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有病毒吗,非洲大蜗牛有毒吗儿童能养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71 0
非洲大蜗牛出没 别碰也别吃

■非洲大蜗牛

这些天,“非洲大蜗牛”的名字频频出现,引来了不少“好奇宝宝”的关注。原来,前段时间由于台风暴雨天气,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小区内、草丛边有非洲大蜗牛出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位“新晋网红”属于有害生物,可能还会传播疾病。

非洲大蜗牛属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有病毒吗,非洲大蜗牛有毒吗儿童能养吗-第1张图片-

非洲大蜗牛最近成为南方小伙伴热议的对象。原来,入夏以来,雨天增多,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这种蜗牛的身影。从网友们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包括东莞、深圳等地,都能发现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更大的特点是大,成体的壳长一般在七八厘米左右,更大可达二十厘米以上,外形比一般的蜗牛大。

非洲大蜗牛还是一枚“吃货”。它进食的食物包括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500多种,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此外,非洲大蜗牛繁殖能力强,一年能产五六窝卵,身体状态好的话一次能产五百枚,最差也会有五十多枚。

看到这些信息后,相信大家和记者一样,都已经隐约认识到,非洲大蜗牛只是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是“破坏王”。

当然,除了是“田园杀手”外,非洲大蜗牛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比如广州管圆线虫、脊形管圆线虫、血吸虫等。以广州管圆线虫(广东住血线虫)为例,其可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近年来,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对于非洲大蜗牛都是严加防范。而非洲大蜗牛也被我国列为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并且还是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漫画/苏连娇

遇到非洲大蜗牛怎么办?

蜗牛在一些地方可以成为食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蜗牛就是一道名菜。但是,非洲大蜗牛是万万不可食用的。

其实,在上文我们也提到过,非洲大蜗牛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而《惠州日报》前不久就非洲大蜗牛采访过当地医护人员。据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急诊医学科(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兼急诊内科主任谢胜介绍,食用非洲大蜗牛风险大,即便完全煮熟后也仍有一定风险。

谢胜还提醒,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就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看到这些大蜗牛不要去碰,特别是小孩子。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作为宠物饲养。

“有人说,非洲大蜗牛可以养作宠物,这千万不行。它的粪便或黏液中,可能带有虫卵。受到污染的水或蔬菜也可能传播血线虫,感染人类。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谢胜说。

那么,遇到非洲大蜗牛,该如何处理呢?

据介绍,如果是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就应该告知物业进行处理,而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是可以处理的。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撒在其身上,因为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然后死亡。

防范生物入侵刻不容缓

虽然非洲大蜗牛的出现看似寻常,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生态问题——生物入侵。

今年4月,《法制日报》刊发的《防范生物入侵亟需制定专门法律法规》一文中,也对生物入侵现象进行了报道。报道还采访了广州海关动植检专家廖辉。据其介绍,疫病或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并在我国境内定殖、扩散,将给生态、农业等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生物入侵的情况一旦发生,根治难度很大,可对入侵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廖辉说。

据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6月,入侵我国农、林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生物共计632种,其中发生面积较大、可以产生明显危害的就有100多种。并且,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入侵形势日趋严峻,新的疫情频频发生。

而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全球100种更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当中,我国深受其害的就占了50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有统计显示,仅紫茎泽兰、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等13种入侵物种,每年就对我国农林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0多亿元。

全媒体记者 伍江 据《法制日报》、澎湃新闻、《惠州日报》等整理

“非洲大蜗牛”入侵美国,或致人类患脑膜炎!繁殖速度巨快,已区域性封锁

来源:央视财经

据法新社24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近日遭遇非洲大蜗牛入侵。佛州 *** 表示,这种蜗牛不但啃食多种植物,危害当地农业发展,而且它们身上携带的寄生虫可能会让人类感染脑膜炎。

美国佛州遭遇非洲大蜗牛入侵

美国佛罗里达州农业部门日前确认,在该州西海岸新里奇港地区发现了非洲大蜗牛。当地 *** 警告居民,不要移动土壤、植物、堆肥或任何蜗牛可以搭便车的东西,并将该区域封锁了起来,以阻止蜗牛扩散。报道称,这种蜗牛可以长到20厘米长,每只每年可以产下2000颗卵,繁殖速度非常快,对于农业发展危害不小。

美国佛罗里达州农业部生物学家杰森·斯坦利介绍,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农业害虫,以500多种不同的植物为食,他们对此非常担忧。

非洲大蜗牛可能导致人类患脑膜炎

农业是佛州的第二大产业。佛州是美国更大的柑橘类水果产地,同时也是甘蔗、草莓、西红柿等产品的重要产地。目前,美国佛州农业部门已经通过特殊训练的狗狗捕获了1000多只非洲大蜗牛,另外还尝试通过杀虫剂来消灭这些蜗牛。

另有专家表示,这些蜗牛携带一种叫作鼠肺虫的寄生虫,人类接触后可能感染脑膜炎。

美国佛州曾斥资上千万美元治理非洲大蜗牛

佛州 *** 部门认为,非洲大蜗牛最初是由非法宠物交易而被引入该州的。据报道,这已是佛州历史上第三次灭除非洲大蜗牛的行动,之一次发生在1975年,第二次是在2011年。在上一次治理行动中,佛州 *** 历时10年,共花费2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

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专家建议更好不要触碰,更不要食用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份都有见到。雨后的夜晚,经常可以在路上见到大量的这种蜗牛。不过专家建议更好不要触碰,更不要食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聊聊非洲的大蜗牛。

简介

非洲大蜗牛,(学名:Achatina Fulica)玛瑙骡科,属非洲大蜗牛属成年非洲大蜗牛的体长通常在7~8cm,大的可达20cm,现存更大的记录标本39.3cm。我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人的脸长大概20cm,现在你知道它有多大了吧。阔怕!作为腹足纲生物,寿命也很长,寿命一般5~6年,最长可以达到9年,这在腹足纲生物中也算是比较长寿的了;昼伏夜出,喜阴厌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8℃,土壤湿度为45%~85%。

优生优育,成长快速

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所以任意两只蜗牛相遇,就会进行交配。然而更厉害的是,它的繁殖可以根据环境自行调节,它可以储存异体的 *** ,并能保留数月在体内,等到环境适宜再进行产卵。如果条件不行,那就等等再生,坚持“优生优育”,保证下一代生存环境。下一代经过5~15个月又可由幼卵到发育成熟;为啥跨度这么长,这又是它的另一个特性,在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就能快速成长。成年非洲蜗牛在适宜的环境一年可以繁殖四次,一次可以产150~300颗卵。

我们来算道数学题,证明下它惊人的繁殖能力:如果小明有一对健康的非洲大蜗牛,在适宜的环境,按照20%丁克的概率,一次200颗的排卵量,6个月即成熟的标准,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小明要多少年后才能实现?

如果算错,不接受反驳

按照上表,小明两年即可达成一个亿的小目标,并且还有80多亿的潜力股!

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机制

除了繁殖力强,非洲大蜗牛生命力也很顽强,当生存环境不适宜时,它们会进行闭关,在外壳口分泌一种类似蜡一样的东西,封住壳口,在里面能坚持数月。等到雨季的到来,又会冲破封蜡,继续活动。

牙齿多,胃口好

非洲大蜗牛属杂食性,有25000颗牙齿,可危害500多种农作物,在东南亚椰子,可可,橡胶园都是他们侵害的对象,饿了甚至还能吃同伴的尸体,纸张等。最最厉害的是他们居然可以啃食水泥,补充钙质,促进外壳的发育。

为啥不要碰,不要吃

因为它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比如管圆线虫,即广州住血线虫,这种寄生虫正常宿主是老鼠,在老鼠的粪便中就可能会带有这种寄生虫,而非洲大蜗牛的栖息地与老鼠的栖息地环境很接近,所以很容易携带这种寄生虫。管圆线虫在人体活动会引起各种神经问题,比如嗜酸性脑膜炎。还有结核杆菌,会直接导致结核病。而且并非只有食用才会引起这些病菌寄生虫的传播,科学家发现在非洲大蜗牛的生存环境中也会有这样的寄生虫和病原菌。

入侵案例

介于它的以上特性,非洲大蜗牛被多地定义为外来入侵物种,它是公认的热带和亚热带最糟糕的一种蜗牛。尤其是美国,每年要花大量人力财力来消灭它,不过效果有限,每年到了雨季,它们又会爆炸性增长。美国的蜗牛入侵,最早要从1966年说起,一名小男孩从夏威夷带了三只蜗牛回到迈阿密,七年后,它们在当地就形成了17000只的庞大群体。不过跟上面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理论值和实际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然而在东非加纳,非洲大蜗牛却备受欢迎,因为吃蜗牛已变成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加纳号称一年要吃掉1000吨的非洲大蜗牛。当地蜗牛因大量食用,快濒临灭绝。

中国最早的入侵案例是在1932年,台北一日籍大学教授,下条久马一,以食用为由,将非洲大蜗牛从新加坡引入台湾。后来陆续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出现。不过好在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目前还并未引起很严重的物种入侵危害,所以我国暂时也未对它进行一些有力的主动地消灭措施。

结尾

两个世纪前,非洲大蜗牛还只生活在非洲沿海地区,现在却可以在全球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面对大自然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要为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而打开了大自然潘多拉的魔盒。新型冠状病毒,SARS等等事件历历在目。

非洲大蜗牛雨后常在厦出没 专家提醒:勿食用

非洲大蜗牛。海西晨报记者 曾昊然摄

台海网8月18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夏日的午后,常下起说来就来的雷阵雨。雨后,不少市民会发现马路边或草丛边,出现了一群喜欢在雨后散步的小家伙——非洲大蜗牛。它们喜欢“携家带口”出行,一趟出游就要带上所有家当。

有人说它们是携带病毒的恶魔,也有人说它们是美味佳肴,真相到底如何,晨报记者今日为您揭秘。

雨后溜达的“大蜗牛”

记者来到位于思明区的海滨花园小区。在小区的绿化带附近,发现了几只“大蜗牛”,它们大的有成人食指的长度,小的也有大拇指那么长。

记者随后又来到灯塔公园,在多处草坪又发现了它们的身影。正在散步的陈阿伯告诉记者,雨后他常常在公园看到这些蜗牛,在小区也偶尔能看到。

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朋友看到这些蜗牛都敬而远之,但有些好奇心强的孩子会抓它来玩,有的还想带回家养,有个小朋友甚至还研究起它的吃法。

野生大蜗牛病菌多

这些蜗牛到底是什么物种呢?据介绍,“大蜗牛”叫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们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是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如果这些蜗牛会危害农作物,把它们吃了不就完事了吗?针对这种说法,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研究养殖蜗牛多年的陈肇圣表示,野外的蜗牛身上的寄生菌、寄生虫比较多,不建议食用。

据了解,野生的非洲大蜗牛身上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其可传播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蜗牛都不能吃。陈肇圣说:“人工养殖的蜗牛是可以食用的,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此外,蜗牛的黏液有修复功能,若被蚊虫叮咬,涂上一点蜗牛黏液就能止痒。(海西晨报记者 曾昊然)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它是非洲人的美味,为何中国人不吃?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它是非洲人的美味,为何中国人不吃?你敢相信还有中国吃货不敢吃的食物吗?

图上这种大型蜗牛,中国吃货就不敢吃,它就是非洲大蜗牛,这种大型蜗牛在非洲是当地人的顶级食材,会以各种方式端上非洲人餐桌。在贫瘠的非洲加纳,大蜗牛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食材,每年能消耗掉1500万公斤,消耗量惊人,然而在中国即使它泛滥成灾了,还是无人敢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为什么非洲大蜗牛会在中国泛滥成灾,中国人又为何不敢吃。

非洲大蜗牛的原产地是非洲,是一种软体动物,非洲大蜗牛与其他蜗牛更大区别就是体型上的区别,它的体型要比一般蜗牛大上许多,成年之后有七厘米长,有些大的可超过20厘米。非洲大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所以,果园、花园、农田、菜地以及草丛等都可成为它的栖息地,这种蜗牛在爬行时能够分泌粘液,以便保护自己的腹部,那非洲大蜗牛是怎么入侵中国的?

其实,非洲蜗牛入侵中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他们可以通过火车、轮船、观赏植物以及集装箱甚至板材等进行传播,还有曾经个大肉多的非洲大蜗牛也曾当成食用蜗牛引入中国,然后通过这些方式,入侵中国的非洲大蜗牛,通过将近100年的时间,就在中国多个地区泛滥成灾了,比如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云南等地区,为什么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繁殖速度那么快呢?

首先,非洲大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很多潮湿环境中都能生活,还有就是它的食谱广泛,树叶、农作物、地衣、藻类以及各类瓜果蔬菜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来源,光是被它霍霍的农作物就多达500多种,而且食物缺乏时,他还能啃食和消化坚硬的物体,就比如水泥。

当然了,除了能吃,非洲大蜗牛还能生,非洲大蜗牛四个月大就可以繁殖后代,每年可产卵五至七次,而且产卵量非常高,每次可达200枚卵,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产下大概1000只后代,就算减去被其他动物踩毁的蜗牛卵,也有几百只,这繁殖速度简直是生育大军中的战斗机。

所以能吃又能生的非洲大蜗牛就在中国泛滥了,数量庞大的蜗牛是需要很多食物的,为了填饱肚子,它会祸害经济苗木、园林植物、蔬菜以及其他农作物,给农业以及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既然非洲大蜗牛危害如此,大为什么中国人不通过吃来解决呢?要知道,吃可是解决物种泛滥更好的 *** 之一,毕竟很多入侵物种都是被吃到靠人工养殖的,就比如小龙虾,而非洲大蜗牛不仅能吃,而且富含蛋白质。

其实非洲大蜗牛虽然能吃,但是并不卫生,因为它生活的环境都是潮湿阴暗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经常被各种蛇虫鼠蚁光临,非洲大蜗牛在此居住,会沾染上他们身上的细菌、病菌,甚至是一些病原体,此外,有些非洲大蜗牛体内还携带有圆线虫以及吸线虫等,若是在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妥当,人吃了会非常危险,既然非洲大蜗牛如此不卫生,为什么非洲加纳的人还要吃呢?

其实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非洲地区是比较贫穷的,对他们来说,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儿,而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蛋白质也多,不仅能填饱他们肚子,还能为他们身体提供能量,所以很多非洲人不得不将非洲大蜗牛作为他们的食物来源,毕竟食物缺乏没得挑,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这种大蜗牛千万别摸,1只就藏有上百条虫

近期雨水天气频繁

不少人在小区内、公园里

发现了一种大蜗牛

这种蜗牛如拳头大

还有人

会蹲在路边逗它玩……

千万不要摸!

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

1只就藏有上百条虫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

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小孩子免疫力低

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百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这种蜗牛可以吃吗?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答案是不能吃!

它身上携带大量病原体细菌,万不可食用!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1985年,台湾一家9口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全部感染该寄生虫。

1999年,台中一家6口人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所以

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

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

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如何防范寄生虫?

专家表示

食用非洲大蜗牛危害极大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要想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具体要做到以下3点: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如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洁双手;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螺肉;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总而言之,保险起见,遇到非洲大蜗牛,更好绕行,不要停留!

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的正确处理 ***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切勿自行处置。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综合:国家应急广播网、广东疾控、新华社、广西疾控

来源: 南宁广播电视台

外来物种入侵!广西发现“非洲大蜗牛”,它有何危害?

不得不说,现如今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家住在广西的网友,在马鹿山附近发现了一种个头硕大的蜗牛。

随后,这名网友表示,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蜗牛,于是就想拍下来发布到网上,让大家一起看看这是什么蜗牛,没想到,很快就有网友回复,告诉他这是入侵到我国境内的“非洲大蜗牛”,同时,还提醒这名网友,千万不要出于好奇,就动手摸这只蜗牛,因为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那么,什么是“非洲大蜗牛”?它们有何危害?

说起来,我们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大蜗牛是产自于非洲。从资料来看,它的老家是在非洲东部,一开始,它们只在非洲当地分布,但后来伴随着人类活动,开始渐渐离开非洲,去往其它地区,现如今已经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危害都很大的外来物种。

比方说在我国,非洲大蜗牛早已经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一员,有关专家表示,非洲大蜗牛是全世界更大的一种蜗牛,其实从这一次广西网友拍到的视频就可以看出,它足有成年人的手掌那么大,和普通蜗牛相比,它的确可以称作是蜗牛界的“巨无霸”。

当然,如果只是个头大,它们其实也谈不上危险,毕竟自然界中,有不少物种的个头都很大,有关专家介绍,之所以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很可怕的外来入侵物种,主要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

非洲大蜗牛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们是蜗牛界的“大胃王”,因为个头很大,所以,它们每天也都需要更多的食物,这就导致一旦它们入侵到其它生态系统中,它们“扫荡式”的进食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而且因为非洲大蜗牛喜欢吃各种绿色植物,这也导致无论是农作物,还是果蔬、树叶等,只要颜色是绿的,那么,就会被非洲大蜗牛盯上,被它们啃食得干干净净。自然,从农业角度来说,若是非洲大蜗牛在某个地方泛滥,那么,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来说,它们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同时,非洲大蜗牛还是一种繁殖力非常强大的物种,生物研究发现,它们属于雌雄同体,一年能够产4次卵,每一次数量大约在200粒左右。

这样算来,每年一只非洲大蜗牛可以繁殖800只非洲大蜗牛,虽然这个繁殖能力在蜗牛家族中不算是很出色,但如果考虑到它们的体型以及食量,那可是非常惊人了。

研究发现,别说是800只非洲大蜗牛了,哪怕是一地野外,尤其是农田中出现了100只非洲大蜗牛,那么,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业生产来说,若是没有及时治理,绝对算得上是灭顶之灾。

再加上非洲大蜗牛寿命很长,研究发现,它们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5-6年,甚至很多非洲大蜗牛还能活到10年左右,这也导致它们在相对较长的生命周期里,也会有更长的时间去危害自然界。

那么,除了对生态环境会构成危害之外,为何说不能用手触碰它们呢?

这其实是因为,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很脏的动物。在每一只非洲大蜗牛的身上,都至少携带了上百种寄生虫和病菌,而且当它们在爬行的时候,所过之处留下的的粘液和粪便,同样都是危害很大的“脏东西”,因此,一旦不小心碰到了,那么,就有可能会沾染上这些病菌、寄生虫,对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研究发现:非洲大蜗牛携带的广州管圆线虫,会引发脑膜炎等疾病,因此,若是在外发现了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触摸,尤其若是家里有小朋友,野外遇到了更是要远离。

那么,非洲大蜗牛为何会进入我国,它们能吃吗?

说起来,我国引进非洲大蜗牛,是希望可以让它们变成我们的餐桌美食,不过,因为洲大蜗牛身上的寄生虫太多,我国也没有吃蜗牛的习惯,因此,很多当年引入它们,希望可以通过搞养殖赚上一笔的养殖户,也都很快弃养了,这也导致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一带的野外,经常可以看到非洲大蜗牛的身影。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非洲大蜗牛看起来肉质肥美,就去食用它们,因为就算是煮熟的非洲大蜗牛也不安全,高温并不能杀死非洲大蜗牛身上全部的寄生虫和病菌,对我们来说,食用非洲大蜗牛仍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同时,在野外遇到了非洲大蜗牛不要触摸它们,更不要踩踏它们,如果真的不小心触碰到了,那么,一定要立刻清洗双手,防患于未然。那么,朋友们,你们在野外看到过非洲大蜗牛吗?欢迎留言讨论!

这种雨后遍地爬的大蜗牛会传播结核病!专家提醒:别碰更别吃

由于前段时间台风暴雨天气,广东佛山、福建厦门的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小区内、草丛边有很多蜗牛出没。据专业人士介绍,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多在华南地区出现,夏季尤其多。食用非洲大蜗牛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非洲大蜗牛属外来入侵物种 体内藏有大量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也是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广东住血线虫),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危害极大。



非洲大蜗牛不能吃!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在这里郑重告诫大家:非洲大蜗牛不能碰!不能养!不能吃!

专家称,非洲大蜗牛身上携带病原体细菌,不可食用!



非洲大蜗牛不能养!不能碰!

有人说,非洲大蜗牛可以养作宠物。专家称,因为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带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儿童。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更不要作宠物饲养。

该如何除掉?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找物业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找专业的杀虫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亡。

本文来源:央视财经

寄生虫“成堆”!雨后频繁出现的这种东西,千万别碰

这是什么?

太阳?不是的!

这是广东人最近的心情

毕竟下了一周的雨

看到有阳光,心情自然也变好了

“终于可以出去玩了!”

不过雨后的广东

很多地方

会出现一种杀伤力巨大的东西

DV君提醒

这种蜗牛不能碰,更不能吃

↓↓↓

下了一周的雨

大家终于不用“拖泥带水”

漫步街头了

与此同时

路边的大蜗牛也按捺不住

出来“散步”了

有街坊说

在阴雨潮湿天,走在路上

容易一不留神“咔嘣脆”

非常恶心

最怕自家小朋友好奇拿去玩

那这种大蜗牛

真名究竟叫什么呢?

医生介绍

这种蜗牛叫非洲大蜗牛

又称褐云玛瑙螺

它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

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

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

所以遇到时,不要触摸更不要食用

“如果我们的身体正好有小伤口,包括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可能会通过伤口侵犯。而大家通常说的加热,不一定能把它杀死。”

所以

这些大蜗牛是不能食用的

否则很容易造成携带病毒的寄生虫

在体内繁殖

侵犯大脑、肝脏、肠道

医生指出

有些寄生虫会长期潜伏在体内

不一定会马上发病

可能是在人体抵抗力弱时发病

现在看到这些蜗牛

相信大家都会“躲着走”~

这也能看出

宣传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

大人能够自觉“远离”

可有些小朋友

还是觉得大蜗牛挺好玩的

不知道潜在的危险

所以就希望家长们

平时多跟孩子们科普

这些大蜗牛是不能碰的!

让他们远离危险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

广东街头的这种蜗牛千万别摸

深圳连续4天暴雨,大家都在期待雨后天晴,不用”拖泥带水“地漫步街头,这不只是你的想法,深圳的非洲大蜗牛,早已按耐不住出来”散步“了走在路上很有可能一不留神“咔嘣脆”,起一身鸡皮疙瘩。特特提醒:这种蜗牛携带大量病毒,千万别碰! 非洲大蜗牛(学名:Achatina Fulica):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该物种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图片来源于网友)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标签: 非洲 蜗牛 有毒 病毒 儿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