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腊月里正是张罗年货的时候,跟老妈视频的时候正赶上家里蒸年糕,大黄米面的,热气腾腾刚出锅,把我馋的哟!刚好我买的黄米面和花芸豆也到了,晚上就赶紧蒸了一大锅。吃年糕,是过年的传统,寓意好,寓意生活和工作一年更比一年高!年糕南北方都有,做法不同,风味也有区别,北方喜欢用豆子和黄米面来做,也有用糯米粉做的,吃起来口感黏糯还筋道。
蒸年糕,可以用糯米粉,也可以用黄米面,做法是一样的。这回我用的是黄米面,黄米面,它是黍子去皮以后的黄米,米粒比小米稍微大点,再磨成面粉,颜色是淡黄的,熟了以后又黏又糯,在北方通常用来蒸粘豆包,蒸年糕,做炸糕,驴打滚,烙豆馅黏饼。
没做过年糕的肯定以为有多难,其实你只要试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出去买了,它真的是太容易成功了,无非就是豆子和黄米面一层层撒出来的,蒸熟蒸透就成了。当然了,小窍门肯定是有的,下面的做法非常详细,喜欢的试试吧,自己做比买的实惠,一次多做点,切块冷冻储存,能吃两三个月。
【年糕】
需要的食材(1大蒸锅的量,28厘米的锅):黄米面1400克,红花芸豆500克,
详细做法:
1,把做年糕的食材都准备好。黄米面1400克,黄花芸豆我用了500克,需要洗净后浸泡6个小时。没有黄米面的用糯米粉代替,做法是一样的;
2,煮豆。把泡到长个的豆子冷水下锅,大火烧开煮20分钟左右,这时的豆子状态是用手一捻熟,但有点微硬。需要注意的是,豆子有陈豆和新豆之分,所以煮豆时间不固定,尤其是陈豆特别不爱熟;
3,把煮好的豆子用笊篱捞出来,水分控干净再用;
4,拌面。把黄米面倒入大点的盆里,分次少量加入凉水,没加一次就用筷子拌一拌,水千万别加多了,这是年糕成败的关键;
5,拌到黄米面湿润还松散,用手抓一把能成型,再一扒拉就散开状态就可以了。把面里的小疙瘩用两手搓碎,越细腻越好;
6,蒸年糕。蒸锅里加足水,屉上防粘我铺了一层圆白菜叶子,透气好还健康;
蒸锅的大小不同,年糕的厚度也不一样。我用的是28厘米的蒸锅,这个量最后是满满当当的,如果用32厘米锅,可以把黄米面需要1500克左右。
7,大火烧开锅,先把菜叶子串一下热气,让它变软点,撒上一层芸豆;
8,再撒上一层黄米面,撒均匀,这时的蒸锅是开着的状态;
9,盖上锅盖蒸一小会,半分钟左右黄米面变深黄就可以;
10,打开锅盖,再撒一层豆子;
11,再撒黄米面,哪里蒸汽大就往哪里撒,用筷子扎眼,目的是透气,不夹生熟得透;
12,最后再撒一层豆子;
13,盖上锅盖蒸30-35分钟。这个锅小,年糕厚,所以需要多蒸一会;
14,到时间后打开锅盖,刀蘸水,顺着四周划一圈;
15,用两根筷子插到蒸屉的孔里,两手用力一提,就把屉提上来;
16,手蘸水,趁着热乎劲儿按一按年糕,让它更瓷实一些,以免有小孔;
17,年糕倒扣过来,撕去铺底的菜叶子,这个年糕就完成了;
等到年糕凉一凉就可以切开了,软软糯糯的,豆子很多,虽然层次不太分明,但贵在好吃;
年糕做好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切成大长条,凉透后装入保鲜袋子里放冰柜里冷冻储存,吃的时候蒸透就可以了。
【年糕】做好了,宝妈再来唠叨几句:
拌面是决定年糕好吃的关键,别太湿了,会导致年糕太软糯成型不好;拌好的面需要把小颗粒搓一搓再用,减少面疙瘩和空隙。蒸的时候一定要扎眼,避免中间夹生;泡好的豆子不需要煮太久,太面了豆子就碎了,卖相不好;吃年糕可以蘸着白糖吃,也或者搭配小咸菜,以免吃多了烧心。
搭岭年糕飘香 烘出传统“年”味儿本文为宝妈小厨原创作品,严禁搬运及盗图,侵权必究!三餐美食,快乐分享,美食就是家的味道,有爱才能做得更好,三餐有“温度”,体验厨房里的乐趣!
“吃了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每到临近年关,年糕作为有着吉祥寓意的传统民俗食物,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一道美食。而在临淄区金山镇搭岭村,年糕更是饱含了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月4日,新年伊始。在位于搭岭村的淄博临淄长岭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磨粉、和面、切段、攥糕……年糕 *** 车间内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搭岭年糕留香百年
“今天早晨7点,工人们就到岗了。11月初开始,年糕订单就多了起来,进到腊月,平均一天能蒸400斤左右。” 长岭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香菊一边将用沸水洗好的红枣倒进盆里一边说。
临淄长岭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香菊接受记者采访。
年糕 *** 间,五六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和面、攥糕。 “村里有做年糕的传统,我们从小就跟着老人做年糕。”说起搭岭年糕的历史,工人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搭岭年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百年,传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池建成后,吴王之子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其心腹说:“如果吴国遭难,可从城下掘土数尺救饥民。”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伍子胥的部下带领军民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饥”之计。后人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养成了逢年过节蒸年糕的习惯。
一屉刚刚攥好的年糕。
用糯米为原料 *** 的年糕。
传统手艺留住乡愁
“做年糕源于年轻时对搭岭村传统的一种怀旧。” 2014年张香菊成立了长岭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她告诉记者,自从她嫁到搭岭村,每到过年就跟着老人做年糕,每每灶台上的年糕冒出热气时,家里的小孩们完全招架不住飘香的诱惑,争先恐后地围坐在灶台旁,等年糕一取出,争着抢着要之一个尝鲜,蘸少许白糖,轻轻咬一口,那软糯的香甜成为甜蜜的回忆。
搭岭年糕主要原料为黍米。黍米来自搭岭村山上种的黍子,具有“黄、糯、筋、香”等特点。“搭岭村山上的土壤含有机硒,出产的黍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搭配上甘甜的山泉水,做出来的年糕又软又糯。”
工人将黍米淘洗干净。
黄灿灿的黍米寄托着搭岭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洗米、晾晒、磨粉、和面、成型、上蒸屉…… *** 搭岭年糕,张香菊有着自己独特的“秘方”。“我们传承搭岭年糕的传统 *** *** ,用黍米之黏、小枣之甜,搭配‘波罗(音)叶’,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有着搭岭特有的清香。”目前,除了淄博本地的订单,搭岭年糕还远销青岛、威海等地。
案板上放置的面剂子和红枣。
每个年糕上嵌着2-3颗红枣。
蒸屉上铺好的波罗(音)叶。
“时间到,开箱了!大伙快来尝尝刚出锅的年糕……”伴随着蒸箱开箱时那蒸腾的热气和弥漫的清香,张香菊觉得,她为顾客带去的不仅是充满年味的手工年糕,更是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如今,过年的餐桌上,各种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但是像张香菊一样的搭岭村人对年糕的情愫犹如一抹乡愁,不曾改变。
打开蒸箱,刚蒸熟的年糕热气腾腾,散发着清香。
工人将蒸熟的年糕切块。
“这几年,除了搭岭年糕,搭岭村还积极发展小米、油杏、蜜薯、脆桃等特色农产品经济,借助四面环山的地理优势以及独有的‘响墙’古村落遗迹,搭岭村对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搭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强说。
用筷子夹起软糯的年糕,形成“拉丝”。
蒸熟的年糕冷却后真空塑封。
包装精美的搭岭年糕。
临淄区金山镇党委书记徐庆堂表示,金山镇将以打造临淄城市后花园为目标,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实现以特色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依托镇农服中心成立联合社,打响“边河味道”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充分利用边河山区特有的梯田、街巷、古建筑等资源,打造景点、串珠成链,全力推动“印象边河—静美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兵 李鸿斐 魏智健
软溜溜黄米油炸糕
▼
?鄂尔多斯新闻网
来源:高雁萍公众号,作者:高雁萍
编辑:杨阳、王淑琪
校对:李荣、白倩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俗话说,过年吃年糕,来年步步高。这段时间,在潍城区西园街上,手工 *** 年糕的马伟顺、李桂香夫妻俩特别忙碌。1月11日上午,记者看到,很多市民专程来到他们的店内购买年糕,浓郁的年糕香味、忙碌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顾客正在购买年糕。
马伟顺、李桂香夫妻俩今年都已60岁,他们在西园街上手工 *** 年糕、窝头、粽子已十多年了,李桂香从小就跟随家里的老人学习做年糕,手艺非常好。“我们用的是黍子面,这是最传统的年糕,大枣品质也很好,比较甜,不用放糖。”李桂香说,做年糕要用烧开的水和面,加水多少一般根据平时积攒的经验,水多了,蒸出的年糕不黏,水少了,蒸出的年糕又太硬。全部准备工作就绪后,李桂香把和好的面团成一个个团子,在上面放上大枣,然后放到锅里蒸,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出锅。
年糕飘香。
“一个年糕有一斤左右重,进入腊月以来,每天差不多都能卖500个年糕,这是很多潍坊人必备的年货。”马伟顺一边说,一边忙碌着招呼顾客。
“他们家的年糕又黏又香,窝头和粽子也特别好吃,平时我们就经常来买。”家住附近西园街上的市民张先生说,家人特别喜欢吃,隔三差五就会来买,春节快到了,他又在这里预订了30个年糕。
据马伟顺介绍,这段时间,前来预订年糕的都是老顾客,订单比往常翻了数倍,每天他们都要从凌晨4点钟忙碌到晚上9点左右。“这段时间,不仅年糕卖火了,窝头、粽子的销量也不少,我们老两口累并快乐着。”马伟顺高兴地说。
年糕出锅。
当天上午10时左右,又一锅年糕出锅了,掀开锅盖,热气腾腾,年糕香味迎面而来。每个年糕金黄鲜亮,泛着油光,上面点缀着红红的大枣,看上去十分诱人。“年糕又被人们称为‘年年高’,寓意着新的一年发财,在春节期间吃年糕,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美好的祝愿。”李桂香说,这种传统的年糕凉透后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或是冷冻,吃的时候,放到锅里蒸一下,味道一样很好。
“现在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做年糕,很多潍坊人就喜欢这种传统手工年糕。”李桂香说,他们会坚守自己的老手艺,让人们吃上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年糕,为人们的餐桌上增添年味。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梅/文图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寓意为年年高,你们那里吃年糕吗?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庆活动。进入农历腊月,年味日渐浓厚。家家户户都要赶集上店,置办过年所需的物品和食物即“办年货”。
过了腊月十五以后,人们更加忙碌。碾米、磨面、蒸年糕、磨豆腐、杀猪宰羊、煮肉、炸丸子.....
粘糕,是北方人过大年食用的食物,又叫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它以黄米面 (黍米面)加水与红枣,分层蒸熟,趁热压成方块,稍凉后切片,食时蒸热或油炸即可。河北农村每到春节时蒸制,因其做工复杂,费工时,一般人家平常日不会蒸制,不过年很难吃到这种美食。年糕吃来甜甜糯糯,米香与枣香交融,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寄托着民众无尽的挂念。年糕,就像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端午节的粽子以及八月十五的月饼,属于家乡的节俗食物,载着乡愁,盛满对家乡的记忆。
五十岁以上的河北赵县人,对蒸年糕有着清晰的记忆,入腊月后,从集市上买回蒸年糕用的黍子,先把黍子用石碾碾成米背到家里。蒸年糕时用凉水淘净,控出水分,趁湿再扛到石磨上磨成面粉。
蒸年糕还必须有另外一种食材,大红枣。就像蔚县人吃黄糕时包枣泥馅料一样,黍米面与红枣是绝配。红枣要挑拣一遍,剔除不好的洗净放到锅里煮一下,捞到盆里。
黍米面和红枣都准备好后,锅里添水烧开。黍米面早已放到大盆里,面中心挖个坑,浇开水泼面,用小擀杖搅拌,盆里的面有湿有干,形成面絮,以手能攥成团为好。
这时,再把笼屉放进锅里开始蒸糕,先铺一层红枣再铺一层面,用大火蒸熟。接着再铺一层枣和一层面,一定要三层枣三层面。十几分钟后,掀开锅用筷子搅拌搅拌继续烧火,待闻到年糕的特殊香味儿了,年糕也就熟了。
出锅之前,要把案板刷干净,准备两块湿巾,一块铺到案板上,用铁铲和筷子把年糕铲到湿巾上,这样年糕就不会黏在案板上了。另一块湿巾铺到年糕上面,用手蘸水前后、左右、上下拍实,这样,年糕就实实在在地把枣和面粘在一起了,而且还不烫手。晾硬后,用刀切成薄片儿,放到冰柜里,吃得时候取出来几块,或蒸或炸都美味,喜欢吃甜的人,蘸着白砂糖吃更过瘾。
现在,黍米种植面积少了,市场上不好买到。一些人家过大年蒸年糕改用糯米面粉。糯米面粉不需要用开水烫,温水和面即可。煮熟的大枣与糯米面一起和面,像蒸窝头、蒸饼子一样蒸就行,出锅后的做法与上述做法同,吃起来味道也不差。
集市上也有卖糯米黏糕的,但不同于我们过春节蒸制年糕这么繁琐,那种黏糕用的是糯米粒儿,不需要磨成面粉,类似包粽子。集市上的黏糕也是分三层,为了好吃好看,中间一层多用蜜枣。糯米黏糕适合凉着吃,所以也叫糯米凉糕。
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年糕,我们这里的年糕是这样做的
黄米面(黍子面)加上少量水,用手拌成松软块状撒在篦子上。
将撒有糕面的篦子放在蒸锅上蒸
一边蒸一边在蒸透的地方撒上新的糕面
直至将全部糕面撒上蒸透,蒸的这一步就完成了
将蒸熟的糕面放入盆中,这时的糕面非常烫,要用手蘸上凉水反复搋揉,直至上劲,然后揉成长条状,揪成大小适当的剂子
根据个人喜好可包入各种馅料,常见的也就是今天我家包的——红豆沙馅,有喜欢吃咸味的也可包入韭菜土豆馅,当然也可将剂子直接摁扁,做成原味的。
这就是成品了,每年过年必不可少,软糯劲道,营养丰富,你想不想试一试呢?你们家乡的年糕又是什么样的呢?
北方人做年糕的材料,绝大部分是用大黄米面,黄米面也有叫糕面,黄米面超市里不常见,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偶尔碰到了都会买一斤,除了蒸黄面年糕,也会用它做油炸糕,只不过现在对油炸的食物敬而远之,油炸改成了油煎;从过年到现在有个把月没吃年糕了,馋虫又冒出来了,趁着周末早晨都在家,用电饼铛做了二锅黄米面豆沙糕,刚出锅的时候表皮略脆,咬一口里面软软的糯糯的,配着豆沙的甜,大早晨的一口气都给干掉了。
大黄米,颜色黄颗粒大,是脱壳去皮的黍子,小米是脱壳去皮的谷子;南方人可能不能理解大黄米在北方的地位,在南方用糯米做的美食,在北方大部分是由大黄米完成的,比如说粽子,还有年糕,南方人可能从来都不知道粽叶里面还会有其他颜色的米。
大黄米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以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大黄米能够有效地改善由于阴虚阳盛而引起的失眠多梦,适宜于体弱多病、久泄胃弱的人群。大黄米适合用来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喜欢吃大黄米的或者没吃过的,这些做法都可以试试。
黄米面年糕的做法戳:简单几步做出步步高升年年高的黄面糕
黄米面糖油粑粑的做法戳:教你不用糯米粉做粑粑,用的材料你肯定想不到,二步做出好吃到爆
黄米面豆沙糕
【材料】
大黄米面300克,沸水200克左右,豆沙馅适量,植物油少许
【 *** 过程】
1、准备大黄米面、豆沙馅,大黄米面就是黍子面,红豆沙是做蛋黄酥余下的,同时准备一壶开水。
2、沸水冲入粉中,边倒沸水边用筷子搅拌,搅拌成较软的面糊,水要试着加,不要一次性倒进去。
3、待面团温度降至手温时,用手揉匀面团,取一块面团包入一块豆沙馅,收口放入盘中。
4、电饼铛采用馅饼的功能开始预热,预热到位后有提示音提醒,在煎盘中刷一点植物油。
5、将面团用手压扁放入煎盘中,一共放了4个。
6、合上盖子,电饼铛继续自动运行,继续包下一锅的饼。
7、煎至时间过半时,开盖将小饼翻面,让饼的2面都沾上植物油,因为电饼铛的上盖没有抹油。
8、烹饪结束后,要立刻取出,否则电饼铛的余温会继续加热的,饼会变硬影响口感。
9、趁热吃软软的糯糯的,又香又甜。
小贴士:
1、大黄米面略带苦涩,用沸水烫面会去掉苦涩的口感,水一定不要一次性加入,若面糊太稀了,只好加一点干粉了。
2、黄面饼个头不要太大,一次也不要放的太多,饼和饼之间要保留一定的距离,太多会粘在一起的。
3、没有电饼铛的用平底锅,用平底锅一定要全程小火,电饼铛比较省事,温度自动控制,不用担心煎糊了。
大家是喜欢南方的糯米还是北方的大黄米?无论喜欢哪一样,欢迎评论留言!
喜欢youhaha0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亲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年糕//文鑫杯663
作者:单立文
我的老家高密仁和爱国村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在供桌上摆一四方块薄板式年糕,上面插着成列成行、疏密有致的红枣(十个枣的年糕就在顶端单独插上一枣),意寓新的一年“步步登高”,“红红火火”。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年糕性黏,还预示家人之间和谐融洽,来年的日子越过越好。
过去做年糕,要先用石碾把黍子皮去掉,再用细箩筛过出黍面,全是人工操作。
一进腊月,母亲便忙碌起来,簸黍子推碾子,碾好黄米选红枣。随着时代变迁,现在都是把黍子送到面粉加工厂磨成面或直接到超市购买黍面。
过年供桌上的方块薄板年糕一般要等到正月十五撤供后才能享用。除夕夜蘸红糖凉水吃年糕和在五更吃的水饺里包糕块,都有“年年高”之意。
春节吃年糕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攫夺人充当食物,让百姓不堪其苦。
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年”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 *** 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
人们看“年”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备播了。这种避“年”害的 *** 就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于就把“年”与“高”称作年糕(谐音)
在江浙一带,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传说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死前嘱咐亲信:他死之后,如果国家有难,民众缺粮,就到象门城墙挖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粮。
伍子胥死后,越王勾践进攻吴国雪耻。夫差连吃败仗,京城被困,城中粮尽,军民纷纷饿死。这时,伍子胥的亲信按他生前嘱咐,去象门挖地三尺,果然挖到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这就是当年伍子胥督建城楼时暗设的“屯粮防急”之计。
自此以后,每逢过年,当地家户都要蒸制像城墙砖样的糯米年糕,祭祀伍子胥。因为是在过年时食用,因而称之为“年糕”。
现在苏州城的年糕造型与城砖相似,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将米磨粉制糕的 *** :糯米粉用绢箩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插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
在辽代,就有了吃年糕的习俗。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有“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的记载。清代沈兆有诗一首:
糕名飞石黑阿峰,
味腻如脂色若琮。
香洁定知神受饷,
珍同金菊与芙蓉
年糕的种类很多,可以油炸,也可以素吃。黍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正月十五是年尾巴,供桌上的年糕再不吃就长霉了,因此撤供后都要煮糕。
煮糕要蘸凉糖水趁热吃。小时候糖是奢侈品,就用糖精代替。吃前父亲总是嘱咐:年糕不易消化,要少吃,吃后不能生气。
年糕虽是美食,也能杀人。据说以前高密乡下有一大户人家,刚过完年家里就进了盗贼。盗贼趁夜深人静扒开四合院的阳沟,钻进了深宅大院。在扒开卧室进门下面的挡板(过门石),钻进一半身子时,被户主发现,用挑麦个子的二齿铁叉叉住了上半截身子。贼进不来,出不去,最后只好告饶讨活命。
户主见状暗藏杀机,正好年糕出锅,就说想要活命也可以,速将年糕吃完,不能让你饿着肚子走。
就用一碗冰凉水拔一拔年糕,让盗贼大快朵颐。盗贼转眼吞下一板年糕,见盗贼中计,户主就拔出盗贼身上的铁叉,盗贼趁机退缩出身子,然后一鼓作气钻出阳沟,逃出院子。
眼看得了活命,盗贼撒开脚丫冲出村外。跑得正欢,忽然腹内年糕热散,一阵剧痛。盗贼顿足捶胸,双指抠咽,无奈年糕又热又黏,呕吐不出,最后倒地毙命,呜呼哀哉!
单立文 (字 文方 )男,1966年3月生,1987年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毕业。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有文学作品在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和获奖。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大美尚义——黍子面油炸糕家乡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在记忆里家里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才会做油炸糕。在家乡人的眼里油炸糕不仅是一种美食,而是被家乡人奉为一种隆重的仪式存在。
尚义县因特殊的地里位置,独特的人文环境,多元的气候特点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长城内外因近代民族融合,而造就一定的饮食差异,今天带你了解尚义的这道美味——黄米糕!
尚义的黄米糕同南方地区的年糕不同,它是用高寒地区特产作物黍子加工的。黍子加工成米叫黄米,黄米加工成面叫黄米面,黄米糕就是黄米面做成的。做黄米面糕是坝上地区人们时头八节最隆重的一个项目,是对节日的庆贺,农村人家过节日时可以没酒、没菜但不能没黄米糕吃。
不同地方食俗还与当地的贫富程度和节俭风尚有关,尚义人一般都爱吃黄米面糕,过去有些人喜欢吃毛糕。
黄米面用80度以上的热水拌匀,放置晾到室温(自然饧面) ,搓成蚕豆大小的粒状。然后将铺好笼布(纱布要大,更好纱布的四角能自然搭到茏屉外)的茏屉放到开水锅上(锅内水要充足),将面团搓成粒状,均匀撒到笼布上,由于是开水锅所以边撒,面团边熟,直至撒完。
蒸黄米面
在撒面时有一个窍门,就是撒上的黄米面粒在蒸汽的作用下随撒随熟,熟了的面团颜色自然由生黄色变为清黄亮色,然后再盖锅蒸5分钟左右,直至完全熟透。
停火揭锅晾3分钟,然后抓住笼布的四角把蒸好的糕坨一次性取出,将糕坨放人盆内撤下笼布。
这时由于糕面温度太高,取一小盆凉水,双手粘凉水(手粘凉水有两个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粘手),用双手反复按压、翻转盆内糕坨,若双手觉的太烫或粘手就到凉水里降温,直到糕面全部探匀、探筋道为止。
然后在盆内将糕面捋成半圆状坨,并在半圆坨中间用食指戳一深3厘米左右的洞(叫糕眼,坝上人讲究如果不戳一糕眼,将来家中要生没 *** 的孩子),糕眼内倒麻油,并用麻油将整个糕表面全部涂一遍,防止皴干。
到这一步糕面团,就可叫“面饧糕”,面饧糕可直接食用,可蘸糖、蘸熬菜食用,也可揪成剂子,包上各种馅料,陷料最普遍的有红豆馅,红糖馅这些甜馅,还有山药(土豆)粒和韭菜和的咸馅,我更爱吃红豆馅和土豆馅的,或者直接揉搓成圆形片在油锅里炸成油炸糕吃。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油炸糕越做越讲究了,现在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 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面饧糕
油炸糕蘸白糖简直了。
油炸糕蘸白糖
毛糕也叫连皮糕,就是黍子连皮一起磨成面再蒸成糕,这种吃法自然不如黄米糕好吃。
过去有些地方的人吃毛糕是由于地瘠民贫,自然养成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他们自古就节俭惯了,无论欠年、丰年都是省吃俭用过日子,以防荒年。
毛糕的加工 *** 同坝上人的黄米糕相同,但最后一般不用油炸,穷点的人家用盐水和大菜蘸毛糕吃,富有的人用羊血熬粉条或肉汤蘸毛糕吃。
我们小的时候姥姥是铁箅子上蒸着一长条毛糕,锅底熬一大锅带汤的土豆白菜,菜和糕都熟了以后,用刀把毛糕切成不薄不厚的圆片,蘸着菜汤吃。
据说,吃毛糕还能壮身子骨,有利于劳作。
黄米糕,
不仅味美独特且营养丰富。现在在外地妈妈偶尔还要做一点油炸糕吃,足以慰及妈妈思乡的味蕾......
结语——
欢迎有共同喜好的朋友们@尚义大妞.
《简单易学营养又健康的懒人做法粘糕》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创意又不失传统的小年粘糕
所谓的年糕就是过年时才能吃上的糕,现在的生活条件跟以前比是无以伦比的,物资又非常的丰富,想吃啥就吃啥。小时候就盼着过年,过年能吃上好吃的,到年底老娘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做的最早的就是豆腐,提前一天把黄豆泡好,第二天拉着棉花秸和泡好的豆子排队去做豆腐,作坊里的豆腐味特别浓,就期盼着自己家的豆子早点上磨,入锅,压模子,那种心情就跟考试完想看到自己的成绩一样兴奋,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都是一年的期盼。小时候家里蒸年粘糕用的都是自家地里种的黍子,很黏很好吃,一年一季,没有现在要用的食材这么多,见不到黄米呀江米之类的,虽然品种少,很原始,味道也是辈辈传的。下面就看我就一步一步的做小粘糕
把大红豆、小红豆,花豆,绿豆、黑豆洗干净,放高压锅中,水没过两指,煮熟
把去核的大枣撕成丝
煮好的豆泥、枣、一碗江米面一碗黄米面,用温水和成面团
去一块面团揉成窝头状,上屉蒸
开锅后中火蒸25分钟
软软糯糯,又有儿时味道的粘糕就出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