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似薄荷,人称“仙人草”,既是野菜,也是药,清热解暑效果好,夏天必备,了解下!
所谓“天下植物皆为药,识者为宝不识为草”,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其实每种植物都有它生存的价值,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像益母草、紫苏、鱼腥草、艾草、蒲公英、车前草、地胆头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植物,不仅可当野菜食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医疗功效。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农村常见的野生植物,既是野菜,也是药,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种野生植物叫做凉粉草。
图片来源 ***
凉粉草为唇形科凉粉草属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草本植物,多见于村边的阴湿地,以前在农村到处可见。
凉粉草的叶为卵形,边缘稍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疏长毛,总状花序柔弱直立,花较小,为淡红色,甚是好看。
凉粉草的外形看上去与薄荷非常相似,很多人总是分不清楚,但是味道却完全不一样,在我们老家大家都叫它仙人草,也有些地方叫青草膏,不知道你们家乡怎么叫?
顾名思义凉粉草就是做凉粉的,可以做很多的美食,比如做仙人米冻、凉粉或做菜均可,很软很嫩,十分好吃。
图片来源 ***
只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只是做美食比较复杂,小时候奶奶经常做凉粉给我吃,特别怀念。
长大后,我用凉粉草试过很多次都没做成功,一晃几十年过去,仍然怀念小时候奶奶做的那个味道,很好吃,好怀念,只是现在再也吃不到了。
凉粉草是真正的绿色原生态植物,煮出来的水,其味道和王老吉凉茶一样,作用也相同,一样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其实,凉粉草还是一味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急性关节炎、高血压、跌打肿痛、湿火骨痛、感冒、黄疸、急性肾炎、糖尿病等病症。
图片来源 ***
凉粉草药用全草,在夏季采集,可鲜用也可晒干备用,新鲜的凉粉草 *** 出的凉粉是碧绿色的,而晒干的凉粉草制成的凉粉带有点黑色,颜色较黑。
每年夏天,凉粉草就是地滩上最亮的仔,也是很多人怀念家乡、怀念小时候的味道,而且清热解暑特别好哦,夏天必备的佳品。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凉粉草吗?你们知道凉粉草有什么作用吗?如果友友们喜欢我的文章,就为小编点个赞吧!你的评论与转发就是对我更大的鼓励!
农村一种野草,人称“感冒草”,用来煮水好处多,清热去湿效果好农村一种野草,人称“感冒草”,用来煮水好处多,清热去湿效果好
农村到处都是草,认识的就是宝。对于很多老一辈人的人来说,总会认识一些野草,他们对这些野草是有一定的感情的,因为在过去那个缺粮少药的年代,这些野草就是它们的救命草。
大多野草都具有药食同源的功效,肚子饿了就把野草当野菜吃,生病了又把野草当药用,如蒲公英、鱼腥草、车前草、益母草、艾草等,它们不仅食用价值高,同时药用价值也很高。
图片源原创
赛葵也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它为锦葵科多年生草本,因它开着黄色的小花,所以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黄花如意。
黄花如意多生于路旁、山坡、屋前、屋后等地,在农村到处都是,它的根系发达,用手根本拔不下来,很难锄掉,对农民来说,就是一种害草。
图片来源原创
由于黄花如意的梗柔韧性很好,很多老人常采集黄花如意拿来做扫把,好用又方便,关键还不花钱,在农村,很多农民朋友用得到。
其实,每种野草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黄花如意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药用全草、根,具有清热去湿、拔毒生肌的功效,对感冒、感暑、黄疸、痢疾、肠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炎、痔疮等均有疗效。
图片来源原创
在民间,黄花如意还有一个别名,人称“感冒草”,用来煮水喝好处多,对感冒是一绝,是民间用来治疗感冒的小偏方,还能去除体内的湿气,对身体大有好处。
想不到这种农村常见的黄花如意,竟然还是这么多的作用,若你在家乡有幸遇见它,别再把它当杂草了,它价值相当珍贵,用来煮水是个宝,对感冒是一绝,请好好珍惜!
路边不起眼的“鸡眼草”,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到底有啥珍贵?导语:路边不起眼的“鸡眼草”,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到底有啥珍贵?
农村是野草的天下,每种野草都有它们自身的价值和用途,正如老一辈人常说的:“农村到处皆是草,只要识得皆是宝”。有时候身边看起来毫无用处的野草,都在向我们诉说它们历史悠久的文化。
在过去那个缺医少粮的艰苦年代,老一辈人靠什么,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在农村靠的就是这些野草。它们既可以当作野菜来充饥,又可以入药用来防病治病,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野草都是“宝”。
图片来源原创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益母草、鬼针草、车前草、鱼腥草、艾草、羊蹄草、鹅肠菜、鸭跖草、马齿苋、蒲公英等,这些都是老一辈人常吃的野菜,也是他们常用的民间良药,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今天笔者分享的这种野草,它是一种路边不起眼的野草,很多人都见过,但是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老一辈人却把它当“宝”,它到底有啥珍贵?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这种野草花开时非常奇特,它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形状看上去酷似鸡的眼睛,故而得名鸡眼草。很多人又叫它三叶人字草,因其叶子小叶有3枚,长得非常小,看上去像人字形排列,所以叫它人字草,也叫三叶人字草。
由于它的叶子一半是凸的,另一半是凹的,看起来非常不平整,所以又给它取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名字叫做“掐不齐”。
鸡眼草为蝶形花科鸡眼草属一年生披散状草本植物,多生于路边、田边、山坡、旷野等处,在我国的广东、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安徽、浙江、贵州、云南、江苏等地区均有分布。
图片来源原创
认识鸡眼草的人都知道,它的叶子叶色浓绿,在过去常采摘它的嫩叶来做野菜吃,可炒食、做馅、做汤等均可,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很多人都知道鸡眼草可以做野菜食用,但是却不知道它的价值。鸡眼草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其药用全草,具有解表解毒、清热解暑、去瘀生新的功效。
在生活中可用于感冒、肺热咳嗽、感暑、疳积、胃肠炎、血尿、急性肝炎、小便不利、跌打肿痛、腹泻、夜盲症等病症均有一定的帮助。
炎炎夏日,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在野外采摘一些野草回来煮水当凉茶喝,这种鸡眼草也是民间常用的凉茶原料,不仅可以清热止泻,还能防暑降温预防感冒,作用还是非常多的。
图片来源原创
正因为鸡眼草有这么多的价值,所以有些懂得它的人每年在春季都会采集一些回来晒干存起来,等到夏季时煮水当凉茶喝,可以预防生活中的许多小问题。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鸡眼草吗?它花开似鸡眼,民间俗称“掐不齐”,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它价值珍贵,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若你在家乡遇见,请及时重视起来。
“折耳根”,一种让云贵川渝疯狂的野菜在云贵川渝有一种野菜,非常的好吃,但是其他地方的朋友尤其是北方的朋友,就非常的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么钟爱这种美食,它就是鱼腥草又被称为折耳根。
鱼腥草生长于中国中部、东南、西南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又被称为折耳根。折耳根的根呈现圆形,扭曲并且在根节处有须根,叶子的形状有点像桃心形状,叶柄细长,茎呈红色,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开花时呈现白色。搓碎有鱼腥气味,所以被称为鱼腥草。
因为鱼腥草有一股鱼腥味所以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它更别说食用了,但是对于很多南方的人来说鱼腥草的根,茎,叶都是一种难得的美味,用来凉拌或者是吃火锅是蘸料的配料,又或者是用来做凉拌洋芋的佐料都非常的好吃。虽然凉拌很美味但是用来炒食也是一种非常美味的吃法哦,鱼腥草蒸鸡、鱼腥草炒鸡蛋、鱼腥草炒肉丝、鱼腥草烧猪肺、鱼腥草粥、腊味小炒鱼腥草、鱼腥草猪肺汤、鱼腥草炒腊肉,都是非常好的食用 *** 。
农村的许多植物形态都不一样,它们的价值也不相同,在一些年轻人眼里这些植物统统都是杂草,但在老一辈的人眼里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农村老人就将鱼腥草、仙茅、野参、列当、黄精、白花败酱草、蛇舌草等植物当成了宝,平时有空的时候还会亲自去农地里寻找这些植物,然后采挖几棵会来种植,这样它们就能繁殖了。
其实,这些植物确实是有价值的,它们经过合理的利用、处理,完全能制成中药材,所以这些野生在农村野外的杂草,本身也是较为有名的药草,我们需要好好珍惜这些植物。
本期我们也来介绍一种药草,它平时同样是在农村的野外生长,不过它的地下块根会更为独特,这些块根不仅肥大、健壮,颜色也很靓丽,有时候看起来是金黄色的,非常美观和特别。
这样的通便草在农村生长,老人每年会挖走它,那为什么要挖走呢?通便草有何神奇之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通便草吧。
所谓的通便草大名是:土大黄
以往我经常在坐在农村的村口晒太阳,这时候就经常看到老一辈的人提到通便草,但又不知道通便草是什么植物,其实呢,它的大名是土大黄,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土大黄的称呼是不相同的,有花友还叫它红筋大黄、化雪莲和鲜大青。
我们还可以查询一下《纲目拾遗》里的记载,里面将它称为“金不换”,在《湖南药物志》里又将它称为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这样一来,土大黄的俗称实在是很多,我们也记不清楚了,不如直接叫它土大黄,这个大名也很接地气,我们一听就能记住了。
土大黄的形态特征
土大黄的之一个特点就是根系和大部分的野草不一样,它的根系更加粗壮,我们也可以叫它块根,这样的块根能够直立往地下生长,等它生长了一年后,这些根茎就非常肥大了。土大黄是一年生的草本,一般生长周期也会在12个月以上,植株的茎也能直立,可以达到100厘米的高度。
它的叶片形状是卵状长椭圆形,长度在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大部分在20厘米左右,而宽度也能达到10厘米以上,因此,土大黄的叶片比车前草、虎耳草的叶片还大,我们之一眼看到土大黄的时候,会被它的这些大叶片吸引,而它所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就是叶片了。
等到了5-6月份就是土大黄的花果期,不过我觉得它的花朵不美观,很一般。
这些土大黄就生长在农村的水塘边、河边或者河岸上,有时则是分布在湿润的农地旁,在土大黄的地方一般也有其它植物。
老人每年挖走它,有何神奇之处?
早在《湖南药物志》里就提到土大黄:“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江西草药》则是说:“性寒,味辛苦”。因此,土大黄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药草了,在民间甚至被称为“通便草”,和金线莲、七叶莲一样有价值,它的块根常年被采挖走,加以利用。
有一定要注意,就是新鲜的土大黄我们不能随意使用,它仅仅是一种可以制成“中药材”的植物,需要经过专业的处理后才能有价值和用处,随意使用可能会带来危险。
关于块根金黄色的1种通便草,其实就是土大黄,就介绍到这里了,花友们知道土大黄具体有什么用处吗?欢迎交流讨论!
折耳根里寄乡愁初春时节,南方的土壤格外松软。折耳根隐匿其中,稍不留神,便噌噌生出芽叶,破土而出。这种在西南一带土生土长的野菜,学名鱼腥草,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阳光和煦,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山野还是一片枯黄,折耳根却泛出星星点点的春意。它们带着葱郁的生机,在田埂上、山坳里、溪沟旁悄然生长。青红的折耳根嫩叶探出头来,叶片正面是醇和的绿色,叶片背面呈紫红色,与红土地浑然一体。
向来勤劳的母亲挖折耳根极有经验。她将新叶周围的泥土一锹一锹挖开。折耳根露出来,白白的,细细的。节上长着纤细的根须,根须在泥土中蔓延。多么旺盛的生命!在寒冷的季节里,它们静静扎根,汲取营养。待到大地回温,便向上生长,迎接之一缕春风的洗礼。露出地面的两片新叶,像竖立起的猫耳朵,聆听着春天里鸟儿的鸣啭。待到夏天,折耳根的茎叶硬朗起来。淡紫色的茎上陆续绽放出雪白的花朵。嫩绿的花柱上吐出黄色的蕊,衬托着绿叶白花,煞是动人。这时,母亲会采摘新鲜茎叶和花朵在小院里晒干。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顿觉解暑。
母亲用力抖下折耳根根须上黏着的泥土,然后将其熟练地装进篮子。我也挽起袖子,一手紧紧扯住冒出地面的茎叶,一手用铲子挖开根部。我仿佛可以听到顽强的根须被一根根切断的声音。一株寸余长雪白鲜嫩的折耳根被抽出了泥土。女儿蹲在一旁歪着头仔细地看着,然后学着外婆和妈妈的样子。她肉乎乎的小手沾满了泥土,雀跃的样子像春天里叽叽喳喳的小鸟。
母亲转过头看着她的外孙女,温柔地笑着,金黄的阳光洒在她花白的鬓发上。母亲教外孙女哼唱起她儿时的童谣:“折耳根,一到春天遍坡生。外婆带我挖根根,我是外婆乖孙孙。”在母亲的童年里,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山谷清幽,歌声随风声四处飘荡。
轻风拂过,新挖出的折耳根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淡淡的草腥味。不一会儿,竹篮已装得满满当当。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挖出的泥一点点掩回原处。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据说这样,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
看着那折耳根我不禁感慨,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竟生长出这样一种神奇的草根。聪明的先祖们将目光投向这种泥土深处的草根,以它入食,用它治病。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回到屋里,母亲将折耳根反复搓洗,淘去泥土,择去根须。洗净的折耳根呈玉白色,根根饱满。母亲将它掐成一寸一寸的小段,先用食盐码味,几分钟后淘净,再用甘洌的泉水泡上一会儿,然后沥干水分。接着,放入剁好的姜、蒜、葱末、芫荽,加上胡辣椒粉、花椒、生抽、食醋拌匀。母亲还有一味秘方——加一勺老坛糟辣椒汁,这样做出来的凉拌折耳根,生鲜脆爽、酸辣十足。除了凉拌,折耳根炒腊肉也是一道颇具黔北风味的美味。
带着独特的泥腥味,折耳根这种野菜从百草香中脱颖而出。咀嚼之后,唇齿留香。如今,它逐渐走上各地的餐桌。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作者:兰 欣
来源: 人民日报
中药材鱼腥草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别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
出处《履巉岩本草》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心形或宽卵形,长3~8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有细腺点,下面常紫色,两面脉上被柔毛;叶柄长1~4厘米,被疏毛;托叶膜质,条形,长约2.5厘米,基部抱茎,下部与叶柄合生,边缘被细毛。穗状花序生于茎的上端,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总苞片4枚,长方倒卵形,大小不一,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具1小的披针形苞片;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0049%,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钾、 *** 钾、蕺菜碱。
花穗、果穗含异槲皮甙,叶含槲皮甙。也有报道花、叶、果中的黄酮类相同,皆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金丝桃甙。
根茎挥发油亦含鱼腥草素。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在体外试验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 *** 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较差。亦有报告,鱼腥草与桔梗的合剂,对肺炎球菌无抗菌作用(试管法,平板法)。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从鱼腥草中提出-种油状物,对许多微生物生长都有抑 *** 用,特别对酵母和霉菌。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观察到鱼腥草(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 *** 用,也能延缓孤儿病毒的生长。
③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强利尿的附加作用;也还可能由于槲皮甙的血管扩张作用。
④其它作用
鱼腥草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有止咳作用(氨水法),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炮制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寒。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注意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①《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②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复方①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④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⑧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陕西草药》)
⑨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
⑾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肺炎
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煎至200毫升。每次30毫升,日服3~4次,痰粘稠量多时,并用5%鱼腥草煎剂喷雾吸入。治疗28例肺炎(大叶性肺炎11例,节段性肺炎8例,片状阴影8例,轻型支气管肺炎1例),细菌学检查均证实为细菌性感染,并除外过敏、病毒及结核因素。所治病例均于发病后24小时至3日内开始服药,直至X线照片上阴影完全吸收为止,不加用其他药物。结果26例痊愈。阴影在服药后5~22天内吸收(平均9.4天),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3.9天。另有应用1:1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肺炎12例,痊愈9例。用鱼腥草干燥叶粉制成100%煎剂进行细菌敏感试验,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状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鱼腥草合剂在肺炎球菌的培养基上或试管内均无直接杀死或抑制肺炎球菌生长的作用,认为它对肺炎球菌的作用,似应以神经学说来解释。抗菌素在体内的作用原理与它们在试管内对细菌的作用不是等同的,除抗菌作用外尚有生理的防御性作用。
②治疗肺脓疡
用鱼腥草(干)每天1~2两,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煎一沸即服用(不宜久煎)。治疗5例小儿肺脓疡,最短者用药1周,脓疡即吸收,仅留轻度胸膜增厚,一般均于2周完全吸收。发热于用药后2~8天下降至正常。在疗程第2~3天起大部患儿均出现较剧烈之呛咳,咳出大量脓痰,5天后咳即减轻,不再有脓痰,1周后仅偶有咳嗽。采用本品治疗能使痰臭味减轻,血象可在10天内恢复正常。如用鱼腥草30克,桔梗16克,加水3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分3次服,疗效亦佳。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每次肌注5毫升,每日2~3次;同时口服鱼腥草、鸭跖草、肺形草各1两的煎剂,成人每日1剂,小儿酌减;倘有咯血、咳嗽等症,可对症治疗。16例肺脓疡,治愈9例,好转7例,疗程2~6个月;化脓性肺炎3例,全部治愈,疗程10~30天。文献曾报道用鲜鱼腥草2两捣汁内服,每日2次,治疗1例肺脓肿合并脓气胸患者(不兼用任何抗菌素,不抽液),治疗第2日痰量显著减少,咳嗽、气急明显缓解,并能起坐,治疗第3天即能下地散步;共服药10天,摄片复查,两侧脓气胸均基本痊愈。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先取桔梗15克,加水约200毫升,文火煮沸10~20分钟,而后加入鱼腥草20克,再煮沸5分钟,过滤取汁150毫升(如不足150毫升,可以蒸馏水或沸水冲洗残渣补足)。每次20~30毫升,日服3~4次。服药后咳嗽、咯痰均减轻或消失。或用鱼腥草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分注2~3个穴位(主穴:定喘、曲池);同时配合拔罐或针刺(主穴:身柱、膏盲)。2周为一疗程。通过116例的观察,对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均有效者占97.4,其中单独使用鱼腥草穴位注射的效果,不如穴位注射再配合拔火罐或针刺治疗者佳。鱼腥草的提取物-鱼腥草素,已能人工合成,可以制成片剂及注射液。片剂含10~30毫克,日服3次,每次2~3片;注射液每次肌注4毫升(含量8毫克),每日2次,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用两个疗程。鱼腥草制剂也可与三脉叶马兰或鹅柴浸膏片(鹅不食草及柴胡)合并应用。经数百例临床观察,均以单纯型的疗效较好,喘息型较次。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少数病人服药后偶可出现头晕、胃部不适、心窝部烧灼感等,不久能自行消失。
④治疗百日咳
用1:1的鱼腥草蒸馏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取穴:双肺俞、曲池;气喘加定喘,痰多加膻中、丰隆,出血加脾俞。治疗52例,治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2例。一般1~2疗程治愈(阵发性痉咳完全消失)。
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鱼腥草片,每次5片,日服3次(共含生药5钱)。于"双夏"农忙接触疫水频繁期间连服2~3天。停药3天再服。
⑥治疗化脓性关节炎
用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5毫升,注入关节腔内(先抽尽关节腔脓液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隔2~3天1次;同时肌肉注射5毫升,每日2次。患膝应加固定以限制活动。上法共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3例,分别于7、10、12天症状消失,痊愈出院。关节腔注入鱼腥草注射液,一般1~2次后即能控制症状。
⑦治疗皮肤科疾患
取鱼腥草1斤,加水3斤,得蒸馏液1.5斤,局部外敷。共治疗单纯疱疹、脓皮病、疖痈及创口感染50例,有效48例,无效2例。其中以对单纯疱疹效果更好。部分病例于外敷同时,再用上述溶液内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⑧治疗慢性宫颈炎
采用人工合成的鱼腥草素行局部治疗。㈠0.4%鱼腥草素水溶液:用时先以0.1%新洁尔灭液棉球拭净宫颈分泌物,揩干, *** 后壁放凡士林纱布1块保护,再取棉球1个浸水溶液置宫颈糜烂处,每天上药1次,5次为一疗程。1周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治疗73例,痊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6.7%。㈡鱼腥草素片:每片含鱼腥草素10毫克,每天放1片于子宫颈糜烂处,5次为一疗程。教给病人自用。治疗11例,痊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鱼腥草蒸馏液也可用作局部治疗。
此外,根据报道109例24种急慢性炎症的临床治疗观察,鱼腥草除对呼吸道炎症有效外,对其他急性炎症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丹毒、尿路感染等疾患,也有一定疗效;对慢性炎症则疗效较差。
摘录《中药大辞典》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初春时节,南方的土壤格外松软。折耳根隐匿其中,稍不留神,便噌噌生出芽叶,破土而出。这种在西南一带土生土长的野菜,学名鱼腥草,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阳光和煦,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山野还是一片枯黄,折耳根却泛出星星点点的春意。它们带着葱郁的生机,在田埂上、山坳里、溪沟旁悄然生长。青红的折耳根嫩叶探出头来,叶片正面是醇和的绿色,叶片背面呈紫红色,与红土地浑然一体。
向来勤劳的母亲挖折耳根极有经验。她将新叶周围的泥土一锹一锹挖开。折耳根露出来,白白的,细细的。节上长着纤细的根须,根须在泥土中蔓延。多么旺盛的生命!在寒冷的季节里,它们静静扎根,汲取营养。待到大地回温,便向上生长,迎接之一缕春风的洗礼。露出地面的两片新叶,像竖立起的猫耳朵,聆听着春天里鸟儿的鸣啭。待到夏天,折耳根的茎叶硬朗起来。淡紫色的茎上陆续绽放出雪白的花朵。嫩绿的花柱上吐出黄色的蕊,衬托着绿叶白花,煞是动人。这时,母亲会采摘新鲜茎叶和花朵在小院里晒干。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顿觉解暑。
母亲用力抖下折耳根根须上黏着的泥土,然后将其熟练地装进篮子。我也挽起袖子,一手紧紧扯住冒出地面的茎叶,一手用铲子挖开根部。我仿佛可以听到顽强的根须被一根根切断的声音。一株寸余长雪白鲜嫩的折耳根被抽出了泥土。女儿蹲在一旁歪着头仔细地看着,然后学着外婆和妈妈的样子。她肉乎乎的小手沾满了泥土,雀跃的样子像春天里叽叽喳喳的小鸟。
母亲转过头看着她的外孙女,温柔地笑着,金黄的阳光洒在她花白的鬓发上。母亲教外孙女哼唱起她儿时的童谣:“折耳根,一到春天遍坡生。外婆带我挖根根,我是外婆乖孙孙。”在母亲的童年里,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山谷清幽,歌声随风声四处飘荡。
轻风拂过,新挖出的折耳根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淡淡的草腥味。不一会儿,竹篮已装得满满当当。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挖出的泥一点点掩回原处。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据说这样,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
看着那折耳根我不禁感慨,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竟生长出这样一种神奇的草根。聪明的先祖们将目光投向这种泥土深处的草根,以它入食,用它治病。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回到屋里,母亲将折耳根反复搓洗,淘去泥土,择去根须。洗净的折耳根呈玉白色,根根饱满。母亲将它掐成一寸一寸的小段,先用食盐码味,几分钟后淘净,再用甘洌的泉水泡上一会儿,然后沥干水分。接着,放入剁好的姜、蒜、葱末、芫荽,加上胡辣椒粉、花椒、生抽、食醋拌匀。母亲还有一味秘方——加一勺老坛糟辣椒汁,这样做出来的凉拌折耳根,生鲜脆爽、酸辣十足。除了凉拌,折耳根炒腊肉也是一道颇具黔北风味的美味。
带着独特的泥腥味,折耳根这种野菜从百草香中脱颖而出。咀嚼之后,唇齿留香。如今,它逐渐走上各地的餐桌。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7日 20 版)
鱼腥草是“害人草”,含致癌的马兜铃酸?常吃鱼腥草到底会怎样?你知道“猪鼻孔”是道什么菜吗?其实,这是四川盆地那边对鱼腥草、即折耳根的称法。
不少地方对鱼腥草爱得深沉,比如有一道西南名菜就是折耳根炒腊肉,还有贵州人 *** 添加了鱼腥草的蘸水,甚至还有鱼腥草口味的酸奶,另外,凉拌鱼腥草也算是一道经典吃法。
然而,鱼腥草作为药食同源的蔬菜,也背上了不少的争议。很多人不敢吃,除了不喜欢它的味道外,还有人觉得,鱼腥草里面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吃多了容易致癌,简直就是一种害人草。
真实情况如何呢?一起看看吧。
一、尽管难闻,却是良药
鱼腥草,喜欢它的人,将它视若珍宝;不喜欢它的人,闻了它的味道就受不了。鱼腥草的味道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含有鱼腥草素,也就是挥发性成分癸酰乙醛。不过,别看它味道难闻,在临床上,鱼腥草提取物对于治疗肺炎、气管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药剂科主管中药师潘会君表示,鱼腥草可以分为鲜品和干品,鲜鱼腥草通常是凉拌或者炒,其不但营养价值很高,还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干鱼腥草味道不再有强烈的鱼腥味,有一股芳香,可以泡茶或者用作临床上的中药,可以治疗痰热喘咳、痈肿疮毒等疾病。
不过,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提醒:虽然鱼腥草含有可以抗菌消炎的鱼腥草素,但是吃多少能有效、吃了有多大功效目前尚未清楚。喜欢吃鱼腥草的人偶尔吃是可以的,如果想着通过吃鱼腥草来治病,那大可不必,可能风险会比获益更大。
二、马兜铃酸致癌,但与鱼腥草关系不大
那鱼腥草和马兜铃酸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兜铃酸。
早在2001年,FDA就提醒消费者不要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产品,当时大多数人还不清楚马兜铃酸的危害。几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世卫组织将马兜铃酸列为了一类致癌物。也就是说,马兜铃酸对人类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的研究发现马兜铃酸和肝癌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马兜铃酸引起的特殊基因突变出现在细胞癌变的早期,并且与肝癌密切相关。上海交大的一篇研究更是实锤了马兜铃酸和肝癌的因果关系,摄入马兜铃酸越多,越容易得肝癌。
鱼腥草也含有马兜铃酸,所以鱼腥草也致癌吗?
且慢,鱼腥草含有的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类,而研究证实具有强致癌性的是马兜铃酸I,它们不是同一种东西。
更何况,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鱼腥草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有毒或致癌。
这下可以放心吃了,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有的人会对鱼腥草素过敏,具体表现为闻了或吃了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类人就不要再吃了。
三、这3种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
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多达上百种,常见的有马兜铃、青木香、关木通、天仙藤、广防己、朱砂莲等。
2003年中国国家药监局陆续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这三味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并在2005年全面禁用。
由此可见,中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安全。近年来,中药中毒、伤肝、伤肾等安全性事件频繁发生。2020版《中国药典》将83种具有潜在毒性的中草药进行分级,其中有10种是剧毒药物。
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中毒原因包括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药不对症、自行服药、禁忌人群等。
其实,从鱼腥草的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大众对于中药材的安全性很看重。
马兜铃酸被确定为致癌物之后,有些人觉得要远离中草药,那这种因为一类中草药出问题,就打击到整个中医领域的做法,肯定是有失偏颇,不可取的。
庆幸的是,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在中草药反面的研究,不管是上海交大的这篇马兜铃酸的论文,还是青蒿素问世,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期待着更多这样的科研,发掘出中医药背后的效用。
所以,目前没有发现鱼腥草中致癌性,不必退避三舍,但也不能多吃,适当吃就好。生病吃药要对症下药,更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点中医药常识,就乱吃药,结果吃出了问题的不在少数。治病吃药一定要严谨,讲究科学,才能好得更快。
参考资料
<1>《鱼腥草,我恨你难以下咽,却药用价值极高》. 家庭用药杂志. 2022-03-11
<2>《新版《中国药典》发布,穿山甲、夜明砂、马兜铃被除名》.生物世界.2020-06-10
<3>《实锤!马兜铃酸致肝癌,中草药,鱼腥草还能吃吗?》.菠萝因子.2019-07-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以前农村随便采摘,现在却得花钱买,这些野菜你还认识几种?嫩嫩的折耳根、漫山遍野的野葱、
闻起就香的蕨菜、还有香椿芽、荠菜…
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美味野菜
你吃过几种呢?
刺老包
又叫刺老芽,刺老泡,主要生长在灌木丛中和林中空地。它长得有点像椿芽,但是比椿芽大且有刺喔~
地木耳
又名地耳、地衣、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
蕨菜
俗称蕨薹,又名如意菜、龙头菜、猫爪子菜;盐津山区生长的野生蕨菜,无污染、无化肥,真正绿色。不过不宜多吃哦
野葱
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形,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叶,夏季枯萎。
茼蒿
现在超市都有卖,烫火锅吃,那味道不摆了!
洋荷
又名白蘘荷、野姜、野良姜等,属芭蕉目,姜科植物。
折耳根
这个以前都野生的,田坎上很多。现在很多人种,用辣椒,酱油拌,估计大家都吃过。
香椿芽
又叫椿木巅,家里屋边椿树很多,发的芽可以采下来,炒着吃,经典的炒鸡蛋。
花椒芽
花椒树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用面粉裹了煎来吃,又香又脆。
冬寒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生于沟边或山坡草丛。
红苕藤
以前都是用来养猪的,现在作为小菜搬上了餐桌
水芹菜
又叫水芹﹑河芹。跟芹菜长得很像,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河边和水田。
柴胡
常长在沙质草原或阳坡疏林下。用来煮汤、清炒,味道好极了!
何首乌
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很美味的一种野菜,还可以入药!
车前草
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边等地。摘回来炖排骨汤,简直美味!
蒲公英
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生于山野间、田坎边。
马齿苋
又叫马齿苋﹑长寿菜。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为长倒卵形,因为样子像马齿而得名。凉拌别有一番风味哦~
苦麻菜
学名叫取麻菜或苣荬菜。一般用来凉拌!
紫背菜
别名红凤菜,叶片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无毛,营养丰富。
灰灰菜
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农村房前屋后都能看到它。
野豌豆
嫩芽及根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更好。
艾叶
小时候常去采,在路边到处都是,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会-有的,而且它是一种很好的药草,用它晒干后放鸡蛋煮汤。
荠菜
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山竹笋
小笋炒肉,酸小笋炒肉,那都是绝顶美味啊!
野冬笋
天冷的时候,长辈们喜欢背着一把锄头上山,挖到几个冬笋就浑身都热了!拿新鲜的冬笋炒肉,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啊!
魔芋
其主要成分为甘聚糖、蛋白质、果糖、果胶、魔芋淀粉等。
黄栀子
很香,而且可以做菜。可能很多年纪小点的没吃过。
农村用来喂猪的野菜
如今,我们却把它们当宝贝
一进城瞬间就身价暴涨
这些那些营养及美味兼得的珍宝
你认识几种吃过几种呢?
来源:植物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