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沿海和南方地区的人们来说
有一种小菜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炒螺丝”
我国近海可食用的螺类有60多种
个头大小不一
螺壳的样子也不尽相同
但螺肉都十分鲜美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螺千万不能吃
有可能成为“致命杀手”
它就是
织纹螺
近几年
因它导致的中毒事件
多有发生
那么
织纹螺究竟是一种什么螺?
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
一起来看
什么是织纹螺?
织纹螺也被称为海丝螺、白螺,大多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近海礁石附近。
与普通的螺相比,织纹螺的壳比较小,整体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跟指甲盖差不多,颜色多为黑褐色。
常见的织纹螺有光织纹螺、正织纹螺、方格织纹螺等10多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织纹螺的毒性有多大?
事实上,织纹螺本身并不会产生毒素,但它是食腐动物,在海洋中生活的织纹螺会摄入有毒的贝类、鱼、虾、藻类等食物,并将毒素累积在自己的体内。
织纹螺螺肉中的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同时,水体的污染、频发的“赤潮”也会导致织纹螺体内的毒性进一步增加。
织纹螺的螺肉内积聚的毒素量很大,所以只要吃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轻者也会引起头晕、口吐、手指麻木等症状的发生。
所以,在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虽然已经明令禁止,不过还是有人禁不住美味的诱惑,私自捕捞织纹螺食用,每年的夏季,都会由于食用织纹螺导致食物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发生。
还有哪些螺也不能吃?
那么除了织纹螺,还有没有什么螺不能吃?
有,而且不止一种。
比如福寿螺,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食用后会可能会使人患上管圆线虫病,导致头痛、呕吐、甚至精神异常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花冠螺、方格螺等,都是不可食用的。
所以,为了避免误食这些有毒的“螺丝”,更好去大型的商超或者正规的农贸市场,购买可以食用的螺类,且在烹饪时进行充分的加热。
哪些螺可以放心吃?
全世界有400多种可食用的螺类,我国就占了将近1/5,有很多美味的田螺和海螺都可以做成美食。
田螺:分布十分广泛,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螺,在我国各地的湖泊中都有它的踪迹。田螺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水体受到污染,田螺会难以成活。
在选择田螺的时候,要看外壳是否完整。在食用前用清水浸泡半天左右,清除螺肉中的泥沙。
响螺:也叫香螺,属于中大型的贝类。响螺的生长期十分漫长,要5-8年才能长到一斤半左右,而且,响螺不能人工饲养,只能捕捞野生的,所以价格也比较昂贵。
响螺与田螺不同,对烹饪 *** ,特别是在刀工和火候上十分讲究,所以一般只有在饭店中才能吃到美味的响螺。
椰子螺:椰子螺也叫做木瓜螺,跟木瓜的大小差不多,肉质十分醇厚。
红螺:红螺是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大型海螺之一,它的肉质肥厚,口感和长相跟鲍鱼十分类似。红螺的生长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相对于田螺和响螺等螺类,它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所以产量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
织纹螺有很强的毒性
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
避免误食
平常购买螺类时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超和农贸市场
进行购买
市场常见的102种海鲜,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你们吃过几种?相信大家跟小豆一样
每次去海鲜市场或是菜市场
看到琳琅满目的海鲜,很多都叫不出名字!
作为沿海城市的我们真是很尴尬......
别担心:
整理了日常常见的100多种海鲜配图并介绍,大家赶紧来认一认~
1、【东星斑】
属于稀有品种鱼,日常仅供高档酒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2、【老虎斑】
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鱼皮胶质多。
3、【青斑】
富含棕榈酸及良性脂肪酸,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功效较强。
4、【龙胆鱼】
日常常见鱼种,能促进胶原细胞合成,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5、【小红斑】
又名石翁鱼,特别适合熬汤,补钙及增强免疫力。
6、【贵鱼】
滋补上品,多常见养殖类,纯野生贵鱼比较少见
7、【小象蚌】
肉质甜美柔嫩,炖盅炒涮都是不错的选择
8、【海蚌】
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甘脆嫩滑,为人民大会堂国宴膳品。
9、【大象蚌】
又名象拔蚌,自然界中最长寿的物种之一,通常寿命可达100岁以上
10、【海参】
名贵海品可入药,补肾益精,养血祛燥
11、【帝王蟹】
多食用蟹脚,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
12、【正蟹】
即梭子蟹,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常见于酒席。
13、【面包蟹】
蟹黄有清热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脚癣等症
14、【太子蟹】
又名珍宝蟹,产自美国,蟹大肉多,肉质纯净带甜
15、【北极贝】
肉质肥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
16、【带子】
营养非常丰富,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其干制品即为江瑶柱或称干贝
17、【斑马贝】
壳体成环形斑条装,肉多紧实,口感醇厚。
18、【油蛤】
味道鲜美,脆嫩香甜,营养丰富,被称为“天下之一鲜”
19、【沙虫】
又名沙肠虫,味道鲜美脆嫩,为海参、鱼翅所不及,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20、【三角贝】
口感清淡鲜甜,平时有大三角及小三角两种规格在售。
21、【黄金蛤】
壳体呈金黄色,纹理明晰,蛤肉紧实可口。
22、【大海螺】
又名恐螺,个头较大。口感紧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23、【苦螺】
因螺肉先苦后甘而得名,属于比较凉性的海产,宜蘸点姜醋芥末。
24、【肉鲳】
常见鱼种,适合多种烹饪方式,肉多刺少,口味鲜美。
25、【椰子螺】
壳口较大没有口盖,螺肉比较多,属于大型螺,形状像木瓜。
26、【马鲛鱼】
刺少肉多,肉嫩味美,是下饭佳肴。以马鲛鱼鱼肉 *** 的鱼面鱼丸堪称精品。
27、【真鲷】
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味道特别鲜美,素有“海鸡”之称。
28、【金线鱼】
鱼体侧有明显的金黄色线条,肉质鲜嫩,较常见鱼种。
29、【琵琶虾】
又名虾排,含有20%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好几倍
30、【毛蟹】
营养丰富,膏肥肉嫩,个头较小,适合蒸煮
31、【小青龙】
又名小蜜蜂,个头虽小但肉质丰满,其体内含有虾青素能消除因时差反应产生的“时差症”,特别适合出国倒时差的人群。
32、【刀贝】
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对降低胆固醇有显著的食疗功效
33、【巴沙鱼】
肉质 ***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方便涮食
34、【鳌虾】
有明显的一对鳌钳,生命力顽强,肉虽少但适合多种烹饪。
35、【包公鱼】
属于鲫鱼种,通体发黑而得名。补肝养目,另有健脑益智作用
36、【春只】
尾部有一个黑点作为辨识,鱼肉鲜嫩富含营养,调理补气益血
37、【海鲫鱼】
较常见海产,鱼身多刺,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特别适合熬汤
38、【三眼蟹】
又称三点蟹,蟹壳有三个黑点,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
39、【银针鱼】
又称银鱼,体形细小而透明,富含蛋白质且有滋阴补肾的功能
40、【锅贝】
又叫帽贝,大部分生活在海中和海岸线上。强有力的足就像吸盘一样,吸附在岩石上。
41、【花螺】
又叫东风螺、海猪螺和南风螺。肉质鲜美、酥脆爽口。
42、【花蚶】
具有补气养血,温中健胃之功效。常用于痿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脓血。
43、【鲎】
活化石海生物,血液是蓝色的。可入药,治疗冠心病,心血管病有效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4、【海胆】
以卵、籽、黄、膏供食,色橙黄,味鲜香,所含有二十碳烯酸占总脂肪酸的30%以上,可预防心血管病。
45、【鲈鱼】
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痛、脾虚泄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消瘦等症。
46、【舌鳎】
又名红鳞,比目鱼的一类。体侧扁,不对称。
47、【虾潺】
又名水电鱼或龙头鱼,只有一条主骨,并且主骨柔软,鱼骨细软如胡须,肉厚,营养丰富。
48、【叶子鱼】
形态娇小似叶子,肉质鲜美,但体小多刺。
49、【鮟鱇】
俗称魔鬼鱼,长相丑陋,不过其肉味美,特别是鱼肝为冬令滋补品。
50、【白姑】
俗称娃姑仔,其肉厚而细嫩,食用 *** 以红烧、清炖为主。
51、【斑九节】
又称大虎虾,个头大斑纹粗,尾部有鲜艳的蓝色,含有丰富的虾青素。
52、【鲍鱼】
名贵海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谷氨酸,被誉为海洋软黄金。
53、【笔架】
学名石蜐,可入药。具有利小便,消痞块的功效,常见于海岸边岩石缝隙中,肉质鲜嫩。
54、【剥皮鱼】
又称马面鱼,外形细扁。虽形象怪异但营养丰富,还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55、【菜鲟】
又称青蟹,普通的青蟹即菜鲟,处于繁殖季节的雌鲟即俗称的“红鲟”,营养价值极高,目前野生红鲟产量极少。
56、【鲳鱼】
市面品种较多有乌鲳、斗鲳、金鲳等类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57、【赤魟】
尾刺有毒腺,皮厚实腥味较弄。含丰富的胶质,鱼肝煮食后对夜盲症有效用。
58、【龙虾】
市场常见的有澳龙、波龙等,肉质含量高且胆固醇含量极少,且有补肾壮阳,益气滋阳的功效。
59、【明虾】
常见海产品,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适于多种烹调法制菜。
60、【带鱼】
市场常见的有浙江带鱼、连江带鱼、台湾带鱼等,色泽白亮,肉厚刺少。
61、【淡菜】
学名贻贝,也叫青口贝。壳面紫黑色有光泽。由于不易保存,很多制成了淡菜干即俗称的蝴蝶干。
62、【紫菜】
生长于浅海潮间带的岩石上,富含蛋白质和碘、磷、钙等。俗称的头水紫菜即之一次长成的紫菜头次采割,营养价值更高。
63、【多宝鱼】
又称比目鱼,常见海鲜鱼种,胶质蛋白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滋润皮肤和美容的作用,多用于清蒸。
64、【凤鲚】
常见杂鱼类,个头较小可入药。对脾气虚损、恶心欲吐,大便溏滞,消化不良等有效用。
65、【鲑鱼】
俗称三文鱼,肉质紧密鲜美,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可生食。
66、【河鳗】
内含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67、【文蛤】
又称青蛾,比花蛤厚实。一般用于做汤,汤的味道鲜美。
68、【海带】
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含有丰富的碘等矿物质元素,成品有海带结、海带头、海带丝等
69、【河豚】
煮食须除去内脏、生殖腺、两目,洗净血液,刮去表面粘液或剥去外皮。
70、【海瓜子】
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个头虽小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71、【海马】
造型呈马头状,可入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的功效。且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72、【海鳗】
肉厚、质细、味美、含脂量高。青鳗品种的鱼鳔制成的花胶在市场广受欢迎,是名贵滋补品。
73、【海苔】
是紫菜经过烤熟后调味处理的产品,浓缩了紫菜当中的各种B族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和尼克酸的含量十分丰富
74、【海蜇】
又称水母,体呈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即海蜇皮,口腕即海蜇头。海蜇口感爽脆,营养丰富。
75、【红虎蟹】
常见于浅海海滩沙层中,个头普遍较小,壳面颜色与海沙相近。
76、【花蛤】
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煮食前应泡水吐沙处理。
77、【花蟹】
壳面有绚丽的橘黑条纹,蟹脚粗大肉质丰满。该蟹常见于高档宴席,属于名贵食材。
78、【黄鱼】
又名黄花鱼,多常见宁德地区养殖海产,肉质鲜嫩。
79、【九节虾】
九节虾十分有节气。上水后会吐出分泌物,令自己死亡,让喜欢尝鲜的人不得染指。故养虾者须常换水,冲走分泌物以防它“自杀”
80、【蛏子】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虚的功能,且含有锌和锰,常吃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81、【鳓鱼】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捕捞鱼种,有5千多年历史。
82、【马头鱼】
学名甘鲷,头部呈方形,属于高价的食用鱼,肉质柔嫩鲜美。
83、【马尾藻】
生长于中、低潮间带岩石上,幼藻可食用。
84、【米鱼】
又称鮸鱼,形状类似鲈鱼,但肉质较之粗,体色更显发暗。米鱼全身是宝,各个部位均可制成相应产品。
85、【牡蛎】
生蚝即为牡蛎的一种,被称为“海里的牛奶”,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可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分解黑色素,是难得的美容圣品。
86、【泥螺】
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
87、【青占鱼】
又称花鳀,比较常见鱼种,沿海渔民常将此鱼 *** 成鱼干
88、【秋刀鱼】
属于经济鱼类,适合煎食或碳烤,粗脂肪含量很高,故具有很好的口感。
89、【针鱼】
有一条长约3寸的坚硬利嘴,生活于浅海、河口,随涨潮时亦能进入江河口的淡水里,为近海食用鱼类。
90、【扇贝】
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贝壳色彩多样,肋纹整齐美观。
91、【石鳖】
颜色和岩石一样,常见吸附在海岸岩石表面。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外壳坚硬难以采集。
92、【藤壶】
分布于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外壳内有虾子可食,鲜美非凡。沿海渔民将敲藤壶外壳叫作“打蛐”
93、【跳跳鱼】
又称弹涂鱼,可利用其胸鳍和尾柄在海滩上爬行和跳跃,生活于近海沿岸及河口 *** 区以下的滩涂上
94、【文鳐鱼】
又称飞鱼,受惊时会跃出水面,胸鳍张开,并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时间,肉的味道酸中带甜。
95、【乌鱼】
又称乌头,雌乌鱼的卵巢制成的乌鱼子是日料高级食材,营养价值很高。
96、【乌贼】
又称花枝或者墨鱼,遇到强敌时会喷射黑色物质,市面常见的乌贼干即由此制成。
97、【虾菇】
又称皮皮虾,肉味鲜甜嫩滑,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壳多肉少,但营养丰富。
98、【虾米】
是用鹰爪虾、脊尾白虾、羊毛虾和周氏新对虾等加工的熟干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99、【香螺】
又称响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栖息于潮下带较深砂泥质海底,海底拖网常采到。
100、【 *** 鱼】
是比目鱼的一类。和比目鱼的其他品种一样是季节迎时风味名菜佳肴,做出来的菜品色彩鲜亮,香辣肥嫩。
101、【鱿鱼】
体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肉质鲜嫩,属于常见软体类海产品
102、【章鱼】
拥有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2排肉质吸盘。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
以上是小豆整理的海鲜品类,欢迎各路海鲜达人留言补充哦
文章来源: 海鲜道
海南周刊 | 吃螺、玩螺、赏螺......琼岛那些螺趣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退潮后的滩涂上,翻开一块石头,底下十有八九躲着几只海螺;街边的夜宵摊上,呼朋唤友喝点小酒,嘬几口螺肉是标配。是趣味,也是滋味。在海南,几乎没有人会错过“螺”这种生物带来的惊喜。
尽管并不起眼,甚至总被笼统地归在“鱼虾蟹贝”四字里,螺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族,不仅身影遍及世界各地的海洋、陆地,成员更是千姿百态。即便只聚焦琼岛这一方天地,螺之丰富性已然令人惊叹。
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销售的红口螺。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身披盔甲,四海为家
爬得慢吞吞,浑身软趴趴,面对大多数生物的进攻,它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自然界中,大部分软体动物处于食物链底层。
既然“打不过”,那“躲”还不行吗?正是深谙“活着才是硬道理”,大多数软体动物从一开始便采取自保策略,将核心器官和柔软躯体包裹在石灰质外壳下,宛如身披坚硬盔甲,也因此被称为贝类。
不同贝类的外壳造型各异,譬如掘足纲的壳形像细长的管子,双壳纲拥有两瓣对称的贝壳,腹足纲的软体和外壳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壳形呈螺旋卷曲状,于是其又多了个“螺”的通称。
作为软体动物中最繁盛的一支,螺家族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早寒武世,这些软趴趴的小家伙便已慢悠悠地爬行在海底。到了石炭纪,随着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陆地面积不断增加,大量螺类“攻城略地”,它们一步步爬进蕨类丛林,踏入江河湖泊,成为软体动物中唯一征服了陆地的类群。也就是说,所有的陆生贝类均来自腹足纲。
大海、河流、小溪、水塘,不同生境中,螺赖以生存的本领也各不相同。
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及稻田里的田螺,靠鳃呼吸;陆生的螺譬如蜗牛,呼吸器官有点像人的肺;与前两者相比,海螺更大的特征是外壳更厚实、更坚硬,因为它们要经受潮水的拍打、礁石的撞击,以及捕食者的撕咬。
海螺壳到底有多硬?有好事者往里面倒过铜水,也试过用液压机进行粉碎,结果螺壳都未完全败下阵来。难怪过去数亿年间,一只只看似弱小的螺,始终能在强者如云的海洋世界占得一席之地。
椰子螺。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四大名螺,各具风采
海边礁石,渔网缝隙或渔船底部,都是海螺安家的地方。它们原本就“人丁兴旺”,加之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以至于在沿海地区,海螺是最为常见的海产品。
琼岛四面环海,所产海螺自然也多。哪怕不出海,只是在退潮时到滩头浅海转上一圈,也能收获颇丰。
长年与海打交道的渔民,更是随口就能叫出十几种海螺的名称,比如披着一身豹纹、小巧玲珑的香螺,像牛眼般黑亮的牛眼螺,圆锥状的白面螺……
食客们从不同海螺中咂摸出不同鲜味,也有一些海螺凭颜值轻易俘获人心。
资料图:万宝螺。
前端有些翘,像撅起的小嘴,深浅不一的白色和橙红色纵横交错,常栖于珊瑚礁周围的万宝螺,是鬘螺科中更具观赏性的一类。再加上这种螺数量稀少、生命力极强,不少人将其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万宝螺的收藏热由此而起。
万宝螺的“近亲”唐冠螺,同样颜值颇高。这种螺的壳面散发着金属光泽,其内唇扩张如帽缘,因像唐代冠帽而得名。尽管看起来有些柔弱,唐冠螺却是货真价实的肉食动物,会趁着夜色从砂砾中爬出来,捕食行动缓慢的海胆等棘皮动物。
资料图:法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与螺塔低矮的唐冠螺相反,凤尾螺的螺塔又高又尖,花纹十分绚烂,像极了孔雀尾翼。只是过尖则易折,凤尾螺的螺顶常缺损,但人们发现这样一来,它反倒能吹出悠扬浑厚的号角声。于是,凤尾螺被古人视作神物,供奉于寺院和庙庵中,并多了个“法螺”的别称。
资料图:鹦鹉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螺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腹足纲贝类,但也有例外,比如鹦鹉螺,一种同样具有螺旋形外壳、形似鹦鹉嘴的头足纲贝类,也被归到了螺的名下。
别看如今的鹦鹉螺体长不过20厘米,5亿多年前,它们的祖先可是凭借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在远古海洋中扮演着顶级掠食者的角色。历经沧海变迁,大部分鹦鹉螺族群陆续灭绝,唯有一些小型卷壳鹦鹉螺逃过劫难,它们也被视为海洋“活化石”。
资料图:唐冠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尽管失去了昔日的霸主地位,如今的鹦鹉螺依旧名声响当当,与万宝螺、唐冠螺、法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四大名螺数量较为稀少,却不约而同地将海南周边海域作为重要栖息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名螺中的唐冠螺、法螺、鹦鹉螺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随意采售和食用。
琼岛特有,与众不同
全世界有记载的螺约9万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在海南,海螺的种类和数量同样在螺家族中占大头,而往陆地上去,陆生螺、淡水螺的故事同样不容错过。
形似钉螺,头大尾小,一动不动地趴在石壁上。在俄贤岭一带的群山间,人们经常会与一种叫“烟管螺”的小家伙不期而遇。乍一看,它们像极了爬山人吃后丢掉的螺壳,但事实上,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俄贤岭“原住民”。
烟管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洞穴陆生螺类。外表平平无奇的它,若非得挑出个独特之处,倒也不是没有:绝大多数的螺,从壳顶往下看,螺旋方向是向右,而烟管螺科的螺,却几乎都是向左。
烟管螺为何螺旋方向不一样尚不得而知,它们选择安家在俄贤岭一带的原因倒是显而易见——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为包括烟管螺在内的各种陆生螺提供了充足的钙源,随处可见的岩石缝隙则为它们提供了隐蔽场所。若是近距离观察,或许还会在 *** 的岩层间,找到某个远古螺类的残骸。
再将目光投向海南其他地方,丰富多样的生境为不同种类的螺提供了生存和演化的舞台。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海南陆生螺、淡水螺的大型种类较多,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热带种类占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螺类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气温、土地、水质的细微变化,都会让螺的种群、颜色等发生改变。而海南岛在为各种螺类提供多种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对螺类向周围地区的扩散起到了生态隔离作用。这意味着,不少螺类会在海南岛演化成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特有亚种,并具备继续分化成独立物种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牛还记得,他曾到广东、海南多地进行科考,共采集到60种(含亚种)陆生贝类,其中有36种(含亚种)在国内仅见于海南岛,有20种(含亚种)为海南岛土著种。
这一组数据,足见海南螺的与众不同。
妻子一次买了5只大螺回家,他急忙发文求问:这是啥螺?怎么吃?对于喜欢吃海鲜的人,野生海鲜总是不可求遇的缘分。如同小时候常吃的野生黄鱼,现在已经量微价高,取而代之的养殖鱼,怎么说都少了道鲜甜味。
不过,野生海鱼不易得,但是以下这种海螺,无论是不是纯野生的,据说味道都一样鲜美。只可惜,在海鲜市场总是很少见,通常未来得及拍照就被拎起上称了。说的是它,椰子螺!
东风螺、花螺、大凤螺、狗爪螺、米仔螺……大家可能都吃过,那这种长得很外星的椰子螺你又尝过没有?
就在本月,有香港特区的网民在网上PO图求问,说他看到太太一次买了几只螺(目测5只),请问这是什么螺?通常是怎样吃的?
网民一看,纷纷解答:“椰子螺”、“潺螺,煲汤很好喝,但要用盐处理一番”、“我在沙巴吃海鲜的时候,老板称它为斑马螺,白灼好吃。”还有网民说,“剖开的时候留意一下,说不定有美乐珠”
说句没见识的话,这种螺我在网上见过,但在海鲜市场还真是没遇见过。看网民晒的图,售价还蛮贵的!
基本上一斤都在百元左右,这种螺一般个头都在两三斤左右,大个头的则上达七八斤。呃呃呃~这么算来,一只的售价少则几百,大则近千?那它的味道又是否对得起价钱?
刚才提到,椰子螺又称潺螺,是因其含有大量黑潺而得名的。
在下锅之前,需要细心处理一番。把壳去掉以后,螺肉需用粗盐揉刷一番,然后加点白醋继续揉搓,使螺肉表面的潺水释出,然后冲洗干净,最后,还要用钢丝球或鲍鱼刷,仔细地刷干净。这样处理过后,才能切块烹饪。
虽然处理过程比较费时费工,但是据说,用椰子螺煲汤,味道可谓鲜甜无比!
椰子螺瘦肉汤
原料:椰子螺一个、瘦肉约300克、红枣几粒(去核)、淮山、枸子各20克,姜数片,虫草花少许。
所有食材洗净,将除枸子之外的所有食材放入汤锅中,煲约一个小时。汤清味甜,还有滋阴润燥之功效。
除了煲汤之外,椰子螺当然还跟其他海鲜一样,很适合白灼和爆炒了!
白灼螺片
白灼鲜甜,原滋原味。灼熟之后过一遍冰水,蘸着芥末酱油吃,鲜美!
爆炒螺肉
爆炒同样需要掌握好时间,热锅倒油,先爆香蒜末,加入辣椒、再放入切好的螺肉,猛火快炒,淋入料酒和酱油,最后加入一些九层塔。鲜香爽脆!
刚才有网民说到,剖开的时候注意看一下,有没有美乐珠。我想起了去年有一辑新闻,就是关于椰子螺与美乐珠的。
泰国有一位卡车司机,他特意去海鲜摊给老婆买海鲜,结果花了50泰铢(约11元人民币)买了一个椰子螺。回家剖开后,发现里面有一颗琥珀色的“珍珠”。后经鉴定后,证实是极为珍贵且有“龙珠”之称的美乐珠(Melo pearl)。
据悉,美乐珠只有在野生环境才可以形成,无法透过养殖海螺生产。因此产量和质素完全看运气。目前全球只有约200颗,可谓非常珍稀。而据当时负责鉴定的专家估计,这位男子得到的这一颗美乐珠,重达65.57卡,价值可能高达111万美元(约650万元人民币)。
不止螺肉好吃,里面居然还可能藏有珍珠,这种螺,大家吃过吗?快在评论区里告诉小汐吧!
今天分享的“妻子一次买了5只大螺回家,他急忙发文求问:这是啥螺?怎么吃?”到这里。本文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85元买食用海螺,竟开出10万元珍珠?海螺真正的价值难以想象!你有没有想过,吃一顿不到100元的海鲜,就能发现一颗价值10万元的珍珠?这听起来像是童话故事,但是对于安徽铜陵的邢女士来说,却是真实发生的。
她在网上花了85元买了三个椰子螺,准备做成美味的菜肴,没想到在处理螺肉的时候,竟然在螺壳里发现了一颗珍珠。
这颗珍珠不是普通的珍珠,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美乐珠,也叫“龙珠”或“火焰珠”。
邢女士称,这颗海螺珍珠有4.52克,有商家给出的价格高达10万元。
用美乐珠 *** 的奢侈品珠宝
美乐珠到底是什么?海螺身上又有哪些奇妙之处?
从红螺到鹦鹉螺
海螺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海鲜,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但很多人其实不清楚,海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了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很多种类,有些海螺甚至和蜗牛有着亲缘关系。
烧烤海螺
- 椰子螺
邢女士开出珍珠的椰子螺,又叫木瓜螺、瓜螺、油螺、美乐螺等,是一种壳形巨大、厚重的海螺。它们的壳呈球形或卵形,壳表有深色的纵向条纹,壳口内侧呈珍珠光泽。
椰子螺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珊瑚礁或岩礁附近,喜欢吃海草和海绵。这种海螺有一个奇特的习性,就是可以用自己的壳敲击其他贝壳或珊瑚,把它们打开吃掉。
海鲜市场里的椰子螺
椰子螺也经常被人类敲开,因为它们的肉质鲜嫩,要是足够幸运的话,就会像安徽的邢女士一样,在它们的壳里找到一颗价值连城的美乐珠。
- 红螺
红螺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大型海螺,壳厚重,口内呈橘红色,肉质肥厚,适合做葱爆螺片等菜肴。
红螺原产于中国和日本周边海域,但是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它们通过压舱水的方式意外地成为了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在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等地,它们以牡蛎、蛤蜊等为食,造成了当地生态的破坏。
- 鹦鹉螺
鹦鹉螺是一种外形奇特、色彩斑斓的海螺,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古老的壳呈圆锥形,壳表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斑点或条纹,壳口呈三角形,壳顶有一个明显的凸起。
鹦鹉螺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沙质或泥质的底层,喜欢吃小鱼虾和其他软体动物。它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就是一个可以伸缩的毒牙管。它们可以用毒牙管刺穿猎物的身体,注入神经毒素,使其瘫痪或死亡。
鹦鹉螺的毒素对人类也有危险,而且鹦鹉螺是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不要轻易打扰它哦!(牢底坐穿螺,吃货快跑)
- 女王凤凰螺
单看名字就知道,女王凤凰螺是一种壳形美丽的海螺,这种海螺也可以产生海螺珠,产出率约为0.0002%,可谓十分珍贵。
凤凰螺生活在加勒比海的沙质底层,喜群居。它们的行进方式十分特别。类似于“撑高跳”的方式将自己“扔出去”!曾经很多渔民喜欢把它晾晒成干,慢慢享受其美味。
但目前大凤螺只有少部分地区数量较多,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属于濒危野生水生动物!(牢底坐穿螺,吃货快跑*2)
女神都为之倾倒的染料
除了可以吃、能产出珍珠以外,有些海螺甚至还是珍贵的染料的来源!
在古代,有一种用海螺制成的珍贵染料,它的名字叫做“推罗紫”,颜色鲜艳而持久,是权贵和富豪的专属。
曾经西方权贵才能穿上紫色的衣服
当时哪个小伙手里有一件推罗紫大衣,那小日子过得还不风生水起啊?
那这种染料是怎么 *** 的呢?它又有什么故事呢?
推罗紫的名字来自于一个古老的港口城市——推罗(Tyre),位于现在的黎巴嫩。
当年的“黎巴嫩”可没有现在这么狼狈。这里是腓尼基人的重要据点,他们是地中海上最早的航海者和商人,也是推罗紫的发明者和传播者。
他们从海边捕捞起两种特殊的海螺:红口岩螺和染料骨螺。
这两种海螺都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叫做鳃下腺(hypobranchial gland,就是它的苦胆),可以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这种黏液在空气中会变色,最终成为紫色。
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带着他的狗子,沿着海边寻找色萨利的公主泰罗,这只调皮狗子无意中咬到一个看似普通的海螺,优雅神秘的紫色顿时涂满了它整个狗头。
泰罗公主顿时对这种颜色一见钟情,甚至要求赫拉克勒斯给她“刷个”同款颜色大衣作为见面礼。
而这种神秘的颜色就是后来风靡整个地中海的推罗紫。
你爷俩就在海边挖海螺吧
这波是狗子实力坑爹——要知道,数以万计的海螺仅能提供不到一滴原液,而要 *** 标准的一克推罗紫染料,至少就需要挖15000只海螺。
后来腓尼基人发现了这个奥秘,就开始用这种黏液来染色。他们把海螺打碎或剥壳,取出“苦胆”,在容器里熬煮,撇去浮沫和杂质,最后得到一种浓缩的染料。
再把羊毛或丝绸浸入染料里,上色后晾干,就可以得到一种颜色美丽而持久的紫色织物。这种紫色很特别,它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不同的色调,有时是深红,有时是深蓝,有时是深紫。
后来这种颜色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和地位象征,古希腊人、古罗马人、拜占庭人都对这种颜色趋之若鹜,把它用于祭祀、婚礼、节庆等重要场合。
但是推罗紫非常昂贵。因为 *** 它需要大量的海螺和工序,所以后来染料的价格比黄金还高,只有皇帝、贵族、富商才能穿着它。
后来,在罗马帝国时期,穿着推罗紫甚至成为了皇帝专利,其他人如果敢穿就会被处死。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推罗紫也渐渐失去了其神秘的光彩。
一方面由于产量实在是太低。另一方面,通过化学手段提取更方便、材料更稳定的新式染料,也不断冲击市场,致使推罗紫的地位十分尴尬。
不同海螺可以染出不同的颜色
所以到了中世纪时期,这种染料的 *** *** 几近失传。虽然后来科学家寻求到了更加稳定的提取 *** ,但是推罗紫也只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科学奥秘而存在,没有再恢复它昔日的荣耀。
推罗紫的故事,是一段跨越了数千年的历史传奇,它见证了腓尼基人的航海贸易,也见证了对海螺这一物种的微妙关系。它不仅仅是颜色,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明的印记。
推罗紫在古代的绘画作品里也非常珍稀
除了昂贵的染料,在海螺身上还有另一种珍贵的宝物,那就是海螺珍珠。海螺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和故事呢?
海螺珍珠:大自然的奇迹
珍珠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美丽而珍贵的有机宝石,它的形成通常是沙子等异物进入后,贝类感觉不舒服,于是分泌珍珠质将异物一层层包裹成不那么难受的圆形,再被人类挖出来就成了珍珠。
但有一种珍珠是由海螺产生的,而且非常稀有和昂贵,它就是海螺珍珠。
海螺有许多种类,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有些还可以在淡水中生活。海螺的外壳通常是有色的,有些还有漂亮的图案和纹理。
有一种海螺珍珠也叫“孔克珠”
海螺珍珠是由一些特定种类的海螺在其体内分泌出来的。这些海螺通常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浅水区域,如珊瑚礁或沙滩附近。当海螺受到 *** 或感染时,它们会在其颈部附近的鳃下腺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含有色素和钙质,可以用来防御或捕食。
这种黏液有时会在海螺体内凝固成为一颗颗小小的“结石”,这就是海螺珍珠。
新鲜出炉的孔克珠
海螺珍珠与贝类产生的珍珠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海螺珍珠并不含有珍珠质,而是由钙质和色素组成的。因此,海螺珍珠没有细腻的光泽,而是呈现出一种瓷状或陶瓷般的明亮光泽。
其次,普通珍珠的颜色非常丰富多样,从白色、黄色、橙色、粉红色、红色到紫色、棕色、黑色都有可能,但海螺珍珠大多以红、粉红和黄色为主。其中更受欢迎和最罕见的是橙色或粉红色带有火焰纹理的海螺珍珠。
第三,海螺珍珠都是天然形成的,形状基本是圆形、椭圆形、卵形。一般来说,越圆越大越完整的海螺珍珠越值钱。
由于海螺珍珠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造化,人类无法人工培育或干预,因此它们非常稀有和难得。据估计,只有大约50000只海螺里面才能找到一颗可用的海螺珍珠。
明星佩戴孔克珠 *** 的饰品
而且,并不是所有种类的海螺都能产生海螺珍珠,只有少数几种如美乐、孔克、鹦鹉螺等才有这种能力。这些海螺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受到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因此,海螺珍珠的供应量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海螺珍珠的价值也因此水涨船高,一颗高品质的海螺珍珠可以卖到数千甚至数万美元。海螺珍珠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和收藏品,受到许多名人和富豪的青睐。
伊丽莎白·泰勒年轻时佩戴过一套孔克珠饰品,引起一阵海螺珍珠热潮
例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送给他的妻子杰奎琳·肯尼迪一条由孔克海螺珍珠制成的项链,这条项链后来在拍卖会上以21万美元的高价成交。又比如,好莱坞明星伊丽莎白·泰勒曾拥有一颗巨大的美乐海螺珍珠,这颗珍珠被镶嵌在一条钻石项链,估计价值在25万到50万美元之间。
海螺珍珠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迹,它们以其独特的色彩、形状和光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们也是一种非常稀有和昂贵的宝石,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和保护。如果你有机会看到或拥有一颗海螺珍珠,你一定会感受到它们的神秘和魅力。
拍卖行里的成品孔克珠
有人梦想买彩票中奖,一夜暴富,
有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安徽铜陵女子称85元网上买椰子螺开出4.52克美乐珠,
我们是该相信还是不相信呢?
究竟怎么回事?
点个关注不迷路。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聊聊聊安徽铜陵女子是不是就是人群中最幸运的那一个。
女子称有珠宝商出价上10万,但没有谈拢,感觉自己很幸运
据媒体报道,在安徽铜陵,一女子邢某花了85元在网买了3个椰子螺,意外却开出了一颗美乐珠,这让邢女士喜出望外。
邢女士称,这颗美乐珠有4.52克,一家珠宝行给出的价格是10万,想收购这颗美乐珠,由于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谈拢,并没有成交,邢女士称自己挺幸运的。
美乐珠又称龙珠、火焰珠,体型圆,是美乐海螺产出的珍珠,据说人工根本无法养殖。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2003年6月的香港宝汉拍卖会上,一颗100.4克的美乐珠被卖到了270万美元,平均每克成交价为竟达26892美元,创下了单颗成交价更高的世界交易记录。
网友:编,继续编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网友说女子明显就是在说假话,其目的就是为了推销椰子螺,真是这样的吗?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有网友说,美乐珠的确产自椰子螺,但养殖的椰子螺里是不可能长出这么大的珠子,除非85元买的还是野生螺。
美乐珠现在可以出鉴定证书,如果是真品的话,的确价值连城。只是造假也很容易。
有网友说,视频里这个个头的珠子,珠宝市场上都是价格上天的东西。它要不是少,也不会这么贵,所以各位就别指望买椰子螺回来开了,不如去买彩票,洗洗睡吧。
题外话视频中这个珠宝商出的价格也是不怎么大方,不如货主自己镶个成品直接上拍。
有网友说,看到网友们越来越聪明,安全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容易上当受骗,我就放心了
小编观点:
首先,邢女士忽略了一个问题的重点,就是在网上花了85元买的这3颗椰子螺究竟是人工养殖的还是野生的?
如果邢女士买得3颗椰子螺不是野生的,而是人工养殖的,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邢女士是在摆拍,要不就是为了博取大家的眼球,吸引流量;要不就是了推销自己的椰子螺。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只有野生的椰子螺才有可能产出美乐珠。
网在的网友不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每一件事情的真假还是有很好的判断能力,不好那么忽悠。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认为安徽铜陵邢女士网上买得3颗椰子螺开出了4.52克美乐珠,真的那么幸运吗?这真是就好比天上掉馅饼吗?
女子85元买椰子螺开出4.52克美乐珠这件事你怎么看,说出你内心的观点和看法,有你点评更精彩。
欢迎关注点赞与转发@阿伟观察就相关问题和观点进行探讨和交流,共享阳光,共担风雨。
野生海捕的大黄螺
又叫椰子螺
叫木瓜螺也是可以的
却有人叫它牛屎螺,小编想不明白!
难道长相?
管他的,敲开,取肉
别说,一个两三斤的螺,肉也就这些
内脏拿掉,其他都能吃
螺肉片
虫草花螺肉汤
如果,你买回去的螺发现了这个
那就可以小赚它10W块钱了
【据台湾媒体2015年9月17日报道,台湾澎湖马公市一家海鲜餐厅的椰子螺吐出美乐珠。据报道,该餐厅的老板娘帮水族箱换水的时候,发现一颗椰子螺有异样,于是拿起来一看,竟看到椰子螺吐出一颗橘红色的珍珠。随后老板娘将“红色珍珠”的照片放到 *** ,网友回复,这颗椰子螺吐出的是价值不菲的“美乐珠”,经专家鉴定大约价值10万元,这可把老板娘乐晕了。】
至于它为什么叫牛屎螺,你们都是大神,来,请讲!
退潮后的滩涂上,翻开一块石头,底下十有八九躲着几只海螺;街边的夜宵摊上,呼朋唤友喝点小酒,嘬几口螺肉是标配。是趣味,也是滋味。在海南,几乎没有人会错过“螺”这种生物带来的惊喜。
尽管并不起眼,甚至总被笼统地归在“鱼虾蟹贝”四字里,螺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族,不仅身影遍及世界各地的海洋、陆地,成员更是千姿百态。即便只聚焦琼岛这一方天地,螺之丰富性已然令人惊叹。
海口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销售的红口螺。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01
身披盔甲,四海为家
爬得慢吞吞,浑身软趴趴,面对大多数生物的进攻,它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自然界中,大部分软体动物处于食物链底层。
既然“打不过”,那“躲”还不行吗?正是深谙“活着才是硬道理”,大多数软体动物从一开始便采取自保策略,将核心器官和柔软躯体包裹在石灰质外壳下,宛如身披坚硬盔甲,也因此被称为贝类。
不同贝类的外壳造型各异,譬如掘足纲的壳形像细长的管子,双壳纲拥有两瓣对称的贝壳,腹足纲的软体和外壳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壳形呈螺旋卷曲状,于是其又多了个“螺”的通称。
作为软体动物中最繁盛的一支,螺家族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早寒武世,这些软趴趴的小家伙便已慢悠悠地爬行在海底。到了石炭纪,随着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陆地面积不断增加,大量螺类“攻城略地”,它们一步步爬进蕨类丛林,踏入江河湖泊,成为软体动物中唯一征服了陆地的类群。也就是说,所有的陆生贝类均来自腹足纲。
大海、河流、小溪、水塘,不同生境中,螺赖以生存的本领也各不相同。
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及稻田里的田螺,靠鳃呼吸;陆生的螺譬如蜗牛,呼吸器官有点像人的肺;与前两者相比,海螺更大的特征是外壳更厚实、更坚硬,因为它们要经受潮水的拍打、礁石的撞击,以及捕食者的撕咬。
海螺壳到底有多硬?有好事者往里面倒过铜水,也试过用液压机进行粉碎,结果螺壳都未完全败下阵来。难怪过去数亿年间,一只只看似弱小的螺,始终能在强者如云的海洋世界占得一席之地。
02
四大名螺,各具风采
海边礁石,渔网缝隙或渔船底部,都是海螺安家的地方。它们原本就“人丁兴旺”,加之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以至于在沿海地区,海螺是最为常见的海产品。
琼岛四面环海,所产海螺自然也多。哪怕不出海,只是在退潮时到滩头浅海转上一圈,也能收获颇丰。
长年与海打交道的渔民,更是随口就能叫出十几种海螺的名称,比如披着一身豹纹、小巧玲珑的香螺,像牛眼般黑亮的牛眼螺,圆锥状的白面螺……
食客们从不同海螺中咂摸出不同鲜味,也有一些海螺凭颜值轻易俘获人心。
万宝螺。
前端有些翘,像撅起的小嘴,深浅不一的白色和橙红色纵横交错,常栖于珊瑚礁周围的万宝螺,是鬘螺科中更具观赏性的一类。再加上这种螺数量稀少、生命力极强,不少人将其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万宝螺的收藏热由此而起。
万宝螺的“近亲”唐冠螺,同样颜值颇高。这种螺的壳面散发着金属光泽,其内唇扩张如帽缘,因像唐代冠帽而得名。尽管看起来有些柔弱,唐冠螺却是货真价实的肉食动物,会趁着夜色从砂砾中爬出来,捕食行动缓慢的海胆等棘皮动物。
唐冠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与螺塔低矮的唐冠螺相反,凤尾螺的螺塔又高又尖,花纹十分绚烂,像极了孔雀尾翼。只是过尖则易折,凤尾螺的螺顶常缺损,但人们发现这样一来,它反倒能吹出悠扬浑厚的号角声。于是,凤尾螺被古人视作神物,供奉于寺院和庙庵中,并多了个“法螺”的别称。
法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螺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腹足纲贝类,但也有例外,比如鹦鹉螺,一种同样具有螺旋形外壳、形似鹦鹉嘴的头足纲贝类,也被归到了螺的名下。
别看如今的鹦鹉螺体长不过20厘米,5亿多年前,它们的祖先可是凭借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在远古海洋中扮演着顶级掠食者的角色。历经沧海变迁,大部分鹦鹉螺族群陆续灭绝,唯有一些小型卷壳鹦鹉螺逃过劫难,它们也被视为海洋“活化石”。
尽管失去了昔日的霸主地位,如今的鹦鹉螺依旧名声响当当,与万宝螺、唐冠螺、法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四大名螺数量较为稀少,却不约而同地将海南周边海域作为重要栖息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名螺中的唐冠螺、法螺、鹦鹉螺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随意采售和食用。
鹦鹉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3
琼岛特有,与众不同
全世界有记载的螺约9万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在海南,海螺的种类和数量同样在螺家族中占大头,而往陆地上去,陆生螺、淡水螺的故事同样不容错过。
形似钉螺,头大尾小,一动不动地趴在石壁上。在俄贤岭一带的群山间,人们经常会与一种叫“烟管螺”的小家伙不期而遇。乍一看,它们像极了爬山人吃后丢掉的螺壳,但事实上,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俄贤岭“原住民”。
烟管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洞穴陆生螺类。外表平平无奇的它,若非得挑出个独特之处,倒也不是没有:绝大多数的螺,从壳顶往下看,螺旋方向是向右,而烟管螺科的螺,却几乎都是向左。
烟管螺为何螺旋方向不一样尚不得而知,它们选择安家在俄贤岭一带的原因倒是显而易见——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为包括烟管螺在内的各种陆生螺提供了充足的钙源,随处可见的岩石缝隙则为它们提供了隐蔽场所。若是近距离观察,或许还会在 *** 的岩层间,找到某个远古螺类的残骸。
再将目光投向海南其他地方,丰富多样的生境为不同种类的螺提供了生存和演化的舞台。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海南陆生螺、淡水螺的大型种类较多,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热带种类占优势。
椰子螺。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值得一提的是,螺类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气温、土地、水质的细微变化,都会让螺的种群、颜色等发生改变。而海南岛在为各种螺类提供多种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对螺类向周围地区的扩散起到了生态隔离作用。这意味着,不少螺类会在海南岛演化成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特有亚种,并具备继续分化成独立物种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牛还记得,他曾到广东、海南多地进行科考,共采集到60种(含亚种)陆生贝类,其中有36种(含亚种)在国内仅见于海南岛,有20种(含亚种)为海南岛土著种。
这一组数据,足见海南螺的与众不同。
转自: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记者:李梦瑶
来源: 海南日报
海南风情(104)环球码头海鲜丰富原创 党凤山
3月13日,赴文昌市旅游,由于出来的匆忙,忘带身份证,原想到卫星发射中心、孔庙、宋氏祖居、铜鼓岭等景区游览的计划落空。只到环球码头、文南老街逛了一圈,今天先介绍下《环球码头海鲜市场品种丰富》。
环球码头是文昌市的主要海港,码头出海口停泊着许多出海渔船,海鲜市场内的鲜鱼,贝类多种多样,光贝类就有数十种,有龙虾、香螺、椰子螺、花螺、青螺、海星、鲍鱼、扇贝、生蚝、象拔蚌、皮皮虾及各种蟹类等十分丰富。
听说码头出口新上岸的渔民,出售的各种鲜鱼价格便宜,便到出口一览风采。果然两侧摆满了各种刚上岸的鲜鱼,小马蛟10元/斤,大马蛟20元/斤,带鱼5一10元/斤,均比市场售价便宜一倍还多。由于人流多,我们只买了10多斤带鱼,因是纯野生,又是新捕上来的,味道确实鲜美。
作者简介:
党凤山,男,1941年润6月14日,生于吉林省图们市,1945年返回家乡辽宁省辽阳市。1956年参加工作,曾在辽阳市之一建筑公司、辽阳市建委、辽阳市城建局、辽阳市园林风景管理处供职。自幼喜欢文学,曾在《辽阳日报》《辽阳文史资料》《鞍山日报》《辽宁日报》《建设报》《呼和浩特晚报》《呼和浩特日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和《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编著出版《少儿对联故事》著《古城新姿》《青城收藏》《玻璃镜》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