芡实入药为附近村庄的小孩治病,并教村民们广为引种。不久,小孩的病痊愈了,所引种的芡实也获得了好收成。村民们对邵道士感激不尽,但芡实为何物,他们全然不知,认为是邵道士教引种的,于是就以“邵”作为果实之名叫“邵实”。后来,因“邵”与“肇”同音,而肇庆所产之芡实颗粒大、药力强,遂改称为肇实,一直沿用至今。
肇实有收敛、滋养、强壮之功效,多用来炖肉、煲汤、或入药,能健脾止泻、固肾去湿,是难得的滋补佳品。
目前,肇庆有肇实种植面积约2万亩,而鼎湖区占了1.4 万亩,成为肇庆主产区。肇庆种植的肇实,背褐色,有清晰的蟋蟀纹,煲煮后龟裂成菊花状,极为松化,口感也很好。而外地产的“肇实”,背为棕色。“这是由于本地芡实种植时间长,果实充分成熟,而外地芡实种植普遍时间短,果实没有完全成熟就被割下来。
来源:肇庆市旅游局
进入9月,位于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的观塘片区十万亩“书记田”项目示范基地的上千亩韭菜花长势喜人,远远望去,满眼翠绿。不远处,多台挖掘机轰鸣犁地,工人们准备在新流转土地上种上新苗,扩大种植规模。
在过去,冷坑镇人均耕地少,加上“山腰田”“巴掌田”“鸡窝地”偏多,碎片化严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不少耕地被撂荒,杂草丛生。经过高标农田项目改造后,撂荒耕地变良田。怀集润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马上承包了成片土地,规模化种植韭菜花和莲藕,一度占据广州江南批发市场20%以上的韭菜花销量。
经过高标农田项目改造后,怀集撂荒耕地变良田,农业企业承包成片土地,规模化种植韭菜花和莲藕。怀集县供图
过去一年,肇庆打造市、县、镇三级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引导村民自行种植或对抛荒耕地进行发包,平整抛荒土地,维修水利设施,有效遏制农村耕地弃耕抛荒现象的同时,也为现代农业项目快速落地创造条件。
今年6月,四会乡贤莫林新提出承包土地种植高端水稻后,地豆镇在1周内流转土地1100多亩,并牵头完成荒地清杂工作。通过对耕地化零为整快速流转,地豆沿着X816县道,成功打造上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带,种有冬瓜、香芋、坚果、百香果、葡萄、黄皮、无花果、沙糖桔等经济作物。
被整合起来的不只是农田,还有农户。肇庆通过实施村级供销合作社、镇级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五大联农工程”,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项目联农带农覆盖面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肇庆着力构建专业化农资农技服务、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多样化城乡综合服务六大体系,提升农资农技服务质量。如今,全市冷库库容达到11000吨,满足农产品“上网触电”需求。
为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肇庆挖掘地理标志资源,以德庆贡柑、岭南中药材等地理标志商标,怀集绿色农副产品等区域品牌促进运用为重点,开展区域地理标志优势产业培育。今年上半年,“麦溪鲤”“麦溪鲩”“怀集菜心”“汶朗蜜柚”“诗洞腐竹”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获得国家商标局受理。
截止6月,肇庆共有1178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广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使用合格证,完成应纳入追溯平台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1578家的74.65%,全省排名之一。健全的溯源管理,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
【南方+记者】刘亮
【作者】 刘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肇庆这里再添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
“高要广藿香”“高要肉桂”“高要巴戟天”
获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图上从左至右分别为“高要广藿香”“高要肉桂”“高要巴戟天”
这是继2019年“高要佛手”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实现高要区地标商标零的突破后,
高要区新增的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至此,高要区共有4个岭南中药材
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图为“高要佛手”
高要区位于广东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为很多南药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是我国南药的主产区。
高要南药品质优,药效高,久负盛名,很多南药产品远销海内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018年,肇庆市高要区南药产业园入选为广东之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高要区4个南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将为高要区特色农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对提高高要南药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
近年来,
高要区市场监管局大力贯彻落实
《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
积极挖掘高要特色南药
进行地理标志品牌培育,
多举措加强对南药的品牌推广和保护,
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南药的品牌发展。
一是加大高要南药地理标志宣传,印发《高要岭南中药材》《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指南》《地理标志标识申请及应用指导》《岭南中药材系列品牌培育适用法律汇编》等宣传资料,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南药地理标志产品宣传片,进一步提高高要南药品牌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地标产品真伪的辨别能力。
二是制定地标产品标准。组织制定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户、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加工,通过标准制定保障地理标志产品品质,截止2021年已制定市级地理标志标准5项。
三是举办南药地理标志品牌培育、运用和保护培训班,指导南药生产经营者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通过实际用标,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每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展示高要南药品牌的风采,进一步加强企业交流合作,拓宽高要南药营销渠道。
五是大力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打击假冒地理标志产品以及擅自使用、假冒、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高要南药地标产品声誉。
通过加强对地理标志品牌的推广运用及保护,
高要南药市场经济价值不断提升,
2021年,
“高要佛手”“高要广藿香”“高要肉桂”“高要巴戟天”
产品产值达到18亿元。
接下来,高要区将继续强化地理标志工作,进一步推动现有“麦溪鲤”“麦溪鲩”“活道粉葛”“高要巴戟天”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4个南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运用及推广,同时不断挖掘培育高要区特色优势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形成南药、水产、食用农产品等地理标志区域品牌,通过促进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发展,助力高要乡村振兴和绿色经济发展。
过年餐桌必备!要吃鱼,不如选肇庆出品的这两款→“鱼”取自谐音“余”,
寓意着年年有余。
在很早以前,
中国就有在春节吃鱼的习俗,
至今盛行。
△图源 ***
这其中,
有不少人会选择吃鲤鱼,
代表着“年年有余、大吉大利”的美好祝愿。
鲤鱼常见的做法是红烧,
但游到了广东,还是得上锅清蒸。
毕竟最简单、最能品尝出鱼鲜味的菜式,
莫过于一道蒸鱼!
而肇庆的清蒸文?鲤、麦溪鲤,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鼎湖文?鲤
历史悠久 名扬海内外多年
文?鲤因产于
鼎湖区沙浦镇的文?塱而得名,
是广东省十大名优农产品之一。
据介绍,
文?鲤源自明代,名噪于清代,
曾是供奉皇家贵族的贡品。
△鼎湖区沙浦镇。图源 鼎湖发布
1951年开始,
文?鲤成为广东省水产馆常年展览品,
名扬海内外。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文?鲤作为国宴名菜款待外宾,
受到外国宾客的欢迎。
2013年,“文?鲤”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获得“国字号”荣誉。
啖啖精华 连鱼鳞也可以吃
文?鲤体型粗短,
腰间长有闪闪发光的金线,
游动时金光闪动,
煮熟后肉质清甜嫩滑、甘香味美,
而且无泥腥味。
△图源 鼎湖发布
“清蒸”是文?鲤更佳的烹饪 *** 。
清蒸时,把鱼剖开对半,
不用放姜,不放酱油,
只放盐、少量陈皮碎、花生油,
上碟后就能尝出它的鲜味。
文?鲤全身都是精华,
其中更具特色的是它的鱼鳞,
吃起来柔软、鲜滑;
文?鲤肉质则肥嫩、鲜甜,
越吃越甘香,食过返寻味。
△图源 鼎湖发布
高要麦溪鲤
家喻户晓 “鱼中之王”名声响
麦溪鲤产于高要区大湾镇,
有“鱼中之王”的称号。
据史载,
早在明朝洪武年间麦溪鲤已负盛名。
△麦溪鲤。肇庆市高要区大湾镇 *** 办公室 供图
在清代更被列为朝廷贡品,
成为皇帝喜爱的美食。
清宣统《高要县志》中记载:
“大湾之白溪麦塘鲤鱼尤有名,
银鳞软骨,
其肥美诚绝无仅有”。
时光流转,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大湾麦溪鲤,
如今依然备受各方食客的关注。
△渔民正在捕捞麦溪鲤。图源 高要发布
肉质嫩滑 鲜甜如蜜无腥味
麦溪鲤其特点是头、嘴特别细小,
耸膊,鱼身两侧有金星,鳞银白。
其生长环境独特,无需人工喂养,
取吃于鱼塘里自然生长的
麻慈籽、荸荠、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
天然无污染的生长环境,
造就了麦溪鱼的珍贵之处。
△麦溪鲤。图源 高要发布
因为麦溪鲤自身品质上好,
所以它的烹调 *** 很简单。
大多数厨师都以清蒸麦溪鲤为主。
清蒸麦溪鲤,
只需略伴少许陈皮和盐油即可,
因鱼的肉质嫩滑,清鲜无腥味而闻名。
“鲜甜如蜜、嫩滑似玉”
品尝过清蒸麦溪鲤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张苑卉 摄
文?鲤是以肥美甘香而驰名,
麦溪鲤则以蜜味嫩滑而饮誉。
这两款鱼你都尝过吗?
不妨在评论区和小编分享一下,
你更喜欢哪一款吧~
来 源:多彩肇庆 方志广东 鼎湖发布 高要发布 西江日报(记者 杨乐祺)
编 辑:梁铮儿
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高要这样干今年3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县域、园区推荐名单公示》。其中,高要区进入我省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推荐名单。
从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再到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推荐名单,体现了近年来高要区知识产权强县的建设成果。通过围绕龙头支柱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引领计划,高要在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加强地理标志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推广运用方面施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支撑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政策引领,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
近年来,高要区突出政策引领,制定了《高要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高要区扶持广东肇庆高要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创新发展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创造逐步提质增量。
据统计,2021年,全区专利授权量207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9件,分别比2020年增长56.49%、211.43%;全年商标申请量1667件,注册量1153件,分别比2020年增长19.8%、34.1%。累计获得驰名商标4件、集体商标1件。
强化主体培育,知识产权运用取得突破
高要是肇庆市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形成了良好发展的态势。
对此,高要区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专利导航项目,深度分析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培育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积极制定企业标准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软实力,成长为产业龙头企业。
目前,高要已推动1家企业将5项专利技术融入企业标准,1家企业正在参与4份国家标准、3份行业标准制修订;1家企业正在参与1份广东省地方标准;共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共有11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辖区企业获得1项亚洲国际创新发明大奖金奖、1项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2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奖优秀奖。
其中,高要在去年大力支持广东羚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市级知识产权高质量培育项目,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企业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销售达5000万元,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已超70%以上。
此外,高要区大力推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开发和利用,支持企业利用高技术专利组合进行质押融资,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更大化。目前已有2家企业共获得2500万元专利质押融资资金,为运用知识产权拓宽融资渠道作出了有效探索。
聚焦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
高要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推进知识产权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 *** ,全区上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断提高,“尊重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据介绍,高要区依托广东理工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了高要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每年为企业、高校开展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培训;联合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到企业开展一对一专题授课,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量身定做”的知识产权指导,同时设立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 援助服务(高要)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控指导及知识产权 *** 援助,及时调处知识产权纠纷,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驾护航,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此外,高要区还成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严打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水平,营造出更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突出地方特色,地理标志品牌快速发展
高要区自然环境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区市场监管局将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促进岭南中药材、水产等优势资源有效利用,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市场知名度,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地方特色产品 回龙肉鸽》省级团体标准正式立项。林淑贞 摄
目前,全区已获得“麦溪鲤”“麦溪鲩”“活道粉葛”“高要巴戟天”4个地理标志产品,“高要佛手”“高要肉桂”“高要广藿香”“高要巴戟天”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高要还发布实施了5个地理标志保护类产品市级地方标准,成功创建了“高要巴戟天”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据统计,高要区地理标志相关产品产值达到近20亿元,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南方+记者】余秋亮
【作者】 余秋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麦溪里养殖的鲤鱼,广东独有,肉质嫩滑,营养高,曾为清朝贡品在广东高要市大湾镇有一片池塘,名叫“麦溪塘”,这片池塘产出的鱼则叫“麦溪鱼”。麦溪鲤其实并不是特殊种苗,只是将普通鲤鱼放到麦溪塘,养足时间后就变成了麦溪鲤。麦溪鲤肉质嫩滑,营养价值颇高,2012年还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浑身柔软,鱼身两侧有3条金光闪闪的金线由腮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麦溪鲤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其肉质鲜嫩、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而且不会像其他鱼那样越煮越老,而是始终保持鲜嫩可口,即使放凉了也不会腥。
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麦溪鲤已负盛名,因其产量不高,在清代被列为朝廷贡品,与“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并列为御膳精品,成为国宴名菜。历代皇帝均对其赞不绝口。改革开放前,麦溪鲤全部用于出口,平民难以品尝,改革开放后,成为百姓美食,广东地区人人皆知,大受欢迎。
麦溪鱼之所以如此美味和神奇,正是因为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即麦溪塘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和优势。麦溪塘位于大湾镇古西村的西南,这里,有天然的泉水流经于此,因此鱼塘富含硫磺,池水具有碱性。塘中还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为鱼儿提供了独特的食物来源,无需人工喂养。鱼儿自食其力获取食物,运动量加大,也会起到提高肉质的作用。
除了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内深处还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都为麦溪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这种地理特性难以复制,若把麦溪鲤放到别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麦溪鲤就会变成普通鲤鱼,所以也就造成了麦溪鲤的珍贵之处。
麦溪鲤烹调独特,清蒸尤佳
高要市的麦溪鲤养殖业坚持自然无公害的养殖理念和 *** ,采用分梯式轮塘养殖,实行标准化养殖生产。农民朋友遇到养殖问题,可在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更大的农技问答网站。同时,养殖户还致力于开展科学养殖、提纯优化的研究。麦溪鲤的养殖逐渐走上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麦溪鱼的价格就已高达28元/斤,目前,随着品质的提高,其价格达到了市面同类鱼价格的4-5倍,麦溪鲤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当地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广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被问到广东更受欢迎的旅游城市是哪一座?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非广州莫属,那么除了广州之外,还有哪一座城市值得一游呢?广东拥有有广府、客家、潮汕等民系,它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但几乎很少人知晓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位于哪里?每一个去广东旅游的人必去广州旅游,而往往忽略了距离广州30分钟车程的一个城市,它就是肇庆,这是一座广东旅游值得一去的城市之一。
肇庆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它是粤西咽喉之地,它是广东最美的城市,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的砚都,这里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无与伦比的绝美山水。
肇庆这座城依湖而建,这湖便是星湖,素有“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美誉,这座城市不被多数人知晓,它距离广州半个小时的车程,它已淹没在广州的光芒之下。如果你到广州旅游,可以抽1-2天的时间来肇庆游览一番。它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拥有广东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一无二的景观。
肇庆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并拥有300多处文物古迹,如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周其鉴故居等。
肇庆境内最突出的山水景观便是鼎山湖与七星岩,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具有四百年以上历史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被称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七星岩则是"岭南之一奇观",还被誉为"人间仙境",七星岩的星岩烟雨是肇庆的精华景点,不容错过。
除此之外,肇庆还拥有广东省独有的一个景点,叫天湖鹭鸟生态邨,它是一位名叫梁焕林的农民花了10年时间亲手打造的生态村。这个生态邨最吸引人就是现在已有两万多只鹭鸟在此停留,因此它还上过广东地方电视,甚至上过央视。
肇庆的冬天不是很冷,夏天也不是很热,所以一年四季都是很好的旅游季节。而且肇庆消费水平和广东省其他城市比属于中等,整体的旅游性价比很高。
到肇庆旅游,除了观看水之景,感受历史文化,肇庆的美食更是不能错过,肇庆美食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特色,特别是注重一“鲜”字,文乃鲤和麦溪鲤是肇庆最为出名的两种鲤鱼,烹制成菜肴更是鲜嫩爽口。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吃,都等待着大家去品尝。
一转眼春节小长假接近尾声
有什么特色手信可以带走?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
肇庆各地“特产”真的非!常!多!
简直是太丰富了!
事不宜迟,小编这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端州
裹蒸、端砚、鸡蛋花、莲藕糖鼎湖
紫背天葵、文?鲩鱼干、肇实、鼎湖素饼高要
花席、麦溪鲤/鲩、剑花、活道大米四会茶油鸡、面果、玉器、沙糖桔广宁
广宁八宝“笋干、蕨菜干、冬菇、腐竹、竹荪、木耳、芋合干、菜干”、茶油、番石榴茶、番薯干、蜜糖、竹笋、竹虫、竹芯茶德庆德庆贡柑、紫淮山、何首乌、巴戟、鹅油酥、龙母手信系列怀集
“六十日”酸菜、金丝燕窝、山水腐竹、岗坪切粉、汶朗蜜柚 、新岗冻顶茶封开
杏花鸡、油栗、白马茶、罗董柿饼、无渣竹芋、竹荪
哇!肇庆“特产”可真多!
还不快给你的小伙伴带上一份
你知道的“特产”,没被本文收录?
请在文末给我们留言
让大家知道更多肇庆“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